吃牛排的礼仪范文

时间:2023-10-15 13:24:09

吃牛排的礼仪

吃牛排的礼仪篇1

法国餐饮礼仪:

1.座位预定:座位一定要提前预定,说明人数,时间,还有位置要求(吸烟或非吸烟区)。

2.入座:入座通常由侍应带领,侍应更会为女士拉椅子。法国人喜欢比预定用餐时间提早到达,先在酒吧吃点小吃如橄榄及来杯开胃酒。

3.开胃酒:侍应在递上餐牌前,都会先问你要不要来杯开胃酒。

4.点菜:法国菜的菜单很简单,主莱不过10来种,但都制作精美,点菜的顺序是:头道菜一般是凉莱或汤,尽管菜单上有多个品种的头道菜供你选择,但只能选择一种,在上菜之前会有一道面包上来,吃完了以后服务员帮你撤掉盘子再上第2道菜。第2道是汤,美味的法式汤类,有浓浓的肉汤、清淡的蔬菜汤和鲜美的海鲜汤。第3道菜是一顿饭中的正菜,这是法式菜中最为发挥的一道菜。往往做得细腻、考究,令食客难忘。正餐里最多的是各种排一鸡排、鱼排、牛排、猪排。这所谓的排是剔除骨头和刺的净肉,再浇上配制独特的汁,味道鲜美,吃起来也方便。

5.点酒:点菜后,不妨可来杯housewine。

6.面包:上菜前,通常都会先给客人面包,法国长条面包(baguette)是必备的。法国人在早餐时才用牛油涂面包,所以想要牛油便要开口叫。法国菜注重酱汁,不妨以面包把酱汁蘸到碟底干干净净,以示对厨师的赞赏。

7.开胃菜:高级餐厅在正式上菜前,还有一道开胃菜,通常是以简单的蔬菜做的冷盘。上主菜或吃完海鲜后会先给你一杯雪葩,用来清洗口腔残余的味道,迎接下一道菜的来临。

8.主菜:开餐时可说BonAppetit(即慢慢吃之意)。

9.芝士:芝士是在上甜品前的一道菜,侍应通常会拿一盘芝士到你跟前任你选择,而芝士盘通常会给你一些提子或合桃伴吃,红酒更是最佳拍档。

10.甜品:法国人习惯了吃完甜品才饮咖啡,而不会边吃边饮咖啡。有些人更会点杯餐后酒(pousse-cafe)才算圆满。

法国餐饮礼仪讲究:

1、使用餐具最基本的原则是由外至内,完成一道菜后侍奉收去该份餐具,按需要或会补上另一套刀叉。

2、吃肉类时(如牛扒)应从角落开始切,吃完一块再切下一块。遇到不吃的部分或配菜,只需将它移到碟边。

3、如嘴里有东西要吐出来,应将叉子递到嘴边接出,或以手指取出,再移到碟子边沿。整个过程要尽量不要引别人注意,之后自然地用餐便可。

4、遇到豆类或饭一类的配菜,可以左手握叉平放碟上,叉尖向上,再以刀子将豆类或饭轻拨到叉子上便可。若需要调味料但伸手又取不到,可要求对方递给你,千万不要站起来俯前去取。

5、吃完抹手抹嘴切忌用餐巾大力擦,注意仪态用餐巾的一角轻轻印去嘴上或手指上的油渍便可。

6、就算凳子多舒服,坐姿都应该保持正直,不要靠在椅背上面。进食时身体可略向前靠,两臂应紧贴身体,以免撞到隔壁。

7、吃完每碟菜之后,如将刀叉四边放,又或者打交叉乱放,非常难看。正确方法是将刀叉并排放在碟上,叉齿朝上。

附:

多位领导同桌如何敬酒

很多时候,商务饭局中会有多位领导出现,要是个个等级分明也好办,难就难在一桌有几个同一级别的,或者级别不同,但没有按照顺序落座的,这个时候依照什么顺序敬酒就成了个难题。其实,说难也不难,第一个敬的肯定是最大的领导。这样就能以大领导为标杆,然后顺时针敬酒了,大家也都明白在按照传统规矩办事,就将职务之类的外在因素抛开了,谁也不会得罪。当然,为了让这个行为更加完满,有几个小手段要掌握。

1.敬完最高领导之后最好声明一下,告诉大家自己接下来要顺着圈敬酒,让大家心里有数。

2.要记得每位领导的职务和姓名,敬酒的时候要恭敬地称呼对方,这样能让对方感到你很尊敬他,心情会比较舒畅。

3.干杯要利索,切忌喝一点留一点,以及敬完一个休息一会儿。酒要一口干掉,敬完一个马上接着敬下一位,别让下面的领导等你。

4.举手投足要大方,不要畏畏缩缩的一副小家子气。下属小家子气最不得领导的欢心。

5.如果你觉得自己实在没有胆量上阵应付这么多领导,可以找一个会说话的同事和你一起敬酒,这样会比较有底气。

商务饭局还要注意的细节

1.敬酒也不必每位领导都要顾及。饭局中一般领导先敬酒,领导多的话,每个人敬几次,量就够了,如果你再一杯一杯敬个没完,会让大家反感。

吃牛排的礼仪篇2

在国际交往中,熟悉和了解交往对象的习俗礼仪是非常有必要的,而且能让你在交往中得心应手。

我们主要介绍东方国家和西方国家以及非洲的主要习俗礼仪。

一.东方国家习俗礼仪

1.日本

日本几乎全是大和民族。居民主要信奉神道教和佛教,少数信奉基督教和天主教。日本至今还保留浓厚的我国唐代的礼仪和风俗。

日本是一个注重礼仪的国家。在日常生活中,都互致问候,脱帽鞠躬,表示诚恳、可亲。初次见面,向对方鞠躬90度,而不一定握手。如果是老朋友或比较熟悉的人就主动握手,甚至拥抱。遇到女宾,女方主动伸手才可以握手。如果需要谈话,应到休息室或房间交谈。日本人一般不用香烟待客,如果客人要吸烟,要先征得主人的同意。

日本人注意穿着打扮,平时穿着大方整洁。在正式场合一般穿礼服,男子大多穿成套的深色西服,女子穿和服。在天气炎热的时候,不随便脱衣服,如果需要脱衣服,要先征得主人的同意。在一般场合,只穿背心或赤脚被认为是失礼的行为。

在日本,“先生”的称呼,只用来称呼教师、医生、年长者、上级或有特殊贡献的人,如果对一般人称“先生”,会让他们感到难堪。

和日本人谈论茶道,是非常受欢迎的。茶道,是日本人用来修心养性、进行交际而特有的沏茶、品茗的高尚技艺,是一种讲究礼仪、陶冶情操的民间习俗。

他们喝茶不直接把茶叶放进茶杯,而是放到小巧玲珑的茶壶里。倒的时候,用一个小过滤网防止茶叶进入杯里。而且总以半杯为敬,一般不再续茶。这常使喝惯大杯茶的中国人总觉得难以解渴。

不管家里还是餐馆里,坐位都有等级,一般听从主人的安排就行。日本商人比较重视建立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他们在商务谈判中十分注意维护对方的面子,同时希望对方也这样做。

赠送礼品时,非常注重阶层或等级,因此不要给他们赠送太昂贵的礼品,以免他们为此而误认为你的身份比他们高。

日本不太流行付小费,如果拿不准,就不给。付小费把钱放在信封里或用纸巾包裹着,日本人认为收现钞是一件很难堪的事。

日本人不喜欢紫色,认为这是悲伤的色调,最忌绿色,认为是不祥之兆;忌荷花图案,认为是妖花;忌“9”、“4”等数字。赠送礼品的时候,不要赠数字为“9”的礼物,因为日语里“9”的读音和“苦”一样。“4”的发音和“死”相同,所以在安排食宿时,要避开4层楼4号房间4号餐桌等。日本商人还忌讳“2月”、“8月”,因为这是营业淡季。另外,讨厌金银眼的猫,认为看到这种猫的人要倒霉。

日本人对中国的绍兴酒、茅台酒非常感兴趣。不吃松花蛋。用筷子很讲究,筷子都放在筷托上。还有“忌八筷”的习俗,就是不能舔筷、迷筷、移筷、扭筷、剔筷、插筷、跨筷、掏筷。同时,还忌用同一双筷子让大家依次夹取食物,也不能把筷子垂直插在米饭里。

把书法作品或是精美的印章送给日本人,是受欢迎的。我们中国人喜欢把印章的边缘特意刻成破碎型,以示古老苍劲。如果这样送给日本朋友,对方就会不高兴了,他们认为这种不完整是不吉利的。

2.韩国

韩国是单一的民族朝鲜族,佛教徒占全国人口的1/3。

韩国人讲究礼貌,待客热情。见面时,一般用咖啡、不含酒精的饮料或大麦茶招待客人,有时候还加上适量的糖和淡奶。这些茶点客人必须接受。

韩国人初次见面时,经常交换名片。韩国很多人养成了通报姓氏习惯,并和“先生”等敬称联用。韩国一半以上居民姓金、李、朴。韩国人业务洽谈,往往在旅馆的咖啡室或附近类似的地方举行。大多数办公室都有一套会客用的舒适的家具,在建立密切的工作关系之前,举止合乎礼仪是至关重要的。韩国人注重服饰,男子穿西服、系领带。

如果邀请去韩国人家里做客,按习惯要带一束鲜花或一份小礼物,用双手奉上。不要当着赠送者的面把礼物打开。进到室内,要把鞋子脱掉留在门口。

韩国的农历节日和我国差不多,也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

韩国人以米饭为主食,早餐也习惯吃米饭,不吃粥。还喜欢吃辣椒、泡菜,吃烧烤的时候要加辣椒、胡椒、大蒜等辛辣的调味品。汤是每餐必不可少的,有时候汤里放猪肉、牛肉、狗肉、鸡肉烧煮,有时候也简单地倒些酱油、加点豆芽。韩国人还对边吃饭边谈话非常反感。

韩国人不轻易流露自己的感情,公共场所不大声说笑。特别是女性在笑的时候还用手帕捂着嘴,防止出声失礼。在韩国,妇女十分尊重男子,双方见面的时候,女性总会先向男性行鞠躬礼、致意问候。男女同座的时候,往往也是男性在上座,女性在下座。

韩国人对“4”非常反感。许多楼房的编号严忌出现“4”字;医院,军队绝不用“4”字编号。韩国人在喝茶或喝酒的时候,主人总是以1、3、5、7的数字单位来敬酒、敬茶、布菜,并忌讳力用双数停杯罢盏。

3.新加坡

"新加坡总人口华人占76.9%。华裔多信奉佛教,马来语为国语,英语,华语为官方语言。

新加坡人十分讲究礼貌礼节,服务质量很高。新加坡华裔在礼仪方面和我国相似,而且还保留了中国古代传统,比如两人见面时,相互作揖。通常的见面礼节是鞠躬、握手。印度血统人仍保持印度的礼节和习俗,妇女额头上点着檀香红点。男人扎白色腰带,见面时合十致意。马来血统、巴基斯坦血统的人按伊斯兰教的礼节行事。

