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的俗语范文

时间:2023-11-17 04:43:12

雨的俗语篇1

腿短身子大,还要小尾巴。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关于动物的俗语,欢迎大家阅读!

关于动物的俗语1割草三大好:省料,省钱,牲口饱。

上槽下饮水,下槽不打滚。

四蹄不定,必定有病。

豆渣喂猪,越吃越粗。

粗料细调喂得热,猪仔爱吃易长膘。

少泼勤添,吃完再添。

饲料多样,定时定量。

养猪无巧,栏干食饱。

栏中无猪,田中无谷。

养猪不赚钱,回头望望田。

关于动物的俗语2腿短身子大,还要小尾巴。

前要一个嘴(表示能吃),后要两条腿(表示能跑)。

弯脚黄牛直脚脚猪。

若要猪无病,必须要四净(水、槽、料、身)。

人睡卖屋,猪睡长肉。

大猪要囚,小猪要游。

小猪跑,大猪睡。

猪吃百样草,看你找不找。

猪吃百样草,煮熟效更高。

老配早,少配晚,不老不少配中间。

有架无膘不发育,有膘无架产仔少(形容猪)

关于动物的俗语3蜜蜂窝里叫,大雨就来到;蜜蜂不出窝,风雨快如梭

蚊子集堂中,明朝带斗篷;蚊子乱咬人,不久雨来临;蚊虫咬得凶,雨在三日中

蚂蚁排成行,大雨茫茫;蚂蚁搬家,大雨哗哗,蚂蚁衔蛋跑,大雨就来到

蜘蛛结网准送晴,蜘蛛收网准阴

狗在家门口就成了狮子。

爱叫的狗不咬人。

大猪要囚,小猪要游。

狗见了叫的不一定都是贼。

狗是百步王,只在门前凶。

关于动物的俗语4爱叫的狗不咬人。

大猪要囚,小猪要游。

狗见了叫的不一定都是贼。

狗是百步王,只在门前凶。

猫儿不在,老鼠成精。

猫有九条命;吉人天相。

莫学狗占马槽不吃草。

鳥鼠食油目前光。

鳥鼠趖竹篙,一目過一目。

青暝貓拄著死鳥鼠。

人睡卖屋,猪睡长肉。

关于动物的俗语5蜘蛛高挂忙结网,连日久雨转晴朗。

蜜蜂归窠迟,来日好天气。

鸡不安,爱阴天。

蜜蜂窝里叫,大雨就来到;蜜蜂不出窝,风雨快如梭。

蛤蟆哇哇叫,大雨就要到。

大榕树冬不落叶,兆春寒。

弯脚黄牛直脚脚猪。

东虹日头,西虹雨。

飼鳥鼠咬布袋。

河里鱼跃雨,雨中蝉鸣晴。

泥鳅静,天气晴。

雨的俗语篇2

1、屡教不改:多次教育,仍不改正。

2、玉琢成器:琢:雕。玉石只有经过雕琢,才能成器物。比喻人只有接受教育才能有成就。

3、春风中坐:像置身于春风中一样。比喻良师的教诲。比喻受到良好的教育。

4、画荻教子:荻:芦苇。用芦苇在地上书画教育儿子读书。用以称赞母亲教子有方。

5、不教之教:不以直接的教育方式而进行的教育。指在日常言行中很自然地进行的薰陶。

6、易子而教:易:交换。交换孩子进行教育。

7、讽一劝百:讽:用委婉含蓄的言语批评、指责;劝:劝告,劝戒。委婉含蓄地批评、指责一个,使大家都受到教育。

8、嘉言善状:有教育意义的好言语和好行为。同“嘉言善行”。

9、循循诱人:犹循循善诱。指善于有步骤地引导、教育人。

10、不可教训:教训:教育,教诲。对某人无法进行教育。

11、不教而诛:教:教育;诛:处罚,杀死。不警告就处死。指事先不教育人,一犯错误就加以惩罚。

12、因材施教 :指针对学习的人的志趣、能力等具体情况进行不同的教育。

13、徙宅之贤:相传孟轲的母亲为了教育好他,三次迁居,改变环境。形容母教贤明。

14、换骨脱胎:原为道教用语。指修道者得道以后,就转凡胎为圣胎,换凡骨为仙骨。现比喻通过教育,思想得到彻底改造。

15、嘉言懿行:嘉、懿:善、美。有教育意义的好言语和好行为。

16、因材施教:因:根据;材:资质;施:施加;教:教育。指针对学习的人的志趣、能力等具体情况进行不同的教育。

17、比屋可封:意思是在唐、虞时代,贤人很多,差不多每家都有可受封爵的德行。后比喻社会安定,民俗淳朴。也形容教育感化的成就。

18、刑期无刑:刑罚在于教育人恪守法律,从而达到不用开的目的。

