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两万里读书笔记摘抄范文

时间:2023-11-26 16:35:56

海底两万里读书笔记摘抄

海底两万里读书笔记摘抄篇1

一、激发阅读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说:“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一种心理倾向,是最好的学习动力。没有强烈持久的兴趣作依托,阅读势必流于应付或猎奇。要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必须首先重视对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

1、通过名人名言名列激发阅读兴趣。名人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名言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如“一本好书象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驰向无限广阔的生活海洋。”、“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等格言令人鼓舞,催人奋进。名人热爱读书的事例也举不胜举,比如匡衡凿壁借光、王融废寝忘食、手不释卷,对于这些名人读书故事,我们可以利用“每日一言”、“每周故事”向学生推荐,以此激发学生读书热情,还可以鼓励学生选取有关书的格言作为座右铭,张贴于家中自己读书的房间,时时警策自己多读书,读好书。

2、通过文学名着激发阅读兴趣。人类文明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大量的文学经典作品。如我国的四大古典名着、鲁迅的作品、朱自清的作品等,教师可首先向学生推荐。对故事性强的作品,如《水浒传》,可以介绍其中有趣的情节,如武松打虎;对语言优美的作品,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可以朗诵优美的一段。用这种方式以唤起学生非睹不可的强烈欲望 从名着名篇入手,开启学生课外阅读之旅。

3、通过活动体验激发阅读兴趣。每个中学生都是一个学习路上的探索者,同时更渴望自己是一个成功者,这是每个学生的共同心理。针对他们这种心理,图书室应创设各种机会,搭建多种平台,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如经常举办读书心得征文评选,选出佳作在校园橱窗中展示;开展手抄报比赛,让他们根据自己的爱好,搜集素材,确定刊名,撰文画图,设计版面;组织学生参加故事剧本表演,让每个学生都有平等参与和展示自我的机会等等。

二、明确阅读要求

1、规定课外阅读的底线,部分规定课外阅读的内容。鉴于初中学生年龄小,自觉性差,应规定课外阅读的底线,部分规定课外阅读的内容。初中生课外阅读的底线是多少?新大纲规定,初中学生“课外自读每学年不少80万字(其中文学名着2-3部)”具体到每一天,每天至少阅读两千字以上。我要求每个同学每天课外阅读时间不少于半小时,阅读量不少于5000字(约10页),还规定课外阅读的内容并采取必读内容与自选内容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由于课外读物包罗万象,良莠不齐,受年龄和知识结构的限制,中学生在对图书的选择和识别方面还不够成熟。为此,我们要主动做好学生的课外阅读的引导和推荐工作,重点推荐课程参考书目、科普类、名人传记类、优秀报刊类、知识类、经典名着类等读物。

2、读写结合。课外阅读的特点是:范围广、内容杂、数量多、随意性大。学生如不掌握适当的阅读方法,很可能读了就忘,徒劳无益;同时教师如没有适当的检查督促,课外阅读很可能流于形式,部分学生甚至可能不予完成。因此,初中学生的课外阅读应采取读写结合的方法,要求学生在完成读的任务的同时完成:必读作品,作批注。随读随在字里行间加上各种符号,在正文上下、两旁加批注,以助理解和记忆。文学作品作摘抄,将读物中的名言警句、优美词句、重要段落抄写在笔记本上以便日后查阅、使用。名着写读书笔记,具体包括读后感、评论等。

3、开展活动。为使读书活动顺利开展,可适当组织开展一些活动,如:知识竞赛、练笔交流会、办课外阅读手抄报等。

4、落实检查。课外阅读是否收到好效果,检查督促是关键。对课外阅读要经常检查、督促、评价。对学生课外阅读的篇目、字数要经常统计,对阅读笔记等要经常检查,以督促学生形成习惯。

三、指导阅读的方法。

美国着名未来学家托夫勒曾预言:“未来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教会学生科学正确的阅读方法将使学生终身受益。

1、精读与略读。精读即重点地选择一些与学习密切相关或自己最感兴趣的章节细细揣摩,边读边想,在文章紧要处、感触最深处圈点勾划,较深地理解文章的语言文字和思想内容;略读即先看序言、提要、编辑大意和目录,以了解全文的性质、内容和规模,再阅读文章节标题及段落首句和尾句,最后浏览全文,综述大意,获取自己所需要的材料和信息。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只有根据自己阅读的需要,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久而久之,才能获得较多的知识信息,真正做到读有所得。

2、阅读与思考。鲁迅先生读书坚持“五到”,即“口到、心到、眼到、脑到、手到”。他特别强调不仅要用心记,更要用脑思索,善于发现规律,勇于创造,从而标新立异。“好学深思,心知其意”,是阅读的一种渐臻佳境的境界。学生要在阅读的过程中多思考,在理解、消化的基础上善于将所读之书进行概括、浓缩、抽象等,找出知识的精华,培养阅读概括的能力。

3、摘录与随感。许多学生在课外阅读过程中往往过多地注重书中的故事情节,收效甚微。因此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时,要求学生随时把精彩优美的语句、片段摘录下来,广撷博采并消化吸收,学习致用。要让学生养成写读书笔记的良好习惯。古人云:“不动笔 墨不读书”。课外阅读就要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读到好文章,摘录好词佳句,记下心得体会,日积月累,潜移默化,这就是阅读的收获。

海底两万里读书笔记摘抄篇2

关键词:课外阅读;兴趣;交流

一、激发兴趣,打开阅读的“窗口”

古人云: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无不强调了多读书的好处,那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呢?

1.营造良好氛围,感受阅读的乐趣

想让孩子们喜欢读书,班级是重要的熏陶场所,教师要充分利用班级文化环境建设这个平台,如在教室的墙壁上张贴读书名言警句、挂图等,营造读书氛围,让学生感受书籍的魔力和魅力。班级图书角上应排放色彩鲜明、富有意趣的好书,书中可附带精彩故事情节、作者简介或学生最感兴趣的幽默故事、脑筋急转弯等;展示台上张贴学生的优秀字画、作文、手抄报;奖励栏上可根据学生的读书情况用多种评比方式以激励学生读书的热情。

2.形成家校合力,共创阅读的平台

学校可充分利用学生在家的时间,请家长配合在家中创设良好的读书环境。通过定期召开家长会,结合不定期家访,让家长认识到课外阅读对丰富学生知识、陶冶情操、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性。 如家长带孩子一同逛书店,帮助孩子选择合适的书籍;在家中建立“小小图书架”或“图书角”,孩子在家长陪伴下,一起读书交流,享受读书的乐趣;还可以成立班级微信群,利用微信平台分享整本书,在每周的固定时间,教师就书中的某个故事情节或问题发动学生之间进行交流、探讨,使学生们在交流中碰撞阅读的火花。在这样书香浓厚的氛围里,学生自然而然地爱上了读书,与书交朋友。

3.丰富活动形式,激发阅读的兴趣

期初,举行暑期阅读课外书的反馈交流会,让学生把暑期阅读的书籍,通过讲故事、话剧表演、辩论会、征文比赛等形式来汇报。每学期举行一次大型的全校“读书漂流”节 ,充分发挥班级的黑板报、学校的报刊栏、少先队广播进行读书节的文化宣传。接着按班级,要求学生带上自己喜欢的书籍摆书摊,与其他班级的学生进行交换、分享,从而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让书香浸润校园,以此来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

二、推荐书籍,落实阅读的“向导”

关于小学语文课外阅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除了在数量上有相应的规定,还推荐了许多适合少年儿童阅读的书目。总之,要从多方面吸收书籍营养,教师作为指导者必须担负引路人的重任。

