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线面作业范文

时间:2023-11-15 20:17:57

点线面作业

点线面作业篇1

关键词:测量;管线探测;管线数据

一、导线及图根导线控制测量

1、选埋点、编写点之记

随着全站仪在城市测量中的广泛使用,城市控制网采用导线布设比较方便易行。一般Ⅰ、Ⅱ级导线沿新建市政道路及小区道路布设,固定点位标志应埋设在易于查找使用处。图根导线控制测量可采用临时标志。导线点可不做点之记,但在资料中应写明点位的大致位置。

2、技术要求

导线起始点应为高等级控制点,若测区周围无高等级控制点,也可采用GPS进行起算点联测。导线高程测量应按四等水准测量技术要求实施,各导线点均应是水准线路的转点,不得使用间视观测,水准线路应起闭于三等水准点上。

Ⅰ级导线闭合环或附合导线长度应小3.6KM,平均边长300M,测角中误差±5″,全长相对闭合差1/14000。

II级导线闭合环或附合导线长度应小2.4KM,平均边长200M,测角中误差±8″,全长相对闭合差1/10000。

图根控制测量在Ⅰ、II级导线平高控制下加密的。图根点加密一般不超过两次附合,在个别困难地区,图根导线可附合三次。图根导线测量可以与测图同时进行。图根点的密度可根据地形条件以满足测量需要并结合具体情况而定。图根高程可利用电子平板三角高程测量。测区周围无高等级控制点,采用GPS进行起算点联测时,观测组应严格按调度表规定的时间同步观测同一组卫星。测量手簿应在现场逐行、逐栏认真记录各项数据,不得事后补记或追记。接收机内存数据文件在卸到外存介质上时不得进行任何剔除或删改,不得对数据进行任何的重新加工组合操作。野外数据处理采用单基线处理模式,解求当天时段所有同步基线,对于采用同一种数学模型的基线解,其同步时段中任一三边同步环的坐标分量相对闭合差,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CJJ73的规定。

3、导线测量

导线测量采用2〃全站仪观测,测回数2测回,距离应往返测量,可采用电子手簿记录,或手工记录再转到EPSW,进行导线平差计算。

二、地面建筑物、道路数字化竣工测量

1、新建道路带状图数字化修测

利用已有1:500数字化地形图,采用EPSW电子平板进行野外全数字化带状修测。

外业数据采集要求包括地形、地物、地貌。所有地物点、地形点均需实测坐标。外业数据采集的原始观测数据需备查。地形图上高程注记点应分布均匀。地形图上的线划,符号和注记一般应在现场完成。地形图应表示测量控制点、居民地和垣栅、工矿建(构)筑物及其他设施、交通及附属设施、水系附属设施、境界、地貌和土质、植被等各项地物、地貌要素,以及地理名称注记等。并着重显示与城市规划,建设有关的各项要素。

地物、地貌的各项要素的表示方法和取舍原则,应按现行国家标准《1:500 1:1000 1:2000 地形图图式》GB/T 7929-1995执行。

2、地面新建建筑物(小区)数字规划竣工测量

2.1、资料搜集

2.2、测绘1:500竣工地形图

2.3、建筑高度、间距、退让、层数、单体尺寸等数据采集与计算。

2.4、绘制外业采集数据草图

2.5、编写《建设工程规划竣工测量报告》

3、建筑竣工测量内业工作

3.1、以标准格式对《建设工程规划竣工测量报告》进行编辑打印。

3.2、编绘建筑高度、层数、间距、退让以及单体尺寸实测数据图。

3.3、编制建筑规划总平面图、1:500数字竣工地形图。

三、地下管线探测、数字测量

1、地下管线探测

地下管线探测的任务是把要求探测的管线内容全面的从地下投映到地面上,再依要求进行测绘。主要内容包括管线走向及连接关系,管线的平面位置(中心线),管线的埋深(压力管为管外顶至地表面的距离,无压管为管内底到地表面的距离)。

探测类管线主要包括给水、煤气、温泉(热力)等金属类压力管道以及直埋电缆等。探测内容包括:管的起终点、分支点、转弯点、变坡点、变径点、 附属设施中心点。

在作业前要收集包括单一管线设计图、管线综合设计图及地形图等资料。并对实地进行调查。对明显管线上露出的管线及附属设施作详尽调查、记录和量测,请施工人员参加查清每一条管线的情况。

2、地下管线调查

地下管线调查的任务是对调查类管线的走向、连接关系、管线的平面位置(中心线)、管线的埋深、管线的材质、管线的断面尺寸等进行调查。

调查类管线主要包括电力电缆沟、雨污水、电信电缆等。调查内容包括:

(1)电力电缆沟: 起终点、分支点、转弯点、变高点、变宽点、埋设方式变化点。电力沟要查明各点沟断面(宽×高)尺寸,直埋或套管埋要进行探测、查明埋深、根数、排列方式。

(2)雨、污水:全部检修井开盖调查、查明各管联接关系,管径,管材质,井内管底到井面高差;管内水流方向以及雨水最终出口位置、标高。

(3)电信电缆:全部人、手孔开盖调查, 查明各孔间的联接关系,管块宽×高,联接孔数,排列情况,使用状况,注明各方向规格。量取管块(孔)最顶处到井面高差以及出地上杆电缆位置。

作业前同样要收集单一管线设计资料、管线综合设计资料及地形图等。

3、地下管线的测绘

3.1、测绘工作内容

测量探测、调查的地下管线点三维坐标,并按规定作外业数据处理。测绘工作的主要任务是保证测量的精度和数据的准确,保证数据的完整。

3.2、工作方法及技术要求:

3.2.1、采用全站仪配合EPSW一体化外业测量,测量数据在外业计算机进行预处理和编辑,然后绘制管线草图。

3.2.2、各项技术指标及工作方法按《城市测量规范》执行。

3.2.3、控制测量:

采用先期测设的Ⅰ、II级导线及图根导线测量。其他技术要求按《城市测量规范》执行。

3.2.4、管线点测量

管线点主要采用解析法测量,测量管线点的解析坐标中误差(指测点相对于邻近解析控制点)≤±5cm,地面高程中误差 (指测点相对于邻近高程控制点)≤±2cm。

管线点解析测量采用全站仪数字化一体成图,水平角观测半测回,垂直角观测半测回,作业前应对仪器水平角2c和垂直角指标差i进行检测,保证2c≤30",i≤15",边长测二次读数,边长测量一般不宜大于150m。

其他测量方法及技术要求按《城市测量规范》执行。

3.2.5、 对外业测量有疑问的点, 应做好记录,及时查对,探测和内业资料处理人员发现测量错误应及时通知测量人员进行补测工作。

4、内业资料整理

外业资料必须完整,符合要求。内业应建立原始资料档案,原始资料及时整理完毕后,进行图形处理。

外业原始资料包括:

(1)探测外业工作手图

(2)调查外业工作手图

(3)EPSW外业,FLD文件盘

四、管线数据组织方式

地下管线的数据组织和结构设计必须和管线外业探测数据相结合。管线的外业探测是以管线点为单位进行的;在内业数据处理中,需要处理管线的点、线和管线注记等空间数据以及管点和管线的属性数据。在进行地下管线的数据组织时,首先要对其进行编码,并遵循一定的规则。

五、地下管线数据库结构设计

管线按照其专业可分为若干类;按照空间属性又可分为点、线两大部分。在管点和管线的属性信息中,各专业管线既有其共同点,也有其不同点。

根据管点的不同属性将管点数据库分为不同结构的二类表:

电缆类点库:包括电力、电信、路灯、军用类管点;

非电缆类点库:包括给水、雨水、污水、中压煤气、低压煤气、温泉、石油类管点。

同样根据管线的不同属性将管线数据库分为不同结构的三类表:

电缆类线库:包括电力、电信、路灯、军用类管点;

