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读书的作文范文

时间:2023-09-20 18:25:32

关于读书的作文

关于读书的作文篇1

1、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朱熹

2、教育!科学!学会读书,便是点燃火炬;每个字的每个音节都发射火星。雨果

3、欲高门第须为善;要好儿孙必读书。《格言对联》

4、劝君莫将油炒菜,留与儿孙夜读书。《增广贤文》

5、养子莫徒使;先教勤读书。《对联集锦》

6、"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陶行知

7、区别成功人士和普通人士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前者喜欢读书。

8、养心莫若寡欲;至乐无如读书。郑成功

9、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唐)颜真卿

10、读书在于造成完全的人格。(英国)谚语

11、读书,这个我们习以为常的平凡过程,实际是人的心灵和上下古今一切民族的伟大智慧相结合的过程。高尔基

12、读书,这个我们习以为常的平凡过程,实际上是人们心灵和上下古今一切民族的伟大智慧相结合的过程。高尔基

13、我们读书时,是别人在代替我们思想,我们只不过重复他的思想活动的过程而已,犹如儿童启蒙习字时,用笔按照教师以铅笔所写的笔画依样画葫芦一般。我们的思想活动在读书时被免除了一大部分。因此,我们暂不自行思索而拿书来读时,会觉得很轻松,然而在读书时,我们的头脑实际上成为别人思想的运动场了。所以,读书愈多,或整天沉浸读书的人,虽然可借以休养精神,但他的思维能力必将渐次丧失,此犹如时常骑马的人步行能力必定较差,道理相同。叔本华

14、读书对于我来说是驱散生活中的不愉快的手段。没有一种苦恼是读书所不能驱散的。孟德斯鸠

15、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唐)颜真卿

16、读书是的学习。追随伟大人物的思想,是最富有趣味的一门科学。普希金

17、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以阅历之深浅,为所得之深浅耳。张潮

18、读书贵能疑,疑乃可以启信。读书在有渐,渐乃克底有成。《格言联壁》

19、古今来许多世家,无非积德。天地间第一人品,还是读书。《格言联璧》

20、读书如吃饭,善吃者长精神,不善吃者长疾瘤。(清)袁牧

21、读书勿求多,岁月既积,卷帙自富。(清)冯班

22、读书必专精不二,方见义理。(明)薛煊

23、或作或辍,一曝十寒,则虽读书百年,吾未见其可也。(明)吴梦祥

24、读书譬如饮食,从容咀嚼,其味必长;大嚼大咀,终不知味也。(宋)朱熹

25、读书之法无它,惟是笃志虚心,反复详玩,为有功耳。(宋)朱熹

26、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先于读书。(宋)朱熹

27、读书要玩味。(宋)程颢

28、学乃身之宝,儒为席上珍。君看为宰相,必用读书人。《神童诗·劝学》

29、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儿曹。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神童诗·劝学》

30、读书不知味,不如束高阁;蠢鱼尔何如,终日食糟粕。(清)袁牧

31、凿壁偷光,聚萤作囊;忍贫读书,车胤匡衡。(元)许名奎

32、外物之味,久则可厌;读书之味,愈久愈深。(宋)程颢

33、读书当将破万卷;求知不叫一疑存。《对联集锦》

34、立品直须同白玉;读书何止到青云。《对联集锦》

关于读书的作文篇2

Human knowledge to create wealth, as the vast ocean, extensive and profound. People often think of elementary school, middle school and university studies described as the "everybody" on climbing, in the "university" swim in. So, we should read more books and books to purify the mind, in the book knowledge to enrich themselves.

In our life, if always too passively reading, tend to be less than the pleasure of reading. With a scholarly paper, open a little tenderness, and then quietly looked at the text as time moves slip from your eyes... At this time, you will feel that reading is a matter of how to make people happy! Reading is a kind of mood, the elegant comfortable is the best psychological reagent. Go to the reading, you will have more found.

Read more books, read good books. Due to a selective reading of the book of knowledge also should have choice to adopt, is the so-called take its essence.

大作家高尔基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他其实说出了这样一个道理:人类要努力地攀登,攀登书籍的阶梯。而书籍做成的阶梯上面,是一座金碧辉煌的知识宫殿,所以,我们一定要努力地去攀登,去汲取。

人类创造的知识财富,如同浩瀚的海洋,博大精深。人们常把小学、中学、大学阶段的学习形容为在“书山“上攀登,在“学海“中遨游。所以,我们应该多读书,用书来净化心灵,用书中的知识充实自己。

在我们的生活中,如果总是太过于被动地去读书,往往是体会不到读书的乐趣的。捧一纸书香,打开一点温存的光,就那么静静地看着文字随着时间的舞步从你眼前滑过……这时,你就会感觉到,读书是一件多么让人快乐的事情!读书是一种心情,那一抹书香带来的舒坦是最好的心理试剂。去读书吧,你一定会有更多的发现。

关于读书的作文篇3

对这些问题,我有我的观点,但是我不会说我的观点就是正确的,而仅仅只是我自己的想法。

读书为了什么?读书就是为了学知识,为了不让自己被现实世界淘汰,不列入文盲的行列,不让别人看低自己,让自己更有修养,和别人谈话或交流时不让别人觉得自己是没知识、没文化、没礼貌、没见识的庸夫。

读书为谁而读?这个问题很普遍,也是家长和孩子经常争论的话题。某些还在认为,他们是为了父母而来学校的读书的,而他们本身不想读,是被家长逼着来读的,所以他们常常在学校是目中无人、纪录散漫。而家长呢,当然是说他们应该是为他们自己读,怎么可能为了父母读。这个问题,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了,读书当然是为自己而读,难道你可以把你在学校学得的知识回家之后还给父母?不可能的事!

