揠苗助长的故事范文

时间:2023-09-26 14:55:00

揠苗助长的故事

揠苗助长的故事篇1

【实施过程】

一、查字典引入新课

1.教师板书“寓”,让学生在字典中查到这个字,并记住自己用什么方法去查。

2.指名两个学生来说自己怎样查到“寓”字:一个是用音序查字法,一个是用部首查字法。

3.借助字典拼音认读生字,并理解新词的意思。

4.导入:今天,我们学习《寓言两则》,看看课文讲了什么故事,想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板书:27 寓言两则)首先来学第一则。(板书:揠苗助长)

5.释题:揠,拔的意思。

【通过查字典的导入方法,既让学生复习了旧知识“查字典的方法”,又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来认识生字,激发了学生探究新知识的欲望。】

二、初读寓言,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勾画出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小组合作学习,解决读音问题。

3.教师出示生字,检查学习生字情况。

4.默读课文,初知内容。

(1)默读课文,《揠苗助长》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组内合作,讨论交流。

(3)小组代表汇报自学成果。

【利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自然而然地把学生引领到寓言故事当中去。】

三、朗读感悟,理解寓意

师:这个种田人为什么会这样做的?结果为什么会是那样?请同学们再认真读课文,找出原因,把关键词做上记号。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小组交流阅读体会。

3.全班交流。

生1:老师,我从“巴望”这个词中体会到这个种田人很想自己的禾苗快点长高。

师:还从哪些词中体会到呢?

生2:从“天天”也能体会到这个人的心情。

生3:还有“焦急地转来转去”。

师:那禾苗有没有长高呢?

生(齐):没有。

师:真的没有长高吗?我们来读课文中的句子: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高。

师:长高了吗?

生(齐):没有。

师:(出示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高。 禾苗一点儿也没有长高。)认真读这两个句子,看看它们有什么不同。

生4:第一句有好像,第二句没有。

生5:我知道了,第一句说禾苗长高了一点,只是那个种田人不知道而已,第二句说禾苗没有长高。

师:说得真好!同学们,你们说这个种田人的禾苗长高了没有?

生(齐):长高了一点点,只是他不知道而已。

师:以后要抓住关键词体会句子的意思。老师再让大家品读两个句子:(出示)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 他在田边转来转去。

生6:第一句从“焦急地”看出这个人心里很着急,第二句没有“焦急地”,可以说这个人很闲。

师:很好,大家很会学习。那你还从课文中的哪个词体会到了什么呢?

生7:我从“终于”这个词体会到这个种田人想了很久才想到“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的办法。

生8:我知道那个人花了很长的时间,因为他从中午一直忙到太阳落山。

生9:他花费了很多的力气,我从“筋疲力尽”体会到的。

师:这个人花了那么长的时间,花了那么多的精力,他最后心里怎样呢?

生:他心里还是很高兴。

师:你们从哪看出来的?

生:从“总算没白费、长高了一大截”体会到的。

师:那禾苗真的长高了一大截了吗?

生10:没有,而是都枯死了。

师:禾苗为什么都枯死了呢?

生11:因为禾苗的根被拔起了,又被太阳晒,枯死了。

师:假如是你,你会想什么办法使禾苗快快长高呢?

生:浇水、拔草、杀虫、施肥。

师:所以我们要对这个种田人说……

生:做任何事情我们都要按规律去做,不能急于求成,这样只会把事情弄得更糟。

【在教学中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并体会寓意。】

四、全班朗读,感悟寓意

五、指导书写“丢、焦、费、望、算”五个生字

六、总结拓展

1. 用自己的话讲讲《揠苗助长》这则故事。

2.表演故事。

3.请你注意观察生活,看看有没有谁做过类似“揠苗助长”的事情,你应该对他说什么。

揠苗助长的故事篇2

揠“人”助长 福建省厦门市 渔民小学六年一班 温灵玲 一个秋高气爽的夜晚,我完成了最后一题作业,疲累得扒在桌子上就眯眯糊糊地睡着了。在睡眠中,我做了一个很美的梦。我梦见我在逛街。

