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范文

时间:2023-10-08 18:22:32

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

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篇1

    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教师已人“一张嘴,一本书,一支笔”的传统教学中走出来。计算机辅助教学(CAI)以其特有物科学性和形象性,显示出独特的内在魅力,促进了教学形式的多样,教学过程的优化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我校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用CAI进行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及强烈的求知欲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教师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有趣因素和艺术魃魅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表现手段多种多样化的特点,充分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维持在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我们设计的CAI课件总是力图通过形象生动的画面效果逼真的音响,给学生以多种感官刺激,激起学生对所学课文的“兴趣奋点”,达到课伊始,趣亦生,课进行,趣渐浓;课结束,趣犹存的境界。

    例如:《雷雨》一课,教师根据低年级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了制作精美的,趣味盎然的多媒体课件。教学中,首先让学生回忆观察到的雷雨景象,接着让学生回忆自己观察到的雷雨的景象,乌云压下来,狂风吹得树技不断摇晃,雨哗哗地下起来,一道美丽的彩虹出现在天空......活动的画面中夹杂着风声、雷声、雨声、蝉鸣声、蛙叫声。在声、光、色、像创设的情境中,学生的性被调动起来,对雷雨这一自然现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生学习课文的有利的心理因素被激活了,求知欲也就自然而然的转向课文内容的学习。

    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发展个性

    语文教学的重点任务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要提高语文学生的语文素养, 要提高学生就必须在课堂教学中艺术地引导学生敢于参与、乐于善于,善于参与,真正做到自主学习自主发展。教师可充分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改变现有课堂教学以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参加获取知识过程与途径的意识,发展学生个性。

    如《雷雨》一课的教学中,通过计算机中的图像、声音、动画,从表现形式上唤起学生对语言的主动感悟,积累词语,表达思想、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同时得到发展,体会词语运用的精妙,“渐渐,渐渐地,雷声小了,雨声小了”一句中“渐渐地”一词,学生理解上有难度,教学时,我先让学生先听两组声音:一组雷声由大慢慢变小;一组雷声突然变小,学生马上指出第二组声音不对,可见学生主动领悟到雨的变化是从小到大,慢慢变化的。接着我又出示几组图像:花儿慢慢地开放,太阳从海上慢慢升起......学生马上举手用“渐渐”说话,不仅说了老师展示的画面,而且还马上联系生活实际说了很多渐渐变化的事物。在多媒体课件的帮助下,学生主动感悟词语,

积累词语、表达思想、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得到发展。

    三、运用现代技术教育技术,突破教学重点难点

    小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障碍主要是由于缺乏必要的情趣创设和形象思维的帮助造成的,而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加上教师恰到好处的点拨讲解,使学生更易于理解把握,从而突然突破学习的重难点。

    如:《蝙蝠的雷达》一文,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讲,了解蝙蝠和雷达飞行探路的复杂过程及其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是有相当难度的,为帮助学生理解这一难点,教师设计了以下的动态画面:夜空中,一史蝙蝠边飞边从嘴里发出声音,用“>>>>>”代表声音,“>>>>>”碰上一棵大树,“>>>>>>”反射回来到蝙蝠的耳朵,蝙蝠巧妙地避开大树,安全飞去,在此基础上,展示第二幅画面,蝙蝠变为飞机,嘴变成雷达、天线、耳朵变成接收器,大树变成一座高山,飞机依靠雷达安全飞行的画面形象地展现在同学眼前,这些生动的画面不仅帮助学生了解了蝙蝠飞行探路的复杂过程,而且体会到雷达正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启发而发展的,这一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使教学难点得到了崐有效的突破。

    四、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激发学生内在的情感

    情感是学生学习中不可忽视的心理因素,激发学生情感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途径,尤其语文教学更应引导学生报之入情,悉心品味,与作品中的人物同喜同悲,以达到情感共鸣,增强学生情感体验。

    如《丰碑》讲述了将军在云中山行车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位穿御寒衣服冻死的战士,而这位战士竟是负责发放给养被服的军需外长的感人故事,文短情深,催人泪下,但是现在小学生对过去年代的特点环境了解甚少,为了激发学生对这位军需处长的崇敬之情,教师可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激情教学,为了帮助学生先进课文的特定场景,开课时设计一个“大雪纷飞,狂风呼啸的大雪山上,一支队伍艰难的行进着”,“同学们让我们把纷飞的思绪拉回到艰苦的战争岁月,你们看......”教师绘持绘色的描述,以及生动的画面,立即把学生带入了一个特定的环境中,学生的情感被调动起来,为下面的学习做了铺垫。

