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评范文

时间:2023-11-14 23:50:48

自评篇1

近几年来,我校在党委、政府 教育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始终坚持把教育工作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强化基础教育,努力逐步改善学校办学条件,推进我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强化学校规范化建设,全力推进素质教育,大力实施科教兴校战略,以打造教育强校为奋斗目标,加强领导,科学管理,强化措施,干事创业,促进了我校教育工作健康持续和谐发展,教育事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局面,取得了可喜成绩。2007、2008年获县级教育工作先进单位,2009年获县级教学先进单位。2010年分别被评为镇级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和镇级教学先进单位。

随着新课程实验的推进,我校围绕人文教育主旨,结合教师和学生自身特长,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几年来,学校先后培养县级教学能手2名、镇级骨干教师5名,1人获市级教学成绩奖,3人论文获县级二等奖。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在课程改革中,我们正以勃发的英姿,开拓进取,干事创业,为把学校建成教学思想一流,管理水平一流,教学质量一流的现代化学校而奋斗。

自评篇2

批评。对他人(当然也包括“事”)提出批评,不仅可一逞口舌之利,一泄心中郁闷,说不定还能博得令名,沽得清誉,如魏征直言敢谏,之批《海瑞罢官》。但以言贾祸,以文字招狱者也不在少数,如司马迁之被宫,坡之被贬。可见批评对批评者来说,高风险与高收益是并存的。

对被批评者,因为有批评者的存在,不论是做官经商还是写文章,他必然十分小心。若人人能恪尽职守,兢兢业业,政治昌明,经济发达,文化繁荣是顺理成章。如果他稍不注意,逾出了常规,就难以逃脱批评者的眼睛,口诛笔伐自不用说,身败名裂也并非没有可能。当然,如果批评者居心不良,以打击被批评者为能事,被批者就此消沉的结果也不少见。

有一点是肯定的,社会需要批评者,需要批评的风气,因为批评就是舆论的监督。但正如前文所述,批评是一项高风险的事业,如何降低批评的风险,让人敢于勇于批评?途径只有一条,就是创造一个批评的环境。

魏征的时代并不是理想的批评环境,因为他只取决于领导者的个人素质。英国前首相邱吉尔有一句名言:“民主并不是什么好东西,但它是我们迄今为止所能找到的最好的一种制度。”一个良好的批评环境必须有民主和法治的保障,实行真正的民主法治和公平正义,理性健康的批评之风自然会真正兴起。

自我批评。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省”是总结与反思。“省”是自律,是内心的自我批评。人能做到自省,相当不易,自省同时也是提高道德与修养的必由之路。自我批评源于自省,但又高于自省,是自律与他律的结合。没有深刻的自省,自我批评只是形式主义;自省是个人内心活动,但自我批评是需要在一定范围内公开的,这是需要很大的勇气的。

自我批评仅有勇气还不够。如果做了自我批评,得到的是嘲笑、指责、恶评,名誉受损,社会评价降低,恐怕没有人会愿意再来一次自我批评。如果做了自我批评,实现了心灵的沟通和交流,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个人修养进一步加强,单位运转效率进一步提高,政党社会基础更加牢靠,社会的和谐程度进一步深化,自我批评必能蔚然成风。

梁启超曾说过,“独善其身”谓之私德,“相善其群”谓之公德。中国的道德发达虽然久远,但偏重于私德,而关乎社会、国家的公德还需加强。道德的发展应以固其群、善其群、进其群的公德为旨归。法治是硬约束,道德是软约束,两者不可或缺。

自评篇3

党的先进性是党的生命线。党的先进性不是空中楼阁,而是通过每个党员的先进性体现出来的。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把共产党员的先进性称之为"胜过其余无产阶级群众的地方",列宁、等也常常称共产党员为"特殊材料制成的人"、是"工人阶级的先进分子"。这说明了共产党员既要和人民群众血肉相联,又不能将自己混同于一般群众,必须时常用先进性这把尺子量一量自己,而度量的最好手段就是通过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遵义会议、运动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拨乱反正都是我们党的历史上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成功范例。可以说,党是在批评与自我批评中得到发展、巩固,并不断前进的。从微观上看,每一个党员都来自社会的特定阶层,不可避免地带有各种非无产阶级的思想,只有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才能不断提高党员的觉悟和思想境界,自觉抵制资产阶级及各种腐朽没落思想的侵蚀,真正地解决思想入党的问题。批评与自我批评使我们党从上到下保持了纯洁性和不断向前发展的蓬勃生命力。

批评与自我批评有助于提高党员素质。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首先要有衡量我们言行正确与否的标准。标准是什么?标准就是《中国共产程》规定的共产党员必须履行的义务。批评与自我批评可以使我们牢记党的宗旨,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终生追求和义不容辞的责任,实实在在地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诚心诚意为人民服务,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批评与自我批评可以加强我们的组织纪律性,使每一位共产党员都应该明白,组织上入党只是一生一次,但思想上入党是一生一世的,必须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只有思想上保持了先进性,才能在行动上体现先进性。

批评与自我批评有助于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过去基层党组织的作用发挥得不明显,尤其是对党员进行教育、管理和监督上,在密切联系群众,维护群众的正当权利和利益上做得不够,经过这段时间的考试中心党支部组织学习和召开的民主生活会,我感到基层党组织的战斗保垒作用进一步发挥出来了。而这些变化是和我们支部发扬党的三大作风之一的批评与自我批评分不开的。在民主生活会上,大家都是同志,不分职务,畅所欲言,谁有错误都敢指出,谁有缺点都敢暴露,不是为了相互揭短,打击报复,而是为了集体的利益,是建设性的,气氛融洽,凝聚力增强了。

批评与自我批评是解决当前党内存在的腐败问题的利剑。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已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机遇期,转型中的社会由于管理制度和法律的不健全从而出现的腐败现象不可避免,这是对我们共产党员的考验。自觉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是防止腐败现象发生的有效手段。孔子日:"吾日三省吾身",古代大儒家为了保持自已的名节都知道每天反思自已,做为共产党员,尤其是党的领导干部更应如此。腐败分子给国家和人民造成的危害比小偷小摸,甚至比杀人放火的强盗有过之无不及。我们要勇敢地拿起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利剑,斩断腐败的根源,保持共产党员的纯洁和先进。

乐于接受批评是共产党员的品质。"闻过则喜",知错即改,乐于接受批评。闻过则喜,反映了对批评功能和作用的正确认识,是对待批评的正确态度。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进程中,我们党更是把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视为增强团结和提高战斗力与凝聚力的法宝。同志说:我们之所以"能够去掉不良作风,保持优良作风",是因为"我们有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武器"。他把批评与自我批评比喻为打扫灰尘、照镜子、洗脸,说明不照镜子就看不见自己脸上有多脏,房子不打扫就会积满灰尘,而批评与自我批评则正是抵抗各种政治灰尘和政治微生物侵蚀我们同志的思想和我们党的肌体的唯一有效的方法。事实也正是如此。正常的批评与自我批评开展不起来,不正常的思想和行为乃至各种消极的东西和错误的东西就会滋生和蔓延,从而败坏社会风气,损害党的事业。

