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龙复活了范文

时间:2023-09-25 07:20:19

恐龙复活了篇1

我要当教练员,教恐龙跳高。

在动物奥运会上得冠军。

假如恐龙复活了,

我把它带到动物园,

让梁龙与长颈鹿比谁高,

让马门溪龙与大象比谁大,

让霸王龙与老虎比谁凶猛……

假如恐龙复活了,

我要骑着恐龙,

让它带我到侏罗纪时代,

恐龙复活了篇2

但是近日,新西兰科学家研究认为,DNA只需680万年就会完全分解。因此,有媒体在报道中指出,DNA的寿命是680万年,而恐龙可是在6500万年前就绝灭了,科学家要复活恐龙的想法,看来是没戏了。那么,恐龙是不是真的无法复活?如果能复活的话,其复活的难点在哪儿?

基因问题

多因素影响DNA降解 680万年“寿命”并非定论

近日,一项来自新西兰的研究认为,DNA只需680万年就会完全分解。根据计算,他们认为DNA的半衰期约为521年,换言之,每过521年脱氧核糖核苷酸之间的化学键就会断裂一半。就算在-5℃的最理想条件下,最多经过680万年,这些化学键就会分解得一个不剩。而早在那之前,可能只要150万年,这些化学键就已经破碎得完全无法解读了。悲剧的是,恐龙可是在6500万年前绝灭的。

不过,这项研究并没有盖棺论定。其他研究者认为还会有许多其他因素影响到DNA的降解,如土壤化学、发掘后储存条件,甚至动物死去的季节等都可能对结果产生影响。对此,著名恐龙专家、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徐星说:“众所周知,DNA是有机大分子,没有寿命之说,对DNA谈寿命就不太科学。”他指出,像DNA这样的有机大分子在生物体死亡之后,由于所处的环境发生变化,会很快分解,成为DN段。这些片段有时会保存在化石当中,可以用于古DNA研究。但目前已知可靠的古DN段最多只有几十万年,离恐龙时代非常远。

当然,在特殊条件下,比如DNA所处的环境与生物本身的环境很接近,也就是说最理想的状况,以最慢的分解率来算,也可能达到680万年才完全分解。

“680万年并不是一个定论,而是根据一定的计算推测而来,并无直接的证据。”在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汪迎春看来,影响DNA降解的因素有多种,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方面,如温度、所处环境的酸碱性以及生物的活性等。高温、酸性能促进DNA的降解,而微生物所释放的DNA酶也能轻易地降解DNA。如果将DNA存放在中性的环境中并冻存在液氮里,相信其寿命可能远远超过680万年。当然,该研究所说的680万年是指DNA的完全降解,事实上不完全降解的DNA所提供的遗传信息本身就不完整,从这个意义上说,能够提供完整且遗传信息真实的DNA其保存时间可能要远远低于680万年。

复制问题

寻找完整DNA困难 打造胚胎技术不足

现在世界上陆续有地区发现了大量的恐龙或恐龙蛋化石,有人不禁要问,在如此多的化石之中就不能获得一个完整的恐龙DNA吗?

“从存活的生物中获取完整的DNA并没有什么困难,也可以在一定的条件下保持其稳定,但从恐龙化石中获取完整的DNA是不可能的。”虽然汪迎春把从化石中获得完整恐龙DNA的可能性排除了,但是我们不妨退让一步,假设科学家们撞大运,在这些化石中找到了足够的恐龙DN段,是否能拼凑出完整的恐龙DNA来呢?

答案是也很难。“就算人们真的有这样一些DNA的化石,但我们只有遗传密码中非常小的一段,并非所有关键基因都有。所以,要想运用存留下来的古老DNA,来复制恐龙的话,不太可能。”有关专家认为,人类的基因组测序是先将完整的基因组打碎测序(因为单次测序的DN段不能太长),然后再重组。但化石经历了漫长的时间,且恐龙又包含很多种类,因此,极难保证这些少量残片最终能拼出一种恐龙的完整基因组。就像一盒拼图只要肯花时间,早晚可以拼成;可如果是100盒拼图混在一起再随便捞出一把,要想拼出一幅完整的图难度就大多了。

那么,我们再退让一步,假设可以修复出一种恐龙的完整DNA,是不是就万事大吉了呢?

汪迎春认为,在现有的知识与技术条件下,即使有一套完整的恐龙DNA,也不可能复制出恐龙胚胎。现有的克隆技术包括核移植及干细胞技术都是在细胞水平上操作的,即首先必须有可操作的活的细胞。而DNA只是一种含有遗传信息的化学分子,即使将其导入到一个受体,如一个去核的细胞中,也很难保证其上所包含的数万个基因的正确表达,因为DNA首先必须要包装成染色体,而染色体必须要有一系列的正负调控因子来调节其上基因的表达。到目前为止,人类还没有能力将纯化的高等生物的DNA包装成有功能的染色体及细胞核。

生存问题

难觅适宜胚胎受体 不易适应当今环境

对于复活恐龙这件事,并不是所有科学家都认为前路黯淡。徐星就表示:“随着发育生物学的进展,我们对于形态结构和其发育机制的了解越来越深入。如果有一天,我们能够完全掌握每种形态结构的发育机理,同时基因工程技术也发展到可以控制形态结构的产生,那么从理论上讲,我们应该能够造出类似恐龙的生物。”

既然科学家给了我们一线曙光,那么我们不妨再大胆假设,假设人类能够制造出恐龙胚胎,复活恐龙是不是就指日可待了呢?

