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志向的名言范文

时间:2023-11-03 12:18:31

关于志向的名言篇1

雄心壮志名人名言(最新篇)

1) 雄心志四海,万里望风尘(晋·傅玄)

2) 丈夫清万里,谁能扫一室(唐·刘希夷)

3) 寄言燕雀莫相唣,自有云霄万里高(唐·高适)

4) 大丈夫处世,不能立功建业,几与草木同腐乎?(三国演义)

5) 有志不在年高,我志空活百岁(清·石玉昆)

6) 一个人如果胸无大志,既使再有壮丽的举动也称不上是伟人----(拉罗什富科)

7) 母鸡的理想不过是一把糠(罗马尼亚)

8) 鸟不展翅膀难高飞(朝鲜)

9) 人无志向,和迷途的盲人一样(朝鲜)

10) 少年心事当拿云(唐·李贺)

11) 鸟贵有翼,人贵有志

12) 鹰爱高飞,鸦栖一枝(欧洲)

13) 志正则众邪不生(三国志)

14) 志坚者,功名之柱也。登山不以艰险而止,则必臻乎峻岭----(晋·葛洪)

15) 志之所向,金石为开,谁能御之?(清·曾国藩)

16) 生无一锥土,常有四海心(清·顾炎武)

17) 顶天立地奇男子,要把乾坤扭转来(孙中山)

18) 以天下为己任(新五代史)

19) 心随朗月高,志与秋霜洁(唐·李世民)

20) 才自清明志自高(清·曹雪芹)

雄心壮志名人名言(精选篇)

1) 对没志气的人,路程显得远;对没有银钱的人,城镇显得远----(蒙古族)

2) 贫困教会贫困者一切(普拉图斯)

3)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4) 无志愁压头,有志能搬山

5) 人若有志,万事可为(塞·斯迈尔斯)

6) 人生各有志(汉·王粲)

7) 男子千年志,吾生未有涯(宋·文天祥)

8) 鱼跳龙门往上游

9) 卒子过河,意在吃帅

10) 治天下者必先立其志(明·程颢)

11) 志不立,如无舵这舟,无衔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明·王守仁)

12) 胸无大志,枉活一世

13) 人之所以异于禽者,唯志而已矣!(汪·王夫之)

14) 人生不得行胸怀,虽寿百岁犹为无也(南史)

15) 远大的希望造就伟大的人物(英国)

16) 胸有凌云志,无高不可攀

17) 志当存高远(三国·诸葛亮)

18)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明·王守仁)

19) 人惟患无志,有志无有不成者(宋·陆九渊)

20) 有志者,事竞成

雄心壮志名人名言(经典篇)

1)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材,亦必有坚忍不拨之志----(宋·苏轼)

2) 石看纹理山看脉,人看志气树看材

3) 志,气之帅也(孟子)

4) 无所求则无所获(英国)

5) 雄鹰必须比鸟飞得高,因为它的猎物就是鸟(德国)

6) 有志者能使石头长出青草来(朝鲜)

7) 并非神仙才能烧陶器,有志的人总可以学得精手艺(俄罗斯)

8) 无钱之人脚杆硬,有钱之人骨头酥

9) 贫穷是一切艺术职业的母亲(托里安诺)

10) 过程的热爱而已----(高尔基)

11) 缺乏对事业的热爱,才华也是无用的(尼柯拉耶维奇)

12) 有在事业上的精力,就该在多字上加一;用在吃穿上的精力,应该在少字上减一(朝鲜)

13) 贫困,你是人类艺术的源泉,你将伟大的灵感赐予诗人----(爱·穆尔)

14) 死犹未肯输心去,贫亦其能奈我何!(清·黄宗羲)

15) 志气和贫困是患难兄弟,世人常见他们伴在一起(托·富勒)

16) 祖国更重于生命,是我们的母亲,我们的土地。 —— 聂鲁达

17) 祖国如有难,汝应作前锋。 —— 陈毅

18) 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深厚的感情。——列宁

19) 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周恩来

20) 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邓-小-平

看了雄心壮志名人名言还看:

1.表达雄心壮志的名言

2.关于雄心壮志的名言

3.关于雄心壮志的名言格言

4.关于雄心壮志的名言名句

关于志向的名言篇2

摘 要: 语序类型学对量词的考察可以这样进行:统计名量词和动量词在中国境内少数民族语言中的语序分布,运用逻辑组配和语义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确定“最佳”轨层结构,并综合四分表来分析数量表达的核心归属和量词的整体性质。得到的结论是,名量组合的核心是数词,动量组合的核心是动词,量词整体正经历缀化的过程,呈现出联系项的特点。

中图分类号: H0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12435(2012)01011307

Nature of Classifier and Head of Quantity Expression-Study of Language Typology

RAO Hongquan (College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Anhui Normal University, Wuhu 241003; College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Huazhong Normal University, Wuhan 430079)

Key words: language typology; classifier;quantity expression; head;relator

Abstract: The word order typology studies the classifiers in this way: the word order distribution of the noun classifier and verb classifier in China domestic minority language can be studied with the method of the logical matching and semantic analysis to seek for the best orbital structure, and synthetic four tables for the ownership of quantity expression's head and classifier bulk properties.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head of noun quantity combination is the numeral; the verb quantity combination's core is the verb, the classifier whole experience the process of affixation, present the relator's characteristics.

量词是东亚诸语言的一大特色,其内部存在着不平衡的现象:一方面有的语言量词非常丰富,有的语言则不发达;另一方面,名量词比动量词要丰富得多。汉藏语言学家从汉语及少数民族语言中量词的语义表达、句法功能及语用匹配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但量词的性质至今还没有明确的说法,究竟是粘着词还是后缀还是别的?对于动量词,只是做了描写性工作,没有给予应有的关注;数量表达①的核心一直众说不一。本文采用类型学的框架,考察中国境内少数民族语言中动量词和名量词的语序分布,提取类型学参项,讨论量词整体的性质以及数量短语的核心。语料来自103种少数民族语言②,由于语言间量词发展的不平衡,为比较统计的方便,我们选取对量词有较明确语法描写的少数民族语言,共85种。其中与量词组合的数词主要考察基数词;少数民族语言中存在拷贝型、反响型量词,因为不能体现语序情况,所以不在考察对象之列。本文从语义表达入手,寻找形式上的一致性

和差异性,所以要排除那些语序改变带来意义改变的情况,有些语言中基数词的不同语序可以表示“序数”意义[1,2];还有如佤语通常的语序是“名+数+量”,“数+量+名”表示的是“每……”的意思[3],这和数量居于名词后面表示数量意义是不同的。

1 动量配对:关联配对

Dryer[4]对Greenberg(1963)以来所认为的与动词和宾语语序相关的结构进行了重新审视,他的研究建立在625种语言基础上,通过数据统计和方差分析得出很多重要的“关联配对”(correlation pairs)。如是的对应成分(patterner),即名词是动词的对应成分,领属短语是宾语的对应成分:若动词前于宾语则一般来说名词也前于领属短语。但其中没有具体考察数量短语(以下简称为SL,这里暂时忽略“数词+量词”的内部语序)。可以说,一直以来量词在语序方面的重要性都被忽视,直到Haspelmath et.al(2005)和Comrie(2008)才开始将量词作为类型学的一个重要参数(参见徐丹、傅京起[5])。下面就中国境内少数民族语言来看看数量短语与动词或名词之间是否构成关联配对。先看动量组合中二者的语序情况:

其中包含“SL+N”的语言比例为(Dryer[4]8687提出关联配对鉴别标准的第二条:如果XY的组合是:X倾向于前于Y,在VO语言中比在OV语言中更显著的话,那么是一个关联配对,其中X是动词的对应成分,Y是宾语的对应成分。他采用方差分析进一步找到了这种关联。我们运用的正是这种方法。),OV:0.20(10/10+40);VO:0.74(29/29+10)。

SL+N语序在VO中要比在OV中出现的比例大。但是这个比例并没有大到可以认为是关联配对的程度,只能大致反映SL+N语序在VO语言中更显著。因此我们认为(即名量配对)不是类型学上的关联配对,而(即量名配对)则有成为关联配对的倾向。

综上,就而言,动量配对是一种关联配对。另外,相比名量配对,量名配对与动宾配对似乎更匹配。这正反映了跨语言中名量词和动量词的分布呈现镜像对称这一特点 [注:感谢审稿专家指出这一镜像分布,并提醒我注意这方面的研究成果,思考核心确认等问题。](石毓智[7]、徐丹/傅京起[5]),于是引发了我们对数量表达核心的再思考。

2 数量表达的核心

一般认为数量表达中名词或动词是中心语,数量短语充当的是修饰语角色。上面的考察显示,动量配对是的关联配对,其中的动词应该是核心。而名量组合的核心并不是很明确,“数量”有可能是核心。陆丙甫[8]提出的“轨层结构”理论解释了世界语言的语序分布情况。我们在调查的少数民族语言中,寻找名量、动量组合各自的轨层结构,分析它们的核心。

2.1 动量组合的核心

数词(Num)、量词(CL)和动词(V)的组合类型是4种:

①V+Num+CL:33种语言。

克伦语――lε33 tε55bl55(去•一•次)去一次

土家语―― thi55 lian55ti31(等•一•下)等一下(均引自李范文[9]242)