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要注意方式方法。一是要健全党内的民主生活,经常性的开展面对面的批评与自我批评,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闻者足戒;二是要强化共产党员的党性学习,提高党性原则,以党和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敢于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做到正人正已,保持共产党员的本色;三是要坚持从团结的愿望出发,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明辨是非、受到教育。要防止"言之无物"、"帽子下无人"。四要大事讲原则,小事不纠缠。对政治立场、党的纪律等方面的原则问题,要旗帜鲜明,毫不含糊;对于生活小节和不良习惯,则不必苛求。五是态度要诚恳认真、深刻具体,要注重目的与效果的统一。六要把公开批评与个别谈话结合起来,及时进行思想沟通,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同志自觉改正。六要运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武器,必须出于公心。害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实质,无非是"私心"在作怪,把个人利益看得过重,没有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要防止走过场搞形式 要防止批评自己轻描淡写,避重就轻;批评他人转弯抹角,浮光掠影;批语领导巧言粉饰,阿谀奉承;批评中讲成绩的多,摆实际问题的少。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批评与自我批评,是解决党内自身矛盾和问题的法宝,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不可缺少的基本条件。联系我们自已,我们可以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来监督我们对党的忠诚;可以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来对待个人的得与失;可以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来克服工作中出现的一切困难;也可以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来增强我们对生活的热爱

自评篇4

关键词:反射性评价;自我评价;认同分裂理论;逻辑澄清

中图分类号:C912.6;B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7-5833(2016)09-0081-12

作者简介:梁樱,武汉大学社会学系讲师、博士

(湖北武汉430072)

一、导论

传承自米德和布鲁默的经典符号互动论思想,斯特赖克创立了以角色认同(RoleIdentity)、认同显著性(Identity Salience)和认同承诺(Identity Commitment)为核心构念的结构符号互动论视角(Structural symbolic Interactionism:SSI)。相比于前人的符号互动论,SSI更强调在角色互动层面上建构起来的相对稳定的社会网络结构,而角色认同的概念则被认为具有联结这种社会结构要素与个体自我概念的双重特性,因其既可以向下形成个体自我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又可以向上形成社会结构的基础。认同理论(Identity Theory:IT),作为一种植根于符号互动论,尤其是结构符号互动论的微观社会学导向的社会心理学理论,在北美社会学阵营的社会心理学研究中占据重要地位,并形成与欧洲社会心理学的社会认同理论(Social Identity:TherySIT)相对应的研究脉络。

认同理论的发展经历了三个不同阶段的侧重,包括马克和西蒙对互动的强调,斯特赖克对结构的强调以及伯克对认知控制的强调,三者分别从互补认同(如医生和病人)之间的互动、认同显著性与认同承诺以及对认同意义的认知控制三个视角去解释角色行为。本文主要是基于后两者尤其是伯克的认知控制视角的认同理论。伯克从认知控制过程的角度阐明了从角色认同到角色行为的动态影响过程,形成了与斯特赖克一脉相承的认同控制理论(Identity Control Theory:ICT)。此理论认为,个体受到自我验证动机(Self-Verification Motive)驱动,持续地评估来自互动情境的输入信息是否与个体自我概念中的认同标准相一致,并根据比较评估的结果来调节自身的行为反作用于环境输入。伯克的认同控制理论,尽管与斯特赖克的认同理论侧重角色认同过程的不同方面,但运用同一套概念框架,互为补充,形成一套系统的通过角色认同过程解释角色行为的理论预测体系。

基于ICT的理论逻辑,结合由心理学家希根斯所发展的自我分裂理论(Self-DiscrepancyTheory:SDT),拉卓和马克森发展出认同分裂理论(Identity Discrepancy Theory:IDT)。简单地说,ICT中的角色认同标准或意义被细分为理想意义和责任意义(Aspirations&Obligations),当来自互动情境的反射性评价(Reflected Appraisals)与二者产生不符或分裂时,则分别预测个体的抑郁与焦虑(Depression&Anxiety)两种精神痛苦(Distress)症状类型。图1对于上述理论沿袭发展历程进行了总结。

作为近年来认同理论下属的一个新兴理论发展,认同分裂理论是对于认同控制理论的进一步细化和发展,是对社会学的社会心理学(Sociological Social Psychology)、精神健康社会学(Sociology of Mental Health)以及人格心理学三个学科领域交叉综合的尝试,对于通过角色认同和认同分裂过程来准确地预测不同类型的精神健康结果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并在某种程度上纠正传统社会学探索社会与个体关系时重结构而忽视个体心理过程的理论倾向。对于这一点,库恩⑥曾指出,社会学在面对研究中涉及的个体心理过程时往往是随意假定,而不是去援引心理学领域的相关研究,这种忽视和随意会损害社会学研究的准确性和解释力。

尽管是一种有益的尝试,但认同分裂理论在整合认同控制论与自我分裂理论时为了突出社会学的理论特点,并与认同控制论保持一致,强调反射性评价作为影响个体自我概念的最重要的输入类型,从而简化了潜在的整合逻辑。笔者通过对认同分裂理论及其来源的认同控制理论和自我分裂理论的详细梳理和分析,认为对于认同标准中的现实自我评价环节的疏忽,或者简单将其等同于反射性评价而忽视二者的动态关系,是认同分裂理论中需要澄清的潜在逻辑过程,这种简化_方面易使读者产生理解误区,另一方面过于强调反射性评价的重要性也削弱了其理论预测力。立足于这一点,本文将在梳理认同控制理论及自我分裂理论的基础上,澄清认同分裂理论简化的潜在理论逻辑过程,并对进一步研究方向进行讨论。

二、理论背景

(一)认同控制理论

认同控制论的核心基础概念是意义(Meaning),此理论采纳了奥斯古德等的定义,认为意义是一种对于刺激物的反应(Response)。沿用米德的思想,符号(Symb01)就是一种人们共享某种反应的刺激,即符号具有某种共享的意义,因此人们得以用符号进行沟通。而一种角色认同则是个体作为一个社会角色赋予自我的一组角色意义,并据此定义自我(The Self)。针对某个特定认同的这组意义,被称为认同标准(The Identity Standard)。认同标准,既是一组基于符号的具有文化共享性的意义,同时也具有个体个性特征,是个体在某个意义维度上的独特定位,对成年个体而言,是围绕某个角色认同产生的相对稳定的自我概念。

围绕认同标准,认同以控制系统的方式运作,控制个体所认知到的情境中与此认同相关的意义,即控制输入信息(The Inputs)。伯克反复指出,个体试图控制的不是输入信息本身,而是对这种信息中与自我角色认同相关的意义认知,目的是使其基本符合认同标准,实际上是使来自情境中的意义认知与储存在记忆中的角色认同标准形成一种语义上的一致,这个对比过程被定义为比较器(The Comparator),比较结果如果是不符,则产生不同程度的“错误信号”(ErrorSignal),错误信号表明了不符合的强度和方向,并激发个体进行有意义的行为输出(TheOutputs)。同样的,这里重要的不是输出行为本身,而是行为的符号意义,目的是把认知到的情境意义扭转到与认同标准相符的方向,要达到这个目的,必须使用所处文化或亚文化共享的行为符号。由认同标准、输入、比较器、输出四个元素构成的控制过程是一个不间断的循环(AContinuous Loop),而流经这个循环的是流动着的符号意义,这些意义流以控制系统的形式按上述过程进行组织。