    总之,把现代教育技术引入小学语文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整个学习过程充满着乐趣。

                                    东风小学  文继玉

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篇2

人类根据鲨鱼做出了飞机,根据蝙蝠做出了雷达。人类根据蜻蜓的翅膀发明了飞机,根据蝙蝠的嘴和耳朵发明雷达,根据鲸鱼的外形发明了轮船,根据青蛙的眼睛发明了“电子蛙眼”。

由令人讨厌的苍蝇,仿制成功一种十分奇特的小型气体分析仪。已经被安装在宇宙飞船的座舱里,用来检测舱内气体的成分。

从萤火虫到人工冷光;

电鱼与伏特电池;

水母的顺风耳,仿照水母耳朵的结构和功能,设计了水母耳风暴预测仪,能提前15小时对风暴作出预报,对航海和渔业的安全都有重要意义。

人们根据蛙眼的视觉原理,已研制成功一种电子蛙眼。这种电子蛙眼能像真的蛙眼那样,准确无误地识别出特定形状的物体。把电子蛙眼装入雷达系统后,雷达抗干扰能力大大提高。这种雷达系统能快速而准确地识别出特定形状的飞机、舰船和导弹等。特别是能够区别真假导弹,防止以假乱真。

电子蛙眼还广泛应用在机场及交通要道上。在机场,它能监视飞机的起飞与降落,若发现飞机将要发生碰撞,能及时发出警报。在交通要道,它能指挥车辆的行驶,防止车辆碰撞事故的发生。

根据蝙蝠超声定位器的原理,人们还仿制了盲人用的“探路仪”。这种探路仪内装一个超声波发射器,盲人带着它可以发现电杆、台阶、桥上的人等。如今,有类似作用的“超声眼镜”也已制成。

模拟蓝藻的不完全光合器,将设计出仿生光解水的装置,从而可获得大量的氢气。

根据对人体骨胳肌肉系统和生物电控制的研究,已仿制了人力增强器——步行机。

现代起重机的挂钩起源于许多动物的爪子。

屋顶瓦楞模仿动物的鳞甲。

船桨模仿的是鱼的鳍。

锯子学的是螳螂臂,或锯齿草。

苍耳属植物获取灵感发明了尼龙搭扣。

嗅觉灵敏的龙虾为人们制造气味探测仪提供了思路。

壁虎脚趾对制造能反复使用的粘性录音带提供了令人鼓舞的前景。

贝用它的蛋白质生成的胶体非常牢固,这样一种胶体可应用在从外科手术的缝合到补船等一切事情上

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篇3

关键词:主动性;阅读能力;兴趣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学习感兴趣,才能去主动学习。作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同样需要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作为教者,要让学生有学习兴趣,要千方百计地设计各种有趣的教学活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创设较高的学习环境,开展一些有益的有利于竞争的教学竞赛,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设计较好的问题。比如,在讲授《借书》时,首先让学生去查阅相应的材料,这样就可以比较全面地了解的事迹,同时也掌握了相应知识,更受到了德育教育,也让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能够表现出超常的勇气、毅力和智慧。

二、创设民主的学习气氛

在这种宽松、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学习,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和合作精神自然而然地发挥出来,同时也获得了精神上的愉悦。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减轻学生学习上的精神负担,使学生在教师的热爱、尊重和期待中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促使学生积极地学,主动地去探索。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一个民主自由的学习氛围,能给学生带来轻松愉快的学习心境,使学生求知欲强,思想活跃,他们敢想、敢说、敢问,乐于发表意见,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

三、通过质疑问难引导学习

学习应该在疑问教学中进行,只有疑问才能从中发现问题,从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比如,在讲授《蝙蝠和雷达》一课的时候,我就让学生去随便提问,这样学生就问道:“课题为什么以蝙蝠和雷达为题?”“课文写的是蝙蝠和雷达的故事,与飞机有什么联系?”我就让学生自行讨论进行研究,最后学生积极发言回答。随着课堂学生的激励辩论和教师的总结分析归纳,胜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并且教学效果非常好,也提高了教学效率。

总而言之,通过自主学习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在娱乐欢快的学习中积极学习,更好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要想尽各种教学方法提升自主学习的进程,使新课程标准真正深入课堂。

