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做人范文

时间:2023-11-26 22:48:50

学做人篇1

东汉末年,三国鼎立,刘备为了请孔明出山帮助自己治理天下大业,曾三次到他的茅庐中拜请,还亲自下马步行于门前,耐心的站在门前等候,看不出有半点失礼。刘备虽为一国之主,却举止文雅,谈吐自如。孔明曾说过:“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学会做人,学会尊重!

美丽荡存于整个世界。美丽的世界,美丽的山水,美丽的情意。情融于景,情浓于景。生命虽短暂,但有的人却能把它散发出无限的光彩。生命时刻把握在我们的手中,每一分,每一秒,都是如此重要。其实,生命没有终点,即使肉体消磨于世间,但他的灵魂却用伫立于天地。学会做人,懂得珍惜!

诚实的力量空前巨大,守信的魅力影响甚远。细心的你或许能发现,每个字的上面都有一个小点。其实,每个人如果多做那么一点点,我们的生活将会变得多么美好,是它展现了公平,来衡量了做人的准则。待人用心比心,,对己刻严自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感动上苍,感染与人间。学会做人,遵守诚信!

做人就是要怀揣着善良,拥有一颗充满爱的心,无论是对朋友、对父母,还是一些素不相识的人,都应有怜悯之心。伸出援助之手,善良源于爱,源于对别人的帮助。人与人之间都应存在于善良,真心的去帮助别人。学会做人,源于善良!

无私的爱,无尽的温暖。在收获爱的同时,我们是否也要奉献自己呢?一个人的力量虽渺小,蕴含着的确是沉重的爱。他们用爱演绎着无私,书写着人类的奇迹。学会做人,奉献无私!

人生的目的是什么?是感恩。父母之恩,师生之恩,朋友之恩,天下之恩。数不胜数。为了那些曾经为我们付出的人们。感恩的心,点燃世界;感恩的心,拥抱未来。学会做人,明白感恩!

学做人篇2

【关键词】 高中英语 德育渗透

1 确立新的教学理念

1.1 正确制订教学目标。在制订学科教学目标时,应注重摆脱旧有教学理念的思维定势。以前的教学目标,大多仅仅局限于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完成教材内容,突出“双基”训练。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在制订教学目标时,眼光不再局限于单纯的语言教学,而是要注重培养学生健康的道德情感、跨文化意识和引导学生形成道德人格,并将四者有机地统一在一起。

1.2 正确确立教学重心。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要将过去单纯地以培养学生语言知识的运用能力为重心,改变为既强调学生语言知识的运用能力,又重视对学生思维、品格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要站在育人的高度,从学科对人发展所起作用的角度去展开学科教学。

1.3 正确树立德育观念。在道德教育方面,应正视当代学生多元化的价值取向,尊重学生的个性,在教育过程中借鉴西方教育中强调个性、科学、民主等方面的合理成分。要以生为本,做到尊重学生个性,不强求观点统一。尤其是高中阶段的学生,他们的自我意识日趋成熟,看待问题的角度,解决问题的方法各不相同。在教育中要重引导、多倾听,鼓励学生阐述自己的观点,通过讨论得到一个或几个符合社会道德标准的认识,而不是由教师公布“正确答案”,从而引导学生尊重持有不同观点的人,辩正地看待和接纳别人的观点。这比强加的“正确答案”更能得到学生的认同,教育效果也更加明显。同时,还应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认识水平、人文环境,并结合其普遍存在的问题,开展具有针对性、前瞻性的教育活动。

2 精心组织安排教学活动,有机地进行德育渗透

寓德育于英语教学的过程要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但不同的教学环节、教学活动其侧重点也因有所不同。语言的交际性和实践性决定了要在语境中、在活动、在模拟交际中学习英语,感受语言。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精心组织教学活动,设计能引起学生兴趣的语言交际场景、教学游戏和练习形式,以学生学会为目的,以学习情趣为主线,贯穿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教师要在教学的语境中、练习的活动中、模拟的交际中,向学生渗透德育。例如在人教版高一第一单元学习Anne took nature for granted这一句子时,要求学生模仿造句。之后笔者给学生一个例句以供参考:Do you take it for granted to ask money from your parents?学生一下子有了更加深刻地理解和反思,不但掌握了这个短语,而且内心得到了一定的冲击和洗涤。为了培养学生的组织合作能力、团队精神和乐于助人的品质,教师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一起学习、一起指正,要对别人的学习负责,又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在这种情景中,学生会意识到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之间是相互依赖的关系,只有在小组其他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成功。这是渗透德育的重要教学方式之一,同时活跃了课堂氛围,又让学生充满了上课的激情。

