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开复演讲范文

时间:2023-11-09 00:32:00

李开复演讲

李开复演讲篇1

是计算机科学的研究者;

是创新工场的创始人。

李开复这个名字,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他以科学家的理性和精准设计着自己的人生程序,并在每一次方向调整时都能让人大吃一惊。他的形象也从科学家到令人艳羡的跨国公司的职业经理人,最后定格为一位优秀的青年创业导师。

创新不重要,

有用的创新才重要

在苹果和SGI李开复度过了八年科学家到产品副总裁的路程。在这段路程上,他有许多成功,例如苹果的QuickTime,但是在SGI他碰到了巨大的挫折。他的团队发明的三维浏览器,在市场上失败,整个团队和产品被公司廉价卖掉。这时,他又发挥了“从挫折中学习”的反省。他理解,仅仅有科学家的“新”、“酷”的创新是不够的。创新必须是针对用户的,必须是有用的。做产品的管理,必须把用户放在第一位。李开复1998年夏天回到中国,在中国开创微软中国研究院。这时,他把这个教训带入中国团队。

2005年7月,李开复离开微软,闪电加盟Google,并担任Google中国区总裁。2009年9月李开复正式辞职,离开Google,并自我创业,在中国北京创立创新工场。2010年2月创新工场创立一只风投基金,帮助第一位大学生成功创业。李开复的这家“创新工场”立足于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致力于帮助中国青年成功创业,帮助中国打造一批新一代的高科技公司。按照李开复的计划,每年“创新工场”会尝试20个新的创意,并且拆分出3到5个独立运营的公司。能够不断帮助别人从无到有,李开复对于创办这样一家企业,充满了热情。李开复在博客内称“创新工场”是一种新的天使投资和创新产品的整合,最后很有自信地展望了公司的前景――一个崭新的模式,是一条未选之路。他说,“我们是一个公司,自己做创新产品,但是做到一个阶段,会为这个产品开一个公司,再找其他的风险投资,一起投这个新公司。所以,创新工场的产品就是更多的高科技产品。”

大部分人的梦想想成为下一个苹果公司、下一个Google公司,大部分TNT领域创新,在世界其他地区和中国都会建基于巨头的身上,李开复说,“你的成败主要取决于创新的速度和反应的速度,现在创新不仅仅是一个带来新东西的概念,它并不代表开发一个新的技术,它更多的意味着在于给很多企业带来价值,创新的东西更多是经营模式、开发过程,我们不容忽略。”

积极主动的态度,

没有什么目标达不到

积极主动(Pro-active)这个词最早是由著名心理学家维克托・弗兰克推介给大众的。他的意思是说,在一个人极端痛苦无助的时候,他依然可以自行决定他的人生态度。正如美国诗人惠特曼在《草叶集》里所写的那样:“我不能,别的任何人也不能代替你走过那条路,你必须自己去走。”

当你遇到喜欢的工作机会,不需要任何的迟疑,而需要积极主动来争取。因为这样的机会往往炙手可热,一秒钟的犹豫你就可能与之失之交臂。李开复说,“每一个年轻人都要拥有一个积极、主动的心,你必须善于规划和管理自己的事业,为自己的人生作出最为重要的抉择。没有人比你更在乎你自己的事业,没有什么东西像积极主动的态度一样更能体现你自己的独立人格。” 其实每人都有两个时光机器,回到过去的叫做:“回忆”,能到未的叫做:“梦想”。李开复曾在采访别强调要跟随自己的心去选择,用他的话讲叫Follow your heart。他曾经有过一个独特的梦想,就是在中国创建一所一流的有世界影响力的私立大学。他甚至身体力行的为此多方奔走,但是最终因为种种原因而搁置。他说,我虽然不能够改变教育,但是我可以帮助学生。这些年,从他给中国大学生写信、写书,到每年面对数十万学生作演讲,再到现在用“创新工场”帮助青年创业。

积极主动步骤是:拥有积极的态度,乐观面对人生远离被动的习惯,从小事做起(不要盲目听信人言,应冷静辨析,积极求证;不要让事情找上你,应主动对事情施加影响;不要习惯性地同意或追随别人,应当学会“有主见”;不要说“我办不到”,应当积极去尝试)对自己负责,把握自己的命运积极尝试,充分准备、积极争取,创造机遇积极地推销自己。李开复曾在微博里和大家分享:当乔布斯12岁时,他想自己做一个电脑,但是需要零件,于是他拿起电话直接打给Bill Hewlett(惠普的创始人之一,就是惠普里面的“惠”)。Hewlett亲自接电话,不但赠送零件给乔布斯,而且给乔布斯一个暑期工作,让他到工厂打工。乔布斯说这是他成长期最充实的一个暑假。

走出自己的路,

做最好的自己

中国青年需要“偶像”或“人生导师”吗?李开复认为在成长的过程中,参考那些值得信任的成功者是有价值的,例如阅读名人传记或听演讲。但是,每个人应该走自己的路,千万避免盲目偶像崇拜模仿,或不经思考全盘接受任何人的话。所以:参考他人的路,但是保持客观自觉,听信自己的心,走出自己的路,做最好的自己。

李开复与中国大学生的近距离接触始于1990年,那时他受联合国邀请来华演讲两周。他到了很多高校,每次演讲结束时,满屋子的学生都不愿离去。他们不停地抛出问题,想知道怎样才能成为一个被微软这样世界顶级公司认可的人才。“一定要帮帮他们。”李开复说,自己被大学生渴望成才的热情感动了。之后,只要学生们给他写信,或者邀请他做演讲,他能做的,都会不遗余力。在关心和帮助中国大学生的多年时间里,他一直传播着“做最好的自己”的价值观,我希望通过写作、演讲、网络等方式来分享和分担这个时代年轻人的生存感受,并且尽可能地提供一些我的经验让他们选择参考。他希望自己能够像基廷老师一样,让中国的青年懂得如何在现实中放飞自己的理想,进而明白生命的意义。让他们知道,“世界可以因你不同”。李开复还为中国学生创办了开复学生网,现已改为我学网。现在活跃在网站社区各版和学生交流的不仅有开复、社区最有价值专家,还有很多热心的各界专家学者。在网站论坛里,李开复长期坚持在网上和学生交流、回答学生的问题,正如他所说的:“我希望能以这个网站为平台,为中国的学生们提供多方面的帮助成长的资源,包括相关的教育文章和网站学习资源、各地高校学生们的经验介绍和心得交流,从而帮助中国学生的成长。我也希望通过这个网站,和中国的学生们建立友谊,和大家一起交流成长的经历和心得、探讨人生规划和发展。当你遇到挫折时,能以度量、勇气和智慧帮助你渡过难关。”

结语

李开复演讲篇2

[关键词]李约瑟浙江大学中国科技史

李约瑟(JosephNeedham1900-1995)是世界著名的科学家。早在本世纪三、四十年代,李约瑟就以其对胚胎生物化学的卓越贡献而饮誉全球,成为该学科的奠基人之一。40年代中期,是李约瑟人生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他的一生由此分为两个差异很大的前后半生。前半生,主要是作为杰出的生物学家和胚胎学家为世人称颂,后半生则倾注了对中国历史文化的特别感情,以从事中国科技史研究为己任。他受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特别是道家思想的影响,自?quot;十宿道人",因为他发现他的名字约瑟夫(Joseph)最古老的译音是"十宿",以"十宿"谐"约瑟",隐喻星座,并把自己的中文姓取为"李",以与老子李聃同姓为荣。

