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懋征范文

时间:2023-09-22 07:40:57

霍懋征篇1

对于霍懋征这样一位来自小学教育一线的著名教育家,总理称她为“国宝”,薄一波副总理为其题词“一代师表”,总理称她是“把爱心献给教育的人”,国务委员刘延东尊称她为“教育大家”。 我们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也一直在关注和研究她的教育实践经验和教育思想,一批研究人员都曾与霍懋征老师进行过合作研究,并从她的教育思想中获取了丰富的教益。

在纪念和学习霍懋征老师,推进教育研究和教育改革的今天,我想从几个方面谈一谈对霍懋征教育思想的认识。

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是霍老师“以爱执教”的座右铭,说的是教师要热爱、尊重和关心学生,把真诚的爱给予每个学生。这是霍懋征教育思想的精髓。

霍懋征老师始终倡导爱的教育。她认为,对学生的“爱”不仅是对学生的身心小心翼翼的呵护,更是对每一名学生个性特点的尊重和理解。她说:不爱学生,就不可能关心他,也不可能教好他。霍老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因爱孩子而从教,用爱心以育人。几十年如一日,用爱的情怀,爱的艺术,教育着每一个学生。

她说,“我爱我的学生,学生们也爱我。每个孩子,我都认真去教,没有对不起任何一个。”霍懋征老师真正做到了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从无偏向和歧视,和学生平等相处,坚持把真诚的爱给予每个学生。

二、“要给孩子一个金色的童年”

“要给孩子一个金色的童年”是霍老师对“以学生为本”的诠释,是指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特点和长处,建立民主平等、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使每个学生都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并学有所成。这是霍老师赏识人人,人人成功的学生观。

首先,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全面育人、整体发展的教育价值观。霍老师反复强调,“要把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贯穿到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教师要培养学生好的习惯,特别要注意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思想品质和全面看问题的思想方法,使学生一生受益。

其次,提倡以学生为主体,把学生放在学习的中心地位。霍老师把学生看作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是具有生理、心理特点的儿童,是正在发展中的少年。她在教学中主张“目中有人”。教师应研究学生、认识学生、始终将学生放在教学过程的主体地位上,最大限度地理解、宽容、善待学生;应该放下架子,蹲下身子,与学生一起去探求真理、发现真理,创设教师和学生真正平等的对话平台。同时教师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注意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变“要他学”为“他要学”。她说,没有兴趣就没有教育;还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这是新时代对人才的基本要求,反映了教学活动的本质。

第三,“激励、赏识、参与、期待”是霍懋征先生对待学生的八字方针。她激励每个学生好学上进,发现并赏识每个学生的才华,创造条件让每个学生参与教育、教学活动,以爱心、信心和耐心期待每个学生的成功,哪怕是很小的进步。她说:“要让学生能放飞梦想,每一名学生都能学有所成”。

第四,营造一个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建立民主平等、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霍老师从不说伤害学生的话,并常用“你真棒,肯动脑筋,再想想,你还能做得更好!”来鼓励学生。她认为,课堂上,教师和学生的真正关系应该是活生生的人的关系,应该是教与学的相长,是双向的互动。只有这样,教师才能用知识的力量和人格魅力赢得学生的尊敬。

三、“为育人而教”

“为育人而教”就是要教书育人,寓德于教,努力为国家和民族的振兴培养全面发展的具有良好素质的创新型人才。这是霍懋征老师的教育信条。

一方面,提出“教育不是万能的,但教育可以塑造学生的未来。”“要教在今天,想在明天。”霍老师认为,儿童是民族的未来,祖国的希望。小学阶段谁也看不准学生的未来。我们只要耐心地等待,悉心地照料,它就会生根、发芽、成长,最后结出丰硕的果实。小学6年,教师塑造的是成人的雏形,雏形的成败全凭老师的一颗心。

另一方面,倡导“文道统一”。霍老师提出“语文教育是塑造人的教育”。在十年浩劫中,霍老师被打成“反动学术权威”,痛失爱子。从那时起,她就下定决心,只要能重返讲台,就要教语文,把学生培养成真善美的一代新人。改革开放以后,霍老师如愿以偿。于是,她积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在她看来,语文中的语言文字是为内容服务的,教学中就是要通过语言文字的学习,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做到文与道的统一。因此,她始终强调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要从思想品格和道德情操方面育人,坚持把语文教学与思想道德教育、审美教育统一起来,努力为21世纪塑造创新型人才。

还提出“十个学会”,即学会做人、学会自律、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乐群、学会审美、学会创造、学会健身、学会生活、学会劳动。这“十个学会”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思想,体现了教育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这是极具时代性和前瞻性的教育思想。

四、“没有教不好的学生,

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是霍懋征老师的又一句名言。她认为,教师不仅要掌握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还要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这是霍老师追求的目标和理想境界。

1.掌握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霍老师认为,教师必须要有先进的教育思想,即全面发展的思想,这是教育教学工作的灵魂。必须时刻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素养,更新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中要起主导作用,努力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讨研究问题,并能设法解决问题。为了向课堂要质量,教师必须认真备课、进入角色、和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要用自己的语言、丰富的感情去感染学生,才能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2.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霍老师认为,教学的模式和方法要因人、因内容而有所变化,手执能开各种枷锁的“金钥匙”,才能为所有的学生开启智慧之门。孔子曾讲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霍老师在教学中也很重视贯彻启发式原则,但她认为,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察言观色”,善于听取学生的发言,善于调查研究,在现代条件下,老师不能等待学生“愤悱”,而是要用积极的方法,去为他们创造“愤悱”。创造一个“愤悱”,进行一次启发,学生恍然大悟,再创造一个“愤悱”,再进行一次启发,学生再恍然大悟。这样循环往复,不断前进,使学生的认识能力和学习语文的能力不断达到新的境界。对于古人的经验不能照搬,而是要取其精华,古为今用。

3.探索出在减轻学生负担的前提下提高教育质量的途径。上世纪50年代她就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法,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数量要多,质量要高,速度要快,负担要轻”的十六字教改方针,把着眼点放在提高课堂质量、开发学生智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上。

4.很早就提出“向45分钟要质量”,当堂知识当堂巩固,课外时间留给学生“玩儿”。

她的数学教学深入浅出、形象直观、注重规律、一题多解、举一反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掌握知识灵活,教学效果十分明显。

她经过努力试验和独立思考,创造了具有自己独特风格和良好教学效果的小学语文“讲读法”。她认为,语文教学要“精讲多练”,要让学生大量阅读,只要读的文章多了,学生就能受到更多的教益。她提出的“五多四好”被人们称为“霍式教学法”,即“多读、多想、多听、多问、多练”,“课前预习好,课上学习好,课后复习好,运用实践好”。她的做法就是精讲、多练,合理地组织课文,改“讲读法”为“读讲法”,“以读为主、以讲为辅”。

五、“敬业修德,与时俱进”

“敬业修德,与时俱进”,是霍懋征老师对教师神圣职责的感悟。她在长达60余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中践行了这个主张,树立了真善美的丰碑,是新时代教师的光辉典范。

一是热爱教育事业,有终身从教的崇高理想。霍老师认为,教师对学生的爱不是普通的爱,而是建立在对教育的忠诚,对儿童的信任的基础上。因此,教师要把本职工作看做“事业”而不能只当成一项“职业”。“热爱”是最好的老师。热爱事业和热爱学生是相辅相成的。教师只有具有强烈的事业心,热爱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去钻研事业所需要的一切,学生所需要的一切。霍老师曾无限深情地说过:“我一生从教的体会,那就是六个字:光荣、艰巨、幸福。”这六个字饱含了她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感悟和奉献。霍懋征先生大学毕业,即从事小学教育工作。六十余年,无论风风雨雨,都没有改变她献身教育的选择,并始终站在教育教学的第一线。退休后,她仍心系教育,耄耋之年还先后到新疆、青海、甘肃、贵州、广西等地作教育考察,送教上门,把多年积累的教育教学的宝贵经验毫无保留地奉献给西部教育。热爱教育,倾情投入,坚守教育,终身无悔。

二是加强思想道德、科学文化知识、教育理论等方面的修养。霍老师强调,教师思想道德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高低。教师要为人师表、以身作则;要不断丰富自己的科学文化知识,提高科学文化水平;要加强教育理论的学习,并与自己的教学实践结合,及时总结经验教训。

三是具备开拓创新的职业素质。她提出,培养创新型的下一代是新时代对教师的要求。因此,教师在工作中要勇于探索,敢于打破常规,不囿于传统教育观念,乐于接受现代教育观念,乐于经历艰难开拓创新。以乐此不疲的创新精神感染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霍懋征老师从教六十余年,总是站在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的前沿,不断取得新成果,不断创造新经验,在全国小学教育界持续产生巨大影响。可以说,永不满足,勇于探索,与时俱进,既是她不断取得成功的动力,也是其教育思想生命力的来源。

如前面提及的那样,上世纪50年代,霍老师就积极进行学制改革实验,探索语文教学规律,逐渐形成一套有效“讲读”教学法,蜚声全国。此后,她又大胆进行改革,注重文道统一,注重双基教学,注重课堂讲授的启发性,成为她教学风格的几个突出特点。改革开放后,她持之以恒地对小学教育教学进行探索。经过细心和努力的探索,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果断改变了自己过去的“讲读课”为“读讲课”,教学风格也发生了质的变化,形成了讲讲读读、议议练练、学习为主、注重智能的课堂教学模式。

上述教育主张,涵盖了霍懋征老师的教育价值观、教学观、学生观与教师观,是对古今中外优秀教育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更难能可贵的是,霍懋征老师不仅明确提出了这些思想,还用她的实践和人生践行了这些主张,昭示了这些思想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总而言之,霍懋征老师从教一生,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不愧为“人民教育家”的光荣称号。她在丰富的教育实践基础上形成的教育思想是一份宝贵的遗产。我们要学习和弘扬霍懋征老师终身从教的坚定信念、以爱执教的理念和勇于创新的精神,为不断深入的教育教学改革做出不懈的努力和贡献。

霍懋征篇2

“爱学生”是前提

北京师范大学作为我国教师教育的最高学府,一个世纪以来已为我国培养出近20万名毕业生,其中数万名毕业生工作在基础教育战线,正是在他们当中涌现出了近500名特级教师。这无疑是北师大这座百年学府对于我国基础教育的一项巨大贡献。

那么,怎样才能成为一名特级教师呢?

