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侠开战时刻范文

时间:2023-11-12 23:08:09

蝙蝠侠开战时刻篇1

[关键词]《蝙蝠侠:黑暗骑士》;英雄本色;小丑;蝙蝠侠

英雄,英雄的名望和功德,英雄在人类事务中的英雄业绩,都是值得赞美的。英雄者,有凌云之壮志,气吞山河之势,腹纳九州之量,包藏四海之胸襟!肩扛正义,救黎民于水火,解百姓于倒悬。在每个人的心底,都有着当英雄的渴望,但英雄不是人人都能当的,如果那么容易,岂不人人都是英雄?托马斯·卡莱尔坚信英雄身上有准神性,他认为历史的运动、潮流和趋势都是由英雄们的个性和行为所左右的。虽然有所夸大,但人们自己创造的漫画英雄蝙蝠侠涵盖了所有英雄的本色,成为美国人心中一个超级英雄。

《蝙蝠侠:黑暗骑士》是一部比前作更为黑暗与成熟的作品。在警官吉姆·戈登和检察官哈维·登特的通力帮助下,“蝙蝠侠”无后顾之忧地与日益增长起来的犯罪威胁做着永无休止的斗争,而他所在的高谭市,也是进展最为明显的地方,犯罪率以一种惊人的速度持续下降着,不过像高谭这种科技与污秽并存的城市,平静是不可能维持太久的,果不其然,新一轮的混乱很快就席卷了整个城市,人们再一次被恐慌所笼罩着,而声称愿意为这一切负责的,自然就是所有混乱的源头以及支配者——“小丑”了。

先不管“小丑”掀起一个又一个犯罪的狂潮的最终目的为何,他的企图都是邪恶的,所作所为更是早就危害到了高谭市民的正常生活,人们呼唤英雄的出现。

下面试从小丑和蝙蝠侠的人物分析着手,看蝙蝠侠身上显示出的英雄本色的难能可贵。

一、混乱的代言人

在蝙蝠侠的漫画和影片的历史上,小丑一直是蝙蝠侠强大的对手。在所有的小丑形象中,2008年《黑暗骑士》版小丑是有史以来最诡异最可怖的小丑,被评为影史上最坏的恶棍。这个角色很有趣。作为一个反派,他正是说出很多经典台词的一位。他提出“善恶相生”的理论,认为自己和蝙蝠侠是相互依存的,真正有意思的并不是谁征服了谁,而是对峙的这个过程,被小丑说成是“有趣”。他敏锐洞悉你内心的黑暗面,并且当面剥出来给你看,让意志力一般的人无法不听信他的理论。而且这个神秘的坏蛋最恐怖的一点是,他做坏事不是为了钱,不是为了名利,而是就喜欢看着这世界燃烧。他不被收买,不被欺凌,不可理喻,不会妥协。他没有计划,把做坏事当做是游戏一般。在影片的结尾,他对高谭市人性的测试最终失败,败就败在他自以为是上。他以为人人都像他想象的一样,在危急时刻自我保全,吞噬彼此。

影片通过小丑扑克牌来展现小丑的追求——混乱。小丑首次亮出小丑牌,是我们熟称的“大王”,这是小丑的“名片”;后面各种场合出现的小丑扑克,也是各式各样,所有这些都展现了小丑的混乱。

在揭示小丑与杀手的关系时,有一段场景做了极好的阐释。在隧道追逐的那场戏,我们看到小丑所在的那辆集装箱大货车车身上有一句话“Laughter is the best medicine”,直译是“笑声是最好的药”。小丑的职责就是让观众欢笑。可他厌倦了笑声。我认为是小丑在Laughter一词的前面加上了S,于是句子的意思变为“屠杀是最好的药”。随后小丑一伙就在这句话的位置拉开了门,小丑开始给出他认为的最好的药——屠杀。等载有登特的囚车和小丑一方的大卡车驶出隧道之后,空中的直升机终于派上了用场。 我们可以听到机上一个持枪的警察说了一句话,“让我们给他们点颜色看看”,大意如此。可是此处的英文原话包含有这样一句“give some of their own medicine”,直译是“给他们一些属于他们的药”。此处的“medicine”,与上面车上的“medicine”形成呼应。

小丑还通过他的台词传达他的一些观点。他有句经典的台词就是“Why so serious?”小丑无论何时都是很轻松的,他讨厌严肃,他边笑边犯罪。

还有Whatever doesnt kill you simply makes you…

“stronger!”此言出自著名的德国超人哲学家尼采的名言“Whatever…stronger!”(杀不死你的会让你更强大!)此时,JOKER俨然化身为狂人哲学家。这句台词不但首次表明了小丑的个性和风格(片子后来也有强调他的这种观点),而且暗中为1989年蒂姆·波顿版《蝙蝠侠》中的小丑(杰克·尼科尔森饰)做了一种“关联性”的表达。当时尼科尔森饰演的Jack Napier之所以变成小丑,是因为蝙蝠侠(迈克尔·基顿饰)以为一枪爆了Jack Napier的头,可是没想到那一枪正好打穿了Jack Napier的嘴,然后Jack Napier掉进了绿色的酸液中,后来就变成了小丑。所以说,“杀不死你的会让你更强大”,这刚好吻合了小丑的诞生原因。

还有This city needs a better class of criminal!普通黑帮犯罪是为了金钱,小丑是当做自己的事业,当作自己的乐趣,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这种犯罪令人恐怖。

在登特被烧伤住进医院后,小丑掏出左轮枪交给丹特,说:引进一个无政府状态,颠覆已有的秩序,然后一切都变得混乱(chaos),我就是混乱的代言人,哦,你知道混乱到底是什么吗?就是公平!(Its fair.)至此,我们明白小丑不是为犯罪而犯罪,他是在追求公平,追求事业。蝙蝠侠的敌人非同一般。

最高潮的一段话道出了小丑的难以对付:我“控制了”(took)高谭的光明骑士,并且把他降到和我俩一样的层次。这一点也不难,看,“癫狂”这东西,你知道,就像地球引力,只需要一点推波助澜,就可以了(All it takes is a little push)。

总之,电影通过小丑,让观众思考小丑与蝙蝠侠的同质性,因为小丑最了解蝙蝠侠,就像一种自我理解。因而,跟理解自己的对手斗,是何其难啊!

二、黑暗骑士

英雄肩担拯救民众于苦难,匡扶正义之职责,百姓敬之,邪恶势力恨之。英雄若无坚定的信念,超强的本领,良好的群众基础,最重要的是牺牲精神,是难以成为英雄的。

在上一集故事中,从亲眼目睹父母被人杀死的阴影中走出来的“蝙蝠侠”,经历了成长之后,已经不再是那个桀骜不驯的孤单英雄了。而且和2005年的《蝙蝠侠:开战时刻》不同,这一回,上一集中仅存的漫画色彩被诺兰彻底抛弃了。《黑暗骑士》是一部写实的犯罪电影,无比严肃,无比黑暗,甚至无比悲情。这一次,你几乎再也闻不到一点漫画的气息。蝙蝠侠从一个武艺高强的忍者退化成一个只是穿着防弹衣、运动能力稍微出色的普通人,不再神出鬼没,受伤也更加频繁。当抛弃了几乎所有漫画元素之后,诺兰在《黑暗骑士》里对极致邪恶的展示以及对正义与邪恶关系的探讨,达到了此类题材前所未有的高度。

现实世界中的蝙蝠侠并不是万众拥戴的,可以“风风火火闯九州”的英雄,各种利益的纠结使蝙蝠侠不能光明正大地行侠仗义。

首先,由于有时蝙蝠侠出去维护正义时会伤及无辜,高谭市市长表示蝙蝠侠践踏法律应该受到缉拿,市长对记者说:很多人说他是在做好事,罪犯对他闻风丧胆,但是我要说“不”。

其次,作为“光明骑士”的哈维·登特,是正义凛然的检察官,相信秩序,相信法律的公正,相信有一个理想的社会模型存在。在高谭市的众多社会利益阶层中,他们才是真正的希望所在:不仅是高谭市民的希望,更是蝙蝠侠的希望,是蝙蝠侠的后继者。他们与蝙蝠侠是相互依存的关系:没有蝙蝠侠,就没有哈维·登特这样热血好青年的生存环境;而没有哈维·登特的后继支持,蝙蝠侠永无退休之日,不可能通过体制内的渠道去维系住人们的希望,更不可能在一日之间借助法律程序扫荡一半黑帮分子——这就是光明体制的力量!然而,他的缺点也是致命的:所谓光越强,影越深。他不了解黑暗,因为他们从未深入过黑暗。而登特更是防线脆弱,他相信正义是因为他相信正义的公平,而一旦这个信仰随着瑞秋的死亡而崩离解析时,他的崩溃和堕落竟然比谁都快,改去相信量子力学了!虽然“光明骑士”堕落成“双面人”看似不合常理,但是却符合登特的终极思想:公平。至此,蝙蝠侠失去了体制内的支持。