3 寓爱国主义教育于外语学习目的性教育之中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对于英语这样一门记忆量非常大的学科的来讲,进行目的性教育是尤为关键的。绝大部分的高中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都不大,他们学习英语的目的只是为了高考。大部分学生认为英语外国人的语言我们没有必要学。有的学生甚至说等我们中国强大了让外国人学习中文。教师应不失时机地抓住青少年这一心理特点,进行外语学习目的性教育,培养他们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其实在一定程度上,我们之所以要求学生学习英语跟我们的国家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有一定的关系的。我们还必须学习世界各国的先进科学技术,具有普遍实用性的经济、行政管理经验和其它有益的文化学到手,把学习英语与我国建设事业紧密相连。在当前的形势下,我们青年一代学好英语更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使我国和世界上其他国家的交往日益增多,与世界各国人民的友谊日益增强。学好英语有利于我国科技,经济,政治等多个领域的发展,为了建设我们伟大的祖国我必须学好英语。对学生进行学习外语目的性教育,往往能启迪学生的理想,拓宽思想境界。

4 教师要以自身的高尚道德影响学生,以爱激发学生的情感世界

素质教育要求“因材施教”,提高全体师生的素质。工作在第一线的教师是教育改革的主要实践者,他们对教育现代化和教学改革的认识和理解,将直接影响这场变革的成败。在新的条件下,教师的职责不再局限于“传道、授业、解惑”,教师应成为学生的激发者、组织者、引导者。教师是课堂德育的实施者,他们的世界观、情感、品行及教态,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教师要加强自身的修养,以自身的高尚道德影响学生。

首先教师要树立良好的自我形象,注重自己的言谈举止,树立教师的角色规范,树立威信。其次,教师要从学习和生活上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乐于与他们交往,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用师爱去包围他们。当教师的这种情感一旦触及到学生内心的情感需要时,学生会处于一种积极的接受状态,并对此有强烈的表示,亲其师而信其道,爱屋及乌,爱教师,爱学科。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给他们以更多的爱护与鼓励,使他们与其他学生一样,在爱的沐浴中逐步发展。

学做人篇3

无锡不仅山好水好,而且还出过很多名人呢。

我打开电脑找了找,嘿,无锡的名人还真不少:秦伯、顾恺之、华蘅芳、钱穆、徐悲鸿、徐霞客、钱钟书、华彦钧……个个都家喻户晓,我也多多少少知道一些他们的故事。但是我最敬佩的,就是徐悲鸿了。

徐悲鸿是宜兴人,是为国争气的画家。徐悲鸿年轻时,到法国去学画,他的老师很看重他这位刻苦努力的中国学生。可是一些外国人却嘲笑他,说中国人永远成不了才。这些话把徐悲鸿激怒了,他下定决心,更加努力的学画,他要用事实证明给那些外国人看,中国人是可以比他们强的!功夫不负有心人。徐悲鸿创作的油画震惊了整个画界。他向世界证明,我们中国人是不容污辱的,也让中国在世界上站稳了脚跟。

这是多么可贵的为国争光勤学苦练的精神!

想想我们,动不动就为一点儿小事吵个不停,一点都没有成大事的样子。

学做人篇4

饭桌前要控制“人口”

现代生活水平提高,摄取热量过剩,营养失衡,是引起高血脂、高血糖、高血黏度的直接原因,可促使动脉硬化、冠心病高发。而且饱餐时血液流向胃肠系统,减少心脏供血,也易导致心脏病发作。纵酒和饱餐后心脏事件屡见不鲜。因此保护心脏的一项重要措施是控制好每个人的口,节制饮食,多食用低热量、低盐、低脂、低糖和高纤维素、高维生素食品,不暴饮暴食,饮酒有度,尤其是晚餐七分饱。

营养过剩使一些人年纪轻轻就大腹便便,其实他们的心脏也堆积着厚厚的脂肪层,使心脏负担加重,冠状动脉硬化也明显增加。体重指数(体重/身高2)增加与高血压和糖尿病的发生率增高明显正相关。正常人的体重指数22-24,>25为肥胖。控制体重是肥胖者心脏保健的基本措施。可以通过限制热量摄入和运动减肥,减肥速度应为每月减少2公斤,6-12个月达到或接近正常体重指数为益。使心脏“轻装”上阵,保持正常的供血和搏血功能。

