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美龄养生范文

时间:2023-10-18 10:39:36

宋美龄养生

宋美龄养生篇1

终身不穿化纤衣物

宋美龄认为化纤织品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质,如甲醛、酚、聚乙烯等等。每当她接触到化纤衣物时,就会嗅到一股难闻的气味,并产生头晕、恶心等不适感。正因为对化纤物品有过敏反应,所以宋美龄本能地排斥这些新潮的衣物。

宋美龄对伴随自己多年的棉毛制品,有一种特殊的好感。无论是丝绸纱布织就的旗袍,还是棉麻缝制的冬装,宋美龄穿着觉得非常舒服。

每日必食新鲜蔬菜

宋美龄对生吃蔬菜非常有研究。她认为煮熟的菜类细胞和组织结构,大多都在加温过程中分解或遭到破坏,营养价值已不能与尚未加热的菜类相比。素有“蔬菜之王”美誉的菠菜,是宋美龄每餐必用的。1000克菠菜含有相当于2个鸡蛋的蛋白质和2个橘子的维生素!难怪宋美龄多次叮嘱厨师们说:“我每天只要吃半斤菠菜,就可抵上一顿红烧肉供给我的养分了。”

宋美龄曾经多次叮嘱身边女侍和厨师注意每餐必给她上一些纤维较长较多的蔬菜。她认为,这类蔬菜虽然不利于人体的消化吸收,但含有丰富的维生素、果胶和海藻胶,可以改善人体内的代谢过程,有利于防治动脉硬化和大肠癌的发生,并能有效降低胆固醇和血压。

宋美龄45岁以后,特别关注体形的变化,每天都要护士为她测体重。另外,她对三围的要求也特别高,无论哪一围“超标”,都会给她带来恐慌。这时,她会吩咐厨师在菜肴中少放猪油。有时为了远避荤菜,她甚至与隔桌而食。

水果养颜花瓣沐浴

1965年以后,宋美龄把她喜欢的巧克力奶糖也请出了冰箱,用多吃水果来补充体内所必需的糖分。宋美龄最喜欢吃的水果是台南的西瓜,猕猴桃含有丰富的维生素,也是宋美龄身边必备的鲜果。

在宋美龄的冰箱里,存贮较多的还有芒果。她认为这种热带水果内含的维生素A和维生素C较多,不但有利于美容,而且有助于消化。水蜜桃、荔枝和葡萄,也很受她的喜爱。

宋美龄在常吃水果借以美容的同时,还喜欢直接以新鲜的花瓣洗脸或沐浴,因为这样做可以使花的香气在沐浴过程中弥漫她的全身。

宋美龄的保健医生们还极力建议她每天服用一碗燕麦粥,燕麦粥是医治习惯性便秘的最佳食品,还可以降低体’内的胆固醇。

宋美龄清晨起床后,通常要到室外呼吸新鲜空气,然后面对官邸内的碧绿草坪多咳嗽几声。经过一夜的睡眠之后,肺部积存了大量的有害气体和毒菌,如果在早上起床后有意识地咳嗽几声,就可以将这些有害物质清理出去。

晚年潜心书画

宋美龄在美国定居期间,一直坚持作画。在她将近100岁的时候,握笔的手已变得不听使唤。但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老人还是坚持用毛笔写大楷。

宋美龄曾向朋友透露:“不断绘画,就是我的养生之道。因为我希望每一天都能过得充实。我不希望自己生活在寂寞里。正是因为每天有事情做,这才填满了我的生活。”

宋美龄养生篇2

1995年7月26日,98岁的宋美龄应美国国会之邀,在华盛顿国会山庄出席了为庆祝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50周年而为她举行的酒会。她的致辞得到了一致赞叹。在现场的一位美联社资深记者说:我觉得她的腔调及咬字要比撒切尔夫人的演说还要有力度和吸引人。

养生秘招一:少食多餐

宋美龄很注重饮食质量,少食多餐。每餐两荤、两索,每天必须就5次餐,每一次进餐也只吃五分饱,即使再喜欢吃的食物,也绝不贪食。她几乎每天都会用磅秤称体重,只要发觉体重稍微重了些,会立刻改吃青菜沙拉,不吃任何荤的食物。

养生秘招二:重治未病

宋美龄除了有她自己的一套生活方式之外,她的长寿还有一个秘诀:身体稍有不适,立即去看医生。这样,她的疾病就容易在早期得到检查,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由于未生育过,她患过乳腺癌,动过两次手术,由于是在早期发现治疗的,病情控制得很好,基本痊愈。

当然,任何一位研究过宋美龄的医学专家都不得不承认,乳腺癌能痊愈还要归功于她卓有成效的排毒方法――灌肠,即“肠道水疗”。

养生秘招三:水疗排毒

宋美龄并不便秘,但她每天都坚持睡前灌肠。用清水灌肠,这样保持了肠道下部分如直肠、乙状结肠、降结肠等部位的清洁,之后才洗澡睡觉。

这种方法让宋美龄至少把青春拉长了20年。

她年过七十的时候,竟然还可以穿她在20多岁时穿过的旗袍。

宋美龄106岁能保持惊人的轻盈体态,与其年复一年坚持下来的灌肠有必然联系。

排毒解毒是养生的重要手段,而灌肠是排毒最有效的手段,这已为医家所公认。

20世纪40年代末,由于精神焦虑、身心疲惫之故,宋美龄出现了严重的内分泌失调,影响到了容貌,一段时间不在公开场合露面。她服用许多西药后见效甚微,在这个阶段里,她接受了中医学的排毒观点。深受西方文化影响的宋美龄本来是很少接触中医理论的,但在客居美国期间她接受了一位中医的劝告:人体的阴阳失调、气血不顺会导致疾病和早衰。因此目前的内分泌失调理应引起她的警惕,应采用排毒之术,才是治本的关键。

而人体大部分的毒素都淤积在肠道内。

大肠为人体内的百毒之源,如人发生排泄困难等症疾,粪便中的各种毒素久滞体内,会引发痤疮、抗体减少、肠菌群失调、胃病、口臭以及各种肛肠疾病的发生等,严重的会导致脂肪肝、冠心病、动脉硬化等疾病。

宋美龄所用的肠道水疗排毒,即便在今天看来也是一种既科学又时髦的疗法。

戴安娜也是灌肠的忠实拥趸,据戴妃传记记载,戴安娜每年花在洗肠上的费用不低于4000美元。

宋美龄丰富的养生经验和独特的做法,给予人们一个强烈的印象:这位在长达百年岁月中顽强地同时间的洗磨抗衡的非凡女性,在闲适的外表下居然为自己的健康和美丽付出了如此艰辛的努力,并把养生驻颜当做人生的一部分,在修炼中达到境界生命的圆满,并有尊严地告别人世。她的养生哲学,不管是从东方文化的意义还是从现代西医理论的涵义角度,对现代人都是有着深刻的启示性和现实参照性的。

昔日的灌肠,在颐华棠已经演化为先进的水疗仪。在颐华棠做水疗,你能亲眼看到几斤重的毒素从管道流出。有的顾客只做了一个疗程,就解决了多年的便秘。

颐华棠的顾客有独立操作间,保护隐私,不与肛肠病人接触,所以心身放松,更卫生!

