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船瓜洲课件范文

时间:2023-10-10 12:21:33

泊船瓜洲课件

泊船瓜洲课件篇1

一、总揽单元,高屋建瓴

在小学语文高段教学预习时,学生需要先总揽单元目标,形成单元课文整体知识系统,明确语文单元课文要点,从单元整体高度把握预习,减少预习弯路,从单元课文整体特征入手,选准角度思考单元课文,对单元课文进行对比总结。在把握单元课文整体特征时,要辨别单元课文体裁,立足单元课文特征和要素,以便在预习时对症下药。如,应用文预习要把握课文的基本格式和写法;记叙文预习要把握事件发生、事件发展、事件结局;说明文预习要把握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说明对象;议论文预习要把握论点、论据、论证方法。

如,在预习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时,首先要知道本单元有《古诗词三首》(《泊船瓜洲》《秋思》《长相思》)《梅花魂》《桂花雨》《小桥流水人家》,是选编诗词及散文,单元整体表达了游子们在外思乡怀乡的情感。

二、了解背景,体悟情感

在小学语文高段教学预习时,学生可以先从课文题目入手,题眼即文眼,通过分析不同题目,提炼出题目中的暗示信息,抓住作者写作课文的目的,作为语文预习情感体悟线索。同时,学生还需要对课文作者进行了解和熟悉,深入了解作者的时代背景,辅以作者的生活经历和文化素养,理清课文作品风格,把握课文作品背景,深入思考,感悟课文作品思想情感。在小学语文高段预习中,学生通过查阅和整理作者相关资料,分析作品时代背景时,还有利于拓展学生语文课外知识。

如,《泊船瓜洲》写出了在瓜洲随船停留时,诗人遥望家乡,但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够回家乡的惆怅之情;《秋思》表达了诗人在洛阳给家人写信时,感叹信短情长、无法尽诉的无奈之情;《长相思》表达南方将士在北方戍边打仗,在风雪里夜不能寐,辗转反侧,思念家乡之情;《梅花魂》表达出老人在异国他乡,以梅花为寄托,表达对国家和家乡的思念和眷恋;《桂花雨》写出了作者对摇花乐的深深回忆和怀念;《小桥流水人家》表达了作者印象中故乡的美好生活。

三、分析提示,找准方向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每篇课文前都有学习目标和课前准备,这些可以看做是课文预习的自读提示,即预习提示,成为学生预习课文之钥匙。学生在预习时,可以整合这些信息,整体把握课文作品中心思想、写作背景,反映课文作品的结构安排和语言风格,让学生在预习提示下,了解课文作品,找准预习方向,带着信息预习,有的放矢,提高预习效率。

如,《古诗词三首》了解王安石、张籍、纳兰性德的生平,识记诗词中的生字,体会诗词借物抒情的写法,感受诗人思乡之情;《梅花魂》把握课文前后照应和首尾连贯特点,带着感情色彩朗读课文,找出梅花主线,体会老人眷恋祖国情感;《桂花雨》结合前面所学两篇回忆类课文,立足学生实际家庭情况,听长辈讲述家乡故事,丰富学生情感体验,体会作者思乡情怀;《小桥流水人家》预习学习生字词,感受江南美景,学习作者课文描写方法,感悟作者爱乡之情。

四、研读课文,顺藤摸瓜

小学语文高段教学预习的最后一步就是研读课文,顺藤摸瓜。学生认真研读课文,在预习中发现问题,以质疑学习态度,带着问题去预习,去思考,把握课文预习的度。同时,在预习过程中,学生还要学会顺藤摸瓜,预习中思考课后练习,在预习中“心中有数”,带着质疑和问题上新课,听教师的课堂教学,寻找问题答案,绽放课堂教学异彩。

如,《泊船瓜洲》阅读预习中,结合古诗注释,思考诗句的含义,划出自己欣赏的诗句,感受诗词中的情感;《秋思》《长相思》通过预习阅读,借助字典和诗中的注释,读懂诗词中的词,思考诗词中的情感,选出诗词中感受最深的句子;《梅花魂》在研读的时候,要重点阅读课文的第二段和第十三段,关注课文中“训斥、玷污、郑重、眷恋、颇负盛名”等新词,围绕梅花描写的事件,结合课文三部分段意,想起外祖父,回忆外祖父的“梅花事情”,想到外祖父的爱国之心,理解梅花的品格,知道外祖父为什么爱梅花,为什么送梅花图和梅花手绢给我,梅花魂的内涵,体会课文的思想情感;《桂花雨》阅读预习中,重点阅读第二段到第六段内容,理解桂花给作者带来的快乐,并勾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重点细读桂花的“浸”,理解摇花的乐趣,画出课文中摇桂花句子,理解“摇花大事”,想象摇花情境,想象摇花是“好香的雨”,读出课文感情,实现课文迁移,感悟课文情感和能力;《小桥流水人家》在初读预习课文时,从小溪、小桥、人家三处景致把握课文对故乡的描写,思考作者描写家乡景致的写法,透视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在预习中批画和标注有感受的地方,在课文最后一段中,要把握深深、一辈子、印象等字词,读出作者心中故乡的位置,感悟作者对故乡的眷恋。

泊船瓜洲课件篇2

一、要培养学生初步形成“知人论世”的读书方法

孟子说:“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孟子的“知人论世”观影响深远,成为后人阅读鉴赏的重要方法。小学生在古诗阅读中往往会把主要的注意力放在文本上,有的甚至不注意作者,更不关心文本产生的时代背景,在阅读上就事论事,由于时代的隔膜造成学生对作品内容的理解发生困难或认识肤浅,甚至穿凿附会,把阅读者的理解强加给作者。例如:不了解南宋时期金兵南侵,南宋小朝廷苟且偷安这一社会历史背景,和陆游一生坚持抗金却不被重用、晚年谪居家中的人生经历,便无法深刻感受诗人在《示儿》一诗中寄寓的悲愤和深沉爱国之情。因此,我在古诗教学中一直坚持要求学生课前查阅古诗词资料,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与作品有关的作家经历、时代背景、创作动机等,为理解全诗作铺垫。长期坚持这一做法,还可以培养学生查阅资料的良好习惯。

二、要教给学生解读诗歌的一般方法

鉴赏一首诗,只有根据全篇去分析作品的内容,去体会作者的意图,才能了解诗歌的本意,因而,整体感知很重要。在诗歌教学中,我要求学生阅读任何一首诗,通览一遍后首先思考三个问题:此诗写了什么,用什么手法写的,抒发了何种情感。例如:教学程颢的《春日偶成》时,学生在我要求的基础上提出了如下有效问题:(1)这首诗写在什么季节?(2)这首诗写了春天的哪些景物,有什么特点?(3)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运用了什么手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针对写作手法这一难点,我补充设计了以下问题:(1)写路人心理对表现“余心乐”有什么作用?(2)分别找出诗中写景句和抒情句,说说诗人是怎样写出“余心乐”的。通过问题(1)明确衬托的手法,通过问题(2)明确借景抒情的艺术手法,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感受其艺术效果,可以说,让学生掌握解读诗歌的基本方法,可以起到化繁为简、突出重点、事半功倍的效果。

解诗题也是解读诗歌的重要方法。题目是诗歌的纲,是诗歌的眼睛,我们可通过题目来纲举目张,通过“眼睛”这个窗户来透视诗歌的内容。例如:韩愈的《早春》、温庭筠的《商山早行》都扣住一个“早”字来写景;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把地点、人物、事件(情感内容)传达得一清二楚。从诗题入手解读诗歌,可以培养审题能力,可以整体感知全诗,了解诗歌大意。

三、要扶放结合,引导有度

小学教材中所选古诗大多属于唐宋时期,由于历史久远,不少作品文言色彩浓厚,作品中一些词语古今意义相差很大,学生往往会产生异解现象。对于这些词,教师若让学生采用查阅资料等自学方式去理解,势必费时费力,且未必能获得正解;若片面追求启发式,势必生搬硬套,陷入启而无果的尴尬境地,像这些词,教师当毫无保留地讲解。如《山行》一诗对“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一句中“坐”、“于”两字的理解,《示儿》一诗对“家祭无忘告乃翁”一句中“乃翁”一词的理解,就可以采取教师向学生完全讲授的形式,省时省力,效果明显。对于古诗中的一些特殊句法现象也可以采取同样的方法,比如王昌龄《出塞》中“秦时明月汉时关”一句的互文现象。