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篇4

一、目标导学

“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而“五学”中的目标主要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在这个目标里还包含着实现这个目标的方法。因此,教的目标要转化为学的目标,如《我的舞台》学生初读课文时的目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这是教的目标,学生难以操作,把这个目标转化成学的目标:“这篇课文写什么?你印象中的舞台是怎样的?”学生要知道什么,目标很明确。怎样学呢?在目标导学中,要教给学生怎样学。如《我的舞台》再读课文的目标:“课文哪些描写体现了舞台对我有着神奇的吸引力?”要实现这个目标,在“导学”里提出如下要求:(1)画一画相关语句;(2)想一想这些语句在表达方面的特点;(3)品一品这样表达的效果。这为下一模块“自主探学”提出具体的学什么的问题,“画”、“想”、“品”解决了怎样学的问题。

二、自主探学

自主探学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在明确了导学目标和方法后,学生进入相对独立的目标探索阶段,解决目标中的问题,提出不能解决的问题。这一环节学生做两件事:(1)完成导学题。如《我的舞台》一课,细读课文,画相关语句,思考表达特点,品表达效果;(2)提出问题。把自己在独立学习的过程不能解决的问题做上记号,准备下一模块“合作研学”中解决。

在这一模块中,特别要培养学生自醒、自励、自控能力。自主学习要求,学生不仅要把学习内容作为认识的客体,而且要将自己作为认识的客体。要对自己作出客观正确的自我评价,从而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自我激励、自我控制、自我调节,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使自己的注意力、意志力和抗挫折能力不断提高。

三、合作研学

合作学习就是行为参与、情感参与、认知参与、社会化参与有机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合作中展开学习的活动。而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在学习过程中以小组为单位,小组成员之间相互依赖,彼此协调,共同承担责任,完成教师分配的学习任务,并以小组的总体表现为主要奖励依据的一种学习方式。针对学生自主学习中普遍存在的、难以解决的问题,通过师生、生生的交流、讨论等合作形式加以解决。当面对共同目标时,他们认识到合作才是最佳选择,进而倾向于彼此合作。

合作研学,首先要变“要我合作”为“我要合作”。怎样使学生具有“我要合作”的强烈愿望呢?1.自我需要。合作之前,每位学生都进行了独立的“自主探学”,在探学的过程发现问题,为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小组成员的帮助;2.集体的需要。因为下一模块需要展示,这个展示要求全体成员必须达成“目标”,不能因为“我”而影响集体的荣誉;3.评价的需要。对展示的评价,采用不等价的方式,即优秀生展示,可得1分;中等生展示,可得2分;学困生展示,可得3分。这样,为了小组的荣誉,优秀生就能够主动地帮助学困生,反过来,学困生也能够主动寻求优秀生帮助,形成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的局面,促进全体成员均衡发展。

合作研学,重点培养学生积极倾听的习惯、重点发言的习惯、纠正补充的习惯、动笔记录的习惯、规范语言的习惯、肯定评价的习惯。

四、展示赏学

展示赏学是在“目标导学”的引导下,在“自主探学”、“合作研学”的前提下,把“探学”和“研学”的成果用自己的喜欢方式展示出来,从而相互欣赏,相互学习,达到比学习态度、比学习方法、比学习效果的目的。“赏”包含三层意义:一是听,不会听就不会赏;二是想,想自己与他人想法相同点与不同点,从而发现他人闪光点,达到“赏”的目的;三是说,通过自己的评价,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也让别人“赏”自己。

1.读。“有感情地朗读”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具体体现,因此,通过朗读来表达自己对课文的理解是一种好方法。不仅要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还可以通过面部的表情及手势等体态语言,更加生动地表达自己的感情。2.谈。可以谈对全文的理解,也可以谈读某个段落、某个句子、某个词语的感受。如《匆匆》一文“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学生谈自己的理解:这个句子作者朱自清用排比的句式描写燕子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有再青的时候,桃花有再开的时候,在描绘的春景之中,表达大自然的荣枯是时间飞逝的痕迹。“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看似在问,实际上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无法挽留的无奈和对已逝日子的深深留念。3.答。有针对性地回答“导学提纲”的问题。要求毫无保留地发表本组组员“探学”和“研学”的结果。4.演。有些课文情节生动,学生可以自编课本剧,让全组成员用表演的方式加以展示。演,还包括歌曲、相声、快板、小品等文艺方式。如对课文里的英雄人物,可以编成快板加以表演;如学习《草原》一文的开头部分,可以唱一曲草原的歌曲来表达。5.板。将本组的学习成果用板书的形式展示出来。可以充分利用前后两块黑板,将各组的全部成果,分别展示在黑板上,然后再对全部成果进行评价。6.问。有些较难的问题,在合作研学的过程中不一定都有结果,这就需要在这一环节中提出来,以便得到其他组的同学或老师的帮助。7.做。即操作。