李约瑟作为一个在国际生物学界有重要影响的科学家,痴迷于中国的传统文化和科技成就,是从二战期间出使中国开始的。我国抗日战争后期(1942-1946),李约瑟博士受英国文化委员会的资助和英国生产部的支持,出任英国驻华使馆科学参赞和英国驻华科学考察团团长,并在重庆组建中英科学合作馆。他经由印度飞越驼峰进入昆明,在云南、贵州、四川参观了一些学术单位。在已经经历了6年抗战的贫困中国,亲自驾车,踏遍大后方的十个省,东南到达闽、粤,西北直上秦、陇和敦煌千佛洞,西南到达云南洱海之滨,行程5万多公里,访问了三百余个文化教育和科学研究机构,接触到上千位学术界著名人士,其中有竺可桢、李俨、钱宝琮、钱临照、刘仙洲、郭沫若、傅斯年、李济、陶孟和、王亚南等人。

他积极地通过英国文化委员会供应当时中国所缺乏的新刊图书,并从印度代购急需的仪器和化学药剂;又竭力介绍中国科学家的于国外科学期刊,推荐很多人到英国进修研究。也邀请了一些英国学者来华讲学并协助他工作,为当时受日本封锁的中国科学家、医生和工程师提供援助。其夫人李大菲(DorothyMoyleNeedham)于1944年也来到中国,夫妇俩活跃在大后方的文化学术界。

由于李约瑟等人的积极努力,使中国抗战期间科学研究成果远播国外,并加强了与国际学术界的交流。他在此期间向国外发表了大量论文,极力介绍中国的科学文化。1943年他发表了《中国西南的科学》、《川西的科学》;1944年发表了《中国西北的科学与技术》、《重庆工业与矿业展览会》、《中央科学合作局第一年度工作报告》;1945年发表了《中国科学》、《科学前哨》,《贵州和广西的科学》等论文和书籍。据有关资料介绍,李约瑟从中国送往国外发表的学术成果,1943年第一年有30篇,到第二年及第三年增至108篇,其中大多数推荐到世界一流期刊,如英国的《自然》、美国的《科学》杂志等。([5],P,136)李约瑟对中国科学事业的钟情和倾力支持,给予中国科学家以极大的鼓舞,因此他受到中国科技界的广泛尊重。

李约瑟对浙江大学的访问并把抗战期间浙江大学在难以想象的艰苦条件下所取得的教育成就和科研成果介绍给全世界的科学界,就发生在这一时期。

1944年4月10日和10月22日至29日,李约瑟先后两次到贵州的遵义和离遵义75公里的湄潭,访问当时为避战乱从杭州西迁到那里办学的浙江大学。

当时中国正处于抗战后期,由于受到战争的破坏,国内与国外学术界的联系极为困难。因此国内学术界对李约瑟的来访特别重视,将其视为一次难得的与国际学术界交流的机会,希望借此向国外展示中国的最新科学研究成果。

1943年1月6日,中英文化协会致函浙江大学:"英国学者陶德斯、尼德汉(即李约瑟--引者注)二氏将由英国文化协会BritishCouncil聘送来华作学术讲演,冀藉文化之联系加强两国之友谊,二氏约于今年一二月间先后抵达,留华期间约为一年,兹特将其详细履历备函检奉,预为介绍,希查阅为荷。"[2]

1月18日,学校收到来函,校行政谈话会成员传阅后,一致认为英国学者来访意义重大。时竺可桢校长因公出差重庆,校长事务的文学院院长梅光迪在信函上批复:"函复该会,本校欢迎两英国教授来校讲学数日。"[2]四天后(1月22日)浙江大学复函中英文化协会:"接章:贵会卅二年一月六日大函以英国学者陶德斯、尼德汉二氏将来华作学术讲演,预为介绍等由。查该氏来华讲学,本校无任欢迎,拟请其来华后惠临本校讲学,并勾留数日,先此函复,即请查照,届时代为介绍为荷。"[2]

除了中英文化协会的介绍信函外,学校在1月19日之前,又收到时任教育部长的杭立武致竺可桢校长的一封信,告知请二氏来华讲学一事:"按照现时假定秩序均拟请其赴,惟各项程序统须彼等到华以后始能作最后确定。"对此梅光迪批示:"应请两教授各留本校数日。"[2]

1944年4月6日,竺可桢校长接到教育部秘书室来函:"查中英科学合作办事处主任李约瑟博士将于四月中旬作东南之行,途经各地拟参观贵校;希于李博士到达时妥为招待并惠予指导协助为荷。"[2]

对此浙江大学进行了积极的准备。1944年4月10日,李约瑟从重庆赴贵阳,途经遵义,竺可桢校长亲自接待,并请李约瑟博士作《战时及平时之国际科学合作》的演讲。演讲完后,李约瑟参观了浙江大学工学院实验室,晚上与浙大师生进行座谈。

同年10月,李约瑟再次来到遵义,并到了浙大理学院和农学院所在的湄潭。他来湄潭主要有两项活动,一是应竺可桢校长之邀参加中国科学社成立30周年的纪念活动;二是参观考察浙江大学的科学研究情况。本来李约瑟只计划在浙大呆四、五天,结果发现可看东西太多,就增加了访问时间。([3],P,791)10月22日到29日,李约瑟在浙大整整考察了8天,此间的活动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为浙大师生演讲。24日上午9点,李约瑟在学生膳厅作《科学与民主》的演讲报告。他"首述科学与战争之关系,次及纳粹之失败由于民主国国防科学之迎头赶上,足以证明科学决不为暴君专制者所利用。""次述及科学之兴起在近代,与文艺复兴、宗教革命及商业之兴盛有关,而近二十年来俄国对于土壤、地质及胚胎学均有显著进步,由此可知社会主义并非反科学。""晚上8点在文庙,由李约瑟讲科学在中国之发展及其与欧西之比较。"([3],P789,)其他演讲的内容还有关于中国的科学与文化等。

二是对浙大进行全方位的考察。在竺可桢校长和师范学院院长兼理学院化学系主任王进等教授的陪同下,李约瑟先后参观了位于湄潭的化学系、生物系、数学系、物理系、农化系、湄潭茶厂和在遵义的史地系。李约瑟亲眼目睹浙大师生在竺可桢校长领导下,身居偏僻山村,在经费拮据、设备简陋、交通阻塞、物质匮乏、空袭骚扰、疾病侵身、通货膨胀等重重困难的情况下,恪守"求是"校训,弦歌不辍,教学、科研正常进行,且取得了很多重要的科研成果。仅中国科学社30周年纪念会期间提交宣读的学术论文就有80多篇。他曾这样写到:"在湄潭,研究工作是很活跃的,生物系正在进行着腔肠动物生殖作用的诱导现象和昆虫的内分泌素等研究。这里关于甲虫类所有的色彩因素的遗传方面的工作,在美国已引起很大兴趣,较有名的工作有磺胺类药剂的衍化物的研究(有几种业已证明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的功效)。在植物方面,因为限于仪器,工作侧重于理论的研究,如原子核物理学、几何光学等,水平显然是很高的。这里还有一个杰出的数学研究所。"([4],P,497)

