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老头读书笔记范文

时间:2023-10-20 20:34:13

高老头读书笔记

高老头读书笔记篇1

法国作家巴尔扎克用自己的笔,刻画的高老头形象,将欧洲几世纪前的上层社会的丑陋现象深刻的描绘下来,只认钱不认钱,金钱胜过一切的信仰,这个懊悔不已的老人,认为是所谓的?女婿?夺走了他的女儿,却不知道是社会的本质。下面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关于高老头的读书笔记,请您阅读。

高老头的读书笔记1合上书,泪水就不停的流下来,一滴两滴,这泪珠在书上滚动,发着奇异的光,仿佛在诉说着这个悲惨的故事——《高老头》。

《高老头》是19世纪法国着名作家巴尔扎克的着作之一,讲述了一个凄凉的故事,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万恶面孔。

高老头这个好父亲,他倾家荡产、变卖公司挤出130万元法币,给两个宝贝女儿各60万元法币,只给自己留下了10万元法币然后准备离开女儿,远去他乡,只为不拖累女儿们。可女儿们却又盯上10万元法币……一个又一个迷局诱惑了高老头,他被女儿们的甜言蜜语迷惑了,女儿们又乘机说自己遇到麻烦。哦,善良的高老头,他看不出女儿们竟有如此心机,糊里糊涂把10万元法币给了她们女儿们得到法币后平分了,就撕开了本来面目双双将他赶出大门……

看到着,我曾为女儿的行为感到愤怒,她们虚伪的面孔、卑鄙的心理、毫无人性的冰冷心肠都使我感到可怕。她们难道忘了父亲养育之恩?忘了父亲每天只吃几片面包的身影?高老头把一生心血都倾注在女儿身上——找最好的学校、家教老师……高老头不会、我不会、没人会想到。把父亲给赶出家门的是亲生女儿!巴尔扎克用辛辣的笔把女儿们可恶的真实面孔揭露的淋漓尽致,侧面也反映出社会上的悲剧。

“第二天下午,高老头的病情又加重了……临死之前他哭天喊地想见女儿最后一面,可这丝毫不能打动女儿的冰冷心肠……”

读到这,我终于明白女儿为什么不愿意来见高老头,因为他以经没钱了!以往,只要女儿叫一声“好爸爸”高老头就会满足她们的心愿。高老头以为女儿孝敬的是他,浑然不知女儿孝敬的是他的钱!“钱了能买到一切,钱能买到女儿”最后,高老头才明白金钱社会的残酷。

愿高老头的悲剧不再上演!

高老头的读书笔记2巴尔扎克的《高老头》一向被称为《人间喜剧》的序幕,曾被选为世界十大小说之一,它的主要内容是这样的:

在巴黎的一所公寓里,住着一个名叫高里奥的老头,他六年前住进了公寓,不知为什么,他由最好的房间换到了最低等的房间,人也越来越瘦。终于,高老头的变化之谜被穷大学生拉斯蒂涅揭开了。原来,高老头以前是个面粉商,他为了讨好两个女儿,卖了店铺,把钱分给了她们。两个女儿如愿以偿地得到了钱后,竟把高老头从家里赶了出来。

心狠手辣的女儿们又来向高老头要钱,可怜的高老头被-逼付出了最后一文钱,致使中风症发作。临死前,高老头想见女儿们最后一面,都被推辞掉了,而他就只能在一张破床上孤苦伶仃地离开了人世。

《高老头》这部小说,从多方面描写了19世纪的贵族社会,同时,又着力批判了人与人之间的金钱关系。高老头在临死前和拉斯蒂涅说的一句话对我的印象特别深:“钱可以买到一切,甚至能买到女儿。”可两个女儿只认钱不认父,在迷人的外表下藏着一颗丑陋的心灵。巴尔扎克把两个女儿的阴险、虚伪和高老头的善良、纯朴、描写得淋漓尽致,一批具有个性化的人物,一一展现在人们面前。

文学家称《高老头》这本书“创造了金钱与买卖的史诗”,它是一本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是当之无愧的世界名著。

我想,社会,这两个普通的字眼,不该是那黑暗的替罪羊,是那悲惨的垫脚石!

还记得那年我七岁。周末如往常一样,去姥姥家看望。也许小孩子毕竟幼稚,我匆匆吃完午饭,赶着下楼和小朋友们做游戏。当时一楼有位爷爷,在自己的小院子里养了许多花卉,那时又恰值春季,可谓“繁枝容易纷纷落,嫩蕊商量细细开”。花儿鲜艳得刺眼,早已无心再游戏的我,凑到花儿边,感受着淡淡的花香,细数泥土的芬芳。

不知为何,占有欲疯狂充斥着我的内心。心头几番波澜,终究没有战胜心中那个贪婪的恶魔。不再犹豫,不再胆怯,我不以为然地伸出了双手,托住那最耀眼的一朵,一点一点地用力,生怕触破花儿那层薄薄的肌肤。看着花蕊渐渐脱落,丝丝喜悦挣扎在“罪恶”的双手中,伴随着最后一缕花丝的断裂。

蹑手蹑脚回到家,怎料这异常的举动更像是欲盖弥彰。迫于母亲的严厉,几番回避后,还是一五一十道出了整件事。本以为即将到来的世界末日却被母亲片刻的沉默所取代。她起身拉我,随后便往那位爷爷家走去。我当时真想双脚灌满铅,不再有片刻的移动。但对于母亲的坚决,怎样赖着不走都显得无济于事。她轻敲开那为爷爷家门,把事情完完整整说给了他听。我一直没抬头,我呆呆望着手心间散落的花粉,不知为何,心中竟还有点点窃喜!?一番交涉,母亲让我想爷爷认了错。我没想到,爷爷只是摸了摸我的头,轻轻笑了笑,便转身进屋了。

回家的路,似乎格外漫长。一路上,母亲对我说了好多,我不停点着自己的小脑袋,其实心里想的,还是那花儿妖娆的身子。我只依稀记得母亲说过这样一句话:做人要诚实,要有有责任心;不可贪,不可虚。

后知后觉,我才明了,这句话的意味深长。比起“高老头”的儿女们,我是幸运的。当我在走向歧路的前奏里,被母亲的孜孜教诲唤醒。而没有被一味的溺爱,一味的纵容,落得愈发堕落,愈发沉沦。

也许,这是爱。

爱与被爱,始终微妙地并行着。错误的给予,将永远无法收获真切。当爱与被爱真正协调统一时,你才会明了亲情的滋长.

何苦握住不放,而一味放纵换得曲终人散的惆怅?