非电缆类压力线库:包括给水、中压煤气、低压煤气、温泉、石油类管线;

非电缆类无压线库:包括雨水、污水类管线。

六、地下管线数据建库与更新机制

1、数据处理中软件平台的选择

地下综合管线信息系统采用美国Mapinfo公司的Mapinfo Professional作为GIS图形平台,由于Mapinfo软件具有易学易用、功能强大等优点,是当今流行的GIS软件平台之一;然后可辅助其配套的开发工具Mapbasic来进行二次开发,构造地下管线信息系统。因此,所有的管线数据最后都是以Mapinfo的数据格式来存放。

2、地下管线数据处理的流程

地下管线最原始的数据来自外业探测,因此,地下管线的数据处理是从外业探测数据开始的。再加上管线点、线之间具有严格的对应和连接关系的特点,地下管线的数据处理与其他信息系统的数据处理相比,有着不同的方式和严格的流程。

3、管线点、线属性数据处理

管线属性数据库的处理包括三个步骤:管线成果表的生成、管线点线库的创建、管线点线库的维护与检验。这三个步骤环环相扣,密不可分。

4、管线空间数据的生成与处理

4.1、管线图形文件的生成

在管线属性数据库处理并检验完毕后,就可以根据管点的坐标以及管点的前后逻辑连接关系来生成Mapinfo格式的图形数据。为此,要设计一个Mapinfo管线图形自动生成程序,用以将Foxpro中的DBF数据导入Mapinfo中,并生成正确的管线图。

4.2、管线图形文件的按图幅切割

在外业管线探测中,往往是以道路为单位进行的。因此在上一步中所生成的管线图,也往往是一整条道路的管线图,若以1:500的图幅为单位,这些管线图会跨越很多个图幅。而最终的数据产品是以图幅为单位进行存放的。因此需要对它们进行按图幅切割的处理。

4.3、管线注记的内业处理

在管线成图的过程中,生成的管点注记是按照道路的自然顺序进行编排的,假设某一条给水管线上有30个管点,跨越2个图幅,其图面编码为G1、G2、G3、……、G29、G30。在进行图幅切割处理后,这种顺序仍然保持不变。然而根据用户需求,在内业中需要按照图幅重新进行图面编码。

5、管线数据库的更新和维护

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改建,地下管线也处于不停的变化之中。因此,城市地下管线数据库也必须不断的更新,以便能实时地反映地下管线的现状。

在管线数据库的更新中,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旧管线数据的修改;一种是旧管线数据与新管线数据的合并。

七、管线数据建库中的技术处理

管线属性数据库的处理是管线内外业一体化的中间环节,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决定着管线数据入库的成败。

结语

点线面作业篇2

关键词 人员;安全规程;预控;危险点分析;流程

中图分类号:TM7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3)21-0096-01

10 kV架空线路检修作业属于高压高危作业,应分为人员要求、危险点预控、工器具及耗材准备、检修作业流程图、操作工序及技术要求、检修记录分别进行量化作业,确保人身、设备、电网运行的安全。

1 人员要求及分组

现场所有工作人员分为工作负责人和工作人员(含辅助人员),的身体状况、精神状态应良好。所有作业人员必须具备必要的电气知识,基本掌握本专业作业技能及《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的相关知识,并经《电业安全工作规程》考试合格。工作负责人技能至少达到配电专业中级工及以上水平(或同等技能)。组织人员、车辆、施工器材进入施工现场;监督工作班成员在工作过程中遵守《电业安全工作规程》;对施工现场的安全措施、作业环境负责检查;工作结束,负责全面检查并确认工作结束后汇报调度作业结束;按规定要求进行填写作业记录并交有关部门存档;对未能按规定的安全、质量、计划时间要求完成施工任务负有第一责任。工作人员技能至少达到配电专业初级工及以上水平(或同等技能),做好安装过程中规定的自检、互检工作,服从工作负责人的指挥,按质按量完成工作任务,对本人负责的安装任务未能按质按量完成负有直接责任,对工作中的质量、安全要求具有相互监督、检查的权利和义务。作业辅助人员必须经过安全教育,并告之其现场危险点,对其进行安全措施、作业范围、安全注意事项等方面施教后方可参加工作。

2 危险点预控

要做好现场勘查,认知作业现场危险点,比如跨越电力线路、铁路、河流等重大跨越、在人口密集区和交通路口、特殊地理位置造成伤害、道路情况不熟、预控措施分别做到做好防止导线脱落的保护措施、在人口密集区和交通路口更换绝缘子时,工作范围应设置安全围栏,杆塔上作业应防止掉东西、特殊地理位置更换绝缘子包括河流、水面上更换需要使用船只时应穿戴好救生衣、特殊地理位置更换绝缘子包括河流、水面上更换需要使用船只时应穿戴好救生衣、了解线路周围道路情况,选择最佳行走路线。

作业过程中遵循防触电、验电程序,防止误登、误碰,杜绝不验电就挂地线、使用不合格的验电器。具体预控措施为:作业前明确停电线路名称和范围,以及相邻有电线路名称;停电线路与带电线路邻近、平行、交叉、跨越等应设专职监护人;登杆塔前核对停电线路双重名称、杆号、色标等;监护人的视线不得离开作业人员;在监护人监护下验电;验电器试验合格,与线路相应电压等级。

登杆须防高空坠落,不得借助安全情况不明的物体或徒手攀登杆塔,不得借助安全情况不明的物体或徒手攀登杆塔,不得借助安全情况不明的物体或徒手攀登杆塔,检查登工具、安全带应安全完好,梯子(有防滑措施)摆放角度得当,使用时有人扶持,杆塔上作业人员应系好安全带,戴好安全帽,安全带应高挂低用系在杆塔或牢固的构件上,扣牢扣环,杆塔上作业转移时,不得失去安全保护。起重伤害须防倒杆、断杆,起吊前,对吊车或起重机械进行检查,确保性能良好。起吊前,对吊车或起重机械进行检查,确保性能良好。吊车支脚或扒杆脚应撑在硬实的地面上,遇到土质松软加垫承力物。扒杆吊点应垂直于杆洞,吊车的臂头吊点与电杆吊点保持垂直。系好临时拉绳控制电杆移动方向。起吊时统一指挥、统一信号。杆高1.2倍范围内不得有人逗留。电杆离地后检查各点受力,确无问题方能继续起立。起吊中保持电杆平衡移动和上升。避免冲击力。电杆回土夯实后才能攀登。拔电杆前应松动四周回填物,减小上拔阻力。拔杆时的吊点应系在杆身适当位置,防止杆子上重下轻。系好临时小绳控制电杆下落位置。拔杆时不准超过起重机械负荷或电杆受力强度作业。安全情况不明时严禁冒险蛮干。

物体打击须防高空落物,现场地面工作人员均应戴好安全帽。作业现场设置围栏对外悬挂警告标志。工具材料下上传递用绳索,扣牢绳结。杆塔上拆装中的构件和摆放的物件要防止滑落。使用滑轮起吊物件,防止滑轮盖板脱落。导线修补时选择合适的压接地点,尽量避开在杆塔下方作业。机械伤害,需防工器具失灵和压接机具意外伤害,选用的工器具应合格、可靠,按规范正确合理操作。

3 工器具及耗材准备

检修工具周期预防性检查性试验合格,绝缘工器具机械及电气强度均应满足安规要求。添补及调整塔材、螺丝、脚钉工器具包含手扳葫芦,每组1只1.5吨;钢丝绳套,每组1个φ12;钳子、扳手、工具包每人一套;紧固螺栓工器具包含力矩、扳手、钳子、扳手、套筒,每人一套。更换拉线工器具包含拉线工具(NX-1、UT-1)、GJ-35-95型钢绞线/φ12钢丝绳/φ12传递绳/60KN及大型的U型环、手扳葫芦、断线钳、铁丝、扁铁抱箍和地锚各一副,耗材型号根据具体杆型和位置来确定。

