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女春雨戏范文

时间:2023-11-26 11:41:01

父女春雨戏

父女春雨戏篇1

周冬雨缘何被大导演张艺谋相中?记者带着这一问题,多方深入采访时,意外获知:周冬雨3岁时生父被车祸夺去了生命,两年后,妈妈带着她改嫁了,继父是一名锅炉工。为了把继女培养成体操运动员和舞蹈明星,继父真情守护了她14年……

小小孤女多么凄苦,

继父走进这个残缺的家

1991年隆冬的石家庄,雪花漫天飘舞。周冬雨出生的那天,气温回升,瑞雪变成了绵绵细雨。守在医院产房里的父亲突然灵机一动,给她起了“冬雨”这个名字。

小冬雨的父亲周勇旺、母亲韩芸均为纺织厂一线工人,把她当作掌上明珠一样呵护。为带好女儿,韩芸索性辞职,当起了家庭主妇。这样,一家三口的生活重担全压在了周勇旺一个人的肩上。对此,他没有半句怨言,逢人就说,自己忙碌了一天,回到家里看到女儿可爱的笑脸,听见女儿奶声奶气喊“爸爸”,心里比吃了蜜糖还要甜,所有的苦和累很快就烟消云散了。

谁知,好景不长。1994年底,周勇旺在下班途中遭遇车祸,他连人带自行车被卷入一辆大货车的车轮下。

令韩芸痛苦的是,早已懂事的小冬雨,忘不了爸爸惨死的那一幕,白天与同龄的小伙伴在一起玩耍时无精打采,晚上也迟迟不肯入睡,哭喊着要爸爸。韩芸只得把她揽入怀里,一遍遍地哄着,直到小冬雨困得实在坚持不住了才放到床上。可是,小冬雨经常在睡梦中惊醒,说:“血血血,我怕,我怕……”

公婆知道这一情况后,提出把小冬雨送进幼儿园。韩芸担心地问公婆:“她这么小,能行吗?”公婆说:“早上幼儿园,能转移她对爸爸的注意力。”

小冬雨进幼儿园后,与阿姨和小朋友们在一起,脸上有了笑容,晚上早早睡下,夜里不再说梦话了。

最让韩芸及其公婆高兴的是,小冬雨每天放学回家,都会拍起小手掌,唱起儿歌。伴着歌声,她扭动着小小的腰肢,欢快地跳着舞……

孰料,到了1995年国庆节后,小冬雨又变得闷闷不乐起来,回到家里,一声不响,不是躺在床上,就是抱着爸爸生前买给她的布娃娃玩具。

“宝贝,你这是怎么啦?”韩芸问小冬雨,小冬雨什么也不说,只顾抹眼泪。

在百思不得其解的情况下,韩芸连续几天近距离观察,终于知道了女儿的心病。原来,幼儿园里的许多小朋友,是由爸爸妈妈一起去接的,两只大手牵着一双小手,小朋友夹在中间,如同一只快乐的小鸟。如此幸福温馨的情景,怎能不“刺激”小冬雨呢?

经过再三考虑,原本不准备改嫁的韩芸决定给小冬雨找个后爸,让她拥有正常的父爱。深明大义的公婆虽然舍不得儿媳带着小孙女改嫁,但都尊重韩芸的选择。

1995年11月的一天晚上,柳建永走到了韩芸和小冬雨的身边。柳建永时年27岁,比韩芸大一岁,是石家庄市化肥厂的锅炉工。因他老实本分、沉默寡言,再加上家境一般,虽多次相亲,均以失败告终。

初次见到小冬雨,柳建永就喜欢上了她,给她折纸飞机,同她玩捉迷藏、老鹰叼小鸡等游戏,教她练绕口令……

小冬雨玩得特别开心,不仅叔叔长叔叔短地叫着,还让妈妈给叔叔拿好吃的。当柳建永提出告辞时,小冬雨紧紧地抱住他的双腿,眼巴巴地问:“叔叔,你哪天再过来玩呀?”他笑着说:“明天吧,明天晚上我一定过来。”

小冬雨这才松开双手,做出一个胜利的手势,笑着说:“耶!”

待柳建永离开后,韩芸感慨不已:小冬雨与柳建永一见如故,多么有缘呀。她不由得担心,柳建永会从她这儿夺走小冬雨的爱,但为了女儿能有一个美好的前程,她宁愿这种爱被剥夺。

1996年春节期间,韩芸和柳建永举行了简单的婚礼。在婚宴上,小冬雨站了起来,颇为机灵地以水代酒,对柳建永改口喊了声“爸爸”,然后说:“祝你和妈妈白头到老!”

此情此景,让柳建永感动得流下了泪水。

用柔情点燃梦想,

誓把继女培养成体操明星

转眼到了1997年9月,小冬雨进了石家庄市长安区槐北路小学学前班。只要有空,柳建永就接送她上学、放学。有一次,他注意到小冬雨明显比同龄的女孩要瘦小,就对韩芸说:“咱家小宝贝的身体太瘦弱了,该给她好好补一补了。”

为了更好地照顾女儿,柳建永以妻子体弱多病、女儿年龄尚小为由向化肥厂负责人申请上夜班。很快,他的上班时间调整为每天晚上9点至次日早晨5点,每周六休息一天。

如此一来,整个白天,柳建永就可以全身心地呵护和关爱小冬雨了。早晨,他给小冬雨准备一杯热牛奶,另加一碗香喷喷的蒸鸡蛋,看着她有滋有味地享用;中午如果天晴,他都要去槐北路小学,带着小冬雨晒太阳,以补充钙质;晚上,他与小冬雨一起举行慢跑、踢毽、跳绳和仰卧起坐等比赛。每次,他都要故意输给她,乐得小冬雨一蹦三尺高……

见小冬雨的身子骨壮实了许多,韩芸朝柳建永竖起了大拇指,说他这个后爸当得太有声有色了。

柳建永颇为自豪地说:“小冬雨喊我一声爸爸,就等于给我颁发了一块闪亮的金牌。你想想看,我娶了你之后,得到了小冬雨多少块金牌?这可是无价的啊!”

1998年年底的一天,石家庄市青少年业余体校一名体操教练来到槐北路小学选苗子,一眼相中了周冬雨,表示要收她为徒。

但柳建永觉得,当体操运动员太苦了,而且还容易受伤,自己只希望小冬雨以后读大学,读硕士读博士,然后当大学教师。韩芸同样憧憬着这一美好的未来。

不过面对一边是小冬雨嚷着要练体操,一边是体操教练数次上门劝说的状况,柳建永与韩芸商量后,决定让小冬雨去业余体校练体操。该体校在石家庄市裕华区体育南大街上,离家有好几里路。柳建永要护送小冬雨去体校,并陪伴她回家,任务很重,可他没叫过一声苦和累,还对韩芸说,自己看着女儿跟着体操教练训练是一种享受。

2003年9月,周冬雨进了石家庄市25中读初一,并被招进石家庄体操队,成为一名业余运动员。柳建永就扮演起编外教练、保健医生、铁杆粉丝等角色,从早到晚都围着女儿转……连体操队教练都说,他从未见过如此尽心尽责且非常专业的家长。

守得云开见月明,

“史上最干净的女孩”横空出世

也许是造化弄人,周冬雨在体操队里苦练一年后,成绩一直徘徊不前。这时,她面临着两个选择:一是继续留在体操队,二是回中学专心读书。

周冬雨备受打击,不知道何去何从。柳建永说:“冬雨,没关系,你的学习成绩不错,以后考个重点大学多好啊,当体操运动员太苦了,我和你妈实际上都舍不得你走上这条路……”

