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花岗烈士事略序范文

时间:2023-11-25 23:24:46

黄花岗烈士事略序篇1

任何一座有着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现代都市都可以让我们联想起一种如诗如歌的境界。

雨花台――就是南京这部十朝古都交响诗中一段蕴籍厚重的章节,一曲深沉壮丽的旋律,一个隽永的韵脚。

雨花台,位于南京中华门外,占地面积153.7公顷。素有“金陵南大门”之称。是古都金陵一大代表性游览胜地。以悠久的历史风景,深厚的人文风华,秀丽的园林风光著称于世。

红色经典区位于雨花台风景区的中心地带,占地面积20.2公顷。这里有为世人所瞩目的全国最具规模的红色纪念建筑群。在全长1500米的中轴线上,由北向南,烈士就义群雕、烈士纪念碑、倒影池、纪念桥、纪念馆、忠魂亭依次展开。1999年在北京举行的“国际建筑师协会第20届大会”上,这组巧夺天工的纪念建筑群以庄严宏大的气势、大气磅礴的力量征服了与会的国际建筑大师,荣获“艺术创作成就奖”。该建筑群也跻身中国百年建筑经典之列。

烈士就义群雕

烈士就义群雕位于雨花台北大门,呈浅赭色,由大小179块花岗岩拼装组成,总重量1374吨,塑造了9位烈士就义前的不屈形象。1979年落成。这座雕像由我国著名美学家王朝闻、雕塑家刘开渠等人指导,北京、广州、上海、南京等地的雕塑家集体创作完成。

雨花台烈士纪念碑

纪念碑高耸在雨花台的主峰,由两层平台托起,有110级台阶,在设计师的设计思想中,沿着石阶走向纪念碑,就是在走向崇高的精神境界。纪念碑高42.3米,隐喻南京在1949年4月23日解放。碑取中国传统的竖式造型,有碑额、碑身、碑座,碑额是抽象了的屋顶,如红旗、似火炬。碑身正面是邓小平手书的“雨花台烈士纪念碑”八个镶金大字,背面是江苏省人民政府、南京市人民政府撰写的碑文。碑座前伫立着一座以“坚贞不屈”为主题的青铜圆雕,再现了烈士宁死不屈的英雄形象。

倒影池

从纪念碑前广场沿台阶而下便是倒影池。建筑学家在这里还巧妙地运用了物理学折光原理,将纪念碑、纪念馆和四周景色倒映于一池碧水之中,形成了一道引人人胜的独特景观。

雨花台烈士纪念碑碑廊

雨花台烈士纪念碑碑廊位于纪念碑二层平台,分为东、西两边。每边各有黑色磨光花岗石碑90块,碑刻全长144米,是我国目前最长的碑廊。东碑廊镌刻着马克思、恩格斯著的《共产党宣言》和列宁著的《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两篇文章,西碑廊镌刻着著的《新民主主义论》,由赵朴初、费新我、武中奇、尉天池、陈大羽等36位当代著名书法家书写。1996年,《雨花台纪念碑廊墨迹》一书出版,题写了书名。

纪念桥

纪念桥跨越雨花湖,将倒影池和纪念馆连接,桥长103米,桥面两边各铺设斑斓的雨花石。桥的形体十分简洁、宁静,它没有栏杆,两侧是1米宽的卧式花岗石坡面,坡面上镶嵌有花岗石雕刻的24只花圈。

烈士纪念馆

古朴典雅的雨花台烈士纪念馆,是著名建筑大师杨廷宝先生生前设计的最后一座建筑。纪念馆建筑平面呈“凹”字形,是一座具有民族风格的现代建筑。馆门庭南北两面均雕有“日月同辉”花岗石浮雕,象征着烈士精神与河山共存,与日月同辉,这也是纪念馆的馆徽。门庭南上方刻有邓小平手书的馆名。

走进梅园新村 感悟梅园精神

南京,是一座将历史溶解于自然的城市,遍地的遗珍古迹,处处闪耀出历史文化名城睿智的人文之光。在充满浓郁民国风情的长江路上,不仅有中华民国的“总统府”,还有中共代表团梅园新村纪念馆,两座相隔不到200米的建筑群,共同见证着中国风起云涌的近代史。

梅园新村由三座被灰色砖墙围成的红瓦小楼组成,不大的院落,在周围林立的高楼大厦中,显得宁静而又肃穆。院内翠柏长青,海棠花开,还有数枝梅花迎风摇曳,据说这里曾经是一位留洋名人的公馆,所以采用西式牌楼,黑色大门的欧美建筑风格。

梅园这座普通的南方庭院,因中共代表团办事处驻扎而成为历史的纪念地。1946年5月,抗日战争胜利之后,为实现中国的和平、民主,率中共代表团由重庆抵达南京,居住在距国民政府不足百米远的梅园新村,与当局进行了十个月的谈判斗争。

梅园新村30号,是、邓颖超夫妇居住的寓所,常在左侧的会客室,接待来访的民主人士、国际友人和新闻记者。客厅的小圆桌上摆放着的一盆斑斓剔透的雨花石,它还是当年、董必武、邓颖超到雨花台凭吊革命先烈时捡拾的。会客室对面是的办公室,每天工作十分紧张,常常忙到深夜,这张照片就是当时情景的真实写照。办公室里问,是和邓颖超夫妇的卧室,五斗橱上的皮箱还是1936年解决“西安事变”时用来存放文件的,此后它跟随主人辗转迁移,已磨损发白。

设在梅园新村30号阁楼上的机要室,低矮狭窄,密不透风,当年这里是代表团与延安保持联络的中枢神经。昼夜不停的电波,报告着冰雪覆盖下春天萌发的消息。

与梅园新村30号隔街相望的17号,是代表团工作人员的驻地和日常办公地。这间不大的会议室,当年,由主持召开的记者招待会,经常在这里进行。

中共代表团是中共中央派驻在政府首都的代表机关,是中国共产党在统治区的指挥中心,是国统区人民心中的灯塔。中共代表团在南京办事处的工作人员先后有200多人,分别住在梅园新村17号、30号、35号。军警机关为监视中共代表团人员的活动,对代表团工作人员及家属都进行登记、备案,设立集体户口卡和个人户口卡。户口卡上的户主都是,个人户口卡上有本人照片、职务和到南京时间。

在梅园新村这个团结战斗的集体里,以为首的中共代表团身居虎穴,与顽固派进行针锋相对的谈判斗争。他们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实现国家的真和平、真民主而努力奋斗。他们铸就了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真挚的爱国主义情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品质、忘我工作的精神和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所有这些,构成了梅园精神的内涵,充分体现了中共代表团为了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利益,不畏艰险、坚韧不拔、无私忘我的崇高的革命精神。

中共代表团在南京所处的政治环境比重庆时期更加严峻和恶劣,斗争更加尖锐,危险性更大,生活更加艰苦。但是,在的带领下,代表团全体人员都能自觉地严格要求自己。他们穿的,从到每个工作人员,没有一个人添置新衣:吃的依然是每天每人二两肉、二钱油、一斤蔬菜的家常便饭:住的条件更差,通常是几个人住一屋,即使与邓颖超也只能共住一个套间,既是宿舍又是办公室。在艰苦的环境中,大家都毫无怨言,反而以苦为乐,以苦为荣,情绪饱满,斗志昂扬,充分表现了

革命乐观精神和革命气节。童小鹏在回忆那段斗争生活时写道:“恩来同志经常对全体人员进行革命气节教育,要我们立场坚定,随时准备被捕、坐牢,以至为革命作出牺牲。”

1946年5月29日,在《新华日报》南京办事处工作的鲁明和林冈结为革命伴侣。、董必武等代表团的领导和工作人员参加了他们的婚礼。当时条件很困难,邓颖超临时剪下了一块红绸,董必武题上“天作之合”四个字,大家纷纷签名,表示祝贺。邓颖超还对新婚夫妇讲了正确处理夫妻关系的“八互”(互敬、互爱、互信、互勉、互助、互让、互谅、互慰)。婚礼既简单又朴素,充满了欢乐的气氛。

中共代表团机要科的办公室是三间低矮的小阁楼,在炎热的夏季,像个大蒸笼,仅有几个可以通风的小窗,还不得不日夜蒙上红黑两色的双层窗帘来挡住特务的监视。非常关心同志们的健康,经常到小阁楼上看望大家,并不顾暑热,把自己使用的电风扇拿给同志们使用。

1946年李公仆、闻一多相继在昆明惨遭反动派杀害后,于7月18日召开的记者招待会上怒斥反动派的暴行后坚定地表示:“我们来谈判就是准备着的(即准备着遭逮捕、凶打、绑票、暗杀),过去在重庆准备了八年,今后再准备八年吧。”他的讲话铿锵有力,掷地有声,表现了革命者的浩然正气,深深感染和教育了广大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

在1946年6月下旬和1947年3月撤退前,放风有“难民”要到梅园闹事、冲砸,军警要搜查代表团住处,这时董必武亲自进行气节教育,代表团工作人员都作好了万一被捕甚至牺牲的准备,不怕坐牢,决不背叛革命,泄露机密。

南京局领导下做秘密工作的同志,有的长期隐蔽在敌人心脏,如在中央党部当速记员的沈安娜,她参加过多次中央常委会、最高国防会议和军事作战部署的会议,亲自记录和军政要人的讲话,取得了大量情报。这些隐蔽战线的同志甘做无名英雄,白皮红心,与敌特“同流而不合污”,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1946年夏天的一个晚上,在一家冷饮店中,林雨水等五个归侨出身的空军飞行员巧遇和邓颖超。他们对共产党和平、民主的政治主张一直十分敬佩,向表达了厌恶内战、不愿国人自相残杀的愿望。赞扬了他们的爱国精神。为了留个纪念,在林雨水掏出的一张五百元法币上,用钢笔签了“”三个字,并对他们说:“欢迎你们到我们解放区去。”第二年,林雨水毅然离开了空军。虽然生活困难,但他始终舍不得花掉这张法币。1949年,林雨水参加了香港“两航”起义,投身到人民军队的怀抱。

1946年11月15日,不顾中共和全国人民的反对,悍然召开一党包办的“国民大会”,国共和谈之门被一手关闭。19日,率中共代表团部分同志离开南京返回延安。行前,让代表团负责外事工作的王炳南将一只五彩人物敞口瓶赠给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虽然谈判中在原则问题上与美方代表针锋相对,但司徒雷登对的人品一向十分赞赏。司徒雷登收到这件礼物后,十分珍惜,后来他携带此瓶返回美国,一直悉心珍藏。1988年5月26日,司徒雷登秘书傅泾波的女儿傅海澜专程从美国来到中国,将花瓶回赠给梅园新村纪念馆。

历时十个月的国共南京谈判虽然最终破裂,但是却使中国共产党赢得了人心。亲身经历过这段革命历史的邓颖超同志曾深刻指出:梅园新村是中国共产党和政府谈判的最后一站,是中共党史重要的一页。

南京解放后,中共代表团办事处旧址得到人民政府的妥善保护,1956年10月被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1961年初步建成纪念馆,并对内部开放。特别是1978年,我国进入到了改革开放的新时代,经中共南京市委、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中共代表团梅园新村纪念馆,正式对公众开放。此后,又于1990年1月建成国共谈判史料陈列馆,运用声、光、电等现代化的手段,通过大量珍贵文物、文献和历史照片,突出反映了代表团在南京与进行和平谈判的业绩。同年7月落成铜像。1996年11月20日,中共代表团办事处旧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2月,在同志诞辰100周年之际,建成全国第一个图书馆。

建馆30余年来,、、宋平、乔石、尉健行、李瑞环、吴官正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分别来馆参观视察,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梅园新村纪念馆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

结合时展的要求和展示手段的创新,梅园新村纪念馆多次进行了基本陈列出新改造,成为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以及休闲旅游的重要场所。与此同时,梅园新村纪念馆还举办了许多将政治性、思想性、艺术性有机结合的、富有社会影响力的展览,有效地配合了党和国家的宣传重点,圆满完成江苏省、南京市的宣传任务,梅园新村纪念馆已经成为深受欢迎的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梅园新村纪念馆常年坚持开展“送展下乡”、“送教上门”活动。特别是1986年以来,在全国许多大中小学校创建命名了数十多个“班”、”邓颖超班”,设立“奖教奖学金”、“邓颖超奖教奖学金”,广泛宣传中共代表团的革命业绩和精神,为做好未成年人教育工作作出了突出成绩。

梅园新村纪念馆十分重视文物的征集与保护工作,广泛联系中共代表团老同志和党政军各部门、社会各界人士,开展一系列富有特色的教育活动。

梅园新村纪念馆在全国率先成立了研究会,此后又围绕“精神”、“与现代化”、“与先进文化”等内容,举行学术研讨活动,拓展了研究领域,在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上取得了累累硕果。

走进梅园,就是走进一段难忘的历史,走进梅园,就是走进一个传奇的故事……

泰州纪念馆 传递N44精神

新四军东进泰州谈判纪念馆

新四军东进泰州谈判纪念馆位于泰州迎春西路36―1号、江苏省泰州中学附属初级中学内,原为泰州西山白云寺。1939年-1940年期间,三进泰州城,与李明扬、李长江共商抗日大计在西山寺内共商抗日大计,留下了一段传奇。

西山寺始建于南宋,是泰州佛教丛林之一。明代重建,清朝扩建,现存天王殿和大雄宝殿,清式建筑。天王殿为硬山屋面,5间9檩,抬梁式结构,梁架a间饰一斗六升和一斗九升斗拱。大雄宝殿也为硬山屋面,但屋面高大,阔5间,进深11桁,梁架间饰有一斗九升拱,殿内空间开阔。殿前有月台。

抗日战争时期,鲁苏皖边区游击副总指挥部设于此寺。1939―1940年,三进泰州城,在此与李明扬、李长江谈判,协商团结抗日大计,成功争取了李明扬等中间势力信守中立,使新四军顺利东进。

抗战初期,苏南新四军分兵开辟苏中敌后战场,是中共

中央既定的战略方针,以为首的新四军苏南部队坚定地执行了这一战略方针。当时苏北地带敌、我、顽、友并存,按实力排,日军最强,韩德勤次之、“二李”排名第三,新四军只能排列第四名。1939年5月,在科学分析苏北政治、军事形势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指出了“击敌、联李、孤韩”的工作方针。为了达到“联李”的目的,分别于1939年8月、12月和1940年春冒着生命危险三进泰州,与江南鲁苏皖边区游击总指挥李明扬谈判合作抗日,一进城试探,二进城求实,三进城巩固,成功争取了李明扬让道新四军东进黄桥并保持中立,为新四军取得黄桥决战的胜利奠定了重要基础,成为我党统战史上的光辉范例。