在《侏罗纪公园》这部电影中,小恐龙都是在保温箱里破壳而出的,但是我们不可能凭空孕育出恐龙蛋,还必须找到合适的胚胎培育受体,才会有恐龙蛋的存在,那么,我们到哪里去找适合恐龙的培育受体呢?现代的大型动物,比如大象、鲸鱼、鸵鸟,也都具有庞大的身躯,可是要把恐龙的胚胎移植到这些动物的身体里,能够顺利诞生恐龙吗?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陈大元指出,因为一些大型恐龙生出来的幼仔也是很大的,所以恐龙胚胎的受体很难找到。其他大型动物,比如大象也没有恐龙那么大,而且恐龙跟大象之间相差很远,所以要易种的话难度很大。当然,并非所有的恐龙都是庞然大物,也有长得像小鸡一样的恐龙种类,可以找到相同体积的现代动物做受体。

如果在所有假设都成立的前提下:科学家们首先找到了恐龙完整的遗传基因,然后又寻找到了适合的培育受体,成功复活了恐龙,那么我们是不是能把“侏罗纪公园”搬到银幕之外呢?

有研究表明,恐龙生活的中生代二氧化碳的浓度很高,而其后的新生代二氧化碳的浓度却较低。这种环境对恐龙不利的因素可能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恐龙的身体产生了不适,在新的环境下,很容易得病,而且疾病会像瘟疫一样蔓延;二是新的大气环境更适于哺乳动物的生存,哺乳动物成为更先进、适应性更强的竞争者。在这两种因素的作用下,恐龙最终灭绝了。

徐星说:“恐龙究竟能不能生存,这很难预测。毕竟恐龙生活的年代和今天的地球非常不同,像大气成分等许多因素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所以很难说。我想即使能够生存,最起码也需要一定的时间适应。”

此外,对于该不该进行复活古生物的研究,学术界和全社会都一直存在争论,绝大多数科学家认为,复制恐龙在理论上的确是有可能实现,但是难度非常大。如果这是一种局部可控的实验室行为,那么作为学术研究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如果像《侏罗纪公园》里那样通过复制恐龙人为地改变自然过程,那么这种行为就值得商榷了。毕竟,我们复制出的是真恐龙还是某个怪物,复制出的恐龙在现在的自然环境中会出现哪些反应,这些问题都没有人能够回答。而事实上,在《侏罗纪公园》这部电影中,导演已经通过许多灾难性的场景来表达这种对人为干预自然进程的担忧了。所以,人们梦想中的“侏罗纪公园”有可能永远都只是一个梦。

恐龙复活了篇3

创新侏罗纪

这天我乘坐着最新科技“时空列车”从2310年回到了曾经的2015年7月15日。那时的人类应该还在问着:恐龙到底是怎样的?那么今天我将带他们遨游一下我们那复原了侏罗纪的23世纪为大家展现这一古老的生物,与这创新后的世界。到站了,请各位下车观看我们23世纪复原的恐龙们吧!现在我们正前方的这只正觅食中的恐龙名为“原角龙幼龙”。它是草食类恐龙,再过一两年,他的身长便可以达到2米多了。不过大家无需害怕,它虽然长得灰容土貌,严肃凶恶可实际却温顺乖巧,易于相处。在日常生活中,它们还一种十分炫酷的坐骑。单单一只小幼龙就可驼上两三个成年人。许多人来这就是为了感受一下这霸气外侧的风采。就让我为大家介绍一下在这片大陆上的那些即温顺又帅气的“坐骑”。其实草食恐龙大多如此,接下来就让我来为大家介绍一下在片大陆上还有些即温顺又帅气的“坐骑”吧!较大型的有蜿龙,梁龙,雷龙。这几种恐龙是一种靠近水源森林内的草食恐龙。它们都有一个长颈方便他觅取食大树上嫩绿的树叶。我最喜欢看它们咀嚼嫩叶了,就如初生婴儿般汲取汁时的纯真,童年孩子般玩乐时的天真无邪;而剑龙,原角龙,三角龙等却喜欢生活广大辽阔的草原上,无忧无虑。但你可别小瞧它们,它们一般过着群居生活,一旦到肉食恐龙的袭击,它们便集体向侵略者发出进攻,以保障群体安全。看原角龙的那边发生战争了,一只暴龙误入了它们的基地,被团团围住了,让平时人前显贵的它插翅难逃。所以大家不要轻易进入它们的基地。现在我们就来谈谈与它们性格相反的肉食恐龙,几乎每一种类都生性残暴,不容小觑。在见它们之前必须先戴上这不让它靠近的手镯。如一只草食恐龙独自行动,定会被它咬得皮开肉绽,血肉模糊。如今我们对于他们实行着控制数量,减少放养的计划,同时也在研究一种让它吃得下的巨型植物,让它们戒荤。虽然如此危险的它们当不了舒适的坐骑,但它们也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就如有“敏捷的海盗”之称的猛龙与长达3米的恐爪龙,它们都是活跃的捕食者,相当可怕,锋牙利爪足以把俘虏者开膛破肚。恐爪龙的其中一个脚趾上还长有一只12厘米的利爪,它们行动迅速且较为聪明。正因如此,它们通常当任着快递员的工作,以减少二氧化碳。在部分人类登月居住后,我们就设计了许多恐龙专用管道。肉食恐龙可以在上面自由奔跑,减少安全威胁。你们看那透明管道内奔跑的便是他们,在我们的生活中也算是必不可少的了。大家看,身旁这只巨大的怪物就是我们这儿复原最少品种“南方巨兽龙”。每个省最多也只有一只。只因它体型庞大身高大多为6米以上,身长也有13~14米,体重足有8吨。却又恰恰是肉食恐龙,每天就只能把死去的恐龙来喂养它。它硕大的嘴巴中长着一口锋利的牙齿,每颗牙都有8英寸长,令人望而生畏。它撕咬猎物时的场面令人不忍直视,只看见一个个血肉模糊的尸体。所以当前只能把它关好,供人观赏。最后,让用我们最新复原的一种“斑鸟龙”。你们那个世纪应该还没发现过它们的化石吧!它们是至今世上最美,最动人的生物了。它色泽斑斓,高贵优雅。舞动时美过昙花一现,塞过孔雀开屏。轻巧可爱,富人家最爱花巨款去采购一只回家观赏。你们见了它是否心动了呢?为何人类不早些发现这现前所未知的东西呢?我们的旅程结束了,感谢大家为来这里的不辞辛苦,在这里我真诚的希望大家回到你们的时代改变历史,更早地把人类推向文明,更早的创新这个世界,更早的与恐龙为伴。相信吧!它们并不可怕。创新侏罗纪,值得你的期待

