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庭筠梦江南范文

时间:2023-11-27 15:43:31

温庭筠梦江南篇1

体制规范完整。温庭筠词虽然处于词作早期,但是他的词体制都已经非常规范完整,体现了词体制由草创到规范的过程。《花间集》中温庭筠的《更漏子》六首字数都是46字,《菩萨蛮》14首都是44字,结构一致,没有衬字,其他词调各首字数相同,仅有《酒泉子》第四首“还是去年时节”多一字。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花间集•菩萨蛮》这首词是上、下四句,韵脚是四组。一二句“灭”、“雪”仄韵;三四句“眉”“、迟”转为平韵;五六句“镜”“、映”又转为仄韵,七八句“襦”、“鸪”则又是平韵。平声韵、仄声韵的转换,平仄押韵严格化、格律化。

采用意象的组合、情景交融的方式。玉烛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梧桐雨。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更漏子六》这首词以“玉烛香,红蜡泪”“衾枕寒”“梧桐雨”等意象,表明她与红烛一样未眠、伤心落泪,如同梧桐雨一点一滴滴在心中,敲动寂寞的心灵。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花间集•菩萨蛮一》以“小山”、“鬓云”、“香腮雪”“金鹧鸪”等精美意象的组合形成深沉的情感意境,幽怨、自怜、慵懒、满含深情的闺中女子欲言又止,我们仿佛能够进入她的情感世界。

语言浓丽、雕琢、精艳。水晶帘里颇黎枕。暖香惹梦鸳鸯锦。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藕丝秋色浅。人胜参差剪。双鬓隔香红。玉钗头上风。《花间集•菩萨蛮二》“水晶帘”“颇黎枕”“暖香”“鸳鸯锦”“双鬓”“香红”“玉钗”等精美意象组合,浓得化不开,就像七宝楼台炫目缤纷,精丽浓艳。

温庭筠词见证了唐宋词从民间草创到体制完成的发展过程,也是花间词派的代表作,温庭筠词主要是爱情闺怨题材,完整规范的词作体制,绮丽精美意象情景交融,侧艳的语言风格,基本奠定了婉约词的表现题材和艺术风格。在具体教学中,以下教学策略可供参考。

知人论世法。“知人论世”是传统诗歌鉴赏的重要方法。出自《孟子•万章下》:“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孟子认为,文学作品和作家本人的生活思想及时代背景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因而只有知其人、论其世,即了解作者的生活思想和写作的时代背景,才能客观地正确地理解和把握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温庭筠仕途不顺,一生放浪形骸,混迹于歌楼馆妓之中,所以他的词作大多浅吟低唱的侧艳之词,描写妇女华贵的服饰、艳丽的容貌、轻盈的体态、细腻的心理,具有浓艳绚丽、辞藻雕琢、寄托深曲的特点,把握温庭筠的身世,有利于探究词作的思想主题和艺术表现方式。

抒情主体分析。温庭筠词大多表现爱情闺怨,抒情角度以女性为本体,以细腻的语言描摹女性难以捉摸的情感、内心微妙的颤动和柔软的情愫,通过思妇的闺阁情思表达词人的情感诉求。《望江南》从女性角度,描摹了抒情主人公独倚江楼,表达君返无期,音信不通,思亦无用,盼也是空的苦闷之情。

意象分析法。“意”是内在的抽象的心象,“象”是外在的具体的物象;意象是融入了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通过意象的组合构建一定的意境,达到情景交融、意在言外的效果。温庭筠词选取精美的闺阁中物或蕴含冰冷之意的意象,经过组合,形成独特的风格,表达闺怨爱情题材。如“水晶帘”“颇黎枕”“暖香”“鸳鸯锦”“双鬓”“香红”“玉钗”“小山”“鬓云”“香腮雪”“金鹧鸪”“玉烛香,红蜡泪”“衾枕寒”“梧桐雨”等意象组合,构成凄美悱恻的意境,表达抒情主人公的苦闷惆怅的闺阁情怀。综上所述,温庭筠词具有闺阁爱情主题取向、绮怨审美情趣、侧艳体貌风格,这奠定了词体的文学体性和美学特征,在具体教学中可采用知人论世、抒情主体分析、意象分析法进行教学,这样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温庭筠词,理解唐宋词的艺术风采。

温庭筠梦江南篇2

温飞卿。

温庭筠,提到他,我脑海里总浮现起另一个名字,温飞卿。那时,有一个叫鱼玄机的女子,植得三株柳树,名叫,温,飞,卿。鱼玄机是当时又名的才女,又艳帜高张,满城尽逐桃花笺,是个目光高远的女子,偏偏是那样的女子,看上了他,温庭筠。

温庭筠终身不第,却诗名远播。花间集共收录了温庭筠词五十首,数目也属罕见。

杨柳枝。

金缕毵毵碧瓦沟,六宫眉黛惹香愁。晚来更带龙池雨,半拂栏干半入楼。

历朝历代,写宫怨词无数。除却花蕊夫人,就是那句“红颜未老恩先断”,人尽皆知。六宫,周礼有曰:“天子后立六宫。”郑玄注:“皇后正寝一,燕寝五,是为六宫,夫人以下分居焉。”说的是天子后宫制度,后代不尽相同,却为遵循古礼,尽相仿之。

晚来更带龙池雨,玄宗即位之前,故宅在长安隆庆坊,宅子东面一井漫溢成池。那是中宗时候,常有“龙凤呈祥”的喜兆。自神龙年后,唐人为之深信不疑。故取名“龙池”,玄宗即位后,更是声名鹊起。

碧瓦沟水潺潺,柳枝宛若金缕细拂。六宫美姬无数,眉黛卿浅,人如花面。在如此的柳枝细拂中,自惹一段清愁。夜幕渐临,吹来了宫外的雨,向远方隐约的龙池一个目光,不尽的向往。雨水悉索,一般拂入栏杆,一般飞沁小楼。人面桃花尽占露,清浅的怨愁。

