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梅花范文

时间:2023-11-28 16:22:02

王安石梅花

王安石梅花篇1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诗人通过对梅花不畏严寒的高洁品性的赞赏,用雪喻梅的冰清玉洁,又用“暗香”点出梅胜于雪,说明坚强高洁的人格所具有的伟大的魅力。

一个人住在西湖畔孤山山坡上种梅养鹤,过着隐居的生活。所以他的咏梅诗,表现的不过是脱离社会现实自命清高的思想。作者此诗则不同,他巧妙地借用了林逋的诗句,却能推陈出新。你看他写的梅花,洁白如雪,长在墙角但毫不自卑,远远地散发着清香。

(来源:文章屋网 )

王安石梅花篇2

2、暗香:指梅花的幽香。 梅花 宋代: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3、出自《梅花》 王安石。墙角树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唯有暗香来。

4、译文

那墙角的几枝梅花,冒着严寒独自盛开。

为什么远望就知道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呢?因为梅花隐隐传来阵阵的香气。

王安石梅花篇3

关键词: 梅花诗 梅花意象 三个层面

自从诗歌鉴赏以主观题的形式出现在语文高考中,许多考生感到无从下笔,平时的复觉得力不从心,此时教师的指导显得尤为重要。诗言“志”,诗又如何言“志”的呢?诗人往往紧扣某一意象,寄托情思,抒发胸怀。因此,对意象的探究成了我们打开鉴赏之门的一把钥匙。而诗人笔下的菊、梅、莲、山、月、水等这些最普遍的意象首先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

巨大的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使得梅在文化领域尤其是文学中更多地寄予了作者的情思,成为具有丰富内涵的形象喻体。梅花是历代文人歌咏的对象,尤其清代人的文集里写梅花的更是数不胜数。对梅花的描写,大致有以下三个层面。

一、直接将梅花作为自然物象来歌咏

有直接描写梅香的,“暗香浮动月黄昏”([唐]林和靖,《山园小梅》),小园的梅花在众芳散尽后,稀疏、遒劲的梅枝倒影在水中,梅花飘散着沁人心脾的梅香,这种嗅觉的体验令诗人怡然自乐,独享其中。描写梅香的诗句还有“唯有暗香来”(王安石,《梅》),“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元]王冕,《白梅》),“寒水一瓶春树枝,清香不减小溪时”([宋]张道洽,《瓶梅》),“香中别有韵,清极不知寒”([唐]崔道融,《梅花》),等等。有直接描写梅影的,“明月愁心两相似,一枝素影待人来”([明]夏完淳,《寄迹武塘赋之》)把自己的思乡之情寄托在一束梅影上,千里之外,冰雪封道,归家之路慢慢,此情唯明月可表。此外还有诗句“小院栽梅一两行,画空疏影满衣裳”([清]汪士慎,《题梅花》),“寒依疏影萧萧竹,春掩残香漠漠苔”(高启,《梅花诗》),等等。有的描写梅花不畏严寒,“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宋]王安石,《梅》)赞颂了梅花在百花零落的冬季,不畏严寒寂寞,独自绽放,默默向天气渐散发清香。因为梅花开在寒冷的冬天,许多诗人称梅花为“寒梅”,“寒梅最堪恨,长作去年花”(李商隐,《忆梅》)。此外描写梅花不畏严寒的诗句有“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唐]齐己,《早梅》),“绝讶梅花晚,争来学历窥”([唐]萧纲,《雪里觅梅花》),“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宋]卢梅坡,《雪梅》),等等。有的赞颂梅花是早春的使者,“迎春故早发,独自不疑寒”([南朝]谢燮,《早梅》),为了最早传达春天到来的好消息,梅花不甘人后,早早开放。“不知春色早,疑是弄珠人”([唐]王适,《江上梅》),望着汉水岸边绽放的梅花,诗人居然有片刻的犹疑,春天是到了吗,是报春的梅花吗?此外,表示梅花报春的诗句还有“欲传春消息,不怕雪埋藏”([宋]陈亮,《梅花》),“梅花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宋]卢梅坡,《雪梅》),等等。

二、将梅花作为喻体,寄托自己的情怀的

欣赏梅花,诗人因为心境的不同,而从梅花中读出了不同的内涵。有的是表达思乡之情的,像“绝知春意好,最奈客愁何?”([唐]杜甫,《江梅》),年前梅花已经鼓苞,年后逐渐绽放,冬去春来,光阴静静流淌,在花开花落间,诗人感叹时间的逝去,想起了自己的故乡,一种乡愁弥漫心间。“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欹穸前,寒梅著花未。”([唐]王维,《杂诗》),王维的《杂诗》以平实的语言,向我们传达了浓浓的思乡之情。此类诗句还有“逢花却忆故园梅,雪掩寒山径不开”([明]夏完淳,《寄迹武塘赋之》)等。散落的梅花引起诗人哀叹,梅花的凋谢往往引起相思闺怨。“梅花浑似真真面,留我倚栏阑干”(张可久,《黄钟・人月圆雪中游虎丘》),“真真”是指美丽的女子,《太平广记・画工》中有一个叫真真的美女。诗句表达了对心爱之人的思念之情。“东风吹梅畏落尽,贱妾为此敛蛾眉”(鲍泉,《咏梅花》)。而梅花的随风而逝同样引起了闺怨,时间一年年过去了,游子却尚未归来,同样的诗句还有“为问王孙归也未?玉梅开到北枝花”([元]郭钰,《冬词》)等。梅花因其不畏严寒的品质引起诗人的慨叹,因而通过赞颂梅花来彰显自身高洁的品质和凌寒不屈的意志。“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元]王冕,《墨梅》)这首诗表面上是赞美梅花的精神,实际上是言明自己不向世俗献媚的胸襟气质和坚贞纯洁的节操,梅花已经成为了人格操守的象征,相近的诗句还有:“南枝夜来先破蕊,泄露春消息。偏宜雪月交,不惹蜂蝶戏。有时节暗香来梦里。”([元]贯云石,《双调・清江引・咏梅》)此处的梅花在月光映照的雪夜默默绽放,象征了诗人孤高纯洁的品质。王安石的《梅》也是极具代表性: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足雪,唯有暗香来。墙角处几支清瘦的梅花,在凛冽的寒风中卓然独开,淋漓尽致地把梅花的精神传达出来。

