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游记作文范文

时间:2023-10-06 16:57:32

泰山游记作文

泰山游记作文篇1

汽车把我们送到泰山山脚,树木仍是那么绿。我便开始了第一次登山旅行,天不是那么黑了,树木却还是一身苍郁的绿装。

爬山爬了好久,爬到了半山腰,我累得粗气直喘。原来挺起胸膛,大步流星的我,如今像一只小小的蜗牛。“不行,不行,我爬不动了。”山腰这么冷,现在嗓子眼儿都被凝固了,喝一口白开水都是冰冷的,大人们也很累,许多人都在石阶上休息。我也不顾小“傻”样,随地坐了下来。可后来,我看看石阶旁的树,它们依然是那么笔挺,那么高昂。我便伸了伸胳膊蹬了蹬腿,继续往上爬。

终于,爬上山顶了,这是树木似乎更加绿了,我的成功感也灌满全身,像一只快活的小鸟,叽叽喳喳地“叫”着。

太阳在山尖上舞动,是云妈妈用双手把它托起的,树木也像被唤醒似的,绿得发亮!一种大自然的气息向我扑来,我似乎也被太阳唤醒了。

一切是那么静谧美好……

泰山游记作文篇2

中华国山 美丽泰安

泰安市因泰山而得名,寓“国泰民安”之意,位于山东省中部,地处济南都市圈、山东半岛城市群和环渤海经济区,辖两区(泰山、岱岳)、两市(新泰、肥城)、两县(东平、宁阳),离孔子出生地曲阜市80公里,是一座极具魅力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充满生机的现代化山水园林旅游城市,先后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等荣誉称号。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泰山,雄峙而立于齐鲁大地,历史文化丰厚,被誉为“华夏神山”、“东方历史文化宝库”。“泰山安则四海皆安”。相传远古时期即有72位君王来泰山巡狩祭祀,自中国第一个皇帝秦始皇开始又有12位皇帝到泰山举行封禅大典和登山朝拜活动,是中国历史上唯一受过皇帝封禅的名山,历代文化名人孔子、曹植、司马迁、李白、杜甫、坡等也都曾神游泰山,写下了流传千古的华文诗篇,“泰山石敢当”信仰习俗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至今仍在中国及东南亚国家盛行不衰。

近年来,泰安市立足自然和人文资源优势,坚持以泰山文化挖掘、展示、传承为主脉,将泰山独特的自然、地质、生态优势与文化有机融合,以打造泰山旅游带动城市发展,做到了相互补充,相得益彰。连续实施了一大批重点旅游项目建设,建成了泰山地质博物馆和彩石园、石峡园、醉心园三个特色地质遗迹园区,搬迁建设了冯玉祥纪念馆,完成了天外村广场、环山路景观带、龙潭公园、岱庙石刻园、黄溪河水库景观提升、桃花峪水系一期工程,恢复开发了岱顶宋摩崖等景观群。同时,在中央电视台等媒体不断加大形象宣传力度,叫响了“登泰山,保平安”的主题口号,在国内外引起较大反响,“到泰山祈平安”已成为泰山旅游的重要招牌。泰山获得世界地质公园、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等荣誉称号,连续两届排名“中华100大人文与生态名山口碑金榜”首位。2008年,泰山景区进山进景点游客突破300万人、购票进山游客突破210万人。

泰安市委书记杨鲁豫告诉记者:泰安市、市政府将紧紧围绕“打造国际旅游名城”目标,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打泰山牌、文化牌、生态牌、和谐牌,不断加大旅游服务配套设施建设力度,进行高标准的城市综合整治,使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日臻完善、城市品位形象不断提升、城市面貌焕然一新。记者在泰安采访切身感受到,泰城确实呈现出了山城衬映,山下有城、城中观山的独特景观。如今的泰山、泰安正以壮丽的景观、厚重的文化、快速的发展、优美的环境吸引着海内外人士前来旅游观光、投资兴业。

科学发展 和谐泰安

泰安市是山东省三大科教文化中心之一,境内有山东农业大学、山东科技大学、泰山医学院、泰山学院等6所高等院校,拥有四个省级开发区,其中有规划面积50平方公里的泰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规划面积27.6平方公里的旅游经济开发区。为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泰安市立足科研和人才优势,实行综合执法、客商证等制度,依法保护外商和企业的合法权益,在全社会形成了“亲商、安商、富商”的浓厚氛围。“投资泰安,稳如泰山”已成为海内外投资者的共识。

