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润率计算范文

时间:2023-09-17 08:36:28

利润率计算

利润率计算篇1

计算企业计划完成情况是加强企业经营目标管理、评价工作业绩的重要手段。一般情况下计划完成率的计算方法是用实际完成数除以计划数得到的,但是由于企业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企业在一定时期、一定阶段的利润为负值也是正常现象。计划利润为负值,是现实存在的客观问题。这一问题长期以来一直困扰着统计、财务等经济管理工作者,往往我们按常规方法计算出的计划完成率正好与实际情况相反,使我们无法正确评价计划执行情况。比如:某企业年初计划利润为-200万元,年终实际完成利润100万元,按照常规方法计算的计划完成率为-50%,明显与实际情况不符。那么在这种计划利润为负值的情况下该如何计算计划完成率呢?

一、真正理解计划及计划完成率的含义

实际工作中,计划完成率经常被用来检查工作的进度或计划的完成情况,多用百分数来表示,一般而言,计划完成率越高越好:小于1,表示未完成;大于1,表示超额完成。其基本计算公式为: 。例如:某企业共有三个门店,各店2010年销售收入计划目标均为1000万元,当年各门店实际销售收入为分别为:A店1034万元,B店1250万元,C店853万元。则各店2010年销售收入计划完成率分别为:A店 1034/1000 = 1.034 = 103.4% ;B店 1250/1000 = 1.250 = 125%;C店 853/1000 = 0.853 = 85.3%;相对于目标值为正值的情况时,上述算法及其结果毫无问题,亦可据此进行合理的经济评价。比如:例中,C店未完成计划, A、B两店均超额完成目标,B店最好,C店最差。

然而我们通常所说的利润指标相对于其他经济指标而言有特殊的情况,即在企业发展的漫长过程中,在某个特定的时期、或者某个特定的阶段,其利润是负值是非常合理的客观现象。此时,我们该如计算其计划完成率,如何利用计划完成率这个指标去正确评价其业绩?通常的方法让我们显得手足无措,因此我们需要回过头来重新审视一下我们对计划的理解和把计划完成率作为评价工作业绩手段的真正原因。

首先,我认为企业制定的计划是有假设的特定条件的计划,并且这一假设条件维持不变,比如制定计划时的产品市场行情、企业的生产能力等因素在维持不变或按一定预期比例变化的情况下年终会达到一个怎样的结果。计划只有在假设条件不发生变化的情况才真正具有科学性、严谨性与可执行性,离开这一假设条件,可以说计划没有任何意义。

其次,计划完成比率作为评价工作业绩的一个重要指标,其实是通过评价企业经理人或团队在执行计划过程中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使实际结果与计划相比相差多少或超计划完成多少来判断企业经理人或团队所付出的努力多少或工作能力的高低。

因此,可以将计划完成率解读为两部分即A+B,A代表在假设制定计划时的假设条件不变的前提下,无论谁去执行这个计划都会100%完成,即抛除计划执行人的工作能力高低对计划的影响程度,所以A=100%。B代表具体计划执行人的工作业绩,即计划执行人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取得的工作成果与计划相比是个怎样的情况,所以B应该是一个绝对数量的比值,即 ,放在数轴上可以更直观更容易理解,即实际数与计划数之间的距离c除以计划数到原点的距离a,如图:

因此可以得出计划完成比率的计算公式为:

二、区别利润和亏损的含义

一般地,我们称正的利润为利润,负的利润为亏损。尽管我们经常把利润和亏损笼统地称为利润或损益,但在解读计划完成率时,我们最好还是把利润和亏损理解为两种不同的事物,由亏到盈无论多少都是一个质的跨越,一定要用文字进行注释清楚,否则就无法正确进行业绩评价排序。

续前例:某企业共有三个门店,各店2010年利润计划目标分别为:A、B两店成立时间较长,均有稳定的市场客户,利润计划目标均为40万元;C店由于刚刚成立不久,还没形成稳定的市场,加之投资较大,固定费用较高,利润计划目标定为-100万元。当年各门店实际完成利润分别为:A店30万元,B店100万元,C店50万元。则各店2010年计划利润完成率分别为:A店 (1+(30-40)/|40|)*100%=75% ;B店 (1+(100-40)/|40|)*100%=250%;C店 (1+(50-(-100))/|-100|)*100%=250%。

我们可以看到,三家门店的计划完成率是按照公式计算出来了没问题,A店没有完成计划,B、C两个店都超额完成了计划。但是问题又来了,单从数值可以看出A店业绩最差,但是B店和C店都是完成计划利润的250%,究竟是B店的业绩好还是C店的业绩好?该怎样对这三家店做出正确的排序呢?

其实问题的所在就是我们没有把利润和亏损区分开,B店的考核目标是盈利40万元,C店的考核目标是亏损100万元。我们应该把C店的计划利润完成率解读为 “亏转盈完成计划的250%”,C店不仅仅是超额完成了计划,而且实现了由亏损到盈利这个质的跨越。从超计划完成的绝对量上看,C店超计划多完成利润(50-(-100))=150万元,B店超计划多完成利润(100-40)=60万元。所以C店的业绩应该是最好的,三家店的业绩排序也应该是先C店再B店最后是A店。从上面这个简单的例子可以看出,有时候单纯的数据如果不配合适当的文字说明就不具备任何意义。

结语:基于以上的分析与论证,我们在计算和解读利润计划完成率时,不仅要正确理解计划的含义和把计划完成率作为考核业绩的重要手段的真正原因,还要将利润和亏损区别开来,配合适当的文字注释,让数字背后的经济意义浮出水面。

参考文献

[1]段悦兰.计划利润为负值利润完成率与增长率的计算方法[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5).

[2]张海文.计划是负数时计划完成比例的计算[J].财会月刊:会计版,2009(02).

[3]梁慧芝.浅析企业财务分析的依据[J].知识经济,2010(05).

[4]曹咏梅.基于绩效基础的血站财务分析[J].新会计,2011(03).

作者简介

刘亚彬,男,1984年11月,汉族,籍贯: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学历:本科,职称:会计师。

利润率计算篇2

统计、财务等部门的工作人员在计算计划完成率时,经常会遇到计划数或基期数是极小值或负值的情况,每当此时,往往按常规方法计算出的计划完成率要么很大,要么正好与实际情况相反,使我们无法正确评价计划执行情况,如表1所示。

上表中的计划完成率是按照正常公式计算得来,公式如下:

年初(或调整)计划完成率=实际完成÷年初(或调整)计划

可以看到上面计算结果存在如下几个典型问题

负值计划完成率计算:A工厂年初利润计划为-300,实际完成为7000,未完成计划,但计算结果却是2333%,远远超过计划:调整利润计划为-8000,实际完成-7000,实现减亏,完成计划,但计算结果却是88%,显示未完成计划:C工厂调整利润计划为-1000,实际完成1100,扭亏为盈,完成计划,但计算结果却是-11%,显示未完成计划。

极小值计划完成率计算:B工厂调整利润计划为1,完成10,完成了计划,计划完成率的计算结果为1000%。这样的计划结算看似没有问题,与实际相符,但是这个计算结果真的没有问题吗?让我们来看看B工厂经营规模,是否能从中发现问题。B工厂年初销售收入计划是80000,调整计划后是70000,利润计划从30调整到1,从数字上看是个盈利的计划,但从其销售收入规模上看,实际上是个保本经营的计划。如果按照3%的利润率计算(股东投资收益率最低也要高于存款利率,否则股东建设工厂的投资款还不如直接存到银行或买国债拿利息,还没有风险),利润也应达到2100万元。所以,计划无论是30还是1,均与0或-30没有本质的区别。调整利润计划为1,实际完成为10,从实际情况来分析,计划完成率高于100%,但最高也不会达到110%,而上表计算结果是1000%,虽然数值计算正确,但却没有实际意义。