1995年,新四军东进谈判旧址被批准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西山寺大雄宝殿被辟为“泰州市新四军史料陈列馆”,陈列三进泰州城的实物、资料以及黄桥决战等史料。2001年同志诞辰1D0周年之际,泰州市委、市政府全面修缮了纪念馆,并邀请著名雕塑家、南京大学吴为山教授精心雕塑了一尊高1.9米、重900公斤的元帅青铜像,放置在纪念馆供游客瞻仰。

中国人民海军诞生地纪念馆

中国人民海军诞生地纪念馆位于高港区白马庙,由海军诞生地旧址和新馆两部分组成。旧址原为当地的一座地主庄园,1949年中国人民准备渡江时,渡江战役东线指挥部设于此。1949年4月23日,中国人民的第一支海军――华东海军在这里宣告成立。1989年2月17日,中央军委正式决定泰州白马庙为中国人民海军诞生地。2006年被列入第6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新馆位于海军诞生地旧址西北。1988年为纪念中国人民海军诞生50周年动工兴建,由东南大学教授齐康设计,1989年4月动工,1998年总书记第二次视察泰州时,题写了馆名。2006年被评为泰州市十大旅游景点。

旧址由大门、仪门、堂屋、厢房、后楼等组成,有清式二层小楼一座及平房数间。楼上为第三野战军渡江战役指挥中心,复原了原会议场景:楼下为粟裕、张震、张爱萍三位将军的卧室兼办公室。整体院落环境幽雅,布展风格清新朴实。1949年4月4日,中国人民第三野战军首长粟裕、张震等奉中央军委命令,率部南下,抵泰州市白马庙,在王氏小楼设立渡江战役指挥部。4月23日,在白马庙指挥部组成华东区海军机关,这是人民海军建立的标志。张爱萍同志为白马庙纪念碑题写了“中国人民第三野战军渡江战役指挥部”碑文。旧址设渡江战役史料陈列室,分“战前形势”、“渡江准备”、“突破江防”、“围歼逃敌”、“辉煌战果”等5个部分,系统地介绍了第三野战军在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的统一部署和渡江战役总前委的统一指挥下“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光辉篇章。

新馆形似大海中航行的军舰,同志亲笔题写的“中国人民海军诞生地纪念馆”巨形石碑,立于纪念馆广场前方。纪念馆是一部活的中国人民海军成长史教科书,纪念馆展厅分为两层,通过“白马建军”、“威震海疆”、“奋勇向前”、“鱼水情深”等部分,向人们展示了人民海军自白马庙诞生至今发展壮大的光辉历程。展柜中陈列有一大批极为珍贵的历史文献及图片,其中,有主席给粟裕、张震等同志的电报:有三野司令部在白马庙本部向中央发送的报告:有司令员、叶飞司令员亲临前线视察的珍贵照片:有张爱萍部长给中共泰县委员会党史工委的亲笔信函:有刘瑞龙、管文蔚等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回忆记录:还有泰州市人民全力支前,修路架桥,迎接大军南下的彩色画卷。展厅外的南端厅中还陈列有参加渡江战役时使用的渡江木船等大量珍贵实物。楼下的展厅中展示了人民海军在战斗里成长和历次海战空战中威震海疆的赫赫战果。馆外广场左侧,竖有象征海军舰船的高桅杆,各色彩旗迎风飘扬。从海军退役的飞机、雷达、机关炮等也陈列在广场上供游人参观。另设有海洋贝壳馆和影像厅。纪念馆系教育和旅游功能为一体的理想场所,是进行爱国主义和全民国防教育的重要基地。

新四军苏北指挥部旧址曲江楼

曲江楼位于姜堰市南大街219号,是新四军苏北指挥部旧址、姜堰市新四军革命纪念馆。始建于1840年前后,前身系姜堰凌氏(姜堰官庄人)开设的曲江旅馆。民国初年,由姜堰丁氏接手改营新交通旅馆与咏亭茶馆。因其位于通扬运河(亦称古运盐河,系汉代吴王刘濞开凿)向南拐弯处,故名曲江楼。小楼坐东朝西,后楼敞轩,俯览滔滔东流的江水,南通张謇曾为之书“观涛处”的匾额。1940年9月1日至30日,元帅率新四军抗日东进时,居住此楼。并在此召开“八县军民代表大会”,共商国事。

曲江楼占地826平方米,前后两进,上下两层,走马回廊式徽派风格。前楼5问,西阔16米,进深5.6米,六檩顶硬山造。上层临街短窗,下层门厅设对开落地长门三副。后楼亦5问,面阔16米,进深7米。

曲江楼虽历经沧桑,但主体保存完好。一楼的革命史料陈列室,以大量的照片、史料、实物展示了1 940年9月以来与姜堰有关的革命斗争历史。二楼的抗日战争纪念室分“百万旌旗抗战开”、“抗日合作见精诚”和“红旗十月满天飞”三大部分,再现了当年新四军东进等一系列反映姜堰人民抗日斗争的历史,警示人们以史为鉴,勿忘历史。后楼大厅为苏北八县军民代表会议会场,左右放置的两张七巧桌,分别围着四五张椅子。大厅两侧置楹联上书:“好一座危楼谁是主人谁是客,祗两问老屋半宜明月半宜风”。大厅立塑像。左侧次问为卧室,有床、桌、椅、几、案、台等32件(套)文物。后楼后廊檐中辟有五问通连曲折式的陈列室,97幅革命历史图片,再现了当年新四军苏北指挥部的历史背景和丰功伟绩。曲江楼馆藏文物很丰富,品位较高。其中有新四军指挥员彭冲、陈丕显、管文蔚、惠浴宇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书法作品,有新四军老战士和全国知名书画家的精心之作,总计200余件

1986年江苏省人民政府拨款重建“曲江楼”,1997年,省委宣传部、地级泰州市先后将该楼公布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8年3月,曲江楼被泰州市全民国防教育委员会公布为全民国防教育基地:2005年3月,中共泰州市委组织部公布曲江楼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基地。截至目前,曲江楼已接待社会各界观众近20万人次。

新四军黄桥战役纪念馆

新四军黄桥战役纪念馆位于黄桥米巷10号丁家花园内,该花园系近代园林建筑,俗称“丁家花园”,是著名地质学家丁文江的出生地。花园内雕梁画栋、檐牙飞空、回廊曲经、多竹堂、桂花厅、小于舟、蝴蝶厅错落有致,假山、鱼池、修竹、乔木相映成趣。

1940年,新四军江南指挥部奉命率主力部队挺进苏北,执行开辟苏北、发展华中的战略任务。顽固

派,江苏省主席兼鲁苏战区副总司令韩德勤,多次派兵向我军进攻,我军被迫自卫还击,自1940年6月28日起,先后发生了保卫郭村,东进黄桥,营溪反击,攻占姜堰等四次战斗。9月30日,韩德勤又出动主力与我决战于黄桥。激战至6月10日,我军歼灭顽军1.1万余人,取得了黄桥战役的完全胜利。黄桥决战的胜利与黄桥人民的无私支援是分不开的。当时,全镇十三家磨坊、六十六家烧饼店和八十辆小车为支前通宵忙碌。黄桥人民把各种支前物资都集中到支前,然后冒着被顽军炮火封锁的致富桥将物资转送到前线。一曲《黄桥烧饼歌》,传颂着军民团结奋斗的鱼水深情。

1980年,经江苏省政府批准,在这里建立新四军黄桥战役纪念馆,由张爱萍将军题写匾额。1990年,为纪念黄桥战役胜利50周年,省、市政府拨款扩建黄桥纪念馆,将丁家花园西部分辟为陈列室,陈列面积扩大一倍。1996年,该馆自筹资金对原陈列版面进行更新。2000年10月在纪念黄桥战役胜利60周年活动中,纪念馆向西扩建大馆舍760平方米,向东开辟了纪念馆停车场,并有专线连接。与此同时,纪念馆又全部更新陈列版面,运用“声、光、电”现代展示手段布置展览,序厅内安放了、粟裕塑像,制作了大型浮雕,安装了大幅电动图,设计了背景音乐,充实了一批珍贵的文物和史料。现全馆占地3785m2,分为“序厅”、“黄桥战役的历史背景”、“打开华中抗战新局面的黄桥战役”、“发扬革命传统”四个部分,配以各种历史图片、文物、实物,再现黄桥战役的历史场景。馆内藏有三级以上的历史文物4000多件,历史照片2500多幅,新四军老战士及省部级以上干部字画、题词300多幅。

除了通如靖泰临时行政委员会旧址外(丁家花园,黄桥战役纪念馆的基本馆舍设于此)外,黄桥战役纪念馆还下辖多处革命遗址:新四军苏北指挥部旧址――原黄桥中学工字楼。建于1924年,系仿德国式建筑。当年,、粟裕同志曾在此运筹帷幄,制定了“联李、击敌、反顽”战略方针,亲自起草了“告独立第六旅全体官兵”等文件。在楼前的操场上,召开了黄桥决战动员大会和祝捷大会。

新四军苏北指挥部前线指挥所、新四军第三纵队司令部旧址――严复兴楼。当年,新四军第三纵队司令员陶勇在此指挥所属将士坚守黄桥阵地,多次进行反冲击,打退了顽固派的猖狂进攻,为黄桥战役的全面胜利建立了不朽功勋。

新四军黄桥战役革命烈士纪念塔。位于姜八公路和如泰公路的交汇处,兴建于1989年,纪念塔的造型是两面相互缠绕的红旗,一面象征军民团结,一面象征八路军与新四军胜利会师。

黄桥战役革命烈士陵园。位于黄桥公园内北侧,园内松青柏翠,庄严肃穆。数百名革命先烈安卧其中。纪念碑上镌刻着由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叶飞同志的题词:“黄桥战役革命烈士永垂千古。”

粟裕将军墓。位于黄桥公园内。粟裕同志生前就希望身后把自己的骨灰撒在曾经频繁战斗过的土地上,与长眠在那里的战友们永远在一起。1984年,粟裕夫人楚青同志亲自护送部分骨灰来到黄桥,撒于此处,并立墓碑以纪念。管文蔚同志为墓碑题词:粟裕同志部分骨灰撒于此处。

中共江浙区泰兴独立支部1日址纪念馆

中共江浙区泰兴独立支部纪念馆位于泰兴市横垛镇醒农路26号,先后被国家、省、市命名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江苏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泰州市国防教育基地”、“泰兴市中、小学德育基地”。

1924年初,共产党员沈毅受党的指派,到泰兴刁家网传播革命真理,开展农民运动。1926年初秋,中共江浙区泰兴独立支部(次年改称泰兴特别支部,1928年改建为泰兴县委成立,党员3人,书记沈毅:驻地,刁家网(至30年10月,泰兴县委驻地均在刁家网)。“独支”成立后,以刁家网为基地,积极向农民群众传播革命道理,创建了扬泰地区第一个农民协会、农民运动委员会、塾师联合会:成立了江苏省第一个农民合作社――醒农合作社:组织领导了“七二”围城斗争和震憾大江南北的“五一”农民暴动。同志1926年在《向导周报》179期上发表的《江浙农民的痛苦及其反抗运动》一文中对泰兴地区农民反抗斗争情况做了详尽的描述。刁家网的革命火种直接孕育了通扬地区最早的红色武装红军游击队,后汇合为如泰工农红军、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四军,催生了苏中地区最早的区级苏维埃政权,为我党我军在泰兴地区进行黄桥决战、苏中战役、渡江战役奠定了深厚的群众基础和坚实的思想基础。刁家网作为苏中地区党组织的发祥地、农民运动的策源地、武装斗争的根据地,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也是江苏省苏维埃红色政权的唯一旧址。

杨根思烈士陵园

位于泰兴市根思镇,为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等功臣、特级战斗英雄杨根思烈士而建,现为省级文保单位。1955年10月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在杨根思家乡兴建“杨根思烈士祠”。1965年改名为“杨根思烈士纪念馆”,张爱萍题写了馆标。1970年改名“杨根思烈士陵园”。1980年、2000年,烈士陵园两次扩建,现占地面积25330平方米,有房屋60间,除后殿为砖木结构,其余均为钢筋水泥结构,风格和谐,独具一格。

杨根思(1 922-1950),泰兴羊货郎店(现根思镇)人。1942年参加革命,1944年3月参加新四军。1945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解放战争期间屡立战功,先后被评为华东三级人民英雄、一级战斗英雄。1949年9月受到主席、总司令接见。1950年11月7日,随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国。29日,在朝鲜咸镜南道长津郡下碣隅里南小高岭战斗中,杨根思带领三排战士坚守阵地,切断美军退路,接连击退敌人多次反扑,最后身抱炸药包冲入敌阵,与群敌同归于尽,用生命保住了小高岭阵地,为夺取第二次战役胜利立了卓越功勋。1952年5月9日,杨根思被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追记特等功,授予“特级英雄”光荣称号,并将杨根思所在连队命名为“杨根思连”,三排命名为“杨根思排”。1953年6月25日,朝鲜最高人民会议常务委员会授予杨根思“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利国英雄”称号和“一级国旗勋章”、“金星奖章”。

陵园由我国古建专家杨廷宝先生设计,内有杨根思烈士碑,碑文为元帅手书。杨根思烈士塑像,身高3.18米,立于金山石基座上,馆正中立竖碑1座,镌刻着元帅的手迹“中国人民的优秀儿子、国际主义的伟大战士、志愿军的模范指挥员――杨根思烈士永垂不朽!”两侧为6个陈列室,有烈士的生平事迹,烈士战斗形象塑像,还有为宣传烈士事迹所出版的各种书籍12本、纪念册1本、图片165幅、书画4件、烈士遗物2件、革命文物32件、重要复制品3件,以及朝鲜赠送的奖旗、勋章和朝鲜劳动党主席金日成馈赠的礼品等等。再后为杨根思烈士纪念堂,屋脊上耸立着“抗美援朝、保家卫国”8个大字。檐下有“气壮山河”的横匾,堂内有烈士半身石膏塑像,并陈列着各界敬献的花圈、挽联、祭轴等。最后为杨根思烈士衣冠冢,冢在半月形的土山正中,山上栽有青松翠柏、郁郁葱葱。全陵园花草芬芳,绿树成荫,三面碧水环绕,环境幽静庄严。