近年来,泰安市、市政度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团结拼搏,求真务实,锐意进取,全市经济和社会保持了良好发展势头。2008年,全市生产总值实现1513.3亿元,增长13.4%;完成地方财政收入76.4亿元,增长19.0%,其中各项税收占财政收入的76.7%,同比提高3.9个百分点。一是巩固加强农业。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发展现代农业为首要任务,全面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农产品竞争能力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在不放松粮食生产前提下,做大有机蔬菜、奶牛养殖、苗木花卉三大“亮点”,培植优质粮、蔬菜、干鲜果、畜禽、苗木花卉、桑蚕6大产业,壮大畜禽养殖加工、蔬菜加工贮销、乳品加工、果品木材加工、桑蚕加工等产业链条,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二是做强做大工业。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着力推进自主创新,加快培植一批创新型企业、企业技术中心、省以上名牌和著名、驰名商标。培植壮大输变电设备、汽车及零部件、无机非金属材料、精细化工、食品饮料等优势产业,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大技术改造投入,鼓励企业走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的发展路子,努力打造一批销售收入过“百亿”的大企业。目前,泰安拥有国内生产能力最大的碳纤维、纸面石膏板、甲酸、三聚氰胺生产线。尤其是紧紧抓住了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无污染、能持续提供税源、富民强财政、增加就业的大项目、好项目,增强了经济发展后劲。

三是提升发展以旅游为龙头的服务业。按照“融合济南、辐射全省,对接京沪、面向全国,拓展海外、放眼世界”的要求,紧紧围绕“吸引人、留住人” 创新体制机制,整合旅游资源,在推动泰山、泰城为中心旅游项目建设的同时,积极推进徂徕山、莲花山、东平湖等旅游资源开发,形成大泰山旅游格局。实施项目带动战略,策划建设一批体量大、带动力强、能够整合旅游各要素的休闲度假、康体娱乐、农业观光和特色高端旅游项目,重点抓好泰山方特欢乐世界、环山路旅游观光线、泰山实景演出、艾洼生态民俗村等旅游项目建设,培育泰山国际登山节、东岳庙会、肥城桃花节、宁阳蟋蟀节等文化节庆品牌项目,变单一观光型旅游为观光休闲度假型旅游。高度重视抓好旅游市场主体培育,引进、培强、做大一批旅游骨干企业,着力抓好高档星级酒店、特色餐饮美食街、旅游购物休闲街、旅游集散中心建设。2008年全市国内旅游人数达到1848.7万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36.9亿元,分别增长23.0%和30.6%。

与此同时,泰安市委、市政府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倾情尽力解决好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切实推进社会公平、改善民生。每年市委市政府都确定一批为民要办的实事,强化责任,加大力度,抓好落实,取信于民、惠及于民。2008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609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046元,同比分别增长16.5%和13.9%。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逐步完善,全市义务教育段共有45.9万名学生享受到免费政策。城乡公共卫生服务、预防保健、疾病控制、医疗救治得到进一步加强。全市新增城镇就业再就业7.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1%。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全面建立,失业保险、城乡低保、五保供养、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助标准逐步提高。全市建设经济适用住房19.8万平方米、廉租住房1.5万平方米,实施了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工程。全市行政村通油路率、通客车率分别达到96.3%、99.5%。完成农村无害化生态卫生厕所6万座,新建户用沼气池1.6万个。

泰山游记作文篇3

东岳泰山是五岳之首、我国名山的杰出代表。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墨客登临泰山,留下了大量优美的诗文。

《登泰山记》是清代著名散文家姚鼐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同类题材游记的佼佼者。作者在文中不仅清晰平实地记述了登泰山的历程,而且栩栩如生地描绘了泰山雪后初晴的瑰丽风光和日观亭观日出的壮观场景,间或穿插考据,无一字议论,而寄予情怀尽在言外。读来令人既如同作者一样激荡着对祖国锦绣河山的挚爱之情;又感佩于作者的攀登雅兴和毅力。