19、沂水春风:沂水:河水名,在山东省曲阜县境内,孔子出生地。春风:春天和暖的风,比喻良好的熏陶和教育。来自沂水的春风。比喻深受孔学的教育与熏陶。

20、春风化雨:化:化生和养育。指适宜于草木生长的风雨。比喻良好的薰陶和教育。

21、懿言嘉行:懿:美好;嘉:善、美。有教育意义的好言语和好行为。

22、脱骨换胎:道教语,指修道者得道以后,就脱凡胎为圣胎,换凡骨为仙骨。现比喻通过教育,思想得到彻底改造。

23、曾子杀彘:彘:猪。曾子杀猪。比喻教育子女要以身作则。

24、蒙以养正:指从童年开始,就要施以正确的教育。

25、生聚教训:生聚:繁殖人口,聚积物力;教训:教育,训练。指军民同心同德,积聚力量,发愤图强,以洗刷耻辱。

26、有教无类:类:类别。不管什么人都可以受到教育。

27、时雨春风:及时的雨,春天的风。泛指能使万物生长的雨和风。比喻良好教育的普遍深入。用来称颂师长的教诲。

28、化及冥顽:冥顽:愚昧。教化普及到愚昧无知的人,使他们受到教育。形容教化普及,世风良好。

29、相夫教子:相:辅佐,扶助。辅佐丈夫,教育孩子。

30、以法为教:以:用;教:教育。引用法律条文充当教育的内容。

31、脱胎换骨:原为道教用语。指修道者得道以后,就转凡胎为圣胎,换凡骨为仙骨。现比喻通过教育,思想得到彻底改造。

32、渐仁摩义:渐:浸润;摩:磨砺。用仁义感化教育百姓。

33、神道设教:神道:本指天教,即神明之理,()后指关于鬼神祸福之说。利用鬼神迷信作为教育手段。

34、乐育人材:育:培育。喜欢培育人材。用以赞颂学校或教育工作者。

35、东风化雨:指适宜于草木生长的风雨。比喻良好的薰陶和教育。

36、孟母三迁:孟轲的母亲为选择良好的环境教育孩子,三次迁居。形容家长教子有方。

37、反面教员:反面:坏的,消极的一面。指与人民为敌的人的言行,可以从反面教育人民。

38、孟母三迁 :孟轲的母亲为选择良好的环境教育孩子,三次迁居。

39、教导有方:教育引导很有办法。

40、不言之化:化:教化。不通过语言进行教育而收到的感化作用。

41、夏雨雨人:雨:前一个“雨”,名词,雨水;后一个“雨”,动词,下雨。有如夏天的雨落在人身上。比喻及时给人帮助和教育。

42、洒扫应对:洒水扫地,酬答宾客。封建时代儒家教育、学习的基本内容之一。

43、化民成俗:化:教育,感化;俗:风俗习惯。教育感化民众,使之形成良好文明的风俗习惯。

44、磨昏抉聩:抉:撬开;聩:糊涂。启发教育愚昧糊涂的人。

45、断杼择邻:孟母为了教育孟子不要中途荒废学业,用被割断的纱不成布来做比喻;孟母三迁居处,选择良好的环境,来影响孟子的成长。

46、不言之教:教:教育。不以语言为主而进行的教育。指以身作则起到的教育作用。

47、累教不改:经过多次教育仍然不改正。

48、嘉言善行:嘉:善、美。有教育意义的好言语和好行为。

49、教无常师:受教育不必有固定的老师。

50、市井之徒:徒:人(含贬义)。旧指做买卖的人或街道上没有受过教育的人。

51、三迁之教:比喻选择居住合适的环境以利于教育子女。

52、科班出身:比喻具有受过正规教育或训练的资格。

53、有伤风化:伤:妨碍、败坏;风化:风俗教化。败坏、损害社会的风俗和教化。指对社会风俗、教育有不好影响的言行。

54、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生聚:繁殖人口,聚积物力;教训:教育,训练。指军民同心同德,积聚力量,发愤图强,以洗刷耻辱。

雨的俗语篇3

小满是二十四节气之一,这是一个特殊的节气,它不仅仅指代一种气候变化,而是指代一种物候现象,即全国北方地区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已开始饱满,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推荐的2022小满节气的寓意和传统。欢迎大家来阅读。

