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经范文

时间:2023-10-30 15:49:34

内经篇1

《内经》在阴阳概念的生命规律前提下,将神概念广泛地运用于藏象、疾病、诊法、论治和养生之中,充分体现了作者将哲学中的神范畴引入医学领域的动因和指归。“凡刺之法,先必本于神”,将“治神”作为指导养生和临床诊治疾病之首务;“得神者昌,失神者亡。”将“得神”作为藏象、临床论治及养生的指导标准,充分反映了《内经》的论“神”观念和价值取向。

“神”的概念十分广泛而丰富,就其内容来看,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指自然界事物的运动变化及规律,二、对人体生命活动及现象的高度概括,三、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情志活动,此神乃狭义之神。

1“神”在藏象

藏象是谓:脏居于内,而形于外。它是以五脏为中心,联系诸腑、经脉、形体、官窍等的肝、心、脾、肺、肾五个系统的生理活动。《灵枢・本神》中论述神乃“故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混合相搏乃生神。精气化生于脏腑,藏于五脏,所以神与五脏的关系尤为密切。神主于心,《素问・灵兰秘典论》说:“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素问・六节藏象论》说:“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故说:心藏神。张介宾更是认为凡神皆为心所主。心主一身之神,分属于五脏。神由精气所化,精气藏于五脏,所以神又分属于五脏,而五脏又有“五神脏”之称,即《灵枢・本神》中述:肝藏血,脾藏营,心藏脉,肺藏气,肾藏精。亦《素问・宣明五气篇》中所言:“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是谓五脏所藏。”可见神在五脏中各有反映,尤以心主一身之神而重于余脏。

2“神”在疾病

在以阴阳概念所表达的客观事物固有规律的观念指导下,《内经》所创立的诊法理论也广泛地应用了“神”概念,并且以此作为判断疾病,评价病情,预测吉凶的指标。病之言神,都存在着有神(又谓得神)、少神(又称神气不足或神虚)、无神(又称失神)、甚至有“神乱”和“假神”等不同量级的病理表现。《素问・调经论(节选)》说:“神有余则笑不休,神不足则悲。”《灵枢・本神》亦云:“喜乐者,神惮散而不藏。”心病则神志失常,喜笑不休或悲。心脏如是,余脏亦然。

3“神”在诊法

论疾病的诊断方法,包括疾病的诊断原理、诊察方法与判断法则。“神”的概念被广泛用于诊断原理及作为判诊断疾病、评价病情的准绳和法则。因为四诊所收集的症状和体征都是生命活动规律在特殊状态(即病理状态)时的外在表现,无论是望诊所收集的五色、舌象、形体姿态、目光等数据,或者闻诊中的语言气息,或者问病人的饮食口味,或切脉获取的脉象等等,都存在着有神、少神、无神等标准。这都是病人整体生命规律在轻重不同病理状态下的外在表现。无论是色之有神无神、舌之有神无神、脉象之有神无神、目光之有神无神,或者饮食口味、语言气息、形体姿态之有神无神,都有其客观存在规律,都是整体生命规律在特定病理阶段在局部的映射。正如《素问・脉要精微论(节选)》中强调“切脉动静,而视精明,察五色,观五脏有余不足,六腑强弱,形之盛衰,以此参伍,决死生之分。”

4“神”在论治

治疗原则,是指导治法、疗法的准绳和法则。作为判断整体生命规律之“神”的盛衰、多少、有无、真假的标准,可以进一步作为指导临床治疗的依据,这就是“失神者死,得神者生”、“得神者昌,失神者亡”观点发生的由来和背景。针刺法亦要求 “凡刺之法,先必本于神”。《内经》将人体正气对各种治疗措施的反应性及其规律也以“神”概之,如《素问・汤液醪醴论》中将病人正气衰微出现“针石不能治,良药不能及”的现象称为“神不使”即是其例。

5“神”在养生

养又称为“道生”、“摄生”,是“治未病”的主要内容。《内经》在其确立的养生原则和具体方法时要求,务必做到“恬淡虚无”、“精神内守”,要“气从以顺,各从其所”等等,并据此原则,制订了顺应四时气候特征的“养神”措施。只有如此,才能达到“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的养生最高境界。

内经篇2

一、用新思维、新视角审视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内部审计

内部审计的产生与发展与其所处的环境密切相关,它是适应经济环境的需要而产生,又伴随着经济、科学技术、文化及经济体制等环境变化而发展的,其职能作用的变化也以各种环境因素的变化为转移。

内部审计是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离开了内部审计,现代企业制度的运行就会出现紊乱。纵观世界一些发达国家不难发现,企业的内部审计结构都十分健全。以美国通用公司为例,它是一家集航空、发电、动力、电子、医疗设备、工程塑料等诸多领域于一体的跨地区、跨产业、多层次、多功能、多元化的企业,利润多达几十亿美元。它除了高度集中人事任免权和财务管理权以外,其成功经验之一就是充分依靠内部审计。

在我国企业依附于政府的计划经济条件下,内部审计所起的作用只不过是高层次的国家审计监督在企业中的延伸而已,内部审计对国家的这种依附不仅影响了内部审计的独立运行,而且也限制了内部审计职能作用的发挥。企业在市场经济这个新环境下平等竞争、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若不注重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和健全内部监督制度,企业的经济效益就难以提高。因此,必须抛弃把企业内部审计当作国家审计的延伸和在企业里的代言人的观念,树立内部审计独立自主的观念,按现代企业制度改革的要求,建立起对所有权、经营权约束和服务的内部监督机制。

现代企业制度使法人化的企业承担的责任由财务责任变成资产责任、产权责任及资本责任。而内部审计的目标也随之而发生变化,即由监督财务责任转变为监督资产责任、产权责任及资本责任。审计功能也将随审计目标的变化而发展、深化。一是严肃财经法纪,促使企业遵纪守法;二是对资产、产权及资本的监督;三是维护所有者权益,保障资本保值增值。审计功能的这种深化,其实质是由查错防弊的防护发展到献计献策、提高经济效益的建设,这是审计功能的一个重大飞跃。

二、现代企业制度下强化内部审计工作的新对策

鉴于我国目前审计从业人员数量不多,水平又参差不齐,接受继续教育的机会和条件有限,与新经济环境下内部审计工作任务和质量要求有一定差距的实际,我们除了强调企业各级领导重视内部审计工作,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不断提高内部审计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以外,更应该进一步更新内部审计观念,营造开展内部审计的良好环境,不断开拓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新思路,尤其是借鉴西方现代内部审计的理念和方式,促使内部审计人员不仅要善于发现问题,而且更要善于解决问题,并要求将所提建议当作本部门的服务产品竭力向企业最高领导者推销,以达到提高审计效果的目的。与此同时,内部审计人员要学会参与式审计,即在开展审计工作中力求与被审计者保持良好的工作关系,共同分析问题的症结所在及其潜在的影响,探索改进的思路与对策,当好企业的高级参谋和得力助手。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内部审计工作重点转向经营审计,实现市计内容的突破

