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巍时光范文

时间:2023-12-09 07:39:39

许巍时光

许巍时光篇1

当英雄的痛与快

巍子:我现在接的戏,没有什么轻松的戏。家长里短的戏,大爷、大妈们都喜欢,收视率也不错,但我是不想演,在生活当中,我就不是婆婆妈妈的人,后来那类戏我索性不接了。我的朋友都说我太傻了,这类戏基本上都不出屋,演起来都特别轻松。可是我既然选择了自己喜欢的类型,就要爱这份儿累。

今年北京卫视的开年大戏《光荣大地》讲述了以水二爷为首的一群民族英豪,与日本火、、土匪等各派势力誓死抗争的故事。巍子扮演的水二爷是个另类的民族英豪,被称为男版《铁梨花》。这个角色颠覆了巍子以往要么满身正气,要么极富城府的角色特点,是一个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精气神儿的传奇人物。巍子说:“像水二爷这样活着,痛快!”当然,巍子演水二爷的“痛快”中也包含着痛苦。《光荣大地》中有许多骑马打仗的戏,但年已50岁的巍子坚持不用替身,吊威亚也要求亲自上阵。有场戏是水二爷被炸弹炸飞后摔下马,巍子摔下来的时候没喊一声疼,引得全组叫好。

与《光荣大地》同台竞技的是中央8台播出的《大戏法》。《大戏法》改编自不系舟的当红网络小说。巍子饰演“沈家堂彩”的掌门人沈万奎。沈万奎为了保护魔术国粹,经历九死一生。作为国内首部魔术题材的电视剧《大戏法》在剧中魔术效果上花费了很多心血。剧组特地邀请了台湾著名魔术师刘谦和他的团队,历时8个月的精心准备,为该剧设计了大大小小近百个魔术。为了让魔术看起来更加真实演员在表演每个魔术的时候必须一个镜头拍完,这对巍子提出了极高的要求。许多魔术看上去很神奇,其实原理很简单,真正操作起来,就拼一个“快”字,所以巍子在不拍戏的时候,手里必须不停地练习,确保在真正开拍的时候让手保持最热的状态2003年,巍子拍电视剧《天下第一楼》的时候,曾经学会了整套烤鸭的技术,但一直苦于无处施展。拍完了《大戏法》后,巍子也有了可以表演的魔术绝活。后来再看龙年舂晚刘谦的魔术表演,巍子的心里和明镜一般

去年,拍电视剧《老北风》的时候,他在博客里点名表扬一匹叫“铁黑”的马:“《老北风》呼啸杀敌,还需良驹给力!”现在,巍子经常会在微博里晒马儿的“靓照”。《老北风》讲述了东北抗日游击队的故事。这个戏很苦,巍子本来不想接了。可是对方非常执著,巍子走到哪儿,投资人追到追哪儿,巍子先后拒绝了六次。直到巍子跟《光荣大地》剧组到坝上去拍戏,去一次要6个小时的车程对方愣是去了两次,巍子最终被打动,咬牙接拍《老北风》。东北的冬天奇冷,剧绍有时候要专门等天降大雪。雪中打仗的戏,把巍子折腾得不轻,尽管他骑术精湛,但毕竟早已过了二十多岁的年纪。巍子骑上几百米没问题,但在马背上狂奔一天,感觉疲惫不堪。巍子告诉记者,拍《老北风》除了体力上有点透支,心情却特别好巍子在宁夏插队的时候,曾经放过一段时间的马,因此对马儿很有感情。

从宁夏插队到著名演员的曲折经历中,“痛快”一直是巍子的人生理想,他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其中却有愧没有悔。

追求自由,有愧无悔

巍子:斐多菲曾经在诗里写,“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我觉得人首先要清楚自己要什么,如果自由对你来说,是生命当中最有价值的东西,那你一定要舍去很多,你不能去攀比家庭团圆,夫妻恩爱,过年过节,你享受的就是那份寂寞。选择了自由,就要有这份承担,如果你觉得自由没那么大价值,那就踏踏实实地找个人过日子。我成功的经验,是我的蜜糖,放在别人那儿,也许就是毒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逻辑,谁也别模仿谁,幸福不是一加一等于二的问题,幸福完全是靠自己体验、选择的。

1956年1月,巍子出生于宁夏银川。父母都是当地机关干部,在巍子的记忆里,父亲是个很有威严感的男人,当时单位给配了辆自行车,巍子的父亲每天回来先把擦得雪亮,自行车坏了,别人都送到修车行去,巍子的父亲三下两下就修好了父亲喜欢运动,经常带巍子滑冰、游泳,钓鱼。老爷子一生倔强,84多岁还坚持在冬天独自登黄山,这种性格也多多少少影响了巍子。

1973年,在上山下乡运动中,巍子被下放到黄河边上一个叫杨家寨的村子,他的落户地是燕丰第二生产队。当地干部担心知青扰乱村民,就在远离村子的牲口棚旁边,盖了一个知青居住点。那时候,巍子经常打架,后来听说表现不好,就不能回城,于是拼命干活,每每累到吐血,成为了大队赚工分最多的知青,由于表现出色,公社推荐巍子上农业大学,条件是三年大学毕业后必须回来,巍子不想继续当农民,只好放弃了这次机会,第二次公社推荐巍子当工人,他拿到表格一看,竟然是矿工,巍子宁愿接着当农民,也不愿意去挖煤,农民起码能见着太阳。