运动中循“科学处方”

体力活动少是目前中青年人尤其是城市白领阶层心血管病高发的病因之一;而不科学运动也是诱发急性心脏事件的常见原因。如倒在健身房和运动场的中青年人恰恰是一些事业上很有成就的人,遗憾的是他们太缺乏自我保健的常识。运动方法应该遵循科学的“运动处方”,即根据个人的身体状况、工作方式、体力制定相适应的运动方案。健康人适合的运动方式很多,如步行、慢跑、打拳、跳舞、游泳、作操、打球、健身器等,最安全有效的运动是步行。运动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增加心脏储备功能。观察运动适应性最实用指标是心率变化,运动后健康人心率增加30-50次/分钟,不超过120次/分钟为宜;心脏病人增加20次/分钟以内,不超过90次/分钟为宜。运动频率以每周4-5次,每次40-60分钟为宜;长期坚持运动的人可逐渐增加到100分钟/次。运动时间应与人的生物周期相适应,最好为9-12点和14-20点运动,这时人体心血管系统活动最稳定,身体耐力最好。

夜生活赶紧说“拜拜”

成年人的生物活动周期已经形成,从夜间12点至凌晨4点在保证睡眠状态下,神经中枢进行调节整合。如果长期熬夜必然引起神经内分泌调节紊乱,心血管活动失常,血压不稳,心律紊乱。有的人或因工作或娱乐长期过“夜生活”,甚至连续通宵达旦,结果身心疲惫、未老先衰、严重者发生猝死,无论是倒在办公桌前还是倒在麻将桌前其实都不可提倡,都是对生命、对家人不负责的表现,提示中青年人养成按时作息的好习惯,保证每天7小时睡眠,让心脏好好休息和休整一下。人体就像一部汽车,总开长途越野车而从不检修难免要出故障半路抛锚。

职利场学“塞翁精神”

现代社会的快节奏、高竞争常使中年人心理压力增大,尤其是焦急、压抑、不愉快和愤怒等负性心理刺激时,体内多种神经介质增加并反应强烈,引起突然血管阻塞,或导致严重心律紊乱,发生猝死。因此,中年人要学会给心脏减压:调节心理,放松情绪是最好的心脏“保健药”;平衡心态、宽容大度是最好的心脏“滋补品”。人到中年更要学点心理学提倡的“塞翁精神”,即凡事要看到两面性,保持平静快乐的心态。

生活中会自我监测

高血压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也是心脏事件的高发因素。中青年人应该每周至少查1次血压,诊断高血压的患者应至少每天查1次血压。一定把血压控制指标为理想水平,120-130/75-85mmHg是对心肌供血和心肌功能保护作用最好的血压范围。过高会加重心脏负担;过低会降低心肌供血量。高血压的防治除饮食、运动、心理治疗方法,还要配合药物治疗,做到血压达标。工作再忙也要抽时间参加体检,偶发的早搏、心悸、胸闷都可能是心脏病早期征兆,要及时就医。

总之,中青年朋友应该象每天洗脸一样,清理危害心脏的坏习惯,合理膳食,戒烟限酒,科学运动,平衡心理,保持体型,监控病症,成为一个有着”好心”的人。

作者简介:

学做人篇5

文化从狭义有两说:一说,是指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另一说,泛指一个人的一般知识,它包括一个人文史哲和其他自然科学知识。学文化,就是指学习和求取一般知识,对一个人而言的“文化水平”,也就是一个人的文史哲和自然科学知识的程度。

文化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每个社会都有与其相适应的文化,并随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而发展。作为意识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一定社会的政治与经济巨大影响和作用。在阶级社会中,它具有阶级性。随着民族的产生和发展,文化具有民族性;随着民族形式的发展,形成民族的传统;文化的发展具有历史的连续性,社会物质生产的连续性是文化发展连续性的基础。

凡是一个民族在物质财富发展的基础上,一种意识形态被全民族认可,形成传统,形成风气,养成习惯,定格模式,追求一种道,就是这个民族的大道文化。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在人们的意识里已形成:一个人学生时代,学习要先学做人,再学科学知识,再学交朋友;一个人进入社会后,先要做好人,才能做好事,才能交好朋友。这已成为中华民族的共识,成为传统。在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长河中,这种共识和传统成为良好社会风气的思想基础。