也许,爱……

高老头的读书笔记3一个富有的破产老头,两个自私自利的女儿,三个因亲情联系在一起的灵魂,构成了牵引整个故事发展的主线。因早年失去妻子,高老头将自己一生的爱全部倾注于两个女儿身上,给她们创造最好的物质条件,并以高昂的嫁妆作为基础,将她们捧入上流社会。然而,到头来,高老头却被赶出女儿们的住处,独自住在小小的旧公寓中,就连临死前想看一眼女儿的愿望都未能实现。

在绝望与孤独中,高老头感叹到“金钱能买到一切,包括女儿”。这位可怜的老头终于在生命的最后一刻醒悟了,他悟出了造成这种过错的原因,不是他,不是钱,是爱,是他对女儿们无私的爱。这种爱是不顾一切的付出,不顾一切的满足他人需求的爱,是一种不恰当的爱——溺爱。

现实生活中,正有很多人与高老头的经历相似。很多单亲家庭与丧偶家庭的父母们,因为失去了另一种而把更多的爱倾注在子女身上,给予他们最好的教育,给予他们更多地零花钱,想从金钱上弥补孩子所缺失的父爱或母爱。然而,往往这样的孩子是孤僻的,对社会充满了敌意。他们很难感受到爱,因为他们从父母那里得到的最多的是金钱,他们离开金钱是很难生活的。这样的人往往与父母之间也是有隔阂的。

除了单亲家庭,现在的独生子女家庭也存在相同的情况,由于一个家庭只有一个子女,父母把所有的爱都给予了他,力所能及的为创造最好的物质条件。父母将好吃的东西留给孩子,给孩子买各种名牌衣服,自己不舍得买的只要孩子需要都会尽一切努力办到,久而久之,子女们自然而然的认为好东西都是自己的,自己不要的都是父母的。这种习惯和想法就理所当然的被保留下来,当他们进入社会后,用同样的方式待人接物,最终造成整个社会都以自我为中心、以金钱为中心,从而出现各种黑工厂,各种不诚信的商家。

之所以会出现这些情况,与我们的家庭教育是密不可分的。这种以金钱作基础和手段,满足子女们一切欲望的溺爱,养成了他们自私自利的人生观,从而给整个社会带来了危害。

然而,父母对子女的爱本身并没有错,这种亲情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虽然爱的付出方式失当,但爱是真的,从小的养育是真的,所以,作为子女,如何正确的去看待和利用这种爱才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高老头的读书笔记4“没有一个讽刺作家能写尽隐藏在金银珍宝底下的丑恶。”“钱能买到一切,买到女儿。”“在战场上为了不被人杀而不得不杀人,为了不受骗而不得不骗人……”“社会不过是傻子跟骗子的集团。”“社会是一个泥坑,我们得站在高地上。”……

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巴尔扎克的作品《高老头》真像是一面镜子,真实地反映出现实之中的那些狰狞面目。他是真正的作家,是永远被敢于正视和勇于诅咒丑恶现实的人们敬仰爱戴的伟大作家。“他决定要用全部文学手段来反映他要写的整个时代的这一社会的全貌。他尽到了他自许的历史的‘秘书’的职责,这是他在《人间喜剧》‘前言’中许的愿。他用那么多人物,那么多杰作还了他的愿,而他的时代却欠下他的情分,涨红着脸,低着头,就是不给他荣誉,不给他公道。”。

是的,在现实当中,凡是说实话的人,似乎都要被现实贬低身价,往往都得不到应该得到的对待,得不到应该得到的东西。如果今天中国出现一个巴尔扎克,那么也许同样要得到那样的结果,甚至还很可能会比他惨得多,虽然他已被中国文坛承认是伟大的作家,虽然对他的作品承认是世界名着。现实的虚伪、丑恶、罪孽永远是不能消亡的,那么伏脱冷才是真的伟大了。特·纽沁根男爵夫人和特·雷斯多伯爵夫人式的人物永远是人类的大众,举目可见。高里奥是可怜的、悲惨的,不自主的咎由自取者。拉斯蒂涅只是心中常常放射着人性的光辉而行动上又往往与“大众”同流合污的人。思想和行为或语言和行动完全一致的人是不存在于现实当中的,除非幼儿。

人类的悲惨在于容不得真善美的存在,真善美在人间就像流星一样转瞬即逝而又时常出现,因为幼儿在相继生长。

现实社会,你不玩弄它,它可能会毫不留情地玩弄你;你不想骗别人,却可能要被别人骗。但是你往往是免不了被别人骗的,最终你也许被社会玩得一文不值而成为乞丐,无论手段多高明的人或许都不过尔尔。现实有时是残酷无情的,人类不乏罪大恶极的集团,万恶人为首的说法自有其合理性,正如“凡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这种说法一样的合理。

高老头的读书笔记5这是一部带有神秘性质的小说,读完《高老头》后,我的眼前又出现了《我的叔叔于勒》中赤裸裸的金钱关系,将资产阶级社会中人们丑陋的嘴脸展现得淋漓尽致。

这部小说分为两条线索。第一条是关于高老头,描写靠投机发横财的面粉商高老头丧偶后,把大部分财产作为陪嫁分给要当贵族夫人和银行家太太的两个女儿,自己住在破烂的伏盖公寓。起初,两个女儿常来榨取最后一点养老金,钱耗尽后,她们再也不来,直到他在思念中病死。另一条线索是关于没落家庭的青年拉斯蒂涅,他在金钱世界的腐蚀下决心把高老头的小女儿当垫脚石跻身于上流社会。抨击了金钱支配一切罪恶的残酷现实。

作家巴尔扎克将集中概括与精确描摹相结合,用细节描写展现出人物的性格。通过对高老头弥留之际仍不忘女儿的债还没还清表达了他一种无法超脱的铭刻在文明心脏的宿命,也揭示了父亲爱女儿,女儿爱金钱的悲剧。

我想,我们平等地来到这个世上,没有富人和穷人之分,没有纯洁和狡诈之分。是因为人心灵的改变,有了善良与邪恶,有了富人于穷人,正如主人公之一的拉斯蒂涅,是什么让他放弃苦读的决心,用全部心思去追求巴黎上流社会,让心灵一步步走向阴暗。又是什么让他的表姐薄赛昂夫人愿意退出巴黎社交界的皇后这个宝座,去追求心灵的安宁,答案都是心灵的改变。薄赛昂夫人最后明白,在这个资产阶级大囚笼里,金钱才是主宰,所谓的真情都只是一个虚无缥缈的梦,经不起真心的触摸,没有了金钱的支撑,真情终如烟雾飘散。

在富人那里,法律如同虚设,道德软弱无力。但是,富人并不是很快乐的,因为他们得不到朋友的关心和信赖,他们不能融入真心的爱;穷人并不是很悲伤的,因为他们得到了家人的帮助和关怀,他们融入了真心的爱。即使在这尔虞我诈的囚笼中,真情还是会存在,尽管显得那样苍白无力。这就需要我们伸出援助之手,摒弃猜忌,让爱积蓄力量,充盈世界!

高老头读书笔记篇2

记得,那是小学二、三年级的时候,我的语文成绩差得不得了,每天一到上语文课,我就直打瞌睡,有的同学看到了就直摇头,也有的同学好言相劝磨破了嘴,到最后还是灰心地走了,就连教过我的语文老师都说我无药可救了,因为我的语文水平太差了,所以一上语文课,老师从来就不会提问我,我也从不主动举手回答问题,久而久之,我就养成习惯性地一上语文就打瞌睡。

直到有一天,我们班的语文老师去出差了,来了一位代课老师,眼看好似温柔,像似从不发脾气的人似的。头一天感觉平凡,接着第二、三天的语文课,这位老师就不断的提问我,有时发问时,使我措手不及,而有时使我当众丢脸,直到第四天,这位老师又对我发问,问的我哑口无言,这时,我又恼又怒的冲着这位老师说:“我的天呀!求求您高抬贵手放了我吧!别再拿我来开刀了,我是有自知之明的,我也知道我是块烂泥…… ”顿时,教室里鸦雀无声。

突然,这位老师语重心长地对我说:“这位同学可千万不能这样想,上语文课时,手要拿起笔记,而且要多读课外书,请记住4个字哦!《读书笔记》也要记住千万不能这么的鄙视自己哦……要有自信心,请在记住《读书笔记》”叮铃铃,放学了。老师的那句话一直在我的脑海里徘徊着……

啊!今天是最后一天了,这位老师特地对我说了一个成语:“笨鸟先飞,这位同学你的学习虽差,但不是永远的差,只要你现在要比学习好的同学更加加倍的努力,才能有收获。

自从那以后,我每个星期固定看一本课外书和将把一些好的词语记下来,没多久,教我的语文老师都对我另眼相看,慢慢地,我的语文成绩不只提高,就连作文也提高了许多……

所以,同学们,读书笔记看似简单,但它会让你受益匪浅的哦!