经再三考虑,周冬雨听从了继父的意见,转学至河北省重点中学――石家庄市27中读初二。

2007年9月,周冬雨以优异的成绩升入石家庄市12中读高一。班主任兼语文老师张晶很喜欢她这么一个优等生,发现她有舞蹈特长后,便推荐她进了校蒲公英艺术团。周冬雨在杨菁菁教练的指导下,每天都要利用课余时间刻苦训练身体的柔韧性,不是扎马步,就是摆跨部,更多的时候,是在翩翩起舞。

在柳建永和杨菁菁的支持下,周冬雨经常代表学校参加省、市舞蹈表演和比赛,并频频得奖。

一晃到了2010年春节后,正读高三的周冬雨在班主任张晶的建议下,决定报考艺术学院舞蹈系。

2010年4月初,柳建永请了几天假,一路护送周冬雨来到南京艺术学院,报考舞蹈系本科班。

机遇是为有准备的人准备的,周冬雨在表演时,被张艺谋派出的一位副导演看中,请她去北京试戏,如果通过张艺谋那一关,就能在电影《山楂树之恋》中出演女主角“静秋”。

周冬雨和柳建永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柳建永对副导演说:“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哪能降落到我女儿的头上?你们肯定是骗子,我不会中你们的圈套!”

几天后,周冬雨结束了南京艺术学院的面试,与柳建永及副导演一起飞抵北京,见到了为迟迟未能找到“静秋”而发愁的张艺谋。介绍完毕,柳建永和周冬雨都以为坐在对面的张艺谋是个替身,待张艺谋开口了,父女俩听出张艺谋的声音与他俩在电视上听过的完全一样,才敢相信事情是真的。

应张艺谋的要求,周冬雨自我介绍完毕,即兴表演了舞蹈和小品。张艺谋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称赞她干净清纯得像一张白纸,表情、性格都像山泉一样清澈透明,对现实社会中的很多人情世故全然不懂,带有青涩感,似乎就是现实生活中的原版“静秋”。

张艺谋得知柳建永这些年来含辛茹苦照顾、培养继女周冬雨的感人故事后,紧紧握住他的大手说:“你这个继父,当得太棒了,我代表《山楂树之恋》剧组全体工作人员感谢你!”

4月16日,柳建永向所在单位请了长假,带着周冬雨来到湖北省宜昌市远安县,走进《山楂树之恋》剧组。

开机后,周冬雨与“老三”的扮演者、就读于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的窦骁演起了对手戏,而且又是情感戏,心里不免有些发怵,所演的几场戏有些“夹生”,让监视器后面的张艺谋皱起了眉头。

片场休息时,周冬雨一头扑进柳建永的怀里,低声哭泣起来。柳建永安慰她说:“冬雨,别忘了,你是一根不服输的芦苇……你想怎么演就怎么演,别受拘束,就把窦骁当作你的亲哥哥吧……”

周冬雨放下了思想包袱,以原生态的表演,得到了张艺谋的肯定。有一场哭戏,她入戏很快,不仅哭声响亮,而且达到了“梨花一枝春带雨”、惹人爱怜的效果。“过!”张艺谋朝她竖起了大拇指……

经过两个多月的紧张拍摄,周冬雨终于拍到了最后一场戏。她在“老三”的病床前,对着命悬一线的“老三”,反复念叨着:“我是静秋,我是静秋,我是静秋……”这撕心裂肺的声音,令张艺谋、柳建永及片场工作人员都潸然泪下。

拍完《山楂树之恋》,周冬雨突然急切对柳建永说:“爸,坏了,我误了高考,这可怎么办?”柳建永说:“我和艺谋导演早就商量好了,你明年参加高考,报考中国传媒大学影视艺术学院导演系,艺谋导演会向这所学院全力推荐你。”

《山楂树之恋》热映后,周冬雨未加雕琢的表演获得了观众和媒体记者的充分肯定,大家一致认为她演活了静秋骨子里的青涩、朴素及清纯,堪称是从“史上最干净的爱情故事”里走出的青涩女孩。

周冬雨荧屏处女作的大获成功,让她踏上了一条星光大道。柳建永和韩芸却不希望女儿过多地“抛头露面”,夫妻俩放弃了在石家庄的工作,与周冬雨一起来到北京,在中国传媒大学附近租了一套房子,让她安静地生活和学习,准备参加今年高考,圆重点大学之梦。

责编/伊和和

父女春雨戏篇2

孩子幼儿时期的

说谎分析

如法炮制多伦多大学儿童研究所的测试,我也给3岁的女儿测了一回:我先把一只小熊放在茶几上,用布盖严。然后让她背靠茶几坐好,告诉她我要去拿一样东西,回来后她才可以掀开布看,中间不可以偷看。于是我离开房间让她一个人留在里面,躲在一边偷偷观察她。

只见她先是很耐心地坐着等,两分半钟后开始坐不住了,不停地拽自己的衣角。突然,她猛一回头,飞快地掀起布瞧了一眼,然后马上坐正,低下头玩自己的手指头。

我若无其事地走进去,她看了我一眼,有些慌乱,眼睛骨碌碌地打转。我装着很随意的样子问:“宝宝,你偷看了吗?”“没有!”她很快回答,说完脸上露出很不自然的表情。我心里好气又好笑,蹲下身看着她,又问:“你真的没有偷看吗?不管看没看,你说实话妈妈就高兴。”她不好意思地说:“我看了。”然后好像松了口气似的笑了。

 【应对方案】

温柔引导

对于3岁以下的幼儿,当父母觉得孩子在“抵赖”或“说谎”的时候,切忌因此而惩罚孩子。用这个年龄的孩子能够明白的方式,温柔地引导孩子说真话,才是明智之举。

孩子小学阶段的

说谎分析

英国伦敦米德尔塞克斯大学教授约安・弗里曼说:聪明的孩子往往擅长说谎。如果他们成长的生活环境坚决抵制说谎行为,他们就会逐渐戒除这种习惯。

台湾知名作家张大春在抵制孩子说谎方面的做法很值得我们借鉴。

张大春的儿子上小学一年级时,期末考试数学只考了75分。但聪明的孩子害怕老爸生气,就偷偷把分数改成了95分。然后还没等他发问,儿子就先发制人地说:“爸爸,我这样的成绩还算可以吧?”这改过的分数,自然瞒不过张大春的眼睛,但他不动声色地说,还行,吃过饭爸爸送你最喜欢的游戏机。

儿子高兴坏了,吃过饭就问张大春要。张大春拿过一张纸,不慌不忙地画了一个游戏机给他。儿子当然不干,大叫老爸骗人。张大春说:“是你先骗老爸的呀,你真的考了95分?”儿子一下像泄了气的皮球,垂下了头。张大春借机告诉儿子,75分固然不好,但可以通过努力争取好成绩,而说谎却是错上加错,比75分还要糟糕。

 【应对方案】

以毒攻毒

孩子在这个阶段开始有了自己的思想,因害怕或者逃避父母的责怪,总会有意识地自作聪明地说谎。父母不仅要及时纠正,甚至还要费尽心机和孩子较量到底,直到他深刻反省改正自己的错误。1

孩子中学阶段的

说谎分析

女儿雨雨升入初二后,我突然发现她行为反常,经常借口说学校补课不按时回家。并且,总爱站在穿衣镜前照来照去,有时还神秘兮兮地冲着镜子做鬼脸。等被我发现,她就慌乱地低头走开。我想,孩子一定有什么心事瞒着我。

有一次我悄悄地跟在她后面,竟然发现她放学后非但没补习,反而与一个男生一起在路上溜达。这一发现非同小可,但怎么和她谈呢?直接揭穿她的谎言的话,肯定会激起她的逆反心理。