如何做好人,定格为人格模式,追求的是君子之道;如何做好事,定格为思维模式,追求的是中庸之道;如何交好朋友,定格为行为模式,追求的是礼仪之道。因此,做人,做事,交朋友,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来在物质财富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这个民族的大道文化。

首先,我们探讨一下,为什么做人要定格为人格模式,追求君子之道。在西周和春秋时,君子是指当时的统治阶级,小人是指当时被统治的劳动人民。到了春秋末年后,随着社会物质财富的发展,君子与小人的称谓,在意识形态领域里就成为“有道德”和“无道德”的称谓了。从此做好人就定格为人格模式,追求君子之道。

这也是孔子的做人理念。他在一部两万多字《论语》中“君子”这个词出现了一百多次。如果将孔子对君子所有的语言、界定、描述总结在一起,就发现做一个君子有以下的三个层次的要求:第一个标准是做一个善良的人,也就是有道德的人;第二个标准是做一个有知识有学问的人;最终的标准是做一个有智慧的人。君子的力量始自于人格与内心,一个人的内心完满、富足,先修缮了自我修养,而后才能表现出来一种从容不迫的风度。

其次,我们探讨一下,为什么做好事要定格为思维模式,追求中庸之道。中庸是儒家的伦理思想,处理事情不偏不倚,恰到好处的态度,儒家认为这是最高的道德标准。《论语·雍也》中的“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与马克思哲学中做任何事情要把握一个度的哲理是一致的。中庸也就是你在做任何事情之前,设想的指导思想和方案,要双方都能接受,这事才能做成。人与人之间做生意以及个人交往,家庭内部成员关系的处理,无论说话,还是办事,你在思维过程中,必须要考虑对方能否接受。如果对方不接受,你将一事无成。所以,中庸之道就是做事之道。

第三,我们探讨一下,为什么交好朋友要定格为行为模式,追求礼义之道。人们常说“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朋友在一个人的社会生活中无疑是非常重要的。要了解一个人,你只要观察他的社交圈子,从中就可以看到他的价值取向。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朋友是有好坏之分的,良师益友,可以给你带来很多帮助;恶朋佞友会给你带来很多的麻烦,甚至引你走上邪路。因此选择朋友就显得非常重要。

交好朋友,为什么定格为行为模式,追求礼义之道呢?孔子教育自己的学生要交好朋友,不交不好的朋友。他说世界上对自己有帮助的有三种好朋友,就是所谓“益者三友”,是友直,友谅,友多闻。

友直:是指对人有礼貌、正直。这种人正直,真诚,坦荡,刚正不阿,人格朗朗,没有一丝谄媚之色,他的人格可以影响你的人格。他可以在你怯懦时给你勇气,在你犹豫不前时给你果决,所以这是可交的好朋友。

友谅:《说文解字》说,谅,信也,信就是诚实。诚实的才可信。这种朋友,诚实,讲信用,讲义气,不虚伪,与这种人交往,内心是妥贴的,安稳的,我们的精神能得到净化和提升。

友多闻:指朋友见闻博广。交一个见闻博广的好朋友,让他所读的书,让他的间接经验转化为你的经验。当你在一些问题上感到犹豫彷徨时,难以决断时,不妨到朋友那里,也许有广博的见闻可以帮助你选择。

孔子也教育他的学生有三种人不能交。他说有三种坏朋友叫做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这是“损者三友”不能交。

友便辟:指专门喜欢谄媚逢迎的所谓朋友。这种溜须拍马,特别能察言观色,见风使舵,细心体会你的心情,生怕违背了你心意的人很危险。友便辟与友直正好相反,这种人毫无原则,他的原则是让你高兴,以便从中获利。这种人不可交,也不能交。

友善柔:是指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当面奉承你,背后败坏你的所谓朋友,对这种人要敬而远之。

友便佞:是指巧舌如簧却腹内空空的所谓朋友。这种人在你面前伶牙俐齿,没有他不知道的事,没有他不懂的道理。说起来滔滔不绝,气势逼人,实际上只有一张嘴,什么也没有。这种人同“多闻”的人有本质区别,没有真才实学,却有一套骗人的本事。在交友中必须提防这种人。