高老头读书笔记篇3

老师们,今天我们聚在一起,举行我校首次教师读书沙龙活动,这种交流座谈活动的目的是为了要大家畅所欲言,谈谈自己读书的经验和感悟,同时也包括读书时遇到的困惑与问题。共同切磋探讨,交流读书方法,增加读书兴趣,提高读书效果,营造书香校园。现在,我就利用这次机会,就个人读书的一些点滴来简单谈谈。

南宋·陆游有诗云: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学记》中说:“是固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也。”对于老师而言,要学的东西实在太多。

《庄子·逍遥游》“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庄子·至乐》--颜渊东之齐,孔子有忧色。子贡下席而问曰:“小子敢问:回东之齐,夫子有忧色,何邪?”孔子曰:“善哉汝问。昔者管子有言,丘甚善之,曰‘褚小者不可以怀大,绠短者不可以汲深。’夫若是者, 以为命有所成而形有所适也,夫不可损益。主要意思就是说“小箱子装不下大东西,短绳子打不上深井水”。

教师如果没有深深的学养之水,是无法承载教书育人的大船的。水深者,如“百家讲坛”之易中天,朴朴素素,自自然然,可是人莫与之争。水浅者,或玩弄教法,常以专家自居,掩耳盗铃,比如那个叫俞敏洪的,到处演讲,就一个话题“生命”,实际上是把作家冰心的散文《生命》抄来,添盐加醋,再进行贩卖;或心烦气躁,现“万金油”之象,迎合庸人口味;更有甚者,自诩才高,作怀才不遇之状,骗去学生同情。

有人说,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该有一桶水。这话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再添,也有用尽的时候。因此,教师不仅要有一桶水,而且要有“自来水”、“长流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所以,在教学中,书本是无言的老师,读书是教学中最大的乐趣,把读书与“端正教风、增强素质、提高能力”结合,使读书应该是我们的职业习惯,在阅读中与大师对话,在阅读中与哲人交流,我们教师的形象就会更厚重、更雅致。

很幸运,在我教学生涯的最后岁月里,遇到了一个读书局长、两个读书校长,要说我个人最近几年有哪么一点点进步,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多多少少受了读书领导的一点影响吧。学校要求每位教师买一本教育专家的教育名著,促进同志们的专业成长,说实话,这类书籍枯燥无味,如果不静下心来则很难深入地看下去,而且要深入思考,否则,可能只是一知半解,停留在表层。

对于如何去读书,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认为只有适合自己的方式才是最好的。不过无论你怎么读,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要做读书笔记,写读书感想,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就是记读书笔记的益处。我读过去的书籍一般情况下都要做摘抄,写几句感想,并且我记笔记一般只记这几类:一是优美的句子,格言警句;二是教育小故事;三是风趣、幽默的字句;五是精彩简洁的各种评论,经典课例中的一些点评;最后一点,就是抄一些古诗词。另外在记的同时,我还坚持做到多读。读自己记的读书笔记,一有时间就拿出来读。只有把它读熟,才能把别人的东西内化到自己身上,书到用时方才不会恨其少。我觉得做笔记,读笔记,在不经意间慢慢地厚实了我的文化底子,滋润了我的工作,丰富了我的生活。伟人毛泽东就是一个“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典范。在他读过的几乎每一本书上都留有大量的批注,标有无数的读书符号。书的页眉页脚、字里行间都记得密密麻麻。这一读书方法和习惯值得大家学习。只要是自己的书,你就可以在书上圈点批注。对书中那些精美的句段要随时做摘记。南宋著名学者罗大经说:“眼过十遍不如手过一遍。”

如今的年轻人都喜欢网上阅读。网上读书有诸多好处:信息量大,观念新,作为教师,想要在网上读书成长,莫过于进入教育在线,浏览教育名家的博客。读读他们的文章,学习学习他们的思想,你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提高。

不管以何种方式阅读,我想,只要能养成一种习惯,不久的将来,各位都会在不知不觉中收获很多,窦桂梅老师说:“多读书,读好书,从书中获得语言的魅力,文化的浸润,情感的熏陶和精神的滋养,在读书中培植书香气息;书读得多,起点就高,视野必然开阔,眼光必然深邃;书读得多,悟性就越强,新观念一听就能吸收内化,新方法一看就能巧妙运用;书读得多,就会充满创造精神,就能把别人的东西融入到自己原有的知识结构中,形成新的知识结构,成为一名既有共性追求又有个性特征的优秀教师”。

第二个环节是:我读书的那些事儿。

记得当初大学临毕业之时,古文字学老师辛介夫先生告诉我们说,以前有个老师给他的学生说,毕业之后每人每年要坚持读一本书,当时很多学生都笑了,说一年读一本书,那还不容易吗?几年之后,学生回访老师,老师问学生读了几本书,学生惭愧地说几乎没有读什么书。辛老师讲话的意思学生也都能听明白,就是告戒我们不要忘记读书。

现在毕业已经24年了,回想起来,实在惭愧,还真没有读几本书。年轻时,我读过几本书,大概到2000以后,心性开始浮躁,加上懒惰,十几年了,一年就只读一两本新书,再就是重温《四书》和《庄子》,其次就是网上阅读,再其次就是读一些杂志什么的,最喜欢的是《散文海外版》、《读书》《新华文摘》等。

具体什么时候开始喜欢读书的,已经记不起来了。小学的时候遇到了一位很好的启蒙老师,当时的村学,条件很简陋,体育活动器材只有两副铁环,每天的活动课除了滚铁环就是老鹰抓小鸡,击鼓传花,丢手绢等。老师每天在活动之前就给我们讲个故事,第一天他就给我们讲故事“半夜鸡叫”,第二天是“武松打虎”,第三天是“永州某氏之属”,而后就是许许多多的寓言、童话和成语故事,《水浒》《西游》《三国》故事。我觉得我们老师特伟大,怎么会有那么多的故事。凤凰择梧而栖,那个每天将一个故事的语文老师第二年就飞走了。

读的第一部大部头的著作是上初一时,从邻居家的垃圾堆里捡来的,前后都掉页了,战斗英雄周大勇的故事很吸引人,自习课上偷看,被班主任老师(语文老师)发现,没收。过了几天,老师叫到他的办公室,问我从哪里弄来的书,还告诉我那书的名字是《保卫延安》,是“反动书籍”,让我带回去在家里看,不能拿到学校。

上高中时因看小说,耽误的功课,期末考试,九门课除了数学和英语,七门挂科。从此开始,给自己做了限制,读书(主要是看小说)每天不能超过30页,章回小说每天只读一章(回),一直坚持到临高考前。由于爱看书,而不爱听语文老师讲课,高中的语文老师很讨厌我,上语文课时经常被老师“请”出教室,这可好,又给了我自主的读书时间。这样,每天读一点,高中时还读了巴金的“激流三部曲”《家》《春》《秋》,《青春之歌》《林海雪原》《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都是高中读的。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的普及读物《中国古代史常识》《中国近代史常识》《中国现代史常识》(共七册),《高山下的花环》《潇湘夜雨》等。高考得益于读书,相对于其他课程,语文成绩很好。