注定在宫中孤寂一生的红颜,满怀祈望地踏入龙门,却不见龙颜。日日企盼,少女心事不难猜,少年君王的容颜几时在梦中闪现。哪怕那仅仅是幻像中的美好。

人心,在恰当时候,恰当的地方,总为了久远成悲剧的梦想而忧忧怨怨。

南歌子。

倭堕低梳髻,连娟细扫眉。终日两相思,为君憔悴尽,百花时。

唐朝有一个著名的发髻,名曰堕马。是那时女子外出郊游的发式,样式繁复华美,盛极唐韵。倭堕髻有堕马髻之余型,而低挽此髻,更露凄美婉转。就如同现世女子蓬松低垂的发髻,自有一番慵懒美态。一个女子,深锁香闺,晚起扫细眉。精心梳妆却无人欣赏,触动心中早已崩坏的那根弦——女为悦己者容的道理,几人不知。她的夫君远游他乡,或征伐边疆。此相思不似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的思念,那是平等的、互爱的相思。而此处的思念,是一个为迎接夫婿精心装扮的女子,以一个卑微的姿态,哀怨地屈膝在礼教之前。这怎不教人怅恨?低回欲绝,心中愁绪辗转凄切。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

恍惚间,我突然记起诗经上的句子。

是呵,不知其期。究竟是多长时间已经度过了。憔悴容颜尽为君。揽镜自照,最怅然的便是镜中不复青春的容颜。恰是百花争艳时,馥郁花香,娇美花蕊,似水年华,却尽付了断壁残垣!

我在这里,为在那里的他。感伤憔悴。千古女儿,何人不是如此呢?看桃花,开出怎样的结果,亦逃不脱,难触摸。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河渎神。

河上望丛祠,庙前春雨来时。楚山无限鸟飞迟,兰棹空伤别离。何处杜鹃啼不歇,艳红开尽如血。蝉鬓没人愁绝,百花芳草佳节。

这是一首写离情的词。林间丛祠,春雨迷蒙,燕鸟飞绝。微?鞯难涛砹?制鸪?剑?兄劢ピ叮?捐?岱骸6啪樘溲??讶索匏咳绫∫恚?钊嗽估氡稹U庋?囊饩常?梦蚁肫鹨桓鋈恕

说起那个名字,恐怕有人暗暗微笑:纳兰容若。就是那个天生怨愁的贵族少年,在错过中成长的男子。几次随龙驭入江南,巡边陲。他有一个后世广为传诵的贤妻,卢氏。纳兰词中惊人耳目的悼亡词,皆是容若为她而作。每每夫君出游,她,是否同如斯情切呢?

温庭筠梦江南篇3

关键词:诗词教学;梦江南;课堂实录;思考

高中古诗词教学的有效性如何?相关数据表明,2012年10分分值的江苏高考古诗词鉴赏全省均分仅3.39分,如此低的得分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当前古诗词教学效率的低下。古诗词教学效率低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教师教学功利化和文本解读能力薄弱,学生对古诗词学习兴趣不浓,教学中师生对古诗词整体感知缺失、教师缺乏古诗词情境创设……本人曾听过一位老师执教温庭筠的《梦江南》(千万恨),听完后对高中古诗词教学有效性这个问题有了进一步思考。

一、导入环节

师:喜不喜欢诗?生:不喜欢。师:为什么?生:难!读不懂!师:诗歌真的有想象的那么难吗?我们不妨来解读一首2012年高考短词温庭筠的《梦江南》。

二、整体感知

(生读词)师:读得怎样?生:太快了,太平淡了。师:为什么?生:读诗要依据诗歌情感。师(微笑):诗歌最浓烈的情感是什么?生:恨。师:“恨”的程度怎样?生:“恨”多、重。故应读得低沉、缓慢一些,一些表示“恨”程度的词,比如“千万”“天涯”应强调一下。师:(赞许)你善于抓住情感与诵读之间的关系,那你范读一下。(生掌声,师范读,生齐读)

三、品味“恨”意

师:“恨”在诗歌中体现得很明显,恨什么?生:诗人因思乡而怅恨。师:从哪里得出此论?生:从词牌《梦江南》看出来的。(此话一出,全班哗然)师:同学们同意他的看法吗?生:不同意。因为词牌不等同于词的题目,词牌规定词的曲调,而词的题目往往与词的内容紧密相关。师:(鼓励)能举些例子吗?生(全班学生一起补充)《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师:很好,同学们能将教材与新诗知识打通,做到了知识的迁移。生:还有问题,词主人公在很多词中不完全等同于词人本身。比如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明显是“男子作闺音”,欧阳修《蝶恋花》亦如此。师:再次解释词牌和抒情主人公,并追问:再读诗歌,你觉得主人公是怎样的形象?(生各抒己见,师点评,全班比较一致地认为是思妇。)生:从关键字词句中看出来。生:从词的意象中看出来。生:依据知人论世方法探究。生:根据积累,联系词人同一词牌名的作品《梦江南》(其二)探究(以上具体分析省略)(最精彩之处是对“摇曳碧云斜”的理解。)生:“碧云摇曳”是指天上的云飘荡,暗示女主人公内心的不宁。

师(微笑):你能抓住景物的特点并联系女主人公的处境,品味其内心情感,说得好。那“碧云”为什么指天上的云呢?生:碧云是古诗词中一个常见的意象,我们学过“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也学过“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生:我们还学过“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浮云”与“碧云”似乎都染上了悲伤之情。师:看来在我们学过的诗词中,“碧云”往往与悲伤联系在一起。还有哪些景能暗示女主人公的心情?生:“碧云斜”暗示时间是傍晚,表明女子心情的低沉。师(赞许):同学们能联系所学知识,学会知识的迁移,表明同学们诗歌鉴赏能力水平不错。生:老师,我觉得“碧云”指女子的发饰,“碧云斜”指女子头斜歪着,一幅因思念而心神不宁的样子。师(鼓励):你的见解真的是一鸣惊人啊,估计高考命题者都没有想到这一点,说明我们同学敢想!