1.选择适合儿童年龄特征的书

小学低中年级阅读以童话、神话、寓言、民间故事为主,我就向他们推荐《装在口袋里的爸爸》《淘气包马小跳》《吹牛大王历险记》等书。高年级学生可重点选看一些散文集、长篇名著、优秀议论文、短篇小说等。此外,结合对学生的个别教育,如有个别学生常欺侮小同学,我找他谈心后,让他看《亡羊补牢》《人生旅途红绿灯》等,读完后让他将故事内容讲给我听。后来,他彻底改正了欺侮小同学的错误。

2.选择促进学生个性成长的书

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鼓励学生从实际出发,选择适应时代、贴近生活的书。如外国的《长袜子皮皮》《长腿叔叔》《窗边的小豆豆》,沈石溪的《动物情感故事》等,这些作品关注孩子的成长,反映了孩子内心的喜怒哀乐,而描写人与动物或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情感故事则反映了世间的真善美、假恶丑,这样的作品很容易被学生接受,更能打动学生的心,因此最受他们的青睐。

3.推荐可结合课堂教学进行

在教学中,教师可结合教材内容、作者情况向学生推荐相关的作品。如学生学完《卖火柴的小女孩》,可以推荐学生看《安徒生童话选》;学了《赤壁之战》《草船借箭》,可以让学生阅读《三国演义》;学了《桂林山水》《游金华双龙洞》,可以让学生阅读一些游记。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积累,又开阔了他们的视野,提高了他们的语文素养。

三、指导方法,架设阅读的“阶梯”

在组织课外阅读时,应重视阅读方法和阅读习惯的指导。

1.精读与略读相结合

读一般包括泛读、精读、浏览。对部分浅显易懂的书或读书价值不高的书籍报刊浏览一下。而精读就很重要,要引导学生在精读时,对重点内容进行圈点勾画,写批注,仔细欣赏品味,提炼作者最精华的思想。学生只有善于把精读和略读结合起来,才能做到在有限的时间内,积累收获有价值的东西,丰富自己的课余生活,提升自己的阅读水平。

2.学做摘抄笔记

在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我都要求学生做好摘抄笔记,让学生摘抄优秀诗文、词语进行盘点,对优美的句子和经典文章的段落进行积累。摘抄既促进了读后理解,又利于吸收借鉴,只有这样,学生的习作才能写得精彩。平时鼓励学生相互传阅摘抄笔记,同桌互相检查,教师随时抽查批阅。再加上教师鼓励性的批阅语言和登记,促进学生的内在阅读动力。同时将优秀的摘抄笔记拿出来展示,让他们互相学习和促进,再奖一些奖品和表扬卡,让他们更喜欢上课外阅读。

3.读书习惯的指导

良好阅读习惯不是一两天就可以养成的,必须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指导方可逐渐形成。我结合实际指导,主要进行三种阅读习惯培养:一是边读边思的习惯,阅读要专心致志、全神贯注。二是读书动笔的习惯,即对重要文章要做到“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积累好词好句、精彩片段。三是保证阅读的一定时间,即根据自己的年龄特点与实际情况,每天的课外阅读有一定的时间和一定的阅读量。

四、加强交流,展示阅读的“成果”

1.课前三分钟听话训练

教师要利用好课前三分钟。我把每节语文的课前三分钟留给学生展示阅读成果。在这段时间,学生可以不受约束,海阔天空地聊奇闻、说笑话、诵诗词、讲故事……内容不限,形式多样。由于大家都想展示自己的才华,因此都精心准备、仔细斟酌。诵读的学生声情并茂,讲故事、谈奇闻的学生绘声绘色。这种活动,深受学生喜爱。

2.定期召开读书交流会

(1)举行心得交流会。即定期通过多种形式确定不同要求,让学生交流某段时间读书的收获体会。为了提高反馈效率,每次可确定一个重点,或交流某个体会,或者发表某个感想,或者举行一次故事大王擂台赛等。

(2)小组评阅读书笔记。即教师不仅要有计划地收阅学生的读书笔记,进行小结、评价、引导,而且要组织小组进行评阅,在评阅读物中加上符号、批注,或评阅读书笔记。

(3)定期总结评比。即教师通过不同形式,就读书的数量、质量、方法、能力、效果等方面进行总结评比,不断提高W生读书的能力。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们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始终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一主题开展课外阅读,与书香相伴,品味生活,采撷精神食粮,让学生在浩如烟海的课外阅读中,提高语文素养。

海底两万里读书笔记摘抄篇3

关键词:考场作文;挤牙膏;根除;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24-295-02

我是一位中学语文教师,从事中学语文教学二十多年了,并多次参加了中考作文的批阅工作,回想中考作文批改中的点点滴滴,真是痛心疾首。因为大多数学生的考场作文是生拼硬凑,味同嚼蜡。

挤牙膏现象成了现今考场作文的通病。可这真的是不治之症吗?我认为这种病症是完全可以根除的,如何根除呢?要想彻底解决这个问题,笔者觉得还必须从源头抓起。

多年来,中学生作文时最头痛的一个问题就是“没什么可写”,此种现象实际上是由于教师在平时对学生进行习作训练时统一命题强求一律所致的。通常情况下每次教师画定一个圈,学生很难从圈里转悠出来,学生硬着头皮写,教师硬着头皮改,双方费力不讨好,事倍功半,长此下去,周而复始,恶性循环,极大的扼杀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我们平时的作文教学费时颇多而收效甚微,究其原因,关键在于作文的框框太死,学生大多不是为了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真知灼见,而是奉教师之命,按要求去生憋硬挤,于是无病、矫揉做作、故弄玄虚、假大空等弊端不一而足。试想这样被动地为作文而作文,怎能提高作文水平呢?不仅作文教学水平的提高无从谈起,恐怕学生写作的兴趣也会丧失殆尽。学生平时肚子里没货,自然写作没激情,待到了考场上不硬着头皮、绞尽脑汁挤牙膏那才怪呢,挤出的文字也肯定是苍白无力的,虽然近几年颇为流行的话题作文的泛滥表面看来是解放了学生的思想,松开了学生的手脚,但随即“四不象”作文大举进入了中考作文阅卷者的视野,殊不知话题作文的“不限文体”绝不是不要文体,而是不限制死文体,给学生放手选择文体来写作的空间。老师阅读这样的“四不像”作文甚是头痛,这的确是当今语文教学的一大尴尬。

以上是现今作文教学中司空见惯的,试想平时不注意积累写作素材,写作文时自然就打怵,为了完成老师的一次写作训练,有的东找找西抄抄,有的干脆胡乱瞎写一点,应付交差了事,甚至有的干脆就不写不交,平时如此,上考场不挤牙膏那才叫怪呢!