传统的内部审计主要以查错防弊为主,发挥保护和制约作用,其工作的重点放在财务审计上。而这种审计在资源日益稀缺和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严峻经济环境下,已不能直接协助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增强竞争能力,逐渐失去了以往的作用,内部审计面临新的挑战。为适应形势的变化和企业管理的新要求,急需将内部审计工作重心从以往的财务审计转向富有建设性的经营审计上来。

目前,西方国家内部审计涉及的领域相当广泛,工作内容也十分丰富。以美国为例,其内部审计已经涉及到企业发展战略及经营决策审计、投资效益审计、市场景气状况审计、物资采购审计、生产工艺审计、产品推销审计、研究与开发审计、人力资源管理审计、后勤服务单位效益审计、信息系统设计与运行审计等。有的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甚至就环境污染、社区关系等因素对企业商业利益和持续经营的影响等也进行评估,“绿色”审计、社会责任审计也成为内部审计的重要内容。据调查,1989年美国公用事业的内部审计工作时间只有19%用于财务审计上,其余时间均转向了经营审计。日本的内部审计工作重点是致力于改进管理、提高效率、增加企业利润等建设性审计上。

相比之下,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虽已不同程度地涉及到经营决策、经营计划和承包目标、经济合同等内容,实际操作中,多数为经营管理方面,审计内容还停留在浅层次上。由于国情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我们不可能完全照搬西方的内部审计模式,然而对于其先进的内部审计理念和方式确有值得学习和借鉴之处。为此,我们必须围绕经济体制改革开展经营审计,积极探索资本经营、资产重组审计的路子,促进实现规模经营和重组效益,开展资源配置决策审计,提高其使用效率。

2、改变审计策略,采取积极参与、合作的审计方式

积极参与、合作式的审计,具体做法分为四个步骤:

第一步:在审计工作开始时,对被审部门或人员保持信任的态度,与其讨论工作,以明确审计目标、审计内容、审计计划及应采取的工作程序和方法,以便取得对方的理解、支持和配合。

第二步:征求被审部门或人员的意见,及时与有关当事人讨论审计中所发现的问题,共同研究解决问题的对策。

第三步:向被审部门报告审计结果,具体可以采用口头方式,以便及时沟通信息,就地解决和改正存在的问题,避免重大问题的发生。

第四步:提出终结审计报告,采用建设性的语句,重心放在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其造成的影响、改进的措施上,以及被审部门已采取的行动和效果等。

这里,以美国百事可乐公司内部审计部门为例,该公司为适应市场竞争白热化对其生存与发展的严峻考验,不断改进内部审计工作,采取了以切合实际、解决问题为导向的审计方式,鼓励被审计部门的人员在审计工作中提出所关心的问题,编写审计报告时用词艺术、语调委婉,对薄弱环节和存在的问题指明可改进的机会,不是一味地揭露;仅向被审计部门提供其应获悉的有用信息,针对不同层次的管理者提供不同口径的审计报告,以便其做出相应的决策,而反映重大审计事项的审计总结和综合报告则呈报最高领导人。内部审计采取这种新的审计方式后改善了与管理人员的关系,增强了内部审计工作的主动性和建设性,提高了公司生产的效率和盈利水平,因此,备受公司管理当局的赏识。

此外,在日本,企业强调雇主和雇员之间结成利益和命运共同体,注重保持人与人之间相互信赖与和谐的关系,因而,其内部审计工作颇受管理人员的支持和领导者的青睐。

内经篇3

医疗特色

1 运动障碍与神经遗传病:已形成专病门诊一专业的临床实验室一相关基础研究的一条龙模式,成立了“运动障碍与神经遗传病研究中心”,开展多种神经遗传病基因检测及相关研究,并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对症治疗和神经保护治疗。迄今共承担7项部级和卫生部科研基金项目,在国内神经内科界具有很高的声誉。专病门诊:周四下午。

2 脑血管病:在国内最早开展rtPA静脉内和动脉内溶栓治疗,流程严谨,安全性高,与神经外科合作开展介入诊断和治疗,显著改善了脑卒中患者的预后,承担国家“九五、十五”脑血管病攻关课题。在血管超声诊断方面用TCD和颈动脉彩超开展血管狭窄,栓子监测等检查,为脑血管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有力依据。开辟了急性脑血管病抢救治疗绿色通道。专病门诊:周三下午。

3 癫痫和发作性疾病:致力于各种类型癫痫的诊断,规范化、个体化治疗,与神经外科和儿科协作,对癫痫综合运用内科和外科手术及即将开展的微创治疗争取最佳的临床效果。基础方面重视对癫痫的遗传学和发病机制的研究,引进新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专病门诊:周一、三下午(暂停诊)。

4 神经肌病:致力于周围神经和肌肉病的诊断与治疗。在电生理方面具有完备的检测基础,对各种周围神经病、肌肉病变、神经肌接头病变的电生理诊断有深入的研究。在神经病理方面与我院临研所中心实验室和电镜室合作,独立开展周围神经和肌肉病理诊断。同时与我科神经遗传病专业组合作开展线粒体病等疾病研究。专病门诊:周二下午。

5 认知障碍与痴呆:从事中老年认知障碍和行为障碍的临床诊治工作,包括轻度认知障碍、老年性痴呆、血管性痴呆及其他神经系统变性病的记忆障碍,开展神经心理学测查、脑电图、事件相关诱发电位等检测项目,为患者提供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及康复训练指导。专病门诊:周四下午。

6 神经免疫病:具有多年神经免疫病临床诊治经验和相关辅助检查,有完善的诊断、评估和治疗体系,较早开展了血浆置换、丙种球蛋白注射,β-干扰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与血液净化中心、胸外科和肿瘤放疗科合作,为重症肌无力、吉兰-巴雷综合征和多发性硬化等患者提供完善的治疗。专病门诊:周二下午。

7 睡眠障碍:开展相关临床电生理检测,对不同原因导致的失眠,睡眠行为障碍、发作性睡病等进行及时准确的诊断和科学的治疗。专病门诊:周一下午。

8 头晕:依托最新的四通道红外线视频眼震电图,甄别各种中枢和外周的头晕并进行相应的对症治疗。专病门诊:周二下午(暂停诊)。

9 神经性视觉障碍:对神经疾病引起的视觉障碍和眼部异常进行诊断、治疗。专病门诊:周三下午。咨询电话

病房护士站:84205034

门诊:84205259

科室网站:

内经篇4

刘晓华

《黄帝内经》在国学经典中的地位非常独特,它是一本以圣王命名的书。这就意味着生命之学在我国古代文化当中,被认为是帝王之业,是大功德和大慈悲。

说到生命活力,我们经常会用这样的一些词汇:魄力,精神,胆识,意志,聪明等,这些都是代表我们生命活力的词,代表我们领导力的词。

什么叫魄力?在中医里,魄是肺的神,肺的神明。所谓"神"又是什么意思呢?神是精足了以后的外现。所以"魄"是肺气足的体现。而魄力的"力"就关系到我们的另一个脏器——肾。在中医看来,我们的力量都来源于腰,都来源于肾。所以,"有魄力"指的是肺和肾两个脏器的精气非常充足,所以做事才能气壮山河,才能够出大手笔。而肺和肾这两个脏器在中医里又居于先天的范畴,关涉到我们的本能,所以我们说的魄力是学不来的,它是我们身体当中的本能的一种外现。如果你魄力不够,只能说明你先天肺气不足,肾精不足。

在中国,许多人对中医常识都有一种耳熟能详的感觉。比如说老百姓并不懂医学,但是他们每天都在运用一些医学方面的知识。用古话说,这叫做"日用而不知",就是天天在用,却不知其中道理,介绍两个例子。

我们中国人练功的时候,我们打大自然太极时,第一个动作通常是"两腿分开,与肩同宽".那么先伸左脚和先伸右脚有没有不同?中医认为,左肝右肺,左边为肝气,右边为肺气。左边为肝,主血。所以一定是先伸左脚,先开血脉。因为血的运行比气的运行要慢,这样气血才能平衡。为什么还要"两脚与肩同宽" 就是要打开大腿内侧的三条阴经,然后脚尖再微微内扣,大腿外侧的三条阳经也就随之开启。如果两边阴阳经没有感觉,这个站立姿势对练功就没有任何意义。

为什么说"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夏天,我们的阳气全部浮越在体外,身体内部形成了一个寒湿的格局,人体的脾胃是最虚的,消化能力也是最弱的,所以我们在夏天要吃一些姜,古人还有一句话是"上床罗卜,下床姜".下床姜,就是当人起床以后,可以吃一些姜类的,温热的,宣发的东西,在中医里,生姜经常来入药的,它是助阳的,助生发的。所以可以吃一些姜来使你的阳气更加振奋。

冬天的时候,我们的阳气全部收敛了,身体的内部就形成了一个内热的格局,"上床萝卜"就是指在晚饭时应该多吃萝卜,因为萝卜是顺气的,它能够增强人的消化能力,让人在夜里有一个很好的睡眠。

内经篇5

2.儒家思想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现实意义田素霞,TIANSu-xia

3.完善煤炭企业资本运营的思路与对策刘福生,刘悦,LIUFu-sheng,LIUYue

4.浅析如何加快公路货运发展进程王英,郭兰青,WANGYing,GuoLan-qing

5.浅谈养老保险数据管理王昕明,WANGXin-ming

6.创新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促进企业经济发展张茂成,ZHANGMao-cheng

7.浅析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有关问题及对策乔国华,杨树元,QIAOGuo-hua,YANGShu-yuan

8.浅谈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董雅芸,DONGYa-yun

9.试论以人为本的经营管理理念与企业发展贾昂杨,JIAAng-yang

10.公司治理、企业管理与会计信息系统梁梅,LIANGMei

11.完善公司治理与会计控制的探讨米丽阳,MILi-yang

12.浅谈企业物流发展战略乔建波,QIAOJian-bo

13.浅谈如何进行存货管理班凤仙,BANFeng-xian

14.煤炭企业节电管理之我见王立武,WANGLi-wu

15.论企业特色文化建设的特殊效应高光云,GAOGuang-yun

16.铁路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张永在,ZHANGYong-zai

17.煤炭企业成本管理模式创新史光,SHIGuang

18.公路工程预算编制分析毕海芳,BIHai-fang

19.浅谈如何把好公路建设项目的质量关杜雅丽,毕海芳,李小玲,DUYa-li,BiHai-fang,LiXiao-ling

20.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与财政支持研究张萍,ZHANGPing

21.内蒙古煤炭经济 强化企业财务管理,提升企业竞争能力任秀君,RENXiu-jun

22.浅析会计计量属性-公允价值孟宪祥,MENGXian-xiang

23.论三种成本核算方法的区别哈成杰,HACheng-jie

24.论提高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的措施李叶清,LIYe-qing

25.论企业财务风险及其管理张月霞,ZHANGYue-xia

26.《建造合同》准则在施工企业实际应用中的利与弊韩锋,HANFeng

27.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分析高明,杨建华,GAOMing,YANGJian-hua

