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数字的由来范文

时间:2023-11-01 12:41:36

阿拉伯数字的由来

阿拉伯数字的由来篇1

关键词:阿拉伯数字;笔迹特征;鉴定条件

1 阿拉伯数字笔迹鉴定概述

笔迹是人们习惯性的书写动作的体现与表达,从笔迹形成的客观要素观察可知,它是人们根据自身固有的书写动作,运用相应的书写工具,而遗留在纸张或者其他书写面上的动态痕迹的呈现。就笔迹本身而言,它并不是笔迹鉴定的客体。多数学者认为,笔迹所反映的书写动作习惯而成为特征反映的时候,才属于笔迹鉴定所针对的客体。简而言之,书写动作习惯才是笔迹鉴定人的核心之所在,也是鉴定人在做鉴定时候需要看重的元素。阿拉伯数字笔迹鉴定的科学依据表现为书写动作的特殊性、稳定性以及反应上的。在这三者之中,反映性是认知书写动作习惯的条件,稳定性是认知书写动作习惯特殊性的前提,而特殊性是区别不同人书写动作习惯的基础,是进行笔迹同一认定的科学依据。

阿拉伯数字的笔迹反映了一个人的书写特性,鉴定人员掌握好阿拉伯数字的笔迹特征,才能够在各种犯罪特点中对自己的工作游刃有余,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研究阿拉伯数字笔迹特征,要注重各个笔画之间的内在逻辑结构的系统性,仔细分析各种笔画特征的不同之处,从而使得笔迹检验工作更加富有权威性、科学性、说服性,达到保证检验工作顺利进行的目的。此外,阿拉伯数字在笔迹鉴定过程中呈现出以下特点:书写的水平特征,即阿拉伯数字书写水平体现了一个人的书写习惯,数字书写水平特征大体上可以从数字的运笔形态、字迹大小是否均匀、整体比例是否恰当等多个方面来进行综合衡量;数字的形体特征,即阿拉伯数字的形体就是指数字的字体和形状。阿拉伯数字的字体在学术界与实践中普遍被分为楷书型、工整型、行书型和花样型四种形态;布局特征,主要是指数字与书本格线之间的位置关系以及数字的大小与数字之间的间距。数字布局是否美观体现了书写人的文化素养、知识水平、审美意识和个人习惯;笔顺特征、即阿拉伯数字的笔顺只有“4”、“5”是两笔写成的,其余都是一笔写成的。但是由于知识水平的差异与书写习惯的不同,这种现象的存在并非是绝对的,这就需要鉴定人员在实践中根据具体案件所呈现出的案件特点对阿拉伯数字所具有的特性进行认真总结分析;笔压特征、即指书写阿拉伯数字时的抑扬顿挫等轻重情况,反映了书写时用力的大小。由于每个人的成长环境以及学习经历的不同,笔压会呈现出一些不同的特点。鉴定人员通过对笔压的鉴定,可以看出笔迹是否存在摹仿伪装等现象,有利于对阿拉伯数字的检验;运笔特征,即阿拉伯数字的运笔特征主要包括数字的起笔、运笔、收笔情况以及数字的连笔等情况。从以上几个方面鉴定人员不仅可以通过对阿拉伯数字的书写者基本情况进行初步判定,掌握书写者的犯罪特征,也是鉴定人员在从事阿拉伯数字的鉴定工作中所需要熟练于心的。

2阿拉伯数字笔迹鉴定实务探析

阿拉伯数字笔迹鉴定是同一认定理论所运用到实务中的典型做法,是一种具有特殊对象的同一认定,其大致所通用的做法是对包含有阿拉伯数字的检材和样本所具有的特征进行比对分析,进而确定两者所具有的特殊属性是否具有统一性,最终认定两个检验对象是否出自于同一客体的过程。这个过程可以粗分为三个步骤,首先,要对检材的鉴定条件与样本的比对条件进行分析。其次,提取检材所具有的特征。最后,则是在对特征进行分析比较基础上做出评断,确定鉴定结论。这三个步骤中,笔者要特别提及的是阿拉伯数字笔迹检材。对于检材,首先应确定笔迹是否属于正常的书写状态,这点与汉字的鉴定条件判定方法是一致的。但是阿拉伯数字有其特殊的属性,即根据自身的特点。再者,是关于单个阿拉伯数字笔迹鉴定的鉴定条件问题。笔者认为,单个阿拉伯数字笔迹鉴定中,最为典型的是数字“1”的鉴定条件,由于其书写动作简单,运笔的速度呈现出来的特点也不是特别明显,各种特征类型的呈现率分布均匀。所以正常情况下,仅仅是一个单独的数字“1”的结构是不具备认定同一条件的,但是事情并非是绝对的,也存在有一些例外之处。

多数情形下,所需要鉴定的文件中对于阿拉伯数字的鉴定是有着突出的地位和重要性的,P者认为,因为多数人在对汉字进行伪装的情况下常常会忽略阿拉伯数字,因而阿拉伯数字可能是最真实的书写人的笔迹反应之存在;在实务工作中,笔者总结出了一下判定伪装阿拉伯数字笔迹真伪的特点:第一,书写速度的改变;第二,笔画线条的质量;第三,书写技能水平的改变;第四,构形的改变等。根据上述伪装书写所呈现出来的特点,对于阿拉伯数字进行是否属于伪装的鉴定显现较为容易。由于阿拉伯数字自身所具有的的特性,使得对它的伪装书写与对汉字的伪装书写所表现出的书写人固有书写动作习惯程度不同。笔者认为这源于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阿拉伯数字结构造型简单,笔划数量极少,这使得进行书写时候的书写动作习惯较为容易的被掌握与分析。其次,书写人在书写阿拉伯数字时候多样性表现的极其明显。因此,笔者认为对伪装书写阿拉伯数字笔迹进行定性判断,不仅需要鉴定人员极高的鉴定水平,还需要多注意统计分析类比相似的阿拉伯数字自身所具有的特性,从而提高鉴定水平与工作效率。

3阿拉伯数字笔迹检验的难点

首先,对于阿拉伯数字而言,其构形简单、笔画少、形式单一,基本上在书写的过程中是一气呵成,这为仿造阿拉伯数字的模仿者提供了便利条件,只要稍加训练就可以模仿其他人的数字笔迹。在具体的实务操作中,一般涉及到阿拉伯数字的多是日期和金额上,并且模仿修改的部分较少,很难被发现,即案定对象不容易选取,这给鉴定人员工作的顺利展开造成了极大的困难。多数案件中的犯罪者都是经过长期训练的,能够准确抓住被摹仿者的书写笔迹特征和书写技巧,从而导致其所伪装的笔迹与真实的笔迹有极高的相似性,在鉴定过程中很难被轻易地察觉和发现。其次,检材特征数量不充分。上文中以及谈及到,涉及日期和金额的阿拉伯数字笔迹鉴定是鉴定部门的主要工作,不论是民事案件还是刑事案件中,涉及伪造、篡改日期和金额的案件不是很多,而且伪造、篡改的字数笔画比较少,在实际工作中很难形成一个完整的资料系统,分析样本数量不足,不能形成实际经验。这一点给实践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因为没有统一的系统性的比对,很难得出准确、科学的鉴定结论。再次,实验样本质量不高。多数情况下,当事人在鉴定中心现场提取实验的样本的时候,出于对法律的敬畏或者是心理素质的原因,导致在书写的过程中运笔、书写的速度会造成一定程度上的影响,出现手抖动等平时不会出现的异常情况,从而导致不能够真实的还原当时的书写状态。样本不能真实反映出当事人的书写特点,这不仅对阿拉伯数字笔迹的鉴定实验造成影响,也会耽误案件侦破的进程,影响案件的顺利展开。

参考文献:

[1]贾治辉. 文书检验[M]. 法律出版社, 2000.

[2]李文. 笔迹鉴定学[M].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08.

[3]许爱东.《物证技术学》[M].法律出版社 ,2012.

作者简介:

阿拉伯数字的由来篇2

关键词:并列关系;外文字符;阿拉伯数字;标点符号;科技类图书

在中文科技类图书中,外文字符和阿拉伯数字不仅具有简明、直观的特点,而且具有国际通用性,便于不同语言之间相互交流。所以,图书中经常出现在中文语句中夹杂外文字符或阿拉伯数字的情况。有时,这些表示并列关系的外文字符和阿拉伯数字之间,常常出现顿号与逗号混用的现象。

例1 沿搜索方向zvH,zvn+2还可以试探一下是否可以走得更远一些,即是否可以扩张到zvn+4点。

例2 a、b、c、d…为一组平行线,它们的掠角为θ,a’、b’、c’、d’…为一组平行的衍射线,它们与x轴的夹角为θ。

例3 而且假设对每道程序需要处理器的时间也有一个基本估算,如图所示,分别是4,3,2,2秒。

例4 奇数场由1、3、5、…等奇数行组成,偶数场由2、4、6、…等偶数行组成,奇偶两场合成一帧图像。

例5 输入是X、Y、Z,输出是a,b,c,d,e,f,g。X、Y、Z连接计数器的输出,所以输入的是从0,0,0到1,0,1的二进制数。

上面五个例子,均在中文语句中夹杂了外文字符和阿拉伯数字,在表示并列关系的停顿时,出现了逗号与顿号混用的现象。笔者认为,原因主要在于:

(1) 目前为止,对于中文语句中夹杂的并列关系的外文字符或阿拉伯数字,应使用逗号还是顿号,我国还没有相关的国家标准予以明确规定,导致作者和科技图书编辑惯于使用个人的固定用法。

(2)外文中没有顿号,使用逗号表示并列关系。所以有些作者和编辑习惯上在并列关系的外文字符或阿拉伯数字之间也使用逗号,这样看起来比较顺眼。①尤其是在外文译著中,译者直接使用了原著中的逗号,没有改用中文的顿号表示。

(3)按照学科习惯,具有数学意义上的并列关系的外文字符或阿拉伯数字之间用逗号。

但对于中文语句中夹杂的并列关系的外文字符或阿拉伯数字,笔者认为,除了具有数学意义上的并列外文字符或阿拉伯数字之间应使用逗号外,其他情况应使用顿号。具体原因如下:

