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拜范文

时间:2023-11-17 01:10:18

这一拜篇1

中国拜占庭学的研究起步较晚,直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才有学者对拜占庭进行研究。郑玮的《中国学者对拜占庭史研究综述》一文对2000年以前中国学者对拜占庭学的研究进行了总结概括,对发表的文章、专著、译著等进行了分类,并对其研究重点给予了详细的说明阐述。文章指出中国学者对拜占庭的研究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5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也就是改革开放之前,这一阶段基本是照搬苏联的观点,以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和经济基础和上层关系建筑理论为指导,分析拜占庭封建化过程和封建社会。第二阶段是从80年代中期至今,即改革开放之后。这一阶段研究领域不断扩大,涉及拜占庭文化、军区制、拜占庭金币等八个方面。这里就不加以详述。本文着重叙述的是2000年以后至今(2010年7月),中国学者对拜占庭研究取得的成果进行统计、分类、总结。

近十年来,我国对拜占庭学的研究进一步发展,学科基本建设的速度逐渐加快,科研实力迅速提高,各层次人才培养的规模和人才队伍进一步扩大,培养体系渐趋完善。我国专门从事拜占庭历史与文化研究的专家学者开展了积极的对外交流活动,不仅参加相关国际会议,而且与国际一流拜占庭研究中心开展合作研究,促进了整体研究水平的提高。一批重要的研究成果相继问世。中国学者这十年中发表的论文、译著、撰写的专著比以往任何时期都要多,叙述更加详细,研究领域更加广阔,史料挖掘更加深入。

在互联网上可以搜索到的著作、译著大约总共有二十余部,包括论述拜占庭的政治制度,文学艺术、经济制度等,这里简要介绍一下专著、译著,分别是:(1)《拜占庭帝国史》,陈志强著,2003年,商务印书馆;(2)《拜占庭文明》,徐家玲著,2008年,人民出版社;(3)《罗马—拜占庭经济史》,厉以宁著,2006年,商务印书馆;(4)《拜占庭简史》,(美)特里高德著,崔艳红译,2008年,上海人民出版社;(5)《兴盛与阴谋:拜占庭帝国》,美国——-时代生活公司著,张晓博译,2003年,山东画报出版社;(6)《拜占庭币(东罗马帝国币)——北京大学希腊研究中心文库》,李铁生著,2004年,北京出版社;(7)《古战争—拜占庭历史学家普罗柯比〈战记〉研究》,崔艳红著,2006年,时事出版社;(8)《普洛科皮乌斯战争史(全二卷)》,(拜占庭)普洛科皮乌斯著,王以铸,崔妙因译,2010年3月,商务印书馆;(9)《罗马—拜占庭时代的埃及(埃及基督教史研究)》,田明著,2009年,天津人民出版社;除此之外,还有大量的科普性的文学、艺术、插话的著作等;这里不可能把所有著作一一介绍,只是有针对的叙述一些。wWw.133229.cOm但这足以说明我国近十年在拜占庭学研究方面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2000年以来,通过中国知网搜索到论文数大约是300多篇,这些发表的论文不仅对拜占庭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物质文化继续关注,而且还开拓新的研究内容。这一时期论文涵盖了对拜占庭经济制度、商业活动、染织艺术、城市建筑规划设计、器物装饰造型风格、拜占庭音乐、圣索非亚教堂建筑、拜占庭式家具、拜占庭式园艺、农业、拜占庭教育、拜占庭史诗文本、拜占庭性别史研究、拜占庭法学教育的论述等等。

从讨论的课题来看,研究本文由http://收集整理拜占庭政治制度的观点有所降温,特别是对军区制的研究。宗教文化、物质文化成为学者关注并进行研究的课题。这显示出我国学者既探讨以往的、旧有的内容,又积极挖掘、开拓新的研究领域,突出了兴趣和关注点的多样化,研究领域扩大化,研究视角的新颖化,研究内容的实用化。下文就这十年以来所取得的研究成果作一简要综述。

一、对拜占庭文化领域研究持续扩大,突破了传统的研究范畴

郑玮在其《中国学者对拜占庭史研究综述》一文指出,对拜占庭文化的研究主要是集中于80年代中后期至90年代初期,并对拜占庭文化的特点,形成和繁荣的原因,影响和地位进行了比较全面的研究,并基本达成共识。他在这里对拜占庭文化的定义还是引用1986年,程志强、徐家玲在《试论拜占庭文化在中世纪欧洲地中海文化发展的地位和作用》一文中所论述的概念,“所谓拜占庭文化,是指古典的希腊与罗马在拜占庭帝国内与基督教文化和古代东方文化融合、发展而成的精神财富的总和。”这里学者们对拜占庭文化的理解还大体局限于精神文化。郑玮在其一文里,他基本是肯定这一定义的。但是最近十年,有关拜占庭文化研究的视野更加广阔,我国拜占庭学者从理论层面上突破了传统的“狭义文化”概念,以“广义文化”的概念界定拜占庭文化研究的范围。使拜占庭文化的概念不断扩大,突破了仅仅局限于精神财富这一命题。使我国学者的研究视野由拜占庭文学、艺术、雕刻、音乐等方面扩大到了拜占庭社会物质生活及其相关制度的其他方面。下面对其文化研究做一简要分析。

(一)对拜占庭宗教文化的研究

这一研究领域既不放弃传统的研究重点,即对拜占庭圣像破坏运动的起因、性质、影响和历史意义的研究。同时也积极开拓新的研究视角,如把圣像破坏运动与基督教传统相结合、圣像破坏运动和拜占庭帝国军事帝国外交相结合研究等新的研究方向。此外,学者们还探讨整个拜占庭帝国时期的宗教政策,基督教的传入,以及东正教在拜占庭的发展,对景教的研究,拜占庭圣像画、拜占庭教堂壁画等都有论述。在这些文章中,《世界宗教》发表的《试析东正教的遁世主义修道理念在拜占庭时期的发展》长篇论文对拜占庭史学的研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该文突破了拜占庭史学研究笼统谈论拜占庭宗教及其作用的传统方法,深入探讨遁世修道理念在拜占庭特殊的社会历史背景下的发展,分析了其不同于罗马天主教入世主义修道观的特点。《世界历史》在2005年第六期刊登的《景教东渐及传入中国的希腊—拜占庭文化》一文,分析了景教的起源并东传波斯,中国境内,介绍了对我国宗教、文化等的影响。

(二)对拜占庭物质文化的研究

这一研究领域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对拜占庭(东罗马)在我国境内出土的金币的研究,这一方面是从2001年我国学者康柳硕发表的《中国境内出土发现的拜占庭金币综述》一文拉开了序幕,文中系统地论述了从我国境内1914年在新疆和田发现第一枚金币开始一直到1998年在甘肃陇县发现的39枚金币截止,从这些金币出土概况、埋藏年代的确认、历史背景的考察、真币、仿制币辨析、流通用途的分析五方面进行了详细确凿的考察。在这之后我国学者陆续发表了这方面研究论文。如f.蒂埃里;c.莫里森;郁军2001年在《中国钱币》发表的《简述在中国发现的拜占庭帝国金币及其仿制品》,牟世雄在2001年《考古学》发表的《甘肃陇西县发现一枚拜占庭帝国金币》,以及2009年林英在《中国钱币》发表的《磁县东魏茹茹公主墓出土的拜占庭金币和南北朝史料中的“金钱”》等文章都从不同方面、不同视角对拜占庭金币进行了论述。陈志强2004年在《考古学》第3期上发表的《我国所见拜占庭铸币相关问题研究》一文,对我国2007年以前发现的铸币进行了详细的阐述。除对拜占庭钱币研究外,我国学者还对圣索菲亚教堂、拜占庭建筑等进行了深入的挖掘研究。如《规划研究》2008年第4期刊登的蔡颖佶;林驹发表的《东正教“圣母大堂”折射的拜占庭建筑艺术》一文。该文系统地阐述了拜占庭建筑风格,结合东正教在我国的传播情况以及东正教遗留在我国的教堂仔细地作了对比,详细确凿地论述了我国东正教教堂的建筑风格与拜占庭建筑的渊源,并提出了如何保护历史建筑的一些思考。《长沙铁道学院学报》在2009年9月第3期刊登的由张煜琼、张声扬、佘果辉、共同发表的《由圣索非亚大教堂看拜占庭建筑与其结构的整合》一文。通过对圣索非亚教堂结构详细的分析,图文结合,明确结构的进步对建筑形式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二、对拜占庭文学、艺术的研究

这十年对拜占庭文学、艺术研究也有想当多的研究论述。如《艺术探索》2009年第3期刊登了王莹《拜占庭圣咏的分类》一文,对拜占庭的音乐进行了论述,并对圣咏分类,分为诗篇吟唱、颂诗、颂歌三类,并归纳了每一类圣咏的艺术特征。突显了拜占庭音乐在西方音乐逻辑延续中的重要地位,从而从全新的角度掀起了为西方艺术音乐寻根溯源的浪潮。刘建军在其《拜占庭的历史文化特色与文学成就》一文对拜占庭文学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并指出“任何缺失拜占庭文化的欧洲文学史都是不完整的历史文本。拜占庭的历史具有自己独特的发展道路,它是在古典希腊罗马文化、基督教文化和东方文化相互交流和融合中形成的独特文化形态。此外,20世纪最伟大的爱尔兰诗人叶芝在其晚年创作了以拜占庭为主题的诗歌《驶向拜占庭》与《拜占庭》。我国学者对这两首诗也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如林嫱,刘须明的《追求艺术与灵魂的不朽家园》,又名《论叶芝”拜占庭诗作的主题嬗变》,分析和比较了《驶向拜占庭》与《拜占庭》在关键词、象征符号、哲学辩题这三方面的相同和不同之处,以及两者之间的联系。