著名特级教师霍懋征的例子,较好地说明了从“名校毕业生”到“名师”的必经之路,那就是要“爱学生”,要“干一行,爱一行”。霍懋征当年从北师大数理系毕业,却到北京实验二小当了一名小学教师,许多人对此很不理解。霍懋征说,大学毕业时她下定决心要当一名好老师,主要是受母亲和苏联电影《乡村女教师》的影响。从母亲和“乡村女教师”的身上,她懂得了好老师就是要像“妈妈带孩子一样”去爱学生,霍懋征从上个世纪50年代开始就强调“蹲下和孩子讲话”的必要;因为爱学生,“”中许多下放的父母都把孩子放心地交给了霍懋征;因为爱学生,霍懋征大胆创新,在小学3年级就教会学生“代数”知识;因为爱学生,“”后重返教育舞台时,霍懋征就开始了减轻学生负担的实验。

在北师大特级教师校友里,几乎每一个人都是爱教育和爱学生的典范。据统计,北师大近500名特级教师校友里,有近1/3扎根在新疆、宁夏、内蒙、黑龙江、山西等老少边穷地区。正是由于几十年如一日献身边疆、献身教育,他们才步入了共和国特级教师的行列。

名师功夫“在诗外”

在特级教师里,北京市的郑孙平老师是比较特殊的一位。这位生物系毕业的北师大毕业生,却被评为化学特级教师。

“我感觉,北师大毕业生的优势是知识面比较宽,用现在的话说是素质教育搞得比较好,这给学生的未来发展留下了很大的空间。”郑孙平1962年从北师大生物系毕业,开始也是教中学生物课,但由于腰病不能经常带学生下乡,中途改教化学课。郑孙平并不觉得这是“专业不对口”。“我们大学时除了学生物外,化学课也学了不少,像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生物化学、胶体化学等,我们都学。因此,改教中学化学时也没觉得很困难。”

更让郑孙平感到受益匪浅的是他在大学里得到了比较全面的发展。他说,当时学校每年都要组织校外考察活动,还要求本科生搞科研,尽管最后的科研成果并不大,但查文献、写论文的底子,都是那时候打下的。

郑孙平当了36年的班主任,这种既当“经师”又当“人师”的经历,使他对中学教育有了更深的理解。他说,大学时他曾是学校篮球队和合唱团的队员,无论在教学工作上还是在班主任工作上,文体特长都帮了他不少忙。

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多才多艺、既教书又育人,其实是特级教师身上的共同特征。他们的这些过人之处,很多来自于学科教学专业之外。

“不满”是创新的源泉

“听特级教师王天开的课,最让学生感兴趣的,除了牢骚,还是牢骚。”在北师大附中学生的眼里,王天开永远是涨红着脸,牢骚满腹。

其实,王天开是被历届学生公认的为数不多的几位课讲得极好的教师之一。

王天开上课最大的特点,就是用他自己的眼光审视一切,无论是教科书的内容编排,还是课后习题的难易程度,甚至连高考试题的出法、学生上课的态度等,都会成为他不满的理由。学生们也就在王天开的牢骚声中,把握了知识的真谛。因此,王天开的课绝对不是那种一板一眼的传统示范课,而是处处显示着他自己的创新。尽管用王天开的话说,他“过去不太尊重学生”,但每年学校期末的民主测评,学生们给王老师打的分一定是全校第一。

在当年北师大化学系82届学生里,王天开“脑瓜子好使”是出了名的,但在同事的眼里,王天开的工作态度和创新精神尤其值得学习。据说有一年,学校安排教师任课时出现困难,王天开愣是一个人同时担当起高中三个年级的化学课授课任务,这在学校的历史上是从来没有过的。还有一年,王天开向学校提出学科交叉研究申请,他自己要承包一个班、同时教授数理化3门课,结果没被批准。

我国数万名中小学特级教师当中,像王天开这样有主见、敢创新的老师很多很多。在北师大附中青年教师刘春艳的印象里,特级教师与普通教师最大的不同,在于特级教师能敏锐地发现教学实践中的不足,并身体力行地去完善它。像北大附中的张思明老师,十多年前就发现中学数学教学中对数学应用的漠视,如今,这项研究已成为这位特级教师的个人品牌。

惟有不满,才有创新;惟有耕耘,才有收获。中小学教师中,对教育教学实际不满的不乏其人,只有那些几十年如一日、孜孜以求的人,才会最后获得特级教师的殊荣。

(摘自2002年10月6日《中国教育报》)

霍懋征篇3

关键词:学校;教学;师爱

生1:我希望我们的老师像父母,对我们非常亲切,非常和蔼,对我们照顾得非常周到。

生2:我认为我们的老师应该是我们的大朋友,因为和父母之间,我们只会一味地索取,而朋友之间是互相关爱。

生3:我觉得我们犯错误的时候老师应该是会和我们讲道

理,不会一味地去责骂我们,这样子的话反而会让我们造成逆反心理。

……

以上是我在一次课前与学生的交流,孩子们的这些回答让我深思了许久,“自己的学生需要什么样的老师?”“学生会喜欢怎样的老师?”“如何做好让学生既尊重又欢迎的老师?”它让我想起鲁迅先生的“教育植根于爱”;以及苏霍姆林斯基的名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确,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不仅要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对教育、教学工作热爱,更重要的是要对每一个学生充满爱心。音乐教育是情感教育,只有教师心中有爱,在教学交流互动中唤起学生内心的热情,才可能把这样的温暖延续下去,将更多的温暖传递给别人,达到真正育人的目的。

一、爱是“⌒”――和蔼可亲,做你诤友

带有圆滑线的音符表示要演唱(演奏)圆润、连贯、流畅,而教师对学生的态度何尝不是加了圆滑线一样的温和、友善呢?音乐是声音的艺术,通过耳朵聆听,心灵的倾听,脑袋的思考,才能产生内心的感受。要让看不见、摸不着的音符走进学生,打开学生的心扉。营造良好学习氛围是关键,同时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态度和蔼,勇于做学生的诤友,这是师生进行密切合作的保证。让师生不再有隔阂,让音乐与学生不再有隔阂。

那是一堂音乐课,在歌词理解环节,我想请一位学生大胆地把歌词有节奏地朗诵给大家时,教室里一片寂静,很多学生还低着脑袋,竟然没有一个要举手。当时心里可急坏了,很想脱口而出:这么简单的节奏都不会吗?可是我又一想,毕竟是公开课,这样场面他们见识不多,还是调整心态准备好好引导他们。我先从一个微笑着的学生入手:“老师看到你微笑着的表情,就想到你是个友善的孩子,想带大家朗诵一下吗?”王××腼腆地说:“我不。”她的回答出乎我的意料。我又对着她微笑说:“你要是觉得一个人很紧张的话,老师跟你一起来怎么样?”王××还是不大愿意。我又说:“要是我们两个人还不敢的话,我们再请几个同学一起来怎么样?”我走向陈××:“老师觉得你是最愿意帮助的。”边说边与她握起了手,陈××也轻轻地站了起来,“谢谢你的帮助!”陈××走了上讲台,这时王××便也站起来走向讲台。我就是这样微笑着,用友善的、具有激励性的语言,引“诱”他们跟我互动起来!让他们觉得这是我们之间的活动,老师需要他们的配合,也感谢他们的帮忙。果真我们的朗诵是那么的投入,那么的美妙,结束时还迎来了全班同学以及听课老师的阵阵掌声呢!