华裔新加坡人信奉佛教,而且很虔诚。他们喜欢在室内诵经,诵经的时候不可以被打扰。

在新加坡随地吐痰、扔弃物都要受到法律制裁。

4.泰国

泰国华裔泰人有300多万,佛教为国教。

泰国人的待人接物,有许多约定俗成的规矩。朋友相见,双手合十、互致问候。晚辈向长辈行礼时,双手合十举过前额,长辈也要合十回礼。年纪大或地位高的人还礼时,双手不必高过前胸。行合十礼时。双手举得越高,表示尊重程度越高。泰国人也行跪拜礼,但要在特定场合,平民、贵官在拜见国王和国王近亲的时候行跪拜礼。国王拜见高僧的时候要下跪。儿子出家为僧,父母也跪拜在地。把东西扔给别人是不礼貌行为。从坐着的人们面前走过时,要略微躬身,表示礼貌。

泰国人非常重视头部,认为头颅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如果用手触摸泰国人的头部,认为是极大的侮辱。如果用手打了小孩的头,认为小孩一定会生病;睡觉忌讳头朝西,因为日落西方象征死亡。忌讳用红笔签名,因为人死后是用红笔把姓氏写在棺材上。脚被认为是低下的,忌把脚伸到别人跟前,也不能把东西踢给别人,不然都是失礼。忌讳用脚踢门,否则会受到人们指责。就坐时,最忌讳翘腿。把鞋底对着别人,被认为是把别人踩在脚底下,是一种侮辱性的举止;妇女就坐时,双腿要靠拢,否则会被认为没有教养。当着泰国人的面,不要踩门槛,他们认为门槛下住着神灵。在泰国,男女仍然遵守授受不亲的戒律,所以男女不能过于亲近。喜欢红色、黄色,忌讳褐色。

习惯用颜色表示星期。如红色是星期日,紫红色为星期六,淡蓝色为星期五,橙色是星期四,绿色为星期三,粉红色是星期二,黄色是星期一。

5.印度尼西亚

印度尼西亚素称“千岛之国”,89%的居民信奉伊斯兰教,其余信奉基督教、天主教、印度教、佛教等。

印尼人初次见面都要交换名片。由于多数信奉伊斯兰教,他们在拿东西给人家或者向别人拿东西的时候,都要用右手而不用左手,也不用双手。左手是拿“不干净”的东西。很少喝烈性酒。

印尼人喜欢客人到他们的家中做客访问,而且在一天中任何一个时间去拜访他们,都是受欢迎的。在印尼人家里,当你看到长相可爱的小孩,切忌摸小孩的头,如果你抚摸他的头,对方一定反脸相向。

在印尼,进行太阳浴是非法的,和他们交谈应避开政治、宗教等话题。

和别人谈话或进别人家里都要摘下太阳镜。拜访印尼商人时要带上礼物,收下礼物即意味着承担了某种责任。如果你去的印尼人家里铺着地毯,那你在进屋前要把鞋脱掉。进入圣地特别是进入清真寺,一定要脱鞋。

参观庙宇或清真寺,不能穿短裤、无袖服、背心或的衣服。进入任何神圣的地方,一定要脱鞋。在巴厘,进入寺庙必须在腰间束腰带。

印尼人爱吃大米饭和中国菜,早餐一般吃西餐,爱喝红茶、葡萄酒、香槟酒、汽水等。副食爱吃牛、羊、鱼、鸡之类的肉和内脏。

印尼人忌讳夜间吹口哨,认为它会招来游荡的幽灵和挨打。

印尼人大多数信奉伊斯兰教,所以不可以用左手拿东西给他们。忌讳吃猪肉食品,忌饮烈性酒,不爱吃海参,也不吃带骨带汁的菜和鱼肚等。

6.印度

印度居民大多信奉印度教,其次为伊斯兰教、基督教、锡克教。在印度,月亮是一切美好事物的象征。

印度人相见应递英文名片,英语是印度的商业语言。主客见面时,都要用双手合十在胸前致意。口中念着:“纳玛斯堆”(梵文:“向您点头”,现在表示问好或祝福)。晚辈在行礼的时候弯腰摸长者的脚,表示对长辈的尊敬。男子不能和妇女握手。许多家庭妇女忌讳见陌生男子,不轻易和外人接触。但如果邀请男人参加实社交活动时应请他们偕夫人同来。一般关系的男女不能单独谈话。

印度人是用摇头表示赞同,用点头表示不同意。人们用手抓耳朵表示自责;召唤某人的动作是将手掌向下摆手指,但不能只用一个指头;指人时也要用整个手掌,不能用一两个指头。

到印度庙宇或家庭做客,进门必须脱鞋。迎接贵客时,主人常献上花环,套在客人的颈上。花环的大小长度视客人的身份而定。献给贵宾的花环既粗又长,超过膝盖。给一般客人的花环仅到胸前。妻子送丈夫出远门,最高礼节是摸脚跟和吻脚。到印度家庭做客时,可以带水果和糖果作为礼物,或给主人的孩子们送点礼品。

用右手拿食物、礼品和敬茶,不用左手,也不用双手。就餐的时候,印度教徒最忌讳在同一个容器里取用食物。也不吃别人接触过的食物,甚至别人清洗过的茶杯,也要自己再洗涤一遍后才使用。

喜欢分餐进食,注重菜品酥烂,一般口味不喜太咸,偏爱辣味。主食以米饭为主,对面食中的饼类也感兴趣。不吃菇类、笋类、木耳。信奉印度教和锡克教的人,忌讳吃猪肉,牛肉。他们一般不喝酒,因为喝酒是违反宗教习惯的。但有喝茶的习惯,方式是“舔饮”,也就是把奶茶盛在盘子中,用舌头舔着喝。印度人最不喜欢吃大荤,吃素食的人较多,等级越高,吃荤越少。喜欢中国的粤菜、苏菜。

忌讳白色,习惯用百合花作悼念品。他们忌讳弯月图案,视1、3、7为不吉祥数字,和印度人交谈,要回避有关宗教矛盾、和巴基斯坦的关系、工资以及两性关系的话题。

印度奉牛为神圣,忌讳吃牛肉,忌讳用牛皮制品。崇拜蛇,视杀蛇为触犯神灵。忌讳用澡盆给孩子洗澡,认为是“死水”,是不人道的行为。

二.西方国家习俗礼仪

1.美国

美国80%以上是欧洲移民的后裔,华裔约100万。50%的居民信奉基督教和天主教,其他人信仰犹太教和东正教。

美国人一般性情开朗、乐于交际、不拘礼节。第一次见面不一定行握手礼,有时只是笑一笑,说一声“Hi”或“Hello”就算有礼了。握手的时候习惯握得紧,眼要正视对方,微弓身,认为这样才算是礼貌的举止。一般同女人握手美国人都喜欢斯文。在告别的时候,也只是向大家挥挥手或者说声“再见”、“明天见”。但如果别人向他们致礼,他们也用相应的礼节,比如握手、点头、拥抱、行注目礼等。在美国如果有客人夜间来访,主人穿着睡衣接待客人被认为是不礼貌的行为;当被邀请去老朋友家做客时,应该预备小礼物;在朋友家做客时,打长途电话要经过主人同意,离开的时候,要留下电话费。

在美国,如果要登门拜访,必须先打电话约好;名片一般不送给别人,只是在双方想保持联系时才送;当着美国人的面想抽烟,必须问对方是否介意,不能随心所欲。

一般乐于在自己家里宴请客人,而不习惯在餐馆请客。不喜欢清蒸和红烩菜肴。不喜欢过烫过热的菜肴,喜欢少盐味,味道忌咸,稍以偏甜为好。喜欢喝可口可乐、啤酒、冰水、矿泉水、威士忌、白兰地等。不喜欢人在自己的餐碟里剩食物,认为这是不礼貌的。喜爱中国的苏菜、川菜、粤菜。

昵爱白色,认为白色是纯洁的象征;偏爱黄色,认为是和谐的象征;喜欢蓝色和红色,认为是吉祥如意的象征。他们喜欢白猫,认为白猫可以给人带来运气。

美国人对握手时目视其它地方很反感。认为这是傲慢和不礼貌的表示。忌讳向妇女赠送香水、衣物和化妆用品。美国妇女因有化妆的习惯,所以他们不欢迎服务人员送香巾擦脸。

在美国千万不要把黑人称作“Negro”,最好用“Black”一词,黑人对这个称呼会坦然接受。因为Negro主要是指从非洲贩卖到美国为奴的黑人。跟白人交谈如此,跟黑人交谈更要如此。否则,黑人会感到弥对他的蔑视。

忌讳别人冲他伸舌头。认为这种举止是污辱人的动作。他们讨厌蝙蝠,认为它是吸血鬼和凶神的象征。忌讳数字“13”、“星期五”等日。忌讳问个人收入和财产情况,忌讳问妇女婚否、年龄以及服饰价格等私事。忌讳黑色。认为黑色是肃穆的象征,是丧葬用的色彩。特别忌讳赠礼带有你公司标志的便宜礼物。因为这有义务做广告的嫌疑。

2.加拿大

加拿大大部分是英法等国家移民的后裔。土著人占5%、华裔占1.2%,大部分信奉天主教和基督教。

加拿大人因受欧洲移民的影响,他们的礼貌礼节和英法两国差不多。在日常生活中,加拿大人着装以欧式为主。上班的时间,他们一般要穿西服、套群。参加社交活动时往往要穿礼服或时装。在休闲场合则讲究自由穿着,只要自我感觉良好即可。握手被认为是一种友好的表示,一般在见面和临别时握一下就行,不必反复握手。公务时间,加拿大人很注意个人仪表和卫生。所以,他们希望客人也能这样。

他们有邀请亲朋好友到自己家中共进晚餐的习惯。受到这种邀请应当理解为是主人主动显示友好之意。如果被邀到别人家做客,明智的选择是给主人送点鲜花。不要送白色的百合花,它们是与葬礼联系在一起的。加拿大人以自己的国家为自豪,反对和美国作言过其实的比较。谈到肯定成绩的事例并对加拿大人民及其国家给予好评是最受欢迎的。

加拿大人对法式菜肴比较偏爱,并以面包、牛肉、鸡肉、土豆、西红柿等物为日常之食。从总体上讲他们以肉食为主,特别爱吃奶酪和黄油。加拿大人重视晚餐。饮食上讲究菜肴的营养和质量,注重菜肴的鲜和嫩。口味一般不喜在太咸,偏爱甜味。一般以米饭为主食。对煎、烤、炸等烹调方法制作的菜肴偏爱。喜爱中国的苏菜、沪菜、鲁菜。习惯饭后喝咖啡和吃水果。忌讳吃各种动物内脏,不爱吃肥肉。

忌讳“13”、“星期五”,认为“13”是厄运的数字,“星期五”是灾难的象征。

3.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95%的居民是英国和其它欧洲国家移民的后裔,华裔和华侨约20万,98%的居民信奉基督教,其余信奉犹太教、佛教和伊斯兰教。

澳大利亚人办事认真爽快,喜欢直截了当,待人诚恳,热情,见面时喜欢热烈握手,称呼名字。乐于结交朋友,即使是陌生人,也一见如故。他们崇尚友善,并谦逊礼让,重视公共道德,组织纪律强,时间观念强,赴约准时并珍惜时间。女性比较保守,接触时要谨慎。做客可以赠送葡萄酒和鲜花。

