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评报告学生范文

时间:2023-10-18 11:59:32

自评报告学生

自评报告学生篇1

仅仅由别人的评价来判定自己是不全面的,当自己也沉淀下来,窥探自己的内心,写下自己的自我评价,这样才可以不断进步。但是自我评价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初中报告册学生自我评价的句子,希望你能喜欢。

1、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

2、遵守法律法规,增强法律意识。

遵守校规校纪,遵守社会公德。

3、热爱科学,努力学习,勤思好问,乐于探究,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有益的活动。

4、珍爱生命,注意安全,锻炼身体,讲究卫生。

5、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生活习惯文明健康。

6、积极参加劳动,勤俭朴素,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

7、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礼貌待人。

8、热爱集体,团结同学,互相帮助,关心他人。

1

9、诚实守信,言行一致,知错就改,有责任心。

10、热爱大自然,爱护生活环境。

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修订)

1、尊敬国旗、国徽,会唱国歌,升降国旗、奏唱国歌时肃立、脱帽、行注目礼,少先队员行队礼。

2、尊敬父母,关心父母身体健康,主动为家庭做力所能及的事。

听从父母和长辈的教导,外出或回到家要主动打招呼。

3、尊敬老师,见面行礼,主动问好,接受老师的教导,与老师交流。

2

4、尊老爱幼,平等待人。

同学之间友好相处,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不欺负弱小,不讥笑、戏弄他人。尊重残疾人。尊重他人的民族习惯。

5、待人有礼貌,说话文明,讲普通话,会用礼貌用语。

不骂人,不打架。到他人房间先敲门,经允许再进入,不随意翻动别人的物品,不打扰别人的工作、学习和休息。

6、诚实守信,不说谎话,知错就改,不随意拿别人的东西,借东西及时归还,答应别人的事努力做到,做不到时表示歉意。

考试不作弊。

7、虚心学习别人的长处和优点,不嫉妒别人。

遇到挫折和失败不灰心,不气馁,遇到困难努力克服。

8、爱惜粮食和学习、生活用品。

节约水电,不比吃穿,不乱花钱。

3

9、衣着整洁,经常洗澡,勤剪指甲,勤洗头,早晚刷牙,饭前便后要洗手。

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衣物用品摆放整齐,学会收拾房间、洗衣服、洗餐具等家务劳动。

10、按时上学,不迟到,不早退,不逃学,有病有事要请假,放学后按时回家。

参加活动守时,不能参加事先请假。

11、课前准备好学习用品,上课专心听讲,积极思考,大胆提问,回答问题声音清楚,不随意打断他人发言。

课间活动有秩序。

12、课前预习,课后认真复习,按时完成作业,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13、坚持锻炼身体,认真做广播体操和眼保健操,坐、立、行、读书、写字姿势正确。积极参加有益的文体活动。

14、认真做值日,保持教室、校园整洁。

保护环境,爱护花草树木、庄稼和有益动物,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果皮纸屑等废弃物。

15、爱护公物,不在课桌椅、建筑物和文物古迹上涂抹刻画。

损坏公物要赔偿。拾到东西归还失主或交公。

16、积极参加集体活动,认真完成集体交给的任务,少先队员服从队的决议,不做有损集体荣誉的事,集体成员之间相互尊重,学会合作。

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劳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多观察,勤动手。

17、遵守交通法规,过马路走人行横道,不乱穿马路,不在公路、铁路、码头玩耍和追逐打闹。

18、遵守公共秩序,在公共场所守不拥挤,不喧哗,礼让他人。

乘公共车、船等主动购票,主动给老幼病残孕让座。不做法律禁止的事。

19、珍爱生命,注意安全,防火、防溺水、防触电、防盗、防中毒,不做有危险的游戏。

20、

1、认识国旗,国徽,

知道国歌并逐步做到唱好国歌。

2、认真参加升旗仪式,学会在升国旗时行注目礼。

3、知道学校与社区的基本行为规范,无违章行为。

21、

1、能积极参加集体活动,知道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

2、认真完成集体交给的任务。

22、

1、听从长辈的教育,外出或回家时主动向长辈打招呼。

2、不取笑别人,能主动帮助有困难的同学。

3、不随意翻动他人的物品,不随意打扰别人的谈话和休息。

23、

1、知道常用的文明礼貌用语,会使用基本的礼节。

如握手、鞠躬、招手、敬队礼。

2、按时上学,不迟到、不早退,有事有病先请假。

3、说话文明,不打架不骂人。

4、在公共场所遵守规定,不拥挤,不喧哗。

24、

1、积极参加班级值日,学会打扫卫生。

2、知道爱护花草和树木,不攀折不践踏。

3、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果皮纸屑等废弃物。

25、

1、吃喝起居穿戴洗漱打扮能自理,仪表整洁。

2、会管理压岁钱一类小财金,不乱花零用钱。

初中报告册学生自我评价

自评报告学生篇2

我校是区属国办初级中学。全校64个班,学生共3532人。长期以来,我们坚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重视学校体育卫生工作,使学校体育卫生工作不断发展。特别是近两年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加强领导、争取措施、经费保证、计划落实,围绕加强学生体育,增强学生体质,认真搞好学校体育卫生工作,推动了学校的建设与发挥。把“健康第一”、“安全第一”作为学校的基础工作,做到每学期专门研究1—2次学校体育卫生工作,并狠抓落实。体育卫生工作需要解决的问题,学校行政会都要进行专题研究,即时妥善解决问题。健全组织,学校体育卫生工作实行校长负责制,成立了*实验中学体育卫生工作领导小组,校长挂帅,主管校长负责,部门主任和体育组、医务室负责人参加,政教处狠抓落实。学校2006年制定了*实验中学体育卫生工作五年规划,每年制定体育卫生工作学年计划,明确当年的工作任务、工作重点和工作思路,提出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的近期日程和要求。体育组和医务室分别制定相应的计划和具体安排并付诸实施,确保学校体育卫生工作落到实处。

二、认真落实体育卫生教育管理

1、扎实落实学校体育工作要求

认真执行国家课程标准,开好体育课程,保质保量上好体育课。每周开设体育课3课时。按照集体体育锻炼教学计划每天开展一小时以上体育课外活动。实行大课间体育活动制度,学校每天上午安排25~30分钟大课间体育活动。住校生坚持早操制度,学校安排专任教师带队,师生同活动、同锻炼,学生出勤率高。我校制定冬季长跑工作计划,并将学生冬季长跑活动纳入日常教育教学计划之中,每年进行元旦越野比赛活动,将冬季长跑活动与早操、课间操、大课间活动、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有机结合。认真开展普及“四球”、“四操”、“一拳”项目。

认真开展群体性体育活动,学校每年组织一次全校“启明星”体育节,体育节由田径运动会和师生系列体育活动组成,全体学生都投入到体育节活动中。其中系列活动包括:1、广播体操比赛2、拔河比赛3、跳绳比赛4、中学生篮球赛5、中学生足球赛6、教工篮球赛7、踢毽子比赛8、教工乒乓球比赛9、冬季越野长跑比赛,比赛时间截止到12月下旬。其中的教职工健身活动在学校组织的集体比赛活动同时,又有自发的太极拳、八段锦等兴趣活动。同时广泛开展快乐大课间活动,为各班配备体育健身器械,积极开展“两操一拳”体育健身活动,使学校呈现一道亮丽的阳光体育运动风景线。学校因地制宜地经常开展以班级为单位的学生体育活动和竞赛,做到人人有体育项目、班班有体育活动,学校有体育特色。

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各类比赛活动并形成制度化。参加*区教体局组织的各类比赛活动成绩均名列前茅,其中参加全区历届体育运动会并每次均为总分第一名。参加2005年*市第十四届运动会足球队荣获第一名,武术健美操全市第一名,男、女足球队,男、女篮球队全部进入*市前五强,在本次运动会上共夺得18枚金牌;2009年参加*市第十五届运动会,由百名学生组成的团体操队伍代表*区在开幕式大型团体操中获全市武术操比赛第一名、二十四式太极拳比赛第三名的成绩;足球队在比赛中取得女子甲组第一名,男子乙组第二名、男子甲组第三名的成绩;篮球队在比赛中取得女子乙组第二名、男子乙组第四名的优异成绩;网球队在网球单项比赛中取得了6金6银的成绩;在田径项目比赛中,三名同学共获得2枚金牌、2枚银牌、4枚铜牌,共计获得团体总分61分。

积极进行体育校本课程建设,制订了具体实施方案和措施,设立了《足球》校本课程,积极进行普及足球教育活动,认真实施亚洲足球*展望青少年项目,2003年8月参加“黎明杯”全国少年足球邀请赛第二名,2005年7月参加首届“万杰朝阳学校杯”中韩国际少年足球对抗赛获优异成绩,被表彰为“*市中小学亚足联俱乐部”;学校参加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多次取得优异成绩,20*年11月被市体育局、市教育局联合表彰为全市第三届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十佳学校”荣誉称号。