上述认同控制过程主要针对既定的业已形成的角色认同标准,并且假定其处于稳定不变状态。总是试图改变隋境:意义认知来符合自身,这是基于理论阐述的清晰性考虑。实际上,有别于经典符号互动论关于认同标准不断更新流动和变化的观点,认同理论认为认同标准和意义是缓慢变化的,尽管认同标准倾向于通过抵制变化实现自我验证,但是,在某些条件下经过一定时间,认同标准和意义的确会发生变化,在一些极端情况下,如顿悟、洗脑,认同标准则会迅速改变。因此认同控制理论的另一个层面,则是围绕既定角色认同的变化过程以及新的角色认同的形成过程展开。

认同变化(Identity Change)主要是指认同标准中所包含的意义的变化。就既有认同标准的变化过程而言,伯克提出四种可能的变化来源。一是履行角色认同的客观环境发生持久的、不易扭转的改变,致使个体无法再像以往一样验证自己的认同标准;二是由角色冲突和地位不一致导致的认同冲突,即一个角色认同标准的验证使得别的认同标准无法得到验证;三是自己的外显行为与自身的认同标准发生冲突;四是借助角色扮演(ROIe Taking)的能力,个体在与他人互动的过程中,站在对方的角度相互协商,自身的认同标准朝着他人期望的方向变化,验证联盟关系可能从中形成,在这个过程中,互动双方的相对地位关系会影响协商的过程及结果。最后,伯克提到了另外一种认同变化,即一个新的认同的形成和一组新的认同意义的建立。新认同标准形成的来源有诸如社会学习过程、直接社会化过程、反射性评价过程等,主要针对没有建立某种认同标准的孩子以及在成长中遇到新的角色认同的情况。

(二)自我分裂理论

希根斯的自我分裂理论是将自我概念与情感反应联系起来的理论之一。此理论的基本假设是将自我(the Self)划分为三个领域(Three Domains)并基于两种看待自我的视角(TwoStandpoints)而形成六种自我状态表征(Six Self-State Representations)。表1对这六种状态进行了总结,其中三个领域包括现实自我(Actual Self)、理想自我(Ideal Self)和应有或责任自我(Ought Self);两个出发点包括自己(Own)和他人(Others),由此形成的六种自我状态表征为(1)自己对现实自我的认知(ActuaI/Own),(2)他人对现实自我的认知(ActuaI/Other),(3)自己对理想自我的认知(IdeaI/Own),(4)他人对理想自我的认知(IdeaI/Other),如重要他人对自己的期望,(5)自己对责任自我的认知(Ought/Own)以及(6)他人对责任自我的认知(Ought/Other)。注意,个体认知的他人对自我的看法不一定是他人对自我的实际看法。这六种自我状态表征中,前两种尤其是第一种,即自己对现实自我的认知构成了典型的自我概念(Self-Concept)的内容,后四种即自己及重要他人眼中的理想和应有自我状态代表了自我导向的标准或指南(Self-Guides)。基于此理论建构,自我分裂理论提出,自我概念与自我指南之间的不同类型的分裂组合将与不同类型的情感脆弱性(Emotional Vulnerability)相联系,并因为这种情感唤起的动机,人们总是具有使自我概念与自我指南相符的动机,据此产生相应的行为。

在其理论及经验研究中,希根斯并没有穷尽所有的分裂组合,而是专注于四种与情感脆弱性联系最密切的分裂类型。具体而言,希根斯专注分析了自己对现实自我的评价(Actual/Own)分别与理想自我(Ideal Self)及应有自我(Ought Self)之间的两大类分裂带来的相应情绪结果。第一,自己对现实自我的评价与来自自己或重要他人的自我理想状态(Ideal/own&Ideal/other)之间的分裂会导致积极心理结果的缺乏,与沮丧相关的情绪(Dejection-Related Emotions)相联系,根据立足点的不同又可细分为两种情况,一是与自我理想分裂时,沮丧相关的情绪会表现为失望或不满;二是与重要他人对自我的期望状态分裂时,沮丧相关的情绪表现为羞耻、尴尬或者气馁。第二,当自己对现实自我的评价与来自自己或重要他人的自我应有状态(Ought/own&OugIlt/other)产生分裂时,会导致消极心理结果的出现,与烦怒相关的情绪(Agitation-Related Emotions)相联系,具体也表现为两种情况,一是与自我认定的责任分裂时,烦怒相关的情绪表现为内疚、自轻自贬以及焦虑不安;二是与重要他人认为自我应该尽到的职责分裂时,烦怒相关的情绪表现为恐惧及受威胁感。

(三)认同分裂理论

在前述的认同控制理论中提到,认同控制是一个在互动中不断寻求自我认同标准验证的循环过程,但验证并非总是成功的,实际上,环境中许多干扰(Interruption)都会中断认同验证的过程,而这种干扰和中断则会给个体带来压力(Stress),即压力干扰理论(The Interruption Theory of Stress),在这里伯克将认同控制模型的基本过程与压力干扰理论相结合,来阐述社会压力(social Stress)的起源――对维系认同控制过程的反馈循环的中断,而由此导致的社会压力则会产生相应的精神痛苦(Distress)感受。这是伯克将认同控制模型与精神健康社会学相结合的经典论述。伯克区分了几种可能的干扰机制,其中最重要的一种即是反馈循环的破裂(BrokenLoop),即个体无法使输入意义与认同标准相符,而这种分裂所导致的情绪应激反应是何种性质的问题则需要进一步借鉴自我分裂理论来加以区分,认同分裂理论则是以此为理论切人点,通过在上述理论过程中融入来自心理学领域的自我分裂理论,从而对由认同控制过程的中断和干扰导致的精神痛苦的类型进行区分。

(二)当反射性评价与现实自我角色意义评价不符且二者都各自保持相对稳定状态时(RA≠SA),可能产生两种子理论状态:

首先,在分析接下来的两种理论状态之前,需要对反射性评价与现实自我角色意义评价不符且二者都各自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做出界定。此理论状态并非指RA与SA的分裂一直持续下去。在认同控制理论看来,RA与sA的关系有两类,一是sA得到成功验证,RA符合sA,个体从情境中直接获得与SA相符的反射性评价,由于无需付出额外的能量去解决分裂,此状态下只需最少的能量维系认同验证过程;二是验证失败,RA与SA产生较大分裂,此时经过反复多轮互动个体或者找到新的方法来改变RA使其重新与SA相符,或者改变SA使其符合RA,即发生认同改变,通过这两种方法最终解决分裂。上述六种理论逻辑即基于这两类关系而产生。

事实上,这里暗含了第三类状态,即分裂尚未解决之前的状态,RA与SA不符但二者都保持相对独立和稳定。尽管经过长期反复互动可能出现RA被SA改变或者SA被RA改变的最终结果,但在这个过程中,实际上双方的认同标准都需要得到验证,也即双方都在努力维护自己的标准,因而很可能在一段时间内处于一种角力状态,即7与8所展示的理论状态,个体一方面采取防御性应对方式暂时稳定自己的自我概念而使自己的自我内部相对平衡,一方面也认知到他人的实际看法其实是不同的但却无力改变。这种僵持的状态有时会持续较长时间,且需要考虑额外的因素,经过反复磨合,逐步改变自己及改变对方,或者在某种冲突升级的状态下决定终止互动关系,寻找新的认同验证对象,例如夫妻之间的冲突往往具有这样的特质。总之,在RA与SA分裂尚未解决时的势均力敌状态下可能出现如下两种理论状态:

7.一是朝着消极方向的不相符,即输入意义与积极的自我评价相反或者程度上更差,而在自我认同内部,积极的现实自我评价与理想/责任自我之间基本一致。首先,按照伯克的认同控制论,对于成年人业已形成的角色认同而言,其认同标准中所蕴含的意义是比较稳定的,是抵制外来信息干扰的。个体试图通过各种应对策略去修复对不一致的输入信息的意义认知,使其与自我认同标准相符,这是典型的认同控制论过程。在这种修复和控制过程中,也许仍然能够测量到反射性评价与自我理想/责任意义认知的分裂,例如当个体采取降低信息来源重要性、不关注或忽略不一致的信息来源等防御性应对策略,或者当反馈信息十分明确个体甚至无法进行认知防御时,个体依然知晓来自他人的消极评价而无计可施。但是由于个体的现实自我角色意义评估并没有被触动,相应的抑郁和焦虑情绪可能无法被显著地发现(RA≠SA≈I&O)。

还是以研究生角色认同为例,在得到导师对自己科研能力的负面评价而个体自身并不认可时,则形成一种朝消极方向的不相符,此时个体可能采取防御认知的应对策略,如认为“导师对我存有偏见”,于是,如果只按照IDT去测量反射性评价与个体期望和责任意义的分裂,则依然会发现分裂状态,但个体却不一定存在相应的抑郁和焦虑反应,因为个体其实已经通过防御认知的策略在意义认知上扭转了输入信息的意义从而与自我角色认同标准保持一致,即进行了暂时的认同控制,个体的现实自我角色意义评价没有被外界的干扰信息所扰乱,而是保持了稳定。

8.二是朝着积极的方向不相符,即反射性评价比现实自我角色意义评价更积极,甚至与自我理想及责任意义相符。按照伯克的认同控制论,基于自我验证的动机,人们仍然倾向于将这种意义输入当做对自身角色意义标准的干扰,试图对其加以扭转和控制,从而与现实自我认同标准相符。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个体倾向于向他人展示真实的虽然不那么好的自我从而得到与现实自我角色认知相符的反馈信息,也就是伯克的认同控制论的作用过程;另一方面,由于这种现实自我角色意义同时与积极的理想/责任意义存在差距,个体也会试图去弥补这种分裂,也就是自我分裂理论的作用过程也同时存在。在这种情况下,个体可能不报告反射性评价与自我理想/责任意义的分裂状态,但是由于个体明确意识到自我的现状其实和理想/责任意义不符,以及并不真心相信来自他人的过誉,因此抑郁和焦虑情绪仍然可能被发现,尤其是个体试图去弥合现实自我与理想/责任自我的差距却无能为力时(RA≠SA≠I&O)。

同样的例子,如果朝着积极方向的不相符发生了,如“导师以为我的研究能力不错”,但“我知道我自己不具备这种能力”,同时“我非常期望和觉得我应该具备研究能力”,此时,虽然按照IDT的理论及经验检验步骤,反射性评价与自我理想/责任之间的分裂没有被发现,但个体却仍有可能报告抑郁或焦虑,尤其是个体认为无法找到提升自己研究能力的有效途径时。按照认同控制理论及认同分裂理论的观点,个体一方面可能通过行为输出向导师暗示自己的研究能力其实不如他想象的好;一方面对于自己无法达到自我理想/要求而感到抑郁/焦虑。

在7与8两种理论状态中,认同分裂理论所检验的反射性评价(RA)与自我理想/责任意义(I&O)的分裂导致抑郁和焦虑的基本假设可能无法得到很好的验证,因为外界信息输入是否具有情感效应,即是否能诱发抑郁和焦虑情绪,主要取决于其所关联的那个现实自我评价与自我理想/责任标准的关系,当个体对角色意义的现实自我评价处于稳定状态时,反射性评价不能被简单等同于现实自我评价,二者之间存在一个认同控制的系统过程。有关特定角色意义的反射性评价与相关理想/责任意义的分裂与相符,不能等同于现实自我评价与自我理想/责任意义的分裂与相符。因此,在这两种理论情况下,认同分裂理论中自变量(RA与I&O的分裂)与因变量(抑郁及焦虑症状)之间的关系强度被削弱甚至消失,而本文揭示了其中潜在的理论机制。最后,上述所有理论逻辑过程是不断循环的,通过对环境输人意义的认同控制以及通过认同内部的分裂修复,个体试图达到从环境输入、现实自我概念,到自我理想/责任目标三者之间的基本一致,这也是一种自我实现的理想精神健康状态。

四、总结与讨论

本文的研究目的是在分析认同控制论与自我分裂理论的逻辑内涵基础上对认同分裂理论潜在逻辑进行澄清。尽管认同分裂理论融合了情境输入意义与理想/责任的认同标准,但是将情境输入意义仅仅等同于反射性评价,将认同标准仅仅类同于理想/责任意义,从而忽略了反射性评价与理想/责任意义的联结环节――个体的现实自我评价。虽然将认同标准中的意义进行分类有助于理解不同性质的分裂造成的后果,但忽略认同标准中个体对现实自我角色状态的评价会导致理论逻辑上的断裂和混淆以及预测力的削弱。因此,在融合认同控制论与自我分裂理论的过程中,重新纳入基于角色认同的现实自我评价(SA)去讨论反射性评价与现实自我评价之间的动态关系是澄清认同分裂理论潜在逻辑的关键。因此,本文根据RA与SA之间的理论动态关系具体讨论了八种可能出现的理论逻辑从而清晰呈现了认同分裂理论的潜在逻辑过程。

本文提出,反射性评价产生情绪诱发力的关键是能够对基于角色认同的现实自我评价产生足够的影响,此时,反射性评价可能诱发个体内心认可的与自我理想/责任意义的分裂并产生相应的情绪后果;相反,如果情境输入意义不能撼动现实自我角色意义,则由于无法产生个体内心认可的分裂进而对个体情绪的影响力有限。进一步的问题是影响RA与SA动态关系的因素是什么?即sA能否被情境中的输入意义所改变以及何种条件下更容易发生改变。综合认同控制论和自我分裂理论的相关研究,以及关于反射性评价与自我评价关系的心理学研究,如下因素在交互作用过程中可能影响二者的相互作用关系,进而影响认同分裂理论的潜在逻辑过程。