(1)顿号与逗号使用层次不同。国家标准《标点符号用法》(GB/T 15834—1995)中明确规定,顿号用于句子内部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 逗号用于以下四种情况:其一,句子内部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停顿;其二,句子内部动词与宾语之间的停顿;其三,句子内部状语后的停顿;其四,复句内各分句之间的停顿,除使用分号以外的情况。可见,顿号和逗号的停顿功能,区别在于是词语之间还是句子成分之间的停顿。也就是说,顿号与逗号层次不同:顿号所连接的词语之间是并列关系;逗号所连接的词语和短语之间是修饰与被修饰的关系,所连接的句子成分和句子之间是复句中分句的关系。如果把外文字符或阿拉伯数字看成词语,那么并列关系的外文字符或数字之间的停顿就应该使用顿号。这样既能明确反映出它们之间的并列关系,也更符号汉语的语法规则。

(2)使用逗号易引起歧义而导致读者理解困难。并列关系的外文字符或阿拉伯数字之间的停顿使用逗号,有时会使并列关系不够明确,引起歧义,导致读者难以准确判断句子结构和含义。比如:

例6 若单独使用反应器,则得到a,b,c和d的四元混合物。反应后分离至少需要两个精馏塔,分别分离反应物和产物以及目的产物和副产物,即分离a,b和c,d以及c和d。

由于字母之间用逗号,读者在判断a~d与“反应物”“产物”“目的产物”和“副产物”的对应关系时,若无具体分离公式,就无法准确分析其间的关系。但若使用顿号,改成“即分离a、b和c、d,以及c和d”,读者立刻就可以根据标点符号判断出来是“分离反应物a、b和产物c、d”“分离目的产物c和副产物d”,a~d的并列关系一目了然。

对于科技编辑界常用逗号而不用顿号来表示外文字符或阿拉伯数字之间的并列关系的问题,陈浩元在《科技图书标准化18讲》中提出根据具体情况加以处理,例如,通过插入转折连词“而”等区分并列层级和关系。②但是,插入连词并不适用于所有情况,而且,使用顿号更为简便且一目了然。

但是,有的外文字符或阿拉伯数字之间的停顿具有数学意义,此时应遵照数学学科习惯和规范,使用逗号。例如:逻辑函数F1和F2均是变量A1,A2,…,Ak的函数。又如:函数yi=a+bxi(i=1,2,…,n)。

标点符号用于点断句子,可以标明词句性质、种类,帮助读者了解文意,避免误读和误解。笔者认为除具有明确数学意义的情况外,中文类科技图书中表示并列关系的外文字符或阿拉伯数字之间的停顿用顿号,更符号汉语的语法规则,比使用逗号能更准确地表达并列成分间的逻辑关系,且有利于读者快速判断。

(作者系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编辑中心编辑)

注释:

阿拉伯数字的由来篇3

除圣经记载外,埃及新王国时期(十九和二十王朝,公元前13或前12世纪)的文献中提到的“首术”(Shoshu)也可能与米甸有关。尽管有环境气候的因素影响,但古热亚等大型城镇的衰落以及米甸人的最终消亡可能终归于埃及权力的式微――埃及势力于拉美西斯六世统治期间(公元前1145前1137年)完全撤离此地。

出自苏尔查阿地区的公元前8世纪中叶的楔形文字资料记载,一列前往沙特阿拉伯重要城址泰马和赛伯伊的沙漠商队受到袭击。200头骆驼以及它们负载的货物――包括蓝紫色羊毛塔其特姆、其他羊毛、铁、帕帕尔迪路石料以及“各种各样的商品”被抢劫一空。蓝紫色羊毛是用地中海蓝色海螺染色,这种海螺来自腓尼基,是腓尼基各城市应亚述统治者的要求交纳的贡品。

公元前733年,关于泰马的记载首次出现。亚述国王提格拉・比里色三世(公元前744前727年在位)在位时期的一段铭文中记载,亚述王在征服阿拉伯女王赛木西后,泰马是向亚述王进贡的许多部族之一。泰马的重要性在公元前694年的文献中得到体现,当时的记载表明泰马的贡品已经通过了亚述帝国首都尼尼微的“沙漠之门”阿卜美德巴里。

亚述的欲望不断增长,意图占领叙利亚和黎凡特地区,征服巴比伦和它的同盟者,控制远距离贸易。沙特阿拉伯北部地区因此成为亚述帝国的垂涎之地。公元前691年,亚述王西拿基列出征阿拉伯半岛北部地区,追击阿拉伯特勒胡奴女王和哈扎艾勒国王至“沙漠中心”阿杜曼图。这是关于沙特阿拉伯北部绿洲定居点阿杜曼图的最早的记载。阿杜曼图即《圣经》中的杜马赫(Dumah),希腊语中的窦马伊萨(Doumaitha),《古兰经》中的杜麦特・占德勒(Dumat al-Jandal),现在的焦夫(Al-Jawf)。女王连同数以千计的骆驼以及大量阿拉伯神祗雕像被掳走,哈扎艾勒国王投降并向亚述王西拿基列献上贡品。尼尼微的一些石珠的题字表明它们是“来自杜马赫的战利品”。

公元前678年,西拿基列之子、亚述王伊撒哈顿返还给阿杜曼图早前被掠走的雕像。与此同时,一位在亚述王官长大的名叫塔巴的阿拉伯公主返回阿杜曼图并登上女王宝座。

公元前677年,哈扎艾勒国王去世。在亚述王伊撒哈顿的支持下,哈扎艾勒国王的儿子尧塔继承了王位,但伊撒哈顿要求尧塔额外交纳贡品,包括10迈纳黄金、1000块半宝石、50头骆驼、1000个装满香料的皮革容器等。虽然代价高昂,但这些贡品物有所值,因为当时乌阿布(Uabu)和“所有阿拉伯人”都反抗尧塔。亚述派兵征讨反抗势力,抓捕了反抗势力头目并将他和他的手下一起带回亚述。仅仅几年后,当尧塔试图摆脱亚述控制时,亚述王伊撒哈顿就以同样的方式派兵抓捕他。尽管尧塔逃避了抓捕,但他的支持者被打败,他的神像被掠走,其中包括一个与维纳斯有关的名叫阿塔尔赛美因(Atarsamain)的女神雕像。

当伊撒哈顿的儿子亚述巴尼拔即位后,尧塔“像上帝一样”侍奉他。亚述巴尼拔返还了阿塔尔赛美因女神雕像。不久,尧塔再次反叛。亚述编年纪在记录公元前649年的这次反叛时,提到亚述军队驻扎到“他的领土”,并派军与他(尧塔)作战,这说明公元前7世纪中叶,亚述的卫戍部队在临近阿杜曼图的地方出现过。编年纪谈及了这次镇压反叛造成的浩劫,阿拉伯人的帐篷和居所被烧,他们的牲畜和奴隶被抢。被掠走的骆驼数量巨大,以致于亚述人“可以在市场上花1.5谢克尔白银买到骆驼”。据说饥荒蔓延到了阿拉伯北部地区,亚述所有伟大的神祗都对阿拉伯人施以了诅咒。尧塔的妻子阿迪亚和参与叛乱的基达里特国王阿穆拉迪一起被俘。

亚述征讨军一来,尧塔就逃往更远的位于泰马附近的纳拜耶特国。纳拜耶特国王纳特努担心,如果向尧塔提供庇护,会招来亚述的报复,因此拒绝了尧塔的请求并派遣特使去觐见亚述巴尼拔。自此,纳拜耶特成为亚述的附庸国。然而,当亚述巴尼拔和他的弟弟沙马什・舒姆・乌金发生内战时,纳特努、尧塔、阿穆拉迪和其他两位阿拉伯酋长――阿比耶特和他的弟弟阿耶姆,都站到了沙马什・舒姆・乌金的一边。

阿比耶特和阿耶姆被打『螅阿比耶特归顺了亚述巴尼拔当局――“他来到尼尼微并且亲吻我的脚”――阿比耶特被亚述巴尼拔立为基达里特国王。但阿比耶特“很快与纳拜耶特的纳特努国王结成同盟,在我边界上制造骇人听闻的暴动”,这一事件促使亚述巴尼拔第二次发兵征讨阿拉伯。随着阿拉伯军队的战败,亚述巴尼拔立纳特努的儿子努胡鲁取代其父为王。

因此,我们可以发现在公元1000年早期,阿拉伯北部很多重要地区,如阿杜曼图、卡帕努和泰马都被纳入亚述统治范围。这一地区的一些阿拉伯部落被认定是《圣经》中的基达里特。先知耶利米预言这一地区会遭到巴比伦国王尼布甲尼撒的袭击(《耶利米》49:28-33)。

那波尼德(公元前556前539年在位)是美索不达米亚历史上最神秘的统治者之一,很多记载都提及他的古怪行径。在他统治的第三年,他委任自己的儿子贝尔沙撒为摄政王,而他则跟随一支军队来到泰马,在泰马度过了十年,公元前539年他返回巴比伦时正赶上波斯帝国建立者居鲁士大帝征服了巴比伦。在土耳其东南部靠近乌尔法的哈兰发现了一块刻有长铭文的石碑,在石碑上,那波尼德颂扬了月亮神希恩,叙述了自己做的一场梦,梦中月亮神命令他在哈兰建造庙宇。他说希恩允许他逃离巴比伦城,去往泰马、达达努(欧拉)、佩达库(斐得克)、基卜拉(海巴尔)、耶迪乌(耶迪)、耶特里布(麦地那)。通常认为那波尼德在泰马定居的目的是为了控制始于阿拉伯南部的利润丰厚的陆路香料贸易,他列举出的这些沙特阿拉伯北部城镇的名字就是一份他征服过和在征服过程中新添加的城镇名单。自南而来的商队在叶斯里卜出现分叉,一条线路向北前行到达泰马,另外一条线路沿着西北到达德丹,前往加沙和地中海。从泰马开始线路再次分化:第一条线路是向北前行至阿杜曼图,直至叙利亚;第二条线路是向东北前进至巴比伦;第三条线路是向东前进至伊拉克南部。通过控制整个地区,那波尼德扼住了商队路线的各个重要咽喉,这也许能够解释为什么“埃及、米堤亚和阿拉伯诸王,所有的王都充满敌意地”派遣使节向那波尼德要求和平。