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在教学中,教师充分尊重、信任学生,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友好与爱护,师生心理相融,情感相通,便会“倾心”于教师,更加乐于接近教师,愿意和教师共同完成活动任务,更愿意接受教师的教育。

二、爱是“0”――欲言又止,使你自省

休止符号,是作曲家对曲子的表达需要出现的停顿、“休憩”,有时会在音乐的高潮处,戛然而止在休止符上,也许一个休止符会引发听众翩翩联想,也许整首曲的妙处就在于这一个休止上!我们的老师每天都要面对活生生的教育对象,随时都要面对学生出现的问题。你得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压住心中的火,管住自己的嘴,像演唱时遇到的休止符一样,停下来让自己考虑一下,如何处理这件事情较恰当。

我们可以看看我国著名的教育专家霍懋征是怎样做的。在霍老师眼里,没有好孩子、坏孩子、先进生、后进生之分,只有内向、外向的区别,所有的孩子都是好孩子。有时,霍懋征也被顽皮学生气得话到嗓子眼,但她强制自己喝水、看东西、出门吸气、按摩胸口,提醒自己“教师不能说伤害学生的话”,平静后,她会继续耐心地、以朋友式的聊天方式教育学生,直到使学生听了能够“在心中点头”,发现自己的确错了,方才罢休。

擅长育人的老师,大多少批评,多鼓励,尽量把批评的说法换成鼓励的表达方式。“海纳百川”,从内心里接受我的每一位学生,以博爱之心、以欣赏的眼光来看待身边的每一位学生。像霍懋征那样,以“教师不能说伤害学生的话”为前提,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细如雨丝的育人方法,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和语言魅力来赢得学生的尊敬,这才是一个合格音乐教师应达到的思想境界。

三、爱是“∮”――动人歌喉,为你倾心

“高音谱号”流淌出来的优美歌声,无不激荡着学生的心灵。有位诗人曾说:“教师的语言,如热情在燃烧,似激情在澎湃,更是真情在流淌。”我想音乐老师不但可以用语言与学生沟通,更可以用动听的歌声来打动他们。你这时而欢快幽默、时而温柔抒情、时而激进向上、时而深沉忧郁的歌声,很多是他们生活中听到过的感兴趣的歌曲,比如动画片里的主题歌,奥运会歌曲,有名小童星演唱的歌曲,学校小歌手的“成名曲”等,久而久之,孩子们能不倾心于你?

著名的教育家魏书生曾经讲过:“教师应具备进入学生心灵世界的本领,不是站在这个世界的对面发牢骚、叹息,而应该在这心灵世界中耕耘、播种、培育、采摘,流连忘返。”唱歌是随时随地可以进行,而且常常是触景生情,发自内心的有感而唱,音乐教师不仅会歌唱,还会唱很多歌曲。这样我们可以用更多的歌声打开学生的心扉,为他们抚平伤痛,给他们增添童年色彩,使之知恩报恩,让他们立志成才!

著名教育家吕型伟说过:“教育需要爱,也要培养爱。没有爱的教育是死亡的教育,不能培养爱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我们有责任让爱充满整个教室,充满每一个学生的心里。鸟儿有了翅膀才能高飞,相信,我们的孩子乘着这“爱”的翅膀也将会从音乐课堂里起飞、翱翔!

参考文献:

[1]李炜娜.“国宝老师”霍懋征[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4-08-08.

霍懋征篇4

对此,笔者深有感触。当年,我们的生活也是充满了“无用之事”。那时,老师们常常带着我们去郊游,去野炊。有几个活动最难忘:一个是“夺旗”,一个是“抓特务”,还有一个是“击鼓传花”――老师们和学生坐成一圈,鼓声骤停时,花落谁手,谁就表演节目,老师也不能例外。为了让老师表演节目,我们常常会和敲鼓的同学串通一气,甚至耍奸使诈。老师们明知有诈,也不生气,欣然表演节目。有一展歌喉的,悦耳动听;有讲笑话、故事的,娓娓而言;有翩翩起舞的,曼妙多姿;有吹笛子、口琴的,悠扬婉转;有打长拳、太极的,刚柔相济;有演口技的,惟妙惟肖;有说相声的,风趣幽默;有唱川剧的,声震林樾……最厉害的是教我们语文的朱老师,吹拉弹唱样样行,还会变魔术,甚至还会川剧变脸,真是多才多艺,让我们崇拜至极。

那时我常常想,老师们怎么会有这么多的兴趣爱好?看看今天我的女儿,她的老师虽然也有很多兴趣爱好,但她却从没眼福、耳福尽情地感受老师一展风采,绽放魅力,也没有机会体验我们童年的那种郊游、野炊之乐。要么老师们没时间没闲情,要么学生们没时间没闲情,当老师和学生都有时间和闲情时,又不在同一个空间,好不容易同在一个空间时,“安全一票否决”的警钟又让师生动弹不得。师生的一切“兴趣爱好”最终让位于“让孩子学习‘有用’的东西”,让位于学习“将来能帮助考上更高一级学校的东西,能够帮助谋取高薪职业的东西”。

如果哪位老师坚持要教一些“无用”的东西给孩子,或者自己想玩一些“无用”的东西,恐怕就会被定上“不务正业”的罪名。这还真不是开玩笑。《中国教育报》曾发一个征稿帖:校长如何面对教师的“非教学业绩”?结果一位教师来信说,他在教育教学之余不辍笔耕,经常有各种文章在报刊发表。当他高兴地去向校长“报喜”时,却得到校长“要务正业”的告诫。

按照帖子中的这位校长的观点,擅长绘画、敲桑巴鼓的诺贝尔奖获得者物理学家费曼,常常和量子论的创始人普朗克一起演奏贝多芬作品的爱因斯坦,会吹圆号、弹钢琴的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擅长绘画的李政道……岂不都成了“不务正业”之人?而小学教育界最不务正业的恐怕要数全国著名的特级教师于永正了。他在课余时间喜欢拉京胡、唱京戏、练书法、研丹青、弄诗文。他家的抽屉里,满满的都是戏曲CD、VCD,尤其以京剧碟片最多。于永正骄傲地说:“看,名家唱的京剧我都有!我天天唱,一天不唱都不行。”他“不务正业”到了如此痴迷的程度,且在音乐、书法、绘画、戏剧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而于永正也认为对他影响最大的莫过于京剧艺术。他曾意味深长地说:“如果我身上有一点灵性,比别人多一点悟性,我想,与我学京胡、唱京剧、热爱艺术有很大关系。”他还谦虚地说:“如果说,我对教材的理解比较深,教学设计比较新,教学的情感比较充沛,思维比较活跃,想象力比较丰富,那么,应该说,是得益于艺术对我的熏陶,尤其是音乐对我的熏陶。毫不夸张地说,我是首先步入了艺术的殿堂,而后才步入了教学艺术的殿堂,当然仅仅是‘步入’而已。”

瞧瞧,功夫恰恰在“正业”之外!教师取得教学以外的业绩,说明教师有自己的爱好和特长。教师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是有利于提升教师素养,有利于其修身养性的。在发展特长的过程中,教师使自己的生活更充实、更多彩,从而缓解了压力,排解了郁闷。而特长又反过来能增强教师的信心,增添教师的个人魅力,增加在学生中的威信。

一个网友说:“我到现在还记得初中里的一个物理老师,因为我们有一次看见他在办公室打太极拳。原来我们在上课时都不太听他的话,自从那次无意间看见他打的漂亮的太极拳以后,我们上课不知怎么就‘乖’多了。”可见,作为老师,要有让学生佩服的教学以外的东西。学生都喜欢有特长的教师,都希望自己成为老师那样多才多艺的人。

当年,北师大附属第二实验小学招收了一批国家领导人的孩子。朱老总的孙子朱元朝就在霍懋征老师班上,他一天到晚就爱打闹,折腾。霍懋征不恼,她和朱元朝玩儿。他拍着球,同学们谁也抢不了他,可霍老师过去一下就把球抢过来,跑到篮球筐前,一伸手就进去了。因为她在中学时是排球队的。朱元朝不服地说:“不行,你个头高。”他让霍老师站在罚球线上,大家比扔球。霍老师说行,她一扔就进,可他怎么扔都不进。就这样,在玩中朱元朝服了她,并从此开始改变。后来,这事被知道了。有一次,总理见到霍懋征,握着她的手说:你呀,可是咱们的国宝。

的确,一个高明的小学教师,首先是一个会领着孩子们玩的老师,而不是让孩子整天陷于“书山题海”的忙碌之中。正如振村先生所说,“忙”这个中国字很有意思:左右结构,解读出来就是“心”“亡”了。一个“心”“亡”了的孩子,一个从小没有享受过自由、闲暇的孩子,长大之后怎么能指望他们产生什么思想、智慧、个性?