一个星期后,雨雨13岁生日。生日前夕,我对雨雨说,妈妈准备做一大桌菜,你把好朋友都请来热闹一下。女儿一听,双眼放光。她问是真的吗?我说当然,妈妈想和你们一起青春一下。她兴奋地说,真没想到老妈这么潮。

女儿生日那天,我早早买了蛋糕,做好了菜等着她和她的朋友。我想她喜欢的那个男生一定会来。果然,在我给他们开门的瞬间,在一群孩子中间我看到了那个帅帅的小男生。我装着什么也不知道走开,让他们尽情玩。

等送走她的同学,我拉女儿坐到身边说:“雨雨,我发现刚才坐在你身边的男孩可真帅。”她愣了一下很开心地说:“他是我们班新转来的,不仅帅,最重要的是学习也特棒。”我说:“是吗?可他再棒也棒不过我的雨雨。”

雨雨迷惑地看了我半天才说:“可我的眼睛不够大,物理也没他学得好。”我说:“NO,你鼻子挺秀,作文一流。”她说:“真的?”我说:“当然,你没看那小子看你的神情?简直崇拜死。如果我没猜错,他一定很喜欢你。”

雨雨又愣了一下,脸马上成了红苹果,低声说:“妈妈,你怎么知道?”我说:“妈妈也年轻过呀!”她笑了,说:“妈妈,其实我也很喜欢他。我知道我不该这样,会影响学习,我错了。”我拢拢她的头发说:“傻孩子,相互喜欢很正常,妈妈相信你最优秀。”从那以后,雨雨又按时回家了。

 【应对方案】

做孩子的潮朋友

父女春雨戏篇3

关键字:《牡丹亭》;接受学;明清女性

一、 绪论

明代著名戏剧家汤显祖,出身书香门第,曾经在朝廷担任一些小官不肯依附权贵,为人耿直,敢于直言。他在思想上反程朱理学,肯定人欲,追求个性自由。文学上,虽然也创作过诗歌,但是影响最大的还是戏剧。他的代表作《牡丹亭》,全名《牡丹亭还魂记》,与《紫钗记》、《邯郸记》和《南柯记》合称“玉茗堂四梦”, 与《西厢记》《窦娥冤》《长生殿》并称中国四大古典戏剧。《牡丹亭》是传奇剧本,共二卷,五十五出,根据明人小说《杜丽娘慕色还魂》而成。《牡丹亭》无论是在汤显祖的创作史上还是在我国戏剧史上都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杰作。《牡丹亭》是一部爱情剧。少女杜丽娘长期深居闺阁中,在春华烂漫之时游园之后思春并在梦中与书生柳梦梅幽会,后因因情而死,死后不忘柳梦梅。终还魂复生与柳梦梅结成夫妇。剧中歌颂了青年男女大胆追求自由幸福的爱情生活所作的不屈不挠的斗争,批判和揭露了程朱理学的虚伪和残酷。爱情在《牡丹亭》中有了穿越生死的力量,主人公杜丽娘为情而死,为情而生的经历充分说明人性的欲望是不能压抑的。《牡丹亭》用形象化的手法肯定了爱欲的客观性与合理性,并对宋明理学枷锁提出了强烈批判,这在中国文学史上是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二、《牡丹亭》对明清女读者的影响

(一)情感模式的启发

《牡丹亭》中的女主人公是刻画得最成功的人物形象,也是女性读者为之疯狂的主要原因。杜丽娘自小生于名门宦族之家,从小就受到严格的封建教育,在父亲为之安排的生活下度日。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束缚、单调的生活,造成了她情绪上的苦闷,引起了她对现状的不满和怀疑。在偶尔一次游园中,春天的明媚风光刺激了她渴望爱情、要求身心解放的强烈感情,在这次游园之后,终于在梦中与柳梦梅产生了缠绵悱恻的爱情。梦中爱情的美好更激起了对美好生活的强烈要求,但是梦境终不可得,杜丽娘在抑郁中死去。但是死去的杜丽娘仍执著的追求爱情,她的游魂和柳梦梅相会,继续着以前梦中的美满生活。但是逐渐的,杜丽娘不满足于这样的生活,她要求柳梦梅掘她的坟墓,让她复生。为情死去,为情再生,杜丽娘终于又回到了现实世界,和柳梦梅成就了美满的婚姻。明人王思任在《牡丹亭序》中说:“杜丽娘隽(同隽)过言鸟,触似羚羊,月可沉,天可瘦,泉台可冥,獠牙判罚可狎而处;而 ‘梅’‘ 柳’二字,一灵咬住,必不肯使劫灰烧失。”他的这句话完整的概括了杜丽娘的性格特点。杜丽娘在追求爱情上的这种大胆坚定与缠绵执著引起了明清女子的情感认同。

(二)女性才能的自觉

众所周知,《惊梦》、《寻梦》乃《牡丹亭》整部戏剧的中心所在,剧中杜丽娘情不自禁地做了一场春心荡漾的梦,梦境中出现了幻想的意中人,“那生向前说了几句伤心话,将奴搂抱去牡丹亭畔,芍药阑边,共成云雨之欢。两情和合,真个是千般爱惜,万种温存。”“和你把领扣松,衣带宽,袖梢儿揾着牙儿苫也,则待你忍耐温存一晌眠”,云雨相欢中,“紧相偎,慢厮连,恨不得肉儿般团成片也,逗得个日下胭脂雨上鲜”。一场缠绵悱恻的春梦,极尽活色生香。弗洛伊德所言,“一个潜意识的愿望由白日的活动而激起,由此便产生了梦。”女子的情欲在《牡丹亭》中得到了大胆的展现,“行来春色三分雨,睡去巫山一片云”的景象让主人公刻骨铭心,也让明清女性读者流连忘返。焦循《剧说》卷二引张氏《俞娘传》:“娄江俞娘,丽人也,行二,幼婉慧。体弱常不胜衣,迎风辄顿。十三,疽苦左肋,弥连数月;小差,而神愈不支,媚婉之容,不可逼视。年十七,夭。当俞娘之在床褥也,好观文史,父怜而授。且读且疏,多父所未解。一日,授《还魂记》,凝睇良久,情色黯然,曰:‘书以达意,古来,多不尽意而出,如生不可死,死不可生,皆非情之至。斯真达意之作矣!’饱研丹砂,密圈旁注,往往自写所见,出人意表。如《感梦》一出,注曰:‘吾每喜睡,睡必有梦,梦则耳目未经涉者皆能及之。杜女故先我着鞭耳。’”在这里俞娘与杜丽娘一样也是一个喜欢做梦者,她对于杜丽娘“惊梦”、“寻梦”的浪漫过程高度感兴趣,从这个角度就可以推知,她也做着青春期少女的性梦。在《才子牡丹亭》中,女性评论者把杜丽娘的这种情感称之为“情色”并对此作出大胆阐释。释“柳”为男根,释“牡丹”为女根,并进而指出:“‘色情难坏’四字不但睡倒‘六经’,亦且抛翻‘大藏’,岂可作等闲语看过,辜负作者深心耶。”(《牡丹亭》三十九出《如杭》批语,笺注本)这是明清女性意识觉醒的充分展现。