美索不达米亚南部的乌鲁克保存的一些楔形文字文献可以证实那波尼德在阿拉伯出现过。其中一份文献记载了在他统治的第五年中的一则支付记录,共支付了50谢克尔白银给一个名叫奈布・穆合提克・欧拉的驼夫,此人将面粉运往了泰马。而另外一则文献记载的是在他统治的第十年,他下令支付从乌鲁克运送“国王食物”去泰马的骆驼的运输费。一些石刻铭文也证明那波尼德和他的军队在阿拉伯西北部出现过。在距离泰马西南几十公里远的穆沙姆拉卡,有一块由“巴比伦国王那波尼德的随从马里丹”所写,记载他和国王来到此地是为了发动一场针对拉克的贝都因人的袭击。这份文献揭示了作者的身份,他既是国王的随从,又是国王的贴身侍卫或是一位领导巴比伦国王近卫军的宫廷大员。这些铭文的重要之处还在于它们包含了许多人名。马里丹与焦夫绿洲(古代的阿杜曼图)上的一处要塞的名字――马里德有关,和希伯来语(Marad)、奈伯特语(mrdw)、帕尔迈雷内语(mrd)相近。其他名字[例如斯科特索(Sktrsl)和合特诺(srtnl)]在小亚细亚的很多语言中都可以找到与其最相近的词汇,而安答苏(Andasu)、恩第乌斯(Endios)可能是希腊名字。我们通过这些材料可以了解到在那波尼德军队中有希腊雇佣军服役,这些雇佣军中包括米蒂利尼诗人阿尔卡伊娥斯的兄弟――安提门达斯。

最后,在泰马发现的四条铭文提及了一场对抗德丹(Dedan)的战争。这些铭文和上面提到的铭文放在一起,显然是那波尼德的部下所书。此外,那波尼德的哈兰石刻铭文中提及了达达努(德丹,今天的欧拉),这清楚地说明那波尼德征服过这个地区,而并不仅仅是参观过此地。

那波尼德旅居泰马之后,波斯帝国阿契美尼德王朝在近东的统治证据(公元前539前330年)非常少见。根据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Ill:88)的记述,“在帐篷里居住”的阿拉伯人向居鲁士大帝纳贡,但是这些阿拉伯人的来源地和身份不详。亚历山大大帝率领的马其顿军队对西亚的征服通常被视作这一地区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从最广泛的意义上来说,希腊语言、物质文化(陶器、货币等)、建筑(剧院、庙宇)、知识(哲学、宗教、戏剧、文学)广泛地从地中海传播到中亚、印度和阿拉伯。这是在东方出现“希腊风格”、“希腊精神”、“希腊化”时代的原因。然而,与大英帝国在印度和非洲的殖民统治不同,马其顿帝国和它的继任者塞琉古帝国统治近东时,并没有从欧洲本土和爱琴海岛屿引大量希腊人和马其顿人进入海外领土。

亚历山大大帝著名的“最后计划”和他发动的阿拉伯征服包括很多内容。亚历山大肯定听说过阿拉伯的富庶。这里的阿拉伯指的是乳香和没药生长地哈德拉毛和多法尔,在阿契美尼德帝国衰落之前,阿拉伯人每年要向波斯国王交纳1000泰伦特(大约25.5吨)香料。和那波尼德一样,亚历山大大帝可能也有控制这种资源的计划,他从巴比伦派遣的三支考察阿拉伯海岸的海上探险队很可能实施了一次针对阿拉伯南部的袭击。尽管探险队完成了情报收集任务,但并没有发动进一步的军事征服。

从人口的角度看,似乎只有很少量的希腊人或马其顿人曾经定居在幼发拉底河东部。即使亚历山大和他的继任者通过授予退役士兵土地来建立殖民地,或通过从“母”城向殖民地输入新的殖民地居民来扩张殖民地,在这些地区的纯种希腊人数量也很少,而这些纯种希腊人与当地人的通婚无疑也消解了他们自身的“希腊性”。阿里安和昆塔斯・库尔提乌斯都提到亚历山大建立了从“阿拉伯”战争中退役的军人定居点,但所有迹象都表明这些定居点位于巴比伦南部边缘,并不在阿拉伯半岛上。另有一些学者认为,普林尼提到的由亚历山大和他的塞琉古继任者建立的三个希腊基地――艾里苏萨、拉里萨和卡尔基斯位于从幼发拉底河河口到阿拉伯商业中心格拉之间,而格拉就是位于东部省的泰伊。

泰伊是希腊时代阿拉伯东部最重要和最大的城市。泰伊是距离东部省朱拜勒港口约90公里的内陆城市,处于连接伊拉克南部巴士拉和胡富夫的沙漠商队行进路线上。在前伊斯兰时代的阿拉伯诗歌中,泰伊是一处拥有多处水井的水源地,有着半神秘色彩。泰伊的南部有超过500个坟丘,坟丘边缘是一片地势陡峭的区域,盐沼或季节性的充溢盐夷平了更北面的地^。这座城址的中心区域是人口最稠密的地方,由城墙划定界限。城墙4.5米厚,2.5公里长,由切割的石灰岩块砌成,城墙包围着不规则的平行四边形土地。南部城墙上每隔40米就有一个半圆形的角楼,这些角楼宽4.5米,厚5-7米。角楼之间还有稍小的拱壁,城墙的每个角落都有一个大型的、钻石形状的塔楼。航拍照片表明城墙已有多处毁坏,不能辨识出确切的城门入口。

泰伊的中心部分是清晰可见的石质建筑。考古表明城墙内的大部分区域都是用于居住的。在修建城墙这一巨大工程开始之前,一个定居点就已经存在,这可能也解释了为什么城墙的形状如此古怪,没有一个角呈现90度直角:因为城墙需要避开先前就存在的、不平整和不规则的定居点。拥有半圆形角楼和钻石形角塔的泰伊城墙是阿拉伯东部地区城墙的先驱。然而,泰伊建筑指向了截然不同的两个方向――希腊世界和阿拉伯南部――而这两个方向是有潜在联系的。让我们首先看一下希腊证据。

在评价希腊对泰伊乃至东部省份的影响时,大批陶器、民房建筑和丧葬仪式的记载等显然并不能说明当地有大量的希腊人居住。这一时期的大部分陶器都属于当地(阿拉伯东北部)传统的红陶,只有少部分陶器反映出希腊的影响。同样,女性小雕像也无法清晰地反映出希腊的影响。在泰伊发现了一些从希腊进口的黑釉陶器碎片,但仅有少量的典型的希腊风格鱼盘;模仿希腊风格的棱纹碗或口沿内敛的碗在近东的其他地方也有发现。施绿釉或白釉的大批进口陶器是从美索不达米亚南部或伊朗西南部传人的,为了贸易的便利船运至此。尽管一块出自塔鲁特的小型石碑上刻有希腊铭文,但铭文上的人名哈比卜・诺马特却是闪米特人的名字。

1989年,在沙特阿拉伯中部阿云地区一处小型的泥砖建筑定居点发现了希腊化时期的希腊钱币。阿云位于贯穿阿拉伯心脏的沙漠商队行进主干线。这里的钱币中有13枚亚历山大式样的古希腊四德拉克马银币,其中4枚铸造于公元前323前320年左右的马其顿,1枚铸造于公元前315年的巴比伦,4枚铸造于公元前300年的安菲波利斯。

然而,希腊对阿拉伯东北部的影响可能与陶器、货币或其他小件物品呈现出来的程度完全不同。从防御工事的理论角度看,泰伊的城墙设计采用了希腊风格或希腊的防御工事理论,即拜占庭的斐洛建议的“围攻战术”。假设希腊的指挥官和老兵们在巴比伦尼亚南部出现过,那么希腊的理论知识,特别是工程学、几何学和防御工事构筑等知识就极可能对泰伊伟大而坚固的围墙设计和构筑产生重要影响。

可能对泰伊城墙设计和技术产生影响的第二个来源是阿拉伯南部地区。与在建筑中使用烧结砖和土坯的美索不达米亚不同,阿拉伯南部地区使用切割石块,这一传统可追溯到很多世纪以前。最早的大规模的用切割石块建成的建筑是赛巴人的防御工事,公元前7前6世纪,塞巴人建在耶拉、马里卜、席尔瓦等地的防御工事早于泰伊城墙几个世纪。泰伊很可能将北方希腊的防御工事理论和南方阿拉伯南部地区的砖石建筑技术融合在一起了。

城墙并不是希腊化时期阿拉伯南部对阿拉伯东北部地区产生影响的唯一领域。举例而言,出自塔鲁特的一个药膏容器顶上的卧狮就是众所周知的阿拉伯南部式样。然而,更重要的是在泰伊、艾因・加湾、奥提夫、阿卜奎克、希纳等地发现了30多条用阿拉伯南部字母刻写的铭文。这些哈萨提克铭文是典型的丧葬文字,通常出现在墓碑上。这些铭文采用的字母是从阿拉伯南部赛伯伊字母发展而来的。它们的语言是古代阿拉伯南部方言。铭文中出现的名字都是闪米特人名。

哈萨提克铭文中的语言间接地出现在另一份古老的文献中。在描述塞硫古王朝的国王安提奥卡斯三世于公元前205年参观东部省的格拉(可能就是泰伊)时,古希腊历史学家波利比奥斯提到了一封格拉人写给国王的信,在信中,格拉人向国王请求永久的和平与自由。波利比奥斯写道“当这封信被翻译给他(国王)听时”,国王同意了他们的请求。波利比奥斯还写道,格拉人向国王安提奥卡斯三世呈送了“礼物”,包括500泰伦特白银、1000泰伦特乳香以及200泰伦特的顶级没药品种。在泰伊发现的令人惊叹的黄金面具和珠宝也证实了格拉居民的财富。波利比奥斯关于香料的记载清晰地表明,阿拉伯东北部地区多获益于其横跨沙漠商队路线的地理位置,这条路线将香料的生产地阿拉伯南部地区与销售市场巴比伦尼亚连接起来。

阿拉伯东北部的本土钱币也证明阿拉伯南部地区和希腊世界给予阿拉伯东北部地区的影响是同步的。就像近东其他地区的希腊化物品一样,东部省份最早的钱币也模用亚历山大大帝的钱币形制,可能因为亚历山大大帝钱币成分精纯且称重精确,因此这种钱币无论在哪里流通都值得信任。受到亚历山大钱币影响的典型的本土钱币的正面是大力神赫拉克勒斯的头像,或是亚历山大自己的肖像(通常佩戴着尼米亚狮子的皮毛)。钱币背面的图像通常认为是宙斯坐像。有些钱币在宙斯的坐像背后用希腊字母纵向刻写亚历山大的名字。还有一些钱币上,亚历山大的名字被当地国王的名字取代,用阿拉伯南部语言或阿拉米字母写就。

这里有一枚阿卜耶撒在位期间发行的钱币,阿卜耶撒的名字是用阿拉伯南部字母写就的。根据钱币提供的信息,阿卜耶撒统治时期约为公元前230前220年。阿拉伯东部以外,在科威特的法拉卡、叙利亚的高登、土耳其的梅克特皮尼也发现了这种钱币。一些学者认为,这些钱币的散布表明运转中的陆路贸易路线始于阿拉伯南部,终于地中海。还有一些学者指出,联想到波利比奥斯关于公元前205年格拉人向安提奥卡斯三世交纳白银的记载,阿卜耶撒的钱币是沿着安提奥卡斯三世军队自阿拉伯到小亚细亚的行进路线而散布各处的。