记得鲁迅先生曾说过这样的话:“输出多而输入少,日后是要枯竭的”,针对这一弊端,我想从信息论的角度来分析一下,听读是信息输入,说写是信息输出,没有输入的积淀又怎能输出,俗话说得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写作素养是在平时生活实践中不断提高的。要想“有的可写”,读书、看报、听广播是素材积累的基本途径之一,“生活里是没有旁观者的”,人情练达即文章。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更要学会多观察、多思考、勤练笔,否则想改变现状,走出作文畸形怪圈,那只能是一句空话,甚至天方夜潭了。笔者认为要彻底扭转平时作文中的消极被动,进而有效根除考场作文中的无病“挤牙膏”现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尝试。

首先,语文教师的教学观念要更新,那种把每周作文写作训练当作普通的一次作业,走表面程序的做法应彻底摒弃,绝不能随便来个题目,学生随便写一下,交上去,老师简单批阅就算完成了一次作业了,教师应在每学期初先摸摸学生写作的底子,根据学生写作的实际水平,循序渐进精心设计一学期甚至一学年的作文训练计划,以达到每次作文每位同学都能较上一次有所改变提高。

其次,强化训练让学生养成勤读书、勤记录、勤思考的习惯,可让学生随身带着纸和笔,听话读书时,遇见妙处,便把它记下来,这就积累了作文的雄厚的基础,尽管放翁诗云:“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但这一“偶得之”也是以丰厚的积累为必要条件的。广泛阅读,利用汉语言文化丰厚的底蕴,可以丰富语言积累,增加文化储备,最终为提高表达运用语言文字的写作基本功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所以我们要求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用思考和笔记把读和写连成一条线,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学生从听读入手,有了生活积累,当然下笔如流水,常写常新,教师在批改之中亦常有所得而兴致勃勃,如此良性循环,作文教学质量的提高就有了保证。但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大环境的影响,套用数理化的教学方式来进行语文教学,已经严重违背了语文学习的自然规律,因为训练代替不了积累,没有大量的阅读、涵咏和体验,语文水平便不可能提高。

第三,引导学生关注现实,钟情生活,写“生活作文”。鼓励学生写日记、随笔,随想随写,长则数百字,少则一两句,观察的多了,大脑思考有所感,有心得体会了,日积月累,大脑的思维灵动性自然而然也就被激活了,我们每次习作都要求学生搜集、处理现实生活中的信息来入文,这样的材料才易于真情实感的表露,才会脱离一贯性的无病式作文,走出空洞无物的空中楼阁怪圈。

第四,为学生们开辟广阔的写作天地,平时利用各种契机采取多样方式,不拘一格地练笔,为学生开辟自由驰骋的广阔天地。这样,作文教学就不会为了应试而统得过死。中学生的所见所闻、所历所感,皆可情动于衷而发为声、形于文,让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去热爱生活,拥抱生活,作文就成了有本之木、有源之水。学生不仅“有话可说”,而且会发展到“有话要说”,不吐不快。到了这种境界,写什么、怎么写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第五,鼓励写放胆文,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读写结合的含义之一是学以致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学习范文的构思和写作技巧,甚至对于某些佳词美句照引不误。教会学生巧妙地来“抄袭”、“借光”来让自己的作文闪光,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会抄不会抄,当然得要学生明白,这里的“抄”不是盲目地一味全抄、乱抄,而是巧妙的模仿学习别人的用词造句、谋篇布局及好的写作技法,进而革新。

第六,教师学会从学生的思想心理角度写下水作文。教师的人格对于年轻的心灵来说,是有益于他们健康成长的阳光;同样,教师的下水文章也应成为有助于学生作文与做人的雨露。陶行知先生倡导的“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也可作为我们作文教学的终极目的。

第七,语文教学重教材讲授,轻动笔训练的做法需要彻底打翻。平时老师把主要精力投放到教材的教学上,课堂上是不厌其烦的字词句篇的分析、中心主旨的理解,学生课下还要做布置的课外练习,准备考试还要耗去大部分生命,大部分学习时间流失在题海中了,大脑整天疲于题海之中,孩子们哪里还有呼吸新鲜空气、吸收高质量精神营养品的自由天地。平时无时间去阅读摘抄积累,何谈对生活、对人生的观察感悟思考,于是乎考场除了抓耳挠腮,想半天挤一句硬拼凑,就别无他法了,生硬干枯味同嚼蜡的作文语言也就见怪不怪,不足为奇了。教师再批改,除了一味埋怨学生,也就只有加重扣分了,扣得越多,学生写作的积极性越低。想想看,平时不准备牙膏,或牙膏皮里根本就没装入膏脂,一旦想刷牙时,没有好牙膏脂,只有硬挤啦,那挤出来的也不是新鲜的货,要不就是过期的,要不就是假冒伪劣的次品,放进嘴里感觉如何?味同嚼蜡!这样能刷好牙吗?我想不仅刷不好,刷不出一腔清新,还有可能导致反胃呢!我们倡导要让学生做小蜜蜂,勤采百花之“蜜粉”,才能酿出优质的“蜜糖”来。学生阅读破疑顿悟,探得胜境,情感之弦受触发时,精神境界得以升华,往往就会产生表达心境、心声、心情的需要,再因势利导,激发表达,让他们从无休止的题海中跳出来。文思泉涌何须用力去挤!这是多么美好的愿望啊!

海底两万里读书笔记摘抄篇4

【关键词】中学生;课外阅读;指导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也十分强调学生的课外阅读,重视语言积累,规定初中阶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充分说明多读书能提高语文能力。但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学生的阅读效果却微乎甚微。因此,在当今信息量急增的社会,让学生学会搜索、处理信息,培养学生较强的课外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效果势在必行。

一、激发阅读兴趣,增强学生课外阅读的主动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自然就会积极主动地去阅读书籍。

1.创氛围激趣。在当今的信息社会里,学生可以从精彩的电视节目中找到快乐,从电子游戏中找到刺激,加上繁重的课业负担,学生无心课外阅读。针对这种现状,我们要从实际出发,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在潜移默化中逐渐转化他们的兴趣点。如:利用校会、宣传栏等形式,宣传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让学生明白课外阅读的意义;在教室里张贴一些有关课外阅读的名篇警句或激励性的语言;在教学楼走廊张贴古诗词,构建文化长廊,让学生随时诵读、记忆;还可以举办新书展览,在教室开设图书角,读报栏,提供适合学生阅读的课外报刊书籍等。

2.树榜样激趣。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能使学生产生向上看的心理。平时的教学中,我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古今中外热爱书的名人名家,讲名人读书的轶事,在班中树立典型来激励学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读书的重要,认识到只有多读书、肯读书,才能提高阅读能力,鼓励学生热爱书籍,从书籍中汲取无穷无尽的语言营养和精神食粮。

3.展成果激趣。学生课外阅读,既渴望有所得,又期望所得的收获外显,得到老师、家长、同学的认可和赞同。当这些需要得到满足,当努力得到承认,心中必会产生成功的喜悦,也更会激发阅读的积极性,从而让课外阅读进行到底。如课前三分钟让学生轮流向大家朗诵或背诵摘抄的内容,谈读书心得。举行读书笔记展等。让学生享受成功。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

在阅读指导过程中,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给学生搭建展现自我的平台,从而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

1.召开读书经验交流会。让学生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把自己近期的读物介绍给同学,既可复述或背诵精彩的片断,也可谈自己阅读的体会。

2.开设阅读指导课。既可以指导学生阅读,又可以解决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举办读书笔记展览评比。让同学们认真观摩,投票评选出最佳读书笔记,并请获得荣誉的作者介绍经验,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4.利用校广播站定期开设读书沙龙,介绍优秀作品,激发学生的阅读欲。

5.开展喜闻乐见的竞赛。如“演讲比赛”、“朗诵比赛”、“课外阅读知识竞赛”等。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参与竞争的意识,更有效地训练了阅读能力,促进了课外阅读活动的开展。

三、加强阅读指导,提高学生课外阅读技能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课外阅读指导中,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尤为重要,这是学生终身学习的基础,是学生提高阅读技能和阅读效率的前提。