28.会计电算化在住房公积金的应用王丽华,WANGLi-hua

29.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整改建议刘彦,LIUYan

30.浅析如何加强会计基础工作张媛,ZHANGYuan

31.锅炉房设计中烟道、烟囱的选择与计算李宏,LIHong

32.煤与瓦斯突出防治技术及存在问题分析王刚,WANGGang

33.内蒙古乌兰察布市玄武岩覆盖地区找水可行性分析张福英,郝文才,黄巧霞

34.粉喷桩在高速公路软基处理中的应用贾文龙,JIAWen-long

35.浅谈整编芯阻燃胶带损坏原因及预防措施范春来,FANChun-lai

36.低丘地区GPS水准测量应用王君,WANGJun

37.浅析硅酸盐全分析百分总和张慧敏,ZHANGHui-min

38.范各庄矿超复杂通风系统仿真研究与应用梁国喜,LIANGGuo-xi

39.秦岭终南山高应力公路隧道及洞群稳定性分析王小朋,王德发,杨永刚,解盘石

40.如何减少煤矿机电事故李贡,LIGong

41.浅析热电联产余热供暖在大雁地区的应用石友,SHIYou

42.蒙古国图木尔廷-敖包锌矿矿床的地质特征张凤仙,ZHANGFeng-xian

43.悬挑雨篷的计算冯璐,FENGLu

44.汽缸裂纹的检查与处理赵旺平,ZHAOWang-ping

45.循环流化床锅炉优化启动陆桦,LUHua

46.柳坝沟矿区原生晕地球化学特征黄志全,章永梅,李峰

47.哈达门沟金矿区成矿地质条件与找矿方向薛建平,高军平,XUEJian-ping,GAOJun-ping

48.浅谈桥头跳车成因及处理办法唐忠平,韩英,丁婷花

49.浅谈低压断路器的限流作用及选择性张铁毅,ZHANGTie-yi

50.程序代码转换技术的研究与实现裴冬梅,聂建忠,赵凤荣

51.后现代工业化煤矿机械、电子、信息一体化的技术属性刘建,LiuJian

52.矿区土地复垦与技术郝华,HAOHua

53.从"三违"角度论述井筒装备安装中隐患及隐患排查柳江茹,陈运,张怀永,LiuJiang-ru,ChenYun,ZhangHuai-yong

54.实行煤矿ABC动态分类监管推进准格尔旗煤炭产业安全健康发展杨键军,YANGJian-jun

55.基建矿井通风难易程度分级评估的探讨陈运,张怀永,张徐,CHENYUN,ZHANGHUAIYONG,ZHANGXUHtTp://

56.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企业党建工作罗倩,LUOQian

57.加强党性修养,发挥基层党员的作用纪淑霞,JIShu-xia

58.国有企业要注重培育职工的价值取向郝永德,HAOYong-de

59.浅谈文言文教学策略研究黄春林,HUANGChun-lin

60.职业学校应重视学生法律素质的培养内蒙古煤炭经济 米景丽,MIJing-li

61.论高职院校语文课堂教学的优化王凯,WANGKai

62.新形势下高职土力学的教学探讨葛春兰,GEChun-lan

63.高职院校的课程网络化建设策略研究王煜,WANGYu

64.让社会保险的阳光普照内蒙古大地——内蒙古自治区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工作纪实杨满弟,聂梅,王家强

1.我们工作的首要责任是实现为参保者"服务一生、受益一生"的目标——内蒙古霍林河煤业集团社会保险业务管理中心工作纪实刘海波,李国庆,LIUHai-bo,LIGuo-qing

2.建筑工程项目施工招标投标引发的问题与思考林忠伟,LINZhong-wei

3.根据经济发展和市场形势积极调整煤炭营销策略柴君详,CHAIJun-xiang

4.浅析基于员工激励的组织支持理论栗永胜,LIYong-sheng

5.浅论《周易》中的"人本"思想曲哲,QUZhe

6.企业明天的核心竞争力-品牌形象杨智,汪占猛,YANGZhi,WANGZhan-meng

7.对铁路牵引变电所自动化操作的理性思考安美霞,ANMei-xia

8.神华新街能源公司寸草塔煤矿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研究王志强,刘瑞锁,WANGZhi-qiang,LIURui-suo

9.试论招投标的行政监督穆乃华,MUNai-hua

10.基于低碳经济模式的"新煤炭开发"理念——构建中国能源战略的重要理论支撑李雪峰,LIXue-feng

11.审时度势科学决策臧海民,ZANGHai-min

12.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焦光华,JIAOGuang-hua

13.浅议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刘艳春,LIUYan-chun

14.加强中小型企业财务管理问题探讨张军伟,ZHANGWei-jun

15.公路企业资金集中管理模式的构建梁梅,LIANGMei

16.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张士东,ZHANGShi-dong

17.《小企业会计制度》执行中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米丽阳,MILi-yang

18.建筑结构基础不均匀沉降的原因及防治对策探讨张宝满,ZHANGBao-man

19.建筑电气设备安装工程中遇到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徐茂军,YUMao-jun

1.我们工作的首要责任是实现为参保者"服务一生、受益一生"的目标——内蒙古霍林河煤业集团社会保险业务管理中心工作纪实刘海波,李国庆,LIUHai-bo,LIGuo-qing

2.建筑工程项目施工招标投标引发的问题与思考林忠伟,LINZhong-wei

3.根据经济发展和市场形势积极调整煤炭营销策略柴君详,CHAIJun-xiang

4.浅析基于员工激励的组织支持理论栗永胜,LIYong-sheng

5.内蒙古煤炭经济 浅论《周易》中的"人本"思想曲哲,QUZhe

6.企业明天的核心竞争力-品牌形象杨智,汪占猛,YANGZhi,WANGZhan-meng

7.对铁路牵引变电所自动化操作的理性思考安美霞,ANMei-xia

8.神华新街能源公司寸草塔煤矿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研究王志强,刘瑞锁,WANGZhi-qiang,LIURui-suo

9.试论招投标的行政监督穆乃华,MUNai-hua

10.基于低碳经济模式的"新煤炭开发"理念——构建中国能源战略的重要理论支撑李雪峰,LIXue-feng

11.审时度势科学决策臧海民,ZANGHai-min

12.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焦光华,JIAOGuang-hua

13.浅议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刘艳春,LIUYan-chun

14.加强中小型企业财务管理问题探讨张军伟,ZHANGWei-jun

15.公路企业资金集中管理模式的构建梁梅,LIANGMei

16.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张士东,ZHANGShi-dong

17.《小企业会计制度》执行中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米丽阳,MILi-yang

18.建筑结构基础不均匀沉降的原因及防治对策探讨张宝满,ZHANGBao-man

19.建筑电气设备安装工程中遇到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徐茂军,YUMao-jun

20.浅谈矿井井下排水处理回用杨萌,YANGMeng

21.外墙外保温系统的优点分析杨燕,YANGYan

22.浅谈平屋面的排水与找坡陈丽芳

23.浅谈煤矿室外排水工程设计的几个问题李宏,LIHong

24.综采工作面对接张东东,ZHANGDong-dong

25.空气加热室设备选型及布置赵崴娜,ZHAOWei-na

26.窄煤柱技术在平沟煤矿1603工作面的应用朱文胜,ZHUWen-sheng

27.浅析东胜煤田地下煤火的探测方法张福英,齐福辉,武军,ZhangFuying,QiFuhui,WuJun

28.地理信息系统构建结构内蒙古煤炭经济 董明,DONGMing

29.古城湾装车基地储煤穹顶仓喷雾降尘技术应用王忠,WANGZhong

30.采煤工作面上隅角瓦斯超限原因分析及治理方法王刚,WANGGang

内经篇6

洗髓一经,即本仙家伐毛洗髓之意,其高深奥妙超乎一切武功,不易领悟,且其原本早已失传。世间即有此书,皆人搜集道藏附会而成,牵萝补屋,故不见其能收若何效果也。

唯易筋一经,少林门中犹有传法,并未泯灭。易筋一经,实传自达摩禅师,此功练成之后即能运柔成刚,以御外侮。所谓易筋者,非真能将人体之经络取出而换以坚强之筋,犹言练此功夫日久之后,即可使筋骨坚强,胜于未练之时,如脱胎换骨。易筋者,比喻之辞也。

1第一式

面向东方而立,两足分开,中间相距约一尺开阔。足之位置须趾与跗同一方向,切忌踏成八字形。凝神调息,摒除一切杂念,鼓气于腹,毋使走泄。头部向上微昂,口宜紧闭,牙齿相接,舌尖舔住牙关,两目向前睁视,睛珠须定,不可稍有启闭。