三、以梅花为意象构建一种轻盈透明之境

梅花因其高洁的品行,让历代的诗人为之侧目。中国的梅花诗大都营构出一种轻盈透明之境,一种根植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的生命境界。宋人陈知柔在《休斋诗化》中有一段论述杜甫的话:(杜甫诗)“荷叶荷花净如拭”,次有得于佛书,以清净荷花喻人性之意。故梅之高放,荷之清净,独子美识之。从陈知柔的言辞中可以捕捉到,梅花之高放与荷花之清净,实在是诗圣人格一体的两面,表达人格的高品位,即是精神生命所达到的阶位。“众芳摇落独喧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唐]林和靖,《山园小梅》)林逋种梅养鹤成癖,终身不娶,世称“梅妻鹤子”。正是他对梅花有着异乎寻常的感情,才能写出这首流传百世的咏梅绝调来。梅花在他的笔下高洁脱俗,不染纤尘,尤其是“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两句,昏黄朦胧的月色洒遍大地,泉池溪流潺潺泠泠,天地间朦胧迷离中几束梅花旁逸斜出,遒劲有力;疏影似有还无,隐隐约约,这就是诗人隐居独处,没迹尘世,与世无争的生动写照。它构建出了圆融朦胧的意境,而这正是艺术的最高境界。花枝疏影,无限幽倩,无限朦胧,犹如提纯出来的空明澄澈之境。此外还有“三弄笛声初到枕,一枝梅影正横窗”(陆游,《幽居春夜》),“才有梅花便不同……寂寂轩窗淡淡风”(张道洽,《咏梅》),“任他桃李争观赏,不为繁华易素心”([元]冯子振,《西湖梅》),等等。

从中国的梅花诗中,实可以看出诗人的万古诗心。对作为自然物象的梅花的赞美,对脱俗清纯世界的营构,最终还是想传达出诗人形而上的人生感悟。因此文中论述的三个层面,从审美角度来讲,是逐渐递进的,是为了探索出一种生命的境界。

参考文献:

[1]萧涤非等撰.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2.

王安石梅花篇4

1、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宋)晏殊《寓意》

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唐)王维《使至塞上》

3、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唐)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4、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宋)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5、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唐)王昌龄《从军行》

6、春*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阑干。(宋)王安石《春夜》

7、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唐)贾岛《忆江上吴处士》

8、大自然在春天曾经显得俏丽、欢乐,像一个眺用将来的姑娘;草地变成金色,秋天的花朵露出它们苍白的花瓣,雏菊现在很少用白色的眼睛截破草地,色调转为浓重,阳光已经倾斜,让橙黄色的和倏忽的微光,让长的闪亮的痕迹溜进树林里面,这些痕迹象向你告别的妇人的拖在地上的袍子一样,很快就过去了。

9、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宋)赵师秀《约客》

10、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宋)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11、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唐)王维《观猎》

12、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宋)杨万里《小池》

13、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桔绿时。(宋)苏轼《赠刘景文》

14、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在邻家。(唐)王驾《雨晴》

15、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唐)李白《望庐山瀑布》

16、一鸟不啼山更幽。(宋)王安石《钟山即事》

17、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晋)陶渊明《饮酒其五》

18、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唐)杜甫《旅夜书怀》

19、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宋)卢梅坡《雪梅》

20、水清石出鱼可数,林深无人鸟相呼。(宋)苏轼《腊日游孤山访勤惠恩二僧》

21、地街大雨润如酥,草色远望远却有。

22、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唐)孟浩然《宿建德江》

23、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清)王士祯《题秋江独钓图》

24、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唐)白居易《忆江南》

25、唉乃一声山水绿。(唐)柳宗元《渔翁》

26、今年的节气自然是晚了一些,蝴蝶们还很弱;蝶儿可是一出世就那么挺拔。好像世界确是甜蜜可喜的。天上只有三四块不大也不笨重的白云,燕儿们给白云上钉小黑了子玩呢。()

27、初春呈水部驰十八员中唐韩愈

28、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唐)王湾《次北固山下》

29、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唐)韦应物《滁州西涧》

30、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唐)杜牧《清明》

31、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唐)孟浩然《过故人庄》

32、最非一暮年春利益,尽负烟柳谦皇皆。

33、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唐)王维《山居秋暝》

34、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唐)杜牧《赠别二首》

35、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36、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以胜烟柳满皇都。(唐)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其一)