1.引导学生制定阅读计划。中学生的注意力和意志力都还很薄弱,加上课外阅读的时间和地点的不稳定,势必会影响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和阅读效果。因此,我们就要引导学生制定符合自身情况的阅读计划,使之有秩序、有步骤地进行课外阅读。

2.精心推荐课外读物。别林斯基说得好:“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读还要坏。我们必须学会这样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所需要的读物。”而学生的阅历浅、鉴别能力差,课外书又包罗万象,良莠不齐。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思想状况,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和教育需要,认真帮助学生挑选一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书籍,二是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书籍,三是符合学生认识水平和理解水平的书籍,四是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书籍,五是与习作要求有关的书籍,六是教材中“名著导读”的书籍,这样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读书欲望,唤起学生读书的兴致。根据以上原则,制定《中学生课外阅读推荐书目》,建立一个品种多、内容丰富的书源库,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阅读资源,从而有序地开展课外阅读指导和引领。

3.提示课外阅读方法。“读书不得要领,劳而无功”,学生课外阅读个性强,随意性大,自控因素小,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阅读方法,提高学生阅读技巧。

(1)精读:精读就是要细读多思,反复琢磨、反复研究,边分析边评价,务求明白透彻,以便吸取精华。新课程标准指定的书目,“初中学生课外文学名著必读”中规定的书目,教材中“名著导读”推荐的书籍,要求同学们认真细读,不仅有利于加深理解和记忆,也有利于养成钻研精神,提高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培养兴趣、习惯等良好的心理品质。

(2)泛读:泛读即广泛阅读。不仅要读自然科学方面的书,也要读社会科学方面的书,古今中外各种不同风格的优秀作品都应广泛地阅读,以博采众家之长,开拓思路。中学生到后阶段就要做到这点,来开阔自己的视野,拓展知识面。

(3)通读:通读即对书报杂志等读物从头到尾阅读,通览一遍,意在读懂,了解全貌,以求一个完整的印象,取得“鸟瞰全景”的效果。不做细细品味,不写读书笔记。对有启迪的可供参考的书,可以采取这种读法。

(4)电子阅读: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网络已进入千家万户,教师要适宜地指导学生进行电子阅读。电子阅读媒介包括看碟、上网、读电子书等,花样繁多,丰富多彩,且阅读便捷、迅速。但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保护视力,选择积极向上的读物。

我们在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根据不同年级的阅读目的和阅读内容,以及学生的个性差异,协助学生确定不同的阅读方法,并在具体的读书方法上给予指导。

总之,阅读方法很多,如略读、跳读、浏览等,我们要因人、因时、因需要对学生进行指导,让学生掌握各种阅读方法,享用终身。

4.辅导学生做读书笔记。“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通过做读书笔记,加大阅读的积累。如:摘抄,摘抄好词好句、科学珍闻、生活常识等;列提纲,把读物的要点和基本内容整理出来,理清写作思路,学习表达事物的方法;仿写,根据自己对读物的语言、写法的理解和感悟,仿写其中优美的句子或精彩的片断,提高写作能力;写感想,结合现实和个人的经历,写出对有关问题的认识、看法和体会,提高分析能力;知识拓展,发挥联想和想象,在原著的基础上进行改写、续写,编课本剧等,培养创新思维。

我们要在指导中通过示范、讲评、交流、展示等形式,提高学生做读书笔记的能力。

四、加强家校合作,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

课外阅读指导除了兴趣引导和方法指导外,还需要必要的督促与检查,况且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大部分都在家中。因此,要加强家校合作,重视家校联系的作用,形成家校一体的管理模式,这样学生的阅读任务才能及时完成,课外阅读的习惯才能逐步形成,课外阅读的质量才能得到提高,教师对学生的阅读指导才能产生成效。

为此,我专门设置了一张“家校联系卡”,请家长填写。

课外阅读记录卡

姓名______ _____ 年级班级_______________

记录时间_____________ __阅读时长_______________

读物名称__________ ___ 阅读字数_______ _____

读物类别:

童话寓言 文学名著 科幻小说

卡通漫画 自然科学 流行小说

娱乐杂志 学习辅导资料其他

五、注重行为训练,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是阅读指导的重要内容之一,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必须使种种的方法都成为学生终身学习的好习惯。

1.培养学生制定阅读计划的习惯。指导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和阅读要求,制定计划,定时、限时阅读,这样,课外阅读才能有条不紊地进行,减少学生阅读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2.培养学生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学生的阅读基本上都在课外,学生遇到问题不能及时请教老师,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并习惯使用工具书,及时解决问题,提高阅读效果,激发阅读的积极性。

3.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姿势。好的阅读姿势不易产生阅读疲劳,不会影响视力,不会影响学生的身体发育。因此,要教育学生注意养成良好的阅读姿势。

4.培养学生阅读时用脑的习惯。文章大体分三种体裁:记叙性文章、说明性文章、议论性文章。而这三种文章都有各自不同的阅读步骤。如记叙性文章:题目――体裁――人物――时间――地点――事件――中心思想――写作特色;说明性文章:题目――体裁――说明对象――说明对象的特征――说明顺序――说明语言――说明方法;议论性的文章:题目――体裁――论点(分论点)――论据(理论论据、事实论据)――论证方法。每次学生拿到阅读材料时,边读、边思、边记这些要点,达到理解记忆。

5.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许多学生课外阅读也不少,但收效甚微,这与他们阅读时动口、动眼不动手,不做摘录的不良习惯有关。因此,就要要求学生在阅读时做好读书笔记,包括圈画、摘抄、批注、仿写、加标题、写段意等。学生借助这些技术来弄清文章写了什么内容,分析文章是怎样写的,为什么这样写。并通过优美的语句摘抄和片断摘录,博采读物长处,并消化吸收,学以致用,在需要时参照、借鉴。这样积少成多,自然会丰富学生的内涵,打下坚实的文化积淀。

6.培养学生互相交流的习惯。在课外阅读中组织学生之间的交流至关重要,其产生的作用和效果有时比教师的指导更大。交流的形式可多种多样。如新书推荐、书评、朗诵会、辩论会、读书沙龙、专题墙报或手抄报,读后感评比等。通过此类交流,学生阅读的兴趣会大增,对于提高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和课外阅读的积极性都大有裨益。

7.培养学生爱护书报的习惯。无论是对自己的或公共的或别人的书报,都要注意做到不撕页、不卷角、不涂抹,不乱折乱卷,做到爱护书就象爱护自己的脸一样。

课外阅读作为课内阅读的延续和补充,极大地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知识,是学生内在灵性不断成长的源泉。我们语文教师要以最大的热情潜心研究,努力探索,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扩大学生的阅读面,教给学生的阅读方法,让他们在快乐的书海中徜徉,积累语言,新近母语,陶冶情操,提高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王和芬:《中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策略探究》, 《宜宾学院学报》2007年第02期。

[2]龚建平:《如何引导初中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第12期。

[3]赵海:《浅谈中学生课外阅读》,《成功》(教育版)2007年第08期。

[4]姚俊艳:《中学生课外阅读指导探微》,《语文教学与研究》(大众版)2004年第09期。

海底两万里读书笔记摘抄篇5

曹文轩说:“外面有一个广大无边的世界。”

是的,“远方”没有止境,它永远欢迎我们驶入。而有一种“远方”,它被称之为——未来。我想在外面的世界找到我的未来——一位像叶圣陶一样的大作家,创造奇妙的童话世界,像杨红樱那样写出深受读者喜爱的神奇作文。