有的学者还从地缘因素出发研究早期拜占庭的美术,《从地缘因素看早期拜占庭美术》就是这一研究主题的代表,文章指出“历史上大量不同的民族都来到君士坦丁堡,书写自己民族光荣的历史,留下他们伟大文明的痕迹。独特的地缘因素注定了拜占庭帝国的艺术是多元化的。

三、对拜占庭政治制度、经济、军事、法律、外交等的研究

这十年凸显的特点是对政治制度研究逐渐弱化,但是也没有放弃研究,只是研究的侧重点和以前有所不同而已。经济、军事成为研究热点。不仅有相关专著出版,发表的论文也相对较多。特别是对其经济、军事研究成为这一时期最为突出的特点。

(一)对经济方面的研究

经济最为突出的内容是对金币的研究,金币既可是经济方面的内容,同时又可以把它归纳到物质文化方面。在前面的物质文化内容中已有专门论述,这里就不再赘述。下面简要分析一下和经济有关的论文。如:东北师范大学葛晓鸾硕士论文《12—14世纪拜占庭与威尼斯、热那亚的贸易争端(兼论拜占庭衰落)》,论文从经济方面论述了拜占庭衰落的原因。东北师范大学张爽博士论文《公元前3—公元6世纪亚欧大陆丝绸贸易(以罗马—拜占庭、中国为中心)》;论文从汉与罗马—拜占庭进行丝绸贸易方面论述了拜占庭的商业政策。2000年《历史教学》刊登的东北师范大学徐家玲《论4至6世纪拜占庭帝国经济复苏与转轨》,文中指出:“5世纪后期,即在拜占庭皇帝阿那斯塔修斯统治时期(491—518年),东西方地中海世界已经分道扬镳。在西方,东西哥特人占领了意大利和比利牛斯半岛部分地区,在没收罗马元老贵族土地的基础上建立了封建制度。在东方,拜占庭帝国在自身独立发展的基础上也在向封建制转轨,社会经济复苏并走向繁荣”。除此之外还有:南开大学罗春梅2009年在《江西社会科学》刊登的《12世纪末威尼斯企图征服拜占庭帝国原因探析》。东北师范大学徐家玲2009年在《世界历史》发表的《试论拜占庭的拓殖运动》。北京大学厉以宁2005年在《北京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发表的《论拜占庭帝国的灭亡》等论文都是这方面代表作。都从不同侧面、不同阶段、不同地域对拜占庭的经济制度进行了论述。

(二)对拜占庭法律、军事、外交的研究

这一时期对拜占庭法律、军事、外交的研究是最新的研究视角,关于法律研究的论文以王小波为代表,最新研究成果是他发表的《9世纪后期至10世纪拜占庭立法活动》。这篇论文是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拜占庭重要法律本文由http://收集整理文献研究”(批准文号:08jc820032)的阶段性成果的一部分。论文从9世纪后期到10世纪对拜占庭的法律、法规进行了概括总结。并论证了拜占庭立法活动的兴盛的原因以及所取得的成就。此外还有他2008年在《前沿》发表的《拜占庭影响古罗斯法律形成的途径探析》等。

四、拜占庭教育方面研究

有关拜占庭教育方面的研究,国内学者起步较晚,最早有关拜占庭教育的研究论文见于1997年郭建在河北大学学报发表的《拜占庭教育概述》,这一论文的发表揭开了拜占庭社会状况决定了其教育特征;世俗教育体系和教会教育体系并存,构成了拜占庭教育的基本特色;当古代希腊罗马文化教育在西欧受到野蛮摧残,几乎绝迹时,拜占庭担当了古典文化教育的继承者、保存者和传播者,并深刻地影响了东、西欧各国和古代伊斯兰国家的教育。《拜占庭帝国法学教育探析》从三个方面分析拜占庭帝国的法学教育非常发达,其教育水平远远超过同时期其他国家原因。

五、拜占庭妇女地位的研究

《11-13世纪拜占庭皇室妇女地位探究》表明11-13世纪是拜占庭社会的一个转折时期,经过马其顿王朝短暂的中兴,拜占庭帝国开始走向没落。在这个时期动荡不安的局势,皇室妇女在政治、经济、文化领域都操纵着一定的权利,其社会地位和家庭地位比以前有所提高。《论拜占庭皇室妇女在帝国政治中的角色-安娜-达拉西妮个案分析》则以安娜-达拉西妮作为阿莱科修斯一世统治前期拜占庭帝国的真正掌权者为例,主要分析她拥有政治权利及原因,并通过与其他皇室妇女参政途径的比较显示其政治地位的特殊性,探讨拜占庭皇室妇女在帝国政治中的角色。

六、关于瘟疫的研究

崔艳红的《查士丁尼大瘟疫述论》论述了公元542-543年发生在君士坦丁堡的大瘟疫是一场史无前例的大灾难,它导致拜占庭帝国乃至整个地中海世界的人口数量锐减和生产力水平的剧降。为了探寻这次大瘟疫的真相,有必要重新研究当时史家对大瘟疫传播情况的记载,对瘟疫的起源和传播路线、瘟疫的症状和传染介质、死亡人数、政府对策及大瘟疫的影响几方面进行深入的探讨。

这一拜篇2

关键词:商品拜物教;社会批判;知识考古

中图分类号:F091.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916(2020)18-0024-03

“商品拜物教”(commodityfetishism)似乎是一种新型宗教,又似乎是一个大型的社会比喻,难以厘清的内涵使它具有一种比喻的魔力。该词最初来源于马克思对商品和资本主义的批判。但其字面意思,把“商品拜物教”视为“购物狂热”和“消费狂潮”的修饰语,把消费的人视为迷信商品的狂徒,把整个“商品拜物教”的景象当成物资丰富后人类社会的经验现象看待,似乎会流失掉这一概念原有的批判力度,也无法解释何以是这个词,而非其他概念为理论家所青睐。

本文以知识“考古”的方式还原这一概念的丰富性,耙梳“拜物教”从宗教学/人类学领域进入社会学领域的進程,揭示一个描述原始社会宗教行为的词如何成为社会文化批判常用概念,从“拜物教”的最初含义,到马克思的重新定义和商品拜物教概念的发明,再到布希亚和齐泽克对马克思商品拜物教概念的重新解读和发展,以及它与精神分析中“恋物癖”概念的勾连,回答以下问题:商品拜物教究竟指什么?众多思想家的演绎下,其内涵和外延发生以及如何发生变化?

一、拜物教的人类学缘起

“商品拜物教”是马克思在《资本论》第1卷中创造的词,他把“fetish”(拜物教)引入对资本主义的批判中。“fetish”来源于葡萄牙文“feitio”,意指“符咒,巫术”,其词源为拉丁语factisso,指手工制品,带有“人为的,人造的”含义。feitio最初指在非洲几内亚和周边地区的住民制成的护身符或其他神圣制品。15世纪初,葡萄牙的航海家们初次抵达这里,观察到当地人制作护身符或其他神圣制品,并相信它们具有特定的魔法力量的行为,于是用feitio一词来描述这种崇拜行为。[1]其后,fetish被拓展到认为一种非生命的物体具有神秘的魔力并对其崇拜的行为,这些被崇拜的物体可能可以治愈人,带来幸运和幸福,有些还可以唤起情欲。“拜物教”不是一种成体系的宗教,而是一种原始社会崇拜神圣物的行为。

显然,“商品拜物教”不是直接借用“拜物教”的原始含义。因为相较于原始社会对神圣制品的崇拜和尊敬,身处“商品拜物教”社会的人把“商品”当作最平凡的社会构成物,随手可得,不必尊崇。从现代社会恋物癖的层面来看,原始居民对护身符的深信与那些特殊的恋物癖似乎也毫无关系。如今我们通常使用的“拜物教”一词的意义都是后来在人类学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

早期的人类学在理论上发展了对“fetish”的研究[2],比如米歇尔·雷里斯认为,拜物是非洲特有的以巫术为主的宗教形式,他以基督教和欧洲中心主义视角审视非洲殖民地的宗教,认为这些地区人们崇拜的是无生命的实际存在的物品,区别于崇拜更高级存在形式的神的基督教,是原始而落后的宗教形式。这种态度构成关于“拜物教”的主流的想象。一些学者拓宽拜物教的含义,提出其宗教发展观。如麦克伦南曾把拜物教和图腾制度联系在一起,认为图腾制度实质上就是拜物教的一种。这一时期人们通常把拜物教视作最原始最愚昧的宗教实践,象征着幼稚落后的文明,是对事物还未达到正确理解时的错误崇拜。

二、马克思提出商品拜物教

物神崇拜现象如何被马克思从宗教领域借用到社会批判领域?《资本论》第1卷里,马克思阐述了“商品拜物教的秘密”。他从1844年转述的国民经济学对货币主义者的批判延伸出自己对国民经济学者的批判,将拜物教化作自己的武器,批判国民经济学者和重农主义者在对待资本时犯了和货币主义者同样的拜物教的错误。如果崇拜货币是一种拜物教,那么崇拜资本,崇拜商品也是一种拜物教。“金银作为货币代表的一种社会生产关系,不过采取了一种具有奇特的社会属性的自然物的形式。而蔑视货币主义的现代经济学,一旦它考察资本,它的拜物教不是也很明显吗?”[3]100马克思不再是围绕着私有财产与货币,而是围绕着商品来论述,认为商品是资本主义社会显著的带有谜一样特性的现象。