古诗讲究用字精当,有些字词意思似乎很明白,但放到具体诗句中又往往不容易准确理解,这些字往往要经过教师的诱导和学生集体的讨论才能逐步得出结果,同时在这一过程中也能很好地锻炼学生的语文能力。例如:教学《山行》一诗,有学生提出“白云生处有人家”一句中的“生”为何不用“升”的疑问。经过教师的启发诱导、师生的共同讨论,学生明白了“生”包含了“升腾”的意思,它还有“产生”的意思。一个“生”字形象地表现了白云升腾、缭绕和飘浮的种种动态,也说明山很高,“生”字体现出语义的丰富性和用词的准确性。再如“远上寒山石径斜”中“寒山”的理解,若让学生自学则会理解成“寒冷的山”,若教师讲解则让学生失去了锻炼的机会,理解也不会深刻。教学中,我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了以下问题诱导学生讨论:(1)秋季景物有什么特点?(2)这样的景色特点给人什么感觉?在回顾全诗逐步深入讨论的基础上学生自然深刻地领悟了“寒”字的意思,再用“寒蝉”这一例子来巩固这一知识点,以强化学生的认识。

四、要品味语言、抓住诗眼

诗贵含蓄,常常平淡中有滞味,这就需要读者仔细涵泳体悟。如在教学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一诗,理解“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时,学生简单地串解为“从京口到瓜洲仅一江之隔,而京口到南京也只隔着几座山”,却不明白隐藏在字面以外的意思――作者的用意。对此,我首先补充背景知识:这首诗是作者赴京途中之作。作者自江宁顺流而下,至京口横渡长江,停船瓜洲,回望江南,对家乡无比眷恋。然后提问:作者心里要说什么呢?学生思考后感悟出作者虽然远离家乡,但心理感觉上距离特别近,此刻,他的心似乎飞过长江,飞过几重山,就到了家乡钟山,然而,现实的情况是山高水远,旅途漫漫,这又激起了诗人“明月何时照我还”的忧思。

古诗特别讲究炼字炼句,讲究以少胜多,一字传神。任何诗总要抒发诗人的某种情感,而这些情感的宣泄往往会聚焦在某一句甚至某一个字上,这“一句”、“一字”即为整首诗的“诗眼”或某一联的“诗眼”,抓住“诗眼”也就是抓住了诗歌学习的关键。例如:在教学《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时,我向学生介绍了洪迈《容斋随笔》中记载的故事,据说作者先后换了“到”、“过”、“入”、“满”等十多个字,最后才选定用“绿”,然后提问:“绿”字的运用到底好在什么地方呢?从诗人的创作过程入手探究其妙处,师生在互动中得出:一个“绿”字,不仅充满了色彩感,还包含了动感,因为其他文字只表达出春风的到来,却没表现出春天到来后千里江岸一片新绿的变化,可谓析一字而全句的意境俱出。

泊船瓜洲课件篇3

再看看爸爸,正在捣蒜泥准备做凉菜,他用力地捣着,发出“嗵嗵”的声音。接着,又洗了几根黄瓜,“咚咚”地切了起来。

“啦啦” “咝咝” “咚咚” “咝啦” “砰砰” “轰轰” “蓬嚓” “嗵嗵”,好一场盛大的音乐会。

我的作文会唱歌

象声词是摹拟自然界声音的一种词汇。如“砰砰、滴答、咕咚”等。 能生动形象地表现事物的特点、人物的心情、动作的状态,使读者产生联想,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我们搜集了一些象声词,让你的句子发出声音吧!

风声:呼呼 萧萧

雷声:咔嚓 隆隆 轰隆

雨声:滴嗒 哗啦 滴沥

水声:咕嘟 淙淙 汩汩

鸟声:布谷 啾啾 扑棱

车声:呜 嗖 嗒嗒

人声:扑哧 嘿嘿 喃喃

金属声:丁当 哐 铛 琅琅

一、第一组课文的主题是( )。《窃读记》的作者是台湾著名女作家( ),代表作是《 》。课文的中心句是:我很( ),也很( )——这种窃读的滋味。《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文体是( ),“大树”是指( )老爷爷。《走遍天下书为侣》的作者是( )国作家( )。课文中作者把一本书比作( )和( )。《我的“长生果”》作者是( ),作者以亲身经历告诉我们:作文,首先构思( ),其次,作文要写( )。

泊船瓜洲课件篇4

锁定了美洲,我和老婆买了单程机票。有一种行程叫归期不定,有一种自由叫铺天盖地,我们要开始幸福了,因为我知道我要进入物质世界之上那一片更加广袤的领地中去了,丢下俗世中的位置,去精神的家园。

出国度假式旅行和长途多国旅行区别很多,其中之一就是过境方式大不相同。前者往往只是中国到另一个国家(或区域)的往返,而后者需要在中国之外的多个国家(甚至不同的大洲)之间过境。前者需要在中国办理目的地国家的签证,而后者经常需要在第三国办理下一个目的地国家的签证。前者的交通方式往往以飞机为主,后者可以是飞机、火车、大巴、轮船、帆船、甚至是步行过境。前者心里有底,后者大多走着瞧。前者是小激动,后者时常有难以言表的澎湃。试想当你坐着长途车从玛雅废墟穿过热带雨林听着吼猴的叫声赶到墨西哥边境,背包步行到墨方边检盖出境章,再继续步行到危地马拉这个跟中国没有半点儿外交关系的国家边检胆战心惊地盖了入境章,然后坐着一条破木船百转千回地向这个名字听上去异常遥远的地方开拔的时候,那心情是多么的爆炸啊!与此相比,在机场海关中完成出入境手续然后进入某个申根国度的感觉显得十分的不摇滚。

帆船航海到南美

出门之前办了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其实有美签可以免签进入墨)的签证,买旅游卡进入了古巴,有美签免签进入了危地马拉、洪都拉斯、哥斯达黎加和中美的最后一个国家巴拿马。这时候我的旅程已经过半,在巴拿马城闲散的同时也要开始准备如何前往我南美第一个目的地,那个遥远的魔幻现实主义和大宗交易的发源地—哥伦比亚。

从巴拿马到哥伦比亚的方式有三种:一是飞机,价格在四五百美元左右,从巴拿马城飞到卡特赫纳或波哥大,感觉有点儿提不起兴致;二是到巴哥边境找向导徒步穿过达里恩沼泽。这里是整个泛美公路(从阿拉斯加到潘塔哥尼亚)中间惟一断档的一段,自然环境严酷,野生动物频繁出没,带病毒昆虫肆虐,并且是毒贩运毒的通道。走这里肯定是一生一次的体验,但是有去不一定有回;第三种是从巴拿马的港口搭乘往返于巴哥两国的帆船,用四天三夜航海的方式到达另一个国家。价格和机票差不多。问题在于这一路的风浪不小,有人说晕船的话会吐得生不如死。

对于我来说这不是一个太困难的选择。飞机贵且毫无新意,不考虑。徒步行最刺激但过于艰险,我想过把瘾但是不想死。航海是以前从未想过会尝试的交通方式,靠着风和帆这种自然的动力,一行人在大西洋西岸一路向南飘到一个陌生的国度,听起来真的不错。航海这件事儿本来离我无比遥远,但我知道上了路就像刚出生的时候一样,会有很多第一次。

马上行动,在著名的Luna Castle Hostel的布告栏上找到了一条船的广告,是一条64英尺长的双桅纵帆船。我对帆船的型号和性能一窍不通,但这条船看起来非常的复古,尺寸也比其他船大一些,我想这代表着更平稳,毕竟我不想吐得太惨。而且听说这条船的伙食不错,那我还等什么呢?二话不说就向泊船的港口城市Portobelo开拔了。

时间不长船已经驶入深海,水也越来越深,从开始的宝石蓝色,到最后的墨水一样的黑色海水。除了水的颜色在变,风浪也大了起来,虽然大家上船之前都吃了晕船药,但是明显可以感受到气氛变得沉默,并且有人脸上露出不舒服的表情。第一个沦陷的是加拿大美女Lisa,只见她神情万分痛苦了几秒之后突然面朝大海,鱼贯而出。呕吐物混着海风的味道飘散开来,这种腥腥的泔水味儿很快带来了连锁反应,德国大妞儿和澳洲厨师很快也挂了。不一会儿甲板上几乎没人了。我本来没大事儿,说下去上个厕所,结果这坏了事儿。进入厕所这个窄小的封闭空间,所有晃动都能被察觉,都被扩大了,在船上几个小时没晕,在厕所里10秒钟就晕菜!我是凭意志品质将小便完成然后一头栽到我那个比火车硬卧还要窄还要短的栖身之所的。

这一晕就是几个时辰,醒来的时候不知道是几点,这时候的浪比刚才又大了很多,大到把紧张变成恐怖,但是我却用一种叫爱谁谁的霉将它转化成了兴奋,像攀岩一样爬上甲板。那场面激烈又沁人心脾。一展白帆在无际星空月光之下,在海水之上,在不断地被汹涛骇浪重重地拍打。船头跃出水面有一个滞空,然后猛然砸向海面,重重地炸开海水。这儿没有国家和城市,有的是绝对的自由,人和大自然最直接猛烈的对话,于海洋而言这帆船就像一粒PM2.5一样可以被随意吸入!