读书有什么用?读书的用处可多了,数都数不完。比如说,读书,可以学得知识,自己有知识了以后出到社会工作都不用那么辛苦,人家有知识的靠的是脑筋吃饭,而你没知识的呢,靠的是体力,两个相比起来,差距就大了。

读书出来又能做什么?很多人都会这样问。没错,有些人,读完大学出来还是得回家种田,或者是做体力劳动。这只是机遇还没到,如果你没知识的,那不是永远都是得做辛苦工?不管有没有机会,就算有机会,你没知识,你做得来吗?

所有的问题都证明,读书绝对是没有坏处的,读多点书,有多点知识,对自己、对社会都是好的。

关于读书的作文篇4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

[中图分类号]G258.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41(2016)01-0086-03

1 公共图书馆在读者阅读推广服务活动中的作用

公共图书馆很多阅读推广服务活动主要是由政府部门来主导的,公共图书馆等实体单位来推动和开展。图书馆具有丰富的馆藏资源,是全民阅读的重要文献来源。可以说舒适、合适的阅读环境使得公民在选择阅读时,公共图书馆是他们的首选。在实际的阅读推广活动中,图书馆员能够对读者进行恰当的阅读指导,使读者的阅读方向能够更加科学、合理、规范。而且由于自身资源丰富的特点,使得公共图书馆在开展相关阅读推广活动时,其推广的类型和服务对象都是相当广泛的,可以有针对性地根据不同的阅读群体来策划和组织不同主题的推广活动。公共图书馆还可以主动地、积极地和出版社及其他社会团体进行合作,从而形成范围更广的阅读网络。公共图书馆不仅仅是为了提供更加丰富的文献资源而推出各种阅读活动,同时也将培养新的读者作为自己的重要任务。因此公共图书馆是读者阅读推广活动的重要载体,务必要充分发挥公共图书馆的效用,让读者能够在图书馆中获得更多的阅读文献资源,丰富自己的阅读量,不断地提升自己的素养,为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2 公共图书馆开展读者阅读推广服务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简析

2.1 阅读推广服务工作缺乏长远性和战略性

相关的数据调查显示,虽然当前不少公共图书馆制订了相应的读者阅读推广服务计划,但是却很少举行一些阅读推广的活动,甚至没有组织和开展阅读活动,只是在“世界阅读日”“图书馆服务宣传周”等重要节日时间才开展相关的推广活动,却没有将读者阅读推广服务贯彻到工作中。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公共图书馆在制订推广服务计划时缺乏长远性和战略性,直接影响了各种阅读推广服务资源和人力资源的有效配置,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公共图书馆效用的充分发挥,以至于很多推广服务工作流于表面,难以实现“建设阅读型社会”的重大目标。

2.2 资金来源途径单一,辐射作用范围较小

公共图书馆资金短缺仍然是相当严峻的问题,由于相关经费的不足使得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难以得到有力的推广,从而影响了公共图书馆读者阅读推广服务工作的效果。很多公共图书馆的资金来源主要是政府拨款,加上不少公共图书馆缺乏主动性和合作意识,没有积极地寻求合作伙伴,从而无法得到社会其他力量的支持。另外由于公共图书馆读者阅读推广服务工作缺少一定的创新意识,仍然采取传统的媒体,主要是在宣传栏或者相关的馆内网站进行公告,这种方式的辐射作用是非常有限的,最后的服务质量也是不尽如人意。

2.3 图书服务观念落后,推广馆员素质有待提高

由于传统服务思想的影响,很多阅读推广馆员持着“读者自主阅读”的陈旧思想,在服务工作中缺乏一定的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难以深入人心。在具体的读者阅读推广活动中,对于一些特殊人群例如老人、儿童、残疾人等的人文关怀不够,工作服务态度不理想,容易产生不耐烦等消极情绪,极大地影响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和积极性。虽然近年来公共图书馆在硬件条件上不断地完善和扩展,但是阅读推广馆员的服务意识却没有跟上。

3 公共图书馆读者阅读推广服务的对策分析

3.1 统筹规划,实现可持续发展

读者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的培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这就要求公共图书馆要坚持阅读推广服务工作的持续性和长期性,不断地与时俱进。其中科学的统筹规划是决定读者阅读推广服务工作是否能够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因素。因此公共图书馆读者阅读推广服务工作应当由公共图书馆专门的部门来统筹安排。具体来说,公共图书馆相关的部门需要从图书馆推广服务的现状出发,制定具有针对性的阅读推广计划和制度,将读者阅读推广服务工作渗透到实际的工作中,从而为相关的阅读推广活动提供一定的政策保证。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地促进阅读推广服务工作的可持续性,使阅读推广服务的人力资源、培训、资金等得到有效配置。

3.2 开拓渠道,争取多方面的资金支持

前面提到当前我国很多公共图书馆进行阅读推广活动服务工作时,都是在一些宣传栏、宣传手册或者是自己的官网上相关信息。这种影响力极其有限的推广方式难以引起社会的特别关注和支持。因此公共图书馆在进行读者阅读推广服务工作时务必要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获得多方面的认可,使政府部门、学校、事业单位、企业以及其他社会团体共同参与,争取多方面的资金支持。

3.3 开展培训,发挥图书馆阅读导向功能

在过去,图书馆员“形同虚设”,他们只是简单地执行借书和还书的服务,对于读者问题解答方面的能力还是很欠缺的,很多读者在询问相关的书籍时,图书馆员没能够及时地、快速地进行引导,从而影响了阅读推广的服务质量。不同年龄层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方式是不尽相同的,这就要求公共图书馆在进行读者阅读推广服务工作时,针对不同的读者使用不同的推广技巧和方法。因此,公共图书馆需要对图书馆的工作人员进行适当的培训,提高图书馆员的人际沟通能力与科技网络方面的技能。然而在相关的调查中显示,有近一半的图书馆员综合能力普遍较低,没办法做到提供更加有效的阅读导向功能。为了更好地提高公共图书馆读者阅读推广服务水平,公共图书馆务必要开展一些相关的技能培训,强化图书馆员的综合技能,让图书馆员能够在阅读推广活动中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充分发挥图书馆阅读导向的功能。