总结起来,在如下条件下SA更容易被RA影响或改变,一是当反射性评价以客观标准为基础或者说来自某些制度化的评价指标时,以及当被评价的自我概念属性具有依赖于外界他人定义的性质时;二是提供反馈信息的来源对个体而言越重要,SA越有可能被改变;三是当互动双方权力地位悬殊且缺乏沟通渠道时,对于权力地位低的一方而言,个体的自我评价(SA)重要性降低,反射性评价(RA)与来自权力他人的期望和责任规定的冲突变成影响个体情绪后果的关键;四是组织化,控制度及成熟度较低的现实自我评价更容易发生改变。在这些条件下文中5与6描述的理论状态更可能出现,个体与自我角色理想及责任意义的分裂以及相应的精神健康状态更容易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在相反的条件下,也即当反射性评价模糊不清,信息来源不重要,在互动中处于权力高位,个体认同标准具有更高组织度、控制度及成熟度时,个体在角色认同中的现实自我评价更倾向于保持稳定,此时个体或者更可能在互动中直接获得与自身认同标准相符的意义输入或者他们更有能力去扭转不相符的输入,更能坚定对自己的现实自我评价,个体的精神健康状态因此更不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上文中描述的1、2、3、4及7、8的理论状态更可能出现。对这些影响因素和条件的进一步整合,分析和检验是未来的研究方向之一。

此外,反射性评价(RA)虽然是认同控制理论以及认同分裂理论所依赖的最重要的输入类型,但并不是唯一重要的输人类型,当输入意义是基于个体对自身行为的反思和评价时,个体针对某角色认同的自我评价容易受到冲击发生动摇,从而进一步与个体对这个角色认同意义的理想及责任状态发生对比,认知到相应的分裂状态,产生相应的情绪反应。这一点在伯克的理论中被定义为行为分裂(Behavioral Discrepancy),此时个体可能会忽视来自他人的反馈信息,即忽视反射性评价,即使这个信息是与个体认同意义相符的,个体反而会更加关注对自身行为的自我评价。认同控制论也多次提到仅仅依赖反射性评价作为输入意义的局限性,因为个体也可以依赖自己对情境中的相关意义的自我认知如对自身行为的反思而不仅是对他人如何看待自己的认知作为输入意义。

事实上,希根斯在部分经验验证中也使用行为表现代替个体现实自我评价SA,直接测量行为表现与个体理想及责任自我的分裂及相应的情绪反应状态。从认知过程上看,已经发生的行为是一种既定事实,如果基于这种行为的自我评价性认知和个体的现实自我评价相冲突,则后者更容易受到严重冲击,甚至是自我质疑,进一步则与自我理想与责任意义发生分裂,产生相应的情绪状态。最后,与此相关的一个观点是,凡是基于个体自我归因(Self-Attribution)过程而产生的自我认知也就是个体自身所认可的输入意义,可能会更加强烈的影响到个体的现实自我评价,因而除了对自身行为的自我归因性认知外,个体对自身状态与相关他人的对比,即通过社会比较(Social Comparison)所获得的自我认知,也可能更容易影响个体对自我在某个角色属性上的现实自我评价。针对这一点,拉卓和马克森曾经讨论到,这种通过自我认知和自我总结后为个体所认可的输入意义更多地暗示个体自己是否达到某种理想状态,如果发生分裂,则更容易与抑郁的发生相联系。因此,在衡量一种输入类型与自我理想/责任意义的关系时需要考虑到这种输入类型对现实自我评价的影响力特点,据此纳入多种输人类型,进一步提升认同分裂理论的预测力是又一未来研究方向。

自评篇5

 

人无完人,金无赤足,在人生道路上,我们不是圣人,谁能无错。每个人都会有做错事情的时候,当我们做错事情时,受到别人的批评,我相信,绝大部分的人都会为自己辩护,并反过来指责别人.拿破仑在被放逐的时候说过:“除了我之外,没有任何人应该为我的失败、错误承担责任,没错我们最大的敌人就是我自己。如果一个人受到一点点批评后就大发脾气,那他就是一个傻b,相反聪明的人却会从这些批评他们的人身上,学到更多经验。请大家认真的思考一下,你一切的智慧和经验会是从那些羡慕你讨好你的人身上学来的吗?相反过来,那些指责、批评你的人,只要你认真的想一下,你也许会发现,从他们身上学到的东西会更多,他们说的话更接近事实.一个人批评你,他一定有他的理由,正是如此我们要虚心的听取,我们要想:“也许我的方法或意见真的有问题或不够完美,也许我真的要修改一下,使它更完美。反过来说本来想批评我想让我难吭的人,却变成了给我们坦诚、有益,有建设性的批评,难到我们就不能从心里面感激他们。了解一切,你就会宽恕一切。

请记住当你受到不公正的批评时,请你先停下来思考一下,连爱因斯坦都承认他有99%的结论都江堰市有错,那我呢?也许我应该受到这样的批评,他(你的敌人或对你的意见的人)告诉我,我应该感谢他,并改善我的错误。当你学会自我批评和自我控制时,佻将成为一个具的影响力的人,先不要说成为,什么伟人,至少在你生活中,烦恼不见了,人缘好了,这也许是佻人生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也是你翻开人生机关报的一面。

 

自评篇6

老师就是这样一个让学生又怕又爱的人。他是学生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教师自我评价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一些帮助。

教师季度考评自我评价范文一:一年来,我认真执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改革教学,在继续推进我校“自主——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同时,把新课程标准的新思想、新理念和物理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设想结合起来,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改革教学,收到很好的效果。

一、课程标准走进我的心,进入我的课堂 。

怎样教物理,《物理课程标准》对物理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估教育价值观等多方面都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无疑我们每位物理教师身置其中去迎接这种挑战,是我们每位教师必须重新思考的问题。因此我不断的学习让我有了鲜明的理念,全新的框架,明晰的目标,而有效的学习对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及课程实施建议有更深的了解,本学期我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教育教学工作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二、课堂教学,我加强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

本学年我深知我们每位物理教师都是课堂教学的实践者,为保证新课程标准的落实,我把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学习环境,把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把物理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教研组长、集体备课组长的带领下,紧扣新课程标准,和我校“自主——创新”的教学模式。在有限的时间吃透教材,分工撰写教案,以组讨论定搞,每个人根据本班学生情况说课、主讲、自评;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公开轮讲,反复听评,从研、讲、听、评中推敲完善出精彩的案例。积极进行了实验探索问题的实践,在集体备课中,这种分合协作的备课方式,既照顾到各班实际情况,又有利于教师之间的优势互补,从而整体提高备课水平,课前精心备课,撰写教案,实施以后趁记忆犹新,回顾、反思写下自己执教时的切身体会或疏漏,记下学生学习中的闪光点或困惑,是教师最宝贵的第一手资料,教学经验的积累和教训的吸取,对今后改进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评是十分有用。

较强的物理思想方法得于渗透。学生在观察、操作、实验、讨论、交流、猜测、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公式的形成、获得、应用了然于心。提倡自主性“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与参与者。”这一观念的确立,灌输的学习就大大削弱。八年级 电路图型连接、各种物理电学公式的计算、实验都体现学生自主探索、研究。突出的过程性,注重学习结果,更注重学习过程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这样的探索实验让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学习成了他们的需求,学中有发现,学中有乐趣,学中有收获,这说明:设计学生主动探究的过程是探究性学习的新的空间、载体和途径。 教学活动兼顾到知识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和谐统一,而这些都并非是一朝一夕就能完完成的。需要每一位我不断学习、不断修炼,提高文化水平与做人境界,这将是一个长期而非常有价值的努力过程。研讨 反思 将公开课上的精华延伸运用于日常教学实践 我在总结自己教学的同时,不断反思教学,以科研促课改,以创新求发展,不断地将公开课上的精华延伸运用于日常教学实践,把仍在困惑这我的许多问题,有个在认识。努力处理好物理教学与现实实践的联系,努力处理好应用意识与解决问题的重要性,重视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的意识和能力。重视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能力。 常思考,常研究,常总结,以科研促课改,以创新求发展, 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打好基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以“自主——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运用为重点,努力实现教学高质量,课堂高效率。