商品形式的奥秘也就是拜物教的奥秘,这一奥秘马克思揭示为“商品形式在人们面前把人们本身劳动的社会性质反映成劳动产品本身的物的性质,反映成这些物的天然的社会属性,从而把生产者同总劳动的社会关系反映成存在于生产者之外的物与物之间的社会关系。”[3]88这段话批判商品拜物教是一种掩盖事实的机制,社会关系被物与物的关系遮盖。商品/物,本是人手的产物,但当它以商品形式出现,就表现为一种“彼此之间发生关系并同人发生关系的独立存在的东西。”它的价值好像蕴含在它本质中一样,价值的真正来源被商品形式遮盖。劳动生产的秘密,价值的真正来源被置换为物与物的关系,这就是商品拜物教。

按照马克思的宗教观,对于护身符和草环的魔力的信仰和崇拜是人脑的观念的反映,被人强加到物身上,物于是成为独立于人的被崇拜对象;而商品的魔力只是人劳动的产物,被强加到商品身上,于是好像这些琳琅满目的精美制品本身就具有了价值。不同于那些将“拜物教”用来形容生产水平落后民族的经济学家,马克思并不认为拜物教是落后社会所采取的宗教形式,反而认为越是在结构尚未复杂化的社会中,价值的来源和商品生产的路径就越清晰,人们能直接从生产实践中感受到价值产生的奥秘。反而是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商品拜物教才能占据主导地位,遮蔽真实的生产进程,遮蔽价值的真正来源。

三、布希亚的符号化商品拜物教

布希亚认为,马克思及其后来者对“商品拜物教”的运用,好像只是用资本分析的结构来阐释当代社会存在一种“富有魔力的思想”。但是,物与物的交换关系为何迷人到令人无法觉察背后的真实劳动,转而崇拜和迷恋物呢?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物变得越来越平凡可见,人们真的在迷恋“物”本身吗?是物在统御人吗?探究物的魔力的来源是布希亚“商品拜物教”理论的重要主题。布希亚批判后来的马克思主义者把拜物教的内涵仅仅局限于“资产阶级的错误意识”而予以否认,为挽救这一词汇,重新焕发其生命力,布希亚借重新梳理拜物教的来源,试图分析在拜物教之中意识形态生产的结构和模式。

布希亚的分析受到精神分析的启发,试图使商品拜物教在社会批判领域也有着精神分析学者对物恋分析所具有的倒错结构。他首先对拜物教一词的语源进行梳理,认为它有两种原始含义:一是作为形容词,指人造的,二是作为名词,指蛊惑、魔法。使用中,“蛊惑和魔法”之义压倒了“人造”之义。人们常用“一种富有魔力的所指的流动的经济学来代替能指的调控。”[4]105强调它一经使用就具有魔力般的吸引力,而没有探讨其最初本是人的创造。回到拜物教最早的用法,非洲部落的人们自主创造了护身符,用符号来标示这些物及其魔力。一开始的拜物教是一种能指,被创造之初便具有符号性。基于此,布希亚提出符号化商品拜物教,认为“商品拜物教实际上就是某种被抽去了具体劳动实质的产品的拜物教,由此不得不屈从于另外一种类型的劳动,一种意义的劳动,也就是被符码化了的抽象劳动——差异的生产以及符号/价值的生产——这一符码,体系的生产和再生产……否认了真实劳动的过程。”[4]107

如果说在马克思的商品拜物教中劳动生产被物的形式掏空了,那么,在布希亚的商品拜物教中,物又被符号掏空了,而符号的象征性又进一步被符号体系掏空了。商品作为一种符号所具有的体系性超过其象征性。在布希亚的商品拜物教中,使人迷恋的物,就是人之外的自主发展形成内部完美和闭合的体系。在这样的体系中,物最纯真的使用价值与背后蕴含的劳动价值都消失了。这是他对商品的形式和商品魔力的解释。马克思基于价值秘密揭示的商品拜物教的秘密,消散在符号的世界,背后已没有可供揭示的真实秘密可言。

四、齐泽克的两种拜物教理论

齐泽克对商品拜物教的讨论与布希亚有很多相似性。他们都察觉到当理论家们使用拜物教的武器来批判人们对当下社会的某种错误认识时,他们所揭示的那个正确的认识,会构成新一轮的拜物教,成为新一轮的“物”。于是,都希望逃离拜物教的指责,不再迷恋隐藏在形式之后的真实内容,转而去揭示形式的秘密。但布希亚站在批判和超越马克思的立场上,而齐泽克认为自己的解读都源于马克思。这一点的不同尤其展现在把马克思的商品拜物教与精神分析的分析结构作对比上。布希亚认为在社会批判领域内的商品拜物教理论没能够像精神分析那样呈现错置的结构来摆脱“拜物教”自身的魔力,齐泽克则认为马克思对商品的分析已经展现了精神分析中的结构,认为马克思对商品的分析和弗洛伊德对梦的解析具有同源结构,马克思的“商品拜物教”就是拉康所言的“征兆”。

齐泽克分析弗洛伊德对梦的阐释,认为梦有三重因素:1.显在的梦文本;2.潜在的梦内容;3.梦中表达出来的无意识欲望。无意识欲望是在“梦的运作”中,对其“潜在的梦内容”的精心阐释中表达出来的。我们醒来之后描述和回忆的是显在的梦文本,精神分析师们试图揭示的是潜在的梦内容,而无意识欲望造成了梦的运作过程中的掩饰性机制。对于研究者而言,最重要的不是从显在文本中找到潜在内核,这样既不会使梦谜一般的特质消失,也不会使梦更好被理解,应该去探究梦的运作机制,“梦的运作才是梦的本质,才能揭示它特定的性质。”[5]650

马克思对商品的分析也是如此,商品具有三重因素:1.显在的商品交换;2.商品背后的价值量的秘密;3.商品这一形式。马克思发现了商品这一形式的秘密,于是只把商品拜物教解读为“人和人的关系被物与物的关系取代”是肤浅的,商品拜物教在于对“1.结构化网络,2.结构化网络的一个因素,这二者关系的误认。”[6]20这种误认指的是,本来某一效应产生于众多因素构成的关系网络中,但却显现为其中某一个因素的直接结果,并且仿佛整个关系网络都不存在的情况下,这一因素仍然可以单独导致这一效应。于是,齐泽克提出两个拜物教模式:人与人关系的拜物教;物与物关系的拜物教。在人和人的关系中,拜物教之所以能够生成是来源于每一方处于其位置上,而不是某一方自身具有的特性。物与物的关系也一样,本身某一商品的价值采用货币的形式是由中间交换物的不断比对中确立的,但却表现为货币天然具有价值并标示着每一商品的价值。

齐泽克通过提出两种拜物教重述了马克思关于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拜物教的产生的叙事。人和人的拜物教,物与物的拜物教是互斥的,在传统社会,拜物教明显是人与人的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物的价值秘密一目了然,可以说不存在物与物之间的拜物教。而从传统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的跨越中,一般意义上的商品拜物产生了,本质上是人的关系的商品被认为是物的关系。于是,物与物之间的拜物教就像资本主义社会的“征兆”,其存在和矛盾揭示出存在着被掩藏的人与人的拜物教,即人被统治的真相。

结语

社会学领域对“拜物教”的讨论沿着马克思的逻辑路径进行,但通俗运用中,“fetish”多属精神分析和医学范畴,指恋物癖或对身体某个部位的迷恋。单“物恋”与“拜物教”从来不是绝缘的,时常被用来进行对称性叙述。布希亚认为,过去对fetish一词的使用中,只有精神分析能够摆脱拜物教对自身的诅咒,展现这种错乱的结构。齐泽克也认为“马克思对商品的分析和弗洛伊德对梦的解析间存在着血浓于水的同源关系。”[6]20但本文讨论社会学领域商品拜物教概念的缘起与变迁,故不就此展开讨论。

“商品拜物教”之所以看起来含义模糊和笼统,恰恰是由于它描述的是一种思维结构,一种精神现象;它批判的对象既非日常生活中的商品拜物教教徒,亦非其狂热,而是一种误认,错将物的形式与实质的谜团当作理所当然的接受了,以为“物”本身具有魔力。它揭示了现代社会最基本的消费市场中,作为基本单元的“商品”如何被认定和赋予它本身作为“物”所没有的价值,其中又掩藏着怎样的生产的逻辑。它暗示着一种真正的力量,诱人去发现遮蔽背后的现实。

这一拜篇3

迪拜・迪拜世界

迪拜是阿联酋7个酋长国之一,与阿联酋首都所在的阿布扎比酋长国不同,迪拜没有丰厚的石油储藏,经济以地产、金融和旅游开发为主。

迪拜世界是迪拜最大国有集团,堪称迪拜经济发动机。迪拜世界的债权人主要分布在海湾地区,但也有不少欧美金融机构涉足。作为投资公司,迪拜世界还是一些境外上市公司的主要股东。由此,迪拜世界冲击波迅速从海湾扩散到全球金融市场。

事件

迪拜债务危机

2009年11月25日,阿联酋第二大酋长国迪拜宣布重组旗下最大的投资公司迪拜世界(Dubai World)集团,并寻求延迟偿还大约590亿美元的债务。这是2001年阿根廷违约以来,全球再次发生一个国家暂停偿还大规模债务的情况。该消息一经传出,引发全球金融市场动荡。