我明白航海家的了,那是一种每时每刻都要面临着被吞噬的威胁,但又能游刃有余。就像高空走钢丝,那种和死神很近但又相敬如宾的感觉很让人留恋吧。我也被这种引领着进入了南美。

厄瓜多尔:拒绝入境!

关于厄瓜多尔,我没少吃过这个国家的香蕉,知道他们沥青做得不错,另外就是向往物种极丰富的加拉帕戈斯群岛。出国前做功课把美洲所有可能获得签证的国家罗列了一番,难度系数最低的当属厄瓜多尔。因为根据四五个前人的经验,即便是天朝护照,只要是陆路从哥伦比亚过境到厄瓜多尔都可以大摇大摆地走过去。

有此前车之鉴,人未到,我的心就早已把厄瓜多尔收入囊中,所谓手拿把儿攥的下一个目的地。不曾想,在出门10个月之后某个阳光挺灿烂的下午,我没能踏入此行的第十个国家,而对“世界上最远的距离”这个议题有了自己切身的感悟:那就是在边境盖了一个国家的离境章,走着到另一个国家的移民局,但被拒绝入境,很地卡在两国之间那一亩三分地儿。拿着一本没有任何有效签证的中国护照,在南美哥厄两国之间进退唯谷,哪个国家都很近,哪个国家却也进不去。要知道我刚刚兴高采烈地和厄瓜多尔入境的牌子合了影以示庆祝……

面对这个局面,厄瓜多尔边检官员聚集了一帮人讨论许久,又电话向领导请示,最后决定给我们护送回哥伦比亚。到了哥伦比亚边检,双方人员又是一顿云里雾里的交涉,最终哥方把我们的出境章作废,这样我们哥伦比亚的签证又复活了,也就意味着我们可以继续在哥伦比亚合法停留。

虽然很遗憾没能去成厄瓜多尔,但这也是多国旅行对于中国背包客的一个魅力所在,就是在签证上有很多不确定因素,惊喜和失望都可能随时出现,给你的旅途平添几分色彩。最终我们辗转在波哥大获得了智利签证,旅途还在继续。孟子云: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

玻利维亚:非法入境……

我曾在中英美三国不赖的法学院先后取得过三个法律学位,也从事法律行业数年。扪心自问,我除了开车有时候不守交通法规之外,没干过任何违法犯罪的事儿。偷渡?!不可能,丢不起那人!一提起这个词儿来我就想起低矮潮湿拥挤的船舱底部密密麻麻几天几夜大气儿不敢喘到岸死一半儿还人嫌狗不待见的大批中国偷渡客……

没想到为了南美一个属于玻利维亚名叫天空之境的地方,我竟然也成了一名偷渡客。原因很简单,能活着去一次貌似天堂的地方也就顾不上这俗世的繁文缛节了。当然,能光明正大咱也绝不会偷鸡摸狗,但问题就是玻国对华的签证政策令人发指,在北京签据说需要等三个月而且大多石沉大海,在第三国签更加任务之不可能完成。

在智利东北和玻国交界的阿塔马卡沙漠,看着其他国家的背包客不是免签就是落签的,我和老婆作为目之所及惟二的无法进入者经人介绍找到了当地黑白通吃的某旅行社老板Titin。此人面色黝黑,神情诡异,英语带有重口音的嘻哈风格。听了我们的诉求之后,丫开始,爱搭不理地说:“哎啊,这个办是可以办,70美元一个人,但太麻烦,所以本身的团价要高一些。”我去!我们是从阿拉斯加一路省吃俭用11个月走到这里的人你想讹我们门儿都没有,我心说。说真的,不光我们,一路上碰到很多环球旅行者,想从这些人身上骗钱难度大大超过度假游客和团客,毕竟我们是来路上生活的,所以要精打细算。所以针对背包客的服务大多是薄利多销,因为我们有大把的时间货比三家,大把的时间四处打听口碑。Titin再狡猾也没能唬住我,因为虽然他吹牛说只有他能办,但我相信他不是惟一的选择,所以扭头诈退。这一招看来全世界通吃,Titin叫住了我俩骂骂咧咧地答应了,办通关且不加钱。

第二天来到关卡,我用二把刀西语半听半猜,Titin和官员交涉的大概意思是:“有那么几个国家的人来咱们这里需要办签证,但是办不到,比如中国、巴基斯坦、阿富汗……你这里给行个方便,我和你们头儿关系好,他知道这个事儿。”边说边把我们事先准备好的70刀塞到了他们手里,于是一切看起来很顺利,因为这在玻利维亚可能是他们一个月的工资。

过了边检我们跳上了一辆1985年的丰田车,跟着一位67岁只会说西语的玻利维亚司机师傅开始了我们进入玻国的非法停留。后来的经历证明这点儿小冒险都是值得的。

泊船瓜洲课件篇5

何小军,一名扎根于羊城的户外运动爱好者,痴迷于远离城市的生活,对自然和运动充满新鲜与好奇心。基于对水上运动的热爱,他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推广和培训当中,目前是珠江上第一支独木舟俱乐部“珠江之友”的发起人和总干事,广州帆船协会理事,并拥有一支快乐的队伍“猪油团”。

玩家推荐:

何小军真正接触到户外圈,是从2003年开始的。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渐渐发现广州这个繁华都市里隐藏的户外生活:独木舟、帆船、龙舟、滑翔伞、攀岩、跑步……原来生活远不止上班下班、聚会喝酒。在广州生活多年,也玩了多年,他像许多户外人一样有了自己钟爱的户外场所:珠江上宽阔的水域可以划独木舟、玩帆船,华南理工大学内有广州最大的人工攀岩场,大学城中心湖和生物岛拥有开阔的绿地,适合玩滑翔伞。逐渐地,他将自己的生活和户外运动交融在一起,和羊城交融在一起。

何小军的户外成长经历跟考大学一样,一路学习一路拿证过来的。他认为,证书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让别人和自己知道,对这项运动有基本的认识,有基本的安全保障。2005年,他跟随中国登山协会在阳朔举办的攀岩训练班,通过了初级攀岩教练员的考核,回到广州的白云山可以爬5.10的路线了。2007年在广州的红十字会通过初级救护培训。同年转向天空,学习滑翔伞,从鸟蛋熬成鸟人,获得中国航空运动协会A级飞行员证书,常常活跃于小鹰、黄旗山、永和小山和大学城。2009年在香港西贡海下湾通过香木舟总会初级三星培训,之后持续学习通过中级、高级、救生员,然后参与赛事,直至一级教练课程,漂流过九龙十八滩、猛洞河和金沙江;也尝试过由150公里之外的地方,两天之内翻越13座水坝划艇回广州;还尝试过不睡觉,持续24小时的划艇。同年在马来西亚吉隆坡通过国际龙舟协会(IDBF)国际教练员和裁判员培训,参与槟城国际龙舟赛。水上运动是何小军持续热爱的一项户外运动。

在二沙岛的珠江上面,常常有皮划艇、赛艇出现,很多人都认为那是专业运动队的日常训练。何小军也曾有念头想乘一叶轻舟,漂浮在水面。在2009年他与一群朋友就努力把这念头变成了现实。当时结伴到香港的西贡海下湾,跟随当地的俱乐部学习了一门课程,获得了香木舟总会的三星资质,对独木舟水上运动的装备、安全知识、基础技巧有了认识,也感受到了独木舟并不仅仅是简单重复的划桨,还有很多神奇的技术动作和花式。这大大激发了他们的兴趣。之后的日子,便不断到西贡度假和学习,由初级学习到中级和高级,也学习救生员课程和独木舟水球课程,参加海上的定向赛事和长途赛事。慢慢地成长为一级教练,发起了珠江上第一支专业的独木舟俱乐部“珠江之友”,并担任俱乐部总干事。不知从何时起,那些参加俱乐部活动的朋友们把“珠江之友”喊着喊着,就喊成了“猪油团”(珠江之友团队的谐音),何小军也不介意,反而觉得这样和大家说说笑笑气氛很好。

如今,何小军和他的“猪油团”已经组织了上百次大小活动。这只队伍在珠江上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从码头出发,钻入大小不同、曲径通幽的河涌之中,总是满怀对惊喜的期待,或一步一景,或发现新的岸上美食人家。在2012年的元旦假期,新年第一天,俱乐部组织了一次“划船回广州”的主题考察活动。由150公里之外的从化大江里村出发,沿着流溪河一路划船回到广州。沿途翻越了13座水坝,第一天持续划艇14个小时,完成了60公里的旅程。10小时的休整后,他们持续划艇24小时,第三天的清晨抵达了沉睡之中的广州城,登岸的一刻,何小军豪情满满。在珠江之友的发展道路上,2012年迎来了一个契机,万科房地产与“珠江之友”签约为推广独木舟运动在民间的开展,提出VO乐享联盟社区生活概念,在近水的楼盘建立专业水上运动中心,让更多的玩友可以自由驾驶独木舟纵情山水间。