37、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8、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唐)杜牧《江南春》

39、最先是朝阳的山坡处的雪在融化,慢慢地露出黄黑色的地皮,雪水滋润着泥土,浸湿了去年的草植;被雪盖着过了冬眠的草根苏醒复活过来,渐渐地倔强有力地推去陈旧的草植烂叶,奋力地生长起来。在同时,往年秋天随风摇落下来的草木种子,也被湿土裹住,在草殖着根须,争取它们的生命。

40、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宋)朱熹《春日》

41、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唐)张谓《早梅》

42、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南北朝)民歌《敕勒歌》

王安石梅花篇5

桃:夏之梦、夏香姬、春红、春蜜、春雪、春美、春晓、早凤王、新川中岛、颐红水蜜、阿部白桃、平谷大桃、国庆桃、安农水蜜、江南1号、源东大白桃、南方桃王、大观、湖景蜜露、加纳岩、大久保、新白花、艳红、奉化玉露、新凤蜜露、穆阳水蜜、白丽、杨屯大桃、中华寿桃、北京晚蜜、大珍宝赤月、冬丰冬桃、黄桃(锦绣、锦元、锦香、锦花)、蟠桃(1-2-4、早露、玉露蟠、王母蟠、油蟠)、油桃(极早513、10号、12号、曙光、早红宝石优系)等50多个品种60余万株。

李:大石早生、佛莱索、红紫峰、安哥诺、秋姬、公主李、久田李、蛇李、贵凌李、黑宝石、紫琥珀、桐乡槜李、红心李、嵊县桃形李等20多个品种20余万株。

梨:518(翠玉)、初夏绿、翠冠、圆黄、清香、黄花、黄金、早生喜水等30余万株。

猕猴桃:海沃德、红阳、楚红、黄金艳、黄金果、皖翠、翠玉、米良1号、金魁、徐香等35万株。

柑橘:日南1号、大分早生、山下红、市文、宫川、沙糖橘、脆皮金橘、南丰蜜橘、无核椪柑、金橘、文旦、香抛、胡柚及脐橙、矮晚柚等20余万株。

杨梅:东魁、早荠、晚荠、深红、荸荠种等6万株。

柿:无核方柿、日本甜柿、牛心柿、磨盘柿、方山柿、绿柿等5万株。

板栗:毛板红、魁栗、双季、华丰、锥栗等6万株。

葡萄:藤稔、夏黑、无核白鸡心、美人指、高妻、维多利亚、巨峰、红富士等8万株。

樱桃:黑珍珠、红绣珠、短柄、葛家坞1号、矮化樱桃、美国樱桃等50万株。

其他果树:枇杷(大五星、白沙、白荔枝、冠玉、大红袍)10万株及石榴、枣、梅砧青梅、杏等苗木和接穗。

花木类:玉兰类、海棠、红枫(本国、日本、美国)、鸡爪槭、樱花、红豆杉、紫薇、桂花、含笑类、木莲类、香樟、无患子、红叶石楠、紫荆、花石榴、黄金槐、红叶李、花桃、花梅、茶花、茶梅等约1 500万株。

药材及经济林:良种油茶(长林3号、4号、18号、21号、23号、27号、40号、53号、55号)、浙江红花油茶、杜仲、厚朴、名茶苗(龙井43、安吉白茶、黄金芽、中茶108、乌牛早等)、核桃、香榧、苦丁茶、果桑、木瓜等各种规格实生苗约3 800万株。

砧木类:毛桃、草樱、棠梨、猕猴桃、枳壳各60余万株;海棠、枇杷、酸梅、板栗、柿、青枫、杏、杨梅等各5万~10万株,还可为客户定向育苗。

种子类:供毛桃核(40吨)、樱桃、杨梅、枳壳、酸梅、猕猴桃、柿、棠梨、海棠、山玉兰、桂花、香樟、青枫、杜仲、厚朴、油茶等种子。2015年春供应各种幼(芽)苗5 000余万株。

详情函索最新价目表,品种介绍、彩图、栽培技术等资料及市工商局监印的购销新合同表;还为老客户提供信息资料,大批量购买特别优惠。

总场地址:浙江省嵊州市长乐镇新山苗场(37省道及金甬高速长乐出口处边) 邮编:312467

总场长:李昌仁(助理工程师) 13605858753 总联系人:过亚莲 许晓兰 郭 兰

电话:(0575)83780442 83071442 83079097 83079089(兼传真)

邮卡:6033 7300 52 00000 198 农卡:622 8450 3700 0027 8914 户名:李昌仁

分场地址:贵州省清镇市中八农场三大队大十字 联系人:李晓明

王安石梅花篇6

雨中赏梅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自从我学习了王安石写的《梅花》后,我被梅花不畏严寒、在严冬中独放的精神所感动。但我没有见过真正的梅花。一天,爸爸告诉我在惠东梁化镇的梅花开了,要带我去看梅花,还要带我的两个表哥和一个表姐四家人一起去看。我惊讶极了,原来,在惠东就可以看到梅花呀!

今天早上,天空下着毛毛细雨,天气又湿又冷。但我们四家人还是毫不犹豫地出发了。真是风雨无阻啊!