教师还可以利用自己的爱好、特长与教学紧密结合起来,使自己成为“专家型”的教师。贾志敏老师在《杏坛回眸五十年》中说:语文教师应该是个杂家,即:“半个编辑”“半个作家”“半个演员”“半个书法家”“半个演说家”“半个剧作家”“半个播音员”“半个幽默大师”……如果我们真能如此,那应该是个教育专家了。

最欣赏戴建荣老师的一句话:一个老师要认清自己的特长,然后在讲课时发挥自己的特长。在《送元二使安西》一课教学中,戴老师引着孩子们读,用古诗平仄音调的规律诵读;唱,和着古曲《阳关三叠》的旋律唱诗;吟,半读半唱,读唱结合,充分表达古诗特有的音韵美;舞,借鉴手语的独特表达方式,在吟诵的同时通过形体语言再现诗的意境,抒发感情。整堂课一咏三叹,且歌且舞,诗意盎然,师生间情意融融,共同沉浸在“渭城朝雨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那样一种清新空灵的意境中。近两堂课的时间,孩子们始终没有丝毫疲惫厌倦,反而愈发沉浸其间,兴奋、欣喜之情溢于言表……语文的魅力,古诗的魅力跃然而出。

总之,写作、摄影、垂钓、下棋、演讲……教师有所爱好,于己身心健康,促进教育教学,又能影响他人。如此热爱生活的老师,又怎么会不热爱学生和学校?“一个有着高雅爱好的老师,不可能是一个百无聊赖低级庸俗的老师;一个有着一技之长的老师,也不可能是一个没有上进心的老师。而且,一个人除了自己的工作,假如还有那么一两项高雅的独特的爱好,那么这个人生活会变得有情有趣,丰富多彩。”所以,笔者要在这里呼吁:倘若教师凭自己的“高雅的爱好”或特长做出了“教学以外的业绩”,作为一个“真正懂教育懂人的校长”,不妨为你的教师大声叫好!

霍懋征篇5

[关键词]章谷屯;丹巴;政治;宗教;农业;建筑

中图分类号:C91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391(2013)01-0061-07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川滇藏区民主改革研究”(项目编号:11BDJ001)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秦和平,西南民族大学西南民族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民族史。四川 成都610041丹巴位于甘孜州东面,除以“千碉之国”、“美人谷”等闻名于世外,该地农业生产发达,饮食文化颇有特色,老腊肉、玉米馍及酸菜汤等,与关外藏区诸县的习俗迥异,也有别于沪(泸)定等地。再者,章谷屯属于清代懋功厅治下五屯之一,接受成绵龙道的管辖。清末,则转入川边边务大臣治下,而今隶属甘孜藏族自治州,脱离了嘉绒藏族地区,其原因何在,也需要解释。

此外,清末锡良等人移植兵屯制于毗邻的霍尔章谷等地,创建炉霍屯,与章谷屯讯相呼应,互为犄角,加强了对康东及康北地区的控制。以此为基础,该地又开展了改土归流,裁撤革什咱等土司,废屯建县,合并其他地方地界,创建了丹巴县,完善了地方政治的建制。然而,在清政府治理康区上,章谷屯曾起过什么作用或产生过影响,还需要深入分析。

本文以章谷屯的建立、建设为中枢,拟对以上问题略加剖析,以蠡测海,以井观天,认识百余年丹巴政治、社会及经济的发展变化。一、章谷屯的设立及影响(一)章谷屯的创立与建设

康熙初年,明正土司主动向清朝交纳明代颁发的印信,输诚纳贡,表示臣服。清政府依据其实力与表现,沿袭传统的方式,封长河西、鱼通、宁远宣慰使司,今丹巴东谷河及大渡河上游地带为其辖地。接着,革布什咱、布拉克底等部落向清政府输诚纳贡,朝廷分别授予单东革什扎安抚使、巴底安抚使司,治理当地。

乾隆年间,大小金川土司持续扩张,侵扰周邻土司,朝廷介入,金川土司莎罗奔(色勒奔细)等武力抗拒,清政府调集军队予以镇压,酿成著名的“大小金川事变”。

在攻打金川土司时,明正、巴底、巴旺及革什咱等土司土目坚定站在中央政府一边,持续提供人力及物资,积极支援,并派遣向导,指引道路,后方设防,有效防堵等。到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清政府终于平定了金川土司的屡次反叛,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考虑到地理环境及历史因素等,为防患于未然,清政府废土司制,改设土屯制,设立美诺厅(懋功,今小金县城)和勒乌围厅(大金县城),并选择大小金川流域的勒乌围、噶喇依、曾达、美诺、底尔达、大板昭、僧格宗等地留驻官兵,确保统治的力量。当然,小金川下游亦清军的重点布防区,除选择翁古尔垄作为汛地,驻兵300名,酌设都司管理外,还考虑到章谷的位置特殊,东北接壤攒拉约咱,西北接连革什扎(咱)、北接巴旺及巴底、南通康定及泸定,是大小金川流域的汇流要地,增添驻防力量,提升待遇,千总管理①。

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成都将军特成额派员来此,实地勘察,认为在大小金川流域中,美诺至章谷的小金川流域尤其重要,上奏朝廷,请以美诺为重点,裁阿尔古厅(勒乌围厅)归并其中,改名懋功厅,同知掌管屯务,辖章谷、抚功、崇化及绥靖四屯;设立标营,增强力量,拟留总兵、游击及都司等。其中章谷屯辖有攒拉、宅垄等屯及相关寨落,各屯有土守备,下设土千总、土把总及总寨首、寨首等,管辖屯练,承垦土地,缴纳科粮等。清政府还饬令章谷屯务兼管革布什咱、巴旺及巴底各土司的寨落土千百户等,其地位顿时凸显。接着,清政府在此设汛(章谷汛),驻绿营兵两百,派设千总一员,把总及外委各二员;约咱汛留兵150名,设把总及外委各一员②,加强其统治力量。

不过,当时扼制大小金川流域咽喉的地界还属于明正土司管,清政府向其借地安置,将章谷屯设在大小金川汇合处的白盖山下河畔,比邻章谷汛驻地,唇齿相依,实施有效控制③。

嘉庆十三年(1808年),四川总督勒保得知章谷屯等屯务任职多年,仍未升迁,“查现在各屯员,如崇化屯候补州同王登墀、懋功屯候补州同黄其荣、章谷屯候补布经历朱鼎、抚边屯候补州判杨凤集等四员,到屯均逾三年,其最早者并有五六年之久”。考虑官员任久习怠,疲惫误事,不利统治,特此奏请朝廷,请求以三年任期为限,调入内地,列入升班之序,“嗣后委管屯务,仍照边俸之例办理,除有缺人员并到屯后得补实缺者,仍昭旧章外;其到屯之日起,已满三年,未能得缺,应令其再管三年,扣足六年期满,即准其报满,撤回内地保题。俟该员一得缺后,亦归即升班内。升用如此,与以年限,各该员知报满有期,自必信加奋勉,而于屯政亦昭填(慎)重”。

嘉庆皇帝接到该奏折后,饬令吏部商议,制定措施。吏部同意了勒保的意见,将章谷等屯务员以任期三年或六年迁升内地为定例,激励各屯务员更加效力,更好管理地方④。于是,章谷屯等因制度建设的规范而管理有效,规模扩大,统治深入⑤;清政府亦藉此延伸并巩固了对大小金川流域的统治,保持了社会稳定、经济恢复,族群融和。

屯制者,即屯兵制度,亦民兵制度也。寓兵于农,兵农合一,有事当兵而荷戈讲武,无事归农则从事生产,(对)国家尽纳粮当兵义务;地土分配均匀,无宽狭肥瘠之弊,无巨富赤贫之分,实行耕者有其田,与共产主义相吻合,法良意美,长治久安,百年如一日。⑥

(二)章谷屯的影响

除积极建设章谷屯外,清政府还拟移植此项制度,施于其他地方。前面曾叙,章谷屯除直辖攒拉、宅垄等土屯外,还兼管明正司在该地的土千户、土百户,以及革什咱、巴旺、巴底等土司所管寨落,控制范围超过今丹巴县境域。虽然,明正土司辖下各土千百户的委牌由打箭炉厅造报申请,革什咱、巴旺等土司管辖人口仍报送该厅备案,其实这也是清政府布下的“棋子”,寓有特别的意义,既约束了明正等土司,亦视形势变化将屯制逐步推行,替代土司土目,其潜在作用在清末得到充分显现。

光绪后期,霍尔章谷土司逝世无嗣。为继承之事,内部争斗。霍尔朱窝土司联络驻瞻对噶厦藏官,谋占章谷土司的地界,“人民不服,纠纷重起”,社会陷于混乱。

当时,清政府已从噶厦手中收回瞻对等地(今新龙县)的管理权,控制霍尔章谷等地,拟改土归流,设立郡县,直接统治。驻藏大臣文海考虑,设县的力度过大,不妨借鉴屯制,设立军屯,权作过渡,视形势发展而进退。“至于朱窝、章谷、瞻对三处,均不必改土归流,请照懋功五屯章程,设立屯员。屯员为差,可留可撤,与州县迥乎不同”[1]。后因瞻对的管理归属发生反复,霍尔章谷等地设屯之举暂时搁置。

光绪三十年八月(1904年9月),锡良考虑甘孜各地及地区的社会形势,治藏先治康,鉴于霍尔章谷的位置重要,“章谷实为霍耳适中要隘,上至德格,下至革什咱,为进藏北路。其全境近接三瞻所属仁达地方,距道坞不远,尤川藏出入之要津,而为瞻对通炉之咽喉”,决定在此设立军屯,“拟仿照懋功分设五屯成案,在章谷特设屯员,派委修补州县接管,更名炉霍屯务,兼管朱窝、麻书、孔撒、白利及东谷等土司,仍隶打箭炉厅统辖,使人心有所系属,声息可以灵通,强邻不敢觊觎,似于边圉不无裨益”[2]。