水疗师有4年以上专业经验,能因人制方案,所以颐华棠的水疗不痛,更专业!

宋美龄养生篇3

迁居他乡的中国近代名人宋美龄2003年10月24日在美国纽约曼哈顿家中病逝,享年106岁。一名华人记者采访她的养生之道时,蒋夫人乐呵呵地说,我的长寿主要是来自丹青。

中外很多人知道,她是一位著名的政治家,却很少有人知道她还是一位画家。宋美龄师从张大千、黄君壁、溥心、郑曼青等画家,她的山水画被不少国内外名家收藏。台湾省邮政总局自上个世纪60年代以来,先后3次发行宋美龄山水画系列邮票,每套4枚共12枚,其中《双松图》邮票在1975年台岛《邮票选美》中被选为最佳邮票,她的绘画艺术之高可窥一斑。

古语云:“书画者多长寿”,又有“寿从笔端来”之说,宋美龄从古今许多书画家的长寿中得到了启发,她50多岁才开始习书作画,挥毫泼墨,运筹方寸。绘画是一项脑力和体力相结合的劳动,可缓解人的心理紧张,消除各种不良情绪,减轻人的精神压力,排除各种忧愁和烦恼,健体强身,防病治病。书画艺术追求线条“力度”,即所谓“力透纸背”以及“文章有风骨,书画尚骨力”云云,均与力度有关。宋美龄作画时,为了取得艺术效果,长期站立案前,展纸悬笔,凝神静虚,集全身之力于笔端,用意念控制手中笔,绝虑凝神,以“静”制“动”,与太极气功颇为相似,可活跃人体的经络和脉息,有调理脏腑、舒展经络的作用,同时调节了人的精神活动,消除了疲惫和七情劳损,对人的身心大有益处。这种高雅的书画艺术自然使宋美龄身体健康,延年益寿,成为三姐妹中的最长寿者。

宋美龄在绘画中很重视现场写生,数十年来她周游了许多名山大川,充分领略了田园草泽自然风光,通过爬山越岭强化呼吸,舒筋活络,增强新陈代谢,排除心中忧郁,使她处于一种乐观超逸的心理状态。经常性的现场临摹与写生,开阔了视野,使她的山水画气韵生动,生机盎然,而且还改善了睡眠,增加了食欲,锻炼了身体。

每当她的一幅大作完成后,宋美龄便挂在居室墙上时常欣赏,仿佛又进入了画中美境,犹如亲身游历其间,顿时神清气爽,心旷神怡,愉悦身心,尽情舒畅。晚年,宋美龄经常在她的住所举办个人画展,邀请张大千、郑曼青、黄君壁等著名画家到士林官邸对她的作品进行点评,在餐桌上画家们谈古论今,饭后茶余一起挥毫泼墨,其乐融融。这种有益的“砚田笔垄”使她得以健康长寿活到一百多岁就不足为奇了。2003年元旦时,宋美龄在夏威夷寓居接见路透社女记者密斯茵特采访时,谈到养生保健之道时她说:“作画怡情养性,是我晚年最喜欢的消遣,拿起画笔就忘却了一切,我的养生离不开作画。”

宋美龄养生篇4

在近代中国,当提及显赫一时的家族时,人们马上想到的一定是宋家。1931年7月23日,倪桂珍女士在青岛仙逝。宋母去世的消息立刻传遍全国,其讣告署名为:孤哀子宋子文、宋子良、宋子安,孤哀女宋霭龄、宋庆龄、宋美龄,婿孔祥熙、孙文、蒋中正,孙女琼、曼、瑞泣叩。

子、女、婿中有如此显赫地位的母亲,可谓近代中国绝无仅有。而这些子、女、婿对中国近代构成了重大的影响,中国近代自晚清后的历史波澜起伏、峰回路转,无不与这些人的政治足迹息息相关。他们成为中国近代史中的主要人物。

宋家缘何名人辈出,是许多史学家、文学家的心中之谜。然而,如果我们现在再写一部《宋家王朝》的电视连续剧会发现,多数场景聚焦在一座城市——上海。上海,曾经是宋家成员活动的主要舞台。从宋耀如回国、到宋庆龄留学回国,即19世纪80年代至20世纪20年代初,这三十余年间,是上海城市开放、快速发展的时期,是上海独特的海派文化孕育、成型的鼎盛时期。在清末,清政府管不了上海,传统思维束缚不了上海,上海思想活跃、风气开放、文化繁荣,这正是宋耀如事业开展、宋氏姐弟成长的时代。到了民国,无论是孙中山,还是袁世凯,还有其他人当总统的北洋政府,谁也治不了上海,又都离不开上海。上海富有、开放,这都为宋家成员接受教育、张扬个性、施展才华提供了难得的社会环境。

可以说,特殊的海派文化格局孕育了中国的第一家族,宋家其实是近代上海社会的产物。

求学经历 海派烙印

如果我们看一看宋耀如6个子女的出生地及其求学经历,就会发现深深的海派烙印。6位子女仅长女宋霭龄在昆山出生,其后也在上海长期居住、生活,而其余5人均出生在上海。可以说,到了宋家的第二代,他们已是地地道道的上海人。史料显示,6名宋家子女均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和上海话。

再看他们的教育。宋氏三姐妹均在上海就读于中西私塾(马克蒂耶女校),随后赴美国卫斯理女子学院留学;宋家三公子均入上海圣约翰大学求学,同学中有顾维钧、荣毅仁、陶行知、林语堂、张爱玲、贝聿铭等,随后,三公子分别赴美留学,其中,宋子文、宋子安均毕业于哈佛大学,宋子良毕业于美国范德比尔特大学。