长久以来,学者们都想知道阿拉伯东部钱币背面的那个坐着的神祗是否真是宙斯。怀疑的原因是,一些同类型的钱币刻有阿拉伯太阳神沙姆斯的名字,名字位于宙斯膝盖之前,用阿拉伯南部字母写就,还有一些钱币只是简写了太阳神的名字。根据这些线索,很多权威学者认为钱币上的神祗只是模制了宙斯的形象,在阿拉伯钱币中,这个神祗并不指代希腊神宙斯,而是指代当地神祗太阳神沙姆斯。

对泰伊的地层勘探时,仅找到极少量的钱币,而大量的钱币都是在地面上发现的,据此,我们只能大概了解钱币的年代,而可以肯定的是这些钱币跨越了几个世纪。这类钱币有很多名字,大的叫做四德拉克马,小的叫俄博或半俄博。然而,这类钱币流通地很少。在卡耶特・法奥、巴林、法拉卡、也门和阿联酋(比如杜尔)等地也发现了一些钱币。然而,大多数钱币似乎只用于当地。这些钱币中的大多数不是银质或银块,而是铜质的,至于它们是用于市场还是像古代世界的其他地区一样用于支付军队人员的工资,我们不得而知。

很难精确地指出希腊化时期的结束时间,我们看到希腊化一直持续到公元前1世纪,可能甚至更晚。艾因・加湾和达兰的一些坟墓中出现了罗马的或受罗马启发制造的玻璃器和珠宝,此外,还有一些施釉陶器是帕提亚风格的,可能在美索不达米亚南部和胡泽斯坦生产。

关于阿拉伯地区遭受外部政治控制的更直接的证据是,一些阿拉伯文献中将波斯萨珊王朝的崛起视为外部危险。根据迪奈维里(大约895年)和尼哈亚图・伊雷卜・斐禾巴・弗斯・瓦・阿拉伯(大约1000-1050年)的记载,萨珊王朝的建立者阿达希尔一世征服了巴林和叶麻马(早期阿拉伯地理学家用叶麻马这一术语指代阿拉伯东部)。征服始自约公元240年,紧随其后的是沙普尔二世在公元4世纪早期的征服。沙普尔二世在哈特登陆,之后行M到叶麻马,最后直达麦地那。伊斯兰教到来之前,阿拉伯东北部一直处于萨珊王朝控制下。然而,实际控制阿拉伯东北部的是萨珊王朝的封臣莱赫米。莱赫米是阿拉伯的一支,基地在伊拉克南部的希拉,它名义上控制着中北部和东北部的阿拉伯部落。在远西,拜占庭帝国雇佣了相似规模的伽珊人,而南部金达人主要统治今天靠近卡耶特-法奥的地区。

阿拉伯数字的由来篇4

其间,中阿图书馆界代表通过《中国阿拉伯国家图书馆馆长论坛公报(2014年10月13日北京倡议)》,就建立信息领域合作机制、图书馆资源共享与合作发展、文献典籍保护与利用、数字图书馆发展合作等共同关注的问题研讨交流。

此次中阿图书馆界的交流,基于2014年“中阿合作论坛”成立10周年,以及落实中国领导人“一带一路”的战略部署,进一步促进中国与阿拉伯国家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

中国国家图书馆馆长助理孙一钢对《望东方周刊》说:“任何一个合作都很难说只是经济的合作,文化伴随经济共存。”

图书馆的碰撞

中国与阿拉伯国家的对话交流中,“图书馆馆长论坛”这样的交流尚属首次。

此前,由国务院新闻办发起,中国国家图书馆实施的“中国之窗”项目,已先后在埃及、叙利亚、阿尔及利亚等国落户;阿拉伯国家代表团也多次赴京沪粤等地,参观考察中国图书馆事业。

自2008年起,图书馆领域的交流与合作被正式纳入中阿合作论坛的两年行动执行计划,举办本次图书馆馆长论坛,正是第六次中阿部长级会议的2014年至2016年行动执行计划之一。

“图书馆是文化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丝绸之路的经济发展中,润物细无声,让经济带上的国家能够互相了解、接受。包括文献也是一个全方位的解读,除了风土人情外,也记录着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孙一钢说。

图书馆作为公共阅读服务平台,其交流对于解决长期以来存在着的异域文化知沟有重要作用。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共图书馆宣言》中说:“这种阅读平台,是每个人、每个集体一生中获取知识、自主意见、提升文化素养的基本方式,……在它面前,年龄、种族、宗教、民族、语言、社会地位的界限消失殆尽,所有人都可以平等地从中受益。”

中阿图书馆界合作的初步设想是,每两年在中国和阿拉伯国家各召开一次专家大会,每年互在对方国家举办一次图书等内容的展览。

丝绸之路是结合点

合作建设中阿数字图书馆是此次论坛公报的落地部分,其目标、内容、服务形态、模式,会在2015年的中阿信息领域图书馆专家大会上探讨确认。

孙一钢介绍说:“阿拉伯国家的图书馆整体水平并不高。有些做得很好,比如埃及亚历山大图书馆,有些是刚组建不久,有些仅局限于图书提供,数字图书馆建设刚刚起步。”

跨国界图书馆早已有之。如世界数字图书馆,是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框架下,由美国国会图书馆馆长詹姆斯倡议建立,是世界各国文化资源交流的共享平台。

区域性的数字图书馆合作建设,一个范例是2010年签署的中日韩数字图书馆协议。

但中阿数字图书馆显然任务更为艰巨:中日韩数字图书馆呈现的都是东方文明,而中阿数字图书馆面临文化鸿沟。

中阿合作交流中,语言可能是最大的挑战。但在建设数字图书馆时,语言难题可以从技术角度解决,比如世界数字图书馆就有七种语言。

“我不担心彼此的标准规范问题、平台搭建问题,包括语言问题,而是担心双方如何找到一些共同感兴趣的资源,要找到可读、可视、有效的内容,需要下功夫。”孙一钢说。

“这个讨论的前提是你有什么,我有什么。不能是你宣传你的东西,我宣传我的东西。要找到大家共同的结合点,资源建设和内容建设是需要下大力气去做的。”他解释。

结合点之一,就是丝绸之路。

伊拉克国家图书文献局代表说,丝绸之路曾经是、并且现在依然是中阿加强社会与民间深厚关系的一大基础。

孙一钢则认为,可以围绕丝绸之路构建文化资源,打造沿途风情、风俗习惯、当地文化、历史内容等,之后再分专题梳理。

比如,把不同版本的《古兰经》集合在一起。

“通过文献构成,把中阿文化交流的情况完整地呈现出来。它不仅仅促进经济,而是对中阿深入了解,促进交流,间接也会对经济起到促进作用。”孙一钢说。

此次论坛选择国内代表时,以青海、宁夏、新疆、广西,以及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民族图书馆等为主。“他们本身是多民族地区,是文化融合的地方。”

阿拉伯数字的由来篇5

【 正 文】

13世纪初,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后在世界舞台异军突起。成吉思汗和他的继承者多次征服中亚、西亚等地穆斯林国家和地区,打通了中西文化交流的通道,大批阿拉伯人、波斯人和伊斯兰化的突厥人及有一技之长的工匠、科学家、天文学家、医学家随蒙古军队进入中国。元朝建立后,又有大批穆斯林知识分子、商人通过丝绸之路源源不断地进入中国。元时,人们把世界各地来华的穆斯林通称为回回人,其政治地位、经济力量、人口总数大大超过了唐宋时期来华的穆斯林"番客"。元代回回人在中西文化交流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他们带来了阿拉伯伊斯兰世界一些先进的科学文化技术,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中华文化宝库。

一、中世纪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勃兴

蒙古人西征之前,阿拉伯人大举向外扩张,曾建立了幅员辽阔的阿拔斯王朝(750-1258),同时他们吸纳了当时世界各国的先进文化,包括叙利亚文化、波斯文化和印度文化,并将这些不同文化类型的书籍翻译成阿拉伯文,兴起了一场"百年翻译运动",极大地推动了伊斯兰世界学术文化的发展与创造。应该指出的是中世纪的阿拉伯穆斯林科学家们并非限于翻译和介绍,他们还创造性地发展和完善了许多科学领域,他们不仅注重科学实验,也致力于探讨科学规律。当时撒马尔罕、巴格达、伊斯法罕、布哈拉、大马士革已发展成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中心,涌现出大批学者和科学家,这些中心建有富丽堂皇的图书馆、实验室,各地清真寺装有造型各异的日晷。穆斯林对天文观测设施的建设和天文仪器的制造具有浓厚的兴趣,他们创立了历法,编纂了历书和朝拜指南,还发展了计算精度极高的天文学观测实践与理论,发明创造了很多仪器装置,诸如星盘仪、象限仪、地球仪、观像仪等。伊斯兰天文学不仅对西方天文学发展有过重要的推动作用,而且在元代经回回人传入中国后,对中国天文学研究也产生过重要影响。

阿拉伯人对医疗科学也很感兴趣,相传曾说过,学问有两类:一类是教义学,一类是医学[1](426)。到11世纪时,阿拉伯医学已非常发达,他们开办药剂学校,在巴格达创立了第一所伊斯兰性质的医院,医院内设有医学图书馆,藏有世界各地的医学书籍。拉齐(865-925)被称为伊斯兰医学家中最伟大、最富于独创性而且著作最多的人物,曾任巴格达医院院长。伊本·西那(980-1037)被称为最著名的伊斯兰医学家,他诞生于中亚布哈拉附近,死后葬于伊朗西北的哈马丹。他的坟墓一直保存到现在,为后人所瞻仰。伊本·西那一生著述颇丰,据说写过100多部著作,内容包括医学、哲学、几何学、天文学、教义学、语言学和艺术等方面。他曾把希腊和阿拉伯医学思想加以总结,编成《医典》,成为那个时代最具权威的著作,被欧洲各大学作为教科书。伊本·西那作为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在促进人类思想和文化的发展方面,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因此在1952年他诞生1000周年(按伊斯兰教历计算)的时候,阿拉伯国家联盟在巴格达举行大型纪念活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把他列为世界名人,举行了纪念活动[2]。