黄花岗烈士事略序篇2

再一次来到了黄花岗公园。十多年前,笔者曾到过这里,除了气势不凡的七十二烈士墓和“浩气长存”纪功坊之外,没有留下太多、太深的记忆。这次却不同,从先烈中路的红铁门进入公园,由南向北,沿着长长的石板路漫走,安南党部敬献的龙柱、孙中山手植的松树,还有黄花亭、默池等,不时映入眼帘。直至公园东北角,一个幽静偏僻的角落里,赫然矗立着一座与众不同的墓碑。墓碑上赫然有“越南范鸿泰烈士之墓”字样,中、越两种文字对照。这引起了笔者莫大的兴趣,范鸿泰究竟是何许人也?他的死与中国有什么关系呢?他的墓为什么出现在黄花岗公园之中呢?怎么与七十二烈士墓比邻而置、共同供后人瞻仰呢?在接下来的几天中,笔者怀揣着诸多疑问,走进广州市图书馆和档案馆,披沙拣金,从故纸堆中求证,终于揭开了一段尘封已久的往事,一起轰动中外的刺杀殖民头子的炸弹爆炸案,一个壮志未酬、以身殉国、大义凛然的越南义士的形象,终于呼之欲出了。

暗杀,在弱肉强食的时代,往往是革命者最初的选择

翻开近代各被压迫国家、被压迫民族的历史,不难发现,在统治暴虐、敌强我弱的情况下,用暗杀的手段对付反动统治者,往往是革命者最初的、无奈的选择。一部早期的革命斗争史,总是与暗杀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暗杀统治者、暗杀殖民者、暗杀叛变者,诸多暗杀层出不穷,暗杀成了灭敌人威风、长自己志气不可或缺的手段,亦成了为理想、为主义、为民族、为国家献身的重要途径。

中国,近代以来,内忧外患,统治者倒行逆施,天怨人怒,辛亥革命前后,多少革命者不惜抛头颅、洒热血。暗杀清朝高官显宦,在中华大地上演了一幕幕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壮举。与此同时,饱受殖民之苦的中国周边邻国朝鲜、越南的革命者,也在用暗杀的手段对付残暴的殖民强盗。在中国的土地上,也上演了一出出外国义士刺杀到中国访问的殖民元凶的历史活剧,其中,1909年10月26日,朝鲜义士安重根在哈尔滨行刺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1924年6月18日,越南义士范鸿泰在广州行刺法国驻印度支那总督麦尔林;1932年4月29日,韩国爱国团成员尹奉吉在上海虹口炸死炸伤侵华日军总司令白川义则大将和驻华公使重光葵等7人,都曾经轰动一时。相同的是,安重根、范鸿泰、尹奉吉都为此献出了年轻的生命,不同的是,伊藤博文当场毙命,重光葵、麦尔林却侥幸逃生。

与朝鲜遭受日本殖民侵略一样,近代以来,越南落人法国殖民者的魔掌。中华民国的成立,宣告了中国持续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的寿终正寝,鼓舞了亚洲其他国家民族解放运动的开展。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促进了越南民族的觉醒。马克思主义思想通过法国和中国两个途径传播到越南。从20世纪20年代起,越南的民族解放运动和工人运动蓬勃发展起来。1923年后,具有民族主义倾向的进步团体和政党,如越南光复团、越南独立党、越南等,相继诞生。

范鸿泰(1892―1924),越南义安省北圻人,越南成员。为了越南的独立和解放,他早就有采取暗杀行动的想法,认为不杀殖民元凶,难以挫败殖民者的嚣张气焰,也难以激发越南国民救亡图强的信心与热情。在行刺麦尔林之前,他曾经图谋在越南本土刺杀法国当局的高官,但由于法国军警戒备森严,无从下手,经朋友多番劝阻,才放弃了想法。1924年,机会终于来了。4月初,总督麦尔林出访日本、广州、香港等地。越南认为,这是一个刺杀殖民元凶千载难逢的机会,广州是下手的最佳地点,届时,殖民者的防卫会有所松懈,肯定有机可趁。派谁执行这一艰巨的任务呢?有勇有谋、镇静大胆的范鸿泰成了首要人选。范鸿泰早就跃跃欲试了,他义无返顾地接受了任务,悲壮地告别了新婚燕尔的妻子,暗藏一把精致的左轮手枪,提前出发,秘密潜往广州,做好一切准备,狙击麦尔林。

维多利亚酒店的爆炸,一个英雄的名字成了不朽的记忆

1924年6月18日上午10时许,广州沙面英法租界码头,人头攒动,好不热闹,几十个法国外交官和侨民恭候在此,迎接到访的麦尔林。在欢迎的人群中,有一些胸前挂着照相机前来采访的记者,范鸿泰乔装打扮,混迹其中。

随着一声汽笛鸣响,麦尔林乘坐的法国军舰进港了,徐徐靠岸。范鸿泰看到春风得意的麦尔林走下舷梯,与欢迎者握手寒暄,赶紧趋步上前,准备动手。突然,他发现,广州政府的几名官员和几名中国记者就在麦尔林身边,贸然开枪,极有可能误伤中国人,他犹豫了,很快,麦尔林钻进小轿车,一溜烟儿地开走了。范鸿泰懊悔不已。

当天下午,他打探到麦尔林将出席在沙面租界法国领事馆举行的茶会,他装扮成记者再次出现。孰料,到会的嘉宾中又有不少中国名流、政要,还有各国派驻广州的外交官,如果动手,不仅会伤及无辜,更会有损越南革命者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形象。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范鸿泰强忍仇恨,没有动手。

范鸿泰的行动,得到了越南在广州的革命组织“心心社”的鼎力支持,“心心社”成员、黄埔军校一期生武鸿英等人给他提供了威力巨大的炸弹,并随时提供麦尔林在广州的行踪情报。

6月19日,范鸿泰朝思暮想、盼望已久的时机终于来临了。当晚,法国驻广州领事在沙面维多利亚酒店(今胜利宾馆)为麦尔林设宴接风。范鸿泰感到,这是最后一个下手机会,否则,麦尔林很快就会离开广州,启程前往香港,那可就前功尽弃,功亏一篑了。他对武鸿英等战友说:“事成与否,固不可期,然吾誓不入法人之手。惟君须将吾党宗旨宣示于外。”

20时45分左右,范鸿泰又乔扮记者,镇定自若地进入维多利亚酒店。在酒店走廊中,透过半开半掩的窗户,他看见宴会大厅中麦尔林一伙正举杯狂饮,得意忘形,他不禁怒火中烧,掏出怀中的炸弹,拉开引信,从窗口奋力投掷进去。“轰”的一声巨响,宴会大厅顿时烟雾弥漫,火光闪烁,血肉横飞。当场炸死法国官员三人,另有一对刚来广州的法国夫妇身受重伤,送至医院后死亡。但麦尔林却没有被击中要害,迅速跑入附近房间躲避而死里逃生。

范鸿泰投弹后,立即向沙面南面珠江方向跑去。大批法国军警围追堵截,他鸣枪数响,使法国人不敢过近追赶。最后,子弹打光了,他不甘束手就擒,毅然决然地跳下白鹅潭,由于不会游泳,不久,便被湍急的珠江水所吞没。

“新警律”出笼,激起一场声势浩大的爱国运动

维多利亚酒店的爆炸案,一时轰动了整个广州,同时,通过通讯电波,迅速在世界范围内传播开来。

案发地沙面,自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就被开辟为租界,其中,法租界拥有1/5的土地,英租界拥有4/5的土地。维多利亚酒店的炸弹案,引起了中法及中英之间的一场严重的外交风波。

当时,广东革命运动高涨,孙中山领导的广州革命政府,奉行爱国、进步的外交方针,英、法等列强一直视之为眼中钉、肉中刺,必欲除之而后快。除了支持北洋军阀政府对付广州革命政府之外,还寻找一切机会寻衅滋事。他们利用维多利亚酒店的爆炸案,对广州革命政府横加指责,妄图挑起事端,攫取更多利益。

法国驻华公使馆致电广州革命政府称:“法外交部询问越督遇险一事,法人惊异,舆论诋毁,请详情电复,以便登报解释。”英国驻沙面领事翟民,在没有搞清案件真相、没有任何真凭实据的情况下,先入为主,信口雌黄,一口咬定“谋刺之凶手为华人,此举为华人仇外行为,应由粤当局负责”,致函广东省署,提出所谓的“抗议”,甚至还扬言要严定规章,限制华人进入沙面。

面对这种咄咄逼人的险恶情势,当时的广东省长廖仲恺采取了“有利、有力、有理”的严正立场,维护国家尊严。6月21日早晨,他复电法国驻华公使,说明爆炸案之情况,言及凶手跳入珠江,“尚未捕获。事前法领曾言恐越南人有非法举动,请于越督到华界时妥为保护,故疑凶手系越南人”。同时强调,“查沙面系租界,治安及捕权向操之英法两领事,不容华官参与,武装兵警不得人界,华人犯罪亦须引渡,相隔虽一衣带水,而竟同异国,此案无归咎粤官之理。现粤军警悬赏协同究缉,务获归案。请代为宣布”。对于英国领事翟民的污蔑,廖仲恺发出《驳复英领事函》,严正指出:“贵领事官负英界治安保护之责……维多利亚酒店之主人,即为英界之巡捕长;维多利亚酒店之邻屋,即为英之巡捕局,而竟任凶手在街外由窗户掷炸弹入酒店之食堂,既掷之后复得从容赴水逃去。事先防范不周,临时保护不密,事后追捕不力,恐贵领事官及所属巡捕,实不能辞其责。不知责己,反欲尤人,岂如此竟可卸责于他人耶!”他在函中还驳斥了英领称凶手是华人的说法,完全是“无稽之谈”,就英方“挑拨华洋恶感,离间中法交情”的行径,向英国提出严重抗议,他还义正词严地指出:“沙面实与广州之治安秩序有极大危险,此次之事足见沙面警察之无能。本省长特提议商榷,嗣后如遇必要时,本政府得遣派警察人沙面,协同维持治安……”廖仲恺的严词驳斥和广州革命政府的严正立场,让英、法两国理屈词穷,无言以对。

6月21日上午,广州市警察局第12区一分署在江中捞到了范鸿泰的尸体,并证实了其身份。范鸿泰的遗书《告全世界人民》,随即在广州报章披露,拳拳爱国之心,殷殷报国之志,跃然于字里行间,阅者无不为之动容,无不为其英勇殉节壮举而感佩。

6月30日,沙面英法租界工部局借口强化治安,颁布《发行通行证条例》,即所谓的“新警律”,宣布从8月1日起,华人出入沙面,一概须携带通行证,欧美人、日本人、印度人则可以自由出入。此令一出,引起了租界华籍职工的极大不满。7月15日,租界的华籍职工宣布罢工,16日,工部局华籍巡捕48人亦加入了罢工的行列。英法领事要求广东革命政府镇压罢工,廖仲恺指出,此次罢工“全由沙面英法工部局颁布新警律所激而成”,如果英法租界当局管不了沙面事务,那么中国政府随时可以接管。

罢工发生后,沙面商行无法正常营业,外国人也无法正常生活。英法外交官乱了方寸,只好求助孙中山,请孙中山协调解决争端。7月19日,孙中山面覆英国领事,称“华人此次因争人格发生合理循规的罢工,政府实不能加以取缔,苟或有之,即为剥夺人民自由之违法行为”,并指出,沙面为中国领土,外人“实无取缔华人权”,“解铃系铃,还须贵领事觉悟”。由于广州革命政府态度强硬,支持租界华籍人员的合理要求,最终迫使英法租界当局于8月19日取消了“新警律”,罢工斗争取得了胜利。为了防止英、法当局对参加罢工的华人巡捕进行报复,所有华人巡捕集体辞职。

至于范鸿泰,中国人认为此人乃义士。史书记载,“粤人义之”,收敛其尸骨,葬于二望岗,树立墓碑,镌刻碑文,以铭义举,墓向西南越南方向,使烈士的英灵永怀祖国。

1925年,越南革命领袖胡志明在广州组织越南青年革命同志会(即越南共产党的前身),人会宣誓仪式都在范鸿泰烈士墓前举行。后来,胡志明还在广州举办了越南青年政治培训班,为越南革命培训骨干,学员在学成回国投身革命斗争前,都要来到范鸿泰墓前向烈士致意,范鸿泰成了越南革命者景仰的偶像。

黄花岗烈士事略序篇3

烈士陵园的建设布局中多是侧重于纪念建筑物或构筑物的建设,相对忽略了陵园的景观园林建设。对人的行为、使用功能、气候条件、生态环境及文化背景缺乏认识,对地域特色关注不够。许多地方照搬大广场的模式,以大理石或抛光花岗岩石材铺地为美、以花样繁复的几何图案模纹种植为美,在绿化方面,树种单一、缺少层次,很少考虑植物的季相变化和生态功能。较少考虑人的活动规律、行为心理、生态环境在景观规划中的作用。造成建筑与环境结合生硬,达不到环境、建筑与人的和谐统一。

2陵园景观园林建设的思路与原则

陵园类纪念性园林景观的设计思路与原则:一是尊重历史———通过各种主题园区来展现历史,用不同展示方式来还原历史。二是尊重文化———通过史料叙述、展品陈列、纪念雕塑等方式来讲述先辈为反对压迫而战、为自由而战的英雄事迹,展示中华民族的民族气节及文化。三是尊重自然———用科学造园手法,施法自然,尊重自然,营造一个集功能和景观于一体的纪念性公园。在结构布局上应合理规划布局、协调景观环境、加强保护规划;在功能区划上应合理分区规划、丰富景观序列、优化景观结构;具体设计应保证建筑、植物、水体、人工设施等景观要素的合理设计。

3陵园景观园林设计手法与目标

3.1注重全园建筑环境的合理布局

在总体设计思路上,综合考虑建筑群落,合理布局,创造多样化的景观空间和优美的生态环境。总体规划充分考虑各种功能分区的划分,系统整合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满足红色旅游需要,合理布局园区的服务设施,提高综合服务能力。以绿化设计为理念,充分考虑环保和节能,尽可能利用自然通风和采光,依托现有的自然环境和条件,巧妙构思,精心设计,达到人与自然、景观与自然的和谐交融。

3.2景观园林设计因地制宜

景观园林设计遵循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则,主要有2方面,一是对土地条件的合理利用;二是对园林植物的选择。合理利用就是要最大限度地利用原有的地形地貌,少动土方,这样可以减少资金投入,降低成本,自然起伏的多变的地形比平坦整齐的地形更令人感到轻松、温馨与自然。园林植物的选用应遵循“适地适树,适地适草”的原则,乔木、灌木、地被、草坪的种植,疏密适宜,形成多层次的绿化景观。绿化布局与园区道路、建筑物、设施布局协调统一,植物生存空间与人们活动空间相兼容,充分发挥植物的多种生态功能。