1976年夏天,一个很多年没联系的同学,给巍子送去了宁夏师范学院招话剧班的消息,考试的时候,巍子唱了一首语录歌:人家让他演小品,他连小品是什么意思都不知道这次考试之后,巍子就回乡继续干活,他想自己肯定没戏了,谁知半年之后,宁夏话剧团突然给他打电话,问他还有没有兴趣来学习。在宁夏话剧团,巍子跑了5年龙套有的时候憋屈,化装只化半边脸因为他从舞台这头走到那头,观众根本看不见另一边脸,一台话剧巍子演的净是匪兵甲强盗乙,龙套的服装比主演还多,遇到搀阔太太过街的戏,巍子会故意走得很慢,第一可以跟漂亮姑娘多亲近,第二还可以穿皮鞋巍子自嘲那段时间的状态是,“台上没有戏,皮鞋亮光光。”后来主演们的年纪逐渐大了,巍子这一拨儿演员终于有机会出头了可是全国的话剧形势开始衰败,经常排练半年的戏,最后只演两三场,团里想提拔巍子当副团长,但他的心已经凉了宁夏话剧团请了两个中戏老师来培训,老师告诉巍子,中戏开了个专修班专修班的八学条件是学员必须回原单位巍子想留北京,他把想法跟老师说了,老师说想留北京只有一种可能,如果他的专业特别好,北京的单位会主动让他留下来:上学之后,巍子除了睡觉在宿舍,其他时间都在图书馆和排练厅,下了真功夫,中戏举办的首届戏剧小品大奖赛,编剧。导演。演员三个一等奖被他―人包揽,各种年度大戏巍子成了当

仁不让的男主角。1988年,巍子凭借《桑树坪纪事》中的男三号“疯子”一角,获得了梅花奖,同年出演话剧《虎符》获得了文华奖,北京七个文艺团体同时向他发出了邀请。

巍子想自己如果能落户北京他希望妻儿的户口也能落下如果能分到一套房子就可以阖家团圆,这个朴素的愿望,在当时算是挺高的要求因为当时许多文艺单位的一把手,才刚刚分上房子话剧《虎符》演到第7场,全体演员谢幕,领导们上台合影。当时的文化部副部长英若诚,一边面部保持拍照微笑一边悄悄问身后巍子想不想去人艺第二天《虎符》最后一场演出的时候,北京人艺的前四把手,于是之林连昆、朱旭、林兆华齐齐到场。晚上演出回来巍子刚走进宿舍楼道,就听见传达室的大喇叭喊他的名字:“北京人艺来电话!”巍子激动地接过电话,电话那头是林兆华,问他想好了没有如果同意来北京人艺,明天就来他的办公室报到,巍子放下电话,激动难平,一回头发现班里同学全在后面围着他。

巍子到了北京人艺,办完各种手续,把铺盖卷放在床上,终于相信自己不是做梦,他骑着自行车,跑到天安门广场,在那儿站了两个小时。林兆华把办公室让给了巍子当宿舍,一个月后,巍子的妻子和儿子调到了北京,巍子的妻子刚来北京,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林兆华索性把她也招进了北京人艺后来,北京人艺又为巍子买了一套房子。

好不容易进了人艺,解决了生活问题,巍子却又陷入苦恼,1991年,人艺排练话剧《海鸥》当时的排戏节奏是每天上午9点排练,排练到中午就休息,晚上老人儿们在剧场里演《茶馆》《天下第一楼》等传统剧目。《海鸥》从排练到演出,整整花了10个月。巍子挣82块钱工资,40块给家里,他自己一天只有不到1块钱的生活费,只能抽1毛6一包的“大工字”,卫生纸也只敢买最便宜的,1毛2一包的卫生纸是用废旧报纸的纸浆做成的,上面还能隐隐看到过时的新闻。后来,巍子接到了《情满珠江》的邀请,他想出去拍戏,开始一层一层打报告,他从演员队长求到艺委会,从艺委会求到院长办公室,又从院长办公室求到院长,巍子说演完电视剧,一定老老实实回来排戏,最终获得了单位的同意。当时,广电部规定演员接拍电视剧价格是400元/集。巍子是北京45岁以下惟一的一级演员,广东电视台特地给广电部打报告,巍子获批拿到了1000元/集的天价片酬。

《情满珠江》大火以后,巍子的片约纷至沓来,可是人艺按照之前的约定,给巍子排了四部大戏。巍子发现自己已经受不了排演话剧的缓慢节奏了,他谎称自己得了肝炎,怕传染给其他同事,在家窝了三个月,直到听说人艺大戏已经开始排练,主角已经定了别人。在此之后,巍子去拍了香港著名导演严浩执导的电影《天国逆子》。后来,巍子打了个报告,说自己由于个性太强,决定辞职。与此同时,巍子与妻子的婚姻也产生问题,俩人一直冷战。后来巍子绷不住,提出了离婚,巍子的妻子痛快地答应了。俩人去民政局把红本换成了绿本。巍子把存款和房子都留给了妻儿,净身出户了。走在街上,巍子一掏兜,全身只剩600块钱了,他搬到朋友家的客厅里,许诺一接到戏马上搬走。到了朋友家,巍子天天盼着有戏找他,只要有戏他就可以住在剧组了。一个月后,巍子终于接到一个剧本,一看题目,巍子乐了,剧本的名字叫《男人没烦恼》。导演何群曾讽刺他穷疯了什么烂戏都接,15个频道占了9个巍子心说,您是没到我这田地。

巍子一辈子追求“自由”和“快乐”,当他发现自己吐血换来的“体制内”身份,限制了他的自由和快乐,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放弃。巍子剖白说,自打从人艺辞职,他再也没有走进过人艺的大门,人艺对他是百分之百,而他却无以为报。

恩人与贵人

巍子:《铁梨花》之后,很多人以为我的选择面变宽了,一堆本子等着我挑,但实际情况恰恰相反,好多剧本拿来,我看两、三集,就看不下去,扔一边儿了。拍戏我不看朋友的面子,只看剧本和班底,这个原则从2000年以后就再没有变过。我宁可在家呆着,也不愿意接我不爱演的戏,演不想演的戏太痛苦了。这幺多年,我最怕大忽悠,说得特别好,真做起来以后,啥也不是。