初一:天然二

恐龙复活了篇4

小明开了一家公司,这家公司专门承接各种特殊业务。有一天,小明忽然接到了一个艰巨的任务——复活恐龙。呀,这个任务太艰巨了,恐龙在六千万年前就灭绝了,要找一点点基因可真不容易啊!再说了,我上哪儿找去呀?小明一筹莫展。

一连几天,小明都在苦思冥想。这天,小明正在看电视,电视机里正在播放《侏罗纪公园》,小明突发奇想:为什么不回到恐龙时代去寻找恐龙的基因呢?于是,小明把几个工作人员召集过来,开了个会,把想法说了一遍。大家经过认真讨论,确定了工作方案。

说干就干,小明带着他的工作人员,穿越时空,来到了六千万年前的三叠纪。真幸运,落脚的地方就有几个恐龙蛋。他们刚想动手,这时,一只中等身材的恐龙飞奔而来。他们急忙躲到了灌木丛后面。那只恐龙放慢了脚步,蹑手蹑脚地走进恐龙蛋,看看“四下无龙”,抱起一个恐龙蛋,溜走了。小明心想:嘻嘻,原来是只窃蛋龙,我也当回“窃蛋人”!于是,小明他们学着窃蛋龙的样子,偷偷走上前去,每人轻手轻脚地抱起一个蛋,迅速地逃离了“作案现场”,回到了现实生活。

突然,小明想起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刚才取得的只是陆地上的恐龙蛋,还有海洋里地呢!如果只有陆没有海,就会造成生态不平衡!因此,他们决定到太平洋寻找。可是,水那么多,怎么办呢?经过三思,他们决定把太平洋的水剪切到月亮上去。于是,他们就实施了这一方案。霎时间,太平洋就见底了。这样,很快就找到了恐龙蛋。他们把蛋带回了实验室,把两批蛋分别进行了基因提取,然后培育,最后成功地克隆出了海陆两种恐龙幼崽!任务完成,皆大欢喜!

复活恐龙这项任务完成得太漂亮了,它为小明的公司赢得了世纪最高奖!

恐龙复活了篇5

如今,赵闯已经创作了超过1000种古生物化石的生物形象复原作品。“可能所有人在小时候都喜欢过恐龙,而我把画恐龙当作一生的职业。”赵闯说。

自制第一部恐龙作品

赵闯的父母是沈阳的铁路工人。机务段是他常去的地方。黑皮老式火车,10个大红轮子,一个大烟囱,是赵闯脑海中最深的记忆。那时候他经常一个人拿着粉笔在地上画火车。

上学之前,赵闯对海洋动物非常痴迷,从家养的金鱼画到河塘里的鲫鱼、草鱼、鲤鱼,深海中的鲨鱼,把他自己认识的海洋动物全都画个遍。后来,从《十万个为什么》的书中,赵闯知道原来恐龙是真实存在的大型动物,他开始翻阅各种与恐龙有关的图书。这个较真儿的小男孩把看到的恐龙图片和文字介绍一一对照。有一次他看到两幅图片中霸王龙脚趾数目不同,就特地去查文字资料,之后拿铅笔修改。

从那时起,恐龙成为赵闯心中独一无二的动物。绘画时他意识到不能仅仅靠图画上看到的,还要自己想象,此时他的科研精神也开始显现。因为多数恐龙化石的皮肤是没有保存下来的,多数靠想象和对其生存环境的推测,赵闯说:“图画上异特龙的花纹不一样,我就意识到原来恐龙的花纹是不确定的。”

为了把恐龙画得真实,赵闯特地办了一张沈阳老家图书馆的借书卡,课余一有时间他就去图书馆看关于恐龙的书,一边看一边做笔记。他当时就有个想法,一定要写一本关于中国恐龙的书。“我还记得当时看到一本关于恐龙的科普书,那上面说中国恐龙有36种,现在我知道书上说的其实是36属(属比种范围要大),但当时我还没有种、属的概念,就认为我应该画36张恐龙图。”