五、检测评学

检测评学是指通过简单的口头或书面测试,来检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成果,是否达到所要求的目标。

(一)检测问题设计应遵循五原则

1.目的性原则。课堂检测的目的指向必须明确,即检测本课自学和合作研学中必须掌握的重点内容是否掌握;检测应该掌握的“双基”是否扎实。2.针对性原则。针对性是指针对本课所研学的内容和教材重点来设计检测内容。如:《蝙蝠和雷达》填空:“雷达的天线就像是蝙蝠的_____________;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就像是蝙蝠_____________;雷达的荧光屏就像蝙蝠的_____________”。3.层次性原则。层次性就是要求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巩固基础,又要设置选择题,面向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意在培养能力。如教学古诗《忆江南》可设置这两道检测题:(1)背诵这首诗,说说诗的大体意思;(2)发挥想像把诗中所描写的画面生动地描述出来。4.多样性原则。多样性指综合展示的多样性,用多种形式来检测学生的学习成果。如《蝙蝠和雷达》,检测题可以口头回答的形式:“说一说飞机是怎样探路的?”;填空:“雷达的开线就像是蝙蝠的_____________;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就像是蝙蝠_____________;雷达的荧光屏就像蝙蝠的_____________”。还可以用图示的形式:“画一画飞机探路的示意图”。5.发展性原则。“发展性”是学生学会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的同时学会怎样学习,从而达到“不教”的目的。因此,检测除了语文知识外,还应适当地进行方法方面的检测。

(二)课堂检测的类型

1.记忆性。内容包括:①识记字音、字形、词语、成语的意义和用法。②记背名言、警句、典故、故事、精彩片段。③记背古诗文名篇。④识记与语文相关的各学科知识。2.理解性。理解的内容包括:字、词、句、段、篇的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等。3.运用性。运用性是指在现实生活中得以运用的语文知识。如利用名言警句来劝说学习不用功的同学;为自家门前选一幅自己喜爱的春联等。

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篇5

人类从自然界受到的启发属于仿生学的范畴,而发生学又可以进行以下分类:力学仿生、分子仿生、能量仿生、信息与控制仿生等。

力学仿生,是研究并模仿生物体大体结构与精细结构的静力学性质,以及生物体各组成部分在体内相对运动和生物体在环境中运动的动力学性质。例如,建筑上模仿贝壳修造的大跨度薄壳建筑,模仿股骨结构建造的立柱,既消除应力特别集中的区域,又可用最少的建材承受最大的载荷。军事上模仿海豚皮肤的沟槽结构,把人工海豚皮包敷在船舰外壳上,可减少航行揣流,提高航速;

分子仿生,是研究与仿真生物体中酶的催化作用、生物膜的选择性、通透性、生物大分子或其类似物的分析和合成等。例如,在搞清森林害虫舞毒蛾性引诱激素的化学结构后,合成了一种类似有机化合物,在田间捕虫笼中用千万分之一微克,便可诱杀雄虫;

能量仿生,是研究与模仿生物电器官生物发光、肌肉直接把化学能转换成机械能等生物体中的能量转换过程;

根据苍蝇的复眼发明了照相机。

大自然给人类的启发是多种多样的。大自然的巢穴,天然浑成,质朴无华,然而正是受此启发,人类才发展起了建设科学,建立起了现代化大城市。大自然的河流,看起来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日夜奔腾不息,但它不也是在日夜教导人们如何理解地球的重力、运动的惯性力等许多道理,教会人们如何开发利用大自然的潜能吗?金属,给人类的灵感就更多了,这类看起来很坚硬的东西,被火融化后竟能按照人类的需要变成为人类所用的工具,更重要的是,它让人们明白了各种物质都有熔点,都能进行形态和能态转化。

人类根据鲨鱼做出了飞机,根据蝙蝠做出了雷达.人类根据蜻蜓的翅膀发明了飞机,根据蝙蝠的嘴和耳朵发明雷达,根据鲸鱼的外形发明了轮船,根据青蛙的眼睛发明了“电子蛙眼”.