三、创新评价,激励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怎样提高学生成绩,我把评价作为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手段,也作为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既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关注学生物理学习的结果,更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抓基础知识的掌握,抓课堂作业的堂堂清,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定量采用等级制,多鼓励肯定学生。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强化对学生管理,进一步规范教学行为,并力求常规与创新的有机结合,促进教师严谨、扎实、高效、科学的良好教风及学生严肃、勤奋、求真、善问的良好学风的形成。

通过我一年来不断的工作,我的物理教学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成绩,而连续两个学期我的物理教学成绩都位于全校前列,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成绩的取得离不开领导的支持和全体老师的帮助,教学工作苦乐相伴。以后我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一如既往,再接再厉,把工作搞得更好。

教师季度考评自我评价范文二:从毕业参加工作快半年了,这次竞聘,也为我提供了一次反思工作的机会。回顾自己近半年的工作,并认真分析,现将半年来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自七月中旬到**学院工作以来,我从学生到老师,面临的很多事情都是新的,要想尽快适应新的岗位,首先是学习,向领导学习,学习他们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向学院的同事们学习,学习他们辛勤工作、乐于奉献的优良传统。在此,也感谢院领导和各位老师的热心帮助,在你们的关心领导下,使我的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并为我将来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介绍我这一段时间的工作以及以后的工作打算。 首先,工作之初,顺利完成了14级新生的迎新工作。从新生分班、分宿舍到发放书籍、钥匙、缴费、办理户籍,军训再到体检,从选班委到找个别学生谈话??这些看似琐碎的工作,就是辅导员工作的几个小方面。也正是通过这些事情让我更进一步认识到成为一个优秀的辅导员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自己在各个方面逐步的完善,补充自己的知识空缺,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

通过带新生,我认识到,学生刚进入大学,具有很强的可塑性,但是把他们培养成适合社会需要的人才需要四年的时间,这需要我们付出极大的耐心和心血。大一学生思想还不成熟、对自己的学习和生活都感到比较迷惘,他们最需要的是给自己一个合理的定位,重新认识自己。针对这些情况,我与14级新生开展了多次心理谈话,与他们谈人生打算、谈对学习和生活环境的适应。鼓励他们多观察生活、多参与活动,尽快使自己成熟起来。如,有些学生对自己的专业迷茫,就鼓励他们课后多问相关专业课老师。

其次,在工作中抓好班风建设,注意培养学生干部能力。班风反映一个学院、一个学校的精神风貌,也体现这一个学校的管理水平。让学生形成、积极、团结、向上的班风,是我们必须要努力做的事情。同时注意培养学生干部,发挥好他们的带头作用,有的学生干部虽然工作热情但做事毛躁,有的则畏首畏尾,就要时时提醒,适时批评。对学生工作应以鼓励为主,在批评时一定要有理有据,让学生做到心服口服。

再次,我觉得最近工作最有成效的就是找一些同学进行心理谈话。作为学院的分管心理工作的辅导员,如何做好这份本职工作是我经常思考的问题。找学生谈话就要找到问题的切入点,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提前作好充分的准备全面了解学生反映的问题,寻找根源,从中找出问题的解决办法。心理普查之后,应学校要求对一些学生进行了相应的心理谈话。这次谈话有意识的淡化自己作为一名老师的角色,以一名兄长的身份对他们进行同辈心理咨询,取得了良好效果。通过最近有的学生主动找我谈话,说明了学生对我这种工作方式的认可,以后我将继续努力。

最后,在学校迎评工作中尽量分担学院的一些日常工作。从暑假值班一直到最近上交材料,都力求将最新、最完整的信息整理好,配合学院迎评工作。整理学生心理健康、诚信档案,为迎评尽绵薄之力。同时收交党费、帮助一些老师分担一些日常工作,我想做好这些日常事务也是服务学校、提高自己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竞聘理由和将来工作打算我是这样认为的:

选择**学院是因为通过这近半年的工作,我深深体会到了这是一个积极向上的集体,领导关心属下,同事一团和气,也正如姜院长所讲“想干事、能干事的人都能在**学院找到自己的发展空间”。选择**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是甘心情愿的。另一个原因是:**的学生素质都很高,我对他们期望很大,希望能与他们一起成长,爱他们,所以我舍不得离开**学院。

虽然我们院有心理学专业,但是目前我们院没有一间专门的心理咨询室,同时很多学生找我谈话时都表示不愿意在学办吵杂的环境中对话,因此我最近的打算就是希望能配合相关领导、老师建立一间完备的心理谈话室。

最后我要说的是,我喜欢辅导员工作,喜欢**,希望能在这方土地上耕耘,收获更多。

教师季度考评自我评价范文三:回首一年,本人虽未轰轰烈烈,但也踏踏实实。现总结如下:

一、为了明天的教育而充实自我

新课程实验已经进入正式实验阶段,为了保证新课程实验能健康顺利开展,重要的是教师要树立的新课程理念,要以新课程的理念指导实践,在实践中进一步领悟新理念。为此,我非常重视学习,平时认真阅读教学杂志上有关新课程改革的文章,学习教科研专著,认真听讲座,积极参加校本培训,通过一系列的学习,自己的教学理念进一步更新,对新课程理念感悟也在一步步加深。我深切体会到:当一名优秀语文教师的不易,因为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适应当前的课改,从教学理念的转变到教学方式的转变是一个质的飞跃,不学习则落伍。语文学科涉及的知识面广泛,它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学习理论文章外,我还学习文化知识方面的书籍。为了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我还虚心向同行们学习,积极参与教研组的备课、听课、评课、观摩、研讨活动,不断吸收新鲜血液,以适应现代化教育的需要,使自己的课堂教学跟上时展的脉搏。我平时还及时进行实践反思,写出教后感,每学期二、三十篇,撰写教育教学论文数篇。

二、用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课堂教学改革

今年下半年新课程在我校启动,对于我这个一线的老教师来说既是一种全心的挑战,又是一次考验。为了使自己在新课程改革中不落伍,我努力钻研业务,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思路,新的教学模式。平时认真钻研业务,在“五认真”上下功夫。严把备课关,做到备大纲,备教材,备学生,精心设计每堂课。在教学中本着“教是为了不教”的观念,以“用好老教材,实践新理念,使每个学生生动活泼、自主和谐发展”作为自己追求的目标。努力创设语言训练的条件,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主动地进行听说读写的语言活动,使课堂成为学生施展才华的舞台,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索”中学习。而我本人则隐退至后台充当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把学习的主动权力还给学生。现在学生在新课前都能认真预习,特别是能在网上查资料,在图书管找资料,课堂上思维活跃,发言热烈,常常高潮迭起。