一路上,烟雨朦胧,远处的山忽隐忽现,道路两旁是绿绿的田野和山坡,田野里还有几只牛儿在草地上吃草。爸爸说农村到处是“公园”啊!我们很快就到达了惠东梁化镇的“燕岩梅园”。往山上望去,漫山遍野,全是白色的梅花,远远看去像落了一树的雪花,我们打开窗户,一阵风吹来,淡淡的清香扑鼻而来沁人心脾,使人心旷神怡。我们下了车,沿着梅园的山路走去。因为下雨,山路泥泞,鞋子和裤子都弄得又湿又脏,但我们全然不顾这些,一直往梅林走去。很快靠近梅树了。梅树千姿百态,开出的花一律是白色的,毫无一丝污染之感。有的还是花骨朵却是红色的;有的含苞欲放;有的已经张开灿烂的笑容在迎接我们的到来。娇嫩的花瓣上还挂着晶莹剔透的水滴,使梅花显得更加洁白、亮丽。花瓣中间露出淡黄的花芯,仿佛是几个花仙子在一起跳舞呢!有的花瓣已经凋零了,铺在地上,给大地镶上斑斑点点的白色,就像落下了一地的雪花。我们在梅树下照相。爸爸还拍了许多造型奇特的梅树,和开得特别灿烂的梅花,要把这美丽的瞬间永远地留住,好好地欣赏。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在回家路上,我又想起了王冕写的《墨梅》,这真是梅花精神的写照啊!

明年,我一定还要来赏梅。

自从我学习了王安石写的《梅花》后,我被梅花不畏严寒、在严冬中独放的精神所感动。但我没有见过真正的梅花。一天,爸爸告诉我在惠东梁化镇的梅花开了,要带我去看梅花,还要带我的两个表哥和一个表姐四家人一起去看。我惊讶极了,原来,在惠东就可以看到梅花呀!

今天早上,天空下着毛毛细雨,天气又湿又冷。但我们四家人还是毫不犹豫地出发了。真是风雨无阻啊!

一路上,烟雨朦胧,远处的山忽隐忽现,道路两旁是绿绿的田野和山坡,田野里还有几只牛儿在草地上吃草。爸爸说农村到处是“公园”啊!我们很快就到达了惠东梁化镇的“燕岩梅园”。往山上望去,漫山遍野,全是白色的梅花,远远看去像落了一树的雪花,我们打开窗户,一阵风吹来,淡淡的清香扑鼻而来沁人心脾,使人心旷神怡。我们下了车,沿着梅园的山路走去。因为下雨,山路泥泞,鞋子和裤子都弄得又湿又脏,但我们全然不顾这些,一直往梅林走去。很快靠近梅树了。梅树千姿百态,开出的花一律是白色的,毫无一丝污染之感。有的还是花骨朵却是红色的;有的含苞欲放;有的已经张开灿烂的笑容在迎接我们的到来。娇嫩的花瓣上还挂着晶莹剔透的水滴,使梅花显得更加洁白、亮丽。花瓣中间露出淡黄的花芯,仿佛是几个花仙子在一起跳舞呢!有的花瓣已经凋零了,铺在地上,给大地镶上斑斑点点的白色,就像落下了一地的雪花。我们在梅树下照相。爸爸还拍了许多造型奇特的梅树,和开得特别灿烂的梅花,要把这美丽的瞬间永远地留住,好好地欣赏。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在回家路上,我又想起了王冕写的《墨梅》,这真是梅花精神的写照啊!

王安石梅花篇7

我国蔬菜瓜果的种植历史,文献上只能追溯到商周时期,当时已经产生了专门种植蔬菜瓜果的园圃业。如甲骨文中已有“圃”字,《诗经·豳风·七月》:“九月筑场圃。”《毛传》:“春夏为圃,秋冬为场。”《诗经》中涉及的蔬菜有韭、葵、瓜、瓠、菽、葑、菲、芹、笋、藕、荠等十几种,涉及的果树有桃、李、杏、梅、枣、栗、郁李、薁、棠、柚等十几种。但从考古发现来看,其历史则要早得多,可以追溯到史前时期。

相对于粮食作物来说,蔬菜瓜果的遗存发现较少,特别是蔬菜,叶茎难以保存,只有少量菜籽出土,瓜果多数只保存果核。

蔬菜

目前发现的新石器时代的蔬菜遗存只有油菜、白菜或芥菜、莲子、菱芡和葫芦等。50年代在陕西省西安市半坡村仰韶文化遗址的一座房子里曾发现一件小陶罐,口很小,内盛炭化了的菜籽,经鉴定属于白菜或芥菜的种子。菜籽装在不易取出的小陶罐里,显然不是为了食用,而是供来年种植的种子[76]。可见我国人工种植蔬菜的历史已经有6000多年。80年代初,在甘肃省秦安县大地湾遗址发现了油菜籽,大地湾遗址的年代为公元前5850年,又把我国蔬菜的种植历史推前了1000多年[77]。

50年代,浙江省吴兴县钱山漾遗址曾出土过“西瓜籽”,后来鉴定为葫芦籽;70年代,浙江省余姚市河姆渡、桐乡县罗家角遗址出土过葫芦籽和皮;80年代,江苏省吴江县龙南遗址出土过葫芦籽。说明葫芦的种植历史应该可以早到新石器时代,至少在7000年前已成为原始居民的主要蔬菜之一。江西省九江市神墩遗址出土过商代的葫芦壳,湖北省当阳县金家山和河南省信阳县长台关的春秋战国墓中出土过葫芦籽,湖北省江陵县、广西贵县罗泊湾、江苏省连云港等地的西汉墓中都出土过葫芦遗存。