舟行水上 穿城而过

船从门前过,临岸可入室;坐在扶摇的艇上,换个角度仰视你日夜生活的都市,既有繁华的现代建筑,也有近现代古迹,也有没落的渔家居民,更有不知名的河涌里,挂满荔枝龙眼等新鲜瓜果。在珠江划艇,你可以一日体验乡村穿越到都市,远古穿越到现代,仿佛流动的放映机,一幅幅画面飘身而过。船行水上,你就是珠江上的一道风景,羊城明珠的水,或许因你而忽然灵动。

推荐路线:

艇会码头―黄埔古港,美食寻踪之旅

往返约九公里,中途你会穿越渔民新村、新洲码头,寄居渔家水上的吊脚楼。新洲码头过后就是巨大的船坞,有很多巨无霸大船在等待检修后的出航;船坞过后,来到泊岸的码头,拴船入亭就到达了驰名的“波记”艇仔粥。20分钟后就可以到达黄埔古港的渡轮码头,码头旁边的静水河湾,曾经是瑞典仿古船“哥德堡号”造访广州时候停泊的港湾。上岸来到古港,敞开胃口品尝奶婆双皮奶、BB牛杂、猫记艇仔粥、脆炸云吞和莲藕饼。

艇会码头―二沙岛,穿越现代都市之旅

沿途需要穿越市中心几座繁忙的大桥,它们是琶洲大桥、华南大桥、广州大桥,都是羊城人上下班乘车需要经过的地方。划船来到琶洲会展中心地带,方正屹立的香格里拉大酒店就纳入了背景之中;当近到广州大桥时,羊城第一高塔海心塔又成了镜头中婀娜的背景,宛如拥有一副曼妙水蛇腰的少女依偎在你身后。穿越都市最美的风景后抵达二沙岛。

艇会码头―小洲村,水乡寻梦河涌游

在去小洲村的路上,有很多不知名的河涌交叉相错,而不同的季节,河涌之中又会孕育出不同的果实,有荔枝、龙眼、皇蕉、番石榴等等。河涌游的特色是曲径通幽,移步异景。到达小洲村后,最窄河道的时候,两岸的行人一猫腰、一探手就可以摸到你的船头,十足是趣怪,古人停车坐爱枫林晚,今可停舟把酒诉衷肠。

艇会码头―大学城,文化寻访之旅

这是一个大长线的旅程,往返约25公里,你将完全陷入大学城的现代建筑之中,慨叹人工造物的神奇,大学城科学中心的巨大翼面造型,犹如盛开的木棉,迎风而开。你与承载你的独木舟就是木棉花开中花蕾的那一支。

户外探险提示

珠江之友独木舟俱乐部(新洲巨龙游艇会基地): 珠江上第一支独木舟俱乐部,成立于2009年10月。俱乐部是由一群在香港划艇学习归来的爱好者发起组建的。他们沿用香木舟总会的技术体系,对独木舟爱好者进行技能等级的评估,这个评估标准是会员们参与不同难度等级活动和旅程的一个参考。艇会的等级对于初级爱好者分级为一星、二星、三星;对于中级爱好者分级为铜章、银章、金章。初级爱好者可以参与半天至一天的旅程,行程在15公里以内;中级可以参与两天的旅程、开放水域白水体验、海上旅程和市区内夜航,每日行程可在25公里范围以内。艇会定期会在流溪河开展初级爱好者的入门培训,也定期派出会员参与红十字会的急救学习、香木舟总会的环岛拉力赛、海上定向赛等高级别赛事,也派出会员参与独木舟水上救援学习和高级课程学习交流。

地址:新洲巨龙游艇会内。

自驾车:新港东路往东,到新洲宾馆路口(路口有巨龙游艇会),左转到底。

手攀擎天一柱

广州擎天攀岩俱乐部位于华南理工大学操场内,由广州资深攀岩爱好者投资经营,其攀岩场目前是广州最大的人工攀岩场,并且在2006年12月承办了广东省第二届攀岩锦标赛,在2007年11月承办了广东省第一届体育大会攀岩赛。整个攀岩场均按照国际标准进行修建,分为攀石区、难度道、速度道,高15米;全部采用目前国内最先进的仿真有机岩板建造。有直壁、斜面、屋檐、夹角等各种形态,岩点丰富,适合形式多样的运动攀岩和抱石活动。广州市高校攀岩协会指定训练场地,由具有中国登山协会指导员证的教练进行现场指导,并提供专业的攀岩服务。

户外探险提示

1. 华南理工大学攀岩场营业时间: 周一至周五 18:00〜22:00,周六日、节假日 14:00〜22:00 。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五山华南理工大学东区运动场。

2. 交通:地铁三号线五山站,C出口右转直走300米。攀岩场位于华南理工大学的东区运动场(从华南理工大学教工活动中心的红色大楼进去)。

鸟人们,逗伞去!

滑翔伞运动是一项安全可靠,简单易学,没有太大的体力限制,极富挑战性、刺激性、趣味性的运动,也是目前世界上体积最小、最安全、价格最低廉的飞行器。在欧洲,滑翔运动非常普及,你可以见到小到10岁、大到80岁的滑翔者。滑翔伞自80年代末进入我国,虽然只有二十多年的发展历史,但在各地有关部门大力支持下已在全国各地拥有众多的爱好者和俱乐部。

滑翔伞运动员不仅为拥有一套名牌器材而骄傲,他们更引以自豪的是拥有一帮值得信赖的团队。何小军的飞伞启蒙教练是阿布,一名外表粗犷的新疆人。他成立的飞吧俱乐部,就是为了对滑翔运动进行推广和普及。俱乐部以主题酒吧模式,为滑翔爱好者提供良好的学习交流环境。飞吧滑翔运动俱乐部是目前广州市惟一工商登记注册,有关主管部门授权合法资质的实体专业机构。

一名滑翔爱好者的成长过程,通常是由一名鸟蛋放飞,成长为新鸟,进而反复地起降飞行,积累经验,进化为老鸟。鸟蛋的孵化过程,通常会在市区内进行,此时有一个反复逗伞的过程,通俗地可以理解为娴熟地放飞一个大风筝,可以吊起人双脚离地的风筝。广州鸟人常常聚集逗伞的地方分布在大学城区域内的中心湖地带和生物岛草坪。

大学城中心湖地处大学城正中央,是许多大学生聚会、游玩、拍拖的胜地。每年6〜9月湖中还开了零星的荷花。小山种满了翠竹,浓浓密密的,时不时会飘出优雅的歌声来。湖的南部,有一个面积不大的小岛,岛上植被浓密,鸟类众多。广州的滑翔爱好者通常是在下午4点多往这里聚集,因为傍晚前的风会较为持续稳定,也因为这个时间适合大家请假或溜号。最惬意的就是逗伞后,带着满身大汗,一群鸟人前呼后拥地聚集在小洲村的农家美食或者潮州牛肉丸店里,轻松畅快地谈天说地。

另一个玩滑翔伞的地方是生物岛,原名官洲岛,是珠江上一座江心岛,有广州最美的自行车绿道和水上绿道,也是市民周末踏青休闲的好去处。岛上面向大学城的一面,有一大块草坪绿地,视野开阔,有适合飞南、北风的场地。

户外探险提示

飞吧地址: 广州市先烈东横路60号A2室(星坊60文化创意产业园内,星海音乐学院后门)交通指引: 从内环A 14(水荫路、先烈路)出口下,慢行,马上要拐个“S”弯进入小坡路,再走200米右手边即到星坊60。

课程服务: 中国航协A级飞行员培训,市内训练地:大学城中心湖、生物岛草坪。

生物岛交通:广州地铁4号线官洲站即到;科韵路延长线过江隧道、大学城便桥亦连通岛上,自驾车20分钟即可由市内抵达。

大学城交通:地铁四号线大学城北站即到。

珠江破浪一族

因为对水的热爱,何小军对可以乘风破浪的大船产生了兴趣。于是2011年在香港西贡白沙湾通过帆船初级培训,组建了“珠江之友”帆船队,同年参加了厦门俱乐部杯和深圳中国杯帆船赛。在2012年成为广州帆船协会理事,参与推动帆船运动在市民及青少年中的推广。帆船运动在珠江内河中,冬天较为适合开展,那时北风较为持续强劲。个人训练可以从OP小帆船开始,慢慢转向多人大帆船,广州帆船协会曾有两条三体帆船,在珠江上的广州大桥和海印桥之间游弋,成为广州的一道风景。因为桅杆太高,过不了桥墩,很长一段时间只能在两座桥之间活动,有些无法施展的委屈。目前协会大力推广青少年培训,OP小帆船在江上穿梭自如、游刃有余。