作为蝙蝠侠阵营里的管家阿尔福、董事长福克斯、重案组组长吉姆·戈登。他们相信平衡,相信黑暗的公正,相信在特殊的时期,必须要用特殊的方法,不能教条,不能理想主义。尽管他们对蝙蝠侠的支持各不相同,但正是他们的支持,使蝙蝠侠多次挫败了小丑和黑帮集团的犯罪。特别是吉姆·戈登这个警察,他懂得以柔克刚的中庸道理,所以才能够在以前警匪一家的邪恶环境中明哲保身却不灭心中正义之火,所以才能够在手中有了些许权利后更加懂得正义的代价和友情的珍贵。自从蝙蝠侠出现之后,他以“硕果仅存的好警察”的身份得到了蝙蝠侠的信任,他与蝙蝠侠的关系是相互认同、欣赏、扶持的战友。然而他所在的警察局却仍然危机重重,先前的恶警察无非是有所顾忌而收敛恶行,并不能让戈登的队伍更好带。在这样极端残酷的与恶势力作斗争的背景中,他与蝙蝠侠的这种英雄相惜的战友情才尤其温暖和可贵。特别是最后,由戈登遵守约定,不得不牺牲蝙蝠侠时,才把后者的悲情推到极致。

蝙蝠侠牺牲自己的大侠名声,替已经死去的双面人(哈维·登特)扛下杀人罪名。因为哈维是高谭的英雄(White Knight),他可以在战斗中牺牲,而不可以堕落成杀人犯,这样会使高谭城失去正义的精神。蝙蝠侠虽然是英雄,但是就像警长戈登说的,他是个黑暗骑士,他在高谭人眼里不过是一个和小丑相似的“怪胎”(小丑曾经说过)。

因此,真正的英雄蝙蝠侠只能以黑暗骑士的身份出现。

三、结语

一个真正的英雄不仅仅是出去帮别人打抱不平之后“风风火火闯九州”,英雄是要引导人们去做正确的事,给人们以希望,在需要承担责任的时候,要勇于承担,哪怕是一些莫须有的罪名,蝙蝠侠为高谭出生入死,是希望挽救高谭,让高谭人民知道罪恶都市高谭是有救的,有希望的。还有,人在遇到一系列挫折的时候,有两种路可走,一种是勇敢面对走正确的路,成为蝙蝠侠和戈登警长这样的好人,一种是被挫折和罪恶打倒成为双面人或者小丑。《黑暗骑士》的真正高潮,不是小丑的被俘,也不是双面人的自我毁灭,更不是蝙蝠侠的自我牺牲,而是那两艘货轮上“囚徒困境”中百姓与囚犯的博弈胜利。那是无尽黑暗中的最后一丝亮光!也是蝙蝠侠最后不致绝望并自我牺牲的惟一动力!戈登曾在小丑第一次被捕后对儿子说:“这回是我救了蝙蝠侠。”而在结局中,我们应该说,这回是市民仅存的良知拯救了蝙蝠侠。这最后一丝微弱的光明,将蝙蝠侠从与深渊无止境的对视中拯救。

[参考文献]

[1] 侯键.舆论监督与司法公正[J].中国法学,2003(01).

[2] [英]汉默顿.英雄与英雄崇拜[A].思想的盛宴[C].北京:九州出版社,2005.

[3] 姚莉.司法公正要素分析[J].法学研究,2003(05).

蝙蝠侠开战时刻篇2

先从《青蜂侠》里的黑美人(The Black Beauty)说起。“黑美人”(题图)的原型是克莱斯勒经典的帝王(Imperial)1965年款(当初李小龙出演的版本则是1966年款)。电影中她以全黑车身示人,霸气十足,并改装上了马力达500匹的通用ZZ454引擎。这辆车之所以“超级”主要体现在武器上――多门火力强劲的米尼冈重机枪、火焰喷射器以及12发毒刺式导弹!

当然,要说影史上最著名的超级英雄车,恐怕非蝙蝠侠的座驾莫属。经过多个电视剧和电影版本的演绎,“蝙蝠车”已经形成了一个成员众多的车族,不妨来简单回顾一下:

蝙蝠车第一次亮相是在1966年开播的电视剧里,原型为1955年款林肯Futura概念车。话说当年的汽车设计师想法实在前卫――像战斗机座舱――而那会儿的蝙蝠侠打扮却实在够土,彷如穿着秋裤。于是这款车没怎么变样就登上荧幕,它的造型也从此成为蝙蝠车的基调。具体到附加功能嘛,包括电视、蝙蝠电话、雷达等,车尾可释放鸡爪钉和减速伞。

到了1989年蒂姆・伯顿拍摄《蝙蝠侠》电影版的时候,蝙蝠车的造型也有了不少的变化,但从车头来看依旧受到飞机的启发,颇有SR-71“黑鸟”高空侦察机之风范。武器方面也大幅提升,比如两门勃朗宁机枪、蝙蝠喷射器、抓钩,车尾能施放烟雾和油脂来阻挡追兵,更有威力强劲的蝙蝠导弹。

这款设计延续了整个90年代的三部蝙蝠侠电影,直到克里斯托弗・诺兰接手《蝙蝠侠前传》,给整个系列来了个天翻地覆的变化。在该片以及续作《黑骑士》中的蝙蝠车也随之进化成遍布装甲、车身低矮的新造型,彪悍而实用,更像一辆军用车辆而不是豪华跑车,其多面体外形则让人想起F-117隐形战斗机。更绝的是其中暗藏着一辆轻便的蝙蝠摩托车,关键时刻能起到金蝉脱壳之奇效。

顺便说点实在的――你知道《黑骑士》里,富可敌国的布鲁斯・韦恩在不当蝙蝠侠时开什么车吗?答案是兰博坚尼Murcielago跑车。按照惯例,这款车型的命名依然与西班牙斗牛有关。

在超级英雄的世界里,唯一能跟蝙蝠侠比家产的恐怕就是钢铁侠托尼・斯塔克了。这位老兄无需开车作战,他在生活里用一辆奥迪R8来代步――嗯,他对汽车的品味与对女人的一样好。

但跟下面这辆车比,恐怕他们都得甘拜下风――谁见过长30多米、6个轮胎的加长版豪车?请看《天降奇兵》(又叫“特别绅士联盟”)里尼莫船长通体覆盖着象牙与白银的座驾。这位来自凡尔纳小说《海底两万里》的英雄是不是开潜艇开习惯了?总之,此车是这部烂片中最大亮点。

然后我们为广大青少年隆重推荐一部车:《海扁王》里的小反派“红雾”的座驾。它的原型是大名鼎鼎、经久不衰的传奇跑车――福特野马,于粗犷中不失时尚,大红车身更如同夜幕里的火焰般耀眼。而且,应主人的要求,车中配备了iphone底座以便“随时上网”。

至于《神奇四侠》里那辆悬浮车,恐怕称其为飞机恐怕更合适。可想而知,“光子加速器”和“离子引擎”这些虚无缥缈的玩意儿让它的科幻感十足。

下面再说说摩托车。《金刚狼》里,休・杰克曼那辆摩托车很是拉风,但影迷一望便知这只是他借用的,在第一部《X战警》中,此乃“独眼龙”的专车,可惜没装什么特殊武器――反正他有一对激光眼已经足够应付。而《灵魂战车》里燃烧着地狱之火的摩托车才叫恐怖――近4米长、通体漆黑、车头是骇人的骷髅,鬼知道它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这也是与主人的超能力结合最紧密的一辆车,堪称“人车合一”。老影迷和车迷们念念不忘的恐怕还有《终结者2》里的哈雷摩托――那是辆1344cc排量的“Fatboy”,就凭它能载得起T-800这一点就足以入选。

蝙蝠侠开战时刻篇3

最终,3.7亿票房回报、以及奥斯卡的提名印证了诺兰的 “运营实力”和“营销智慧”。

启示一:困境崛起,必须找到驱动全局的“绝佳角度”!

2003年,此时的蝙蝠侠系列漫画已经风行美国市场60多年。蝙蝠侠系列电影也被多位好莱坞名导推向大银幕而且票房均为数亿规模。面对如此“大项”,刚刚在影坛崭露头角的诺兰,必须找到绝佳商业角度,才能赢得金主华纳兄弟影业的高度认同。

作为一个年仅33岁的年轻导演,诺兰并不特别渴望制作什么一鸣惊人的好莱坞大片。

相反的,这次促使他强烈创作的动机反而是“挑战传统机制”——他要拍一部根植于现实的超级英雄,他要让蝙蝠侠脱离“漫画改编电影”的套路!

一味的讨好漫画粉丝不难,反正有那么多基础粉丝做票房打底;将漫画故事转化成银幕故事也不难,反正有那么多系列故事可供摘选。

难的是怎样让一个虚拟的漫画英雄融入现实生活。

正是这样强调的商业创意角度赢得了华纳影业的高度兴趣。

筹备之前,诺兰浏览了几乎所有的蝙蝠侠系列漫画及前几部蝙蝠侠电影。惊异的发现,竟然没有一处对于“蝙蝠侠之所以成为蝙蝠侠”做过圆满解释,所以,他决定圆满蝙蝠侠英雄传记的“缘起”。于是便有了《蝙蝠侠:侠影之谜》的大致构想。正是这样“瞄准空白、挑战传统”的新颖角度,迅速赢得了华纳高层的高度支持。

营销启示:角度决定力度,要想撬动地球,你得有绝妙支点。有时候,这个支点是理性的、技术性的,例如依靠分销渠道的物理性复制达到销量核变等等。有时候这个角度是感性的、艺术的,例如商业传播的艺术升华!

角度致胜对标案例:E人E本的“坚守致胜”!