课堂上我努力让学生感受到一种亲切、和谐、活跃的气氛;我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的亲密朋友,让教室也转变成为学生的学堂;我努力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现与培养。所以在课堂上学生或质疑问难,或浮想联翩,或组间交流,或挑战权威。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组间互动,环境互动,在有限的时间内,每一位学生都得到了较为充分的锻炼和表现的机会。教室中再没有阴暗冰冷的“死角”,课堂上充满着流动的阳光,平等、和谐与交流共存,发现、挑战与沉思同在。学生思维活跃,闪光点频频,他们已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班内学生普遍反应喜欢上语文课。一节课40分钟,往往觉得太短了,下课后还围着我讨论问题。

新课改不但要提高学生的课内阅读能力,还要提高学生的课外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我的授课既源于教材,又不唯教材,我经常利用午间活动进行读书体会交流,优秀作文赏评,还有新闻会,故事会等,最近又成立了研究性学习小组.。让学生在互动中求知,在活动中探索,既轻松地掌握了知识,又潜移默化地培养了能力。学生的整体素质有了质的提高。特别是学生看课外书的兴趣大大增强。每天学生们都围着图书箱借图书看,有的学生已经在看《水浒》、《三国演义》、《红楼梦》等名著。在增加阅读量上还增加了写作量,一学期学生写小作文几十篇。随着训练量的增加,学生的写作水平也在提高,发表、获奖文章很多,居年段之首。

一个班级中难免有学习态度不端正、接受能力差的学习困难生。对于这样的学生我循循善诱、耐心辅导,特殊照顾。

三、民主管理,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快乐

作为一名班主任,我的管理原则是创建活而不乱,严而不死的良好班风班貌。这学年我觉得自己班主任工作最有特色是——民主管理,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快乐。

充分发扬民主,让全体学生积极参与管理,千方百计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他们独立自主的精神和自我管理的能力,逐步完成由教师管理向学生管理的过渡,真正扮演好引路人和协调者的角色。我的班务工作主旨是:让每一位学生都快乐地度过在学校的每一天。爱每一个孩子,使他们因为有我这样的班主任,每天能快乐充实。在工作中把成功教育这一思想灵活地运用到班级管理的实践中去,改变陈旧的教育模式,变埋怨、责怪学生为相信每一个学生,变教师对学生外压式的强制教育为学生内调式的自我教育,变片面追求分数的教育为争取每个学生多方面成功的教育。注意工作的方式方法,努力尝试尊重学生、发现学生,使他们在“我能行”的指导下,个个充满自信,能够抬起头大胆往前走,有勇气迎接风雨,乐于在困难中微笑,人人有成功的体验。

平时,充分发挥队员的自我管理能力,发动大家参加班级管理的各项活动,让每个人都有机会履行班级管理职责,人人都有自己的发言权,增强责任感和参与意识,为管理好班级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使全体学生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人。如,班级目标的确定、班队活动计划的制订、主题队会的设计、雏鹰争章台的布置、争章考核细则以及各类先进评比标准等,都充分利用晨间活动、班队活动,发动全班同学献计献策,取得共识。因为学生愿意干的事,干起来热情高,干劲大,成效也好。如:陆悦、张艺帆、杨奕琦、朱颖婷等同学经常放弃休息时间整理图书,出黑板报等。在中队活动中,力求少一些老师的具体指导,多一些学生的互相探讨;少一些集体的共同规矩,多一些学生的自我规范;少一些共性需求,多一些个性发展。

教师季度考评自我评价

自评篇7

举办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民主生活会的一项重要内容。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我们党在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作风,是增强党的生机与活力的一大法宝。对个人来讲,是重要的反思自我,提高自我的机会。通过自我省视、自我调整,使我们的工作思路更清晰了,目标更明确。下面,我就近段时间自己的思想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自身存在的问题 

一是学习上还不够,特别是针对系统的理论学习还不够全面,在工作中,注重对业务知识的学习,对其他专业知识学习较少,学习的层次还没有达到精益求精。有时只顾忙于一些具体工作,自觉主动在挤时间学习不够。

二是工作方法有时不够恰当,对工作方法,处事艺术的重要性认识还需进一步提高,对待领导和同事的批评、指导,有时需要提高策略性。    

三是在工作要求上,工作的标准和要求需要进一步加强,有时只满足于工作的结果,工作过程中的质量和实际没能全面兼顾,虽然能按照既定的节点完成任务,但工作的标准还需提高。

二、存在上述问题的根源

经过分析以上的缺点,在深入解剖自我之后,我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按照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方法进行剖析,这其实是对自己要求不严格的结果,若长期如此,对自己不加以严格约束,将会给今后工作带来不便,要及时调整好心态。有时对外界的因素也看得太重,从而造成了上进心、进取心的减弱,归到根本,这其是人生观、世界观模糊的问题,对客观实际没有充分的分析和研判,这也是放松自身学习的后果,不从自己的主观意识、自身存在的问题出发,来认识自我,来改造自我,而强调客观世界对自己的影响,由于对自己压力不够,从而产生动力不足,进取心不强,改造自己的力度不够。同时,急躁心态、急于求成的思想,也会使工作的效率大打折扣。

三、改进措施    

一是夯实理论基础。理论的模糊,必然导致行动上的盲目,政治上的先进,源于理论上的坚定,要时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认真掌握其理论精髓,科学地运用实际。在掌握其基本理论及精神实质上下功夫,从而树立坚定的政治信念,不断提高思想情操和道德品质,努力培养与人民群众的良好感情,认真学习系列讲话和党的精神,“用心想事,用心干事,用心谋事”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 

二是要严格要求自己,严厉约束自己,时刻警示自己。在充分认识到自身缺点的基础上,努力改变工作中遇事处理不果断、不细致等问题,工作中、生活中有不如意之处,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克服松懈心理,树立工作目标,化劣势为前进的动力,保持旺盛的战斗力,永远保持积极肯干、吃苦耐劳的优点。

三是要立足于工作进步和自身全面发展,广泛学习一切有益知识。加强对经济、政治、文化、法律等基本知识的学习,加强对履行当前岗位职责所必需的专门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努力学习现代科技和岗位专业知识,良好地完成工作计划和工作任务,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做好工作、多出成果。进一步对照检查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方向措施,勤奋学习,努力工作,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高素质的完成本职工作。没有察觉的缺点,需要在与同志们的进一步交流中发现和改进,需要各位领导和同志们给予中肯的批评。

自评篇8

一个人的综合素质是他前进和发展的基本要求,只有不断的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才能够更好的进步。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综合素质自我评价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一些帮助。

综合素质测评自我评价范文一:一、道德品质与公民素养

本人,热爱祖国,遵纪守法,以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感到自豪,祖国的每一点变化,都牵动着我的心。

我从小养成了一个习惯。每当在电视里看到国旗升起的时候,就情不自禁地起立敬礼。曾当国旗升起,国歌奏响后,我的内心就充满了自豪感,每天的新闻联播是我必看的内容。

学习之余,坐在车里,观看家乡的夜景,是让我最放松的一件事,这几年家乡的变化太大了,立交桥,景观大道,休闲广场,人们的生活环境越来越好了,我热爱祖国,热爱家乡,一定努力学习,争取为祖国和家乡的发展多做一份贡献。