三、结语

为明代著名戏剧家汤显祖的代表作“玉茗堂四梦”中艺术成就最高的《牡丹亭》是我国戏曲史上浪漫主义的杰作,戏剧中女主人公杜丽娘对于爱情的执著和坚持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读者。明清女性读者对于《牡丹亭》的接受是戏剧作品在传播过程中的重要里程碑,作品中的女性“至情”思想满足了明清女性的阅读期待视野,在她们富有性别特征的阅读和接受过程中,女主人公的遭遇和对爱情的态度引起她们的共鸣,她们不仅对作品中的“至情”思想进行了感性的阐释,而且使至情思想便真正融化为她们的内在精神。在《牡丹亭》的影响下,明清女性的自我意识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她们不但对主人公的情感表示认同,同时作品中所传达出来的情欲她们也进行了大胆的肯定。明清女性对于《牡丹亭》的传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她们对于《牡丹亭》的评点影响和指导着后来的读者的阅读思维,并以这种方式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明清女性的精神面貌。④①

参考文献

[1]高彦颐.《明末清初江南的才女文化》,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

父女春雨戏篇4

新乡市新星剧场里,灯火辉煌,座无虚席。梨园春名家擂主艺术团戏乐中原、唱响新乡超级戏迷擂台赛总决赛在这里举行。

进入决赛的6名成人组决赛选手登台亮相。当主持人介绍“2号”选手李庆太时,台下响起一片热烈的掌声。

自新乡市委宣传部主办这场擂台赛以来,86岁的农民李庆太历经初赛、复赛,一路过关斩将,已成为众多戏迷眼中耀眼的“明星”。

决赛当晚,李庆太老人一曲京剧《武家坡》唱得字正腔圆、底气十足,博得满堂彩,顺利进入前三名。然后又唱了一段《王佐断臂》,朱超伦、任宏恩、王希玲等六位评委中,有四位举牌支持。

李庆太,这位《梨园春》开播以来年龄最大的选手,在台下观众和多数评委的支持下,赢得了金奖。每当众人问他高寿的原因时,他总是说爱唱戏让他长寿,使他健康。

86岁,依然是家里主要劳力

李庆太是新乡市红旗区关堤乡庄岩村村民。从小家里很穷,父亲靠卖凉粉养活一家老小。他记事时就帮父亲推磨、做凉粉。没有进过学堂门,跟着一个前清秀才的本家爷爷学了些字。

那时,庄岩村有两座庙,村北头是马王庙,村南头是牛王庙。每年元宵节,村里有三天庙会,搭起两个戏台,连唱三天大戏,北头唱豫剧,南头唱京剧。李庆太住在村南头,从小听的是京剧。他爱听,也爱唱,常常学着哼几句,须生、铜锤、青衣、闺门旦,样样都能来两句。大人们听了,都说,这小孩唱得还真像回事。

只要有戏,他不管是在家推磨,还是下地拾柴,干完活二话不说,就向戏台跑去。村里财主们往往借着庙会,祛灾祈福,出钱让剧团接着再唱,最多的一年连唱了29天,小庆太场场不落,还抽空到后台,缠着演员学唱戏。虽然他识字不多,但戏词一学就会,背得滚瓜烂熟。后来,村里演戏,缺啥角,他

就顶啥角,扮啥像啥,成了三里五村的“名角”。

由于家境贫寒,李庆太30岁才娶了老婆。妻子是个比他大两岁的寡妇,过门时带来两个孩子。儿子前些年去世,闺女22岁那年得了精神病,找了个女婿脑子也不是很清亮。

两年前李庆太老伴去世,现在,他和傻闺女、残疾女婿、外孙以及两个重外孙一家6口艰难度日。外孙出外打工,两个重孙子刚上小学,所以,一天三顿饭和主要家务,都靠李庆太一人操持,得空,他还到自家10亩责任田去忙活。

他家原来住的是伸手能摸到房檐的危房。前年下大雨,西屋房顶塌陷,女婿半夜从废墟里爬出来,险些丧命。他住的北屋也摇摇欲坠,透光漏雨。去年,政府搞温暖工程,给他盖了三间平房。

生活的不幸和贫困没有压垮李庆太。他不哭,他唱戏。他说:“我不能死,我死了,怕孩子们过不下去。我得为这个残缺不全的家遮风挡雨。”为此,他背着喷雾器打药时唱,骑车走在大街上唱,做饭时也唱。

86岁,成了河南戏曲界新星

为了唱好京剧,5年前他花50块钱买了一台收录机,买不到自己喜欢的录音带,就让村里的年轻人从电脑上录制,然后跟着录音学唱。

70岁那年他牙齿全部掉光,安上一口新牙,一唱戏假牙就掉,很不得劲,于是,他不再安牙,练出了没有牙齿也能不跑气,字正腔圆唱戏的硬功。

最终,在河南省京剧联谊会主办、新乡市京剧协会承办的由全国13个省、300人参加的“河南省京剧票友联谊演唱会”上,他在开幕式上的一段精彩演唱,震动会场,在省内外传为佳话。

去年,在新乡市委宣传部主办的梨园春擂台赛上,他预赛胜出,得奖金500元,复赛又胜出,得奖金1000元。剧作家朱超伦听了他的演唱,惊讶地说:“我在《梨园春》当评委10多年了,见过最大的选手82岁,像李老先生这样,86岁还气那么足,嗓门那么高,实在难得。”

经过朱超伦推荐,他参加了《梨园春》擂台赛,一举夺冠,夺得擂主。

李庆太做梦也没想到,活到86岁,竟然一下子红了起来。现在他又有新的梦想――要走上中央电视台的“星光大道”。

86岁,成了“荣誉职工”

擂台赛决赛当晚,李庆太夺得金奖后,主持人在向他祝贺时,也向台下的观众介绍了他坎坷的人生经历和目前的生活困境。擂台赛的协办单位还将公司员工捐助的13000多元送给了李庆太,并当场宣布,老人以后就是公司的荣誉职工,每月工资1000元。

父女春雨戏篇5

自2008年6月份以来,三部人气大戏《可怜天下父母心》《大珍珠》和《爱就爱了》在各省电视台相继播出,男主角扮演者保剑锋人气直升。回顾往昔,保剑锋感慨地说:幸亏有父亲不懈的鼓励和支持,才让他的演艺事业从星星之火燃遍了原野,并且收获了和女友的爱情……

反哺亲恩, 倔强儿子守候病父床前

保剑锋和父亲是一对欢喜冤家,两人经常在一起讨论问题,观点一致时,他们可以勾肩搭背地把酒言欢;不一致时,就会吵得脸红脖子粗。

保剑锋至今记得大二的时候,有一次和父亲一起看美国电影《西雅图夜未眠》,保剑锋不停地赞叹拍摄手法细腻。保爸爸却不以为然,说比起中国的《牡丹亭》和《梁祝》差远了。保剑锋笑父亲老土,不懂艺术;保爸爸说儿子盲目崇洋……两人你一言我一语,谁也不让谁,最后军人出身的保爸爸拿出家长的威严大吼:“你懂什么,给我闭嘴!”

保剑锋气极了:“你总是以大压小,官僚作风、老古董……”保剑锋话还没说完,保爸爸照着他头上就是一巴掌。保剑锋被打蒙了,怔怔地看了爸爸一会儿,然后猛地摔门而去。

那个学期,保剑锋一直没回家,放寒假时同学们都走了,就他一个人住在宿舍里。其实家距离学校并不远,可他就是不想回去:从小到大,父亲总是用军事手段管制他,这次一定要好好治父亲一下,让他也知道这世上还有民主!