每年秋季组织入校新生进行一周的军训活动并形成制度,军训时邀请武警驻*的官兵为军训教官,对学生进行队列等方面的严格训练,训练结束时进行会操表演。我校的军训活动充分发挥了对学生在增强体质、磨炼意志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2、落实学校卫生工作要求

学校高度重视卫生创建工作,成立创建工作领导和组织机构,组织机构坚持做到“五个到位”即思想认识到位,工作安排到位,组织领导到位,目标责任到位。认真贯彻落实《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卫生工作小组定期召开会议,定期检查和抽查各项工作开展的情况,并建立了较完善的学校卫生工作制度并落实到各个环节,如:卫生室工作职责和工作制度、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制度、教学卫生制度、两操评比制度、环境卫生检查评比制度、食品卫生监督检查制度、师生体检制度、学生安全与卫生防护等等。

学校全面推行卫生监督量化管理,卫生状况良好,学校卫生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学校认真进行食品卫生管理,积极开展常见病、传染病防治和食物中毒的预防工作。充分利用校园宣传展板、学校网站、黑板报、广播站、班会、发家长信等多种方式,对师生宣传各种常见病、多发病、传染病的防病知识。提高师生对疾病的认识和了解,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高个人自我保健的意识和能力。

我校通过五项措施扎实开展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并取得较好效果。一是在全校范围内开展预防甲型流感宣传培训工作,制作宣传展板,在学校网站开设预防甲型流感专栏,各班通过召开主题班会、黑板报、手抄报和播放学校多媒体宣传片向学生传授甲型流感防控知识,同时发放致家长一封信,让学生家长积极配合学校做好防控工作。二是保证学校所有水龙头畅通,购买足够的消毒液,为住校学生每间宿舍提供体温表。三是严格落实上级的各项要求,建全制度,完善规程,建立班级、级部、政教处、上级相互连接的日报告制度,认真执行晨检制度,做到记录、上报两个及时。四是是各级部各班严格学生进出校门制度和请假制度,不准学生随便进出校门。学生请假要有记录,班主任与家长及时电话沟通,了解真实原因。五是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保持清洁的教室卫生和环境卫生,勤洗手,不乱摸,举止文明。

认真落实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加强学生健康教育。学校有较完善的健康教育计划,按规定开设学生健康教育和卫生教育课,让学生接受更多的生理、心理知识,学生有了良好卫生习惯。根据青少年成长过程,有针对性地开展学生健康咨询、禁毒控烟和心理健康教育。20*年上学期,学校建立了心理咨询室——心灵驿站,在学校网站设立心灵驿站栏目,设立心理健康宣传窗口,宣传心理健康知识与问题解答。心理教师深入班级、办公室与学生和教师沟通,及时反馈师生的心理健康信息,对心理问题及时干预,解决师生中的心理困惑与问题。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咨询活动,解决了部分师生的心理困扰。学校被*市教育局授予“全国十一五规划课题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实验学校”。

学校制定近视防治工作方案,注重学生科学用眼及保健。各班张贴眼睛保健操示意图,教育学生掌握科学用眼的知识和方法,注重纠正不正确的阅读、写字姿势,控制近距离用眼时间;坚持每天上、下午组织学生做眼保健操,努力降低青少年近视率。积极引导家长掌握科学用眼知识,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为学生提供了健康的家庭视觉环境。

三、积极做好体育卫生保障工作

1、落实好师资配备与培训工作

按照《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依据我校64个教学班规模配备了13名体育教师,他们均为高校体育专业毕业生。学校不断加强对体育教师的岗位培训,每学年接受继续教育48个学时以上,并取得培训证书。

按照《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我校配备了2名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已持有卫生专业执业资格证书并按时参加专业培训,接受学校卫生专业知识和急救技能培训,并取得相应的合格证书。

2、不断增加体育卫生设施设备

学校新建400米标准塑胶田径运动场,篮、足、排球场地基本达到《*省普通中小学基本办学条件标准》要求。学校体育器材配备基本达到《*省普通中小学基本办学条件标准》要求,并维护良好,充分发挥作用。

我校设立了1处卫生室。卫生保健器材配备基本达到《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的规定。

学校教室采光和照明基本达到《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的规定。学校课桌椅。学校课桌椅配备符合《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教室内学生每人一席,每间教室内设有不同高低型号的课桌椅,其课桌椅功能尺寸基本符合标准。

学校食堂设置和卫生条件基本达到《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要求,并取得卫生许可证。食堂从业人员均在取得健康证明后上岗。

学校安全饮水条件。学校为学生提供充足、安全卫生的桶装饮水,在男女生住校生宿舍设置电水炉,已达到《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要求。

学校2处水冲式厕所并安排专人及时清理卫生,厕所设置和卫生条件基本达到了《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要求。

3、努力做好公共体育卫生服务工作

学校每年组织在校学生进行一次健康体检,并建立学生健康档案。在体检结束后,及时进行个体与群体健康评价,并向学生、学校、教育行政部门反馈健康评价结果及改进建议。体检费用按《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规定渠道列支。

学校建立了校园意外伤害事件的应急管理机制及应急预案。建立和完善青少年意外伤害保险制度,为学生办理意外伤害保险。

接受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相关卫生医疗机构的指导,配合定期对学校的饮用水、传染病防治等开展卫生监督、监测,依法进行免疫预防接种。

接受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相关卫生医疗机构对学校的食品卫生开展监督和服务,建立青少年营养状况监测机制,加强青少年食品卫生专项监督检查,利用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食品卫生安全、科学营养知识、健康教育的宣传和指导,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

四、不断完善评价机制

建立体育考试制度,完善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制度。定时召开达标运动会,每年对毕业班学生实施升学体育考试,升学体育考试成绩按70分计入升学成绩,逐步加大体育成绩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的分量。

建立了学生体质监测制度。根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定期对在校学生进行体质测试,并予以公告。实行学生视力监测制度,每学年学校对学生视力状况进行定时监测,并将监测结果详细记录,统计分析,分类指导。

建立新生入学体质查验制度,实行新生查验预防接种证制度,实施新生入学体质测试制度。新生入学时,学校对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进行全面测试,并将测试结果记入学生健康初始档案。

五、努力增强学生体质

自评报告学生篇3

劳动教育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陶行知认为:“劳动教育的目的,在谋手脑相长,以增进自立之能力,获得事物之真知及了解劳动者之甘苦。”劳动教育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2020年,教育部印发《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深入贯彻落实关于教育的论述。切实加强中小学生劳动教育工作,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劳动兴趣、磨炼意志品质、激发创造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劳动教育在小学阶段的意义,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分析。第一,劳动帮助儿童智力得到发展。通过学习和劳动相结合,使儿童更好地掌握事物之间的联系。第二,劳动教育也是人格教育。学校是育人的场所,教师在校的所有行为对学生都是教育,其中也包括必要的体力劳动。学校应当教会学生懂得敬重劳动和劳动者,而不是鄙视劳动。引导学生意识到每一个劳动者都值得尊敬,任何一种劳动都值得尊重。第三,生活的真正幸福来源于劳动。学校教育的重要使命之一就是要使学生理解和领悟到一个人获得的生活和文化的财富是与他参加的劳动有直接联系的。好逸恶劳、贪图享受,期盼不劳而获、少劳多得都是病态的劳动价值观,需要全社会确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去克服。

越溪乡中心小学以王阳明心学的核心“格物致知 知行合一”为校训,让学生通过劳动提升品质,践行劳动知识和劳动技能的综合提升,以“让每一天过得有意义,使每一天更靠近梦想”为教育理念,通过劳动教育和品格教育,让学生在学习中每一天都有所得、有所感悟。

一、学校概况

越溪乡中心小学坐落在宁海县越溪乡越溪村,创办于1919年,学校几经变迁,正式定名为“宁海县越溪乡中心小学”又名“宁波市金钥匙希望小学”,学校占地面积10418平方米,建筑面积3974平方米,绿化面积1902平方米。现有12个教学班,学生336人,教职34人。近年来,学校提倡科技教育、劳动教育、孝文化教育,在实现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学校始终铭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政策方针,以品格教育和劳动教育为中心,辐射学生智力发展、身体素质、审美能力的提升。在县教育局、越溪乡教办的关心支持下,把劳动教育纳入本校改革的重要内容,以劳动教育基地建设为载体,认真实施劳动教育,通过建设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组建校内专任教师+专业教师+老农民三方共同形成的师资团队,组织开展形式多样、丰富精彩的劳动教育活动来提高学校劳动教育改革的初心。在实践项目的过程中,学校负责人不断学习,不断改进,从错误中汲取经验,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发展之路,从而形成“科技教育+劳动教育”,“传统文化+劳动教育”的双向模式。近几年,我校在劳动教育实践中也有所收获,学校先后荣获宁波市劳动教育示范学校、宁波市小学科学教学优秀实践基地、宁海县文明学校、宁海县科技特色学校、宁海县劳动教育示范学校、宁海县学校特色科普示范基地等荣誉。