外有苹果高端军团入境,内有国产低端产品的频频搅局!2010年E人E本项目之初,就与智旗品牌营销机构达成了战略合作。面对市场乱局,智旗品牌机构撇开“影响军心”的一线消极营销数据。从消费人群端开始洞察需求。多了策略互动后,E人E本营销方略浮出水面。那就是“避开苹果白领阶层、直取高端商务人士”。IPAD以游戏为主,商务通则以办公应用居多。一个是“闹着玩的”,一个是“办正事的”。这种区隔性人群定位、配合以全面手写的软体支持,迅速赢得那些60后、70后电脑水平低下的成功族的青睐。

该策略一经实施,迅速激起需求波澜。为了将这种试点式的成功放大机制,智旗建议E人E本采用代言史上从未有过的“冯葛代言”,借助冯小刚、葛优的高端影响力,配合幽默诙谐的创意表现,再次引起目标人群强烈需求共鸣!最终赢得联想控股投资,使得E人E本商业神话走出低谷、品牌销量直奔中国市场前三甲!

2011年一季度平板电脑研究报告显示:一季度E人E本销售61.2万台,苹果、E人E本、三星分居三甲,市场份额分别为:73.8%、10.7%、5.4%。

这是需求层面的深刻洞察、对比人群的巧妙定位就是一种绝佳的商业角度。巧妙的角度避开了竞争、引领了潮流。

启示二:困境崛起,必须勤俭起步、以小博大!

都知道苹果神话诞生于车库,不知道诺兰蝙蝠侠三部曲也诞生于诺兰家的车库吧?

的确,无论是最初的银幕手稿、还是拉风的蝙蝠轮、还有那辆坦克装甲与兰博基尼混血的蝙蝠车,蝙蝠侠黑暗骑士三部曲,就是诞生于诺兰家简朴的车库。即使最后名声大噪,诺兰制作团队依然没有进军“商业CBD”,无非是因为工作需要,买下了邻居别墅,将两家车库打通,将工作面积加大。

这种简朴布局、值得我们深刻学习。无论你是空降兵、还是盘踞企业多年的商业领袖,勤俭起家、以小博大永远是永恒的不败神话!

此时不由得想起团队建业之初,营销恩师张家祎说过的那句话,简朴而实用——做生意,要勤算计,不能穷大方。

人家好莱坞大导演都奉行的简单道理,我们无论是开拓疆土、受命于危难的职业营销人,还是企业重金邀请的“空降兵”,更应诚恳学习、朴素起航。

启示三:困境崛起,必须传承式创新

尽管怀揣梦想,诺兰军团并未因此妄自尊大。特别是在《蝙蝠侠:侠影之谜》的第一步,诺兰时刻考虑到漫画粉丝团的心理感受。尽量保留了部分约定俗成的要素。但对于不合理的、过于肤浅的理由进行了有效革新。

这一点就比较睿智。不像国内很多翻拍剧,每次都面目全非、遭受粉丝口诛笔伐!

同样,身为一名空降兵也好、新晋职业经理人也好、拟或是全新结盟的外脑机构,在“实施新政”之前,对于企业既有的优质传统必须予以尊重和保留,同时,更应该考虑到企业既有粉丝群体的感受。无论是企业忠实老员工,还是企业固有消费者,他们之所以对该企业不离不弃,也是该企业固有价值的体现。对于粉丝群体的积极面,必须保留发扬。对于其消极面,可积极影响、修正。实在无药可救才能新鲜“输血”!切不可拿到令箭、妄自尊大、六亲不认!结果“壮志未酬身先死、作茧自缚陷困境”。

启示四:困境突围,当然要找对人、办对事

都说“找对人、办对事”,可为什么商场上多了那么多“人事不和”的是非。关键是很多人对于这句话理解偏了。所谓的找对人,不是找对的人、好的人,而是对味的人、符合目标所需的人。很多朋友创业的喜欢拉朋友入伙,认为朋友是历经多少年考验的“好人”、可靠的人。结果因为需求不对味,造成很多内耗和情感的拉伤。所以,找对人的前提是自己明白要找什么样的人?找来干什么?在这点上,诺兰做的非常的优秀!

首先,他明白自己将要讲述的是一个非常黑暗的超级英雄故事。这个英雄将根植于现实之中,在亲情的质疑中,在黑色的夜幕下,惩恶扬善!

那么,谁能够帮助自己最完美的实现这个黑暗骑士的故事呢?在编剧层面,他用三顾茅庐的虔诚获得《刀锋战士》编剧高耶的加盟。在艺术指导层面他请来了昔日搭档内森克罗利,正是因为他的精湛造诣,才有了蝙蝠侠驾乘蝙蝠轮穿行于哥谭市的传奇身影!正是因为诺兰对于影片质感以及每个岗位层面的要求了然于胸、才使得他能慧眼识人、有效用人、团队致胜!

启示五:独特区隔,困境中闪耀的明灯

在竞争日益白热化的今天,独有的品牌区隔成为招揽顾客、形成消费的主要条件之一。很多企业也知道做品牌渲染的重要性,可今天画淡妆、明天画彩妆,到头来钱没少花,品牌传播资源却没有形成一致性累积。

若是您在品牌区隔一致感营造层面做的不够,看看诺兰的《黑暗骑士》三部曲吧。尽管三部曲每段故事各自独立,但他们保持了统一的品牌调性。那就是“暗黑调性”。蝙蝠侠,一个只会在暗夜行动的超级英雄!他的暗黑风格让犯罪分子闻风丧胆、让哥谭市民振臂高呼!同时也让影迷肾上腺素集体飙升!这就是品牌调性的魅力!

启示六:象征形象的超级杀伤力

看完蝙蝠侠黑暗骑士系列,很多人不禁要问,惩恶扬善就惩恶扬善,干嘛还每次费劲的戴着面具、披着风衣?

这个问题非常好!其实道理很简单,蝙蝠侠就是想在惩恶的同时,借助蝙蝠夜行衣的威武形象,形成进一步的震慑力!这就是品牌象征形象的胜利!

一个普通人制止了一次夜间罪恶,那叫街边秩事。一个面具人物制止一次街头行凶那叫传奇英雄!

所以,赋予品牌独特的象征形象,那样才能以一当十、事半功倍!

象征形象对标案例:智旗机构早期帮云南白药设计的白药因子,基因形状、蓝色超人装扮,形象生动的凸显出百年药企的科技时尚性,迅速活化终端卖场品牌感染力,在白药未请名人代言之前,迅速成为终端明星产品!

启示七:梦想的力量!

If you devote yourself to an ideal then you become something else entirely

“如果你能为理想付出一切,那你就会变成完全不同的一个人。”

蝙蝠侠开战时刻篇4

漫威展台如今的门庭若市不禁使人回想起2006年其首次参加圣迭戈国际动漫展时的门可罗雀。当时,名不见经传的乔恩·费儒(Jon Favreau)带着由他编剧兼导演的《钢铁侠》前来参展,却遭受冷遇——这部电影当时完全不被看好,因为幕后制作者班底中没有大腕儿级的人物,而扮演钢铁侠的小罗伯特·唐尼(Robert Downey Jr.)又是刚刚从吸毒阴影中走出的过气明星。无数人提前开始惋惜漫威砸进去的1.8亿美元投资,但不久之后,他们就被这部电影火山爆发般的表现震得目瞪口呆——2008年暑期上映《钢铁侠》以北美3亿美元、全球5亿美元的票房成绩一战成名,完美地打响了漫威的名号。

也是在几年前的圣迭戈国际动漫展现场,有影迷提问漫威旗下的超级英雄是否会出现在同一部电影中?漫威影业总裁凯文·费奇(Kevin Feige)回答:“谁知道呢?这对漫威影业来说将是一次全新、具有重要意义的尝试。目前我们拥有钢铁侠、绿巨人、雷神、美国队长等人物的所有权,我只能说,这绝不是巧合。”听到这话,影迷们都情不自禁地欢呼起来,因为他们知道凯文·费奇言出必行,他既然这么说,那就一定已经有了一个充分酝酿的计划。

后来,凯文·费奇回忆,在影迷们欢呼雀跃的那一刻,他的心里产生一个新的念头:拍摄制作一系列相互关联的影片,用电影的方式来展现漫画的“连续性”,从而创建电影版的漫威漫画体系、电影全集或电影“宇宙”。

漫威、DC恩仇录

古语道:英雄不问出处。

但对于美国大银幕上和漫画中的超级英雄们来说,虽然他们拯救世界的套路如出一辙,但其实如同金庸小说《笑傲江湖》中的华山派分为对立的剑宗和气宗一样,这些超级英雄也壁垒分明,不能逾界半分——蜘蛛侠、钢铁侠、雷神、美国队长、X战警、绿巨人、神奇四侠、超胆侠、灵魂战车、惩罚者等属于漫威阵营;而超人、蝙蝠侠、绿灯侠、绿箭侠、守望者、水行侠等属于D C漫画阵营(D C Comics),两大阵营已彼此较劲了七八十年。

漫威和DC两家漫画公司均成立于20世纪30年代,是美国漫画产业的双璧,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各自旗下都拥有数千名超级英雄的显赫阵容,可谓势均力敌。从1940年开始,他们就经常让旗下的超级英雄们互相串门,联络感情。当然同一阵营内的英雄们走亲串户就更频繁了。很多时候,不同漫画里的主角出现在一个故事里,或联手对敌或互相较劲,像开派对一样热热闹闹,比如蜘蛛侠曾在与大反派“屠杀”作战时,险些被杀死,最终在神奇四侠的帮助下才反败为胜;也会有一些漫画中的配角自立门户,但发生的故事仍和主线息息相关,如蝙蝠侠的助手罗宾,后来拥有自己的地盘,成为超级英雄“夜翼”。