3.3营造陵园景观的园林生态环境

陵园景观园林设计要追求美观,更要追求生态性,为了更好地发挥植物群落的景观效果和生态效果,陵园绿化中可选择优良的乡土树种为骨干树种,引入易于栽培的新品种,驯化观赏价值较高的外地物种,丰富陵园的植物品种,形成色彩丰富、多种多样的园林景观。只有多样化的植物种群,方可获取最大的生态效益。利用植物材料造景既要考虑植物本身的生长发育特性,又要考虑植物与环境的生态关系,同时还应满足功能需要,符合审美及视觉要求,形成由高到低的多层次绿化,同时还需注意落叶与常绿树种、绿色和彩色植物、开花和观叶植物的合理搭配,如华北烈士陵园春天以玉兰、樱花为主色,夏天以林荫大道———法桐树为主色,秋天以金黄色的银杏为主色,火焰卫矛、红枫为配色,做到植物景观随季相的变化展现不同的自然景色。

3.4彰显陵园景观园林的空间特色

一组雕塑、一个碑文、一棵古树、一块景石、几组植物等,都是人近距离接触的景观元素,是最能体现景观地域特色、陵园文化特色的道具。特色性景观对人们具有巨大的吸引力,是陵园景观园林设计的追求目标。一个陵园的景观特色是它区别于其他陵园的符号特征,如南京的中山陵的雪松大道、雨花台地势造型、上海龙华烈士陵园的大型雕塑、南宁烈士陵园的情景雕塑等都是其独特的特色景观。

4小结

陵园的景观园林设计是一个多元化的组合过程,在设计实施过程中既要符合国情、地域特点,又要体现陵园文化、人文关怀和环境生态要求,把纪念建筑物与园林景观完美的融合。做好陵园景观设计不仅要有景观设计的专业水平,还要理解陵园环境特点和特殊性,深刻理解陵园各种独特的建筑形式,坚持以人为本,做到景为人用,综合规划,以满足不同的年龄阶段、不同文化层次游人的不同要求。如何提高陵园园林造景的水平,实现环境的良性发展,将是园林工作者的追求目标。

黄花岗烈士事略序篇4

这块土地叫万荣。

万荣,旧称汾阴,汉朝置县。现在的万荣县位于山西省西南、运城市西北部,东出稷麓而眺闻喜、盐湖,西涉黄河而瞻陕西韩城,南依孤峰而邻盐湖、临猗,北望吕梁而接稷山、河津。这里山水相依,丘壑纵横,古迹遍地,名贤如流。沿着历史的血脉一路走来,由远古到现在,从贫穷到富庶,万荣发生着史无前例的沧桑巨变……

溯祖寻根,华夏历来祈后土

瞻秦望鲁,河汾自古壮秋风

座落在万荣县荣河镇庙前村北高崖上的后土祠,相传原建在轩辕黄帝“扫地为坛”的汾阴上,是历代帝王祭祀土地神祗的所在,《史记》载:“汤以伐夏,祭告后土。武王以伐商,祭告后土”,这里是国有大事必先祭告之处,可以说是国家祭祀大地之神唯一可考的肇始之地,亦为北京“社稷坛”和“地坛”的前身。故被世人赞誉为“天下地神之宗,海内祠庙之冠”。古之王者,皆以“敬天礼地”为己任,故有“皇天后土”之说,而后土祠中供奉的正是历代香火绵延的后土之神。

汾阴后土祠从汉元鼎四年(前113年)创建,到清同治元年(1862年)毁于洪涛,在汾阴上历经1975个春秋。漫漫历史长河,这里先后留下了8位皇帝24次亲自祭祀、顶礼膜拜的身影,留下了7位皇帝派员献贡祭祀的足迹。后土祠因此当之无愧地成为皇家祠院,冠绝一时,名扬华夏。

后土祠素以“汉宫唐殿宋碑铭”而著称,可见其沧桑。据梁思成扩编之《中国古代建筑史》载:“宋朝的祠祀建筑分为三个等级,后土庙(祠)是按照最高级的标准修建的。”其建筑布局“与文献所载北宋东京宫殿大致相同。”从后土祠内文物“庙像图碑”“历朝立庙致祠实迹”可知,至宋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庙貌“南北长七百三十二步东西阔三百二十步”,约合南北长1444.97米;东西宽631.68米,比现在的故宫面积还大,为“海内祠庙之冠”。

现存的后土祠为清同治九年(1870年)由荣河知县戴儒珍兴建,至光绪四年(1878年),庙内主要建筑秋风楼的重建工程方才告竣。祠内现存后土祠建筑有山门、舞台、献殿、正殿、东西五虎殿、秋风楼等,布局严谨,结构合理。和唐宋时期相比,现存的后土祠规模要逊色不少,但仍不失为一处庞大而辉煌的古代祠庙建筑群。祠内的正殿、献殿,建筑工艺精巧,光彩夺目,是祠内建筑的精华。祠内的舞台由三座舞台前后联缀布列,形成“品”字形格局,为全国独例,弥足珍贵。

秋风楼是后土祠内的主要建筑,因楼内藏有汉武帝所作《秋风辞》碑刻而得名。《秋风辞》是古诗中名篇,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很高的地位。其辞曰: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箫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少壮几时兮奈老何!鲁迅先生在《汉文学史纲要》里评价说:“武帝词华,实为独绝。当其行幸河东,顾视帝京,忻然中流,与群臣宴饮,自作秋风辞。缠绵流丽,虽词人不能过也。”

祠内保存的宋代碑刻《汾阴二圣配飨铭》,是由宋真宗亲自撰写并书丹的碑刻。因曾嵌砌于宝鼎旧城泰山庙嵌的照壁,故又称为“萧墙碑”。萧墙碑是目前后土祠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整,加上最珍贵的碑碣,属于三晋名碑之一。正是由于后土祠巨大的历史文化价值,1996年,万荣后土祠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最恋此间,三凤三王三故里

长留圣迹,两山两水两名楼

万荣地理位置独特,黄河、汾河两条河流从身旁旖旎而过,稷王山、孤峰山两座大山矗立在万荣蝴蝶状的版图之上。山清水秀,是万荣的天资丽质;水韵山魂,是万荣的人脉灵气。山为水铸情,水因山溢美。

千年山水,滋生滋育了先民,也是出故事的地方。稷王山“五谷石”的传说,是后稷教民稼穑最有力的证据,至今在稷王山的坡坡垴垴,依然散布着大量的五谷石,用五光十色的色彩炫动着历史的光芒。孤峰山上的介子推传说、光武帝刘秀传说、秦王李世民传说,经久不衰。介子推庙的遗迹留存,无言地诉说着介子推的忠贞不二。西汉末年,刘秀被王莽追赶逃逸躲藏在孤山柏林庙,被蜘蛛织网相救,堪称神奇。秦王寨鼓角争鸣不再,刀光剑影远去,我们似乎在秦王点将台、旗杆岭的遗迹中听到了李世民在大唐蒲东那场惨烈的厮杀。在孤峰山主峰顶部有深30米、口径5米的大山口,名曰“海眼”(亦称“发云洞”),据说直通海底,为天然神秘奇观。每当大雨将临,“海眼”腾云吐雾,山体雨雾蒙蒙,颇为神奇壮观。自古以来当地乡民便有“孤山戴帽,长工睡觉”的农谚流传。

位于两河之间的西滩景区,是黄河、汾河赐予万荣的一颗珍珠。历史上,黄河屡次泛滥,老荣河县城多次湮没。后土祠每每因此“沦于河”,至清王朝时期,县城被迫迁址到20里外的冯村(现荣河镇)。黄河、汾河之水给黎庶带来灾难,却不能带来福音。因为万荣地处丘陵地带,沟壑纵横,村庄多居于河畔的高崖之上,故万荣虽依河而居,但是多年来却饱受水旱之苦,望河兴叹,素以“干万荣”而著称。

沐浴着汉雨唐风,这里留下了无数历史遗迹。汾阴,黄河岸畔的一个“泽中方丘”,传说人类的人文始祖女娲曾经在此抟土造人;以孤峰山麓的荆村遗址为代表的仰韶文化遗存,见证的是旧石器时代先民的往事;在万荣的北百祥村,曾经有一座巍峨的建筑汤王陵,安葬的是灭夏的商汤,在明朝之前,汤王陵曾经是朝廷祭祀的庙宇。与此同时,散布在乡野之间的每一处古迹,鳞次栉比。太赵村的稷王庙,名列《营造法式》,俗称“无梁殿”,其结构之精巧,设计之独特,至今是建筑专家摩肩接踵而来的不可或缺之所,当年曾让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林徽因夫妇寻遍山西而未得,留下千古遗憾;飞云楼,全身木楔构造,无一颗铁钉,无愧中华第一木楼;秋风楼,名列晋南四大名楼之中;李家大院,在全省的晋商大院中,是唯一一个以善文化为核心的晋商豪宅;万泉文庙、旱泉塔,彰显的是远山深处曾经的辉煌;八龙寺、北辛舍利塔,栉风沐雨而未毁,山河地貌,再加之近年来不断出土的文物资料,无可辩驳地印证着这里是华夏文明的肇始之地。

山河之神奇,必然造就不凡之人文。这里有名满天下的“三王”――王通、王绩、王勃。隋朝大儒王通,辞官不就,隐居万荣通化“甘泽里”,授徒如魏征、房玄龄、薛收之流,著述凡《中说》《太平十二策》《止学》之类,治国理政之思想、做人处事之学问,传古旷今。斗酒学士王绩,是五言律诗的奠基人,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初唐四杰之首的王勃,《滕王阁序》谱写了中华文化不朽的篇章;这里有誉满隋唐的河东三凤薛氏家族,以“十八学士登瀛洲”之一的薛收(长雏)、薛德音(鹜|)、薛元敬(g雏)为代表,兼有隋代诗人艺术成就最高者薛道衡、宋体字的鼻祖“初唐四大书家”之一的薛稷等,形成了冠绝一时的“关中三大姓”(裴、柳、薛);这里是战国时期纵横家张仪的故里,张仪由万荣县张仪村西出秦国,出相拜将,合纵连横,一条舌头撬动了大秦江山,至今张仪出秦之古道犹存。里望乡平原村是著名思想家、理学家、文学家薛u的故里。薛u是明朝第一个从祀孔庙的大儒,他创立的“河东学派”,声誉达四海,门徒遍九州。他为政以勤,修身以廉,治学以严,辩理以实,无愧谥号“文清公”。位列二十四孝的大孝子董永故里在万荣县小淮村,卖身葬父的故事让孝文化从孤峰山麓传遍全国。

万荣是一块文化浸润的土壤。古来便有三凤书院、大宁书院、清风书院、汾阴书院、方山书院存在,又兼之以王通、薛u两大名儒授学乡里,浓郁的书香氛围催动着恢弘的文化景象不断萌生。唐朝289年中,万荣考中进士者19人。开元元年(713年)至天宝元年(742年)间,荣河县薛播、薛据、薛彦辅、薛彦国、薛彦伟、薛彦云、薛总等兄弟7人及薛播之子薛公达,先后考中进士。清朝道光年间进士荣河县寻步月,其五子中两进士、三举人。受此影响,官宦世代以学宫为要,邑人竞相以科第起家。诗坛艺苑,群芳云集;宦海琼林,鸿儒荟萃。薛收、薛景石、贾仁元、娄道南、严中律、张闻道、卫聚贤、杜任之……人人握灵蛇之珠,家家抱荆山之玉,或以诗文名世,或以翰墨著称,或以气节贯耳,实可谓千秋锦绣,满纸烟霞。

烽火狼烟,干戈不断曾千古

忠魂鲜血,斗志长存更万年

万荣地处秦晋交界,水旱码头,干戈兵事历代不绝,烽火狼烟经久不衰。汉建安十五年(210年),马超、韩遂兵变,曹操命名将徐晃镇守汾阴,抗击叛军。五代十六国时,北魏道武帝天赐七年(404年),匈奴人赫连勃勃侵扰河东,薛通在万泉筑城御侮,至今遗迹犹存。初唐时,秦王李世民坐镇万泉,厉兵秣马,抵御入寇并州之突厥颉利可汗。明末平民白璋,在当地揭竿而起,组织农民起义,反抗清兵入侵。明崇祯十六年(1643年),李自成攻克西安,亲率部将白鸣鹤、李友自转战山西,与荣河渡河而战,金戈铁马,慷慨悲壮。1942年6月17日,日寇集结千余人,将晋绥军三十四军四十五师师部及第二团包围于张瓮村,代军长王凤山血染疆场,以身殉国。王凤山将军是晋绥军八年抗战中牺牲的军职最高之将领。

二十世纪初,当德先生赛先生在华夏大地上传薪播火之际,在马克思主义在穷乡陋巷星火燎原之时,从来不服输的万荣人奋起抗争,反清义士姚以介,率一、二营500余名新军战士誓师起义,打响辛亥太原义举第一枪。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活烈士”李文楷追随孙中山,在黄花岗起义中被选入了敢死队,但由于水土不服,黄兴送其到香港治疗。起义失败后,烈士遗体无法辨认,只能根据入选名单确定,李文楷列入七十二烈士第三名,勒石纪念。革命胜利后,李文楷获知他被错刻在烈士名录中,特此向国民政府主席和冯玉祥写信,说明自己当时在香港养病,并未参加广州起义。回信说,七十二烈士壮烈牺牲,已驰名中外,不便更改。地下战线的红色尖兵、北平解放的重要功臣阎又文是荣河镇人,从1946年起,他以傅作义机要秘书的身份,潜伏在傅作义身边,任务是搜集战略层面的情报:傅作义的政治动向、华北地区的军事力量和作战计划,傅作义和的关系等等,在北平解放时期,他作为傅作义的心腹和谈判代表,多次劝说傅作义并痛陈厉害,彻底打消了傅作义的疑虑,让北京这座古城完整地交到人民政府的手中。与此同时,在万荣境内的仁人志士,也利用稷王山、黄河的便利条件,开展了敌后斗争,血雨腥风之际,杨鹏鲲、李光汉、赵振邦、王斌、董警吾、贾全明等先烈,为了共产主义的旗帜飘扬,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巷尾街头,万荣笑话传声远