澳大利亚人的饮食习惯、口味和英国人差不多。菜清淡、不吃辣。家常菜有煎蛋、炒蛋、火腿、脆皮鸡、油爆虾、糖醋鱼、熏鱼、牛肉等。当地的名菜是野牛排。澳大利亚人食量比较大,啤酒是最受欢迎的饮料,其中达尔文城的居民以喝啤酒闻名。

往往是邀请友人一同外出游玩,他们认为这是密切双边关第的捷径之一。所以如果拒绝的话,会被他们理解成不给面子。

澳大利亚的基督教徒有“周日作礼拜”的习惯。他们的这种作法“雷打不动”,所以要避免在这天和他们邀约。

在澳大利亚人眼里,兔子是一种不吉利的动利。他们认为,碰到了兔子,可能是厄运将临的预兆。

澳大利亚人喜欢体育活动,游泳和日光浴是人们的僻好,如果有谁不会游泳,还会成为众人嘲讽的对象。

和澳大利亚人谈论跑马,是非常受欢迎的话题。

4.英国

英国英格兰人占80%以上。其余是苏格兰人、威尔士人和爱尔兰人等。居民绝大部分信奉基督教,只有少部分人信奉天主教。

英国是绅士之国,讲究文明礼貌,注重修养。同时也要求别人对自己有礼貌。注意衣着打扮,什么场合穿什么服饰都有一定惯例。见面时对尊长、上级和不熟悉的人用尊称,并在对方姓名前面加上职称、衔称或先生、女士、夫人、小姐等称呼。亲友和熟人之间常用呢称。初次相识的人相互握手,微笑并说:“您好!”在大庭广众之下,人们一般不行拥抱礼,男女之间除热恋情侣外一般不手拉手走路。

英国人不轻易动感情或表态。他们认为夸夸其谈是缺乏教养的,认为自吹自擂是低级趣味的。人们交往时常用“请”、“对不起”、“谢谢”等礼貌用语,即使家庭成员间也一样。

英国的“烤牛肉加约克郡布丁”被称为是国菜。这是用牛腰部位的肉,再把鸡蛋加牛奶和面,与牛肉、土豆一起在烤箱中烤制的菜肴。上桌时,还要另配些单煮的青菜,即为“烤牛肉加约克郡布丁”。普通家庭一日三餐(即早餐、午餐、晚餐)。他们是以午餐为正餐。阔绰人家则一日四餐(即:早餐、午餐、茶点和晚餐)。

不愿意吃带粘汁的菜肴;忌用味精调味;也不吃狗肉。口味不喜欢太咸,爱甜、酸、微辣味,对烧、煮、蒸、烙、焗和烘烤等烹调方法制作的菜肴偏爱。喜欢中国的京菜、川菜、粤菜。

他们普遍喜爱喝茶,尤为妇女嗜茶成癖。“下午茶”几乎成为英国人的一种必不可少的生活习惯,即使遇上开会,有的也要暂时休会而饮“下午茶”。不喝清茶,要在杯里倒上冷牛奶或鲜柠檬,加点糖、再倒茶制成奶茶或柠檬茶。如果先倒茶后倒牛奶会被认为缺乏教养。他们还喜欢喝威士忌、苏打水,喝葡萄酒和香槟酒,有时还喝啤酒和烈性酒,彼此间不劝酒。

对英国人称呼“英国人”是不愿意接受的。因为“英国人”原意是“英格兰人”,而你接待的宾客,可能是英格兰人、威尔士人或北爱尔兰人,而“不列颠”这个称呼则能让所有的英国人都能感到满意。

忌讳用人像、大象、孔雀作服饰图案和商品装潢。他们认为大象是愚笨的,孔雀是淫鸟、祸鸟,连孔雀开屏也被认为是自我吹嘘和炫耀。忌讳“13”这个数字。还忌讳“3”这个数字,忌讳用同一根火柴给第3个人点烟。和英国人坐着谈话忌讳两腿张得过宽,更不能跷起二郎腿。如果站着谈话不能把手插入衣袋。忌讳当着他们的面耳语和拍打肩背,忌讳有人用手捂着嘴看着他们笑,认为这是嘲笑人的举止。忌讳送人百合花,他们认为百合花意味着死亡。

5.法国

法国法兰西人约占94%,绝大多数居民信奉天主教。

法国人热情开朗,初次见面就能亲热交谈,而且滔滔不绝。法国人讲究服饰美,特别是妇女穿得非常时尚,特别喜欢使用化妆品,光口红就有早、中、晚、之分,是世界上最爱打扮的妇女。

法国是世界上最早公开行亲吻礼的国家,也是使用亲吻礼频率最多的国家。和法国人约会必须事先约定时间,准时赴约是有礼貌的表示,但不要提前。送鲜花给法国人也是很好的礼品。法国人在公共场所不能有懒散动作,不能大声喧哗。

法国的烹调世界闻名,用料讲究,花色品种繁多,口味特点香浓味原、鲜嫩味美、注重色、形和营养。法国人烹调时用酒比较重,肉类菜烧得不太熟,如水鸭三、四分熟就行。有的肉最多七、八分熟,牡蛎一般都喜欢生吃。配料喜欢用蒜、丁香、香草、洋葱、芹菜、胡萝卜等。他们不吃辣的食品。

法国人忌讳黄色的花,认为是不忠诚的表现。忌讳黑桃图案,认为不吉祥;忌讳墨绿色,因二次大战期间德国纳粹军服是墨绿色;忌讳仙鹤图案,认为是蠢汉和的象征。不送香水或化妆品给恋人、亲属之外的女人,因为这些他们认为象征着过分亲热或是图谋不轨。

6.德国

德国绝大多数都是德意志人。居民中信奉基督教约占一半,另外有46%的人信奉天主教。

德国人德国人纪律严明,讲究信誉,极端自尊,待人热情,十分注重感情。爱好音乐。

重视称呼,是德国人在人际交往中的一个鲜明特点。对德国人称呼不当,通常会令对方大为不快。

一般情况下,切勿直呼德国人的名字。称其全称,或仅称其姓,也可以。和德国人交谈时,切勿疏忽对“您”与“你”这两种人称代词的使用。对于熟人、朋友、同龄者,方可以“您”相称。在德国,称“您”表示尊重,称“你”则表示地位平等、关系密切。

德国人对发型较为重视。在德国,男士不宜剃光头,免得被人当作“新纳粹”分子。德国少女的发式多为短发或披肩发,烫发的妇女大半都是已婚者。

德国人注意衣着打扮,外出时候必须穿戴整齐、清洁;见面打招呼必须称头衔,不直呼名字;约会准时,时间观念强;待人热情、好客、态度诚实可靠;宴席上,男子坐在妇女和地位高的人的左侧,女士离开和返回饭桌时,男子要站起来以示礼貌;请德国人进餐,事先必须安排好。和他们交谈最好谈原野风光,个人的业余爱好多为体育活动。接电话要首先告诉对方自己的姓名。

德国人最爱吃猪肉,其次才能轮到牛肉。以猪肉制成的各种香肠,令德国人百吃不厌。忌讳吃核桃。

如果同时喝啤酒和葡萄酒,要先喝啤酒,然后再喝葡萄酒,否则被视为有损健康。

在公共场合窃窃私语,被认为是十分无礼的。

在德国,蔷薇专用于悼亡,不可以随便送人。忌讳茶色、红色、深蓝色。

服饰和其它商品包装上忌用纳粹标志。

7.意大利

意大利主要是意大利人,90%以上居民信奉天主教。

如果有人打喷嚏,旁边的人马上会说:“萨尔维!(祝你健康)”。另外,当着别人打喷嚏或咳嗽,被认为是不礼貌和讨嫌的事,所以本人要马上对旁边的人表示“对不起”。

女士受到尊重,特别是在各种社交场合,女士处处优先。

意大利人热情好客,待人接物彬彬有礼。在正式场合,穿着十分讲究。见面礼是握手或招手示意;对长者、有地位和不太熟悉的人,要称呼他的姓,加上“先生”、“太太”、“小姐”和荣誉职称;和意大利人谈话要注意分寸,一般谈论工作、新闻、足球;不要谈论政治和美国橄榄球。

意大利人有早晨喝咖啡、吃烩水果、喝酸牛奶的习惯。酒特别是葡萄酒是意大利人离不开的饮料,不论男女几乎每餐都要喝酒,甚至在喝咖啡时,也要掺上一些酒。

意大利人忌讳。

8.俄罗斯

俄罗斯主要是俄罗斯人,东正教是主要宗教。

俄罗斯人性格开朗、豪放、集体观念强。他们和人见面,大都行握手礼,拥抱礼也为他们常施的一种礼节。他们还有施吻礼的习惯,但对不同人员,在不同场合,所施的吻礼也有一定的区别:一般对朋友之间,或长辈对晚辈之间,以吻面颊者为多,不过长辈对晚辈以吻额为更亲切和慈爱;男子对特别尊敬的已婚女子,一般多行吻手礼,以示谦恭和崇敬。吻唇礼一般只是在夫妇或情侣间流行。

主人给客人吃面包和盐,是最殷勤的表示。一般对晚餐要求较简单,对早、午餐较重视。用餐时间都习惯拖得很长。乐于品尝不同风味的菜肴,菜肴喜欢熟透和酥烂。非常喜欢中餐。

在待客中,常以“您”字表示尊敬和客气;而对亲友往往则用“你”字相称,认为这样显得随便,同时还表示出对亲友的亲热和友好。外出时,十分注重仪容仪表,衣扣要扣得完整,总习惯衣冠楚楚。男子外出活动时,一定要把胡子刮净;赴约要准时;在社交场合,处处表现尊重女性。

和俄罗斯人说话,要坦诚相见,不能在背后议论其他人,更不能说他们小气;对妇女要十分尊重,忌讳问年龄和服饰价格等。

俄罗斯人不吃海参、海蛰、墨鱼、木耳。偏爱“7”,认为“7”预兆会办事成功,“7”还可以给人们带来美满和幸福。他们普通对红色昵爱。人们都把红色视为美丽和吉祥的象征。应邀去俄罗斯人家里作客时可带上鲜花或烈性酒,送艺术品或图书作礼品是受欢迎的。女主人对来访客人带给她的单数鲜花是很欢迎的;男主人则喜欢高茎、艳丽的大花。

决不能在街上丢弃任何东西,连一张过期的电影票也不行。这种行为有损俄罗斯的整洁,而且是违规的。

对盐十分崇拜,并视盐为珍宝和祭祀用的供品。认为盐具有驱邪除灾的力量。如果有人不慎打翻了盐罐,或是将盐撒在地上,便认为是家庭不和的预兆。为了摆脱凶兆,他们总习惯将打翻在地的盐拾起来撒在自己的头上。