当电影技术发展到能够将美国人的超级英雄梦搬上大银幕之时,漫画英雄大片的时代也就渐行渐近了。D C漫画的两位当家人物——超人和蝙蝠侠率先发威,《超人》(Superman)四部曲统治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电影银幕,不仅让超人成为美国精神的代言人,还成为了火爆全球的偶像;到上世纪90年代,《蝙蝠侠》(Batman)正传四部曲的风头一时无两,蒂姆·波顿(Tim Burton)、乔治·克鲁尼(George Clooney)、妮可·基德曼(Nicole Kidman)、施瓦辛格(Arnold Schwarzenegger)等当今影坛威名赫赫的明星大导,都在该系列里留下了令人难忘的印记。《蝙蝠侠》系列成功的背后,是华纳影业的强力支持。早在1969年,DC漫画即被时代华纳集团收购,将DC旗下享誉美国的超级英雄搬上银幕,是华纳影业的辉煌策略。

此时,漫威的超级英雄们还在沉睡。然而,谁也未曾料到他们将后发制人。

1997年,蝙蝠侠正传第四部《蝙蝠侠与罗宾》(Batman and Robin)虽群星汇聚却口碑不佳,DC漫画随之一蹶不振;而此时,苏醒的漫威英雄们开始攻城拔寨。当时好莱坞的电脑特效技术突飞猛进,也让逢上好年景的漫威英雄们能以比前辈《超人》《蝙蝠侠》更加炫酷威猛、更加天马行空的方式出现在观众面前。

漫威的《X战警》(X-Man)最先被20世纪福克斯公司拿来试水,结果影片以7500万美元成本斩获1.5亿美元票房,大获成功。紧接着,索尼也收入了《蜘蛛侠》(SpiderMan)的版权,并砸下巨额制作经费,雄心勃勃地展开三部曲计划。2002年,《蜘蛛侠》首部刚一上映就创造了首周票房破亿的影史纪录,同时开启了漫画超级英雄主宰暑期档的时代。 从此,好莱坞的暑期档正式提前到了5月第一周,而每年这个时候,基本上都是由一部漫画英雄大片打响暑期档头炮,这一格局一直持续到今年的《钢铁侠3》,而且在可预见的未来,还将持续下去。

《蜘蛛侠》正式拉开了好莱坞漫画英雄时代的帷幕。此后,无数大大小小的超级英雄走马灯般登场,环球影业的《绿巨人》(Hulk)、20世纪福克斯公司的《神奇四侠》(Fantastic Four)和《超胆侠》(Daredevil)、狮门影业的《惩罚者》(The Punisher)等等,你方唱罢我登场。

不甘心将大好江山拱手相让的DC漫画派出资深干将《超人归来》(Superman Returns)和《蝙蝠侠前传》(Batman Begins)追赶潮流,但2006年运气不佳的《超人归来》被《加勒比海盗2:聚魂棺》(Pirates of the Caribbean: Dead Man’s Chest)击败,几乎血本无归,超人卷土重来的野心也就此灰飞烟灭。而《蝙蝠侠前传》则意外地在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Christopher Nolan)和主演克里斯蒂安·贝尔(Christian Bale)的演绎下重焕生机,如今已成为好莱坞口碑与票房综合效应无人能及的漫画英雄大片。但DC终究大势已去,独木难支,如今的银幕,大半还是漫威的天下。

没有漫画基础的影迷们似乎更偏爱漫威的作品,原因何在?有影评人这样总结:“历史更悠久的DC是传统的捍卫者,他们的英雄大多出身不凡、高大英俊、肌肉发达、谈吐不凡,不是外星名门之后,就是富豪世家之子,不仅熟读诗书,更精通十八般武艺,堪称完美;而与他们作对的反派则大多丑陋惊悚,行事疯癫,就差把‘坏蛋’二字刻于脑门之上。相比之下,漫威的英雄无疑更亲民,他们都是些平凡小人物,误打误撞拥有了某些异能,恍惚间就拯救了世界,而主角们的对头反而往往更富魅力,这些“坏人”英俊潇洒更兼艺高人胆大,还有着让人同情的悲惨过去。”

当然,超级英雄自身的魅力固然重要,但背后的推手更功不可没。

一开始,出品漫威英雄的电影公司很多,而出品DC英雄的电影公司只有华纳一家,因为漫威可以独立售卖版权,而DC早已被华纳收购——这也是DC处处落于下风的原因。不过,漫威虽然表面上看起来风光无限,但除了几百万的版权转让费,巨额的票房收益都被电影公司拿走。于是,漫威公司成立漫威影业,放手一搏,而敲门砖就是后来大获成功的《钢铁侠》。

《钢铁侠》成功之后,漫威影业放出了大量后续漫画英雄改编计划,清晰地勾勒出了一条走向《复仇者联盟》的路线图,也向好莱坞宣告了更为庞大的“漫画英雄体系化”的打造野心。2010年,《钢铁侠2》中塞缪尔·杰克逊(Samuel L. Jackson)饰演的“独眼龙”统领神盾局正式登场,片尾出现了陨落在荒原中的雷神大锤,环球影业的《绿巨人》中也植入了钢铁侠的身影;2011年,《雷神》和《美国队长》联手出击,“鹰眼”也在片中客串出场,而同年暑期档末尾则迎来了《美国队长》,片尾中复仇者联盟成员钢铁侠、美国队长、雷神、绿巨人、黑寡妇、鹰眼六大主力首次集体亮相,引得死忠影迷尖叫一片。

漫威的超级英雄们精明地走上了集团化作战的道路。而与此同时,DC按照流水线模式打造的《绿灯侠》(Green Lantern)2011年暑期在票房和口碑上完败于漫威的《雷神》和《美国队长》,《蝙蝠侠》前传系列也于去年华丽地画上休止符,导演诺兰和主演贝尔均明确表示不再续约,到此为止。

强人凯文?费奇

回到2013年美国圣迭戈国际动漫展现场。今年展会上最振奋人心的消息,是华纳宣布计划2015年上映的《超人:钢铁之躯》续集,不再是单纯的超人电影,而是超人与蝙蝠侠联手出击,电影名即为《蝙蝠侠大战超人》(Batman vs. Superman)。导演扎克·施奈德(Zack Snyder)表示将与大卫·S·高耶(David S. Goyer)合作影片剧本,预计2014年开拍,克里斯托弗·诺兰担任监制。演员方面,《钢铁之躯》的亨利·卡维尔继续饰演超人,蝙蝠侠的扮演者则是近年来偏重于导演事业的本·阿弗莱克。华纳还透露,集结蝙蝠侠、超人、绿灯侠、闪电侠、神奇女侠等的影片《正义联盟》(Justice League),有望于2017年公映。在此之前,华纳还将在2016年先行推出《闪电侠》(The Flash)。

如此看来,D C的超级英雄集结号已吹响,“正义联盟”之战势在必行。现在影迷们最关心的问题是:“凯文·费奇如何吹响漫威的应战集结号?”不过,更妙的问题是:“舍凯文·费奇其谁?”

作为漫威影业的掌门人,在过去的13年中,每一部电影或电视节目,只有银幕或屏幕上有漫威旗下的角色,那么幕后就一定有凯文·费奇的身影。如果把漫威的电影帝国比作一幢建筑,那么,他就是首席建筑师。

一开始,作为漫威漫画骨灰粉的他凭借在漫威漫画方面的丰富知识储备与漫威结缘,使他成为首部《X战警》的联合制片人,也是从那时开始,他把漫画“翻译”成电影的独特能力每每令与他合作的电影人觉得不可思议。

“迪士尼使我们形成了一个规模相对较小、合作亲密无间的智囊团,”凯文·费奇说道,“面对数十亿美元的项目,他们会把不到10个人召集到一间屋子里问:‘你们觉得什么最酷?’”