小满节气的寓意和传统小满节气寓意着进入了大幅降水的雨季,雨水开始增多,往往会出现持续大范围的降水,“小满小满,江河渐满”。另有解释是指北方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灌浆饱满,但尚未完全饱满,只是小满。

小满节气的传统习俗有祭车神、祭蚕神、绕三灵、吃苦菜、和抢水等活动。这些传统习俗无不寄托着农民们对今收获满满的渴望,还有祝愿水源涌旺之意。

小满的来历和风俗根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四月中,小满者,物致于此小得盈满。”

这时全国北方地区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已开始饱满,但还没有成熟,约相当乳熟后期,所以叫小满。不过在南方地区,小满也有着不同的表示,“小满不满,干断田坎”;“小满不满,芒种不管”。把“满”用来形容雨水的盈缺,指出小满时田里如果蓄不满水,就可能造成田坎干裂,甚至芒种时也无法栽插水稻。

为了迎接小满的到来,各地区流传着不同的习俗。

吃苦菜便是其中之一,春风吹,苦菜长,荒滩野地是粮仓。小满前后也是吃苦菜的时节,苦菜是中国人最早食用的野菜之一。《周书》:小满之日苦菜秀。《诗经》:采苦采苦,首阳之下。苦菜,苦中带涩,涩中带甜,新鲜爽口,清凉嫩香,营养丰富,含有人体所需要的多种维生素、矿物质、胆碱、糖类、核黄素和甘露醇等,具有清热、凉血和解毒的功能。

小满还有动三车的习俗,三车指的是丝车、油车、水车,水车例于小满时启动。此前,农户以村圩为单位举行“抢水”仪式,行于海宁一带,有演习之意。

祭车神亦为农村古俗,传说“车神”为白龙,农家在车水前于车基上置鱼肉、香烛等祭拜之,特殊之处为祭品中有白水一杯,祭时泼入田中,有祝水源涌旺之意。以上旧俗表明了农民对水利排灌的重视。

小满古诗《小满》欧阳修

夜莺啼绿柳,皓月醒长空。

最爱垄头麦,迎风笑落红。

《小满》刘长卿

昨夜玉盘沉大江,夜来忽梦荠麦香。

时人但只餐中饱,莫忘旧时苦菜黄。

《小满》吴藕汀

白桐落尽破檐牙,或恐年年梓树花。

小满田塍寻草药,农闲莫问动三车。

小满民间俗语

小满不起蒜,留在地里烂

小满好插田,芒种快种豆

小满节无雨,黄梅节少雨

小满三新见,樱桃、茧和蒜

小满有雨豌豆收,小满无雨豌豆丢

枪杆乌霉拔个遍,来年地里就少见

小满种棉花,有柴少疙瘩

去杂务必连根拔,大穗小穗莫剩下

小满气候谚语

风静闷热,雨在半夜后,乱云天顶绞

不怕阴雨天气久,雷雨必来临

南闪火开门,不刮西风不晴,未来雨更凶

云绞云,大雨淋淋,几天几夜不停

小满小满,麦粒渐满。

小满三日望麦黄。

小满十日满地黄。

冷收麦,热进仓。

大雨下在小满前,农民不愁水灌田。

小满不满,芒种开镰。

雨的俗语篇4

2、天气晴了很久,空气干燥,一般不易形成大雾。如果出现了大雾,表明有暖而湿的空气从外地流入,只要等北方冷空气南下,就会转阴雨,所以有“久晴大雾必阴”的说法。相反,如果阴雨天气维持了很久之后,突然出现大雾,这是雨后夜间转晴产生辐射冷却而出现的雾。雾消散后就是晴天,所以有“久阴大雾必晴”之说。

3、扩展资料:

“久晴大雾必阴,久雨大雾必晴”是一句民间谚语。多数谚语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经验,而且一般是经过口头传下来的。它多是口语形式的通俗易懂的短句或韵语。

5、人们生活中常用的现成的话。谚语类似成语,但口语性强,通俗易懂,而且一般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形式上差不多都是一两个短句。谚语内容包括极广,有的是农用谚语,如“清明前后,栽瓜种豆”;有的是事理谚语,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有的属于生活上各方面的常识谚语。

6、谚语跟成语一样都是语言整体中的一部分,可以增加语言的鲜明性和生动性。但谚语和名言是不同的,谚语是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经验,而名言是名人说的话。