事后,同属阿联酋的石油富产国阿布扎比宣布向迪拜提供100亿美元援助资金,以帮助偿还迪拜世界及旗下房地产子公司Nakheel的部分债务,但此举仍然难以平复全球对迪拜债务危机的担忧。

现象

迪拜,繁华过后……

近20余年来,迪拜几乎成了奢华的代名词。它拥有世界上唯一一家七星级酒店、全球最大的购物中心、世界最大的室内滑雪场等休闲度假设施及旅游资源,是世界顶级旅游地之一。

可能很多人还记得2008年年底,当全球都在为金融危机胆战心惊时,迪拜却上演了一场举世瞩目的豪华酒店开幕庆典。庆典上所放的烟花绚丽的程度被评论为“就连太空上都能看得到”。

迪拜是一个建在沙漠之上的奢华之城,旅游业是其经济支柱之一,而境外游客又是迪拜旅游业的支柱。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迪拜的各种建筑项目陆续停工,酒店入住率下降。

迪拜机场的停车场内,停有超过3000辆被丢弃的汽车,有些人将被刷爆的信用卡留在车内,有些人则将道歉字条贴在挡风玻璃上。

据有关方面统计,今年1月份,迪拜豪华酒店的入住率仅为68.3%,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15.2%。在刚刚结束的迪拜购物节期间,迪拜酒店房价最多可打4折。就连英国廉价酒店Premier Inn也宣布,其在迪拜的客房价格将下降30%。

视角

迪拜危机或成中国旅游业转机

迪拜危机引发世界对迪拜发展模式的担忧,有人质疑迪拜模式已成为破灭的神话。也有专家指出,迪拜还有再兴的机会,迪拜模式不应一棒子打死。

著名经济学家华生认为,迪拜世界偿债危机不是一个突然的事情。“世界对迪拜这样一种扩张性和炫耀性的投资方式,多年来都有争议。在经济景气的时候,有成功的商业运作模式,吸引了世界的眼球,导致商业上的成功,但在金融风暴中,发生财政危机,不是特别奇怪的事。”

有专家指出,迪拜世界破产危机,很可能引发国际旅游格局的战略调整,迪拜危机对中国的高端旅游业或许是个转机。清华大学经济外交研究中心主任伺茂春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国应借迪拜危机之机,发展高端旅游服务业。他表示,全球存在大量的高端旅游消费者。目前中国商业旅游、休闲旅游和历史文化旅游正是打造品牌,吸引投资的时候。可借迪拜危机,吸引本来会流向迪拜旅游项目的投资,抓住这个机会建立几个龙头旅游产品。但他也指出,在借鉴迪拜发展理念的同时,我们应吸取它的教训。

与此同时,国内旅游业者的看法则更为务实,认为迪拜危机将有可能转化为“游机”。目前,迪拜的酒店住宿等价格有所降底,加之迪拜一直推行低进口税及无销售税的政策,历来有“购物天堂”之称,当地的一线品牌化妆品、香水、服饰和皮具,在不打折的情况下也比国内便宜不少。而在危机发生后,当地更是加大了打折力度。因此,这是一次“抄底购物”游的好时机。

观点

瞪羚必须比狮子跑得还快,否则就会被吃掉。狮子也必须比瞪羚跑得要快,否则就会被饿死。不管你是瞪羚还是狮子,要比刊方跑得快。

――这是被誉为打造“沙漠神话”的迪拜酋长谢赫一一本一拉希德一阿勒马克图姆平时所说的话。

从去年次贷危机到此次迪拜债务危机,问题都出在房地产。如果不能够很好地处理房地产业的问题,那么迪拜债务危机同样会在中国发生,而且中国房地产泡沫所导致的危机可能会比这更大。

――著名经济学家易宪容认为迪拜债务危机给中国敲响了警钟。

迪拜债务危机对迪拜投资商人们而言会有负面影响,但对旅游行业而言,却是发展的良机。

――四川国旅总经理龚凡认为,目前欧美赴迪拜旅游人数已经下降,包括奢侈品在内的一系列消费价格下降之后,去当地购物也会更加超值,会有更多中国游客前往。

迪拜的麻烦在于,一个神话的幻灭和一个金牌信用的破产,让迪拜乃至整个阿联酋陷入严重的危机之中。

――英国《每日电讯报》

迪拜的辉煌并不是海市蜃楼。虽然迪拜将为其债务危机付出沉重的代价,但其开放经济实实在在吸引了大批外国投资者,并已经成为其海湾邻国的典范。

这一拜篇4

有人说,迪拜是靠石油堆积起来的财富。其实,迪拜的石油只占GDP的6%,大多数的收入来自杰贝阿里自由区(港口和国际贸易),经济产业以金融业、石油贸易、货运业、旅游业等为主,现在更多来源于旅游收益。

迪拜政府所在地为迪拜市。迪拜市是阿联酋第一大城市。此外,该酋长国还有哈塔镇和杰贝尔阿里港等地。每年10月至来年3月最适合旅游,是迪拜气候最好的时节。迪拜总的来说属亚热带气候,冬天气温在10~30℃,夏天最高达48℃度。迪拜的官方语言为阿拉伯语,但英语是最主要的商业语言。所以出国前练习一下旅游英语是必要的。

去迪拜很简单,只要你有一本护照,买好了进出迪拜的往返机票就可以了,这个小国家实行落地签证。

黄金沙漠冲沙

(迪拜的黄金沙漠的驾车冲沙活动极具阿拉伯风情。这是冲沙的集结地,其山像国内吐鲁番的火焰山,而火焰山没有这么多沙。又像新疆鄯善的沙漠,但鄯善沙漠没有这么高耸的山。)

北京飞往迪拜的航班凌晨起飞,大约9小时后抵达迪拜国际机场。迪拜与北京有4个小时的时差,到达拜迪时正值当地中午前后。

12月的迪拜,阳光非常强烈,在北京是隆冬,羽绒服紧裹,而这里只需穿短裤短衫。据悉,迪拜的夏季(4~10月)更热,气温高达45℃以上,那个时候来简直就是进了蒸锅。只有11月至次年3月(当地为冬季)才是适宜的季节,气温不低于7℃。12月至2月为雨季,说是雨季,雨量极少,全年降雨不足100毫米。可见新年伊始的迪拜气候最适宜、阳光最和煦,是外国游客充分领略当地风情的黄金时间。

迪拜属亚洲的中东地区,位于阿拉伯半岛中部、阿拉伯湾南岸,是海湾地区中心,与南亚次大陆隔海相望。迪拜西北与卡塔尔为邻、西和南与沙特阿拉伯交界、东和东北与阿曼毗连。迪拜除了一面是海,其他三面基本为沙漠地带包围,因此迪拜被称为“沙漠中的绿洲”。

在迪拜旅游的诸多节目中,去黄金沙漠冲沙,可算最能体验阿拉伯风情的项目了。建议抵达的下午就驱车去那里看看,距离不算远,一顿饭的功夫就可以到达那个金色的世界。

(看这沙子多细腻、柔软)

(茫茫沙漠荒寂无人。只有白色的越野载着一车人凶猛冲向沙浪)

(夕阳西下的迪拜黄金沙漠)

冲沙结束,接着可去骑沙漠之舟——骆驼,体验马背民族的潇洒。穿上阿拉伯服装,品味阿拉伯美食,在广场欣赏阿拉伯歌舞。这里远离城市的喧嚣,感受的是不一样的迪拜——荒凉中的刺激,沙漠中的阿拉伯文化的魅力。晚上品味阿拉伯美味,观看阿拉伯歌舞,醉卧阿里巴巴四十大盗式的旅馆里,有让人从惊险刺激,到休闲舒适,再到疯狂的迷醉!

奢华的酋长国宫殿酒店

酋长国宫殿酒店(Emirates Palace)坐落在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首都阿布扎比 (Abu Dhab)的西北的海岸边,据说是迄今为止最为奢华、最贵的酒店,斥资30亿美元修建,该酒店被认为“简直是为国王而建的”。该饭店目前由凯宾斯基饭店集团管理经营,由著名的英国设计师约翰艾利奥特设计。他的设计基调庄重大方、富有浓郁的阿拉伯民族风格。

酋长国宫殿酒店前面就是海滩,迪拜海滩呈西南到东北的走向,长30千米,最宽处10余千米。一条长约14千米的海汊将它分为两部分,东南部分称为迪拉,西北部叫巴尔杜拜。靠海汊的迪拉地段最为繁华。海汊从南到北,建有戈尔胡德桥、马克西姆桥和山代盍隧道,将西部连在一起。酋长国宫虽落成不久,但已成为阿联酋一道崭新而亮丽的风景线,成了与迪拜的“七星级饭店”——阿拉伯塔齐名的标志性建筑。而在阿联酋的外国人更愿意把酋长国宫称为位于阿布扎比的“八星级饭店”。

圣洁的朱美拉清真寺

(壮观美丽的迪拜朱美拉清真寺)

迪拜属于伊斯兰教地区,绝大部分居民是穆斯林。在阿联酋,大多数酋长国信奉逊尼派,而迪拜则以什叶派居多。迪拜全市遍布着大大小小的清真寺,然而其他宗教也同样收到尊重。

朱美拉清真寺(JumeirahMosque )是迪拜最大最美的清真寺之一。

它是迪拜最显眼的地标,也是摄影师喜欢拍摄的地点,在国际各类出版物中频频出现。

阿拉伯的威尼斯

一说起阿拉伯,人们马上联想到的是沙漠,迪拜的周边确实都是沙漠,紧紧被沙漠团住。但你知道吗,这个沙漠之珠又是一座水城,就像欧洲的威尼斯和中国的苏州一样,有道道水街的,这里的水城具有自己的特色——阿拉伯式的威尼斯。