大学四年时间,我在图书馆借阅量超过了一千本。不是自夸,很多人四年的借书量还没有我一年的多。可是,这个数字并不能说明什么,因为有些书从图书馆拿出来又放回了,有些只大概浏览一下就归还。对于书,同认真阅读相比较,我更看重的是拿在手里的那种感觉。不管看不看,在手里过一次,心里就塌实,就高兴。所以,每天晚饭后,都要进“师大书亭”一次;只要到星期天,总要到街上的书店里跑一趟。收藏了一份西安市新华书店的地址目录,凡是能到的都去过了。还常在外面小书摊挑挑捡捡,尽管囊中艰涩,身边倒一直也就没有断过书。

我不断添置手头的书籍,似乎是为了满足我身体上两个器官--眼睛和手--的渴书症,我并不要求自己认真读书,不过放在床头舒服,而且渐渐地觉得又是一种光耀,甚至一种虚荣。渐渐地,有了一种贪欲,只要看到自己喜欢的书,就要弄到手,就节衣缩食,每月从国家补贴的20多元的生活费中省下一小部分买书,每学期家里给的100元零花钱基本都用来买书。每每买到一本新书,闻着油墨的清香,有一种醉人的感觉。大三时的唐宋文学、明清小说,特别是“小学(即文字、声音、训诂之学)”老师的课上得非常好,我也跟着钻进了故纸堆,开始收藏古籍,大学毕业时的藏书虽不能用汗牛充栋来夸张,但在同年的大学毕业生中可以很自负的说的确不算少,工作以后,我发现自己竟然是庆阳一中藏书最多的教师。

年轻时酷爱读书,可是天生愚笨,学无所成,只做得一个教书匠而已……

当语文老师,发现自己的收藏的那些古籍及古籍研究资料基本无用,束之高阁,成了摆设,2000年一中校庆,把好几百本关于“古籍研究”的资料与工具书都捐给了一中图书馆。1995年,开始做当班主任,读书的方向与目标转向了教育理论及教育实践方面,苏霍姆林斯基的《帕夫雷什中学》、《给教师的建议》,魏书生的《班主任工作漫谈》,李镇西的《从批判走向建设》、《爱心与教育》、《走进心灵》、《教育是心灵的艺术》、《青春期悄悄话》,卢梭的《爱弥尔》,洛克《教育名言录》,亚米契斯《爱的教育》,戈登·德莱顿的《学习的革命》,《论语》《孟子》《庄子》,《红楼梦》,刘再复的《传统与中国人》,李泽厚《美的历程》、《批判哲学的批判》等。

以上侃了这么多,就两层意思,一是读书要勤奋,二是读书要有专攻方向。我要讲的第三层意思就是:读书要思考,要把读书和自己是实际生活与工作联系起来,实践是我们读书的参照坐标。孟子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要求读者善于独立思考问题。如果我们完全信书,唯书本是从,轻则使个人成为书呆子,重则形成所谓“本本主义”、“教条主义”和“唯书”的作 风,误人子弟,贻害无穷。

我没有这样的高度,我的原则是读别人的书,想自己的事,读古人的书,想现在的事。这个我在以前读书活动中曾经讲过。譬如,鲁迅说读《红楼梦》:“经学家看见了易,道学家看见了淫,才子家看见了缠绵,革命家看见了排满……”不管读什么书,我都把它和教学与班级管理联系起来,后来看李希贵写的东西,他爱读企业管理的书,从企业管理的角度去思考教学与教育管理。这一点很值得我们去学习。

第四,和学生共读,用情感激活感情。

利用阅读课,和学生一起读《围城》《高山下的花环》肖复兴的《母亲》戎林的散文《认识父亲》舒婷《会唱歌的鸢尾花》《三国演义》(片段)《红楼梦》(片段)等。在班上成立“兰舟社”与“凌烟阁”,举行朗诵、书评、演讲、写作等语文活动。(略)

第五,读写结合。例如:《哲学是教育的支点》《德育工作要与时俱进》《想起读书1-7》《关于学生评语的创新与实践》《捧着一颗心来》《读庄子点滴》。还有系列短文《老师,你注意这些细节了吗》

……

很喜欢苏霍姆林斯基的一段话,今天就以它为结束语送给老师们吧:学习的愿望是一种精细而淘气的东西。形象地说,它是一枝娇嫩的花朵,有千万朵细小的根须在潮湿的土壤里不知疲倦地工作着,给它提供滋养。我们看不见这些根须,但是我们悉心地保护它们,因为我们知道,没有它们,生命和美就会凋谢。谢谢大家!

高老头读书笔记篇4

面对当前这种情况,只有抓实生活作文和阅读作文“双轨”教学,才能最终实现小学生写作水平的整体提高。

一、进一步研究生活作文的指导方法,确保生活作文训练的高质量

教师应制订每学期的作文计划,有针对性地讲授一定量的写作知识,让学生练习从片段逐步做到准确、具体、通顺地写出有中心、结构完整的作文。要完成这个过程需要一定时间而且必须调动学生的积极因素,培养学生作文兴趣。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呢?

1.立足生活,向生活要素材

生活是写作的源头活水。特别是农村孩子,生活在美丽的大自然中,有观察生活、认识生活的优越条件:一望无际的田野、绿树掩映的沟渠、枣香流溢的枣林、野花点缀的小径……这些美好的自然景物,丰富了孩子们对美的感受。暖春风筝,采挖野菜,盛夏捕蝉,下河捞鱼,金秋摘果,田间收获,隆冬烤火,雪后疯狂……无穷的趣事,使孩子们有着深刻的体验。我们老师要引导他们学会观察事物、感受生活。

教师不妨尝试引导学生回忆那些生活中有趣的往事,让孩子感到即使一次平凡的经历,其中也有许多值得回忆、充满快乐的故事,而这些故事,就是作文的好素材。在农村,绝大多数孩子比较“野”、贪玩,于是我就来个顺水推舟,亲自带学生去尽情玩耍――跳绳、丢沙包、打雪仗、踢毽子……每次“玩”之后,我就立刻抓住时机和学生进行沟通:“玩得怎么样?你有什么感受?还想不想再玩?把你刚才玩的过程和感受写下来……如果大家写得认真,咱们还有第二次、第三次……”这样一来,激发了学生写作的兴趣,同时为学生提供了现成的写作素材。

2.一吐为快,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事

“作文为的就是要写自己想说的话,要有为而作。”我们老师要放手让学生写自己感触深的事,写自己的心里话,在教材规定的范围内,尽量鼓励、引导学生选材多样化。小学生由于自身的年龄特点,在接触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时,总要想方设法地表达出来。我们教师要依据学生的这个特点因势利导,组织学生开展类似“我要说一说”这样的课堂形式,激发学生说的兴趣,在此基础上,教师帮助学生理出说话的脉络,作文也就水到渠成了。比如,去枣园摘枣,教师和学生交流时,可以这样提问:“你什么时候去枣园的?当时天气怎么样?怎么去的?去的路上看到、听到了些什么?到了枣园怎么分的工?你怎么摘的?有什么感觉?别人又是怎么摘的?……”按照事情的发展线索提问,学生在思考与回答中就会说也会写了。

其实,学生感兴趣的事很多,因为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在校园里,有他们喜爱的老师和同学,有他们盼望的“六一”儿童节,还有让他们激情振奋的运动会;在家里,有关心疼爱他们的父母,有他们形影不离的小伙伴,还有他们梦里还见面的猫儿、狗儿……如果我们利用好这些,引导学生进行写作,学生就会展现出极大的写作热情。