眼下,凯文·费奇同时协调和掌控着六七部处于不同阶段的电影的筹备、拍摄或制作。

当编剧们和导演们加盟漫威项目后,他们便很快就能明确知道需要做的一切。“在加盟之前,他们就已经形成明确的想法了,剧本已经有非常完善的草稿大纲。”《美国队长2:冬日战士》的导演之一安东尼·罗素(Anthony Russo)说,“他们对自己的需求所有很好的创意和想法支撑,也知道并能够提供我们所需的东西。”

凯文·费奇会定期与剧组中的作家编剧会晤聊天,从漫威漫画中为他们提供灵感和素材来源,他检视每一套戏服和每一个演员的剧中定妆,这就是他的工作。“基本每一个步骤都要凯文·费奇把关。”安东尼·罗素说:“他是个天才,现在圈里能够编剧、导演、制片人三位一体的,除了他再找不出第二个。”

蝙蝠侠开战时刻篇5

而她企盼的除了母亲角色外,还有“克鲁斯夫人”的头衔。

不简单的小女孩

2005年6月16日的晚上很平常,谁知由于汤姆・克鲁斯在巴黎埃菲尔铁塔顶层突然向一个姑娘下跪求婚,于是一个名字一夜之间传遍了世界――凯蒂・霍尔姆斯。而凯蒂那张俏丽的新面孔也由此而被世人所认识。

真是令人羡慕,因为她的运气总是比别的女孩要好。想当初,仅仅经过两次面试,凯蒂就获得了生平的第一个角色,在李安导演的《冰风暴》中出演了一个富家女孩角色。这是李安执导的第二部英语电影,讲述的是美国历史上一段痛苦的生活,因而广受关注。凯蒂的出场仅有两处,但她高傲自信的笑容,却毫无疑问地将她的一生锁定在了演员这一头衔上。

虽然演完《冰风暴》后凯蒂又回到了家乡俄亥俄州的托莱多市,但她在洛杉矶的试镜录像带则在圈中流传开了。其中之一就到了哥伦比亚公司正在筹拍的新剧集《恋爱年代》的制片人手里。他们私下安排了一个和凯蒂的见面会,而后她得到了早熟女孩乔伊这个角色。导演当时这样评价她:“她正拥有那样的眼睛――目光中透着孤独。”1998年,电视剧集《恋爱年代》开始了第一季的上演,当剧目演到五分多钟的时候,凯蒂上场了,一下子就吸引了众人的目光。《综艺》杂志评价道;“她是一个充满自信的年轻表演者,闪烁着俏皮的光芒和具有足够的说服力。”正是从《恋爱年代》起,靠近凯蒂身边的人都说:“这个小女孩,肯定不简单。”

果然,《恋爱年代》一连上演了六个年头,凯蒂是惟一一位在全部128集中都露面的演员。所以,等到该剧停播的时候,她竟有点恋恋不舍。《恋爱年代》没有让演技尚且稚嫩的凯蒂大红大紫,却让她尝到了演戏的甜头。电影可以让她经历多种人生,斑斓的、晦涩的灿烂的,甚至是病态的。凯蒂觉得电影就像一面镜子,可以让她享受浮华世界的风光。之后,她乐此不疲。谈到如何被众多媒体疯追的感受时,凯蒂乐观地表示:“这可能会失去隐私,但总得来说人生会变得有趣。”

在拍摄《恋爱年代》的同时,凯蒂又拍摄了《骚扰行动》《前进》《完美男人》《电话亭》等电影,其中恐怖片《骚扰行动》使她获得了MTV电影奖的“最佳突破性表演的女演员奖”。同年,她还是《少年人物》杂志评选的“21位21岁以下的杰出新星”其中之一。

适时起飞

2003年,凯蒂在影片《第一女儿》中担纲了女一号,演绎了一出总统的女儿不愁嫁的喜剧。故事讲述总统女儿要脱离家族光环过独立自由生活,出走的途中遇见爱情的内容。“第一女儿”的角色性格叛逆、刚烈,敢做敢为,与生活中的凯蒂倒有几分相似。其实,凯蒂的扮演也很有爆发力,特别是把与男主人公分别时何去何从的矛盾心理诠释得细腻到位。而她在独立制作的《四月碎片》中的表现则更令人印象深刻。影片透过一个任性女儿邀请快去世的母亲和被她疏远的家人到她简陋的小屋过感恩节的情节,细腻不做作地表现了美国的家庭问题。凯蒂在里面饰演任性反叛的女儿四月,她完全突破过去那种精致乖巧的甜美形象,以黑眼圈,脏指甲,满手粗犷的银饰取而代之,让人们发现,朋克造型下的凯蒂,演技飞越。她终于开窍,开始会“演戏”了。

自从看了《记忆碎片》后,凯蒂就成为了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的忠实影迷了。当她听说华纳公司准备投资《蝙蝠侠前传》这部电影而诺兰将要出任导演一职的消息后,她就尽可能多地出席电影公司举办的大大小小的筹拍会议并参加了试镜。终于,凯蒂获得了万众瞩目的“蝙蝠侠女郎”一角。诺兰说:“我们需要一个人去为蝙蝠侠指明生活的需要――这个人就是凯蒂。”

凯蒂在《蝙蝠侠前传》中扮演蝙蝠侠家乡哥特市的一位助理检查官,也是蝙蝠侠的童年玩伴兼神秘女友。在前四部《蝙蝠侠》系列影片中,美丽的女主角看起来都像是“危难中的年轻女人”,蝙蝠侠除了要警恶锄奸,少不了还要上演一幕“英雄救美”的好戏。而凯蒂的角色却摆脱了旧有的形象,并有了很大的转变。这正是她喜欢扮演“蝙蝠侠女郎”的原因。她是一个性格很坚强的女性,面对蝙蝠侠的时候也很真诚。她是蝙蝠侠儿时的伙伴,对他过去的经历十分了解。她愿意与他分享真实的感受,即便她的直言直语有时会令蝙蝠侠不快,但她也不会因此向他道歉。这就是她与蝙蝠侠“前几任女友”的不同之处。《蝙蝠侠前传》比前四部更黑暗,而凯蒂的角色给人的感觉就像是从暗室的窗户透进来的一道阳光。她日渐成熟的表演诠释了一个对这个世界有很多理想化的看法、试图令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的独立思考者,给人以强烈的人戏之感。

《蝙蝠侠前传》成为去年全球最为卖座的影片之一,也作为“进口大片”在我国公映。凯蒂随着“蝙蝠侠”名声鹊起。而就在此时,她又搭上了一辆“好莱坞跑车”全速行驶。

是真爱是“战略”

银幕上,她是漫画英雄“蝙蝠侠”青梅竹马的恋人,现实中,她是天皇巨星汤姆・克鲁斯新任的女友。当好莱坞还在对汤姆・克鲁斯和妮可尔・基德曼的旧情复燃捕风捉影时,凯蒂已经迅速填补了佩内洛普・克鲁兹空出的位置,挽上阿汤哥的手臂,成为了他生命中的第四个女人。43岁的汤姆比初出茅庐的凯蒂大16岁,而他1.70米的身高也比凯蒂矮了一大截。

年龄不是问题,身高不是距离。两人的恋情自从2005年4月在罗马正式曝光后,他们便义无反顾地投入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忘年恋”。“我从小就暗恋汤姆・克鲁斯,盼望有一天能跟他约会。小时候的梦想就是要嫁给他。”这是凯蒂很多年前说过的一句玩笑话。相信连她自己也没有想到,有一天可以离这个梦想这么的近。“而现在跟他在一起后,我觉得他造就了我的生活。他是我见过的男人中最有美感的。他可以让我开怀大笑。”阿汤哥对这位新女友的评价也不赖,他说:“凯蒂有着让人着迷的个性,她是个很聪明、很有主见的女孩。”

自公布恋情以来,俩人频频在媒体曝光,难免被冠上炒作之嫌。据美国《人物》杂志和《美国周刊》所做的网上调查显示,60%的民众认为凯蒂和阿汤哥的恋情只是商业炒作,俩人当时都在为各自的新片《世界之战》和《蝙蝠侠前传》做宣传。《纽约时报》专栏作家甚至撰文称,好莱坞的“战略爱情”依然存在,这种做法是达到满意宣传效果的最容易的方式。好莱坞就是好莱坞,每天都有人轰轰烈烈地分手,也有人大张旗鼓地恋爱。汤姆与凯蒂便属于第二种情况。随着《世界之战》和《蝙蝠侠前传》在各地的火热上映,他们不仅是备受瞩目的男女主角,更成了人们谈论最多的一对情侣。罗马精彩亮相、当众N次拥抱热吻、巴黎闪电订婚……如果非得让他们“荣登”某个榜单的话,那一定是“最高调情侣榜”。

相识短短三个月就高调订婚,让这对爱侣受到了无数的怀疑和抨击。不过,这对情侣反击道:“谁说恋爱就是炒作?!”

他的未来应该会有我

在这场玫瑰情事之前,凯蒂曾经和克里斯・克莱(《美国派》男主角)相恋了五年,并憧憬着30岁之前结婚,生10个孩子。可漂亮女孩从来不缺乏追求者,当凯蒂与克里斯余情未了,而和乔治・哈奈特的地下恋情还来不及曝光时,她和阿汤哥的新闻就铺天盖地而来。凯蒂看上去像是个“美丽甜心”,但从来都是她甩掉男人。她的朋友透露说:“所有人都认为凯蒂是个纯真的小女孩,其实她非常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很懂得怎么做。”

至于阿汤过去的婚姻历史以及数不尽绯闻,凯蒂在电视台接受采访时说:“他的过去不包括我!但是未来应该会有我。”节目主持人一针见血地说:“你知道佩内洛普和他分开,其实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他和妮可尔还保持密切联系吗?如果你见到妮可尔和他见面,你会不会妒忌?”凯蒂自信地回答:“我到现在还没有见过妮可尔。我知道他也不大愿意经常和妮可尔扯上关系的,我相信妮可尔不会成为我们之间的障碍!”

妮可尔曾在公开场合告诫汤姆别再四处兜售爱情,凯蒂的影迷也发起了“释放凯蒂”的宣传活动,呼吁凯蒂早日结束与阿汤哥的交往。网络上打出的标语是:“是我们去解救凯蒂时候了,她是那么有天分的一个女演员。”怀疑者坚持认为,两人之间的恋情无非是一场好莱坞恋情秀,凯蒂不过是牺牲者而已。打着“解救凯蒂”旗号的那些人未免自作多情了。凯蒂自少女时代就把阿汤哥的海报贴在床前,现在美梦快要成真了,怎么可能想要解套呢?