清扫绝缘子工器具包括抹布、刷子、传递绳、接地线、绝缘手套、验电器各一副,接地线和验电器均为10 kV标准。补修导线工器具包括φ12传递绳、1T滑车、预绞丝或铝包带、10 kV接地线、绝缘手套、10 kV验电器各一组。其他消耗性材料包括汽油、毛巾、砂纸若干,根据具体工程量决定。

4 检修作业流程及技术要求

现场查勘,确定停电范围、施工方案、安全措施。检修作业前准备,工器具运到现场工器具运到现场并进行安全器具检查。完成工作许可,做好安全措施,进行验电和接电线挂接。出发前应根据作业单对该工作所使用的工具、材料进行清点检查,并合理安排好人员。

检修开始后,依次进行添补及调整塔材、螺丝、脚钉、紧固螺栓、调整、更换拉线、绝缘子清扫、补修导线。要打好安全带,将不合格的螺丝拧紧,作业前做好安全措施。人员登杆,打好安全带后,在原拉线挂线点的上方安装。地锚的埋设方向一定要在原拉线的方向。新拉线的线夹的舌板与拉线应紧密接触,受力后不应滑动。线夹的凸肚应在尾线侧,安装时不应使线股损伤;拉线弯曲部分不应有明显得松股,其断头应用镀锌铁丝扎牢,线夹尾线宜露出300 mm~500 mm,尾线回头后与本线应采取有效方法扎牢或压牢;同组拉线使用两个线夹时,其线夹尾端的方向应统一。

工作终结,严格按照作业顺序,进行清理现场、拆除安全措施、工作票终结,并对检修工作进行自验收。

5 结束语

本文根据国家电网公司《关于在县供电企业全面开展现场标准化作业工作的指导意见》的有关要求,结合电力作业的实际情况,对10 kV架空线路的具体作业进行分析和研究,立足于标准化作业,确定流程的工艺科学性和安全性,有效提高作业安全系数与效能。

参考文献

[1]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10 kV及以下架空线路安装[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9.

点线面作业篇3

关键词:带电作业;无人机;投掷系统;绝缘绳牵引绳;安全监督

引言

随着电网的快速发展,高压、超高压输电线路越来越成为骨架电网,对供电可靠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开展带电作业处理线路缺陷、安装附属设施等等,可大大较少停电次数,提高供电可靠性和电力企业效益。目前,超高压输电线路带电进入导线的方式主要是通过耐张塔自由进入或攀爬绝缘软梯进入强电场后沿着导线行走至工作地点的工作方法,但以上两种进入强电场的方式都寻在一定的弊端,研究带电作业新方法、开发带电作业新工具是保证带电作业安全和提高作业效率的重要手段。为了更加安全、便捷地进行输电线路带电作业,积极组织研究探索,通过采用无人机投掷系统抛挂绝缘工作绳的新方法进行带电作业,可实现作业人员快捷、方便悬挂绝缘工作绳。同时,利用无人机空中悬停的优势,现场安全员通过无人机实时传回的影响就能实时对现场作业进行安全监督,有效降低了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较大地提高了带电作业效率,提高了带电作业的安全性、应用性。

1 现状分析及存在问题

(1)500kV线路电压等级高、输送距离远,常年暴露在荒郊野外,受自然和外力破坏的几率较高,难以避免发生线路缺陷。按照设计要求,500kV线路往往铁塔较高、档距较大。目前,超高压输电线路带电进入导线的方式主要是通过耐张塔自由进入或攀爬绝缘软梯进入强电场后沿着导线行走至工作地点的工作方法,但以上两种进入强电场的方式都寻在一定的弊端:

a.若是通过耐张塔自由进入的方式进入强电场,一方面需要作业点位于耐张塔较近,以减少等电位人员导线上行走距离;另一方面需要在进入前对绝缘进行检测,检测结果须满足自由进入的条件。

b.若是通过攀爬绝缘软梯进入强电场,需要地电位电工携带绝缘工作绳攀爬铁塔,将绝缘工作绳抛挂于作业的相导线,由于超高压线路铁塔高度平均在50米,攀登铁塔势必存在一定的困难与危险;同时,作业点往往并非位于第一个次档距内,因此还需要多名地面电工在地面拉拽绝缘工作绳跨越导线间隔棒至作业点位置,由于间隔棒支臂结构面高出导线,地面拉拽跨越间隔棒过程十分困难。

(2)500kV线路高空带电作业是一项十分危险的工作,现场安全员必须时刻监督好作业人员的安全,在以往作业过程中,现场安全员很多时候只是站在地面指导作业人员开展工作,监督作业人员作业安全,可当遇到作业点距离地面较高的时候,现场安全员就很难清楚地看到作业人员的工作情况了。

2 带电进入强电场新方法的研究

2.1 无人机携带投掷装置挂接绝缘工作绳方法研究

针对以上情况,积极研究在无人机上加装投掷系统,该投掷系统主要由图传系统、投掷装置、投掷控制器、绝缘牵引绳及钎坠组成。其中,投掷装置由收发器、悬挂控制开关、供电电源三部分构成。在超高压输电线路带电进入导线工作前,将投掷装置安置在无人机安放平台上,⒕缘牵引绳(含铅坠)安放于投掷装置的悬挂控制开关内,操纵无人机飞跃导线上空适当高度后按下投掷控制器按钮,绝缘牵引绳(含铅坠)跨越作业相导线并在另侧坠落到作业点下方地面,地面电工通过绝缘牵引绳将绝缘工作绳悬挂于导线后再通过绝缘工作绳将绝缘软梯传至作业相导线并挂接牢固,等电位人员做好保护后攀爬绝缘软梯进入导线工作点进行等电位工作。

2.2 无人机的机型选择

综合无人机的硬件配置、续航能力、适用范围等方面考虑,我们选择大疆公司生产的INSPIRE 1四旋翼无人机。本机具有敏捷、稳定、安全的飞行性能,操控简单,可在低空实现稳定飞行和悬停,根据实际需要还可安装各种附件等特点。同时,通过图传系统可以使地面人员近距离观察设备情况及带电作业人员的整个操作过程,满足现场工作需要,适合500kV线路带电作业的应用。

2.3 无人机进入强电场安全距离的校验

本机高度为301mm,旋翼的最大直径为345mm,最长机架为450mm。按照设计的要求,500kV线路最小垂直线间距为10m,弧垂的最小允许偏差为+3%,《电力线路安全工作规程》中规定500kV线路等电位作业中最小组合间隙为4.0m。按照上述要求进行计算,当本机穿行500kV线路相导线时最小保留的空气间隙为10-10×3%-0.45=9.25m,满足规程规定的500kV线路等电位作业中最小组合间隙为3.9m的安全距离要求,因此,本机可以用于500kV线路线档间穿行。

2.4 采用无人机携带投掷装置挂接绝缘工作绳的优点

(1)超高压线路铁塔高度平均在50米,利用“无人机投掷系统”有效解决了作业人员登塔抛挂绝缘工作绳存在一定的困难与危险。

(2)带电作业工作点往往并非位于线路的第一个次档距内,对于常规登塔抛挂的绝缘工作绳需要多名地面电工在地面拉拽绝缘工作绳跨越导线间隔棒至作业点位置,由于间隔棒支臂结构面高出导线,地面拉拽跨越间隔棒过程十分困难,而利用“无人机投掷系统”能够直接、快捷地将绝缘工作绳悬挂于带电作业工作点位置。