姚鼐(公元1731―1815年),字姬传,一字梦谷;室名“惜抱轩”,人称“惜抱先生”。安徽桐城人。他与方苞、刘大齐名,是“桐城派”三祖之一。工古文,主张“义理、考据、词章,三者不可偏废”,以阳刚、阴柔区别文风,指出:“为文者八,曰神理气味格律声色。神理气味者,文之精也;格律声色者,文之粗也”。《登泰山记》的写作,融会“义理、考据、词章”于一体,成功地实践了姚鼐的文学主张。

以时间、游踪为序:脉络清晰又详略得宜

《登泰山记》的行文,以时间和自己的游踪为序而展开,依次记述了作者于隆冬岁梢从泰山南麓经中岭登上泰山之巅的沿途观感,在日观亭上所见日出的绚丽景致,归途中的庙宇、皇帝行宫、石刻等文物古迹,以及冰雪泰山的肃杀寂静物候。

我于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公元1775年1月),自首都北京冒着风雪,经过山东的济河县、长清县,穿过泰山的西北谷,越过长城的城墙,到达泰安。――仅一句话,既利索地交代了自京师至泰安的经历,又颇具匠心地设下贯串全文的一条“伏线”,紧扣时令风雪,反衬登泰山之艰难、攀登之勇气毅力和游览之雅兴。

十二月二十八日(丁未日),与泰安知府朱孝纯子颍一道由南麓登山。大约四十五里,一路上都是石头砌成的台阶,有七千多级吧。我开始沿着中谷进山,路走了一小半,越过中岭,再沿着西谷,终于到达泰山之巅。道中迷雾冰滑,石阶几乎无法攀登。――具体展现由泰山南麓登山一路之艰辛。

十二月的最后一天――二十九日(戊申日),五更时分,我与子颍坐在日观峰上的日观亭里,等待日出……――这是全文的“重中之重”,浓墨重彩,生动描绘。

日观亭的西面有东岳大帝庙,又有供奉东岳大帝女儿的碧霞元君祠。清乾隆皇帝的行宫在碧霞元君祠的东边。这一天,我们还观赏了道路上的石刻,都是自唐代显庆年间以来的,以往久远年代的古石刻都磨灭缺失了。偏僻不在路边的,都没有前往。――简略记述泰山上古迹,也是游记的必要内容。

游记写作,以时间和游览行踪为线索,安排段落层次,叙事、写景、状物,结构简洁,行文方便,又显得脉络清晰,让读者一目了然;同时又要注重有详有略,详略得宜。

描绘雪后初晴、日出景观:文辞清丽而如诗如画

《登泰山记》的重点,也是最为传神动人的内容文字,应属作者运用多种表现手法,以清新靓丽的文辞,着力描绘登上泰山之巅所见雪后初晴和日出之景观。

动词活现。“苍山负雪”,动词“负”用得何其奇妙!假若换成“背”、“披”、“盖”、“覆”,试一一比较,不能不说:都远不及也!“明烛天南”,用动词“烛”,不仅可避免与下句“望晚日照城郭”中动词“照”的重复,而且把照耀南边天空的明亮雪光表现得更加微妙。

比喻熨帖。“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汶水和徂徕山的风光景色犹如一幅巨型的“山水画”;半山腰停留的云雾就像白带子一样。“稍见云中白若樗数十立者,山也。”――用当时人们熟悉的赌具“樗”(形状像后来的“色子”)来比喻形容远方云雾中积雪的座座山峰,绘形绘色。

作者伫立泰山顶峰鸟瞰,放眼远眺,辽阔视野中,汶水、徂徕山、泰安城郭尽收眼底;晚日,流水,青山,白雪,云雾,城郭,交相辉映,和谐地构成一幅多么绚丽壮观的“晚晴夕照图”。

拟人化添魅力。“苍山负雪”,不仅动词用得活,而且是运用拟人手法,绝妙地赋予青山以强大的生命力,让被动的山,一变而为主动者,如壮汉一般,肩负起深厚的皑皑积雪,尽显神韵。站在泰山的主峰日观峰上,看西部的诸多山峰,统统比它低,一一都像弯腰曲背的样子。诗圣杜甫《望岳》中有千古名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里的“皆若偻”,似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

首尾两段略写:文字凝炼而内涵丰富

《登泰山记》的开端写到:泰山的南面,汶水向西流;泰山的北面,济水向东流。南面山谷中的水流都汇入汶水,北面山谷中的水流都汇入济水。在那山南山北水流分界处的,是战国时齐国修筑的古长城。泰山观日出的最佳地点、最高的日观峰,在古长城南十五里。