然后,将两手折腕昂起,使掌心向下,指尖向前,再缓缓屈其肘节,将手提起少许,至腰部稍下处为度。唯两手虽上提,而两臂之气力必须下注,如按桌踊身之状。

略加停顿之后,乃将十指运力,向上翘起,而掌根则运力捺下。行时须极徐缓,至极度后再停顿片刻,乃放下手指,提起掌根,回复原状。

如此一翘一按,是为一度,徐行四十九度,而第一式功夫完毕。

2第二式

行前式功夫既毕之后,则将气力收起,复平常小立状态,使全身筋骨稍为舒展,以免过劳之弊。其休息之时间则不必限定。

行第二式时,先将两足紧并,全身正立,鼓气闭口,突视昂首,与第一式完全相同。

两手则将指屈转握拳,唯大指伸直。此时握拳极松,不可用力。握定之后,则将拳移置于大腿之前面,拳心与腿面相贴,两大指则遥遥相对。至此略略停顿,之后即将每手之大指向上翘起,以至极度;同时,两手之其余四指则用力紧握,务用全力。而两臂之力则须下注,切不可有丝毫提劲。

略停片刻之后,两大指即徐徐放下,余指也慢慢松开以复原状。两臂则宜用提劲,使气力上收。

如此,一紧一松为一度。行时宜凝神注气,专心一志。行四十九度,第二式功夫毕矣。

3第三式

行第二式功夫既毕之后,略事休息,再续行第三式。

此式正立如前,先将两足分开,中间距离约一尺左右,务须趾与跗成平线,忌作八字形。腿部宜运力下注,不可使稍有松浮,否则身体易摇动,而至神气涣散也。头昂目睁,口闭牙接,鼓气腹中,与上二式同。

两手则将大指先屈置掌心,余四指则紧握大指之外面。两臂垂直,双拳置大腿之两侧,拳心贴腿,拳背向外,臂部并不用力,拳亦握得极松。略略停顿之后,即将两拳缓缓握紧,至极度为止。同时,运力于臂使之下注,即用力将两臂挺直,使肘节突出,而气力易达于指掌之间也。

略停片刻后,徐徐放松拳指,回复原状。

如此,一紧一松为一度,共行四十九度,而第三式功夫毕收。

4第四式

行第三式功夫既毕之后,休息片刻以舒展筋骨,然后再续行第四式。

此式与以上各式不同。先全身正立,两足紧并,用足两腿之气力下注,以固下盘。然后,将两大拇指屈置掌中,而以余指屈置其外,握之成拳。

两拳由前面向上举起,以平肩为度,拳心相对,虎口向上,两拳间之距离则与肩膀之阔度相等。在上举之时,两臂宜直,上身切忌动摇。

略略停顿,即运力将拳紧紧握拢以至极度,而两臂同时向前伸去,位置虽不能伸前若干,但气力则完全前注。

停顿片刻,则将拳放松,收回两臂之伸劲。在伸出时,切忌左右宕动。

如此,一握一松为一度,共行四十九度,第四式功夫既毕矣。

5第五式

行第四式功夫毕,略事休息,更续行此第五式。

全身正立,两足紧并,昂头紧目,闭口咬齿,凝神鼓气,如第一式之形状。

将两手松拳,甚松,翻掌向外,徐徐从两旁举起,竖于头之上面,拳心相向,虎口相后,肘节微弯,两臂须离开耳际一寸处,切不可紧贴。在两臂上举时,两足即随之踮起,两踵离地一寸左右为度。

略略停顿片刻,乃将两拳紧紧一握,两臂则蓄力向下挫,似拉住铁杠,将身上收之状,同时,两踵再乘势向上举起,至极度而止。停顿片刻之后,再将两拳徐徐放松,收回气力,两踵亦缓缓放下,仍至离地一寸左右为度。

如此,一起一落为一度,共行四十九度,而第五式功夫毕矣。

6第六式

行第五式功夫既毕,略事休息,然后再续行第六式。

全身正立,昂首睁目,闭口鼓气如前。先将两足分开,相距一尺左右,趾踵须成平行线,切不可踏成八字式,因八字式力不专注,且易动摇也。

两手则将大拇指放在外面,以余四指握拳,再将拇指放于指节之外。握时亦须松弛,不可过紧。然后两臂从旁侧举起,拳心向上,至臂平直时,更屈转肘节,引肱竖起,至拳面适对两耳,全臂成三角形。拳以离耳一寸许为度,拳心则向肩尖。

略略停顿后,即将拳徐徐握紧,以至极度,小臂则用力向内折,大臂则用力向上抬。此皆系力行,不以形式行也。略事停顿后,即徐徐放开,以复原状。

内经篇7

帝曰:余已闻天度矣,愿闻气数何以合之?岐伯曰:天以六六为节,地以九九制会,天有十日,日六竟而周甲,甲六复而终岁,三百六十日法也。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其气九州九窍,皆通乎天气。故其生五,其气三,三而成天,三而成地,三而成人,三而三之,合则为九,九分为九野,九野为九藏,故形藏四,神藏五,合为九藏以应之也。

帝曰:余已闻六六九九之会也,夫子言积气盈闰,愿闻何为气?请夫子发蒙解惑焉。岐伯曰:此上帝所秘,先师传之也。帝曰:请遂闻之。岐伯曰:五日谓之候,三候谓之气,六气谓之时,四时谓之岁,而各从其主治焉。五运相袭,而皆治之,终期之日,周而复始,时立气布,如环无端,候亦同法。故曰:不知年之所加,气之盛衰,虚实之所起。不可以为工矣。

帝曰:五运之始,如环无端,其太过不及何如?岐伯曰:五气更立,各有所胜,盛虚之变,此其常也。帝曰:平气何如?岐伯曰:无过者也。帝曰:太过不及奈何?岐伯日:在经有也。帝曰:何谓所胜?岐伯曰:春胜长夏。长夏胜冬,冬胜夏,夏胜秋,秋胜春,所谓得五行时之胜,各以气命其藏。

帝曰:何以知其胜?岐伯曰:求其至也,皆归始春,未至而至,此谓太过,则薄所不胜,而乘所胜也,命曰气淫。至而不至,此谓不及,则所胜妄行,而所生受病,所不胜薄之也,命曰气迫。所谓求其至者,气至之时也。谨候其时,气可与期,失时反候,五治不分,邪僻内生,工不能禁也。

帝曰:有不袭乎?岐伯曰:苍天之气,不得无常也。气之不袭,是谓非常,非常则变矣。帝曰:非常而变奈何?岐伯曰:变至则病,所胜则微,所不胜则甚,因而重感于邪,则死矣。故非其时则微,当其时则甚也。