不是吗?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春天来临,我挥动着神奇的钢笔,优雅写出春天万物复苏、百鸟争鸣的童话世界:鸟儿站在枝头叽叽喳喳地唱歌,花儿绽放开了灿烂的笑脸,太阳公公呼唤着大地的苏醒。一阵夏雷打响天空,我迅速拿起一支钢笔和画笔,在纸上一笔一画地描绘着夏雷的给力:夏雷穿破了天空,划破了人间的寂静,令蜘蛛无家可归;当树叶飘落时,我把它们比作小精灵,在树林间翩翩起舞,它跳着小步舞曲,唱着歌,来到了人间。雪花来了,我拿起本子,记录下它们一个个欢乐的事儿:“我们来到了人间,可以看见许多美好的事物了!”这时,我还想到了诗人雪莱说的“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你看,多么激励人心,远方还有好多个春天在等待着我。

所以,我必须为“远方的自己”努力着。记得作文兴趣班的老师常说,写好作文有三多:一多观察,二多动笔,三多看书。而观察是作文取胜之道。我是怎么观察的呢?我会去看看这件东西的样子,会去听听那个东西发出的声音,还会去触摸是否柔滑粗糙。我又是怎么动笔的呢?摘抄是我的秘技,好词好句好段,从来不会在我的眼皮子底下溜走,我会工工整整地抄下,它们已经成了我形影不离的“武功秘籍”。

其实,我最喜欢的还属看书。而且,我还属于那种“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钉子户”类型。同学们正在教室里尽情地玩耍,并不能妨碍我看书的热情。拿起一本书津津有味地看,“嘀嗒……嘀嗒……”五分钟马上过去了,我依然保持着那个姿势看书,同学们的话成了耳旁风。又过了几分钟,我还是像个婴儿一样吸收知识的乳汁。有一次,老师突然出现在面前,“课外活动课了!”哦,我才清醒过来,带着书跟上队伍。

俗话说,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看书,就得勤,才能看得多,才能遇到更多的好词好句,才能获得写文章的进步。

海底两万里读书笔记摘抄篇6

赶早市的人看着这个不吆喝的小摊贩,笑他:“你是不是在底下捣弄‘反革命’呢!”“你个卖菜的,卖一秤记一秤,是不是回去和媳妇交账?”

这时候,旁边卖菜的同行总会嘻嘻哈哈地抢着替他回答:“搞创作呢,写剧本!”

虽然叫“剧本”,里面写的却是老姚一家三代的真人真事。从老姚的父辈在安徽老家只住得起泥房子,到老姚在北京最难的时候全家只有11块钱,再到自己的3个孩子从小跟着菜贩父母长大,老姚的“剧本”被媒体称为“三代人的贫穷史”。“剧本”一共1000多页,摞在一起的手稿有一尺多高,这个不会打字也不会发短信的“作家”,从2009年開始,整整写了3年,大约有20万字。

“我们这个家庭,特别需要爱”

老姚脸上晒得黝黑,两只手长满了硬硬的茧,因为总去挖野菜,指甲又黑又秃。

大家习惯了称老姚为“老姜”,因为他是菜市场的姜铺老板。在此之前,他还被叫过“咸菜”、“青菜”。他说当“青菜”的时候,日子最不好过,每天赶在天亮之前购置新菜,可等到太阳落山了。还赚不了几个钱。于是,老姚就成了“老姜”。

“老姜”说,自己最愧疚的是一直没能让孩子过上好日子。3个孩子从小没吃过糖,没玩过玩具,每年只能在大年初一出去玩一天。还只能去抗日英雄纪念馆,因为那里不收门票。所以,他想写个剧本,留给孩子,如果以后他们成了明星要拍戏,就“可以直接拿来用”,拍自己家的故事。

说这话的时候,老姚一直把手放在膝盖处,黑乎乎的手指捂着裤子上磨出的一个巴掌大的破洞,那是他十几年来仅有的一条裤子。

虽然衣服脏兮兮的,但他却把“剧本”收拾得有条有理。方格纸整齐摞在一起,没有一页折角,担心有错字、涂改,每一页纸,他都誊抄过三四遍,封面还用透明胶带粘着,写着“剧本”标题:《爱的呼唤》,“因为我们这个家庭,特别需要爱”。

“剧本”里,他翔实地记着每天的经历。二儿子在北京学武术,获得了许多奖状,有“98份盖钢印的成绩”。他把所有的奖状用塑料纸包好,贴满房间的三面墙,每天晚上睡觉前“一直瞅,一直瞅到眼发酸为止”。

为了参加儿子的家长会,老姚特意穿上唯一的好鞋——一双左脚“张了嘴”的16块钱皮鞋。进校门以后,他一直“使劲儿用前脚压着走,省得露出脚趾头来”。

但让他喜出望外的是,儿子并没有嫌弃卖姜的爸爸,还“很多次当着一大群城里孩子的面”,用手指着,大声宣布,“这就是我爸!”这让他“心里非常安慰”,高兴地回家破天荒地喝点小酒,不过,是超市特价的9.90元一桶的二锅头。

把“苦情”、“清贫”的标签,统统换掉

“只要能给孩子打開一扇门,能在首都蹬一天三轮车,就不会放弃,更不会抛弃。”老姚写道。只有小学三年级文化水平的他形容自己是“打肿脸充胖子的人”。儿子的老师打电话告诉他,“影视发展机会对孩子是很好的平台”。他只在听筒里“嗯,嗯”。其实,“什么叫做平台、机会、影视,一点都理解不開”。

“我只是个老粗,袖筒子里抡棒槌,直来直去,有啥说啥。”姚启中说。

看不懂的东西,老姚就去翻孩子的字典,“字典都被弄破好几次”。“朴实:朴素踏实。不卑不亢:既不自卑,也不高傲。”老姚的笔记本里抄着这样的释义。

为了让“剧本”显得有文化,老姚还跑到超市里,躲在书柜后面,蹲在地上看书,抄写着上面的句子。

“一人若不敢向命运挑战,不敢在生活中開创自己的蓝天,命运给予他的也许仅是一个枯井的地盘,举目所见只是蜘蛛网和尘埃。”这是老姚抄下的句子。

一家只有6双鞋的老姚说,动辄数十元的书对他来说太贵了。他家里唯一一件“高档服装”,也不过是趁着超市“拆迁大甩卖”的时候淘来的26元裤子。

但在他8块钱从工地门口淘来的马甲上,每个口袋里都装着笔,随时准备记录。有时候忘带纸,他就抄在手心上,一路小跑回家,认真誊写在本子上。

在路边餐馆的电视机里,在便利店卖的贺卡前,在路上随风飘的标语上,老姚记着各种“名言”,比如兔年广告里的“牛气冲天,兔飞猛进”。

他活学活用,这么写着,“看着咱们国家这几年多么牛气冲天、兔飞猛进”,自己也希望姚家能把家庭“苦情”、“清贫”的标签,统统换掉。

从那时起,老姚早上卖菜又多了一项任务:背诵这些抄来的词语。在近一个小时自行车车程的路上,老姚把巴掌大的小本夹在他那辆55块钱买来的二手“老飞鸽”自行车的车筐前,一手翻着页,一手握在已经只剩铁架的车把上。

“美联社”是“美丽联合的合作社”?