20世纪初的上海,中西融合,兴办教育风行。当时,上海开办了许多风格各异的女学,对中国女子教育的开拓、社会风气的开新,有着难以估量的作用。而当时的上海圣约翰大学,其前身是圣约翰书院,后来成为上海乃至全中国的英语学习中心,社会上有“圣约翰英语”之说。上海的一些富家子弟,亦有留学海外的传统。显然,上海的教育文化,成为宋家6个子女成长的基石。

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熊月之认为,宋庆龄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主要是她在中西私塾读书时期,当时她10岁至16岁。这所女校走精英教育路子,学生人数不多,1903年,学校只有两个班,一班14人,一班16人。从学生章程看,有三门课是自始至终必修的,即英文、算学与圣道(宗教),高年级时开始有地理学、天文学、历史学、化学等课程。章程规定学生必须参加礼拜等宗教活动,但是否入教由学生自主决定。章程还规定学生年满13岁必须住校,并对学生衣着、床上用品都统一要求:

“学生铺陈,皆须照本塾式样名目,新制全套,专留塾中应用,直至不再入塾,方可携归。其式样名目如下,若能亲自来塾,阅看一过,更妙。

计开:大红绒毯一条;被子一条,长六尺阔四尺半;褥子一条,长五尺二寸阔二尺八寸……”

严格的办学,重英文,重宗教,重科学知识,重独立人格,中西私塾的这些特点,对于宋庆龄素质的养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依据章程,宋庆龄至少从1905年起是住在学校的。住校,离开父母生活,这对于她独立人格的养成,也十分关键。

宋氏三姐妹,性格、志趣各有特点,差别很大,但以下四点是相同的:聪明、自信、独立、坚强。这些特点既得自遗传、天赋,更与后天的教育有关,与健全的人格养成有关。受美国文化影响,宋耀如对女儿的教育很重视,即使她们在美国留学,也经常会写长信教育她们。倪桂珍出自传教士家庭,也使女儿们自小接触西方文化。追根溯源,宋家第一代的教育习惯,与近代上海特别的城市文化氛围有关。

宋耀如对子女的教育观,源自海派文化中的教育理念。宋家教育强调基督平等博爱思想和民主精神,又灌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传统思维,不以成就一己一家为满足,而以拯救积贫积弱的中国为目的。宋耀如经常带着孩子们参观印刷厂、面粉厂、纺织厂,让他们开阔视野,了解社会。

倪桂珍对子女“严厉刚强”,而绝无“优柔善感”,是6个子女人生之旅的精神港湾。宋美龄回忆母亲时说:“我知道我母亲的生活,与上帝非常接近。我认识母亲的伟大……这种向上教学的习惯,养成了我做事的恒心。”在父母的教导下,宋家6个子女,个个彬彬有礼,举止得体,气度非凡,高雅迷人。由于喜欢教育,1898年,宋耀如与长女宋霭龄合编了一份《上海儿童报》,文章都是孩子们的作品,这份报纸一直办到宋子良、宋子安进入圣约翰大学附中才停刊。

历史事件 人生轨迹

近代上海有着“东方巴黎”的美称,这里曾是远东第一大都市,风云变幻,重大历史事件不断在此上演,也造就了宋家人的人生轨迹。

20世纪初,正是宋庆龄在中西女塾求学的时代,在她学校的附近,张园的反清演说成了上海政治生活中的一道风景线。同时,又相继暴发了抵制美货、大闹公审会堂游行等事件,均深深影响了宋庆龄,造就了她的理想主义、爱国主义情怀。后来,美国记者曾问宋庆龄,当年为什么要嫁给孙中山,她回答:“我当时并不是爱上他,而是出于对英雄的景仰。我偷跑出去协助他工作,是出于少女的罗曼蒂克的念头——但这是一个好念头。我想为拯救中国出力,而孙博士是一位能够拯救中国的人,所以,我想帮助他。”这是典型的理想主义自白。

20世纪20年代,革命党在上海活动频繁。1922年12月,在宋子文举办的一场宴会上,宋美龄第一次遇上,蒋一见钟情,“被她的优雅外貌和愉悦的谈吐深深吸引”,以致于在日记中多次写上“今天非常思念美龄妹”。1927年9月23日,蒋宋定情成功,蒋又写下了“我们相爱,我认为这是一生最快乐的一天。”这场婚姻,把宋家与的政治命运紧紧捆绑在了一起。

此后的上海,国共破裂、日寇侵占,陷入了一场场血雨腥风之中。宋氏家人的一幕幕大戏在此上演。三十年代初,宋庆龄高调反蒋,与蔡元培、杨杏佛、鲁迅等人组织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积极营救爱国进步人士。宋庆龄从事这些活动始终无大风险,除了其特别的政治地位外,也有一个因素就是上海独特的政治格局。《宋家王朝》作者西格雷夫说:遗孀的丧服保护了她,但也使她如坐禁闭。她能够以他人做不到的方式冒险陈词。她曾激励过同时代的人们,但是当他们身遭杀戮时,她虽欲干预但又无能为力。她完全可以在巴黎这样的城市里过着富裕的流亡生活,了结此生,但她没有这样干。

1948年,内战失败,财政危机。上海又暴发了宋家人的恩怨故事。蒋经国坐镇上海“打虎”,宋美龄则希望蒋经国与孔令侃表兄弟间“不应相残”,结果,“打虎”之举功败垂成。这既是家族悲剧,亦是败退台湾的前兆。

保护遗迹 重组遗产

由于上海是宋家成长、发展的大本营,上海的许多老房子都留下了宋氏子女的足迹。宋耀如从川沙迁入上海的第一幢住宅位于虹口的东有恒路(现东余杭路),又称宋家老宅。宋家大约在1912年二三月间迁居至法租界宝昌路491号(后为霞飞路、今淮海中路)。1918年,宋耀如病故,倪桂珍率未婚子女迁居到西摩路139号(现陕西北路)花园洋房居住。1927年,与宋美龄结婚,宋子文购买了贾尔业爱路(今东平路)的花园洋房作为蒋宋的新宅。