笔者在多年来工作中注意到,多数人在遇到以上问题时,往往会采取如下办法:负值计划完成率干脆不计算,极小值完成率要么也不计算,要么按常规公式计算出结果,而不管其是否与实际情况相符。

那么负值或极小值计划完成率到底能否计算呢?本文将就此问题提出一个办法,来解决这个困扰我们多年的难题。“不允许值”概念的引入

我们先来看一个例子:

如图1:当利润计划为100、完成为0时,实际计划完成率为0%。也就是说,当计划为100时,我们理应完成100以上,使计划完成率达到100%以上;计划完成率低于100%时,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市场莫测、人的能力也不同,但计划完成可以无限低吗?当然是不行的。一般来说,计划完成率为50%时,可以理解为,职业经理人员只完成了50%的工作量:当计划完成率为0时,可以理解为经理人相当于什么也没干;当利润值为负、计划完成率低于0%时,相当于经理人不仅什么都没干、没给股东创造效益,还损失了股东的利益。那么0就是股东给予职业经理人最低的极限值,即“不允许值”。

从图1中,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不允许值”这一概念,下面再作进一步的引申。如图2:由于股东已投资了企业,当市场不好,或股东为了扩大市场,而牺牲暂时的利益,而把利润计划为-100,并同经理人约定,只要完成-100的减亏目标即视为完成计划,即计划完成率为100%;亏损达到-200时,相当于计划完成率为0%,也就是说,-200就是“不允许值”。

不允许值就是股东对经理人完成计划的最低的极限要求。一般来说,当计划数据是较大的正数时,不允许值就是0;当计划数为较大的负数时,不允许值可以取计划值的2倍,或用其它方法确定(下文将详细讨论);当计划数为0值(极小的正值或负值也应视为0值)时,不允许值应确定为一个合理的负值,何为“合理”,也将在下文详细讨论。如何确定“不允许值”

还以表1中数据为例,说明不允许值的确定办法有以下几种:

1.加成法

当计划值为负,且计划值的绝对值较大时,可以简单地将计划值乘以2即可得到不允许值。如:A工厂利润调整计划为-8000,不允许值即为-8000×2=-16000。

2.利润率法

当计划值为0或较小时,可以用行业销售收入利润率(如:机械制造行业一般可取3%-5%)计算出利润的绝对值,再加个负号即可。如:B工厂调整利润计划为1,不允许值为-70000×3%=-2100。

3.经验法(或称协议法)

不论计划值为较大的负值或极小值,当股东和经理人认为用以上两种方法计算出的不允许值不符合对经营实际情况的理解时,可以由股东与经理人通过对经营状况的认识以及对所从事行业、业务的经验判断,共同协商确定一个合理的完成计划的最低极限值,即不允许值。

注意:不允许值是一个近似值,针对同一事项不同的人可能确定不同的不允许值,确定不允许值最重要的是计算结果应符合当事人对业务实际情况的理解与判断。

如何计算计划完成率

还以图2为例,当计划为-100时,如果按加成法确定不允许值为-200,完成分别为-100,-50、-200时,计划完成率分别计算如下:

完成为100:计划完成率=[-100-(-200)]÷[-100-(-200)]=100%

完成为-50:计划完成率=[-50-(-200)]÷[-100-(-200)]=150%

完成为200:计划完成率=[-200-(-200)]÷[-100-(-200)]=0%

通过以上计算,可以总结计划完成率的计算公式如下:

计划完成率=实际完成量÷计划量×100%

=(实际完成值-不允许值)÷(计划值-不允许值)×100%

表1中数据引入不允许值(年初计划不允许值-600,调整计划不允许值-16000)后,A工厂调整计划完成率变为113%,年初计划完成率变为-2133%。虽然理论计算没什么问题,但2133%似乎缺乏实际意义。其原因主要是:虽然仅从数字上看,-300不是一个极小值,但相对于A工厂150000的销售收入计划来说,300实际就是一个极小值,300仅占150000的0.2%,一般正常经营的机械行业的企业,其利润率应在3%-5%。

由此得出结论:确定利润数是否是极小值,应参考企业经营规模――销售收入的大小。如果判定为极小值,那么就应引入不允许值计算计划完成率。不允许值的确定可参考-3%~-5%的利润率计算。

另外,对于有不同计划(年初计划、调整计划)的同一完成数,计算不同计划的完成率时,尤其是各计划数相差较大时,应考虑使用同一不允许值。表2中,A工厂可以统一使用调整计划的不允许值16000,由此计算出的年初计划完成率应为[-7000-(-16000)]÷[-300-(-16000)]=57%。

B工厂的年初计划与调整计划分别为30、1,根据销售收入70000-80000的规模计算,均应视为极小值,不允许值应在-2100~-3500或-2400~-4000范围内。

利润率计算篇3

[关键词] 建筑企业利润现状;利润计算;措施

[中图分类号] F275.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024(2007)06-0105-04

[基金项目] 浙江省高校青年教师资助项目“住宅小区基础设施建设与现代管理”(批准号:20031083)

[作者简介] 熊 林,浙江工业大学浙西分校建工系讲师,注册造价工程师,工学硕士,研究方向为建筑企业管理。(浙江 衢州 324006)

追求利润是每家施工企业生存和持续经营的原动力,利润最大化是企业的追求目标。利润额是企业在一定期间经营收入和经营费用的差额,而且是按照收入费用配比原则加以计算的,它反映了当期经营活动中投入(所费)与产出(所得)对比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企业经济效益的高低。利润是增加业主投资收益,提高职工劳动报酬的来源,也是企业补充资本积累,扩大经营规模的源泉。建筑企业利润的高低直接反映企业的经济效益,构成我国建筑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进而影响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一、我国建筑企业利润现状

近年来,由于我国经济处于规模性增长阶段,极大地刺激了建筑企业的发展,建筑企业无论是在规模数量上还是在从业人数上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可以用“雨后春笋”来形容施工企业的发展(详见表1)。

与此同时,据我国建筑业1998-2002年统计数据显示:利润率基本在1.2%-2.0%,利润率仍然很低。从表面来看,当前,建筑业呈现一种比较明显的“矛盾胶着”状态。一方面在过去及将来建筑市场总量呈持续发展态势,大多数建筑企业在近两年都得到总量增长的利益,市场份额有了明显的增长;另一方面,建筑企业似乎对这一好消息感受不深,在市场份额增长的同时,始终受利润下降、竞争加剧、风险扩大等因素的困扰,感受到一种深层次的焦虑。总体来看,建筑企业的施工任务明显增加,但亏损面依然比较大。据我国建筑业2000-2002年统计:亏损企业比例高达18%-19%。

尽管我国建筑企业在规模上的扩张、营业额和劳动生产率方面都有了较大的进步,当然很大部分得益于我国经济处于规模性增长状态,但这并不能代表大多数建筑企业获得了较为可观的利润,它们通常仍处于低利甚至无利状态,尤其与国外一些建筑承包商比较,差距就更为明显(详见表2)。

表2数据表明:我国建筑企业无论是在产值规模、利润水平,还是在人均产值装备水平方面都有较大差距,而且在相对指标方面差距更大。

由此可见,我国建筑企业由于处于低利的形势,一直无资金积累,举步维艰。没有实力、大而不强成为我国建筑企业的基本特征。

我国加入WTO后,企业界包括许多建筑企业都在讨论发展战略,有关理论认为一味追求利润是不利长期发展的。但对于建筑企业而言,笔者认为在当前低利甚至无利的状态下,如果没有资金积累,超前谈发展战略犹如“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也不切实际。因此,建筑企业应当将提高一定的利润当为头等大事。