的确,设立炉霍屯,使得松散的羁縻联系变成直接的管理,垦防结合,军民转化,增强力量,清政府控制住原霍尔五土司的地界,且与章谷屯联成一片,相互照应,彼此支持,加强了对康北及康东地区的统治。接着,清政府利用收回瞻对治权的机会,对革什咱安抚司等采取行动,改土归流,实施直接统治。

革什咱位于章谷(丹巴)以西,接壤道孚等地。其于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投诚,纳贡缴印,被清朝封为安抚司,听从调遣,出征两湖、四川凉山等地平息内乱,远至后藏,抗击喀尔喀的侵略,立下功劳。后因土司软弱,统治乏力,土目崛起,虐待欺压,百姓逃散。明正土司及驻瞻对藏官便乘隙扩张,侵噬地界,发号施令,打乱了清政府的施政格局。川边边务大臣赵尔丰认为“彼瞻番志在吞并,竟侵占章谷屯夷村一处、里塘夷村三处,近更占革什咱土司一全部落。此次到革什咱境,抗不支乌拉,未必非瞻番使之。询问各土目支应乌拉、征纳守碉银两,从何而起?据云:大皇上既将瞻对赏与藏中,彼来征索,土司等何敢不遵。瞻对未赏给藏人以前,固无此事云云”[3]。同一地域内,存在中央与地方不同管理体制,必须解决。赵尔丰等采取措施,收回瞻对治权,废除土司,再废屯建县,委派流官,制定规章,实现有效管理。

宣统三年八月(1911年9月),清政府废除了巴底、巴旺、丹东及革什咱等土司、千户或百户等,设立县制,名之丹巴,“以革什咱、丹东、巴底、巴旺及上、下它垫合并改为丹巴县”;清理户口,明定赋税,分区设治,设立保正,选举村长;推行清律,取缔私刑,“查关外各地向有仇杀之风,名曰打冤家。现经建省,应遵国法,遇有冤曲,可向汉官伸诉,必秉公办理。以后再有仇杀之事,无论曲直,先将为首之人拿办正法,决不宽贷”[4],借助律法,树立权威,确立统治。

清代,丹巴的建制从土司到屯,从屯变县,完成了制度的建设和管理的规范。再因章谷屯的“楔子”作用,又起到削弱明正土司、控制其他土司的效果。清政府挪用屯制到霍尔地界,设立炉霍屯,与打箭炉厅相呼应,控制了康北地区;再与章谷屯夹击,趁势废除了革什咱土司等,设立县制。由于清末川边改革归流行动由赵尔丰、傅嵩秌领导,属于川边大臣衙门的政治事务,自然,章谷屯也脱离了懋功厅管辖转入边务大臣衙门治下,这也是当今丹巴县属于甘孜州的历史缘由。二、的丰富与融会当平定金川后,墨尔多山神的地位提升,从区域神上升为国家神,庇护清政府,受到祭祀,每年朝廷官员定期前来敬香致祭,虔诚供奉,祈求保佑。

过去,墨尔多神是嘉戎民众,亦为大小金川等土司供奉的神灵,庇护芸芸众生,属于地方神祗。但当金川土司叛乱,清军镇压时,山神立场发生“转变”,顺天应民,施展神力协助清军打击叛军。“方金酋梗化时,大将军阿广庭相公由南路进兵,僧格桑负隅甚力,忽见山际有巨人挥戈直入,逆夷大溃,官兵乘势破碉夺寨,进攻僧格宗,捷如破竹。事峻,疏以上闻,列入祀典,每届春秋,归懋功厅主祭。天威所至,山岳效灵,又不特兴雨祁祁为锡福仓生”⑦。

既然墨尔多山神等列为清朝的国家神祗,当然要受到朝廷的供奉,每年懋功厅衙门必须备置牛、羊、猪三牲,以及酒、果、香、蜡、灯等供物,同知等官员代表皇帝专程赴山脚祭祀,颂唱祭文,其云:

墨尔多之神曰:井宿分隔,岷源溯润。众流并凑,青浮孟笔以东来;巨渎遥连,碧峡峨眉而南注。属王师之耆定,嘉祝贶之式凭。移营而沙篆浮痕,咸占利涉;振旅而披纹漾影,永志澄清。朕既赞武功,爰崇祀典。溥被资生之益,特申时祭之仪。答美报于灵源,春秋勿替;告普存于边服,俎豆长新。尚克来歆,庶彰咸秩。⑧

此外,当设立章谷屯后,朝廷或民间祭祀的神祗也相继传入,增添了当地神灵的品种,文昌阁、关帝庙、观音庙及城隍庙、龙王庙等相继建立。春秋两季,章谷屯务捐费致祭,官绅士民顶礼膜拜。

文昌神或称文曲星,主持文运功名,掌管士人的功名禄位。文昌神的崇拜及文昌阁的建立,意味着传统的儒家教育已引入丹巴,该地“分设义学馆三处,客商贾逢源捐银二百两生息,由屯员经营,延师支给修金,训迪兵民子弟,各回原籍应试”⑨。接着,建私塾、官话小学等,自此丹巴有了新型的读书人,丹巴逐渐成为康东的主要文化区。关帝指三国时关羽,其忠义及勇武的形象被历朝推崇,清代也不例外,朝廷尊封武义亲王,系正祀之神,屡显神灵,助清灭敌,“金川之役,关壮缪尝于卡撒显圣,赤面长髯,横刀立马,番兵为之辟易,军中即其地建立庙宇”,官兵供奉,祈祷保佑。章谷等讯地驻有讯兵,供奉关羽作为保护神,唱颂忠义。城隍及龙王,指主管水旱疾疫、阴司冥籍及气候水旱的神灵。土地及龙王等神的引入,建庙崇拜,配套文武两神,建构起地方社会的完整诸神体系,对应地方的政治及教育等建制,这表明章谷已是清朝的直辖地,尔后改土归流、设立郡县是必然的结果,顺理成章。

至于观音等诸神,我们毋须解释。只是想说明的是,这些神祗的移植及崇拜,影响民众的观念,融合并塑造当地诸神,丰富了民众的信仰生活,反映了丹巴多元文化的形成及发展,更促进了族群的融合与团结。当然,设立章谷屯等产生的后果远不止此,还带来其他的新变化。三、民族间交流增多,习俗改变章谷屯设立后,社会安定,生产恢复,各民族间交流增多,玉米、土豆、胡豆及蔬菜等各民族间引种成功,逐步成为当地主食,致使民众的某些习俗亦发生了变化。

(一)玉米、蔬菜等传入,食材及烹饪发生改变

丹巴处于高原向盆地的过渡地带,山高坡陡,涧长沟深,大小金川等贯穿而过,汇流形成大渡河。乾隆四十年(1775年)前,当地农耕经济虽有重要的地位,但作物数量不多,仅有小麦、青稞、荞子及豌豆等。“查口外气候,与内地迥殊,既据该道等查明,止宜种播麦子、青稞、荍子、胡豆、豌豆等”。其中胡豆还是新近从崇庆、灌县等地引种推广的。作物单一,繁殖倍数不高,产量有限。清政府平定金川后,屯兵设防,兵民结合,耕战兼施。在屯兵中,有屯练、屯番、眷兵及单兵,还有从内地迁移的移民(屯民)。为鼓励移民,清政府实施优惠政策,送土地、给路费、放农具,送耕牛等。如章谷“六甲屯民概系平定金川后由内地安插而来,小川北各县之人居多,按户授地,专以务农为本,穑事兼资妇功,土风尚敦朴,习俗亦勤俭”。同时,清政府也允许丹巴等地藏族民众继续到川西各县“打工”(下坝子),双向交流,促进发展。

随着移民的来到,内地早已种植的玉米、土豆及瓜果蔬菜等也相继引入,试种及传播。同治年间(1865-1774),丹巴已有“小麦、牟麦(俗名春麦)、青稞、荞麦、黄豆、黑豆、豌豆、芋麦、黍、粟、蜀黍、天粟米”;蔬菜有“莱菔、圆根、白菜、青菜、莴苣、苋菜、芹菜、擘(苤)蓝、芫荽、海椒、菠棱、韭、山韭、山薤、胡萝荸、蒜、葱”,种类丰富,品种齐全,产量增加,拓展了山区,尤其是河谷地带的开发。

新作物意味着新食材,部分民众的生产生活习俗也因而发生改变,蔬菜替代了砖茶,成为维C的来源物,由此形成相应的烹调技术;以玉米混杂圆根酸菜、腊肉等制作的连麸面成为了特色食品。如宅垄等地民众过去“麦面、荞面等物用作饼锞,中馅以(原注,呼为得木乌),入灰中炙,令熟,男女围坐于地,手掰以食,随啜茶数瓯”。而今以玉米换荞面,仍放灰中烤炙,“三吹三打”,形为“美食”。谚云“三吹三打,酒(韭)菜(圆根酸菜)不离”。玉米饼、酸菜汤等成为丹巴民众,主要河谷及浅山区民众的日常主食,进而“酸”又演化为当地饮食习俗的代名词,谚语“三天不吃酸,走路打蹁蹁”,说明了民众对“酸”的特殊需求。

丹巴崇山峻岭,道路崎岖,坡陡道窄,运输不便,小麦、玉米及土豆等农产品外销困难,大多数只得就地转化,或喂养家畜,或制作腊肉、猪膘、香猪腿等。于是,老腊肉等便成为丹巴独具特色的招牌产品,延续至今。