走着走着,我看见前方有一位小妹妹摔倒了。我连忙上前扶起她,发现她站起来才到我的腰际。我帮她拍了拍灰尘,说:“小妹妹,你还小,怎么能到处乱跑呢?要出来玩,也要爸爸、妈妈带出来才行呀。这不,要是刚才摔着了,可就不好了。”“什么,小妹妹?我不小了,今年都快30岁了。”“不会吧?”我疑惑地看着她。她告诉我,她家人都很矮小,由于遗传的缘故,她比家人更矮,走在大街上,人们常常把她当成小孩子,其实她不小了。“噢,原来如此。论年纪,我应该叫你一声阿姨。那么,你长不高,难道没有服用什么药物吗?”“怎么没有呀!可是,我就是长不高,我都为这个烦死了!”我看着她,觉得她好可怜,可我又有什么办法帮她呢?

“咦,有了,”突然,我灵机一动,“古代不是揠苗助长嘛!虽然这个土办法对植物来说无用,可不一定对人有用呢?对,就这么办!”我高兴地把我的想法告诉了她。“可以吗?”她疑惑地看着我。“可以,可以,不是说‘拔高’嘛,有拔就会高!”我拍拍胸脯对她说。我找来一个路人,让他把阿姨的脚压住。我拉着阿姨的手,使劲地往上拉。我使出了吃奶的劲儿,甚至到了最后,我手一滑,再加上用力过猛,整个人弹了出去,但阿姨是一点没长高。

路上行人见我摔得四脚朝天,纷纷问我发生了什么事。我把事情的经过一五一十地说出来,却惹得大家哄堂大笑。一位叔叔说:“人家揠苗助长,你分明是在揠‘人’助长嘛!”我听了这话,也笑起来。

“呵,呵,呵……”我在笑声中醒来,才发现那是一个梦,一个有趣的梦。想想自己的做法,真是太可笑了。不过,说不定我发明的揠“人”助长的方法以后还真能派上用场呢。 [推荐给朋友] [显示打印]

揠苗助长的故事篇3

在《孟子・公孙丑》中有这样一段话:“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这就是妇孺皆知的“揠苗助长”的故事。它告诉我们,如果违反了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会做出“出力不讨好”的事情。

可是,在当今社会,竞争日益激烈,为了孩子能在将来的社会上谋得一席之位,家长和老师常常不顾孩子的年龄特点、身心发展规律以及孩子真正的兴趣爱好,拼命向孩子灌输文化知识或培训某种技能,为的是能在某项比赛中取得令人羡慕的好成绩,说到底,其实是为了满足教师和家长们自己的虚荣心,是为大人们的脸上贴金。

于是,我们看到了这样一些不该发生的现象:不少孩子每天背着沉重的书包,披星戴月,早出晚归,连节假日也不例外,课程表上除了升学必考的那些科目外,其它的所谓“副课”,如体育、音乐、计算机等等,则一概取消;还有的虽然一周上五天课,但他们的课余时间被家长安排得满满的,除了要完成老师和家长布置的双份家庭作业,还要被家长带着参加各种各样的培训班,学钢琴、学绘画、学舞蹈、学英语……根本没有跟小伙伴自由玩耍的时间,而且这种趋势正在向幼儿园的孩子们身上蔓延,越来越呈现低龄化倾向,还美其名曰:“不要让你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孰不知,这样做的结果是以牺牲了孩子的天真和快乐为代价才换来的,仔细想想,值吗?

揠苗助长的故事篇4

1、古时候有个人,希望自己田里的禾苗长的快点,天天到田边去看。可是,禾苗好像一点也没有长高。他自言自语的说:“我得想个办法帮它们长高。”一天,当他想到了办法,就急忙跑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从中午一直忙到太阳落山,弄得精疲力尽。当他回到家里时,便对儿子说:“今天真是累死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他的儿子不明白是怎么回事,跑到田里一看,发现禾苗都枯死了。

2、揠苗助长比喻使用不当的手段以求速成,结果不但无益,反而有害,这个故事告诫我们:不论做任何事情都不能急于求成,要稳扎稳打才能一步一步接近目标。

(来源:文章屋网 )