四、总结与扩展

总结:古诗词鉴赏的整体感知离不开上述几点方法,但具体的方法必须建立在对诗词整体的感知上。扩展:比较温庭筠两首《梦江南》,探究闺怨诗的独特意象。

五、练习巩固

这节课师生互动性强,老师用自己的语言包括肢体语言鼓励学生积极探究。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参与,逐步揭开诗词的神秘面纱,最终解决命题者设置的问题。这节课,对高中古诗词教学有效性的提高有如下启示。

(1)教师要强化自身综合素质。当前的古诗词教学中,偏重技巧来应付考试的教学,充满急功近利的味道,对学生思考力、领悟力、学习兴趣是戕害。教师必须在思想上摒弃功利,学会等待学生的成长。从古诗词专业教学的角度,教师应提高自己的诗歌解读能力、指导学生掌握古诗词鉴赏的途径。教师提高自己诗歌解读能力的重要途径是读书。不仅要读古诗词、诗歌评论、文学理论,还要涉猎其他书籍,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该课堂实录中,教师指导学生从意象、典故、知人论世、表达技巧、情感各个方面加深对古诗词的理解,同时教学语言亲切,表情柔和,反映了教师基本功的扎实。

(2)以诵读来促进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当前古诗词课堂教学方式往往以教师讲解、学生听记为主,学生参与活动的方式主要是师生对话,很多时候对话流于形式,学生活动的单一也蚕食着学生的学习兴趣。而诵读可以让学生体会自我存在的主体地位,强化了学生与老师、同学的交流,学生的课堂表现时间和机会得到了保证。同时,“诵读者将文本转化为有声话语的过程是一种探究”。

上述课堂实录,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诵读,包括学生个体、老师个体、学生集体的诵读,整体上感知诗歌的“恨”意。学生积极参与诵读,课堂活动方式得以丰富,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增强。

(3)辩证地对待古诗词的整体感知教学。古诗词教学中知识点分解式的教学方式破坏了诗歌的整体意境,因此整体感知对于诗歌教学尤为重要。但“整体感知(把握)”“与段、句、字词的关注不但没有冲突,相反主要体现在对段、句、字词的关注,除非那些字词等是‘非关紧要’(朱熹语)”。也就是说,教师必须在整体观照的前提下处理好古诗词教学中关系诗歌主旨情感的字、词、句等。

总之,古诗词教学的有效性探究必须建立在对教学现状的理性分析的前提上,这样相关的教学建议的实施才更具针对性、科学性,古诗词教学有效性的提高才能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肖培东.精彩是怎样“扎”成的[J].语文学习,2013(5).

[2]王尚文.走进语文教学之门[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温庭筠梦江南篇4

唐朝诗人温庭筠出生在山西,他从小就才思敏捷,年纪轻轻便以词赋出名,但仕途却一直不顺。温庭筠最大的问题是恃才傲物,年轻的时候没把科举应试当一回事,总认为只要自己啥时候想考,乌纱帽就啥时候可以拿到手,所以一直四处游玩。到了快40岁的时候,温庭筠玩够了,这才大摇大摆地走进考场,开始人生中的第一次“高考”。在作弊现象最严重的唐朝,上至高官子弟、下至贫民百姓,就连著名的大诗人温庭筠也乐此不疲,加入到轰轰烈烈的作弊大军中。不过与一般的酒囊饭袋相比,温大诗人的作弊手段堪称一绝,即使在主考官防贼一样的重点“防御”下,他依然可以于众目睽睽中替8个人写完考卷,并全身而退,当时的人无不称奇。

山东淄川(现淄博县)人蒲松龄,留下了一部洋洋洒洒数十万言的《聊斋志异》。这位蒲先生19岁初应童子试,以县、府、道3个第一名补博士弟子员,可惜届届考不中。他没有过上官瘾,心里不甘,依旧3年一届,按时前去赴考。考呀,考呀,一直考到71岁,连胡子都全白了。主考官看他实在可怜,才让他当了个贡生。满腔悲愤的蒲松龄无处发泄,逐渐认识到“仕途黑暗,公道不彰”。于是把他心中的万般不平寄托在小说创作之中,写出了那部永垂青史的《聊斋志异》。

“明四大家”之一的唐寅,被誉为明中叶江南第一才子。他博学多能,吟诗作曲,能书善画。唐寅出身于商人家庭,地位比较低下,在“显亲扬名”思想的主导下,他刻苦学习,11岁就练就一手好文才,并写得一手好字。16岁时,他在原籍苏州府考上头名秀才,明孝宗弘治十二年(公元1499年),梁储莅临南京主持乡试,录取他作了头名解元。第二年,唐解元得意洋洋地进京会试。他一心想要中试,心里难免有一点紧张。因为心中无底,就去探主考官的底。不料被同行的同乡都元敬出卖,诬告他行贿主考官,拖入刑堂棍打,押入大牢。几番周折后,他被证实无罪。释狱后,唐伯虎落魄潦倒,妻子何氏离他而去,弟嫂要求分家,昔日的故交好友避而不见。人情冷落,世态炎凉,唐伯虎不得不去城外筑起一座桃花庵,自号作“六如居士”,靠卖书、卖画度日。

明朝时,有一个丁显在科举考试中“三丝坠地”的故事:会试时,会元(第一名)为江西人黄子澄,第二名为江西人练子宁,福建人丁显名列第三。殿试时,丁显的文章写得最好,跃居第一,练子宁仍列第二,而黄子澄退居第三。在将要公布名次的前夜,皇帝朱元璋夜梦“三丝坠地”。醒来后,对鼎甲三及第的姓名进行查核,发现丁显的“显”(繁体为)和练子宁的姓都含有“丝”字,而黄子澄的姓名与“丝”无关。为了应梦,朱元璋在二甲中找到一位名字含有“丝”的花纶来取代黄子澄。正要下旨,忽然发觉丁显的“显”字含有两个“丝”字,加上练子宁的一个“丝”,已经是“三丝”了,如果再加上花纶,不就成了“四丝”了吗?于是只好作罢,按原定名次公布:状元丁显,榜眼练子宁,探花黄子澄。丁显得状元时刚满17岁,成为了中国封建社会最年轻的状元。