首先点明泰山坐落于汶水、济水之间,然后又借介绍山谷,巧妙地引出齐国的古长城,接着又道出:“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这样,不仅有层次地简要介绍了泰山的地理环境,为下文着重描述登山做了必要的铺垫,而且把山、水、古长城自然而然地联系起来,从“大处着眼”,让读者首先置身于泰山地理形势的广阔天地之中。

《登泰山记》的最后写到:泰山上多石,少土。石头呈苍黑色,平平方方的多,圆形的少。山上少杂树,多松树;松树生长于石头裂缝中,都是平顶。正值隆冬,到处是冰雪,没有瀑布,也没有什么鸟兽的鸣叫声和踪迹。在日观峰周围几里内没有树,而雪与人的膝盖一般高。

作者以凝炼的文字,简要综述了泰山冬季景物――石、土、动物植物和冰雪等的特征;归结为:“三多”――山多石点,石多平方,多松;“三少”――山少土,石少圆,少杂树;“三无”――无瀑水,无鸟兽音迹,至日观数里内无树。结句又点到“日观峰”,与文章开端遥相呼应。全文处处紧扣一个“雪”字。

间或穿插考据:看似随意实则用心

作者在表述自泰山南麓登山历程中,不露凿痕地巧妙穿插考据,看似随意信手拈来,实则精心构思,让文章更有历史文化的厚重感。

“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山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引用北魏著名的地理学家郦道元在其《水经注》中所称的“环水”作注释,这是借用古代名人名著的论述,以考据泰山之名胜。

“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东谷天门,远在秦汉时代,就是皇帝祭天、举行封禅仪礼的地方;东谷也是古时人们登泰山顶峰通常经由的山口。可见其历史之悠久。

作者这次登泰山,没有经由东谷,而是先沿着中谷进入,越过中岭,尔后再循着西谷前进,到达山巅。这样,对“三谷”都做了简要明确的交代,就显得“滴水不漏”啦。

在尽情描绘日出奇观之后,作者又随机地添加一个注解:“或曰,此东海也。”似乎有一位游客,猛然间惊呼有了新发现,别具情趣,为文章平添生气,也撩发了读者的遐思。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

附原文 登泰山记

[清] 姚鼐

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1}。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济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2},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3}。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4},其级七千有余。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山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5}。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6},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7}。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8},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戊申晦}9},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樗数十立者}10},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驳色}11},而皆若偻}12}。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13}。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14}。少杂树,多松;生石罅}15},皆平顶。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

桐城姚鼐记。

注释

{1}古长城:指齐国长城的遗址。这座长城是古时齐鲁两国的分界,不是万里长城。

{2}丁未:古代用干支记日。丁未日,即十二月二十八日。

{3}知府:泰安知府;朱孝纯,字子颍,号海愚,山东历城人。工诗能画,姚鼐推重他。

{4}磴(dèng):石头台阶。

{5}郦道元:北魏地理学家,字善长,范阳(今河北涿州)人,著有《水经注》。环水:总名中溪,也叫梳洗河。《水经注?汶水》:“又合环水,水出泰山南溪。”

{6}崖限:像门户似的山崖;限:门槛。

{7}苍山:青山;苍:青色。明:明亮的雪光。烛:动词;照耀。

{8}徂徕(cú lái):山名,在山东泰安东南约四十里。

{9}戊申:戊申日,即十二月二十九日。晦: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

{10}樗(chū pú):古代的一种赌具,形状像后来的色(shǎi)。这里用以比喻远方云雾中带雪的山峰。

{11}绛:大红色;:白色;驳:颜色斑驳。

{12}若偻:像弯腰曲背的样子。偻:驼背。

{13}漫失:磨灭缺失。

{14}圜(yuán):通“圆”。

泰山游记作文篇4

首先,游记是叙事散文,它要求线索清晰,游踪明确。游踪,即旅游的行踪。游记的线索常按游踪安排,即以游程的时间、地域变换为线索,来缀结全文。例如清代文学家姚鼐的《登泰山记》,就先写自京师乘风雪到达泰安,然后由泰山南麓攀登,在石磴上观览南面三谷,继而越中岭,循西谷,登上山巅,看到苍山负雪,明烛天南的美景。接着写与朋友坐日观亭看日出景象,最后写游岱祠、碧霞元君祠。这就是按行踪来谋篇布局,整个游踪一丝不乱,了了分明。