此外,湖北省江陵县望山战国墓出土过生姜,江陵县凤凰山西汉墓出土过干菜,山东省临沂县金雀山西汉墓出土过菜叶(可能是芹菜),湖南省长沙市马王堆西汉墓出土过芥菜籽、冬葵籽、生姜、芋、笋、花椒等,广西贵县罗泊湾西汉墓也出土过姜、芋、花椒等,山西省平陆县汉墓出土过白菜籽和可能是葱的种子,江苏省邗江县甘泉西汉墓出土过菠菜和蕹菜籽,新疆民丰发现汉代的萝卜和蔓菁实物,陕西省韩城县姚庄坡的东汉墓里发现了薄荷[78]。

瓜果

从考古资料看,我国史前时期采集或栽培的瓜类主要是甜瓜,水果主要有被《礼记》称为“五果”的桃、李、梅、杏、枣等。

瓜是古代的主要水果之一,因其味道甘甜,食用方便,且生长期短,容易栽培,故各地都有种植。《诗经》中也有描写种瓜的诗句。50年代,浙江省吴兴县钱山漾遗址曾出土过“芝麻”,后来被认为是甜瓜籽。80年代,江苏省吴江县龙南遗址也出土了甜瓜籽。说明甜瓜的种植至少是始于4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79]。

桃的原产地是中国黄河流域。早在新石器时代,人们就采食野生的桃子。河南省新郑县峨沟北岗遗址、江苏省海安县青墩遗址、广西钦州县独料遗址、浙江省杭州市水田畈遗址和吴兴县钱山漾遗址都出土过新石器时代的桃核。至迟在夏商时期人们已经开始人工种植桃树。《夏小正·六月》就有“煮桃”的记载,夏纬瑛先生考证此桃不是野生的山桃,而是家桃,“煮之以为桃脯”。河北省藁城县台西商代遗址出土了二枚外形完整的桃核和六枚桃仁。桃核呈椭圆形,较扁,核的表面有皱纹和沟纹,顶端尖,基部扁圆,中央有果柄脱落后的疤痕。桃仁灰白色,呈椭圆形或长卵形,长10~15毫米,宽8~13毫米,横断面呈扁圆形。种皮薄,破碎后现出黄白色种仁。经鉴定,与今天的栽培种完全相同。可作为《夏小正》记载中所煮的桃是家桃的旁证。到了西周,桃树的种植就很普遍了。《诗经·周南·桃夭》:“桃之天天,灼灼其华。”《诗经·魏风·园有桃》:“园有桃,其实之觳。”说明当时已将桃树种植在果园里了。桃和李、梅、杏、枣被《礼记》同列为祭祀的“五果”,因而也被作为随葬品,各地的战国和汉墓中经常发现桃核[80]。

李与桃都是我国古代主要的果树,历来桃李并称,如《诗经·大雅》中的“投之以桃,报之以李”。李树有可能和桃树一起在史前即已人工种植,但是目前尚未发现史前的李子遗存。《诗经·王风·丘中有麻》在提到“丘中有麻”、“丘中有麦”之后,又唱道:“丘中有李,彼留之子?”既然是与麻麦等作物同在丘中,当是人工种植的李树。可见李树的历史至少可上溯到商周时期。目前仅在河北省藁城县台西商代墓葬中出土过郁李仁。发现较多的是战国时期的李核。如湖北省荆门县包山、江陵县秦家嘴,四川省昭化县船棺葬等战国墓中都出土过李核。此外四川成都凤凰山、湖北光化、广西贵县罗泊湾、江苏连云港及铜山、龟山等地的西汉墓中也出土过李核,反映西汉时期李树的种植范围已逐步扩大[81]。司马相如的《上林赋》中提到“上林苑”御花园中的李树就有15个品种,如紫李、绿李、朱李、黄李、青绮李、青房李、同心李、车下李、含枝李、金枝李、颜渊李、羌李、燕李、蛮李、猴李,说明西汉时期李树的培育已经很有成就。

我国是梅树的起源中心。河南省新郑县裴李岗遗址出土了梅核,可见早在七八千年前人们就已采食梅子充饥。至少在夏商之际已开始人工种植。《夏小正·正月》即提到梅树开花。河南省安阳市殷墟出土的一件铜鼎中,装满了炭化的梅核。梅核呈扁圆形,两端尖,长约10毫米,宽7毫米,厚5.5毫米,表面遍布蜂窝状凹点和沟纹,经鉴定与栽培的梅核相似[82]。到了周秦时期,梅树的种植更为普遍。《诗经》中经常歌咏梅树,如“终南何有?有条有梅”(《秦风·终南》)、“墓门有梅,有鹗萃止”(《陈风·墓门》)、“鸤鸠在桑,其子在梅(《曹风·鸤鸠》)”。表明在今天的陕西、河南、山东等地都遍植梅树。从四川省荥经县曾家沟和湖北省江陵县的战国墓中出土的梅核,亦可推测当时长江流域广泛分布有梅树。到了西汉,梅树的种植就更为普遍了。湖南省长沙市马王堆、江苏省邗江县胡场、广西贵县罗泊湾、广东省广州市皇帝岗等地的西汉墓中都出土了梅核[83]。特别是在马王堆汉墓的许多陶罐里都发现了保存完好的梅核和梅干,部分果核还残留着厚厚的黑褐色果肉。果核坚硬,长16~18毫米,宽12~18毫米,厚12~14毫米,表面有蜂窝状凹点和沟纹,种仁褐色,外形完整。同时墓中出土的竹简上还记有梅、脯梅和元梅等名词。脯梅和元梅都是用梅果制成的加工果品,可见当时长江流域不但盛栽梅树,而且已经掌握梅果的加工技术,并精制成许多食品了[84]。