三是参加科学社成立30周年的纪念活动。1914年10月创建于美国康乃耳大学的中国科学社是我国第一个综合性科学社团,它的创始人是一群血气方刚、始终以救国救民为己任、远在大洋彼岸美国留学的中国青年,这些人经历了辛亥革命的洗礼,留学期间听到袁世凯尊崇孔教、复辟旧学的消息,又目睹中国与美国在经济实力和科学技术上的巨大反差,为之痛心疾首,进而奋起行动,组办科学社,出刊《科学》杂志,欲以热心青年的绵薄之力,为科学救国思想的广泛传播而拼命呐喊。这一年是科学社的大庆,原来准备在总会举行庆祝活动,但因抗战期间,社友分散各处,再加上交通困难,不得已改为各地分会分别庆祝。中国科学社遵义地区社友会10月25日上午9点在浙大文庙大成殿召开科学社年会,由社友会会长、浙江大学理学院院长胡刚复教授致开幕词,然后请李约瑟作《中国之科学与文化》的专题演讲。社庆期间还有各种学术报告会和讨论会,李约瑟都应邀参加,受到广泛欢迎。

李约瑟在遵义、湄潭访问浙江大学期间,对浙大师生在偏僻的山区和极其困难的条件下,保持浓厚学术研究氛围,取得许多高水平研究成果,十分惊叹。他在为浙大师生作《战时与平时之国际科学合作》的讲演时,把浙大与他所在的英国剑桥大学相提并论,称誉浙大为"东方剑桥"。

李约瑟博士的两次访问,对浙江大学的学术研究、浙大与国外的学术交流和向全世界宣传浙大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首先,由于李约瑟对浙大的细致考察,使他发现在湄潭这个小小的县城却有这样一所高水平的大学,云集如此多的知名学者,产出这么多高水平的论文。1945年10月27日,他在英国《自然》杂志上发表文章表述了他的深刻印象:"在重庆与贵阳之间一个叫遵义的小城市里,可以找到浙江大学,是中国最好的四所大学之一。""遵义之东75公里为湄潭,是浙江大学科学活动的中心,在湄潭可以看到科学研究活动一派繁忙紧张的景象。"([4],P,496)这是一位中国科学社名誉社员、英国皇家学会会员对浙江大学的最高赞誉,浙江大学经李约瑟等人的传颂,一时蜚声海内外。确实,抗战前后的十年是浙江大学最重要的发展时期之一。期间,在竺可桢校长的卓越领导下,浙大由一所后起的一般性地方大学,迅速崛起为具有相当规模的全国著名大学,并且在西迁的困难条件下,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其中许多居世界领先、在国际上影响重大,如物理系王淦昌教授关于探测中微子的研究等;有一批国内首创、在学术界独领的研究成果,如著名史学家张荫麟教授编著的《中国史纲》等;还有一批社会效益较大的研究成果,如《遵义新志》。

第二,他的来访极大地鼓舞了浙大师生坚持抗战的士气和坚持教学、科研的热情。他为浙大师生作《中国科学史与西方之比较观察》的演讲,在谈及中国为何没有产生近代科学的原因时,认为主要是中国的经济制度与欧洲的经济制度迥然不同,继封建制度之后是亚洲的官僚制度或官僚封建制度,而非欧洲那样的资本主义制度。他的演讲使浙大广大师生深刻认识到,虽然中国没有产生近代科学,但中国古代科技文明却受到全世界的尊重。同时他的《战时及平时之国际科学合作》的演讲也带来了国际和平主义者的声音,使广大师生认识到中国的抗战不是孤军奋战,而是得到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与进步人士支持的正义事业,从而坚信中国的抗战必定会取得最后的胜利。此外,他的来访还给浙大带来了物质上的直接帮助。如他帮助浙大购买刚发明的维他命D精(Caleiferol),就是一例。因为在贵州,冬、秋两季阳光极少,人们易产生一种皮肤病,但又缺乏必须的药品,他带来的药品解了浙大的燃眉之急。([3],P,750)对他给饱受战乱的浙大师生带来的精神食粮和物质帮助,竺可桢校长由衷地说,李约瑟的工作正是中国古话所说的"雪中送炭"。

第三,李约瑟的来访也为《中国科学技术史》的写作进行了重要的准备。当时浙江大学的许多学者、教授,如竺可桢、王进、胡刚复、钱宝琮、张孟闻等都是中国科学社的主要成员,李约瑟有很多机会与他们接触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多年以后,李约瑟写到:"我第一次认识竺博士是在贵州,当时浙江大学疏散到贵州。在那里,我开始熟悉他在天文学史方面所字的很有价值的工作。由于他的介绍,我认识了钱宝琮(及李俨-最杰出的两位中国数学史家之一)和王进(他刻苦钻研冶金和化学史)。"([1],P,25)李约瑟博士不仅从他们那里得到了探索中国科学史的巨大鼓励,而且也得到了许多丰富的资料。他的《中国科学技术史》使中国的古代科技成就重放异彩、瞩目于世,也为世界新文明的建设注入了力量。这一过程中,李约瑟与竺可桢之间建立起了诚挚的友谊,对以后浙江大学与国外的学术交流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写到:"我们最慷慨的赞助人是著名的气象学家、长期担任浙江大学校长(现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的竺可桢博士,在我即将离开中国的时候,他劝说许多朋友四出寻找各种版本,因此在我回到剑桥后不久,整箱整箱的书就运到了,其中包括一部《图书集成》(1726年)。"([1],P,25)这部《图书集成》弥足珍贵,李约瑟生前视为珍宝。此书现藏于英国剑桥大学李约瑟研究所。

总之,李约瑟先后两次对浙江大学的访问考察,不仅使"东方剑桥"名声远扬,而且促进了战乱时期浙江大学与国际科学界的学术交流,对以后浙江大学的国际合作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他的到访和演讲,也极大地鼓舞了浙大师生的教学和科研热情,使浙江大学在短短十年左右时间里成为国内著名的大学。回顾这段历史,将极大鼓舞四校合并后的浙江大学广大师生员工更加积极地扩大国际交流与合作、朝着建设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大学的目标迈进,以不辜负李约瑟博士生前对浙江大学的赞誉和厚望。

注释及参考文献:

[1]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一卷:总论,第一分册,科学出版社,1975年;

[2]浙江省档案馆档案,英国来华教授陶德斯、尼德汉二氏来校参观讲演,全宗号53·目录号1·卷号1109;

[3]竺可桢日记(II),人民出版社,1984年;

[4]JosephNeedham,ScienceinKweichowandKuangsi,《Nature》,Oct.27,1945,Vol.156;

[5]钱进,抗战时期的中英科学合作馆,民国档案,1991年第3期;

[6]李约瑟,战时及平时之国际科学合作,科学,Vol.27,1944年第2期;