二、工程利润在工程造价方面和会计方面的不同计算方式比较

对于任何一种新的工业产品来说,总是先生产,后定价。在产品成本费用很明确的情况下,利润计算方法较为简单方便。而对于期货生产的建筑产品来说,在没有开始生产之前就要先确定价格,即定价在先,生产在后。但由于建筑产品的多样性和生产因素难以充分考虑等原因,很难事先对建筑产品价格精确确定。所以,建筑产品价格中的利润也只是预先估算的。事实上,工程利润在工程造价方面和会计方面存在着不同的计算方式。

1.工程利润在工程造价方面的计算方法

在2003年建设部和财政部联合颁布的《建筑安装工程费用项目组成》(建标[2003]206号)文件中,将计划利润改为“利润”,确定记取利润的不同计算基数,但没有规定费率。费率因工程类别、工程性质会有所浮动,土建工程是以人工费和机械费为取费基础。

即有公式:利润=(人工费+机械费)×利润率

一实际工程直接费160万元,工程总造价为200万元,其中:材料费112万元(占直接费70%),人工费和机械费共计48万元(占直接费30%),现用03版计价依据,三类、民用工程类别,取费费率16%-12%,假定利润率16%,则该工程利润=48×16%=7.68万元,利润率约为3.84%。因此,看似较高取费费率(最低可达到12%),但由于取费基数是以人工费和机械费为准,工程实际利润率仍很低。

2.工程利润的会计计算方法

利润的会计计算方法,建筑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从各个渠道实现的利润称为利润总额。根据我国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企业的利润总额主要由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和营业外支出等组成。

一般建筑企业利润中主营业务利润在其所占比重较大,其余所占比例较少。

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支出-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期间费用

某一工程实际利润精确数值大小,需要会计人员利用其专业知识将已发生的费用、成本分摊计算。现实中很多建筑企业计算利润是在工程完工后计算的,与工程造价中的利润确定时间相比是滞后的。

因此,工程造价中计算的利润与会计方法计算的利润,两者从计算方法和时间上都存在较大的差异,故工程造价中的利润,企业只能当作初步预算利润,能否取得该预算利润,还取决于工程造价中的其他费用控制情况,如直接费、间接费、税金。如果这些费用在施工过程中发生超支,在总价一定的情况下,势必将预算利润挪作他用,将会由原本较低的预算利润率锐减为微利润率,甚至出现负利润率。

三、工程利润的理论依据研究

商品销售价格是由生产成本、流通费用、税金和利润等要素组成。商品的出厂价格则由生产成本、税金和利润等三个要素组成。建筑产品价格属出厂价格性质。价格构成是价值构成的货币形态,具体说,在出厂价格的构成中,成本费用是价值构成中c+v部分价值的货币表现;而税金和利润则是价值构成中m部分的货币形态。价格构成以价值构成为基础,成本仅仅是价格的最低经济界限。商品价格的内涵除了产品成本之外,还应当有利润。理论界对利润率的计算方法,主要有如下四种:

(1)成本利润率

设社会产品成本总额为Σ(c+v),利润总额为Σm,社会平均成本利润率为α,则:

如果建筑产品的部门平均成本为(c+v),则部门平均利润额为α(c+v),价格为(1+α)(c+v)。

(2)工资利润率

设整个社会的工资总额为Σv,利润总额为Σm,社会平均工资利润率为β,则:

如果建筑产品的部门平均物质消耗是c,部门平均工资是v,那么,部门平均利润额为βv,价格为c+(1+β)v。

(3)资金利润率

设社会资金总额为Σw,利润总额为Σm,社会平均工资利润率为γ,则:

如果建筑产品的部门平均占用资金为w,则部门平均利润额为γw,价格为c+v+γw。

(4)双渠利润率

设社会利润总额为Σm,其中:活劳动(或工资)创造的利润为Σmv,资金创造的利润为Σmw,社会工资总额为Σv,社会资金总额为Σw,社会平均工资利润率为ζ1,社会平均资金利润率为ζ2,则:

如果建筑产品的部门平均资金为v,资金占用额为w,则部门平均利润额为ζ1v+ζ2w,价格为c+v+ζ1v+ζ2w。

理论界关于利润率的四种计算方法存在各自的优缺点。研究现行03版定额计价依据,工程利润以人工费、机械费为计算基数,方法较为方便,便于建筑产品分别计价,避免工资利润率理论存在的缺点,机械化所创造的利润得到了体现,促进机械化发展。但不足的是资金的占用增加了施工企业成本。事实上,建筑企业由于工程管理的需要,势必增加银行贷款或资金投入,而该部分资金创造的利润被忽略了。因此,03版定额的利润取定方法基本上沿用了工资利润率理论,在此基础做了些改进,将机械创造的利润已考虑进去。

当前,03版定额计价依据中的利润确定方法基本反映了我国对建筑产品的利润政策,不难得出其利润与工程总造价的比值约在3%-6%之间,采取的是微利政策。

由于当前面临建筑企业较多的形势,出现“僧多粥少”的状况,取费费率因竞争激烈的原因一降再降,故难以达到计价依据确定的利润率3%-6%的水平。

四、建筑企业提高利润率的有效措施

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那种有工程项目就有收益、利润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施工企业在项目上要有盈利,一定要有扎实的基本功。建筑施工企业提高利润率应从以下方面着手:

人们发现有些建筑施工企业产值很高,动辄几亿或十几亿,但赚不到钱。究其原因,绝大多数企业存在管理不善、粗放型经营。一个工程项目能否赚钱,就取决于在一个项目的周期中,实际从业主那儿收入了多少,就是工程结算收入,再一个就是项目实际支出了多少。对工程利润的认识应变为“利润不仅是算出来的,更是干出来的”,要有“增收节支,开源节流”意识。挖掘利润潜力,首先从投标经营开始,对招标文件规定的理解和投标报价的大小、合同谈判的结果,都会影响工程利润的状况。

1.投标报价阶段管理

投标阶段报价的确定不应仅仅是预算人员来确定,还应有施工企业高层领导及会计师参与。由于存在工程造价中的初步预算利润与工程完工后的会计核算利润从计算方法上、数值大小存在较大差异。因此,报价应在工程造价的基础上,结合工程不可预见的情况、本企业的经营运行情况作适应修改,而这些具体费用数值大小应由施工企业高层领导、资深财务人员做出准确测算。预算人员对于这些会显得力不从心。由于高层领导及会计师的参与,不会出现该企业对某一工程的报价真正实施起来是盈是亏、利润率将达到多少诸如此类的问题一无所知的尴尬局面。提高企业的工程报价质量及成本测算能力,是保证企业有盈利的基础。快速准确的报价,要求预算人员加强对企业内部定额制定、工程实体生产要素消耗量的确定及企业内部人工单价、机械台班单价和材料单价的确定,要求预算人员在收集本企业以往工程的造价资料、对本企业历来工程数据的积累上进行测算,并结合企业实际情况来决定。

目前,企业的施工定额是加强企业内部监控、进行成本核算的依据,是企业进行科学管理、开展技术创新、促进企业技术进步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控制工程成本的有效手段。

2.合同签订阶段管理

施工企业的经营层应加强工程投标经营管理,如果初始合同价“先天不足”或条款过于苛刻及许多不合理的条款,则该项目首先输在起跑线上,在后期实施阶段,工作无论如何尽善尽美,也很难摆脱亏损的局面。