(3)利用“无人机投掷系统”悬挂绝缘工作绳,降低了地面人员的劳动强度,为整个带电作业节省了宝贵的时间。

2.5 无人机携带投掷装置挂接绝缘工作绳方法的应用

2015年7月31日,带电更换500kV合南2号线0454号大号侧右线第三个间隔棒、2015年9月15日,带电更换500kV更换永哈乙线0086号大号侧左线第四个间隔棒及2015年11月3日,500kV云方甲线0105号大号侧B相第三子导线断股缺陷带电处理时,地面作业人员采用无人机投掷系统顺利完成了绝缘工作的悬挂,避免了作业人员登塔进行绝缘工作绳,为整个带电作业节省了近50%的时间。

2.6 无人机图传系统在带电作业过程中的应用

在带电检修作业中,利用无人机的悬停优势,让无人机充当作业现场的“空中安全员”,工作负责人只需站在地面,通过无人机的图传系统实时传输回来的影像,就能实时对作业人员作业安全进行实时监督,降低了登塔带来人身风险的概率,提高了现场安全监督工作质量。

3 结束语

无人机携带投掷装置挂接绝缘工作绳的方法进入强电场新方法的应用,实现了快速、安全悬挂绝缘绳,具有现场操作方便的特点,极大地简化了现场作业的操作流程,降低了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带电作业工作效率,切实为公司创造了效益。通过无人机图传系统实现了地面人员对高空作业人员的实时监督。今后,针对现有无人机续航时间短、高空飞行受气流影响稳定性不高及其承载能力较低等问题,我们将积极研究、努力创新,实现无人机在带电作业领域更多的创新与应用。

参考文献

[1]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线路部分)[M].中国电力出版社,2014.

[2]国家电网公司.110~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技术规定[M].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

点线面作业篇4

关键词:输电线路;设备线夹;等电位;短接线

中图分类号:TM726文献标识码: A

1 引言

输电线路长期暴露在野外,线路各个电气连接点受大自然的风吹雨淋日晒,往往会导致线路连接点的氧化、腐蚀或接触不良等,从而发展为线路连接点发热,该现象使连接部位或者导线接头处的接触电阻远大于正常值。分析其原因为当电流流过时,由于电流的热效应Q=0.24RTt,使导线产生的热量大于导线对外界介质散发的热量,造成接头处过热,接头处温度升高,反过来又加速了导体氧化,使接头处的接触电阻进一步增大。若长期在大电流及高温下运行,不及时处理,严重时会使接点烧红甚至烧熔,造成断线故障。

2输电线路热缺陷

输电线路上的发热缺陷主要是由于各种金具设备接触不良而产生的热缺陷。其中以导体连接不良性缺陷最为普遍。如导线接续管、设备线夹、并沟线夹的连接部位等。热缺陷分为一般性热缺陷、严重性热缺陷和危急性热缺陷三种。

2.1一般性热缺陷,其温升范围在10~20℃之间,与相同运行条件下的设备相比,该接头有一定的温升,用红外成像仪测量仅有轻微的热像特征,此种情况应引起注意,检查是否系负荷电流超标引起,并加强跟踪,防止缺陷程度的加深。

2.2严重性热缺陷,发热点温升范围在20~40℃之间,或实际温度在60~80℃之间,或设备相间温差范围在1.5~2.0倍之间,热像特征明显,缺陷处已造成严重热损伤,对设备运行构威胁。

2.3危急性热缺陷,指设备最高温度超过GB/T 11022 规定的最高允许温度的缺陷。

2.4热缺陷处置一般原则

输电线路电气连接部位的发热属于电流致热型,处理此类一般性热缺陷,首先要求记录在案,注意观察其缺陷的发展,利用停电机会检修,有计划地安排试验检修消除缺陷;严重性热缺陷应尽快安排处理,采取必要的措施并加强检测,必要时降低负荷电流;危急性热缺陷应立即降低负荷电流并立即消缺。

3现场勘查要点

现场勘察首先要摸清楚现场检修作业需要停电的范围、设备保留的带电部位以及并行或邻近、交叉带电设备,作业现场的条件、环境、地形及其他危险点等,并初步确定作业方法,现场勘察结果记录在现场勘察记录中。现场勘察要点应包括以下内容:

3.1发热点连接型式摸底。了解清楚电气连接方式,接触面和接触面积,导线氧化程度,连接螺栓发热变化程度。

3.2确定带电作业具体方法。处理此类热缺陷建议采用等电位法,一般要考虑平梯法、蜈蚣梯法或者是吊篮法进入强电场,需结合现场环境、地面场地状况进行确定。

3.3作业距离测量。需对该杆塔发热相弓子线弧垂进行测量,中线弓子线还需测量小弧垂,引流串长度测量,作业位置与塔身距离测量,作业活动范围测量及划定。

3.4连接点温度复测。根据导线连接点发热温升,现场制定等电位人员防烫伤的相应防护措施,对导线发热点进行局部隔热处置。

3.5起吊物件位置确定。对需现场使用到的材料、工器具大小确认,并根据物件大小划定起吊区域及空域,以保证在起吊过程中电位转移时,始终保证足够的安全距离,不致因吊装工器具放电接地。这个过程中要考虑与等电位人员、地电位人员、塔身、进电位工具之间电位的转移。

3.6杆塔附属设施的检查。针对线路原有的鸟刺、相序牌、指示牌等附属设施,影响等电位作业的都要拆除或者进行隔离,作业完毕再行恢复。

3.7要划定带电作业活动范围,监护人站立位置,使得整作业过程可控。

4确定方案

根据现场勘察结果,对此类作业项目进行综合分析及评估,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组织人员编制具体实施方案,编制组织措施、技术措施、安全措施。

4.1采用等电位法进行作业。这种作业的特点是,作业人员距离所要检修的设备距离近,操作方便、灵活,操作所需工具简单。操作过程中便于处置发热点接触不良,进行接触面打磨抛光。

4.2采取短接发热点的方法处置。用与发热连接点相同型号导线对发热部位进行短接,连接两端各用2个并沟线夹紧固连接。

4.3短接线连接工艺质量达标。短接线与主线连接要进行氧化层清除,连接后务必保证接触可靠。

4.4发热点进行热隔离。发热部位用隔热毯或隔热垫进行暂时性隔离,短接线连接后再进行下一步处置。

4.5发热点处置。短接线连接后,用红外测温仪跟踪连接部位温度变化,待发热点温升趋于正常后,打开连接螺栓对接触面进行氧化层清除,涂抹导电膏,重新连接螺栓复紧。

4.6红外持续跟踪。红外测温仪监测处置后的发热点温升30分钟,温度场显示正常后,拆除短接线。

5安全性控制

5.1设备安全性

5.1.1处理发热点,由于是弓子线连接,需考虑弓子线因起吊物件出现的钩挂措施,避免起吊过程钩挂弓子线导致安全距离不足的情况发生。

5.1.2要严密监控线路负荷的大小,若电网运行允许的话,可申请减少线路负荷。避免操作过程中负荷持续增加,连接部位的温升持续升高。

5.1.3工器具与设备的匹配要合适,包括导线端悬挂工器具,临时短接线接续等都要满足运行及相应的设计标准。

5.2人员安全性

5.2.1工作负责人对班组成员的精神状态和健康情况应了如指掌,当发现状态不佳有可能危及安全的作业人员,不得分派工作。

5.2.2作业过程中,工作负责人要不断监视气候变化情况,如遇气候突变危及作业安全时,如雷雨、大风等,必须及时停止作业,迅速将设备恢复原状,或采取必要的保安措施。当来不及实现上述要求时,必须立即命令塔上作业人员撤至地面。

6人员配置说明

人员配置按照标准化作业流程需配置6人,工作负责人1名,塔上监护人1名,地面配合人员2名,等电位1名,地电位1名。其各自分工及职责按照标准作业流程执行即可。由于此类工作的特殊性,还需专门设置塔上红外监测人1名,监测每个作业节点温度变化,随时汇报工作负责人,根据温度变化及时调整作业方案。