在众多宋家旧宅中,最值得纪念的应是宝昌路的房产,可惜这幢楼房已经被拆除,位置约在茂名路以西、陕西南路以东。这幢房子有人认为可能是租赁的,但宋美龄曾在1917年写给友人的信中很肯定地写道:“我们在虹口有房子,霞飞路有房子,愚园路有房子。”又这样评价宝昌路上的房子,“我们的房子又宽绰又漂亮,而且备有各种现代化的设施。”她甚至认为这是上海最好的房子,4层楼、16个房间、美丽花园。1912年4月3日,孙中山卸任临时大总统职务回沪,应宋耀如之邀就住进了宋家在宝昌路上的房子,当时报界关注到这一动向,曾纷纷报道,后来,这里成为孙中山的行营。1915年,宋庆龄就是在这幢房子翻出窗口,远赴日本与孙中山结婚的。1917年,宋家有一次难得的合家团聚机会,留下一张唯一的全家照,照片背景应当就是宝昌路宋宅的客厅。

有历史及文化专家指出,宋家目前在上海保留的遗迹还包括孙中山故居、宋庆龄故居、宋家墓地等,如果进一步保护整理包括宋家老宅、宋子文别墅、蒋宋别墅等一批老房子,加上宋家在上海的一系列风雨故事,上海可以完整整理出一个“宋氏家族”文化路线图。而上海的文化培育了宋家,因此,重组“宋家遗产”,应是保留、发扬海派文化的一部分。

上海是宋家的诞生地、启蒙和恋爱喜庆之地。如今宋耀如夫妇安详地躺在沪西的一片翠绿中。宋倪原本希望子女们都能终老上海,陪伴左右。但由于政治纷争,眼下仅宋庆龄一人陪侍。人们祭扫时,想起这个情节,也许会发出无限感叹。

宋美龄养生篇5

作为宋氏三姐妹中年龄最小的一个,宋美龄最早开始了解到按摩知识,是因为她的母亲到了晚年经常患病,身体饱受折磨,宋美龄看在眼里,痛在心上。后来她从一位牧师的口中得知按摩可以缓解疼痛,于是决定试一下,没料想却收到很好的效果,母亲的疼痛减轻了不少,这让她对按摩的功效变得坚信不移。

上世纪30年代,宋美龄开始运用按摩的方法来保养自己的身体。她不但向医生请教关于按摩保健的知识,还从医学书籍上自学了很多按摩的技巧。这其中,她对按摩胸乳的作用最感兴趣。因为书上说按摩胸乳不但可以让胸腺分泌有益于女性健康与身材健美的胸腺素,还能使T淋巴细胞产生很强的免疫力,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宋美龄于是开始经常为自己按摩胸乳,也达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随着命运发生重大转折,宋美龄由宋家小姐变成了蒋家夫人。社交活动和外交任务的增多,让她有时会感到身心疲惫。有一次,她应邀去美国访问,长途的舟车劳顿让她周身酸疼,出席应酬的场合也感到力不从心。回到住所后,她揉捏着自己略显肿胀的小腿,突然想到为什么不把全身都按摩一下呢?她请来随行的保健护士为自己进行全身按摩,效果的确十分明显。肌肉松弛了,筋骨也不再僵硬,气血的流通变得顺畅,疲劳也不见了。

从此,宋美龄养成了每天全身按摩半小时的习惯。每天午睡前或晚上临睡前,两名护士会轮流为她按摩。一般从眼睛、脸部,然后到胸部、腹部再到下肢、脚背、脚心,通过全身按摩促进血液循环。从1945至1975年的30年间,她一直把这个习惯坚持了下来,这让她每次出现在人前时,不但能保持充沛而旺盛的精力和体力,还使她的肌肤始终保持如大理石般的光泽和洁净。

在台湾生活期间,宋美龄又开始热衷于足部按摩。因为一位官邸医生告诉她,足部按摩不但可以缓解疲劳,也是一种排毒治病的过程。有一段时间宋美龄的脸上出现了黄褐斑,一生爱美的她对此非常介意。而在护士为她进行了足部按摩后不久,她脸上的黄褐斑就消失不见了。更加神奇的是,困扰她多时的胃病也有所好转。这使得她更加信任足部按摩的功效,从上世纪60年代初期,足部按摩就成为她每天按摩功课里一道必不可少的程序。

宋美龄养生篇6

出 版 社: 作家出版社

作者:窦应泰

她为何喜饮白开水;她如何睡眠,如何养生;如何保护乌黑的头发;又如何有效地除皱护颜;宋美龄为什么寿高106岁?

宋美龄,这位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的传奇性人物,一生整整度过了106个漫长春秋。宋美龄溘然长逝以后,有人称她身后写就的是美丽、聪明和权力;但是,也有人关注的并不是宋美龄生前手中是否握有权力,也不是她的容貌的美丽与聪明才智,而是她的身体状况。本书作者以20多年时间研究中国近代著名女政治家宋美龄官场之外的生活经历,透过其衣、食、住、行等生活历史,揭密性地总结出这位民国第一夫人在养生学方面的成熟经验,并以大量生动鲜活的细节,首次向国内读者揭示宋美龄长寿106岁的内幕密闻。

02 中国健康调查报告

作者:(美)T・柯林・坎贝尔博士著,张宇晖译

出 版 社: 吉林文史出版社

科学证据确凿无疑,研究结论令人震惊:动物蛋白(尤其是牛奶蛋白)能显著增加癌症、心脏病、糖尿病、多发性硬化病、肾结石、骨质疏松症、高血压,白内障和老年痴呆症等的患病几率。而更令人震惊的是:所有这些疾病都可以通过调整膳食来进行控制和治疗。

“中国健康调查”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庞大的关于膳食、生活方式与疾病死亡率的流行病学研究,它是美国康奈尔大学、英国牛津大学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20年精诚合作的巅峰之作。

《中国健康调查报告》对膳食和疾病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其中提出的动物蛋白对人体有害这一结论更是令人震惊。

03 生命的重建

作者:(美)露易丝 著,徐克茹 译

出 版 社: 中国宇航出版社

露易丝・海是美国最负盛名的心理治疗专家,杰出的心灵导师,著名作家和演讲家。她是全球“整体健康”观念的倡导者和“自助运动”的缔造者。露易丝・海揭示了疾病背后所隐藏的心理模式,认为每个人都有能力采取积极的思维方式,实现身体、精神和心灵的整体健康。

《生命的重建》是名副其实的健康观念世界第一畅销书,被全世界读者奉为人类健康的福音书。露易丝・海在书中为我们揭示了疾病背后隐藏的心理模式,从而开辟了重建生命整体的完美道路。