由令人讨厌的苍蝇,仿制成功一种十分奇特的小型气体分析仪。已经被安装在宇宙飞船的座舱里,用来检测舱内气体的成分。

从萤火虫到人工冷光;

电鱼与伏特电池;

水母的顺风耳,仿照水母耳朵的结构和功能,设计了水母耳风暴预测仪,能提前15小时对风暴作出预报,对航海和渔业的安全都有重要意义。

人们根据蛙眼的视觉原理,已研制成功一种电子蛙眼。这种电子蛙眼能像真的蛙眼那样,准确无误地识别出特定形状的物体。把电子蛙眼装入雷达系统后,雷达抗干扰能力大大提高。这种雷达系统能快速而准确地识别出特定形状的飞机、舰船和导弹等。特别是能够区别真假导弹,防止以假乱真。

电子蛙眼还广泛应用在机场及交通要道上。在机场,它能监视飞机的起飞与降落,若发现飞机将要发生碰撞,能及时发出警报。在交通要道,它能指挥车辆的行驶,防止车辆碰撞事故的发生。

根据蝙蝠超声定位器的原理,人们还仿制了盲人用的“探路仪”。这种探路仪内装一个超声波发射器,盲人带着它可以发现电杆、台阶、桥上的人等。如今,有类似作用的“超声眼镜”也已制成。

模拟蓝藻的不完全光合器,将设计出仿生光解水的装置,从而可获得大量的氢气。

根据对人体骨胳肌肉系统和生物电控制的研究,已仿制了人力增强器——步行机。

现代起重机的挂钩起源于许多动物的爪子。

屋顶瓦楞模仿动物的鳞甲。

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篇6

关键词:信息技术 整合 认知规律 注意事项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往神秘的信息技术已经悄然走进教室,成为学校教育中一种重要的教学资源。信息技术融入课堂教学后,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挖掘了学生的学习潜力,为课堂教学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途径和广阔的前景。但是,为了使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很好地整合,彻底摆脱学校教育现状,在设计过程中还必须注意以下几点,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奠定基础。

一、信息技术整合的目的要鲜明、准确

在整合信息技术的教学设计中,我们不能将所有的课堂教学内容都使用多媒体信息技术。现代信息技术具有多重感官刺激、传输信息量大、速度快的特点。但是,如果把所有教学内容都使用多媒体技术来传授给学生,教师只做了一些简单的操作,这一课仍然是教师与多媒体信息技术的满堂灌,是低效的。

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就是学生知识的内化过程。知识的内化过程,是主体和客体双向作用的结果。我们应该把课堂中学生难以理解的、抽象的,或者不易察觉的知识点,用多媒体展示和体现,这样做,可以促使学生内化所学知识,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的目的。

如教学“蝙蝠和雷达”一课,由于科技信息在本课程中含量较高,学生对飞行中的蝙蝠用嘴和耳朵一起探路的过程很难理解。有一位教师是这样设计的:首先制作一个视频短片,分为三个部分:(1)在漆黑的夜晚,矗立着一堵黑色的墙。 (2)此时蝙蝠“吱吱”叫着扑着翅膀从屏幕右侧飞过来。(3)到了离墙不远的地方,蝙蝠停了下来,从口中发出一种声波,声波遇到墙壁,然后反射,传进蝙蝠的耳朵。(4)蝙蝠拍着翅膀绕过了这堵墙。这样的教学片段,音频和视频同时展现,学生一看就懂,一听就会,教学难点一下子变成了学生们喜爱的 “热点”。

二、信息技术的整合要相辅相成,听觉和感觉统一

在整合信息技术的教学设计时,如果需要,可以与其他媒体技术共同使用,根据本节课的特性和类型,交互使用两个或更多的媒体技术实现优势互补的需要,这样可以优化和超越媒体的性能。各种媒体技术在形式上具有各自不同的优势,我们要根据教材和学科的不同特点,来确定要使用的媒体和媒体组合,巧妙追求最大的整合效应,做到听觉和视觉的和谐统一,有力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

三、信息技术的整合要充分利用媒体的功能和特点

我们对教学媒体形式的选择,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强调媒体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和结果。选择媒体,合理、适当是关键,要充分利用多媒体功能,显示媒体的特点,扬其声,观其形,赏其景,使课堂教学直观化、形象化、通俗化。