3.师生参与,共通修改;学生互写评语,感悟生活,理解生活

“推敲”一词背后的故事给我们的启发:文章的修改是写作过程中很重要的环节。作文互改一般有四个环节,“自我修改―学生互改―教师批改―学生再改”,这样的流程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有很大帮助。在前面两个环节,教师要提出具体修改的依据,比如语句是否通顺,选取的内容是否真实,表达的思想是否正确,文章的条理是否清晰等等。对照这样的标准修改,时间一长,学生的行文也就有了一个基本的标杆。教师的批改也极为重要,不能笼统地说好与坏,点评要到位,多眉批,少总批;重针对性,少套话、空话;多采用商量的语气,少生硬地下结论。此时,学生对作文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修改也能到位。

二、规范阅读指导,培养学生写读书笔记的好习惯,确保阅读作文的高质量

要达到作文教学的目标――实现小学生作文水平的整体提高,仅仅靠课内辅导训练是远远不够的,只有与阅读训练有机结合在一起,才能获得作文教学事半功倍的效果。

1.指导学生认真阅读,积累写作材料

阅读要做到四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手到”就是要写读书笔记。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人的记忆力是有限的,而读书笔记可以弥补这方面的不足。写读书笔记的过程实际上是积累知识的过程,将已接触过的知识加以梳理、归纳、分类、贮存,不仅能加深记忆和理解,而且便于日后查阅,为己所用。古今中外,凡在学问上有所建树的,大都有勤于笔记的好习惯。我们应该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从基本的圈点、摘抄开始,逐步过渡到列提纲、加评注、写心得,从一两句到一两段,心得字数越来越多,长期坚持下去,将获益匪浅。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就注意对学生进行这方面能力的培养。我要求学生写读书笔记时,不仅要摘抄、写感受,还要进行美化,定期评选。我在这方面的要求有三个:

(1)每人备一个读书笔记本,随身携带,对于文中的精彩片段、妙词佳句、成语格言等分别整理记录。

(2)要求背诵精彩片段和警策语句。背得多了,作者的语言就成了学生自己的语言,运用时就得心应手了。

(3)读完文章后要求学生将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记录没有格式,随心所欲,但必须是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也没有规定,可长可短,依据实际内容和个人具体情况来定。

2.教会方法,培养写作兴趣

笔记和作文不同,在开始时老师加以指导,尽量放手让学生去写,让他们自己把身边的事写真切、写生动,把自己的感想写具体、写丰富,让学生有感而发,“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教学生不要一味仿写、套用或者说些假话、空话。写读书笔记也要培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读书笔记反映了文章中多彩的生活和学生内心丰富的世界,这是激励学生写作兴趣的有利条件,还可以采取其他方式,激发学生的长久兴趣。

(1)创设展示机会。学生的读书笔记,许多都是黑板报稿、广播稿的好内容。我开辟了黑板报“读书笔记”专栏,并组织他们向校广播站投稿。每次指导写大作文时,翻阅一下“笔记”,只要有与大作文相符合的题材,“拿”来即可“用”。

(2)开展评选、欣赏活动。将读书心得、摘录的优美词句、诗歌笑话加以精心美化,使之成为一页页赏心悦目的“录抄板”。每周组织评选,前五名各挂于“优秀作文栏”,每两周进行一次相互交换欣赏朗读。

读书笔记形式灵活,内容广泛,对小学生积累作文素材,提高作文水平都有很多好处。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以激活学生的表现欲为途径,结合阅读指导,针对学生年龄特点循循善诱,循序渐进,才能使作文成为学生真正的快乐享受。让我们共同努力,给孩子的习作插上彩色的双翼,让他们自由飞翔于习作的天空!

高老头读书笔记篇5

在培养学生扎实的基本功方面要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一、 常说普通话

普通话是指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话。学生从小就要学说普通话,教师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如果老师特别是语文老师的普通话不标准,则会以讹传讹、贻害无穷。学生自小把语音读错,形成读音习惯,则不容易改变和纠正。要力求做到在口头语言交流时用普通话,在上课时师生都说普通话,那么形成说普通话的语言环境,人人都说普通话,则会为普通话的普及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二、 选择阅读经典名著

如今读物纷繁复杂,阅读途径也多种多样。我们提倡要精选那些能启迪学生智慧,培养学生良好品德,涵养学生性情的经典名著来读。如《论语》、《孟子》、《道德经》、《庄子》等诸子百家的著作,还有唐诗宋词及"四大名著"等,还可选择近现代的散文精品来读。如果原著读起来有难度,也可选择注释本。总之,不能以猎奇和好玩为标准,而要以蕴藉和品位为旨归。针对我校阅览室和图书馆的利用率低,学生课外阅读量少的现状,我要求自己所代的两班学生每人买一本课外书,每班按组分别购买中国古典文学、现代文学、当代文学、外国文学类的书籍,买到后进行登记,然后在教室里列表张贴。学生自己买的课外书读完以后参照张贴的表格再和同班同学和兄弟班级的同学交换阅读,此谓各取所需,取长补短,走出去引进来,只要把此工作落到实处,假以时日,对丰富学生的阅读内容,积累学生的写作素材,拓宽学生的写作思路会有巨大的作用。

三、 常练字

古人特别讲究练字,古代的文豪乃至达官贵人也多是书法名家。当今的学生绝大多数没有练字的习惯,信笔写来,随意性很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与语文标准化考试和生活中电脑以及手机的广泛运用有关。虽然电脑已很普及,但电脑不能完全取代书写。

再说,如今又实行高考网上阅卷,网上阅卷对卷面的美观、整洁、规范都有较高要求。针对目前相当数量的学生汉字书写不佳的现状,我们发挥教师集体的力量,在各班分别选出一定数量书写极差的学生进行辅导和练习,要求他们买上字帖天天用一部分时间来练字,把所写的字作为必交的作业由老师评比打分,对进步快的同学给予奖励,激发学生练字的兴趣和积极性,通过练习,在高考的时候若能写或刚劲有力,或温婉隽秀的一笔好字,就一定会获得阅卷老师的亲睐,获得那难得的几分情绪分和卷面分。既然练字有莫大的好处,为什么不把练字作为一项很切要的工作来做呢?

四.常练字

虽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但如果光读不写,就会眼高手低,品评别人作品尚可,自己写作犹难。当今大部分学生都以写作文为难事,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平时练的少,有畏难情绪。如果学生能养成勤练笔的习惯,每天写一点东西(日记,随笔均可),那么笔耕不辍,写作的水平自然会得到提高。要知道,作文是写出来的,不是教出来的。鲁迅先生也说过,如果写作有诀窍的话,他首先教给自己的儿子。可见,光有写作理论,不去进行写作实践是很难有名篇巨著出现,不可能有精品佳作诞生的。

五、常记笔记

俗话说"强记心不如烂笔头",学生平时常记笔记,笔记内容包括预习笔记、名句摘抄、课堂笔记、错题改错、经典试题等。我要求学生天天记笔记,抽查收交学生的笔记,针对具体情况加上恰当的批语,以鼓励为主,激励学生。只要把这一工作落到实处,我想一定会见效不小,收益颇丰的。