广州市帆船协会场地位于半岛游艇会俱乐部码头内,成立于2002年,是市社会体育指导中心属下的单项协会。协会大力推广青少年帆船培训计划,每年寒、暑假都组织青少年帆船冬令营与夏令营,每月都开设青少年短期帆船培训班。协会亦致力于成年人的帆船运动培训工作,开设有供成年人开展的帆船级别的短期培训班,还安排帆船爱好者到外海,参加大帆船的航行与竞赛,推荐成绩优异者参加省内、全国和洲际级的裁判工作。

玩帆船的乐趣在于,以帆船为平台,与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相处在一起,做一件简单纯粹的事情。大家不用思绪复杂、不需考虑社会地位,即便是穿着也可随心所欲而不用在乎旁人眼光。当风帆升起,关闭引擎,靠着风力推动风帆,驶向大海深处时,虽听到船舷破浪的声音,但是内心却宁静无比、安详自在。广州目前只有OP小帆船和激光小帆船,几乎没有大帆船。小帆船2万〜5万, 大帆船价格十多万至几千万级别都有。若没有帆船,可参与帆船爱好者圈子,经过一定的学习训练后,结伴参与全国各地赛事。比如:青岛市长杯、厦门俱乐部杯、中国杯赛事和环海南岛赛事等。欲了解更多信息可登录珠江之友网站:省略。

泊船瓜洲课件篇6

  

芙蓉区八一路小学

邓希琛

 

    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中,古代诗歌占有一定的比重。这些诗歌语言精炼,意境优美,寓意深邃。但由于小学生知识面狭窄,生活阅历浅,表象储备贫乏,对诗歌中所描绘的社会时代、人物思想、风土人情感到疏远,因而古诗教学一直是小语教学中的一大难题。几年来,通过教学实践,我发现若在古诗教学中采用电化教学媒体并合埋地运用,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想象能力,促进学生对古诗的学习理解,还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

 

一、创设诗境,感知整体美

 

    古代诗歌遣词造句高度精辟,具有浓郁的诗意。因此在教学中应巧妙运用电教媒体化静为动,变无声为有声,通过绚丽的画面,鲜艳的色彩,悦耳的音乐为学生创设优美的诗境。这样有助于学生较为迅速、深刻地整体感知诗文,体会作者蕴含在诗中的思想感情。

    1.画面展示意境法。诗是抒发诗人情感的,而感情又一定要通过形象,构成一种意境,然后借助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因此诗歌是十分注重形象描绘的。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就是这个道理。如果教师能将抽象、凝炼的语言与具体的形象实物联系起来,将古诗中的“形象”化为可作用于视觉的一幅幅栩栩如生的投影图片,那么教学往往会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教学《鹅》这首诗包含了丰富的信息,有鹅的色彩、形象、动作等等。由于课堂条件有限,如此丰富的信息仅凭口头讲解是不易表达完整透彻的,故此根据诗意我绘制了一幅活动的幻灯投影片。画面上:亭台楼激,杨柳依依,岸边一位老翁翁嘻嘻地持着胡须,一个儿童正在不断地向湖里那群“嘎嘎”欢叫的大白鹅抛散谷粒。图中白鹅的颈部、红掌部均可活动。教学时诗画对照,相映成趣,为学生想象活动提供了丰富、鲜明的表象信息,学生很轻松地踏入了诗的意境之中。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结合画面说说、生动活泼、天真可爱的白鹅形象,学生就不难表达了:那长着一身洁白的羽毛,有看两只红红的脚掌的鹅,在清澈浅绿的湖水中悠闲自在地拔掌前行,欢快的引颈高歌。此时水波荡漾,荷叶轻摇,荷花飘香…… 这意境是多美啊!为了引发学生们的参与意识和创造兴趣,也为了更好地理解诗意,体会诗境,我从二年级上学期起就鼓励学生根据诗意大胆想象,自己动手在玻璃板上为古诗《所见》、《绝句》、《小池》等配画,在创作中学生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大胆作画,一张张充满重稚的画面,展现了他们对诗意的理解程度,也丰富了他们的想象力,更让他们在诗的意境中受到了美的熏陶。通过为诗作画,所馈出他们对诗词的理解,调节了教学气氛,使学生学中有趣,趣中有美,美中有物。

    2.音乐感受意境法。音乐是开启人们感情闸门的钥匙。古诗中有不少本身就是广为流传的千古绝唱,诗与音乐有着密不可分的必然联系。在教学中把复杂多变的情感与悦耳动听的音律沟通起来,尽可能地将古诗中的“情”化为可作用听觉的青律,有利于学生披文入境感受语言文字的精妙。如教学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厂陵》,这是首送别诗,诗人与故的离情别绪,完全寓于天水一色的景色之中。

    在教学中我选用了与所教古诗的诗意相协调的古筝乐曲《送别》,那舒缓。轻悠的旋律拔动了学生的心弦,唤起了学生丰富的想象,使他们如闻其声,如见其物,如临其境。那深情的乐曲很自然地将学生带入一千多年前的长江之滨,黄鹤楼下,他们仿佛看到一代诗仙李白与老友握手话别后,一直伫立江边,虽然船帆的影子已消失在天水之间。再如教学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时,可让学生欣常歌曲《九月九的酒》,利用饱含思念之情的乐曲将学生不知不觉带入“每逢佳节倍思亲”的艺术氛围。又如教学《泊船瓜洲》时,可放一段江南丝竹《春江花月夜》,让学生微微闭眼,凝神细听,遇想江南的明山秀水,这样学生很轻松地就进入了诗歌所描绘的境界中。实践证明,一运用音乐法来感受诗中意境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二、品词析句,体味语言美

 

    古诗用词非常精炼,一字一词都经过作者的千锤百炼所至,因此抓住重点字词分析理解句意是古诗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传统的古诗教学采取的大都是“串讲法”。教师滔滔不绝地讲解,使学生的思想感情为之窒息,智力因而枯竭,学习成为负担。而电教媒体能克服时空限制,通过形、声、光、色等形式,将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化为直观、形象、具体的视听文字,这样有利于学生抓住诗中的诗眼或者含有深刻的意义的词语,反复推敲、理解、体会语言文字的妙处。

    如古诗《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中的“生”字用得十分绝妙,但仅凭教师口头讲解,学生始终难以理解、体会。而录像地恰当运用就解决了这一难题。教学时,教师先提问:“生”字是什么意思?诗人为什么不用“升”而用“生”呢?紧接着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观看录像,画面上:草木葱笼,苍翠欲滴,危峰兀立,山峦叠民而香炉峰此时正被烟雾笼罩,在阳光的照耀下,一团团紫烟不断从山谷中升起,景象美不胜收,录像将古诗中抽象的文字转化为具体的动态画面,给学生以美享受。学生学习兴趣极为浓厚,他们积极观察、思索,很快从香炉峰的云雾源源不断地升腾的动态画面中领悟到“生”字的妙处:“升”字仅仅只能看到烟雾升起,不一会就散去;而“生”字还含有“产生”的意思,这说明香炉峰始终处于云雾级绕之中。通过此环节的教学,学生不仅理解了语言文字的表层意思,而且使他们体会到语言文字的深层含义及感情色彩。

    又如在教学古诗《泊船瓜洲》“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时,为了使学生更好地领悟“绿”字的精妙,可通过录像展示江南春日美景,那一幅幅花红柳绿,草长莺飞的江南春色画面将学生带入特定的语言环境中,细细地品味了诗中的语言美,很快领悟到了“绿”字的神韵。“绿”字既涵概了“满”、“入”、“过”的意思,又突出了东风催春势不可挡的盎然生机。实践证明,在古诗教学中电教媒体发挥了它独特的优势,学生接受信息的过程由眼一耳一脑一口多种感官协同进行思维加工,加深了对词语的理解。

 

三、指导朗读,体会情感美。

 

    古代诗歌具有对仗工整,平仄押韵,琅琅上口的特点,最适合吟唱。教学中若采用形象直观的录像,旋律优美的音乐,韵律悦耳的录音朗读就能够为学生提供生动形象的语言,有助于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作者的感情,加深对古诗的语言文字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泊船瓜洲课件篇7

第一节 淡水捕捞生产

长江中下游地区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苏皖沿江平原及长江三角洲上不仅有水面广阔、烟波浩渺的大型湖泊,也有众多营养度较高的中小型浅水湖泊。这些湖泊鱼利丰厚,专门从事渔业的渔民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较高,处处呈现出浆声欸乃、渔翁放歌、网罟夕阳的美丽渔村风光,前此各章均有叙述。明清时期,沿江及各大湖泊淡水水域的渔业生产均以天然捕捞为主。人们在长期的捕捞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生产经验,准确掌握各种鱼类的鱼汛时期,制造出多种多样适宜于不同环境条件的渔船与网具,创造发明了各种各样捕获不同鱼类的渔法,根据不同条件,其生产组织及分配方式各异。