雨的俗语篇5

谚语是民间集体创造、广为流传、言简意赅并较为定性的艺术语句,是民众的丰富智慧和普遍经验的规律性总结。恰当地运用谚语可使语言活泼风趣,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如“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谚语反映的内容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气象

这是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观察气象的经验总结。如,

1、蚂蚁搬家蛇过道,大雨不久就来到。

2、日落胭脂红,无雨也有风。

3、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4、久雨刮南风,天气将转晴。

5、天上钩钩云,地下水淋淋。

6、燕子外迁,地旱天干。

农业

它是农民在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农事经验。如:

1、庄稼一枝花,全靠粪当家。

2、立冬打雷要反春(北方)

3、立冬东北风,冬季好天空。(闽南)

4、立冬小雪紧相连,冬前整地最当先。(江南)

5、立冬有风,立春有雨;冬至有风,夏至有雨(山西)

6、重阳无雨看冬至,冬至无雨晴一冬(闽)

7、立冬晴,一冬晴;立冬雨,一冬雨(客家)

8、今冬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

9、立冬有雨防烂冬,立冬无鱼防春旱(闽南)

10、立冬有雨防烂冬,立冬无雨防春旱(闽南)

11、雷打冬,十个牛栏九个空(北方)

12、立冬不吃糕,一死一旮旯“(南方)

13、重阳无雨看立冬,立冬无雨一冬干(赣)

14、立冬北风冰雪多,立冬南风无雨雪(江南)

15、立秋摘花椒,白露打核桃,霜降下柿子,立冬吃软枣

16、立冬南风雨,冬季无凋(干)土(闽南)

17、西风响,蟹脚痒,蟹立冬,影无踪(江南)

18、立冬那天冷,一年冷气多(北方)

19、霜降腌白菜。立冬不使牛(北方)

20、立冬落雨会烂冬,吃得柴尽米粮空。(闽南)

21、立冬北风冰雪多,立冬南风无雨雪(北方)

22、立冬之日起大雾,冬水田里点萝(北方)

23、立冬前犁金,立冬后犁银,立春后犁铁(指应早翻土)。(客家)

24、立冬种豌豆,一斗还一斗(南方)

25、春雷响,万物长。

26、枣芽发,种棉花。

卫生

卫生谚语是人们根据卫生保健知识概括而成的。如:

1、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

2、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

3、食能以时,身必无疾。

4、要想人长寿,多吃豆腐少吃肉

5、伤筋动骨一百天

社会

社会谚语泛指为人处世、接物待人、治家治国等方面应注意的事。如:

1、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

2、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3、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4、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5、狭路相逢勇者胜。

6、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

7、擒贼先擒王。

8、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9、女人嫁汉,穿衣吃饭。

10、王气垫,气垫王,为卖气垫到处忙。

学习

多是学习经验的总结,激励人们发奋学习。如:

1、蜂采百花酿甜蜜,人读群书明真理。

2、刀不磨要生锈,人不学要落后。

3、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歇后语

歇后语是一种具有独特艺术结构形式的民间谚语,它由两部分组成,前面是假托语,是比喻;后面是目的语,是说明。分为寓意的和谐音的两种,主要用来表现生活中的某种情景和人们的某种心理状态,如“芝麻掉进针眼里--巧透了”。往往具有幽默讽刺意味,比如“老虎戴数珠--假慈悲”。比喻形象,讽刺尖锐,表现力很强,有人甚至把歇后语比作俗语中的“杂文”。