②Num+CL+V:43种语言。

彝语――tsh31vi55bu33(一•遍•写)写一遍

浪速语――ta31tε31Pε31(一•次•打)打一次(均引自李范文[9]239240)

③CL+Num+V:9种语言。

景颇语――la31miji33sa33(次•一•去)去一次

达让语―― tia55ka33n55ma31o55(遍•二•说)说两遍

(均引自李范文[9]242)

④V+CL+Num:3种语言。

毛难语――kau5ca:u1dεu2(看•次•一)看一次(梁敏[10]41)

布依语――ti2tan5diau1(打•顿•一)打一顿(喻翠容[11]32)

壮语――j3bat7deu1(看•次•一)看一次(简志第二分册[12]11)

石毓智[7]提到汉语中是先产生名量词,动量词是在名量词发展的影响之下产生的。虽然我们无法知道少数民族语言历史的状况,但从我们调查的少数民族语言看,动量词相对名量词而言极少,一般用两三个动量词就可以涵盖很多不同的动量意义,这些动量词大都与时间性密切相关[注:石毓智[13]认为“去了一趟北京”、“看了一遍书”中的“一趟”、“一遍”是次数时间词或时间词。],而与具体动作相关性不大。相比名量词大多产生自名词,因而和名词保持着或多或少的联系,动量词和动词的语义关联就没有名量词和名词的联系那么强。动量词是和数词组合在一起,而不是和动词组合在一起。

研究事物应该以最少条件的形态为起点,然后一个个条件加上去,看这些条件分别导致那些变化。这是经验科学的最基本的研究方法之一(参见陆丙甫、曹德和 [14])。本文建构轨层结构过程中,

发现可能的轨层结构也许不止一种。需要综合考虑逻辑组配和语义分析[注:轨层结构主要是以语义为基础,但是有时语义不好把握,就需要结合逻辑分析,寻找组配的最佳方式。按照我们的理解,动量组合中,以动词为核心的轨层有6种(方框中的词表示核心):

[动 [数 量]],[动 [量 数]],[[动 数] 量],[[动 量] 数],[动 [数-量]],[动 [量-数]]

下文的名量组合以名词、数词、量词为核心的轨层也各有6种。],寻找最佳的轨层结构。这种最佳轨层结构应该具备以下条件:

A.至少能够落实全部最基本的语序类型;

B.最大化地落实出现的其他语序类型;

C.最小化地分析出事实上未出现的语序类型。

动量组合中,核心就是动词,量词是和数词组合在一起的。其最佳轨层如下:

这个轨层包含两个要素:一个是动词,它是主要的核心;一个是以数词为核心,量词和数词组合在一起。它不仅能落实所有四种类型,而且还有效地限制了“CL+V+Num”、“Num+V+CL”类型的出现。①②是基本语序,表明数词有前置于量词的倾向。③④的少量出现说明,数词后置比起数词前置而言只是一种可能性,即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数词可以后置。动量组合的这种轨层结构很像空间科学中的自转、公转相结合的轨层,为了以示区别,我们称动量组合的这种轨层为“卫星轨层结构”,指的是组合中除了主要核心还有一个次要核心在发挥作用。

2.2 名量组合的核心:

数词(Num)、量词(CL)和名词(N)的组合类型是5种:

①N+Num+CL:47种语言。

哈 尼 语――a55thu55thi31si31(芭蕉•一•个)一个芭蕉

傈 傈 语―― tsho44mo31thi31o44(人老•一•位)一位老人(均引自李范文[9]236)

②Num+CL+N:38种语言。

独龙语――a31ni5555a31ts53(二•个•人)两个人(李范文[9]238)

布兴语――mat nui uan (一•个•碗)一个碗(高永奇[15]100)

③N+CL+Num:15种语言。

错那门巴――tshi53ko55sum53(靴•只•一)一只靴

墨脱门巴――i buda thor(木头•根•一)一根木头(均引自李范文[9]239)

④CL+N+Num:3种语言。

壮语――tu2kǔk7deu1(只•虎•一)一只老虎(简志第二分册[12]11)

布依语――pu4tǔ4ts3deu1(个•同志•一)一位同志(简志第二分册[12]63)

莽语――u51tu51mak55(支•筷子•一)一支筷子(高永奇[15]74)

要说明的是,这3种语言都有基本的名量组合方式,只是当数词为“一”时可以出现这个类型。也就是说,这是作为基本语序的一种替代语序出现的。

⑤CL+Num+N:2种语言

义都语――3353ge33ti33t53(句•一•话)一句话(江荻[16]65)

莽语――lan51mak55hai31(只•一•鞋子)一只鞋子(高永奇[17]74)

传统观点认为名量组合中是数量短语修饰名词,以名词为核心。但近年来,有研究显示情况并非如此简单。Langacker(1991)认为量词是整个数量短语的核心,一起出现的那个名词则是一个“附加性”成分(引自石毓智[7]204);戴庆厦[18]和王春德[19]结合语序和意义都认为苗瑶语的名词是后定语,修饰它前面的量词或数量词;李艳惠、陆丙甫[20]指出“数目短语(该文中“数目表达”(number expression)泛指“数词+量词+名词”形式。)

的歧义性”:“三个人”或“两个孩子”这类数量表达是歧义结构。在理解成指称性的名词短语时,其中名词是核心。在强调“多少”这个数量意义时,可以看作以数量词为核心的“数量短语”;石毓智[7]根据是否能替代整个短语的功能,结合现代汉语的组织原则分析了名词数量表达式中数量成分是“核心”。种种不同的意见其实反映了人们对“核心”的不同理解[注:陆丙甫[21]重点分析了不同学派对核心的不同理解。]。类型学所理解的核心是核心词,是轨层结构的中心。名量词有类别义和数量义[注:张文国[22]375指出:量词的词义都是由类别意义和数量意义两部分组成。],类别义体现名量词与名词之间语义的联系,数量义在名量词与数词之间又建立起关联,因此名量词徘徊于数词和名词的语义关联之间,不稳定,因此造成了其核心的归属难题。

根据核心最好是词而不是短语(Dryer[4]),可以认为名量组合的核心有三种可能:名词或量词或是数词。我们同样通过建构“最佳轨层结构”来寻找其核心。发现轨层结构有三种可选方案:一种是以名词为核心,量词组合在数词次核心之上,如(a);一种是以数词为核心,量词处于名词和数词的中间地带,如(b);还有一种是以量词为核心,如(c):

这三个轨层结构都可以落实除④以外的四种类型,做到了最大化和最小化相结合。它们都包含两个要素:一个是量词和数词组合在一起;另一个是名词。这与动量组合的轨层要素具有相似性。轨层结构的可选正反映出,核心的归属确实是困难的。但为了降低语言处理的难度,我们主张对名量组合做统一处理。因为上文的统计显示有成为关联配对的倾向(即数量组合有成为动词对应成分的倾向),而且以下事实反映名量词和数词、名词的关系都很密切,所以(b)可能更适合一些,即把名量组合统一处理为以数词为核心。

首先,从上面的类型可以看出数量大多是捆绑在一起的,量词是必须和数词结合在一起使用的;其次,有些语言中数量短语放在名词前要加一个特殊的形式,如布嫩语(何汝芬[23]66):

pat tu buhtuh tu ibu 四节甘蔗四(助) 节 (助)甘蔗前一个“tu”属于数词构词形式,后一个“tu”是需要加的形式。这个形式只能加在数量短语与名词之间而不能加在数量短语的内部。汉语的很多方言中也有相似情况[注:黄伯荣[24]在“量词”部分提到很多汉语方言可以在数量词组和名词之间插入“仔”类。]。

再次,一些少数民族语言中数量短语有时会紧缩(只限于“一”和“二”与量词的组合),组合后数词隐含于量词中,有时也可以紧缩为量词省略,如布赓语(李云兵[25]111):“mbi44”表示“一只”;以上现象均说明,名量词和数词的语义关系密切,结合紧密。

还有很多现象显示名量词和名词的语义关系也密切。如有的语言中,名量词有人称、格的变化。如喀什话(米海力[26]81):

gonu bε kilo si ni mεn lj

肉(的)五 公斤(它)(把)我 要

塔塔尔语(陈宗振、伊里千[27]72):

bu ftln kilos nitε tijn

这 桃子的 公斤 多少 分

人称和格是名词的语法范畴,因此这种现象表明名量词和名词之间若即若离;再如有语言中名量词可以受带助词“”的名物化形容词修饰,起替代名词的作用(孙宏开[28])。有些语言中,名量词和名词一样,可以接受各类实词及其词组的修饰或限制。如布依语(喻翠容[11]31):

tu2 la:u6tsa:5 老张的(那)只

只 老张

再如傣语(喻翠容、罗美珍[29]39)

to1 dam1黑的那只

只 黑

这诸多现象散见于少数民族语料中,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名量词和名词的关系也较密切,二者若即若离。因此将名量词处理为数词和名词的语义联系项(relator)比较适合。[注:审稿专家指出,以上所列理由似乎不能排除将量词处理为核心的可能性。我们认同这一意见,的确这正是名量组合核心归属的难题所在。本文提出“最佳轨层结构”的逻辑分析,也只是一种视角。因为从(a)(b)(c)三个轨层结构来看,(a)不符合上文关联配对的检测,(c)难以反映名量词一方面和数词、另一方面和名词的密切关系,只有(b)将量词处理在轨层中部最为合适。]对名量组合核心的这一处理还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据Dryer[4]118统计:VO语言表现出强烈的NumN语序倾向。也就是说,从跨语言角度看,数词倾向于成为数名组合的核心。那么如果认为那些没有发展出量词的语言中,这一组合的核心是数词,而发展出量词的语言,组合的核心却是量词,于是核心为什么会发生变化等一系列问题同样需要合理的解释。相反,如果我们不把量词的发展演变处理为核心的改变,而只是动因互动所带来的语序调整,就好理解了。比如古汉语经历了由"数名"到"名数量"再到"数量名"的语序演变(徐丹、傅京起[5]563),可以解释为量词的后缀倾向和量词的联系项倾向的互动(见2.3),并不改变数词的核心地位。