二、“格知园”劳动教育基地建设

学校在建设初期留有一片空地基,占地700多平方米,后因发展需要,学校开始践行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的理念,开始着手建设劳动场所。由学校老教师牵头,以社团的形式开展劳作活动,学生开始逐渐开始感受劳动的乐趣。2013年,越溪小学劳动社团开始正常运行,随着学校关于科技教育不断的深化,2018年,宁波市专家对于学校科普教育基地的考察和指导,学校开始创建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由原来每周社团开展活动到每班每周至少一节劳动课。2017-2019年,学校投入3万多元建设劳动教育基地,对土质、环境进行施工建设,建设生命科学实践基地。2020年,学校响应国家号召,积极开展学校劳动教育活动,将素质教育改革核心转变为“科技+劳动教育”,学校投入5万余元打造“格知园”劳动教育基地,对入园门亭、基地区域规划、外部宣传栏、围栏等进行维修,将劳动教育落实到底,2020年底,学校获评宁波市劳动教育示范学校,极大程度鼓励学校发展劳动教育的初衷,因此学校对基地内的储藏室、基地周边的道路进行改造,学校计划投入2万元,建设工具展示墙和“格知教育”文化长廊。学校每年在工具增设,种子秧苗采办中投入0.5万元。另外,学校还对绿化进行分区域管理,真真切切做到每个班级都有田,每个学生都有地的劳动教育环境。

三、校园文化建设

自2018年以来,学校积极打造“科技教育+劳动教育”校园文化氛围,越溪小学始终围绕“格物致知 知行合一”为核心理念,践行实践出真知的教育方针,学校在发展过程中不忘校园环境建设的重要性,积极打造格知实验室、无人机实践基地,为学生科学教育提供良好的环境。在劳动教育基地建设的同时,学校也对文化环境建设考虑其中,在基地内的外体墙面上是,日常劳动种植的植物介绍以及季节性植物名称,在基地内有毛主席书写的字体样本“劳动最光荣”,基地门庭上写有“体验劳动艰辛,收获劳动快乐”字样,基地南侧建设“格知·劳动教育”文化长廊,学生可以通过长廊认识二十四节气的知识,以及传统节日下的庆祝活动。此外,学校各中队以国内科学家姓名来命名,主要用以感谢科学家对我国科技事业作出的贡献,针对各个科学家的具体贡献来进行班级环境布置,并定期评选。2021年夏,我校将进行环境改造,学校将对学校门厅进行改造,到时将世界科学发展史进行沿廊设计。各个班级上还有班级展示栏用以记录各个班级在劳动教育中所展示的作品。学校希望通过处处有劳动,时时做劳动的氛围打造,提升学生劳动意识。

四、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劳动教育课程的实施离不开一支具有凝聚力和创新力的师资队伍。我校劳动教育课程的实施,由校长胡旭波领导组织,教导处负责具体落实,学校师资队伍主要由三方面人员组成,专兼职教师队伍,越溪小学的劳动教育课程不仅仅局限于劳作务农,而是在劳动的基础上,提升学生劳动价值观、劳动技能、身体素质、创新能力、艺术审美各方面的提升,因此,学校在组建团队的过程中就提倡各学科融入,学校劳动教育课程融合了语文、品德、科学、美术、体育以及科技等学科,在语文学科上需要诵读经典诗词,感受劳动的艰苦奋斗和感恩之心;在科学课上,教师要通过观察、记录、实验、求证的过程,激发学生思考的能力;美术课上学生通过绘画、制作等方式发扬劳动艺术的价值;通过劳动强健自身的体魄。兼职专业技术人员,劳动人民是学校教育及其缺失的部分,所以,学校通过外聘兼职教师来校指导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或者体验不同职业的艰辛,学校在常规课程之外,还设有乡村青少年宫特色拓展课程,学生可以在拓展课程上学习剪纸、舞龙、太极、国学等内容,学生通过这样的学习感受传统劳动人民的智慧创造。此外,学校还联合校外劳动教育基地,开展研学活动,每学年至少有一次校外研学活动,通过活动加深学生独立自主、团结合作的精神品质。在职业体验方面,学校联合越溪乡派出所、越溪乡敬老院、越溪乡交警支队,定期开展职业体验活动,加强学生对不同职业的认知。兼职老农名,农民是劳动教育课程至关重要的存在,有了专业老农民的加入,学校劳动教育课程的实施就得心应手了,学校邀请了2位校外农民,每周定期半天展开种植、施肥、除草、除虫等教学,由助教进行转化教授给学生,让学生既有实践的体会,又有理论的指导,使得劳动教育生根发芽。我校这只由“学科教师+兼职专业人员+老农民”组建的师资团队在劳动教育实施过程中不断向上,不断向前发展,在学校发展的同时,教师也得到了发展,学校现有高级教师2人,中级教师12人,初级教师8人,其中市骨干教师1人(科学),市骨干教师培养对象1人,县骨干教师4人(语文、音乐,科学,数学),县教坛新秀7人(语文3人、品德1人、科学1人、英语1人、数学1人)。

五、劳动教育特色活动

劳动教育课程的开展离不开校园文化活动的支撑,越溪小学立足学校读书节、艺术节、体育节、科技节为轴心,组织策划适合的劳动教育文化活动,在学校读书节期间,开展劳动教育主题征文比赛,学生切实感受劳动带来的乐趣,还进行了古诗词诵读经典活动;在科技节上,学校组织学生开展以劳动教育为主题的七巧板绘画竞赛,手抄报评比活动。另外,学校还组织策划了应时应季的“农耕活动”“丰收节”等具有鲜明特点的劳动教育主题活动,受到了县教育局的支持和赞许。2019年,我校组织策划首届美食文化节,活动中学生自己动手制作食物、自己组织售卖活动,活动得到了空前的成功,也受到来自家长的支持。在校园活动以外,学校还将家务劳动作为常规性活动辐射至家庭,越溪小学的孩子们每天需要开展一次家务劳动,并由家长监督,切实有效的做好家务劳动生活化的要求。此外,学校还组建了越溪小学学生志愿者服务队,服务队定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我们跟随越溪乡交警支队开展“平安宣讲”活动,“一盔一戴”宣讲活动;元宵,我们制作元宵慰问了越溪乡敬老院和抗战在一线的越溪卫生院的叔叔阿姨们;志愿服务队还承担学校安全督导员的工作,切实宣传防溺水、防欺凌等宣传教育活动。越溪小学形式多样,丰富有趣的劳动教育活动受到县教育局、乡政府的多次表扬,活动受到今日宁海、看宁海的报道,今年学校的拓展课程文化展演活动还登上了现代金报六一特辑。

六、教育科研成果

自评报告学生篇4

关键词: 综合英语 值日报告 必要性 实效性

英语课堂值日报告是上课开始学生用英语进行的一种讲或演的“热身”活动,时间通常为三到五分钟。值日报告形式和内容不固定,形式有个人朗读、讲故事,或两人搭档会话、或小组戏剧表演及角色扮演等,内容有幽默笑话、名人轶事、时事新闻、课文角色扮演等。值日报告是教学的一个小环节,但有效地利用对课程教学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因为值日报告的展示虽然是讲或演,但学生在值日报告的准备过程也是各种语言技能训练的过程,离不开听、读、写技能的活动转换。综合英语课程教学主要围绕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综合运用英语能力的活动展开,值日报告对该课程教学的热身作用,以及对学生各项语言技能的促进是不言而喻的。

一、综合英语课堂值日报告的必要性

(一)课程教学所需

教育部《英语专业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在英语专业课程描述中提到:基础英语(综合英语),是一门综合英语技能课,其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和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译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大纲》对英语专业三年级学生的英语口语达标要求为:能比较系统、深入、连贯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发表自己的见解。《大纲》要求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各种语言交际活动以获得基本的交际技能,达到所规定的听、说、读、写、译等技能的等级要求[1]。在各项技能中,听、读为输入,说、写、译为输出。值日报告虽然是课前几分钟的“说”的输出的讲演,但学生在准备过程中由于要查找和帅选相关资料,接触并阅读到了大量的语料,同时进行了读、写、说等各种技能训练的转换。这种通过反复地加工语言并进行说的输出,实现可理解性输出,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达到了知识内化的目的[2]。听、说、读、写有两性,即语言技能(language/linguist verbal/skill)和教学方法/技巧、手段,作为技能的听、说、读、写是互补的,作为教学技巧的四者也是互补的[3]。因此,值日报告这项课前“热身”的活动,既是学生语言技能的训练,又是教师语言教学的方法、技巧、手段,在综合英语课堂的运用尤为必要。