7案例分析

以地区某条220千伏线路红外测温异常处置为例说明。

该线路62号杆塔为JG1-15.5米,导线型号为LGJ-240/30,前后档距为240米和246米,无引流串。经红外检测人员对该杆塔进行红外诊断发现,左边线小号侧引流线设备线夹连接点温升异常,达到143°,相对温差达到90%,定性为危急性热缺陷。

经现场勘察后,决定采用等电位短接线过渡方案。现场整个流程按照预先制定的措施实施,全程特别进行红外监测跟踪。作业前已经与调度部门沟通,将该线路负荷控制在周平均负荷线内。等电位人员采用平梯法进入强电场后,发热点灼烫,对其进行隔热处理,对主线和弓子线预装短接线位置进行氧化层清除,短接线用工具袋起吊,安装短接线,5分钟、10分钟、15分钟后进行红外检测,发热点温度随即降至与正常相相同的38°。在松动设备线夹发热点螺栓查看,发现接触面螺栓与铝板板面融化,等电位人员将此情况汇报工作负责,现场人员讨论后,决定恢复原状,申请停电后处置。

该工作按照预定流程进行,对发热点螺栓融化情况没有预见性,现场人员充分讨论作业方案后,恢复原状连接。短接线正式运行至停电期间,重新打开发热设备线夹连接螺栓,进行剔除后,设备线夹重新压接,接触面抛光,更换螺栓后恢复连接。经后期跟踪测温,该线夹连接点温升未见异常。

8作业评估

整个作业过程要全程监护,塔上监护人对每个作业环节要逐一记录,对各个连接点温度变化也要随时观察记录,作为此次带电作业的一个评估环节。

评估主要涉及人员分工及配置,作业流程设置,作业方案效果,安全措施执行,作业风险点反馈,环节连接,24小时运行情况等环节综合评估。

9结束语

带电加装短接线,打开线夹抛光紧固,作为一项应急处置的办法还有许多环节需要改善。此方法也不是唯一可以处理类似危急性热缺陷的方案,具体情况要根据现场勘察而定,但应遵循基本工作流不变。

参考资料:

GB763―90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带电设备红外诊断技术应用导则》

DL/T664-1999带电设备红外诊断技术应用导则

陈衡,候善敬,电力设备故障红外诊断,1991年,中国电力出版社

点线面作业篇5

关键词:GPS-RTK;网络版-RTK;基站模式-RTK;铁路中线;路线测量

Abstract: With the appearance of new technology GPS-RTK, can be used in a wide range, high precision, and rapid determination of levels of the control point coordinat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technology in the midline measurement of railway and application of this technology in the construction period.

Key words: GPS-RTK; network version of the -RTK base station mode; -RTK; railway line; route survey

中图分类号:F407.6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GPS-RTK概述:RTK(Real Time Kinematic, 实时动态差分法)技术是随着GPS的出现,这项技术才开始得到迅速的发展。RTK在的测量定位上的精度能够达到厘米。而且,该项技术可以不布设各级控制点,仅仅依据一定数量的基准控制点,便可高精度、快速地采集地形点、地物点的坐标,结合数字测图软件,可以高效地进行内外业一体化数字测图作业。因此RTK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而在铁路中线放样测量中,放样测量工也无需大量的人力。要想实现放样只需要将铁路线路的参数,如铁路起终点坐标、输入RTK的外业手薄。放样方法容易操作,既可以按线路里程桩号放样,也可以按里程点的坐标来进行放样,并可以随时互换。在曲线测设中,只需要计算出线路上各个交点坐标、对应的曲线半径和缓和曲线长度,GPS流动站的手薄就能计算出线路上各大桩的坐标和放样的线路中线的任意点坐标和具体坐标的参数。如果在线路载入GPS,在GPS内部生成线路位置并现场参考站架设完毕后,可以有选择的按定距或者指定大桩进行中线放样。一般按桩号放样,当输入一个桩号后,GPS-RTK会自动提示你目前位置距离放样点桩号的距离、方向,据此找到放样点位置,完成中线测量。目前该方法已广泛应用于铁路、公路和各种管线的中线放样。

1、RTK在铁路定测中的作业模式

1.1作业时段的设定

由于天气原因和铁路沿线的复杂地貌,想要获取完整精度高的数据,就要根据卫星预报和天气预报选择最适合观测时段。一般来说,想要获得各方面的预测指标,可以使用Planning软件来获取卫星的几何分布情况,根据得到的信息和预测最佳作业时段,合理地安排作业计划。

1.2测区平面控制网

由于铁路的线路长短不一,工程人员在测量较长的线路中要考虑测量时因地形不同而产生长度变形不同。在进行中线放样期间,应充分利用初测时布设的GPS静态测量方法建立的测区控制网,检测GPS控制点每对控制点之间的间距应该控制在5-8公里,并要与国家点联测,检验每一个控制点相对应的平面坐标和高程是否正确,确保线路中线放样的精度和顺利进行。

1.3 高程控制测量

我们在测量时,是采用正常高作为实际参考数据,但是用GPS测量时得到的高程数据是大地高。因此,我们需要将大地高转化为实际高。但是,要做到在较长的铁路中精确地测量正常高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而且,要求每个2公里就要设置水准点,有一些地形复杂的地区不能达到GPS观测的条件。如果完全运用GPS,采用高程拟合方法得到的高程精度不高,因此想要高精度地测量等级水准效果还是需要采用水准仪作业模式。

1.4基准站设置

基准站设置既要满足GPS静态观测的条件,还要设在地势较高,四周开阔的位置。这些地方的地理条件便于电台的发射。通常还可设在具有地方网格坐标和WGS84坐标的已知点上,也可在未知点设站。

1.5 放样内业数据准备

在进行放样内业数据是,我们可以利用测量内外业一体化程序完成全部计算工作。将线路的起点坐标、方位角、加直线长度及曲线要素输入计算机,程序将会根据里程计算出全线待放样点的坐标,直线上每50米一个点,曲线上每20米一个点。按相应的数据格式将放样点坐标导出成Trimble DC文件,通过Data Transfer将DC文件导入到外业掌上电脑供外业调用。

1.6外业操作

将基准站接收机设在基准点上,开机后进行必要的系统设置、无线电设置及天线高等输入工作。流动站接收机开机后首先进行系统设置,输入转换参数,再进行流动站的设置和初始化工作。通常公布的坐标系统和大地水准面模型不考虑投影中的当地偏差,因此要通过点校正来减少这些偏差,获得更精确的当地网格坐标,且确保作业区域在校正的点范围内。

2.GPS-RTK在应用实例

以下是RTK在广州—珠海城际铁路定测中的作业模式。由于广州至珠海城际铁路在地势比较平坦,地形变化不大,在高程控制上要求不用那么高,在广州南站至新会站段,虽然房屋和障碍物比较多,通视条件不优良等,但是大的植被较少,山头大都比较空况。而这些情况都满足RTK技术的应用,因此在此工程中就可以采用RTK技术,使RTK技术的优势得以充分发挥。

2.1 控制测量

控制测量需要进行平面控制和高程控制测量,RTK测量前,首先对整个测区进行平面控制和高程控制测量,这项工作在汉孝城际铁路初测中完成。

2.2 坐标转换参数计算

利用GPS静态测量方法建立的测区控制网,合理选择控制网中已知的WGS 84和北京54坐标(或地方独立网格坐标)以及高程的公共点,再求解转换参数,为RTK动态测量做好预备。在选择转换参数时要注意以下两个问题:(1)要选测区四面及中心的控制点,均匀分布;(2)为提高转化精度,最好选3个以上的平面和高程点,利用最小二乘法求解转换参数。转换参数可以通过室内对初测GPS控制点解算,也可以现场重新采集GPS点WGS84点坐标,实测计算,两种方法根据现场情况确定。