交朋友,哪些人能交,哪些人不能交,行为模式要定准。追求的礼义道,实际上就是交友之道。

学做人篇6

你别急着下结论。我们先来看看什么叫“学会做人”。从字面上去讲,学会做人,就是学会“待人接物”(见《现代汉语词典》“做人”条),但就其实,是健全人格的塑造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在孩子的婴幼儿期,说对孩子进行人格的塑造可能是早了些,但教孩子学会待人接物,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却是正当其时。儿童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孩子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期是在8岁以前。而且,良好行为习惯的内化,就变成为人的品质,也就在慢慢塑造着健全的人格。古人不是说了吗:“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小时偷针,长大偷金。”可见幼儿时就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多重要了。

你说的固然不错,但事实上这个社会很实际,没有本事可混不下去,会不会做人倒没那么大关系。你也许在这么想。想想没什么不可以的,但如果你真这么做了,可能就会吃“后悔药”了。

你可以先考虑一个问题:你想让孩子有本事的目的是什么?让他快乐啊!你一定毫不犹豫。有本事就真能快乐吗?也许吧。你的底气就不那么足了。因为生活告诉我们,多少聪明有才能、有权有钱的人,并不比那些无钱无势的凡夫俗子快乐。区分点无他,就在于会不会做人。一个有爱心、有健全人格、有良好行为习惯的人,他自己是快乐的,他也会给别人带去快乐。尽管他可能不那么有才能,不那么有钱。会做人把快乐给放大了。而另一方面,假设有两个同样成长环境、同样智质和才能的人,一个不能与他人和谐地相处、不能给别人带来快乐,一个反之,前者所取得的成就绝不会比后者大,他所拥有的快乐不会比后者多。不会做人把快乐给缩小了。所以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会说:“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如果你认同我这个观点,可能就想知道该怎么做。关于这个问题,我们这期杂志可做了不少文章。你可以先看看我们的重头策划――《影响一生的好习惯》,根据幼儿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根据幼儿生活的实际,根据家长所能做到的程度,我们提出了八个好习惯及其培养方法,相信能对你有所帮助。你还可以读读其他一些文章,如《得理也让人》、《好妈妈坏妈妈》、《有人背后讲坏话》、《美国:自己的事情自己来》等等,你也会有收益的。

学做人篇7

一、当今中国孩子的缺失

当今中国有为数不少的青少年表现出令人担忧的现状:迷惘、西化、信仰危机、理想缺失、非主流文化缺失阅读退化、低龄恋爱,心理脆弱…不一而足。如何改变这一现状,引导青少年走上健康的人生之路,这是摆在广大家长面前的重要课题。

二、教孩子学会做人,是家教的最高境界

家庭教育的最高境界是教孩子“学会做人”。学会做人就是初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成才观等。只有“会做人”,才能规范自己的行为,做一个合法的、健康的、进取的、有为的合格公民和共产主义事业接班人。

(一)加强品德培养

教育先哲陶行知先生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道出了“教”与“学”真谛。“求真”,即追求人性的“真我”本质。具体地说家教中就是要把品德培养放在首位,致力于对孩子进行城实善良、正直、勇敢、进取、追求理想等道德品质的教育。

1、教育要寓于生活之中。品德教育离不开生活。家长必须时时、事事、处处注意在日常生活中不失时机地进行品德渗透。 一要讲时机,二要讲场合,三要适度。“讲时机”意即把握品德教育的有利时机,适时地施教。“讲场合”就是告诫家长注意选择场合,尊重子女的人格与个性。“适度”指的是教育要讲究一定的“度”,适可而止切忌粗暴体罚。

2、教育要寓于活动之中。家庭活动、学校课外活动、社区活动、社会活动……这些课外领域,都是施教的良好平台与载体、家长要及时捕捉教育良机,将活动与品德教育融为一体。

3、教育要出择最佳方法。较为切合青少年特点的方法是讲故事,共同分析个案,自由讨论或辩论等,不管用什么方法,前提是要力求平等对话、民主沟通.这才让孩子口服心服。

4、引导阅读,自我完善。家长们要切记,成功的家教往往源自引导孩子走上健康的阅读之路,努力为孩子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天长日久,孩子就能自我完善,自然成长。

(二)注重“养成”教育

性格决定命运。良好性格的形成将决定人生的成败。只有“养成”良好的习惯,才能自然内化成“性格”,并受益终生。因此,在家庭教育中必须注重孩子的卫生、节约、劳动等习惯的培养,注重文明礼貌、环保、守秩序等意识的培养。