俗语

雨的俗语篇6

【小满谚语】

小满的谚语:夏天的节气谚语

小满雨水相赶

此时台湾正进入梅雨季,因此有此一说。

小满不下,乾断塘坝

小满不下,梅雨较少。

小满小满,麦粒渐满。

小满未满,还有危险。

小满小满,还得半月二十天。

小满不满,芒种开镰。

做天难做四月天,蚕要温和麦要寒,采桑娘子喜天晴,种田哥哥要雨天。

麦收寒天。

小满天天赶,芒种不容缓。

麦到小满日夜黄。

小满三日望麦黄。

小满十日满地黄。

小满麦渐黄,夏至稻花香。

麦黄栽稻(中稻),稻黄种麦。

冷收麦,热进仓。

灌浆足墒,粒饱穗方。

麦黄不喜风,有风减收成。

西瓜怕热雨,麦子怕热风。

干热风,风热干,要有条件三个三(湿度低于30%,气温高于30℃,风速大于3米/秒)。

热干风,风干热,三管齐下就是祸。

小满十八天,不熟自干。

小满十八天,青麦也成面。

小满十日刀下死。

小满十日见白面。

小满割不得,芒种割不及。

大麦上场小麦黄,豌豆在地泪汪汪。

大麦不过小满,小麦不过芒种。

小满有雨豌豆收,小满无雨豌豆丢。

小满桑葚黑,芒种小麦割。

【小满习俗】

小满是反应农业物候的节气,在这期间的民风习俗也多与农业生产有关。我们知道,小满时节是夏天的第二个节气,这时候南方开始种植水稻,北方夏熟作物子粒开始饱满,此时做好田间管理非常关键,所以小满里的风俗习惯与这一重要时期有着密切的联系。那么,小满时节有哪些节日民俗呢?小满日煮茧,整修丝车,准备缫丝。

小满

立夏后十五日,北斗指巳为小满,此时太阳运行到黄经六十度,夏熟作物的籽粒刚刚灌浆饱满,但还未全熟,只是小满,故而得名。

小满习俗-祭车神

祭车神是一些农村地区古老的小满习俗。在相关的传说里水车神,是一条白龙在小满时节,人们在水车蓦上放赞鱼肉、香烛等物品祭拜,最有趣的地方是,在祭品中会有一杯白水,祭拜时将白水泼人田中,有祝福水源涌旺的意思。在小满时节,民间流传下这么一个习俗,那就是祭三车,即水车、油车和丝车。人们的耕种和生活可离不开这三车,所以为祈求风调雨顺,日子红火,人们在小满这一天就会祭三车。传说管水车的“车神”为白龙,农家在车水前于车基上置鱼肉、香烛等祭拜之,特殊之处为祭品中有白水一杯,祭时泼入田中,有祝水源涌旺之意。以上旧俗表明了农民对水利排灌的重视。

江南一带则有“小满动三车”的说法,它是对江南小满农事的形象总结。在农诊中,百姓以“满”指代雨水的丰裕程度,小满正是江南早稻追肥、中稻插秋的时节,如若田里不蓄满水,就会造成田坎干裂,无法插秧,影响农作物的收成。因此天旱的年份,人们会早考虑,巧安排,以人力或畜力带动水车灌溉水田。过去行走在偏僻的江南古镇水田边,时常会见到水牛被蒙住双眼转动水车的木车盘带动龙骨水车提水,或人力双脚交替踏车提水的情景。旧时以水车车水排灌为农村大事,因此祭车神成为了一些农村地区古老的小满习俗。相传,车神是一条白龙。在小满时节,人们在水车的车基上放置鱼肉、香烛等物品祭拜,在祭品中会有一杯白水,祭拜时将白水泼入田中,有祝福水源涌旺之意。

小满习俗-祭蚕

我国江浙一带,农村养蚕极为兴盛,因此这个地方在小满节气期间有一个祈蚕节。相传蚕神就是在小满这天诞生的。

古时,人们把蚕视做天物。为祈求天物的宽恕和有个养蚕的好收成,于每年的四月放蚕时,举行祈蚕节。因而祈蚕节没有固定的日期,只根据各家放蚕在哪一天就在哪一天举行。但前后相差不过两三天。养蚕人家会到“蚕娘庙”、“蝉神庙”供上水果、美酒、丰盛的菜肴进行跪拜,尤其是要把用面制成的“面茧”放在用稻草扎成的稻草山上,以祈求蚕茧丰收。相传小满为蚕神诞辰,因此江浙一带在小满节气期间有一个祈蚕节。我国农耕文化以“男耕女织”为典型。女织的原料北方以棉花为主,南方以蚕理为主。蚕丝需靠养蚕结茧抽丝而得,所以我国南方农村养蚕极为兴盛,尤其是江浙一带。

蚕是娇养的“宠物”,很难养活。气沮、湿度,桑叶的冷、熟、干、湿等均影响蚕的生存。由于蚕难养,古代把蚕视作“天物”。为了祈求“天物。的宽怒和养蚕有个好的收成,因此人们在四月放蚕时节举行祈蚕节。

祈蚕节没有固定的日期,各家在哪一天“放蚕”便在哪一天举行,但前后差不了两三天。南方许多地方建有“蚕娘庙”、“蚕神庙”,养蚕人家在祈蚕节均到蚕娘、蚕神庙前跪拜,供上酒、水果、丰盛的菜肴。特别要用面粉制成茧状。用稻草扎一把稻草山,将面粉制成的“面茧。放在其上。象征蚕茧丰收。