2.3 基准站选定

由于广州—珠海城际铁路沿线线市区房屋比较密集,锁定卫星在测量时遇到了困难,所以在基准站的选择尤其重要。基准站的设置除了要满足GPS静态观测的条件外 ,还应设在地势较高, 四面开阔的位置,便于电台的发射以及远离大功率无线电。基准站设在具有地方网格坐标和WGS84坐标的已知点上,也可在未知点设站。

2.4 外业操作

将基准站接收机设在基准点上, 开机后进行必要的系统设置、无线电设置及天线高等输入工作。流动站接收机开机后首先进行系统设置,输入转换参数, 再进行流动站的设置和初始化工作。通常公布的坐标系统和大地水准面模型不考虑投影中的,因此要通过点校正来减少这些偏差,才能获得更精确的当地网格坐标,并且确保作业区域在校正的点范围内。

点线面作业篇6

关键词:问题;送变电;技术;测量

中图分类号:U463.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0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超高压大容量输电线路越来越多,对电网建设施工企业的施工技术要求也就越来越高。由于在进行送变线路的测量时,受地理环境等复杂因素的影响,常规的仪器作业根本不能在短时间内完成测量任务。而运用RTK技术进行送变电线路的测量,可以不限时间、不限地点准确的测量到物体瞬时经纬度、高度、移动速度等位置信息。通过实践证明,RTK技术具有稳定可靠性,是常规仪器所无法达到的效果。

1RTK技术的优势

1.1可见度要求低

常规仪器(经纬仪和全站仪)在作业时,测站和镜站之间必须是可见的,如果不可见需要砍断阻碍树木和庄稼,其补偿是一个不小的数目,而现在所有的勘察设计不允许砍伐树木,所以传统的常规仪器工作不可能做这点。但使用RTK技术进行测量时,基准站与移动站之间、移动站与移动站之间不需要可见性,可避免砍伐树木,从而在保护了生态环境的同时,还能有效的减少经济支出。

2作业距离较长

常规仪器在进行操作作业时半径只能为3km,如超出作业范围以外的工作必须搬站,超出1.5km的成像不是很清晰,降低作业测量精度。然而在采用RTK技术挖测量时,有效作业半径为15km,如果被测量地区覆盖了VRS(网络地区有移动和联通通讯,且信号良好),可以使用VRS进行架空送电线路测量,这样不会受到距离限制。

3定位精确度高

常规仪器在作业的过程中,仪器的对中整平精密度不高,定向镜站的扶杆也会出现误差,从而产生误差的积累,最后导致整体测量出现很大的偏差而在采用RTK技术进行送变电线路测量时,多少也会存在扶杆上的误差,但误差不会积累,运用手薄软件就可以快速准确的放出直线桩,每个直线桩产生误差都是测量该桩时独立产生的,不会受到上一个测量点误差的影响,也不会对下一个测量点的测量产生影响。

1.4操作简便、数据处理能力强

常规仪器作业必须配有草图记录,只能采集到坐标、平距、高差。而RTK基准站不需要任何设置,移动站就可以边走边获得测量结果坐标或进行坐标放样。数据输入、存储、处理、转换和输出能力强,能方便快捷的与计算机或其它测量仪器通信。

1.5工作量较少

常规仪器在作业之后,需要人工绘图,工作量较大。而RTK技术只需要通过所采集的数据直接生成平面图和断面图,图纸精确度有所提高,并使图纸标准化。

2路线选择测量中的应用

在输变电线路工程中,如何选择线路是一个关键的技术环节。选线一般要实地勘察,在1∶10000~1∶50000的比例尺选取几套设计方案,再通过比较,确定可行的电力传输线。根据测量电路的设计要求,在实地的确认选择。送变电线路在一般情况下都比较长(几十数百甚至数百公里),控制测量作业目前大多使用RTK技术完成,在完成了这项作业时,重点应考虑以下几点:

(1)如果测量区域区位于3度或6度子午分界线附近,或测量区域附近的平均海拔是较高时,应考虑到距离计算归化改正问题,使投影变形以满足工程要求,以避免截面测量距离和实际距离出现差异及计算塔位水平档距偏差过大。

(2)虽然可以采用RTK技术建立高程控制,但还是需要根据一定数量的已知水平点来进行高程模拟合成,如果实际操作受到限制,通常情况下可以采用常规方法建立,若对精密程度要求不高,可以采用RTK技术来建立。

(3)在建立独立的坐标系统时,为方便用地图对实地线路选择,其起点坐标、方位角应尽可能与国家大地坐标一致。在对网络数据处理后,应根据计算结果确定线路的起点终点在GPS坐标和地形特征比较明显的GPS坐标,将点选线绘制在地形图上,并在图和周围的地形、地物进行比较,如差异较大,应重新调整初始数据并重新进行网络数据处理,直到点达到规定的要求为止。

3纵断面测量与风偏测量

在运用RTK技术对进行送变电线路中的纵段测量和风偏测量时,作业的过程中影重点注意以下几个注意事项。

(1)为了及时的了解测点至线路转点之间的线距,并及时的了解侧带你对线路的偏距,应尽量使用线放样的功能,其对有效测量点的选择是非常有用的,但在收集点相关的数据时,精度指标必须达到要求。

(2)移动台开始进行工作时,除了输入必要的参数,也必须根据已经有的点给予相应检查点的平面、高程误差或线的距离误差等不应超过设备对应标称精度的两到三倍。

(3)风偏的测量应按要求测量风偏差点高程的地面和相应的地面上树木、建筑物高度,同时还应计算风偏转点线的垂直投影距离和偏移。一般风偏向方向确定一个点,重要部分应测定风向至少测定三的点。在测定的过程中,移动站点位的选择取应决于接收卫星信号和数据链信号的强度作出适当的调整,根据测量数据和适当的方法得出需要点其他相关数据。

(4)在测量电路的平面图的过程中,为重要的地物确定的纵向上的架空管线,通讯线路输电线路等高度时,如果不能直接测量,应采用实地选线的测定方法。

4施工测量

在用RTK技术对基面与施工进行测量时,塔为中心的测量应采用的放样的方法,直线的端点是相应线路的转折点。在确定施工基地的基面点时,如果基面周围的树木和其他建筑物影响信号接收时,应及时清除障碍,再进行观察测量;每个塔位的施工基地基面测量结束后,应根据测量计算施工基面,并与设计值比较,以用于现场设计出现变化的情况。在测量时应根据塔位周围的地形变化,合理选择作业方法。

5结束语

点线面作业篇7

关键词:平面构成艺术;园林规划;设计应用

为了迎合时展的趋势,改善我国居民的居住环境,相关单位加强了对于园林工程的设计以及构造,进而由此带动相关效益的取得。目前,设计人员在进行园林规划以及设计作业的过程中,加强了对于园林艺术、土木工程等技术的运用,进而构造高质量的园林工程,为城市居民创造健康文明、环境舒适、景色优美的生活场所。目前,为了带动园林工程设计功能性的稳步提升,需要各单位技术人员在操作的过程中加强对于平面构成艺术的运用。

1 平面构成的基本元素在园林设计中的运用

为了促进我国园林工程的稳步开展,工程设计以及建设单位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加强了对于平面构成艺术的运用。在这一过程中,作为平面构成的基本元素,“点、线、面”在园林设计中起到了不小的推动作用。关于平面构成的基本元素在园林设计中的运用,笔者进行了相关总结,具体内容如下。

1.1 点的运用

作为平面构成艺术的基础元素,点元素在园林建筑、水体以及植物的设计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以植物的安排为例。设计人员可以将单独的植株看作一个点,并以此为基础对园林植物进行多种排列作业,继而促进园林功能性的突出,并增强了园林的视觉效果,提升了设计的效率以及质量。在植物的排列过程中,作业人员可以采取同间隔点以及印刷网版式点的方式进行操作。继而实现了对于行道区域以及休闲广场区域的有效分隔。