在设计选择信息媒体的时候,首先要吃透教材:什么地方可以使用信息媒体?使用什么样的信息媒体?这些信息媒体在教学过程中能够起什么样的作用?其次,我们必须熟悉媒体的特点,对使用的信息媒体的特点、种类、效果,都要有细致的了解。平时要利用闲暇时间刻苦学习多媒体信息技术,不断掌握新技术、新知识。在设计应用媒体技术时,还要把握好使用的最好时机。教学内容的不同与教学环节的不同决定着媒体应用的最佳时机,一定要经过精心策划,在最需要的时候恰当应用,千万不要盲目追求先进性而随意使用,致使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信息媒体泛滥。

例如,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中,对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可以设计成下面一个多媒体演示片段:(1)出示一个平行四边形,然后分割剪拼。①剪:沿平行四边形的一个高将图形剪成两部分。②移(平移):将其中一部分沿着平行四边形的底边平行移动到另一部分的另一边。③拼(对齐):将这两部分图形拼成一个长方形。(2)通过比较原来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与拼成的长方形的长和宽,可以看出其长度是对应相等的,从而得出它们的面积相等。(3)写出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再利用多媒体动画形式把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移到公式中,并逐渐变成文字。这种多媒体的使用,虽然较少,却达到了令人惊讶的良好教学效果。

四、信息技术的整合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信息技术的选择和应用,应根据学生的需求进行认真的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案,以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在教学软件的设计过程中,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功能和特点,将教科书中抽象的内容转化为通俗、直观易懂的内容,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另一方面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有更多动手动脑的机会。

例如,在美术课《树叶贴画》的教学过程中,可以使用多种多媒体技术设计下面的几个片断:(1)对叶形、叶色、叶片纹理等基本知识做简要说明。 (2)简介树叶的结构,例如每片叶子由叶脉和叶柄叶片等组成。(3)示出若干可移动的树叶。老师先示范拼出一个可爱的小兔子,并且让这个拼出的小兔子与同学们打招呼然后让学生展开想象,开动脑筋,动手拼图。学生各个争先恐后,展开自己无限的想象空间,很快就用树叶拼出了各具特色的美妙图形。这样的一堂美术课,让学生既有无限的乐趣,又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更让学生亲身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实现了快乐教学的目的。

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篇7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构建《语文标准课程》强调: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中的过程中进行,教师是学习活动中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在学习活动中,学生不是被动的、消极的,不是被灌输的器皿,更不是书本的奴隶,教师的“应声虫”,而是要体现出“个性的、生动活泼的、充满生命活力”的学生。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长期固定的教学模式,使学生产生了厌烦情绪,认为课文的阅读不外就是知道里面所讲意思,存在这种心理现象比比皆是,学语文简直一点味道都没有。那么,新课程下小学语文将构建怎样的课堂教学?

1激发学生兴趣,营造愉悦的学习气氛

教学中,学生要成为学习的主体,最主要的条件是促使学生具备学习的兴趣。“兴趣”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培养学生多向思维,激发其想像力和创造力。那么,教师应如何激起学生浓烈的学习兴趣呢?关键在于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每节课都需要根据各自不同的重点,精心设置,创设一个引人入胜的气氛。教学中要把学生最感兴趣的联系起来,让学生把课内知识与课外活动联结起来,开拓知识视野,举一反三,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由此可见,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是激发学习兴趣的优良契机,把握好这一契机的“火候”,就为培养学生的“要学”与“会学”走出了成功的第一步。

2尊重个性差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每个学生都存在着个性差异,师要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创新精神。尤其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教学,可加大实施的力度和深度,实现学生学习的个性化。如:利用计算机网络教学,采用图文交互界面和窗互操作,可使人机交互能力大大提高,有利于在学习过程中,根据自身的需要选择学习的内容、进度,进行自我调控,师也可通过服务器,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因材施教,实现信息的双向流动。如:利用计算机对《太阳》网络教学时:提供相关网站、图片等教学资源,让学生自主学习,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及特长编写读书汇报材料。还可自行选择喜欢的、认为有价值的内容,采取不同的形式进行编写;编写过程中还可根据爱好选择喜欢的颜色、字体、格式等,然后将完成的作品及时上传给老师。老师阅读后,对作品及时反馈。这种尊重学生差异的个性化教学,既发展了学生的个性,又培养了创新精神。