非常有趣的是,迪拜的这些水街辟有水上公交——水上巴士。水上巴士的阿拉伯语发音为Abra,为当地传统的交通工具,穿梭于迪拜湾(Dubai Creek)之间。这种木制的渡船一次只允许承载20位乘客,每位dhs1.00,到达对岸大约需要3~4分钟。巴迪拜(bur dubai)的码头在迪拜博物馆(Dubai Museum)所在的纺织品市场区域附近,Deira的码头则在娜莎广场(Nasa Square)附近。

三大最著名景点

迪拜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有人说,迪拜白天是金,晚上是银,但迪拜不仅仅是有钱人的天堂,也是普通平民可以参与的地方。作为旅游胜地,迪拜在旅游设施和项目设立上,坚持独一性给人印象极深。

迪拜最著名的景点有:

哈利法塔(也称迪拜塔):是世界第一高塔。有160层,总高828米。建筑设计采用了一种具有挑战性的单式结构,由连为一体的管状多塔组成,具有太空时代风格的外形,基座周围采用了富有伊斯兰建筑风格的几何图形——六瓣的沙漠之花。塔与周边的配套项目,总投资超70亿美元。哈利法塔37层以下是世界上首家ARMANI酒店,45层至108层则作为公寓。第123层是一个观景台,站在上面可俯瞰整个迪拜市。大厦内设有56部升降机,速度最高达每秒17.4米,另外还有双层的观光升降机,每次最多可载42人。

迪拜棕榈岛:一共有3个,其中最小的一个是久美拉棕榈岛,另外两个是德拉棕榈岛和杰贝拉里棕榈岛。这三个棕榈岛建成后,将成为人类建筑史上的奇迹,在太空上都能看见的岛屿群。虽然造价预计要30亿美元,但是迪拜人不担心,他们除了有无穷的想像力,还有钱。届时,从高空俯瞰阿联酋的迪拜,依稀可见两棵巨大的棕榈树漂浮在蔚蓝色的海面上。仔细辨认,棕榈树竟是由一些错落有致、大大小小的岛屿组成。除棕榈树外,还能看到由300个岛屿勾勒的一幅世界地图。缩小的法国、美国佛罗里达州、俄亥俄州都包括在内,甚至原本冰雪覆盖的南极洲也处在当地的炎炎烈日之下。这项工程被称为世界的第八奇迹。

金帆船酒店:全世界唯一的七星级酒店,外形像鼓起的风帆,由英国设计师w.s.atkins设计,建立在海滨的一个人工岛上。一共有56层,321米高,它正对着jumeirah beach酒店(被认为将是世界上最棒的酒店),客房面积从170平方米到780平方米不等,最低房价也要900美元,最高的总统套房则要18000美元。据说迪拜七星级酒店一共用了40吨黄金装饰,可谓触目皆金。所有客房都带落地大玻璃窗,可以270度看海景。到迪拜不进一次迪拜七星级酒店多少有些遗憾。迪拜七星级酒店已经不是单纯的一座酒店,而是成为了一处绝对热门的迪拜旅游景点。

这一拜篇5

相当长一段时间以来,迪拜一直是海湾地区经济腾飞的代表,进入21世纪以来,迪拜更是急于向世人展示其成就和活力。在迪拜人口中,你常能听到一句话:“没有人会记得第二名”,这也许正是迪拜不停创造“世界之最”的最好解释。从帆船酒店、棕榈岛到迪拜塔,一个个建筑奇迹似乎成了迪拜奢华的代表。但当你亲身来到迪拜,穿过绵长的沙漠,眼前突然出现了一片被球道和果岭覆盖的绿洲时,所带给你的震撼绝不亚于任何一座建筑。一座高尔夫球场被周围绵延的沙漠紧紧包裹着的景象,真是蔚为奇观,奢侈至极!十一月参加阿联酋假期的“迪拜世界高尔夫锦标赛”观战团来到迪拜,亲身体验这份沙漠高尔夫的奢华。

地处中东沙漠地带的迪拜年降水量不足100毫米,养护一个高尔夫球场,必须面对灌溉与植草的严苛挑战,球场的日常灌溉先要从附近的大海中取水,然后送进海水淡化厂加工,以便维持球场的绿草茵茵,这绝对是一件奢华至极的工作。迪拜高尔夫真正起飞是在1988年,那一年,首座世界级球场Emirates高尔夫俱乐部的Majlis冠军球场在这里诞生,第二年,在这首度举办欧巡赛“迪拜沙漠精英赛”,从此迪拜的高尔夫渐渐为世人重视,迪拜沙漠精英赛则吸引了老虎伍兹、埃尔斯、韦斯特伍德、西门尼斯、麦克罗伊等一众世界级球员争相前往角逐,2011年2月的迪拜沙漠精英赛老虎伍兹已宣布参赛!

短短二十余年,迪拜建造了一座座世界级的高尔夫球场,吸引了全球高球爱好者络绎不绝前来朝拜。这里不仅有名将蒙哥马利设计的The Montgomerie Dubai,还有诸如是Dubai Creek Golf Club、Al Badia Golf Resort、the Desert Course at the Arabian Ranches、the Jebel Ali Resort Course、the Nad Al Sheba Club等世界级高尔夫球场,现在迪拜的高尔夫球场已达到11座。在这些球场打球,不但可以令你体验前所未有的异国情调,更可以见识到许多中东地区富人的奢华生活方式。

除了高尔夫球场,迪拜的酒店同样值得推荐一下。在迪拜目前已拥有500多家酒店,从古典阿拉伯式酒店、到现代化的度假酒店,从经济型公寓酒店、到金碧辉煌的七星酒店,绝对可以享受一千零一夜的阿拉伯梦想!

迪拜酋长国高尔夫俱乐部(Emirates Golf Club)

迪拜酋长国高尔夫俱乐部Emirates Golf Club拥有迪拜首座18洞锦标级球场――Majlis冠军高尔夫球场,建于1988年,距离迪拜城中心20公里。该球场曾因举办迪拜沙漠精英赛而成为阿拉伯王国中的旗舰球场。Majlis球场长约7200码,标准杆为72杆。球场原始地貌为沙漠中的沙丘地带,第8洞、第9洞为特色球洞。1996年俱乐部第二座18洞球场Faldo球场开始运营,其中第7洞、第8洞为特色球洞。与Majlis冠军高尔夫球场相比,新球场具有同样迷人风景与起伏球道的同时,布局更具挑战性。大果岭鼓励球员直攻,14条人工湖以及无数的沙坑障碍又会让挑战者望而生畏。球场距离7127码颇受当地高球爱好者的喜爱,同时吸引着全世界的爱好者挑战沙漠上的绿洲球场。

蒙哥马利迪拜高尔夫球场(The Montgomerie Golf Club)

蒙哥马利迪拜高尔夫球场是由著名选手蒙哥马利设计,占地两百英亩,是一个苏格兰林克斯风格的球场。波澜起伏的球道,给选手的击球带来极大的挑战。球场拥有14个小湖和70个沙坑,最出名的是13洞。这个短洞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果岭,面积达5800平方米,等同于九个果岭的面积之合,令人叹为观止。而球场18洞的位置,正好是在世界第一高塔迪拜塔的方向,只要你对着迪拜塔的方向挥杆,极有可能一杆进洞!

迪拜高尔夫之旅套餐(4天3晚2场球)

第一天广州 - 迪拜

广州白云机场搭乘EK363航班飞往迪拜,到达后专车送往酒店。

稍事休息后,可到迪拜最大最美的朱美拉清真寺参观,并可前往假日之城或酋长购物中心购物;

下午四点开始,可自选沙漠之旅,乘坐四轮驱动车参加沙漠冲沙―享用日落晚餐―沙漠营地活动,观看沙漠日落、欣赏肚皮舞,感受阿拉伯式的一千零一夜的热情款待。

第二天迪拜

酒店早餐后,前往著名的迪拜酋长高尔夫俱乐部(Emirates Golf Club)18洞挥杆。

下午可前往世界第一高塔――哈利法塔,参观全球最大的音乐喷泉,然后去世界最大的购物中心Dubai Mall尽情采购。

第三天迪拜

酒店早餐后,前往蒙哥马利迪拜高尔夫球场(The Montgomerie Golf Club)18洞挥杆。

下午前往参观金碧辉煌的黄金街和古色古香的香料市场,晚上可参加具有浓郁阿拉伯特色的星光晚宴活动。

第四天 迪拜 - 广州10:40 / 22:20

酒店早餐后,送往机场,在全球第二大机场免税店享受最后的疯狂购物,然后搭乘EK362航班回到广州,结束愉快的迪拜高球之旅。

旅游信息

2011迪拜沙漠精英赛VIP观战团 2月10日出发,报名电话:020-22382880 美亚高尔夫假期。

这一拜篇6

[论文摘要]本文是对河南省g 村村民关于拜年习俗的认知及其行为的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在认知方面:村民拜年交往观念以情感交流为主,对礼物交换的重视度下降,反对功利化拜年交往;在行为方面:村民交往对象范围扩大,交往频率趋于减少,拜年中对信息化工具应用越来越广泛;比较发现村民对拜年的认知与其行为存在异同性。