3.4 增强服务意识,实现无偿服务

由于公共图书馆的经费来源比较少,以至于在进行推广活动时,一部分人员被“拒之门外”,公共图书馆的阅读推广活动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而且被“拒之门外”的很多都是低收入的人员,这些人更需要走进图书馆这个知识的大殿堂来,获得更多阅读的机会,更多的知识,因此实现无偿服务是阅读推广活动的关键。具体来说,公共图书馆需要强化图书馆员的服务意识,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争取在一些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实现无偿服务,让公共图书馆能够真正地成为全民阅读的“主战场”。另外,公共图书馆还需要改善图书馆员的服务态度,关注读者的阅读喜好和方式,提供个性化的、优质的服务,从而进一步提高读者的阅读兴趣。

3.5 结合网络信息技术,建设图书馆网络体系

过去,由于信息技术的不发达,使群众的阅读只能在当地的图书馆中进行,如果图书馆的文献资源比较有限,则会出现读者想看的书没有,阅读的积极性便会受到削弱,而且这种封闭式的阅读模式给读者带来了很多不便,也使图书馆的阅读推广活动难以有效地开展起来。根据相关的数据显示,当前我国的图书馆数量为一万五千多家,是无法满足我国人口的阅读需求的,因此公共图书馆需要充分地结合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建设高效的网络知识共享工程,实现城乡资源的有效配置。具体来说,公共图书馆需要在各级图书馆中建设网络系统,通过图书馆网络系统来弥补偏远地区图书馆的不足之处。同时加速图书馆资源的数字化,强化电子资源的建设。例如,广东顺德图书馆开通了手机网站,使读者能够享受指尖上的阅读,同时也为读者提供了新书推荐、馆藏查询等基础性的服务。随着信息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公民网上阅读量在飞速地增长,这种网络平台能够使公共图书馆在开展一些阅读推广活动时,为读者提供更加有效的、准确的文献资源与阅读服务。

3.6 建设文化生态,激发读者阅读热情

文化作为国家重要的软实力,其状况直接影响着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与进步。可以说国家在发展的过程中会形成自己的文化品格,而文化品格的好坏直接影响了国民的阅读水平以及阅读兴趣。因此优化本国的文化,建设文化生态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话题。其中儿童的阅读受到社会的重点关注,实践表明,早期的阅读对于以后终身阅读和阅读习惯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有效地阅读能够促使儿童情绪的正常发泄,有一定的阅读治疗功效,同时也有利于健全儿童的人格。另外青少年的阅读取向也是社会关注的重要话题之一,很多经典阅读著作并没有受到青少年的青睐,反而是一些轻松、幽默的书籍受青少年的欢迎,这对学生人格精神的培养非常不利。因此公共图书馆在推广相关的阅读活动时,务必要为他们提供经典、宽松的阅读环境,让学生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阅读更多的经典名著,从中获得更多的收益与体会,从而激发读者的阅读积极性以及参与性。

4 结 语

公共图书馆提供读者阅读推广服务时,务必要从自身的实际出发,统筹规划,制订适合的阅读推广活动计划,使各项推广活动能够更加有序地进行;要不断地扩大各种筹资渠道,为公共图书馆硬件、软件设备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同时要开展各种相关的技能培训,确保图书馆员能够有效地进行阅读引导,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并且在实际的阅读推广工作中提升自己的服务态度,使读者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阅读推广活动中;建设相应的阅读网络平台,构成完整全面的网络阅读体系,为读者提供更加便利的阅读条件,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另外还要从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出发,建设文化生态型社会,不断地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和爱好,让读者能够在良好的社会氛围中爱上阅读,为建设“书香社会”作贡献。

[参考文献]

[1]陆晓红.我国公共图书馆儿童阅读推广模式研究[D].南开大学,2014.

[2]吴志敏.社会阅读推广与公共图书馆使命――兼论罗湖区图书馆阅读推广实践[J].图书馆学研究,2011(4):86―89.

[3]丁文t.中国少儿阅读现状及公共图书馆少儿阅读推广策略研究[J].图书与情报,2011(2):16―21,56.

[4]黄晓芳.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探讨[J].河北科技图苑,2011(1):19―21,28.

[5]田 丽.大连市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服务体系构建[J].新世纪图书馆,2011(7):53―54.

[6]范并思.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的发展趋势[J].图书馆杂志,2015(4):11―15.

[7]梁培之.穗港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调查分析[J].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2007(2):103―114.

[收稿日期]2015-11-24

关于读书的作文篇5

关键词: 全民阅读 长株潭 中外文学经典 推广

一、中外文学经典的阅读价值

2015年3月15日,国务院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在知识信息时代,全民阅读已经成为我国提高国民素质和提高国家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文化发展战略。高校阅读是全民阅读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学经典阅读也是全民阅读的重要一环。经典文学作品具有它独特且必需的存在意义。因此经典文学作品的宣传工作十分重要。要做好经典文学作品的阅读推广工作,首先必须认识了解到当前中外经典文学作品阅读推广研究中所面临的问题,才能有的放矢做好阅读推广工作。现代汉语词典中,“经典”一词的解释是:具有典范性,权威性的著作。中文语境下,通常此类著作的特点在于经久不衰、具有权威性或者典范,且是在经历史的选择后最有价值的书。对比西方语境,在西方语境之下的经典,通常用canon来表示。Canon通常表示对法律或者艺术的一种衡量尺度或者规范。换言之,就是西方语境对于经典的定义在于对其他著作起教导作用的书卷。当代学者龚鹏程在《经学概说》中,说道:“一方面是经典本身的原因,因为经典具有真理,足以启发后人,故为人所尊崇,视为恒经,乃不刊之理论。另一方面,它也形成于圣典崇拜之中。在经典文化及其竞争关系里,某些书虽然也很重要,但未被经典化;某些书,原亦平常,却也在某一历史条件下经典化了 (《读经有什么用》)”。综合而言,中外经典文学作品是指在时间的长度上具有良好的声誉并且在人们的诵读之下,能够形成良好品质的作品,或者成为同一领域作品中的衡量尺度的经典文学作品。