明代文学家李梦阳有一年到江西督学,担任主考官,发现应试秀才的花名册上,有一考生与他同名,感到好笑,于是在唱名时,跟那位同名的秀才幽了一默:“小老弟与本官同名,真乃巧事,本官理当照顾。这样吧,我出一联让你来对,倘能当堂应对,你就算中举了。倘若对答不上,就请回去再苦读三年,下届乡试再来。”那秀才也是一位满腹文才的儒生,听后微笑答到:“大人倘出言不悔,请出句。”于是,李梦阳出了那句精心构思的诙谐上联:“蔺相如,司马相如,名相如,实不相如。”此上联以名同人不同,切合自己与那同名考生,暗含揶揄之意。那考生听后略一沉吟,拱手便对:“魏无忌,长孙无忌,尔无忌,吾亦无忌。”此下联亦是名同人不同,暗示两方不要忌讳。李梦阳十分欣赏这位考生的才智,当即点为本科举人,后来予以重用。

清朝道光年间的头名状元孙家鼐,在殿试的大卷里误把“董仲舒”的“舒”字写成“书”字。清廷规定:阅卷大臣在大卷中选出前10本,叠在一起,头一本就是状元,进呈御览钦定。皇帝有时照原叠发下,有时把次序抽换颠倒。那一次殿试上,孙家鼐写的别字,10个阅卷大臣都没有看出来,竟拟为一甲第一名状元,放在头一本进呈。道光皇帝钦定,仍照原叠次序发下,孙家鼐因此中了状元。那个别字事后才被发现,10个阅卷大臣联名奏请皇上请求处分。因为状元是道光皇帝自己钦定的,既已揭晓,不便追究,于是孙家鼐竟“大魁天下”。这位幸运的“别字状元”此后官运亨通,直上青云,官至大学士、军机大臣,还当了同治皇帝的老师。

温庭筠梦江南篇5

关键词:游宴之风 晚唐词 “词为艳科”

词滥觞于唐,其初直率清新,长于抒情。这时的词还只是萌芽阶段,真正蔚为大国则是中晚唐之后的事。中晚唐时期,基本上奠定了词为“艳科”的基调。欧阳炯在《花间集序》中宣布了词尚艳丽的宗旨:“镂玉雕琼,拟化工而迥巧;剪花裁叶,夺春艳以争鲜……‘杨柳’、‘大堤’之句,乐府相传。‘芙蓉’、‘曲渚’之篇,豪家自制。莫不争高门下,三千玳瑁之簪。竟富樽前,数十珊瑚之树。则有绮筵公子,绣幌佳人,递叶叶之花笺,文抽丽锦;举纤纤之玉指,拍案香檀。不无清绝之辞,用助娇娆之态。自南朝之宫体,扇北里之倡风。何止言之不文,所谓秀而不实。”这大概就是“词为艳科”观念的滥觞;而南宋张炎《词源・赋情》中所说的“簸风弄月,陶写性情,词婉于诗。盖声出莺吭燕舌之间,稍近乎情可也”则被认为是“词为艳科”的定论。而词的这种主流风格的形成,与它在晚唐的初期发展中舞裙歌板、倡优杂坐的宴席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中晚唐社会游宴之风的发展

中晚唐时期,社会生活正悄然发生着重大的变化。

首先是民间宴乐活动的盛行。安史之乱“惊破霓裳羽衣曲”,打断了全国上下的歌舞升平,迫使玄宗匆忙去蜀,大唐帝国的宴乐之风出现了二三十年的沉寂。德宗后期开始,朝廷继续对臣民行乐宴赏实行宽容与鼓励政策:“贞元元年五月,诏曰:‘今兵革渐息,夏麦又登,朝官有假日宴者,令京兆府不须闻奏。’”[1]629“(贞元)十四年正月:‘比来朝官或有诸处过从,金吾卫奏,自今以后,更不须闻奏。’”[1]630“(武宗会昌)三年十二月,京兆府奏,近日坊市聚会,或动音乐,皆被台府及军司所由恐动,每有申闻,自今已后,请皆禁断。”[2]“(哀帝)天二年三月敕:命宰臣文武百寮,自今月二日后,至十六日,令取便选胜追游。”[1]630德宗、穆宗、文宗、武宗,直到唐代最后一个皇帝哀帝,都一致实行鼓励臣民宴乐的政策,因此从唐代中期至于唐亡,民间的宴乐活动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

中晚唐的宴饮活动呈现出纷繁热闹的世俗化特征。穆宗朝的丁公著曾批评当时公卿大夫饮宴之放纵:“前代名士,良辰宴聚,或清谈赋诗,投壶雅歌,以杯酌献酬,不至于乱。国家自天宝已后,风俗奢靡,宴席以喧哗沉湎为乐。而居重位、秉大权者,优杂倨肆于公吏之间,曾无愧耻。公私相效,渐以成俗。”[3]可见中晚唐宴会歌妓就坐在筵席当中,不但以歌舞娱乐宾客,还充当席纠,行令罚酒,与公卿士子戏谑谈笑。这一格局与前代名士宴集的清雅是迥异的。民间的宴乐风也感染了宫廷,武宗幸教坊作乐,亦是倡优杂进,“酒酣作技,谐谑如民间宴席,上甚悦”。[4]这一格局打破了士子与歌妓之间的森严壁垒,拉近了他们之间的距离,给情愫的滋生提供了合适的土壤。