拜年交往作为村民社会交往的一种重要形式,在维持农村社会关系方面发挥很大的作用,通过对村民间的拜年活动进行考察,可以较好地了解村民的交往状况。本研究为问卷调查研究,以河南省g村的村民为调查对象,按随机抽样的方法,从该村抽取200个村民进行访谈式问卷调查,有效回收问卷186份,有效率93.0%。河南省g村是个传统型农村,村民基本都是以农业为生,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当地的流动性增大,村民拜年交往状况也有所变化,选择g村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一、村民拜年交往状况的实证研究

(一)村民对拜年交往的认知

1.拜年交往观念以情感交流为主

中国传统日常生活世界是一个“人情世界”,人们之间的交往更多是一种情感性质的交往,情感至上是这种交往的主要特征(杨威,2000)。拜年是春节期间重要的交往活动,人们之间有拜年活动,说明双方的关系比较好,当然也有人是出于特殊的原因而与他人进行拜年交往。对于拜年的顺序,当地有个说法:“初一叔,初二舅,初三上丈母娘家走一走”,之后就是有选择的进行拜年交往,交往的观念不同,人们对于拜年交往对象的选择也不同,笔者在问卷中设置了“如何看待拜年行为”一题以考察村民的拜年交往观念。

根据调查对象的回答,笔者将村民的拜年交往观念分为三种类型:情感型:加深双方感情(77.0%);工具型:扩大自己的交往面(37.9%),方便找对方办事(3.4%),借拜年感谢帮助过自己的人(32.2%),借拜年和有矛盾的人改善关系(17.2%);礼仪型:拜年是一种传统礼节(74.7%),别人给自己拜年,应回拜(31.0%),走走形式而已,没什么意义(8.0%)。由数据可见,现阶段人们的拜年交往观念仍是以情感交流为主。

在拜年交往中可以把这种情感交流看着是一种资源交换,如《礼记》记载,“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人们之间由于亲缘、地缘、血缘关系而有了拜年交往,但交往的持续与否也与双方感情的投入有关,如果双方感情较好,交往得以继续,那么在你来我往的交往中,双方情感进一步加深,这反过来也会进一步巩固双方关系。笔者认为,正是这种你来我往的情感交换构建着村民互动的基础,维持着他们之间的关系。

2.对拜年中礼物交换的重视度下降

中国人一向很重视交往中的礼物交换,而且大多以礼物的轻重来衡量对方交往的诚心,但随着社会的转型,礼物的交换情况也有了一些变化。在本次调查的186个调查对象(10个缺省值)中,有40.9%的人赞同在拜年交往中带礼物;43.0%的人认为无所谓;10.8%的人持反对认知,从数据我们可以看出人们对在拜年交往中的礼物交换的重视度有所下降,更多的是一种带亦可不带亦可的无所谓认知。

学者认为礼物交换的存在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认知层面,先前的礼物交换建构了一个道德经济体系,在该体系中道德原则使农民非自愿地陷入一个交换循环,在这里农民是被动的,是受道德压力的;二是功能层面,礼物交换是孕育关系网络的基础,而关系网络为农民转移或分担经济、政治和社会风险提供了保障(阎云翔,2000)。第一个层面侧重于礼物交换的消极方面,更多是在说明人们交往中过于注重礼物交往反而会给自己带来经济上的压力,在调查中,笔者发现很多人放弃拜年中带礼物就是因为经济拮据;第二个层面则侧重于礼物交换的积极方面,即有利于关系维持,从而在有需要的时候可以寻求对方帮助。

3.反对功利化的拜年交往

“人情交往”是中国人际交往的显著文化特征,村民们相互之间进行拜年大多是基于情感因素。但随着现代化过程中西方价值观的引入,功利化的拜年交往也有明显的表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人际交往模式(杨中芳、彭泗清,1995)在村民的拜年交往中崭露头角。对于“如何看待在拜年交往时带有功利化目的”,数据显示,有 41.9%的人明确反对,认为这是不对的行为;18.3%的人赞成,认为可以更好解决问题。可以看出多数人对在拜年交往中带功利化目的是持反对意见的。

笔者发现,被调查者在这一问题的回答上,与其本身的职业有较大关系。回答赞成的被调查中,以做生意为主要职业的人回答率最高,占35.7%;其次是打工的,占16.7%;第三是种地的,占15.4%。而回答反对的被调查者中,最多的是以种地为主要职业的人,占54.8%;其次是教书的,占37.5%;第三是做生意的,占21.4%。笔者认为,做生意的人利用拜年机会和别人打好关系,以拓宽自己的业务面,或者是希望同行相互照顾;打工者则主要因为常年在外,计划生育、户口等问题需要找村干部办理,或者是找包工头寻求外出打工的机会;而以种地为主要职业的人传统思想仍较为浓厚,经济上的原因也使得他们大多对拜年的功利化反感,因为找别人办事情就要在拜年的同时带上钱物等等。

(二)村民的拜年行为

笔者主要从村民拜年交往中的对象范围、频次和方式三个方面对村民的拜年行为状况进行描述,并基于调查对象的年龄、文化程度和职业这三个自变量对其行为状况进行相关分析。在本研究中,笔者将调查对象进行了年龄段划分,以40岁为分界,将调查对象划分为两个年龄群体;将文化程度分为小学以下、小学、初中、高中及中专、大专及以上五个层次;对于职业则根据农村实际情况主要列举出了种地、教书、做生意、村干部、打工以及其他职业几种选项。

1.村民拜年交往的对象范围

本次研究中,笔者考察了村民们和可能与之有交往关系的10个行为主体的拜年状况,这10个行为主体基本涵盖了一个村民的交往范围。和这10个行为主体的拜年交往中,发生次数较多的情况为:亲戚:54.9%;家族成员:37.6%;同小组成员:11.8%;同村的人:25.8%;村干部:4.3%;有生意来往的人:9.7%;同事:14.0%;工头:8.6%;老师:6.5%;战友:6.5%。由数据可以看出,村民的拜年交往不仅有血缘、地缘关系的对象群体,与业缘基础上的对象交往也比较明显。中国传统的人际交往主要有两个特征:一是交往范围的地域狭隘性,二是交往指向的自给性封闭性(董洪根,2003):地域狭隘性导致指向封闭性,指向封闭性又进一步强化地域狭隘性,村民的关系格局显示为费孝通所说的“差序格局”:按照亲疏远近的差序原则来建构交往网络(费孝通,1985),同时费孝通用“熟人社会”来形容传统的农村,村民们不断循环着“生于斯、长于斯、死于斯”的模式,这样环境下的人际交往范围有很大局限性。然而随着社会的流动,人们和外界联系的加强,交往面扩大,对象范围也在向业缘群体、趣缘群体拓展,现时的农村更多是一种“半熟人社会”的性质,人们和陌生人建立交往关系的可能性有了很大的提高。

职业不同的村民对对象的选择情况显示出差异性。根据职业的性质不同,大致可将调查对象分为两个类别,一类是以种地和教书为主要职业的人,可称为本地职业群体,另一类是以做生意和外出打工为主要职业的人,可称为外出职业群体。本地职业群体与所列10个行为主体交往情况为:最多的是亲戚,其次是家族成员,最后是同村的人,这体现了血缘、地缘基础上的拜年交往范围;外出职业群体和所列10个行为主体的拜年情况则表现出两个特点:一方面,与之发生拜年交往较多的是亲戚和家族成员,另一方面他们和所列10个行为主体基本都具有拜年交往,显示出他们的交往面较宽。但值得注意的是,以打工为主要职业的人,他们和亲戚、家族成员的拜年交往比例明显低于另外几种职业的人(回答和亲戚有拜年交往的比重为53.5%;回答和家族成员有拜年交往的比重为35.7%),由此可以看出村民的流动对其本身选择拜年交往对象行为有一定的影响。

2.村民拜年交往的频次

处于流动社会中的人,他们的交往对象很有可能会发生一定的变化,或许开始和新的对象建立交往关系,有了拜年行为,也或许和原来有拜年交往的某些对象停止了拜年交往,由于对象的变化而导致个体每年与外界进行的拜年交往的次数也有所变化。调查对象对“去年拜年次数和以前相比有什么变化”的回答结果表明一半以上的村民拜年交往次数发生了变化,其中36.0%的人减少了拜年交往活动;15.1%的人说自己的拜年活动增加了。这说明村民的拜年次数发生了较大变化,且以减少为主要趋势。

在本研究中,笔者发现调查对象的年龄与职业均和拜年频次有相关关系。

首先,不同的年龄段群体,拜年的次数变化情况有所不同,40岁以下的人群拜年次数减少的明显居多,达到52.5%;40岁以上的人群倾向于没什么变化。40岁以上的人基本上是长期生活在居住地,和外界的交往相对较少,正如胡荣根据2003年综合社会调查(gss)数据得出的结论:年龄稍大的人交往圈子会变小、相互关系少、而且其交往对象多半限于亲属(胡荣,2005),他们受外界的影响还敌不过传统观念,进行拜年交往的对象大多仍是有着血缘、地缘关系的人,没什么太大变化,因此这个年龄段的群体拜年交往的次数也趋于稳定;而对于40岁以下的人,很多是常年或间歇性外出打工、经商等等,他们与外界联系密切,交往圈处于不断变化之中:一方面,交往空间的延伸使得他们的交往对象范围扩大,可能增加了新的拜年交往对象;另一方面,处于流动中的人,尤其是常年在外不回去的人,他们则可能淡化了和血缘、地缘关系上的对象之间的拜年交往。