2000年,巍子买了房,解决了经济问题,总算进入了随心所欲的境地。巍子小时候就喜欢玩,没事就骑自行车到郊外,上大学的时候,还曾骑着自行车去香山。这些年,巍子借着拍戏的机会,更是走遍万水千山,翻开中国地图,几乎没有他没去过的地方。2006年拍电视剧《王昭君》的时候,巍子去了新疆火焰山无人区,最远还去过无人区。巍子第一次去张家界的时候,那里还不是旅游景点,他坐着皮筏子一路漂流,感觉过瘾极了,再去的时候,那里已经人满为患了。去年,连续接了《大戏法》《光荣大地》和《老北风》后,巍子感觉体力严重透支。今年年初,他索性一个剧本都不看了,直接去欧洲旅游,一口气跑了四个国家。

行走江湖多年,总会有人情债要还,想到帮了这拨人,就会得罪那拨人,巍子给自己定下了只看剧本、班底好坏,不问朋友亲疏的原则。这其中只有两个例外:滕文骥和郭靖宇。滕文骥在巍子低潮的时候帮助了他。巍子刚出道的第一部主演的电影,就是滕文骥导演的《黄河谣》。在任何时候,只要滕文骥打个电话,巍子都会飞马赶去。巍子说,滕文骥给他的活,一般也不会太差。去年有个戏,他的档期实在没错开,但滕文骥一个字也没埋怨,这令他很感动。

1989年拍摄的电影《黄河谣》,为巍子留下许多美好回忆。在《黄河谣》中,巍子演当归,葛优演黑骨头。《黄河谣》是香港投资拍摄的电影,每次拍完,都要把胶片送到香港冲洗。在此期间,剧组全体人就在黄河边儿上等消息,最多一次等过十天还多。巍子和葛优在集市上买3毛8一瓶的二锅头,两个人能喝一个礼拜。葛优甚至跑到当地的法庭,看村里人打官司。有一场戏是拍黑骨头骑马,葛优不敢骑马,滕文骥给他找了一头驴,结果葛优一看,那头驴比马还倔。后来滕文骥问葛优,要不给你找辆自行车吧?葛优一琢磨,最后还是骑马把戏演完了。

巍子与郭靖宇的合作,早在2000年拍电视剧《笑傲江湖》的时候就开始了。那时郭靖宇才二十多岁,巍子饰演的岳不群有一把扇子,看见扇子头上写着《满江红》,郭靖宇马上把全文一字不差地背下来了,巍子觉得很诧异,再一细问,郭靖宇对唐诗宋词几乎都能倒背如流。从那时候起,巍子就知道他的文学功底特别好,还给他起了一个外号,叫“文学郭”。后来,巍子和郭靖宇成了无话不谈的好兄弟,巍子还帮郭靖宇张罗过生日。2010年,郭靖字筹拍《铁梨花》时,演赵元庚的第一人选就是巍子,他给巍子打电话:“有一部女性传奇大戏想找你演。”巍子听完就乐了:“女人的戏,你找什么?”后来,巍子看到剧本,发现赵元庚这个角色,竟然是演戏多年,从来没遇到过的“纯爷们”角色。在接拍《铁梨花》之前,巍子曾一度陷入拍戏疲劳期,几乎不想再演戏了,《铁梨花》让他重新兴奋起来。

为了演出军阀的粗糙感,巍子在《铁梨花》中除了抱老母亲、扛女儿,还要夹着姨太太走路。在戏开拍前,巍子还特别与几房太太召开会议,让大家在演戏中多多包涵。《铁梨花》播完,杨志刚扮演的张吉安的台词:“哎呀,我的婶儿啊!”一下子成了网络的流行词语,其实这是巍子的台词,被杨志刚抢过来用,没想到却给他说红了。在此之后,巍子与郭靖宇又合作了电视剧《将・军》。

许巍时光篇2

When Xu Wei first came to Beijing to pursue his rock dream 20 years ago, he felt the pressure of becoming as famous as rock star Cui Jian. For the 25-year-old man, it was a tall order. So he immersed himself in his lonely, dark corner, pouring out his heart through songwriting.

Life was tough.

Just when he was about to give up, suddenly he was sweeping up nearly all the music awards in the mainland and becoming one of the country’s most popular rock singer-song writers.

Fans say Xu’s songs have blurred the lines of genres and age groups―something everyone can relate to and appreciate, both lyrically and musically.

But, at the height of his fame, Xu suddenly slowed down and withdrew from the public.

He emerged again in late 2012 when he released his new album, The Moment, and announced a national tour, which was scheduled to kick off from Beijing on May 17.

“I don’t want to repeat myself. I want to move on and keep on finding possibilities in music,” says 45-year-old Xu.

Most of his new songs were written during his trip to Yunnan Province from 2008 to 2012. He also shot a documentary when he recorded his new album in Xishuangbanna.

Xu says he was influenced by one of his idols, Sting, who made documentaries to record his life with music.

“For some, music is entertainment, such as karaoke. But for some, they listen to music to seek sparkles in life. I belong to the latter.”

“I’ve been documenting my life through music, good or bad. My songs present myself to the outside world. They reflect how I feel inside,” he says.

Xu first visited Yunnan in 1998 and fell in love with the place. He says he finds inner peace and feels comfortable in the province. The place inspires him to write light and easy songs like The Moment and Orchid in Empty Valley.

“One of my friends told me that when he compared Two Days with my new songs, he couldn’t believe I wrote it,” he giggles.

Two Days was one of Xu’s earliest songs, which was released in 1994. In the music video of the song, Xu covered his face with his waist-length hair and murmured: “I have only two days, one day for hope and the other day for hopelessness.”

Xu was singing out the struggles he was experiencing then. He was torn between his ambition and his disappointment in life.

The song was written following his band’s separation, which made Xu distressed and hopeless.

Armed with the song, he came to Beijing, and won a contract with indie label, Red Star. After releasing his debut album Elsewhere, Xu’s lonely and painful lyrics, and moody voice helped him stand out from the crowd then.

He was hopeful of a break. But, the music market, which was dominated by Canto-pop and pretty faces then, categorized Xu as a minority taste.

He was so poor then that he had to sleep in parks. To survive, he performed on streets and wrote songs for other singers. He went into depression while producing his second album That Day.