帝曰:善。余闻气合而有形,因变以正名。天地之运,阴阳之化,其于万物,孰少孰多,可得闻乎?岐伯曰:悉哉问也,天至广不可度,地至大不可量,大神灵问,请陈其方。草生五色,五色之变,不可胜视,草生五味,五味之美,不可胜极。嗜欲不同,各有所通。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五气入鼻,藏于心肺,上使五色修明,音声能彰。五味入口,藏于肠胃,味有所藏,以养五气,气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

帝曰:藏象何如?岐伯曰: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为阳中之太阳,通于夏气。肺者,气之本,魄之处也;其华在毛,其充在皮,为阳中之太阴,通于秋气。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其华在发,其充在骨,为阴中之少阴,通于冬气。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其华在爪,其充在筋,以生血气,其味酸,其色苍,此为阳中之少阳,通于春气。脾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者,仓廪之本,营之居也,名曰器,能化糟粕,转味而入出者也,其华在唇四白,其充在肌,其味甘,其色黄,此至阴之类,通于土气。凡十一藏,取决于胆也。

内经篇8

关键词:九针;内经;术语

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4.08.003

中图分类号:R2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4)08-0007-04

“九针”之名始于《内经》,其中《九针十二原》、《九针论》、《官针》专篇论述了“九针”,对其名称、形制、应用等作了详细说明,可见在《内经》时代“九针”已作为规范化的名词术语出现。笔者现通过整理《内经》有关“九针”内容,从术语角度对“九针”进行阐述,以使其更好地指导针刺实践。

1 “九针”之源

1.1 材质

针刺治病历史悠久,起源虽难以稽考,但一般认为主要源自砭石。由《灵枢・九针十二原》“余欲勿使被毒药,无用砭石,欲以微针通其经脉,调其血气……”可知针的前身是砭石。古人生活在洪荒大地,与猛兽等相搏,一旦患病,除祈祷鬼神外,往往会本能地用手或石片抚摸、叩击体表某一部位,有时竟会使病症缓解,经过长期的经验积累,逐步形成了砭石治病的方法。《说文解字》记载:“砭,以石刺病也。”《山海经・东山经》云:“高氏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箴石。”郭璞注曰:“可以为砥(砭)针治痈肿者。”这是

基金项目:国家标准化服务项目(ZYYS-2006000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6BAI21B03-04)

通讯作者:刘清国,E-mail:

有关砭术的较早记载。砭石当时的一个主要功用就是切开脓肿,或切除赘瘤,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砭石都是作为外科治疗工具而存在的。在距今约六七千年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发现有不少各种形状的骨针,很有可能被用做医疗工具[1]。后世有“伏羲制九针”以治病的传说,可见“九针”的起源历史悠久。随着冶金术的发明和发展,石针、骨针逐渐被金属针取代。古代“九针”也随之发展和完善。

1.2 关于“九”

《素问・三部九候论篇》言:“九针……众多博大,不可胜数……天地之至数,始于一,终于九焉。一者天,二者地,三者人;因而三之,三三者九,以应九野。”另外,《灵枢・外揣》亦云:“夫九针者,始于一而终于九,然未得其要道也。夫九针者,小之则无内,大之则无外,深不可为下,高不可为盖,恍惚无穷,流溢无极,余知其合于天道、人事、四时之变也。”《灵枢・九针论》云:“黄帝曰:以针应九之数,奈何?岐伯曰:夫圣人之起天地之数也,一而九之,故以立九野。九而九之,九九八十一,以起黄钟数焉,以针应数也。”《灵枢・经筋》提到“治在燔针劫刺”,《灵枢・九针论》有“取法于巾针”、“取法于絮针”、“取法于针”、“取法于綦针”等。上述诸多条文意指九针非九,众多博大,是针具的统称。“始于一而终于九”的数理,是一切事物由少到多的自然发展规律。取以“九”数,言其变化多端。有学者从多、极、变三义分析《灵枢》所言“九针”并非单纯指九种不同形状的针具,取九数名之,另有所寓[2]。先贤创制“九针”是与中国传统医学中人与自然相应、治与整体相合的整体治疗学思想密切相关的。天之风雨寒暑变化无穷,人之寒热虚实变化多端,治之则不可拘泥于一法一方。设“九针”以合创造多种治疗方法,利用多种治疗手段,最大限度、最佳效果医治多种疾病之义。

2 “九针”之名

“九针”之名,各不同形。《素问・针解篇》有“九针最妙者,为其各有所宜”。《灵枢・九针十二原》与《灵枢・九针论》明确提出:一曰针,二曰员针,三曰针,四曰锋针,五曰铍针,六曰员利针,七曰毫针,八曰长针,九曰大针。可见,“九针”之名在《内经》时代已有明确定义。

“九针”以毫针为要。《灵枢・九针十二原》有“欲以微针通其经脉,调其血气”、“小针之要,易陈而难入”。微针、小针、毫针三者异名同形,所指均为毫针。《灵枢・九针十二原》云:“虚实之要,九针最妙,补泻之时,以针为之……补曰随之,随之意若妄之,若行若按,如蚊虻止,如留如还,去如弦绝,令左属右,其气故止,外门已闭,中气乃实,必无留血,急取诛之。”又“毫针者,尖如蚊虻喙,静以徐往,微以久留之而养。”两条条文中均提到“蚊虻”,一者指针感,一者指针形。但前者言“九针”,后者言毫针。可见,前者“九针”是专门针对毫针而言,这样针感与针形才能一一对应。窦汉卿《标幽赋》说:“观夫九针之法,毫针最微,七星上应,众穴主持。”说明毫针地位非同小可,为“九针”之核心。《内经》中所言针刺内容绝大部分专指毫针针刺。

3 “九针”之形

一曰针:长一寸六分,形似箭头,头大末锐,当末端一分处收下,形成尖端。后人称为“箭头针”,近人在此基础上发展为皮肤针。“长一寸六分,头大末锐”(《灵枢・九针十二原》),“取法于巾针,去末寸半,卒锐之,长一寸六分”(《灵枢・九针论》)。

二曰员针:长一寸六分,针体呈圆柱形,针头呈卵圆形的短形导管,后人称此为圆头针。“长一寸六分,针如卵形”(《灵枢・九针十二原》)“取法于絮针,其身而卵其锋,长一寸六分”(《灵枢・九针论》)。

三曰针:针长三寸半,头如箭簇,似黍粟之圆形,近人称为推针,相当于现在的探针。“长三寸半,锋如黍粟之锐”(《灵枢・九针十二原》),“取法于黍粟之锐,长三寸半”(《灵枢・九针论》)。