认为兔子是一种怯弱的动物,如果从自己眼前跑过,那便是一种不祥的兆头。忌讳黑色,认为黑色是丧葬的代表色。因此,对黑猫更为厌恶,并视黑猫从自己面前跑走是不幸的象征。

他们重视文化教育,喜欢艺术品和艺术欣赏。所以,和他们谈论艺术是个很受欢迎的话题。

三.非洲国家习俗礼仪。

1.埃及

埃及地跨非、亚两洲。埃及伊斯兰教是国教。

埃及人正直、爽朗、宽容、好客。他们往往以幽默的心情来应付严酷的现实生活。

晚餐在日落以后和家人一起共享,所以在这段时间内,有约会是失礼的。埃及伊斯兰教徒有个绝不可少的习惯:一天之内祈祷数次。

埃及人通常以“耶素”(就是不发酵的平圆形埃及面包)为主食,进餐时与“富尔”(煮豆)、“克布奈”(白乳酪)、“摩酪赫亚”(汤类)一并食用。他们喜食羊肉、鸡、鸭、鸡蛋以及豌豆、洋葱、南瓜、茄子、胡萝卜、土豆等。在口味上,一般要求清淡、甜、香、不油腻。串烤全羊、烤全羊是他们的佳肴。

他们习惯用自制的甜点招待客人,客人如果是谢绝一点也不吃,会让主人失望也失敬于人。

埃及人在正式用餐时,忌讳交谈,否则会被认为是对神的亵渎行为。埃及人一般都遵守伊斯兰教教规,忌讳喝酒,喜欢喝红茶。他们有饭后洗手,饮茶聊天的习惯。忌吃猪、狗肉,也忌谈猪、狗。不吃虾、蟹等海味、动物内脏(除肝外)、鳝鱼、甲鱼等怪状的鱼。

男士不要主动和妇女攀谈;不要夸人身材苗条;不要称道埃及人家里的东西,否则会认为你在向他索要;不要和埃及谈论宗教纠纷,中东政局及男女关系。

在埃及,一到了下午3至5点之后,人们大都忌讳针。商人决不卖针,人们也不买针,即使有人愿出10倍的价钱买针,店主也会婉言谢绝,绝不出售。

在埃及,进伊斯兰教清真寺时,务必脱鞋。埃及人爱绿色、红色、橙色,忌蓝色和黄色,认为蓝色是恶魔,黄色是不幸的象征,遇丧事都穿黄衣服。也忌熊猫,因它的形体近似肥猪。喜欢金字塔型莲花图案。禁穿有星星图案的衣服,除了衣服,有星星图案的包装纸也不受欢迎,禁忌猪、狗、猫、熊。3、5、7、9是人们喜爱的数字,忌讳13,认为它是消极的。吃饭时要用右手抓食,不能用左手。不论送给别人礼物,或是接受别人礼物时,要用双手或者右手,千万别用左手。

2.南非

南非位于非洲大陆的最南端。英语和南非荷兰语同为官方语言。

南非社交礼仪可以概括为“黑白分明”、“英式为主”。也就是受到种族、宗教、习俗的制约,南非的黑人和白人所遵从的社交礼仪不同;白人的社交礼仪特别是英国式社交礼仪广泛的流行于南非社会。

以目前而论,在社交场合,南非人所采用的普遍见面礼节是握手礼,他们对交往对象的称呼则主要是“先生”、“小姐”或“夫人”。在黑人部族中,尤其是广大农村,南非黑人往往会表现出和社会主流不同的风格。比如,他们习惯以鸵鸟毛或孔雀毛赠给贵宾,客人得体的做法就是把这些珍贵的羽毛插在自己的帽子上或头发上。

在城市里,南非人的穿着打扮基本西化了。大凡正式场合,他们都讲究着装端庄、严谨。南非黑人通常还有穿着本民族服装的习惯。不同部族的黑人。在着装上往往会有自己不同的特色。

南非当地白人以吃西餐为主,经常吃牛肉、鸡肉、鸡蛋和面包,爱喝咖啡和红茶。而黑人喜欢吃牛肉、羊肉,主食是玉米、薯类、豆类。喜欢吃熟食。南非著名的饮料是如宝茶。在南非黑人家做客,主人一般送上刚挤出的牛奶或羊奶,有时是自制的啤酒。客人一定要多喝,最好一饮而尽。

信仰基督教的南非人,忌讳数字13和星期五;南非黑人非常敬仰自己的祖先,他们特别忌讳外人对自己的祖先言行失敬。跟南非人交谈,有四个忌讳的话题:

一是不要为白人评功摆好。

二是不要非议黑人的古老习惯。

三是不要为对方生了男孩表示祝贺。

四是不要评论不同黑人部族或派别之间的关系及矛盾。

3.尼日利亚

位于西非东南部,是西非的“天府之国”。居民中穆斯林占47%,基督教徒占34%。尼日利亚是全世界人口最多的黑人国家。

尼日利亚有许多部族,其习俗与文化传统有很大差别,所以他们的生活方式也截然不同。施礼前,总习惯先用大拇指轻轻地弹一下对方的手掌再行握手礼。

谈话中应回避的一个话题是宗教。他们不愿谈论政治,特别是有关非洲的政治问题。要避免谈有关南非的事,另外,所携的印刷品不要有涉及南非活动的画面。恰当的话题是有关尼日利亚的工业成就和发展前景。

尼日利亚人和人交谈的时候,从不盯视对方,也忌讳对方盯视自己,因为这是不尊重人的举止。他们忌讳左手传递东西或食物,忌讳“13”。已婚妇女最忌讳吃鸡蛋。她们认为妇女吃了鸡蛋就不会生育。

尼日利亚伊萨人认为食指是不详之物,无论谁用右手的食指指向自己,都是一种挑衅的举动;如果有人伸出手并张开五指对向自己,更是粗暴地侮辱人的手势,相当于辱骂祖宗。这些都是令人不能容忍的。

吃牛排的礼仪篇3

丰俭之间

外国的国宴通常为晚宴,仪式隆重,礼仪端庄,气氛融洽,菜肴讲究。出席者晚8时到场,端杯聊天,于9时或10时入席进餐。宾客都着正式服装,按事先排定的席位入座。宴会一般持续两到3个小时,尽管礼仪非常隆重,饭菜却远比人们想像的简单:往往是少许冷盘,一两道热菜,一道甜食,外加面包和饮料随时供应。

挪威国王、首相举行的国宴一律都是一冷盘、两热菜、一两甜食,既保证宾客吃饱吃好,又不铺张浪费。国王宴请,冷盘多是鱼子加配菜,热菜是名贵菜――鹿肉、大马哈鱼或鲤鱼卷,奶酪和蛋糕为甜食。1996年6月国家主席和1997年4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乔石分别访问挪威,国宴菜肴都是如此。

克里姆林宫的国宴通常是一道汤,两个热菜和少许冷盘。冷盘一般摆着两三种生鱼片、三四种香肠,出席者每人可分到一块。当然面包是有的,红和黑鱼籽酱也有。1991年5月15日晚,苏联总统、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为中共中央总书记访苏举行欢迎国宴,菜单上写着两种汤,任各位两者选一;两道热菜是煎牛排和煎鲟鱼块。

法国国宴通常以两个热菜招待。1987年11月7日至12日国家主席李先念访问法国,密特朗总统在爱丽舍宫宴会大厅举行欢迎宴会。金碧辉煌的大厅,红色的法兰西地毯,加上屋顶五彩缤纷的绘画和巨型的水晶吊灯,把整个宴会厅和走廊装饰得格外高雅、豪华、气派。法方出席欢迎李先念的宴会规格高,高官云集。当晚法国外交部礼宾官告我使馆:按照法国近年的做法,国宴上规定只能上两个热菜。密特朗总统在看了欢迎李先念主席的国宴菜单后,亲自在冷盘之下增加一道奶油鱼汤,使宴会变得更加丰盛和更具有法国菜肴的特色。

当然,饭菜简单不代表“礼轻情不重”。西式国宴特别注重礼仪,营造国宴氛围。功夫往往在饭菜之外。比如,瑞士联邦政府主席为招待各国外交使节而举行的国宴,都是三菜一汤,加上一份甜食。尽管饭菜有些“朴素”,但细心的主人用五彩缤纷的鲜花和美妙的音乐营造出温馨的氛围,给客人宾至如归的感觉。菜式的设计更是别出心裁:甜点上装饰有瑞士国旗的图案,使人感到亲切;状若熊掌的蘑菇牛排赏心悦目,令人联想到瑞士首都伯尔尼素有“熊城”的美誉,吃了这道菜,可以说从肚子到脑子你都难忘记伯尔尼了。

和崇尚简约的西式国宴不同,一些国家和地区非常注重以民族特色的国宴招待宾客。1970年4月总理访问朝鲜时,金日成主席设“全狗宴”款待贵宾。“全狗宴”的冷盘和热菜均从狗身上做文章,每道菜做法各异,香而不腻,美味可口。除了“全狗宴”,看似不起眼的泡菜在朝鲜国宴上也占有一席之地。朝鲜泡菜风味独特,酸、辣、香、脆俱备,既下得普通百姓的厨房,也上得一国国宴的厅堂。

墨西哥国宴与朝鲜的“全狗宴”有异曲同工之妙。墨西哥人以玉米为主食,他们的国宴也是一盘盘玉米美食: “托尔蒂亚”是一种将玉米面放在平底锅上烤出的薄饼,类似中国的春饼; “达科”是一种包着鸡丝、沙拉、洋葱、辣椒,用油炸过的玉米卷,最高档的“达科”干脆用蝗虫做馅料; “蓬索”是一种用玉米粒加鱼、肉熬成的鲜汤。除了玉米美食,墨西哥人食用米邦塔仙人掌也有着悠久的历史,用它做成的佳肴也是墨西哥国宴上的一道大菜。

埃塞俄比亚的国宴多是生牛肉宴。生食的牛肉很鲜嫩,吃法有3种:一是将剥去皮的整头牛劈成两半挂在钩上,客人一手持刀一手拿盘,自己动手去牛身上切,边切边蘸着作料吃,不加主食;一是把牛肉绞成肉糜,拌上辣椒粉等调料装盘吃;或用一种谷物做成的薄饼“英吉拉”裹着吃。中国历任驻埃塞俄比亚的大使不少都品尝到生牛肉宴。

风味烙烤

各国领导人互访中,东道国非常注重以特色菜肴招待宾客,体现东道主的热情好客。其中拿手的烤肉常常不期而遇,大至烤骆驼,小至烤蜗牛,应有尽有。

1978年1月笔者随邓小平副总理访问缅甸,缅方在海滨沙滩篝火旁举行宴会,品尝烤全鹿。缅方首先演示烤全鹿,然后演示了烤“安那瓦鸡”。烤“安那瓦鸡”是我第一次看到的,很有特色。厨师先把鸡块用作料浸泡后,把它穿入一根插在土中的竹签上,然后用一个铁桶将鸡块套在其中,再在铁桶上堆放稻草,随后将稻草点燃,烤几分钟后,铁桶内的鸡块熟了。宾客边品尝烤鹿肉和烤鸡块,边观看当地村民放“天灯”。

1991年8月26日至29日,杨尚昆应邀对蒙古进行正式友好访问。8月28日上午杨尚昆一行在蒙古总统彭・奥其尔巴特的陪同下前往蒙古中央省色尔格楞县牧民家做客。彭・奥其尔巴特总统请杨尚昆在牧民家里用午餐。主人热情好客,端上别具风味鲜嫩的烤全羊,这种全羊是用烧红的石块塞进羊的肚子烤熟的。蒙古语称为“浩尔赫格”,牧民用来招待最尊贵的客人。