除了记录自家的柴米油盐,老姚还会记录一些“大事”:“2010年北京高考录取率创历史最高纪录”,“国务院网開通了‘直通中南海’栏目”,“1860年,英法联军毁圆明园”,“火车票实名制了”。

他还会把日常開销记在笔记本的边边角角上。转悠了4个超市,淘到一件6.90元的老年款的衣服,穿了4年。虽然在西单卖了好几年的青菜,他却从来不知道,几步之遥的菜市场后面,是北京最繁华的购物中心。

可有时,这个从未在菜市场买过一瓶水、一根冰棍的抠门父亲,又大方得惊人——儿子参加国际武术比赛单程机票6890元,学费7000元,动辄出国一趟,就能花去两三万元……

在菜市场写“剧本”的老姚引来了不少记者采访,人们对他的称呼从“老姜”一下子变成“姚编”、“姚导”。老姚还接受了美联社的采访,可他不知道“美联社”并不是自己理解的“美丽联合的合作社”,而是一家国际知名通讯社。

“俺写的这些事,在国外也能看到?”听到消息的他瞪大眼睛,“让国外也看看,在咱们中国,也能‘咸鱼翻身’!”

老姚喜欢在儿子放假的时候,带着他在市场转悠,只要遇到认识的人,就扯着嗓门儿,用手比划着。大声宣布:“这是俺二儿子。”

菜市场许多商贩都知道老姚有个了不起的儿子,练武术,拿过好多比赛第一名。在他对面摆摊的布店老板都能准确地背出老姚儿子去过的地方,“香港、澳门、美国……”

“你看咱们家和下棋子一样,走到这一步多不容易。”老姚对孩子说,“我不会低调,就会男高音。”

站在熙熙攘攘的菜市场角落,现在的老姚已经能像个大作家一样,面对举着话筒的电视台记者,有模有样地说着自己的“创作计划”:“目前我写了20万字了,这是第一部分,以后还要写儿子的大学生活,最后能有50万字。”

就在他说话的间隙,他身旁的同行高声吆喝着,“大葱便宜卖了”,还时不时会有背着购物袋的大妈皱着眉头挑选着老姚的姜,嘟嘟囔囔地要砍价。

姚启中厚厚的手稿被记者和出版社翻了个遍,可最重要的读者却都还没有读过。3个孩子从没机会仔细读父亲的“著作”。因为老姚说,“这是秘密”。

海底两万里读书笔记摘抄篇7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句话告诉我们,勤奋是影响学习主要的因素,如果失去勤奋,懒惰将会荒废你的一生。以下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高二作文勤奋800字,下面小编就和大家分享,来欣赏一下吧。

高二作文勤奋800字1学习贵在勤奋,成功多是来源于勤奋的。

所谓勤,就是指做事尽力,从不偷懒。所谓奋,是指振奋,努力,拼搏。

范仲淹两岁时就失去了父亲,家中贫苦无依。他将治理国家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每日刻苦读书,有时候夜里发昏疲倦,就用冷水冲头洗脸,继续攻读,不分昼夜。他五年以来都不曾解带睡觉,在这样的环境下,终于成为一代有识之士。

正是这样一种“勤奋”的品质,做事尽力,从不偷懒,努力拼搏,才成就了他的辉煌。

我国青年数学家陈景润为了摘取“皇冠上的明珠”,解决“哥德巴赫猜想”,坚持每天凌晨3点起床学外语,同时每天去图书室,沉浸在数学符号的海洋之中。一天中午,管理员临走时曾大声喊叫,问里面是否还有人,但全神贯注看书的陈景润什么也没有听见,于是他被反锁在里面。后来他望着那紧锁的大门,毫不在意的微笑了一下,不觉饥饿,不知疲倦的重又回到书堆中。正是由于这种勤奋,陈景润摘取了“皇冠上的明珠”,成为世界著名的数学家。

天道酬勤,不劳何获?

李阳上大学时英语连年不及格。为了考英语四级,每天早上他都在学校烈士亭前高声背喊英文,连续四个月从不间断,最终他凭借勤奋复述完了10本英语原版书,顺利通过了四级考试,一举夺得了全校第二名。为以后创立“疯狂英语”,奠定了基础。

反过来看看,若不是他四个月的勤奋练习,刻苦攻读,又怎会取得现在的成就?

爱因斯坦少年成就事业,不分昼夜学习工作实践,何尝不是如此?电影怪人徐克以一种勤奋的精神去询问方法,去研读书籍,取得了今天的成就,何尝不是如此?发明家爱迪生,上小学的时候被老师称为"智能底下的人",但他并不因此而丧失了信心,反而以顽强的一直勤奋学习,最后终于成了举世闻名的大发明家,何尝不是如此?吉他大师桑塔纳何不是日日练琴,拨弦拨到手酸,取得八项格莱美音乐大奖,又何尝不是如此?

业精于勤荒于嬉。伟人之所以为伟人,是因为他们曾为理想勤奋地努力学习过,他们正因此而成功!作为一个中学生,让我们以勤奋作为座右铭,去努力学习吧!

高二作文勤奋800字2勤奋,是一种来自于内心的动力,是一种坚忍的精神。没有它,就没有人能够学有所成;勤奋,就是在困难面前不低头,对取得的成绩不满足,不断地追求能更近一步,敢于克服困难,不解决困难便决不罢休的顽强意志。

勤奋,贵在“家贫志不贫”。

晋代孙康因为家贫无法买油灯,晚上不能读书,他觉得很可惜,白白浪费了光阴。一天,外面下起了鹅毛大雪,半夜梦醒,见一丝光亮从窗缝里钻出来,原来是大雪映出来的。于是,他起身,对着光亮看起了书。他经过发奋苦读,终于成为一代饱学之士。

若是我们也有孙康的那股拼劲儿,我们也能够出类拔萃。这是多么强大的一股拼劲呀。贫穷击不碎它,环境的恶劣消磨不尽它。这就是“家贫志不贫”的勤奋学习。

勤奋,就是不惜一切要达到目的,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相声语言大师侯宝林只上过三年小学,因为他勤奋好学,他的艺术水平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成为有名的语言专家。有一次,他为了买到自己想要的一册明代笑话书《谑浪》,跑遍了北京城所有旧书摊也未能如愿。后来,他得知北京图书馆有这册书。就决定把书抄回来。适值冬日,他顶着狂风,冒着大雪,一连十八天都跑到图书馆去抄书,一册十多万字的书,终于被他抄录到手。

侯宝林为了一本心爱的书,一连十八天去图书馆抄书,不怕狂风不怕大雪。正是他的勤奋,才使得他成为了相声语言大师。

勤奋,是饭里茶里的刻苦。

鲁迅先生从小刻苦学习。少年时,在江南水师学堂读书,第一学期成绩优异,学校奖励了一枚金质奖章。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楼街头卖掉,然后买了几本书,又买了一串红辣椒。每当晚上寒冷时,夜读难耐,他便摘下一颗辣椒,放在嘴里嚼着,辣得额头直冒汗。他就是用这种方法驱寒坚持读书。后来终于成为我国著名的文学家。

倘若我们在鲁迅那样的环境中,我们一定会叫苦不迭,彻夜难眠。

没有勤奋不能成才,没有勤奋不能成大事。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勤奋,是通往梦想的最佳途径。让我们以梦为马,勤奋为风,向未来冲刺!