[7]李国豪等主编,中国科技史探索,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

[8]马伯英,名闻遐迩的李约瑟研究所,科学,1990年第2期;

李开复演讲篇3

南方多省遭暴雨袭击,近日,总理冒着大雨,趟着一尺多深的水,前往洪涝灾害严重的江西抚州市指导抗洪抢险救灾工作。看望受灾群众时,他亲切地询问一灾民家里的情况,当听说她的家人都已安全转移时,总理鼓励她说:“人保住了就好。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咱们慢慢恢复家园。”(哪里有灾情,哪里就有总理奔波忙碌的身影,洪水无情,关爱有情。)

02 “根叔”演讲感动毕业学子

在华中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典礼上,校长李培根院士在两千余字的演讲稿中,把4年来的国家大事、学校大事、身边人物、网络热词等融合在一起。“俯卧撑”、“躲猫猫”、“蜗居”、“蚁族”、“被就业”……都是演讲中出现的词汇。这番临别讲话打动了毕业生的心,引起了学生的共鸣。学生们呐喊着“根叔”,自发鼓掌达24次,讲话数次被打断。“什么是母校?就是那个你一天骂他8遍却不许别人骂的地方。”这句引用的话经李培根在毕业典礼上说出后,迅速成为该校众多师生的网络签名。(从“85后”到“90后”,学生的世界,他都懂。这样平易近人的潮人校长,大家怎会不喜欢?)

03 酷站风向标

我学网―/

2004年7月由李开复博士创办,网站是致力于帮助中国青年学生成长,解决求职、留学、情感、学习等方面问题的公益互助平台,注册用户已达50多万,其中以在校大学生为主,同时包括部分中学生以及刚踏入社会的年轻人和境外会员。

活跃在各版和学生交流的不仅有李开复,还有很多热心的各界专家学者。在网站论坛里,李开复长期坚持和学生交流、回答学生的问题。每天有大量的学生参与讨论学习、工作、成长、情感、出国、企业、科技等话题,互帮互助、共同成长。(在助人和他助中收获快乐和成长,做最好的自己。)

04 漂白女星

车模兽兽、嫩模闫凤娇和马诺,她们的成名路大有相似之处。早前,靠着拜金言论搏出位的马诺公开含泪表态,今后与“拜金”划清界限,专心磨炼演技和唱功,期望能在演艺圈闯出一片天地。大胆言行爆出新闻噱头后,立即躲避公众关注制造神秘感,最后经过全新包装,在娱乐圈杀出一条血路。于是,一个“漂白女星”的新名词诞生了。利用丑闻赚足关注度,是娱乐圈新手们惯用的伎俩,但是“出位”是柄双刃剑,虽不可能背负一辈子的骂名,但不从内心改变自己,在娱乐圈照样走不远。(成名的路不止一条,但想走得更远只有一条,那就是坦坦荡荡做人、踏踏实实做事。)

05 人大国学院首届毕业生就业率居首

6年前,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在争议声中成立。现在,首届毕业生已经结束6年本硕连读的学习。30名学生中有15人顺利就业,就业状况居全校第一。人大校长纪宝成在和毕业生座谈时说,现在评价创办国学院成功与否还为时过早,但可以说已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对于国学,同学们是探索者,学校、老师也是探索者。(有探索才能有进步。)

〉〉〉〉〉更多

2010年的试点工作效果良好,2011年北京大学“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将在全国范围内实行。

福布斯推出《2010福布斯中国最佳CEO榜单》,华兰生物林小军、新和成胡柏剡、特变电工叶军、中天科技薛继萍、三一重工向文波位列前5名,

《家有儿女》“刘星”的饰演者张一山和“夏雪”的饰演者杨紫已经确认了自己的高考成绩,上北电的希望很大,两位童星继初中同学后,有可能再次成为大学同学。

阿根廷在南非世界杯的角逐中战绩显赫,远在上海世博会的阿根廷馆同样为之沸腾。馆方特地为游客们准备了特别礼物。每迎来25万名参观者,阿根廷馆就会送一件队服,预计到世博会结束时,刚好能送出11件球衣,这个数字也恰巧组成了一支足球队。

新版《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发行,增收了“微博”、“低碳经济”、“减排”等大量新词语。

更多信息请登录《哲思》博客:

李开复演讲篇4

父母和老师的启蒙

1977年,李梓萌出生在辽宁省沈阳市一个普通市民家里。她从小就漂亮可爱、聪明活泼,父母都视她为掌上明珠,小心地呵护着她。为了让小梓萌开阔眼界,父亲带她去南国的海边。小梓萌高兴得像一只小鸟,叽叽喳喳欢叫着。父亲教她在海水中游泳,她害怕,父亲鼓励她,只要相信自己,找准感觉,很快就能学会游泳――父亲的话,给幼小的李梓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七岁那年,李梓萌进入沈阳市和平区第一小学读书。在学校里,她有幸分在沈阳市最好的语文老师蒋秀英任教的班里学习。上语文课时,蒋老师除了教阅读、写作,还经常给同学们讲《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里的故事,讲得生动有趣。为了提高学生们的鉴赏力,蒋老师还教学生们朗诵唐诗宋词,这对李梓萌以后从事播音工作帮助很大。小梓萌聪明好学,成绩相当好,尤其是阅读和写作,成了她的强项。到小学六年级时,她已经展露出自己在演讲、主持、写作方面的才华,蒋老师就推荐小梓萌去参加各种比赛,鼓励她全面发展自己。李梓萌没有辜负蒋老师的希望,经常在各种比赛中获奖。

小学毕业后,李梓萌考入了沈阳市第一二六中学,后来又进入东北育才学校学习。在中学里,李梓萌是同学中的活跃分子。每逢有文艺演出,她不仅当主持人,还表演节目:唱歌、朗诵、舞蹈……这些活动给了她很好的锻炼。学校里有个播音室,起初只是播报通知和广播体操乐曲,后来改成了学生广播台,李梓萌和几位普通话讲得比较好的同学成了广播台的学生播音员,轮流播音。李梓萌热情高,将学校的一些好人好事写成通讯,在学生广播台播出。梓萌播音时语音流利,声情并茂,她主持的节目受到学校广大师生的欢迎,为她后来走上新闻播音岗位打下了基础。

在北京广播学院的日子

1996年7月,李梓萌以辽宁省专业分数第一名的成绩,如愿考入北京广播学院。

李梓萌一进学校就发现,她的同学中,很多人都跟她一样是当地的“高考状元”,彼此间的竞争非常激烈。一个学期下来,那残酷的竞争使她感到优越感似乎不存在了,在学习上有点缺乏信心,情绪也有些沮丧。她给父亲写信,倾诉心中的困惑和苦闷,父亲来信鼓励她:只有通过勤奋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才能找回自信。父亲还说,他相信自己的女儿不仅现在是优秀的,将来会更加优秀。父亲的勉励给了李梓萌信心,她开始冷静地省察和分析自己:虽然自己的普通话比较标准,但或多或少还有点东北口音。她下决心将那点口音去掉。为此,她从头开始复习汉语拼音,对一些声母、韵母每天都要反复练习。早晨6点半,有些同学还在被窝里睡大觉,她已经在北京广播学院的小树林里开始练声了。除认真学习专业课外,她勤奋学习播音知识,揣摩播音技巧,还选修了相关的学科,加强各个方面的修养。课余时间,她买来大量的课外书认真阅读,以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国际时讯》让我走向前台