茶余饭后,几句zeng言寓意深

万荣笑话是荣河镇土生土长的土特产,这一带着泥土味的口头文学语言,在上世纪80年代之后,因其幽默性、寓理性、广泛性而广为流传,成为万荣县一张锃亮的名片,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笑话之乡”,被国家工商总局核定为“中国地理标志”,2008年被列入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万荣笑话来源于谢村zeng。万荣笑话最早叫“谢村zeng”。谢村是原荣河县一个行政村,当地方言古时把“谢”读“下”(xià)音,故又称“下村zeng”。后来,随着谢村zeng的影响力扩大,外县人称其“荣河zeng”。再到后来,便称为“万荣zeng”,并升格为“万荣笑话”。

万荣笑话是群众智慧的结晶。万荣笑话不是哪一位专业作家写的,它是广大群众创作的。最早创作万荣笑话的人大多数是当地农民,他们中间一部分人可能没文化,但却会讲故事。他们常常在田间地头休息时聚集到一起,讲些村内的趣味轶事,供大家娱乐。有的人受到地主的苛薄,心中不满,为发泄怨恨,就臆造些事情,指派到某人名下。大家觉得有趣,只是少胳膊短腿,于是就你凑两句,他补充三句,逐渐形成一个段子,有时间,有地点,有人物,有情节,然后拿到听众中去“发表”。而听众中有心计的人,又加枝添叶,充实完善,拿到异地“贩卖”,这样一传十十修改,十传百百润色,最终使故事情节妙趣横生,笑料浓烈。后来,在万荣笑话的传播中,吸引了一批干部、学生、教师、知识分子,成为一个庞大的创作队伍,创作出上千个万荣笑话段子,因此说,万荣笑话是群众集体创作、群众智慧的结晶。

万荣笑话主人公是一个群体。它不像新疆阿凡提的故事,把很多聪明智慧都集中到阿凡提身上,从而使阿凡提成为一个智慧的化身。万荣笑话每个段子都有一个主人公,像《晒儿子》的主人公是个中年男子,《闪火车》的主人公是个山区农民,《理想三步曲》的主人公是位营业员,《印名片》的主人公是位企业厂长。这样,一本万荣笑话书中就有几百个不同面貌、不同性格、不同行业、不同社会经历的士农工商、妇孺老少。他们可能生活在听众中间,也可能有听众本人和家人、朋友的身影,因而使它们听起来亲切。因此说万荣笑话有广泛的群众性。

万荣笑话是民间文学中的短小族,一般一二百字,最多四五百字。有故事情节,有时间地点,人物有名有姓,但极少铺垫,故事到高潮中三言两语就甩出“包袱”。讲者不需要舞台,不需要场所,田间地头、宿舍、办公室,随处可讲,又不耽误时间,最适宜目前快节奏生活。

万荣笑话寓教于笑,笑中寓理。万荣笑话讽刺社会不良现象,一般是通过正理反说,正理歪说,说这不好,就等于说那好;说这不行,就等于说那能行;从反面讲一番道理,告诉人们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可笑,什么不可笑,把哲理融入幽默之中,针贬时弊,鞭挞丑恶,让你大笑之后,有所思考,有所启发。

万荣笑话不同于大众笑话,这就是它的主人公都有一股“zeng气”。它的故事大体模式是:你不叫我这样,我偏要这样;大家都不这样干,我偏要这样干。带有72zeng故事中人的执拗、要强、不服人,不听劝,硬上坡的挣劲。

万荣笑话善于自揭其短,自亮其丑。万荣笑话作者,把人们常犯的过错和毛病,浓缩到一个人身上,指派到万荣人自己名下。为了使听众相信这是真实的事情,他还以第一人称信誓旦旦地说:“这是绝对真实的事,这是我娃舅家的事”。有些人以为这是事实,觉得丢万荣人的脸,就说他不喜欢万荣笑话。其实,这是一种文艺创作,是一种艺术典型,是艺术的真实而非生活真实。已故笑星柴振岗常讲的《爸,你的狗头朝哪头了》《我舅比狗跑的快》就是这一类段子。这种看似自揭其短、自亮其丑的手法,也是一种聪明,一种智慧,拉近了表演者和听众的关系,提高了亲和力。

近年来,万荣笑话红遍全国,当地由此将笑话做成了文化产业,笑话图书成批印刷,笑话手表、手帕、泥塑等产品竞相研发,特别是李家大院景区打造的笑话博览园是全国独一无二的笑话博览园,吸引了大批游客纷至沓来,分享万荣“zeng”的快乐。

山韵水魂,孕育物华藏瑰宝

民俗乡曲,交织精彩展风流

万荣物产丰饶。万荣苹果因采用了先进的双套袋技术,品质上乘,先后蝉联第三、四、五届中国农业博览会金奖,并代表中国出口美国,是第一个获准进入美国高端果品市场的中国苹果。万荣县也因此被确定为全国苹果20强县,中国果菜无公害十强县;万荣大黄牛是全国五大良种牛之一,狮子头、老虎尾、木碗蹄子铁杆腿,曾三次赴省进京参加农展会,受到日本、加拿大专家考察团的高度赞扬。三白西瓜为全国三大产地之一。万荣三白瓜自唐五代以来就有栽培,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

万荣独具特色的民间文化中,抬阁历史悠久,集造型艺术与杂技为一体,以惊、险、奇著称,是一种脱离地面、尽展凌空之美的表演艺术形式。早期的抬阁由四个人抬,抬阁的设计造型多样化,大致就是用一个木架子上面依次站着小孩,妆扮成戏曲里的人物,并且在上面做各种简单的动作,使抬阁从呆板变得灵活,形成动静结合的艺术表演形式。近年来,在继承抬阁传统技法的同时,开始采用小平车为运载工具,使抬阁高度上升,并强化了抬阁的灵动性。抬阁的内容一般都取材于民间传说、戏剧、小说以及现实生活,代表作品有“三娘教子”“牛郎织女”“关公出征”“武松打虎”“拾玉镯”等,一出折子戏,一个故事,一段传说信手拈来就成为一架抬阁的主题,深受群众的欢迎。

万荣花鼓是流行于万荣县南景村及周边地区的一种民间舞蹈,既能在舞台上表演,又能在广场上表演,既能单人表演,又能群体表演。《万荣县志》记载,万荣花鼓兴于宋代,起源于郑恩打瓜园的故事,花鼓亦模仿瓜形而做。明代曾有安徽凤阳花鼓艺人敲着花鼓走四方来到万荣,两地艺人相互切磋技艺,使万荣花鼓打法更加丰富。1929年南景村以王永福为首的王氏家族老艺人带领全家身背花鼓,四处谋生,到过太原、潼关、济南等地,也把万荣花鼓传播到了四方。

高家庄软槌锣鼓因鼓槌用麻绳特制而得名,在众多的锣鼓艺术中,独树一帜,是全国罕见的锣鼓艺术珍品。相传起源于西汉末年,王莽追赶刘秀,刘秀领兵退到孤峰山一带,途经高家庄村边时,突然听到高家庄锣鼓艺人正在演奏鼓乐,士兵马上士气猛增,军威大振,很快击败了王莽。于是刘秀在作战时,专请高家庄锣鼓助威,在一次激烈的战争中锣鼓艺人因击打激烈而使鼓槌断裂,一急之下忙用马缰代替,反而达到比硬槌更好的效果,逐渐演变成软槌表演艺术。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国家文化部曾派专家到高家庄对软槌锣鼓录音制谱,2003年高家庄软槌锣鼓还被列为《中国打击乐图鉴》重点曲目,它表演的曲牌均以战事命名。

黄花岗烈士事略序篇5

关键词:“的”字短语 语用功能

“的”字短语是现代汉语中一类独特的短语,前人对“的”字短语的评述主要集中于语法方面。在语用上,“的”字短语形式短小精悍、修辞效果明显、语气舒缓,符合语言交流的目的性,在语用学上极具分析价值。

一、“的”字短语的结构

(一)实词加“的”

实词加“的”又可分为名词加“的”和谓词性词语加“的”两种。

1.名词加“的”

(1)“自己人!侦察排的!”(路翎《洼地上的战役》)

“侦察排”为名词,形成名词加“的”的结构。

2.谓词性词语加“的”

谓词性词语加“的”又可分为:动词加“的”和形容词加“的”。

1)动词加“的”

(2)你切什么切啊,说的是真的,你来这哥给你报销还不成?(网络小说《飘在云里的日子》)

例(2)中,“说”为动词,形成动词加“的”的结构。

2)形容词加“的”

(3)奇怪的是,我从没见他回头看我一次。(茹志娟《百合花》)

例(3)中,“奇怪”为形容词,形成形容词加“的”的结构。

(二)短语加“的”

短语加“的”又可分为名词性短语加“的”和谓词性短语加“的”。

1.名词性短语加“的”

名词性短语加“的”主要是定中结构加“的”。

(4)“这小子真他娘的能说会道。”(余华《活着》)

例(4)中,“他娘”为偏正短语,形成偏正短语加“的”的结构。

2.谓词性短语加“的”

谓词性短语加“的”主要是主谓结构加“的”,动宾结构加“的”,动补结构加“的”,状中结构加“的”,连谓结构加“的”,兼语结构加“的”。如:

(5)“我讲的是猴子,又不是你。”(陈映真《将军族》)

(6)回答他的是扑面而来的洋溢在屋里的湿浊的气息。(迟子建《清水洗尘》)

(7)也许是地藏王菩萨爱看这个,但真正因此快乐起来的是人,尤其是妇女。(汪曾祺《受戒》)

(8)二十岁的青年是美丽的,有热烈欢呼的,有执着追求的,有奋勇拼搏的,他们用欢笑和泪水,编织着希望和梦想!

(9)天天来报到的这起大头里,少说也有一半是我的老相识。(白先勇《金大班的最后一夜》)

(10)可令她失望的是――除了那条橄榄石的手链和那个木雕的小人之外就什么也没有了。(网络小说《梦回唐朝》)

二、“的”字短语的语用功能

“的”字短语具有很多语用功能,其中经济简洁、辞格功能的突出、语调(停顿)、语气等是其主要的语用功能。

(一)话语的经济

根据原型范畴理论,经济性表现为三种不同的经济性,绝对经济性、相对经济性和绝对羡余性。

1.绝对经济功能

认知语境使言语产生了非常强大的经济性,话语中没有多余的成分,从而表现为一种绝对经济性。这种绝对经济性具有简练、概括性强的特点。例如:

(11)虽然他和夏蕾认识的时间不长,但是她在他面前什么样没有过,好看的,难看的,伤心的,疯狂的。(网络小说《飘在云里的日子》)

例(11)中,“好看的”“难看的”“伤心的”“疯狂的”等均为形容词加“的”形成的结构。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第四版)指出:“的”字短语有时可以在某个语境里整体指称人或事物,“好看的”“难看的”“伤心的”“疯狂的”等整体指称人物的各种情绪变化,这种话语的羡余成分为零,体现出“的”字短语绝对经济的功能,具有全面、完整和概括性强的特点。

2.相对经济功能

姜望其认为,“省力原则”强调的是人们在争取某种效果的时候,往往会采取相对经济、相对省力的途径。在言语交际中,交际者使用的句子并非都是最简洁的、最经济的,有时候不免带有一定数量的羡余成分。例如:

(12)一个班的同学在班上讨论去哪里旅游,班长进行了下面的问话:

A.班长:的举手。

B.班长:去西安的举手。

C.班长:想去西塘的举手。

上例A、B、C中都包含了“的”字短语,它们分别是:“北京的、去西安的、想去杭州的”。其中句A最经济,是一种绝对经济,句B的经济性有所降低,其羡余成分是“去”,句C的经济性进一步降低,比句B具有更多的羡余成分“想”。“的”字短语羡余成分的存在,体现了它的相对经济功能。

(二)辞格修辞的突出

在具体语言运用中,常用结构相同的“的”字短语作为某一句法成分,构成排比辞格,或用“的”字短语列举对立面,形成对比的辞格,通过这种方法,更能突出排比和对比修辞格的修辞功能。

1.突出排比的强调功能

在排比修辞格中,各项意义相关,语气一致,而且排比的项数没有上限,可以尽情发挥,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力。“的”字短语构成的排比句更能突出排比的这种强调功能。

(13)卖绒花的,卖丝线的,打把式卖膏药的,吹糖人的,耍蛇的,……他什么都想看看。(汪曾祺《受戒》)

例(13)中,“卖绒花的”“卖丝线的”等是动宾短语加“的”形成的结构,都省略了其后相应的中心词,连续使用“的”字结构,比用一般的排比句更能突出明海的好奇心。由于“的”字短语都省略了其后相应的中心词语,例句中连用结构类似的“的”字短语形成的排比,比用一般的排比句更能突出文章所要强调的重心。

(14)我大西洋彼岸的兄弟/红色的、淡色的、蓝色的、黑色的/我大西洋彼岸开始流泪的花朵 (顾城《也许,我是盲人》)

例(14)中,“红色的”“淡色的” “蓝色的”“黑色的”是名词加“的”构成的“的”短语,这种连用“的”字短语构成的排比句,省去了不必要的语言成分,把能体现情感的关键词语集中在一起,突出了强烈奔放的感情,收到了节奏和谐、情绪激昂、语气通畅的表达效果。

2.突出对比的对比功能

在运用语言的时候,常把两个相对立的事物或概念放在一起叙述描写,在相互映衬中,感到分外鲜明夺目,“的”字短语构成的对比修辞格更能突出对比的这种作用。

(15)骑在人民头上的,人民把他摔垮;给人民作牛马的,人民永远记住他!(臧克家《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

在例(15)中,“骑在人民头上”和“给人民作牛马”,是谓词性词语加“的”形成的“的”字短语结构,前者是坏的、丑恶的,后者是好的、善的。作者运用“的”字短语,省去了不必要的语言成分,把需要对比的关键词语集中在一起进行对比,从而突出了好与坏、善与恶的对立,使读者在比较中得到真谛。

(三)停顿的标志

说话或朗读时,往往进行停顿,一方面是人的生理上或句中结构上的需要,另一方面是为了充分表达思想感情,让听者有时间领会说话或朗读的内容。“的”字短语有利于这种停顿,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的”字后面的停顿

(16)我问身旁一个人:“怎么年纪大的/跑不过年纪小的?”(余华《活着》)

例(16)中,“大的”“小的”是由形容词加“的”形成的“的”字短语,朗读时,一般要在“年纪大的”后面作停顿。

2.“的”字短语与“是”组合后的停顿

“的”字短语和“是”组合成一个意群,“是”作为谓语和主语联系更加紧密,所以适宜在“是”后面停顿。例如:

(17)值得提说的是/她当作自己儿子照顾了好些年的一位亡友的男孩从北京赶来(巴金《怀念萧珊》)

