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雕”父女

时间:2022-05-16 08:19:10

在南京夫子庙民间艺术大观园旁,有一间不足8平方米的店铺,小小的空间内刚够放下一排展示柜、一台操作架和两张木凳。戴著一副金边眼镜的常慧君显得文静内敛,很难想象她曾是一名大学生。

1996年,常慧君从河南师范大学美术系毕业,学艺术设计的她和当地很多的学生一样为自己的前途奔波,并没有打算继承父亲的手艺。

说起父亲,常慧君充满了自豪。父亲常德明是著名人像雕塑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的民间工艺美术家,他做木匠起家,自创木雕人像技艺,凭借一把平刀现场雕刻木头人像,堪称全国一绝。

上小学时,常慧君便对木雕显出了浓厚的兴趣,曾经用一块父亲做剩下来的废料刻出了一只小羊。父亲将这个“作品”翻来覆去地看了好一会儿,面露喜色地说:“丫头,将来你接我的班吧。”

常慧君的人生理想并不是做木雕,也就没太在意父亲这句话。直到很多年后,她才体会到,父亲那时就把她看做他这门手艺的继承人了。

1996年7月,常慧君大学毕业了,父亲再次提出让她学木雕,常慧君不太情愿。父亲没有逼她,而是委婉地建议:你先在外面闯两年,不如意了就跟我学艺,你姊妹几个,爸就觉得你能传承我的技艺。常慧君很感激父亲的大度,就同意了。

8月初,常慧君在老家新乡市一家公司找了份设计的工作,她做得虽然很用心,作品却总不入上司的法眼,看著同事们春风得意的样子,她的自尊心备受打击。不到半年,就辞了职。

常慧君辞职在家,工作一时又没有著落,整天郁郁寡欢。父亲试探著说:“闺女,别在家闷著了,过几天成都有个木雕展,你跟著爸出去看看,散散心吧!”有出门散心的机会,常慧君当然愿意了。

在那次成都木雕展上,父亲的木雕作品备受关注,当地电视台、报纸竞相采访。父亲当场献艺,给一些市民现场雕刻的人像神采逼真,栩栩如生,深受欢迎。看著父亲的技艺大出风头,常慧君内心受到了震动。她想,父亲的技艺得到了联合国的认可,成为民间艺术瑰宝。他虽然收过徒弟,但那些徒弟要么受不了学艺的寂寞,要么学个皮毛就到外面挣钱。父亲一直为没有得力的徒弟发愁,如果自己仍然无动于衷,对不起父亲的良苦用心。于是,从成都回到新乡后,她提出了跟父亲学艺的请求,常德明见女儿回心转意,自然喜不自胜。

从此,常慧君一门心思地跟著父亲学起了木雕。这一学就是5年。5年里,常慧君很少像同龄的女孩子那样逛街、购物,她的双手食指因为长年握刻刀而变得关节突出,10个指腹上也都是厚厚的老茧,手上还常被刻刀划出一道道伤口。

看著同龄人相继恋爱结婚,而自己却像苦行僧似的埋头学艺,常慧君有时也很苦闷,好在她有一位善解人意的父亲,常德明经常开导女儿,看到女儿苦闷时,就带她出门参加木雕展,四处采风提高技艺。

常慧君渐渐迷恋上了这门神奇的艺术。她潜心研究刀法,熟练掌握了挑、刻、铲、刮、劈、凿、碾等造型技巧,力求在木块上表现出皮肤质感、韵律及面部神情。因为学艺刻苦,她的10个指头全部磨烂,很久才愈合。

从1997年开始跟著父亲闯荡江湖,常慧君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雕刻的人像已不计其数。父女俩每到一处,均大受欢迎,很多人都是慕名而来。有的人为了求得一个木质人像,不惜费时排长队,顾客间因为排队而争吵的事情更是时有发生。

2006年,艺满之后的常慧君有了外出闯荡的想法,在父亲的支持下,她从老家河南新乡来到南京独自开创自己的事业。

在人地两生的异乡,常慧君起初在街头给人刻木雕人像,毕竟是个姑娘,又没有父亲在旁边,她坐在陌生人面前,还要盯著人家的脸看,很有些不好意思。不过,她努力说服自己,克服心理障碍,沉入到创作中时,就变得全神贯注了。

2007年初,常慧君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8平方米的小店,店面租下来,生意却没有想象中的好,有时一天只有两个客人。常慧君并没有灰心丧气,而是凭著真诚赢得了众多顾客的垂爱。随著顾客的口口相传以及网络传播,现在的常慧君已经是夫子庙的红人,许多顾客纷纷慕名前来。

如今,常慧君已是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刻专业委员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民间艺术专业委员会会员,曾被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参考消息、新加坡联合早报等媒体报道,其作品“合家欢”曾参展国际妇女艺术大展,2009年应北京电视台邀请参加中俄文艺晚会《绝活大家瞧》现场表演。

除了为普通市民现场雕刻人像外,常慧君还进行了自己的创作。目前,她正在根据图片资料创作各国名人头像,包含各国知名政治家、文化体育明星,并希望有机会将其展出。

和很多民间艺人一样,常慧君仅凭手艺根本不能维持生计,而她的一些大学同学已经当上了副教授。不过,常慧君没有后悔自己当初的选择,在她看来,民间传统手工艺需要有人来继承,她要把父亲的木雕技艺发扬光大。

责编:辛娅

上一篇:头昏耳鸣是“警报” 下一篇:谁来“扶”起摔倒的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