(二)学生心智发展所需

由于学生在中学阶段要应对中、高考,课堂时间几乎都是在进行题海练习,课堂教学活动比较单调,学生不大有机会进行专门的听、说、读、写、译的练习,特别是说的练习。而在大学,英语专业课堂教学活动几乎都围绕听、说、读、写、译技能训练展开,低年级的综合英语课堂更离不开“说”的活动。据已有调查,“说”是听、说、读、写、译中最能诱发焦虑的要素,最容易使学生产生惧怕和紧张的情绪[4]。但是学生需要在学校的学习中逐渐学会与人交流,表达自己的思想,拓展自己对问题深层次的思考并善于表达自己的观点,也是为将来更好地工作、生活、学习奠定基础。确实,几分钟的台前值日报告虽然时间很短,但要在老师和同学的几十双眼睛的注视下说英语对每一个学生,特别是新生来说都是一个极大的挑战。综合英语课程贯穿学生所有学期的学习,连续五个学期的课堂值日报告无疑为学生逐渐克服心理焦虑障碍,锻炼心理素质,增强自信心,激发展现自我欲望提供了锻炼的平台。同时,值日报告的准备过程也能增强学生查阅资料、筛选有效信息、总结归纳要点、同伴分工合作、小组沟通交流和协作的能力。值日报告的准备过程中的重复操练,促进了学生语言技能的掌握,也是符合语言学习的规律的。正如行为主义心理学认为,刺激对语言习惯养成的重要作用,重复和操练是习得语言的必由之路[5]。

二、综合英语课堂值日报告的实效性

说值日报告是小环节,那是因为它只占用课堂几分钟时间,但是要让它能起大作用,做报告者、听报告者、报告内容和形式、报告的难易度等都是必须考虑并采取一定有效措施才能达到的,否则值日报告就可能因为做报告者思想不重视随便敷衍了事,选择的内容或冗长或无意,作报告时懒散拖沓。或者听报告的学生不爱听或不想听,自顾做自己的事情;或者教师做局外人或旁观者,听、看完值日报告后不做任何点评等不利因素的影响而流于形式,毫无实效。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保障值日报告发挥应有的作用,必须考虑到以下几个因素。

(一)从思想上提高学生对值日报告重要性的认识

思想认识的深度决定行为有效的程度。要想让学生正确对待值日报告工作并自觉、认真地准备,必须让学生深刻认识到值日报告的重要性。首先,在课程教学中明确告诉学生值日报告是课程的必修作业,听报告者(教师、其余学生)对报告进行评价,并把评价纳入到期末口试考评中,以增强学生的紧迫感和重视程度。其次,给学生灌输有效的值日报告对学生英语语言知识的掌握和语言技能的提高、心智发展的促进等方面的有力帮助,以增强学生利用好这个锻炼和提高的平台的意识。最后,强化学生的危机感。有一位英语专业教学专家曾忧虑地指出,英语专业学生在学英语,非英语专业学生也在学英语(大学英语)。毕业时,非英语专业毕业生同时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及英语语言技能,而英语专业学生只有英语专业知识和技能,英语专业学生如果不充分利用有利练习机会锻炼自己,提高和突出口语交际技能,与非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根本没有任何优势。这种说法可能有失依据,但不无道理。英语专业学生只有自觉把握所有可利用的机会,充分把值日报告作为锻炼的舞台来磨炼自己,才有利于自己的进步。

(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现代教学理念从关注“教”转向重视“学”,课堂教学模式也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但这并不意味着老师的作用削弱了,相反对教师的“课堂主导角色”提出了新的挑战。正如Sheerin(1997,cited in Benson & Voller,1997:63)所说:“Autonomous learning is by no means ‘teacherless learning’.Teachers have a crucial role to play in launching learners into self-access and in lending them a regular helping hand to stay afloat.”[6]在值日报告中,教师的角色也是极其重要的。

首先,教师介入值日报告的总体规划和设计。教师对学生三年的报告形式进行总体的设计并介入活动。如在朗读、讲故事、初级情景会话、中级情景会话、课文角色扮演、时事话题辩论、专业实践项目汇报、模拟面试场景等中选择各学期值日报告的形式,使报告的难度循序渐进化;教师对朗读和故事内容作一定要求;教师设计丰富的会话情境供学生选择,并规定情境不能被重复使用。同时,根据需要协助学生进行课文角色扮演、时事话题辩论、专业实践项目汇报、模拟面试场景等报告的设计。另外,还可以做一些小细节的规定,如时间不能超过五分钟,除时事话题辩论、专业实践项目汇报外。生词量不能超过十个(以报告者自己作为参照对象),否则用大家熟悉的词代替,以降低听报告者信息输入的难度。

其次,教师主导值日报告的进行,维持课堂的秩序。在值日报告进行当中,教师适时提醒报告者声音的大小、语速的快慢,并对开小差者示意。报告结束后,教师对报告作出点评。同时,可以就报告的主题、内容或细节对部分学生,特别是容易开小差的学生进行提问,也可以激发听报告者对做报告者进行“答记者问”互动活动。这样可以保持课堂的有效秩序,保证值日报告的有效进行,并能检验学生的实际理解效果。

最后,教师营造轻松、愉悦的语言交流环境。Vygotsky(1978)认为知识存在于社会中,由众人去分享而不是各个个体去单独获取[7]。因此,良好的学习环境是学生建构知识的保障,是学生融入协作学习的条件。综合英语课程在基础阶段强调听、说的技能训练,而学生在课堂上“说”英语的焦虑指数较高[4],因此教师不要急于求成,而在耐心引导的基础上,创设一个轻松的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平等的、相互尊重的学习环境。教师应用鼓励的目光、欣赏的神情耐心倾听,用和蔼可亲的仪态、亲切温和的语言进行点评,点评以肯定评述为主。这样,有助于帮助学生克服胆怯、减缓焦虑的心理,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去。

(三)对值日报告的效果进行评价

综合英语期末考试包括口试和笔试两项,口试占15%,笔试占85%,期评由形成性(平时表现)评价和终结性(期末考试)评价组成,两者各占40%和60%。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是评定学生的学习进步程度、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由听报告者对值日报告的效果进行评价,期末教师以40%的比例把评价纳入期末口试成绩评定中。这种方式对学生会是不小的促进,在思想上形成紧迫感,增强关注度。教师在听报告的过程中记录报告者的表现、报告的效果并予以打分评价。同时,引导学生包括报告者对报告的效果进行当堂评价,学生的评价宜以Wonderful,Very good,Good三个等级进行,以避免等级太次增加报告者的思想负担和心理压力。把值日报告纳入考评范围无疑会在很大程度上地激励学生为报告积极地准备、反复地操练。经过多次的上台讲或演,学生逐渐克服胆怯的心理,树立信心,积极展现自我,英语口语的表达能力也迅速得到提高,对其他技能的训练也能起到促进作用。

(四)系统设计值日报告的形式和内容

值日报告的形式和内容的设计根据学生的年级、学习的阶段、学习的内容而调整。内容与形式根据学生的特点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来设计。如,刚刚进入大学的新生对老师和同学都还不熟悉,语言能力尚处于较薄弱的阶段,对抛头露面讲英语存有惧怕的情绪,值日报告的内容宜以简单、两人合作方式进行。另外,综合英语教学离不开话题讨论或辩论、课文段落归纳、课文复述、课文角色扮演、口头作文等口语交际活动,教师适时地把课堂口语交际活动任务落到值日报告的活动上,不仅使课程教学课内与课外有效地结合起来,而且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内化课中所学知识。

值日报告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特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增加语言“输入”和“输出”的机会,最终达到强化学生语言能力的目的。因此,对于贯穿学生大学学习所有学期的综合英语课程教学来说,值日报告不仅是一种简单的英语课前“热身”活动,还是一种长期的积淀。重视值日报告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探索值日报告更高的计划性、组织性、系统性和实效性,使之更好地为课程服务仍然是综合英语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

参考文献:

[1]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M].北京: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及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3,(23).

[2]Swain,M.The output hypothesis:Just speaking and writing aren’t enough[J].The Canadian Modem Language Review,1993,(50):158-164.

[3]张正东.外语教学技巧新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130-131.

[4]苏福宝,张宇红.英语学习焦虑对课堂教学影响之研究[J].柳州师专学报,2004,(4):98-100.

[5]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194.

[6]Benson,P.& Voller,P.Autonomy and Independence in Language Learning.London:Longman,1997:121.