杏的栽培历史同样古老,至少在夏代就已开始种植。《夏小正·正月》提到杏树开花。《夏小正·四月》则记载“囿有见杏”。囿是围有土墙的园圃,可见是人工种植的杏树。战国时杏的种植更为普遍。《管子》说:“五沃之土,其木宜杏。”《山海经》载:“灵山之下,其木多杏。”到了汉代,中原地区遍植杏树,以至荒年赖以充饥:“东北有牛山,其山多杏,至五月烂然黄茂。自中原丧乱,百姓饥饿,皆资此为命,人人充饱。”[85]汉墓中亦有用杏随葬的,如湖北省光化县和江陵县凤凰山、江苏省连云港和铜山县龟山以及仪征县胥浦等地的西汉墓中都出土过杏核[86]。

枣树原产于中国。河南省陕县水泉和新郑县裴李岗以及沙窝李,浙江省余姚市河姆渡、杭州市水田畈和吴兴钱山漾等新石器时代遗址中都出土过野生的枣核或酸枣核,说明早在七八千年前人们就开始采食野生的枣子充饥[87]。商周时期,人们早已种植枣树。《诗经·魏风·园有桃》提到“园有棘,其实之食”。棘即是小枣。《诗经·豳风·七月》唱道:“七月烹葵及菽,八月剥枣,十月获稻。”将枣与葵菜、大豆和稻谷相提并论,可见枣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到了战国,枣树的种植更为普遍。《战国策》记载:“北有枣栗之利,民虽不由田作,枣栗之实足食于民矣。”湖南省临澧县九里墩和四川省昭化县的战国墓中就出土了枣核。各地的西汉墓中更是经常发现用枣子随葬,如山东省临沂县金雀山,湖南省长沙市马王堆,广东省广州市皇帝岗和象岗山,江苏省连云港和铜山县龟山、仪征县胥浦、邗江县胡场、扬州,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等西汉墓中都出土了枣核[88]。其中尤以马王堆汉墓最为突出,不但发现许多枣核,而且发现很多保存完好的枣果。枣果为矩圆形,长1.5~2.5厘米,直径为1~1.8厘米,果皮灰褐色,多已皱缩。出土的竹简上还记载“枣一笥”、“枣脯一笥”等字样[89],可见已掌握将枣子精制为果脯的加工技术,使人不禁想起《史记·货殖列传》中“安邑千树枣,此其人与千户侯等”的记载,当时不但枣树种植规模大,而且已经是商品化生产了。

除了上述几种之外,考古发掘中还出土了一些其他果实遗存,不过时代大都未早过战国时期,如广东省高要县茅岗、河南省信阳市长台关、湖北省江陵县等战国墓出土的柿壳和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柿核;湖南省长沙市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梨子和香橙;广西钦州县独料新石器晚期遗址和广东省高要县茅岗战国墓、广州市皇帝岗西汉墓、广西贵县罗泊湾及风流岭西汉墓出土的橄榄核和乌榄核;广西合浦县堂排西汉墓出土的荔枝皮、核;广东省广州市皇帝岗及象岗山南越王墓出土的西汉的杨梅核;湖北省江陵县望山战国墓出土的苹果及其种子;新疆民丰县尼雅发现的东汉葡萄园遗址及新疆吐鲁番高昌时期的墓葬中出土的葡萄,等等[90]。

3.麻、苎、葛、棉、蚕桑

作为纺织原料的纤维作物,主要有大麻、苎麻、葛和棉花等,此外人们也很早就开始利用蚕丝,其历史大部分可以上溯至新石器时代。

作为雌雄异株植物的大麻,其中雌麻的籽粒可作为粮食食用。雄麻的纤维细柔,可作为纺织原料,早在史前时期就已被利用。目前以辽宁省北票市丰下遗址出土的麻布残迹为最早,距今4000年左右,出土时附在小孩骨架上,为黄色平纹麻布残迹,每平方厘米经纬线各10根[91]。新疆孔雀河下游古墓中也出土了4000年前的大麻纤维[92]。河北省藁城县台西商代遗址出土的商代麻布,属平纹组织的大麻纤维。在福建省崇安县武夷山商周崖墓中也发现大麻布,均为平纹组织,其中最大一块残长110厘米,宽12~26厘米,每平方厘米经纱8根,纬纱12~14根。这些发现,与《诗经·王风》中“丘中有麻”、《诗经·陈风》中“东门之池,可以沤麻”等诗句相印证,说明商周时期大麻的种植较为普遍,已成为人们的主要衣着材料了[93]。