携妓宴游成为公卿士子中的流行风尚,每当和风丽景,或公务之余,卿大夫常常携妓狂游,宴酣终日。如宰相裴度携妓作修禊之游,“唐开成二年三月三日,河南尹李待价将禊于洛滨,前一日启留守裴令公。公明日召太子少傅白居易,太子宾客萧籍、李仍叔、刘禹锡,中书舍人郑居中等十五人合宴于舟中,自晨及暮,前水嬉而后妓乐,左笔砚而右壶觞,望之若仙,观者如堵”。[5]宰相修禊之游,招朝中名士同乐,还要载上妓乐,风光确实与前代不同。另外一些中下层文人、浮浪子弟,更是平康曲巷的常客,贵族子弟赵光远“恃才不拘小节,皆金鞍骏马,尝将子弟恣游狭斜”,并与孙启、崔珏等“恣心狂狎,相为唱和,颇陷轻薄”。[6]温庭筠更是经常与裴诚、令狐缟等狂游狭邪。孙《北里志》序中描绘了晚唐举子、新及第进士、三司幕府等各色人物与长安北里诸妓宴游作乐的盛况,《太平广记》记杜牧在扬州的妓游,“每重城向夕,倡楼之上,常有纱灯万数,辉罗耀烈空中,九里三十步街中,珠翠填咽,邈若仙境”。[7]

轻松愉快的氛围是此时宴饮活动的一大特点,而其中市井妓则是宴席上的一个重要角色。市井歌妓不同于教坊妓、家妓,她们是流落风尘,靠卖艺歌笑为生的下层市民,与身处其中的文人士子有着利益的交换关系,而文人士子对她们的欣赏也带有着狎昵艳情的色彩。当时有一些风雅善谑的著名歌妓,孙《北里志》记载绛真、郑举举、楚儿等名妓:“美奴降真者,住于南曲中,善谈谑,能歌令,常为席纠,宽猛得所。其姿容亦常常,但籍不恶,时贤雅尚之。”[8]245“郑举举者,曲中常与绛真娘互为席纠。”[8]246“楚儿者,素为三曲之尤。”[8]245另如俞洛真、牙娘、颜令宾、杨妙儿、王团儿、王苏苏、王莲莲、刘泰娘、张住住等,皆当时狭邪之班头。才子佳人,酒酣耳热,脱却了国家禁令的严厉束缚,这些色艺双绝的美人不但可以观赏、可以戏谑、可以谈心,甚至可以和客人发生更加亲密的肉体接触,入于目,感于情,牵于心,于是就产生了词这种以艳情为本色的音乐文学。

民间宴乐活动的盛行与宴乐的世俗化趋势、携妓宴游的流行风尚、市井妓的活跃,是这一时期民间宴饮活动的总体风貌,这一社会文化现象既产生了对词的大量需求,也为词的创作提供了条件。

二、中晚唐宴乐活动对词的催生

既有宴欢,必然需要娱乐;况且这种良辰美景、妓乐相伴、放浪形骸的宴会,更加使人放松了心情,鼓动了才情,骀荡了情思。而主要参加者为文人才子的集会,舞文弄墨又是不可或缺之雅戏。加之管弦急催,歌板相候,新鲜繁复的新声指望着才子的妙笔生花。前文所言宰相裴度常与朋友作宴游之乐,而他的朋友即多著名诗人词客。“裴晋公度累朝元老,于功名之际盛矣,而诗人出其门尤盛。”(方回《瀛奎律髓》)其中白居易、刘禹锡则是名满天下的词人,他们的词作中,多有对洛阳风物的描绘和对洛水之滨游宴的述写。

“洛水桥边春日斜,碧流轻浅见琼沙。无端陌上狂风急,惊起鸳鸯出浪花。”(刘禹锡《浪淘沙》)洛流清浅,洛桥屹立,胜游紫陌,鸳鸯出浴,描绘了一幅多么令人沉醉的美景。“陶令门前四五树,亚夫营里百千条。何似东都正二月,黄金枝映洛阳桥。”(白居易《杨柳枝》)洛阳城郊的杨柳,在词人的笔下似乎闪烁着黄金一般的光泽,就如那美妙的欢乐年华。胜地美景,主韵客雅,意气相投,词人不禁如痴如醉,意气风发。“凤阙轻遮翡翠帏,龙墀遥望麴尘丝。御沟春水相辉映,狂杀长安年少儿。”(刘禹锡《杨柳枝》)当此之际,岂可不作词以助兴?且以洛桥之畔的杨柳为题,作曲以酬宾朋吧!白居易和刘禹锡这两位才子,不约而同地选择了这一题目,来为知交好友的宴乐助欢。“六ㄠ水调家家唱,白雪梅花处处吹。古歌旧曲君休听,听取新翻杨柳枝。”(白居易《杨柳枝》)“塞北梅花羌笛吹,淮南桂树小山词。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刘禹锡《杨柳枝》)

喜欢做踏青修禊之游的又何止词人自己!每当春日,北自洛阳,南至襄阳,举国上下,都流行着一股狂欢的风气。“春江月出大堤平,堤上女郎连袂行。唱尽新词欢不见,红窗映树鹧鸪鸣。”(刘禹锡《踏歌词》)“新词宛转递相传,振袖倾鬟风露前。月落乌啼云雨散,游童陌上拾花钿。”(刘禹锡《踏歌词》)“日暮江南闻竹枝,南人行乐北人悲。自从雪里唱新曲,直到三春花尽时。”(刘禹锡《踏歌词》)“柳暗长廊合,花深小院开。苍头铺锦褥,皓腕捧银杯。绣帽珠稠缀,香衫袖窄裁。将军拄球杖,看按柘枝来。”(白居易《柘枝词》)词人不厌其烦地描绘着男女相杂、欢歌曼舞的春游情形,赋予了这种游宴之乐最动人的旋律;非但如此,词人还作词以为酒令,劝客助欢:“五色绣团圆,登君玳瑁筵。最宜红烛下,偏称落花前。上客如先起,应须赠一船。”(刘禹锡《抛球乐》)“春早见花枝,朝朝恨发迟。及看花落后,却忆未开时。幸有抛球乐,一杯君莫辞。”(刘禹锡《抛球乐》)无数的新词,就是在这冶游之中创作出来的。