四曰锋针:长一寸六分,针身圆柱形,针头锋利呈三棱锥形,后人称为三棱针。“长一寸六分,刃三隅”(《灵枢・九针十二原》),“取法于絮针,筒其身,锋其末,长一寸六分”(《灵枢・九针论》)。

五曰铍针:长四寸,宽二分半,形如剑,实为形似短剑的两刃刀,后人称为剑头针。“长四寸,广二分半,末如剑锋”(《灵枢・九针十二原》),“取法于剑锋,广二分半,长四寸”(《灵枢・九针论》)。

六曰员利针:长一寸六分,尖端锐利,中部略粗大,针身反细小,圆而且利,使能深刺。“长一寸六分,尖如牦,且员且锐,中身微大”(《灵枢・九针十二原》),“取法于针,微大其末,反小其身,令可深内也,长一寸六分”(《灵枢・九针论》)。

七曰毫针:长一寸六分或三寸六分,针细而长,形如毫毛,尖端锐利如蚊虻之喙,是临床治病最常用的针具,又有微针或小针之谓。“长三寸六分,尖如蚊虻喙”(《灵枢・九针十二原》),“取法于毫毛,长一寸六分”(《灵枢・九针论》)。

八曰长针:长七寸,针身细长,尖锐而锋利,也是针刺的常用针,后人称为环跳针,近人又发展为芒针。“长七寸,锋利身薄”(《灵枢・九针十二原》),“取法于綦针,长七寸”(《灵枢・九针论》)。

九曰大针:长四寸,针身粗圆,后人多用作火针。“长四寸,尖如梃,其锋微员”(《灵枢・九针十二原》),“取法于锋针,其锋微员,长四寸”(《灵枢・九针论》)。

4 “九针”之功

一曰针:浅刺皮肤,以“去泻阳气”(《灵枢・九针十二原》),即泻阳分邪气,一般用于治头身之热,也可用于病灶范围小、病情较浅的外科手术。“病在皮肤无常处者,取以针于病所”(《灵枢・官针》),“主热在头身”(《灵枢・九针论》)。

二曰员针:为按摩用具,能揩摩肌肉以泻分肉间邪气,亦能按压经脉腧穴以疏通经脉气血。“揩摩分间,不得伤肌肉者,以泻分气”(《灵枢・九针十二原》),“病在分肉间,取以员针于病所”(《灵枢・官针》),“主治分间气”(《灵枢・九针论》)。

三曰针:为按压穴位用具,通过按压经脉腧穴导利脉气,适用于血脉病症;以其有引正气、祛邪气之功,可用于正气不足的病症。“主按脉勿陷,以致其气”(《灵枢・九针十二原》),“病在脉,气少,当补之者,取以针于井荥分俞”(《灵枢・官针》),“主按脉取气,令邪出”(《灵枢・九针论》)。

四曰锋针:点刺放血以泻邪热,适于血脉顽证。“以发痼疾”(《灵枢・九针十二原》),“病在经络痼痹者,取以锋针。病在五脏固居者,取以锋针,泻于井荥分俞,取以四时”(《灵枢・官针》),“主痈热出血”(《灵枢・九针论》)。

五曰铍针:为外科手术用具,用于痈脓外症割治,有切开痈肿、排放脓液之功。“以取大脓”(《灵枢・九针十二原》),“病为大脓者,取以铍针”(《灵枢・官针》),“主大痈脓,两热争者也”(《灵枢・九针论》)。

六曰员利针:用于经络不通,气血壅闭所致痈肿、暴痹的深刺。“以取暴气”(《灵枢・九针十二原》),“病痹气暴发者,取以员利针”(《灵枢・官针》),“主取痈痹者也”(《灵枢・九针论》)。

七曰毫针:因针细而长,深刺而痛感较小,能长时间留针,有通调经络、散邪气、养正气的作用,用以治疗寒热痛痹等病和邪浅在络脉的病症。“静以徐往,微以久留之而养,以取痛痹” (《灵枢・九针十二原》),“病痹气痛而不去者,取以毫针”(《灵枢・官针》),“主寒热痛痹在络者也”(《灵枢・九针论》)。

八曰长针:用于治疗深部邪气与久痹。“可以取远痹”(《灵枢・九针十二原》),“病在中者,取以长针”(《灵枢・官针》),“主取深邪远痹者也”(《灵枢・九针论》)。

九曰大针:主要用于泻水,治关节积液。“以泻机关之水也”(《灵枢・九针十二原》),“病水肿不能通关节者,取以大针”(《灵枢・官针》),“主取大气不出关节者也”(《灵枢・九针论》)。

可见,九针不同,其作用也不同。①根据针具治病。针用于浅刺皮肤,可泻阳分邪气,主头身之热。员针、针皆为按摩之用,但员针揩摩肌肉以泻分肉间邪气;针则用于按压经脉腧穴,引正气驱邪。员利针、毫针、长针均可治痹证,但员利针善治暴痹,毫针久留养正,可治痛痹,长针善治深邪里痹。锋针、铍针、大针皆可祛有形之邪,但锋针善刺络放血而治痼疾,铍针可刺痈肿而排脓,大针则利关节而消积水。②根据疾病用针。病在皮肤、分肉、脉络者,因其位浅在表而取针、员针和锋针;病在骨、关节、脏腑者,因其位深在里而用员利针、长针和大针。病在皮肤无常处,或在分肉间,或病痹气痛而不去者,因其病情较轻,而用较小的员针、毫针;病为大脓,或在五脏固居者,或水肿不能通关节者,因其病情较重而用较大的锋针、铍针、大针。病正气不足者,可取员针、针以致其气,出其邪;病邪气有余者,可取锋针、铍针、大针以排脓、蠲痹、逐水。

5 “九针”使用要领

《灵枢・官针》言:“凡刺之要,官针最妙。九针之宜,各有所为,长、短、大、小各有所施也。不得其用,病弗能移。病浅针深,内伤良肉,皮肤为痈;病深针浅,病气不泻,反为大脓。病小针大,气泻太甚,疾必为害;病大针小,气不泄泻,亦复为败。失针之宜。大者大泻,小者不移。已言其过,请言其所施。”说明针刺要点在于使用被长期临床实践所证明合乎规格的针具。针具长短、大小各有不同,因而有不同的功效和适用范围。如使用不当,疾病就不能治好。“病浅针深”、“病深针浅”、“病小针大”、“病大针小”均属针具选择不当,致治疗失误。针刺要根据疾病轻重、病位浅深选择合适针具。

《素问・针解篇》云:“虚实之要,九针最妙者,为其各有所宜也。补泻之时者,与气开阖相合也。九针之名,各不同形者,针穷其所当补泻也。”运用虚实的主要关键,是要灵活运用“九针”。补泻手法要求用针应与气的开阖相配合。