三、“的”字短语语用功能分析

(一)“的”字短语经济功能的解析

“的”字短语的经济性,是由于“的”字短语后面相应的中心语省略所致,中心语无需或不能补充出来,因此“的”字短语具有经济的语用功能。

1.可以补出中心词的省略

(18)来的是一个收鸭毛的,一个打兔子兼偷鸡的,都是正经人。(汪曾祺《受戒》)

汉民族的审美观念崇尚简约,以简驭繁,故汉语也透露出一种简约之美。在例句中,加上中心词就变成“来的是一个收鸭毛的人,一个打兔子兼偷鸡的人,都是正经人”,语言重复嗦。

2.无法补充中心词的省略

“的”字短语后面省略的相应的中心词并不是都可以补充出来的,强行添加只会导致语义不通。例如:

(19)人和车都是铁打的。(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

例(19)中,根本无法补充中心词,因为“人”和“车”分属不同类别,强加中心语只会画蛇添足,而恰当运用“的”字短语不仅使语义流畅,而且经济方便。

(二)突出辞格修辞功能的分的解析

1.有利于突出排比的强调功能

由于多次连用“的”字结构,结构呈现出一种整体相似性,容易构成排比句。这种连用“的”字短语构成的排比,省去了不必要的语言成分,把最能突出文章中心的内容、所要阐明的复杂事理以及抒感的关键词语集中在一起,这样就更有利于突出排比的强调功能。例如:

(20)人们最想要的是爱情,最要不得的也恐怕是爱情;让人最奋不顾身的是爱情,最悔不当初的还是爱情。(网络小说《飘在云里的日子》)

例(20)中,“人们最想要的”“最要不得的”“让人最奋不顾身的”“最悔不当初的”,“的”字前的结构分别是主谓结构、状中结构、兼语结构和状中结构,后面加上“的”字,都变成了“的”字结构,结构整体变得相似,所以它们容易构成排比句。这种连用“的”字短语构成的排比,更能突出人们在爱情观中的挣扎与矛盾这一复杂事理。

2.有利于突出对比中的对比功能

“的”字短语具有抽象概括性和省略中心词的特点,为对比修辞格的构成提供了便利。在两体对比中,“的”字短语使好的更显其好,坏的更显其坏,从而突出了对比的功能。

在上述例(15)中,“骑在人民头上的”和“给人民作牛马的”分别作前后分句的主语,表示两类对立的人,“的”字短语的抽象概括性特点可为对比修辞格的构成提供便利,强烈地突出作主语的两类人或事物的对立性,凸显出了对比的功能。

(三)语调功能的解析

由于“的”字短语中心语的省略和结构的相似性,在日常说话或朗读时,常在“的”字后面停顿。

1.突出省略的中心语

因为中心语省略了,为了突出这种中心语的存在,要停顿;或者虽然中心语省略了,形式上没有,但语义上还存在,所以表述的时候要停顿。例如:

(21)从这岗哨的/端着冲锋枪的紧张而又不正确的姿态,王顺看出来他是一个新战士。(路翎《洼地上的战役》)

在例(21)中,形式上省略了中心词“战士”,但语义上仍然存在,因此在“的”字后面要停顿,这种停顿不仅满足生理上换气的需要,还可以给听众足够的时间领会说话或朗读的意思。

2.突出相似性的“的”字结构

当前后多个“的”字结构连续出现时,整体都具有相似性,在“的”字短语后面停顿,就可以使结构层次分明,意思也能更有层次、突出地表现出来。例如:

(22)到了住勤点,人都睡觉的睡觉,休息的休息。(高行健《绝对信号》)

在例(22)中,“睡觉的”“休息的”都是动词加“的”形成的“的”字短语,结构一样,同时在“的”后停顿,使结构层次分明,表达出两层意思,并且读起来也朗朗上口。所以,“的”字短语的结构相似性特点使它还具备逻辑停顿的功能。

四、结语

“的”字短语具有经济功能主要因为省略了中心语,由于“的”字短语结构容易形成相似的整体结构,多次连用时容易构成排比。在言语交际或朗读时,“的”字短语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在朗读或说话时要在“的”或“的是”结构后停顿。

参考文献:

[1]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M](第四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

社,2007.

[2]胡裕树.现代汉语[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467.

[3]熊仲儒.生成语法学中的“的”字结构[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

报,2006,(4):49~56.

[4]姜望其.Zipf与省力原则[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1):87~95.

[5]彭有明.口语的经济与羡余[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09,

(2):164~165.

[6]张登岐.一种特殊的“的”字结构[J].汉语学习,1983,(5).

[7]张志华.“的”字结构非范畴化的认知语用分析[J].文教资料,

2009,(20):38~40.

黄花岗烈士事略序篇6

首先需要回答是,何谓民间结社?换句话说,即民间结社的概念是什么?因为只有将民间结社的概念界定之后,才能使我们有进一步探讨问题的基础。我们这里所谓的民间结社是指:自发的、非官方的、民间的社会群众团体。这种团体通常有自己的政治主张、经济利益、组织形式、活动方式等。晚清时期,客家人的民间结社的情况如何?其对社会的发展究竟起到了什么作用?其发展情况如何?这是需要我们下面做出回答的。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而晚清则是中国王朝制度最终灭亡的见证者。清朝晚期,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尖锐,帝国主义列强肆意横行,战乱频仍,政治腐败,经济凋敝,内外交困,民不聊生,从而敲响了中国封建王朝灭亡的丧钟。在这种剧烈的社会变革当中,客家人的社会生活也随之发生了许多变化。其中最明显是客家人中间出现一些政治观点很明确的民间组织。相对来说,当时客家人中间的民间组织较其他人群比例要高。客家民间组织出现的这种情况,与客家人本身的特性有很大关系。

客家人有着很强的宗族观念,尽管背井离乡,辗转迁徙,但始终不忘其姓氏宗族。正如有学者所说:“客家人在迁移和定居后为获得生存空间,必须增强以血缘为纽带的家族内聚力,而形成尊祖敬宗的共同心理。”2正是这种求同的心理,使得客家人更易于结成互助组织。

从明中叶始,客家人一直以建宗祠和修族谱来维系同一姓氏家族成员间的联系。但是,到了晚清,客家人的宗族观念有了进一步的变化,一种超出宗族观念的较高层次的团体精神,在客家人中间逐渐扩展开来。这主要表现在客家人中间出现许多非一族一姓的民间组织。这些民间组织,在人员构成方面已不仅限于某一宗族,而往往是以某地区同乡会的形式出现。这些民间组织,带有鲜明政治目的。于是,世人通常称之为“会党”。当时,国内以沿海广东、福建等地客家民间组织最为活跃。其中较有影响的组织有广东归善(今惠阳)郑士良领导的三合会,3新宁(今台山)李自重与李是男等组织的联志社, 4梅县人谢逸桥、温靖侯等人组织的松口体育会,5等等。这些民间组织不仅主要领导者是客家人,其中大部成员也是客家人。例如,三合会首领郑士良为归善的客家人;归善郑氏,先世系出河南荥阳。6联志社的二李,其先世均系出陇西的李唐后代,后辗转迁宁。7松口体青会的谢逸桥为梅县客家人,族系出自东山(今浙江绍兴),远祖属于陈留(今河南开封东);8温靖侯是著《嘉应州志》的客家人温仲和同族人,温氏为客家不言而喻。

这种地缘组织不仅出现在福建、广东等地,而且在东南亚各国的客家人中间也很盛行。如这一时期,新加坡出现不少客家人的地缘组织,其中有许多以会馆形式出现的。诸如应和会馆、茶阳会馆、惠州会馆、丰顺会馆、永定会馆等。又如,马来亚有嘉应会馆、惠州会馆、茶阳会馆、应和会馆等。9从单一的宗族组织向范围较大的地缘组织转变,这是晚清客家民间结社的一大特点。以地缘为纽带结成的民间组织,其对当时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远比宗族组织大得多。

一般来说,客家人中的民间组织通常带有强烈地反抗精神。这是由于客家人在长期辗转迁徙中,不断与恶劣的生存环境做斗争,从而造就了客家人特有的坚忍性和反抗精神。早期客家人为了生存,不断与徙居地的地方势力抗争,故经常发生与当地土著的械斗事件。10在这种外力压迫之下,客家人的组织更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客家人这种带有强烈地反抗意识与团体精神相结合,所产生的能量是巨大的。19世纪中叶,广西金田爆发了太平天国革命运动,其组织和发动者,即广东花县客家人洪秀全。他就利用拜上帝会这一组织形式,发动这场革命的。当时,不少客家人参加了这场革命运动。太平天国失败后,“尤其是在广东和广西——清庭(廷)对客家人的压制,是非常严厉”。11部分参加太平军的客家人被迫外徙东南亚,一部分则隐于乡间继续从事反清活动。两广会党当中有不少人曾与太平天国发生过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孙中山在初期筹划革命时,已经注意到这一反清力量。他曾说过: “两粤之间,民气强悍,会党充斥,与清政府为难者,已十余年,而清兵不能平之,此其破坏之能力已有余矣。”12孙中山所谓的“会党充斥”,正反映了当时民间组织活动频繁。这其中不乏有许多以客家人为基本群众的民间组织。客家民间组织大多已经从以往较狭隘的争取经济利益,而发展到“与清政府为难”的更高层次的团体。

晚清客家民间组织越到后期,其反抗清朝统治的斗争目标日益明确。首先,不少客家民间组织利用舆论宣传以阐明其组织的政治主张。广东香山(今中山)客家人钟荣光,于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在广州创办《可报》,并结交郑士良等进行反清活动。次年又创办《博闻报》和《安雅》,进行革命宣传。广东归善客家人欧渠甲,于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在日本横滨著《新广东》一书,“这是一本鼓吹广东自治,对全国革命起了促进作用的小册子”。13广东潮阳客家人林义顺,流寓新加坡,在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出资翻印邹容的《革命军》一书,易名为《图存篇》,秘密输人潮州、梅县等地,进行革命的舆论宣传活动。他在光绪三十年(1904年)又与福建人陈楚楠、广东人张永福创办《图南日报》,用以宣传革命。广东番禺客家人潘达微,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与高剑父等人在广东创办《时事画报》,该刊以“攻击满洲政府,示革命方向”为目标。14此外,香港发行的《广东日报》等革命报刊也起到推动广东革命的重要作用。据有关专家统计,“辛亥革命爆发以前,革命党人先后在广东办的报纸就有十六七种之多。”15这其中有一些是客家组织创办的,大概不会有问题。

晚清时期,客家民间组织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即从分散的小团体向集中的大团体转化。这种团体不仅人员多,而且往往是跨地区,甚至是跨国界的组织。

由于地理位置等因素,闽、粤、滇、桂等地与东南亚各地联系较为密切。当时,大批华人移民海外。广东很早就有人侨寓东南亚。16 19世纪中叶,英国殖民主义者割占香港之后,“都市初建凡百维新,需要大量人力;因之广东人士来此经营工商各业者与日俱增,就中亦多客家人士”。17香港不仅成为内地南下谋生的地区,也是前往东南亚等地的中转站。据有关资料统计:“第一次鸦片战争前夕,香港岛约有5000中国居民。英国割占该岛后,这里成为华洋杂处之地,人口迅速增多。到19世纪末,港英政府管辖下的香港岛、九龙和租借地新界,人口逾36万。成为亚洲人口密度较高的地区之一。”18这些新增人口,“极大数是由广东前来谋生的男性青壮年,大体由‘本地’(广州)、‘福佬’和‘客家’三部分组成”。19客家人移民香港的人数不少。

这一时期,由香港转赴海外的人数也不断增加。据统计,1890—1899年,中国移民每年离港人数是595028人,抵达香港是1072305人。20据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两广总督府的官方文件载:“广东人稠地瘠,小民生计艰难,出洋谋食者多,现在富饶之家大半自外洋而归。如汕头一口,有委员稽查,每岁附轮外洋者四五万,散处各岛者何止数十百万。”21清未到海外谋生的人很多,据学者蔡少卿说:“自十九世纪以来,约有两千多万华人迁徙分布到世界各地”。22这些华人主要集中在越南、新加坡、霹雳务边埠(今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暹罗〈今泰国〉、缅甸等地。如当时在暹罗的华人,据美国学者施坚亚考证,“主要来自广东省的台山、顺德、南海、香山、潮州和福建省的同安、泉州、漳州等地。此外,还有一部分海南、梅县、兴宁的客家人”。23在霹雳务边埠的一些地区,也有许多来自福建、广东的华人居住,有“闽人居埔头,粤人居山顶”的说法。24

这些流寓境外的侨民始终关注着国内情况,与国内亲友保持着密切的联系。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列强加紧侵略中国,不断逼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作为沿海省份的福建、广东、山东等地更是首当其冲,成为列强垂涎之地。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德国强迫清政府签订“租界胶州湾条约”,使山东成为德国的势力范围。同年,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福州口日本专用租界条款”,使福建省为其势力范围。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法国强迫清政府订立“租借广州湾条约”,把广东划为其势力范围。尔后,一些报刊登载了清政府将要割让该省的传闻,引起了广大民众的极大愤慨。面对腐败无能的清政府,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爱国志士开始寻找以武装革命推翻清王朝统治之路。此一时期,海内外客家人联系更加密切,一部分在海外的客家人中间的优秀分子纷纷回到广东和香港,进行反清革命活动。例如,霹雳务边埠华侨余东雄,新加坡华侨李炳辉、杜玉兴、罗干,侨属南洋的陈文襄、周华、黄世仲、温生才,暹罗某报曾主笔陈景华,前文提到生于美国旧金山的联志社李自重,越南华侨罗联、罗仲霍、罗遇坤,印度尼西亚华侨罗福星,留学日本的罗坤,南洋华侨、后留学日本的林修明,出身香港富商的李纪童,生于澳洲的谢绩泰等等,大都是原籍在大陆的客家人。他们在以后的反清革命运动中都起了重要作用,其中不少人献出了生命。除了直接投身革命的志士外,大部分海外客家人采取捐款等方式支持国内革命。

总之,晚清时期,在中国面临被西方列强割占危机的形势下,使海内外广大客家人联系更加密切。这种客家人之间的关系,已经不仅仅是为了客家自身的发展,而是以国家的命运为纽带。可以说,这正是客家人团结互助的特性在新形势下的一种升华。因之,也正是这一时期,客家人为正义事业献身精神达到了空前的程度。可以说,历史进入晚清时期,客家人有组织的反清斗争,日益走上更为明确的道路。以后,孙中山先生成立同盟会,许多原客家人的民间组织领袖都归入其中,这对后来的反清革命发挥重要作用。