族长约集各户,确定日期,安排准备,到小满黎明嫌起火把吃麦糕、麦饼、麦团,等族长以鼓锣为号,众人以击器相和。踏上事先装好的水车,数十辆一齐踏动,把河水引灌入田,至河洪水干为止。

相传小满节为蚕神诞辰之日,所以在这一天,我国以养蚕著称的江浙一带祭蚕神也很热闹。小满节时值初夏,蚕茧结成,正待采摘缫丝。

栽桑养蚕是江南农村的传统副业,家蚕全身是宝,是乡民的家食之源,人们对它充满期待的感激之情。于是祭蚕神便充满着浓郁的丝绸民俗风情。

雨的俗语篇7

关键词:韩国文学 教学方法 黄顺元 骤雨

一、绪论

语言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沟通手段,更是使用该语言民族的重要特征之一,是人们的思考方式和行为方式的结晶,是文化、历史、风俗的积累与沉淀。因此学习一种语言,并不只是单纯的学习语言知识,也要学习该语言所处的文化、历史、风俗等诸多方面的知识。

从这个意义来讲,韩国语教学中韩国文学课程是提高韩国语言水平非常有效的方式之一。通过对韩国文学作品的理解和间接体验,不仅能提高语言运用能力,而且还能了解韩国社会、文化、韩国人的思考方式、价值观等多方面的知识。

本论文以高校韩语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以黄顺元的《骤雨》为教学文本,探索出了有效、合理的韩国文学教学方法。

二、韩国文学教学的必要性

韩国文学教学是韩国语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韩国文学的通读和理解,能有效提高学生的韩国语水平。韩国语教学中韩国文学教育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学习韩国文学作品有助于提高韩国语的灵活运用能力。

学习韩国文学作品不仅能扩大词汇量,而且还能让学生在自然的文脉中发现曾经死记硬背的词汇、语法,从而有助于更好的理解和灵活使用所学词汇和语法。很多学生是采取机械的背诵方法来积累词汇的。但这种方式只能让学习者记住词汇的字面意义,难以使之掌握词汇的真正运用能力。这种通过机械背诵和反复学习所掌握的语言与通过文学教育所掌握的语言是完全不同的。因为在学习文学作品过程中所掌握的词汇和语法,是有血有肉有感情的,是体现在具体语境和故事情节中的最基本单元,不再是一个个孤零零的单词和一个个冰冷的语法, 所以记忆得更加牢固和灵活。总之,学习韩国文学作品不仅能提高韩国语运用能力,还能掌握高水平的语言表达方式。

第二、学习韩国文学作品有助于体验和了解韩国文化。

文学是用语言反映一个民族的传统习俗、历史流变、生活方式等多个领域宝贵的文化积累。通过学习韩国文学作品可以了解韩国的政治、经济、历史、社会、思考方式、传统、风俗等多样化的韩国文化,还可以得到间接文化体验的机会,能培养韩语思维方式。学习韩国语过程中,如果不懂得韩国文化,会导致由于文化差异而造成的理解障碍,造成无法理解某些韩国语俗语或惯用句所隐含的意义,那么也无法达到圆满的交流沟通。所以要想很好地理解韩国语和流利地使用韩国语,必须理解韩国文化。

第三、学习韩国文学作品有助于提高韩国语阅读和读解能力。

学生在学习韩国文学作品的时候,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就是对文学作品的阅读过程,而在这个阅读过程中学生会利用到各种阅读技巧,比如略读、扫读、细读等均可在阅读文学作品中用到。学生通过作品中的文章脉络,揣摩作者的意图和作品字里行间的含义、推论主题,把握作品中反映的时代背景。可以说,学生通过接触不同题材多样化的文学作品,不仅能培养阅读能力,还能扩展思维能力。

三、韩国文学作品的教学方法

韩国文学相关的课程一般开设在高年级阶段,即第六学期或者第七学期。作为高年级学生虽然已掌握了相对多的词汇量,但对他们来说毕竟是一门外语,所以当面对韩语写的文学作品时,难免有一种抵触心理。面对这样的情况,应该采取多样有效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下面以韩国作家黄顺元的短篇小说《骤雨》为例,探讨韩国文学作品教学中可以使用的有效多样的教学方法。