名量组合的这种轨层不同于动量组合的“卫星轨层结构”,我们称之为“行星轨层结构”,指的是所有成分只围绕一个核心作轨层运动。

2.3 四分表的分析

另外,如果换一个角度来看问题,就会发现这里有一些控制名量组合语序分布的因素,尽管目前看来还都是倾向性的。从语序分布来看,数、量倾向于构成一个成分,彼此不分开。这样的话我们就可以得到一个类似于四分表的排列(括号中是语言的数量)[注:这种四分表的排列是陆丙甫在与作者交流时提到的,其中讨论的动因和本文轨层结构的分析正好可以互补互证,也可参看宋丽萍[30] 229242。这里是想说明我们对名量组合的处理是合适的。]:

因为“量―数―名”只有2种语言使用,比例很小,可以忽略记为四分表上的不存在。根据以上轨层结构的分析,大致可以提供这样两个动因:一是从语义上看,名量词有联系项作用,倾向于出现在数词和名词之间。这条动因可以标记为R。二是名量词有很强的后缀性(suffix),倾向后置于数词,这条动因可以标记为S。

那么上面四种有关的排列跟两个动因的关系如下:数―量―名(同时满足R、S)、名―数―量(S)、名―量―数(R)、*量―数―名(R、S 都不满足,因此不存在或很少存在)。所以,从这个角度也能说明我们将名量组合的核心处理为数词可能是合理的。

3 量词的性质

在一种语言内部看问题往往眼光受限,类型学提供的正是一种宽广的视野,能在发现共性的同时深入分析细微的差异,还能预测一些倾向性的问题。

就量词整体的性质而言,汉语学界有不同的认识:熙[31]认为量词是粘着词。李艳惠、陆丙甫[20]把量词处理为后缀性的成分等等。我们认为:一方面,根据前文动量组合的轨层结构,动量词是围绕着数词,构建成数量短语,再围绕着动词做轨层运动的。动量词已经缀化了。另一方面,从名量组合的轨层结构看,名量词处于轨层的中间地带,可以说,名量词具有联系项作用,游走于数词和名词之间,而且已经表现出更多的缀于数词之上的倾向。

总的来看,汉藏语系的量词正在经历缀化或已经缀化,各种语言可能呈现缀化的不同阶段,也许从这个角度可以更好地显示量词的特性。

参考文献:

[1] 毛宗武等. 瑶族语言简志[M]. 北京:民族出版社, 1982.

[2] 薄文泽. 佯语[M]. 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 1997.

[3] 颜其香. 中国孟高棉语族语言与南亚语系[M]. 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1995.

[4] Dryer . The Greenbergian word order correlation[J].Language,1992,(68):1

[5] 徐丹, 傅京起. 量词及其类型学考察[J]. 语言科学, 2011,(6).

[6] 李云兵. 苗瑶语量词的类型学特征[M]∥ 李锦芳.汉藏语系量词研究. 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2005.

[7] 石毓智. 语法化的动因与机制[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8] 陆丙甫. 核心推导语法[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3.

[9] 李范文. 西夏语比较研究[M]. 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 1999.

[10] 梁敏. 毛难语简志[M]. 北京:民族出版社, 1980.

[11] 喻翠容. 布依语简志[M]. 北京:民族出版社, 1980.

[12] 中国科学院少数民族语言研究所.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简志第二、三分册[M].1959.

[13] 石毓智. 汉语语法化的历程[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1.

[14] 陆丙甫, 曹德和. 关于句法理论的起点和三个平面理论[J].语言研究集刊(第二辑),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2005.

[15] 高永奇. 布兴语研究[M]. 北京:民族出版社, 2004.

[16] 江荻. 义都语研究[M]. 北京:民族出版社, 2005.

[17] 高永奇. 莽语研究[M]. 北京:民族出版社,2003.

[18] 戴庆厦. 藏缅语族语言研究[M]. 云南:云南民族出版社, 1998.

[19] 王春德. 苗语语法(黔东方言)[M]. 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 1986.

[20] 李艳惠, 陆丙甫. 数目短语[J]. 中国语文, 2002, (4).

[21] 陆丙甫. 不同学派的“核心”概念之比较[J]. 当代语言学, 2006, (4).

[22] 张文国. 关于量词能否重叠的问题[J]∥李锦芳.汉藏语系量词研究,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2005.

[23] 何汝芬等. 高山族语言简志(布嫩语)[M]. 北京:民族出版社, 1986.

[24] 黄伯荣. 汉语方言语法类编[M]. 青岛:青岛出版社, 1996.

[25] 李云兵. 布赓语研究[M]. 北京:民族出版社, 2005.

[26] 米海力. 维吾尔语喀什话研究[M]. 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1997.

[27] 陈宗振, 伊里千. 塔塔尔语简志[M]. 北京:民族出版社, 1986.

[28] 孙宏开. 怒族语言简志(怒苏语)[M]. 北京:民族出版社, 1986.

[29] 喻翠容, 罗美珍. 傣语简志[M]. 北京:民族出版社, 1980.

[30] 宋丽萍. 数量名结构语序及其分布的类型学考察[J].语言学论丛,2006,(34).

关于志向的名言篇3

打击与挫折是成功的踏脚石,而不是绊脚石。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关于不畏挫折的励志名言,供大家参阅!

关于不畏挫折的励志名言精选1) 逆境展示奇才,顺境隐没英才。---霍勒斯

2) 逆境能打败弱者而造就强者.---尼克松

3) 只有经过地狱般的磨练,才能炼出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奏出世间的绝唱。---泰戈尔

4)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5) 被克服的困难就是胜利的契机。---贺拉斯

6) 小苗不经风雨长不成大树,人不经困难难以成材。

7) 有了信心,就是成功的开始。

8) 困难是礁石,海水敢于进击才激起美丽的浪花。

9) 登上了山顶,可能是伤痕累累,但看到的却是无限风光。

10) 困难像弹簧,看你强不强;你强他就弱,你弱他就强。

11) 逆流而上,才能找到水的源头。

12)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郑板桥

13) 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

14) 我觉得坦途在前,人又何必因为一点小障碍而不走路呢?——鲁迅

15) “不耻最后”。即使慢,弛而不息,纵会落后,纵会失败,但一定可以达到他所向的目标。——鲁迅

关于不畏挫折的励志名言经典1) 每一种挫折或不利的突变,是带着同样或较大的有利的种子。——爱默生

2) 我以为挫折磨难是锻炼意志增强能力的好机会。——邹韬奋

3) 斗争是掌握本领的学校,挫折是通向真理的桥梁。——歌德

4) 以勇敢的胸膛面对逆境。——贺拉斯

5) 一切幸福都并非没有烦恼,而一切逆境也绝非没有希望。——培根

6) 困难是欺软怕硬的。你越畏惧它,它愈威吓你。你愈不将它放在眼里,它愈对你表示恭顺。——宣永光

7) 无论何时,不管怎样,我也绝不允许自己有一点点心丧气。--爱迪生

8) 在一个崇高的目标支持下,不停地工作,即使慢,也一定会获得成功。--爱因斯坦

9) 壮志与毅力是事业的双翼--歌德大自然既然在人间造成不同程度的强弱,也常用破釜沉舟的斗争,使弱者不亚于强者。--孟德斯鸠

10) 一个人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走过弯路,犯过错误,并不是坏事,更不是什么耻辱,要在实践中勇于承认和改正错误。——爱因斯坦

11) 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南西北风。——郑板桥

12) 患难困苦,是磨炼人格之最高学校。——梁启超

13) “不耻最后”。即使慢,弛而不息,纵会落后,纵会失败,但一定可以达到他所向的目标。——鲁迅

14) 给孩子多多提供尝试机会也是实施挫折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孩子一旦被剥夺了尝试的机会,也就等于被剥夺了犯错误和改正错误的机会,因此也不可能迈向成功之路。——舒马赫

15) 苦难是人生的老师,通过苦难,走向欢乐。——贝多芬

关于不畏挫折的励志名言推荐1) 给多多提供尝试机会也是实施挫折的有机组成部分。一旦被剥夺了尝试的机会,也就等于被剥夺了犯错误和改正错误的机会,因此也不可能迈向成功之路。—德国着名专家舒马赫

2) 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贝多芬

3) 失败也是我需要的,它和成功对我一样有价值,只有在我知道一切做不好的方法以后,我才能知道做好一件工作的方法是什么。——爱迪生

4) 我认为挫折磨难是锻炼意志增加能力的机会,讲到这一点,我还要对千方百计诬陷我者表示无限的感谢。

5) 在人生的道路上,谁都会遇到困难和挫折,就看你能不能战胜它。战胜了,你就是英雄,就是生活的强者。

6) 一个人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走过弯路,犯过错误,并不是坏事,更不是什么耻辱,要在实践中勇于承认和改正错误。——爱因斯坦