自评报告学生篇5

[关键词]综合素质测评 运作模式 工作机制

[作者简介]张稷锋(1980- ),男,重庆人,中共重庆市江北区委党校,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重庆 400020)陈国梁(1963- ),男,辽宁昌图人,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委员、学生处处长,教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广东 深圳 518055)

[课题项目]本文系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08年度课题“高职院校综合素质测试运作模式探索”(项目编号:130120080307)和深圳职业技术学院2009年度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课题“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与测试运作模式探索”(项目编号:092204002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26-0179-02

一、调查对象、内容和方法

2009~2010年期间,高职院校综合素质测试运作模式探索课题组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专题,在广东、湖北、上海通过专题调研、定向问卷调查等方式,开展了一系列调研工作。

1.问卷调查。高职院校在校学生调查:以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六所高校为数据采集点,发放《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与测评状况调查问卷》250份,回收有效问卷190份。调查内容包括高职院校学生基本情况、综合素质自评、综合素质培养和测评状况、重视的素质类型四部分,共25项具体内容。用人单位调查:以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校园招聘为依托,向用人单位发放《高职院校毕业生综合素质状况调查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57份。调查内容包括单位类型、在岗高职院校毕业生综合素质状况、重视的素质类型、对学校培养建议四部分,共19项具体内容。上述调查均采用无记名、非强制方式。

2.典型高职院校专题调研。课题组选择在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工作方面具有典型特色和突出成效的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三所高职院校开展专题走访调研。

二、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的调查数据

1.学生综合素质的自评。综合素质自评:与社会一般劳动者相比较,高于、相当、低于、说不清分别占33.7%、40%、5.8%、20.5%;卫生习惯:很好、较好、一般、不太注意分别占51.6%、40%、6.8%、1.6%;不良嗜好:无、吸烟、饮酒、网络游戏、晚睡分别占71.1%、9.5%、13.2%、19.5%、1%;精神生活:很充实、较充实、不充实、空虚分别占22.6%、55.3%、19.5%、2.6%;专业水平自评:很好、较好、一般、较差分别占9.5%、28.4%、52.1%、10%;学习习惯:高效学习、很少自习、偶尔自习分别占28.9%、39.5%、31.6%。

2.用人单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综合素质总体状况:很强、较强、一般、较差分别占5.1%、56.1%、38.2%、6%;综合素质相较于本科生:无差别、较差、较好、很好分别占55.4%、5.1%、28.0%、11.5%;专业能力:很强、较强、一般、较差分别占1.3%、57.3%、40.1%、1.3%;道德修养:很好、较好、一般分别占17.8%、61.8%、20.4%;工作责任感:很好、较好、一般分别占18.5%、52.9%、28.7%;组织纪律性:很好、较好、一般、较差分别占20.4%、55.4%、23.6%、0.6%;赞赏素质依次为积极进取、为人朴实、团结协作、踏实肯干、作风扎实、吃苦耐劳。

3.高职院校学生受重视的素质调查。学生最为关注的素质依次为:诚信、坚强、知识、心理、社交。学生希望在校期间提升的能力依次为:沟通、专业、自学能力。用人单位最看重的素质依次是:性格、成绩、能力。用人单位认为重要的职业素质依次为:责任意识、专业技能、团队精神。

三、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状况的调查数据

1.高职院校对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调查数据。综合素质测评的必要性:必要、一般、没必要分别占64.2%、33.7%、2.1%。曾接受综合素质测试的学生占84.7%,其中收到结果和发展指引的情况:均未收到、收到结果但无指引、均收到分别占49.7%、33.5%、16.8%。测评应否包括专业水平:认为是的占77.9%。测评的应然主体:学校、社团、自评、社会机构、家庭分别占56.3%、32.6%、28.4%、54.7%、17.4%。测评的应然周期:半学期、学期、学年、仅毕业前分别占34.2%、44.2%、16.3%、9.5%。

2.重点院校调查情况。(1)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综合素质教育课程建设情况。制定了《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开设综合素质教育课程的实施方案》,成立综合素质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下设机构,统筹全校综合素质教育课程实施)。综合素质教育课程包括人文艺术与修养、高新技术与现代管理、创业方法与创新精神、企业文化与企业发展,课程均为选修课,每科2学分,上课时间均安排在周六、日。课程成绩仅作为优秀毕业生的评定指标之一。(2)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建立了全国第一个非专业素质教育学院,专门负责学生的非专业素质教育的教学组织和测评,下设成功素质教育研究所、理论教学部、素质拓展部、实训测评部等机构。将非专业素质教育和学分纳入教学计划,总学分240个左右,必须修够80个非专业素质学分才能毕业。非专业素质教育涉及创新、创业、素质拓展、演讲、读百本好书、一笔字、一口话、一手文章、社会实践等40多个方面。特色为:成绩单管理,将专业素质、非专业素质学分所涉及的成绩分别设置成绩单;非专业素质学分分级评价,同一科目的学分,根据分值等因素的不同,设置为2、4、6、8四个等级;非专业素质测评的实施机制,学生自主申请,测评由非专业素质教育学院、教务处、学生处共同实施。

四、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测评运作模式建构的思考

1.指标结构及层次。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根据对高职院校学生各项素质的调查以及用人单位的重视程度,从学生全面发展的理念出发,建议将测评的一级指标设置为德、识、能、身心四个方面。德的本义是道德或品行,作为综合素质测评指标的德,主要指品行。高等职业教育培养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前提和基础是培养具有良好品行素质的人。德作为测评一级指标,可设置行为操守、政治表现、社会活动、信用记录四项二级指标。识即为见识、知识,包含专业、通识两方面内容。专业指在特定领域的专业知识;通识指学问广博,非专业性的、非职业性的、非功利性的、不直接为职业做准备的知识和能力。作为测评一级指标,可设置课程成绩、专业表现、通识素养三项二级指标。能的本义是才干、本事,主要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社会工作的表现,以及素质拓展和生涯规划情况,反映学生的生存、适应和发展能力。能是学生综合素质重要的载体,是综合素质展示和发挥功能的外化平台。作为测评一级指标,可设置工作表现、实践情况、特长优势、生涯规划四项二级指标。身体和心理是人们从事各项活动的基本条件,作为测评一级指标,可设置体检报告、体能状况、心理健康报告三项二级指标。

2.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实施机构。校内测评机构。建议各高职院校成立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和测评中心(下称测评中心),下设德测、识测、能测、身心测四个分中心及数据中心。测评中心的职责在于定期出具《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报告》及《学生素质发展指引报告》,分中心的职责在于整合校内外资源及机构,建立科学的测评机制,完成相应指标的测评工作。数据中心的职责在于建立全校学生综合素质数据库,建立网上评价(含自评和他评)、数据查询、修改、申诉、报告的系统。校外测评机构是测评中心功能的重要补充,在对某些指标测评难以在校内完成、新建机构成本较高、校外测评能够实现功能的情况下,可选择有资质的校外测评机构进行测评并提供数据。可与校外机构建立长期关系,通过测评外包、软件授权、师资培训等方式,实现测评目标。

3.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工作机制。(1)数据收集。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测评运行的第一阶段为测评数据的收集,包括自动导入、学校组织测评、学生主动测评、自主录入等。在数据收集前,测评中心需对每一个在校学生自动生成或新建个人综合素质(测评)档案。数据类型方面,包括主观数据和客观数据、量化数据和描述数据、自评数据和他评数据、静态数据和动态数据。关于数据收集的周期,建议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的方式,以学期、学年为固定周期临界点,建立实时开放的数据库模式,保证数据收集工作的及时、灵活、有效。(2)数据查询、使用及变更。数据输出包括测评数据和信息的查询、使用和变更。数据查询的主体包括在校学生、学校有关部门,对于校外机构需学生素质报告的情形,应由校外机构经由校内有关部门批准后,向测评中心申请。学生可以自主、实时查询个人测评数据信息,无须申请,对于临时性测评报告的需求,应向测评中心申请,由测评中心按程序提供;学生对于数据有权提出异议和修改申请,由测评中心审核是否修改并通知申请人。学校有关部门取得查询资格应以测评机构的书面授权为准,且每次查询均须经过申请、审批程序,上述部门负有数据保密、用于规定目的的义务。关于测评数据、结果、报告的适用范围,应制定规范,并严格限制评优评奖用途。(3)数据反馈。数据反馈区别于数据查询,主要指学生数据经过整体统计分析后,由测评中心将学生综合素质的情况及变化以报告的形式在校内予以公布,学校有关部门通过上述信息了解综合素质培养的情况及效果,并以此为依据评估相关综合素质培养制度,为改进和完善提供依据。在关注整体数据的同时,应认识到综合素质个性化的重要性,在数据反馈的共性面前,保留综合素质测评的个性化特征,争取做到对学生个人的全面评价。

4.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报告。一是报告的形式与适用。测评报告应以学年为周期,每年形成一份。关于报告的作出机制,可依学校实际,确定主动或学生申请的方式。综合各种因素考虑后决定以主动方式对全体学生作出报告,基于综合素质测评的功能和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需要应当逐步转化为测评报告一律由申请而作出。由于测评报告的权威性和指导性,报告全部使用经验证的数据。报告作出后,著作权归测评中心,学生有使用权,未经学生同意,测评中心不得将数据开放给其他机构和个人。二是报告的结构模板。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年龄、专业、班级、报告时间。测评报告阅读提示:测评报告具有参考价值,是特定阶段综合素质指标的固化,并不具绝对性,特别是对某些过高或过低的指标,应综合分析。道德品行素质:日常修养、遵纪守法、社会活动、行为及工作中表彰或处罚等具体指标按照权重折换分数,辅之各种行为、活动表现的文字性表述。知识技能:成绩、技能资格、获奖、通识测试等具体指标按照权重折换分数,辅之《成绩单》、证书之类的文字表述。能力表现:社会实践及工作经历、工作岗位指导教师或领导对其表现的描述性证明、能力特长优势,辅之《职业规划报告》。身体心理:体能状况自评数据、医疗机构出具《身体检查报告》、学校心理健康中心出具《心理健康报告》,心理素质仅作参考,不宜折换分数。测评分析及建议:以所在学校有关学业平均水平为基础做出学业优劣势分析、任课教师、班主任、辅导员、学生组织及社团指导教师的描述性主观评价和建议。