伊斯兰教关于天文学的研究是在一部印度天文学著作的影响下开始的,这部著作称《西德罕塔》,公元8世纪传入巴格达后被波斯学者法萨里翻译成阿拉伯文,被后代学者作为范本。据说印度算术及其数学体系和零号是随《西德罕塔》传入阿拉伯国家,随后又传入欧洲及世界各地。

总之,阿拔斯王朝(750-1258)时期,中亚一带聚集了许多科学家、哲学家、天文学家、数学家、地理学家、历史学家、文学家和教义学家。如阿拉伯散文鼻祖木干法尔是波斯人,阿拉伯语法开山鼻祖西伯威息亦是波斯人,医学家拉齐是德黑兰人,伊本·西那也是波斯人,数学家花剌子密,天文学家、地理学家鲁比尼都是中亚人。公元11世纪,阿拔斯王朝逐渐衰落,濒于瓦解,帝国东西各部纷纷自立。但具有伊斯兰特点的学术文化继续昌盛,构成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百家争鸣的局面。撒马尔罕、伊斯法罕都是和巴格达繁荣时期相媲美的伊斯兰文化中心[3]。

二、蒙古人西征及对伊斯兰文明的破坏

1218年西辽被蒙古灭后,第二年成吉思汗率20万大军浸入花剌子模,开始了对伊斯兰文明的蹂躏。蒙古族是一个游牧民族,善于征战,当时花剌子模虽然有40万军队,但在善于骑射的蒙古军面前不堪一击。成吉思汗亲率主力进攻不花剌,守城将领出城纳款,向成吉思汗投降,居民2万余人被杀,青壮年被成吉思汗强征去攻打撒马尔罕。撒马尔罕是花剌子模都城,城破后又有数万居民被杀。1221年成吉思汗三子拖雷围攻呼罗珊西部的马鲁,守军投降,17万无辜市民被杀,仅余下工匠400名。察合台、窝阔台攻下玉龙杰赤,虏其各色工匠10万东去[4]。

至1261年元朝建立,成吉思汗与他的继承者三次西征,历经近半个世纪。蒙古西征是世界历史上规模空前的一场战争,其所跨地域涉及欧亚两洲。战争破坏了伊斯兰文化,中亚、西亚、伊斯兰国家的人民用几百年时间积累起来的人类智慧的象征--图书馆、天文台、礼拜寺及那些科研人员,他们被烧毁、被屠杀,其损失是无法估量的,中世纪光辉灿烂的伊斯兰文化遭到蒙古军队长达半个世纪的蹂躏、摧残。"在这期间,蒙古人乘着快速的马队,配备着奇异的弓箭,走到哪里,便在哪里进行蹂躏和破坏。东方伊斯兰教的文化中心,在他们的面前被扫荡净尽,在堂皇的宫殿和庄严的图书馆过去屹立的地方,只留下断瓦残垣,一片废墟。深红色的河流,标志着他们铁蹄的踪迹。有10万人的赫拉特(希拉特),只剩下4万人口了。"[1](578)

同时,蒙古人西征打通了中西文化交通的通道,中西亚等地的穆斯林士兵、工匠、商人、科学家源源不断地来到中国。这些穆斯林大多数是被蒙古军强征东来,也有些是在元朝建立后的和平时期随着元与中亚几个蒙古汗国之间政治、文化交流的需要而来到中国。蒙元时期大量穆斯林的东迁,为我国回回民族的形成奠定了人口数量基础,《元史》及元代各类文献中将这些东来的穆斯林统称为回回人。

三、回回人传入的阿拉伯科技文化

蒙古人虽然善征战,军事力量强大,但在元朝建立前,生产技术落后,生产力极其低下。他们绝大多数从事畜牧业,只有少数农业区。"鞑人初始草味,百工之事,无人而有。其国除孳畜外,更何所出。其人椎朴,安有所能?……箭镞以骨,无以得失。后灭回回,始有物产,始有工匠,始有器械,盖回回百工技艺极精,攻城之具尤精。"[5]

蒙古人的征服行动,不但对中亚伊斯兰文明带来毁灭性的破坏,在征服西夏、辽、金、南宋的战争中,也常常付之以洗劫或屠城,给内地经济造成重大破坏。但此时蒙古统治集团中已有大量包括回回人在内的色目人参政,减少了蒙古人破城后毁灭性的屠杀。如蒙古将领议屠中兴,回回人"察罕力谏止之"。畏吾儿人廉希宪在四川奏请"申敕军吏,无妄掳掠"。

126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后,蒙古人开始重视社会、经济、文化建设。大量回回人进入中国后,得到蒙古统治者的重用,尤其在帮助蒙古统治者治理地方,恢复战后创伤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回回人在元代中西文化交流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白寿彝先生称:"元回教人之西学,严格言之,多为应用技术,而学理方面者甚少。"[6]蒙元时期由回回人传入中国的科技文化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天文历法 回回历法是公元7世纪伴随着伊斯兰教的创立而产生于阿拉伯半岛的一种历法体系,又称"希吉拉历"或伊斯兰教历。据史料记载回回历法于北宋初年传入中国。元代"至元四年(1267年),西域札马鲁丁撰进《万年历》,世祖稍颁行之。"[7]

白寿彝先生认为《元史·历志》所谓《万年历》与《元史·本纪》提到的《回回历》当系一物[6]。《新元史·历志》亦称"札马鲁丁之《万年历》,实即明人所用之《回回历》。"又谓"西域人札马鲁丁用回回法撰《万年历》,其法为默特纳国王马哈麻所造。"元代在天文机构的设置上实行双轨制,即在为回回天算家设立机构之前或同时,也为汉人设立了另一套天文机构。回回天文机构的设立和健全,使得通过各种渠道来此供职的回回天文工作者开始步入正规。其最初的工作主要是从相邻的伊利汗国马拉盖天文台学习和引进现成的天文成果,札马鲁丁所献《万年历》和七种天文仪器就是从伊利汗国引进的。邱树森先生认为《万年历》并非《元史》中多次提到的《回回历》,《回回历》是一种纯阴历的伊斯兰教历,而《万年历》"是流行于波斯地区带有浓厚托勒密体系色彩的回回宫分年历法"[4]。如果这一观点成立的话,元代传入中国的伊斯兰教历法就不只是一种。

如果说回回历法在北宋或更早时间就传入中国的话,那时仅限于穆斯林宗教生活的需要。元时回回历得到统治者重视,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应用。由于"西域推测天象最精,其五星纬度又中国所无"[8],在元代一直被人们采用。元朝统治者第一次为回回天文学家设立了专门的天文机构--西域星历司。至元八年(1271年),元政府在上都创建回回司天台,秩从五品,后又改为回回司天监。

至元四年,札马鲁丁进《万年历》的同时,还向朝廷进献从波斯国引进的七种天文仪器,《元史·天文志》有一简单说明:1."咱秃哈剌吉,汉言浑天仪也。"2."咱秃朔八台,汉言测验周天星翟之器也。"3."鲁哈麻亦渺凹只,汉言春秋分晷影堂。"4."鲁哈麻亦木思塔余,汉言冬夏至分晷影堂。"5."苦来亦撒麻,汉言浑天图也。"6."苦来亦阿儿子,汉言地理志也。"7."兀速都儿剌不定,汉言昼夜时刻之器也。"

回回人札马鲁丁可能是中亚一位优秀的天文学家,这些天文历法及天文仪器的传入极大地丰富了元代天文学方面的知识。元代科学家郭守敬编造《授时历》时可能亦参考了回回历法。另外,我们从清初回族学者刘智(约1644-1730)所著《天方至圣实录》中得知,元代宫廷收藏有许多伊斯兰天文学方面资料,如该书卷二十《敕回回太师文》中记载:"洪武初,大将入都,得图籍,文皆可考。惟秘藏之书数十百册,乃乾(天)方先圣之书,我中国无解其文者。闻尔某道学本宗,深通其理,命译之。今数月,所译之理知上下,察幽微,其测天之道,甚是精祥"。在同卷所收录钦天监回回太师马沙亦黑洪武十五年所作《回回天文书序》中讲道:"爰自洪武初,大将军平元都,收其图籍经传子史凡若干万卷,悉上进京师,藏之书府……其间西域书数百册,言殊字异,无能知者。……遂召钦天监灵台郎臣海达儿、臣阿答兀丁、回回太师臣马沙亦黑、臣马哈麻等咸至于庭,出所藏书,择其言天文阴阳历象者次第译之。……且命之曰:’尔西域人,素习本音,兼通华语,其口以授儒,尔儒译其义,辑成文焉。惟直述毋藻绘,毋勿’。……明年二月,天文书译即,缮写以进。……是书远出天方圣裔,在元世百有余年晦而弗显。今遇圣明,表而为中国之用,备一家之言,何其幸也。"

(二)医学 "回回人入中国者,多以卖药为业,其俗至今尚存。"[9]元代由于回回医药学的大量传入及临床应用,至元七年设置广惠司,专掌"修制御用回回药物及和剂,以疗宿卫士及在京孤寒者"。至元二十九年又设"大都、上都回回药物院二……掌回回药事"。元至治二年复将二药物院划归广惠司辖领。说明回回医药传播很广,除回回外,畏吾儿人、也里可温人、汉人也都接受了回回医药科学,对回回医药的传播起了推动作用。伊斯兰医药书籍可能最初是以阿拉伯文、波斯文传入中国,一些穆斯林学者将其翻译成汉文,或者重新编写成汉文表述的伊斯兰医书。现存的4卷残本《回回药方》是明洪武年间翻译的,它所依据的原本应是元代大量传入中国的阿拉伯医药典籍。据宋岘先生考证,《回回药方》基本内容是译自中亚阿拉伯医学家拉齐、侯奈因、萨卜而、麦朱西、伊本·西那等人的伊斯兰医学经典。其中的110余首方剂同伊本·西那的《医典》方剂完全相同。这表明,中古时期,伊本·西那《医典》等医书不仅流传到了欧洲,而且也传到了中国,并有了汉文译本。由此证明《回回药方》是伊斯兰科学文化于13世纪由回回人传到中国的重要史实,是传统中国文化与外来的阿拉伯、波斯文化相融合的结果[10]。