“People often asked me, ‘how did you write those songs, which sounded in despair?’” says Xu in neat short hair. He shares that his songs were a result of solitude, sleepless nights and even starvation. “I am a very sentimental and emotional person.”

Perhaps thanks to his sensitive nature, he has managed to last this long in the cruel music industry.

His music career has now spanned nearly 30 years since he picked up guitar at 16. He has released five albums, obtained numerous rock music awards, and written some of the most memorable songs in China’s music scene since the 1990s.

Ever since his award-winning album in 2003, Walking in Time, his fans noticed a change in his music. Replacing the desperate lyrics and impetuous rock beats are warmth, peace and contentment.

In 2005, Xu held his first concert in Beijing. Facing more than 10,000 fans, Xu says it felt like a dream.

“It’s been such a long wait for this moment. When it really happened, I just had no time to react,” he says.

Now, as one of the best-known rock musicians in the country, Xu has a strong fan base. His music and his life situation have also changed.

Nowadays, a typical day for Xu starts with reading books of Chinese calligraphy, followed by a simple lunch, working out in the gym, rehearsing with his band in the studio in the afternoon and ending with watching talk shows by songwriter Gao Xiaosong or having dinner with friends.

“I also quit smoking eight months ago and put on some weight,” Xu laughs.

He says the age of 40 marked a new starting point for his life. He used to listen to rock music only, but has since started listening to various genres, such as jazz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music.

He also likes Chinese painting and calligraphy, from which he gains inspiration.

“I never suffered from middle-age crisis. I am curious about everything and I believe life in the future will be interesting.”

许巍的多情敏感都体现在他的歌里。

20年前许巍初到北京追求他的摇滚梦想时,就意识到要想成为崔健那样的摇滚巨星,需要承受巨大的压力。对于当时25岁的许巍来说,那是一个太过艰巨的任务。因此他把自己隐藏在孤独黑暗的角落里,通过写歌来抒发内心的苦闷。

生活多艰。

就在许巍打算放弃时,突然之间他几乎横扫了中国大陆的所有音乐奖项,成为中国最知名的创作型摇滚歌手之一。

歌迷们说许巍的歌模糊了体裁和年龄的界限,每个人都能够从中找到共鸣,每个人都可以欣赏,不论是歌词还是旋律。

然而就在身负盛誉之时,许巍的脚步却突然慢了下来,并淡出了公众的视线。

2012年末,许巍带着他的新专辑《此时此刻》复出,并宣布从5月17日起开始举办全国巡回演唱会,北京成为第一站。

“我不想重复自己做过的事情。我想继续前进,坚持发现音乐中的可能性。”45岁的许巍说。

他的大部分新歌都是在2008年到2012年在云南旅行期间创作的,在西双版纳录制新专辑时他还拍摄了一部纪录片。

许巍说这是受到他的偶像之一――英国歌手Sting的影响,Sting就通过纪录片来记录自己的音乐生活。

“对于一些人来说,音乐就是一种娱乐,就像卡拉OK;但对于有些人来说,他们通过倾听音乐来寻找生活中的闪光点。我属于后者。”

“我一直通过音乐来记录生活,不管是好事还是坏事。我的歌将我自己呈现给外界,它们体现了我的内心。”许巍说。

许巍第一次去云南是在1998年,他一下子就爱上了那个地方。他说在那里他觉得很舒服,能够找到内心的平静。这也给予了他灵感,去创作一些放松自如的音乐,比如《此时此刻》和《空谷幽兰》。

“一个朋友告诉我他把《两天》和我的新歌相比时,都不敢相信那是我写的。”许巍笑着说。

《两天》是许巍最早的歌曲之一,发行于1994年。在这首歌的MV里,许巍齐腰的长发遮住了脸庞,喃喃自语着:“我只有两天,一天用来希望,一天用来绝望。”

那唱出了许巍当时内心经受的折磨,他在自己的梦想与对生活的失望之间苦苦挣扎。

带着这首歌,他来到了北京,签约红星生产社。首张专辑《在别处》发行后,许巍弥漫着孤独痛苦的歌词和忧郁的嗓音使他从众多歌手中脱颖而出。

许巍本有希望实现突破的。但当时崇尚粤语歌曲和靓丽外表的音乐市场决定了他只能是一个小众歌手。

他沦落到只能在公园里睡觉的境况。为了生存,他必须到街头表演、为别的歌手写歌。在制作第二张专辑《那一天》时,他变得十分抑郁。

“人们经常问我怎么写出这些歌的,它们听起来那么绝望。”许巍说,此时的他留着整洁的短发。他说他的歌都是经历了孤独和无数失眠的夜晚甚至食不果腹的日子才创作出来的,“我是一个非常多愁善感和情绪化的人。”

也许正是由于敏感的个性,许巍才得以在残酷的音乐产业中长青。

从16岁学习吉他开始,许巍的音乐生涯跨越了将近30年。他一共发行了5张专辑,赢得了无数摇滚乐奖项,创作了多首华语乐坛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最脍炙人口的歌曲。

2003年,许巍发行了荣获多个奖项的专辑《时光・漫步》,歌迷们注意到了许巍音乐中的一些变化。歌曲中不再满是充满绝望的歌词和强烈的摇滚节奏,取而代之的是温暖、平和与满足。

2005年,许巍在北京举办了他的第一场个人演唱会,面对一万多名歌迷,许巍说这就像是一个梦。

“这一刻,我等了太久。当它真的来临时,我都来不及做出反应。”他说。

如今,作为中国最知名的摇滚歌手之一,许巍拥有着众多粉丝,他的音乐和生活状况也发生了改变。

现在,许巍的一天通常由研究书法书开始,然后吃一顿简单的午餐,接着到体育馆锻炼,下午和乐队在工作室排练,晚上睡觉前看高晓松主持的脱口秀节目或者和朋友一起吃晚饭。

“8个月前我还戒了烟,增加了些体重。”许巍笑着说。

他说40岁标志着他生命中的一个新起点。以前他只听摇滚乐,现在开始欣赏各种体裁的音乐,比如爵士和中国传统音乐。

另外,他还喜欢中国国画和书法,他能从中获得灵感。

许巍时光篇3

公司:百代音乐

发行:2008年10月15日

唱片介绍:

历经四年的筛选和反复推敲之后,许巍的第五张专辑终于出炉,这张专辑背后的制作班底几乎囊括了各个国家的顶级音乐制作人。两年的时间中,许巍从100多首歌中逐一选出了这12首歌。

与以往的专辑相比,这张《爱如少年》的整体风格给人的感觉是更加淡然的,少了之前的那种年少轻狂的张扬和叛逆,有人说许巍老了,但是他自己更愿意将这种淡然归结于对于生活的深刻感受。

睽违4年,所有人都在期待,许巍2008第5张全新专辑《爱如少年》,单曲《故事》首播第一周即攻占所有音乐排行榜冠军。聆听这张全新专辑,我们可以发现比上一张专辑《每一刻都是崭新的》更加淡定与宁静。

作为个人创作分水岭之作的[每一刻都是崭新的],告别了过往的茫然不安、激情犹疑,走入温暖闪亮的世界,更贴近真实也更贴近生活,咏叹过去亦赞美当时:有人觉得平淡无味了,不够张狂不够呐喊,但这才是许巍走向人生彩虹的时刻,并且踏踏实实的在路上。

4年后的全新专辑[爱如少年],是许巍深刻感受生活后,对爱与生命的歌颂。许巍的爱无止尽来自他转化了痛苦与阴郁,升华了磨难与困惑,他知道如何不爱所以爱,他尝过痛苦所以欢喜,他度过黑夜所以光明,他仍在音乐之路上前进追寻,却已迈向清晰的目的地。[故事]、[家]、[少年]、[幸福]、[爱]、[四季\、[美丽的女人]、[天使],许巍用广袤的命题洞悉一切,单纯如一少年,怀抱好奇,怀抱理想,怀抱宽容,许巍音乐里的宁静致远已经到了彩云之巅,纯真的少年之心才能打开生命窄门。[爱如少年],正是许巍独特音乐人格所展现的风格。

歌曲列表:

1、爱

2、故事

3、彩云之巅

4、少年

5、我们

6、家

7、美丽的女人

8、幸福

9、天使

10、道路

11、难忘的一天

目迷・耽美《爱恋无声》

作者:马家辉 著

出版社:生活 读书 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时间:2008-4-1

字数:100000

页数:222

开本:大32开

纸张:胶版纸

ISBN:9787108027788

内容简介:

这不是一本关于电影的书。这也不是一本关于爱情的书。这本书,借电影起始、以爱情为题,说的其实是一位写作人的梦想与幻想。这个写作人,名叫马家辉。他对爱情有过万般想象,并在实践与实践之间揣摩到梦想的边界,游人止步,独立苍茫,执笔写下对于男女情事的一些看法、一些想法、一些说法,终而结集成书,且看能否在书页以外寻得意见相同或相冲的读者。

马家辉说:“这书名曰‘目迷’,因为自从让眼睛第一次盯着银幕,便迷路了,在光影丛林里回不了头;也曰‘耽美’,因为流连于光影之美,注定久久沉溺,无法自拔。

是的,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但每逢夜里,独坐月前,他终究暗暗好奇爱情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滋味。

书评:

我们看着他如何从东城的电影院出发。奇妙的是,东城戏院前身竟是殡仪馆,灵异传说中的鬼魅就像是他的先祖,他呢,便有了来历。一个香港男孩就这么成熟他的腿脚和心智,进入辨别是非的年代。马家辉看电影看多了,也练就了些洞穿的本领,就是将电影还原成现实。

――王安忆

一张张纸,几乎张张都能令你产生共鸣――使你在茫茫人海中找到了知音,使你的情感和灵魂找到了渲泄的出口。香港有了你,将不再是张爱玲口中“一个华丽但悲哀的城市”。它将会是“一个华丽而温暖的城市。

《桃花运》

类型:剧情

地区:中国

导演:马俪文

主演:葛优 范冰冰 邬君梅

首映日期:11月18日

剧情简介:

一位风流倜傥的中年男子王奔(葛优饰)他结识了单身妈妈叶(邬君梅饰),王奔的追求温柔而有力,暖昧而有礼,风趣而有节,让失魂落魄的叶重燃爱火。直到有两个声称是王奔女友的陌生女人(范冰冰、丛珊饰)找上门来,王奔也失踪不见,这突然到访的桃花运,是上天钦赐的爱情,还是精心策划的骗局7与此同时,还有另外几段艳遇在这个城市分别上演又互相牵连,最终这些人,如何成就一段段麻辣搞笑,浪漫喜剧的“有情人终成眷属”?

许巍时光篇4

那是个冬日的午后,在朋友的车上第一次听到许巍的《曾经的你》。“曾梦想仗剑走天涯,看一看世界的繁华……”尽管风格低调,旋律却那样的高远清澈,再配上男人声线中激扬上进的沧桑感,很大气。不是消遣的空心音乐,听他的歌总有种在路上的感觉,身上每个细胞都张开来,云淡风轻的气度将我从浮躁中解脱。

每个人的过去都有一首许巍的歌,在你坠落的时候 ,在你想哭的时候, 在你需要解脱的时候。

曾经看到这样一段许巍的自白:“如果有一天你看到一个流浪歌手。那就是我。/如果有一天你看到一个从绝望中走过来的人。那就是我。/如果有一天你看到一个脸上甚至还带着一丝稚气。身体略微瘦弱的大孩子。那就是我。/如果有一天你看到一个抱着吉他,眼神安详的人暴尸街头。那就是我。”

粗糙的五官有着孩子般的微笑,风雨过后的晴朗,历经坎坷的淡定,就那么安静微笑的唱着,直抵心灵的深处。他来自一个以自由为图腾的精神国度,那里一年四季都是秋天,大片温暖的阳光散落着,辉煌而苍凉。