[参考文献]

自评报告学生篇6

由于全国标准与各州立标准在内容、重点、特色等方面都存在比较大的差异,导致各州设立的课程、教学以及评估都自成体系,州之间的教育差距难以协调、弥合。而各州为了逃避NCLB法案中学校学业成就不达标而遭受严厉惩罚的后果,纷纷下调教育标准,降低了教育问责制度的权威性与实效性。为此,奥巴马政府推出了“力争上游”计划(RacetoTheTop),拨款43亿元鼓励各州进行教育改革,更明确提出应出台全国统一标准,改变各州课程、评估标准不一的失衡局面。全美州长协会(NGA)与州教育长官委员会(CCSSO)在2010年6月共同颁布“共同核心州立标准”(CCSS),以期统一美国基础教育课程标准,实施学生能达到“升学与就业准备”能力的教育问责。该标准是全美48个州以及哥伦比亚特区和2个海外属地共同参与研制,因此各州积极调整本州课程与评估体系设置,确保与新标准匹配和同步。如符合各州升学与就业标准的评估系统应该能做到有效测评CCSS的广度和深度;能评估学生是否达到预定目标;能支持学校进行改善措施;能有助于促进标准提升等。统一的标准规定了学生学习后应达到的国家期望能力,而问责评估的主要目的是考察学生是否具备了这一期望能力的状况。因此,评估标准与课程标准应保持一致性,包括知识内容、知识样本分布、知识广度以及知识深度等方面。知识内容一致性关注评估项目所涉及的主题与课程标准的内容主题是否一致,考试知识点与课程标准知识点应确保吻合;知识样本分布一致性是指课程标准中每个知识点在关注程度与数量上能在评估与课程标准中均等分布,即每条课程标准都有同样数量的评估条目测量,且这些评估条目的分值应相等;知识广度一致性是要求课程标准中设计的知识跨度与评估项目包含的一致,即保证课程标准中每个知识点都得到评估;知识深度一致性是强调评估内容考察的认知要求与课程标准中的期望程度一致。只有当评估标准与课程标准保持一致时,评估信息才可能成为有效的评估数据。

二、完备多元的学业测评系统

为保障学生学业信息采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美国建立了完备多元的学业测评系统,从测评主体、评价过程以及测评方式上保障学生得到全面、规范和多元的学业评价。首先,美国绝大部分州为了有效检验州范围内各个学区、学校和学生是否达到了设定的内容标准,都为基础教育的每一年级设立了全州的评估考试,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学生测试体系。以马里兰州为例,该州建立了从幼儿园到高中阶段不同层次的完备的州测试评估体系,并由州教育部将测评结果书面通知到每位学生家长。评估测试体系是以学生为中心的,首要体现的是“为了一切学生”的特点,即确保学生不会因为经济困难、少数族裔、身体残疾以及英语障碍等方面原因而导致学业成就薄弱。该体系包括了幼儿园入学准备计划、学校评估考试以及各类学校替代考试。不同类型和层次的考试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评估途径和机会,真正确保政府在比较公平和正义的条件下帮助学生通过评估考试。问责考试评估通常有三个环节,即命题、评测与数据转换。命题通常采用题库的形式。美国在全国范围内有比较成熟的考试系统和庞大的市场,美国教育考试服务中心、美国大学入学考试等考试机构提供了大量的考试与试题。许多州也都委任专业的评估中介机构建立了基于该州课程标准的试题库,并研发或购买了适当的试题抽样技术,确保试题尽可能低重复且涵盖了核心内容。评测环节主要是检测与评分,即设定适当周期的检测时间和评分规范。考生经过了标准化测试之后,各州将测试及其他采集的信息(主要包括该州的年度进步指标AYP、评估指标、毕业指标以及人口统计指标四类)进行整理、分析并据此建立有效的评估模型或调整合理的教育标准,从而对各个学区和学校实施科学评估。学生学业成就问责评测主要通过传统的纸笔考试并结合表现性评估的方式进行。传统的纸笔考试因为评分公正、成本低且信度、可比性和规模性较高等优点,一直是美国问责评价的主流方式。然而,教育目标的全面性和纸笔考试的局限性决定了问责评估数据采集还需要借助表现性评估这一技术途径。随着NCLB后各州逐渐暴露的“降低标准”、“应试教育”等问题的出现,美国教育界一方面从问责数据分析环节进行评估评价模型改良,即由单一的终结性评估改为诊断性、形成性以及终结性合为一体的复合型评估模型;另一方面则从问责数据采集环节加入表现性评估途径作为辅助。学业成就不再局限于事实性知识的掌握,而是扩展到分析问题和批判思考的认知能力、表现性技能以及情感素质等,这些特定的学习目标需要合适的测评方式去评估,而表现性评估正是纸笔考试的重要补充。

三、全面规范的问责报告制度

问责报告是美国教育问责体系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可以为公众提供清晰、准确的教育评估信息,有助于家长对办学质量与学业状况等信息进行理性择校;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学校对自身与学生有更好的关注与了解,学校可以根据报告进行改进并达到更高教育标准。教育问责 通过向专业人员的赋权,以评估结果来保障教育质量,而问责报告则是将赋权对象扩展到家长和社群,是“评估型政府”通过教育分权促进发展的理念体现。美国各州在教育问责报告的撰写、内容以及公布上都有较大差异,NCLB后问责报告开始形成了统一的实施规范和内容框架。NCLB要求各州三种教育报告,即评估报告、项目评估报告以及问责报告。评估报告通常用于学生、教师、学校、学区以及州的学业绩效表现总结,由评估中介机构开发或使用评估模型完成;项目评估报告是各类项目的活动与服务的情况总结,通常由各州教育局或学区负责向州内部的利益相关者提供信息;问责报告是与州问责体系密切相关的州、学区与学校不同层次的报告,以及各州向联邦教育部提交的年度报告。从报告的信息内容看,问责报告作为问责制度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它一方面要反映提升学校教育质量的根本目的,另一方面则是要满足公众对于当前学校教育状况的知情权。因此,教育问责报告要体现出学校在促进学生学业成就的情况,必须在内容上有一个完整且合理的指标信息框架。美国基础教育问责报告内容通常应包括四个方面的信息,即学生学业成就信息,包含学生学业表现相关的各类数据信息;学生受教育机会信息,包含学生受教育机会相关的数据,如接受教育的时间、学校提供的课程等;学生受教育情境信息,包括影响学生受教育的环境因素,如学校环境、学区环境以及学校或政府的相关努力等;技术型说明信息,包括各种术语的通俗解释,确保报告内容易于理解和简洁。从报告的报告层次看,NCLB要求问责报告应在每学年初进行,反映上一学年的学业情况、整改方案以及发展趋势,包括州、学区、学校三个层次,每个层次的问责报告因目的的不同而有所差异(见表2)。各州没有报告的义务,只须按规定每年向联邦教育部提交年度报告,但绝大多数州也通过网络及媒体门户向公众进行报告;各学区按照规定必须通过网络、媒体或公共机构等几种途径向本学区的所有学校、社区、家长进行报告;各学校与学区的报告信息中会提醒当地家长关于该区接受“第一条款”的资助状况和信息,以及各学区或学校的教师资格情况、州学术评估成就水平等。