离过年只有十几天时,母亲到学校找他说,爸爸天天在家念叨他,奶奶也想他了,让保剑锋跟她回去。保剑锋本来心软了,可是一想到爸爸打他的样子,他心一横说什么也不回去。最后,妈妈骂了他一句“犟猪头”,便气呼呼地走了。

离春节越来越近了,家家户户忙着过年的气氛让保剑锋突然很想回家,后悔没顺着妈妈给的台阶下去。他开始天天盼着家里能有个人来。可是,谁也不理他,他知道一定是爸爸不让他们来看他,他的心里酸酸的,看来自己是回不去了。

除夕的那天早上,他想去买点儿食物,总不能过年时也吃方便面。一出校门,远远地看见父亲在附近的街上转悠,还不时地往学校里看。他的眼睛一热,眼泪差点儿流了出来,赶紧跑过去:“爸爸――”保爸爸看见儿子感到有些尴尬,转身就走。保剑锋上前拉住他时,保爸爸还板着脸说:“别耽误我散步!”保剑锋知道父亲是来看自己的,只是嘴上不承认罢了。他紧紧地搂住父亲的肩膀:“对不起,爸爸,你还怪我吗?”保爸爸笑了,拍拍他的脸说:“父子哪有隔夜的仇啊!走,回家吃你妈包的饺子去!”

虽然多年以来,父子俩之间的争执几乎没有停歇过,但是保爸爸对儿子的事业却非常的支持。为了不影响保剑锋的工作,即使自己身体不舒服,保爸爸也从来没有对儿子透露过。

2002年4月份的一天,正在片场里工作的保剑锋,忽然接到母亲打来的电话:保爸爸因为脑溢血而住进了医院!保剑锋飞快地赶到了医院,却看见了昏迷不醒的父亲!保剑锋开始整日守在父亲的床边,握着他的手,低低地述说父子俩一起讨论过的那些话题,以及他小时候顽皮可笑的趣事。

十几天后,保爸爸终于醒了过来。看到儿子就坐在身边,他试图抓保剑锋的手,可是自己的手却不听使唤。保剑锋赶紧抱住父亲,轻声地问:“您想要什么?”保爸爸含混地说:“我没事儿,你去工作,别耽误了。”保剑锋的眼眶湿润了:父亲的病已经这样重了,还惦记着自己的工作,这种深情自己如何才能报答啊!他在心里暗暗发誓,以后一定要多抽些时间好好陪陪父母,只要是能让他们高兴的事情,他都会尽力去做。

在保剑锋和母亲的精心照料下,保爸爸恢复得很快,一个多月后就能下床走路了。本来应该松一口气的保剑锋却显得心事重重,整天坐立不安。一天,保爸爸看着他笑道:“儿子,你是不是有什么事儿?有事儿就走吧,我好得差不多了。”保剑锋马上摇摇头。保爸爸笑了:“你小子,总是在我面前自作聪明,爸爸我也年轻过,你是不是有女朋友了呀?” 保剑锋不好意思地抓着头发,红着脸把自己认识女朋友的经过告诉了父亲……

理解无价,成全爱子倾心之恋

其实,就在父亲住院之前不久,保剑锋刚刚与一位心仪的女孩确定了恋爱关系,她的名字叫张烨。

一个月前,广州一家影视公司让保剑锋去试一个角色。看过剧本之后,保剑锋感到不是很满意,心情有些郁闷。一天下午,天上飘着霏霏的细雨,保剑锋独自走在街上,雨丝打湿了他的头发和衣裳。他想借这冰凉的细雨浇一浇心里的愤懑。

突然,一阵“嗒嗒”的脚步声从远处传来,保剑锋抬眼望去,一个女孩儿从他对面走来,打着一把油纸伞,很高挑,长及脚踝的碎花裙在微风里轻轻摆动,清远、淡雅得像一株紫丁香在保剑锋眼前悠悠走过。女孩儿的眉头微微地蹙着,密长的睫毛下是深褐色的大眼睛……

女孩儿带过的微风像醒酒的琼浆一般带着香气,让保剑锋为之一振,仿佛卸下一副重担般轻松,他忍不住吹了一声口哨。女孩儿看了他一眼,袅娜地走了。在悠长的小巷里,她慢慢隐入了雨雾深处……

回到酒店后保剑锋彻夜辗转,第一次尝到了失眠的苦恼。为了那个素不相识的雨中女孩,一连几天保剑锋都在烦躁里度过。有时候他也去那个小巷走走,却再也没见到那个女孩儿。

3月23日,他要离开广州了,上飞机的刹那他又回头看了看广州,带着些许无奈与落寞进了机舱。刚走到自己的位子边,保剑锋呆住了,和他同座的正是那个雨巷里遇到的美丽女孩,他惊得站在过道里不知所措。

女孩对他嫣然一笑站了起来,保剑锋木然地靠窗坐下。女孩儿看着他,保剑锋的脸红了,他小声地问:“我们见过面。那天下雨,在那个小巷……”“那天我就看你很眼熟,我们肯定早就见过。”女孩儿显得很热情。

“只当久别重逢好了。”保剑锋恢复镇定后马上幽默起来。女孩腼腆地笑了笑:“ 我想起你是谁了,田思文!”保剑锋一阵兴奋:“你看过我演的《田教授家的二十八个保姆》?”“我妈挺喜欢那个角色的。”女孩说。

一路上,他对女孩照顾得很周到,并且从聊天中了解到:女孩叫张烨,比保剑锋小一岁,是广州一家投资公司的高级白领,这次是去上海出差。

回到上海后,只要张烨有了空闲,保剑锋就全程为她当导游。有一次,张烨白天去见客户,保剑锋约了她晚上在外滩的枫叶酒店吃饭,张烨等了很久保剑锋还是迟迟没到。

8点多了,保剑锋才气喘吁吁地跑来,他拿出一个小盒子递给她,张烨好奇地打开,是一颗樱桃大小的心形紫晶:“这是我自己磨的。” 保剑锋不好意思地说。张烨握着那个紫晶怦然心动,心里升出了一股从没有过的情愫。

张烨回广州的前一天下午,保剑锋带她去了上海郊外的朱家角。春日的江南满目青翠,他们徒步在水乡小路上行走,参天的树木遮天蔽日。黄昏的时候,保剑锋找了一个平坦的地方打开包,架起一架天文望远镜。透过望远镜,张烨第一次看到天空是那样的美丽而辽阔,在渺无边际的太空里,张烨突然觉得人生简直如倏忽一瞬,她看着保剑锋不禁感慨着。

“在这短暂的人生里,如果有两颗相知相惜的心相伴着,生活是不是会很美好,生命是不是很充实?”保剑锋看着张烨,大胆地握住她的手,“我想让你充实我的生命,你愿意吗?”张烨轻轻地打了他一下,把头埋到他的胸前。

本来他们约好了,在张烨走的那天,保剑锋去机场送她。可就在那天,保剑锋却接到母亲的那通电话,赶往了医院。为父亲的病情而心急如焚的他,当时心中满是自责和悔恨,懊恼自己总没有时间好好陪陪父亲。于是,他关了手机,切断了和外界的一切联系,一直守在父亲的床边。却也因此,让这段刚刚萌芽的感情面临了严峻的考验……

当父亲脱离危险之后,保剑锋马上打电话给张烨,可是,张烨却不接;发短信她也没回。保剑锋知道自己的爽约,肯定伤了她的心。他恨不得马上飞回广州乞求她的谅解,但是又放不下仍在医院里的父亲。保爸爸听完儿子的叙述后,催他赶紧追回女友,还说如果儿子因此失恋,自己也没办法安心养病。

5月2日,保剑锋在父亲的一再催促下飞到广州。那天,张烨生病请假在家休息,门铃突然响了,她打开门,一束花映入眼帘,清幽的百合香气让张烨的精神为之一振。她还没明白怎么回事,就被人紧紧地拥抱入怀了。