揠苗助长的故事篇5

一、趣味阅读,激发兴趣

低年级学生形成阅读兴趣不可能短时间内就“如痴如醉”,它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创造性地引导和随时随地激发。因此,对于低年级语文教师而言,要努力为学生创造阅读机会,以趣味阅读为重点,培养学生乐于阅读,享受阅读。教师可依据教材内容的安排,将学生带向广阔的课外阅读天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1. 搭建阅读平台,展示阅读成果

基于该班学生信息技术能力较强的特点,教师注重鼓励学生在课外阅读时,通过班级网页、个人阵地等网络平台展示课外阅读成果,分享阅读感受,互相推荐阅读篇目,让其读得更活、更深、更广。而在课内指导时,教师也肯花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交流阅读收获,展示阅读成果:

如在课例中,教师的一句话:“勤动笔墨勤看书,说说你们小组有什么读书收获?说说你们小组的读书收获吧!”为学生创造一个展示、沟通、实践的平台,使阅读课成为学生自我表现的地方,成为学生讲故事的地方,成为学生观点碰撞的地方,成为学生精神成长的地方。

2. 推荐阅读篇目,课内外相得益彰

阅读应该成为心智的重新组合,教师需要引领学生懂得欣赏沿途的风景和展开的空间――在课堂上引领学生走进课外更多的阅读材料,让他们不断修正补充自己先前的阅读所得,激发新的体悟,使课内课外阅读相得益彰。

如学生在学习了第七组“勤思考、爱动脑”专题的两则寓言故事后,学生对寓言非常有兴趣,教师趁势推荐了五篇寓言故事:《狼来了》、《农夫与鹰》、《专心致志》、《蜗牛的家》和《狐狸和葡萄》,供学生在课余进行阅读。这五篇寓言故事的推荐是立足于学生有了初步的寓言故事阅读方法:了解寓言内容,知道寓言道理基础上,以鼓励学生主动运用方法,迁移到其它寓言故事的阅读中去,继而为教师进行课外寓言故事,课内指导进行铺垫。由课内习得的方法迁移到课外阅读中,使课内课外阅读相得益彰。

二、专题阅读,习得方法

对于低年级语文教学,教师教给学生语文学习的方法已成为大家的共识,如识字方法,理解词语的方法、理解句子的方法等,这些方法的习得,如果仅靠教材的那几篇课文是远远不够的。这时需要教师有这样的意识,将专题阅读引入教学中,让学生课内的专题学习中,习得方法,在课外专题阅读中,运用方法,达到强化的目的。

1. 理解词语的方法

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教给学生理解词语的方法,并常常和学生一起归纳总结已学过的方法。如在《从走进寓言世界》一课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回顾并归纳已学习过的理解词语的方法,让学生在习得方法的同时,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师:在学习故事内容过程中你遇到哪些不明白的词句,你想到了什么办法去解决它?

生:我本来不懂“巴望”的意思,经过我回家细心查字典,终于明白了“巴望”意思。

师:你找到了一位永远陪伴你的老师,就是字典。真是好办法。

生:我原来不知道“枯死”是什么意思,但我学会了诗句 “一岁一枯荣”中,知道了“枯死”就是禾苗缺乏水分干枯而死了。

师:温故而知新,你通过以前的知识学会了新的词语,也是个好办法。

生:我原来不懂“揠苗助长”的“揠”字,后来我慢慢回想到“拔苗助长”这个词,就读懂了“揠”字的意思就是“拔”。

师:这个方法就是我们经常用到的方法:用近义词替换词语,就能学会新词语了。

2. 阅读寓言故事的方法

回顾教材中寓言,进行寓言学法迁移,将课内寓言与生活相联系,将寓言中学到的道理迁移到实际生活事例中。这样的学习方法,需要学生进行多次的语文实践才能掌握。因此教师在阅读指导课中,巧妙地将寓言故事的阅读编成一首琅琅上口,易于记诵且学生易于在课外实践的小儿歌:

寓言小秘诀

抓住关键词句,明白前因后果,

懂得故事道理,善于实际运用。

阅读课应着眼于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分享学生阅读的快乐,指导阅读的方法。课堂上,教师设计了广泛自主个性化阅读,引导学生运用这种学习寓言的方法,进一步阅读课前推荐的五篇寓言故事,培养学生从不会读书到智能读书。学生在课内对课前已读阅读材料进行二次信息获取,按照老师所教的学习方法,即学生在学法迁移后对文章进行再学习,达到深入阅读的目的。