四、责任共担的问责奖惩机制

以成绩为导向的、简单的奖惩机制在经历了一定的实践失败后,联邦及州教育部提出应针对不同地区和学校进行差异化问责,政府应与学校共同接受相应问责,从单向奖惩为主的制裁方式转变为改善和扶持为主的责任共担机制。美国各州对于学校教育成就高低的鉴别标准各不相同,但都会有一套严格的鉴定程序。不符合州规定标准的学校增大。各州政府根据不同的评估结果以及背后的原因对州、学区与学校制定合理的责任分担框架。其中,政府强调的是外部的支持与干预,学校注重的是内部的自我改善。这种针对不同学校实施不同干预与扶助措施的差异化处理模式反映出美国基础教育改革已经进入精细化阶段,标志着美国基础教育改革已经达到新的高度。政府主要关注的是表现优异与落后的学校,依据问责评估结果进行奖励或扶助干预。若学校的表现水平达到了规定的标准,政府会对这些学校进行精神或物质上的奖励。通常奖励措施有资金、荣誉以及自由权三类,即为学业成就优异的学校提供奖金作为鼓励;或是在公共场合、媒体中公开表扬,或公开授予奖旗、蓝丝带、证书等荣誉标志;或赋予表现优异的学校更多的自由空间,以期其获得更优异成就。扶助干预是整个奖惩措施的核心,根据干预程度不同可以有轻度、中度与重度三种干预程度及超过20种干预方式。轻度干预通常是学校认识到自身的低成就表现并能自行实施改进。这类干预方式主要有鉴定低成就学校、学校成就公布并排名、提供学校改进技术扶助、指导教师专业发展等。中度干预是安排教育扶助队在学校的运行中提供改造意见和方案,并协助学校实施改造。这类干预方式包括学校的组织、氛围、决策、实践、领导等,如实施民主决策、更改人员配置、组建教学团体等。重度干预则是最高风险的政府干预措施,通常会为整个学校带来重要人事变动或教学变革。这类干预方式主要包括重组学校、关闭学校、接管学校及更改学校运营模式(如普通公立学校改为特许学校)等。因此,干预扶助措施主要可以分为学校自我改进、政府专业支持以及政府强力干预这三个实施阶段。首先,学校的自我改进主要是学校基于政府提供的有效问责评估信息进行自我诊断,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并实施的改进计划。其次,政府会为学校提供持续性的专业支持,通过委派有经验的教师、教育家、学者或管理者组成专家技术扶助队为学校提供教学、管理、专业、领导等多方面的支持。最后,政府在经过了书面提醒、技术支持、资金援助、实施改进计划、实施改造计划等措施后,学校仍然无法在规定时间内(通常为3年)取得有效改善或达到标准,政府将采取风险性较高的学校重组和接管措施。

自评报告学生篇7

一、问题提出

心理咨询的一个基本理念是,当事人通过与咨询师的互动后会在某些方面发生变化,且期望这种变化是积极有利的。但问题在于,如何反映这种变化,并且加以分析,从而判断心理咨询的效果,这就是心理咨询的效果评价问题。尽管越来越多研究表明心理咨询是有效的,但其评价的科学性依然是一个问题。

近年来,在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推动下,越来越多中小学设立心理咨询室,学校心理咨询开展得如火如荼,学校心理工作者也着重思考及实践各种心理咨询技术,但很少有人对学生咨询的各个阶段进行评价及思考,普遍的做法是咨询结束后填写一张咨询记录,以存档案。所以,学校心理咨询效果应从哪些方面去评价,如何做科学的评价,如何促进学校心理咨询工作发展,是一个非常有参考及指导性意义的研究课题。

二、心理咨询效果评价述评

早期的心理咨询效果评价对理论的依赖性很强,比如精神分析学者关注“自我力量”,认知心理学者使用“认知方格”。后来则发展为使用不同量表进行的多元评价,但评价标准很不一致,不同量表之间缺乏可比性,这让研究者和实践者无所适从。面对这种情况,心理学家开始尝试构建适用于各种咨询和治疗方法的效果评价模型。这些基于临床实证研究构建的模型摆脱了对某一种心理咨询理论和方法的依附,使得其适用面更为宽广。杨宏飞就提出了围绕当事人变化回答四个核心问题的四维模型。

四维模型包括内容、报告者、方法与时间四个维度(见表1)。其中,“内容”回答“什么在变化”这个问题,既要反映消极心理的多寡,也要反映积极心理的变化。“报告者”回答第二个问题,包括当事人、专业人员(指咨询师和受过训练的观察员) 以及知情者(指亲友、同事、学生、教师等) 。“方法”回答第三个问题,包括侧重量表与实验设计的“实证法”与侧重个案报告的“现象学方法”。“时间”回答第四个问题,包括“即时报告”“跟踪报告”“中期报告”“总结报告”等多种时间维度。

三、构建学校心理咨询效果评价模型

学校心理咨询不同于面向社会人员的心理咨询与治疗,学校心理咨询对象的年龄比较集中,都是青少年,主要解决正常青少年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人际、家庭等问题,更注重的是教育、指导和支持,是一种适应性和发展性的心理咨询,其效果评价着眼于学生积极的情绪体验、积极的人格品质和社会技能的提高。因此,参考杨宏飞心理咨询效果评价四维模型,笔者尝试构建以报告人为主导,以时间为主线,内容及方法为报告项目的学校心理咨询效果评价模型(见下页表2)。

以报告人为主导符合学校心理咨询的特点,关注当事人学习、生活环境因素。

来访的“当事学生”和对其咨询的“心理辅导老师”报告内容,既包括体现心理咨询的积极效果的积极心理变化,也包括反思自己主动性和积极性的消极心理变化。而家长、同学、班主任只报告当事人的积极心理变化,这有助于形成当事学生积极的心理支持环境。

来访的“当事学生”和对其咨询的“心理辅导老师”在咨询前、中、后都报告,有助于当事学生积极心理与行为的推进与发展,“心理辅导老师”的后期跟踪辅导有利于评价咨询效果的延续性。而“家长”“同学”“班主任”只是报告咨询前、后变化,给该当事学生的心理咨询效果作辅评价。

在评价方法上,测量是实证性的评价,是所有“现象观察”的现象学评价的有力佐证。

当然,此模型只适用于学校心理咨询(个体咨询),对于全员参与的发展性心理辅导(比如团体辅导)则有非常大的局限。

四、学校心理咨询效果评价模型的实践与思考

接下来,笔者将以一个适应问题学生咨询案例为例,重点阐述学校心理咨询效果评价模型的实践与思考。

(一)咨询案例

我校是全寄宿学校,适应不良是刚入学的初一新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每年九月份班主任转介的个案多属此类。独生女杏儿开学后就感觉适应不了学校的住宿生活,非常想念妈妈,回到宿舍就往家里打电话,虽然妈妈鼓励她要坚强,但自己就是控制不住,常以泪洗面。据班主任反映,这种情绪已经严重影响到她的学习生活:在课堂上经常发呆,望着窗外,教师稍微提醒,她就趴在桌子上簌簌落泪;在生活中,同学们都不太敢跟她交往,生怕一跟她说话她就哭,而她在课间也经常趴在桌上,在活动时躲在角落,不主动跟同学交流。

该案例采用的心理咨询方法为艾利斯的合理情绪行为疗法(REBT)。经过四次的心理咨询,杏儿的个体信念(B)从“觉得自己适应不了,觉得在学校无法生活”转变成了“要主动和同学、教师交流,要自信地适应初中生活”,行为结果(C)从“整天流泪,吵着要回家、要转学,上课不专心,不和同学进行交往”转变为“能主动交往,自信地适应初中生活”。

(二)咨询效果评价模型的实践

下页表3贯穿咨询全程,适时记录咨询效果。

在此后的心理咨询中,对每个个案咨询结束后的心理咨询效果评价在此基础上亦有多次补充和完善,比如:针对“当事学生”所反映的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采用SCL-90、中小学生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等量表进行测评;对家长、班主任和学生的报告除了访谈,还设计了简单问题供作答的形式。

而“心理辅导教师”报告维度,为及时反映咨询工作和反思咨询进程,结合心理咨询中当事学生的变化,进一步细化为下页表4这样的咨询效果评价模型,以便咨询师在咨询结束后对整个咨询过程有整体的认识:此个案系列咨询如果成效非常明显,主要体现在哪里?收效不明显的原因在哪里,是学生因素,还是咨询方法因素?

当事人的想法与情绪状态是每个阶段基本可以评估及报告的,但是否形成了积极的人格品质,是否在社会生活行为及能力方面有所提高,则主要在咨询结束后及追踪评价中体现。

测量分析主要体现在咨询前与咨询结束后,能及时反馈当事人的变化,而咨询方法的分析则主要体现在咨询过程中的选择和咨询总结时的反思,以研究咨询方法是否恰当及有效。

(三)咨询效果评价模型的思考

学校心理咨询效果评价模型能够直观和全方位展现每个个案的改变过程,对学校心理咨询工作产生非常大的促进作用。以报告人为主导的学校心理咨询效果评价模型符合学校心理咨询的特点,关注当事人学习、生活、环境因素,有助于形成当事学生积极的心理支持环境。相较于简单的咨询记录表,这种效果评价模型还给予学校心理咨询工作者非常严谨、明晰的咨询思考。另外,这个模型还细化了“心理辅导教师”报告项目,让我们在咨询结束后对整个咨询过程有整体的认识。当然,这样的咨询效果评价模型是细致及严谨的,需要学校心理咨询工作者在咨询实践中及时记录及反思,才能带给自己更多的思考和努力方向。并且,此模型只适用于学校心理咨询(个体辅导),对于全员参与的发展性心理辅导(如团体辅导)则有非常大的局限。

自评报告学生篇8

[关键词] 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 效果 评价

[中图分类号] R195.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8-321-02

Effect Evaluation of Diseases Reporting lnformation System in Zhoukou City

Zhang LixiaZhang ShugongLuo Hongwei

(Xihua County for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Xihua,Henan 4666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review the process of Diseases Reporting lnformation System (DRIS)construct and to evaluate the performance of this system during 2004-2009 in Zhoukou City.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evaluate the interact-based information quality of infectious disease of Zhoukou from 2006 to 2009,and support scientific base to improve the quality in the next work. Methods The case investigation data of infectious diseases cases reported by 10 county(city,district)through DRIS were analyzed for performance indicators calculation. Data was consulted from the Disease Surveillance Information Report and Management System. Results The average rates of infectious diseases of Zhoukouwith timely report failure,timely checking failure,repeated report and no report during 2006-2009 were 1.03%,0.52%,0.01% and 0.00%.performance indicators increased steadily. Conclusion In general,the quality of direel detwerk yeporting system for infectious diseases of Zhoukou from 2006 to 2009 shows to be good,acquired markedly social benefits.