六.勤查工具书

针对学生基本功低下的现状,我要求学生必须购买《语文基础知识手册》、《现代汉语词典》、《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和《中华成语辞海》等工具书。学生平时常查常记,养成习惯,不断积累 ,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就能够打造厚实的语言功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其实英语的学习甚至理科学科的学习和工具书的利用也有不解之缘。我相信,只要勤查工具书,有效的利用工具书,一定会对学有裨益。学生也将受益无穷,一定会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品尝到甘美的珍馐。

七.订阅报刊

要提高语文素养,海量的阅读是必要的,可是大部分学生除了课本外,就再也没有什么阅读材料了,虽然有的学生也买了一两本课外书,但还是不能满足学生的阅读需要,难以应对语文考试对学生课外阅读量的要求,所以基于这种情况,我要求订阅适合学生阅读的报刊,如《语文报》、《中学生学习报》、《考试报》《当代中学生报》和《读者》、《名作欣赏》《美文》等,让学生在文学的长廊里徜徉,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经实践检验,此种做法不仅深得欢迎而且效果甚好。

八、背诵名句名篇

古今中外不少名人都是背诵高手,如王充、王安石、茅盾、巴金、马克思等。他们在文学方面的突出成就与他们大量的背诵不无关系。做为学生在记忆力较好的年轻时代多背诵一些名句名篇,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记忆力,而且可以储备大量的文学养料和写作素材,不仅可以应对高考的名句默写,而且有利于作文材料的恰当运用,甚至对以后的写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在写作时,美词丽句、成语典故、汩汩滔滔,如万斛泉源不择地而出岂不是美事一件?

高老头读书笔记篇6

名著老人与海是围绕一位老年古巴渔夫,与一条巨大的马林鱼在离岸很远的湾流中搏斗而展开故事的讲述。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关于2021老人与海高中生读书笔记作文5篇,欢迎大家来阅读。

老人与海高中生读书笔记1他说:“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他,一个坚强勇敢,不畏困难,永不言败的人。他虽然屡受打击,却从未放弃寻找希望的念头;他虽然屡遭失败,却从未有灰心失望的时候;他虽然险些丧命,却在无畏中又一次点燃胜利的怒火??他,就是海明威笔下的硬汉——桑提亚哥。

桑提亚哥出海84天一无所获,他的顽强与拼搏,迎来了第85天充满希望的黎明,第85天,老人出海,在茫茫大海中他的坚持终于得到回报——一条大马林鱼上钩了。

接下来的四天里,便是老人与大马林鱼的较量。他用他的勇敢与顽强,战胜了大马林鱼迎来了胜利的曙光。大马林鱼被制服的情节中,有很多细节描写都生动地表现出了老人永不言弃的精神:“鱼又兜了两圈,还是老样子——我弄不懂,老人想,每一圈他都觉得自己快要垮下了。我弄不懂但我还是要试一下,他又试了一下,等他把鱼拉的转过来,他感到自己要垮了,我还是要试一下,老人想,尽管他双手已经软弱无力,眼睛不好使,只看得见间歇的一起,他又试了一下,同样的情形,我还要试一下,他又试了一下。”

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尝试,桑提亚哥,终于战胜了大马林鱼,他敢于向失败与死亡挑战,同时也告诉我们,只要不气馁总有一天你会成功。李白有云“天生我材必有用”,此也所谓“苦心人,天不负,三千越甲可吞吴。”

就这样一个硬汉形象,在海明威笔下活灵活现。他不仅告诉我们要敢于向命运抗争,向失败和死亡挑战,也告诉我们面对事情要坚持不懈,不甘失败。当我们面对困难,应像文中所说的“现在不是想缺少什么的时候,该想一想凭现有的东西你能做什么”,“面对困难要镇静,要有信心,而不是抱怨”??

《老人与海》也告诉我们,人不抱希望是傻的,即使生活欺骗了我们也应乐观对待。人生就是一种永无止尽的追求,这条道路充满坎坷和艰难,但只要自己勇敢顽强地以一颗自信的心去迎接挑战,不管成功与否,都是一个真正的胜利者。老人是渺小而又伟大的存在,他显示了人类在面对困境绝望时所持有的态度,那就是勇敢的面对,无谓的超越,积极的奋斗。

老人与海高中生读书笔记2冰山运动之雄伟壮观,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在水面上。

——海明威

一部不足百页的作品,却能让一代代人一读再读。我从那朴素、精确而又洋溢着浓郁生活气息的描述中,进入了老渔民桑提亚哥的晚年生活。我读出了他的贫穷、凄凉,也读出了他的倔强和不甘,同时,他虽已年老体衰,对生活却仍持续那份固有的信心。他出海了,在经历了一次次失败后,他捕到了一条大得惊人的鱼,这是他多少年来梦寐以求的事。经过了三天三夜的周旋,透过与大鱼的殊死搏斗,他在筋疲力尽的最后关头,最后战胜了大鱼,把它绑到了自我的船舷上。在搏斗的过程中,他心中一再出现一个念头:“人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他曾这样高喊着激励着自我:“你尽可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然而,最终,他还是失败了:在归途中,饥饿的鲨鱼接二连三地追上来,他拼尽全力,一条条地杀死这些掠夺者;老人回到岸边,他带回的只是一条巨大的鱼骨,一条残破的小船和一副疲惫不堪的躯体。他失败了,但他内心的骄傲丝毫不受损伤。他英勇地失败了,他是真正凯旋的英雄,一身伤痕则成了他非凡勇气的见证。在小小的窝棚中老人安然入睡。他没有失望,他没有被打败,睡梦中又要准备出海了,他梦见了狮子。

读完这篇小说,我发现,老人的故事不仅仅象征着人与自然的关系,而且象征着整个人类坚不可摧的精神。在现实中,他虽然失败了,但在精神上,他却是胜利者,他那顽强搏击的精神,展示了人的高贵和尊严。遍顾所有的人生,谁没有经历过失败呢?哪怕再成功的人。失败的原因能够不尽相同,但无论如何失败总是一个让你难以承受的打击。关键是你会梦见“狮子”么?你还会准备“出海”么?再出海,你就会有胜利的期望。我想,这种险恶的人生环境和这种坚忍的人生态度,正是这部作品越来越吸引人的原因。

人生本来就是一种无止境的追求,至于最后是捕到一条完整的马林鱼,还是马林鱼的一副空骨头架子,这都是无所谓的,因为一个人的生命价值,已在那追捕马林鱼的过程中充分地体现了。以前尽生命的能量,为自我的理想追求过、奋斗过的老人,不是一个真正的胜利者吗?这样的人生就应无怨无悔。

老人与海高中生读书笔记3今年暑假,我读了美国着名作家海明威的小说《老人与海》。我十分佩服小说中老渔夫的意志,他让我懂得了一个人必须要有坚持不懈的精神,才能获得成功。

小说描述的是一个年近六旬的老渔夫,在一次单身出海打鱼时,钓到了一条大鱼,却拉不上来。老渔夫同鱼周旋了几天后,才发现这是一条超过自我渔船数倍的大马林鱼,虽然明知很难取胜,但仍不放下。之后又因大马林鱼伤口上的鱼腥味引来了几群鲨鱼抢食,但老人仍不愿就这样放下,最终突出重围,将大鱼带回了渔港,让其他渔夫佩服不已。

当我读到“老渔夫想:那里离海岸实在是太近了,也许在更远的地方会有更大的鱼……”时,我十分佩服这位老渔夫,因为他这时已经打到了一些鱼,但他没有安于现状。,而是向着更大的目标前进。再看看我们,平时遇到一点小困难,我们都叫苦连天。我们是祖国的未来,就应像这位老人一样胸怀大志,去追求更好、更大的目标。