在实际工程中,有的业主把全部谈判均放在决标之前进行,以利用投标者想中标的心理压价,以取得对自己有利的条件;有的业主将谈判分为决标前和决标后两个阶段进行。所以,在中标后,必须对决标前状况进行认真总结分析。

标前谈判,虽然业主将一些重要问题,即如何组织施工、如何保证工期、对高难度技术采取何等措施以及报价让利、付款期限等双方已达成一致意见,但仍必须通过中标后签署施工合同将已达成的协议具体化,对价格及所有条款加以认证。中标者可吸收其他投标者的优点,建议业主对设计方案、图纸、技术规范进行分析,寻找突破点,掌握业主心理,充分利用谈判技巧争取修改过于苛刻的和不合理的条款,澄清模糊的条款和增加有利于保护承包商利益的条款。谈判阶段的成功,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当前,合同形式有总价合同、单价合同,成本加酬金合同,根据工程特点及实际情况,权衡各种利弊,以便作出最佳决策。我国建筑企业要有意识增强谈判能力,认真对待谈判,绝不能半点马虎。

3.实施阶段管理

工程实施阶段是建筑企业各生产要素逐渐投入阶段,该阶段投入资金占工程总造价的85%以上,加强实施阶段的制造成本控制,对于挖掘利润潜力意义十分重要。应加强对人员的管理、材料的管理、机械的管理。

(1)人员的管理

人员是各项因素中最为活跃、主动的因素,管理得好,对成本控制起关键作用。在施工现场中,人员分两个层,管理层、劳务层。

管理人员的管理:

①物资供应部要大力推行阳光采购法,公开招标,比价择优采购。

②生产运行部、物资供应部需严格定额发料制度,提高材料利用率。

③人力资源部应加强对计划外用工的控制和管理,严格执行用工审批规定,减少劳务费用支出。

④成本核算员,改“先干后算”为“先算后干”,总结经验,编制企业自身的施工定额,对于工、机料都有严格的计算和控制,并针对企业的实际情况不断更新。

劳务层人员的管理:

①在项目规模允许的情况下,同一个专业工程可采用两家劳务队伍施工,从而在工地上形成竞争局面,从源头上避免罢工现象的发生。

②鼓励劳务层“精一招会两招,学三招”,逐步加大教育培训力度,既能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提高员工自身的社会竞争力,又能适当降低劳务成本及部分临时设施费,取得双赢的局面。

③合理运用人力资源,节约劳动力,减少非生产用工和无生产用工,精简机构,减少不必要的业务支出。

④利用奖励制度鼓励员工开源节流,提高劳动效率,提高机械、材料等的利用率。

⑤鼓励各岗位员工建立工作台账,通过记录整理最有效的工作方法,不断总结经验,提高劳动效率。

(2)材料的管理

在工程建设中,材料成本占整个工程成本的比重最大,一般可达70%左右,所以,有较大的节约潜力,往往在其他成本出现亏损时,可靠材料成本的节约来弥补。同时,材料成本的节约,也是降低工程成本的关键。对于材料费的控制,应是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实施,而不是一味机械地实行签、卡、压。

①材料采购成本的控制

采购成本包括买价、运杂费和采购保管费,是可控成本。

A、严格执行材料采购计划;事先应编制项目各种建材需用量计划,以满足施工要求,减少材料积压浪费。

B、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货比三家,价格低者优先,建立稳定的供货渠道。

C、选择合理的运输方式。

D、健立和完善约束机制,整治材料采购中损公肥私的风气。

②材料使用上的控制

A、加强收入库工作,做好记录。经常对完成的实物量与材料使用量进行对比,检查用量情况。

B、强化限额领料制度,减少材料在使用中的浪费。

C、对于购进材料如遇数量不足、质量差的情况,要及时向供应商索赔。

D、加强现场管理,合理堆放,减少搬运,注意贵重材料和设备的保管。坚持余料回收。

E、合理降低材料的消耗,还在于材料的巧用及改正技术,节约代用,修旧利废,杜绝一切浪费。

③材料费用的结算控制

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树立管物就是管钱的观念,严格按照会计核算制度规定进行材料费用核算,严肃财经纪律,谨防利用材料费用账做文章,如转移资金等。

财务部门应提供以下报表:库存资金动态表;主要材料库存明细表;主要材料收支存情况表;单项工程材料消耗统计表;三材节约和回旧利废统计表。

(3)机械的管理

正确选用机械,保证机械在使用中处于良好状态,减少闲置、损坏,提高使用率和产出水平,做好保养和维修工作,增加机械的使用寿命。

对于租赁机械,保持利用效率,减少待工,通过合同协议方式,取得出租方的良好技术服务,以减少自身人员的投入。

实施阶段除了应在人员、材料、机械等方面加强管理外,还应加强索赔管理,提高获利能力。鉴于目前我国建筑市场竞争过度激烈,在采取低价中标的情况下,工程利润仍是非常之低。因此,我们通过加强施工过程中的索赔管理来提高获利能力就显得更为重要。在一些大型项目中,有些企业还配备索赔专家,专门从事索赔管理工作,这在国际建筑业内并不鲜见。

总结:追求利润是每个建筑企业实现持续经营的原动力。当前,我国建筑企业利润率非常低,应当引起大家的足够重视。建筑企业在国内外市场逐渐融合的新形势下,要苦练基本功,在投标报价阶段、合同签订阶段、实施阶段上应注重加强管理,全面动员挖掘利润潜力。

参考文献:

[1]孙三友.施工企业现代成本管理与流程再造[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2]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1998~2002[J].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3.

[3]杨日亮.遏制低价竞争的建筑业政策环境[J].建筑经济,2004,(2).

[4]浙江省建设工程造价管理总站.浙江省建设工程施工取费定额(2003版)[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4.

利润率计算篇4

[关键词] 最优报价;预期最大利润;自留风险损失;工程预算成本;计算模型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7. 13. 043

[中图分类号] F284;F540.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7)13- 0101- 03

0 引 言

面对日益复杂激烈的公路建设市场,投标商如何在投标报价过程中合理地报价而又不失竞争力是非常重要的,且也需要较高技巧与策略。因而各种报价策略应运而生,具体有:成本分析法、多方案报价法、不平衡报价法、无利润报价法、灵活报价法等。然而无论采用哪种报价策略,承包商最终希望能在保证中标的前提下获得尽可能多的利润,所以中标概率与期望利润之间的矛盾关系就成为了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为了较好地解决这一矛盾,使工程报价的计算具有较坚实的理论依据,本文从概率统计学角度来分析工程投标最优总报价的计算,从而为承包商投标提供一个实用的方法。

1 工程报价组成

一个公路工程项目的报价是由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两部分构成的,具体包括项目的成本、承包商预期利润、税金和L险费用。项目的成本是指建设该项目的全过程中所支付的费用总和,是工程造价构成中“制造成本+ 企业管理费用+ 财务费+其他间接费用”。而制造成本由人工费、材料费、机械使用费、其他直接费、现场管理费等构成,公司管理费由企业管理费和企业财务费等构成,它是作为项目的间接费用来处理;其他间接费用包括保险费、不可预见费等。承包商预期利润是承包商的主要经营目标。是承包商对很多类似工程以相同的金额报价时各个工程所得的平均利润,而非每项工程的实际利润。它也是长期经营利润,所以在制定投标策略时依据预期利润比依据直接利润更为合理。风险费用仅针对自留风险所引起的费用。