[Keywords] Diseases Reporting lnformation System; Effect; Evaluation

我国于2004年1月1日启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子系统《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以下简称网络直报系统)进行传染病监测信息网络直报。周口市自2004年初建设和运行网络直报系统运行以来,传染病疫情报告的及时性、准确性、完整性有了根本保证,信息报告质量逐年稳步提高。为使全市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更加规范科学、及时有效,现对2004-2009年网络直报系统运行情况进行分析,对传染病网络报告信息质量与效果进行评价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疾病监测信息系统运行情况资料来源于现场督查和网络审核资料;传染病数据资料来源于周口市各医疗卫生机构2004-2009年通过《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报告的法定传染病临床诊断病例和实验室诊断病例。

1.2 方法 对全市所有乡级及以上医疗单位和疾控单位的信息系统运行情况进行现场督查和网络审核,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资料进行分析;网络直报系统运行评价指标: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监测信息网络直报工作与技术指南》(2005试行版)制订的评价指标:直报用户网络直报率。凡年度各月有1例及以上传染病个案病例信息网络报告卡者既视为网络直报系统正常运行;传染病报告信息质量综合评价指标: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系统质量评价指标及统计规则》(2006版) 修订的质量评价指标,运用综合指数(率)对传染病网络直报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综合指数(率)=(未及时报告率+未及时审核率+重卡率+县区零缺报率)/4。综合指数(率)越小,说明该地区传染病疫情报告信息质量越高。

1.3 统计学分析 利用《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质量统计模块中“质量综合评价”中的相关数据,采用Excel电子表格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运行情况 通过对现场督查资料和网络审核数据统计分析表明,全市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运行于2004年1月开始,截止2006年10月底,全市232家医疗机构和疾控机构(包括37家县及县级以上医疗机构和疾控机构、195家乡镇卫生院)全部实现了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在2004-2009年的运行中,网络直报单位不断增加,网络直报传染病病例逐年提升。见表1。

表1周口市 2004~2010年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运行情况

2.2 传染病网络直报单位类型构成 2004年1月1日0时-2009年12月31日24时,全市各级卫生医疗机构共报告法定传染病报告卡205410张,其中有36.17%来自县级以上综合医院,29.05%来自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68%来自县级以上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三者共占报告病例总数的85.90%,8.55%来自专科防治院,2.51%来自妇幼保健院, 3.04%来自其他卫生机构。网络直报系统运行以来,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卡逐年减少,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传染病报告逐年增多(表1)。

2.3 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运行效果

2.3.1 传染病报告的及时性 在2004年之前的传统的报告模式中,从医院发现传染病例到县级卫生防疫站收到疫情报告,平均5天时间。在2004-2009年的网络直报模式中,传染病发病诊断平均0.66天,诊断报告平均0.45天,录入审核平均0.02天。从医院发现传染病例到县、市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收到疫情报告,平均为0.45天时间。传染病报告的及时性提高了10.11倍。

2.3.2 传染病报告的准确性 实行网络直报前6年,全市共报告甲类传染病1种4例,乙类传染病16种84589例,丙类传染病未报告。总传染病报告发病为2类17种84593例,年均发病率为161.82/十万;实行网络直报后6年,全市共报告甲类传染病0种0例,乙类传染病15种178434例,丙类传染病6种26976例,总传染病报告发病为2类21种205410例,年均发病率为294.06/十万。实行网络直报前后6年的年均发病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955.8,P

2.3.3 传染病报告的完整性 我市1953年建立传染病报告系统,报告病种为13种。1989年颁布《传染病防治法》,法定传染病分为甲、乙、丙三类共35种,我市报告病种为甲、乙2类共17种。2004年修订《传染病防治法》,法定传染病分为甲、乙、丙三类共37种,我市报告病种病种为甲、乙、丙三类共21种。全市于2004-2009年所发生的法定传染病甲、乙、丙三类传染病全部通过《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进了网络直报。实行网络直报后2004-2009年中,全市共报告甲类传染病0例,乙、丙类传染病21种205410例。

2.4 传染病报告信息质量综合评价 自2006年以来运用《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系统质量评价指标及统计规则》(2006版)进行报告信息质量的综合评价。

2.4.1 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报告的及时性 2006-2009年,150696张传染病报告卡,从诊断到网络报告平均间隔时间为11小时。未及时报告的传染病卡片1558张,平均未及时报告率1.03%,全市大部分县(市、区)每月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报告卡未及时进行网络直报情况,但逐年减少(表2)。

2.4.2 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审核的及时性 2006-2009年,150696张传染病报告卡,从报告到审核平均间隔时间为47分钟。未及时审核卡片790张,平均未及时审核率0.52%,全市部分县(市、区)每月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网络报告卡未及时审核情况,但逐年减少(表2)。

2.4.3 重卡和县区零缺报的情况 2006-2009年,周口市的10个县(市、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及时删除重复传染病报告卡共3736张,主要是肺结核和乙肝。2006-2007年周口市的个别县(市、区)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网络报告卡未及时进行删除,重卡率分别为0.04%、0.02%,2008-2009年无重卡现象;2006-2009年周口市的10个县(市、区)均有传染病报告,无县区零缺报现象(表2)。

2.4.4 信息质量综合评价 2006 2009年,全市平均综合指数0.39%。各年质量综合指数分别为1.15%、0.39%、0.14%、0.06%。2006-2009年的网络直报质量评价综合指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3427.42,P

表2周口市2006~2009年传染病网络直报信息质量综合评价

3 讨论 利用现代通信手段,依托互联网的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 建立起了基于网络模式下的“在线、个案、直报”的传染病监测信息报告系统,建立起了统一、高效、快速、准确、贯通上级疾控机构与本地医疗机构、触角延伸乡村基层卫生单位的互联互通的传染病管理网络,形成构建了一个适合形势发展的疾病监测工作体制。成功实现了传染病由传统报表格式向个案实时报告的根本性改变,带来了疾病监测控制工作质的飞跃,与既往研究[1-6]一致。

周口市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6年来的实际应用,有效保障了传染病信息报告的及时性、准确性、完整性,全市传染病网络直报质量逐年提高。高质量的疫情监测数据、及时准确的疫情分析、通过对监测数据动态快速统计分析与疾病爆发信息的早期监测预警,为重大疫情控制的科学决策提供了有力的信息情报服务,为决策科学化与管理现代化做出了贡献,并经过实际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最好也最恰当的体现了公共卫生的成本―效益。

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的应用效益表现在为管理现代化和决策科学化做出贡献,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这在实际重大疫情防控工作中得到了充分体现。2009年入春以来,周口市的手足口病开始迅速蔓延,疫情快速传播,疫情防控形势严峻。面对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新闻媒体高度关注、社会公众广泛关心的状态,我们及时启动应急工作机制,努力减少疫情对公众健康的危害和对社会生产生活秩序的影响,进一步强化疫情监测工作,通过《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实时监视全市疫情,畅通信息反馈渠道,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情报。编发了全市手足口病疫情日、周、月不同时段的疫情动态分析238期,科学分析研判疫情,准确预测预报发展趋势,提出合适的工作建议,为领导决策及时提供准确的信息服务,做到了情况明、信息灵,数据准、分析透,预测准、建议正,措施硬、效果好,保障了手足口病防控工作科学规范,及时高效。2009年全市共报告手足口病病例7608例,报告发病率为76.31/十万,明显低于全省平均水平(82.54/十万),未出现社区水平的集中暴发局面,全市的疫情控制在了平稳状态,手足口病防控工作取得了阶段性重大胜利。

参考文献

[1] 马家奇,戚晓鹏,施小明,等.2005年传染病网络直报工作评价[J].疾病监测,2006,21(11):600-603.

[2] 王丽萍,郭岩,郭青,等.2006年全国法定传染病网络报告信息质量评价[J].疾病监测,2007,22(6):412-414.

[3] 陆小军.南京市传染病疫情报告信息质量综合评价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措施[J].疾病监测,2007(3):210-212.

[4] 朱正平,李建平,苏晶晶.南京市2006年传染病网络直质量评价[J].现代预防医学,2008,35(2):261-263.

[5] 赵桂金,郝福华.太原市2005-2007年法定传染病网络报告质量分析[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08,9(8):729-731.

上一篇:施工单位自评报告范文 下一篇:考核自评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