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线交响 气势撼人

时间:2022-03-22 01:52:53

在当今中国山水画坛上,王镛乃是一位修养全面、风格突出、且具有影响力的画家。王镛的山水画成就与他的书法,篆刻有关。从某种意义上讲,他的山水画基本的“形骨”一笔墨语言以及由此而生的“图式”,显然是由他的书法所支撑起来的,据我陋识揣度,王镛的书法渊源可能上承明代那种以拙为趣的书风(如徐渭、傅山),下接齐白石和李可染等人的笔意――他从齐白石的间架结构中得到了一种大开大台的气度,又从李可染等人的用笔中汲取了一种生涩沉厚的力度,从而加以融会变通,旁及“画”意,遂成自家的面貌。而这一切又为他进一步延展到山水画中。人们只要细阅王镛的山水画,即可发现勾、皴、点之每一笔、每一划中都流露出书法的意气,而且书法的笔调在此变得更加恣肆奔放、摇曳多姿。在目前山水画坛的大家之中,龙瑞的用笔绵韧自如,而王镛的用笔则以沉厚生辣见著,陈平的用笔凝滞朴拙,而王镛的用笔则于沉厚之中又出灵动之态,可谓各领,自有胜场。王镛山水画笔调的形成显然得益于他的书法修养。我很奇怪,有的学者将王镛的绘画称之为“画家画”,其实从“书画同法”的意义上看,王镛的绘画乃是地地道道的“文人画”,尽管他的山水画不像传统文人画那样清淡幽远,萧条简索。王镛说他作画(包括大画)“从不打稿,全仗大胆落笔,笔笔生发”,“起个草稿,反而不会画了”。这也从一个侧面揭示了他的绘画创造的文人品质――不似工匠的思最计较,而全凭兴致所至,纵情写意。

我曾看到早期《中国书道》在介绍王镛绘画作品时的封面题例:“关注的是线条和以此为基础的中国艺术”。其中“线条”二字已贯通于王镛绘画和书法之中。有的人说,用“线条”一词来说明中国画是不对的,他们论证道,天上流星划过一道光也像“线条”,外文字母(比如花体)也足“线条”,为什么中国画可以独享:“线条”之名呢?其实这种责疑完全是一种逻辑悖论,也不符合形式逻辑之常识。因为当你讲流星和外文是“线条”时,人们同样可以反诘:中国画不是也有“线条”吗?因而这种责疑等于什么也没说。更重要的是他根本无视或敞意无视人们在讲“线条”这一词浯时所特有的“语境”。以及在这一特定的语境中“线条”所具有的特定的美学内涵。谈论中国画和线条和关系,自古有之,如人们称吴道子的用笔以“莼菜条”。而现代中国画大家谈论“线条”者更是比比皆是。王镛的山水正是以“线条”见长的,他的画“造型”(或形态)正是通过“线条”的组织来实现的,而且他还以“苔点”见长。

王镛的山水画可谓取法深远。按照王镛自己所述:他曾受到齐白石、李可染和李苦禅等人的影响。王镛的笔墨语言可能主要得之于明清画风。具体讲,主要是董其昌和石涛的笔调,这在他的山水小品中体现得比较明显。此外可能还摄入了龚贤的体格墨韵。而在风格境界上,则通过构图布局上窥见和接近宋人山水――不妨这样说,王镛乃是以明清的笔墨写宋人气象。这种调度和整合传统资源的跨度佩然要求画家具有一种超越传统的眼界和能力。观王镛的山水作品,人们眼前会映现出历史上很多绘画大师的面影:范宽的雄浑、王蒙的繁密、董其昌的通脱、石涛的纵肆……然而再度寻视,却会发现依然还是王镛本人的,是王镛自家的体格、气派和作风。

上一篇:博物馆中的当阳峪窑瓷器 下一篇:博物馆\展览\拍卖等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