苎麻为荨麻科多年生草本作物,雌雄同株,喜光和温暖湿润气候,耐旱,一年可收获二三次,自古以来为我国纺织原料之一。《诗经·陈风·东门之池》中有“可以沤纻”诗句,纻即苎麻,其种植历史当在周代以前。1958年浙江省吴兴县钱山漾遗址出土过一些苎麻布和细苎麻绳,距今4000多年[94]。福建省武夷山船棺中发现了二块商周时期苎麻布,每平方厘米经纱20~25根、纬纱15~15.5根。陕西省扶风县杨家堡遗址发现了西周时期的苎麻布。安徽省舒城县凤凰嘴遗址出土了春秋中期的苎麻布残片。湖南省长沙市浏城桥和杨家湾遗址,江西省贵溪县崖墓,江苏省六合县和仁等地的春秋战国古墓中都出土过苎麻布[95]。

葛是豆科纤维作物,成长于路边、草坡、疏林中,块根含淀粉,可食用,茎皮纤维可织葛布。葛本是野生植物,但早已被利用,江苏省吴县草鞋山遗址就出土过6000多年前的葛纤维纺织品残片[96]。很可能,史前先民已经有意识地保护利用它,从而成为半野生状态的纤维作物,商周以后就逐渐被培育成为栽培作物了。所以《诗经》中多次提到葛,如“葛屦五两”(《齐风·南山》)、“纠纠葛屦”、“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莫莫,是刈是获”(《周南·葛覃》)等。

棉花为锦葵科一年生草本(简称草棉)或多年生灌木(简称木棉)。性喜温暖,适宜在砂壤土种植。棉花在古代叫作吉贝、白叠。《禹贡》:“淮海唯扬州,岛夷卉服,厥篚织贝。”此织贝古人认为是织成贝纹的棉布。《南方异物志》:“五色斑布……古贝(即吉贝)木所作……染之五色。”说明古代南方沿海岛屿早已种植木本棉花。《南史·列传六十九》:“高昌国有草实如茧。茧中丝如细纑,名日白叠子。国人取以为布。布甚软白,交市用焉。”可见西北地区也早已种植草本棉花。考古材料则表明中国种植木棉可早到商周。福建省崇安县武夷山船棺中曾发现一片棉布,时代距今3000年前后,经鉴定为平纹棉布,经纱宽约0.5毫米,纬纱亦宽约0.5毫米,每平方厘米密度经纱14根,纬纱14根[97]。这是我国最早的一块棉布。新疆汉唐墓葬中亦常有棉布制品出土,甚至还出土了棉花和棉籽(草棉)。大约在宋代以后,棉花在中原和江南地区种植甚多。庞元英《文昌杂录》:“闽岭以南多木棉,土人竞植之,采其花为布,号吉贝布。”方勺《泊宅编》:也载“闽广多木棉。”浙江省兰溪县南宋中期墓葬中出土一件棉毯,全部是用棉线织成,经纬条干一致,两面拉毛均匀,具有细密厚暖等优点。可见浙江植棉业已有一定规模[98]。到了元代,棉花种植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已很普及,元朝政府就“置浙东、江东、江西、湖广、福建木棉提举司”[99]。至明代,棉花已是“其种乃遍布天下,地无南北皆宜之,人无贫富皆赖之,其利丝帛盖百倍焉”[100]。江苏、江西等地出土的棉花、棉布都可作为实物例证[101]。 转贴于

桑(附蚕)

在新石器时代,存在着大片野生桑林。史前先民在长期的采集活动中,也会采摘桑椹充饥,因而有可能发现桑树上野蚕所结的茧,从而逐渐注意将野蚕茧丝加以利用,继而有意识地保护、饲养野蚕,最后将它驯化成家蚕。《夏小正·三月》:“摄桑委扬……妾子始蚕,执养宫事。”甲骨文已有蚕、桑、丝、帛等字,并且祭祀蚕神。西周已出现专门种植桑树的桑田(《诗经·定之方中》),面积以十亩计(《诗经·十亩之间》)。《诗经·豳风·七月》亦有“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等诗句,反映了妇女采桑养蚕的生动情景。商周墓葬中常以玉蚕随葬,出土的一些丝织品残迹也表明丝织技术相当成熟。这些都说明商周时期的蚕桑业已较发达,也兆示我国蚕桑的历史应该可能早到史前时期。

1926年,在山西省夏县西阴村仰韶文化遗址中曾发现半个经人工割裂过的茧壳,茧长15.2毫米,幅宽7.1毫米[102]。1958年,在浙江省吴兴县钱山漾遗址发现距今4710±100年的绢片、丝带,经鉴定为家蚕丝织成[103]。70年代,在山西省芮城县西王村发现新石器时代的陶蛹[104]。在浙江省余姚市河姆渡遗址发现蚕纹牙盅[105]。80年代,在北京市平谷县上宅、河北省正定县南杨庄、陕西省神木县石峁、辽宁省锦西县沙锅屯等新石器时代遗址都发现陶蚕蛹或玉蚕[106]。其中南杨庄发现的二件陶蚕蛹,长2厘米,宽、高均0.8厘米,属于仰韶文化时期。由此可见,在五六千年前,史前先民已经掌握了植桑、养蚕、缫丝的技术,从而证明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蚕桑、丝织的国家。