阅读对于人类,是一项重要活动,是人类文明得以传承和延续的重要途径。阅读亦是人类丰富精神生活,提高自我素养的重要方法之一。而阅读经典文学作品更是具有非凡价值。经典文学作品具有重大影响的主要原因为:经典文学作品经过了时间的检验,且其思想具有面向大众的特点。读者能够从它所塑造的人物,表达的感情中学习经典人物的品质,提升道德修养。当代大学生阅读中外经典文学作品,不仅有利于当代大学生思想的延展,且有助于当代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二.长株潭高校大学生的调查研究

笔者通过网络征集问卷形式向长株潭的高校大学生随机发放了调查问卷,总结高校大学生对于中外经典文学作品的研读趋势及存在问题。参与问卷调查的高校大学生总计234人,参与者皆来自长株潭高校大学生,分布为大学不同年级。不同专业范围。

问卷中,长株潭高校在校大学生对于阅读的偏好的调查中,爱阅读比例及对阅读感觉一般相对占大比例,分别为46.58%及47.44%。表示感觉讨厌及不喜欢的所占比例极小,只占2.14%及1.28%。

同时在关于自身阅读的目的问卷搜集中,因为喜欢阅读而阅读的占了48.29%。其次比例较高的原因则是心血来潮,打发无聊时光的。侧面可看出,大学生群体,主动性阅读所占比例并不高,也没有特别关注阅读的重要性。功利性直接影响了人们的阅读方式和阅读内容。读者的阅读习惯也从知识型转为消遣型,为丰富情操,提高修养的素质性阅读意识淡化。大学生是具有较高学历的社会群体,丰富情操,提高修养的素质阅读,对社会还是对自身,都显得尤为重要。问卷中,问及大学生心中的喜爱阅读的人们印象,大多认为喜爱阅读的人是一种有内涵,文学素养高,博学多才的形象。M管如此,在假设没有阅读的调研中,67.09%的大学生认为即使没有阅读,生活也没有什么影响。只有16.24%的大学生认为没有了阅读生活会超级无趣。再次体现,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并没有把阅读当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且主动性阅读意识不强烈。

关于阅读方式,53.85%的大学生选择纸质书籍,39.32%的大学生则是采用电子图书。这表示在高科技的迅速发展下,纸质书阅读在大学生群体中还能占据一定的比例,是难能可贵的。阅读场所的选择上,宿舍居多,为42.31%;图书馆为21.37%,而在教室阅读的只有16.24%。这一比例的形成,与大学没有固定的上课教室,大学生的常往之地为宿舍相关。根据大学生理想阅读环境的调查结果显示:随时随地,喜欢就看的情况占38.89%,选择在安静的图书馆占据28.21%,此两项比例居高。

关于阅读内容的择取调查结果显示:中外文学作品都有涉及的比例为35.9%,而中外经典文学作品的阅读比例相对于偏小,分别为14.1%和5.98%,由此反映出大学生阅读经典文学作品趋势偏弱,对外国经典文学作品的阅读比例更是偏低,部分大学生阅读外国原版可能存在困难,但阅读译作也可算作阅读经典,但要注意选择翻译版本,好的翻译版本更能接近原作者的思想。时下流行的网络文的阅读占据21.79%,这对于经典文学作品的阅读是一个不小的冲击,这可能跟经典文学作品的阅读难度有关。

关于阅读类型的问卷调查中,52.56%的大学生选择了小说这一类型。究其原因,可能是小说这一类型的特殊性所致,更能吸引大学生的兴趣。侧面也反映出当代大学生应该扩展自己阅读的文学类型,尤其在中外经典文学阅读这一块。

经过对长株潭大学生经典文学作品阅读研究,可知大学生对于经典文学作品的阅读情况不容乐观,有如下问题:

(1) 当代大学生对于阅读的喜爱程度不是很高,未将阅读形成一种必要的良好习惯;

(2) 当代大学生对于中外经典文学作品的阅读情况不容乐观,尤其是外国文学作品;

(3) 当代大学生的“浅阅读”现象严重,中外经典文学作品的阅读的方式及推广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综上所述,对于大学生关于中外经典文学作品的阅读要进行全方位的宣传,要根据大学生依据的优势及群体特殊性举办适合大学生的阅读活动,扩大宣传与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时下,科技发展迅速,互联网拥有爆炸性的各类信息。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对于大学生的互联网宣传要往好的方向去引导。网络上海量信息使人们对网络阅读只能停留在浅层关注上,主要体现在读图文书以及消遣阅读的盛行。浅阅读导致了读者思维方式"碎片化、跳跃式和平面化,语言本质上所带来的主体的批判精神、创造活力、想象力和反思能力逐渐被消解。传统的阅读功能是一种深层次的学习和思考,它是"浅阅读无法代替的。综合言之,笔者针对于大学生群体,搜集整理相应的一些举措来改善此类情况。