其次,不同职业的调查对象,拜年交往频次发生变化的情况也有所不同,具体表现为:种地:34.3%;教师:25.0%;做生意:80.0%;村干部:50.5%;打工:60.0%。可以看出以种地、教书等为主要职业的本地职业群体和以做生意、打工等为主要职业的外出职业群体在拜年频次变化上显示出不同:本地职业群体一般不会离开居住地,他们的拜年次数和以前相比变化相对较小;而外出职业群体的变化较大。

3.村民拜年交往的方式

人们对于拜年交往方式的选择,从其本人的文化程度来看,可以分为两种情况:其一,和血缘、地缘基础上的亲戚、家族成员以及同村、同组的人进行拜年交往情况基本一致,表现为小学以下及大专以上两个层面的人选择打电话或者发短信这种信息化拜年交往方式比例多于小学、初中、高中及中专文化程度的人;其二,和业缘基础上的同事、生意人等进行的拜年交往中,随着文化程度的升高人们选择打电话、发短信的比例逐渐增加。

另外,不同职业的人选择拜年方式情况也有所不同。

笔者认为,对于文化程度不同的人其选择拜年交往方式所呈现出来的差异性,并不是调查对象的文化程度本身直接引起的,而是因为文化程度的不同,由此导致人们外向流动程度不同以及职业的差异而引起的。在当地,外出的主要有两个群体,一个是没什么文化的打工者群体,另外一个是文化程度较高的知识分子群体,他们本身对于现代化信息工具的应用较为广泛,而且由于地域原因,他们更可能选择打电话或者发短信的方式。

(三)村民拜年认知与行为的异同性

认知和行为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社会心理学家佩因罗德认为,总认知预言总行为,具体认知预言具体行为,众多心理学实验表明认知与行为具有一致性,即认知是行为的倾向性(金盛华,2000)。但另一方面,心理学家拉皮尔等人通过研究则得出了认知与行为有时会不一致的结论。在本次研究中,笔者发现村民在拜年的认知和行为上既有较大程度的一致性,也存在不一致性。

首先,村民在拜年认知和行为上具有较大程度的一致性。

其次,人们在拜年认知和行为上也存在不一致性。笔者认为,一方面土生土长的村民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传统的拜年作为情感交流的观念,对于拜年时带有工具性目的的变化是不满的,另一方面在农村现代化过程中,市场价值观念也深深影响着人们的日常行为,在交往中,对利益的追逐也成为交往的目的之一,因此,一方在帮别人办事时,附带着利益的获取,另一方为了能办成事,也只好满足对方利益上的要求。于是就出现了人们一方面不赞同借拜年找对方办事情的行为,另一方面又有很多人在实际的拜年行为中找对方办事情的现象。

二、结论与讨论

通过对河南省g村村民拜年认知和行为的实证调查,笔者得出如下结论:

第一,村民拜年交往状况。在认知方面:村民间拜年交往以情感交流为主,对礼物的重视度有所下降,对于在拜年的时候持功利化的目的不少人持反对意见;在行为方面:人们之间的交往频次发生变化而且以减少为主要趋势,交往的对象范围明显扩大,人们在交往中对于信息化交往工具的应用使得交往方式也不同于以前。从村民拜年交往的现状可以看出,传统交往的地域狭隘性、指向封闭性特征越来越减弱,现代社会的流动性、信息化等特征则表现的越来越明显。

第二,村民在拜年的认知和行为方面同时表现出了较大程度的一致性以及不一致性。

第三,社会流动性与村民的拜年交往有着密切的关系。较大的流动不但带来职业的分化,同时,由于与外界的接触程度不同,传统的拜年交往观念、行为也在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无论是人们对于拜年对象、方式的选择还是对于拜年交往本身的性质看法都随着职业流动、身份的变化而发生了改变。村民流动一般是流向较为发达的城市,这是城市化进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影响着整个社会结构的性质,流动中的人们在面对外界交往冲击的同时也不断地改变着自身封闭式的交往状况。

参考文献

[1]礼记[a],四书五经:中[c],天津:天津市古籍书店,1988

[2]杨中芳,彭泗清,中国人人际信任的概念化:一个人际关系的观点[j],社会学研究,1999年第2期:1-19

[3]杨威,中国日常生活世界的人情化特质及其现代转变[j],求是学刊,2000年第5期:48-49

[4]金盛华,社会心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5]费孝通,乡土中国[m],上海:三联书店,1985

这一拜篇7

春节拜年应该注意什么

1、到亲朋家要以主人家的生活习惯为主,不要象自己家的一样随意。

2、参加主人新年招待宴席,要以长者为主,谦让主座给长者,酒店里的主座一般是离门最远的,或是背对主持台的为主座。在家多是面对厨房门的为主,也可因居家摆设看出主座位置,以左为大。

3、不要闷头吃不说话,但也不要高谈阔论。让菜不加菜、祝酒不劝酒,春节的饭菜讲究年年有余,所以不要吃光桌上的菜肴。

4、患病时,尤其是患有传染性疾病,最好不要去拜年,以免传染他人。

5、不要滔滔不绝地讲自己的事情,应围绕主人的话题来谈论。

6、给同事、朋友拜年,一进屋门,仅向佛像三叩首,如与主人系平辈则只须拱手一揖而已。如比自己年长,仍应主动跪拜,主人应走下座位做搀扶状,连说免礼表示谦恭。这种情况一般不宜久坐,寒喧两句客套话就要告辞。主人受拜后,应择日回拜。

7、拜年一般从家里开始。初一早晨,晚辈起床后,要先向长辈拜年,祝福长辈健康长寿,万事如意。长辈受拜以后,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

8、在给家中长辈拜完年以后,人们外出相遇时也要笑容满面地恭贺新年,互道恭喜发财、四季如意、新年快乐等吉祥的话语,左右邻居或亲朋好友亦相互登门拜年或相邀饮酒娱乐。

9、春节赠送贺年片、贺年卡,是这种古代互送飞帖的遗风。

10、年节期间人们一般起得较晚。若过早登门拜年,往往让主人措手不及。有人喜欢选择晚上拜年,也难免影响主人休息。拜年前要提前预约,不要和主人的其他拜年客“撞车”或是因主人也出门拜年而跑空趟,同时也给主人一个提前准备的时间。预约时间最好给主人有选择的余地,不要自己单方面定一个时间,共同约定的这个时间最好双方都比较方便为宜。

11、拜年时,若进门问声“新年好”,旋即匆匆离去,会给人以“缺少诚意”的感觉,所以一定要坐下来,一坐好几小时也不可取,作客逗留时间一般以半小时至40分钟为宜,这样,既不失礼貌,又不影响主人接待其他客人。

12、拜年的礼物应得体。

①给长辈、教师、师傅拜年时,应适当带点礼物。礼物既不宜太昂贵豪华,又应能拿得出手。

②给年迈或患病者拜年,所送的水果等应该有益于对方强身健康,以免造成浪费甚至引起误解。

③同辈拜年捧上一束鲜花,送上一张精美的贺卡,已成为都市现代人浪漫温馨的拜年方式。自己动手制作一个精美的小礼物送给同学、恋人、同事等,既可表达真挚的情谊,又可显现自己的才华。

13、拜年礼物应讲究卫生,比如,别人送给自己的糕点,一般不宜转送他人,否则食品在旅游中难免会腐烂变质。

14、拜年时,邻里相坐、同学相逢、朋友相聚,皆应“过年言好事,出口称吉祥”,纵然平日有所积怨,亦不应提起,至于聊侃时不谈粗俗之事,不讲无聊低级话语,就更是常识、常理了。

15、如果被拜年者有年饭的招待,可根据饭局的时间来确定拜年的时间,要提前到达,不要等开饭的时间再到,应该留有寒暄问候聊天的时间。

16、到亲朋家拜年,要注意自己的服饰得体,节日的服饰以都市休闲、时尚为主,不要穿的太运动,也不要穿晚礼服类的太正式。如果衣服颜色较深或是压抑,可适当增添一些小饰物来点缀,增加节日气氛。一家人的服装色彩尽量做到协调,增加家庭的温馨感。

17、进门要根据亲朋好友家的环境请求换鞋,对亲朋好友家人一一打招呼(可提前了解亲朋好友的家庭成员情况及称呼),礼貌送上礼品。

18、到亲朋家做客,以客厅为主要活动场所,未经主人允许,不要主动到各个房间参观。

春节如何拜年

拜年一般从家里开始,再走亲访友。

拜家里长辈

初一早晨,晚辈起床后,要先向长辈拜年,祝福长辈健康长寿,万事如意。长辈受拜以后,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在给家中长辈拜完年以后,人们外出相遇时也 要笑容满面地恭贺新年,互道"恭喜发财"、"四季如意"、"新年快乐"、“身体健康”等吉祥的话语,左右邻居或亲朋好友亦相互登门拜年或相邀饮酒、礼尚娱乐。

走亲戚

初一或初二必须到岳父、母家,并须带礼物。进门后先向佛像、祖宗影像、牌位各行三叩首礼,然后再给长辈们依次跪拜。可以逗留吃饭、玩耍、座谈等。

礼节性的拜访

如给朋友拜年,一进屋门,仅向佛像三叩首,如与主人系平辈则只须拱手一揖而已,如比自己年长,仍应主动跪拜,主人应走下座位做搀扶状,连说免礼表示谦恭。这种情况一般不宜久坐,寒暄两句客套话就要告辞。主人受拜后,应择日回拜。