晚清后期,许多客家组织直接加入,或参与了孙中山领导的推翻清朝统治的革命运动。这一时期的客家民间组织,才真正开始从盲目走上自觉的武装斗争之路。

孙中山在早年一直在寻求一条救国之路。据孙中山自己说:“乙酉以后,余所持革命主义,能相喻者,不过亲友数人而已。士大夫方醉心功名利禄,唯所称下流社会,反有三合会之组织,寓反清复明之思想于其中。虽时代湮远,几于数典忘祖,然苟与言之,犹较缙为易人,故余先从联络会党人入手。” 25初期,他仅靠“亲友数人”的支持,力量太薄弱,难以成事。后来看到民间结社的力量,决定“从会党人手”,即借助会党的力量而发展自己的组织,建立一个掌握在自己手中的革命团体。当时,不少民间组织成分复杂、思想混乱,虽具有反清的一面,但缺乏民主革命的思想,不经过改造是不能成为革命的中坚力量的。于是,孙中山先从团结改造入手,做争取民间组织的工作。光绪二十年(1894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创建了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并确立开展以推翻清朝政府为目标的革命活动。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8月,在孙中山倡导之下,以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组织为基干,成立中国同盟会组织。据《中国同盟会成立初期(乙巳、丙午两年)之会员名册》记载,参加同盟会的会员籍贯有(以原名册顺序):安徽、贵州、浙江、陕西、河南、广西、江苏、湖北、云南、福建、直隶、广东、山西、四川等地。而参加人数较多的四个省份是:湖南158人,广东130人,四川127人,湖北124人。26兴中会和同盟会组织的建立,标志着民间组织发展到一个崭新的阶段。兴中会和同盟会成立之后,不少客家人及其组织加入其中。孙中山是广东香山县(今中山市)人,为客家后裔,这对客家人和广东人具有很强的感召力。兴中会的领袖和骨干几乎都是广东人,27而且其中有不少是客家人。

自兴中会成立之后至辛亥革命成功(1911年),这十几年当中,广东发生了旨在推翻清朝专制统治的武装起义有七次之多。这七次起义是乙未1895年)广州之役、庚子(1900年)惠州之役、癸卯(1903年)广州之役、丁未(1907年)潮州黄冈之役和惠州七女湖之役、庚戌(l910年)广州新军之役、辛亥(1911年)广州黄花岗之役。值得注意的是:起义的地点的选择,基本上是以客家人居地为主。七次起义中,孙中山筹划了六次。其中起义地点三次在广州;另外三次:二次在惠州,一次在潮州。

清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主要集中在城市,尤其是“19世纪未到20世纪初,在广东,资本主义性质的商品经济有了比较迅速的发展”。28广州又是广东首屈一指的中心城市。因此,孙中山所说的广州“为战略所必争”,29是有着政治和经济原因的。诚然,这也包含着支持孙中山的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乙未广州之役前,孙中山就提出“袭取广州以为根据地”的主张。30此役失败后,他又指示革命党人“相率潜人内地,收揽所在之英雄,先据一二省为根本,以为割据之势,而张势威于四方,奠定大局”。31这个根本之地选择在最南部的省份,“攻取粤桂滇三省为革命根据地”,32其中尤以“广东为最善”。33孙中山在与宫崎寅藏的笔谈中说:“在广地,一月之内必可集山林剽悍之徒三四十万。”34可见,他在广东是有较广泛的社会基础的。早年追随孙中山的胡汉民曾说过:“先生(孙中山)自为医,于省澳之间,已以能惠恤贫人苦力称。其第一日语余第,即曰:‘革命为除大多数人之痛.苦。’”35孙中山在家乡“惠恤贫人苦力”,结交“下流社会”,36可见,他的着眼点是很广泛的。孙中山也很关注广东商人的情况,看到清政府的苛敛造成“商贾之怨毒,诚不能以此终古也!”37孙中山在从事革命活动时的资金,许多都是从广东商人和广东籍华商中募集的。因此,选择广州起义可以理解的。

三次广州起义,天经地义。孙中山又为何在惠州和潮州发动三次起义呢?惠州和潮州是客家人居地,甚至可以说是纯客家居地。孙中山十分熟悉广东故乡的情况,对惠、潮是客家人居地的情况也应当是了解的。因此,孙中山选择潮、惠作为起义地点,并非是盲目之举,而是利用客家人的力量。联系这六次起义和兴中会会员谢绩泰策划的洪全福广州之役,参加者有不少是客家人,就不难理解了。如庚戌广东新军起义,其中主要领导者姚雨平、张醁村、林震、刘灏、罗炽杨、张我权、李济民等都是嘉应州所属州县的客家人,何子衡、马雄韬、丘锦芳、邓醁、邓拔、邓挺、邓铿等均为惠州客家人。38广州黄花岗起义牺牲的烈士,“其中有三十四名是客家”。39有关客家人在黄花岗起义中的作用,徐辉琪先生曾撰《客家志士与黄花岗起义》一文,40对此问题论述颇详,不在赘述。总之,晚清的广东革命运动与客家组织有着密切的关系。

晚清是客家民间组织人发展的重要时期。原来的低层次、宗族性的组织,已发展为目的明确的团体组织。此时客家组织出现了几个显著的特点:一是逐步从宗族组织发展到地缘组织。二是从经济互助组织发展到政治团体。三是从分散的小团体发展到人员集中的大团体。四是从反抗地方势力发展到目标指向清政府。五是从舆论宣传革命发展到武装起义。而且,这一时期的客家人组织与境外客属侨胞组织的联系更加密切。以后在孙中山有意识地吸收和培育之下,大批客家组织加人兴中会和同盟会的组织,在以后推翻清朝统治的革命运动中起了重要作用。 1参见韩志远:《客家人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广东革命运动》,载丘权政主编:《客家与近代中国》第108—126页,中国华侨出版社1999年9月;韩志远:《晚清广东客家移民探讨》,《赣南师范学院》2004年2期。

2孔永松:《略论明中叶以后客家的家族制的发展》,见《中国客家民系研究》中国工人出版社1992年版,第164页。

3 三合会原宗旨为“反清复明”,郑士良出任首领后追随孙中山参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4李新、韩信夫主编:《中华民国大事记》,中国文史出版社1997年版,第1册第8页。

5《梅县辛亥五烈简介》,见《梅县文史资料》第2辑,1982年版。

6参见丘权政:《客家与香港崇正总会》,中国华侨出版社1997年版,第117—130页。

7 同上

8《陈留谢氏族谱》,见《宁化石壁》第34页。

9许云礁:《客家人在东南亚》,见谢佐芝主编:《世界客属人物大全》上册,崇文出版社1990年版第96页。

10日本外务省情报部:《广东客家民族的研究》,引自程志远编:《客家源流与分布》,香港天马图书有限公司1994年版。

11小岛晋治:《太平天国与客家》,见《世界客属人物大全》崇文出版社1990年版上册,第93页。

12宋教仁:《宋渔父日记》,见《辛亥革命》中国近代史料丛刊(二),第210页。

13史扶邻著、丘权政、符致兴译:《孙中山与中国革命的起源》,中国社科学出版社1981版,第244页。

14方汉奇:《中国近代报刊史》,山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2册,第508页。

15邱捷:《孙中山领导的革命运动与清末民初的广东》,广东人民出版社6年版.第252页。

16王柄南:《试论客家在东南亚的贡献》,见丘权政主编《佗城开基客安家》,中国华侨出版社1997年版,第347页。

17黄石华:《香港客家人士之贡献与成就》,见《中国客家民系研究》,第8页。

18余绳武、刘存宽主编:《十九世纪的香港》,中华书局1994年版,第337—339页。

19 同上

20同上,第351页。

21《两广总督谭钟麟为镇压广州起义事附片》(光绪二十一年十月),见《中山与广东一一广东省档案馆库藏海关档案选译》,广东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685页。

22 蔡少卿:《中国近代会党史研究》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371页。

23 Skinner. G.W.Chinese Society in Thailand, p.35.1962。

24 谢清高、杨炳南:《海录》,咸丰辛亥刻本。

25孙中山:《中国革命史》,《孙中山全集》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7卷,第63页。

26据《中国同盟会成立初期(乙巳、丙午两年)之会员名册》统计,见《辛亥革命史料选辑(上)第98—155页。

27《孙中山与中国革命的起源》第47页载:“在预定的军事政变的前夕,在这个组织(兴中会)中注册的会员只有一百五十三名。这些人中,他们几乎全是广东人,其中差不多有半数(七十三名)是孙中山的同乡。”

28《孙中山领导的革命运动与清末民初的广东》第224页。

29程潜:《辛亥革命前后回忆片断》,见《辛亥革命回忆录》(一),第70—71页。

30孙中山:《建国方略》,《孙中山全集》第6卷,第230页。.

31宫崎寅藏:《三十三年落花梦》,上海出版合作社1925年版,第55页

32冯自由:《革命逸史》,商务印书馆上海1947年版,第5集,第118页。

33宫崎寅藏:《三十三年落花梦》,上海出版合作社1925年版,第55页

34孙中山:《与宫崎寅藏等笔谈》,《孙中山全集》第1卷,第183—184页。

35胡汉民:《胡汉民自传》,见《辛亥革命史料选辑(上)》第160页、第172页。

36孙中山:《中国革命史》,《孙中山全集》第7卷,第63页。

37《孙中山选集》上卷,第13页。

38仇汇编:《广东新军庚戌起义资料汇编》,中山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18—24页。

39日本外务省情报部:《广东客家民族的研究》,引自程志远编:《客家源流与分布》。

黄花岗烈士事略序篇7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第一,是我们党从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这表明,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更加明确地由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这一战略举措,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第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我国改革发展正处在一个关键时期。在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矛盾和问题可能更复杂、更突出。

第三,构建和谐社会是党中央在新时期提出的重大战略举措。三尺讲台之上的教师怎么在自己的战地上创造和谐,构建和谐是值得深思的一个问题。因为这要涉及到教师,学生,家长以及教学等很多方面。这种和谐是不仅是师生关系的融洽,不光是教学内容的创新,更重要的是要让教师学生和家长感到内心的和谐和美。我觉得教师就是其中最关键的实践者和创造者。一个教师如何构建和谐,我觉得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构建融洽的师生关系——每一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深入细致的了解学生是融洽的开始,合适的教育方式方法是融洽的保证;

2)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协调——家长是学生教育的重要支柱,我们的工作需要他们的配合;

3)融洽的同事关系——同事就像战友,正是有了他们的关怀和支持才有了我们的成长;

4)沉淀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所谓“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无形的教育有时可能胜似千言万语;

5)积极乐观平和的心态——这是我们作好一切工作的源泉。

二.根据学习体会到教师职业道德理想为

所谓职业理想,就是指人们对于未来工作类别的选择以及在工作上达到何种成就的向往和追求。职业理想是职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了崇高的职业理想才能产生模范遵守职业道德的行为。

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努力做一名优秀教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教师的崇高职业理想,体现了教师职业道德的本质。要实现这个理想,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 热爱教育事业。

第二, 热爱学生。

第三, 献身教育事业。

第四, 勇于同一切危害教育事业的行为进行坚决的斗争。

第五, 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教师职业责任

所谓教师职业责任,就是教师必须承担的职责和任务。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人民教师的根本职责,就是培养社会主义新人,换句话也可以说,人民教师的职责,是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自觉履行教师职业责任,就是要求教师把职业责任变成自觉的道德义务,为培养和造就社会主义新人而无私奉献。那么,教师怎样才能做到这一条呢?

第一, 教师必须自觉地做到对学生负责。

第二, 对学生家长负责。

第三, 对教师集体负责。

第四, 对社会负责。

教师职业态度

教师职业态度,是指教师对自身职业劳动的看法和采取的行为,简而言之,就是指教育劳动态度或教师劳动态度。

在社会主义社会,教师职业态度的基本要求,就是树立积极主动的劳动态度,努力培养社会主义新人。教师怎样才能做到树立积极主动的劳动态度,努力培养社会主义新人。

三.公共管理学的学习我认为要通过电子政务来实现现代的政府管理

第一,倡导科技领先。政府要有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并将其整合到政府管理中去,从而实现政府管理的目标。

第二,政府信息的公开和可获得性。电子化政府,意味着政府信息的公开化,政府有责任与义务以更便利的方式,以更易理解的语言,让民众能够容易地获得政府的信息,从而创造更高的附加值。

第三,政府与民众之间的互动回应机制。电子化政府的目的在于建立起跨越政府机关、企业与民众之间的互动机制,经此互动机制,公民可以获得政府的信息与服务,而政府亦可了解民众的合理需求,从而促使政府更有回应力和责任性。

第四,更有效率。电子化政府的目标之一,在于透过信息化的过程,改变传统的政府组织形式,使行政程序简单化、统一化、政府业务电脑化、网络化,从而提高政府的效率。

四. 在9月20日参观湘鄂赣边区鄂东南革命烈士陵园并进献花圈

陵园座落在阳新县城风景秀丽的竹林塘湖畔的伏虎山上,首先,看到的是两组雕塑群。东侧为《同仇敌忾》,是以震惊全国的1927年阳新“2.27”惨案为背景创作的;西侧为《继往开来》,是以中国革命三大法宝为内容创作的。再看到的是纪念碑。纪念碑后面,经过两级绿阴如茵的草坪就是作为陵园主体工程之一的鄂东南革命烈士纪念馆,纪念碑气势雄伟,耸立云霄。鄂东南近三十万英烈,为着人民的利益,在我们的前头英勇地牺牲了,为缅怀先烈光辉业绩,继承和发扬革命传统。参观烈士陵园的作用就是让我们知道烈士的伟大,烈士的光荣,让我们知道现在的生活来之不易,要好好的珍惜,要好好学习,为祖国的将来作贡献,让国家在世界上立于强国之林,不再受别人的欺负,也让我们在别的国家里面生活的更好,更幸福!