工程项目最优报价是指承包商预期利润达到最大时的报价。

2 研究思路

过去投标报价的计算都是在套用定额得到项目施工预算成本基础上结合投标商自身的优势以及所要投标的工程项目情况来具体决定其他间接费用的费率,进而得到间接费用,最后加总得到的总报价。这种做法带有许多的主观片面性,需要较强的投标经验和策略,且中标概率与企业利润之间的矛盾关系也没能从理论上较好地解决。虽然有一些学者从不同的报价策略出发提出了许多报价计算方法和原理,也有各种数学模型的建立,如不平衡报价利润现值最大化模型以及不平衡报价中的各种风险估量模型等,但这只是涉及工程报价的一部分,没有形成体系。所以本文从工程报价的组成出发,运用概率统计学和模糊学原理,系统全面地阐述公路工程最优报价的确定步骤,并建立了相应计算模型。

3 工程最优报价的确定

工程最优报价是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同时兼顾竞争力。所以在确定工程合理报价时要同时考虑中标概率以及相应的最大预期利润,再有工程投标报价中的风险费用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所以投标报价的确定也应从这几方面着手。

3.1 项目的预算成本C

项目的预算成本是指工程理论成本中的生产经营成本,由人工费、材料费、机械使用费、其他直接费和间接费用组成的成本。它的确定是按照传统方法来计算的,即根据工程量清单细目套用企业自身的施工定额以及当时当地市场价格得到直接成本(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及其他直接费),然后根据项目实际情况以及承包商自身的技术管理水平来计算现场管理费用、企业管理费用以及其他间接费用。所有这些间接预算成本的计算都是施工企业的技术水平及管理水平的充分体现,所以要想投标项目中标概率大就应提高自身的施工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降低间接成本进而降低工程项目成本。

3.2 承包商预期最大利润

求最大预期利润有两种模式:不考虑机会成本和考虑机会成本。

3.2.1 不考虑机会成本

假定公路工程项目的评标方式是以最低标价中标,且L代表类似工程项目每次投标的最低标价/承包商预算成本;F代表承包商报价与其预算成本的比值。

(1)如果将F看成是连续变量时,根据同类投标项目的历史数据得出每次投标的最低报价与承包商预算成本的比值L,然后由预期利润公式按照最大值的求法求解最大预期利润。也即求解步骤如下:

①写出预期最大利润表达式;②求解最大利润率;③求解■;④得出最大预期利润的表达式;⑤最大预期利润表达式中参数的求解。

(2)如果把F作为离散变量时,事实上我们所获得的对手报价资料F是一些离散的数据,所以将F作为离散变量是合理的。根据所获得的关于F的这些离散数据(针对所有投标商)得出击败对手(具体对手或平均对手)的经验概率Pi,然后根据多个竞争者模式得出中标概率,再乘以直接利润即可得出预期利润E,从中找出最大的E作为最大利润,对应的报价为最优报价。

Pi的计算有下列三种模式:Fredman模式,Gates模式,Rickwood模式。这种处理在实际应用中非常有限,因为对手报价资料的获取几乎是不可能的,且确定击败对手的概率也是靠经验得出的,带有许多主观性;再有最优F*的确定也是不易得到的,因为承包商必须自己先要预设一个F值,再确定击败对手的概率,之后才求出承包商中标概率。所以要找到最优F*就需要预设大量的F值,计算量大,且预设的F值未必能涵盖最优F*值。总之这种将F作为离散随机变量的处理在实际投标中不易实行。

3.2.2 考虑机会成本的最大利润率

下面预期最大利润表达式中的符号规定同上。则最大利润表达式如下:

E(V)=P(W)[(F-1)C+E(F/W)]+[1-P(W)]E(F/L)

=E(F/L)+P(W)[(F-1)C+E(F/W)]-E(F/L)

=E(F/L)+P(W)F-1-■C

式中:P(W)――中标概率

E(F/W)――若中标,则可从以后的投标机会中获得的预期利润

E(F/L)――若不中标(或没有投标),从其他方案及其后续投标机会中获得的预期利润。

令Δ0=■为标准的机会成本

则E(V)=E(F/L)+P(W)(F-1-Δ0)C

将上式两边对F求导并令其为0,可得最大利润率为:

F-1-Δ0=■=■

将其带入E(V)公式即可得出最大预期利润。

上述求预期最大利润的方法是建立在概率统计基础上的,理论假设与实际有一定的差异,所以它的局限性较大,且易受企业的历史资料统计的影响。但如果承包商的历史资料完善,企业自身在技术和管理上有一定的优势,那么根据这种报价方法承包商就会具有相大的获胜优势。这种方法只考虑了利润和中标两个目标,未对风险加以考虑,因此为了给决策者更为全面的决策参考,还应结合风险进行投标报价分析。

3.3 项目的风险分析(风险量,期望损失R)

采用考虑随机性和模糊性的方法对风险总量进行度量,用期望损失(也称风险量)作为衡量风险的指标。且所要分析考虑的风险只是针对自留风险,比如价格上涨风险、工程量变更风险(导致预期利润降低)等,因为风险量全部都反映到总报价中势必会降低竞争力。这里计算出的风险量只是一个符合“可能性最大”这一原则的值,因此信任度较高。风险量的计算公式为:

期望损失=∑(风险发生的概率×潜在的损失值)

数学公式为:R=f(p,q)=■piqi

根据模糊数学的知识计算风险量:

■=■・■

则:μ■ = μ■ μ■(x)

根据三角模糊乘法运算公式可得■,再用下面公式求出R。

R=■

3.4 工程最优报价的确定

根据上述三个计算步骤,即可确定一个公路项目的最优投标总报价F:

F=[C+maxE(V)](1+税率)+R+其他费用+暂定金额

式中税率及暂定金额应根据有关规定来确定,其他费用包括开办费(按总额结算的项目费用,比如分包的项目总价格)以及计日工总额。现在投标报价都实行工程量清单报价,所以还需要填报工程量清单的单价。这就只需将间接费用分摊到工程量清单细目中即可。也即将间接成本、期望利润、税金以及风险费的总和在考虑分摊比例情况下按照工程量清单细目加以分摊就得到工程量清单细目的间接费用,然后加上该细目的直接成本就得到该工程量清单细目的单价。

4 结 语

本文从公路工程报价组成出发,对组成工程报价的项目预算成本、承包商预期最大利润、自留风险所造成的期望损失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建立了相应的计算模型。项目预算成本是采用承包商的施工定额和市场价格来计算的,充分体现了承包商自身的技术和管理水平;最大预期利润模型是运用概率统计学原理建立的,进而再运用最大值的求法求得最大利润率,最后才得出最大预期利润的表达式。而自留风险所造成的期望损失则是运用随机性和模糊性的方法来分析的,同时也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最后综合这几部分就得出公路工程最优总报价的计算公式。这种最优总报价的计算方法不仅考虑了中标概率和预期利润的矛盾关系,同时还考虑了风险损失,具有较充分的理论依据,其结果也相应具有较好的可靠性,从而在工程投标实践中为投标商提供了一个较为实用的方法。

主要参考文献

[1]颜红艳,颜嘉,李准.公路工程项目投标中不平衡报价的研究[J].基建优化,2006,27(5):54-57.

[2]李巧珍.公路工程投标报价策略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2001.

[3]李锋.工程项目投标报价策略与决策模型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06.