看清是保剑锋后,张烨狠命地捶打他。保剑锋抓住她的手,眼睛红红地说:“我爸脑溢血住院了。”张烨看着他,眼里充满了惊愕。保剑锋把她抱到床上,他坐在床头握着张烨的手向她讲述了自己和父亲的点点滴滴……

张烨听了之后很感动,她没想到保剑锋这样孝顺,而一个爱家的男人,心是不会偏离轨道的。于是,她还主动提出与保剑锋一起回上海探望保爸爸,保剑锋高兴得跳了起来。保爸爸对气质高雅又不乏干练的张烨很满意,心情好了,身体也恢复得快,不久就出院了。在他的支持下,保剑锋和张烨的感情一日千里。

父亲出院后,保剑锋接拍了《十八岁的天空》,饰演一个很酷的青年教师。他尽力地演绎那个角色,戏拍出来后确实引起不小的轰动,但保剑锋却并没有因此火起来。接下来演的几部戏,他都不满意。演艺事业受阻之时,保剑锋萌生了弃演从商的念头。他想到父亲的身体不好,在他有生之年自己要好好做一番事业,也让他享受一下为儿子荣耀的感觉。

保爸爸听了儿子的想法很生气,但是又怕自己的话会伤害了儿子的自尊。沉思了一会儿后,他委婉地劝道:“你喜欢的达斯丁・霍夫曼,开始时也和你一样是偶像演员,后来却成功转型为本色演员,他塑造的‘雨人’还得了奥斯卡奖。只要坚持下去,你也会成功的!”没想到,保剑锋却不领情地说:“他演《毕业生》的时候已经出名了,而我到现在还没有一部代表作呢!”

“成功与否贵在坚持,连自己喜爱的工作都不能持之以恒地做下去,还谈什么经商!”保爸爸扔给他一句话就气呼呼地走了……

成功转型,励志片将他推向事业高峰

虽然如此,保爸爸却一直没有放弃对儿子的支持。2005年初,保剑锋接到《青天衙门》的剧本,导演准备请他饰演康熙。这和以往的青春偶像不同,角色很搞笑,对保剑锋是个极大的挑战。

考虑多日,保剑锋不想接这部戏。保爸爸知道后,就联合当时也在上海的张烨,一起劝他尝试不同的角色。为此,保爸爸和张烨跑到书店、音像店为保剑锋买来了刘宝瑞、侯宝林等相声名家的影碟供他参考,还带他到剧场看上海的滑稽戏,并且下载了很多关于康熙皇帝的资料。

父亲和女朋友所做的一切让保剑锋很感动,但突破不了自己的他很绝望。其实他尝试的角色不少了,却没有一个能让观众记住的。他觉得自己走进了死胡同,找不到一扇出去的门。在这种沮丧的情绪下,他虽然尽力去演绎康熙这个角色,但是收视率依然一般。看着渺茫的前途,保剑锋决定偷偷做生意,等赚了钱再和家人说。

保剑锋把自己的积蓄交给一个投资公司来运作,没想到,到2006年9月本金就亏了30%。一次,他给投资公司打电话时被父亲无意中听到了。保爸爸当时气得大骂,保剑锋也很后悔,他当即答应爸爸马上把资金撤出来,专心演戏。张烨知道后,也在电话里责备他。被父亲和女朋友围攻的保剑锋,心情一下子郁闷到了极点。

恰在此时,台湾艺人贾静雯到了上海,邀请保剑锋一起吃饭。他们是在拍《至尊红颜》时认识并成为好友的,贾静雯在上海期间,保剑锋也尽过几次地主之谊。但是这次吃饭后不久,媒体就传出了两个人的绯闻。

张烨看到报道后非常生气,任保剑锋怎么解释都不相信,还讥讽保剑锋说演艺圈里的人不可靠,要和他分手。一说“分手”,保剑锋也生气了,挂断电话不再理她。一连几个月,两个人都处于冷战之中。

看见儿子与准儿媳闹得不可开交,保爸爸屡屡催促儿子去广州看望张烨,但是年轻气盛的保剑锋却不肯先向张烨低头。2007年春节,一家人吃团圆饭的时候,保爸爸突然放下筷子叹起气来。保剑锋惶恐地看着父亲,不知道他怎么了。保爸爸盯着保剑锋说:“要是小烨也在,我这个年就过得痛快了。”保剑锋低下头没说话。“你能不能别让我生气?赶快和小烨和好吧,她是一个能为你付出一生的好女孩!”看见父亲难过担忧的样子,保剑锋终于不再固执下去了。他答应父亲,过了年就把张烨接到上海。有了儿子的这个保证,保爸爸这才高兴起来。

正月初六,保剑锋陪父母去江苏淮阴探亲的路上突发阑尾炎,疼得死去活来。绝望之时,他告诉父母万一自己有什么三长两短,让他们把张烨当成亲生女儿,父母哭着把他送到附近的江苏省沭阳县医院。

手术后的第二天早上保剑锋才醒来,目蒙目龙中,他看到床边坐着个长发飘飘却有些凌乱的女孩。她的眼圈通红,脸上泪痕点点,正是张烨。保剑锋以为自己在做梦,不相信地看着她。父亲告诉他,张烨是坐最早的一班飞机到上海,之后直接从机场打的过来的。

保剑锋笑了:“看来人还是生病好啊。”“讨厌!”张烨打了他一下,“我请了一个月的假。”她调皮地眨着眼睛,保剑锋伸手刮了一下她的鼻子,两个人终于和好如初。

2007年10月,保剑锋接拍了《可怜天下父母心》。拍戏期间张烨陪着保剑锋的父母去探过几次班,看到保剑锋的表现,父亲兴奋地说:“儿子,拍励志片,把这个作为自己的定位,你肯定能成功。”

拍完《可怜天下父母心》后,保剑锋又拍了《大珍珠》,这两部片子在2008年7月播出后均排在收视率榜首,一夜之间,保剑锋成了妇孺皆知的偶像。

如今,事业有成的保剑锋马不停蹄地奔波于一个又一个剧组之间,虽然累,但想到身后的家人一直在守望着自己,他就会迸发出蓬勃的朝气!他打趣地说:“如果没有父亲的激励甚至逼迫,我早就放弃演员投身商界了,也许早就破产了也不好说!”说完,保剑锋哈哈大笑,那种幸福之情,溢于言表。

父女春雨戏篇6

元代戏剧里的设茶点汤

茶与戏剧的结缘要比诗画晚得多。因为我国在元代以前的剧本未经文人加工,都没能流传下来,有作者可考的剧本是从元代开始的。因此,茶事活动出现在剧作家笔下,也只能始于元代了。

元代无名氏的《冻苏秦》第三折有这样一段:张千云:“点汤!”正未唱:“陡,你敢也敢走将来喝点汤喝点汤!”云:“点汤是逐客,我则索起身。” 宋元时期有设茶点汤的礼节,即客至设茶,送客点汤。这份彬彬有礼的背后,明白表示主人不愿接待,以点汤示意客人速去。

元杂剧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它比诗歌更广泛地反映着各阶层的生活,宋元时这一饮茶习俗,于其他诗文中都未见记载,却在元杂剧中得到了形象描述,后来清代的端茶送客大约就是由此演变而来的。

明清戏剧家把茶搬上舞台

到了明清时期,戏剧家们已更多地把采茶、制茶、烹茶、品茶写入作品,搬上舞台。

比如明代著名戏剧家汤显祖在他的代表作《牡丹亭》里就有不少和茶有关的情节。如《劝农》一场戏里,杜丽娘的父亲太守杜宝,春天下乡劝勉农作,农妇们边采茶边唱道:“乘谷雨,采新茶,一旗半枪金缕芽。学士雪炊他,书生困想他,竹烟新瓦。”杜宝看到妇女们采茶,胜如采花,吟曰:“只因天上少茶星,地下先开百草精,闲煞女郎贪斗草,风光不似斗茶清。”这里,对当时雨前采茶、雪水烹香,以及春天斗茶的情景,都有着生动的艺术再现。