摇滚给人的印象一直都是歇斯底里的呐喊和喧哗暴躁的和弦,颓废肆意张扬,让人无处遁逃。许巍却是一个例外,概括起来就是四个字——返璞归真。每一个音符背后都跳动着一颗宠辱不惊的心,多么难得。简朴然而真实。同时也让我们懂得,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每一刻都是崭新的》,这是我听过最温暖响亮的名字。许巍和我们一样,流浪在追求梦想的旅途上,遭遇挫折,伤害,寂寞,还有一个人承受一切,那种无助的痛。找不到出路时就在黑暗中竭力的奔跑。不能改变的是对远方的向往和挚爱。忧伤过,然而从未放弃对梦想的追求。

“曾在我心中的伤痛,如过眼的云烟,初次感觉,心就像天空般晴朗”。历经磨难后的豁达。从绝望中走出的许巍告诉我们,每个人都会作茧自缚,只有破茧而出,才能化蝶。他就这样把从容不迫的情怀和乐观,渗透到他的音乐中,激励了无数和他一样有梦想和激情的年轻人。

许巍时光篇5

晴天连着阴雨,细密的雨珠砸在嫩嫩的柳芽上,悄悄自地长成了蜿蜒的叶脉和骨骼。从夏天到另

个夏天,这里是我生命开始的地方。

花园里有四季不会凋落的颜色,和煦的阳光就这样拉开了一天的帷幕。

凌晨七点,街角的石桥旁,总会有个面容消瘦、身材高挑的男仔在翘首盼望。我从桥头的另

旁挪动着脚步走上来,脸上带着未醒的愠怒,我知道,他在等我。

从有记忆开始,他就在那里等我。邻家的姆姆催促着说,囡囡,快点走,哥哥等你很久了。

我总是不情愿地踢着小石子,带着愠怒的表情,从桥的这头走向另头。

后来,我渐渐长大,开始发觉,字典里的四字成语里,有个叫做青梅竹马。

谁说青梅定要配竹马啊?配木马不也挺好的嘛。

后来,就这么莫名其妙地配了木马。或许,像他们说的,兔子不吃窝边草;或许,像他们说的,太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

青春歪着嘴角,奔向前方,带着丝狡黠的笑。

那年,我15岁,爱情呼啦啦地拉开了大旗,我像一个勇猛的斗土,张牙舞爪奋勇向前,身体里总有挥霍不完的荷尔蒙。

后来,我再不肯跟着他在石桥边起上学。我不想让他高大的身影挡住我身后的全部阳光。

再后来,我的爱情大旗呼啦啦地倒了,15岁的我被失恋了。

湛蓝的天猛然下起雨来,空气里到处弥漫着潮湿的气息,伤感和疼痛像瘟疫样四散开来,无法阻挡,无处宣泄。

我整整哭了一个晚上,当我带着红肿的核桃眼打开房门的时候,一个高大消瘦的身影挡住了眼前的阳光。

逆光的拥抱也是很温暖的啊。我在他怀里闷闷地想。或许,我太需要阳光来温暖自己。

再后来,我背着书包耷拉着脑袋上学的时候,看到那个劈腿男瘸着腿肿着脸对着我颤巍巍地说对不起。

他们说,劈腿男被他狠狠地修理了一顿。那刻,我心里有种无法言语的畅快,连绵阴雨的天下子就晴了。

那年,我15岁,他19岁。

那之后的岁月,我们开始马不停蹄地恋爱。只是,他的身边不是我,我的身边也不曾是他。

就这样过了参差的季节,一季又一季,从在不知不觉中,有些微的遗憾爬落在心底。

这人世间的情,竟是如此的玄机,一步之遥,天涯咫尺。

我们颤巍巍地躲避着爱情的脚步。在爱情面前,我们竞显得如此手足无措。一时竟然忘了是如何开始的,或许,从未开始,只因从不曾结束吧。

仿佛回到了十年前,那时候,我5岁,他9岁,就那样迎着阳光在桥边翘首,只不同的是,心底竟有无比的欢喜。像只被驯旧目的小兽,心底喜滋滋地念道到底青梅还是要配竹马呀。

带着急切的脚步奔向石桥,桥的另一头是他瘦削的身影,只是背后,桃花,灼灼其华,天天盛开,晃疼了世人的眼。

那年的四季,绽放着彩虹般的光彩。

路边的石桥,溪边的流水,徐徐的柳林,晚照的斜阳,从大理到丽江,到处都是我们行走的足迹。16岁的那年,我听到花苞绽放的声音,清脆动听,脸上挂着甜蜜的微笑。

在后来,时间戛然而止。

他去了北国,那个曾叫做塞外的地方,那是一片神秘的领域,等待着他去寻觅和探索。那之后,我的梦里有时会下雪,雪落的声音,像贝壳在耳边叹息,扬起又落下,圣洁而纯白,覆盖一切。