一 渔汛、渔船、渔具与渔法

1.渔汛

专业渔民一般经年都在各江河湖泊进行捕捞生产,不同的鱼类繁殖时期各异,一般值其繁殖期即为捕捞盛期,故形成各种各样的鱼汛。由于鱼类洄游有一段时间过程,故同种鱼类在各地的汛期也有所不同。前已述及安庆地区初夏时出鲥鱼,渔人听布谷鸟鸣以为侯;江西地区鲥鱼仲夏始出;湖北武昌县四五月多有鲥鱼;湖南常德地区鲥鱼夏间出。安徽安庆与江西九江地区均在三月始出刀鲚,故又名杨花鲚。河豚鱼常居外海沙砾底,春初自海中溯江流而上,苏常、江阴一带春初已盛产,二月至镇江,南京上下要到二三月之交时,而池阳以上则要到暮春始有。安庆地区有“麦鱼,夏至后蔽水而上,味颇佳。斑子鱼,八月始出,形似豚鱼,小而鲜美”[1]。方志有关记载对溯河性洄游鱼类出现的不同汛期有具体描述,如安庆府怀宁县“城中最著名者鲥鱼、杨花鮆、河豚。河豚既过则杨花鮆出,杨花鮆过则鲥鱼出,若相代然”。鲥鱼、杨花鮆、河豚皆产于江,其支流水系又各有特产,如“马嘴石河则产麦鱼,其大如麦,以麦秋出故名。瀼河则产社鱼,春社时出,长径寸,细鳞璀璨映成五色如螺鈿,味极美。高河则产桃花鳜,以桃花时出。麻塘湖则产鲫鱼,一尾之重盈斤,较他处鲫鱼独大,此皆感于地气之不同也”[2]。因捕捞作业方便与否,每年春夏秋冬也有随意生产与集中捕捞之别。如安庆府宿松县“每年取鱼之时以秋冬为盛,盖秋冬水涸则鱼聚、春夏水溢则鱼散故也。邑境渔户在春夏间则为随意之营业,在秋冬时则为专力之营业,故每值秋冬水涸之际即各安排取鱼器具悉力求取”[3]。银鱼“又名麵鱼,头扁色白,长三寸余,体透明鲜活者能见其腹中呼吸状”;自二月至五月间为产汛,宝山地区的渔民“以挑船赴石头沙、石洞口等处捞捕”[4]。

2.渔船

渔民以船为家,渔船既是他们的生产工具,也是他们的生活工具,四时放棹于五湖风浪、浩渺烟波之中。渔船有各种各样的形制和规模,有诗人多所吟咏的一叶扁舟或瓜皮小艇,也有形制巨大的六桅罛船。有的适宜于风平浪静时寒江垂钓,有的能在风浪大作时牵网作业。有的专放鱼鸭捕捉,有的专用声光诱捕。以下略举罛船、舴艋、哇船等几例说明。

罛船为内陆湖泊中形制最大的渔船,又名六桅船。《太湖备考》卷16《杂记》对其形制、制造、作业时间及地点等都有详细记载。其形制不知从何时始,太湖中的罛船形身长八丈四五尺,面梁阔一丈五六尺,落舱深丈许;中间立三幅大桅,一幅高五丈、另二幅高四丈五尺,船头一幅桅,高约三丈,船梢二幅桅,各高二丈许。同上书卷11《集诗二》有《罛船竹枝词》云:“村外村连滩外滩,舟居翻比陆居安。平江渔艇瓜皮小,谁信罛船万斛宽。”如欲制造罛船,必先择定时辰八字以祈吉利平安。太湖地区制造罛船的地点有胥口之下场湾、西山之东村、五龙桥之蠡墅、光福之铜坑四处,编织篛篷、打造颤缆的地点则在冲山。罛船既不能傍岸,也不能入港,篙橹无法撑摇,专门候湖上暴风之时行船。又有《罛船竹枝词》云:“具区万顷汇三州,点点青螺水上浮。到得石尤风四面,罛船打鼓击中流。”“当夫白浪涛天、奔涛如驶之时,商民船只不敢行而罛船则乘风牵网纵浪自如;若风恬浪静、行舟利涉,罛船则帖伏不能动”。太湖罛船常在西北水深之处作业,东南水域因水深太浅则不至。其住泊没有一定的处所,风浪止时则下锚于湖中,三幅大桅常竖而不眠。太湖罛船分属于苏州、常州二府各县,清同治年间辖属于苏州府者有四十八只,属常州府者有五十二只。罛船有前、中、后舱,后舱可种菜,前舱则可延师教读;船尾系有三板小船,出入鱼市鬻鱼可乘以往返,与普通渔船迥然相别[5]。

除形制巨大的罛船以外,还有各种各样大小不等、用途各异的渔船。同治《湖州府志》卷33《舆地略·物产下》转引《南浔志》云,有“渔舟曰舴艋,船尾系木,著水能当一人。船任棹不横,俗呼为神仙浆”。同上书转引《双林志》云,“畜鸬鹚以取鱼者曰水鸭船”。水鸭船一般“长一丈四五尺,狭小灵便”[6]。水鸭船又名哇船,“得鱼后不能吞咽,待其上船以手哇之;但所得之鱼恶臭,鱼味为最下”[7]。还有利用鱼类的趋光性诱捕的专用船,名跳白船,或称白划船。其法将小船“粉垩其板,月中行湖中以诱鱼”[8];或者“照夜火以引鱼自跃”[9]。除捕鱼船以外,还有捕捉其它水产之专用船,如“捉螺蚬者曰扒螺蛳船”[10]。由于资料来源的原因,以上主要介绍的是清代太湖流域的渔船规制,但估计同时期两湖地区及鄱阳湖地区的渔船发展水平也大体如此。

3.渔具

早在唐代,陆龟蒙、皮日休便作有《渔具》诗以序其事,据其诗可知其时已有多种多样的渔具和渔法,前人的研究多有论述。关于这一点,笔者在前言中已作说明。明清时期,内陆江河湖泊渔民所用渔具更是丰富多样,所谓“皆穷极巧妙,以与鱼遇”。 明代淡水渔具的种类和构造,生动地反映在王圻的《三才图会》中。该书绘图真切,充分显示了广大渔民的创造性。它将渔具分为网、罾、钓、竹器四大类,很多渔具沿用至今。民国《宿松县志》卷18《实业志·渔业》载,“取鱼之具不一,有以网取者、有以钩取者、有以罱取者(罱有竿罱、草罱之别)、有以罾取者、有以豪取者、有以钓取者、有以叉取者、有以卡取者、有以镣取者、有以罩取者、有以笼取者、有以张篮取者、有以摸索或照索揽索取者”,而以网具为主。网具按质地可以分成丝网、麻网等不同类型;按网目可分成密网、稀网各类;按构造可分成合网、旋网等类;按所取水产种类可分成银鱼网、虾网、蟹网等各类;按取鱼水层可分为铁脚网、大丝网、浮网三种。同上志载,“取鱼之网类亦不一,有挨网、密网、合网、旋网、网网、丝网、麻网、季网、风网、请网、跳网、星子网、铁脚网。取银鱼者有银网、取虾者有虾网,小者为虾拖,取蟹者有蟹网”。明正德年间太湖地区渔人即以三等网行湖中捕鱼,最下层为铁脚网,主要捕捞栖息于水体下层的鱼类,即与“鱼之善沉者遇之”;中层为大丝网,上层为浮网,欲以之“截鱼无遗”[11]。铁脚网可能即旋网,(清)焦循的嘉庆《扬州北湖小志》卷1《叙渔第五》载,旋网使用之法,渔人“立船头,两手撒网平铺水面,网周皆铁脚沈入水底,徐收其中绳,则铁脚敛而鱼包其中”。

次于网则为钩,亦为重要渔具。钩之种类不一,大者为划钩,次者为丝钩,又有拖钩、走钩、绷钩、小钩、钓钩、鸭钩等。用丝钩取鱼,系钩于绳垂置水中;其随船牵走者谓之拖钩,其拦系不动者谓之挂钩。垂钓者有钓钩,取野鸭者有鸭钩。宿松地区取渔之具以网类为最多、钩类次之,其他各类又次于网与钩[12]。前文述及湖广及江西等地以巨钩钓取鲟鳇鱼法,即为滚钩法,也就是今天的延绳钓。一些极为贫苦的渔人,连渔船小舟都置办不起,只能在水滨搭茅屋居住,编竹器为渔梁捕鱼,时人有诗为证,“野人无船住水浒,织竹为梁数如罟”[13]。在不同的水域所使用的主要渔具大不一样,如面积广阔的江湖水域主要使用大型网罟,而在浅窄的溪浦港渎则不宜使用。正德《姑苏志》卷13《风俗》载,用于溪浦港渎之域捕鱼之具,“其在溪浦者为箪,港渎为罾,芦苇之间者为叉”。贮藏所捕获之鱼的器具也多种多样,有笱、有筒、有筌等,不一而足。除湖泊外,沿海地区的内河水域大多较为狭窄,以下列表说明其渔业所用渔具、渔法:

4.渔法

渔法因渔具的不同而各异,上表中详细介绍了几种渔具的制造法与使用法。李士豪、屈若骞先生所著《中国渔业史》将渔法总结归纳为袭获渔法、驱集渔法、诱集渔法和陷阱渔法四种类型。焦氏《扬州北湖小志》卷1《叙渔第五》载多种“取鱼之法”及取虾、蟹之法,各自适应于不同的水域、不同的季节、不同的水产种类。以下结合其它方志记载分类叙述:

袭获渔法:① 风兜法,以大船只植蒲帆,后系大罟,风浪大作时驶于湖心,往来如奔马,得鱼最多。② 泥网法,船亚于风兜,亦用大罟,俟无风时围而猎焉,所得亦多。这两种渔法,不仅使用于扬州北湖,亦通用于高邮湖,估计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水面宽阔处所都可使用。③ 此外,还有一种用于宽阔水域的渔法曰围簖,为焦氏所未言及者。其法就湖品屈曲围之数里或十数里,然后逐日移樁及簖以缩小范围,一两个月后仅占水面一二亩,至此时“则其中水族充牣,所获数千百石不等,俗名出重”[14]。以上三种均为适宜施展于宽阔水域的渔法,在小河支流、溪渎港汊等小水域则不适应。④ 大索,以索布水面,鱼见索则不前,人立船上以罩沿索取之,所得每有大鱼。⑤ 叉,以短竹戴四刃矛于末,人左右手各持一,沿湖滨或溪涧取之,每得大鱼。⑥ 探蟹,春月蟹居穴,沿水滨以手探取之,必有得。⑦ 哇船,或称水鸭船,利用动物如鸬鹚、水獭等捕鱼。鸬鹚俗名摸鱼翁[15],渔者于船上“蓄水鸦七八头或数十头不等,喂以豆腐,扎其颈项,潮上时将水鸦驱入河流,令其捕捉鱼类,如有所获,以竿驱起,势颈以取出之,随取随放,所获颇多”;但一般难以得到较大的鱼类而且不甚新鲜,卖不了好价钱[16]。

驱集渔法:① 手操网,“网甚小,以三尺左右之细竹扎成三角形,系网于上,网口之中央系以长竿即已竣事。凡在狭小之池沼中都用之”[17]。② 笼罩,一人以罟系植木五置水中,一人以竹捣之,鱼惊上窜,升其罟以受鱼”。③ 打避风,系网于两船间,用木击船作声以迫鱼入,一名响罾。④ 抹滩,两人在船,用竿驱鱼上滩,另两人持网两端裸行水中,沿滩抹取,一名箍网。⑤ 推板,水浅时,人左手持长竿,竿端著板推水,鱼随板跃,右手持罩罩之。⑥ 虾拖,系罟于竹,牵之行名曰虾拖。凡拖曳性一类网具均属此法。

诱集渔法:① 跳白船,或称白划船,其法粉垩其板,月中行湖中以诱鱼。民国《宝山县再续志》卷6《实业志·渔业》记载更为详细:“鱼性喜白色,是船全部漆白,月晦时放乎中流,鱼见白色则喜而跳跃自入船中,晨兴渔者可不劳而获也”。② 拾,秋末蟹肥,夜吹沫飞空中,性喜火,见光则就,渔者以火照之,诱其坠而拾焉。同治《湖州府志》卷33《舆地略·物产下》也有类似记载云“照夜火以引鱼自跃”。

陷阱渔法:① 张羉,结绳为之,锐其末,沈水中,张口当急流,每获亦百余斤。② 张卡,以线排紧竹签布水中,签两端皆锐,屈曲之,键以茭梗,梗上敷麦麩为饵,鱼吞饵则口为签困,所获多鲫。③ 张瓦,用两瓦合之,置柳根或茭草中,虎鲨以为巢,清晨举之,每瓦中可得,只按虎鲨、土步鱼也。④ 张了,剖竹编为圆筒,中列齿,入顺出逆,置浅水中,唯黄鳝泥鳅入,无他鱼。⑤ 花篮,编竹为之,梅雨时置圩田中,诸鱼逆流而上,每旅,入不能出。⑥ 鱼罩,“状如鸡罩,三四月或七八月间蕰草茂盛之时刈割而置于隐静之河沼中,下散以饵,加罩于上,如遇和暖天气,鲫鱼等类群栖而唧呷于下,渔者可乘机将罩压下以捕捉也”,主要捕捉鲫鱼等[18]。⑦ 蟹簖,编竹为栈,截水中达两岸间,三四步曲其势作门,门内多歧,覆以筁,空一隅置竹匣,形圆而锐,上谓之老人头,高出簖,上天光透入,蟹阻于簖,入门渐狭且黑,见天光上就之,遂困于匣。⑧ 薰索,用大索薰以秽草,斜绕于湖,蟹恶秽不肯过索,乃沿索行至端,有网陷入不能出。⑨ 钓,以长竹曲屈其首垂向水,置饵于末,所得蟹必肥。以上三种均为捕蟹之法。⑩ 张篦,编竹为之,长尺许,形如贝立水中,标以竿,虾自其缝入。由此可见,陷阱渔法多种多样,大多为专捕某些鱼类或虾蟹者。张网、流网等类网具亦属使用此法者。

还有“竭泽而渔”性质的有害渔法如药鱼法,“方春,鱼游食则药之,令尽浮”[19]。关于古代用植物药鱼之法,有学者写过专门文章予以探讨[20],此不赘述。前述星子网、铁脚网等类网具捕鱼,实际上也属于有害渔法。

二 生产方式与生产规模

在各种不同的水域,不仅其渔具渔法各异,渔民采取的生产方式也很不一样,按捕捞主体可分为集体捕捞和个体捕捞两种。集体捕捞的生产规模大,是渔民在广阔水域上采取的主要生产方式,重在统一号令、集体操作、分工协作以提高渔获产量,往往有专人指挥。集体捕捞的渔获量大多十分可观,渔民按一定的规则分配所获之鱼。由于渔获数量很多,一般于本地难以售完,而多由商人转贩他方。秋冬水涸则鱼聚、春夏水溢则鱼散,故每年捕鱼多以秋冬为盛。渔民进行生产的方式也因季节而异,春夏间渔民大多随意经营,多为单独捕捞;秋冬季节鱼肥时则专力经营,大多采取集体捕捞的方式。明代时尤如此,其时之文人诗咏对此有详细记载:

楚天空阔重云幕,孤馆风寒倍萧索。著鞭江上观打鱼……渔官独坐万斛舟。船尾载鼓旗船头,扬旗击鼓一何勇,渔子舟人皆耸动。鼓声初发众舟集,鼓声再发提网急,鼓声三发争进取,万幅飞纶向空举,奔腾澎湃声震惊,浪花激作秋霜凝……千鳞万尾无所之,一网牢笼莫知数。纵横巨细相倚叠,山积沙头如雪白。渔人抖擞气颇舒,屈指团栾计千百。均分各收受,荡舟便回首。晾网荻芦边,烩鱼荐新酒。酒酣更唱潇湘歌,儿竟蚁聚声相和。且言今岁尽余裕,输官给役从如何。[21]

这段史料描述的是秋冬时节两湖平原上的渔民于长江之上打鱼的景象,引文生动、形象、具体而全面的描绘了一幅集体捕捞作业的图画。打鱼时,有主持渔政的官员坐镇巨舟之上进行指挥;船头插着旗杆,船尾载有大鼓,以扬旗击鼓统一号令,负责操舟和打鱼的各自做好准备;击第一声鼓时,众舟汇集,再鼓时一齐迅速起网,三鼓时竞相收网取鱼,此时涛声雷动、浪花飞溅,场面十分浩大壮观;一网所得、不计其数,大小巨细、堆积如山,渔获数量特别丰富;渔民精神抖擞、气色舒畅,计算并平均分配所得之鱼,然后荡桨返舟、各自分散。