7) 患难困苦,是磨炼人格之最高学校。 梁启超

8) 没有播种,何来收获;没有辛苦,何来成功;没有磨难,何来荣耀;没有挫折,何来辉煌。——佩恩

9) 什么叫作失败?失败是到达较佳境地的第一步。——菲里浦斯

10) 失败是坚忍的最后考验。——俾斯麦

11) 对于不屈不挠的人来说,没有失败这回事。——俾斯麦

12) 一次失败,只是证明我们成功的决心还够坚强。——博维

13) 失败也是我需要的,它和成功对我一样有价值。——爱迪生

14) 我们关心的,不是你是否失败了,而是你对失败能否无怨。——林肯

15) 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南西北风。——郑板桥

16) 困难与折磨对于人来说,是一把打向坯料的锤,打掉的应是脆弱的铁屑,锻成的将是锋利的钢刀。——契诃夫

17) 开发人类智力的矿藏是少不了需要由患难来促成的。要使火药发火就需要压力。

18) 通向人类真正伟大境界的道路只有一条。——苦难的道路。——爱因斯坦

19) 对勇气的最大考验,就是看一个人能否做到败而不馁。——英格索尔

20) 我觉得坦途在前,人又何必因为一点小障碍而不走路呢?——鲁迅

关于志向的名言篇4

[关键词]名实关系论;王弼;言意之辨;语言的空观;无言之美

对于魏晋时期学术思想,后人或以清谈误国批评之,或以风度雅致赞美之,褒贬不一。然而,上自汉末下迄南北朝统一,玄风大盛,学术思想的自由解放、往复辩难的气息浓厚,对于语言的哲学反思继先秦、两汉之后又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在诸如名实关系论、言意象之辨、“理胜”与“辞胜”之辨、佛经翻译中的“格义”和“合本”等关乎语言的哲学论辩层出不穷。这一时期语言哲学思想,既有本体论的也有工具论的,既有认识论的也有境界论的。本文将分别从语言,政治、实在,翻译和文字训诂等四个方面对其进行简要论述。

一、正名主义——从名实论到名理学

葛瑞汉曾经认为,中国语言哲学关注的主要不是本质问题而是名实相符问题。把握名实关系,不仅仅是研究整个中国古代语言观的一条主线,也是研究魏晋南北朝时期语言观的一把钥匙。名与实,在先秦名家和墨家那里,一般被规定为能指与所指的关系,即作为共相的名称、概念与其所指称的具有共同本质属性的实在之间的关系。但是汉魏时期的名实关系论则带有明显的政治色彩,已不单是一个语言学或逻辑学问题,而主要是一门如何认识、选拔、使用和评价人才的知识论和政治学。它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品鉴的名实,它主要关注人才的流目品题与实际才能之间的关系。二是才性的名实,主要研究人的才能与德性的离、合、同、异关系。它的兴起与曹魏时期唯才是举的人才选拔制度有着密切关系。三是律学的名实,它主要研究的是官职的权责关系,以便进一步“参伍形名”——综合比验官吏的实践效果与法规的文字规定之间的对应关系。

魏晋士人在“清谈”或“谈坐”这一学术社交活动中,十分讲究逻辑、修辞技巧,尤其是对辩论的技巧方法有着高度的自觉。所以,清谈其实就是一门关乎语言技艺和思想历练的活动。徐干在《中论·核辩》中指出,“夫辩者,求服人心也,非屈人口也”,表明辩论的目的是辩明义理而非卖弄语辞,应该遵守“在彼犹在己”的原则,以求得以理服人的效果。刘劭亦在《人物志·材理篇》中认为,“夫辩有理胜,有辞胜理”,指出真正的辩论不能以辞害意,应该以辩明物理与人伦之定则为目的,看重的是言辞意义而非言辞的逻辑规则。绝大多数魏晋士人与徐、刘一样,皆对运用形式逻辑进行诡辩的方法持排斥态度,视诡辩为纯粹的游辞和狡辩。这是因为诡辩固然可以使人关注到词与物的关系,不过极有可能将人类认知引向相对主义和怀疑主义的困境,对人类追求理论知识的真确性构成了威胁。该时代的人们只偶然会提及先秦名学论题,如西晋鲁胜《注墨辩序》便对名家予以了高度评价,然鲁胜又说:“自邓析至秦时名家者,世有篇籍,率颇难知,后学莫复传习,于今五百余岁,遂亡绝。”这表明先秦名家的语言逻辑学传统几成绝唱。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整个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语言之自觉大都集中在了如何超越语言的形式性和有限性上面,阻碍了增进语言与逻辑工具之细致严密性的努力。

二、言意之辨与语言的功能问题

与魏晋南北朝士人从语言逻辑转向形上玄思的趋势恰恰相反,现代西方哲学的“语言转向”通常是以拒斥或悬置形而上学为口号的,认为形上玄思才是对语言的误用。维特根斯坦在他的《逻辑哲学论》中曾说:“凡是能够说的事情,都能够说清楚;凡是不能说的事情,就应该沉默。”他要求人们老实承认形而上学的东西不可言说。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中国传统思维虽然承认形而上学超出了语言的范围,不过却一直致力于“说不可说”的思想任务。

魏晋士人以深受老庄思想浸润的王弼(公元226年一公元249年)为代表,采取了与先秦道家语言观相近的立场,不仅认同“得意忘言”,而且认同“得意忘象”。王弼空前重视超越于语言和形象之上的“意”,是义理派易学兴起的关键人物。王弼《周易略例》所谓“得意在忘象,得象在忘言”,是说从理性言诠和经验直观中类推出来的意理,乃是对理性与经验的融合与超越,是超绝言、象的。“意”在这里,不能简单理解为“一个不属于特定之物的理”——物理,而应该理解成认识主体通过卦言与卦象所表达的物理中所可能得到的启发或感悟。与物理相对,我们可以将这种由人的启发或感悟的东西统称之为“心理”或“意理”,包含了对于物——我关系的把握取舍与价值判断。

结合王弼的《老子指略》来看,“意”的超越性与“道”的超越性有相似之处,都是终极而超越的,具有“无形无名”的特点,既超越形象亦超绝语言。反过来说,形象与语言皆由于其有限性,而无法表诠终极、无限、全体之道的,正所谓“名之不能当,称之不能既”。语言之所以存在局限性,王弼的理由是“名必有所分,称必有所由。”名言皆有所指,然由于其所指皆为有限、具体的事物,对于无所不指之道是无能为力的。不仅于此,称谓皆有所诠,然由于其所诠皆为事物某个或某些方面的属性,对于事物的真正本质是无法穷尽的。因此,王弼所说的“意理”是更接近于一种终极体验和人生境界,要么是一种整体,要么是一种个人性的经验,而语言表达是分析性的、公共性的,故“意理”本身是不可说的。王弼“言意之辨”的焦点,并不是在说明思维——语言——世界之间的关系,而是意在界定物我关系,以此来解决人们在这个世界中应该采取何种生存方式的问题。因此,王弼从一开始就没有站在语言本体论和语言中心主义的立场,而是始终坚持了工具主义的语言观。可以说包括王弼在内的大多数中国思想家,都强烈质疑用语言文字来充分表诠终极义理的可能性。对“道”的终极体悟要求人们越过词与物的鸿沟,使人与物直接共处,达到一种物我交融的境界。王弼对终极本原的体悟,使得他的语言哲学思想既重视了思想的主体,又暗含了超出其主体自身之外,具备了一种介于主客体之间的“主体间性”的现代思维模式的特征。

嵇康(公元223年一公元262年)也认识到了语言的有限性。他在《声无哀乐论》中说:“夫言非自然一定之物,五方殊俗,同事异号。趣举一名,以为标识耳”,明确指出了名言只是标识事物的符号,存在形式性与地域差异性,本身并不具有实在性和绝对普遍的意义。嵇康还分析了“言”与“心”的关系,亦即语言与思维的关系。他主张“心不系于所言,言或不足以证心也”,认为主体心智并不受所言、所言之事物的限制,而标识事物的语言亦不足以表达人的主观意识与心智感受,强调了语言的局限性及思维主体的自由特质。在语言工具论这一点上,嵇康与王弼等的观点是一致的,而与当代解释学所坚持的语言本体论观点——思维就是遣词造句的过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得意忘言式的语言工具论,不仅仅是魏晋南北朝时期语言思想的主流,也是以后历代语言思想的基调。但是也有特例。这一时期的欧阳建(?一公元300年)则明确地提出“言尽意论”。欧阳建认为,语言指称实在,指即其所指,名言不可能指称不存在的虚无。既然语言代表了实在或者就是实在,那么反过来说,欲想了解世界则可以通过研究语言来实现。这既是语言实在论又是语言本体论。但是,在工具主义和功能主义盛行的中国语言哲学思想传统中,绝大多数思想家都将语言看成是一个指称和表意的工具,既没有把语言看得与实在同等重要,也没有把语言看得与思维同等重要。欧阳建虽然提出了言能尽意的观点,但他对语言本体论视角其实也是持排斥态度的,只是程度不同而已。这显示出“言尽意论”自身内部难以解决的一个理论难题——本意是为了重视实在,却可能不得不与重视实在一样去重视语言。至于名言能否表达实在之外的东西,如王弼所说的“意理”,欧阳建没有明说。他将言意之辨的焦点完全集中在名实关系上,属于认识论的领域,因而与先秦墨家名实论有某种内在联系。他没有直接触及到王弼所关注的言意问题的实质,可以说他的“言尽意论”并没有驳倒这一时期主流的“言不尽意论”。