3引导设疑思考,激励学生的探索精神

教学知识性的课文时,如果依书直说就会使文章枯燥无味,要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就要指导学生设疑、释疑,激励探索,课内课外相结合。如在教学《蝙蝠与雷达》前,我先向学生提出疑问:“蝙蝠是一种动物,雷达是科学仪器,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从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学生为此而感到新奇,满脑子疑问:蝙蝠是一种什么动物呢?它与雷达有什么关系呢?接着我就引导他们看课外书《十万个为什么》,让他们从课外书中获得新的知识储备,学习情绪高涨。在上课时,我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提出疑问:“蝙蝠是怎样飞行的?它和雷达有什么关系?它们之间有什么相同之处?”由于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又有了知识储备,再加上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学生之间一问一答,一张一弛,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了他们学习的热情,通过设疑思考,课内课外相结合的学习,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人。

4教学手段多样化

首先,低年级教师要经常保持童真,课堂中的教学语言要儿童化,描述事件时要生动形象,惟妙惟肖,学生才喜欢听,才容易懂。其次,根据课文内容的需要,适当地运用体态言语——手势,这除了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兴趣外,还能帮助学生理解一些知识。如我教“一把”这个数量词时,考虑到直接告诉学生“一把”是数量词,学生很难理解。我就根据课文中的“一把伞”,先让学生回忆平时我们是怎样拿打开的雨伞的。接着,我做出手拿打开的雨伞的手势,并且告诉学生凡有柄的东西都可以用“把”。最后让学生说说“一把什么”。学生纷纷举手回答。第三,运用电化教学手段要恰当。一些描写景色的课文,语言比较含蓄,由于低年级学生想象能力和文学的理解能力不强,难以进入情境,这样,就要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才能使学生有兴趣地学,轻松地理解课文。另外,要以演助学,提高兴趣。语文教材中相当一部分课文(如寓言、传说、神话等)故事性强,感染力大,适合少年儿童口味,深受学生的欢迎。教学时,我们应发挥其特有的魅力,再现情境美。因此,我在教学这类型的课文时,运用了课文剧表演的方法,以演助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5将语文教学延伸到课外

语文离不开生活,生活是语文学习的大课堂,要把语文学习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保持和进一步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学生在学校里,除了学知识,还要参加各种有意义的活动。愉快的课外活动是学生学习的添加剂。如果教师认真开展一些课外活动,如猜谜语、词语接力赛、课文表演赛等活动,使学生在愉快的活动中,感受到知识的可贵。这样,就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情绪,同进还促进了学生的身习健康成长。

总之,对学生来说,激发学习兴趣并促使自主学习显得尤为重要,所以我们语文教师应在教学中,努力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一定能够激发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愉快地学知识,健康地成长。

参考文献

[1]焦燕妮.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活”与“新”[J].现代阅读.2011年11期

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篇8

【摘要】远程教育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启发学生的想象力,扩大课堂教学的信息,营造课堂氛围,激趣,帮助突破课文的重难点,拓宽学生的视野,弥补教师知识的不足。

【关键词】远程教育;促发展

远程教育是传播信息、学习知识,特别是人们终身学习的重要手段,现在我们在教学上利用多媒体在提高语文教育教学质量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一、多媒体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用多媒体提供声像并茂、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的感官刺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调动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教材中有关自然景物的优美描写,大多数都在千里之外万里之遥,不可能让学生身临其境,亲睹之景,这时,远程教育——多媒体助了我们一臂之力。通过优美的风景录像再现课文景物。让学生有亲临其境,亲闻其声的感觉,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在教学《桂林山水》时,我打开多媒体让学生欣赏静、青、绿的水,奇、秀、险的山,诵读声中,“桂林山水甲天下”,“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学生们完全被感染了,他们眼盯屏幕,侧耳倾听,完全沉浸在那美景中。在多媒体所创设的情境中,学生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美,心中的爱油然而生,使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的美,祖国河山的美,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多媒体可以启发学生的想象力

利用多媒体组织教学,能有效诱发学生的想象力,开拓思维,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进行创造性的学习。如在教学《蝙蝠和雷达》时,我用多媒体生动的画面把学生“引入”课文,这样学生很快进入课文的情境之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进发出来了。他们纷纷提出自己的疑问,这样拓展想象,既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想象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说话能力。

2.多媒体可以扩大课堂教学的信息

运用多媒体为学生学习提供了大量的信息。可以把一些散于各课的基础知识,形成系统揭示给学生,形成知识的网络,大大扩充了信息的传递量。尤其是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视自己不同的需求获得认知的满足。在制作《小英雄雨来》的课件时,我从网上截取大量有关抗日的信息,来充实课文的不足,以求更大空间地满足学生知识的需求。展示了:“抗日时的小英雄”、“八路军抗日”、“新四军抗日”、“游击队抗日”等片段。告诫学生侵略者给我们带来了灾难,落后就会挨打,要求他们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将来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昌盛。给学生上了一堂生动的直观的爱国主义教育课。