高二作文勤奋800字3明明两把一模一样的铁锹,最后却一个锃明瓦亮,一个锈迹斑斑,这是为何?是因为一个天天出工,另一个却懒惰,才造成了这样的结果。物如此,人亦如此,可见做人要勤奋不要懒惰。

勤奋能照亮求学的道路。古代著名文学家宋濂幼时就酷爱读书,却因家中贫穷无法读书,所以他便给人做工,借人书籍,又计日以还,走送之,长大了就背着箱箧走向几里外的先生处求学。勤学好问,即使先生对他打骂,他也仍勤奋好学,终于成为一代文学大家。是什么让宋濂能成为一朝之臣,正是因为他几年如一日的勤奋学习,从不懈怠,即使“负箧曳屣”,也要问出所以然来。

勤奋能弥补身体的缺陷。说起矣晓沅这个人,大家可能不太了解,但他所就读的清华大学,可是没有人不知道吧。矣晓沅,从大一的几百名,再到特等奖学金,全是他勤奋的结果,如果是普通人可能你会认为只要多勤奋(努力)就可以做成吧。可谁又知道矣晓沅是一位双腿残疾,一生只能在轮椅上生活的人呢?他要比常人付出双倍,三倍甚至十倍的努力,勤奋,才能达到这个成就,“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他的勤奋好学终于被大家所看到,所认知,即使不能行走又如何,我有大脑指引我的方向,即使不能行走又如何,我用勤奋来弥补!

勤奋能奏响成功的乐章。霉霉这个人现已人尽皆知,未到30岁的泰勒·斯威夫特早就拿奖拿到手软。可谁又知道她背后的故事呢?从14岁开始,每天练习4个小时吉他,手被磨出水泡,红得厉害,她不在乎,只沉迷于音乐的世界,每日每夜的练习终于有所成就,一首《oursong》震惊欧美获得巨大反响。然后她便在音乐路上一发不可收拾,写出许多人尽皆知的歌,获得几百个奖项。倘若泰勒没有勤奋的练习,又怎会发出歌曲,震惊乐坛?倘若泰勒没有不断研究,勤奋创作又怎会有十几首甚至几十首的脍炙人口的歌,获得乐坛极高的地位?

当然,有天赋,却不勤奋,终会像方仲永一样泯然众人矣。

最后,让我们扬起勤奋的风帆,努力地前进吧,相信我们最终会采撷由勤奋之泉灌溉的成功之果!

高二作文勤奋800字4古今中外,都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勤能补拙,勤奋是人们对自己努力最好的奖赏!但是勤奋到底又为何物呢?

勤奋是成功的助推剂。我国的一位生物学家名叫童第周,他在年轻的时候学习很不努力,所以在班上的成绩也可想而知。但是他到了大学的时候,目睹中国被欺凌、被侵略的历史,毅然回首自己的往事,觉得自己也不能虚度了时光,便重新拿起课本,早上的时候在那里不停地记单词,中午吃饭的时候也舍不得放下课本,牺牲睡觉的时间,用来学习读书,做笔记……终于造就了一个享誉中国,也享誉世界的著名生物学家。他的成功之路可以给我们带来许许多多的启示:在生活中不要轻言放弃,不要觉得自己什么也不行,而要觉得自己无所不能,自信的应对!更不要虚度光阴,让有限的时间化为成功的小船,载着我们度过成功的彼岸……

勤奋也是拙笨的反义词。还记得我们有这样一个同学,他上初中的时候非常的笨拙,几乎连最简单的数学推理题都不会做,但是现在偶遇,却发现他在班里的名次名列前茅,甚至能考到前一二名!我当时非常的不理解,怎么这样一个我们眼中的笨蛋反而可以成为一只金凤凰呢?后来细细的想,我也发现了其中的道理:其实,如果我们天生具有天赋,需要勤奋,而我们天生笨拙的话,更需要勤奋,勤能补拙,只有勤奋才能是笨拙转化为成功的助推剂,只有勤奋,才能是成功,作为我们彼岸和目标!

反思我再现现实生活中的学习,也有许许多多的不勤奋之处。没有按时背诵单词,没有按时做笔记……这其实是非常不对的,我天资并不聪颖,而更应该勤奋,所以我在日后的学习中一定要将自己的勤奋,转化为成功的动力,让自己在学校还在学海中更畅快地遨游!

勤奋的人,必将会受到生命的优待。勤奋的人,必将会受到人生的眷顾。

高二作文勤奋800字5“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古有大文学家韩愈一言,告诫我们成就工业需要“勤奋”。勤者,不惰也,惰者则万事无成。翻开找寻历来成功者的成长历史,哪一页没有“勤奋”二字?回顾成功者的成长历程,哪一个没有辛勤的“汗水”,古今中外,无所避免。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自有苦练书法。相传他每每写完字,到要到自家门前的池塘里洗毛笔,时间长了,一池的清水已然变成了一池墨水,人们于是便把这个池塘称为“墨池”。王羲之通过勤学苦练,久而久之终于成为了书法家,被人们称为“书圣”。他的勤奋铸造了他日后的辉煌成就,从而名流千古,被人们深记于心。

“读书师易事,思索是难事,但两者缺一,便会毫无用处”。我们皆熟悉的鲁迅先生从小便是喜欢认真学习的人。少年时的他,在江南水师学堂读书,第一学期成绩优异,学校给他了一枚金质奖章。他拿到奖章后立即去南京鼓楼街头卖掉,然后买了几本喜欢的书,又买了一串红辣椒。每当晚上寒冷时夜读难耐,他便摘下那一颗颗红色的辣椒,放在嘴里,慢慢咀嚼,知道额头冒汗,他便是由此种方法驱逐寒冷,坚持读书。由于苦读书,鲁迅先生发表了许多文学作品,最终成为我国现代为学的奠基人,享有盛誉。

大物理学家牛顿,从小便对生活中的许多物理现象感兴趣,做起实验来更是勤奋刻苦,忘乎所以。有一次,他在做实验之际,忽然有些饿,便想着煮鸡蛋来吃,于是便把“鸡蛋”放入锅中蒸煮,又继续实验。过了一段时间,他忽然想起锅中还煮着鸡蛋,于是便把锅打开,可锅里那是鸡蛋,只有一只怀表躺在其中,而鸡蛋却一直握在他的手中。正是由于他的勤奋,最终才成为经典物理学家奠基人。

无论是王羲之,鲁迅或是牛顿,他们的成功皆源于勤奋这一伟大的母亲,才有如今的伟人之称。

而作为我们当代青年具有远大理想,更是需要勤奋与实践,如果只想着成功而不去努力奋斗,那么到头来只是一场空谈。没有勤奋的人生便如同零一般虚无缥缈。

海底两万里读书笔记摘抄篇8

摘 要:教育行政部门一直重视学校的图书建设工作,每年会下拨一定数量的图书到各级各类学校。这些图书资源我们应该有效地利用起来,营造浓郁的书香氛围,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不断增强校园文化的人文底蕴。

关键词:图书资源;人文素养;阅读

布鲁姆曾在他的书中说过:“如果人们要保留任何形成自己的判断和意见的能力,那么我们继续为自己而阅读就变得很重要。”通过阅读,可以增强自我,完善自我,并且最终会成为他人的启迪。但就我目前所教的两个班的现状来看,近90%的学生来自农村,家中基本没有可供初中学生阅读的名著,这些农村学生的日常阅读量特别少,有些根本不具阅读意识,更别说行之有效的阅读习惯。而新课标要求初中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这就需要学生花时间去填补阅读空缺。

近几年,“减负提质”的呼声越来越高,学生理应有更多属于自我支配的时间,但实际情况呢?学生的课业负担依然过重,特别是一些地处农村的初级中学,为了提高教学成绩,特安排晚自习让老师讲课。即使没有晚自习,大多家长忙着赚钱养家,很少顾及子女的教育,更谈不上为孩子营造较好的阅读氛围。

一、引领学生认识阅读的重要性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在认知世界和素质形成时期,阅读名著对其成长有不可忽略的意义。