在临近毕业前的半年,李梓萌幸运地进入中央电视台播音组实习。她是个有心人,不仅虚心向央视著名新闻播音员学习,还把在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与播音实践结合起来,因而进步较快。到实习后期,她已开始参与央视《文化报道》栏目的播音工作。

李梓萌是幸运的,在她毕业前,一个机会已经出现在她面前。随着通信技术和交通工具的飞速发展,世界正在变成一个“地球村”,人们希望了解到更多的国际信息。因此,2000年中央电视台决定开辟一档全新的资讯栏目――《国际时讯》。该栏目要求主持人必须从传统的播音风格中跳出来,不仅要把稿子播报出去,还要融进自己的观点,甚至要像讲故事一样,通过自身形象和肢体语言把某种特殊的感觉表达出来。

喜欢国际新闻的观众很多,如果这个节目主持得好,主持人很快就能打开知名度。消息一传开,中央电视台内部就有人向领导提出想来主持这档节目,省级电视台也有主持人想来应聘这个岗位,一些高校新闻播音系的毕业生也加入《国际时讯》应聘者的激烈竞争中。

经过笔试、复试、面试的“三堂会考”,李梓萌以脱俗的个人形象、清新的主持风格,在众多应聘者中脱颖而出,进入她向往的中央电视台,成为《国际时讯》节目的首位主持人。当李梓萌坐在演播室里以清新的格调播报国际新闻的时候,立即受到人们的关注――许多观众喜欢李梓萌都是从她那独树一帜的播音风格开始的。播《国际时讯》时,李梓萌总是略微倾斜地坐在播音台前,风度优雅,表情自然,语言轻松,观众们感觉就像身边的一个朋友在娓娓讲述国际上发生的许多新闻和异国风情。李梓萌说:“我一直寻找着一种个人的独有的风格,做播音这行,不能只当一个传声筒,一定要根据自己的理解做进一步的加工,把它真正变成‘我的新闻’,只有这样,从自己口中播出的新闻才能有一种人情味儿,能被更多的观众所接受。”随着时间的推移,她的这种主持风格越来越受到观众的欢迎。

回忆起在《国际时讯》栏目组工作的日日夜夜,李梓萌感慨颇深地说:“从主持《国际时讯》的第一天开始,《国际时讯》的制片人和主编就对我字字叮咛、句句嘱咐,在日常工作中也是时时提醒、刻刻勉励。我感激每一天遇到的每一个人,他们对我的工作、我的人生都有一定的启发,帮助我成长和成熟。”

走进《新闻联播》

主持《国际时讯》节目的成功,让李梓萌有了更大的发挥余地。随后,她又主持了早间新闻节目《朝闻天下》。这是一档由图像新闻、口播新闻和报纸摘要新闻组合成的节目。当观众早晨起床,一打开电视机,就可以从这档节目中看到昨夜今晨国内外的重大新闻,还有许多主流媒体的最新内容、社会新闻和重要评论。但对李梓萌来说,主持这个栏目并不轻松――她每天必须在凌晨4点起床,无论天气状况如何,都要准时赶往电视台,然后化妆、备稿,与导播沟通,做好一切准备后按时播出。每天如此,工作非常艰辛,但她乐在其中,毫无怨言。有了主持《国际时讯》节目的经验,李梓萌很快就胜任了《朝闻天下》的主持工作,得到了广大观众的好评,这为她后来走上《新闻联播》岗位创造了有利条件。

从2006年开始,由于新闻滚动播出量的不断增加,许多观众写信或打电话要求中央电视台播音员增加一些新面孔,使节目更有活力。加上邢质斌等老播音员接近退休年龄,培养《新闻联播》年轻播音员的工作自然提上中央电视台的议事日程。

经过中央电视台领导和播音组的综合考核,2006年6月5日,李梓萌与康辉搭档,出现在《新闻联播》的节目中,成为中央电视台最年轻的《新闻联播》播音员。走上这一重要岗位后,李梓萌并没有沾沾自喜,相反感到肩上的责任更重了,心中的压力更大了。因为这档节目是直播的,在直播前的几次演练中,她一直找不到感觉,耳边总是听到否定的声音,心情也难免沮丧起来。她给一向信赖的父亲打电话,父亲让她像小时候在海边学游泳时那样“找感觉”。那一天,离正式播音只有两个小时了,李梓萌去演播室配合工作人员进行调光、调音等准备工作。当她坐在播音台前非常放松地说了两句时,一旁的制片人突然说:“对了,梓萌,就是这个感觉!”李梓萌的心中豁然开朗,自信从容地完成了第一次《新闻联播》的播出工作。

宋晓青摘自

李开复演讲篇5

十年风雪今朝晴

2008年,日本一部《入殓师》给人留有极深刻的印象。独特的视角,展现出这一不被人了解的职业背后蕴含的某种爱与辛酸。3年后,由高希希导演指导的《天下人家》从开机、拍摄到杀青一直受到不少关注。该片同样从入殓师这一职业入手,为观众展现更多人情冷暖、爱与被爱的关系。片中,李依晓饰演一名由养母与并无血缘的兄长带大的“唐溪”,在她身上,我们清晰看到,一个从青涩的大学毕业生蜕变成高尚入殓师的过程。她讲,起初“唐溪”刚刚走出校门,身上还有留有孩童般高傲的心态,对于未来的职场路规划头头是道,要当白领,要有一番作为,要让自己和家人扬眉吐气。但现实往往残酷,生活的艰辛总会在不经意间展露出来。“她应聘了很多职业,有搬运工、扮玩偶,也发传单,做售楼小姐,逐渐地她发觉找工作并没有想象中那样顺利,直到大哥建议她去做入殓师,她心态的转变才刚刚开始。”

谈及这个职业,李依晓坦言许多人会有抵触和错误的理解,“唐溪”亦是。毕竟这是一个长久与过世人打交道的职业,对于女孩子来说,恐惧和抵触情绪是难免的。为了将这一角色塑造得饱满、真实,李依晓几度从日本电影《入殓师》中获取体会,她发觉,这一职业并非黑暗神秘,反而包含大爱和令人尊敬的精神在里面。因此,她更好地理解了“唐溪”的情绪,懂得这些转变是合时宜并且真实的。“大哥对她讲,死人并不可怕,你要去帮助他们漂漂亮亮走完人生的路。尽管如此,在她做入殓师的过程中仍会有磕磕绊绊,甚至犹豫不决。直到最好的朋友出了意外,她才意识到应当送朋友最后一段路,自己有这样的义务,也应该把这份爱给予她。”