昆剧和现代剧中的茶戏

昆剧有《鸣凤记・吃茶》一折,戏是这样的:赵文华因给奸相严嵩祝寿而深得严的欢心,得以升为通政使。正在得意之时,杨继盛忍着一腔怒火前来,送来一份奏章,要赵转呈严嵩,两人借茶为名,旁敲侧击地展开了一场唇枪舌战的激烈斗争,这场戏就是以吃茶来推进情节的发展。

昆剧中的茶戏很多,还有一折表现茶馆的戏《寻亲记・茶坊》,写一位茶博士向微服私访的范仲淹揭露恶霸的罪行。剧中的表演也从茶提炼,如茶博士一手撑腰像把壶,一手弯曲成壶嘴状,抬足,摆身,恰似冲茶时茶壶三起三落的“凤凰三点头”。

现代戏剧中更不乏写到茶的。老舍曾领我们去逛过王掌柜父子俩的北京老裕泰茶馆;郭沫若在《孔雀胆》里同我们一起品饮过福建功夫茶;曹禺曾邀我们去拜访过那位十分精于品茶的曾文清,他是《北京人》中的曾家大少爷。

以茶命名的剧种

茶不仅大量进入了戏剧舞台,在我国著名的茶叶产区江西省,还有一个以茶命名的戏剧剧种――采茶戏。

江西采茶戏主要发源于赣南安远、信丰一带,采茶戏与盛产茶叶有关。明朝,赣南、赣东、赣北茶区每逢谷雨季节,劳动妇女上山,一边采茶一边唱山歌,以鼓舞劳动热情,这种在茶区流传的山歌被称为“采茶歌”。 它由民间采茶歌和采茶灯演唱发展而来,继而成为一种有人物和故事情节的民间小戏,由于它一般只有二旦一丑,或生、旦、丑三人的表演,故又名“三角班”。赣南采茶戏形成后,很快便分几路向外发展,与当地的方言和曲调融合,形成了赣东、赣西、赣南、赣北、赣中五大流派,每个流派中又有不同的本地腔。江西采茶戏总体特点是表演欢快、诙谐风趣、载歌载舞、喜剧性强,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深受群众喜爱。

父女春雨戏篇7

本文是元帅之子刘太行将军为本刊写的专稿,深情地记述了太行之行,客观地叙述了他出生太行,又被背到延安的真实情况,澄清了一段被编造的往事,值得一读。

1995年4月,我从河北省涉县沿清漳河北上,公路依傍着清漳河,不时穿越谷地,沿着开阔的河滩延伸,来往的车辆熙熙攘攘。往北走的汽车多是空车,而往南走的车多装满煤炭,且装载的容量令人咋舌。汽车在不平坦的公路上行驶,左晃右摆,实在使人感到惊心。

我们首先来到左权县的麻田镇,这是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总部呆过的地方,而且呆了很长时间。镇上现有人口大约逾万,算是左权县的大镇。镇就建在清漳河畔,由于河床很宽,四周都是山,显得像块盆地,河两岸种着小麦,麦田里散落着柿子树,在春雨中朦朦胧胧,远山被雾缭绕着,真有江南的味道。据这里的老乡说,收麦之后接着栽水稻,稻米的质量上乘,水稻的种植技术还是当年八路军带来的。

没想到左权县的县委书记在这里迎接我们,一见面就说:"欢迎你!刘将军,你给我们带来了春雨,这里的春雨贵如油啊!"我真不知怎样好,忙接住说:"不敢当。你就叫我太行吧!不是我带来了春雨,而是春雨把我带回了家乡。"这地方常年干旱,真是十年九旱,我能沐浴春雨回到家乡,心境是无法形容的。书记说:"我看咱们还是先上十字岭吧,路很不好走,委屈您坐上我的北京吉普,走山路它行!"客随主便,我便上了北京吉普。从麻田镇出发,沿着崎岖的山路向十字岭进发,太行山的春天便展现在我们的面前。太行山在我过去的印象中是光秃秃的,除了石头,就是黄土。然而今天见到的是绿绿丛丛,夹着的一层黄色,书记告诉我那是迎春花;一层白色,那是杏花;一层粉红,那是桃花。美啊!真美极了!农民乘着春雨,在梯田上忙碌着,整田上肥。我们从北京来,这样的情景似乎从未见到。书记和我讲:这几年他们搞封山育林,改造农田,做了大量的工作,生存状态已有大的改善,只是农民的开放精神不够,远不及其他地方,农民讲究的是温饱,小家庭,不愿出去打工。全部精力是在家务农,希望风调雨顺,保个丰衣足食。

我们沿着坎坷的山路,艰难地爬行,经过一个多钟头,终于登上了十字岭。我们拜谒了人民为抗日民族英雄左权将军修的纪念亭,并在春雨中采撷了野花献在他的碑前。群众还在十字岭上种植了大量的马尾松,把亭子包围得严严实实,希望这位八路军副总参谋长左权将军的精神和松柏一样欣欣向荣,常青永存。

书记还给我们讲了那段往事。1942年5月下旬,八路军总部、党校、北方局2000多名干部被日军团团包围,左权将军指挥着这一支缺乏战斗力的部队进行突围,就在这个亭子不远的地方,被日军的炮弹击中,光荣牺牲了。

一直到晚上,我们才赶到左权县招待所,匆匆吃完饭,书记要招待我们看一场小花戏。小花戏是左权县的一种地方戏,充满了地方风土人情。演员们演得十分卖力。早春天气,尤其夜晚,寒气逼人,然而演员个个汗流浃背,气喘嘘嘘,认真而兴奋的神情充满面庞。书记邀我们上台和他们一起照像,照像完毕,书记突然说:"我们现在欢迎革命老前辈、老革命刘将军给我们讲话。"我真不知所措,这个关口怎么能不讲几句呢!真是盛情难却。于是我说:"我不是老革命,也不是老前辈,我是在抗日战争初期出生在这个地方的。父亲,母亲汪荣华是八路军的军人,他们在这里建立了抗日根据地,与日本鬼子浴血奋战,他们能坚持抗战靠的是这里人民的支持,而在我诞生的时候,他们正与敌人斗争,主要是你们养育了我,我怎么能叫革命前辈呢!确切地说,只是一个包袱。当然我成人之后,参加了。几十年了,虽然我对我们的国家没有作过大的贡献,但我可以告诉你们,这几十年我还是勤勤恳恳地工作了,藉以报答你们的养育之情。我这么讲并不是客套话,而是发自自己的内心。"

全面抗战爆发后,父亲随八路军抗日部队东进,参加了抗战以来国共合作最好的一次对日作战--忻口战役,后来又参加了娘子关战役,直至太原失守,于1937年年底,根据的指示,准备开辟抗日根据地,来到了辽县。妈妈于1938年5月从延安抗大毕业后分配到太行山抗日根据地,也来到了辽县。

我于1939年3月出生在离辽县县城不远的一个小山村的一个农家院庭。当时的情况并不像现在村里老乡所传说的那样:一队警卫人员骑着大马,把我妈妈护送到这里。据妈妈说,是一个女同志陪伴她来到这个农家。在我出生前,不仅日军不停地"扫荡",而且也开始与八路军搞摩擦,战事不断。我出生时爸爸并不在妈妈的身旁,只是给妈妈写了一封信,告诉妈妈生下来的孩子叫太行。1940年8月开始了百团大战,父亲更是在前线奔波,这时正赶上叔叔从山东来,带着准备到延安开七大预备会的代表一行人,路过太行山根据地。这里的部队大多数是叔叔过去带过的部队,又和父亲很熟悉。这里的环境很危险,于是决定把我带往延安,交给总司令照顾。当时延安的环境也很困难,我是于1940年11月离开黎城与徐叔叔到延安去的。我的一个妹妹则在1942年5月"大扫荡"时,交给涉县一位山村老乡喂养。