1、注意细节。要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就必须从“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做起,必须从穿衣、漱口、吃饭、休息每个细小环节抓起。

2、贵在坚持。任何好的习惯、好的意识,都贵在坚持,只有持之以恒地实践,才最终内化为性格,并成为自觉的行动。

3、加强督促。家长一旦提出或与孩子协商定下一定的“规矩”,就必须注意时时督促,“监护”到位,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有效地促进孩子进入“养成”教育的良性循环中。

4、及时肯定。施教的前提是“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因此,经常地、及时地给予孩子以温情的鼓励和恰当的表扬,必将成为巨大的驱动力。

(三)关注心理健康

良好性格和思想品德的形成有赖于健康心理的支撑。家长要经常性地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心理疏导,以培养孩子健康的心态。

1、构建民主、平等、对话的家教氛围。如此,孩子才会畅所欲言,主动与家长沟通。否则,长期埋在心底,必然引发心理障碍。

2、及时抓苗头,多沟通。一旦发现孩子有异样心理,异常表现,家长应想方设法与孩子或其他有关联的人沟通,以及时疏导,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中。

3、冷静处理。一旦发现问题比较严重,一定不能操之过急。而是要冷静分析,耐心引导,以开启孩子心智,解开其心结,化解其矛盾。

学做人篇8

据说,一个本科生走出校门两年内,一个硕士研究生毕业三年内,一个博士生毕业四年内,如果不及时补充新知识,其所学的专业知识将全部老化。任何人,不管他有多高的天资、文凭,都不敢狂言“我不用学习”。当然,无知无畏者另当别论。

对于想实现人生抱负的人来说,学习,是改变、提升自我的途径。诸葛孔明27岁怀拥盖世见识,三分天下于隆中,是因为他好学而博学,出山前已潜修多年,对于军事、政治、经济、社会诸方面都有丰厚积累,乃至还拥有八阵图、连发弩、孔明灯、木牛流马一类“专利”,因而能被刘备三顾茅庐而聘为股肱。

今天你是否不断学习,补充能量,决定你将来的命运如何。

有一个理论叫“第三个8小时决定成败”。

说的是,每个人都有三个8小时,第一个8小时大家都是用来睡觉,没有太大的不同,第二个8小时都是用来上班,按部就班也没有很大的差别,真正决定一个人成功还是失败的是第三个8小时。第三个8小时用来发呆的话,就成为呆子;拿来看,就成为色鬼;用来挂QQ、玩微信、打游戏,就会成为丝;用来励志就会变为成功人士。当你工作8小时下班之后,你是否能每天学习1小时,或是跟有利于自己发展的朋友交往?你8小时之外的努力是在你的“发展银行”里面存款,你可以计算出你未来三五年的成就。

学习很重要,而更重要的是会学习。

“会学习”,是创造性学习,在学习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当前,改革进入深水区,扶贫开发进入攻坚期,一些老大难问题不约而同、不同程度地摆在我们面前。比如,贫困县考核、贫困人口识别,扶贫资金管理,金融扶贫瓶颈等等,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建立、健全有效的体制机制。有些问题是老问题,或者是长期努力解决但还没有解决好的问题,或者是有新的表现形式的老问题,但许多是新出现的问题。不论是新问题还是老问题,不论是长期存在的老问题还是变化了表现形式的老问题,要认识好、解决好,增强扶贫干部的本领是必须的。

不少从事扶贫工作的干部,过去学的本领只有一点点,今天用一些,明天用一些,渐渐告罄。他们虽然有做好扶贫工作的愿望,也有干劲,但缺乏新形势下做好扶贫工作的本领,面对新情况新问题,由于不懂规律、不懂门道、缺乏知识、缺乏本领,习惯于用老思路老套路来应对,蛮干盲干,结果虽然做了工作,有时做得还很辛苦,但不是不对路子,就是事与愿违,甚至出现一些南辕北辙的事。这便是新办法不会用,老办法不管用。因此,扶贫干部特别是各级扶贫领导干部,都要提高开拓创新的能力。

创新就要想学习,更要会学习,既把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践,又在实践中增长解决问题的新本领。为什么同样的问题,如精准扶贫、金融扶贫,在有的地方就成为老大难,而有的地方却能做成样本?既然有成功的榜样,为何有的地方不学,或者学不会?原因可能有多种,但学习的力度不够,致使实践的能力不足,应该是一个重要原因。

上一篇:二月二习俗范文 下一篇:冬奥作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