就在阿汤哥准备迎娶凯蒂时,凯蒂意外发现自己已经身怀有孕。这让这对准父母喜出望外,当即决定等孩子出生后再完婚。只是他们十分小心保密着婚礼日期和孩子性别。据推测,阿汤哥很可能在今年7月7日迎娶凯蒂,因为他们在最近的一次婚礼订单中的婚礼日期一栏中写着“2006年7月7日”。那时,他们的孩子应该已满百日,可以在一旁观礼了。至于孩子的性别,曾有人目击凯蒂前不久专程前往商店疯狂购置婴儿用品。“凯蒂买了许多婴儿外套,算得上是一次疯狂大购物。她拎着一大堆婴儿用品在商店里逛,露出幸福的表情。”细心的目击者还发现,她在商店里看中的全是蓝色系婴儿服,只要是粉红色的婴儿用品或者女孩玩具她一概不看。所以,照此推算,他们的孩子很可能是男性,但汤姆的发言人却拒绝对此报道发表评论。

蝙蝠侠开战时刻篇6

一切的起源都是紧身衣

从前有个脑筋急转弯,说“为什么超级英雄喜欢穿紧身衣?”因为“救人要紧”。

可是回归问题的本质,为什么呢?如果说猫女穿一身黑色紧身衣似乎还可以理解,那家喻户晓的超人蝙蝠侠蜘蛛侠穿紧身衣是怎么回事?难道敌人看到这样的人物时会因为对方的奇怪打扮而走神——然后被打败?

要理解这样奇怪的现象,我先举一个大家最熟悉的例子——

1932年,两个少年(Jerry Siegel&Joe Shuster)创造了一个开天辟地式人物,有关他的英雄故事于1938年正式在刊物上连载。蓝色的紧身衣、红色披风、胸前大大的S标志,还有不能遗漏的外穿红裤衩——没错,这就是超人!

每当有求救尖叫响起,超人第一反应不是超光速冲过去用他三百万吨的拳力打倒坏蛋,而是冲进路边电话亭——不是报警而是脱衣服。当路边没有电话亭时他就直接把他的记者西装一扯,然后观众热血一沸腾,下一秒超人就出现了!这个时候紧身衣的方便之处就体现了。作为超人,名气太大了完全会影响他平时的作息,在西装里面套件紧身衣,关键时刻方便变装不是?不然等你这边穿好了那边银行也抢得差不多了。

为了方便穿紧身衣就可以了,如果说胸前的标记代表“Superman”的首字母,那为什么还要红披风,还要红裤衩,难道超人每年都过本命年?这个问题我想得回到漫画本身考虑。首先作为主角,一个正义的伙伴,服装当然得鲜亮,比如红色和蓝色,前者充满生命的张力,后者则是平静柔和——这是美国超级英雄最常用的颜色,这里不排除星条旗的影响,这两个颜色对比后看着也顺眼,而且够显眼够健康够阳光,而大面积的红色披风在带来了威风凛凛的阳刚之感的同时减弱了紧身衣整体的“小家子气”。

至于内裤外穿,我想这里可能涉及一个裆部设计的问题,紧身衣对于超级英雄而言是第二层皮肤的存在,是为了隐藏生活中的自我而凸显出一种战斗中的本我。另外,穿条裤衩似乎有避裸的感觉,在这里我也不得不提男性紧身衣下半身的确需要遮挡。

以上只是紧身衣之我见,除此外还流行另两种比较学术的观点。一者认为欧美英雄审美受古希腊神话与雕塑的影响,更注重人物的肌肉曲线之美,特别是在古代运动竞赛中追求“”的习俗影响下,为了突出英雄们的运动气质,非紧身衣莫属。又比如近现代的摔跤和马戏团文化,为了追求灵活与力量,弹力服装的设计也就更加成熟了,而健康的身体和灵活的身手不正是超级英雄所必须的吗?看到飞檐走壁的马戏团演员,是不是能让你联想到蜘蛛侠呢?当然这里还有另一种说法,从消费者心理角度来说,根据紧身衣英雄们诞生的时代考虑,对女性观众可能更有吸引力,而它塑造的力量感则似乎更能打动男性观众的格斗欲望,想想看也的确很有道理——毕竟紧身衣的诞生也是时代追求的产物嘛!

科技带来的服装进步

蜘蛛侠很穷,所以我想根据他的经济水平,他的战服撑死也就是纯棉里掺和点真丝。看电影的时候我就觉得那其实就是弹力紧身衣,而且打斗过程中它还老破——我猜他还得缝缝补补继续穿回去。而在近期上映的《超凡蜘蛛侠》中,蜘蛛侠的衣服材料使用近年流行的硅胶质地,经典的红蓝在结合上更和谐,服装表面的六边形在硅胶材料特殊的质感下看上去棒极了,特别是表面凸显的蜘蛛丝的贯穿,总之三百六十度都是丝网状的几何构图,没有比这些更能表现出蜘蛛侠了——虽然他依然很穷。

有句网络流行语说得好——“要变超级英雄,某丝靠变异,高富帅拼科技。”蝙蝠侠和钢铁侠可谓当之无愧的高帅富代表了。前者对于中国观众来说可能更熟悉些。早在四十年代,把“内裤”套在头上的蝙蝠侠和穿着“体操服”的罗宾就出现在黑白银幕上了,当时的服装与其说是紧身衣不如说是内衣更合适。随着工业设计的流行,后续系列电影中的蝙蝠侠终于体现出了其有钱人的本质——改用盔甲质感的材料后,内衣终于进化成了战衣!虽然总体设计依旧保留了早期体现力量美的特点,比如刻画出了近似肌肉的线条,但是各种先进的机械类武器也加入到服装的整体构造中,将蝙蝠侠从头武装到脚。而大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带来的蝙蝠侠黑暗骑士三部曲则在把该系列推上一个巅峰的同时,更强调了主人公其装备与科技结合的机动性,其中非常炫酷的概念座驾则成为了蝙蝠侠服饰的延伸。

其实本人最喜欢的超级英雄是钢铁侠。在2008年推出的系列第一部电影中,借助CG设计与人体机械技术理念,这位超级英雄的战衣比起蝙蝠侠的科技含量更是有过之无不及。在早期漫画中,钢铁侠的衣服为简单的灰色铁甲,在漫画第四十期开始,其装甲被重新设计,经过四十年的不断改进,现在大家在电影院里看到的是金红色相间的动力装甲。钢铁侠高调向世界承认了自己的身份,这是他有别于其他英雄的特别之处,因此他的服装也脱离了隐蔽的需求,或许也正是如此,在剧情上其服装的炫目功能得到了更多的展示。

我曾一直以为钢铁侠的衣服是钢铁做的,但事实上它是由分子重新排列后的结晶铁经过磁场强化后结合钛合金等材料形成,在整体驱动上依靠胸口的超级能源,但是在消耗过程中可以转化太阳能、热能、动能……甚至直接吸收电力。服装内部则与人体大脑共同运作,配备分析屏幕与人机互动,同时整个操作系统还特别增设了防护警报系统。武器方面除了掌心和胸口可发射脉冲光束与音波炮,同时掌心和脚下装有飞行推动器并做到了真正的海陆空三栖作战。除此外它还可以操控磁场、全像制造器、制备能量护盾……如此高端的设计在穿脱上也十分体现主人公本身张扬的性格,比如可一百英里外远程着装。想象一下,我早上醒来按下开关,然后我的裤子鞋子自己从上海飞到杭州,并且自动贴合我的身体皮肤穿上,真是科幻十足!这令我无法怀疑只有富可敌国的托尼史塔克才能成就这样的战衣。

走进现实的超能力

最近《生活大爆炸》在同学之间非常流行,剧中各位科学宅男都是漫画迷,其中热气最高的谢耳朵几乎每集都穿印有不同超级英雄标志的休闲服装。这种神奇的带动效果也使不少宅男意识到了隐藏在内心的超级英雄情节,正迎合了主人公的那句“superhero in your heart”的台词。班里几个男生受感召后,托女同学帮他们网购超级英雄服装,校园里甚至还流行起了情侣款,近来听说还推出了班服版本的,总之超级英雄服装已经在我们高教园区大行其道了。

但其实这种服饰的流行早就有了,我经常在街头看到几乎泛滥的超人T恤和蝙蝠侠背心,虽然我心中鄙夷那些粗制滥造的服装,但也曾犹豫过是否网购一件胸口有荧光“反应炉”的钢铁侠短装。之前和朋友一起去看《复仇者联盟》,我那洛基党朋友就网购了一件写有“JOIN LOKI’S ARMY”的绿色T恤,走在她身边的我真是各种羡慕嫉妒恨。

除了这种常规休闲服,还有专门的公司提供超级英雄的服装租赁业务,我有一次在杭州河坊街晃荡时就曾看见蜘蛛侠站在街口卖喜羊羊气球。除去平民化不提,其实很多叱咤时尚界的设计师都是超级英雄的粉丝,比如Armani、John·Galliano、Jean·Paul·Gaultier……好吧其实我不是很潮,一些名字我也不是很熟悉,但真的很多。连那些大名鼎鼎的服装设计师都是超级英雄们的粉丝,看来超级英雄的基因与时尚潮流的碰撞也是铁板上钉钉的事了。

蝙蝠侠开战时刻篇7

漫威与DC的战争

放眼望去,自超级英雄电影诞生开始,漫威和DC之间的战争似乎就从来没停过。而漫威与DC之间的持久战,也几乎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70年代。