感谢性的拜访

凡一年来对人家欠情的(如律师、医生等)就要买些礼物送去,借拜年之机,表示谢枕。

串门式的拜访

这一拜篇8

2003年,中国家电市场上冉冉升起一个品牌新秀,这个品牌在短短半年多时间里,从不名一文到风生水起。这个品牌,在冰箱领域里,让海信、美的、小鸭感到难受;而在空调领域里,则使奥克斯、志高、长虹等领略到威胁与压力。这个品牌,让渠道雀跃,让消费者欢呼,特别是三级市场和农村的消费者,尤甚。这个品牌,便是由科龙推出的康拜恩。

今天,我们推出康拜恩这个案例,试图从她的崛起与成功中,找寻中国家电行业在城市特别是一级市场日益饱和,而众多知名品牌之间价格战此起彼伏的时候,企业突围的途径。因为,康拜恩,一开始便是定位为低端品牌,面向三级和农村市场。她的成功似乎可以让我们树立这样一个信心:中国家电市场远远没有饱和,中国家电业在国内市场仍然可以大有作为。

“联合收割机”横空出世

时间回溯到2002年12月份,科龙康拜恩空调正式面世,COMEBINE(联合收割机之意),这个带着洋味的中国本土品牌,在市场上开始了她的品牌之旅。

康拜恩,这个科龙多品牌家族中的一员,系出名门,必定会带有贵族的气息,简约化的设计,西洋的感觉。她的上市注定会吸引媒体和业内的眼球。事实上,在还没有康拜恩上市的消息之前,40多家主流媒体就对此进行了大篇幅的报道。此后由科龙分公司召开的康拜恩上市新闻会,让全国的消费者在第一时间里,领略到康拜恩这个新品牌的风采。有人说,康拜恩就此一项节约上千万的广告费用。康拜恩的成功,科龙公共关系的作用功不可灭。

据悉,康拜恩推出,从物料,到VI,终端展卖系统,终端样机的上市等,所有的准备不到一个星期,这固然体现了科龙极高的效率和执行力,但是人们会问,为什么,康拜恩要如此快速的推出,而且是首先运用在空调上呢?其用意何在?

据科龙相关负责人透露,按照科龙的既定策略,康拜恩,应该是在2003年的初春以后推出。而科龙主管营销的副总裁严友松在完成对空调市场的巡视后,突然将康拜恩的推出时间表提前。显然体现了科龙高层对空调行业竞争态势的清醒认识和把握。

一位资深的业内人士分析指出,康拜恩的推出,实质上是中国家电行业激烈的竞争使然,是科龙实施多品牌营销战略的既定思路。

众所周知,2002年11月,是空调业2002年冷冻年度的淡季。但是,一线品牌的主动降价,并没有让二三线品牌难受;相反,某些三线品牌咄咄逼人。但是,在低端产品领域,并没有出现一个领导性品牌,在无序的竞争局面下,低端的整合显得尤为重要。康拜恩似乎一开始就充当了这样一个角色。

另外,家电业经过了这么多年的发展,在大中型城市等一级市场已经出现了饱和,空调行业虽然是家电行业中增长最快的,但是,在一级市场里,格力、美的、科龙、LG、松下等扎堆在一起,形成了十分残酷的竞争局面。而二三级市场空间很大,却被一些三线品牌和杂牌占据,由于信息不对称和消费者不成熟,这些品牌仍然可以偏安苟活。作为一线品牌的科龙,自然不甘心坐视不管。一线品牌一旦开始重视二三级市场,那么,一些三线品牌和杂牌将很快被淘汰出局。康拜恩定位中低端,剑指二三级和农村市场,显然是针对这点而来。

另外,提前启动空调旺季市场,是推出康拜恩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一线品牌不敢贸然将价位拉至谷地时,康拜恩空调以同类机型低于奥克斯200多元的价格面市,这一招似乎找到竞争对手的死穴。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经销商告诉记者,自康拜恩上市后,经销商资金的流向开始发生明显的偏离。深圳的一个经销商给康拜恩专项打款就高达一亿多元。一些早期打款给三线品牌的经销商都有想撤回资金的想法。康拜恩一开始就在营销通路上聚集了十足的人气。

康拜恩空调、冰箱,从她诞生的那天起,就具备了浓厚的农村情结。正如科龙董事长顾雏军所说,中国冰箱业的第二个春天已经到来。其实,空调行业莫不如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困绕农村空调、冰箱消费的电力已经不再成为障碍。电费的下调,使得空调、冰箱的农村市场变得十分开阔。而让笔者真正信服的是,当自己回到阔别已久的老家,在路上看到手扶拖拉机上载着的康拜恩冰箱时,由衷的感受到她在农村市场的魅力。

康拜恩,在挫折中奋起

康拜恩,这个凝结着顾氏科龙智慧与梦想的品牌之旅,并非一开始就是顺风顺水。

负责科龙冰箱营销的陈文军总监曾说,回顾康拜恩的上市推广,那时谁也没有把握,百分百的成功。最大的担忧是,康拜恩是否会对容声和华宝产生冲击,特别是容声,她是科龙的盈利性品牌,如果对她的销量产生负面影响的话,那么,科龙的全局将不可避免受到影响。

康拜恩面市后,许多传媒和业界对此持关注态度。康拜恩能否成功,科龙是否有能力管理这么多品牌。也有些人会质疑,科龙有容声与华宝,为什么还要推出新的品牌,在家电行业利润如此微薄的时候,打造一个全新的品牌划算吗?

可以理解他们的担忧,但是他们并不能真正理解科龙现有品牌的现状,更不能够洞察科龙新管理层的良苦用心。

实际上,对康拜恩成功的定义,原非单纯的市场占有率增长那么简单。作为科龙多品牌家族中的一员,她必须考虑到不能够“兄弟相煎”。只有在容声、华宝稳步增长,康拜恩实现净增长,这才是她的成功。

康拜恩的初步遇挫,并非是她的销量和市场占有率的问题,相反,康拜恩甫一面市,在市场上引起经销商的热烈追捧,康拜恩虽然定位低端,主要面向二三级城市和农村市场,但是,在一级市场康拜恩却卖得很好。经过调查得知,购买康拜恩的消费者中,有一大部分是都市打工族和城市流动人口。他们认为,由于工作处于不稳定状态,选择康拜恩,经济实惠,不会有太多顾虑。

康拜恩上市后的两三个月里,销售势头很旺。但是,康拜恩对容声、华宝构成了一定的影响。这个时候,科龙及时调整康拜恩的营销策略,在渠道上实现与容声、华宝的区隔。为了最大限度的减少康拜恩的影响,科龙规定了康拜恩与容声、华宝的渠道网点覆盖重复率不能超过1/3。与此同时,重新调整了营销人员的考核标准,对通路的要求也比以前有所提高。

经过重新调整康拜恩的推广策略后,容声、华宝实现稳步增长,康拜恩,在挫折中找到感觉,历经风雨洗礼后,焕发出勃勃的生机与活力。

用半年时间创造一个奇迹

不到半年的时间,一个新品牌迅速成长为业内的知名品牌,且没有投入一分钱的广告费用。这无疑是一个奇迹。

据赛诺咨询公司的调查数据表明,2003年,康拜恩空调的销量可以和一些二线品牌比肩;而康拜恩冰箱,在冰箱业的排行榜上,仅仅次于LG,居行业第五位。

毋庸置疑,科龙空调能够在2003年冷冻年度稳居三甲;科龙(容声)冰箱能够重回第一的宝座;康拜恩功不可灭。因为,康拜恩已经占据了科龙总销量的1/3强。

短短半年时间,康拜恩得以重塑金身,是什么力量促使他的迅速成功呢?

公关促力。康拜恩由于价位很低,不可能和科龙、容声一样有大量的广告投入,那么,公共关系的运用,是康拜恩能够扩大知名度与美誉度的最佳方式。从康拜恩的上市到热销,科龙一直运用其高效的媒体网络,对此进行广泛报道。利用人们对科龙多品牌的关注,巧妙的提高康拜恩传播的到达率。

渠道为王。康拜恩品牌,一开始便确定了经销商主推的方式运作。作康拜恩能够有很好的盈利水平。这是当时开始做康拜恩的感受。这种口碑很快在经销商这个圈子里传开来。一时间,许多不是科龙的经销商都要求打款给货。康拜恩的生产很快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而经销商那里甚至出现了囤积居奇的现象。科龙人告诉笔者,康拜恩的热销,让科龙人重温了1995年容声冰箱供不应求的光景。

信誉为上。康拜恩刚推出来时,很多经销商半信半疑,他们担心,康拜恩以这样低的价位上市,质量有保障吗?然而无论是批发商还是零售商,在运作一个月之后,康拜恩给消费者很好的印象,价位低廉,质量可靠。康拜恩凭借科龙良好的质量和技术研发与控制能力,在市场上获得难得的信誉,而这些,为康拜恩品牌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成本制胜。康拜恩的推出,是家电行业竞争激烈的一个缩影。她集中体现了科龙的成本控制水平。这也是康拜恩能够迅速成功的重要原因。成本控制,在价格战异常激烈的家电行业里,显得尤为重要。成本控制的水平,反映了一个企业的技术研发能力和管理能力。因此,可以说,康拜恩是科龙集约化管理与技术优化设计的结晶。

半年时间,很短暂。康拜恩从诞生到成长到今天,我们在欢呼他的成功的同时,会发现,后面的路很长。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康拜恩这个品牌,需要科龙不断的去培育,需要消费者的关心,社会的支持与理解。

上一篇:不再联系范文 下一篇:故宫博物院课堂笔记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