利润率计算篇5

关键词:财务分析指标;实际工作;应用

一、关于时点数和时期数的问题

财务分析中各项指标所使用的数据均来源于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而资产负债表反映企业在某—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利润表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现金流量表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的流入和滤出。可见,资产负债表反映的是“某一特定日期”,即时点数,而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反映的是“一定会计期间”,即时期数。从理论上讲,时点数与时点数比较,起点一致;时期数和时期数比较,时间跨度一致,由于口径一致,直接从报表上取得数据即可,但时点数和时期数由于口径不一致,不能直接进行比较,需要进行换算。下面以常用的指标进行说明:

(一)时点数与时点数比较

指资产负债表数据之间的比较,例如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产权比率(负债总额/所有者权益总额)、总资产增长率(本年总资产增长额/年初资产总额)等指标。这些指标大部分直接取期末数据,即时点数,便可计算出结果,有的数据需要先进行简单计算,比如速动资产、本年总资产增长额,再根据公式计算出结果。

(二)时期数与时期数比较

主要指利润表数据之间的比较,例如已获利息倍数(息税前利润总额/利息费用)、营业利润率(营业利润/营业收入)、成本费用利润率(利润总额/成本费用总额)、营业收入增长率(本年营业收入增长额,上年营业收入总额)、营业利润增长率(本年营业利润增长额/上年营业利润总额)等指标,个别指标还包括利润表与现金流量表数据之间的比较,如盈余现金保障倍数(经营现金净流量/净利润)。这些指标大部分直接取一定期间内的数据,即时期数便可计算出结果,有的数据需要先进行简单计算,如息税前利润总额、成本费用总额,再根据公式计算即可。

(三)时期数与时点数比较

指利润表与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与资产负债表数据之间的比较。前者如应收账款周转率(营业收入/平均应收账款余额)、存货周转率(营业成本/平均存货余额)、流动资产周转率(营业收入/平均流动资产总额)、固定资产周转率(营业收入库均固定资产净值)、总资产周转率(营业收入/平均资产总额)、总资产报酬率(息税前利润总额,平均资产总额)、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平均净资产)等指标,后者如现金流动负债比率(年经营现金净流量/平均流动负债)。这些指标的共同特点是,分子是时期数,分母是时点数。通常分子可以直接取数,或经简单计算,而分母要取年初数与年末数的平均数,如果各期时点数余额的波动性较大,也可以采用各期余额的平均数计算。

二、指标分析的频率问题

在职称考试的教材中,为了简单起见,各类指标均以年度指标或年末数为例,但在实际工作中,年度分析的时间跨度较长,根据企业的实际需要,往往进行半年度、季度分析甚至是月度分析。这样,在计算各项指标时,时点数就要用到期初数与期末数的平均数,比如半年度的期初期末数、季初及季末数、月初与月末数,而不只是年初数和年末数的平均数。另外,在计算营运能力指标时,根据分析的需要,计算期天数相应地由360天调整为180天、90天或者是30天。这样对指标的分析才更加科学、合理。

例如,某企业6月份的利润表反映,上半年的营业成本为7000万元,6月底的资产负债表反映年初存货余额3000万元,6月末存货余额4000万元,则平均存货余额为3500万元。通过计算,上半年的存货周转率为2次,存货周转期为90天(180天/2)。这里的计算期天数就不是全年的360天,而是上半年的180天。同理,如果计算每季度的存货周转率,计算期就应用90天。

三、应收账款周转速度的指标

应收账款周转率指企业一定时期内销售收入净额同平均应收账款余额的比值。即企业本年度内应收账款转为现金的平均次数。如果按此指标计算,分子包括的范围比分母包括的范围要小,产生口径上的不一致,需要进行完善。笔者认为,分子在销售收入净额的基础上应加上应向购货方收取的增值税销项税额。对于广大的一般纳税人来说,可用销售收入净额乘以1.17,对于小规模纳税人来说,可用销售收入净额乘以1.06或者1.04。因为在日常的货款回收业务中,每收到一笔货款,通常不区分包含多少收入和包含多少销项税额,所以,在应收账款余额中通常也包含增值税销项税额。

例如,某公司全年的销售收入净额为16000万元,平均应收账款余额是2000万元,按原指标计算的应收账款周转率为8次,应收账款周转期为45天;若按完善后的指标计算,即销售收入净额乘以1.17,则应收账款周转率为9.36次,应收账款周转期为385天。与原结果相比,存在一定差距,但更加准确和符合实际情况。

四、三年平均增长率指标

利润率计算篇6

目标成本的分解是指将企业总体的目标成本值进行分解,将其落实到企业内部各单位、各部门的过程,目的在于明确责任,确定未来各单位、各部门的奋斗目标。分解目标成本时应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通常可以先将总体目标成本分解到各种产品,然后再将各产品的目标成本分解到各车间或工序。

一、企业总体目标成本的分解

如果某企业属于多品种生产企业,在这种情况下,应先将企业总体目标成本分解为各产品的目标成本,分解方法有以下两种:

1、与基期盈利水平非直接挂钩分解法

此法在确定每种产品目标销售利润率的基础上,倒推每种产品的目标成本,最终将各产品目标成本的合计值与企业总体目标成本进行比较并综合平衡,进而确定每种产品的目标成本。显然,照此分解的目标成本并未与基期的盈利水平挂钩,这种方法从每种产品的自身盈利状况出发,直接与企业总体目标成本进行比较,无论是企业的总体目标成本还是各产品的目标成本均可采用“倒扣法”予以确定,计算公式如下:

企业总体目标成本或每种产品的目标成本=预计销售收入-应缴税金-目标利润

其中:目标利润=预计销售收入×目标销售利润率

需要指出的是,这里的目标销售利润率实务中常常按产品销售利润率计算;另外,实务中各产品的目标销售利润率可能高于或低于企业总体的目标销售利润率,但只要以此推算的各产品的目标成本合计值等于或低于按总体推算的目标成本即可。否则,各产品就需要反复综合平衡,直到具有实现总体目标成本的可能为止。还需要注意的是,目标利润的确定方法很多,既可以以目标销售利润率确定,也可以利用目标资产利润率或目标成本利润率等确定,从实际的应用来看,多采用目标销售利润率,故本文仅以目标销售利润率为例进行说明。

[例1]假设某企业生产甲、乙两种产品。预计甲产品的销售量为5000件,单价为600元,预计应缴的流转税(包括消费税、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为360600元;乙产品的预计销售量为3000件,单价为400元,应缴的流转税(包括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为10200元。该企业以同行业先进的销售利润率为标准确定目标利润,假定同行业先进的销售利润率为20%。要求:预测该企业的总体目标成本,并说明如果该企业结合实际确定的甲产品的目标销售利润率为23%,乙产品的目标销售利润率为18%,在这种情况下,该企业规定的总体目标成本是否合理?

依题意,则:

企业总体的目标成本=(5000×600+3000×400)-(360600+10200)-(5000×600+3000×400)×20%=2989200(元)

甲产品目标成本=5000×600-360600-5000×600×23%=1949400(元)

乙产品目标成本=3000×40-10200-3000×400×18%=973800(元)

总体目标成本=1949400+973800=2923200(元)<2989200(元)

说明:虽然各产品自身的销售利润率与同行业先进的销售利润率不一致,但以此测算的总体目标成本为2923200元,低于企业规定的总体目标成本,因此该企业规定的总体目标成本合理,应将各产品目标成本的预计值纳入计划。

2、与基期盈利水平直接挂钩分解法

实践中,企业常常与基期的销售利润率或资金利润率直接挂钩来确定计划期的目标盈利水平,以此确定的目标成本较上一种方法更具有普遍适用性。此法在调整基期盈利水平的基础上,先确定企业计划期总体的目标销售利润率,然后将其分解到各产品,进而利用“倒扣法”确定企业总体的目标成本以及各产品的目标成本。它的理论依据是,目标利润决定目标成本,只要各产品加权平均的销售利润率大于或等于计划期企业总体的目标销售利润率,就可以实现企业的目标成本规划。实际应用中,根据各产品目标销售利润率是否随企业总体盈利水平同比例变化,具体又可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1)各产品目标销售利润率随企业总体盈利水平同比例变化