李依晓讲,“唐溪”之前做搬运工,发传单,都不会受到尊重,也没有安全感,直到做了入殓师,所有的人会给予很尊敬的目光和支持的态度。“很多人都没有太多机会接触这个职业。其实每送走一个人,家属会看到你的爱,从走了的亲人的身上看到你付出的东西。戏中大哥会传授给我经历,比如他们的手长什么样,怎么样看人,怎么样化妆,这个过程中要有很细节的东西,算是一个细心并且有爱的职业。所以最后‘唐溪’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尊重,对于自己也是一个自身价值的完成。”

走出校园 另一片天

问她,大学毕业求职难其实是个现实的问题,当初自己也曾如“唐溪”般有过彷徨和坎坷吗?答案是肯定的,李依晓讲,那个时候自己对于人生的目标并非很清晰,十年的京剧功底和做演员的梦想交织错落,孰轻孰重难免把握不清。“其实对于拍戏,我一直没有放弃这个想法,但那时候很盲目,也没有人指引你,如何从戏曲跨入影视,这是有难度的。毕业后我被分配到北京京剧院,然后有机会去拍戏,觉得特别好玩,打定主意这绝对是我今后要做的。”

那年,年轻的李依晓以优秀的文化课成绩和扎实的专业课水平,被保送到中国戏曲学院表演系。因为是年龄最小的学生,大家对这个小妹妹爱护有加。这期间,对于未来的抉择,她始终犹豫不决。大二的时候,甚至后悔自己当初没有等两年报考电影学院。大四时,这种情绪更加深刻和明显。

一次偶然的机遇,令她今后的路发生戏剧性的变化,这样的选择在李依晓看来是正确并且坚定不移的。那时候有剧组来北京京剧院找会唱戏的女孩儿,李依晓恰巧在那儿实习,她说这绝对是自己和表演的一种缘分,不偏不倚就在那时候遇见,然后顺理成章,自己果断辞职,一只脚踏进影视表演的圈子里。“好不容易进到这个圈子了,我特别珍惜这个机会。那几年我大量的跑组,大概有两三年的时间,别人说哪儿招演员,我就去哪。可能在很多人看来这些特苦,但我乐在其中。哪怕一个小角色,能让我演,看着他们拍,和他们学习,都是一种享受。那是一种无怨无悔的感觉。”

年轻的孩子总想找机会离开家,试图证明自己羽翼丰满。她就像小鸟儿一样,扑腾着翅膀来来回回往返于各个拍摄地点。工作驶上正轨,常常离家,因此和家人团聚的机会就显得尤为重要。“和家里人团聚的感觉在这几年特别明显。小时候9岁就离开家,在外闯荡惯了。现在成熟了懂得很多道理,特别看重和家人的关系,珍惜和他们在一起的时间。”李依晓特别喜欢北京的天气,说那是一种其他地方比不了的温暖。找闲暇时刻,约上爸爸妈妈,带着两只小狗,看着过往的人群,是最理想的时光。

待时光酿得香甜

有一种说法是,目前的国内影坛,太多人想成名获利,而专注于表演的人则少之又少。好似年轻演员统统被称为“偶像派”,看上去华而不实,有型无力。但李依晓却不这样看,她的观点是,偶像不偶像、实力不实力,要根据时间说话。尽管有很多人把娱乐圈看成名利金钱的大染缸,但不可否认仍旧有很大一部分人为理想活着,他们虽年轻,却拥有令人难以想象的爆发力。

这里,李依晓坦言自己是一个为理想为表演一直在奋斗的年轻人。入行许久,见过许多敬业的艺人,这其中不乏一些戏骨级别的演员,他们带给她的震撼尤为深刻,“年轻演员和资深戏骨级别的演员比起来还是差很多。你能明显感到年轻就是年轻,阅历还是少。和老戏骨演起戏,根本不是对手。他们的表演游刃有余,让你在不自觉中会顺着那种感觉走。像与潘虹老师演戏,从点点滴滴上都能学到东西。打光的时候她会自己站位,甚至站在那补妆。做演员就要做一个很有职业道德的人,拿职业当生命去热爱,这样才值得别人去尊敬。我相信每个演员都会经历这个过程,这之后的变化是无可估量的。”

尽管李依晓反复提到自己还是新人,但她已经参与多部高希希导演的作品,包括《新上海滩》《狙击手》《新三国》等。她说与高希希夫妇的结识就好像找到了自己的婆家,他们了解她、帮助她,给她机会,让她尽可能多地发挥自己浑身的能量。在拍摄《狙击手》之初,原本“九儿”的角色并未给她,在高希希来看,李依晓由于学戏多年,身上程式化的东西过于零碎,反而贴近生活的气息少了一点。倔强的依晓不服输,她几次三番向高希希毛遂自荐,保证自己会尽全力把这个角色演绎的接地气、真实和饱满。“后来高导在剪片子的时候给我打了个电话,说和佟大为搭的那场戏演的很真实、很感人。”在李依晓来看,高希希给她的鼓励格外重要,“人凡事在于主动,你对自己要求是什么样,机会就是什么样。主动找自己不足,反复去纠正和弥补它,这是唯一的办法。”

李开复演讲篇6

7月23日~26日,由金日集团主办的“新起点・新跨越・新辉煌――民族直销产业与文化创新高峰论坛”在厦门翔鹭国际大酒店隆重召开。两岸政界风云人物邱毅,中国红色文化委员会秘书长、中央党校特聘教授、领导艺术研究专家、中国著名青年演讲家、资深企业战略发展顾问陈晓枫,行销专家、青年演讲家企业管理服务团队系统建设高级专家、中国市场学会直销专家委员会教育培训中心主任余泓江,厦门金日制药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仲树,副董事长李冠春、总裁李冠华,副总裁张阳辉,副总经理李祥,副总经理刘卫华以及1000名来自全国各地的经销商,共同剖析中国传统文化,畅谈经济走势,纵论民族产业的发展之道,分析市场现状与趋势,切磋经验与教训,为民族直销企业的持续发展寻找正道。

变化中成长

“金日在手中,万事好成功”的企业口号早已成为家喻户晓的宣传标语,更是金日事业最嘹亮的呼声。然而,在不断变化的行业及市场大环境中,企业唯有不断的变化才能顺应社会发展需要,从而在市场中赢得一席之地。金日集团旗下的金日制药有限公司便是在变化中寻找自己的位置,直销事业也由此蒸蒸日上。

伴随着全球招商总监的陆续登台,本次论坛正式拉开序幕。金日集团董事长李仲树率先登台致辞。就“变”的分享,李仲树从世界的变化,国家的变化,最后到金日的变化,讲述了金日在变化中的蜕变。

纵观金日获牌后的各种动作,管理层的变化,运营成本的降低,专业人才的积累等,相对这些变化而言,不变的是金日让市场能够有良好的发展形式,并一直保持着这种态势。李仲树坚定地承诺:“金日能够‘面对变化,应对危机’,为有爱,爱家,有梦想的人撑起强劲的事业风帆!”他的一番“变化论”得到了现场参会代表的热烈欢迎,在演讲过程中掌声连绵不断。

积蓄正能量

金日集团总裁李冠华以诙谐幽默的方式,以“集聚正能量,赢得大发展”为主题展开了一番别具一格的演讲。他就“相信的力量、合法规范、差异化竞争、孝道与责任、目标与愿景”的话题,做出了精彩的讲解与剖析。李冠华总裁的一句正能量,也道出了本次论坛的一大主题。