阿拉伯国家国宴最受欢迎的一道菜是烤全羊。烤熟的全羊放在餐桌上,旁边放有切好的生洋葱片和其他调味品。客人们持刀割肉,各取所需,大快朵颐。2004年2月3日至4日,国家主席应邀访问阿尔及利亚,布特弗利卡总统在其宅邸为及其陪同人员举行小型宴会,主食是烤全羊。布特弗利卡总统一边从羊前腿胛处撕下一块羊肉递给,一边风趣地说,烤全羊此部位的肉最好,这是我的秘密。

非洲国家的国宴颇具特色。马里外交部招待外国使节的国宴有一道是烤骆驼,滋味妙不可言。烤骆驼特别有情趣:掏空骆驼内脏,一只烤全羊置于骆驼腹中,一只烤鸡含于全羊腹中,烤鸡腹中又藏着一只烤鹌鹑,烤鹌鹑腹中又含着一个鸡蛋。

法国国宴上经常出现的一道名菜烤蜗牛,它的制作方法也很特别:先将蜗牛肉同葱、蒜、洋葱一起捣细,再拌以黄油,调味后将肉塞回壳内,放入特制瓷盘后送进烤箱。食用时壳中的油还冒着泡,香气扑鼻,回味悠长。

烤牛肉被誉为巴西国菜,在巴西烤肉店比比皆是。烤牛肉不加调料,只在牛肉表面撒点食盐。烤的牛肉表层油脂渗出,外面焦黄,里面鲜嫩。人们称烤牛肉为“大菜”,烧烤“小菜”则有烤鸡腿、烤鸡心、烤猪脊、烤猪排等。1990年5月,国家主席杨尚昆应邀对巴西、阿根廷、智利等进行国事访问。在这些国家品尝巴西烤肉,当然是少不了的。杨尚昆一行在巴西的一家饭店品尝到巴西烤肉,访问智利时主人举行的国宴席上也少不了“巴西烤肉”。烤牛肉登场时,服务员左手握着一根约60厘米细铁钎子,上面叉着一大块牛肉,右手持一把长长的尖快刀,走到客人身边,根据客人的意愿,躬身轻轻地为各人削下一块你喜欢的烤肉。牛的不同部位,如大腿、后臀尖、里脊、驼峰、腰花、肋骨肉等,轮翻交替上来。

美国感恩节的火鸡也是国宴上的“常客”。人们将火鸡肚内填满用核桃仁、玉米渣、香肠、洋葱、葡萄干等碎末做成的馅,填好后在鸡肚子表面刷上食油,然后用火烤。烤成内嫩外酥,油光光的,吃时再浇点肉汁,香气四溢。

国宴之国菜

国菜上国宴,以国家烹饪艺术的独特优势,开展刀叉外交,这几乎成为东道主招待贵客的理念。

日本是个历史悠久的“食鱼的民族”。日本捕鱼量居世界第一,日本的“洒西米”生鱼片独占鳌头,被誉为国菜。生鱼片是由金枪鱼、比目鱼、乌贼等切制而成的,这些切成透明状的鱼片,细薄如纸,吃时蘸着芥末和其他作料,细细咀嚼,味道鲜美。笔者任驻日本使馆一等秘书期间,与外务省仪典官商谈中国领导人访日时,他们常以自豪的口气说,日方拟以“洒西米”、“天麸罗”、“寿司”等国菜招待中国客人。

乌干达的香蕉大如长瓜,每个有0.5公斤重以上。国菜为“马托基”的香蕉饭。“马托基”是一种以不甜的香蕉为原料,剥皮捣成泥状,蒸熟后拌上红豆汁、花生酱、红烧鸡块、咖喱牛肉,这是国宴的主菜。烤得香喷喷的香蕉点心,鲜美可口。一品香蕉,多种食法,让人大开眼界。

法国菜在西方国家最负盛名,而“巴黎牛排油炸土豆丝”又被誉为这个美食大国的国菜,每次都会被端上国宴台面。此菜妙在牛排半生半熟,肉呈红色,鲜美可口。土豆丝焦熟适度,嚼起来满口酥香。

意大利的风味菜肴可与著名的法国大菜媲美,最负盛名的是“佛罗伦萨牛排”。名为牛排,实为牛肉饼。盘中那块肉饼,又厚又香又美,用刀子切肉饼里面即渗出血丝,味美可口,又嫩又香。制作牛排的肉牛,都是用天然饲料喂养的,据说这种牛生下饲养数月就宰杀,肉嫩味鲜。这种牛排的历史与著名的古城佛罗伦萨的历史一样悠久。

西班牙的海鲜饭举世闻名。所谓海鲜饭就是把海鲜、肉类和蔬菜同大米一起加工而成。海鲜饭最初于13世纪起源西班牙沿海渔村,后来传入内陆省份。据说哥伦布曾在西班牙国王为他举行的盛大宴会上谈起他一次遭遇飓风袭击,弃船逃生至穆尔佳迪小岛吃渔民的海鲜饭的经历,并称它为“救命饭”,国王当即下令嘉奖小岛渔民。此后宫廷御厨前往该岛取经,学会烹调海鲜饭,并从此用它招待国宾。

罗马尼亚的“灌尔玛”被誉为国菜。举国上下,从普通农家至国家领导人宴请嘉宾无不用这道菜招待。其制作方法:用泡酸的圆白菜叶裹上用猪肉末和大米加上盐和胡椒等作料做成的馅,再配上少许的酸白菜丝、西红柿、腌制的五花肉,放进烤箱烤熟而成。

席外工夫

东道主的国宴十分重视饭桌外的工夫,刀叉外交与饭桌外的工夫息息相关。

中国著名民歌《茉莉花》就好几次出现在外国的国宴上。

1998年11月访日,26日晚应邀出席明仁天皇举行的盛大晚宴。身着中山装出席。在中国民歌《茉莉花》的乐曲声中,明仁天皇和美智子皇后迎接和夫人进入宴会厅。日本皇室主要成员及全体内阁成员、两院议长、最高法院法官等出席晚宴。宴会在友好气氛中进行。宴会后,宾主共同观赏了公元8世纪由中国传至日本的宫廷舞乐《雅乐》。

1994年9月8日至12日,对法国第一次国事访问,密特朗总统为举行高规格的国宴,宾客达到230多人。为增添宴会的友好气氛,法方还特意安排法国著名演员米歇・马蒂厄在宴会上用中文演唱中国民歌《茉莉花》,使宴会达到高潮。

1999年10月又一次对法国国事访问,这一次的文化情趣更浓。25日晚希拉克总统举行国宴招待。宴会厅和宴会桌都装饰红玫瑰,约用了4000朵红玫瑰花。布置与众不同,别具一格。宴会前希拉克总统请观看中国艺术品展览,展品有中国辽金时期的一尊罗汉像等,希拉克总统兴致勃勃地向讲解那些展品的艺术价值,谈起青铜器来更是眉飞色舞。在宴会祝酒时希拉克总统引用了杜甫的诗《客至》:“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则用法语念了祝酒词最后一部分。宴会的友好和文化氛围甚浓。

2001年4月10日,国家主席对乌拉圭进行国事访问。乌拉圭总统巴特列为举行欢迎宴会。总统很重视这场宴会,专请夫人梅纳芙拉负责操办。她特地从中国驻乌拉圭使馆借来上百双筷子在宴会上用,还让负责烹调的乌拉圭大厨专门请教了煮米饭的“秘方”。不料百密一疏,乌方大厨一不小心放多了水,结果米饭煮成了稀粥。主人感到过意不去,夫妇却很喜欢吃煮得较烂的米饭。主人问客人饭菜是否可口时,连声说“好吃”,并称赞当地大米不错,乌方大厨的手艺也很好。主人高兴,客人感到宾至如归,双方皆大欢喜。

吃牛排的礼仪篇4

小葬礼仪,前后三天,吃一顿米饭。以佃农做小葬礼仪式为例:

人一死,先将死者床上的蚊帐,连同蚊帐的竹竿一起丢在自己住的屋顶上,这叫死后“出帐”。卸下一扇大门门板放死者,用二张长凳搁放在客堂间,脚向大门,头顶上点上一盏灯草芯长命灯,脚跟边放一只大兰花菜碗白米,代香炉,插香和插蜡烛,地上放一只烧纸钱、锡铂的器具,捉一只大公鸡,一只鹅或鸭,捉条大鱼,全用稻草捆好,放在死者脚后跟供着。死者生前用过的烟具和吃老酒的杯子,倒上自制的老白水酒,也放在死者脚后跟。用稻草捆做拜垫。这叫摆“灵堂”,死了老人叫摆“孝堂”

家里最长者领头“开吊”,点上一对蜡烛,开始烧纸钱和锡铂元宝,长者点一把香,自己先跪下磕了九个头,忍不住放声大哭,屋里家人立马响起一片痛哭声和呼叫声,接着自己插上三根香,接着把香从长到幼每人三支分好,家人依次跪拜上香。众人痛哭和呼叫约一顿饭时间,完成第一轮哭衰。邻居看到蚊帐丢在屋顶,第一轮哭衰过后,就有人来家拜祭、送人情,死者家属要行跪礼,再次痛哭呼叫,重点香烧纸钱,来一个,哭一次。这种哭衰仪式,做小葬的,要到棺材离家。接着邻居、亲朋好友可来上香,与死者告别。

接着马上由家里最长者上土地庙向土地菩萨冥告,叫“报土地”,主要是求土地公公到牛头马面、黑白无常面上说好话,在赴阴间的路上不要打、打轻点。去土地庙时,不论白天,晚上,都要点盏灯笼,带一些供品。马上安排人去“奔衰”(报死讯),去喊亲眷前来送葬。“奔衰”的人裤脚管要卷得一只高一只低,穿草鞋,戴草帽,束白腰带,拿雨伞,伞柄向前,挟在胳肢窝里,一路上不能坐下休息,不能吃喝,不能主动和别人打招呼,要快去快回。所以,当时在沙上,若碰到这种打扮、走快路的熟人,你都不要去打招呼,避避开。

大人看到自己细佬裤脚管卷得一只高、一只低,就骂他:你是“奔衰”去?少年人猛撞,走路快,不小心撞着人,被撞人就骂:你“奔衰”?不长眼晴!亲眷一接到死讯,马上丢下手中活计,赶快赶去送葬,这也叫“奔衰”去。“奔衰”者每到一家报死讯,要到这家喝口水,叫“避邪”。

家里主事者到保长家报衰,没有地落葬的佃农要申请葬义冢,向自己地主申请白坯薄皮棺材一只,并上义冢请葬头,请义冢葬工先生写魂灵牌,请葬工先生占卜,定坟穴地,定出棺材的时辰。叫“卜吉”。