三、主题阅读,升华情感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要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努力构建课内外联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而阅读能力的提高必须通过课外大量的阅读实践,以及教师在课内有效的指导来实现。本着这种教学思想,该教师从二年级下学期开学伊始,就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将课外阅读贯穿于语文学习全过程。二年级下学期,教师为学生们安排了八个课外阅读专题:觅春――爱与奉献――走进家乡――创意DIY――探秘大自然――我为你骄傲――寓言世界――科技世界。八个课外阅读专题与课内学习相通,对理解课内学习主题起着补充、升华的作用。

揠苗助长的故事篇6

在我看来,语文的智慧,一在于语文的学科价值,二在于儿童教育的情感。《揠苗助长》这堂课中,施萍一老师正是深入到语文学科的本质,去挖掘文本语言以及思想的核心价值;正是深入到儿童语文学习的现场,去帮助、扶持、吸引他们走向生命的远方。

一、智慧首先在于发现

《揠苗助长》是一则耳熟能详的寓言故事,如果说一则故事是“树木”,教师就要善于找到这棵“树”所属的那片“林”。施老师正是帮助学生向林子深处寻找,找到那片中国古代寓言故事的林子。

用一片“树林”的底气,去读一棵“树”,于是,她带领学生将“一则故事”读了个透。用“关键词”串联法,读懂寓言故事简短的结构;用“讲故事”的方法,读懂鲜明的形象,感受夸张与想象的艺术手法;用拓展阅读的方式,读懂寓言将深刻的道理寄寓在简短的故事中那独有的特点。课堂没有离开字词,没有脱离语言,没有阻隔学生的现实生活世界,有的是语文智慧的发现,豁然开朗的欣喜。譬如,教学第一段时,很多老师会抓住文中的“焦急”展开,而施老师则从“巴望”入手,我以为这一“发现”是极其精准的。“焦急”是农夫客观的心理,从“焦急”出发的农夫的所作所为都是合乎常理的,只有从“巴望”处点化才能深刻揭示农夫“揠苗助长”的主观动机,既符合寓言的夸张写法,又契合寓言的内在隐喻。

二、智慧是一种挑战

本堂课,施老师将“讲故事”作为语文能力训练的核心要素,怎样将这种能力训练在每个儿童的学习中达成?一堂课结束,目标是否达成,这是课堂评价的最重要的准绳。

课中,施老师致力于将“空间”“内因”“外力”进行改造,融合进教学活动中。目标设置多个坡度(开放的空间),比如每一部分练讲故事,可以“把故事讲出来”,也可以更进一步(有讲的味道),还可以再更进一步(讲出心理活动,讲出表情和动作);儿童可以朝向自己希望的方向(内在动力),到达他自己认为可以到达的坡度;但教师还要适时、适度、适切地给他一股助推的力(外在助力),有时手段简单得就是一个促使学生动态生成的评价,比如“有点小遗憾,要是能把农夫焦急时会怎么想也讲出来,我们就更爱听了”,这时候,评价就是一股正面积极暗示的力量,推着儿童往前走。

这样的语文教学是一种智慧挑战,引导着儿童从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出发,登上“不同的高度”,更帮助与支持儿童登上“他的高峰”,以获得有紧张感、生成感的语文学习的高峰体验。

三、智慧没有技巧,只有情感

著名演员陈冲在获得奥斯卡奖时发表感言:“我没有任何技巧,只有情感。”是否可以这样理解,在语文教学中,智慧也没有任何技巧可言,只有情感,所不同的,这是儿童教育的情感。

儿童教育的所有情感,一个“顺”字为紧要。“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唐代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课中,施老师以学校的课题思想“顺其天性”“扬其个性”“启其智性”为核心教学理念,顺从着、顺应着儿童,倾听着、点化着儿童:

片段一:谁来讲讲故事经过的第二部分?

(指名一学生讲课文的第三自然段)

师:你觉得她讲得怎么样?

生:讲得还可以,就是声音太轻了。

师:为什么要大声讲呢?