赵闯坠入了恐龙的世界,一有空就去查资料,只要看到自己没见过的恐龙,就把产地、特征、年代等信息记下来。最后赵闯共画了36幅恐龙图,用纸板做精装,他还把文字部分特地留出来,让班里写字好看的同学帮忙抄上去。赵闯将这本自制的图册起名为《中国的恐龙》,这是他完成的第一部恐龙作品。“虽然现在看来拼凑得很乱,也没有种、属分类,但是当时特别自豪。如果书里面没有复原图我就凭自己的想象画,比如只要书里提到它是素食类,后背上有凸起,我就觉得可能是剑龙的样子。”

以严谨的态度绘制恐龙

赵闯从小习画,有良好的绘画功底,但高考时,他并没有选美术院校,而是选择了东北大学平面设计专业。他认为真正的习画者需要更广阔的视野,更丰富的知识。大学期间,赵闯修过心理学、生命进化学、物理学。绘画中,他更留心将理论物理学、高等数学中的相关原理应用到美术题材中去。

画克拉玛依龙的时候,科学家只发现了长约七十厘米的下巴化石,但按照比较解剖学,可以推断,“头骨应该超过一米,身长在10米左右。看它的牙齿形状应该属于鲨齿龙类。头应该是弧形,头上没有角。前爪3个趾头,后爪4个趾头。身上可能拥有毛发,如果有,像这么大型的动物,应该集中在背部和前臂。”赵闯一口气说出这些特征,好像这只生活在白垩纪的恐龙一直潜伏在他的脑子里,借他的口和笔直往外蹦。

赵闯绘制的特暴龙、灵龙的彩铅以及素描作品,得到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专家的高度关注。研究员汪筱林邀请赵闯合作绘制远古翔兽的复原图。两个星期后赵闯完成了草稿。后来,这幅远古翔兽复原图发表在英国《自然》杂志上,而这幅图配合的“关于带翼膜的哺乳动物化石”的研究论文,将飞行哺乳动物的历史推前了至少7000万年。

把“恐龙”当作职业

后来,赵闯认识了他现在的合作伙伴科学童话作家杨杨。赵闯负责画图,杨杨负责写文章,他们合作出版了“恐龙专家”系列10册、“古生物画报”系列5册、科学艺术品《星空》等作品。

接着,赵闯和杨杨成立了啄木鸟科学小组,发起了“达尔文计划―生命美术工程”,联合全球多位著名科学家参与古生物化石生物形象复原。这也是人类社会首次针对地球已消失生命系统的一次大规模科学艺术实践。项目启动几年来,完成了500多种古生物的精确复原,大量作品发表在包括英国《自然》杂志、美国《科学》杂志等著名期刊,出版了数十种科普图书,举办了多次科普展览,引起科学界的广泛关注。

恐龙复活了篇6

翼龙称霸天空,风神翼龙的翅膀却长达12米,像公共汽车那么大。在天空中谁会是它的对手,苍蝇啊,鹫鸟啊,在翼龙面前都不堪一击。

克柔龙,鱼龙,游龙等许多恐龙联合起来成为海洋中的霸主,因为它们有着锋利的牙齿,鲨鱼碰到恐龙群就会四散逃窜,至于鲸鱼吗,就是虎鲸来了,也会寡不敌众的。

陆地上还有谁是恐龙的对手,异特龙一张大嘴可以一下子吞下一头小猪;三角龙三只角都有1米长,能顶翻一头大象。甲龙身上和尾部长着骨刺,像狼牙棒一样,那是无敌的象征。

科学家们都在忙来忙去,在研究对付恐龙的武器。

人类有现在的武器正在抵抗恐龙,秩序了10天,20天,恐龙要攻击到研究所了!研究所的士兵在抵抗,科学家们也没闲着,还在研究武器,才几个小时恐龙闯进来了!啪啪,几声响,牺牲了几位科学家!其他科学家转移了位子,恐龙找不到。他们来到森林,科学家不小心掉进了一个洞,里面有先进武器!“找到了!”一位科学家说,“找到武器了!“真的?”另一位科学家说。“真的!”他又说。他是科学家里最聪明的。他们把这些武器带着走了,“怎么出去呀!”一个人说。“是呀!”另一个人说。他们沿着洞往下走,走呀,走呀,走到一个塑像旁边,塑像突然说话了!他说:“你们可以从这走出去。”他们走了,为了打败恐龙,为了阻止人类灭亡,他们又开始这恐怕的战争,他们到了,是真的!他们拿着先进武器想恐龙发起攻击,他们有的用高级飞机向翼龙攻击,有的高级轮船向克柔龙,鱼龙,游龙等攻击,有的向异特龙、三角龙、甲龙攻击,没半个小时,恐龙被击退了。又打了几天几夜,恐龙别消灭了!