在饮酒和歌舞中,佳人才子之间难免滋生出互相爱慕的情愫,发生着一些风流韵事。如白居易《宴桃源》所写:“频日雅欢幽会,打得来来越杀。说著暂分飞,蹙损一双眉黛。无奈,无奈,两个心儿总待。”

如白居易、刘禹锡等晋公裴度所交游的词人,虽写了不少表现宴乐的篇什,也不乏才子佳人的言情之作,但总的来说仍以干净爽朗的笔触,描写风光为主;而另外一些中下层浮浪子弟,如赵光远、崔珏、温庭筠、裴诚等作品酒席间所作的信息更加明确。赵光远《题妓莱儿壁》“醉凭青琐窥韩寿,闲掷金梭恼谢鲲”、裴诚《新添声杨柳枝词》“思量大是恶姻缘,只得相看不相怜。愿作琵琶槽那畔,得他常抱在胸前”,直接是宴席上士人与歌妓的打情骂俏,崔珏《和人听歌》、《和友人鸳鸯之什》、《美人尝茶行》、《席间咏琴客》、《有赠》则描绘了宴席上的歌、乐、节目等,形象更加具体。

温庭筠是混迹平康曲巷中的第一位大力作词的文人,其词作虽然大多抽去了具体的宴席情节,但无疑和他的朋友裴诚、令狐缟一样,多是“相与饮,酣醉终日”的产物。事实上,从他的部分词作里,仍然或多或少可以寻绎到宴乐环境的痕迹:

一尺深红胜曲尘,天生旧物不如新。――《南歌子》

相见牡丹时,暂来还别离。――《菩萨蛮》

双脸,小凤战篦金艳。舞衣无力风敛,藕丝秋色染。――《归国谣》

转盼如波眼,娉婷似柳腰。花里暗相招。――《南歌子》

钿蝉筝,金雀扇,画梁相见。――《蕃女怨》

……

宴席上的歌、舞,宴席上的花、烛,宴席上的琴、筝等乐器与屏风、画梁,宴席上认识的美人、牵挂的情人,是温庭筠词中的主要内容。

纵观当时主要的词人与词作,不难看出,是当时的纷繁热闹、欢笑谑浪的宴席环境呼唤着对词的需求,也是这样的宴席给词的创作与传播提供了必要的土壤。在这一欢腾肥沃的土壤之上,词蓬蓬勃勃地发展了。

三、宴乐活动对词“香艳”风格的影响

《礼记・乐记》中说:“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酒宴上的缓歌曼舞、推杯换盏既唤起了人们把酒相酬的高情雅兴,又激发起他们摹情状物的俊才巧思。而目之所见,心之所感,无非是歌舞的美人、多情的美人:

“双脸,小凤战篦金艳。舞衣无力风敛,藕丝秋色染。”(温庭筠《归国谣》)

“清晓妆成寒食天,柳球斜袅间花钿,卷帘直出画堂前。”(韦庄《浣溪沙》)

“玉楼春望晴烟灭,舞衫斜卷金条脱。黄鹂娇啭声初歇,杏花飘尽龙山雪。凤钗低赴节,筵上王孙愁绝。鸳鸯对含罗结,两情深夜月。”(牛峤《应天长》)

宴席上呈技的年轻的歌舞伎,头上插戴着雕凤的篦梳、轻袅的柳球、闪亮的花钿,穿着轻薄的浅色舞衣,显得那么的明艳照人,更不要说她们的歌喉舞技了。在欢歌宴饮的筵席之上,还有什么比她们更引人注目呢?

词人对歌姬的审美极少停留在客观的欣赏上,这些美丽动人的尤物是那么的令人心驰神往,惹人怜,教人爱,成为多情才子的梦中情人,眼里心里放不下的牵挂。由此而生的相思词、艳情词于是大行其道。在这些词中,对女子的描写超越了“发乎情,止乎礼”的道德界限,作者常常以狎昵之意写她们的体态妆扮、容貌举止、相思情意,甚至描写与她们的密会幽欢的词作。这类描写女色艳情的词作最能听者的感官,在不甚庄重的筵席场合中,酒酣耳热的兴奋状态下,最为符合听众的心理需求:

“相见稀,相忆久,眉浅淡烟如柳。垂翠幕,结同心,侍郎熏绣衾。”(温庭筠《更漏子》)

“花月香寒悄夜尘,绮筵幽会暗伤神,婵娟依约画屏人。人不见时还暂语,令才抛后爱微颦,越罗巴锦不胜春。”(张泌《浣溪沙》)

“恩重娇多情易伤,漏更长,解鸳鸯。朱唇未动,先觉口脂香。缓揭绣衾抽皓腕,移凤枕,枕潘郎。”(韦庄《江城子》)

“转盼如波眼,娉婷似柳腰。花里暗相招,忆君肠欲断,恨春宵。” (温庭筠《南歌子》)

……

不用一一列举晚唐词中的这些描述,在《花间集》里,十首中有九首在写美人、写幽会、写才子佳人的深情,导致下笔即是“鸳帐”,开口即为“相思”。由对歌舞姬的描摹影响到其他的审美对象的选择,那些和宴席上的歌舞姬有着相似的美而多情的品格的女子,如采莲女、思妇、女道士等等,纷纷出现在词人的笔端,形成一种以女色为审美对象的特殊风景。