三、文字训诂与经典解释

语言文字是随着时空条件的转移而不断变化发展的,表现出明显的历史性与地域性特点。历时性的语言固化为文字,思想固化为经籍。而作为经籍研究主干的经学在汉代如日中天的时代过去之后,随即跌入低潮。魏初荀粲曾说:“六籍虽存,固圣人之糠秕。”经典文本的神圣性遭到了人们的普遍质疑,对于如何对待和阐释经典文本则涌现出新的观念,就阐释学的方法论而言,王弼的“得意忘言”论堪称魏晋南北朝时解释经典文本的主要范式。在魏晋人们看来,经典文本并不是僵死不变的教条,其本身说了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阐释者透过文本而与自身的经验和理性相契合、相贯通。因此,经典文本不仅应向历史开放,也应该向当下(主体经验)开放;对文本的阐释与其说是一种还原,不如说是一种创造。这就是说,经典具有历史性的同时,还更应具有时代性。这与现代解释学的某些观点不谋而合。这样一来,魏晋义理之学对汉代注疏之学进行了一次解释学上的革命

嵇康在《声无哀乐论》中提出的语言文字“非自然一定之物”,反对“前言”的绝对性与神圣性。嵇康在两种基本的经典阐释方式——“借古义以明之”与“多恃前言以为谈证”之间,选择了前者。他固然承认经典文本对个人认知具有借鉴、印证和启发的作用,但他更为强调主体经验所得乃是了解自然之理的前提基础。否则,正如其所言,“多恃前言以为谈证,自此以往,恐巧历不能纪”,对于经典文本的阐释只能越来越繁琐空洞,愈来愈远离个体的生存经验。魏晋玄谈的主要对象是“三玄”,即《易》、《老》、《庄》,相关的注本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大都侧重注释者对文本哲理层面的发挥,而非文字的疏解。另外,在南朝经学、玄学和佛学的讲解与互动过程中,出现了登座讲经的义疏或讲疏这一注释经典的新形式,其主要内容是对经典文本及前人传注解释的再解释和疏通,以期更准确地理解经典原意。在唐代统一经典文本及其注疏出现之前,无论是注释还是义疏都是比较自由的,可以综核诸家,参以己意做出裁断,表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

文字训诂是经典解释的基础,虽非直接与语言哲学有关,但却包含了语言哲学的一些要素。中国文字是以“依类象形”为基础的象形文字,它同时包含了音、形、义三个要素,掌握字音、字形是了解字义的基础。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对于文字三个要素的态度是有着不同侧重的。早期的文字观,得益于对汉代经学的反动以及“得意忘言”思维模式的影响,一般较为看重文字音、形要素背后的意义。南北朝末期则开始出现重视文字音、形要素的呼声。颜之推在其《颜氏家训·勉学篇》中已经指出了通晓文字(尤其是字形、字音)对于经典解释的重要性。他不再一味强调经典义理的发挥,转而重视起对文字的音、形、义的知解,正预示着一个和解释经典密切相关的新型语言文字观的出现。

四、文学与翻译中的语言哲学问题

魏晋时期的文学艺术与语言哲学思想之间亦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正是因为有了上述“得意忘言”式的语言工具论思维,才会有魏晋南北朝时期高度发达的文学艺术传统。无论是陆机的物——文——意问题,还是刘勰的物——辞——情问题,与魏晋言——意——象之辨显然有一个共同的语言哲学背景。刘勰说:“况乎文章,述志为本。言与志反,文岂足征?”文章以“述志为本”,明确表明他坚持了“诗言志”的文学传统。语言文字以得情、得志、得意为最终目的,一旦实现了这一最终目的,语言文字本身随之消融在其所要实现的目的之中。由于整个时代都倾向于用文学语言来表达自我情感及作家个人的自由意志,张扬了“诗言志”的传统,使得这个时代的文学艺术显示出性灵、隽永和自然的独特风格,并最终指向了无言之美、无言之意境。

另外,在这一时期的佛经翻译过程中,也涉及到一些语言哲学问题,如道安在《摩诃钵罗若波罗蜜经抄序》中提出了佛经汉译过程中存在的“五失本”和“三不易”原则,首次对于佛经翻译追求准确性时所碰到的困难及其原因进行了系统总结,表现出对于不同语言体系之间所存在的差异性的高度自觉。僧肇在解“空”过程中提出的“诸法假号不真”问题,也涉及到语言哲学问题。因为万法皆空,作为万法共相的名亦不是真实的,只是暂时假借的工具而已。而僧肇还认为“言迹”不能表达“至理”,类似于玄学的言意之辨。僧肇所说的“求言所不能言”,“相期于文外”,其实就是王弼的“得意而忘言”思想在佛教中的再现,二人皆视名言仅为工具,言外之意才是语言的最终目的。佛教哲学的语言观,从一个方面丰富了中国中古时期的语言哲学思想

关于志向的名言篇5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语,疏通文句,理解文意。

二、过程与方法:

诵读课文,掌握关键词句,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情感,把握文章主旨,赏析精彩妙点,积累名言警句。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文中深刻的人生理念和父对子的殷殷期望。

教学重点:

诵读课文,掌握字词,理解主旨,勤学励志。

教学难点:

掌握关键词句,赏析精彩妙点,理解语句内涵以及句间联系,体会作者情感,领会文章的思想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他躬耕陇亩时“苟全姓名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但注意结交名士,研读古籍,留心时政,常以管仲、乐毅自励。被刘备三顾茅庐请做军师之后就提出著名的《隆中对》,策动孙、刘联盟,大破曹操,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蜀汉建立,拜为丞相。为完成统一中原,兴复汉室的大业,他效忠先主,辅佐后主,外联东吴,内修政理,南征平叛,北抗强魏,先后五次北伐魏国,终因积劳成疾而逝世,享年54岁,临终遗嘱“掘棺材之地,穿平常服饰,不配器物”,留给子孙的财产只有桑800株,薄田15公顷。他以自身言行感染激励自己的子孙,“善政嘉事”,“美声溢誉”,其子诸葛瞻、诸葛尚均义无返顾,为国捐躯,一家三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深为后人传诵。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诫子书》,聆听他对子女、后人的谆谆教诲。

(二)朗读课文,掌握字词。

1、解题:

《诫子书》,告诫儿子的一封家书,即诸葛亮写给自己儿子的一封书信。

2、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读,注意:

(1)标记生字注音。

夫:fú   淫慢:yín  险躁:zào  遂(suì) 穷庐:lú

(2)提示长句停顿。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3、学生自由朗读,互读。

4、指定优、中、困学生各一名朗读,其他同学点评(从字音、停顿两方面)。

三、精读课文,准确翻译。

1、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自主译读课文。

2、合作探究:小组合作,解决个人翻译过程遇到的难题。

3、师生共同解疑。教师给予点拨,对学生进行古文学习方法的指导。

4、掌握重要字词   

诫:告诫,劝勉。     书:书信。           夫:语气助词,用于句首。

以:用来。           修身:修养身心。      养德:陶冶德行。

无以:没办法。       致远:达到远大目标。    广:扩大。这里是增长的意思 。          成学:成就。

 励精:振奋。    

淫慢:放纵懈怠。      险躁:轻薄。           治性:修养     

四、研读课文,把握主旨。

1、诸葛亮在这段话中,哪句话劝勉儿子要珍惜时光,把握现在?你由此想到了哪些诗句?

明确:(1)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2)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2、诸葛亮认为成才的条件是什么?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明确:诸葛亮认为,理想的人才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志、学、才。诸葛亮主张以俭养德、以静求学、以学广才,这三者是互相联系,缺一不可的。要想成才,就必须努力学习,要想学有所得,就必须确立大志(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所以,三者中,志是成才的前提的基础。那么如何培养志向呢?必须“宁静”,即清心寡欲、专心致志(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如此说来,一个人要想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就必须修养自己的品德,那如何修养品德呢?(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看来,“志”是成才的前提,而“修身、养德”是成才的关键。这也正是诸葛亮的观点所在。

3、“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句话的核心是一个“静”字。“俭以养德”与“静”有何关系?

明确:看似无关,实则关系密切。因为节俭方可清心寡欲,避免浪费。这就要求人们的内心世界始终保持宁静,不会为贪图丰厚的物质享受而分神劳力。

4、这篇文章给你怎样的启示?