恐龙复活了篇7

[关键词]甘肃古生物化石展;内容设计;陈列特点

[中图分类号]G2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09)18―0087―05

2006年12月26日,甘肃省博物馆新馆开馆之际隆重推出了三个基本陈列展览――“甘肃古生物化石展”、“甘肃丝绸之路文明展”、“甘肃彩陶展”。笔者作为“甘肃古生物化石展”的主创人,在编写和实施内容设计和形式设计过程中有许多收获和体会。

一、内容设计的宏观构思

“甘肃古生物化石展”内容设计的构思产生于2002年。当时根据甘肃省委、省政府的批示,甘肃省文化厅、甘肃省文物局决定在甘肃省博新馆开馆之际举办三个固定陈列展览,“甘肃古生物化石展”即是其中之一。“甘肃古生物化石展”从10多个展览选题中胜出,有几方面的理由:首先,甘肃境内的生命现象存在发展已有近20亿年历史。在这漫长的岁月里,山河变迁、气候环境变化使得生命在生存发展中经历了物竞天择的演化,形成了今天自然界多姿多彩的生物,古生物化石就是这种变化的最好见证。甘肃独特的地理位置、多变的气候,揭示了其地质历史时期的沧桑巨变和形态各异的生物。因此,古生物化石埋藏非常丰富,有多个全国乃至世界之最。如举世闻名的黄河古象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剑齿象;临夏地区发现的三趾马化石动物群是欧亚大陆晚新生代哺乳动物化石最丰富的地点:巨齿兰州龙为世界上牙齿最大的植食性恐龙;玉门甘肃鸟是我国发现最早的中生代鸟类化石;1922年,法国传教士桑志华等在庆阳地区采集了大量脊椎动物化石,是我国第一个可称之为化石动物群的地点……其次,甘肃省博物馆是综合性地志博物馆,其前身甘肃科学教育馆是一座以研究自然科学为主、为科普服务的科教馆,收藏有各类古生物化石标本数千件,有一级化石标本400余件、大型动物化石复原骨架10余具,丰富的馆藏为陈列展览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以古生物化石作为固定陈列展览有其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因为生命的起源和演化是人类永恒的研究主题。目前,地球上已知的生物大约有150万种,这样一个种类繁多的生物世界是如何演化而来的,化石为我们提供了直接的证明。甘肃地质历史时期埋藏的古生物化石非常丰富,从太古代原始的菌藻类化石到有人类出现的新生代哺乳动物化石都有所发现,而且门类齐全、分布广泛,尤其是中生代的爬行动物化石和新生代的哺乳动物化石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展示这一丰富的资源,让观众既了解甘肃的优势,又普及科学知识,进而达到陈列的最佳效果,必需确定陈列展览的主题思想。

博物馆作为一座寻求科学知识的殿堂,应当将弘扬科学知识摆在第一位。“甘肃古生物化石展”的主题包括两个方面:其一,展览采用主题单元陈列的方式,可最大限度地展现甘肃省博物馆现有馆藏古生物化石标本,利用馆藏优势突出展览主题。通过陈列展示保存在岩层中各个地质历史时期的古生物标本,如古生代的三叶虫,中生代的恐龙化石,新生代的铲齿象、剑齿虎等,概括地揭示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上的生物漫长的演化史,旨在帮助参观者了解过去、启悟现在、探索未来。通过充实的辅助展品和展示手段,在统一中求变化,在变化中保持统一,力求启发观众,给观众以科学方法的启迪。整个陈列通过声、光、电等现代化高科技手段以及完美的艺术形式,使观众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全方位地感受展览的主题――生命历程。以这根主线贯穿整个陈列,同时突出甘肃古生物化石的地域特点,重点表现新生代时期即展览中的黄河古象厅和恐龙。采用各种展示手法,介绍各种化石标本的特征以及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的地位,进而达到宣传科学、普及科学知识的目的。展览的文字水平定位于初中三年级以上,因为这个水平将涵盖绝大部分观众的水平。

“甘肃古生物化石展”是运用陈列艺术的形式展示科学知识。科学和艺术是一对孪生姊妹,它们互相影响、互相融合,构成人类文明殿堂的基石。这个陈列展览就是用不同的艺术语言来颂扬科学、解释科学,并用生动、绚丽、形象的手段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引导人们走进科学的王国。

根据设计的主题思想,陈列展览分为两大展区、五个展厅。一个展区是举办的陈列展览,包括四个展厅:地球厅、海洋动物厅、恐龙厅(一厅和二厅)、黄河古象厅。另一个展区是观众参与的互动区,即活动厅。这样的设置,一方面严格遵照地质历史时期生命演变的历程。另一方面把互动项目集中在一个展厅,内容和形式设计都有别于主展厅,在这里没有什么束缚,完全是为了方便观众的参与,特别是针对青少年特点设置了互动项目,如机械恐龙、恐龙下蛋、恐龙拼图、与恐龙比体重、与恐龙赛跑、与恐龙合影等。

二、展览设计的科学内涵

古生物化石为地球科学研究的对象之一,它们大小不一,用于博物馆陈列展览中的化石标本,多属于较大尺寸的物体,主要靠野外采集获取,很多观众较难有机会身临其境。所以,在内容设计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营造出整个展厅及每一个单元切合科学主题和具有高度震撼感的环境氛围。

(一)地球厅

地球是生命的摇篮,又是宇宙中的一分子。在展览开始部分设计了一组版面,内容都与地球有关,如宇宙、大爆炸、地球的形成、不断漂移的陆地、地球的分层、宇宙年历表等。其中宇宙年历表是根据宇宙大爆炸的理论,将150亿年宇宙大爆炸历程浓缩在一年里,编成一个宇宙年历表:1月10日,大爆炸,宇宙诞生;5月1日,银河系形成;9月9日,太阳系产生;9月14日,地球问世……12月31日零时23分46秒,北京人开始用火。设计这个年历表一方面是通俗地介绍地球科学知识;另一方面考虑到青少年的特点,用圆形灯箱版面展示每一天(即每一个大事件),增加其趣味性。这个厅的亮点是一个27度倾角并能自转的直径为1.5米的巨大地球仪,被设计在星空(天花板)和代表海洋(地板)之间,背景为太阳系,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且神秘(通过纤维灯光系统)的宇宙空间,使观众一步入展厅,似飘入外空,获得美好的视觉冲击和享受。(图1)