三. 高校中外文学经典作品阅读推广对策

(1)倡导新媒体时代读书APP的正确使用:

科技的发展,手机的大量使用,无疑使很多的东西变得简单易行。新媒体下,在书籍的阅读方面,手机里面有许多阅读的APP。例如:QQ阅读APP、百度阅读APP、京东阅读APP、搜狗阅读APP、咪咕阅读APP、熊猫看书APP、掌阅书城APP等。此类APP拥有海量的图书资源,使用方便。这类软件大多为盈利软件,通常页面跳转推荐的最多为时下网络流行文。这对于好奇心重的大学生而言,通常会舍本逐末,追求网络小说另一款在校园内推广的读书App――超星移动图书馆,尽管阅读界面没有前面那一类的完善,但没有此类花哨的推荐,给使用者无形中创造了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

(2)举办多元化中外经典文学作品读书会:

开展读书会是在大学生中推广阅读的一种较好方式。读书会是自由的、自助的、自主的、自愿的一组人参与互动形态的团体阅读活动。参与者在阅读共同的作品时,可以分享各自的学习心得并一起讨论观点,从而交换思想,激发新的思考,扩大思维空间。学校读书会可以依托师资优势,注重经典阅读。小型读书会可以以一个宿舍或者班级为单位进行组织;中等读书会可以依托学校各文学社团或者一些旧书店进行读书会的开展及学习;再大一点可以依托学校图书馆省图书馆甚至国家图书馆进行开展。虽然读书会不是最好的推行方式,但是读书会的开展在一定程度上是能促进阅读的推广。

(3)利用图书馆图书馆资源进行宣传并开展相应中外经典文学作品阅读活动:

图书馆具有相当丰富的读书资源,有利于读书推广。对在校大学生而言,从图书馆获取图书资源是最直接有利的,因此高校图书馆在宣传的层面上具有重要意x。图书馆可以定期开展经典文学作品征稿活动;评选中外经典文学作品阅读的“图书馆之星”;不定期举办图书馆经典文学作品的赏析研读会;积极发展大学生经典文学作品的阅读志愿者。

(4) 推行关于中外经典文学作品阅读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平台是深度阅读的一种补充。碎片化的阅读方式是能够让人在空余的稀碎时间中获得知识。纸质书的大部分内容具有系统化的结构,能够深入其中进行思考。大学生的阅读主要是为了获取系统性的、能够引起自身反思的、对事物本质的知识,只有深度阅读书本才能获得。而现实中浅层的、及时的、应用性、短小的信息为微信公众号则起着很好的辅助作用。笔者也创办过关于中外经典文学作品的阅读推送公众号,但是其效果只能做一种引导,推荐,补充的作用。在浩渺无边的网上资源的冲击下,能够通过微信公众号这个平台去帮助大学生客观准确的选择正确的中外经典文学读物,仍然是很重要的推广方式。

四.结语

本文在全民阅读背景下,以长株潭高校大学生的调查报告为辅助,论述全民阅读的必要性,论述全民阅读背景下高校大学生阅读中外经典文学作品的重要性,并根据具体情况给出相应的解决措施。还存在的问题是:调查报告仅是湖南长株潭高校的随机调研,还不具有广泛代表性,今后可以将调研扩大到全省甚至全国。

[注:本论文的指导教师为毕懿晴]

关于读书的作文篇6

关键词:图书馆文化;文化氛围;建设

图书馆的文化氛围对于读者的学习与阅读有很大的帮助。如果一个图书馆建设的非常豪华,但是缺乏一定的文化氛围,那么会让人感觉到其并没有真正的内涵。因此在对图书馆进行建设时首先要考虑的是对文化氛围的建设,只有拥有良好的文化氛围,才能为读者提供更加优质的阅读环境。

1 图书馆文化内涵

图书馆文化是从其建设到不断发展中形成的一种特定的文化,它的存在不仅能够反映一定的文化风貌,还能更好地促进图书馆内涵的提升。在一定意义上来说图书馆文化是一种亚文化的存在,并且对于其发展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其主要内含如下。

(一)图书馆精神文化

图书馆的精神文化主要是指在馆工作人员经过长期的工作或者服务形成的一种特定的风尚,并且这种精神文化和工作人员的操守、道德有很大的关系。可以说精神文化是图书馆文化的形成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一旦整个图书馆都拥有了一个良好的精神风貌,那么在管的不论是员工还是读者,都能受到其熏陶,形成或是默默无闻、为人师表的精神,或是无私奉献的职业道德。只有图书馆拥有一种更加积极向上的思想内涵,才能为图书馆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并且不断推动着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

(二)图书馆环境文化

图书馆不仅要有丰富的内涵文化,其外在的表现文化也不能缺少。其环境文化主要是指图书馆的建筑、设施、大厅等布局具有一定的氛围,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一种环境文化。因为环境是影响人心情的主要因素,并且深厚的环境文化底蕴能够给人一种独特的感觉,因此图书馆的环境应该更能体现出其文化内涵、精神风貌。

(三)图书馆服务文化

图书馆的服务文化主要就是指管内的工作人员或者其他方面的设施在不断服务读者中形成的一种风尚。因为图书馆的目标就是致力为大众提供一个更加优质的读书环境,因此优质的服务必不可少,无论是查阅、借阅书籍的服务,还是咨询相关的服务都能体现出为读者服务的思想。图书馆在长期的发展中逐渐形成的服务文化也更好地体现了其内涵所在。

(四)图书馆制度文化

图书馆的制度对于其正常工作的开展十分重要,因为相关制度不仅包含和馆规、馆纪,更是工作人员与读者的日常规范、相关业务细则等以及图书保护制度,因此严格的图书馆制度对于其更好地为大众服务有着积极的作用。图书馆制度的作用就是要保证相关工作的有序进行,不仅要对读者负责,更是保证读者拥有优质体验的重要保障。图书馆的制度文化能让工作人员逐渐养成自我约束的习惯,并且能为读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从而使整个图书馆的利益能够保持下去。