本书出版后,露易丝・海所倡导的“整体健康”观念旋风般席卷了全世界,千千万万人因此改变了自己的健康状态和生命质量。被媒体称为“圣人”的露易丝・海将深刻的哲理、科学的精神与博大的爱,结合自己的坎坷经历,以浅显生动的语言娓娓道来,如清泉般滋润每一个读者的心田。

04 刘太医健康养生精品集

作者:刘弘章 刘轮

出版社: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人类已经开始关注生存质量和自然寿命的问题;但是许多现代研究资料可能只是理论推测,甚至是想当然。因此我们不妨回顾一下太医的历史经验,因为历史经验值得注意。刘氏家族是中国金朝医学家刘完素的后裔,也是明朝永乐太医刘纯的后裔;更是中国少见的历史悠久的中医家族。刘纯创立的养生之道与三分治七分养学说,至今仍是全世界华人的口头语,也是中医预防疾病和治疗慢性病的理论。

宋美龄养生篇7

在纽约的蝗虫谷寓所

1975年4月5日,过世。9月17日,安厝的第二天,宋美龄搭乘“中美号”飞机赴美隐居纽约长岛蝗虫谷至今。宋美龄在逝世后,离台赴美的初期是她的心情由过度悲伤转到宁静恬淡的一段日子。

宋美龄此次去美国,主要的还是为了投亲靠友。毕竟,宋美龄与持续了近半个世纪的婚姻,最大的缺憾似乎就是没有生养一男半女,孤身一人居住台湾所带来的种种不适,即使没人去说,大家也是心知肚明不愿捅破它罢了,其内情是显而易见的;另有一种说法是为了治病。当时纽约的《时报周刊》曾载文说,外界对宋美龄的病情有各种各样的说法,一是说她患有乳腺癌,一是说她得了严重的皮肤病,但据当时的官邸侍卫透露,当年宋美龄虽然真的患了皮肤疾病,但没有外界所传扬的那么严重,只是在腰部得了一种麻症。既然人们纷传她是因皮肤病所累,她干脆就势对外宣称要去美国治皮肤病。事实上,到了美国以后,宋美龄马上就住进医院接受了手术,不到一个月便病愈出院了。

后来宋美龄多次回台,还陆续搬了些东西,来来回回,总共搬了三次才搬完。1991年离台时听说就带了99箱行李走。蝗虫谷的这栋老房子样子很好看,是孔祥熙家族的产业,而孔家没有后代在纽约,房子年久失修,实际上已经破败不堪了。宋美龄赴美前两个月,她通过美国国家银行,从她的私人款项中拔出120万美元,专门用于房屋修缮。经过一番花大力气的装修,终于显现出华贵原貌。这是一栋两层楼式的西式建筑,一楼没有严格意义上的房间,只设餐厅、客厅和厨房,室外搭了一间专门用来晒太阳的玻璃棚,后来大家都称这间屋子为“太阳间”。二楼靠东侧的正房周围有4间套房,宋美龄就居住在其中一间。

整个蝗虫谷的孔家宅地共占地34英亩,拥有如此之大的住宅基地,就是在美国本土居民中也很少见,足见这位财政部长有多“气派”!这栋房子的四周都是参天大树,坐落在僻临郊区的地方;每逢大雪纷飞之日,出入就显得不很方便了。每到这种时候,宋美龄手下的人便不必忙于操持家务了,每天只是值值班,搞一搞内务卫生这类的小事即可。两位汽车司机的工作也很简单,只需带着厨师外出买点每餐必需的素菜等,就算完成任务了。

当时宋美龄总共带了二十五、六个随员到美国去,是蒋经国从台湾派给她的,除了随员之外,夫人还带了几个人去,包括专门帮她做旗袍的裁缝师张瑞香,和为她做饭的厨师。朱长泰说,现在她在纽约84街的寓所,只有6个随员保护她的安全,最早跟她的老妈子,现在也不在了。宋美龄住在长岛的时候就经常在纽约、长岛两头跑。长岛蝗虫谷在乡下,不仅交通不便,还经常下大雪,出来一次很不方便,所以她最后索性搬到纽约长住。钟爱民侍卫说,夫人很喜欢兜风,大约每个星期都要叫我们带她兜风一次。每次我们出去就是好几部车,老夫人每次都叫司机把车开得很远,或带我们去吃冰淇淋。“老夫人在美国的日子过得很悠闲,她晚睡晚起,作息规律。”

说起纽约著名的84大街,凡是去过美国的中国人几乎无人不知。但要提起坐落在84大街东河的“葛莱西”官邸,也许知道的人就不多了。据了解这里的描述,从大楼的外表看,并没有什么特别,它只是一栋15层高的普通公寓,宋美龄和她的侍从们分别住在9、10两层。公寓的正面对着公园,紧邻宽阔的纽约东河,距离纽约市中心的各大医院也很近。

钟爱民,现年58岁,江苏无锡人氏,宋美龄侍卫主任。自宋美龄隐居美国后,他便一直陪伴在她的左右。他也是最了解宋美龄隐居生活的人之一。钟爱民说,平常宋美龄大多住在10楼,很少下楼,因为下来麻烦,化妆、梳头至少要耗费一、二个小时。她有几个原则:第一,没化好妆,梳好头,她是不会下楼或出门的;第二,她只要出门,一定穿着长及脚踝的正式旗袍。钟爱民说:“据我了解,她现在大部分时间都躺在床上,整个人也胖了一点。”据跟在她身边的侍卫人员说,她的牙齿直到现在还很健康,只补了几颗;另外她的头发也没有全白,并且长到腰际。

再次出走美国

1986年10月宋美龄从美国返台,又在台湾生活了五年。期间,蒋家遭逢三次大的变故:第一次是蒋经国的去世,第二次是.长孙蒋孝文的去世,第三次是她非常能干的孙子蒋孝武的突然去世。尤其是蒋孝武的去世,间接地向人们宣告:“掌探台湾政局长达40年的蒋氏家族,正式退出政治舞台了。”虽然宋美龄在蒋孝武病逝后表现得“相当坚强”,但蒋家第三代重要人物的死,对她肯定是个沉重的打击。

宋美龄再次出走美国还有其它原因:台湾解除以来,“”势力也愈益嚣张。台湾报刊认为:宋美龄在蒋经国去世后的三年时间里,几乎看不出台湾未来的发展有多大的“光明前景”,因此“眼不见为净”。与宋美龄的健康状况也有关系。宋美龄自1978年以来,视力、听力等严重衰退,医生认为台湾的气候于她不相适宜,而纽约天气较适合。宋美龄曾被视为“蒋家最后一位精神象征”,她这次去美,等于为蒋氏家族在台湾政坛的影响力画上了句号。