明确:人在少年时期应树立远大志向,发愤图强,以免老了后悔。

五、谈感受,说启发,积累警句。

学生从文中找出自己所喜欢的一个警句,谈自己的理解和所受到的启发。

示例:(1)时光飞逝,我们要珍惜时光,不能等到自己变老,和世界脱节,才悲叹蹉跎的岁月,那将于事无补。(或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2)一个人要想有所成就,就必须从小确立大志,否则人生就没有了方向。周总理在12岁的时候就发出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誓言,这一崇高的志向激励着他一生都在为中华之崛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六、课堂小结

其实诸葛亮最欣赏的是挂在书房里的一副对联“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他一生无意于功名利禄,不受外界的任何诱惑,我希望大家也能做到这一点,成长路上坚守自己内心的平静。我们一起读一下这句话。 学生齐读。

七、布置作业

1、背诵全文,积累警句。

2、搜集有关诸葛亮的诗句或成语或典故。

 

教学反思:

《诫子书》是诸葛亮给儿子诸葛瞻的家书,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励志。本篇是修身立志的名篇,文短意长、言简意赅,他告诫儿子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切不可荒唐焦躁。因此在教学本文时,我重点通朗引导学生理解内容,把握文章主旨,从而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情感,并通过积累相关的名言警句达到深入理解与自我激励的目的。

在具体讲授的过程中,由于对学生学习能力的估计不足,在课堂环节的设计与安排上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1、学生对文言词语的掌握不够扎实,翻译句子过于生硬直白,虽然做到了“信”与“达”,但还需在“雅”字上多下功夫。

2、由于对文章的理解不够深入透彻,在理解课文内容时存在一定的困难,例如成才的三个条件学生能够准确进行回答,但是对三者的关系的理解还有些模糊,需要经过不断的引导慢慢理解。

3、学生的语文积累不够,语言表达能力尚需锻炼与提高。在谈感受,说启发,积累警句环节中,学生心有所触动,语言表达却不够准确,尤其是警句积累,实在匮乏,今后在语文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课外知识的积累。

关于志向的名言篇6

劳动节,劳动人民的节日,表扬和表彰优秀的劳动者是鼓励劳动人民通过自己的努力是最光荣的,其中座谈会就是在劳动节表彰优秀劳动者的方式。以下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关于五一劳模座谈会主持词,下面小编就和大家分享,来欣赏一下吧。

五一劳模座谈会主持词1各位领导、全县各级各类的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及“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的同志们:

你们好!今年是我们~~县建县20周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县经济社会初步转入科学发展的新时期,在全市六项主要经济指标考核综合得分中,再次实现排名第一,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在座各位劳模的共同努力和无私奉献。今天,在“五一”国际劳动节即将到来之际,县委、县政府委托县总工会在此召开全县劳模座谈会。这是县委、县政府对我们的关心和爱护。参加这次座谈会的是建国以来,我县各行各业的全国、~~省、~~市、~~县劳模、先进工作者和全国、~~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共89名,其中:全国劳模1名;中央部级劳模1名;中央各部劳模2名;省级劳模(先进工作者)22名;市级劳模23名;县级劳模30名;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6名;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4名。实际到会63名。其中有12名劳模请假,有9名劳模调离本县,有5名已死亡。今天到会的劳模中60岁以上的有19名。

89名劳模中有女劳模8名,还有我县劳模评选工作领导小组全体成员11名。

座谈会议的'主要内容有三个:

1、县人大副主任、总工会主席~~讲话;

2、县劳模代表发言;

3、县委副书记~~作重要讲话,

下面有请:

1、请县人大副主任、总工会主席~~讲话;

稍后。

2、请县劳模代表发言:

(2)请~~同志发言(~~年~~省劳模、~~镇农民种养户)

(3)请~~同志发言(~~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民营企业家)

(4)请~~同志发言(~~年全国劳动模范)

3、请县委副书记~~同志作重要指示。

五一劳模座谈会主持词2各位劳模,同志们:

为了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今天,我们在这里欢聚一堂,隆重召开庆“五一”国际劳动节劳模座谈会,这充分说明县委、县政府对以劳动模范为代表的广大劳动群众的重视和关心。相信通过这次会议,必将在会社会形成关心劳模、爱护劳模、支持劳模、学习劳模、争做劳模的良好氛围,进而推进我县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进步。现在会议正式开始。

第一项:由县总工会主席雷田荣同志致祝词。

第二项:劳模代表、工会代表发言。

第一位,由

第二位,由

第三位,由

第三项:请县委书记讲话,大家欢迎。

同志们,按照会议安排,各项议程已进行完毕。刚才,位劳模和位基层工会负责人作了很好的发言,最后郭书记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各位劳模和广大群众职工在的现代化建设中所作出的贡献,向各级工会组织和劳动模范提出了殷切期望和要求。下面,就书记的讲话和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我再强调三点:

一是认真传达落实好会议精神。会后,各级工会组织要迅速传达这次座谈会精神,尤其要组织广大职工学习领会书记所作的重要讲话,真正把广大干部职工的思想统一到这次会议精神上来,把会议精神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去,进而动员和组织全县广大干部职工,以更加昂扬的斗志和创新、创造、创业的精神,为把我们的家乡建设得更加美丽富饶作出新的贡献。

二是发挥职能,最大限度地维护好职工的利益。工会是工人阶级最广泛的群众组织,是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各级工会组织要加强对职工的教育培训,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劳动竞赛和技术比武,不断提高广大职工的劳动技能文章。要切实维护职工利益,特别要关心困难职工,解决他们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加大对劳模的宣传力度,大力挖掘身边的先进典型,使更多的劳模不断涌现,在全社会形成学先进、赶先进、超先进的良好氛围,。要加强自身建设,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做好工会工作的方式和方法,努力推动工会工作再上新台阶。

三是充分发挥好劳模的示范带头作用,为经济社会发展再立新功。各位劳模、先进工作者是全县广大职工和劳动群众的杰出代表,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排头兵。要立足新的起点,树立更高的目标,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今后要继续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技能,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团结和带领广大劳动者,立足本职,爱岗敬业,勤奋工作,无私奉献,为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现在散会。

今天的座谈会就到此结束,祝各位劳动模范身体健康、家庭幸福、节日快乐!

五一劳模座谈会主持词3同志们:

参加今天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座谈会的有来自全区各行各业的劳模代表(共20名。其中:全国劳模1名,省级劳模3名,市级劳模9名,区级劳模7名);区直有关部门的负责人;区总工会全体党政班子成员;到会的领导有区委副书记~~同志,区委常委、区委组织部部长~~同志,区人大副主任、区总工会主席~~同志,区人民政府副区长~~同志,区政协副主席~~同志。

第一个议程:全区劳模情况通报。我区现有劳模242人,其中全国劳模1人,省级劳模18人,市级劳模116人,区级劳模107人。242名劳模中,行政事业单位职工劳模128人,企业单位职工劳模102人,农民劳模12人,男性劳模165人,女性劳模77人,党员劳模180人,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劳模66人,分布在全区各个领域、各个行业。近几年来,我区各级劳模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工作大局,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中心,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构建"平安~~、富裕~~、和谐~~"作出了突出贡献,涌现了~~、~~、~~、~~、~~、~~等一大批公而忘私、艰苦奋斗、真诚奉献、不计名利、忠于职守、自强不息的优秀人物,他们展现的是工人阶级主人翁精神,践行的是胸怀全局、淡泊名利、爱岗敬业、开拓创新的优良传统,影响和带动了全社会。他们敢为人先的品格和无私奉献的精神,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参加今天座谈会的全国、省、市、区四级劳模代表,是我区劳模中的佼佼者,有来自机关事业单位、企业生产一线的.劳模,有来自街道社区、乡村基层的劳模,也有来自教育战线、卫生系统的劳模,等等接下来他们将要围绕弘扬劳模精神,发挥劳模作用,结合本职工作表态发言。

第二个议程:劳模发言。

第一个发言的是全国劳模~~同志,题目是《发挥劳模作用,默默奉献余热》;

第二个发言的是省级劳模~~同志,题目是《带领群众奔小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第三个发言的是区级劳模~~同志,题目是《坚持诚实守信,做大做强企业》;

第四个发言的是区级劳模~~同志,题目是《服务居民群众,强化社区建设》;

第五个发言的是区级劳模~~同志,题目是《搞好来信来访,维护社会稳定》;

第六个发言的是市级劳模~~同志,题目是《提高员工素质,建设和谐医院》;

第七个发言的是区级劳模~~同志,题目是《救助弱势群体,体现党的温暖》;

第八个发言的是区级劳模~~同志,题目是《开展健康活动,活跃社区文化》。

第三个议程:区直部门负责人发言。

第四个议程:通过并宣读倡议书。

第五个议程:领导讲话。

请区委副书记~~同志作重要讲话。刚才书记对我区近年来的劳模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对劳模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产生的社会影响进行了高度评价,对今后如何适应新形势、把握新特点,紧扣区委、区政府工作大局,进一步做好劳模工作、发挥劳模的示范作用、在全社会营造关爱劳模、学习劳模、争当劳模的浓厚氛围,提出了具体要求。我们要认真领会陈书记的讲话精神,按照他提出的要求,扎实做好新形势下的劳模工作,让劳模风采在全区上下充分展示,让劳模精神在~~大地大放光彩。

五一劳模座谈会主持词4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金秋十月,丹桂飘香。在全区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之际,我们满怀喜悦心情参加今天的劳模座谈会,共同庆贺赴京观礼劳模凯旋归来。劳模赴京观礼,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劳模无微不至的关怀,这不仅是对赴京观礼劳模的鞭策和鼓舞,也是对我们全体劳模的鞭策和激励。赴京观礼劳模是我们全区人民的荣耀,也是我们全区劳模的荣耀。我能参加今天的盛会,有机会向各位劳模学习,向各位领导汇报,我感到十分荣幸。