安排人上街买白布、麻布、买香、买黄纸钱、买炮仗、鞭炮、买蜡烛、锡铂,叫人做元宝,买追魂仗、黄纸万民伞、黄纸符。请画师来家为死者遗象(若本来有小像可去画放大像)。叫人拿黄豆去做豆腐,淮备吃米饭用。叫人赶做孝子(孙)用的粗草绳、粗麻绳、白衣、白帽,麻外套衣,白布鞋子,做送葬人带的白头巾、白束腰。一做好就穿戴上。去请吃米饭厨帮,有时佃农请不起厨帮,加上吃米饭人少,自己动手、乡邻帮忙烧米饭酒席。

葬头来家为死者擦身,穿葬衣、化装,布置灵堂。小葬礼仪式的灵堂,主要是放一只案桌,放死者魂灵牌、遗像,前面供一碗白米饭,三小碟菜蔬。梁上、门框上、吃饭桌边上贴黄符,买来的追魂仗,黄纸万民伞,靠在墙边。穿葬衣有考究,但穷人没有条件做到九领九袖,但三领三袖要做到,尽量要新帽、新袜、新鞋。有女儿或寄女儿的,要负责买只新帽子。

当晚,第一夜守夜,家里主事者定吃米饭人数。第二天一早全家人一起来,就要孝装打扮,儿、孙、媳、孙媳、女、女婿等直系,要白衣、白帽、白鞋,儿、孙还要披麻衣,束粗草绳、身缠粗麻绳。白帽是一根长宽白布,用线缝一把,做成畚箕尖头帽,二根长白布条,拖在背上。其他人束白头巾、白束腰,女眷头插白棉花,鞋头上缀白棉花。

主家主事人一早要随厨师、案桌师上街置吃米饭菜蔬,素菜为主。回到家摆案桌、置灶头,开油锅。跑本将所用碗盆筷等炊具送到。一般第二天中午,亲眷都已赶到,开便席。第二天下午,葬头带了六个扛夫将棺材送到,带棺材钉,起码带四根招魂幡、二支锁呐。在葬头指导下,在二支锁呐的哀曲声中,在放开炮仗、鞭炮声中,在烧着的香、蜡烛、纸钱、锡铂元宝的烟雾迷糊中,在一片痛哭声中,由儿子抱头,女儿抱脚,在葬头、葬工(扛夫)协助下,将死者落放棺材中,这叫“落棺”,要请好出师木匠师父来敲棺材钉。葬头一般要向主家讨喜钱(除非是枉死者外)。棺材仍放在门板的位置上。死者落棺后,一直到棺材起身上路,棺材前的供烧纸钱、锡铂元宝一直不能断。

当晚,第二夜守夜,主家主事人按葬头要求安排第二天送葬时的各人所做工作。路远的要准备牛车运棺材。第三天一早起来,全家老小、来吊唁的亲朋好友,都披麻、结绳、带孝,也给牛车和老牛披麻带孝。

时辰一到,在葬头的指挥下,在锁呐的哀曲中,在放开炮仗、鞭炮声中,在烧着的香、蜡烛、纸钱、锡铂元宝的烟雾中,在一片痛哭呼叫声中,六个扛夫将棺材扛放到牛车上,这有考究,落葬、落葬,起码陆个人扛捾材,葬头又要讨喜钱。并带二条临时搁支棺材的长凳。

出衰队伍的走法有考究,大儿捧着画像走第一,二儿(或女儿)捧牌位走第二,招魂仗、黄纸大伞第三,招魂幡第四,二支销呐和准备逢桥就放炮仗、烧纸钱的人第五,一路抛纸钱的第六,接着运棺材的牛车,家人扶着棺材,走在牛车边,紧跟在牛车后面就是其它的亲朋好友,六个葬夫(扛夫)走在最后。

锁呐轮流吹奏着,圆纸钱不断散向天空、四周,家人一路哭不停,呼叫死者一同上路。一到挢前,送葬队伍要停下,逢桥就要放炮仗、鞭炮,烧纸钱,众人一齐高呼死者名字,大呼:“过桥哉!走好哇!”家里养的狗子,这时也会叫。这有说法,孤魂野鬼会躲在桥下阴势处,趁机钻入死者棺材,把死者魂灵赶跑,他好取而代之,去转世投胎。而狗子随大家一起狂叫,这也有说法,狗子白日看阴间,夜里看阳间,孤魂野鬼怕狗子。

有交情的乡邻,在送葬队伍走过时,会出来“路祭”,在停下的牛车前,要烧起香、蜡烛、纸钱,锡铂元宝,准备拜垫,轮流对棺材磕头,死者家属不断给路祭的乡邻跪下磕头还礼。待香、蜡烛、纸钱烧完,出衰队伍才能再上路。路祭有说法,叫送死者灵魂早投胎。出衰队伍在过镇上、街上时,在死者生前常光顾的地方,如酒店、茶店、庙、医生诊所、乡绅大门前都有人路祭,但只祭不拜,街上家家门上贴黄纸符。这有说法,叫“辞旧”,让死者灵魂早投胎。

义冢的坟穴,葬工早挖好,葬头指挥把棺材停放在坟穴边上的长板凳上,指挥主家在棺材前、坟穴前放好供品,烧起了香、蜡烛、纸钱。是有义冢安排的和尚或尼姑来敲木鱼念“上路经”,主家在葬头指挥下,跟在后面绕坟穴三圈,然后和尚或尼姑盘坐坟穴边团蒲上,继续为死者念“上路经”。

葬头向坟穴里洒上了刚杀的公鸡、鲤鱼的鲜血,将烧着的纸钱抛洒在坟穴里。这也有说法,抛洒公鸡、鲤鱼的鲜血,就是先请蛇、虫、八脚、蚂蚁的客,请他们不要去侵犯死去的亲人,叫“牺牲”。抛洒烧着的纸钱,这叫“暖坟穴”,意为不要让亲人受冻冷……。

接着锁呐吹奏“落葬曲”,葬工用六根粗麻绳兜底,十二个人把棺材提起来,葬头向主家又要讨“落葬”喜钱,其中会洒六只铜板或铜钿在坟穴里,这也有说法,叫做“葬头谢罪钱”。大家把棺材放入坟穴内,葬头马上在落葬的棺材上,洒上没有烧过的纸钱。此时义冢请的天主教分堂神父在二名教堂执事陪同下,拿着一本厚书,已来到坟穴前,招呼出衰队伍围站坟穴前,他开始为落葬的人做起了祷告。

二个执事对面单膝相向,跪在神父面前,二人同时高举二手,托着那本厚书,神父站在二个执事中间的厚书前,翻到厚书中一页,先在胸前划了一个十字,接着说了几句话,接着朗读了书中的一大段书,再接着指手划脚的演讲了一通,最后又在胸前划了一个十字,还大声说了声“阿门!”所有参加葬礼的人,也学他样,也在胸前划了一个十字,一同说了声:“阿门!”。最后神父把插在他胸口上衣口袋里的一支月季花,拿了下来,扯下花辨,分撒在棺材上,他这才去收回那本厚书,二个执事也站起来站在他边上。在葬头的关照下,死者家属派人出来向神父行单腿曲膝礼,表示对神父的感谢,神父把右手放在行礼的人头顶上,说了一句安抚和祝福的话。接着神父和二个执事就先走了。

接着死者家属从长到幼铲土埋棺材,接着所有送葬人都铲土埋棺材,接着在葬头的指挥下,葬工还有死者家属一起动手,在坟穴里填满土,踏结实,要做成一只三尺多高的圆锥坟头,上放坟帽子。坟帽子有考究,是二只圆锥型土块,为不让土块碎裂,都要在毛草地上挖成。坟顶上铺黄纸钱,坟帽子一顶一倒放,中间也要夹放黄纸钱。在坟前重又放供品,点上蜡烛、香,烧上纸钱、锡铂元宝,将带来的招魂捧和黄纸万民伞一起烧掉,这时又开始绕做好的坟堆走着圈,锁呐一直吹个不停,众家属,亲眷哭个不停。葬工们也一直在拍打着刚做好的坟头。等到和尚或尼姑“上路经”念好,带着团蒲离开时,送葬队伍才停止走圈,依然按送衰过来时的次序排列好,开始往家里走。

回宅基前,大家停了下来,将放在屋顶上的帐子,死者身前的衣服等,儿子、孙子身上出衰穿的麻布衣、腰上束的稻草绳、头上戴的稻草花圈,牛和牛车上的披麻、稻草绳等,都堆在进宅基的路口烧起来,送葬的人都要抬起一条脚在火上跨一跨,这也有说法,这好比阳间的人送走了阴间的人后,跨过了火,就算回到了阳间。送衰的仪式到此才算结束。

吃牛排的礼仪篇5

俄罗斯饭局:酒的代名词

伏特加是俄罗斯的名酒,俄罗斯人干脆把伏特加当成了饭局的代名词,因为无论谁设的饭局,席上都少不了伏特加酒。

在饭局上,第一杯通常是一齐干下,以后各人按自己的酒量随意酌饮。在俄罗斯人看来,不喝酒的男人就不是真正的男子汉。俄罗斯的大街上随处可见踉踉跄跄找不着家门的醉汉。俄罗斯男人常把伏特加比喻成自己的“第一个妻子”。

几杯伏特加下肚,能歌善舞的俄罗斯人就会雅兴大发,或翩翮起舞,或尽展歌喉。席上的祝酒词很有意思,第一杯为相聚,第二杯为健康,第三杯为爱――对祖国的爱,对家庭的爱、对妻子的爱。接下来便是祝愿和平、友谊等。如果是在朋友家里赴的饭局,最后一杯要献给女主人,表示对她高超厨艺的赞赏和辛勤劳动的感谢。

俄罗斯人的饭局不大讲究菜的质量和多少,只要有酒喝就行。喝口酒,吃口面包,再来一小口奶酪就是一桌绝佳的饭局。

日本饭局:吃不饱的饭

日本人的饮食一贯朴实简单,饭局常让人有一种吃不饱的感觉。如果在早上设饭局,不过是一杯牛奶、一份热狗而已。中午可能稍微丰富一点儿、有大米饭、鱼、肉、咸菜和西红柿等。日本人通常只有晚上请客吃饭时才会有酒。

日本人自称为“彻底的食鱼民族”,每年人均吃鱼一百多斤,超过大米的消耗量。日本人吃鱼有生、熟、腌等吃法,其中以生鱼片最为名贵。一般来说,自己在家里是舍不得吃的,只有在设饭局时才会叫上这么一道菜来待客,因为在日本人的饭局上,生鱼片象征着最高礼节。开宴时,从鱼缸里现捞现杀,剥皮去刺,切成如纸的透明状薄片,端上餐桌,蘸着作料细细咀嚼,滋味美不可言:但客人不能放开肚皮吃,因为菜的数量极少。

新加坡饭局:最谨慎的饭

新加坡人对饭局持非常谨慎的态度,一般不会邀请初次见面的客人吃饭。而且新加坡的政府官员不得接受社交性饭局的邀请,不然就会被有关单位严加处理。

去赴新加坡饭局的时候,男士必须穿西装、系领带,女士们则要穿晚礼服,这样请客者会觉得受到尊重。

如果饭局是设在主人的家里,吃完饭后,客人不能立即就走,要帮主人做清洁工作,否则就会被视为对主人家的不尊重。客人通常随身携带一份礼物,因为新加坡人有赠送礼品的习惯。在饭局上礼物原封不动地被搁在一边,客人散去后主人才会打开。