(三)造炮术 "回回炮"因回回人制造、使用并首先传入中国而得名。所谓回回炮,是一种木制的抛石机,源自于中亚阿拉伯国家,蒙古西征时已发现这种抛石机的威力。据《阿拉伯通史》记载:"1258年1月,旭烈兀的抛石机,对首都(巴格达)的城墙进行了有效的攻击。不久就有一个堡垒被打开一个缺口。"[1]至元五年(1268年),元军对南宋襄阳和樊城进行围攻,此二城城高墙厚,又有众兵把守,久攻不下,对元军士气影响很大。于是忽必烈遣使征炮匠于波斯国。伊利汗阿八哈遂派出身制炮世家,以善造炮而名扬的旭烈(赫拉特)人亦思马因和木发里(布哈拉)阿老瓦丁前往中国[11]。至元九年(1272年)十一月,"回回亦思马因创作巨石?来献",忽必烈命在大都午门前进行试射,并亲临观看。试毕,忽必烈大加赞赏。即命亦思马因携其炮术前往樊城、襄阳助战。开炮后"声震天地,所击无不摧毁,入地七尺"[12],樊城、襄阳很快攻下。至此,元军将回回炮用于征服南宋的各个战场,成为元军攻城的有力武器。至元十一年(1274年),元军设立回回炮手总管府,以亦思马因为总管。至元十八年又设回回炮手都元帅府,二十二年改为回回炮手军匠上万户府。这一机构的不断升迁说明元统治者对回回炮的依重。

(四)语言文字 元朝由于大量中亚回回的内迁,中国与中亚穆斯林关系日益密切。元初国中通行汉文、蒙古文和回回文三种文字,即"鞑人本无字书,然今之所用则有三种:行于鞑人本国者,则只用小木长三、四寸刻之四角……行于回回者,则用回回字,镇海主之。回回字只有二十一个字母,其余只就偏旁凑成。行于汉人、契丹、女真诸亡国者,只用汉字,移剌楚材主之"[5]。元大都"市学多教回回字及鞑人译语"。鉴于回回文字的重要性,元政府在一些重要机关内部设有回回椽史、回回译史和回回令史等官职,他们的职责就是用回回文起草文书、翻译文书。可见元政府与中亚蒙古汗国联系还是比较密切,他们之间文书往来既有蒙古文,也有大量波斯文或阿拉伯文。王恽《中堂纪事》云回回译史麦术丁以木笔挑书普速蛮字。元代回回人宗教活动及日常用语中多为阿拉伯语和波斯语。大多数学者认为《元史》中多次提到的回回文字应为波斯文:一是因为蒙元时代来自波斯和东部的穆斯林人数居多。二是因为旭烈兀建立的伊利汗国也是通用波斯文,元与伊利汗国之间的文书往来十分频繁。所以元朝官办的回回国子学和回回国子监,教学的主要内容应是波斯文[4]。法国汉学家伯希和曾指出:波斯语是蒙古人宫廷和罗马教廷通信的交流工具。这些用波斯语写的信件至今仍保存在梵蒂冈图书馆[13]。

元代随回回人东移还传入一种称"亦思替非"的文字。《元史·选举志·学校项》云:"世祖至元二十六年夏五月,尚书省臣言:’亦思替非文字,宜适于用,今翰林院益福的哈鲁丁能通其字学,迄授以学士之职,凡公卿大夫与夫富民之子,皆依汉人入学之制,日肆习之",帝可其奏。是岁八月,始置回回国子学。至仁宗延?元年四月,复置回回国子监,设监官。以其文字便于关防、取会数目,令以旧制,笃意领教。"由于《元史》记载简略,亦思替非文字到底是一种什么文字,曾困扰学术界长达半个多世纪。1940年白寿彝教授根据以上记载推测亦思替非文字"在元代系做关防会计之用"[16]。已经点出了这种文字的用途,可惜没能引起学术界重视。后来又有人撰文认为是波斯文、阿拉伯文,也有人认为是一种突厥语言[14]。在1992年11月举行的"伊朗学在中国学术讨论会"上,伊朗学者穆扎法儿·巴赫蒂亚尔提交的《"亦思替非"考》一文破解了这一千古之谜。他指出:"亦思替非(Estifi)本意乃是’获取应有之权利’或’向某人取得应得之物’。作为一个专有名词其意为:’财产税务的核算与管理’。因此,在古代,在大多数伊斯兰政权统治的国家,类似现代财政部的部门称为’亦思替非部’"。"’亦思替非’乃是一种特殊的文字符号,用于国家文书之中,它有特定的写法与规则,国王及政府有关财务税的诏书、清算单据、税务文书等都用这种文字书写……这种文字类似缩写符号或象形文字,只表意而不标音"[15]。由此可见,亦思替非文字是一种专用于财务核算的文字,创造者是伊朗人,元代传入我国,元政府设立回回国子学,蒙古贵族子弟有入学学习者,命回回人益福的哈鲁丁专门教习。

(五)文化艺术 元代回回人在文化艺术方面也有较大成就,一方面华化的回回人用汉文创作了许多传世作品,如文学家、诗人高克恭、马九皋、萨都剌,回回剧作家丁野夫等。在书法、绘画方面也是人才辈出。这些回回人入华时间较早,追其先辈有唐宋时期入华者,有蒙古西征初期入华者,历经几代后,已完全接受了汉文化。陈垣先生《元西域人华化考》一文论述颇详。

元代回回人还带来了中亚地区的一些音乐和乐器。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记载元代较为流行的回回曲有《伉里》、《马黑某当当》、《清泉当当》三个曲目。有学者认为《伉里》曲可能是西域康里国流行的曲目之一,随回回传入中原。元时有许多西域乐器传入,拉弦乐器有胡琴,弹弦乐器有箜篌、琵琶、火不思、七十二弦琵琶、兴隆笙等。随乐器东传的必定有许多回回乐人和乐曲。回回音乐与中国音乐一同构成元代宫廷音乐,礼部下设仪凤司,"掌汉人、回回、河西三乐细乐;每色各三队,凡三百二十四人"[16]。仪凤司下,又常设和署"管领回回乐人"。元代回回乐不仅供宫廷蒙古统治者欣赏,也传人民间,受到全国各地人民喜爱。

(六)数学的传入 数学是天文学的基础,天文学是与数学同步发展的。公元8世纪,印度算术及数字体系和零号传入阿拉伯国家,而这些数字的应用遍布于阿拉伯世界大概要归功于花拉子密和海伯什的天文表。艾哈迈德·奈赛威(卒于1040年)在他所著的《印度算法释疑》一书中介绍分数除法、开方和立方的方法时,几乎是采用现代的方法。花拉子密是阿拉伯数学史上最初的主要人物,他不仅编写了最古的天文表,而且编写了关于算术和代数学的最古的书籍。阿拉伯数学也是借花拉子密的著作传入西方。元时一些阿拉伯数学著作也传入中国,据《元秘书监志·回回书籍》记载,元代传入我国的26种科技书目中,有4种是数学方面的,它们是《兀忽烈的四劈算法段数十五部》、《罕里速窟允解算法段目三部》、《撒唯那罕答昔牙诸般算法段目仪式十七部》、《呵些必牙诸般算法八部》。马坚先生认为《兀忽烈的四劈算法段数十五部》可能是欧几里得《几何原本》15部的最早译名。

(七)其他 元代由回回人东传的科技文化除上述外,还有大量建筑学、地理学方面知识和技术。马坚先生在1955年7月7日的《光明日报》发表《元秘书监志"回回书籍"释义》一文,对元代官方记载的传入我国的回回书籍进行逐条释义。因这些书籍的书名大多为波斯语或阿拉伯语与汉语混合音译,一般人很难明了这些书籍包含的内容,经马坚先生研究,这26种回回书籍包括数学、几何学、天文学、医学、地理学、星象学、化学、哲学、历史学、辨认宝石学、机械制造原理、诗歌、天文仪器制造等方面内容。可惜这些书籍已全部失传,只有书名记录,今人不能睹其全貌。《光明日报》在这篇文章"编后记"中指出:"马坚同志的文章虽是比较专门性的,但是提出了关于文化交流和科技史上的一些重要材料的考订,包括古希腊和阿拉伯的文化科学书籍仪器在元代的出现。其中《几何原本》一书就比一般所知明末始入中国的事迹,在时间上几乎提前了三百年。此外,还有古代阿拉伯的天文、历算、医药、占卜以及历史、地理、物理、化学、文学书籍。这些都是元代的’回回’人所做的文化交流工作,也就是我国回民在历史上对文化工作努力的成绩。后来像清初的回民学者刘智在著述时又采用了这些书籍。所以,这是应该得到史学家们和科学家们的注意的。"

元代可能还有许多有关伊斯兰教义学、教法学、哲学方面的著作传入我国,这些书籍以波斯文或阿拉伯文在民间流传。清初穆斯林学者刘智(约1644-1730)在《天方至圣实录》中称:"向也吾欲著三极会编,苦无其学;遍求书肆,天地人三者之书,言多陈腐无实;求之天方之书,无从可得,早夜思皇。俄于京师得诸吴氏藏经数十册,皆西国原本,自元世载入,藏之府库,而为流寇发出者,天文地理之学,思过半矣。"刘智发现这批数十册元代回回人传入的西域典籍原本,有一半属天文地理学方面。可能是元明以来因战乱流传于民间,被私人收藏,刘智没有提供这批典籍的目录。刘智在其另两部著作《天方性理》(1704年)和《天方典礼》(1710年)两书写作中采辑、参考95种阿拉伯文或波斯文资料,其中《天方性理》40种,《天方典礼》45种。95种书目中19种是相同或大体相同的,实际有66至68种。这一目录资料曾引起中外学术界极大兴趣,法国汉学家伯希和称此书目为"18世纪中国常用阿拉伯文、波斯文著作简要目录"。澳大利亚学者莱斯利对这95种书目进行考证。作者认为许多文本,特别是那些阿拉伯文的,是标准的逊尼派哈乃非教法学派的法学和礼仪方面的经典;极少数著作是属于什叶派的;诸多著作特别是波斯文著作,是苏非派经典;几乎可以肯定,刘智书目中所列波斯文著作多于阿拉伯文著作[17]。还有一些著作属于天文学、哲学、逻辑学、历史学、地理学、先知传、苏非圣贤录方面内容。毫无疑问,这些著作大部分是元、明时期经中亚、阿拉伯传入我国的,它为明清之际回回学者的汉文著译活动提供了大量资料基础和思想渊源。

四、文化交流的双向性

以上我们探讨了元代大量阿拉伯伊斯兰地区科技文化传入中国的事实。元代也有许多中国先进科技文化经回回人或其他民族成员传入中亚,再由中亚传入欧洲。火药是在7至8世纪中国炼丹家所发明,10世纪用于军事,12至13世纪火药和烟火从中国传入阿拉伯,于是阿拉伯的烟火里就有"契丹花"、"契丹火轮"这些名称[18]。还有许多商品,如茶叶、丝绸、瓷器在元代经回回人输入阿拉伯,数百年来一直受到中亚及阿拉伯人民的喜爱。