(二)精细农业初步形成

章谷等屯建立后,为鼓励屯练及屯民等发展生产,以垦养戎,以戎卫屯,兵民合一,相互转换,清政府发放土地、给予耕牛等,以恒产换取恒心,保家卫国。此外,相关官员还从内地引进大量作物及各色农具等,鼓励生产。“奴才等查看蛮疆土性,亦可随时栽种,并经令行内地,多觅各样菜种,搭解前来应用。至农具如犁头、锄、耙等,皆系铁筋铸造,因未便以身轻脚重之物,仍由内地远输,徒滋糜费”等等。

在考虑了这些因素后,清政府调整了方法,除内地继续制作输送外,更出资鼓励随军工匠化刀矛为农具,就地铸造,方便利用。如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各项农具内需用熟铁拒(锯?)齿镰一万八千把,于内地制解外,其余生熟铁筋,俱于口外制造。……至口外铸造铧头、犁、锄等项,系拨用内地雇解出口铁匠制造,生熟铁筋即于军需存剩铁内运用外,其夫匠工口粮,俱照奏案,每名日支工价银八分,口粮米一升,按日支给”。为节约成本,清政府就地铸造新型农具,补贴发放,各类农具迅速增加,使用面扩大,还带动对传统农具的改良,提升了生产效率,转入对土地的精耕细作,促进了丹巴、尤其是河谷地及低山地的农业发展,自此,丹巴每年可收两季,农业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当我们比对吴德煦、任乃强及庄学本等人对丹巴农业的记载后,这个变化的历史轨迹非常清晰。

当然,精细的农业提高了土地单位产量,剩余物品出现及增多,促进农副产品的加工,带动了商贸的发展。到1929年前后,丹巴“各区农产,以小麦为最多,本县消费不尽,输售于懋功及康定者约千余石。其次为玉蜀黍,输往懋功者,年亦千余石。又次为荞麦、马铃薯、圆根、青稞、大麦,皆消费于县境。豆类及油茶,虽皆微量,大豆与青油,亦皆为输出商品之一”。于是,在今甘孜州各县中,丹巴是农业强县,更是农产品输出的大县。溯其原因,与该县自清代中期以来的精细农业生产直接相关。

(三)从碉楼到碉房,民居建筑改变

历史上,岷江上游及大小金川流域,当地民众就地取材,利用石片堆砌房屋。古蜀国时,就有“蚕丛始居岷山石室中”的记载,石室就是垒砌石片构建的居室。这种石砌民居在当地长期沿袭,到汉代时,则称“邛笼”。

其后,当地争斗激烈,石室越筑越高,护卫的功能越来突出。如《隋书·附国传》记载当地“无城寨,傍山险,俗好复仇,故垒石为巢而居。其巢高至十余丈,下至五六丈,以木隔之。基方三四步,石巢上方二三步,状似浮图,于下级开小门,从内上通,夜必关闭,以防盗贼”,形成十余米的碉楼,直插云霄,易守难攻。

到清代中叶,碉楼的建筑式样在丹巴各地有了新的发展。除碉体的高、大、坚而外,还考虑火枪的运用,窗户的形状改变,内宽外窄,方便观察,更有利攻击。“明正夷人庐舍呼为寨子,辛卯以前,番民多住石碉,形制有二,或如方几,或以菱花,下宽上锐,自五六丈至十数丈不等,悉以乱石彻成,碉底方广丈余,中栈以木,下卧牲畜,中置锅庄(即炊馔之所),上数层贮粮糗、什物,碉顶设经堂,供佛像焉;四隅插番经布旗数枝,四面有窗隙,内宽外窄,了望四方,极为清晰。凡遇劫盗,窗隙中施放火枪最便”。

清军攻打大小金川土司时,频频受到碉楼内土兵的阻击,因碉楼高大坚固,居高临下,形成牢固的防御网,清军寸步难行,攻打受阻。反之,清政府亦借用碉楼加强防守,步步逼近,以物克物。 丹巴“县境由五大河流与五大山脉,错列为式之碟形地盘”[5],而章谷则位于五大河流的汇合点,咽喉所在。于是,清政府便在各条河流的出口处(如梭坡、中路)修建起大量碉楼,控制要隘,防止大小金川土司外逃或其他土司增援等(参见清代丹巴地图),构建起形式严密的防御线。

新筑碉楼,加上旧碉楼,新旧相配,碉楼的数量骤增,几个要隘点上连片密集,火力交叉,防御严密,形成“千碉之国”。

当清军平定金川后,设立章谷汛等,维持治安、保持稳定。碉楼虽高大坚固,但居家生活颇不方便。毕竟民众希望安居乐业,其间小金的民居(碉房)式样引入这里,被广泛接受,碉房替代了碉楼,成为丹巴的主要民居式样。

天戈西指,俘馘金酋后,陬谷安居,尽皆另造平庐,至今石碉尚存,然无有居其内者矣。平寨凡数层,四面瓮以石,制作与攒拉无异,惟牲畜处外,室家处内。凡入锅庄,必由牛畜圈中经过,积秽熏腾,恬不为意。不解作灶于寨中,掘土坑深尺许,方二尺许,以石三条,琢如牛角,崎立三隅承鼎釜,即所谓锅庄也。以木作架,悬尘间若庋阁,炊具乾糇悉置其上。……锅庄之旁为妇女所寝处,男子宿楼中,父老宿经堂,寨顶作场圃焉。。

不过,受引进渠道或时间差异的影响,丹巴多数民居(碉房)建筑式样虽基本雷同,但高度、色彩及功能则有差异,寨与寨不同,沟与沟差别,各具特色。碉房配碉楼,高低错处,相得益彰,形成丹巴独有的精彩纷呈的民居画卷。四、结语近代康区,清政府设立及建设章谷屯是值得重视之事,其价值非同小可。

从政治角度讲,章谷设屯建汛,增强了清政府的统治,作用重要,影响更加深远,移植屯制,扼守炉霍,控制康北地区;继而改土归流,设立县制,丹巴的隶属关系改变,列入西康范围。还因为设屯建汛,移驻杂谷五寨屯练、绿营屯兵及内地屯民,使得当地的族群构成发生变化,交流融合增多。

从宗教视角认识,因建立章谷屯而移入的新神祗,在当地构建起全面的诸神体系,各司其职,满足了各类民众的精神诉求。

在经济方面,因设屯建汛引来了新移民,安居乐业,加快了族群的融合。而且,持续而来的新移民传入了玉米、土豆及各类蔬菜瓜果,丰富了群众的食材品种,改变了烹调方式,形成迥异他地的饮食文化;食材品种的变化,刺激了耕作方式的提高或改变,精细农业逐步形成等等,从而演绎出丹巴百余年来社会、经济及文化等变化的轨迹。

注释:

①《两金地方留安官兵地点数目》,载中科院四川少数民族调查组复印《金川案》,1963年印。

②《军机处议复新疆裁撤官兵及安设屯练等事宜》,载《金川案》。

③吴德煦《章谷屯志略》,同治十三年刻本,天时疆域·衙置。

④《总督勒具奏无缺人员以六年撤回》、《总督常批准委管屯员》、《总督蒋具奏五屯及五台事务分别试用实缺》,载《金川案》。懋功等屯饬三年任满内迁是定例,所谓六年任期系前三年为署理,屯务。

⑤清末,章谷屯定制是眷兵27名,单兵77名,屯民197户,屯练62户,屯番381户,共科粮133石3斗。周询《蜀海丛谈》(巴蜀书社,1986年)第122页。

⑥四川省档案馆藏1952年3月别思满守备古仕忠、宅垄屯守备雍鹤龄致信件。

⑦吴德煦《章谷屯志略》,同治十三年刻本,《天时疆域·山川》。乾隆年间,清政府册封墨尔多山为神山的封(初祭)文是:皇帝遣官致祭于墨尔多山之神曰:“参旗下指,辅赤真墨子之微;井络遥分,襟带擅翠警之胜。溯神庥之勋顺,缅疆索之求(永)宁。石灰(仄)永(冰)横,始负隅而首祸;蜗争俱附,终有薮以藏逋。夹内(攻)爰励夫两胠,全境遂收于数月。泊乎(至)遄驰劲旅,载靖蛮氛。择振长风,密箐勘藩篱之固;梯蟠绝磴,连峰资震雷之威。肤奏克功夫永靖,灵贶久垂乎默佑。言稽令典,肇锡明烟。石栈饷联,速置邮而布德;芳塍绮错,资保障以酌庸。式荐惟馨,庶其昭鉴。”该祭文载《金川案》。又,僧格桑是小金土司泽旺之子,在抗拒清军、打击其他土司上的态度最强硬。

⑧《祭祀仪注、祭品、祭文》,载《金川案》。与墨尔多山同受清政府祭祀者还有索乌山神、甲索山神和金川大河河神(大渡河)。

⑩《章谷屯志略·学校》。

李心衡《金川琐记》,嘉庆三年(1798年)刻本,卷六。

如1943年新塑的墨尔多山神庙,就集中了汉藏民众信仰的诸神。神庙大殿的墨尔多山神骑黑马、披黑毡,前后两随从,牵马持刀,并有两千手观音引路;二楼塑太上老君、镇江老爷神像;三楼有玉皇大帝、莲花生大师、白若杂那佛、女娲圣母等神像。引自《丹巴县志》相关记载。