时至清代,集体捕捞仍是获取大量鱼产品的主要生产方式,其生产规模更为可观。如前文述及之高邮州长湖渔业之特色渔法“围簖”,“每届大水之年,秋末水落则众渔集股”[22];在广阔的湖面上围数里或十数里水域,然后逐日缩小包围圈,到一两个月后仅占一二亩水面;“获利最丰”,所谓“水族充牣,所获数千百石不等,俗名出重”。但是,与明代相比较而言,其生产方式的性质已发生很大变化。前述明代的集体捕捞生产很明显由官方组织管理,如由渔官坐镇巨舟之上主持渔政如指挥生产及分配等。清代时渔民所采取的此围簖之法,则为渔民自行集股组资,且“非资本雄厚不克举办”,已不再由官方直接干预渔业生产。其产品分配方式则肯定主要是按所集股资多少来进行的,这种自行集资合股的集体捕捞方式的生产效率无疑要大大高于明代由渔官主持渔政的集体捕捞方式,这也是生产发展、社会进步的一大表现。

不仅长江北岸的通扬地区采取集资合股的集体捕捞生产方式,江南的太湖流域也存在相似的生产形态。罛船形制已如前述,可知非有雄厚资产的大户渔人不能制办,一般贫穷渔家肯定不敢奎望。有《罛船竹枝词》云,“櫂郎野饭饱青菰,自唱吴歈入太湖。但得罛船为赘婿,千金不羡陆家姑”[23];意谓如能入赘于罛船渔家做女婿,也不羡慕有千金赔嫁之陆家女儿;可见太湖罛船渔家大户家底之丰裕。即便如此,罛船在捕鱼作业时仍要联接四船为一带,两船在前牵大绳驱石引导,两船在后面牵网相随[24]。由此可见,就其生产方式而言,也是采取集体合作捕捞的形式,生产规模十分浩大。其产品分配应亦同于前述之“围簖”渔法,按投资多少而定。时至清代后期,内陆淡水水域的渔业生产关系呈现出更为复杂的形态。民国《宿松县志》卷18《实业志·渔业》记载:

(该县东南两乡)人民对于产鱼之湖池等亦视为不动产之一种,可以将所有权移转亦如房屋田地之典质买卖。每值取鱼之时或自行经营或佃于他人经管。经管者谓之湖主,取鱼者谓之业户,其禁例甚严、其规约甚密。每年秋季水涸即安排管理,取缔他人之自由捕取,谓之禁湖,至来年春末水涨则全行放任谓之散湖。凡禁湖以后、散湖以前如有擅行入湖自由捕取者则视为违反禁例。规约之行为保障极为严密。

根据以上一段材料可知,该地湖池水域成为一定渔民的不动产,其使用权与所有权已经发生分离。所有权即如田地中的“田底”,使用权即如田地中的“田面”。所有权可以象房屋田地一样转移、买卖、出让等,使用权则可以出租承佃;而承佃经管之人又招有业户即最下层的贫苦渔民进行捕捞生产,有“湖主”、“业户”之别。如将湖池水域佃于他人经管,其间则存在着多层承佃关系,“湖主”与“业户”之间又有一层“佃主”。水域的产业组织管理极为严密,在一定时期内即秋冬适捕季节禁止非“业户”类的渔民进入该水域打鱼,称为“禁湖”。“禁湖”期自秋季水涸直至来年春末水涨结束,禁湖结束后至下一年禁湖前这一段时间称为散湖,听任渔民捕鱼,不管是业户还是非业户都可以在湖中捕捞生产。如有渔民在“禁湖”期间擅自入湖捕捞者,一律按规约进行处置。其规约所制定的行为保障措施极为严密细致,具体条例如何因未及记载则不得而知。

个体捕捞一般主要是在支河溪流等小水域上采用的生产方式,生产规模很小。渔民多以家庭为单位进行个体捕捞,所捕获的鱼类全归自家支配,不存在分配问题。个体捕捞的渔获量一般均较少,其鱼产品于本地即可售完,而少有商人运贩他方者。渔民大多自行在鱼市上出售所获之鱼,用以缴纳鱼税和养家糊口。个体捕捞的生产方式一般全年都会存在,尤其是无甚资产、仅靠一叶小舟在水上讨生涯的穷苦渔户,经年打鱼,否则无以为生。因此说,渔民春夏秋冬四时均在烟波风浪中辛勤劳作,有诗云:“湛湛长江上有枫,偶然相遇两渔翁,明日何由问踪迹,五湖烟浪杳茫中。”[25]于秋冬适渔期进行集体捕捞生产的渔户,春夏时可能也进行单独捕捞生产。

泊船瓜洲课件篇8

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现代教育技术有刺激学生感官的作用,运用多媒体能够实现多渠道信息的传递,加强学生对知识认知的透明度,从而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和消化。

例如,我在教学《枫桥夜泊》这首古诗时,学生还未走进教室,我便打开计算机,播放早已准备好的课件。整个教室里立刻回荡起旋律优美的乐曲,学生在强烈的文化氛围的感染下,产生了学好古诗的强烈愿望,产生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喜爱之情。这节课中,我运用多媒体技术和生动的语言,保持这种良好的学习情境,并使学生的学习兴趣贯穿整个教学活动。

利用多媒体巧插动画,拓宽意境

古诗很讲究意境及韵味,教材中每篇诗歌的插图都是文章的重点。而多媒体能集文字、声音、图像、图形于同一界面,为学生拓宽视野,提供了生动活泼、具体形象的思维材料。所以,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巧插动画,把古诗教学的着眼点放在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上,让学生感悟诗歌意境,从而引导学生真切地去感受诗人的情感。

例如,在教授《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时,由于学生从未看过庐山瀑布,仅靠课本中的插图,很难唤起学生对诗歌的感觉。于是,我上网查找资料,让学生观看录像。此时庐山瀑布的全貌便呈现在学生的眼前,学生对“紫烟、挂、飞、生”等抽象的词的意思,都有了直观感性的理解。通过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学生不仅理解了语言文字的表层意思,还体会到了语言文字的深层含义,同时也陶冶了美的情操。

利用多媒体优化朗读,积累语言

古典诗歌具有语言、音乐、绘画、情感等多种因素的美。在挖掘这些美时,多媒体技术有着强大的、无可比拟的优势。古诗押韵合辙,节奏鲜明,读起来琅琅上口,悦耳动听,呈现出抑扬顿挫的音乐美。然而要想把古诗读出韵味来,也并非易事。因为诗歌是想象和激情的语言,贯穿其间的往往就是“情感”这条看不见的线索。那么在帮助学生读懂诗句的基础上,我们就要通过多媒体范读、创设情境与引导学生朗读体会诗的节奏、诗的韵律,培养学生的语感,使他们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在教学《送元二使安西》这首诗时,在学生理解诗句的基础上,我让学生进行“诗画欣赏”。大屏幕上出现了一幅美丽的图画,我先让学生听配乐诗朗诵,伴着舒缓的弦乐,学生静静地坐在那里,眼中看到的是意境深远的写意画,耳中听到的是曲调宛转的古曲,充满激情的朗诵。此时,诗、书、画、曲多种美的因素融为一体,不光使学生的心灵受到了强大的感染与震撼,而且使学生产生了要努力读好古诗的强烈愿望。

利用多媒体精设问题,释疑解难

对于诗文的赏析,在教学中我通常不按传统的教学方法逐句讲解,而是通过电脑荧屏画面上的一个个场景,鼓励学生质疑,再设计一些有趣的思考题,引导学生去思考和联想。例如,古诗《泊船瓜洲》的教学中,我和学生就共同创设了如下几个问题,让他们通过观看场景边思考、边品味。

(1)“春风又绿江南岸”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色?

(2)“明月何时照我还”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心情?

学生带着以上问题,观看电脑屏幕中画面的展现和变换,感知一直处在兴奋状态,激发了深入思考的积极性,拓宽了思维的闸门。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以诗句的语言材料为依据,用自己的语言讲述诗意,具体描述出诗中的景象,化诗人的思想感情于形象画面的描述之中,进而深刻地领悟诗的意境。

利用多媒体发展思维,训练习作

古诗的语言高度凝炼,其中省略的成分也相当多。教师在教学古诗时要能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把诗的言外之意叙述出来,这样学生不仅能加深对诗的理解,还能发展思维,对学生的习作也是一个极好的训练。而运用多媒体手段不但能体现古诗所描绘的意境,使学生注意力集中,积极思维,还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练习的平台。

例如,我在教学古诗《绝句》时,出示了事先制作的展现诗歌内容的短片,然后让学生边听舒缓的乐曲,边看图,边展开想象,试着用自己的话把图上的内容具体地说出来。在美的氛围中,学生启动了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描绘出了优美的意境。学生在训练说话的同时,既发展了思维也受到了美的熏陶,然后我再抓住时机鼓励学生把刚才的所见、所想、所议写下来,这样即加深了学生对诗的理解又锻炼了他们的写作能力,可谓一举两得。

上一篇:健康的饮食习惯英语范文 下一篇:梦里桃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