与浪漫的情事题材相适应,词中出现最多的意象为描摹歌妓的服饰、妆容、体态,以及她们的居室环境、情绪、心事等的词句,如“翠鬟”、“鬓云”、“玉钗”、“香腮”、“蛾眉”、“红烛”、“罗襦”、“鸳枕”等。“玉钗斜簪云鬟重,裙上金缕凤”(温庭筠《酒泉子》)、“转盼如波眼,娉婷似柳腰,花里暗相招”(温庭筠《南歌子》)、“暗想玉容何所似?一枝春雪冻梅花,满身香雾簇朝霞。(韦庄《浣溪沙》)、“画帘垂,金凤舞,寂寞绣屏香一炷”(韦庄《应天长》)、“兰烬落,屏上暗红蕉”(皇甫松《梦江南》)是对她们的妆饰、闺房等的描绘;“欲上秋千四体慵,拟教人送又心忪,画堂帘幕月明风”(韦庄《浣溪沙》)、“懒结芙蓉带,慵拖翡翠裙”(毛文锡《赞浦子》)是对她们或娇柔、或慵懒、或愁闷的情态的再现;“正关情,镜中蝉鬓轻”(温庭筠《菩萨蛮》)、“心事竟谁知?月明花满枝”(温庭筠《菩萨蛮》)、“睡觉绿鬟风乱,画屏云雨散。闲倚博山长叹,泪流沾皓腕”(韦庄《归国遥》)等等,是对她们心事的或隐或显的写照。

对筵席上美人的描绘,对她们的体态妆扮、容貌举止、相思情意的表现,对与她们的密会幽欢的描写以及表现歌妓的服饰、妆容、体态、居室环境、情绪、心事等内容的意象,共同构成了晚唐词浓郁香艳的风格,奠定了词的“正宗”风范。

杨海明师在《唐宋词美学》中指出词具有“以艳为美”的美学特征:“所谓‘以艳为美’,大致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在作品的题材内容方面非但不忌讳‘艳事’、‘艳情’,而且反以它们作为自己所津津乐道和乐而不疲的咏写对象;二是在作品的风容色泽方面,又努力追求一种与其题材内容相协调的香艳味……所谓的‘以艳为美’实际上就是以描写女性生活和两性关系为乐事美差的审美心理,它是人们在生活中所萌发的恋情心理延伸到文学领域和审美领域的产物。”“以艳为美”作为词的“主体”风格特征,直接与它的宴饮背景密切联系。词人择取宴席上的物象写入词中,铺写珠帘翠幕、烛光香雾的环境,描绘新酿出的美酒、镂金嵌宝的杯盏,营造出一派奢侈富贵而又风流雅致的风貌;宴前盛装的美人、轻盈的体态、多情的眼眸又引逗着词人们的恋情心理。可以说,宴饮生活对于促使词形成以“艳”为美的审美风格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王溥.唐会要・卷二十九・追赏[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

[2] 王溥.唐会要・卷三十四[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737.

[3] 刘,等.旧唐书・卷十六・穆宗纪[M].北京:中华书局,1975:485-486.

[4] 王谠.唐语林・卷三[M].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78.

[5] 洪迈.容斋随笔・卷一・裴晋公禊事[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11-12.

[6] 辛文房.唐才子传・卷九(丛书集成初编本)[M].北京:中华书局,1991:123.

[7] 李,等.太平广记・卷二百七十三[M].北京:中华书局,1961:3150-3151.

[8] 孙.北里志[A].陶宗仪.说郛・卷十二[A]//历代学人.笔记小说大观・第25编・第1册[C].

温庭筠梦江南篇6

2、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____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3、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____温庭筠《南歌子词二首 / 新添声杨柳枝词》

4、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____李白《三五七言 / 秋风词》

5、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____李之仪《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6、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____秦观《鹊桥仙·纤云弄

温庭筠梦江南篇7

女:你原先有过女朋友?

男: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女:死了?怎么死的?

男:山天陵,江水为竭,冬雷阵阵夏雨雪。

女:喔,是天灾。那这些年你怎么过来的?

男:满面尘灰烟火色,两手苍苍十指黑。

女;唉,不容易。那么你看见我的第一感觉是什么?

男:忽如-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女:(红着脸)有那么好?

男:糟粕所传非粹美,丹青难写是精神。

女:马屁精--你有理想吗?

男:他年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

女:你……对爱情的看法呢?

男: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女:那你喜欢读书吗?

男: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女:这牛吹大了吧?你那么大才华,怎么还独身?

男:小姑未嫁身如寄,莲子心多苦自知。

女:(笑)假如,我是说假如,我答应嫁给你,你打算怎样待我?

男:一片冰心在玉壶!

女:你保证不会对别的女人动心?

男:波澜誓不起,妾心古井水。

女:暂且信你一回,不过,我正打算去美国念书,你能等我吗?

男:此去经年,应是良辰美景虚设。

女:不过……

男:独自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女:但是…….

男:望夫处,江悠悠,化为石,不回头!

女;好了好了,怕了你………

婚后

女:结婚那么久,你还在想你原先妁女朋友?

男: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女:那为什么当年还和我结婚?

男: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女:太过分了吧。我们好歹是夫妻。

男: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

女:那我们这段婚姻,你怎么看?

男:醒来几向楚巾看,梦觉尚心寒!

女:有那么惨吗?你不是说对我的第一印象……

男:美女如花满春殿,身边惟有鹧鸪飞。

女:不是这么说的吧,难道,你竟然……

男: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女:一直以来朋友写信告诉我我都不相信,没想到竟是真的!

男: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女:你原先的理想都到哪儿去了?

男:且把浮名,换了斟低唱。

女:(泪眼朦胧)你,你不是答应一片冰心的吗?

男:不忍见此物,焚之已成灰。

女:你就不怕亲朋耻笑,后世唾骂?

男:宁可抱香枝头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女:我要不同意分手呢?

男:分手尚且为兄弟,何必非做骨肉亲。

女:好,够绝

续:男女互换先

婚前:

男:你好靓丽哟?

女: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李煜《春楼春》)

男:你还待字闺中吗?

女:独立花前,更听笙歌满画船

男:你这么漂亮怎么会没有男朋友呢?

女:春风一等少年心,闲情恨不禁(昭宗皇帝《巫山一段云》)

男:你不会骗我吧,不是说你有过男朋友了吗?

女:绮罗无复当时事,露花点滴香泪

男:喔,吹了。你很伤心吗?

女: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李煜《子夜》)

男:痴情女子无情汉。你还爱他吗?