2 图书馆文化的作用

图书馆文化作为一种特定的文化,给读者和工作人员都提供了良好的发展与成长的机会。不同的读者在图书馆中都可以进行交流,图书馆的文化为读者们提供了大舞台,就像是一个特殊的小群体,因此不同的人群之间都可以在其中进行交流、接触,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或者其他读者,都能在图书馆中找到一种归属感。读者在不断交流与实践中提升自我,并且可以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自身的全面发展。

图书馆文化在不断发展中丰富自身,同时也会向外吸收一些优质的外部文化,对自身做出及时的更新,从而形成一种更前沿的文化体系,不仅对于读者有很大的指引作用,对于整个社会都有一定的引导。D书馆文化的作用还表现出对个体的影响,它不仅通过一定的制度文化或者是环境文化影响着人们自身,更能潜移默化读者的心灵,陶冶他们的情操。

3 图书馆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和措施

图书馆的文化底蕴不仅是对其自身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于人才的培养、文化的引导页起着积极的作用,因此在对图书馆的文化底蕴进行建设时应该主要以它的功能为导向,不断丰富自身。在建设时主要要坚持教育的原则,因为这是图书馆真正的意义所在,图书馆的优秀文化在其发展与壮大的过程中不断地影响着在馆人员。其次就是要坚持自主自办,在这方面要依靠读者的能力来发展自身,主要是尊重他们的创新,同伙图书馆的文化活动来推进相关实践的开展。最后就是积极吸收优秀文化,不断壮大自身。

(一)馆风馆纪建设

一个良好的馆风馆纪不仅是保障管内工作正常实施的前提,也是向外提供图书馆文化的重要基础。在对于管内人员的培养上,首先是提高他们的严谨工作作风以及认真的工作态度,并且对于自身的工作要抱有责任感,否则将无法更好地为读者提供服务。其次就是要求他们具有一定的奉献精神,因为图书馆作为公共服务场所,就是更好地服务读者,让其精神文化内涵更好地弘扬出去。良好的馆风馆纪还能为读者创造一个更加优质的读书环境,为读者学习作风的形成也有促进作用。

(二)营造良好的图书馆文化环境

图书馆因为其自身资源的优势可以更好地建设与推广其相关文化。当前社会上存在的一些不良思想对于图书馆文化有着负面的影响,因此就需要图书馆针对这一现象更好地营造自身的文化环境,在抵御外界侵扰的基础上实现自身的建设。借助其优秀的馆藏资源可以定期开设讲座,为读者丰富一些图书馆知识,如检索技能,图书文化等。图书馆也可以和大学校园相互结合,为大学生提供文化、道德、修养等多方面的教育,并且反过来也能更好地促进自身文化的建设,为读者知识的获取提供广阔的天地。

(三)提高图书馆文化活动的品位

更好更快地加强图书馆的文化建设,可以通过提高其文化活动的品味来完成。更高的文化品味就能对读者的品味提出更高的要求,只有相关层次高于读者的平均水平,才能更好地让读者在不断学习中丰富和提高自己。比如图书馆可以定期开设一些学术性讲座,或者介绍一些最新的学术成果等。其次图书馆可以设立专门的宣传栏,对于一些优质的图书进行宣传,让读者更好地与其接触,从加速传播更加优质的文化。

(四)努力为读者服务

图书馆的服务文化也是其文化内涵中的重要部分,因此要想使后者更好地建设,就需要更好地为读者服务,因为大多数读者都是学历较高的知识分子,因此、在工作的重心就应该从以前的图书馆建设转向为读者服务,为读者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并且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读者在更加舒适的环境中才能更好地学习图书馆的文化内涵,从而更好地丰富自我,实现自身的素质发展。

参考文献

[1]当前图书馆文化建设的问题、原则及对策[J]. 徐双,刘勇. 图书馆建设. 2010(02)

[2]高校图书馆文化氛围的营造――以浙江林学院图书馆为例[J]. 方飞燕,王胜平.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2008(04)

[3]图书馆核心价值与图书馆文化[J]. 白君礼,李金劳,周东晓,王妍妮. 图书馆杂志. 2007(12)

关于读书的作文篇7

关键词 图书馆 读者服务 工作 问题 对策

最近几年,国家的公共文化服务工作在不断深入,不管是法律政策上的指导,还是财政设备上的支持,都在一定程度上为地方政府的公共文化服务带来了更多的便利,在这样的情况下,社会群众在物质生活不断得到满足的同时,精神生活也日渐丰富。以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图书馆、博物馆和美术馆被并称为“公共文化服务的三大馆”承担着政府公共文化服务的主要角色,在相应的法规政策中,其地位也都非常高。而在这三馆之中,图书馆属于更为传统的一种公共文化服务途径,对于群众而言,也更为熟悉,相关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各地区的公共图书馆,数量已经达到几万个,这也足以说明了图书馆的重要性。目前,各地区为了更好地实现公共图书馆的功能,也有开始改革图书馆管理工作,特别是在图书馆服务工作方面,下足了功夫,为此,图书馆的读者服务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实现了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进一步沟通和交流,但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当前各个地区在图书馆服务工作方面,也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本文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分析了目前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中具体存在的一些问题,同时对这些问题的解决,也提出了笔者的个人看法。

具体而言,图书馆吐着服务工作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图书馆的图书设置与群众的图书需求脱轨