《松建二道详议善后事宜》,载《金川案》。

《采买胡豆事宜》,载《金川案》。

屯练,指随征金川的理番(县)五寨(屯)的土兵(练)同,事平后,给地耕种者;屯番指当地投诚的民众,平定后给地耕种者。眷兵及单兵指内地各绿营调戌各屯的兵卒,其中留屯耕种者,有家眷者,称眷兵;反之,称单兵。

《章谷屯志略·屯民风俗》。

如乾隆三十七年三月(1772年4月),乾隆皇帝指示“前年阿尔泰奏,恐有奸人至内地探听信息,故禁绝番人进口。朕思所办原未妥协,番民每年下坝佣工,借以糊口,几视为常业。若因征剿小金川禁止佣工,致失谋生恒业,实为非计。朕意下坝之事,似应仍循其旧”。就是说,即使在战争时期,仍然允许丹巴等地民众到内地打工。《上谕应循旧准番民下坝佣工》,载《金川案》。

乾隆末年,炉定及汶川虽有种植玉米的记载,但尚未传入嘉绒地区,相关记载参见李心衡《金川琐记》。

《章谷屯志略》土宜物产·粮食蔬菜。其中小麦,原书注“俗名冬麦”;牟麦,原注“俗名春麦”。

据《章谷屯志略》记载,屯民“平时以麦、稞、杂粮为饔飧,计食毕必以面炒令焦,入茶叶、酥油少许,熬以佐饮。盖终朝食面,须饮此始消化,因地取宜,非蹈夷习也”。之后,以相关蔬菜,主要是圆根制作的酸菜替代酥油茶面。

《章谷屯志略·屯民风俗》。

所谓“三吹三打”形容丹巴民众将玉米饼放入炉灰中炙烤,拿出放在手中,口吹饼上熟气、拍打沾附饼上的柴灰。

《办理子(籽)种农具等情形》,载《金川案》。

《有关屯务事宜》,《金川案》。该奏折是成都将军明亮于乾隆四十一年八月(1776年9月)上奏,乾隆皇帝于乾隆四十四年正月(1779年2月)批复。

贺国光编《丹巴县概况资料辑要》,产业·农业。该资料主要是任乃强于1929年调查所得材料。参见任乃强《丹巴视察报告》,《边政》第3期。

《章谷屯志略》风俗。据作者撰写《章谷屯志略》时间推算,辛卯年应是道光十一年,即公元1831年。

参考文献:

[1]四川省民族研究所,《清末川滇边务档案史料》编辑组文海遵旨查办德格土司献地案办理情形及朱窝、章谷、瞻对改设屯员折[G]//清末川滇边务档案史料(上册)北京:中华书局,1989.

[2] 四川省民族研究所,《清末川滇边务档案史料》编辑组锡良、绰哈布会奏章谷改设炉霍屯务片[G]//清末川滇边务档案史料(下册) 北京:中华书局,1989.

[3] 四川省民族研究所,《清末川滇边务档案史料》编辑组赵尔丰致电军机处沿途纷控瞻官苛索应收回瞻对[G]//清末川滇边务档案史料(下册) 北京:中华书局,1989.

[4] 四川省民族研究所,《清末川滇边务档案史料》编辑组傅嵩秌示谕革什咱等处百姓改设丹巴县[G]//清末川滇边务档案史料(下册) 北京:中华书局,1989.

[5]任乃强丹巴视察报告[R]边政,第3期。

霍懋征篇6

关键词:真诚;感动;公正;情操

师承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格言,踏足三尺讲台十几个春秋,感触最深、最细微的是当代教育理念与孩子人格培养的融合与探究过程。一代名师霍懋征用她的亲身实践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重要的、充满仁爱的教育环节,也是刻画和塑造孩子性格的重要指针:“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世上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先生。”爱可以促进教学效果。

一、真诚:爱的载体

真诚能够让人与人之间多一份坦然,多一份沟通,多一份默契。对于教师来说,一个真诚的眼神,一句真诚的话语,一丝真诚的微笑,都或多或少地震撼着孩子们的心灵,让他们感动,并因此而改变着。所以,每接到一个新班,我总是将和风细雨般的慈爱表现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之中。课间休息,我留守教室或给学生辅导,或与学生聊天;课外活动,我积极参与,与他们共享快乐;各项竞赛,我全力支持,并为之摇旗呐喊……慢慢地,从学生的表情中就能捕捉到他们的思想和情感,并抓住时机,让他们无意间体会到被爱,从而使每一个孩子的心扉因我而打开。

二、感动:爱的成果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要打开一扇心窗,得用主动的关心去融化遮蔽着心灵之窗的情感隔膜,就像霍老师那样,用敏锐的观察去关心学生的思想动态,用真诚的期望去关心学生的学习,用满腔的爱去关心学生的生活,让爱的涟漪涌动并波及学生的生活空间,给他们一份安慰,给他们一份鼓舞,更多的是让他们在爱的空间里认知什么是正义,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学生xx,母亲患有精神分裂症后,父母离异,她和弟弟多年来靠奶奶照顾。不幸的家境,使她性格孤僻,很少与人沟通,学习不努力,成绩很差。我看在眼里,痛在心上。于是经常家访,找她谈心,家里做好吃的,我就给她带一盒,冬天没有帽子和手套,我就给她买;交往多了,感情自然深了,她封闭的心灵渐渐打开,性格开朗了,学习也努力了,和我成了无话不说的好朋友。小学毕业时,在她送给我一本影集里,有她一笔一画工工整整写的几行字:师恩难忘,感谢您在我人生的路上播撒的阳光,在我的世界里,你的奉献已然超越了母爱……每当无意间打开这个影集,我眼角几近涌出的泪滴还在回忆着那段美好的记忆。

三、公正:爱的天平

师爱应该是无私的,正如霍老师说:“要教育好学生,就要爱每个学生。教师的爱似阳光,应当公平地照耀着每个学生,为他们指出光明的路;教师的爱是春雨,应均匀地洒向每个孩子的心田。”

小学生的自尊心是强烈、脆弱、情绪化的,因此,日常工作中我十分注意保护、尊重和培养每一位学生的自尊心。对学生一视同仁,绝不厚此薄彼。比如,处理事情时,坚持对事不对人,以平等友善的态度对待每一名学生,从不用过激的语言去刺激他们幼小的心灵,尤其是对学习落后的学生,我常以表扬为主,批评为辅,用心体谅,多加引导,通过个别教育达到其进步的目的。使每个孩子都能昂起头来走路。让平等的师爱浑然注入学生的心底,让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同样享受和守护着那份平等、真挚、尊重和尊严。

四、情操:爱的主题

孔子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我们小学教师的工作对象是成长中可塑性极强的未成年人。教师的道德表现能够影响一个学生的一生。因此,不管是和风细雨般的爱,还是公正无私的爱,都与教师的情操息息相关。

新班伊始,我首先让学生画出他们心中最喜欢的老师形象,然后我就按照孩子们设计的形象“美化”自己。平时特别注意仪表风度和言谈举止,努力塑造美好的教师形象,做学生的楷模。要求学生讲礼貌,我首先礼貌待人:学生问候一句“老师,早上好!”我总是回应一句“你好!”要求学生做事认真努力,我首先做到工作上始终勤勤恳恳,精益求精;要求学生诚实守信,我也必须做到做事光明磊落,从不失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让孩子们感受到真善美就在他们身边。

敬业者故受敬,乐业者故自乐,我无悔于从事了教师这一光荣而神圣的职业,更感慨于三尺讲台上不老的青春誓言。我愿一如既往地用对教育的那份热爱做成一支画笔,把自己倾情奉献的教坛做成一把刻刀,用尽我全部的爱去塑造与刻画孩子们完美的心灵,像霍懋征老师那样,倾尽所能承载教育的本体,耗尽铅华写就孩子的未来,用爱诠释教育的主题,把无限的、阳光般的真爱散播到孩子成长的历程当中。

霍懋征篇7

关键词:工作方法;师生关系;尊重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32-281-01

时光飞逝,一转眼我在淮南市第一中学的生物教师岗位已经工作了七个年头。回首这七年,一幕幕的学校生活就近在眼前,如同发生在昨天一样,我从刚参加工作时的紧张慌乱到现在能够从容有序的开展教学,辅导学生,以及作好学生与家长的沟通工作,这其中经历了许多的坎坷与艰辛。

在一中担任生物教师的这几年中,由于生物老师带的班级与其他学科相比较多,每一届的学生往往都有一两百人,我在与学生的相处过程中,慢慢的体会着学生这一独特的群体在高中教育承担的重要角色,而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保持着爱心、耐心与尊重,教师作为与学生接触比较密切的教育者,我们一定要以正确的教育思想,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而不能只是进行应试教育,以考试为目标,以学生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指标。