3.多媒体可以弥补教师知识的不足

教师作为一个传授知识的个体,他所懂得的知识和信息是有限,备课时先要把课文理解透彻,然后再根据教学内容去搜集相关资料。通过阅读材料,教师对课文中提到的知识点会理解得更加透彻,并且还可以了解与之相关的其它知识,甚至还可借助资料解决一些教师本来感到疑惑的知识要点。一个有能力的教师不是传授自己有限的知识,而是向学生传授获得知识的方法,即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以求获得更广泛的知识,这样才能获得成功。现今的网络世界为我们提供了这个平台。对于有关抗日的事,我所知道的也是有限的,借助于网络知识来弥补自己的不足,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提高。

二、多媒体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1.用多媒体,营造课堂氛围,激趣

我们在上新课时,学生的情绪还未进入状态,巧妙运用现代教学媒体,精心创设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开发潜在智慧。为整堂课的教学作好铺垫。多媒体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展现课文内容,刺激学生多种感官,诱发学生的阅读情感,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如《乡下人家》一文,描绘了乡村的美丽风景,可以陶冶学生性情和审美情趣,引起读者情感上的共鸣和精神上的愉悦,然而,由于绝大部分学生没有去过乡村,缺乏直观的印象,再加上体验不够丰富,作品中描写的景物与学生生活存在一定的距离。因此,在导入课文教学前,利用多媒体播放视频影象“乡下的景象”,它将静止的语言文字变成流动的、直观的画面一一展现在学生面前:乡下房前屋后瓜藤爬架的景象,乡下人家门前鲜花盛开、屋后鲜笋探头的景象,乡下人家门前有鸡、屋后小河有鸭的景象,乡村夏天傍晚时的美景,秋天晚上乡村的美景历历如在眼前,再加上声情并茂的朗诵,特殊的情境,营造出一个特定的氛围,使学生如临其境,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愿望,使学生的情感在欣赏语言美、自然美的过程中得到陶冶和净化。

2.用多媒体帮助突破课文的重难点

如何突破文章的重难点,这一直以来是我们语文教师不断思考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只要恰当运用多媒体巧妙地再现课文中的情景,不仅能够突破知识的重难点,而且能使学生从形象的感知中增强学习的趣味。如:《桂林山水》一课,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是重点,感受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是难点,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显示画面:桂林的水静、青、绿,桂林的山奇、秀、险,形象地展示桂林山水的特点,下面是活动文字片。在教学中,我让学生一边看图,一边听录音,一边品味文字描写,使声形结合、声画并举,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从图画形象上观察感知到桂林山水的美丽,从语言文字中品味出作者抓住桂林山水的特点来写出桂林山水甲天下,从图文创设的意境中,从视听创设的感知中,使学生的情感和作者的情感发生共鸣,自然能体会出作者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3.用多媒体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

人们获取信息主要靠视、听觉,而传统教学主要是通过听觉让学生记忆,这种记忆较为枯燥。多媒体则从不同方面刺激学生多种感官,激起他们学习的兴趣,从而使他们在自学的感知思维中培养了记忆能力。如:《生命生命》一文中用三件小事来说明生命的宝贵。为了便于学生观察,理解,我就利用多媒体把三件小事制作成三个镜头,让学生直观感受到生命的重要。学生看着画面,就能很快地说出三件小事和生命的关系。学生对生命宝贵认识更直观、记忆也就更深刻了。

4.用多媒体来促使学生自主发展

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最大特点是个别化,它可以为学生建立一个自我学习环境,提供一个自由的思维空间和思想驰骋的天地。学生借助教学软件和联网系统获取有关信息,按照提示进行自我学习,自由提出问题,自我解决问题,从而促进学生加深对自我情绪的理解和自我意识的觉醒,达到“自我教育”、“自我成长”的目的。例如,教学《蝙蝠和雷达》一课,我就根据课文特点设计一些有探索价值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1)蝙蝠能正确飞行靠的是什么?(2)雷达有什么作用?(3)蝙蝠和雷达有什么关系?(4)仿生学是一门怎样的学科?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水平和爱好选择学习内容。这样可以唤起探索问题的兴趣,激发思维动机,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在自我学习过程中,培养独立自主的个性;体会成功的快乐。

上一篇:花草茶搭配范文 下一篇:银行微笑服务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