图书馆,顾名思义,就是为受众提供图书的场所,不管是高校内部的图书馆,还是政府机构设立的其他公共图书馆,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地为受众提供所需图书,所以说,受众的需求应该是图书馆图书设置和图书馆藏的基础,在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开展中,更需要格外注意这一点,但是目前我国的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图书设置与群众的图书需求之间仍然存在着脱轨现象,这是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中存在的亟待解决的问题。相关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的图书馆的馆藏在数量上,已经基本可以满足群众的借阅需求,但是在一些问卷调查或者其他形式的调查研究中我们可以发现,目前群众对于身边的图书馆并不满意,很多群众表示,在图书馆很难找到自己所需的图书,这就直接反映了图书馆的图书设置与群众的图书需求并不相符这一问题。通常情况下,图书馆在图书选购时,很少去切实的考虑群众的实际需求,会一般想当然的购书,或者直接根据有关政策的指引购书,如此一来,大多数图书馆的图书在类别上,以政治类或者科技类为主,而这些类别的数目,对读者都有一定的要求,虽然当前的群众素质和文化水平都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但是大多数群众都不会对于这两类图书有过高的兴趣,并且很多人选择借阅图书,其直接目的都是释放压力,给繁重的工作生活带来一些调剂,如此一来,图书馆这样的图书设置也是不合适的。所以说,图书馆的图书设置与群众的图书需求脱轨,是当前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之一。

笔者认为,解决图书馆的图书设置与群众的图书需求之间的脱轨问题,可以从以下两点入手:第一,在图书采购之前,做好前期的调查工作,比如可以在图书馆的门口放一些调查问卷,让读者填写出希望图书馆增设的数目,这样可以更好的指引采购行为,当然,也可以在图书馆的公众账号或者微博平台上,借助网络平台进行更为广泛的调查,了解其他地区的图书收藏情况,获得读者更多需求信息等,当然,图书管理人员也可以根据本馆现有的图书借阅情况获得相关信息;第二,对本馆图书进行相应的宣传,在有些情况下,读者对现有藏书不感兴趣,也有可能是因为对现有图书不了解,比如一看到是哲学类,就觉得枯燥,但事实上,有些哲学类图书以小故事的形式展现出大的哲理,这样的图书不仅不枯燥,反而生动有趣,所以这就需要图书馆进行相应的宣传工作,把图书的内容以更好的形式宣传出去,这样读者对图书了解了,那么借阅的热情自然也就提上去了,所以图书馆的图书利用率提高了,图书设置与图书需求脱轨的问题自然也就解决了。

二、图书馆的基本检索功能相对繁琐,利用率不高

对于大多数读者而言,基本的图书检索功能是他们获得图书信息的重要途径,更是他们进行图书借阅的前提,所以好的图书馆检索功能,是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有效开展的集中体现,但是目前我国很多公共图书馆在基本检索功能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主要是检索功能相对繁琐,导致利用率不高。目前的公共图书馆,在检索中,一般选用了计算机检索和字母检索相结合的方式,在这样的检索模式下,读者想要查阅相关书籍,首先需要在计算机中输入相应的关键字,然后根据计算机查询结果会获得所需数目的编号,编号由字母和数字组成,然后读者再根据这样的编号去找相应的图书区,再去找相应的列数,最后获得相应的数目。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所需要的数目的所属类别中数目相对较少,那么这样的检索查阅就相对可以简单些,但是一旦所属数目的类别较多,那么这样的查阅就会非常繁琐,耗费大量的时间,而且一旦数目摆放错误或者出现其他问题,那么这本书基本就找不到,由此可见,当前图书馆的基本检索功能的复杂程度。在这样的检索程序之下,很多借阅人就会直接跳过相应的检索程序,直接去搜寻相应的书籍,也就造成图书馆的检索功能形同虚设。由此可见,在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开展中,基本检索相对繁琐,利用率不高的问题,也需要解决。

针对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提高图书馆的检索功能的利用率,优化检索功能是关键。一方面,图书馆应当了解读者对检索功能的具体建议有哪些,把读者的建议作为检索功能改进的一个重要指导,在改进检索功能时,充分考虑读者的想法和需求,所以也可以开展相应的调查工作,进而保证检索功能的优化可以满足读者的需要;另一方面,检索功能的优化,离不开有关专家和技术人员的支持,所以说,可以找专业人员对检索程序以及检索功能进行优化,优化过程中,要有图书管理人员以及读者参与,保证优化工作的开展有一定的实用性。总之,优化基本检索功能,提高检索功能利用率,需要从多个角度出发,需要更多主体参与。

三、图书馆的读书环境有待改善

良好的图书馆阅读环境,既可以增加读者的阅读兴趣,也有利于图书馆的长久发展。目前我国的公共图书馆在读书环境的营造方面,都下足了功夫,虽然说图书馆的阅读环境较之前相比,已经有了一定的进步,但是,总体而言,图书馆的阅读环境仍然有待改善。第一,很多图书馆缺乏固定的图书阅读室,将图书阅读和图书收藏放在同样的教室内,如此一来,借阅的人在借阅图书过程中的走动或者其他动作,就会无可避免的影响到图书阅读的人,那么这样的读书阅读环境,自然不利于借阅者读书;第二,图书阅读环境内,安静环境的保持始终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在大多数的图书馆阅读室中,总会有些人在讲话,或者是小声的议论,或者是在打电话,也或者是在朗读,这些声音汇聚在一起,自然就会导致整个阅读室的混乱局面,这样的环境自然也是不利于图书馆的读书活动;第三,图书馆的阅读室条件相对较差,很多公共图书馆的阅读条件较差,比如缺少一些基本的硬件设施,包括相对舒适的阅读桌椅,或者是一些饮用水的提供等,都比较不健全,如此一来,阅读环境也就显得有些不尽如人意。总之,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开展,需要为读者营造良好的读书环境。