全国解放之后,我数次到徐叔叔家去看望他老人家,包括黄杰阿姨,他们从来没有提过把我带到延安的事,倒是我的父母总和我说,如果没有徐叔叔、朱爷爷和许多老同志的照顾,你不会活到今天的。

1996年4月,我随杨尚昆叔叔回延安,纪念四八烈士牺牲50周年。在杨家岭礼堂旁,杨叔叔突然和我说:"太行,你知道不知道,你是我从太行山把你背到延安的。"我说:"杨叔叔,我听我父母说是徐叔叔把我带到延安的。"杨叔叔接着说:"对啦,你父亲把你交给同志,可同志把你交给了我,然后由我把你交给总司令的,不信,真正背你的那位同志还在。"这就是我从太行山到延安的故事。至于其他人的说法,恐怕是编造的。

我的大妹妹华北,不是和我一起去的延安。她是1942年4月,由刘亚雄阿姨带往延安的,到延安后和我一起进了洛杉矶幼儿园。现在我还清晰地记得我妹妹的样子,她不大喜欢说话,总是跟在我后面不停地叫着太行哥哥。她是不幸的,进了幼儿园不久,就由于阿姨照顾不周,冬天烧火,把一副漂亮的脸蛋烧毁了。后来又是在幼儿园被坏人杀害了。那是1945年7月,究竟是特务,还是日本特务杀的,至今不得而知。那时父亲正要上前线,临走时,还给当时中央调查部的部长康生写了信,请组织进行调查。至此以后,一直到父亲病危时,杳无音信,记得父亲躺在病床上,还自言自语地说:"我对不起我的大女儿,没有把她养大成人啊!"

时过境迁,已经60年过去了,我们的革命事业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就。无数的烈士在我们前面牺牲了,广大的人民群众支持着革命事业。当年朝气蓬勃的革命青年已经老矣,我今天把这一段真实的故事告诉大家,一则为了感谢哺育我的广大人民群众及革命的老前辈(真正的老前辈),二则说明我的事业来日方长,今后的道路还很长,还需我们继续奋斗。

(责编张爱国)

父女春雨戏篇8

旧式婚姻,过去叫做“天作之合”,是非常偶然的。据亡妻言,她19岁那年,夏季的一个下雨天,她父亲在临街的梢门洞里闲坐,从东面来了两个妇女,是说媒为业的,被雨淋湿了衣服。她父亲认识其中的一个,就让她们到梢门下避避雨再走,随便问道:

“给谁家说亲去?”

“东头崔家。”

“给哪村说的?”

“东辽城。崔家的姑娘不大般配,恐怕成不了。”

“男方是怎么个人家?”

媒人简单介绍了一下,就笑着问:

“你家二姑娘怎样?不愿意寻吧?”

“怎么不愿意。你们就去给说说吧,我也打听打听。”她父亲回答得很爽快。

就这样,经过媒人来回跑了几趟,亲事竟然说成了。结婚以后,她跟我学认字,我们的洞房喜联横批,就是“天作之合”4个字。她点头笑着说:

“真不假,什么事都是天定的。假如不是下雨,我就到不了你家里来!”

2

虽然是封建婚姻,第一次见面却是在结婚之前。定婚后,她们村里唱大戏,我正好放假在家里。她们村有我的一个远房姑姑,特意来叫我去看戏,说是可以相相媳妇。开戏的那天,我去了,姑姑在戏台下等我。她拉着我的手,走到一条长板凳跟前。板凳上,并排站着3个大姑娘,都穿得花枝招展,留着大辫子。姑姑叫着我的名字,说:“你就在这里看吧,散了戏,我来叫你回家去吃饭。” 姑姑的话还没有说完,我看见站在板凳中间的那个姑娘,用力盯了我一眼,从板凳上跳下来,走到照棚外面,钻进了一辆轿车。那时姑娘们出来看戏,虽在本村,也是套车送到台下,然后再搬着带来的板凳,到照棚下面看戏的。结婚以后,姑姑总是拿这件事和她开玩笑,她也总是说姑姑会出坏道儿。

3

她在娘家,因为是小闺女,娇惯一些,从小只会做些针线活;没有下场下地劳动过。到了我们家,我母亲好下地劳动,尤其好打早起,麦秋两季,听见鸡叫,就叫她起来做饭。又没个钟表,有时饭做熟了,天还不亮。她颇以为苦,回到娘家,曾向她父亲哭诉。她父亲问:

“婆婆叫你早起,她也起来吗?”

“她比我起得更早。还说心疼我,让我多睡了一会儿哩!”

“那你还哭什么呢?”

我母亲知道她没有力气,常对她说:“人的力气是使出来的,要伸懒筋。”

有一天,母亲带她到场院去摘北瓜,摘了满满一大筐。母亲问她:“试试,看你背得动吗?”

她弯下腰,挎好筐系猛一立,因为北瓜太重,把她弄了个后仰,沾了满身土,北瓜也滚了满地。她站起来哭了。母亲倒笑了,自己把北瓜一个个捡起来,背到家里去了。

我们那村庄,自古以来兴织布,她不会。后来孩子多了,穿衣困难,她就下决心学。从纺线到织布,都学会了。我从外面回来,看到她的两个大拇指都因为推机杼,顶得变了形,又粗、又短,指甲也短了。

后来,因为日本侵华,家境越来越不好,我又不在家,她带着孩子们下场下地。到了赶集日,自己去卖线卖布。有时和大女儿轮换着背上两斗高粱,走3里路,到集上去粜卖。从来没有对我叫过苦。几个孩子,也都是她在战争的年月里,一手拉扯成人的。农村缺医少药,我们12岁的长子,竟以盲肠炎不治死亡。每逢孩子发烧,她总是整夜抱着,来回在炕上走。在她生前,我曾对孩子们说:“我对你们没负什么责任。母亲把你们弄大,可不容易,你们应该记着。”

4

一位老朋友、老邻居,近几年来屡次建议我写写“大嫂”。因为他觉得她待我太好,帮助太大了。我答应,但一直拖延着没有写。因为,虽然我们结婚很早,但正像古人常说的:相聚之日少,分离之日多;欢乐之时少,相对愁叹之时多耳。我们的青春,在战争年代中抛掷了。以后,家庭及我,又多遭变故,直到最后她的死亡。

我衰迈多病,实在不愿再去回顾这些。但目前也出现一些异象:过去,青春两地,一别数年,求一梦而不可得。今老年孤处,四壁生寒,却几乎每晚梦见她,想摆脱也做不到。按照迷信的说法,这可能是地下相会之期已经不远了。

我们结婚40年,我有许多事情对不起她,可以说她没有一件事情是对不起我的。在夫妻的情分上,我做得很差。

正因为如此,她对我们之间的恩爱,记忆很深。我在北平当小职员时,曾经买过两丈花布,直接寄至她家。临终之前,她还向我提起这一件小事,问道:“你那时为什么把布寄到我娘家去啊?”我说:“为的是叫你做衣服方便呀!”

她闭上眼睛,久病的脸上,展现了一丝幸福的笑容。

上一篇:有关团结合作的谚语范文 下一篇:七夕节的情诗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