王安石梅花篇8

梵天寺建于隋开皇元年,也就是隋文帝杨坚登基的那年,位于大轮山南麓,原名兴教寺,是八闽最古老的寺院之一,有庵七十二所。宋熙宁二年合为一区,名“梵天寺”。梵天寺法堂的小花园保存着完好的唐代石刻,刻着飞天仙女,分别吹笛、击拍和捧莲果,在云中飘舞,很是古雅。梵天寺内的钟楼旁还有一座宝匣印式的婆罗门佛塔,原是同安城内西安桥头的镇桥石塔,建于宋元v年间,后来搬到了这里,底座四面浮雕走兽,四角浮雕侏儒,二层每面浮雕坐莲佛像,三层是浮雕佛教故事图像,四角有飞翼神兽。年正月二十,有梵天寺庙会,颇为热闹。

梅山寺就在梵天寺对面。梅山古称同山,是唐末置“大同场”和西晋设“同安”的命名根据,朱熹在同安任职时,留有“同山”二字,刻在岩壁上,至今仍清晰可见。据考证梅山寺亦始建于隋朝,历史相当久远。如今梅山寺内的建筑取唐卡的模样,金碧辉煌,是福建少有的藏传佛教风格寺庙。立于入口处的石雕山门,十分吸人眼球,全部由花岗岩石雕刻而成,手艺繁复无比,遍布有100多条龙,全国罕见。而最让人感慨的要属供奉在大雄宝殿里的全国最大的缅甸白玉释迦牟尼像,据说重达65吨,高9米。这块白玉由现任住持慈明大法师,花了两年多时间挑选而得。

柑岭护山宫、大同东山古庙

王爷信仰在同安很普遍,以至于大部分社里都有各自崇奉的王爷,除了华藏庵这般形象统一,只有姓氏区别的轮值王爷外,在同安还有些具体的王爷信仰。其中最有名的便是唐时死守睢阳的张巡和马巷元威殿的池府王爷。池王传说是明万历三年的南京籍武进士,在去漳州上任的路上,途经马巷,遇到要去漳州传播瘟疫减人口的两位天使,于是计夺毒豆自服,而殒身马巷,后来他成为了闽南王爷信仰里最有代表性的人物。张巡在同安被称为张府王爷,或者护国尊王(这个封号没有独一性,谢安、王审知也被称护国尊王),柑岭护山宫、大同东山古庙还有溪边龙虎宫是同安几座主要供奉张巡的庙宇,且张巡还是同安石浔海埭村“儒林”张姓祖王。

银同天后宫

银同是同安的别称。与粉面的莆田妈祖和红面的泉州温陵妈祖不同,银同妈祖的脸是黑色的,原因是明嘉靖三十七年时,倭寇进犯同安南门,妈祖显灵,“以阴兵击贼,脸色尽紫”,自此脸就一直黑下去了。现今台湾众多黑面的妈祖,都是由银同妈祖分香而来,但如果说黑脸的真正原因,我想应该是被香火熏出来的罢。一般内河拜水仙,海上拜妈祖,妈祖信仰的鼎盛时期应该是在清代,当时朝廷对妈祖的册封达15次之多,有意思的是妈祖既保佑了郑成功,也保佑了后面的施琅,施琅收回台湾,做的第一件事也就盖妈祖庙。

瑶江大元殿

康熙元年,施琅为福建水师提督,移住海澄,四年首次征台,因遇台风折回,但他征台心坚,便到老根据地瑶头上帝宫许愿。后来施琅果真复台成功,便捐俸增建延福堂前殿,并改名“大元殿”。大元在闽南语里谐音“台湾”,随施琅入台的同安子弟兵也把大元殿的香火带到了台湾。在农历三月初三玄帝诞辰前后,都会有闽南一带分香的庙宇前来进香请火。现今的瑶江大元殿是同安规模比较大,保存得比较完整的古建筑之一,保留着些明代原构,值得一看。

北辰山广利庙

同安历传“先有北山,后有同安”。唐末时,王审知在北山竹林拜剑,剑竟三拜三升,借着这个兆头便率军起义,后被尊为“开闽第一”,被称“开闽王”。后来宋代同安士民始建北山广利庙以祀王审知,俗称“北山王”。同安城乡“王公宫”不下二三十座,农历二月十二日为广利庙会,前后五日的北辰山庙会热闹非凡。

溪边龙虎宫

龙虎宫所在的位置是古时石浔进县城的过道,宫口是通往金门、台湾、厦门、石码、泉州等地泊船的渡头,因此热闹非凡。因为码头边各色人等都有,龙虎宫也成了各色民间信仰的聚居地,三教诸神共坐一处,道教有玄天上帝、赵公明、李哪吒、文昌帝君、魁星、山神、土地等;俗神有医神保生大帝吴、海神天上圣母林默、忠臣张巡、药王孙思邈、戏神雷海青、五位水仙王(大禹、项羽、伍子胥、屈原、鲁班),朱、清、厉、黄、钟诸姓王爷,以及太乙仙姑、注生娘娘等,儒教则有孔子、孟子、朱熹及苍颉、沮诵……佛教有观音菩萨和伽蓝菩萨,宫内各式神灵多达39尊,号称同安王爷信仰第一宫,简直是闽南民间信仰的大集合。

同安朝元观

上一篇:美丽风景范文 下一篇:金黄的稻束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