目前,点在园林建筑的设计过程中获得了广泛的运用以及推广。以园林水景设计为例,湖中小岛相对湖泊而言,可以视为一个点。基于此,就导致湖心岛的位置以及面积等因素的设计往往会对湖泊水体景观的设计在布局重心以及构图方面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一般而言,点在园林设计中的运用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引起居民的注意力,并由此成为视觉中心。目前,在借助点元素进行原理设计的过程中,设计师主要采取自由、排列、旋转、放射等手法,进而存各类视觉效果的形成。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设计师往往会在观赏视线终点或交点处,设置的雕塑、景石,促进园林设计的优化。在观赏视线终点或交点处设置的风景点,增强了园林的观赏性。

1.2 线的运用

此外,设计人员在进行园林设计作业的过程中还加强了对于线元素的运用。在实际的设计操作过程中,加强了对于水平横线、竖直垂线、斜直线、C曲线等线姿的运用。一般而言,不同的线姿往往会给园林设计带来不同的视觉效果。为此,设计人员在园林设计的过程中加强了对于线的合理利用,进而让人造景充满生命,靠近自然。

不同于点元素,线元素在园林设计作业的过程中具有较强的方向感,进而凸显出园林景观设计的造型以及构图。一般而言,园林设计单位在进行设计操作的过程中加强了对于曲线道路、线型模纹、直线长廊等元素以及功能构造的运用,进而在增强园林方向性之外,还能够实现对于园林空间的进一步优化分割以及表现,并由此促进设计人员感彩的凸显,使园林中各种景观元素具有一定的联系性。

1.3 面的应用

所谓的面,一般是由点、线围合起来的区域。目前,园林设计单位在实际的作业过程中所构建的面主要分为几何直线、自由直线、几何曲线、自由曲线着四种。近年来,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社会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我国的园林设计单位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加强了对于面的运用,确保园林功能性以及观赏性的提升。

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设计人员依据绿地植物的种类而构建不同的面,并借助植物的色彩而构建不同的色面,促进园林观赏性的提升。不仅如此,面元素还被运用在绿地草坪、绿墙、林道铺装等的设计中。相关的设计实践显示:园林设计人员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加强了对于面元素的运用,进而由此带动了设计主题的突出,增强了民众观赏的视觉冲击力。

2 平面构成的形式法则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运用

由于平面构成艺术在实际的运用过程中具有多种特点,进而由此促进我国园林设计作业的有效开展,促进各项作业的开展。基于此,为了进一步促进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作业的优化开展,需要作业人员在此过程中按照一定的原则进行平面构成艺术的运用。关于平面构成艺术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运用的原则,笔者进行了相关总结,具体内容如下。

2.1 遵循多样与统一

在借助平面构成艺术进行园林设计作业的过程中,需要作业人员严格遵循“多样与统一”的原则进行操作。所谓的“多样与统一”指的是在园林景观设计的过程中需要确保园林各区域的设计需要具有一定的差异性,但是这种差异性还需要协调一致。

由于园林设计设计内容较为繁杂,故而作业人员在操作的过程为了确保相关作业的有序开展,需要确保建材、植物以及设计之间的统一,确保园林设计的和谐性,另一方面则是需要保障园林设主题、建筑类型以及植物类型的多样性,保障园林景观以及规划的丰富性。

园林规划设计往往由多种艺术因素构成,故而在促进设计统一性的过程中,需要作业人员确保园林风格、图形线条、材料质地的变化与统一。

2.2 遵循对称与均衡原则

此外,作业人员在实际的设计作业过程中还需要加强对于对称与均衡的遵循。在这一过程中,就需要作业人员以园林某一景观点为核心,将等同的形式和构图均衡地分布。

以西方园林设计为例,为了追求人工美,促进园林观赏性的显著提升,需要作业人员对园林景观进行对称布局,并对各类植物进行整齐修整。

3 结束语

为了满足我国社会居民的居住需求,相关部门在实际的作业过程中加强了对于园林工程的建设,实现了社会居住环境的改善。本文基于此,分析探讨了平面构成的基本元素在园林设计中的运用(点的运用、线的运用、面的应用),并就平面构成的形式法则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运用(遵循多样与统一、遵循对称与均衡原则)进行了论述。笔者认为,随着相关措施的落实到位以及各项原则的遵循,我国的园林设计作业必将获得长足的发展,并由此带动各项效益的取得,为我国社会居民的生产、生活提供高质量的环境,促进了时代的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

参考文献

[1]曲猛.平面构成原理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探讨[J].美术教育研究,2015,(15):88.

[2]梁峰.构成艺术在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23):144.

[3]李元应.园林规划设计与造景艺术在街道景观中的应用[J].现代园艺,2013,(12):86.

[4]王倩,李艳,温静.平面构成对园林空间设计影响的应用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15):8053-8055.

点线面作业篇8

关键词:探测修补技术;管线点;检查;测量

一、 工程概况

开展地下管线动态修补测工作,目的是及时动态更新基础地下管线及其相应的基础数据库,有效保证城市地下管线资料的现势性,及时反映深圳市的地下空间管线变化情况,为深圳市的城市规划和城市管理提供服务。

深圳市本次地下管线动态修补测测区位于深圳市龙岗区的龙岗街道和龙城街道,测区西起平湖街道的Y坐标:127km,东至龙岗和坪山街道之间的Y坐标为:144km的位置,东西向17km;北边X坐标:50km,南边X坐标:33km,南北向间距17km。测区总面积约159平方公里。测区内已建成的主要道路有:龙翔大道、深惠公路、黄阁路、龙城大道等。测区内建筑物密集、交通和人口流量较大、管线较为复杂。

本次提交成果为2011-2013年度全市地下管线修补测(龙岗标段)管线部分管线成果,完成管线图幅数为 99幅;完成新增管线点数16924个(明显点11572个,隐蔽点5352个),管线总长397.34km,详见下表所列。

新增管线点统计表

管线种类

类别 给水 污水 雨水 电力 电信 合计

明显点(个) 1650 925 4416 2686 1895 11572

隐蔽点(个) 1775 134 692 568 2183 5352

总点数(个) 3425 1059 5108 3254 4078 16924

长度(km) 70.90 30.02 91.26 64.30 140.86 397.34

二、探测修补技术在城市地下管线点的调查

1. 明显管线点调查

调查方法是将检修井盖打开,在原有管线资料的基础上,对新增明显管线点及其附属设施(包括接线箱、人孔、手孔、仪表井、检修井、阀门、消火栓等)做详细的调查、量测和记录;查清各类被调查管线的类型、管径、材质、埋深、走向及管线的连接关系。对于管埋深量测管顶至地面的距离取负值,消火栓、电话亭、交接箱、变电箱、出入地电杆埋深取为“0”值;

管线点的位置设在井盖中心,当地下管线中心点在地面投影位置与管线中心点偏距≥0.2m时,量测其管偏并记录管偏方向,当管偏大于1m时实测其点位,检修井作为地物点(游离井)。

① 对于雨、污水管线,检修井内有淤泥或杂物的,一般用量杆来量测深度和判断有几个方向,量测深度时采用多次量测取平均值来确定,对于无法探底的管内底埋深,采用“顶深+管直径”来确定管内底埋深。

②对于用盖板覆盖的电力沟,盖板很难打开时,电缆根数通过待定点两侧邻近点来推断,埋深通过夹钳法和邻近点埋深综合来确定。

在地下管线外业数据采集中,绘制了地下管线预编点号调查草图,草图上标注管线点连接关系、点号,便于物探点测量和内业处理。

2. 隐蔽管线点的探查

隐蔽管线的探查一般遵循从已知到未知、从简单到复杂的原则;采用综合的方法来探测复杂条件下的管线,对具备开挖或钎探条件的探查点进行了开挖或钎探验证;在弧形管线上,以反映管线的原始弯曲特征为原则,设置管线探查点。