生:因为农夫是“兴致勃勃”地说的,他很高兴。

师:总而言之,你认为要讲出“兴致勃勃”的味道,怎样能讲得更好呢?

生:要讲得很响亮,很有力。

师:咦,刚才农夫明明已经累得一点力气都没有了,现在怎么又有劲了?

生:他刚才是没有力气了,可是他想到禾苗都长高了,心里就有说不出的开心,力气就回来了。

师:(文字演示)看,“勃”右边就是个“力”,就像你说的,“兴致勃勃”就要讲得响亮,有力量。

生:脸上的表情要非常高兴,满脸笑容,因为禾苗不是长了一点点,是长了一大截呢!

师:哪个小农夫,再来兴致勃勃地讲一讲?

(指名一学生讲)

师:为你点赞,你的一个动作为你的讲加了分!

片段二:你想对农夫说什么?

生:他太急了,禾苗其实是在长的,只不过长得比较慢而已。

师:送他一个词。

生:急于求成。

师:能送他一句俗语吗?

生:欲速则不达。

师:再送一句。

生: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师:说得好!我们选一个词记在课题的旁边。

生:我觉得这个农夫应该去读读《种植手册》,这样他就会懂得禾苗是怎么长的了。

师:哈,有道理,有了知识就不会违背规律去做事了。

生:他太傻了……

在教师的点拨引导下,学生在故事情境中,深入到“兴致勃勃”这一词语的感性世界,将“动作”“表情”这些原本听起来抽象的概念化作了具体的体验与经历;学生在师生自由的互动对话中,深入理解了寓言故事的寓意,呈现出活性的思维和表达状态。

“顺”,意味着课堂里的所有,都应该而且必然是从儿童那里来的――然而,仅仅从儿童那里来,是远远不够的,在儿童的经验上,在儿童自身的高度上,我们还要带他们去超越自己,获得新的进步,获得新生命的成长;还要带他们去生命的远方,从语文中获得能力的提升,获得智慧的生长,从“少”走向“多”,从“低”走向“高”,从“懵懂”走向“明亮”,从“困惑”走向“顿悟”,从“轻慢”走向“有力”,从“近处”走向“远方”。

揠苗助长的故事篇7

在我的书架上摆放着许多书,其中,我最喜欢的是《寓言故事》这本书。

《寓言故事》这本书介绍了许多发人深省的小故事,通过这一个个小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个做人的道理。每当我捧起这本书,都会爱不释手,读得津津有味。

我读了《寓言故事》这本书,懂得了许多做人的道理,增长了许多知识,使我受益匪。例如《揠苗助长》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事物都有它们的生长规律,如果违背规律改变它是不行的;《亡羊补牢》这则寓言让我们知道了做错是及时改正还不算晚……

我多么喜欢《寓言故事》这本书呀!

邱金元纪念小学六年级:陈黄彤

揠苗助长的故事篇8

《海的女儿》《夜莺》《沼泽》《王的女儿》《跛脚的孩子》《丑小鸭》《园丁和主人》《拇指姑娘》《踩面包的姑娘》《癞蛤蟆》《皇帝的新装》《雪人》《熊爸爸的袜子国》《白雪公主的故事》《没有牙齿的大老虎》《美人鱼的故事》《寒号鸟》《卖火柴的小女孩》《梨子提琴》《渔夫和金鱼的故事》《牧羊姑娘》《七色花》等。

2、神话故事:

《神笔马良》《嫦娥奔月》《女娲补天》《百鸟朝凤》《鲤鱼跳龙门》《精卫填海》《十二生肖的故事》《牛郎织女》《沉香救母》《八仙过海》《后羿射日》《孟姜女哭长城》《九斤姑娘》《女娲造人》《精卫填海》等。

3、寓言故事:

《狐狸和葡萄》《口渴的鸽子》《宙斯与众神》《站在屋顶的小山羊与狼》《两只口袋》《一只眼睛的鹿》《亡鈇》《攘鸡》《揠苗助长》《自相矛盾》《郑人买履》《守株待兔》《刻舟求剑》《画蛇添足》《掩耳盗铃》等。

上一篇:国庆旅游范文 下一篇:感恩节的来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