当我读到“大马林鱼开始快速地围着小渔船游动,将缆绳缠绕到了桅杆上,老人右手高举着钢叉,在它跃出水面的一瞬间,竭尽全力地向它的心脏掷去,一声哀鸣结束了大鱼的生命,它静静地浮在水面上……”时,我的心也像一块大石头落了地。我十分钦佩老人那种毫不畏惧、坚持不懈的精神,虽然明白对手实力很强,但他没有丝毫退缩,而是迎难而上。正因为有了这种精神,老渔夫才获得了这场生死较量的胜利。我们在生活中也要学习老渔夫的精神,做事情不怕困难,才能取得成功。

在读到大鱼的血腥味被一群鲨鱼嗅到了,争相游来抢食,老人的左手正好在抽筋,他只能使用右手,用木棒、捕到的剑鱼的嘴等一切能够用来攻击的武器自卫,并最终赶走了这群鲨鱼。但大鱼的肉已经被吃了一大半,而老人还风趣地批评自我的左手“该工作的时候却在休息”的时候,我也被老人乐观的精神所折服。在生活中,有些损失是不可避免的,我们就应以乐观的态度来对待,不能斤斤计较。

最后,小说以一个少年看到老渔夫在度量足有十八英尺长的大马林鱼,再次描述了这条鱼的巨大,说明老渔夫所克服的困难之大,非比寻常。

小说歌颂了老渔夫不畏艰险努力奋斗的精神,我们也就应像他那样,不能满足于现状,就应用心向上,做任何事都要坚持不懈,遇到困难要迎难而上,决不能半途而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获得更大的成功和胜利。

老人与海高中生读书笔记4桑提亚哥是个可怜的老头——看上去似乎是的。海明威以自我精炼的语言塑造了这个形象,能够说,海明威并没有给予老人成功,却赋予老人在压力下优雅而坚韧的形象。

老渔夫在海上一无所获地漂流了84天后钓到了一条巨大无比的马林鱼,这是一条比他的渔船还长2英尺的鱼,是在拖着渔船整整两天两夜之后才被刺死的。老人的命运似乎并不成功,他又遭遇了鲨鱼,经过殊死的搏斗,马林鱼只剩下一副骨架。

骨骼是精神的支柱,海明威看似没有让老人桑提亚哥成功,却以光秃秃的骨骼奏出了老人生命的硬度。

“我和你奉陪到死”——这个硬汉应对挑战如是说。暗喻他自身的英雄主义所在,还有他趋向坚韧的力量。故事的头尾,都出现了名叫明诺林的男孩——他期望继承老人的事业。何止捕鱼的事业要被传承,这副铮铮铁骨又何尝不为我们所崇敬、所供奉、所学习呢。在老人的故事里为什么有这个孩子的出现?年轻,象征着力量和期望,即便是老人,他的内心同样是年轻的。文中多次描述到狮子,阿非利加海滩上,狮子在笑闹嬉戏,它们浮此刻老人的梦中,一向在老人的心中,同样揭示了老人永远不会老的意志。

海明威的这部小说荣获了诺贝尔文学奖和普利策奖。这个骨头里留有几百块弹片的硬汉作家,恰当地写出了生命的强度,告诉我们怎样去应对生、老、病、死,告诉我们心该有多宽,如海一般。老人是孤独的,他是在理想的道路上前行的旅人,但他又是不孤独的,因为他的意志是那样的坚强。

不妨将鲨鱼看作打击,吃掉你的成功和幸福。但正如那孩子说的:“它没有打败你,它没有。”

一个真正的强者,只能被摧毁而不能被击败。

永不言败,这就是《老人与海》告诉我们的。

老人与海高中生读书笔记5《老人与海》是新课标推荐给学生的必读书之一,很长一段时间我无法对它喜欢起来,曾今在班里读过几页,面对学生淡淡的反应,让我一度觉得这本书无法欣赏,一本连我自己都无法读出味道的书要读给学生听,学生自然不会买我的帐,读过几页之后这本书很自然的被我打入了冷宫。

救它出冷宫的是黄黄的书签上的一句话“海明威,美国作家因《老人与海》一书一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我很惊讶,这样一本薄薄的书为什么能拿到诺贝尔文学奖?一时兴起百度了一下,找到了很多关于这本书的一些简介和价值剖析以及其他人的一些读后感,渐渐地我也产生了读读的这本书的欲望,于是有了我与这本书的二次会面。

借助他人的阅读提示和一探究竟的心情花了三个晚上读完了这本书。有三点至今在脑海里回荡:

一、桑迪亚哥太强大了。他,一无所有,穷,年老,身体不好。但是却也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八十七天没有抓到鱼,仍然坚持出海,仍然坚信自己一定能够抓到一条大鱼让渔村里的人大吃一惊,八十七天他承受的是怎样的压力啊?我想到了我们的公开课,如果我八十七节课都没有上好,我敢开公开课吗?我的内心还会有那种自信和热情吗?恐怕都怕了吧。

二、很善良的故事。小男孩很善良,虽然家人的逼迫使得他不得不离开老人的渔船,但是他从未放弃关心老人,照顾老人的生活,陪他说话,为他担心,老人归海后小男孩红着双眼坚决的说“谁也不许打扰他。”不禁让我眼泪盈眶,那是真正的疼爱呀,有爱再简短的话都充满力量。老人也是善良的,他很穷,但是他记得每一个对他好的人,捕鱼归来,身体都还没恢复,首先想到的是如何分那条大鱼,分给曾今帮助过他的每一个人,感恩和善良亦是一种伟大的人格,不得不令人肃然起敬。

三、一种伟大的力量。老人与大鱼搏斗让我们看到的不是人与动物的厮杀,不是血腥的场面,看到的只是一种英雄之间惺惺相惜的疼,老人和大鱼都是英雄,老人要杀死大鱼,但他斗的是智慧,他尊重自己的对手。还记得老人曾说过一句话:“在大海里没有谁是真正孤单的。”海的宽广无垠也孕育了无限的孤单寂寞,我想只有真正懂得他的人才能在寂寞的海面上唱出欢欣的歌吧。在这本书里人、动物和大自然是融为一体的,桑迪亚哥用智慧和毅力征服了大海,也征服了读他的人。

高老头读书笔记篇7

一、分类鉴赏,外露诗意

语文晨读的时间并不长,大约40分钟。苏教版语文课本中选择了许多名篇佳作、古诗词曲、典型句段。探究练习的最后一题往往会提出朗诵全文、体悟作者的感情或背诵的要求,如《鼎湖山听泉》探究练习的最后一题就是“从课文中选一段自己喜欢的文字吟哦讽诵”,再如《故乡》的探究练习四是“背诵课文中描写闰土外貌的三段文字以及课文最后三段”,而《岳阳楼记》则直接标明“背诵全文”……

有时候课文要求的背诵默写任务学生都完成了,那么笔者就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朗读些课外名家散文、中考满分作文的片段,或者是欣赏名著。“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生阅读时笔者不忘教会他们方法,大部分学生学会了在阅读时圈点勾画并做批注,增强了阅读的语感,提高了鉴赏、驾驭文本的能力,同时还可以对自己欣赏的语段熟读背诵,为写作积累了不少素材。很显然,这样的晨读滋味多多,一石几鸟。因此,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的教学不是干巴巴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搬入另一个头脑,而是每时每刻在进行心灵接触。