1.文化导入教学法

教师要有意识地提醒学生文学作品中所隐含和体现出来的文化知识,将文学作品与文化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学习韩国文学作品中了解韩国文化。比如,教师在教学时首先告诉学生题目“ ”的意思,然后和学生一起归类中国和韩国的雨类名词,然后总结出共同点和不同点。而对韩国特有的“睡雨( )”,“糕雨( )”等雨类新词,可以结合韩国文化给予具体解释;还可以和小说创作时的时代背景结合起来,传达韩国的历史知识。小说《骤雨》的创作完成于1953年,正好是韩国战争结束之后,面对这样的时代背景可以给学生讲解一些韩国战争爆发的原因、时间、别称等具体的韩国历史知识;小说中出现了很多类似英语发音的“ ”等单词,其实这些就是英语发音的韩语表达,也就是外来词,这是韩国直接用外来词的发音的情况。

2.想象教学法

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调动积极性。阅读小说《骤雨》之前,可以先让学生讲述一些曾经在雨中所经历的事情或电影、电影当中所看过的情景,然后让学生发挥想象力猜测这篇小说写的故事内容;学完小说之后,可以对小说内容进行改编。小说结尾以少年听到少女死亡的消息而告终,针对这样的结局,可以让学生们发挥想象力,以“少年”的身份给死去的少女写碑文,或者如果少女没死的话,少年将会怎样告白。这样的想象教学法,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说”的能力,更加有利于培养敏捷的创新思维能力。

3.“问题”教学法

学生学习文学作品之前,教师可以精心设置一些问题要求学生完成。这些问题既可以涉及社会、历史等方面的内容,也可以是有关作家、作品或是角色等方面的知识。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带着问题去想,这样避免了学生面对庞大外语文本时候的茫然性。小说《骤雨》是一对少年和少女的纯真爱情故事,对它的教学,可以设置一些作品内容有关的以下几个问题,这些问题对作品内容的把握和了解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一问:

(小说故事是少年和少女在小溪边的见面次数逐步展开的,但小说中没明显体现出来,需要细读才能发现,而且每次见面两个人的感情都有微妙的变化,所以这个提问有利于整个小说内容的把握)

第二问:找出少年和少女之间的4个爱情信物?(这个问题可以调动学生好奇心)

第三问:在小说中”骤雨”象征着什么?(这个问题有利于对作品主题的把握)

4)多媒体教学法

在文学教学当中,要充分利用多媒体,通过电影、音乐、美术等视觉资源,达到更加生动的教学效果。小说《骤雨》发表之后受到韩国文坛的高度好评,之后陆续被拍摄成电影、动画片、广播电视剧等多样的视频。学习这篇小说的时候,可以给学生观看这些视频材料,然后一起讨论小说和电影的不同点,从而加深对这个文学作品的印象.

结语

韩国语教学中语言教学和文学教学是统一的。韩国文学教学是韩国语言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韩国文学的学习可以提高韩国语的运用能力、了解韩国文化、提高阅读能力、扩展思维能力,总之对韩国语言能力的提高起着积极作用。而作为韩国语教育者,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和探讨,总结经验,寻找一条适合学生实际的、更加科学的、有效的韩国文学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金美玉等,《韩国语教学法的实际》,(韩)延世大学出版部,2011.

金钟燮,《韩国语教育的理解》,(韩)夏雨图书出版,2011.

姜银国,《韩国文学史》,上海交通出版社,2013.

雨的俗语篇8

关键词:英语谚语;文化价值;语言

1.引言

谚语是成语的一种特殊类型。但它不同于其他种类的成语。谚语是语义相对完整的固定句子,通俗简练、生动活泼,使用时可作为句子成分,也可作为独立的交际单位,表达完整的思想。有传授经验教训的作用。

在一个民族的语言中,谚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它具有重要的使用价值,用的好能使语言增色,文笔增辉。然而,作为一定文化背景下的产物,谚语可以启迪人生、指导人们的行为、传授经验、进行道德教育、宣传鼓动等社会功能。谚语的价值不仅仅囿于此,通过它还能了解一个民族的文化。那么英语谚语的文化价值表现在哪些方面呢?本文就此作简要论述。

2. 谚语的文化价值

2.1 谚语反映大不列颠民族的历史

社会历史的发展对语言的影响是巨大的,随着时代的变迁,旧的语言逐渐衰亡,新的语言不断产生。在语言的发展过程中,历史文化的痕迹主要残留在习语当中,翻开一本中型英语词典,在 “Rome”(罗马)的词条下就会找到至少三条与“罗马”有关的谚语:

Do in Rome as the Romans do.(在罗马就要像罗马人一样生活。比喻:入乡随俗)

Rome was not built in a day.(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比喻:伟业非一日之功)