思念流成了一条河,蜿蜒向前,找不到出口。耳边响起思念的话语,泪却暗自垂落。离亭黯黯,恨水迢迢,何处是归期。

奔赴,带着凛冽的表情,踏上旅途。

辗转三天三夜,憔悴的脸上依然挂着惊喜的表情。北国城市,夹杂着萧杀的气息猎猎地刮疼了我的脸,疼痛并幸福着。

他的脸上闪烁着晶莹的光,那刻,付出切都值得。

学校旁边的小旅店里,成了我暂时的家。

看着他帮我收拾行囊,我冻僵的身体渐渐恢复了温度。捧着我的脸,他颤巍巍地落下个吻,带着

股炙热的温暖,注入到我冰冷的身体。他像团火,席卷着铺天盖地的热情涌向我,心里像无数个蚂蚁在骚动,带着渴望和未知,就这样交付了自己。原来,爱的颜色是火烈烈的红。

再后来,事物都在默默消退,温度、味道和脸孔,连着海面的岛屿和激情,世界重新变成了白色。只留下,一片空白。

经年过去,彩云依旧,月又白了。

许巍时光篇6

静静的纸面上,这场战争的记录者魏巍用他饱含深情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幅壮丽而又感人的画面。每读一次,仿佛纸片都会投射出黑白胶片般的声色。那一幕幕硝烟弥漫、火光冲天、血肉横飞的画面在脑海中闪动。残暴,恐惧,血腥……时时刻刻包围在身边的是死神的召唤与亲人的思念。血肉之躯的我们是这般渺小,有时还未欣赏到良辰美景,却已迷失在梦魇之中。选择放弃、逃跑,还是继续战斗?你们选择了什么呢?记得同样参加过抗美援朝的外公对我说过这样一段话:“逃跑?想都别想,你要是稍有退缩,就会碰上后面的刺刀……战场上永远不需要逃跑的士兵!”那时,外公的面色是凝重的。在残酷的战争面前谁敢说自己没有一丝一毫的恐惧?可是,为什么“最可爱的人”坚持了下来?是信念吗?不错,是信念!唯有信念才能让人的理智战胜恐惧,才能在残忍的世界面前坚定地选择永不放弃。

在魏巍的笔下虽有战火的弥漫、鲜血的横流,但字里行间流露最多的情愫还是“可爱”和“幸福”。当我读到“你的感觉又是如何呢?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最可爱的人吗?”这样的文字时,发觉它们化为一股股力量直冲胸膛。可爱,字典中将它定义为可以去爱。多么美好的解释啊。当可爱的人救起火海中的小孩子;当可爱的人口含积雪,心系祖国;当可爱的人掩护朝鲜平民……我仿佛看到了鸭绿江的涟漪透露出新的希望,金刚山上的白雪演奏着美的旋律。战争是可怕的,可是,战争中不缺少温情。那点点滴滴倾诉的都是人性的真善美。最可爱的你们是否也在一个明媚的金色早晨,接过曙光中胜利的旗帜?我想那时的你们一定是笑着的,那满是炮灰的脸上镶嵌的酒窝,一定是你们最可爱的一面。“可爱”这样美好的词,你们当之无愧。

“只要能使人民得到幸福,就是我们最大的幸福。”朴实的语言中裹藏着美好,我们看到了战场上怒吼的你们在心中的微笑:一切都是为了远方的亲人。或许千山万水看不到亲人的家信,但是每当想起亲人们的微笑,亲人们的声音,这一切阻碍又算得了什么?千千万万的祖国亲人在心里惦记着你们,同甘共苦的朝鲜人民在眼中闪动着幸福的泪光。泰戈尔说过,“埋在地下的树根使树枝产生果实,却并不要求什么报酬”。这是何等的无私与博大,或许也只有长江黄河之水才能孕育出这样可爱的你们吧。幸福潜藏在不幸的背面,最可爱的人发现了它。尽管它如玻璃般易碎,折射出的璀璨却能翻山越岭。

江水阔比不上我们战士的信心强,山峰高比不上我们战士的决心强。一切的目的只有一个―保家卫国,让亲人们幸福。

59年前,志愿军的气魄感动了魏巍,在而后的59年时间里,魏巍将它传递给了一代代中国人。世事沧桑,或许有很多人淡忘了那些令人伤感的岁月。可是正因有魏巍这样的历史记录者,有《谁是最可爱的人》这样的历史记录册,我们的感动才会长存。

60年的风风雨雨,我们的祖国经历了太多太多。抗美援朝这样的震撼人心的事件或许还有很多很多。可是不管如何我们这些可爱的人用他们坚强的身躯,抵挡着一切摧残。他们用喊江喊海的喉咙,在升起五星红旗的金色早晨,唱响60年来朝朝暮暮澎湃的激情。他们以采薇采桑之手,编织共和国的彩灯云锦。打开历史的魔盒,或许是因为可爱的你们,才有了那段可爱的记忆……

许巍时光篇7

也许你会以为浸润于古典乐中的秦立巍严谨有余,其实,他是一个真正的“现代派”,他在爵士乐中翩翩起舞,他身着红色衬衫登上交响音乐会的舞台,他忘情投入的是场“姐弟恋”……无数的女性为他倾倒,称他是近乎完美的偶像,是从旋律中飘出来的白马王子。

出行时,买两张机票,一张给自己,一张给大提琴

风度翩翩的秦立巍坐在我的面前,我们一起喝红茶。我说,看你的模样,你就命中注定是个艺术家。秦立巍说,一开始他无从选择。他的父母都是上海的音乐演奏家,所以顺理成章,他3岁学钢琴,7岁学大提琴,到13岁就得了中国全国大提琴比赛第一名。“音乐神童”就这样诞生了,这时,他虽然知道这一生将注定与音乐为伴,但他想,如有机会可以做一次选择的话,或许他会让人惊讶不已。

1989年,13岁的秦立巍离开上海音乐学院附中,随父母移居澳大利亚。他就读的是一所贵族中学,这个学校出了5个澳大利亚总理。校规极严,秦立巍回忆说,他常常受到惩罚,因为天再冷,也只能穿短裤长袜,而他细小胳膊细小腿,长袜子时常掉下来。他边读书边练琴,3年后,又得了澳大利亚全国大提琴比赛第一名。该上大学了,秦立巍真的做出了一个让人惊讶的选择,他报考了墨尔本大学金融专业。我笑起来,“原来你想当大财主啊!”秦立巍忙摆手,说他当时就想开拓视野,因为在他看来,音乐是一种语言,它的内涵是知识,是感受,不然就是空洞的。