3. 不同路段方法试验和工作方法

⑴ 方法试验

本工区在每条路(街道)探查前,均在已知管线点上进行了方法试验,得出相应道路(街道)管线探查应采用的定位、定深方法,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总结后,我们得出如下结论:

给水管线的探测方法,探查给水管线时,其材质是金属的,有明显管线点并有接地条件的地段均采用直连法(主要采用33KHz)探测,没有接地条件的管段采用感应法探测;给水管线材质是砼时,一般采用开挖以及收集管线竣工资料等来进行定位、定深。

采用极大值的70%~90% 定出异常两翼的对称点取其中心作为管线中心位置,可以满足不同管径、不同埋深管线的定位要求。

⑵ 复杂条件下的探测方法

① 当两条平行管道相距较近时,一般难以区分为两个异常信号,此时可采用选择性激发法,突出探测对象管线的信号。遇到多种管线交叉或上下重叠的情况,可采用选择性激发和差异性激发对其进行区分。

② 路面下有钢筋网或有其他干扰信号时,用常规的方法定位定深达不到精度要求,我们采用抑制干扰信号的方法达到探测的目的,具体做法是:在有信号干扰的管线路段,提高接收机底部离地面大约在0.3~0.5米之间,再用两翼的对称点取其中心作为管线中心位置,测出来的埋深减去接收机底部到地面的高度即为管道的实际埋深。利用这种方法可以有效抑制管道周围金属物体的干扰,平面位置和埋深可以达到精度要求。

③ 电力管线与电缆的区分,我们用被动源(电力或通讯电缆辐射的电磁波)和主动源(仪器发出的一定值的电磁波)区分管道和电缆。接收机上有P、R二档,P档检测电力电缆,R档检测通讯电缆,若有P或R的特征值响应说明有电力或通讯电缆存在。

④ 变径点位置的确定,在管线埋深大致相同的情况下,管线的变径与异常的宽度、异常的形态有着密切的关系。管径愈小,异常范围愈窄,异常峰愈尖;反之,异常愈宽,异常峰愈缓。根据这一特征,采用加密探测点的方法可以确定变径点的大致位置。

三、探测修补技术在城市地下金属管线特征点的定位

1. 拐点

用接收机沿管线走向连续追踪探测时,在拐点处,信号响应会急剧突变,此时记下信号突变的位置,将接收机灵敏度调高,以该点为圆心,1米为半径做圆状搜索,直到发现新的信号响应,来确定管线新的走向。

2. 变坡点

在管线变坡点处,管线的埋深变化较大时,接收机信号强弱变化也较大,此时,需加密观测点,增加或降低灵敏度,逐个测出埋深,确定管线的变坡点位置。

3. 三通和四通

用感应法或充电法。沿管线走向垂直探测,当发现探测前方左侧或右侧有信号且影响直线探测时,记下干扰点的位置,作圆状搜索,直到发现另一峰值点,若和直线上的信号强弱一样,说明二管相通,此时,可判定该点就是三通或四通的接头处。由于两管间的相互干扰,其埋深的测定应离开三通或四通点1米处进行测定。

4. 隐蔽点投影地面标志的设立

通过探测仪器将隐蔽点在地面投影的位置确定后,根据地面情况分别用木桩或油漆标志将此投影点标示于地面,并在附近不易损坏处编写点号和指示标。

5. 新老管线接边情况

接边数据的整理包括相邻测区间接边数据和测区内新老管线接边数据的整理,测区间接边数据根据“实施细则”的要求进行作业,点号编码严格按照“实施细则”要求进行编制,接边数据确定以后接边双方就不得擅自更改;测区内新老管线接边按照“实施细则”的要求进行作业,在新老管线接边点位置管线点预编号取新调查的预编物探点号,正式点号取老管线点原有的正式点号。

四、探测修补技术在城市地下管线点的测量

本区地下管线点测量以《城市测量规范》(CJJ/T8-2011)和“实施细则”为技术依据,利用本合同地形图修补测所布设的图根控制点作为起算点,使用经各项指标检验符合要求的全站仪进行测量。管线测量前,对所利用的原有控制点进行了现场勘察,确认控制点标志保存完好并用全站仪检测了坐标和高程,均符合“实施细则”要求。

1. 管线点预编号及标志

管线点预编号由:作业组号+管线类别号+流水顺序号组成,如1J18,表示是第一作业组探测的给水管线点第18点。

管线点实地打小木桩表示点位,不便打木桩的水泥地面和井盖上则用红油漆点位,注明预编号。

2. 管线点测量

管线点测量是以探查组提供的管线调绘草图为依据进行的。使用索佳SET500全站仪。测量过程中,在控制点上设站,采用全站仪极坐标法进行施测,仪器高觇牌高均量至毫米。为了保证数据的正确,采取同一测站上的重复测量和测站间重复测量两种方法相结合,对部分管线点测量数据进行检测,从检测结果的数据分析可知,本次测量方法可靠,精度良好。测量作业人员每天将电子手簿内数据通讯传输到计算机里,并做好数据备份工作,在工作条件不便情况下,至少每2-3天传输一次,防止数据丢失。

五、探测修补技术在城市地下管线探测质量检查及评述

本区测量管线点使用的全站仪均经国家法定仪器鉴定单位鉴定合格,仪器试用期均在鉴定书有效期内。对投入使用的2台RD系列地下管线探测仪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各台仪器的性能稳定、一致性较好,上述合格、性能稳定的仪器为本区外业采集到真实可靠的数据打下了基础。

1. 地下管线外业检查

本工程项目部级检查测量管线点数为1250个,管线总点数为16924个,检查比例为7.4%;公司级检查测量点数为543个,检查比例为3.2%,合计检查比例为:10.6%,满足“实施细则”要求。

检查级别 检查点数

(个) 所占比例

% 平面中误差

(cm) 高程中误差

(cm)

队级检查 1250 7.4 ±2.4 ±1.5

公司级检查 543 3.2 ±2.3 ±1.5

由上表可知,管线点测量点位中误差、高程中误差均满足“实施细则”关于点位中误差不得大于±5.0cm、高程中误差不得大于±3.0cm的要求。

2. 地下管线内业检查

⑴ 项目组质量检查

项目质量检查组对预编点号管线图、成果表与外业调查手簿进行了100%的对照检查。对控制计算资料做了100%的检查校对。对所建数据库利用查错软件进行严密的检查和修正。对图面修饰按照监理组提供的样图进行修饰。

⑵ 公司质量检查

对项目组上交的内业成果公司质检组抽取了50%的内业成果进行检查。将原始记录与工作草图对照检查,管线点成果表与原始记录对照检查,管线综合图与原始记录对照检查,检查发现的问题以及探测时遗留的问题经项目组整改后,满足“实施细则”的要求

六 结语

近几年,部分给水管线、燃气管线采用了塑胶材质,仪器探测无信号,在管线密集处管道走向及埋深不易确认,给钎探作业带来了一定困难,在今后的探测过程中,应提供已竣工资料作为辅助参考资料,以提高管线探测作业的安全性。总之,地下管线材质的各异性、埋设的隐蔽性加上城市地下地质的多样性,决定了地下管线的探测修补的复杂性。我们除了要熟练的掌握探测修补技术,获得高质量的探测数据外,同时还要合理的参考现有的管线数据资料,根据实际情况,精准的获取探测数据,为城市地下管线的铺设提供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 李光洪,陈金国,陈勇.城市地下管线探测技术探讨[J].测绘,2010(6):279-281.

[2]马忠海,杨栋,张倩.城市地下管线探测技术研究[J].中国产业,2011(1):78-79.

上一篇:创业计划作者的个人情况范文 下一篇:杜月笙名言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