德国饭局:啤酒的天下

德国人在饭局上主要是喝啤酒,数量达到惊人的地步,平均每人每年要喝掉一百四十五升啤酒。

德国人的饭局是名副其实的“大块吃肉,大碗喝酒”――吃猪肉喝啤酒。德国每人每年的猪肉消耗量为六十五公斤,居世界首位。饭局上的菜大部分都是猪肉制品,最有名的一道菜是“黑森林火腿”,它可以切得跟纸一样薄,奇香无比。饭局上的主菜就是在酸卷心菜上铺满各式香肠及火腿,有时用整只猪后腿代替香肠和火腿,烧得熟烂的一整只猪腿,德国人可以面不改色地一人干掉它。

美国饭局:最单调的饭

美国人吃饭最单调,早上喝点牛奶煮麦片,吃些面包或果酱,中午吃个夹肉的三明治或夹香肠的热狗,喝杯咖啡就算了事。一年到头吃的总是那两种饭菜。即使设饭局请客吃饭,也无非是咖啡、牛奶、可口可乐、面包、热狗、三明治、汉堡包煎牛排之类。

饭局开始时,美国人通常先要喝一杯冰水或者一小碗汤,然后是一盘沙拉,接着才开始吃一道主菜牛排或牛肉饼。主菜吃完后吃西瓜或水果,不饱的话,再吃块甜点心。

一贯开放的美国人把个性自由带到了饭局上,虽说少了许多礼仪的束缚,但吃的却是全世界最单调的饭。

吃牛排的礼仪篇6

“绅士”这个词似乎早已被一众时尚媒体翻来覆去扒了个遍,直到最后人们已经遗忘了它原本的定义,特别是当它被时尚人士们无数次演绎之后,我们更难以发现它本来的面目,只会被虚有其表的英伦风尚所迷惑,这时我反而有点怀念老派绅士,他们永远都是那样温文尔雅,无论是在社交场,还是餐桌上……对于有些将自己从上到下武装成所谓绅士样子的人士,虽然总是不忘关注各种版本的绅士守则,却还是不习惯于首先为女士拉开椅子,即使是想要点一客西式牛扒一展自己的优雅风度,却还是被刀切牛肉时,使劲又卖力地与盘子拉锯战产生的刺耳声音所打乱,并将自己置于无颜的尴尬境地。

遇到这样尴尬场面的人士想必不在少数,终归西餐不是我们的土特产,不过既然我们已经与它沾上了边,就不能这样一直尴尬下去。尽管人们对于绅士这个词听着已经有些麻木,甚至不屑一顾,但是潮男们一定是女士们茶余饭后谈论最多的那一类,而绅士也绝对是她们整装待发,准备要迎接的那一类。所以,还是从掌控餐桌上的一块牛扒开始,学做真正的绅士。

1、无敌刀叉

话说在西餐厅就餐,是没办法选择什么样的餐具的,因为人家是统一派发。遇到精致而又闪亮的银质刀叉与各类不锈钢刀叉比起来算是赚到了,因为它一定与贵族、浪漫、品味相连,倘若上面再有一些雕饰花纹,就更显贵气了。

就餐时左手持叉,右手持刀已经算是比较普及的西餐礼仪了,但是绅士守则的第一条就是坚守自己的原则,倘若你是左撇子,也不用刻意而为之。但是在用餐时、中途休息、用餐结束等等情形下,餐具如何摆放倒还是一个继续要普及的话题。通常来说,用餐过程中刀叉摆成八字形,中途休息时,可将刀头与叉尖相对成“一”字形或”八”字形,刀叉朝向自己。用餐结束后,可将叉子的叉头向下,刀子的刀刃侧向内与叉子并拢,平行放置于餐盘上。

2、这样握着

左手持叉时,要将叉柄倚在中指上,拇指与无名指轻攥,并以无名指和小指为支撑。叉子也可以单独用于取餐,比如那些无需切割的主食和主菜;使用刀时,应将刀柄的尾端置于手掌之中,以拇指抵住刀柄的一侧,食指按在刀柄上,其余三指则顺势弯曲,握住刀柄。还是那条绅士第一守则:坚守自己的原则。

3、从左侧切起,适度用力

在切割牛排时,首先用叉子按住食物,然后从左侧用刀将牛排切成小块,再用叉送入口中。英国人习惯于不换手,左手持叉将切好的牛排送入口中。美国人则习惯于在切割后,将刀放下换右手持叉送食入口。

另外要注意的是,在你进行牛排切割时,可将食指压在刀叉背上,这样方便用力。不过要在将刀伸出去的时候用力,而不是将刀拉回时用力,更不是来来回回锯割。

记得,切一小块吃一块哦,千万不要将整块的牛排都切碎后再食用,这样会使得牛排的汁液流失影响肉质的味道。

4、骨头怎么办

牛排当中难免会有大块或小块的骨头,倘若你没有高超的技术,就请服务生帮忙剔除。或者亲力亲为,用叉子背将整片肉固定,再用刀沿骨头插人,把肉切开,然后将骨头一点一点剔出。倘若这两种方法你都不采用,就可能会有牛排横飞而出的尴尬了

5、配菜也要吃

端上来的牛排,在硕大的盘中,往往会配有各种应季蔬菜,要知道它们不仅仅是装饰,而是考虑到营养的均衡,所以你大可以大块朵颐,这绝不是一件不合适宜的吃法哦。还有,调味汁是蘸着吃的,应当去少量放入盘中,而不是完全淋在牛排之上。

吃牛排的礼仪篇7

维吾尔族的民族习俗以《古兰经》为一切行为的准则,民间的礼仪习俗和规则也概莫能外。《古兰经》里,关于食物的详细阐述和分类、宗教的礼仪习俗、思想意识、信仰与文化生活等,对维吾尔族生活和民间习俗中有很大的影响。这种礼仪意识是在宗教教义的基础上产生、演变和发展的。俗话说:“病从口入,祸从口出。”维吾尔族人从准备食物到进餐,讲究洁净,不能有任何污染。食品原料必须按照穆斯林的饮食标准可信、“合法”(hellal)的食品而准备。此外讲究饮食礼仪,注重对他人保持礼貌,进餐前、中、后都有一套完整的行为礼仪,餐具的使用、坐姿、饮用的方法都很讲究。在做客方面,这种礼仪表现更为明显,社会礼仪要求较严,文化层面内容丰富、教条较多。本文先从维吾尔族对食物的要求标准来讲解,再谈餐桌礼仪中的行为准则。

一、维吾尔族对饮食的分类

食物是人类维持生存的必要条件。人对食物的选择不是盲目的,吃什么不吃什么,具有一定的文化色彩,饮食活动已成为物质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各民族地区的饮食文化之间有所差异。自古以来,维吾尔族人民不仅从可食与不可食的角度观察食物,也对食物形成独特的鉴别方式。

维吾尔族的饮食范围按宗教规定的“清真”和“非清真”的观念分别。“清真”一词来源悠久,明洪武元年(1368年),明太祖给金陵礼拜诗所题的《至圣百子赞》中有“教名清真”一语,此后“清真”一词一般就指伊斯兰教。外国穆斯林把伊斯兰教食品称为“哈拉里”,Hallal是阿拉伯语,其真正词义“合法”,即符合伊斯兰教教条,用在饮食上则表示穆斯林可食用的符合伊斯兰教教法的食品。但是,《古兰经》中也明文规定了非法食物。

(一)禁忌食物

猪、狗、熊、猴、驴、老鼠等动物类;虎、豹、狼、狮、猫、蛇等一切猛兽类和鹰、鹞、鹫、鸯等凶禽类;非正常宰杀的自死动物,诸如病死、毒死、撞死、压死、闷死、摔死、淹死的一切可食用动物;非诵真主之名而宰杀的以及非穆斯林所宰杀的一切可食用动物;所有血液,包括忌食动物的血液和被许可吃的动物的血;嗜吃粪便的牛、羊、骆驼、鸡等动物,除非使其禁吃粪便一段时间而改喂草料,方可宰杀。

(二)禁忌饮料

禁忌饮料包括:酒;血液;其肉不可食动物的奶,嗜食粪便的羊、牛、骆驼的奶;人奶(婴儿哺乳期除外)。

二、餐桌礼仪

饮食是一种具有一定文化色彩、与道德观念有一定联系的行为。饮食礼仪在每个民族生活习俗中成为一种相对固定的传统,并能表现人们的道德观、信仰和意识水平。维吾尔族将饮食习惯认为一种神圣、严肃的事,注重这方面的礼仪。维吾尔族是非常热情好客的,严格遵守道德礼仪。

(一)饮餐期间的礼仪

对人的礼仪:先让长辈、年老的或者这个家庭有尊贵的男士让座在上席,而且这位男士坐之前其他人都要站着。他坐好了,按年龄大小顺序,男士优先,女士候等的原则坐。在餐桌上年长开口时,年轻人不得说话或者不能插嘴抢话,不然被认为失礼。

1.维吾尔族人进食时必须铺布“达斯特汗”(大桌布),然后围绕着它供餐。桌布无论在饭桌上或者在大坑上都要展开所有部位,周围的人坐姿不能踩着或者碰桌布;坐式不能太靠近餐桌或者不能太往后,太靠近是不礼貌的表现;太往后给人一种傲慢的感觉,主人以为此聚餐不太理想。

2.食物顺序是:首先端上囊、瓜果、干果、甜食、果酱之类,并倒茶;先是一盘煮好的肉,其次是各种主食饭。

3.倒茶方式:壶嘴紧挨着碗边慢到,避免茶面起沫;按照年龄大小顺序、男士优先、女士候等原则倒茶;端的时候用双手端不可单手端,而且手指不可碰碗内;端茶时稍微弯下腰。

4.维吾尔族主食较多是用手抓,因此进餐前洗手,或者将水壶和盆子(qilapqa)端到客人前面,一手抓盆子,另一手抓水壶为客人倒水洗手,对方洗完手不能甩手。

5.维吾尔族家里第一道饭必须是手抓羊肉,肉食在餐桌必须出现,这种肉是用水煮,然后将胡萝卜、土豆、皮牙子之类的菜为配菜做成,端的时候将熟好的肉从肉汤里取出来,并将配菜放在大盘里,吃肉序也是年长的男士先拿刀将肉放在一个囊上切。还有大人没有说开餐之前,小孩或者年轻人也得等。

6.在进餐时,务必用右手吃,不得用左手,因为在《圣训》里禁忌用左手进食。如果饭是大盘,几个人共同吃,那必须从朝自己的方向入手,慢慢吃,不能将筷子或勺子直接送到大盘正中间;吃饭时不能翻盘里的饭;不能一边吃饭一边说话,免得自己口中的饭渣会落在餐桌上,第一不卫生,第二不礼貌;不能朝着餐桌咳嗽,用手捂着再咳嗽,朝着没人的方向咳嗽。

7.若用手抓饭时,右手抓着饭,左手放在右手背下方护着右手,免得手里的饭落在地下;

不把讨厌或者过敏的食物放在碗里一边,不得把它放回原来的大盘里;不得用自己的筷子为别人夹菜,若需要他们自己夹或者专用的餐具来夹;不要将专用的公用餐具放在自己碗里或者嘴里。