宋美龄赴美后,美国前总统里根、布什,都曾致函,表达他们的敬意。宋美龄与她当年在美留学的两个母校――乔治亚州的卫斯理专科学校和麻省卫斯理学院的校长、校董事会时有联系。她的两个母校视她为杰出校友,都邀请她到母校访问。此外,美国一些教会执事长老、牧师,也常写信给宋美龄。1995年,宋美龄这位“历史人物”,又成了美国的新闻人物。已度过98岁生日的宋美龄于7月26日由家人簇拥着,连续参加华府美国国会向她致敬的酒会和台北驻美代表在双橡园举行的欢迎茶会。

自1991年宋美龄赴美后,每逢一年中的重要节日,如中国旧历新年、圣诞节,或宋美龄的生日,她的亲人,大都会聚集到纽约同她一起欢度。事实上,宋美龄在北美的近亲,要比在台湾的多得多。当时孙辈有蒋孝章,侄儿辈有孔令仪等。蒋纬国的儿子蒋孝刚当时也在纽约工作。蒋孝勇虽迁居加拿大的蒙特利尔,但时常飞来纽约看望祖母宋美龄。

宋美龄最喜爱子孙满堂的热闹场面,特别是当她娘家宋氏侄孙带领家小来请安时,宋美龄总是夸奖能多生儿育女的侄孙媳妇。另一个令宋美龄开心的时刻就是,近年来每逢她的生日,都有来自世界各地的抗战时期遗族学校的祖字辈学生,聚集在纽约宋美龄的寓邸。她虽然没有嫡出的后代,但每到生日,竟有这么多人称她妈妈,为她祝寿,这也算是人生一大乐事了。

在美国的开支问题

今年是宋美龄的106岁生日,但她没有在当天露面,引起各界关切。台湾的《时报周刊》报道称,“她(宋美龄)的名下没有一点财产,也没有任何收入,那么这些年她都是靠什么生活的,每年大约需要多少钱呢?”

宋美龄淡出台湾政坛后,与台湾关系最密切的部门除了她一手创办的学校和医院外,就是“总统府”了。她虽然人在美国,2003年台湾“总统府”还是为其编列了3位事务工作人员和两名司机,共416万元新台币预算。而派驻美国的医疗人员,每人每月的薪水至少有5万元台币,再加上节假日奖金,一年6个人至少得600万元台币。所以为了照顾宋美龄,一年支出至少1000万元台币。

台当局如此礼遇宋美龄,自然有其“法律”依据。去世后,台湾当局在1978年5月了“卸任‘总统’礼遇条例实施办法”,规定“卸任总统”配偶除可应邀参加大典外,还可以享有交通工具车辆2辆及司机2名;处理事项人员3人或4人及事务费;台湾内外医疗包括私人医生与健康检查所需的一切费用以及视实际情况由“国安局”提供安全警卫。“总统府”根据这些规定,2003年编列了416万新台币的预算,除了5名在美国工作人员的人事费用外,还包括油料、车辆、税捐、业务、保险等杂费开支,连留在台湾士林官邸的座车维护也涵盖在内。

按规定,宋美龄无论在台湾还是在海外,所有医疗费用完全由台湾当局支付,这方面都是实报实销,没有上限。目前她的健康,几乎全由台湾振兴医院负责。宋美龄是振兴医院的创办人兼董事长,医院至今还保留着她的办公室。调到美国照顾宋美龄的护理人员需要经过严格筛选,除了本身有此意愿外,还要有相当的经验。同时,英文是很重要的考虑依据,因为宋美龄平日讲的多是家乡话和英文,如果英文听不懂,沟通上可就难了。考虑到宋美龄年事已高,身旁工作人员不能换得太勤,所以前往照顾她的护理人员一去至少要呆两年。不过,很多人一呆就是六七年。此外,振兴医院隔三差五还要打包一箱箱的药品和医疗器材寄往美国,包括降血压药、助眠药、点滴针管等,提供给宋美龄和官邸工作人员之用。

为什么会这么长寿

宋美龄长寿的秘诀,被认为可能有以下几点:第一,她有;第二,她生活没有压力;第三.据我了解,她习惯请人家帮她敲敲膝盖、捏捏腿,这样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第四,她很注重饮食,少食多餐;第五,一有不适,立即上医院。钟爱民很肯定地说:“我觉得老夫人不‘留气’,想发脾气的时候就发出来,这或许才是她长命百岁的原因。”

阅读书刊是宋美龄在纽约家中最主要的消遣之一。她很少看电视,而阅读则是她长年保持的习惯。她每天必翻阅的报纸有《纽约时报》、《每日新闻报》、《纽约邮报》;同时她还订阅《时代杂志》、《新闻周刊》、《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三份美国主要的新闻性杂志。早些时候,宋美龄对台北的风土人情和社会动态也十分关心,每天早晨很喜欢翻阅桌上为她准备的台湾报纸。但自从在台报版面上读到有人呼吁要把她从寄居数十年的士林区福林路官邸扫地出门,此后对台湾送来的报纸就不多加翻动了。虽然那天她的表情也只是微微一笑,并未表示出任何不快。,空闲时,宋美龄就画国画、写毛笔字。在她的客厅、卧室里,没有古董和名画,挂的都是她的旧作,有的画上还有的题词。每当展读旧画时,怀旧之情油然而生。宋美龄有兴致时,也会向侍卫人员解说自己的画风,教一些欣赏国画的常识。

由于宋美龄出身基督教家庭,几十年来,读《圣经》和祈祷成了她的必修课。在纽约,在她身边呆久了的工作人员都知道,宋美龄最喜爱的生活就是灵修。她每天常常要用一到两个小时虔诚地研读基督教的《圣经》。只要把《圣经》翻开,护士们就可以自由活动去了。到美国后,别墅里不可能为她建教堂了,所以她常到曼哈顿或长岛住宅附近的教堂做礼拜。她从小对宗教的信仰,已成为现时精神上的重要支柱。亲人该走的都会走,她很明白这一点。而宗教在这个时候给她很大的引导与慰籍。