6 “九针”之应

6.1 应天人

《素问・针解篇》云:“帝曰:余闻九针上应天地四时阴阳,愿闻其方,令可传于后世,以为常也。岐伯曰:夫一天、二地、三人、四时、五音、六律、七星、八风、九野,身形亦应之,针各有所宜,故曰九针。人皮应天,人肉应地,人脉应人,人筋应时,人声应音,人阴阳合气应律,人齿面目应星,人出入气应风,人九窍三百六十五络应野。故一针皮,二针肉,三针脉,四针筋,五针骨,六针调阴阳,七针益精,八针除风,九针通九窍,除三百六十五节气,此之谓各有所主也。”《灵枢・九针论》云:“黄帝曰:以针应九之数,奈何?岐伯曰:夫圣人之起天地之数也,一而九之,故以立九野。九而九之,九九八十一,以起黄钟数焉,以针应数也。一者,天也。天者,阳也。五藏之应天者肺,肺者,五藏六府之盖也,皮者,肺之合也,人之阳也。故为之治针,必大其头而锐其末,令无得深入而阳气出。二者,地也。人之所以应土者,肉也。故为之治针,必其身而员其末,令无得伤肉分,伤则气竭。三者,人也。人之所以成生者,血脉也。故为之治针,必大其身而员其末,令可以按脉勿陷,以致其气,令邪气独出。四者,时也。时者,四时八风之客于经络之中,为痼病者也。故为之治针,必其身而锋其末,令可以泻热出血,而痼病竭。五者,音也。音者,冬夏之分,分于子午,阴与阳别,寒与热争,两气相搏,合为痈脓者也。故为之治针,必令其末如剑锋,可以取大脓。六者,律也。律者,调阴阳四时而合十二经脉,虚邪客于经络而为暴痹者也。故为之治针,必令尖如,且员且锐,中身微大,以取暴气。七者,星也。星者,人之七窍,邪之所客于经,而为痛痹,舍于经络者也。故为之治针,令尖如蚊虻喙,静以徐往,微以久留,正气因之,真邪俱往,出针而养者也。八者,风也。风者,人之股肱八节也。八正之虚风,八风伤人,内舍于骨解腰脊节腠理之间,为深痹也。故为之治针,必薄其身,锋其末,可以取深邪远痹。九者,野也。野者,人之节解皮肤之间也。淫邪流溢于身,如风水之状,而留不能过于机关大节者也。故为之治针,令尖如梃,其锋微员,以取大气之不能过于关节者也。”

上述条文意指人体形与天地相配,“九针”之用各有所宜。人身与自然界是相互关联的,如人气应天,气属阳而运行不息,故应天。人阴阳血脉气之行于肉中,如同大地上的江河湖泊,故应于地。一天、二地、三人、四时、五音、六律、七星、八风、九野分别与针、员针、针、锋针、铍针、员利针、毫针、长针、大针一一对应。故医者在临针之际,必当结合人体与自然界的变化而选取“九针”中的不同针施治。

6.2 应九变

《灵枢・官针》言:“凡刺有九,以应九变。一曰输刺,输刺者,刺诸经荥输脏腧也;二曰远道刺,远道刺者,病在上,取之下,刺腑俞也;三曰经刺,经刺者,刺大经之结络经分也;四曰络刺,络刺者,刺小络之血脉也;五曰分刺,分刺者,刺分肉之间也;六曰大泻刺,大泻刺者,刺大脓以铍针也;七曰毛刺,毛刺者,刺浮痹皮肤也;八曰巨刺,巨刺者,左取右,右取左;九曰刺,刺者,刺燔针则取痹也。”此指“九针”应9种病变的针刺方法。输刺是选取十二经脉上的荥穴和输穴,以及五脏背部的腧穴;远道刺是发生在身体上部,选取身体下部的的穴位进行针刺;经刺是选取五脏六腑的大络上有结节而使经气不通的地方进行针刺;络刺是选取小络脉进行针刺,以泻瘀血;分刺是皮肤与肌肉之间的部位进行针刺;大泻刺是选取铍针刺脓疡以排脓;毛刺是在皮肤浅层针刺以治疗皮肤浅层的痹症;巨刺是左病刺右,右病刺左;刺是将针烧热即用火针,治疗寒痹。病变不同,选用不同针具及相应针刺方法。

6.3 应十二经

《灵枢・官针》言:“凡刺有十二节,以应十二经。一曰偶刺,偶刺者,以手直心若背,直痛所,一刺前,一刺后,以治心痹。刺此者,傍针之也。二曰报刺,报刺者,刺痛无常处也。上下行者,直内无拔针,以左手随病所按之,乃出针,复刺之也。三曰恢刺,恢刺者,直刺傍之,举之前后,恢筋急,以治筋痹也。四曰齐刺,齐刺者,直入一,傍入二,以治寒气小深者;或曰三刺,三刺者,治痹气小深者也。五曰扬刺,扬刺者,正内一,傍内四,而浮之,以治寒气之博大者也。六曰直针刺,直针刺者,引皮乃刺之,以治寒气之浅者也。七曰输刺,输刺者,直入直出,稀发针而深之,以治气盛而热者也。八曰短刺,短刺者,刺骨痹,稍摇而深之,致针骨所,以上下摩骨也。九曰浮刺,浮刺者,傍入而浮之,以治肌急而寒者也。十曰阴刺,阴刺者,左右卒刺之,以治寒厥;中寒厥,足踝后少阴也。十一曰傍针刺,傍针刺者,直刺傍刺各一,以治留痹久居者也。十二曰赞刺,赞刺者,直入直出,数发针而浅之,出血是谓治痈肿也。”在“九针”应9种不同病变的同时,本条根据病症深浅轻重提出了偶刺、报刺、恢刺、齐刺、扬刺、直针刺、输刺、短刺、浮刺、阴刺、傍针刺、赞刺12种主要行针和配针方法,指明了其各自的使用范围,以适应十二经的各种病症。

7 结语

《灵枢・九针十二原》、《灵枢・官针》和《灵枢・九针论》以大量篇幅对“九针”进行了详细论述,可见,“九针”在内经时代已形成规范化的名词术语,其中包括名称的规范、工具的规范(长度、形状)、主治的规范、刺法的规范(应天人、应九变、应十二经)。基于《内经》九针理论,后世演变出了多种治病工具和针刺方法。“九针”作为《内经》中的规范术语,其内涵还需进一步挖掘,为加深针刺理论的认识和提高临床疗效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 李戎.砭石、九针说源[J].医古文知识,2001(2):31.

[2] 王华.“九针”之义析[J].医古文知识,1994(4):14.

上一篇:阳春三月范文 下一篇:老舍原名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