成吉思汗是横跨欧亚大陆的蒙古帝国的创造者,他生前将其诸弟分封于东边,称东道诸王,以封其长后孛儿帖夫人所生三个年长的儿子术赤、察合台、窝阔台于西方,称西道诸王。后来宪宗蒙哥遣其弟旭烈兀西征木剌夷,后立国于波斯。旭烈兀与上述西道诸王之后裔,在元代统称西北诸王。成吉思汗在宗亲诸王中地位极高,至其晚年,诸子虽已年长成人,独立理事,但始终慑服于他的威严,至成吉思汗孙子忽必烈继承大统,建立元朝,西北诸王已先后独立,成立伊利汗国、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其中伊利汗国与察合台汗国立国于中亚穆斯林地区,他们与元朝继续保持着政治、经济、文化往来。许多回回人带着汉地先进的管理经验到中亚,帮助蒙古统治者进行治理,回回人牙老瓦赤就是这样一个人。

牙老瓦赤及其子乌思忽惕本为花剌子模人,他们是在成吉思汗征服花剌子模时从兀笼格赤投奔成吉思汗,并进献管理城市的策略,受到成吉思汗器重。遂命其子乌思忽惕与镇守官一同管理不合儿等城,又命牙老瓦赤管北平。后来牙老瓦赤受命管理河中地区。河中地区指乌浒水和锡尔河之间的地区,其核心是不花剌和撒马尔罕。牙老瓦赤采用从汉地学到的管理经验,在河中推行一种类似人头税制度,以减轻当地人们负担。因当时蒙古统治者征收的各种苛捐杂税太多,百姓因此流散。自实行人头税后,不得再行征收或另行摊派。蒙哥也采纳了这个办法,下诏在波斯等地实行。

不久牙老瓦赤被调回北京,管辖汉地,但他的儿子仍留在河中。"合罕把整个契丹诸地交给马合木、牙老瓦赤管辖,把别失八里和哈剌火州,即畏吾儿斯坦的土地、于阗、喀什葛尔、阿力麻里、海押力、撒马尔干及不花剌,直到乌浒河岸,交给牙老瓦赤之子乌忽惕伯。"[19]元朝与伊利汗密切的政治关系,为这个时期中国与伊朗及阿拉伯经济文化的交流提供了有利条件。当时有不少精通中国天文历法、医学、历史的各类学者到伊利汗国任职。蒙古学者还将中国的钞法介绍到伊利汗国,阿拉伯人因此认识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制度。

总之,蒙古的西征及元与中亚各汗国的亲密关系,为中国与阿拉伯各国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提供了有利条件,著名的中国印刷术、火药武器等科学技术就是在元朝开始传入波斯阿拉伯和欧洲。同时波斯、阿拉伯素称发达的天文学、医学等方面的大量成就也被大量介绍到中国来,回回人在元代中西文化交流中起了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美)希提.阿拉伯通史:下册[M].马坚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

[2] 李振中.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医学家伊本·西那[J].回族研究,2002(2).

[3] 纳忠.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史·译者序言[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4] 邱树森主编.中国回族史[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96.

[5] (南宋)徐霆.黑鞑事略.疏证[M].

[6] 白寿彝.元代回教人与回教[A].中国伊斯兰教史参考资料:上册[C].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85.

[7] 元史·历志[M].

[8] 明史·历志[M].

[9] 陈垣.元西域人华化考[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10] 宋岘.回回药方考释[M].北京:中华书局,2000.

[11] 马建春.蒙元时期"回回炮"的东传及作用[J].西北民族研究,1996(2).

[12] 元史·亦思马因传[M].

[13] (伊朗)玛利亚姆·达芙塔瑞.中国回族和伊朗穆斯林双方伊斯兰文化的主要共同点[J].王建平译.回族研究,1998(2).

[14] 陈高华.关于亦思替非文字[A].中国伊斯兰文化[C].北京:中华书局,1996.

[15] 叶亦良主编.伊朗学在中国论文集[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

[16] 元史·祭祀志[M].

[17] (澳)莱色列,瓦塞尔.刘智所使用的阿拉伯文和波斯文资料[J].王东平,邵红英译.回族研究,1998(4).

[18] 冯家升.从历史上看阿拉伯与中国的友好关系[A].回族史论集[C].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84.

阿拉伯数字的由来篇6

关键词:识别效率 E–prime

中图分类号:TH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7(c)-0103-02

目前,人们对钟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钟表走时精确度等方面,对时间显示方式的研究不多。由于指针式和数字式显示方式如今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和飞机等高精仪器的仪表盘,研究人们对不同显示方式的识别效率会是未来这一领域的重点。

1 研究目的和要求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探寻是对钟表时间显示方式对识别效率的影响。运用E-prime程序编程,将设计的用不同方式显示时间的钟表图片作为刺激呈现给被试。观察并记录被试的反应时及正确率。要求在设计刺激图片时需要考虑到被试的记忆问题,需要避免被试仅凭记忆判断时间又要尽量保持不同显示方式下刺激的指针角度和象限的一致性。

2 研究实验方案

2.1 实验方法

运用E-prime编程,在电脑上将不同显示方式的钟表图片展示给被试,同时通过程序记录的被试反应的正确率和反应时。

2.2 实验步骤

制作实验刺激图片,运用E-prime编程,修改刺激图片及程序。经过反复测试和修改,在实验图片中考虑了之前忽略的指针指向和象限问题。每种显示方式都设计了四个象限的时间显示,并且每种显示方式的相同象限的时间相差1~2s,保证了每种显示方式的一致性。本实验共涉及了指针型阿拉伯12个数字显示6种,指针型阿拉伯4个数字显示6种,指针型罗马12个数字显示6种,指针型罗马4个数字显示6种,数字型显示6种。总计30张刺激图片。正式开始实验。将设计的30张图片随机重复呈现。每种显示方式刺激呈现30次后结束程序。同时程序记录下实验的相关数据。

3 实验结果与数据处理

3.1 整体数据分析

将6张图片每次显示后被试的实验结果全部标注成TA1,其他显示方式同理,得到TA1、TA2、TL1、TL2、TS五大类显示方式的实验结果,分别表示指针式阿拉伯12个数字显示、指针式阿拉伯4个数字显示、指针式罗马12个数字显示、指针式罗马4个数字显示、数字式。运用SPSS软件对该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后得到结果表明,平均反应时的长短顺序为:TS

3.2 三组显示方式之间的差异分析

(1)分析指针式和数字式的数据结果。将TA1、TA2、TL1、TL2、合并为TZ(表示指针式显示方式),TS(表示数字式显示方式),结果如表1。

结果表明,数字式显示方式与指针式显示方式对被试的判断有显著影响,并且数字式显示方式反应时明显小于指针式。

(2)分析指针式中阿拉伯数字显示和罗马数字显示的数据结果。将TA1、TA2合并为TA(表示阿拉伯数字显示方式),TL1、TL2合并为TL(表示罗马数字显示方式),结果如表2。

结果表明,阿拉伯数字式显示方式与罗马数字式显示方式对被试的判断没有显著影响,

(3)分析指针式中12个数字显示和4个数字显示的数据结果。将TA1、TL1合并为T12(表示12个数字显示方式),TA2、TL2合并为T4(表示4个数字显示方式),结果如表3。

结果表明,阿拉伯数字式显示方式与罗马数字式显示方式对被试的判断有显著影响,并且12个数字显示方式的平均反应时小于4个数字显示方式。

4 结论

由上述数据分析,本实验得出以下结论:(1)不同显示方式的刺激与判断所需的反应时之间具有显著差异。数字式显示方式平均反应时最短。(2)数字式显示方式与指针式显示方式对被试的判断有显著影响,并且数字式显示方式反应时明显小于指针式。(3)阿拉伯数字式显示方式与罗马数字式显示方式对被试的判断有显著影响,并且12个数字显示方式的平均反应时小于4个数字显示方式。

5 问题和后续研究

本实验仅仅是从钟表显示方式的不同角度初步探讨了人们对时间判别效率的不同。但由于表盘设计不可能像本实验中设计的那么纯粹,影响人们判别效率的因素应该还有很多。由于知识水平和时间上的限制,本研究还存在许多不足和缺陷,在未来的研究中有很多可以继续改进的地方。

参考文献

[1]裴文开,唐文彪,陈宝林.浅析操作失误中的人的因素[J].人类工效学,1999,5(1):55-57.

[2]曾祥炎.E-Prime在心理学实验中的应用[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8,6(6):67-69.

阿拉伯数字的由来篇7

关键词:罗马化,拉丁化,拉丁字母,拉丁语

中图分类号:N04;H0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578(2011)02-0054-03

确立汉语拼音为汉字国际转写标准的重要国际标准ISO-7098正在修订,教育部有关同志把标准的中文翻译本寄给笔者以征求意见。

我打开这个标准,赫然地写着《ISO一7098情报与文献一中文罗马化》,“罗马化”这几个字让人感到很别扭。这个标准是从英文翻译来的,原文题目是《ISO一7098 Information and Documentation―Romarfization of Chinese》,汉语文本的“罗马化”显然是从英文的Romanlzation翻译过来的。

之所以感到别扭,是因为近年来“罗马化”这个译名已经很少使用,人们习惯上都用“拉丁化”。在翻译国际标准的时候采用了“罗马化”这个很少使用的译名,违背了群众的习惯,当然就感到别扭了。

在文化史上,欧洲有一个“希腊化”时期,又有“罗马化”时期。“罗马化”的主要范畴在于法律、艺术等方面,不像“希腊化”那么深入社会的骨髓,这样的“罗马化”与语言文字及后来拉丁字母的传播没有太大的关系。既然“罗马化”这种翻译方法存在歧义,如果我们把语言文字上的Romanization翻译成“拉丁化”,就不容易与“希腊化”并列了,也容易与艺术及法律上的“罗马化”区分了。因此,笔者建议标准的题目改为《情报与文献一中文拉丁化》,该标准中的“罗马化”都统一改为“拉丁化”(为照顾习惯,标准中的“罗马数字”这个术语仍然可以保留)。

从罗马时代开始,欧洲的文字就掀起了拉丁化浪潮,拉丁字母成为了罗曼语族的文字,意大利语、法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罗马尼亚语都采用了拉丁字母。接着,拉丁字母代替了原来的鲁纳字母(Rune),成为了日耳曼语族的文字,英文在6世纪是使用鲁纳字母的,后来改用拉丁字母,德语、荷兰语、卢森堡语、丹麦语、挪威语、瑞典语、冰岛语都采用了拉丁字母。拉丁字母向欧洲东部传播,同斯拉夫字母争地盘,波兰语、捷克语、斯洛伐克语、克罗地亚语都采用了拉丁字母。此外,阿尔巴尼亚语、立陶宛语、拉脱维亚语、爱尔兰语、芬兰语、匈牙利语、爱沙尼亚语都采用了拉丁字母。地中海的岛国马耳他,讲阿拉伯语,也采用了拉丁字母。