赴京观礼劳模是我们当中秀的代表,起着领头示范的作用,全社会都要向赴京观礼劳模学习,从中受到教育和激励。我们要以赴京观礼劳模为榜样,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大力弘扬劳模时代精神,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带领广大群众爱岗敬业,勤奋工作,创新创业,继续发挥好三个方面的作用:一是要争做加快经济发展的排头兵。要把保增长作为当务之急,牢固树立保增长就是保发展、保就业、保稳定的意识,进一步增强主人翁意识,实践“十大工程”,积极建功立业,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

二是要争做社会和谐稳定的维护者。当前,在体制机制变革、利益格局调整、思想观念变化的新形势下,我们要继续发扬识大体、顾大局的优良传统,倍加珍惜团结稳定的大好局面,带领群众自觉遵纪守法,依法表达利益诉求,妥善解决各类矛盾,积极投身和谐创建,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三是要争做精神文明的弘扬者。要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精神,认真开展文明行业创建活动,切实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建设,用新时期劳模的先进思想和模范行动影响和带动全社会,努力形成爱岗敬业、诚实守信、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良好风尚。“弘扬劳模精神,铸就崛起之魂”。

当前,我区发展正处在关键时期,国际金融危机对我们的经济影响还在加深,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任务异常繁重艰巨。我深深地感到任重而道远,自己肩上的责任更大,担子更重。

为此,我将把这次座谈会作为工作的新起点,决心在今后的工作中,全面深入地向赴京观礼劳模学习,全力弘扬区委书记朱志群在今年区各界劳模迎春座谈会上提出的青山湖区劳模精神,立足本职,珍惜荣誉,吃苦在前,勇挑重担,带领顺外村党员、干部、群众大力推进“村务财务民主化、经营管理制度化、处事议事规范化、工作决策科学化、社区环境法制化”建设,在构建“经济大区、生态之都”,为把青山湖区建设成为“实力、繁荣、和谐的科学发展先行区”的进程中再创佳绩。

五一劳模座谈会主持词5“五一”国际劳动节前夕,我们在这里欢聚一堂,隆重召开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大会。主要任务是,纪念“五一”,表彰先进,动员和号召全市广大职工以劳动模范和先进集体为榜样,爱岗敬业、恪尽职守,扎实工作,无私奉献,为实现....经济社会全面振兴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参加今天会议的人员的有:市四大班子在家领导,各乡镇街党(工)委书记、乡镇长、办事处主任、总工会主席、专职工会副主席,市委各部委、市政府各部门、市直各单位党政一把手、工会工委主任,各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人、工会主席,各企业法人代表、工会主席,以及受表彰的劳动模范和先进集体代表。

今天的会议有8项议程:一是奏国歌;二是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同志宣读表彰决定;三是颁奖;四是少先队员献辞;五是劳动模范和先进集体代表作事迹报告;六是劳模代表宣读倡议书;七是市委副书记、市长....同志讲话;八是奏国际歌。

下面,进行会议第一项,奏国歌,请全体起立;

下面,进行会议第二项,请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同志宣读表彰决定;

下面,进行会议进行第三项,颁奖;

首先,颁发劳动模范奖,本奖项分五轮颁发,共60人;

下面,请上台领奖;

下面,请上台领奖;

下面,请上台领奖;

下面,请上台领奖;

下面,请上台领奖;

下面,颁发先进集体奖

下面,请负责人上台领奖。

下面,进行会议第四项,少先队员向劳动模范和先进集体献辞;

下面,进行会议第五项,劳动模范和先进集体代表作事迹报告;

首先,请市同志作先进集体事迹报告;

下面,请同志作先进事迹报告;

下面,请新同志先进事迹报告;

下面,请同志作先进事迹报告。

下面,进行会议第六项,由劳模代表...同志代表劳动模范和先进集体发出倡议;

下面,进行会议七项,请市委副书记、市长...同志作重要讲话。

同志们,今天会议的各项议程已经全部结束了。刚才,会议隆重表彰了60名劳动模范和12个先进集体,少先队员向劳动模范和先进集体献辞,部分劳模代表和先进集体代表作了事迹报告,劳模代表向全市职工发出了倡议,这对于进一步动员和号召全市广大职工以先进模范人物为榜样,始终站在时代的前列,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艰苦奋斗,无私奉献,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特别是侯市长的讲话,深刻地阐述了我们召开此次表彰大会的意义,指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主要任务,对全市广大职工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希望大家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下面,就进一步贯彻落实好此次会议精神,我强调三点意见:

一要抓好学习,统一思想。会后,各部门、各单位要召开全体干部职工会议,认真组织学习,切实把这次会议精神传达贯彻到基层,传达贯彻到每个干部职工,进而把全市人民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会议精神上来,立足本职,扎实工作,努力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要抓好宣传,营造氛围。新闻宣传部门要大张旗鼓地宣传此次会议精神,宣传劳动模范和先进集体的突出事迹,努力在全社会营造求真务实、加快发展、争先创优的浓厚氛围,积极掀起人人争先进、人人谋发展的热潮。

三要抓好落实,推动工作。当前,全年时间即将过半,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时间十分紧迫,任务十分繁重。各地、各部门单位必须按照市四届六次党代会、市五届三次人代会的安排部署,紧密结合这次会议精神,立足本单位的工作实际,积极查找自身工作的差距和不足,全力以赴做好本地、本部门各项工作,确保年初确定的各项工作任务如期完成。

下面,进行会议最后一项,奏国际歌,请全体起立;

关于志向的名言篇7

关键词:公共场所标志语 英语翻译 错误 长春市

中图分类号:H31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12-0077-01

一、长春市公共场所英文标志语翻译研究的重要性

标志语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同时也是一种文化形象。近几年,随着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长春也吸引了很多外国游客来此观光、旅游。然而,我们发现长春市内有些公共场所的英文标志语翻译仍存在很多问题。这不仅影响了我们城市的良好形象,也会给一些外国友人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和困扰。不规范的英文标志语不仅会给人们带来错误的引导,同时让学习英语的孩子们对规范化的英语产生误解。鉴于这种情况和问题的产生,我们决定对长春市公共场所标志语英译问题展开调查和深入研究,以此来确保人们在看到我们的翻译时能够准确无误地理解该翻译所要表达的含义。标志语是公开和面向公众的,它起着引导的作用。所以,把标志语规范化有利于我们城市的发展和中国的发展。

二、长春市公共场所标志语翻译问题

第一,语义错误。其错误形式有语法错误、词语搭配混乱、用词不恰当等。这是由于译者的专业水平有限,理论基础掌握得不扎实,且缺乏语言实践经验,忽略了标志语的所处语境和语言间的文化差异,从而造成了无效翻译。例如,某公园垃圾桶的“不可回收”标牌被译成“No May Reclaim”。首先这个翻译在语法上就存在问题。其次,从语境的角度看,“不可回收”指的是“不可回收再利用”,所以此处译成“Non-Recyclable”才最恰当。英文标志语的作用是为了服务外国友人,所以应该遵照外国习惯用法和文化背景进行翻译。

第二,汉语拼音的运用不规范。这主要指运用汉语拼音书写的地名、道路及景点名称不符合相关规定。一种现象是书写不规范。例如:“长春医大一院”被译为“CHANG CHUN DIYI HOSPITAL”,中国地名依据《汉语拼音方案》拼写时,需要分词连写。另一种现象是,同一处景点名称,译法不统一,时而用拼音,时而用英语,@虽然看起来影响不大,但是却给不了解中国文化的外国人造成了很大的困扰。

第三,文化差异与文化缺失。标志语除了是一种具有提示功能的特殊语言形式之外,也是一种在特定语境中存在的文化行为。译者对标志语两种语言文化背景知识的忽视,是标志语翻译错误发生的主因。很多不规范的标志语翻译是基于对我们国家自身文化的考虑,而忽视了外国人的感受。例如,在公共场合中,老弱病残会有优待政策,火车站等残疾人候车室会被译成“WAITING ROOM FOR DISABLED PERSON”,理论上这样的翻译是没有错误的,但是外国人会觉得不舒服,在翻译上应采取更委婉的方式:“WAITING ROOM FOR SPECIAL NEEDS GUESTS”,这样对他们是一种文化上的尊重。

三、长春市公共场所标志语翻译问题解决对策

第一,遵循翻译理论。标志语翻译是语言翻译范畴下的概念,因此也应该遵循相关的翻译理论原则。随着长春国际化进程加快,标志语的翻译研究也随之发展起来。很多学者结合翻译实践理论对此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及纠错活动,结合翻译策略和翻译理论原则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目的是为了能够更好地发展我们的城市,增强我们国家的国际影响力。

第二,兼顾不同文化的内涵和价值观念,做到翻译的规范和统一性。因此,要翻译好标志语,首先要了解目的语国家标志语的语言习惯和文化方面的差异。对于一些有中国特色的标志语,要注意思维方式的转变,在满足目的的情况下,向外国人提供正确的信息。

第三,政府监管部门加强标志语翻译的监督工作。政府有关部门应该多重视标志语翻译工作,及时发现现存的翻译错误,并认真审查修改,成立标志语翻译审核小组。应该多聘请一些专业人士去翻译,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聘请外国人参与翻译工作。可鼓励和号召民众参与标志语英译纠错,提供相应的奖励制度,并设置一些简易的平台,方便外国人提出意见和建议,完善长春市公共场所标志语的英译情况。

四、结语

标志语翻译质量的高低决定城市对外宣传的效果。长春市公共场所标志语翻译状况的调查表明,标志语翻译虽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仍然存在着不规范,不地道的现象。本文通过选取一些案例进行分析,希望能引起各界人士对此研究的重视,改正错误,共同营造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

参考文献:

[1]中国地名委员会,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国家测绘局.中国地名汉语拼音字母拼写规则(汉语地名部分)[R].