1.从人文关怀角度

福楼拜说:“阅读是为了活着。”阅读是人们“自我实现的需要”的最重要的方式。而经典图书是过去文明汇聚和交流的见证,也是未来的记忆和希望的表达,更是反映一个社会生活的缩影。它经过了历史的筛选,最经得起揣摩和消化,是历代圣贤名士的智慧精华,是世界文化的精髓,对中学生情感的熏染,人格的构建,习惯的生成,环境的优化,传统的继承,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学生在阅读中多少会受到经典图书中睿智语言与典型人物的潜移默化、陶冶滋养。

2.从语文学习角度

我们的阅读课不能以考试成绩为目的而死抱着课文教学或是围绕阅读技巧讲练,很明显,这一目的是对语文教学的一种亵渎,是极为狭隘且带有极强的功利滞后性,是不利于学生发展的,许多学生对语文的热情就因此被掐灭。阅读必须向课外拓展,学生要“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三年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这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最基本的要求。

二、激发学生阅读图书的热情

新课标强调:“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我们所要做的是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

1.推荐阅读

古今中外,书册繁复无穷,浩如烟海。我们读什么,最简便的方法就是教师向学生推荐阅读。初一开学不久,我向学生推荐巴西作家保罗・柯埃略的《牧羊少年奇幻之旅》:在美国,他是唯一“二十年畅销外国作家”;在德国,他的作品销量与《圣经》比肩;在英国,唯有《牧羊少年奇幻之旅》单本销量超过《哈利・波特》;在丹麦,他是唯一的“第二个安徒生”;在韩国,他是唯一“新作品必登上畅销榜首”的拉美作家……。这是一个追寻梦想,实现梦想的故事,“当你一心想要某种东西的时候,整个宇宙会合力助你实现愿望。”这样一介绍,学生的阅读热情高涨,一个月内,班里的大部分同学都已读过这本书。2010年年末,著名作家史铁生去世,我给学生上了节《秋天的怀念》,同时向他们推荐了《我与地坛》。史铁生有着肉体残疾的切身体验,他的部分小说写到伤残者的生活困境和精神困境。但他超越了伤残者对命运的哀怜和自叹,由此上升为对普遍性生存,特别是精神“伤残”现象的关切。读其作品,我们会被那些来自心灵深处的苍凉文字所感动,这文字并不是表现为悲壮与慷慨陈词,而是以极平静甚至很低调的心态写出的一些极平实的文字,平实中蕴真情,平实中含哲理,平实中见悲怆。

2.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读物知识竞赛

为了力求大部分学生都能参与到认真阅读这一队伍里,提高阅读质量,每学期组织两次课外读物鉴赏茶话会或是知识竞赛:可以是朗诵赛,每位同学向全班同学朗诵在日常阅读中曾引起你共鸣的诗句;可以是故事会,每位同学向全班同学述演在日常阅读中所遇到的奇人怪事、历史故事;可以是“四大名著知识知多少”的竞赛等。

3.将文字影音化为视听体验

不定期地向学生们提供根据文学作品改编的影音作品,如《鲁滨逊漂流记》《简・爱》《夏洛的网》《巴黎圣母院》等等,让学生多角度地去感受文学作品作为纸质文化的特质,加深他们的阅读体悟。

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能有效地检查阅读情况、巩固阅读成果,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与热情,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从而自觉进行课外阅读。

三、充分利用各种图书资源

1.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资源

图书馆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是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之一,是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和扩充学生知识面的重要场所,是配合新课改进行教育科研,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可缺少的必要组成部分。我校共有藏书约60000册,平均每生达30多册。全校各班每周都有一个特定的时间,由每班的图书管理员来借阅,隔周去图书馆调换,这样确保了学生阅读面的广度。学校有学生阅览室约100平方米,这里的书开架阅览,更有利于学生自主选择。而每周确保一节课的进阅览室的时间,更是让学生在泛读中渐渐明确自己所喜欢的书籍类型。

2.建立班级图书库

考虑到农村学生缺少买书的热忱,家长也很少主动给孩子买课外书,每个学期班级里都会利用班会费买20本左右的书,尽量达到一桌一本,这些书同学们可以自由调换着阅读。三年下来,学生也人均有三本书。而我推荐的书大都来自班级图书库,保证了学生想看都能看到。在给班级购书中,也尽量协调好经典书籍与学生个人喜好间的关系。

四、引领学生制订合理的阅读计划

1.合理安排阅读时间

平时尽量少布置一些机械性抄写作业,对教辅书上的题目我会依据其优劣进行选做。每日利用晚饭后到晚读前近半小时的时间有计划地进行名著阅读。经过一个学期的培养,学生已经非常自觉地趁这段时间肆意遨游在书海中。有时看到学生阅读的专注神情,常会不忍心打断他们和作者思想火花上的碰撞,就把阅读时间顺延至晚读课,让他们在这个精神家园里寻找到紧张学业外的宁静与安详。而学校安排的一周一节名著阅读课,也不会轻易去占用。于是,一个学期下来,经过调查,学生至少完整地阅读了五本课外读物。

2.有选择地阅读

每个人的阅读状态是与自己经历的生活及拥有的相关经验存在密切联系的,它具有选择性、思考性和流动性,教师不能随意指定,强求统一,而应尊重和珍视学生的阅读心理和阅读个性。在给学生做好课外阅读材料推荐和指导的基础上,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决定阅读书册。有的学生偏于对未知世界的幻想,老师可以提供想象瑰丽的科幻读物的书单,比如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爱科学》等;有的学生多愁善感,情感细腻熨帖,老师可以提供闪耀着温情体悟的诗词散文篇章;有的学生生性大咧粗犷,老师可以提供题材大开大合、情节跌宕起伏的小说;有的学生性格内敛心思缜密,老师可以提供那些蕴藉丰富的人生启迪的名人传记……

五、学会积累,提升语文素养

1.积累是情感产生谐振的前提

北师大博导刘锡庆教授强调,一个人学语言,第一是靠积累。语文积累是现代课程论在语文课程理念中的一种折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实施建议”中也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可见,积累是多么重要。在课外阅读的积累过程中,我们会引导学生做摘抄,如在阅读过程中把优美的词句、语段摘抄在读书笔记上,并写上点评或心得;我会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进行圈点批注;还要求学生尽量有选择地对所摘抄的句段强化记忆,同时,也要渐渐把这些语感挪为己用,展现在平日的随笔里。当然教师不应强求学生统一用某一种或某几种积累方法,而应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积累方法或几种积累方法结合,让学生在自主积累的过程中感受到阅读的收获。

2.阅读经典,提升语文素养

在阅读推荐中我首要推荐的是那些经典的课外读物。经典的价值,当然远远超越那些简单的教条。经典,往往是一种复杂、立体的事物,它能经得起多方位解析,能包容多角度批评,能不断引发人们产生新的、远非标准的,但都言之成理的启发。更重要的是,语文素养便在这样的经典中愈积愈厚。钱理群教授说:“人类精神文明的成果就是通过各类学科的名著的阅读而代代相传的。”阅读经典名著,学生可以不断地提升对作品的审美鉴赏能力,从中汲取人文精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被众多人认为是物欲横流、道德感缺失的时代里,重视和加强阅读无疑是学生个体成长的需要,也是新时代教育的目的。

当然,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潜移默化的,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我们要有效利用课外阅读资源,多渠道地营造出良好的阅读氛围,培养学生私人化的读书风气,让阅读真正成为一种持久的自觉活动,成为日常生活的一种自我需要。

上一篇:给运动员加油的话范文 下一篇:好作文大全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