从地球厅入下一厅的通道设计有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五个景观箱,辅以复原古动物模型和部分化石标本。与景观箱对应的是标示甘肃主产化石标本的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代表性地层复原,中间镶嵌的展柜陈列着相应的古生物化石标本。向前走是甘肃发现的重要脊椎动物化石,用六幅大型灯箱照片展示。这种从科学角度出发制作的景观、岩层、巨幅照片和化石标本陈列组合,配以全环绕背景音乐,更烘托了宏观环境氛围。在这段展线上并没有过多陈 列化石标本,其目的是突出展览主题――生命演化的一般规律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级,其背景是在生命载体――地球上完成的,而如今地球上有数以千百万计的生物物种,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了解地球的过去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好现在的地球环境,预测将来地球的变化,使地球得到合理的开发利用和有效的保护。

(二)海洋动物厅

海洋动物厅陈列内容为地质年代古生代时期的化石标本。在设计具体项目时,首先考虑的是生物进化问题。古生代时期,生命在此阶段有一个大爆发,几乎现代地球上的无脊椎动物都出现于这一时期,它是生命的第一个里程碑。其次考虑的是甘肃的实际情况,发现的化石与生命进化是合拍的,也有两个阶段。因此,把该厅设计为两个主题单元,即早古生代和晚古生代。两个阶段生物面貌截然不同,早古生现的化石主要是藻类和无脊椎动物,晚古生代裸蕨植物化石和鱼类化石占主导地位。在内容设计上要把握不同,而大趋势又要趋同,否则会脱离展览主题。为了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在编排具体内容细节上,用了一些辅助展品,如在早古生代单元开始部分设计了化石形成灯箱,利用灯箱景观展示化石形成四步曲。还设计了甘肃奥陶纪海洋示意图、早古生代海底世界景观图等,用科学的推测标示古今甘肃海洋、陆地的变迁。陈列展出的化石标本以三叶虫、角石、珊瑚等海洋动物为主。除了平面辅助展品外,还设计了多媒体触摸式幻影成像,内容为生活在5.3亿年前的奇虾、中华微网虫、奥帕宾虫等,更加形象、生动地诠释了古生代海洋中的生物面貌。

地球生命演化史上曾发生了六次重大的生物灭绝事件,其中规模最大、对生物发展影响最深远的一次发生在2.5亿年前晚古生代的二叠纪末期。此次事件中,海洋生物的种类降低约50%,生态系统也彻底更新,成为地球历史从古生代向中生代转折的里程碑。通过对大灭绝的研究,科学家得到了一些关于全球变化、生物保护的可预测性的知识。为了比较全面地反映这一事件,针对晚古生代单元馆藏化石标本比较匮缺的现状,内容设计侧重于制作景观。主要有两个大的景观:一个是反映晚古生代生物界一大飞跃的景观――部分植物由海洋过渡到陆地,景观表现的就是植物刚刚登陆时的情景;另一个是晚古生代末期陆地上的古生态环境,其意境是告诉观众这一时期海洋动物已经开始渐渐走向衰落时期,早期的两栖类、爬行类开始称霸甘肃大地。在景观中设计了一棵折断的巨树,它倒在沼泽地中,标示古生代晚期也是一个重要的成煤时期。

仅仅是复原景观,展览效果肯定单调,因此在设计展板、展柜时还增加了动感,比如喷绘画面可以照射波纹灯,展柜设计考虑阶梯式或波浪式,展厅基调以蓝色为主,整体上营造出一种海底世界的效果。(图2)

这个厅的最后部分设计了一个开放式展柜,陈列了三件化石标本――三叶虫、鹗头贝和蜂巢珊瑚。标本的块体比较大,展柜也未封闭,目的是让观众触摸,感受冷漠的化石所带有的远古生命的信息。

(三)恐龙厅

恐龙厅的内容非常直观,陈列的是恐龙化石标本以及同时代其他生物化石。由于展室建筑的局限,恐龙厅被分割为两个展厅:第一个展厅在二楼,面积较小,约为300平方米左右;第二个展厅在三楼,面积较大,约为600平方米。内容设计依据建筑特色,在第一个展厅(即恐龙一厅)编排的内容为三叠纪和侏罗纪的部分化石标本以及辅助展品,三楼的恐龙二厅内容则为晚侏罗世和白垩纪时期的化石骨架和标本。恐龙一厅为正方形,根据内容设计需放置三件复原化石骨架,其中一具骨架长度为7米左右。因此,要求形式设计考虑合理地安排三具骨架,尽量少在边墙上搞复原景观油画,而且化石骨架要与复原景观结合在一起,让观众十分直观地看“龙”看“景”。采用45°斜弧形墙面为背景,一方面把看似狭小的展厅一分为二,合理地分割了空间;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弧形墙背面,制作墙面柜,大小不一,错落有致,与展室的整体氛围十分合拍。(图3)

由于恐龙一厅陈列的三具骨架都是复原骨架和模型,在设计该展厅的辅助展品内容时,考虑要增加互动项目,吸引观众,展厅入口处设计了硅胶制作的感应式霸王龙半身复原像和翼龙头部复原像,配以动物吼叫声,增加了展厅活力。