如果企业要求各产品的目标销售利润率随企业总体的目标销售利润率同比例增减变化,在这种情况下的具体计算步骤如下:

①按计划期的销售比重调整基期销售利润率,公式为:

按计划比重确定的基期加权平均销售利润率=Σ某产品基期销售利润率×该产品计划期的销售比重

②根据总体规划确定企业计划期总体的目标销售利润率以及计划期的利润预计完成百分比,计算公式分别为:

计划期目标销售利润率=按计划比重确定的基期加权平均销售利润率+计划期销售利润率的预计增长百分比

计划期目标利润预计完成百分比=计划期目标销售利润率/按计划销售比重确定的基期加权平均销售利润率

③确定各种产品的目标销售利润率,计算公式为:

某产品目标销售利润率=该产品的基期销售利润率×计划期目标利润预计完成百分比

④利用“倒扣法”即可确定企业总体的目标成本以及各产品的目标成本。

[例2]假设某企业生产A、B、C三种产品,上年三种产品的销售利润率分别为20%、10%、15%,计划期要求销售利润率增长2%,预计销售收入分别为50万元、30万元、20万元,销售税金分别为5万元、3万元、2万元。要求:确定企业总体的目标成本和各产品的目标成本。

依题意编制的目标成本计算分析表如表1所示。

* 验算:225%×50%+11.25%×30%+16.875%×20%=18%

(2)各产品目标销售利润率不随企业总体盈利水平同比例变化

实务中,各产品的目标销售利润率常常结合自身实际状况变动,而不随企业总体盈利水平同比例变化,在这种情况下,只要各产品的加权平均销售利润率大于或等于计划期总体的目标销售利润率即可。

[例3]沿用例2已知资料,假定A产品的目标销售利润率为24%,B产品的目标销售利润率维持上年的水平不变,C产品的目标销售利润率为17%。要求:确定企业总体的目标成本和各产品的目标成本。

依据题意,则

企业加权平均的销售利润率=24%×50%+10%×30%+17%×20%=18.4%>18%

企业总体目标成本=72(万元)

A产品目标成本=50-5-50×24%=33(万元)

B产品目标成本=30-3-30×10%=24(万元)

C产品目标成本=20-2-20×17%=14.6(万元)

由于33+24+14.6=71.6(万元)<72(万元),因此该企业能完成预计的总体目标成本。 二、各产品目标成本的分解

在将企业总体目标成本分解到各产品的基础上,还需将各产品的目标成本结合企业的生产工艺过程、组织体系和各项费用的发生情况等继续分解,主要有以下几种分解方式:

1、按产品组成分解

如果企业属于装配式复杂生产企业,其产品由各种零部件装配而成,对这类企业应按照产品的组成或称结构,利用功能评价系数或历史成本构成百分比将产品目标成本分解为各零件或部件的目标成本。

(1)利用功能评价系数分解产品目标成本。

功能评价系数反映产品功能的程度,是产品价值分析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产品功能与产品成本密切相连,通常,功能多、质量好的产品,成本就高一些;反之,成本就低一些。功能评价系数常常采用评分法予以确定,即将各个零部件的功能—一进行对比并打分,重要的打一分,次要的打0分。功能评价系数是某一零部件得分与全部零部件得分合计的比值。计算公式如下:

功能评价系数=某一零部件得分/全部零部件得分合计

依据功能评价系数可以将产品目标成本分解为零部件的目标成本。

[例4]假定某企业生产的甲产品由A、B、C、D、E五个零部件组成,其功能评分及系数计算如表1所示。如果该产品的目标成本为28000元。要求:分解目标成本。

根据功能系数分解的目标成本如表2所示。

(2)利用历史成本构成百分比分解产品目标成本。

历史成本构成百分比是指依据历史成本资料计算的各零部件成本占产品总成本的比重。分解目标成本时,企业可结合计划期各零部件材质、复杂程度等的实际变动情况调整该百分比,然后根据调整后的历史成本构成百分比将产品目标成本分解到各零部件。

按历史成本构成百分比分解是产品目标成本最基本的分解方法,但从成本真实性的角度来看,按功能评价系数分解的产品目标成本更能真实地反映各零部件的成本,从而使各零部件的成本保持在合理的目标成本水平上。

2、按产品制造过程分解

如果企业属于连续式复杂生产企业,其产品经过许多相互联系的加工步骤,前一步骤生产出来的半成品是后一加工步骤的加工对象,最终形成产成品。对这类企业应按照产品成本形成的逆方向,由确定的产成品目标成本依次倒推各步骤的半成品目标成本,即根据各步骤半成品的成本项目占全部成本比重的历史资料并经过调整,还原已确定的产品目标成本,从而将产成品目标成本分解为半成品的目标成本。

[例5]某企业生产的A产品符合连续式复杂生产工艺特点,顺次经过甲、乙、丙三个工序的连续加工,之后形成产成品。假定该企业测算的A产品的目标成本为120000元,该企业各步骤成本项目并经过调整后的资料如表3所示。要求:将目标成本分解为各步骤的半成品成本并确定相应步骤的目标成本项目。

说明:由于该企业属于连续式复杂生产企业,由其产品的加工工艺特点所决定,第二工序的半成品目标成本是108000元,第一工序的半成品目标成本是91800元;另外,该表还反映出不同工序各成本项目的目标成本构成情况,这样有利于实际中进行成本项目的分析与控制。

3、按产品成本项目构成分解

利润率计算篇7

关键词:小水电;财务评价;财务内部收益率;上网电价;加权平均资金成本

1995年7月水利部颁发了《小水电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程》(SL16-95),以下简称《评价规程》。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电力市场情况的变化,原国家计委2001年4月23日了“国家计委关于规范电价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计价格[2001]701号),通知要求新投产机组按发电项目经营期核定平均上网电价。

市场化后,许多私人、社会法人,纷纷投资小水电。作为投资者追求的是利润;作为电网,通过市场的竞争,竞价上网,电价低、质量高的电站成为首选。因此,在新形势下小水电如何进行财务评价,才能更准确更合理地反映小水电站的优劣,据以判别项目的财务可行性,是一个亟待进一步探讨的课题。

1小水电财务评价方法

《评价规程》采用的是“新电新价”或还贷期反推电价,以全部投资财务内部收益率及固定资产投资贷款偿还期为主要指标,并以财务净现值、投资利润率、投资利税率、静态投资回收期及资产负债率为辅助指标。将求出的所得税后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与小水电的基准收益率ic进行比较,当FIRR≥ic时,即认为建设项目财务评价可行。

根据原国家计委计价格[2001]701号文,上网电价改为按经营期核定;对水电企业,经营期按30年计算,原则上按18~25年归还贷款计算还本付息额。

《评价规程》规定小水电生产经营期一般采用20年,那么在进行财务评价时只要在生产经营期20年内还清贷款,没有必要对还贷期做硬性规定,应由市场来决定,即由业主、银行根据项目的还贷能力和各方的期望值协商确定,只有这样才能符合实际情况。

建议:(1)上网电价等于或低于同期投产的其它电站。

(2)选择所得税前净现金流量进行计算(融资前分析),它不受融资方案和所得税优惠政策改变的影响,用于考察项目是否基本可行(将求得的所得税前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与设定的基准收益率ic进行比较,当FIRR≥ic时,即认为项目的盈利性能够满足要求),并值得去融资。

资本金比例不得小于规定的(占项目)总投资20%,对各种可能的资本金方案进行最大还贷能力测算和资本金现金流量计算,供投资者决策时参考。当资本金内部收益率大于或等于最低可接受的收益率时,说明资本金获利水平大于或达到了要求,项目是可以接受的。