图书馆读书环境的改善,是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中的重要内容,而这项工作的完成,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实现的,它是一个过程,更是多种途径同时跟进的结构:其一是要适当增加图书馆的阅读室,尽量实现借书和阅读的分离,这样才能减少借书过程给阅读过程带来的影响;其二是加大对读书馆阅读室的监督和管理力度,特别是对于阅读室的秩序维护方面,应当有专人负责,同时也可以采用个人积分制,对于经常在图书馆阅读室影响他人阅读的人,扣除相应的积分,当积分低于一定范围时,可适当限制其阅读行为;其三是可以增设专门用于探讨的阅读室,对于一些学习小组开展的探讨式阅读,可以在专门的阅读室开展,这样既能保证阅读者的相关活动的开展,又不至于影响到其他阅读者的阅读;其四是完善现有阅读环境,跟进相应硬件设施建设,图书馆应尽量为阅读者营造一个温馨舒适的阅读环境,所以说,可以适当提供必要的硬件设施,比如打印、复印,饮水设施等,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满足读者的需求,同时,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对于阅读室的装修等,也可以尽量体现出阅读室特有的风格,为读者带来最好的阅读环境。总之,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中,关于阅读环境的改善,需要长时间的持之以恒。

当然,除了以上提到的三点外,当前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还有很多,包括现代管理体系尚未完全建立,直接影响到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管理,进而引发一系列问题,也包括图书馆咨询和反馈机制不健全,读者的相关需求和建议不能及时有效的反馈到相应的管理人员,进而导致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改进缺乏明确的方向等,这些都是当前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汇总存在的问题,在未来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开展中,需要格外注意其改进。

读者服务是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趋势,“读者之上,服务第一”的理念下,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开展,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作者单位为吉林省农安县图书馆)

[作者简介:张春伟(1966―),男,吉林农安人,本科,吉林省农安县图书馆馆员,研究方向:图书情报学。]

参考文献

[1] 莫媛媛.公共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网络财富,2009(05).

关于读书的作文篇8

关键词:读者 图书馆 服务

中图分类号:G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09)09-0071-01

一、开展以读者为中心的文献拥有与信息获取

第一,开展以读者为中心文献拥有任何一个人,即使是某―个领域的专家,也不可掌握所从事专业的所有知识,以读者为中心文献拥有是建立在图书馆文献采集基础上的,这需要采取专家参与的方式,通过进行相关部门的人员筛选来确定相关专家的组成,他们参与书籍的采购等相关工作。从而保证满足读者需求的专业性。

第二,以读者为中心的信息获取信息获取是一个与信息拥有相对应的一个概念,也可以译为存取的,是近些年来关注较多的问题之一。在传统的图书馆服务理念中,给予读者的服务都是基于图书馆现有的文献,目前来讲远程的馆际互助工作还处于初级阶段,不管是客观条件还是主观条件方面都不是很成熟。所以在目前来讲,传统观念还难以改变。但是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信息沟通必然更加迅捷,馆际互助将会得到更大的发展,从而使得读者信息获取的能力大大增强。

二、促进以读者为中心的文献信息加工与整理

第一,借助发挥外部资源优势,改进传统图书馆文献整理工作图书文献的整理,并不属于图书馆的专业性工作,因此可以通过一些外包的手段简化这些工作。例如国外很多图书馆都花钱聘请外包服务公司来完成一些繁杂的手工事务,比如图书内的磁条插入、书籍的盖章入库、破碎书籍的修补等。

第二,以读者为中心的文献资探整理代替文献加工为了满足某些特定专业读者的需求,可以利用外包与联合编目所节省的精力,来集中建设特色专业的专题数据库。

第三,完善互联网与本馆资源的有效整合USMARC856字段被称为是“连接因特网资源和图书馆OPAC中书目的一座桥梁”;856字段用于存储URL,是“电子位置和存取”字段――这是于1992年美国图书馆协会所提出的修改书目信息内容以容纳因特网电子信息的议案中所定义的。提出不久便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购买了期刊“American libraries”的印刷版,同时通过购买EBSCO数据库购买了该期刊的网络版。

三、加强以读者为中心的文献信息的传递提供

第一,为读者提供“借阅合一”的服务方式以读者为中心所强调的就是读者的权利尽可能的最大化。“借阅合一”正式这一内涵的具体体现。这种集中的管理方式,极大的方便了图书管理,有给读者带来了更多的便捷。不过这种方式也存在致命的问题,就是图书都可以外借,有些图书被读者借出后,其他读者就无法及时在图书馆内看到该书,相对于以前所有的图书都必然有一个复本在图书馆书架上等着读者阅览来说,似乎不方便读者。这可以通过对借阅规则的调整来尽量满足读者的要求,如缩短借期、增加可续借次数、针对需求量大的图书增加复本等,更重要的是要提供预约服务、加强预约催还和逾期催还图书的工作。

第二,互惠借阅、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通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与网路技术的不断发展,馆际互借也改变了全新的面貌。国外在这方面发展的较为迅速,如上世纪80年展的伊利诺斯州的INTERNET Online,以及90年代俄亥俄州的OnlineLINK等。国内在这方面的工作,显得差距很大,不过也是有所成绩的。如清华大学图书馆的网上馆际互借系统、CALIS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的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系统等。

四、注重对于读者的交流

以读者为中心的咨询服务传统的图书馆服务观念中把对读者的服务理解成了向读者提供文献,而在以读者为中心的图书馆服务模式下,更应该注重对于读者的交流。读者之问的个体差异和爱好是显而易见的,学习习惯的不同对于读书的需求习惯也是不同,这些必然影响到图书馆服务,这些非共性的东西往往被我们忽略了。

上一篇:描写爱情的诗句范文 下一篇:小学生搞笑作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