从恐龙一厅上到三楼即是恐龙二厅。展厅面积约600余平方米,顶部用钢化玻璃制作,展厅全部用自然光采光。按照以往的惯例,内容设计不用考虑用光问题,但从恐龙厅是一个整体的角度出发,一厅用灯光,二厅为自然光,光线不同,展出效果也各异。为了更好地展示化石标本的魅力,在大的内容框架不变的原则下,对局部内容设计需做部分调整,将生活在侏罗纪时期的合川马门溪龙化石安放在三楼恐龙二厅。该化石长22米,肩高3.5米,成为恐龙二厅的主展品。

恐龙二厅主要陈列的是中生代白垩纪发现的古生物化石,设计时考虑到这段时期的地层多为紫红色或砖红色沉积,展厅比较空旷又是自然采光,制作景观效果比小展室好。编排这部分内容时,设计了山体景观,初步设计复原甘肃典型的发现恐龙化石的白垩纪地层景观,山体内设计展柜,采光用灯光,避免阳光照射,展出效果比自然光好,对化石标本也是一种保护。在山体局部设计了模拟白垩纪地层,有肌理配以原岩色彩,给人真实的感觉。这种艺术处理也照顾到下一个展厅――黄河古象厅山体的制作,彼此呼应,整体展出效果较好。

白垩纪末期,发生在生物界的一件大事是恐龙的灭绝,通常这部分的内容设计是播放有关恐龙灭绝的录像片,依次播放恐龙灭绝的各种假说。由于这些内容设计在该厅的最后部分,观众不难看出其中的内涵。同时在画面的角落设计小哺乳动物形象,通过讲解员的介绍,使观众了解恐龙虽然遭遇灭顶之灾,进步的哺乳动物却在地球上顽强地生存下来,此后进化出种类繁多的各种类型,称霸于陆地和海洋。

(四)黄河古象厅

黄河古象厅展出的内容为地质时期新生现的古生物化石。之所以称“黄河古象厅”是因为1973年在甘肃合水县发现了中国最大个体的古象,科研人员将其命名为“黄河古象”。以前曾举办过“黄河古象展”,这次新陈列依然沿用该名,目的也是为了凸显这部分内容,它们是甘肃的特色,也是这个陈列展览的重点部分。黄河古象厅的陈列内容比较丰富,设计内容具有科学性,按照地质年代顺序编排展线。展厅中央摆放着黄河古象骨架,它的长度为8米,设计在中间位置,是为了突出黄河古象的地位,让观众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图4)

该厅入口处为古近纪时期发现的古生物化石,然后依次为新近纪、第四纪时期发现的古生物化石。该厅面积并不大,约300平方米,而且两面墙为窗户,一面开拓为展厅通道,只有一面墙可以利用。内容设计的亮点在南面的这堵墙上,墙面上是巨幅新生代景观图,长14米、高5.5米。展厅内有四个建筑柱子,两个靠近画面,用两棵复原古树将其包装,一棵为古槐,另一棵为银杏树。古槐是新生代第四纪常见树种,银杏则是一种 孑遗植物,也称为“活化石”。两棵树寓意新生代为一全新的时代,生物面貌与中生代迥然不同,是一个欣欣向荣的世界。背景画前为新生代复原景观,两棵巨树融于景观中。景观内摆放了两具骨架――三趾马和大唇犀,还有一具复原的带毛披毛犀模型。为了增强景观的现场效果,设计了感应式声控系统,系统内录制有老虎吼声、野马奔跑声、鸟鸣声、松涛声等,观众站在景观前就像步入原始森林一样,耳畔声声嘶鸣声,犹如与野兽同行。

在内容设计中除景观之外还设计了复制LU体。为了与恐龙厅平稳过渡,山体形式也采用巨石叠加法,但是新生代特别是第四纪主要为黄土堆积,岩性不如中生代坚硬,层理松散。山体表面植物的复原也与中生代有明显区别,除了类别区别外,植物疏密度也不同。

为了突出该展厅的黄河古象,在入口处展现了古象发掘现场复原场景。大制作了发掘现场古象化石骨架的埋藏原生态。二级展板上部安置着一复原黄河古象象头,由环保的硅胶制成,配以液动系统象鼻,可以上下甩动。中间配有多媒体触摸屏,内容为象类的进化和以黄河古象为题材改编的小故事。多种形式的内容把黄河古象突现给观众,观众参观后能留下较深印象。

这个展厅最后一个单元是“第四纪”。有人认为古生物化石展就应展示化石标本,旧石器属于文化范畴,不宜放在一起。但是笔者以为,第四纪的时间跨度约250万年,是地球演化史上的一个崭新时代。甘肃亦不例外,旧石器时代的文化堆积中共生着丰富的哺乳动物化石,他们相互依存,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古生物影响着古人类的起源与演化过程、文化与技术能力、适应生存特点等。因此,尽管旧石器标本代表的文化阶段有残缺,但还是应该把它展示出来,配以人类生存的古环境景观,将远古人类的历史画卷,展现给广大观众。

三、互动厅形式设计的几点认识

“甘肃古生物化石展”的互动厅与国内其他博物馆有所不同,是独立设计的,自成一体。互动厅长16米、宽5米,面积80平方米。在进行互动多媒体构思时有一定难度,因为多媒体互动与传统内容设计有区别,属于一种全新的、比较时尚的内容设计。设计了五组互动项目――机械恐龙、下蛋龙(慈母龙)、与恐龙赛跑、与恐龙比体重和与恐龙合影。这几个项目已经不是国内最前卫的,但却为青少年喜闻乐见。