此外,在日常生活中,不得站着吃饭、不得躺着或者靠着某物吃饭;不得碰食物之外的东西,也不能抓身体的任何一部位。

(二)餐后的礼仪

1.饭后,主人一边体贴问客人要不要再为他们盛饭,一边倒茶。第二次开始主人端茶时,客人礼貌地将碗用双手捧着,茶倒满为止。

2.饭吃到七分饱,《圣训》里讲穆斯林吃饭必须吃到七分饱的状态”。客人喝茶时不能往茶具里吹气,但每个人务必把自己碗里的饭吃完,维吾尔族和所信仰的伊斯兰教忌讳大吃大喝、浪费食物,用餐前要叮嘱主人自己的饭量。

3.若牙缝里有食物渣,必须刷牙或者漱口,避免牙缝里的饭入胃,民间认为这是不洁净之物。

4.若有人想走动,不得从人的正面走过,要从背后绕过;不能直视其他人吃饭的样子;不能其他人还没吃完就离开餐桌,务必等到所有人吃完饭才能起身。

5.客套地对待主人,赞美主人做的饭极好;讲一下天天有食吃,一生不愁吃穿、愿全家天天好聚,年年有丰收之类的关于饮食的祝福语。

6.主人客气地说:“伺候好诸位客人,若没能照顾周到请理解。”

7.主人不得在其他人面前与自己家人吵闹,不得用大声说话。

8若家里的客人起身要走主人必须送到门外。

三、餐具的使用

维吾尔族在饮食的餐具方面也非常讲究,要用精致的餐具来用饭,在餐桌上端筷子时不得出现单数的筷子,必须成双;喝茶的碗不能用餐,汤之类的饭用比茶碗大一点的碗,维吾尔语里每种碗都有称呼;不得使用金、银、铁之类的餐具,用陶瓷餐具;不得出现有裂印或者有污点的餐具,使用的餐具要完整无缺、干净。

四、饮食观念

维吾尔族天生就喜欢用乐观、积极的心态对待人生。《古兰经》也强调人进食时放下所有事情,尽情享用饭食,无论生活富有或者贫穷,无论这顿饭是否如意,美味佳肴或者一个囊都要用知足和平静的心态来对待,不能说出一句不满意的话。

1.在餐桌上,维吾尔族厌恶挑食习惯,不能歧视别人做的饭菜。若肚子已经填饱可以礼貌推辞。维吾尔族最忌讳浪费事物,不得用脚踩踏任何食物,在民间有种说法若谁踩踏食物,会遭双目失明的恶报。

2.无论一碗粥或者大盘肉,进食前先邀请周围的人一起拱餐。若周围的人想尝尝,请将筷子或者勺子双手递过去,则不然,得到他人的允许再进食。

3.在餐桌上尽量避免说出不愉快的话题,关心周围的老小,让长辈的先动手,再为小的剩饭。不能议论他人吃的少或者多;在多人聚在一起的场合不能交头接耳说悄悄话,避免让身边的人尴尬。

4.若自己比别人晚到了,先礼貌地向主人道歉,再与其他人稍微弯下腰轻轻打招呼,找个边边的座位坐下,不要凑到其他人之间坐;别一进来就大笑呼唤,别为了一个个打招呼而让已经坐下的客人起身。

5.若一家人共餐,突然有客人到来,全家起身迎接客人并邀请客人与自己一起共餐,有什么就端出来与外来人一起共餐。餐桌上不得有醋意或者小气的心思。维吾尔族是心胸宽广的民族,以乐观、积极的心态面对人生的喜怒哀乐。

6.维吾尔族认为每个人的今生该吃多少粮食,该享用多少富贵或者遭何等的不幸都是真主在这个人出生前就为他安排好的,他人与自己一起享用自己的食物也是真主安排的。因此,无论一个人吃得多或少,或者在别处进餐,都在自己的范围内。

五、结语

对饮食方面的态度,不同国家在文化上有不同的表现。在法国,当精美的菜谱端到餐桌上时,敬意的沉默会笼罩所有客人,客人可以轻声地表达感叹,对食物毫不掩饰地赞美。而另一些国家,客人不仅用语言来表达他们的赞美,还用激动的声音与行动来强调这一赞美。阿拉伯客人在喝茶或咖啡时要喷喷有声,以此来表示满意,他们通常会喝不止一次,否则会令主人感到不愉快。日本人吃面条时的“呼噜”声,中国人吃骨头时的“喷喷”声,还有表示愉快的咂嘴声,都是为了取悦主人,表达喜庆的目的。仅此而言,无论文化与文化之间有怎么样的差异,不管是东方还是西方,是古代还是现代,餐桌礼仪都具有某种共同的特征,像洁净的食物,对他人的态度礼仪和就餐礼仪,还有一些餐桌上的禁忌。这些礼仪是社会在饮食和日常生活习惯方面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社会礼仪在维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发挥重要作用,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维护社会和谐。

维吾尔族是历史悠久的民族,有着灿烂的文化,而礼仪是其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通^各种礼仪,维吾尔族将本民族的文化传承下去。并且,饮食礼仪中蕴藏与他人同甘共苦、和谐团结、同吃共食等文化精髓,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某中程度上提高人们的凝聚力。玉苏普・哈斯哈吉普在《福乐智慧》中写道:

“倘若国君赐予你膳食,

进餐时应当彬彬有礼。

食物要用右手去取,

莫忘了口诵以真主的名义!

别人面前的菜油,莫要伸手,

只可把自己面前的夹送进口。

吃饭时不可啃咬骨头,

莫要招呼别人,劝人动手。

席间切不可狼吞虎咽,

也莫像女人忸怩腼腆。”

人们从中可以看出,维吾尔传统文化里就有饮食礼仪的观念,并流传到现在。通过维吾尔族饮食礼仪,人们不难看出宗教观念深深地渗入到维吾尔族的日常习惯。而在长期的生活中,这些教义规定的戒律也逐渐通过饮食风俗呈现在维吾尔族文化中。

勤快、智慧的维吾尔族人民通过各种饮食礼仪,为日常生活制定行为规范,教育人们如何生活,使人们潜移默化地遵守这些礼仪。饮食礼仪有助于人们分辨可食和不可食的食物,提高自身修养,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使人们更好地享用世界的美。

吃牛排的礼仪篇8

实践时间:XX-X-X至XX-X-X

实践内容:西餐厅服务与西方礼仪培训

实践目的:通过实习了解西餐厅的基本操作过程, 掌握服务技巧提高服务水平,锻炼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

随着生活方式的更新和社会交往的活跃,我国吃西餐的人越来越多。在组织的涉外活动中,为适合国外客人的饮食习惯,有时要用西餐来招待客人。西餐厅一般比较宽敞,环境幽雅,吃西餐又便于交谈,因此,在公共关系宴请中,是一种比较受欢迎又方便可取的招待形式。西餐源远流长,又十分注重礼仪,讲究规矩,所以,了解一些西餐方面的知识是十分重要的。今年暑假,我在XXX有限公司实践了一个月时间,获得了经验,更增长了见识,使我对西餐有了更深的了解。

在XXX有限公司一个多月的实习已划上了圆满的句号.在这里,第一次接触社会的实践生活,体验到生活的艰辛和不易,总体来说还是有不少的收获和所得。从一个对西餐行业无知的少年变成一个既具有西餐知识,又懂得西方礼仪和社会交往的青年。实习的收获是不能用语言一一所能描述的,总的来说有酸有甜、有苦有乐,苦的是让人记住那些几十种西餐食品的特点与制作方法,还得分清它们的消费对象。还有那些中国人不太懂得的西方礼仪培训工作;快乐的是和同事领导的和睦相处以及老板的风趣幽默;快乐的是顾客对自己付出服务的肯定与赞赏;乐的是自己既充实又有滋有味的实习生活过程.其实实习的日子不是很长,当初的我们不知道牛排还要吃七八成熟?不知道生菜沙拉和水果沙拉是什么东西,以及自己不怎么熟练的在西餐厅铺台布.摆刀叉,给客人介绍菜单的种种场景就像昨天才发生一样,是那么的叫人印象深刻. 在这里,自己对西餐方面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品味西餐文化,建议大家到正宗的西餐厅看一看,一般都法国浪漫派风格布置的西餐厅比较好,装璜华丽典雅,乐池内小乐队演奏着古典的名曲,服务员是身着燕尾服的小伙子。研究西餐的学者们,经过长期的探讨和归纳认为吃西餐最讲究6个M。第一个是Menu(菜单) ,第二个是Music(音乐) , 第三个是Mood(气氛),第四个是Meeting(会面),第五个是Manner(礼俗),第六个是Meal(食品),这些都是西餐行业内必须具有而且重视的地方,好的西餐老板会特别重视这几个方面的投资与开发研究。西餐礼仪也是特别重要的方面,好的西餐厅店,会对所有的员工进行西方礼仪的培训,会对服务人员进行定期的考核和认定。

在XXX实习最刻骨铭心的是XXX员工竭尽全力为客人提供温馨细微,物有所值的服务.还有就是典雅淳美的美国西部音乐,韵味悠长的咖啡,以及闻名遐迩的菲力牛排。都说服务是餐厅的形象之本,是西餐厅的竞争之道,那么XXX的服务魅力有表现在哪呢?那就是一张诚挚动心的笑脸,一声声悦耳动听的话语,一次次全身心投入的服务而凝结出一个个回味无穷的优质服务。在那里实习的一个多月期间学到的东西可不少,感触也颇多,若要为客人提供优质的服务,就是要充分读懂客人的心,充分理解客人的需求,甚至是超越客人的期望,在日常工作岗位上为客人提供富有人性化的和艺术化的服务,高层次的满足客人的需求,让客人愉悦地有频频光顾的欲望.有人说服务是个即时的工作,过去了就不会再来,所以要在当下满足客人的多方面要求,把服务的质量提高。

在西餐厅实习的这一个多月,在工作岗位上勤勤恳恳付出的不光有汗水,还有智慧和技巧,更多的是自我超越。因此,自己变的成熟了,少了一份脆弱,多了份坚强,忘了如何去依靠,想的是如何去学习让自己独立自强。没有了父亲和母亲的关怀,没有了老师和同学的指点,自己的一切事物都得要自己亲自去解决,增强了自己的自信心,从这次实习中我深深的体会到没有自己办不成的事,只有自己不去做,认认真真的学习,勤勤恳恳的做事,这就是生活,是真正的生活!

通过实训、实习,我对西餐的专业知识有了很大的提高了,尤其是服务意识、语言交流与表达能力、外语能力、处理宾客关系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具有明显的提高,特别是自己的外语口语交际水平有了一个很大的提高,以前在学校里面没有条件锻炼自己的口语,在这里,来吃西餐的也会有很多的外国朋友,锻炼了自己的口语说得能力,为自己以后走上社会做了个好的开始。社会上由课本上学不到的东西,那就是社会经验,为人处世的经验,想想自己明年就要真正的走向社会,参加工作,也许自己的这次实习就是自己新的开始,也就意味着自己的成熟,我会在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不怕困难,勇于克服,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能力,努力提高自己,实现自己的理想。

上一篇:雨中等你范文 下一篇:以生命为话题的作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