All roads lead to Rome (条条道路通罗马。比喻:殊途同归)

公元前六世纪,罗马人征服不列颠岛,其后占领不列颠岛长达400年之久罗马文化与风俗逐渐渗入不列颠,形成一个不列颠拉丁文化。罗马人走后,他们的文化及其对不列颠的影响仍然留在不列颠岛上,以上三条谚语可见罗马帝国昔日的辉煌。

大不列颠岛除了被罗马帝国侵占过以外,还曾先后被日耳曼部落、诺曼底族侵占过,所以,英语中有很多来自拉丁语、法语、西班牙语等欧洲语言的谚语。

来自拉丁语语的谚语有:

Fortune favors the brave.(勇敢者交好运)

There is no rule without an exception.(没有一条规则没有例外)

来自法语的谚语有:

Don’t put the cart before the horse.(不要本末倒置)

Once is no custom.(一次不是习惯)

Nurture is above nature.(教育生于天赋)

来自西班牙语的谚语有:

A cold April the barn will fill.(四月寒冷谷满仓)

He has two stomachs to eat and one to work. (他有两个肚子吃,只有一个肚子做工作。意为“好吃懒做”)

2.2 谚语反映大不列颠的地理位置

英国是一个岛国,位于欧洲西部大西洋中的不列颠诸岛上,英国所处的这样一个岛多的位置,对其自身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这样的地理环境中,海上运输在英国运输业中占有特殊位置,因此许多英国谚语与航海有关。这些谚语大部分都是水手在长期航海生活中创造和使用的,既是水手们的经验之谈,直接适用于航海,又具有广泛的意义。例如:If the rain comes before the wind, lower your topsails, and take them in; if the wind comes before the rain, lower you topsails, and hoist them again.(如果先下雨后刮风,就收下你的中桅帆;如果先刮风后下雨,就把中桅帆再扬起。)这条谚语不仅指导水手何时扬帆,收帆而且是一种普遍的气象常识,它告诉人们,雨后刮风,雨要不停地下,而雨前刮风,雨下不长。

再如Hoist sail when the wind is fair.(趁着好风扬起帆)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它教育人们,要利用好机会干事情,趁热打铁,乘风破浪,机不可失,时不再来。A good sailor may mistake in a dark night. (好水手在黑夜航行也会出错)The good seaman is known in bad weather.(坏天气才能使出好水手)等。

捕鱼业在英国经济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为英语留下不少与渔业有关的谚语

All is fish that comes to his net.(进到网里的都是鱼)这条谚语的比喻意义是“任何有用的东西或有好处的事都来者不拒”,含有贬义。The best fish smell when they are three days old. (再好的鱼三天也变臭)比喻“在一起相处得太久,再好的朋友都会生厌。

The best fish swim near the bottom.(好鱼居水底)比喻“有价值的东西不会轻易得到”.

Fish begins to stink at the head. ( 鱼要腐烂头先臭。比喻意义与汉语谚语“上梁不正下梁歪”相似)

He who would catch fish must not mind getting wet. (要像抓鱼就不能怕弄湿衣。比喻意义与汉语谚语“要吃龙肉,就得亲自下海”相似)

Never offer to teach fish to swim. (不要教鱼儿游泳。比喻“不要再内行人面前卖弄自己”。相当于汉语谚语“不要班门弄斧”)

2.3 谚语反映不列颠民族的风俗习惯

风俗习惯是一个地区的人的生活方式,它包括很多、很广,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它既受到一个民族的政治、经济、宗教、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影响,又反过来影响这些方面。一个民族的语言作为这个民族的文化的一个特殊组成部分,必然反映出该民族的风俗习惯,谚语更是与民族的风俗习惯紧密相关。

任何一个民族都有自己喜爱的动物,宠物文化有鲜明的地域性、民族性。中英两国人民都有养狗的习惯,但两国人对狗有不同的传统看法。英国人对狗有好感,认为狗是忠实可靠的朋友。因此,英语中有许多关于狗的谚语:Let the sleeping dogs lie (让睡觉的狗躺着。比喻“莫惹事生非;别自找麻烦”) Every dog has his day (每只狗都有它的好时光。比喻“人人皆有得意日”。) Love me, love my dog (爱屋及乌)等等。而中国人一般厌恶鄙视这种动物,常常用狗来形容和比喻坏人坏事,比如:狗拉耗子,多管闲事;狗掀门帘全凭一张嘴;狗眼看人低;好狗不挡道等。

上一篇:救灾资金分配方案范文 下一篇:六年级下册语文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