在设计机械恐龙内容时我们考察了国内多家制作公司,也在网上查了许多资料,它的制作原料主要是硅胶和机械制动装置,关键是恐龙的动作和采用材料的耐用程度和符不符合环保要求。经考察后确定机械恐龙动作内容为摇头、抬头、眨眼、前爪动、摆尾、下蹲等。虽然设计的动作并不十分新颖,但整体给观众感觉是一只“活动恐龙”。交给制作公司后,他们根据场地的实际情况去掉了下蹲动作,增加了喘气动作,形象更生动。

下蛋龙这个项目在原内容设计中没有,后来我们考察了黑龙江省地质博物馆,观众尤其是青少年们特别喜欢看恐龙下蛋,虽然是简单的一个下蛋程序,儿童们百看不厌。最后我们确定下蛋龙与机械恐龙面对面安排,这样可有效地利用空间,共同用一个景观画,制作出的场景也是一个整体。(图5)

与恐龙赛跑项目原设计为一台机器,有六种不同奔跑速度的恐龙分别与游戏者对抗。经过考察得知这个项目是最受观众欢迎的,如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博物馆开始设计了一台机器,开馆后观众参与非常踊跃,排了长队在等待游戏,甚至发生争吵,现场秩序也不好维持。馆方立即增加一台机器供观众使用,才缓解了拥挤排队现象。借鉴他们的经验我们也选择两台机器供观众参与。设定恐龙奔跑速度时考虑到不同年龄段的观众,分别设计了高速档、匀速档、低速档。为了更能体现博物馆人性化设计,选用多速档健身车,即便是老年观众想参与该节目,也能通过调速实现他的愿望。

与恐龙合影项目其实是图像合成技术,考虑到甘肃实际情况,除了恐龙画而外,增加了新生代晚期和政地区发现的哺乳动物化石复原画像背景,有铲齿象、大唇犀、萨摩兽、三趾马等。观众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古动物合影留念。设计内容除了让现代人与恐龙合影外,还让现代人骑上生存在1000多万年前的铲齿象。为了显示合成技术的微妙,铲齿象的背景是现代非洲撒哈拉荒漠草原景观,有鬣狗在吃腐肉,成群的斑马在河边饮水,远处有几群羚羊在疾驰。观众拿上高科技技术合成的“科幻”照片,会产生无限的遐想。

三、结语

“甘肃古生物化石展”是甘肃省内举办的最大规模的专题陈列展览,也是建馆50多年来首次以古生物化石为题材的大型基本陈列。展出面积1900平方米,陈列各类化石标本600余件,这是国内除了专业博物馆以外最大的陈列展览。展览的总体布局、光线运用、背景衬托以及展线设置等,都闪现着一种灵性。展览中每个展台的创意,都充满了鲜明的个性。

恐龙复活了篇8

在未来里,有许许多多的新奇事物。有许多的东西是我们未能想到的,如外星人之类的未知生物等。在科技迅速提高的未来里,它可以将我们现在无法解释的一切现象解释的清清楚楚。未来的科学家肯定有许多都在探索宇宙,因为在未来里探索宇宙的条件肯定比现在的好,甚至有宇宙飞船,可以让人们在宇宙中自由翱翔。

这些看起来不可能的事情在未来里竟然全部都是丝毫不难的。最令人惊奇的事就是地球上的恐龙已经复活了,不过它们都像老虎那样被关在动物园里被人们欣赏。那不是普通的动物园,而是巨型的动物园,是由高压电和巨大的钢铁制成的动物园,那个动物园有一个岛那么大,恐龙在那里也可以自由活动。

在恐龙动物园里,有强大的霸王龙、异特龙和残暴的暴龙等巨型肉食恐龙,也有像迅龙这样的小型肉食恐龙;当然也少不了想雷龙这样的巨型草食恐龙和像包头龙、甲龙这样的中型草食恐龙,还有一些小型的草食恐龙,自然这里也少不了一些比较大的鱼类。那里的树木几乎全部都是参天大树,还有部分小一点的树木。那里大的树木差不多有30米高,小一点的也有30米高。在那么茂密的大树里,恐龙可以自由的活动完全不受影响,这些树也可以掩护恐龙的行动,它们之间是缺一不可的。

当人们来到恐龙动物园这里欣赏恐龙时,就要走隧道。这里有一条隧道是很安全的,隧道是由巨大的钢铁围成的一个大的圆形遂道。圆形隧道的四周还有许多的铁丝把钢铁和高压电连接起来,使钢铁充满了高压电。在这些巨型的钢铁再回一点,就会有一层普通的钢铁,这是防止人们走进那些充满了高压电的巨型钢铁,因为人们一旦碰到这些钢铁就会被电死。恐龙就不同,恐龙一旦碰到高压电就回被弹回去并全身麻痹一会儿,所以,所有的恐龙都不敢碰到这些钢铁。人们可以从这些钢铁围成的圆的空隙中看到恐龙,这些钢铁围成的隧道里会有许多空隙,但这些空隙比较小,只有一本数学书那么大,只有这样恐龙才不会走得进去,才不会伤到隧道里的人。人们还可以通过非常隐秘地安装在那里的闭路电视里看到它们的活动。

不过这么一个恐龙动物园,修建起来的资金太多了。所以,进去的门票是非常贵的,比普通动物园的门票要贵几百倍。

上一篇:石家庄办证范文 下一篇:端午节幽默短信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