1966年,由DC漫画改编的第一部真人电影《蝙蝠侠》上映后便获得了空前的反响,当年票房就高达9000多万美元。而相比起来,漫威的第一部真人电影则比DC晚了整整20年。1986年上映的《霍华德鸭》最终只取得了3000多万美元的票房。

而后,不管是马龙白兰度版的《超人》,还是蒂姆・波顿版的《蝙蝠侠归来》,DC都在漫画改编电影的路上走得顺风顺水。相反,漫威则是有些心不在焉。卖出的版权有些能大火,如索尼《蜘蛛侠》系列,21世纪福克斯《X战警》系列,有些则扑街,如本・阿弗莱克饰演的《超胆侠》和李安版《绿巨人》。2005年,因执导《记忆碎片》而“横空出世”的英国天才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执导了“黑暗骑士三部曲”的第一部《蝙蝠侠:侠影迷踪》,获得3.52亿美元的全球票房,入选当年夏季卖座影片前三甲,同时获得了漫画迷和影评界的如潮好评。而此时的漫威,竟没有一部可以与之抗衡的电影,DC距离打败漫威,好像只有一步之遥。

在一场战争中,任何一个因素都有可能改变其命运和走向,大到双方的直接兵力,小到一个战略决策。而这场世纪大战的转折点,则是“沉寂”多年的漫威在2008年成立漫威影业,并提出了改变整个战局的策略――漫威电影宇宙(Marvel Cinematic Universe,缩写为MCU)。

所谓漫威电影宇宙,按照百度百科的解释是:“MCU是由漫威影业(Marvel Studios)基于漫威漫画出版物中的角色独立制作的一系列电影所构成的共同架空世界。它像漫画中的漫威主宇宙一样,是由共同的元素、设定、表演和角色通过跨界作品所建立的。”

放在当今一个“有IP就有了一切的”年代,MCU的创建是教科书般的IP跨界合作产业布局。在成立漫威影业之后,漫威工作室随即宣布其第一阶段的拍摄计划:依次将钢铁侠,绿巨人,雷神,和美国队长搬上大银幕,最后以《复仇者联盟》将所有超级英雄集结作为第一阶段的收官。

2008年,诺兰执导的《蝙蝠侠:黑暗骑士》上映,该片上映一个星期便打破美国多项票房纪录,最终获得10.82亿美元的全球票房,成为全球第四部票房超过10亿美元的电影。同时它也是影史上第一部票房超过10亿美元的超级英雄电影,史上评价最高的超级英雄电影。

同年,由当时还徘徊在二三线的“星二代”小罗伯特・唐尼主演的《钢铁侠》上映。作为漫威影业的开山之作,《钢铁侠》5.8亿美元的票房虽然不敌诺兰的《黑暗骑士》,但漫威宇宙的计划,已步入正轨。2009年,好莱坞娱乐巨头迪士尼宣布以42.4亿美元收购漫威娱乐公司。被收购的漫威仍然保留大部分自治权,可以充分地保持独有风格和特色。

至2012年,漫威宇宙第一阶段的拍摄结束,凭借《复仇者联盟》15亿美元票房完美收官,漫威6部影片,以总计10亿美元的成本换回了高达37.4亿美元的全球票房。同年,《蝙蝠侠:黑暗骑士的崛起》拿下总计10.05亿美元的全球票房。作为“黑暗骑士三部曲”中的最终篇,诺兰镜头下充满哲学,深意,暗黑的DC世界也永远停留在了《蝙蝠侠:黑暗骑士的崛起》。

在看到“漫威宇宙”如核武器般恐怖的威力以及漫威影业的野心以后,DC立马学习了其宇宙战略。2014,华纳兄弟年宣布建立DC扩展宇宙(DCU),并推出了《超人:钢铁之躯》试图来建立属于自己的“漫威宇宙”。 同年,《钢铁侠3》上映,12亿美元的票房甚至快达到《超人:钢铁之躯》的两倍,满怀信心的DC被打得措手不及。

而在DC还在急忙应对这“突如其来”的危机时,漫威已经按部就班开始了第二阶段的拍摄。此时的DC,离胜利越来越远了。在《钢铁侠3》成功开启第二梯队的市场以后,漫威相继上映《美国队长2:冬日战士》,《银河护卫队》,《复仇者联盟2:奥创纪元》和《蚁人》。相比起漫威,DC在《超人:钢铁之躯》的票房不温不火之后,相继推出《蝙蝠侠大战超人》以及《自杀小队》试图继续创造DC扩展宇宙。

虽然《蝙蝠侠大战超人》8.7亿美元以及《自杀小队》7.4亿美元的票房还算是不错的买卖,但两极分化的口碑再次让DC娱乐陷入困境。其实从《蝙蝠侠大战超人》到《自杀小队》,不管是是华纳高层的宣发策略,还是导演的电影风格,似乎都还在诺兰所创造的那个喜欢讨论人生、哲学、三观、政治和暗黑的世界里。

尽管很多影迷钟爱DC这略带深沉的和暗黑的风格,但相比起漫威这种画面绚丽、节奏明快、娱乐性强、老少皆宜的爆米花风格,DC为了迎合大众,夺回市场,必须作出调整与改变。据艺恩智库统计,自2008年引进的15部漫威电影和7部DC电影对比中,漫威累计83亿票房,远远高于DC的15亿票房。

一时间, DC与漫威的战役,似乎就要呈一边倒的趋势。但如同上文所说,任何一个决策都有可能扭转战局。而这一次的转折点,要全部归功一个女人,她就是《神奇女侠》。

好莱坞大片的“政治”

在美国的政治议题中,女性平权、少数族裔平权从来都是绕不过的主题。而好莱坞作为世界电影市场的领头羊,从19世纪建立至今,在大片里探索女权主义的政治正确从未停止。

早在1979年,西格妮・韦弗在《异形》系列里就已经被雷德利・斯科特打造成了史上“最强悍的女子”,令无数男性英雄角色黯然失色。而从《终结者》系列里展现出勇猛强悍的莎拉・康纳,到《古墓丽影》系列,《生化危机》系列,虽然在当时的大环境下,这些电影都没有刻意去“女权主义”,但票房的大卖似乎也暗示着观众对女性作为绝对主角的肯定。

不管是从划时代的《阿凡达》里追求的性别绝对平衡,到《环太平洋》里的男女在工作中的平等,还是《普罗米修斯》依旧坚忍不拔的女博士,女权主义思想在好莱坞大片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好莱坞在票房上吃尽甜头的同时,更在自家作品里加强了对女权主义的宣扬。这里就不得不到前几年火遍全球的电影《饥饿游戏》系列以及与电影的主演“大表姐”詹妮弗・劳伦斯。

詹妮弗・劳伦斯饰演的凯特尼斯有着比男一号皮塔更强壮的体魄,她郧浚独立,果敢,理性,不需要男人作为依靠。并且凭借着自己的天赋,智慧与坚持不懈打败了所有的敌人,解救了皮塔,甚至解放了整个国家。这是一次对好莱坞式“英雄救美”的反叛,更是好莱坞女权运动的一次胜利。

而詹妮弗・劳伦斯在现实生活中为女权发声的行为,更是让她与影片中的角色完美契合。无论是在VICE女性频道Broadly上发公开信,为受到不公平待遇的女性群体伸张正义,还是在索尼影业的工资单被黑客曝出后第一时间站出来为女性从业者发声。因为是“局内人”,所以“大表姐”才十分明白,公平对于想要立足于好莱坞以及社会的女人们来说有多重要。某种意义上来说,詹妮弗・劳伦斯是《饥饿游戏》里“嘲笑鸟”的真实化身,也是好莱坞以及整个社会对女权主义的英雄。

在《饥饿游戏》之后,女权主义在好莱坞的浪潮越来大,越来越多的大片由女性担当绝对主角。从《超体》里的“上帝的化身”到《疯狂的麦克斯4:狂怒》的“女王”,在今年3月上映的新版《美女与野兽》更是邀请到了近年来女权代表人物艾玛・沃特森来饰演公主贝儿。奥斯卡、金球等奖项亦是特别青睐近年来有女权色彩的影片,包括《爱乐之城》、《疯狂动物城》、《降临》、《疯狂的麦克斯4》、《隐藏人物》、《房间》,还有在中美风靡的一系列美剧,HBO的《权力的游戏》,CBS的《傲骨贤妻》、Netflix的《女王》等等。

带有女权主义色彩的好莱坞作品,无论从口碑还是票房上都在深深影响着市场的份额。而《神奇女侠》是由女性导演执导的女性超级英雄电影,其从形式到内核的女权色彩毫无疑问为其赢得了好莱坞政治上的高地优势,再加上女主还有少数族裔的另一政治优势,该片从备受瞩目到大放异彩,虽是惊喜,似乎又是情理之中――即便故事套路,但对于《神奇女侠》来说,不犯错就能够让女权的高光满足普通观众的观影期待。

蝙蝠侠开战时刻篇8

他是《美国精神病人》中杀人不眨眼的狂魔;

他是《机械师》里瘦骨嶙峋的失眠者;