随着新大陆的发现,拉丁字母传到美洲。整个美洲都采用了拉丁字母,南美洲和中美洲全盘拉丁化,他们不仅采用宗主国的拉丁化文字作为官方文字,连本土的语言(如巴拉圭的瓜拉尼语、秘鲁的凯楚亚语)也使用了拉丁字母,因此,人们把拉丁化的南美洲和中美洲叫做拉丁美洲。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拉丁化浪潮席卷到大洋洲,使整个大洋洲都拉丁化了。除了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之外,太平洋中的许多新独立的国家都掀起了拉丁化浪潮。

夏威夷成为美国的一个州之后,采用英语为官方语言,夏威夷语逐渐衰落,仅用于地名和旅游用语之中,这些残留的夏威夷语全部采用拉丁字母来拼写。

新独立的斐济、所罗门群岛、瓦努阿图、马绍尔群岛、基里巴提、密克罗尼西亚联邦、贝劳、西萨摩亚、汤加、瑙鲁都采用英语作为官方语言,本民族的语言也都采用拉丁字母――整个大洋洲也都拉丁化了。

非洲撒哈拉大沙漠以北的阿拉伯国家均采用阿拉伯字母,南面除了埃塞俄比亚采用传统的民族字母之外,也都使用拉丁字母。可以说,撒哈拉大沙漠以南的非洲也拉丁化了。索马里信奉伊斯兰教,独立后创造新文字,在阿拉伯字母和拉丁字母之间进行了困难的决策,最后毅然放弃阿拉伯字母而采用拉丁字母。坦桑尼亚和肯尼亚采用斯瓦希里语为两国共同的官方语言,斯瓦希里语早年采用阿拉伯字母,现在也改为采用拉丁字母。通用于尼日利亚和尼日尔的豪萨语,16世纪采用阿拉伯字母,20世纪初年也改用拉丁字母。南非共和国除了使用英语之外,还使用阿非利堪斯语作为官方语言,也采用拉丁字母。此外,卢旺达、布隆迪、莱索托、斯威斯兰、马达加斯加等国的本土语言,不仅成为了法定的语言,而且也都采用了拉丁字母。

亚洲西部使用阿拉伯字母,南部使用印度字母,东部使用汉字,即便如此,拉丁化的浪潮也席卷了亚洲。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作为伊斯兰国家的土耳其,原来一直使用阿拉伯字母,在1924年宣布放弃阿拉伯字母,采用拉丁字母。土耳其是横跨欧亚两洲的国家,土耳其改用国际化的拉丁字母,在东方国家和西方文化之间首先筑起了一座拉丁字母的桥梁,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的文化交流。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冲破了印度字母和阿拉伯字母的传统,采用拉丁化的民族文字。印度尼西亚在5--6世纪接受印度文化,采用梵文字母,13世纪信奉伊斯兰教,改用阿拉伯字母,17世纪以后沦为荷兰的殖民地,以荷兰语为官方语言,采用拉丁字母,在民间用拉丁字母书写各种本土语言,后来与马来西亚、新加坡、文莱共同以标准马来语为官方语言,采用拉丁字母。马来西亚很多人信奉伊斯兰教,习惯用阿拉伯字母,在拉丁化浪潮冲击下,改用拉丁字母。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虽然都以标准马来语为官方语言,都采用拉丁字母,但是,拼写法各有差异,印度尼西亚的拼写法受荷兰语影响,马来西亚的拼写法受英语的影响,不利于彼此的交流,1972年统一了拼写法。菲律宾有多种语言,其中有的语言在18世纪前采用起源于印度的变形字母,后来有的地方改用阿拉伯字母,采用以他加禄语为基础的菲律宾语为国语之后,也实现了拉丁化,菲律宾是双语制国家,还使用英语为官方语言。越南原是使用汉字的国家,独立后采用拉丁字母,实现了拉丁化。

中国是汉字的发源地,1958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一致通过了拉丁化的《汉语拼音方案》,秋季开始在全国小学教学,小学生入学,先学汉语拼音字母,然后用拼音字母帮助学汉字,汉语拼音方案在推广普通话和对外汉语教学方面,成为了方便的学习工具。

现在,拉丁字母已经在全世界120个国家成为了正式文字,不以拉丁字母为正式文字的国家也有拉丁字母的拼写法作为辅助文字或拼音符号。中国的汉语拼音方案在1982年成为了汉语罗马字的国际标准,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正在制定各种非拉丁文字的罗马字转写标准。国际拉丁化的浪潮席卷了全世界,这是国际语言文字生活中引人注目的大事。

当然,国际拉丁化浪潮也有受到阻碍的时候:上个世纪60年代,新疆的维吾尔和哈萨克字母由阿拉伯字母转为拉丁字母,结果遭到了失败,80年代初期又恢复阿拉伯字母,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

阿拉伯数字的由来篇8

招贴设计不仅具有强烈的视觉美感,同时还反映出了该民族的文化特征,以及本民族的社会生活状态。然而,图案的创意与图形的表达是招贴设计中的核心部分,阿拉伯图形艺术的表达使得招贴设计更具有美感,更加具有视觉上的冲击力。

一、阿拉伯艺术的图形创意

图形的起源是伴随着人类的产生而产生的一种历史产物,它是由于人类劳动生活的记事符号开始的。当人类祖先在他们居住的洞穴和岩石壁上作画时,图形就成为了联络的信号、沟通、表达感情和意识的媒介。这一点贯穿于图形从产生到今天的每一个时期和阶段。如易定邦在他的著作中《图形与意义》曾经提到“所谓图形,指的就是图而成形,即为人为创造形象。”图形是经过简化之后用平面黑白或者彩色的形式表达,以线条为主的具象或者抽象的客观形态。

思维是设计的核心,是创意的源点。阿拉伯艺术的图形创意也是思维的基础上进行的表达的艺术形式,思维的创新,离不开对生活的积累,对社会多角度的观察。一方面是联想、另一方面是想象。图形创新首先是我们设计者本身要有丰富的想象力,根据相关的要求,然后发散我们的思维,把与之相应的设计理念、相应的元素来加以创作;想象是我们利用大脑中的信息,构筑新的形象的心理活动,是创造新形象的思维动力。然后,两者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前者是注重发散思维、直觉思维、横向思维的,而后者主要注重的是理性的思维、纵向的思维活动。

“线形”的表现在阿拉伯艺术当中的运用还是比较简洁的,主要是突出图形的创意思维,加以联想与想象的创意手法表达,在这层面上,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特别是物与物之间的结合,这要求设计者具有极强的想象力,才能赋予浓厚的艺术色彩。在结构上,阿拉伯字体形态较为简洁化,图形一般具有极强的意向,也就是浓厚的抽象形式,但这些不失去固有的功能,所以在阿拉伯艺术中的招贴设计是极其附有艺术感染力的。那么,想要准确的表达招贴设计的主题,还是需要我们对阿拉伯数字的形体与结构进行全面的分析。

图形中蕴含着设计者的思维,是设计者外化的一种方式,利用色彩与图形来传达内心的一种艺术语言,在一定程度上,它是直接可以对话的,没有国界与种族的限制,就可以是人在精神与情感上进行交流的一种特殊形式。招贴设计的分类一般可分为两大类,一种是具象的表达,另一种是抽象的艺术。在我们生活当中,图形的存在形式是多样的,具象的表达很受我们的喜爱,它的简单直接使我们很快地能够理解它所传达的信息,是一种直接的视觉语言情感,一般情况下我们看到的图形很多都是需要艺术家利用摄影的手法和计算机的技术来完成的。另一种抽象的图形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是经常见到的,它的形式感多样化,可以提现招贴设计的另一种的魅力,与具象的图形相比,它的视觉冲击力更为强烈,具有强烈的形式美感,附有沉重的现代气息,民族情感也运用其中,它不受时间、空间的约束,有着很大的自由性。

图形是招贴设计不可缺少的元素,在现在的招贴设计当中,它有着自自身的存在价值,可以说它就是招贴设计的灵魂。当一个设计者开始构思的时候,首先要确定他的主题方向,创意的出发点,必须要依附于图形,经过多方面的提炼、总结,最后设计成完成的图形样式,才可以创造出强烈的视觉语言。

二、招贴设计的形式表达

(一)商业招贴

招贴设计有多种的形式表达,我们日常所见的以商业招贴为主,文化属性的表现也有所不同。我国最早的商业招贴设计出现在北宋,具有鲜明的图案设计与文字说明,是山东省济南刘家功夫针铺的一张广告招贴,它的出现在我国招贴设计历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它的宣传内容就是店铺“针”的制作出售,形象有趣,不失活泼,它的制作是以当时的制作工艺印刷术来完成的,它不仅是中国最早的招贴设计,也是全世界出现最早的印刷广告工艺,从而,代表了我国印刷术的文明。如今,招贴设计作为一种全新的形式出现,它的作用主要还是以商业的宣传为主。我们不妨回想一下,我们周围的设计,都是依附于商业的,我们生活的环境时刻被商业所笼罩着,甚至包括我们的思想,我们的语言表达都与商业有着直接或者间接的关系,商业与社会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它促使着社会的发展,对文化也有着一定的推动作用。

(二)文化招贴

也分为公益类的招贴或活动类的招贴。公益类招贴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形式,主要是以公益活动为主题的内容,以此来引导或者培养人们对事物的正确理解,在某种程度上它有着一定的教育意义。例如设计作品《反战招贴》日本设计大师福田繁雄的作品,该作品具有很沉重的教育意义,画面运用很简洁的图案设计的,一个黑色的枪口发射的子弹是朝着的自己的方向射击的,这样的画面值得我们反思,给人无限的启发。作品的也很简单明快,采用单一的黄色与黑色,但有力的反映了作品的内涵,黄色与黑色的运用让人们立刻就能感觉到危险的来临,有一定的警示作用,黄色的使画面显得非常的醒目。子弹的反方向发射让我们感觉很疑惑,设计者运用了高度逆向思维的创造形式,来营造这种战争必将自食恶果的深刻内涵,同时画面又显得很生动,活泼,诙谐的成分。

三、招贴设计中的阿拉伯数字创意构成

上一篇:保护环境的标语范文 下一篇:独立董事制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