2财务基准收益率

基准收益率是企业或行业或投资者以动态的观点所确定的、可接受的投资方案最低标准的收益水平,确定基准收益率的基础是资金成本和机会成本,而投资风险和通货膨胀是必需考虑的影响因素。由于小水电项目资金来源于自有资金和贷款,其最低收益率不应低于新筹集权益投资的资金成本与贷款利率的加权平均值,即不应低于项目加权平均资金成本。

《评价规程》财务基准收益率为10%,而现在银行5年期以上贷款年利率为6.12%,显然已不合理。从目前来看,财务基准收益率在5年期以上贷款利率6.12%加向银行贷款而支付的手续费及一个适当的风险贴补率约为7%~8%(项目的现金流量是按基年不变价计算的,已排除通贷膨胀因素的影响),小水电建设项目就会有盈利。

对于财务基准收益率,笔者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无需行业统一设定,可由评价者自行设定。因为不同的人,或者从不同的角度考虑,对投资收益会有不同的期望值,投资者无需从什么行业的角度来考察项目;另外,同一行业的建设项目外部条件也千差万别,我国地域辽阔,东西部水资源量、利用程度差异均较大,各不相同,也很难定出一个全国都适用的数值。

3年运行费

《评价规程》中职工福利按工资总额的14%计,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保险费、劳保统筹费、住房基金、医保失业基金等过去没有的费用,现在也应运而生了,按有关文件,它分别占固定资产价值的2.5‰,工资总额的17%、8%~10%和10%,这些都应计入小水电的年运行费用中。

4应付利润

《评价规程》中应付利润,按资本金的15%计算,即应付利润率为15%。而现在银行5年期以上贷款年利率为6.12%,显然已不合理。

众所周知,可分配利润(税后利润)提取盈余公积金、公积金后为可供投资者分配的利润,可供投资者分配的利润提取分配给投资者的应付利润为未分配利润(还贷利润),应付利润按应付利润率计算。由于应付利润按生产期统一一个应付利润率计算,往往出现生产期前几年可供投资者分配的利润小于应付利润,未分配利润(还贷利润)为0。实际上投资者在生产期前几年得不到按应付利润率计算的应付利润,因此应由可供投资者分配的利润大于应付利润的年份弥补生产期前几年应付利润的不足。

5资产负债率

资产负债率表示企业总资产中有多少是通过负债得来的,是评价企业负债水平的综合指标。《评价规程》中资产负债率是反映小水电项目层次的财务风险程度和偿还债务能力的指标。

一般认为小水电的收入稳定、回收可靠,不存在大的投资风险,从项目层次上小水电项目自身收益可以偿还债务,银行又规定了资本金最低比例,经考察发现,小水电项目建设期最大资产负债率,比银行贷款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例,仅多几个百分点,因此项目层次的资产负债率计算意义不大,我们认为无需计算该指标。

6结束语

从我们最近完成的几个小水电项目财务评价来看,由于项目的融资方式较好,按现行电价计算,这些项目的还贷能力和资本金分红率均能被投资各方所接受,但就是财务内部收益率达不到财务基准收益率的要求。如果一定要达到或超过财务基准收益率的要求,则需要反推上网电价,而反推的上网电价,电网又不能接受,项目在审批时就会受到质疑。事实上,一些电源点计算出来的财务内部收益率小于基准收益率的项目并非实际盈利能力差的项目。

利润率计算篇8

财务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总成本费用估算、收入和税金及附加估算、利润估算、现金流量分析、清偿能力分析、财务生存能力分析、不确定性分析、敏感性分析、主要经济指标分析、财务评价结论等内容。围绕这些评价要点,搜集一些基础数据,设计制作相应电子表格来完成。

二、财务评价的关键指标

(一)盈利能力分析指标

1.动态分析。(1)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指能使项目计算期内净现金流量现值累计等于零时的折现率。可以根据需要选择计算税前和税后不同口径的财务内部收益率结果。当该值大于或等于所设定的基准收益率时,项目方案在财务上可考虑接受。反之则予放弃或调整其它项目分目标。该指标是项目评价的核心指标,也是判别经济风险的主要标准。(2)财务净现值(FNPV),指按设定的折现率即基准收益率计算的项目计算期内净现金流量的现值之和。可以根据需要选择计算税前和税后不同口径的财务净现值。一般情况下,按照设定的折现率计算的财务净现值大于或等于零时,项目方案在财务上可考虑接受。反之则予放弃或调整其它项目分目标。该指标是也项目评价的核心指标,是计算财务内部收益率的基础数据,也是判别经济风险的主要标准。(3)投资回收期(Pt),指以项目的净收益回收项目投资所需要的时间,一般以年为单位。项目投资回收期从项目建设开始年算起,若从项目投产开始年计算,应予以特别证明。项目投资回收期可借助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计算。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中累计净现金流量由负值变为零的时点,即为项目的投资回收期。投资回收期短,表明项目投资回收快,抗风险能力强。

2.静态分析。(1)总投资收益率(ROL),指项目达纲后正常年份的年息税前利润或运营期内年平均息税前利润(EBIT)与项目总投资(TI)的比率,表明总投资的盈利水平。该值高于同行业的收益率参考值,表明用总投资收益率表示的盈利能力满足要求。(2)项目资本金净利润率(ROE),指项目达纲后正常年份的年净利润或运营期内年平均净利润(NP)与项目资本金(EC)的比率,表明项目资本金的盈利水平。该值高于同行业的净利润率参考值,表明用项目资本金净利润率表示的盈利能力满足要求。

(二)偿债能力分析指标

1.利息备付率(ICR)。指在借款偿还期内的息税前利润(EBIT)与应付利息(PI)的比值,它从付息资金来源的充裕性角度反映项目偿付债务利息的保障程度。

2.偿债备付率(DSCR)。指在借款偿还期内,用于计算还本付息的资金与应还本付息金额的比值。它表示可用于计算还本付息的资金偿还借款本息的保障程度。

3.资产负债率(LOAR)。指各期末负债总额同资产总额的比率。对该指标的分析,应结合国家宏观经济状况、行业发展趋势、企业所处竞争环境具体条件判定。

(三)财务生存能力分析

财务生存能力分析,应在财务分析辅助表和利润与利润分配表的基础上编制财务计算现金流量表,通过考察项目计算期内的投资、融资和经营活动所产生的各项现金流入和流出,计算净现金流量和累计盈余资金,分析项目是否有足够的净现金流量维持正常运营,以实现财务可持续性。财务可持续性应首先体现在有足够大的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其次各年累计盈余资金不应出现负债。若出现负债,应进行短期借款,同时分析该短期借款的年份长短和数额大小,进一步判断项目的财务生存能力。短期借款应体现在财务计划现金流量表中,其利息应计入财务费用。为维持项目正常运营,还应分析短期借款的可靠性。以上指标均可通过建立电子表格中函数或公式快速计算完成,以提高分析的准确性和工作效率。

三、不确定性分析和风险分析

1.不确定性分析主要包括盈亏平衡分析和敏感性分析。 (1)盈亏平衡分析,指通过计算项目达产年的盈亏平衡点(BEP),分析项目成本与收入的平衡关系,判断项目对产出品数量变化的适应能力和抗风险能力。盈亏平衡点可用公式计算,也可利用盈亏平衡图求取。(2)敏感性分析,指通过分析不确定因素发生增减变化时,对财务或经济评价指标主要是对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的影响,并计算敏感度系数和临界点,找出敏感因素。敏感性分析的计算结果可用敏感性分析表和敏感性分析图表示。

上一篇:社会实践经历范文 下一篇:气象谚语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