二、师生颂读,浸染诗意

语文教学必须以“读”为本,“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课本中的一些经典文章或片段,笔者会利用晨读进行示范朗读,分享朗读时的一些技巧,如句读的停顿、声调的把控、情感的处理……根据文体的不同,组织学生齐读、分角色朗读、个别特色朗读,把晨读进行得有声有色。那些较为复杂、文章偏长而且语言文字艰涩难懂的文言文,笔者会选择在晨读时帮学生捋一捋,顺一顺,有时候还可以借助学生的肢体语言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教学《核舟记》时,三四两段介绍了船头三人,船尾两人,对于他们的位置以及各异的姿态学生背诵时老是容易混淆。于是笔者想到了请一位学生朗读,五位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登台表演,或坐或立,或蹲或躺,即兴发挥。几位学生出神入化的表演:苏轼黄庭坚的儒雅研读,佛印和尚的放荡不羁、不拘礼俗,两位舟子的粗犷平静,使得大家一下子就记住了课文的相关情节,背诵收获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学生晨读,笔者也不闲着。笔者喜欢在这种朗朗的读书声中跟读,或者读课本上的优秀段落,或者读自己喜欢的散文随笔,或者读名家的教育论文,适当做做笔记。自己提升的同时,也给学生做了专注读书的榜样。著名教育家赞可夫曾经说过:“课堂要使学习充满无拘无束的气象,使学生和教师在课堂上都能够自由地呼吸。”诗意的晨读,就是师生共同自由呼吸书香的过程。

三、不忘默写,留住诗意

晨读是中学生完成课标任务达成的重要机会,作为老师,要引导学生有效地默写、巩固、深化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中考语文试卷的默写一般10分左右,包括记忆型默写、理解型默写、应用型默写等。默写范围一般为初中6册语文书上要求背诵的古诗词及经典段落或文章。P者要求学生必须拿满分。单是背诵远远不行,要理解,不能写错别字,因此默写这一环节显得特别重要。

晨读恰好给了笔者们这一机会。先读再默,读原文,读书下注释,读词句解析。有默必改,不管多忙,笔者都要亲自批改,及时反馈给学生默写的信息。如若默得太差,就争取进行第二次默写,相信功到自然成。正是因为晨读默写抓得实实在在,学生对文章的内容意境主旨才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考试时也才能轻松应对。

四、开导情绪,拓展诗意

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需要老师来鼓励和激活。激励、启发性的语言要是使用适时、真诚,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刺激学生的中枢神经,强化学生的自觉行为,扩大思维能量。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读书使人心眼明亮”、“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些名人关于读书学习的名言成为黑板角落的座上宾。当然笔者也会自创一些激励性话语以飨学生,比如“读书永远不晚”、“读活文章,写美习作”、“阅读,擦亮你的眼睛,开启你的智慧”、“把握现在,你才有美好的未来”等。在晨读心语的陪伴下,学生读书的热情高涨,不仅任务完成得迅速,质量也是非常好,还能挪出一点时间读自己喜欢的美文佳作。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接受情感熏陶。”晨读在语文教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提高语文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有诗意的晨读不仅可以愉悦身心、陶冶情操,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和人文素养。

高老头读书笔记篇8

【关键词】开卷有益;成长;课外阅读;动笔;沟通

古人说:“开卷有益”。

莎士比亚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象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象鸟儿没有了翅膀”。

高尔基:“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书籍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是采掘不尽的金矿,是经验教训的结晶,是通向未来的基石。读书是人们重要的学习方式,是人生奋斗的航灯,是文化传承的通道,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教学总得读。”读是学生走近文本、与文本对话、融入文本的重要途径。以读为本、以读促悟、以读激情、以读导练,是阅读教学的基本方法。但读并不是放任自流地读、毫无目的地读,而应是有指导、有目标、有层次、有质量。

阅读是一个人成长的方式和渠道,人的精神发展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定的阅读积累,成就他一生的生命底色,影响和改变学生未来的命运。“读经典的书,做有根的人”,让孩子与好书打交道,与书中人物对话,与写书大师对话,惠及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读书就要读到学生的心坎上,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的读进行有效的引导,即不但要让学生读出文本中外显的内容,更要指导学生读出文本深处的东西,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阅读”的目的是让学生在读中有所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把书面知识化为自身的语文素质。读的方法主要包括浏览性的泛读,探求性的速读,品味性的精读三种;表现在课堂上主要是:第一步阅读课文,整体感知;第二步根据问题,进行探求性阅读;第三步赏读课文,品味重点语句。思,即思维,通过多种形式的引导使学生逐步掌握分析、概括、综合等思维方法;记,即做笔记,就是读与思的方式再转化为“读书笔记”形式反映出来。“读”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举足轻重。读,能帮助理解语义,能帮助再现情境,能帮助领悟内涵,能发展思维水平。将语文课堂变得书声琅琅,生气勃勃,让学生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获得愉悦,获得精神的自由,获得对人生价值的感悟。

重视课外阅读:安排课外阅读时间,为确保学生有时间进行课外阅读,并使教师能在固定的时间内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指导,教师合理安排学生开展自由的课外阅读,或让学生自己推荐优秀课外阅读材料;有时在教师指导下对教师选定的有关课外阅读材料进行阅读理解;有时教师举办课外阅读讲座,介绍文学史知识、大声给学生朗读各种文学作品等。作为教师的我们必须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才能迎接新的挑战。阅读正是达到这一目的的有效途径。很难想象一个自己远离书籍的教师,如何去发现适合自己学生阅读的好书、好文章,即使有人推荐,教师自己没有阅读,又如何能与学生交流,如何去评价学生的阅读能力呢。老师们都有这样的深切体会,化压力为动力,在阅读方面身先士卒,利用节假日、课余时间阅读中外名著。平时,老师们也经常逛逛书店、上网搜索一些畅销新书,自己先读,读完一本,再和学生们聊一聊这本书,告诉他们最近老师看了一本什么书,内容是什么,老师的感受如何等等。学生们最易受老师的影响,对老师的推荐,他们总是能在第一时间去阅读。而学生们一有最新的图书,也会抢着给老师介绍。这样,学生的阅读带动了老师的阅读,而老师的阅读又推动了学生的阅读,师生之间形成了良好的互动,阅读氛围日渐浓厚。

读书还要勤于动笔。所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有效实现了读写结合,以读促写。一段时间下来,学生养成了较好的读书习惯,促进了学生阅读与写作能力的提高。

读书,是沟通父母与孩子最好的桥梁。我们的老师加强与家长的沟通,给家长传递一些读书的信息,家长对孩子的阅读重视了起来,尝到了亲子阅读的甜头,把彼此的心紧紧联系在一起,彼此了解,彼此信任。亲子读书带来的好处远不止这些,因为父母的模范作用是无限的,在潜移默化之间,一方面给孩子作出了好的榜样,另一方面也营造了良好的家庭读书氛围。学习型、读书型社会的建立,正是来源于无数个读书型的家庭。

通过阅读,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语文学习习惯,同时也丰富了学生的情感,对学生人格的塑造也有积极意义。读书让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去观察、去阅读,到书的海洋里去积累语文,到广阔的生活中去运用语文。读一本好书就是与一个高尚的人谈话,在众多优秀的作品中,同学们与书中的人一起经历成功的快乐、经历失败的痛苦;一起体会亲情的珍贵、体会人间的美好;一起尝试生活的滋味、尝试人生的挫折……这些都丰富了学生的情感经历,让他们从中受到了无形的教育,提高了审美。

上一篇:我的蓝颜知己范文 下一篇:写不完的诗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