拥有“台湾名嘴”之称的邱毅,就两岸共同发展、复兴民族产业、创建健康城市、完善健康产业发展及金日集团肩负民族使命等方面与现场参会代表进行了探讨与互动。中国红色文化委员会秘书长、中央党校特聘教授、领导艺术研究专家、中国著名青年演讲家、资深企业战略发展顾问陈晓枫带来了一场栩栩如生又诙谐幽默的演讲。他结合领导艺术讲述市场营销的领导力,对其中所蕴藏的大智慧的分析,赢得了现场代表的阵阵欢呼。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直销法律办公室副主任、中国市场学会直销专家委员会培训中心主任余泓江以行业的视角,高度赞扬了金日孝道与责任的企业文化,并凭自己的演讲特色获得赞赏。

金日集团副总裁、金日制药总经理张阳辉对金日公司的愿景描述,对企业文化的剖析,令所有来宾肃然起敬。金日制药副总经理李祥,副总经理刘卫华分别做了工作报告。同时,多位全球招商总监现场分享,讲授他们的心态经、市场经。在金日核心领导人的演讲中,现场代表悉心聆听,认真记录,从学习中挖掘市场拓展技巧,应用于今后的市场业务中。

产品是企业的支柱。“我们只做一等品,没有二等品、三等品”,这是金日对消费者的承诺。一个个年轻靓丽的模特优雅地走上台前,手里拿着即将上市的产品:碧喷口咽喷剂、金日牌葡萄籽月见草油软胶囊、金日牌软骨素氨糖胶囊和玉玄宫经络治疗仪,一个个振奋人心的市场消息让参会代表看到了金日事业新一轮的辉煌。值得一提的是,张阳辉总裁“让我们更优秀”的激情演讲,不仅道出了金日公司的发展方向,同时也指明了销售市场以及营销伙伴的前行道路。他激励的话语,不断将论坛推向高潮。

李开复演讲篇7

为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构建和谐校园文化,引导青年大学生崇尚科学、立志成才、报效祖国,促进青年大学生全面、健康、和谐发展,经研究,同意举办湘南学院第六届“五·四”青年文化艺术节。为了确保活动的顺利开展,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组织领导 1、为确保活动顺利进行,同意成立第六届“五·四”青年文化艺术节工作领导小组,其成员如下: 顾问:李白均、曹石珠 主任:陈莹花 副主任:张长发、李严端、陈家玉、王晓萍、李军、陈杰峰 成员:史美洁、王集杰、邝秀兰、肖和平、刘铎坤、江萍 李正标、邓四清、彭易纪、何俭、龙健才、唐凤鸣、奉冬仁、姚敏、刘文奇、周志洪、廖义军、廖有祥、 肖和平(女)、陈万阳、马小芳、唐伟军、黎进 2、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于院团委,由黎进兼任办公室主任,廖保华为副主任。 二、活动内容及安排 (一)活动主题:我与祖国共奋进,立志成才报祖国 (三)学院主办项目 1 、艺术节开幕式暨“挑战主持人”大赛 (1)活动目的:彰显学生个性,挖掘艺术新秀 (3)比赛时间与地点:初赛:2012年4月18日,复赛:2012年4月22日,决赛:2012年4月28日晚7:00。初赛、复赛地点:湘京学生活动中心,决赛地点:王仙岭校区校训广场。 (4)奖项设置:比赛设一、二、三等奖若干名,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和颁发荣誉证书。 2、青春之约论坛 (1)活动目的:坚持科学发展观,引导大学生全面、健康、和谐发展 (2)论坛主题:立志成才、报效祖国 (3)主讲人:湘南学院党委书记李白均 (4)论坛时间:2012年5月中下旬,地点:王仙岭校区校训广场。 3、“祖国颂”大合唱比赛 (1)活动目的:传播五四精神,歌颂伟大祖国 (2)参赛要求:以系为单位组队参赛,每队人员60—80人。每队唱两首歌曲,一首为必唱曲目《歌唱祖国》,另一首歌曲自选,自选歌曲必须内容健康、积极向上。要求各队统一着装、有配乐、有指挥。 (4)奖项设置:比赛设特别奖1个、一等奖2个、二等奖4个、其余为三等奖,均给予物质奖励。 4、演讲比赛 (1)活动目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科学规划成长成才之路 (2)演讲主题:爱国·奉献·成才·发展 (3)演讲要求:以系为单位选人参赛,各系至少选送2人参加学院的选拔赛。参赛选手的演讲稿要求紧扣主题、自己撰写,演讲时间为5分钟以内。 (5)奖项设置:比赛设一、二、三等奖若干名,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和颁发荣誉证书。 5、校园舞蹈大赛 (1)活动目的:舞动绚丽人生,构建和谐生活 (2)参赛要求:以个人或集体为单位报名参赛,可自由跨系组合,参赛队人数为2—10人。舞种不限,民族舞、芭蕾舞、拉丁舞、现代舞、健美操等均可,时间5分钟左右。 (4)奖项设置:比赛设一、二、三等奖若干名,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和颁发荣誉证书。 6、艺术节闭幕式暨颁奖文艺晚会 (2)演出时间与地点:2012年5月27日晚上7点在王仙岭校训广场举行。 (四)各系承办项目 先由各系向组委会办公室报活动方案,经审核通过后,方可举行。获奖选手荣誉证书由学院颁发,奖品由承办单位负责。各活动方案另发。 三、具体要求 第六届“五·四”青年文化艺术节是校园文化生活的一件大事,特别是此次文化艺术节的准备时间短、活动时间跨度长、活动内容和项目较多,要求各相关工作人员一定要以高度的责任心切实履行职能、做好各项活动的组织工作,确保此次“五·四”青年文化艺术节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为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纪念五·四爱国运动九十周年和建国六十周年营造良好的环境。

李开复演讲篇8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人为本,弘扬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展现我校大学生朝气蓬勃、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通过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教育引导全校师生深刻领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深刻领会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同时,充分展示我校艺术教育的丰硕成果,营造健康高雅的校园文化环境,进一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活动主题与内容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教育,引导广大师生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伟大“中国梦”而发奋学习、不懈奋斗,本届艺术节以“我的梦·中国梦”为主题展开活动。艺术节要做到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统一,并具有创新性。活动内容要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校园,充分体现校园特色、时代特征。

三、参加对象

全院师生。

四、工作机构

(一)组委会

主 任:杨文堂

副主任:李永华 关宗平 李 飞 杨永贵 张书银 廖兆泉 胡 箭

秘书长:廖江涛 刘成明

委 员:周志农 周剑波 耿同梅 张远珑 蔡 艳 马金诚 刘纯梓

王光佐 李红云 李德才

(二)评委会

主 任:李永华

秘书长:刘成明

优秀文艺节目评委组:

周剑波 耿同梅 蔡 艳 刘纯梓 李铁民 胡文婷 徐丽蓉 杨兰英

魏 霞 李 琴 张明明 柯文平 张萌萌 梁 莹

优秀美术作品及优秀招贴设计作品评委组:

张远珑 熊 伟 冉 冉 万 勇 金 辉

优秀征文作品评委组:

马金诚 陈祖源 邓诗萍 李 皓 饶 娟 张学军 耿胜英

演讲比赛评委组:

李永华 杨兰英 李 兰 梁 莹 金彩云 张久霞

(三)文艺演出工作机构

总 策 划:李永华

策 划:廖江涛

总 导 演:刘成明

导 演:耿同梅 张远珑 蔡 艳 马金诚 刘纯梓

前台主任:练 达 郝艳亮 杨 林 杨 倩

后台主任:李红云 董尚兵

剧 务:严先国

舞台技术:王光佐 冯 奇 金 辉 李 建 涂军城 占 宇 肖 庆

五、活动内容与要求

1。评选优秀文艺节目和优秀节目主持人

⑴创作和选择节目应弘扬民族文化艺术和倡导严肃音乐,节目内容健康向上,格调清新高雅,融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为一体。

⑵节目体裁包括声乐、器乐、舞蹈、戏剧、小品、相声、朗诵等适合舞台表演的各种文艺体裁和形式。

2。评选优秀美术作品

⑴美术作品的评选,先预选,再以展评的方式评奖。

⑵作品形式包括绘画、书法、手工制作、摄影、设计、影视作品等。

3。招贴设计比赛

从以下几方面选择作品主题:

(1)我的梦·中国梦

(2)最美中国

(3)放飞梦想

(4)我的青春,我的梦

围绕比赛主题,运用计算机软件创作招贴设计作品,A1尺寸(594mm×841mm),参赛成品必须是JPG格式。

4。“我的梦中国梦”征文比赛

以“我的梦·中国梦”为征文主题进行文学创作,题目不限,小说、散文、诗歌、剧本等体裁任选,要求未曾公开发表过。获奖作品将刊载在学校《浅草》杂志上。

5. “放飞梦想,励志青春”演讲比赛(方案另发)

围绕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进一步理解“中国梦”的历史底蕴和时代内涵,结合当代大学生的实际,展开以“放飞梦想,励志青春”为主题的演讲比赛活动。

6.PowerPoint演示文稿设计制作竞赛(方案另发)

参赛学生自选主题设计制作PowerPoint演示文稿参加竞赛,鼓励围绕此次艺术节主题“我的梦·中国梦”设计制作演示文稿。

7.舞台表演类艺术教师专场演出

要求舞台表演类(声乐、器乐、钢琴、舞蹈、主播等学科)艺术教师参与专场艺术实践活动,各院部和教研室将节目报教务处后,由教务处统筹安排演出场次。

8.美术教师作品展

展出学校美术教师个人作品,作品形式、样式不限,全体美术教师都必须拿出作品参展,每位教师至少有一件作品是以前未在校内展示的新作。由设计学院组织完成。

9.院部配合举办活动

各院部要配合艺术节举办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艺术教育活动。

六、评选办法

1。优秀文艺节目分专业组和非专业组进行评选,不区分体裁。专业组:音乐表演、音乐教育、舞蹈表演、学前教育、主持与播音(仅限语言类节目)、中专幼师等专业;非专业组:上述之外的专业。

2。优秀美术作品分专业组和非专业组两组展评,不区分体裁,设计学院各专业为专业组,其他专业为非专业组。招贴设计作品比赛不分组。

3。征文、演讲比赛、PowerPoint演示文稿设计制作竞赛不分组,不区分体裁。

七、时间安排

1.节目和选手申报时间、作品上交时间

舞台表演类节目必须在11月13日前以院部为单位,将节目用Excel表格填写并上传教务处杨倩科长(24**** @),注明节目形式、节目名称、节目时长、节目内容简介、主要演员、参演人数、所属班级和指导教师(有则报)。每人限报节目三个,限报同类节目一个,选报个人独唱节目的同学不得再报通俗类齐唱节目。

学生社团的节目可以在任一演员所属的院部申报,并参加院部初选,但不得在多个院部重复申报,一经发现重复申报现象,取消整个社团参演资格。

各院部在将节目列表上交教务处前,必须在院部内先进行初选,未编排成形和无法完整表演的节目不得上报。各院部上报节目数量不限。

演出主持人在11月6日前单独到教育学院找梁莹主任(南511)申报。

美术作品(含绘画、书法、手工、摄影、设计、影视作品等)分班交设计学院绘画教研室万勇主任(美304)。招贴设计作品只收JPG格式电子版,可以用移动储存介质拷给设计学院设计教研室金辉主任(美404),或以邮件附件形式发送至邮箱***。此两项比赛上交作品截止日期是11月20日。

征文作品只收Word格式电子版,由参赛学生在11月22日前发送到教务处董尚兵科长邮箱***。

演讲比赛预赛由各院部在11月20日前自行组织完成,各院部推荐到学校参加决赛名额如下:音乐学院3人,设计学院3人,教育学院6人,管理学院3人,中专部3人。决赛名单及演讲题目以院部为单位在11月21日交教务处廖江涛处长。

PowerPoint演示文稿设计制作竞赛参赛学生可以将参赛作品交本班计算机教师,或管理学院计算机公共教研室罗俊主任***,作品上交截止日期是11月22日。

2.演出、评选、布展时间

文艺演出节目主持人初选由教育学院主播教研室组织,在11月15日前完成。

学生舞台表演类节目第二轮遴选由教务处组织,在11月18-24日完成;节目彩排在11月25-29日完成,演出在12月2-6日完成。

美术作品布展由设计学院负责,在11月29日前完成,评比在12月4日前完成。

征文评比在12月4日前完成。

演讲比赛决赛在12月1日举行。

PowerPoint演示文稿设计制作竞赛在12月2日前完成。

艺术教师专场艺术实践活动,各院部在12月1日前上交节目名单到教务处刘成明副处长,演出时间另行安排。

美术教师作品,教师书法作品均在12月5日前交设计学院熊伟副院长,在12月13日前完成布展。

本届艺术节颁奖晚会及闭幕式在12月11-13日完成。

3.演出场次安排

文艺演出具体场次和时间另行通知,艺术节不安排班级专场和社团专场。

4.院部活动安排

各院部的活动要及时报告学校艺术节组委会,由组委会统一协调时间、场地和人员。

八、奖项设置及评奖要求

1.设班级优秀组织奖15名。

2.设优秀指导教师奖20名。

3.优秀文艺节目专业组设一等奖15名、二等奖20名、三等奖25名、优秀奖35名;优秀文艺节目非专业组设一等奖5名、二等奖10名、三等奖15名;优秀主持人奖设一等奖2名、二等奖4名、三等奖8名。

4.优秀美术作品专业组设一等奖15名、二等奖20名、三等奖25名,优秀奖35名;非专业组设一等奖5名、二等奖10名、三等奖15名。招贴设计比赛设一等奖3名、二等奖6名、三等奖12名。

5.征文比赛设一等奖3篇、二等奖8篇、三等奖15篇。

6.演讲比赛设一等奖2名、二等奖6名、三等奖10名。

7.演示文稿竞赛设一等奖2件,二等奖8件、三等奖12件。

上一篇:用力抱着范文 下一篇:人生感悟格言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