1997年3月20日是宋美龄的百年华诞。她仍显得神采奕奕,雍容华贵,这与她一生都十分注意养生之道不无关系。宋美龄平日特别喜欢吃水果、生菜,而且是什么水果都吃,对油腻的食品完全忌口。过去喜欢吃的甜食到后来也尽量少吃。此外,她还十分注意仪表,暮年时对容貌和外表的修饰仍然从不假他人之手。她每天都要细心打扮自己,配上适合各个时节的服饰,不到满意决不下楼。这也可说是她看上去不衰老的一个原因。

宋美龄在以往的岁月里因乳腺癌和卵巢囊肿曾几充接受过手术治疗,但流寓美国后,给她检查身体的医生都认为,宋美龄的健康和精神状态,比她的实际年龄要年轻许多。她没有高血压、心脏病或其他老年病。

宋美龄养生篇8

宋庆龄和刘少奇一家因特殊的工作关系,建立了浓厚的革命情谊

解放前,刘少奇和宋庆龄就互相知晓。刘少奇对坚持执行孙中山“三大政策”的宋庆龄十分敬佩。宋庆龄也知道刘少奇领导的安源工人大罢工,对刘少奇赞赏有加。新中国成立后,他们都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在此后近18年的合作共事中,他们的工作关系和私人关系都十分融洽,在工作上一直互相尊重与支持,在生活上彼此关心、照顾,建立了深厚的革命情谊。

王光美从小就崇敬、仰慕宋庆龄。开国大典的那一天,德高望重的宋庆龄与年轻的王光美首次见面。王光美在1981年写的《永恒的纪念》一文中回忆说:那时“她(宋庆龄)已年近60,历经沧桑,但看上去仿佛只有30多岁。她衣着整洁、举止端庄、步履轻盈、精神焕发”。此后,宋庆龄成为了王光美的知心大姐。

王光美曾多次陪刘少奇看望宋庆龄。1951年冬天,刘少奇在南方养病时,特意到南京瞻仰了中山陵并敬献了花圈,到上海参观了孙中山故居。第二天,宋庆龄邀请刘少奇和王光美到她在上海的家中做客,并亲自煮咖啡招待。随后,宋庆龄还约他们同往虹桥俱乐部散步。3人在大草坪上边走边谈,间或在长椅上坐坐,有说有笑,十分亲切,如同一家。

1952年10月,刘少奇率中国共产党代表团参加苏共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后,刘少奇因事在莫斯科停留了一段时间。1952年底,宋庆龄率中国代表团出席维也纳世界和平大会,1953年1月归国途中也在莫斯科停留并进行参观访问。刘少奇知道宋庆龄希望见到斯大林,便利用在克里姆林宫与斯大林、马林科夫会谈之便,向斯大林特别介绍了宋庆龄对中国革命的巨大贡献,建议斯大林会见她。斯大林欣然应允。1月13日,斯大林热情地会见了中苏友好协会总会副会长宋庆龄和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等同志。这是斯大林最后一次会见中国客人。

1957年4月,刘少奇到上海时,又同往常一样,和王光美去看望宋庆龄。两人谈起了中国共产党正在开展的整风运动。刘少奇说:“孙中山先生很有魅力和才华,献身革命几十年如一日,之所以没有取得成功,就是因为没有一个好的党。”宋庆龄点头表示赞同。刘少奇又说:“共产党吸取了这个教训,才领导革命成功了。现在,我们号召群众帮助我们整风,目的是使我们的党更好。”宋庆龄听后兴奋地表示:“党中央采取的这个态度很好,我相信党一定会越来越好。”

1963年陪同刘少奇访问东南亚四国,是王光美在外交舞台上的首次亮相。由于这次出访意义重大,当时外事部门提了很多要求,其中重要的一项是准备服装。缺少这方面经验的王光美自然想到了宋庆龄大姐。于是,她趁到上海置办服装的机会,给住在上海的宋庆龄写了封信,请她从服装、礼仪上给予一些指导。当时,尽管宋庆龄身体不适,但她还是立即回了一封信,并让秘书到锦江饭店看望王光美,并列了一个清单,满满地写满了注意事项,从礼节、服饰、言谈到生活细节都想到了,包括礼服白天穿白的,晚上穿黑的,参观的时候可以穿便鞋,正式宴会要穿有一点跟的鞋等,并让秘书一条一条地向王光美详细解释。宋庆龄知道刘少奇曾患有肩周炎,还特别嘱咐王光美:到热带地区,不要贪凉,睡觉一定要关冷气,不要吃生冷的东西。

刘少奇对宋庆龄非常敬重和关心

刘少奇十分敬重和关心宋庆龄,特别在生活方面。刘少奇处处注意宋庆龄的生活习惯,每次去她那里都事先用电话联系,征得她的同意。请她参加会议或活动,也一定先嘱咐秘书和有关同志询问她的健康状况和她本人的意愿。在公共场合,刘少奇都是让她先行,并搀扶她起坐行走。

因宋庆龄在北京的住所交通不太方便,也不大安静,1960年,组织上决定给她调换一套住所。可由于房子刚粉刷过,有些潮湿,引起她关节不适。当时正值三年困难时期,中央规定无论哪一级干部都不许盖住房,但考虑到宋庆龄的特殊情况,决定按她的需要另建一处新居,并派人带了设计方案专程去上海征求她的意见。刘少奇叫王光美给宋庆龄写了一封信,请她向有关同志尽量说出她的需求。宋庆龄回信谢绝道:现在正是国家建设时期,急要款项,不要为我另建新居。并感谢党中央的关照。

宋庆龄喜欢孩子,刘少奇和王光美就教育自己的孩子热爱宋庆龄妈妈。20世纪50年代初期,刘少奇就曾对王光美说:“宋副主席是一位伟大的女性,她坚持孙中山的‘三大政策’,不畏强压,坚持革命,同全家都断绝了关系,我们应该多给她一些家庭的温暖。”宋庆龄在北京期间,王光美多次带孩子们去看望她。孩子们应邀去宋庆龄家,宋庆龄总是把孩子们拉到自己身边,亲切慈爱地问这问那,又亲又抱。孩子们也无拘无束,给她表演节目,请她看作业、成绩单,满屋子都洋溢着欢乐的气氛。每到圣诞节、新年前夕,孩子们就自动给宋庆龄妈妈制作贺年卡、画画、写信,宋庆龄十分喜欢。她给孩子们回信说:“你们送我的东西,都是你们自己制作的,都那么有意义,有趣味,漂亮,真是好极了。”大些的孩子经常向她汇报学习和生活情况,甚至把日记寄给她。她每次复信都很认真,充满感情,鼓励孩子们上进,还赠送每个孩子笔记本、糖果、点心等小礼物。孩子们使宋庆龄在辛勤的工作之余,得到了一些家庭的温暖和欢乐。