我是一名中学生,平时的一言一行我都能按照《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去做,对学校的规章制度能够严格遵守,课余时间外出,能够遵守公共秩序及交通法规,对公共设施能够爱护,外出坐车我会主动给有需要的人让座或帮助他们。在劳动课上也从不偷懒。

在家里,经常帮助家长做家务,比如洗碗筷,擦地,修理一些简单毛病的电器,家里的电脑中病毒后从作系统等,父母工作忙,不在家时,可以做一些简单的饭菜,帮助表弟表妹学习,爸爸工作忙,家里的力气活,都是我帮妈妈干。

在学校和同学相处能够以诚相待,信守承诺,平时不管学习多忙,只要同学求我帮忙的事,我都会答应他们。比如他们组织的特色班会,需要我客串的,或需要我帮忙找的材料,我都会认真准备。

能够主动帮助老师组织各种活动,有一定的组织能力,各科老师都把我当成是他们的好帮手。

能够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参与并组织班级和学校的各种课内外活动,活动中与同学能够和睦相处,关心集体,有很强的集体荣誉感。乐于帮助别人,在各种劳动中积极肯干,不怕脏,不怕累。

二、学习态度与能力

学习态度端正,目的明确。各科成绩还算可以,没有偏科现象,喜欢和同学讨论问题,自主学习能力强。上课能够认真听课并积极参与讨论,能够主动完成各项学习任务,自觉,独立地完成各科作业。

能够合理安排课余时间,按时起床,按时休息。在家上网查找学习资料后能够主动下线,不上不良网站上浏览,从没上过网吧,没有网瘾。能够节制自己看电视,自己整理房间和衣物,外出补课不用父母接送,自我管理和自立能力强。

三 合作交流与探索

我具有很强的团队精神,很乐于参加集体活动,珍惜集体荣誉,维护集体利益,我能表达个人观点,当别人的观点不受赞同时,我都会尊重他的观点,即使不对,为了不伤害他的自尊心,我会尊重和鼓励他。我善于与他人交流合作,每当我有快乐的事,我都会与朋友一起分享。我的人际关系也很融洽。我热爱生活,我喜欢观察生活,为了发展我的实践能力,我会参加一些活动,不但可以认识一些朋友,还可以开拓视野。

做事认真负责,在各项工作中,能把同学们团结到一起,善于与他人协同“作战”,社会实践能力强,对新事物接受能力快,乐观向上,爱好广泛,并能努力做好每一件事。能够积极上进并主动挑战一些困难。

四 运动与健康

平时注意锻炼身体,喜欢打篮球,乒乓球,游泳等,会骑自行车,有时早上会和爸爸骑赛车在环路绕一圈。在班级任体委,经常组织同学和其它班级同学打比赛。活动中同学之间产生矛盾能够帮忙调节,遇事冷静,不冲动。

五 审美与表现

学习之余喜欢听交响乐,爵士乐。喜欢相声,曾参加过学校艺术节。

初中三年我学到了很多知识,学习能力和方法有了很大的提高,在各种活动中也锻炼了自己的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但是我也深刻认识到自己有一些不足,在学习中还是容易马虎。我一定会克服自己的缺点,每一件事情都会做的更好,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贡献大的人。

综合素质测评自我评价范文二:在思想方面:我能严格遵守学校纪律,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乐于助人,关心同学,与同学相处融洽

在社会工作方面:我曾任班长管等职务,长期为同学们服务,参与组织了各项有益活动,培养了较强的策划、组织、协调、管理和创新能力以及吃苦耐劳的精神。

学习方面:我以“勤奋务实、永争第一”作为自己的座佑铭。现实生活中我也以此来鞭策自己,学习态度严肃认真,学习目的明确。每个学期,我都能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学习计划,周密地安排时间,从不偏科。因此,我在上初中以来的每次考试中都能取得骄人成绩。

自我评价: 为人诚恳,乐观开朗,富拼搏精神,能吃苦耐劳。 工作积极主动、认真踏实,有强烈的责任心和团队合作精神; 有较强的学习和适应新环境的能力,求知欲望强烈; 进取心强,乐于助人,爱交际,人际关系好。

综合素质测评自我评价范文三:本人思想健康纯正,能吃苦耐劳,有崇高的理想和伟大的目标,注重个人道德修养, 一直一严谨的态度和积极 的热情投身于学习和工作中,在学习上,三年来我虚心求学、刻苦认真、吃苦耐劳,及时总结,通过系统地学习掌握较为扎实的基础知识。自己的自学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成绩得到了老师及同学们的肯定,树立了良好的学习榜样。我热爱自己的专业还,还利用课余时间专修计算机专业知识,使我能轻松操作各种网络和办公软件.,在书法和体育运动都获得好 面的等级考试已达标.除了在专业知识方面精益求精外,平时我还涉猎了大量网络编程,网络管理与维护,网页设计等知识.并且相信在以后理论与实际结合当中,能有更大提高.

课余时间我经常利用网络带来的便利,关注最新科学技术动态;尤其是有关本专业的知识。使自己始终紧跟世界最新发展潮流和时代的步伐。

只有具有良好的品德才能海纳百川,只有怀有坚定的信仰才能勇往直前。

诚信、坚毅是我引以为豪的优点,回首过去一年大学生活,所获颇丰,从学业、科研工作,到个人素质,都得到了充分的培养和锻炼,是充实且有意义的一年,我孜孜不倦,不断地挑战自我,充实自己,为实现人生的价值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与周围同学的相互交流与学习中,在自己的不断思考反省里,我收获了真诚的朋友与师生情谊,得到了拼搏进取的信心与勇气,拥有了开创未来的胆量与魄力。综合素质测评自我总结本人在研究生阶段。相信这些经历和积累都将成为本人人生道路上的宝贵财富。

虽然有成功的泪水,也有失败的 辛酸,然而日益激烈的社会竟争也使我充分地认识到成为一名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 大学生的重要性。无论如何,过去的是我不断奋斗、不断完善自我的一年。

我的生活准则是:认认真真做人,踏踏实实工作。我的最大特点是:勇于拚搏,吃苦耐劳,不怕困难。在实际工作中,更重要的是牢固树立了强烈的事业心、高度的责任感和团队精神。朝夕耕耘,图春华秋实;十年寒窗,求学有所用。

我个人认为,自己最大的缺点就是过于执着,有时甚至可以说有些固执。这可能与我在学习中爱动脑筋、常钻牛角尖有关。这在某些方面确实有些裨益,但是很多时侯,这也会影响到对事物的全面认识,甚至不经意地会在某些程度上伤害到他人。

三年的大学生活,使自己的知识水平,思想境界,工作能力等方面都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在这即将挥手告别美好大学生活,踏上社会征途的时候,我整军待发,将以饱满的热情,坚定的信心,高度的责任感去迎接新的挑战,攀登新的高峰.

相信这些经历和积累都将成为我人生道路上辉煌的里程碑,它们为我的人生道路指明了方向。只要时时回顾,不管多远,我都不会迷失方向。

综合素质测评自我评价

上一篇:友情范文 下一篇:贞观政要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