女:空持罗带,回首恨依依(李煜《临江仙》)

男:(面露喜色)你现在一人寂寞吗?

女: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李白《菩萨蛮》)

男:(急不可耐)我们能交个朋友吗?

女:(面露羞色)洛阳春色待君来,莫到落花飞似霰(欧阳修《玉楼春》)

男:(笑)喔,这样就好。你想我吗?

女:近来心更切,为思君(温庭筠《南歌子》)

男:那我们喝杯交心酒,喜结同心好吗?

女:舞徐裙带绿双垂,酒入香腮红一抹(欧阳修《玉楼春》)

男:你我能长相守吗?

女:凭仗东风吹梦,与郎终日东西

男:真的吗?

女:为君憔悴尽,百花时(温庭筠《潇泪神》)

男:……

女:忆君肠欲断,恨春宵(温庭筠《更漏子》)

男:好,好。非你莫娶。

婚后:

男:(电话)亲爱的你想我吗?

女:斑竹枝,斑竹技,泪痕点点寄相思(刘禹锡《潇泪神》)

男:(电话)真的吗?没骗我吧?

女:红烛背,绣帘垂,梦长君不知(温庭筠《更漏子》)

男:(电话)是吗?我也想你。

女: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李之仪〈卜算子〉)

男:(电话)亲爱的,对不起,我马上就要回来了。

女:月照纱窗,恨依依(毛文锡〈纱窗恨〉)

(出差回来,发现蛛丝)

男:结婚没多久,你怎么能和别人好上呢?

女:人不在,燕空归,负佳期(欧阳炯《三字令》)

男:你当我愿意出门在外吗?我还不是为这个家死命扒食吗?

女:月分明,花淡薄,惹相思(欧阳炯《三字令》)

男:不要说得这么好听,你们是怎样好上的?

女: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成幼文《谒金门》)

男:(强忍怒气)你和谁好上了?

女:两朵隔墙花,早晚连成理(牛希济《生查子》)

男:好啊,好啊,你居然和邻居这样丑的男人钩上!怎么钩上的?

女:且上高楼望,相共凭栏看月生(冯延已《抛球乐》)

男:哼,还挺有诗意。这样丑的男人你怎能看得上?

女: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牛希济《生查子》)

男:靠,我对你不也很好吗?我不是经常给你打电话吗?

女: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成幼文《谒金门》)

男:你就不能守守妇道,耐耐寂寞吗?

女:年少,年少,行乐直须及早(冯延已《三台令》)

男:(气得说不出话来)你,你……

女:便总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柳永《雨霖铃》

男:这样说你是后悔跟我结婚了哟?

女:罗带悔结同心,独凭朱栏思深(韦庄《清平乐》

男:你一点也不怀念我们以前的岁月吗?

女:剪不断,理还乱,别有一股滋味在心头(李煜〈相见欢〉)

男:哪你还这样?

女:红杏枝头春意闹

男:是你主动的?

女:一枝红杏出墙来

男:(吐血,晕到……)

温庭筠梦江南篇8

2、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李白《古风》

3、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戴叔伦《塞上曲二首》

4、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屈原《国殇》

5、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屈原《国殇》

6、昨夜上皇新授箓,太真含笑入帘来。——张祜《集灵台·其一》

7、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8、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戚继光《望阙台》

9、霸基弊不振,晋楚更张皇。——柳宗元《咏三良》

10、烈士之爱国也如家。——葛洪《抱朴子·外篇·广譬》

11、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12、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曹操《蒿里行》

13、寸寸山河寸寸金。——黄遵宪《赠梁任父母同年》

14、下国卧龙空寤主,中原逐鹿不由人。——温庭筠《过五丈原》

15、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张祜《宫词·故国三千里》

16、银台金阙如梦中,秦皇汉武空相待。——李白《登高丘而望远》

17、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杨炯《从军行》

18、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岳飞《满江红·写怀》

19、归凤求皇意,寥寥不复闻。——杜甫《琴台》

20、纷披乍依迥,掣曳或随风。——李世民《咏兴国寺佛殿前幡》

21、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于谦《咏煤炭》

22、春来未有不阴时。——辛弃疾《鹧鸪天·送欧阳国瑞入吴中》

23、中原事业如江左,芳草何须怨六朝。——纳兰性德《秣陵怀古·山色江声共寂寥》

24、如何亡国恨,尽在大江东!——屈大均《秣陵》

25、梅似雪,柳如丝。——辛弃疾《鹧鸪天·送欧阳国瑞入吴中》

26、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严武《军城早秋》

27、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28、但将千岁叶,常奉万年杯。——赵彦昭《奉和元日赐群臣柏叶应制》

29、国破山河落照红。——朱敦儒《减字木兰花·刘郎已老》

30、九日龙山饮,黄花笑逐臣。——李白《九日龙山饮》

31、国事如今谁倚仗,衣带一江而已。——文及翁《贺新郎·西湖》

32、投躯报明主,身死为国殇。——鲍照《代出自蓟北门行》

33、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34、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杜甫《小至》

35、春风举国裁宫锦,半作障泥半作帆。——李商隐《隋宫》

36、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鲍照《代出自蓟北门行》

37、十年驱驰海色寒,孤臣于此望宸銮。——戚继光《望阙台》

38、荆山长号泣血人,忠臣死为刖足鬼。——李白《鞠歌行》

39、汉家君臣欢宴终,高议云台论战功。——王维《少年行四首》

40、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聂夷中《咏田家》

41、皇灵大动变,震雷风且寒。——曹植《怨歌行》

42、象床锦帐无言语,从此谯周是老臣。——温庭筠《过五丈原》

43、歌钟旋可望,衽席岂难行。——张九龄《奉和圣制送尚书燕国公赴朔方》

44、六朝何事,只成门户私计。——陈亮《念奴娇·登多景楼》

45、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陈陶《陇西行》

上一篇: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范文 下一篇:七年级生物教学反思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