首先良好的品德习惯对于学生的一生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常跟学生说:先做人,后做事,我们教师不能以学习 成绩作为判断学生好坏的标准,对待不同的学生不能戴有色眼镜,要从心里尊重每一位学生,让不同的学生感受到老师带给他的关心与照顾。

高三(15)班学生王志强在初中的时候成绩比较好,但是他所在的是私立初中,学校采用的是教师以应试教育模式培养学生,到了高中以后由于老师的教育方式的转变,自己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他的成绩逐步下滑,到了高三以后,成绩已经很难在有所提升,但是他的一些坏习惯已经养成,我在晚自习巡视的时候发现了他在晚自习期间玩手机,第一次我把手机收来以后,过了一段时间后还给了他,在这段时间中,他学习态度和表现有所改善,可是,之后他在晚自习时又被我查到玩手机,我把手机收来以后,这次他紧跟着来到我的办公室,并以早上没人喊他早起,必须要回手机定闹铃作为理由,我当时特别生气,发了比较大的火,心想你成绩这么差,还找各种理由。王志强听了我批评他的话后,眼中含着泪水向我说道:戚老师,我也想学好,可是我没办法,成绩已经这样了,基础太差,想学也学不好了。话说到深处,师生眼含泪水,一直到十点二十我们才回去。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在学习过程中受到了各种因素的影响,教师在教学中要以平等为基础,以尊重为前提,不能带有色眼镜。

其次在教学中教师要处处施以爱心,牢记没有爱就没有教育。霍懋征老师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总理称她为中国的国宝,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是霍老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座右铭。她就曾经经历过这样的事情:一个学习成绩最差的学生在课堂上举起手,要求回答霍懋征老师提出的问题,可是当霍老师问到他时,他却答不上来。课后,霍老师悄悄问他为什么不会也要举手,这个学生哭着说:老师,别人都会,如果我不举手,别人会笑话我。学生的一席话让霍老师大为震撼,她感受到学生内心的想法,为了帮助这个学生,她私下告诉这个学生,下次提问时,如果会答就举左手,如果不会就高举右手,一段时间后,这个学生变得开朗了,学习成绩有了很大的进步。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一个老师要热爱学生,牢记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高三(14)班的徐奎同学性格比较内向,上课也不愿回答老师的问题,注意力也不是很集中,我私下找他聊天,告诉他上课我会提问他,一开始他很不适应,站起来显得很尴尬,我就引导他回答问题,慢慢的,一次一次这样的提问提高了他上课的注意力,同时检测了上课听课的效果,徐奎的生物成绩越来越好了。

另外老师要有耐心,或者说必须要有一定的耐心,而且这个耐心还要很大很大。学生进入高三后,学习压力比较大,作业也比较多,我在晚自习答疑的时候,每晚都要到所带的四个班级中去转转,因为有些同学碍于面子,不好意思去答疑办公室去问问题,可是在教室里,学生是坐着的老师是站着的,教师上了一天的课,再这样的解答问题的确是很累,可是如果没有耐心拒绝了学生的提问,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所以这个时候,教师要保持耐性,适时的回答几个问题后再提议到办公室去解答,同时避免对于其他学生的影响。对于一些学生们常问的问题,可能会出现有十几个学生来问同一个问题的情况,这个时候教师不能显的急躁,用这样的话:这个题目这么简单你还来问啊,回去自己想去!这样的话,学生对于教师对于这个学科都会丧失一定的兴趣,影响学科的学习。像高三(20)班的武文斌同学,他平时问的问题是属于比较基础的,有的问题很简单,可我并没有用一些讽刺的语言来应对他,而是鼓励他并细心的讲解。高考结束后,他理综生物部分做的很不错,生物选择题全对。

霍懋征篇8

教育的根本是爱与责任。爱孩子的方式有很多,中国人自古以来推崇“棍棒底下出孝子”“严师出高徒”。近来,“虎妈”“狼爸”更是成为教育孩子的热点话题。作为老师,我们也大多把“教不严,师之惰”“严是爱,松是害”奉为自己工作的至理名言,把自己对学生的爱很大程度上体现在严格教育、严格要求上。当学生的表现稍不如我们意,就横加批评指责,甚至打骂、惩罚。可是,最近几年,以严出名的老师却越来越不受学生的欢迎了。

有这样一个调查:一位专家从某地区所有学校中随机抽取100名教师,问:“你爱你的学生吗?”100%的教师回答“爱”!然后,专家再向这100名教师所教学生进行调查:“你们的老师爱你吗?”回答“爱”的学生仅占11%。

结果反差如此之大,值得我们深思。眼下很多老师 “恨铁不成钢”,认为只要出发点是好的,总有一天学生会明白自己的良苦用心,结果引致学生逆反,欲速不达。

清代教育家颜元说:“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也曾经写道:爱学生,这是一个教师最重要的品质。所以,教师不仅要爱学生,而且还要让学生切身感受到教师的爱。这样,学生才会接纳教师,才会接受教师的教育行为。换句话说,仅有爱还不够,还必须善于爱。

卡耐基小时候是一个公认的坏男孩。在他9岁的时候,父亲把继母娶进家门。父亲一边向继母介绍卡耐基,一边说:“亲爱的,希望你注意这个全郡最坏的男孩。他已经让我无可奈何。说不定明天早晨以前,他就会拿石头扔向你,或者做出你完全想不到的坏事。”出乎卡耐基意料的是,继母微笑着走到他面前,用纤细的手怜爱地轻轻抚摸卡耐基的头,然后又托起他的头认真地看着他,回头对丈夫说:“你错了,他不是全郡最坏的男孩,而是全郡最聪明最有创造力的男孩。只不过,他还没有找到发泄热情的地方。” 卡耐基的继母不但是一个善良的女人,而且是一位了不起的教育家,她善于把自己对孩子的爱表现出来,让孩子理解并接受自己的爱。

继母的话说得卡耐基心里热乎乎的,眼泪几乎滚落下来。就是凭着这一句话,他和继母开始建立友谊。卡耐基14岁时,继母给他买了一部二手打字机,并且对他说,相信他会成为一位作家。卡耐基接受了她的想法,并尝试着向当地的一家报纸投稿。正是继母深厚的爱和不可动摇的信心,才激发了卡耐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卡耐基重新认识了自己,并改变了自己的人生,成为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

每次学校组织听课,我们都会发现几乎每班都有为“问题学生”设的“专座”,紧靠教师讲桌,有的老师美其名曰“特别教育”。殊不知这种教育方式背地里却被学生称为“最温柔的杀手”。从“绿领巾”到“红校服”,再到“三色作业本”,在教育领域各式各样的“冷暴力”层出不穷,我们的孩子真的已经“伤不起”。天性活泼的他们就是在这种“冷暴力”中渐渐地迷失自我,慢慢地变得自卑、孤僻等,有的甚至患上抑郁、焦虑等心理疾病。

被称为“国宝教师”的霍懋征老师曾说过:“每个孩子都有上进心,都愿意学好,关键在老师如何引导。”霍老师在其60年的教育生涯中,始终恪守一句教育格言:“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教不好的老师。”60年来,她从来没跟一个学生发过火,更没有大声呵斥过一个学生。霍懋征老师之所以能够成功,是因为她把爱的教育艺术做到了极致,因为她心里装着真爱!

“不是锤的敲打,而是水的载歌载舞,使鹅卵石臻于完美。”成功的教育一定是爱的教育,深受学生爱戴的老师也必定是能够让学生切身感受到爱的老师。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人体验到爱的时候,其神经系统会产生愉悦、幸福、平静的满足感。而这种满足感会让孩子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情绪,这种积极向上的情绪对孩子智力的发育、思维的开发、身心的健康等都有很大帮助。当教师以学生的心态和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就一定能掏出学生的心事和想法;当教师怀着童心去看待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自然会发现学生心灵深处的苦闷与快乐;当教师蹲下身子与学生一起打球、谈生活、谈兴趣,就会变得更加用心地去关心他们,爱护他们。教师一个深情的拥抱、一个友好的问候、一个真诚的微笑、一个赞许的眼神、一个温馨的抚慰、一句肯定的话语,都是对爱的一种很好的表达,这种爱是能够让学生感受得到、体验得到的。

冰心老人说:“有了爱,就有了一切。”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学生。不但要爱聪明、活泼、可爱的学生,更要爱差生、特殊生、顽皮捣蛋生、一般生,特别是毛病较多的学生,更要亲近他们,了解他们,热忱地关怀、帮助他们,挖掘他们心灵深处埋藏的良好品质,激发他们的上进心。当然爱学生不等于溺爱、放纵,当学生不小心犯错时应给予宽容,更应该给予真诚的批评,送上和风细雨般的叮咛和鼓励,让每一个学生尽享教育的真爱。

爱学生,要善于作秀,我们的爱不是秀给家长看,更不是秀给学校领导看,而是运用恰当的教育策略和教育技巧,把我们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更好地表达出来,让孩子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体验到。这是教师必备的教育智慧和教育艺术,是从教师心底里自然散发的一种芳香。有了教师的爱,学生在被教育的过程中,才能如同展翼的小鸟,带着老师的鼓励与期望,在无穷的知识宇宙中飞向更辽远的天空。

上一篇:暗香姜夔范文 下一篇:浣溪沙晏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