每年,宋庆龄都和刘少奇、王光美互送一些照片或小礼品。宋庆龄每次出访归来,总把一些纪念品转送给刘少奇一家。有一次,刘少奇看望宋庆龄时,风趣地说:“你老是送我们东西,我没有东西回送,怎么办?多不礼貌!”宋庆龄笑着说:“孩子们自己做的小东西,就是给我最好的礼物。”

“”中宋庆龄对刘少奇一家的关心和照顾

1966年5月,史无前例的“”开始了,刘少奇受到冲击。以宋庆龄的政治经验,她早就看出了这场运动的目标之一是彻底整垮刘少奇,这使她感到难以理解。她对罗叔章说:“我很纳闷,刘少奇在党内那么长时间了,他如果真是一个的内奸,怎么从来就没有一个人怀疑过呢?”

八届十一中全会后,全国掀起批判“资产阶级反动路线”的狂潮,刘少奇、王光美开始受到残酷的批斗。刘少奇的子女们都被赶出中南海,回各自学校接受审查批判。1968年10月召开的中共八届十二中全会上,刘少奇以“叛徒、内奸、工贼”等莫须有的罪名,被“永远开除出党,撤销党内外一切职务”。 随着“”的深入开展,宋庆龄也无能为力,爱莫能助。她经常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刘少奇很好嘛,对革命有功劳。他不是坏人,为什么要打倒他?对刘少奇这样的老革命家怎么可以这样对待呢?”义愤之情,溢于言表。

1966年11月底,宋庆龄派秘书给刘少奇和王光美送去了刚出版的《宋庆龄选集》和《孙中山选集》,并亲笔在两本书的扉页上题写了“敬爱的刘少奇主席、王光美同志纪念,宋庆龄”等字样。同时,她还给刘少奇的几个孩子送去了贺年卡、日记本、糖果等。总之,一切都像往常一样,似乎刘少奇一家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这是何等珍贵的革命友谊。王光美收到宋庆龄送来的东西,百感交集,备感温暖,以至热泪盈眶。她边擦眼泪边用颤抖的声音说:“如果宋副主席知道我们现在的处境,会是什么样的心情啊!”当时,工作人员看到宋庆龄要送给刘少奇一家礼物,都善意地提醒她这样做是否合适。宋庆龄很不以为然,说:“有什么不合适?越是这种时候我越是要送。”宋庆龄这样做的用意,一方面表达了对刘少奇一家的真切关心,另一方面也表达了她对、一伙迫害国家主席刘少奇的强烈抗议。

像许多老革命家一样,刘少奇有一个美满幸福的家庭。“”的政治风暴,使这个温馨的大家庭支离破碎。

1972年,刘少奇的子女在孤立无援之中,为了能够到监狱看望妈妈王光美,他们想到了敬爱的宋庆龄妈妈,立刻给宋庆龄写信请她帮助寻找父母。宋庆龄收信后立刻将这封信连同自己的亲笔信寄给了。批示:父亲已死,可以见见妈妈。而后,宋庆龄又亲自给孩子们写了回信,勉励他们振作精神,好好工作和学习,并让秘书带上慰问品和几份新出版的《中国建设》去看望他们。

在宋庆龄的帮助下,孩子们终于获准到监狱探望他们的母亲王光美。悲喜交集的王光美声音颤抖地说:“没想到你们能活下来!”孩子们悄悄告诉母亲:“妈,我们生活在人民之中……宋妈妈最近还给我们回了信,送了杂志和糖果,鼓励我们好好学习。”王光美热泪纵横。在当时的政治气氛下,这对于她和子女们来说,实在是难得的巨大支持和慰藉。

王光美帮宋庆龄实现入党的宿愿

1981年5月15日晨,重病中的宋庆龄病情突然恶化。宋庆龄的保健医生顾大夫曾经给刘少奇做过保健医生,与王光美熟悉,立即打电话告诉王光美宋庆龄病危的消息。听到这个消息,王光美再也顾不得中央关于探望国家领导人方面的规定,匆匆赶去探望。此时宋庆龄的病情已经很严重了,神志有时清醒有时不清醒,几乎不能说话了。

王光美的心情十分难过,同时她也想起了一件往事:1957年,宋庆龄曾当面向刘少奇提出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后来刘少奇通知她:中央认为她留在党外对革命的作用更大一些。这件事情的整个经过,王光美都在场。她对当时宋庆龄失望的那种眼泪汪汪的样子印象极深。现在面对一个垂危的老人,能不能在她临终之前让她实现这个心愿呢?王光美决定试一试。她立即驱车赶到中南海面见。她对说:“我刚刚看了宋庆龄出来,她已经病危……我想向党中央报告一件事,宋庆龄同志曾经向少奇同志提出要求入党,当时中央意见她暂时不入党为好,也是少奇同志答复她的。这件事的经过我都在场,能不能趁她还明白的时候实现她这个心愿,给她一个安慰?如果中央同意,我可以去当面问她一下。”说:可以问。

当王光美再次去看望宋庆龄的时候,宋庆龄很清醒,并一下子认出了王光美。宋庆龄在病榻上与王光美进行了交谈,这是她们之间最后一次谈心。王光美说:“、刘少奇和都对你有很高的评价,我昨天去拜访过总书记,他也一样。记得你曾提出要求入党,不知你现在是否还有这样的想法?如果有,我立刻报告党中央。”宋庆龄“嗯”了一声,点了点头,表示肯定。王光美又接连重复了三遍,宋庆龄都明确表示肯定。王光美立即通过宋庆龄的秘书要通了的电话:“我刚才问了,宋庆龄同志要求入党。”回答:“好。这件事情你就办到这儿,以后的事我们来办。”

第二天下午,邓小平主持召开政治局紧急会议。会议一致同意接受宋庆龄为中共正式党员。当天下午,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组织部部长宋任穷、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廖承志受党中央委托,前来宋庆龄北京寓所,通报中央政治局的一致决定。在卧室的床前,廖承志握着宋庆龄的手激动地说:“告诉您一个好消息!党中央已经庄严地决定接收您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

5月16日下午,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举行第18次特别会议。会议接受中共中央政治局的建议,通过了《关于授予宋庆龄同志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称号的决定》。

上一篇:我爱妹妹范文 下一篇:红军长征的小故事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