关于志向的名言篇8

张延华,山西省临猗县北景乡景寺庙上北村人,退休干部。

    委托代理人:刘宏智,山西省运城法律服务中心法律工作者。

    委托代理人:曹民,运城市第二律师事务所律师。

    被告:

山西省临猗县县志编纂委员会。

    法定代表人:刘振龙,主任。

    委托代理人:张万荣,山西省临猗县县志办公室副主任。

    委托代理人:荆爱平,山西省临猗县律师事务所律师。

    被告:

宁新杰,山西省临猗县县志办公室原副主任,退休干部。

    原告张延华因与被告山西省临猗县县志编纂委员会(以下简称编委会)、宁新杰发生著作权纠纷,向山西省运城地区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原告诉称:被告编委会主编、出版的《临猗县志》一书,使用我的作品约10万字,其中在使用我提供的方言志初稿时,不仔细校对,以至发生140余处错误。在被告宁新杰的指使下,编委会使用我的这些作品,既不给我署名,也不付我槁酬,侵犯我的著作权。请求判令二被告停止侵权、纠正错误,在相应的报刊上声明公开道歉,并赔偿我的稿酬、因追究侵权而造成的差旅费、误工损失等2.8万元。

    被告编委会辩称:《临猗县志》是众人智慧的结晶,著作权属于被告所有,其中无任何个人作品,因此不存在侵犯任何个人著作权的行为。

    被告宁新杰辩称:《临椅县志》的著作权属于编委会,其法定代表人是刘振龙。被告作为一个自然人,不应该承担任何责任。

    运城地区中级人民法院经审理查明:

    1983年6月至1985年10月,原告张延华借调到被告编委会下属的临猗县县志办公室工作。期间,按被告编委会的指示,张延华编辑了《临猗县地名志》一书。该书于1985年出版,书中的“建置沿革表”、“古地名考”、“春秋令狐之战”等作品系张延华创作。张延华在县志办公室工作期间,还通过下乡采访,收集整理了“王干的故事”。

    《临猗县志》是被告编委会根据临猗县县委、县政府的部署主持编纂,在数百人及70多家单位的参与下,历经12年完成的地方志。全书约120万字,由《人口志》、《经济志》、《社会志》、《人物志》等九个分志和《大事记》、《附录》、《志余》三部分组成,各分志内按章、节编排。该书1993年正式出版,首次印刷3000册。

    《临猗县志》中,使用了原告张延华收集整理的“王干的故事”约1800字,还使用了张延华编辑的《临猗县地名志》中的“建置沿革表”、“古地名考”、“春秋令狐之战”等内容约2万余字。1991年,张延华调到新的工作单位后,被告编委会负责人口头委托张延华给《临猗县志》提供部分初稿。张延华为完成委托,除了撰写部分初稿,还将其1989年发表的作品《临猗县方言志》4万余字的原稿都提供给编委会。经编委会修改,《临猗县志》的《人口志》部分,采用了张延华的初稿约2万字;《社会志》第一章“民俗风情”中,利用张延华的初稿编辑成民俗风情、歌谣、谚语等内容;《社会志》第三章“方言”中,采用了张延华的初稿约3万字。“方言”采用初稿的这些内容中,因校对不慎,出现了135处印刷错误。

    《临猗县志》一书,书前有被告编委会成员、县志办公室成员、编辑等人员的署名,书后有后记、提供资料单位名单,还以“志人掠影”为各分志的主编、编辑等16人列了传记。原告张延华认为,他是《临猗县志》中约10万字作品的作者,却被编委会剥夺了著作权,遂提起诉讼。1995年10月25日,编委会将所有参加志书或者提供资料者“补记”在《临猗县志》书后,张延华名列其中。

    运城地区中级人民法院认为,《临猗县志》的整体著作权属于被告编委会。鉴于该书系多人合作作品,故作者对各自独立创作的作品可单独享有著作权,对职务作品享有署名权。原告张延华的著作权没有得到充分保护,应当由被告编委会负责,与被告宁新杰无关。据此,该院于1997年8月19日判决:

    一、对《临猗县志》中的《人口志》和《社会志》第一章“民俗风情”中的“婚丧庆祭”、“陋习禁忌”两节,第二章“婚姻家庭”,第三章“方言”,第四章“俗语”中的部分内容,以及“古地名考”、“建置沿革及沿革表”、“春秋令狐之战”、“王干的故事”等作品,原告张延华享有署名权。《临猗县志》再版发行时,在上述作品中署张延华之名。

    二、《临猗县志》再版发行时,被告编委会对第三章“方言”中的135处错误予以更正。

    三、被告编委会在《山西日报》、《光明日报》上向原告张延华赔礼道歉。

    四、被告编委会付给原台张延华劳动报酬款1万元,赔偿张延华的经济损失15万元。

    被告编委会不服一审判决,向山西省高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理由是:1、《临猗县志》是官方立志,是整体作品,不能分割,只能由编委会署名。被上诉人张延华给县志提供的是资料,不是作品,并且已经领取了资料费。县志中的有关篇章与张延华提供的材料雷同,是因为这是客观历史事实。2、《社会志》中的“方言”部分,是经专家审第的,不存在135处错误问题。3、《临猗县志》发行面窄,又搞了“补记”,已经说明张延华做了工作。判令在《山西日报》、《光明日报》上向张延华赔礼道歉不当。请求撤销一审判决,驳回张延华的诉讼请求,判决其承担本案一、二审诉讼费。

    张延华答辩要求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山西省高级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

    地方志,是在地方政府的领导下、由地方政府确定的编纂委员会主持编辑、并由该委员会承担法律责任的编辑作品。虽然地方志与其他作品相比,具有反映地方政府意志的特殊性,但是它也应当和其他作品一样,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调整。资料,是用作参考的材料。被上诉人张延华提供给上诉人编委会的,是其通过脑力劳动创作出来的文字作品,并非资料。

    著作权法第十一条规定:“创作作品的公民是作者。由法人或者非法人单位主持,代表法人或者非法人单位意志创作,并由法人或者非法人单位承担责任的作品,法人或者非法人单位视为作者。”第十四条规定:“编辑作品由编辑人享有著作权,但行使著作权时,不得侵犯原作品的著作权。”《临猗县志》一书是由上诉人编委会主持完成的编辑作品,其整体著作权应归编委会。该书中所有被编辑作品的创作人,依法对各自的原作品享有著作权。编委会在行使自己的编辑作品著作权时,不得侵犯原作者的著作权。

    《临猗县地名志》是被上诉人张延华在县志办公室工作期间编辑而成,其中的“建置沿革表”、“古地名考”、“春秋令狐之战”等作品和“王干的故事”,依照著作权法第十六条第二款的规定,是张延华的职务作品,张延华享有署名权,著作权中的其他权利由上诉人编委会享有。由于《临猗县地名志》与《临猗县志》的著作权同属于编委会,《临猗县志》可以使用《临猗县地名志》的内容,但是编委会除了应当保证张延华的署名权外,还应当给付适当的报酬。

    《临猗县方言志》是被上诉人张延华独立创作的作品,依照著作权法第十条的规定,张延华享有发表权、署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使用权和获得报酬权。《临猗县志》社会志第2章方言部分使用《临猗县方言志》中的大部分内容,上诉人编委会应当保障张延华享有这些权利。张延华要求更正《临猗县志》社会志第2章方言部分出现的135处印刷错误,是其行使保护作品完整权的表现,编委会有义务履行。

    上诉人编委会口头委托被上诉人张延华为《临猗县志》写作的其他初稿,由于委托不明,依照著作权法第十七条的规定,著作权属于张延华所有。

    上诉人编委会在《临猗县志》“志人掠影”中对各分志的主编、副主编或者编辑作了传记,却不给《临猗县地名志》的编辑、被上诉人张延华作传记,显失公平。张延华起诉后引起编委会的重视,对所有参加志书者进行了“补记”,法院予以认可。关于编委会认为一审判令登报赔礼道歉不当的问题,本院认为赔礼道歉是著作权法第四十五条规定的承担民事责任的形式之一,一审依法判令并无不当,二审中也未发现免责事由,故该请求不能支持。一审判决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适当,但是判决结果中没有将职务作品与非职务作品区别对待,由此导致赔偿损失数额有误,应当变更。

    综上,山西省高级人民法院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三条第一款第(一)、第(二)项的规定,于1998年8月31日判决:

    一、维持一审判决的第二项、第三项。

    二、变更一审判决的第一项为:张延华对《临猗县志》社会志中的方言部分享有全部著作权,对“王干的故事”、“人口志”部分享有署名权。《临猗县志》再版时应在“志人掠影”中对张延华及其作品进行介绍。

    三、变更一审判决的第四条为:编委会付给张延华劳动报酬款2100元,补偿张延华经济损失15000元。

上一篇:青灯观青史范文 下一篇:银行内控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