两年后,秦立巍以优异成绩获得英国皇家北方音乐学院奖学金,去该校深造,师从著名大提琴家柯西勃姆。所谓“少年得志便猖狂”,秦立巍大咧咧地跟柯西勃姆说,他要去参加最著名的柴可夫斯基国际音乐比赛,结果,柯西勃姆给这位“音乐神童”当头一棒:你以为你真行了?不,成功需要耐心!秦立巍先是气愤,后来才发现,自己对欧洲古典音乐的理解确实还没到火候。苦练几年后,柯西勃姆总算点了头,秦立巍满怀信心地踏上了比赛的征程,他如愿以偿.获得了银奖。中国轰动了,澳大利亚轰动了,2002年,秦立巍光荣当选“澳大利亚十大杰出青年”,澳大利亚政府奖给了他一把1721年制造的意大利瓜纳利大提琴使用权。我说:“你一定爱煞这把名琴了。”他说:“当然了,价值1000多万元人民币呢,我外出旅行时总买两张机票,一张给自己,一张给大提琴。”

登上舞台时,他没穿传统的燕尾服,一袭红衣,令时尚界振奋

“你是不是一天到晚都在练琴?”我想当然地问道。“不,一天练琴绝不超过4小时。”秦立巍斩钉截铁地说。一会儿,他想起什么来,问我:“你是不是以为我成天跟古典音乐打交道,人也‘古典’了?”不等我回话,他就下了“定义”:“我可是个现代派,就跟我同年龄的青年一样,我过着我们这代人的时尚生活。”

的确,秦立巍的生活够时尚的:他喜欢和着爵士乐的节奏跳舞;他喜欢流行歌曲,对斯汀百听不厌,新近又迷上了林俊杰《江南》的委婉;他喜欢足球,是切尔西队的铁杆拥趸,同时,一有空他还会挥起乒乓球拍:他喜欢打电子游戏,每每为积分的提升眉飞色舞……时尚的秦立巍有时也会让人惊讶万分。都说交响音乐会是最严肃的,君不见,听众着正装,演奏家个个燕尾服,但秦立巍却大胆出位,一件红衬衫竟然穿到了舞台上。所有的观众瞪大了眼睛。“你一定被喝倒彩了。”我笑着预测。“哪里,观众的情绪被我调动了起来。你以为我是瞎穿穿的?那可是我的精心创意。那天,我演奏的是《爱的致意》、《大探戈》、《纺织歌》,虽然也是古典作品,但我想演绎出现代人的激情和浪漫,而红衬衫恰恰可以烘托起这种气氛。我很高兴,观众认可了我,而现场真的充满了温馨。”秦立巍的表现让时尚界振奋起来,甚至说他是个引领流行的时尚弄潮儿。

许巍时光篇8

好像是前天吧,阿傍听完许巍西安演唱会后兴奋异常,激动地对我说 “看完了以后,我很有冲动去大街上找个高大的西安男人狠狠。一定要是陌生人,这样才有与西安的感觉。”

许巍的演唱会叫《绝版青春》。真的是绝版了。青春,激情,诗意,爱。

怀念西安。怀念大学。怀念大一时看的那场有许巍参演的“存在摇滚”。怀念学校的一次不插电音乐会带来的惊艳。

前天晚上听了很久的许巍。《在别处》。那是大学四年,我听得最多的一张专辑。是那些奇迹般的音乐,塑造和鼓励了我灵魂深处的迷惘、恐惧、倔犟、悲伤和幻想。

大学时的我,也许在白天会做许多愚蠢的事情。可是一到夜晚,独处的时候,我过的则是一种严肃、洁净、清醒、智慧或者说追逐智慧,也许痛苦但一定真诚的精神生活。用鹿桥的话来说就是:又像诗篇、又像论文。

来了北京以后,也许是皇城与我气场不合,也许是我自己太BT,我丢失了西安的那一个个充满星光和神启的夜晚。现在,我常常为失语症所搅扰阻滞,说到底,还是因为思维的短路和内心的空洞。偶尔午夜梦回,莫名地,情绪的野草会疯狂地滋长,我才发现,原来自己的血依然是热的,自己还是长安城里游游荡荡的、彻夜无眠的小疯子。

想起那天蝈蝈跟我发信息说:这个年代想找个疯子都那么的难!所以我无比地想念你!――哈哈哈哈!

还是前天。下午的时候,去校史馆资料室寻找台湾版的鹿桥小说《未央歌》。是1944届一个叫许冀闵的校友赠给母校的。扉页上有蓝黑墨水写的赠言,老先生的笔画间有一种沧桑的气息。不觉为之动容。

开馆时间太短,只够我看小说的序。《未央歌》写的是四十年代西南联大的故事,写成十四年后才出版,在港台乃至整个华语地区长销不衰,多次再版,所以,有很多篇序……篇篇精彩。

作者鹿桥说到自己毕业多年后再会校长梅贻琦,赠与《未央歌》。正与校长说着话,不留神,书竟被自己的孩子啃去了一个角――看到此处,我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但作者笔锋立马一转,说,待再回大陆,再与梅校长相对,竟是对着他的遗像――不是作者的笔锋太陡,是岁月的曲线有着太陡的拐弯,不留神,人就这样被时间啃去一个又一个的角,留下一个又一个的缺口。

印象深刻的是其中一个序言的最后几句,鹿桥写给天涯海角的旧友们的话:无论我们相距多远,共同推波驱浪前进的日子里会再相见的。到时候若忙得腾不出手来握下,咱们就响一声呼哨,破破沉寂。

资料室内安安静静。只有我一人对着书卷默默流泪。窗外是温柔温柔、很慢很慢的春天。

也因为看了《未央歌》,我决心一定要完成关于高中的长篇,来一个精彩的绝唱。我要创造一声轻悠的呼哨,为自己最珍惜最热爱最无法忘怀的一段时光招魂。

关于长篇征标题,我原来的想法是叫《蓝蓝蓝蓝》。因为记忆里的高中三年是一片蓝盈盈的感觉。那是天空的蔚蓝、海水的湛蓝、青春懵懂忧郁的淡蓝以及梦想蓝图的充满希望、无限延展的蓝。

可朋友一听就说:哈哈,烂烂烂烂!多不吉利!――呵,其实,也对。那三年,是星光般灿烂的、是花朵般绚烂的,是一场天真烂漫,也是一场酩酊烂醉……

哦,高中。

上一篇:楚才杯范文 下一篇:小学数学说课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