黄花岗烈士事略序篇8

在开放中发展樊纲 (8)

盛世走向封闭的教训值得汲取吴建民 (11)

加快实现全方位开放格局林凌 (12)

着力推进开放文化建设迟福林 (14)

创新文化:深圳成功企业的最重要基因邵汉青 查振祥 郭万达 刘斐 (15)

从外向型经济向开放型经济模式转型——后危机时代经济特区的发展之路冯苏宝 贾怡君 (19)

敬告作者 (21)

深圳固定资产投资低增长问题董晓远 高翔 (22)

海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探讨周义龙 (27)

对区域经济合作机制的再研究李罗力 (31)

中国新疆与中亚国家产业比较优势分析——以哈萨克斯坦为例高志刚 (35)

吉林省与俄罗斯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王艳秀 (39)

完善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问题探析王水莲 (42)

基于低碳经济视角的中国能源结构分析林琳 (46)

北京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问题王颖 (51)

服务业在低碳城市化进程中的作用武力超 罗湘衡 (55)

离岸金融交易的特殊性及案件管辖权的确定罗国强 (59)

促进就业的财税政策选择周艳 (64)

我国服务外包的外汇管理孙潇 (69)

关于青海旅游业发展的若干思考宋丁 (73)

区域核心竞争力及其培育路径分析陈柳钦 (78)

推进珠海与中山同城化构想孙章伟 (83)

欧债危机的特殊性、解决方案与对中国的启示马宇 (87)

上海和香港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比较分析陈虎城 (91)

法国新LOLF法案对我国事业单位改革的借鉴意义李宜强 (96)

我国房地产信贷监管现状和对策研究陈玉岩 (99)

我国银行风险防范面临的新问题与政策建议关铁军 (103)

世界城市空间演进规律及其启示赵娇 (107)

我国东、中、西部地区8月份经济指标对比 (112)

我国东、中、西部地区7月份经济指标对比 (112)

树立新优势 再创新辉煌 (113)

“阴阳合同”到底还要走多远?——对二手房交易市场的若干思考曾为水 (116)

团结奋进创佳绩 迎难而上展雄风——深圳市环卫行业改革开放30年回眸吴学龙 周继强 (118)

宝安卫生系统为创建健康社区做贡献 (121)

增强民警队伍教育管理的有效性燕良中 (122)

消防知识伴你行——“平安进社区”——沙埔社区“平安进社区”活动纪实 (125)

深化监管保平安 多措并举促和谐——福田区安监局创新安检模式、打造“安全工程”掠影 (126)

走特色教育办学之路 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深圳市龙岗区布吉高级中学结合现代教育理念 贯彻“扬长教育”模式,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128)

画家王平作品欣赏 (130)

刘世敏国画作品 (134)

培育龙岗人文精神 提升城市文明水平——深圳市龙岗区迎大运创文明树新风系列活动综述 (F0002)

一地两检 文化兴关——深圳湾海关建关三周年掠影之一 (I0002)

抓基层打基础建设一流海关——深圳湾海关建关三周年掠影之二 (I0004)

找准新坐标 谋划新跨越 福田全力打造深圳首善之区 (I0006)

服务药品检验检测提供用药安全保障——深圳市药品检验所组织百名市民看新药检活动,加强药品检验检测监督 (I0008)

我国社会管理创新的重点与方向丁元竹 (5)

四位一体:构建农民工进城的基本制度长子中 (12)

经济社会学视角下转型期中国的社会公平状况评价卢周来 (19)

欧债危机的成因、演进路径及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张晓晶 李成 (26)

“经济圈”与中国参与的次区域经济合作李罗力 (32)

中越边境共市贸易区发展策略研究李红 (37)

澳门和珠海共建国际商贸服务平台构想汪海 (41)

后ECFA时期利用台资的机遇与对策——以广东为例伍庆 欧江波 (47)

中俄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比较研究孙加韬 (52)

美国通胀指数债券市场的发展及对中国的借鉴意义陈宝强 (57)

我国文化产业引入资产支持证券模式的难点与对策冼雪琳 (63)

中国财产保险市场结构实证分析杨有成 (70)

从比较优势看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着力点王利民 (75)

新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选择胡隽秋 (81)

网络型公用事业民营化中的政府承诺问题郑雪英 吴昌南 (86)

海域管理“产权悖论”对海洋资源的影响李飞星 (90)

城镇化与扩大内需的关联机理及启示张士斌 (95)

我国自然资源产权制度的改革路径姜仁良 (100)

后危机时代世界碳交易市场的发展及其前景徐琳 (104)

重点城市工程勘察设计行业综合竞争力分析刘斐 (108)

2010年上半年全国工业生产与消费状况监测郑宇劼 (111)

我国东、中、西部地区2010年5~6月份经济指标对比 (112)

深圳市龙园山庄实业发展有限公司热烈庆祝深圳特区建立30周年 (I0001)

广东佳大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I0003)

深圳市荔枝公园 (I0004)

使命与责任:为未来三十年深圳再领——记深圳分子设计育种研究院项目及其推动者周向阳 李永红 (I0005)

坚持科学发展教育理念 努力建设龙岗和谐教育——深圳市龙岗区紧抓特区—体化历史机遇,全力推进龙岗教育的创新与发展 (I0009)

南海观音 (I0012)

吴冠中写意山水画 (I0013)

刘世敏国画作品 (I0014)

黄堂军简介 (I0016)

《七律·天山行》赏析王磊 (I0020)

努力夯实工会基层基础 促进劳动关系和谐发展——深圳市龙岗区总工会把握机遇,服务大局 在促进劳动关系和谐发展中彰显工会作为 (I0022)

深圳市农技中心为推进农业现代化做贡献 (I0026)

创建社区管理新体制 开拓社区自治新局面——南湖街道社区自治工作综述 (I0028)

夯实基层党建基础 增强科学发展能力——深圳市口岸管理服务用心抓党建促工作取得新成绩 (I0030)

深圳市宝安沙井经济发展有限公司 (I0033)

日新月异的坭岗——记深圳市坭岗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I0034)

深圳市龙岗区坑梓街道办事处热烈庆祝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 (I0036)

争创集体经济转型升级新模式——深圳市宝安区民治街道集体经济实现多元化发展 (I0038)

深圳市龙岗区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热烈庆祝深圳特区成立30周年 (I0040)

解放思想 奋力创新 加快科学发展步伐——记科学发展中的深圳市烟草专卖局(公司)王宇 (I0042)

构建北亚经济圈:中国新世纪的重大战略抉择李罗力 (5)

新疆对中亚地区直接投资的现状与对策许云霞 (14)

营造持续稳定发展的环境——2010年我国经济发展分析胡少维 (19)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人才流失的环境因素——基于全球58国的比较分析倪鹏飞 张钰 (25)

留乡创业农民工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探讨杨恒生 (32)

劳动力所有权的演变与发展谢吉斌 (36)

解决农民工住房问题的总体思路和政策框架金三林 (40)

新制度经济学视角下的户籍制度改革探讨魏润卿 黄玉婷 (45)

最低工资制度对我国区域城镇就业的影响王梅 (50)

商业银行监管与腐败关系研究徐权 (54)

“货币幻觉”与房价虚涨实涨——质疑“房价虚涨论”刘秀光 (57)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回顾与展望沈立人 (61)

关于国企改革的几个问题何伟 (64)

珠海发展的若干问题探析姚华松 欧君秀 (67)

关于查韦斯“21世纪社会主义”替代战略的思考许峰 (71)

低碳经济与低碳城市化

深圳建设低碳城市策略研究高红 (77)

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电子信息业面临的挑战与机遇王泽填 林钦洁 (80)

对我国发展碳金融的几点思考李瑞红 (86)

财税政策支持深圳低碳经济发展的实践与思考刘军 (90)

大股东控制权争夺的利益博弈分析王维钢 谭晓雨 (93)

我国港口业跨国直接投资的动因及策略李国锋 (97)

从货币互换协议到超货币动议——中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对外货币战略解读杨凯 (101)

中国海洋区域经济格局亟需深度调整孙加韬 (106)

2010年3~4月份全国工业生产与消费状况监测郑宇喆 (111)

我国东、中、西部地区2010年3~4月份经济指标对比 (112)

抓好80后员工的思想引导工作贾特 (113)

以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基层党建工作郑志光 (114)

龙岗区社区健康服务的主要做法与成效 (115)

开创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新局面黄华强 (116)

促进文化和经济的融合与互动 力推文化产业发展——深圳市宝安区西乡街道推进文化产业,加快城市更新,转变发展方式 (118)

版画艺术之花常开观澜 (120)

深圳市深圳通有限公司 (121)

化解矛盾纠纷的有效平台 服务基层群众的文明窗口——记深圳宝安福永维稳中心的“一站式”服务 (122)

深圳首次承办全国“群星奖”大赛 (124)

刘世敏国画作品 (126)

中国书画家赵子平先生简介 (128)

何锦明书法作品欣赏 (130)

心意化境 沟壑万重王子和 (132)

感受文化的精彩 领略文明的精髓——深圳梁子时装活化莨绸染整技艺,传承古文明与新时尚 (I0001)

以改革促发展,全力开创深圳农科事业新书面——深圳市农作物良种引进中心工作综述 (I0002)

大转型促进大发展,文化产业增加值破百亿元大头 福田:争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标兵团 (I0006)

开拓创新增效益 科学发展上水平康承 (I0010)

文化促进转型 创意提升产业——深圳市龙岗区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全力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I0012)

弘扬中华茶文化——深圳市东方国际茶都成为中国文化产业新亮点 (I0014)

东方魅力 盛世奇玉——记吴旭标先生收藏的神品奇玉 (I0016)

“民工荒”现象:成因及政策涵义分析蔡昉 (5)

完善四级体系,促进农民工市民化长子中 (11)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思考与对策徐育才 (15)

低碳经济与低碳城市化

低碳城市化:我国城市发展新坐标郭万达 黄佳军 杨伟 张建森 (20)

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对策研究张丽峰 (26)

建设低碳城市路径研究王可达 (33)

低碳物流与绿色供应链:概念、流程与政策王国文 (37)

实现可再生能源法律保障的若干政策建议谭建生 (41)

金融危机与人民币国际化

人民币升值压力与国际化问题分析王东 (45)

经济结构、政府行为与美国金融危机白战伟 李树培 (49)

次货危机中美国的银行监管改革对我国的启示陈玉岩 (54)

提高我国扶贫开发效益的对策研究赵玉 (58)

资本换技术:转换之年的战略选择章昌裕 (62)

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于明言 (66)

日本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变革对我国的启示张士斌 (70)

国外农村人才资源开发的经验与借鉴陈文权 李颖 (75)

“中关村模式”的内涵、问题及对策研究齐园 (80)

转型时期社区集体物业改造升级的实践与探索曾真 (85)

深圳市加工贸易发展与转型升级研究曾贵 钟坚 (88)

广东经济发展与媒体创新马春辉 (93)

广东传媒产业战略创新的思考张扬 (96)

老工业城市工业旅游研究述评王成武 南剑飞 赵丽丽 (101)

寡头垄断保险市场模式下中小保险公司的经营策略杨有成 (104)

油价波动对中国相关行业的影响张军超 (107)

敬告作者 (110)

我国东、中、西部地区2月份经济指标对比 (112)

人文大运促和谐 创新龙岗谋发展——深圳市龙岗区以迎办大运为契机,坚持转型发展、创新发展、安全发展、人本发展,推动社会全面进步 (F0002)

服务自主创新 护航深圳制造 (I0002)

坪山新区拉开大建设大开发序幕 (I0003)

精心打造“阳光城管”——深圳市福田区2009年城管工作综述李桐杰 (I0006)

共建和谐文化 共享发展成果——深圳市福田区文化局助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I0009)

张家界映像刘斌 (I0035)

栽有梧桐树 引来好凤栖——深圳市梧桐山晋升为部级风景名胜区,生态环保工作再上新台阶 (I0037)

热烈庆祝2010年深圳经济特区成立30周年陈立新 (I0039)

充分发挥社工人才在构建和谐龙岗中的基础作用——深圳市龙岗区社会工作发展回顾与展望 (I0041)

创新服务举措 提升服务能力 促进高效监管——深圳市药品检验所为用药安全提供可靠保障 (I0043)

以文化产业促进经济发展 以经济发展推进社会进步——深圳市龙岗区龙岗街道着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动多元化发展 (I0045)

利用虚拟经济的功能根治我国流动性膨胀——区别经济泡沫化与经济虚拟化的政策含义刘骏民 (5)

中国宏观经济走势、潜在风险与政策选择张晓晶 (12)

内外部条件视角下的人民币国际化公衍照 (18)

“后危机时代”的重大机遇与2010年中国经济走势金三林 (22)

当前投资高增长及走势分析胡少维 (25)

经济复苏中的消费扩大与就业促进孔令锋 (31)

社会保障体系的根基在实体经济——高价值化积累率重创美国养老基金体系的思考刘晓欣 (37)

美国的金融自由化与经济虚拟化李宝伟 (44)

发达国家刺激经济中的定量宽松货币政策董永祥 马笛 (49)

广东低碳发展的能源基础条件分析朱守先 (57)

北京生态涵养发展区的低碳路径王威 (62)

英日德低碳硬约束对我国的启示张志华 (65)

衣附论和世界体系论述评刘志明 (68)

对汇率混沌的一种理论解释江世勇 崔基哲 (73)

中国短期融资券信用利差的实证研究李岚 (78)

中美日货币流通速度比较及启示柳欣 蒋欣 王洋 (82)

汇率波动对日本物价指数的影响董飞跃 (87)

敬告作者 (86)

我国东、中、西部地区2009年11~12月经济指标对比 (112)

强化安全生产监管 助推和谐社会建设——记深圳市福田区安监局 (F0002)

倾情地税 蕴育和谐——深圳市罗湖区地方税务局构建和谐税务写实 (I0003)

全面践行科学发展观,全力开创工作新局面——记深圳市渔政渔港监督管理处 (I0006)

广东省海洋维权巡航执法首航暨中国海监9012船入列仪式在深圳蛇口渔港隆重举行 (I0007)

李罗力 云南丽江摄影作品选 (I0008)

大凉山的火把节刘满衡 (I0013)

刘世敏 国画作品欣赏 (I0017)

著名画家阳[子兑]弟 (I0019)

赵君辉 国画赵君辉 (I0029)

芦苞追梦刘斌 (I0035)

刘求仁书法作品 (I0037)

爱联小学教师书法作品选 (I0038)

以艺辅德 以艺益智 以艺陶情 以艺健体——深圳市龙岗区爱联小学以书法艺术的培养推动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 (I0039)

诚信为本 立信为先——记深圳市宝安区观澜华泰超级商场 (I0041)

实施景观工程 打造动感绿都——深圳市龙岗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不断开拓创新,全面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I0043)

争先创优夯基础 服务基层为民生 转型发展促管理——深圳市龙岗区龙城街道积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努力构建平安和谐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I0045)

科学谋划 改革创新 全力推动龙岗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I0047)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中的政府行为边界梁德明 (91)

我国城市化质量问题的反思余晖 (96)

长株潭区域产业生态化发展评价与对策研究李娣 胡拥军 肖中良 (101)

公司内部治理与投资者保护杜彬 (106)

上一篇:关于开学的黑板报范文 下一篇:男士健康减肥方法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