他是《蝙蝠侠前传》中一个城市的守护神……

这些是银幕之上的克里斯蒂安・贝尔(以下简称贝尔),他的神奇之处在于,不管你从哪部电影开始认识他,或者他从哪个方面震撼过你,他总有一些让人过目不忘的特质,由里到外,从身体到气质。银幕之下的他孤僻而冷漠,他不热衷于绯闻和做秀,但是为了角色他却近乎于偏执狂似地虐待自己,频繁的减肥和增重差点让他死于器官衰竭。有人说贝尔是最没名气的一线明星,但却是最严肃的演员。

为电影而生

贝尔1974年出生于英国威尔士的一个演艺世家,9岁时他登上伦敦西区的舞台与当时英国著名喜剧演员“憨豆”罗温・阿特金森共同演出舞台剧。10岁时他又出现在电视荧屏上出演电视剧。12岁时已经参演过两部电影的贝尔报名参加了一次海选,这是好莱坞大导演斯皮尔伯格为新片《太阳帝国》进行的一次选角活动,导演要从四千个报名者中挑选出饰演主角吉姆的小演员。贝尔最终凭借过人的表演天赋脱颖而出,使他有幸成为这部国际级大制作影片的主演。

《太阳帝国》全部在中国的上海实地拍摄,贝尔在片中饰演了一个落难的英国贵公子吉姆,日军侵占上海之后,吉姆不但和双亲失散,还被日军抓进了英美战俘营,吉姆在战俘营渡过了一段难忘的少年岁月。贝尔在片中的表演非常出色,极为到位地诠释了战争给儿童带来的心灵创伤。什么叫一炮而红,看看贝尔当时的情形就知道了,美国国家广播评论甚至专门为了他设立了“青少年优秀表演奖”。遗憾的是,各国观众似乎更喜爱斯皮尔伯格的商业大作,所以这部视角独特的二战影片在当年未曾获得上佳的口碑与票房,贝尔虽然一夜成名,可惜没有一飞冲天。

好事不会总落在贝尔的身上,似乎从童星成长为明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不过此后的贝尔走过了很长一段辛苦的演艺道路,没有商业大片的追捧,却要默默在很多小制作和独立电影中磨练。1989年,他先后在电影《亨利五世》和电视版的《金银岛》中扮演小角色。可惜的是,贝尔的表演才华在他后来拍摄的《报童传奇》和《摇摆狂潮》两部片子中几乎被淹没了。 1994年,贝尔与薇诺娜・瑞德主演了《新小妇人》。1996年,贝尔在简・坎皮因执导的《贵妇的肖像》中扮演妮可・基德曼的求婚者之一,但这个角色显然是不大讨好观众的。

在出演了各种无关紧要的角色之后,1998年,贝尔出演了人物传记片《天鹅绒金矿》。这是一部讲述一个虚构中的摇滚乐传奇人物布莱恩・斯拉德的影片,贝尔在剧中虽然还是一名配角,可是他饰演的记者亚瑟极为出彩。美艳的同性恋者、华丽轻狂的摇滚少年,这个人物在剧中起到了穿针引线的作用,他带领着观众回顾了布莱恩・斯拉德奇妙的一生。

神经质

曾经,贝尔一度和全民偶像只有一步之遥。《泰坦尼克号》的男主角曾经一度属意贝尔,但最后还是因为詹姆斯・卡梅隆的心念一转而选择了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说来也是冤孽,在1999年的《美国精神病人》选角的时候,两人再次狭路相逢争夺男一号。这一次,轮到莱昂纳多因为担心“变态杀手”的角色会影响他大众情人的形象而退场。现在看来一切都像是宿命,贝尔注定成不了杰克,他是全世界偏执狂和抑郁症的代言人,而不是深情款款的美国情圣。

贝尔毅然投入了《美国精神病人》的拍摄,这是他从影以后的最大挑战,他将要在电影中饰演一名心理变态的杀人狂魔,以肢解女性尸体为快乐目标。这样的角色会给观众留下很深的印象,但也可能令自己的演艺生涯受到重挫,成功与失败只在一念之间。贝尔还是选择大胆尝试全新的表演风格,以期能够做到最大限度的突破。最终的结果令人相当满意,《美国精神病人》受到了观众和评论界的一致好评,公认这是贝尔从影以来最佳的一次表演。他成功地摆脱了过去奶油小生的局限形象,成为一名真正的实力派演员。《美国精神病人》让贝尔再度声名鹊起,好莱坞就是缺少像他这样美貌与演技并重的青年演员,在此之后,他的新片片约纷至沓来。

至今都让人印象深刻的莫过于2004年贝尔在《机械师》中的演出。影片一大看点就是病态而且神经质的贝尔。他把主人公在受到失眠困扰后的无助、疲惫、恐惧以及疯狂,表现的淋漓尽致。在整部电影的放映中,他的表演始终吸引着观众。尽管从情节上考虑,主人公整整一年没有睡过觉这令人难以置信,但是任何一个失眠症患者都会认为贝尔的表演是非常精确的,并且是难以完成的。这部电影在暗灰的色调中开始、发展并结束,这就使得观众感觉自己仿佛和主角一样,置身于被催眠的噩梦中。如果本片的情节安排上能够和演员的表演一样出色,那么这部电影完全可以和《搏击会》以及《记忆碎片》相媲美。

敬业精神令人发指

虽然贝尔在新一代演员中算不上巨星,但他出色的令人信服的演技已经向世人证明了他的才华。在一个演艺世家出生,似乎宿命就是让他为电影而生。从小时候在戏剧舞台上演出开始,他就坚定了电影人生。光影世界由此迎来了一位可以为电影奉献一切而在所不惜的天生演员。年少的成名没有让他物质化,也没有让他骄傲,却教会了他全情投入每一个角色。他可以在歌舞片里载歌载舞,可以在文艺片里放纵成同性恋,可以不惜形象塑造一个表面文质彬彬的嗜血狂魔,可以在《地下铁》里惊世骇俗的把自己完全暴露给镜头,可以几次三番的为角色疯狂减肥和增重,以至于差点死在片场……反正只要为了角色,他不设置底线。

贝尔不断选择新的道路,并且不害怕走极端,敢于尝试这是他挑战自我的方式。为了角色,他能像苦行僧一样蹂躏自己的身体。当年为了拍《报童传奇》和《摇摆狂潮》他接受了10个月的专业训练,学习跳舞和武术。2000年,贝尔出演号称世界片之一的《梦之安魂曲》,为此片他禁欲两个月,并快速减去28磅,在拍摄期间他因为饥饿而几次晕倒。

然而更疯狂的事情发生在2004年,为了出演《机械师》中瘦弱的失眠症患者一角,贝尔再次展现自己为了艺术献身的大无畏精神,令人大跌眼镜的瘦身63磅,这相当于他原来体重的三分之一。为了更加符合导演的需要,他甚至残酷地敲断了腹部最下方几根肋骨,仅仅是为了让肚子看起来能更瘪一些。他还让牙医拔去了口腔最后面的大牙,这样做能让脸部显得更消瘦。于是在电影中我们看到了身高183cm、54公斤、腮帮子瘪得连牙都包不住的贝尔。一年后,克里斯托弗・诺兰找他拍《蝙蝠侠前传》,为了胜利完成第一个“不是美国籍的蝙蝠侠”,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贝尔增肥40多公斤。于是我们在《蝙蝠侠归来》里又看到一个正义凛然,英姿飒爽的贝尔,带着挺拔的身材和一脸的英雄像。该片导演克里斯多弗・诺兰将贝尔的努力看在眼里,盛赞他是“他那一代最优秀的男演员”。

2006年贝尔出演《第27章》里刺杀列侬的杀手,为了符合实际中该人物的原型,是稍微有些肥胖的样子。贝尔又疯狂增肥67磅,还因此患上痛风,戏后7周他就恢复往日的身材。2009年突然在互联网上爆出贝尔迄今为止最大的丑闻――贝尔在拍摄《终结者2018》的期间,因为一个摄影师的疏忽在开拍时遮挡了贝尔的镜头,而让他怒不可遏、破口大骂。随后引来一片声讨之声,在互联网上造成评论轰炸,还有好事之徒把他骂摄影师的头像印在T恤衫上在街头兜售。迫于人言可畏,可怜的贝尔不得不公开道歉。不过是对拍摄中要求高而已,却要为此道歉,这是一件多么荒谬的事情。所以演员是一个精神高度紧张而又要费体力的工作,可贝尔却沉醉其中,不可自拔。

矛盾的结合体

从贝尔接戏的风格来看,你永远不能把他类型化,这和他从小自我培养的意识有很大的关联。“我不喜欢安逸舒适的生活,希望无时无刻都可以面对地狱一样的挑战。”2006年和2008年贝尔接下了对他来说意义重大的两部商业大片《蝙蝠侠前传》和《终结者2018》。《美国精神病人》里的杀人狂魔变成了《蝙蝠侠前传》中的城市守护神,《机械师》里骨瘦如柴的失眠症患者化身成了《终结者2018》中肌肉健硕要去拯救人类的英雄。仿佛突然之间,贝尔就被英雄附体了。他从神经质、变态狂代言人化身成了正义人物。人们惊奇于两种迥然不同的形象可以如此完美的结合在一个人的身上。我们看到《美国精神病人》和《蝙蝠侠》这样完全不同类型的电影,看到各种矛盾体在贝尔身上结合。贝尔版的“蝙蝠侠”比以往的“蝙蝠侠”相比多了一些黑暗的气质,而这个角色亦正亦邪的感觉与贝尔相得益彰。

上一篇:个人工作总结内容范文 下一篇:袁隆平的优秀事迹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