其次,要写好游记,还要学会描写景物。寄情山水的游记是以大自然为主要描写对象,寻访名胜古迹的游记侧重描写社会风貌,两者都需要写景状物。而要写好景物,就得细致观察和深刻体会,做到“体物人微”,力求准确抓住景物的特征,包括景物的地域特征、季节特征和方法特征,然后用恰当的语言修辞。和一定的艺术技巧,把它形神毕肖地描绘出来。如姚鼐《登泰山记》写的是冬天景物,所以才出现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的景象。这就是季节特征的表现。

游记在描绘景物时,要有明确的方位感,使读者了解景物的整体布局,并知道景物的各个局部之间的空间位置,在此基础上能更好地把握景物的特征。例如唐代散文家柳宗元的《始得西山宴游记》,写作者“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填为类。”这里写出西山高大、卓然而立,它和周围的众山构成反差对比。坐在西山上,俯视周围小山。就像一群小土堆,这是采用的侧面烘托手法,以群山之小来衬托西山的高峻。从西山鸟瞰,还可以看到青山白水互相缠绕,重重青山抱白水,弯弯白水绕青山,它们相互缠绕,直和远方的高天相接。这真是“会当登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从明确的观察点来描绘景物,立足写出景物的全貌。当然,为了更好地表现景物特征,我们还可以写仰角、平视、远景、近景、特写镜头等等,从不同的角度、视点来描绘。力求写出景物的美来。

再次,在游览景物时,人物是主体,一切山川,都是在作者眼中心中,在写游记时。还要做到寄情山水,我在其中。优秀的游记作品,不但写景生动逼真,而且在景物中饱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做到情景交融,在景物中蕴含作者的爱憎之情和真知灼见。例如在《始得西山宴游记》中,西山的卓然而立就暗寓着作者的遭遇,柳宗元在参加王叔文集团革新失败、被贬官永州后仍然坚持特立独行的品格。所以他那卓尔不群的性格和西山卓然而立的形象相互映照,二者两位一体,“心凝形释”,物我两忘。另如北宋文人苏轼的《前赤壁赋》,对黄州-赤壁的景物描绘着墨不多,略作点染,更多的是写坡被贬黄州后坎坷的经历、艰难的处境和复杂的心态。在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的大江之上,他顾念人生之悲,又企求精神的解脱,在悲喜转换中提出了人生有何意义这样一个哲学命题,表现了虽身处逆境,却能忘却一时得失、随遇而安的人生态度。在这篇游记里,景物描写空灵澄澈,江水、清风、明月,引发出惆怅哀怨的感情,并生发出即使在坎坷之中,有为的生命仍有永恒的价值的人生哲理。这是因景生情,借景喻理,写得很有意境。

泰山游记作文篇5

上午9点,山东省人民政府副省长才利民宣布山东省首个“中国旅游日”暨“登泰山 保平安”系列文化旅游活动启动。仪式结束后,山东省旅游局局长于冲开始了沿秦皇封禅古道的登山之旅,并为广大游客当起了义务导游。

“这是一条文化之道,一条历史之道,一条生态之道,一条养生之道。”山东省旅游局局长于冲一边登山,一边兴致盎然地为游客们讲解起脚下的秦皇封禅古道。据悉,在泰安主会场举办的庆祝“中国旅游日”文化旅游系列活动,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旅游丰富人生”为主题,以“登泰山 保平安”为内容,以“登秦汉封禅古道、观封禅大典演出、品泰山文化精神”为载体,通过一系列主题活动,大力弘扬齐鲁文化,传承历史文明,倡导旅游使命,展现时代精神,打响“登泰山 保平安”品牌,进一步提升“好客山东”在全国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其中,“登泰山 保平安”――秦汉封禅古道开通仪式、听名人诠释封禅文化活动、观赏大型实景演出《中华泰山・封禅大典》成为泰安主会场活动的三大亮点。

“中国旅游日”的举办,得到了省内各旅游景区、旅行社和星级饭店等旅游企业的积极响应和踊跃参与。

据悉,全省2000多家旅游企业推出面向老年人、残疾人、学生以及广大游客的惠民措施4000多项,使“中国旅游日”活动更多的惠及民生,惠及百姓,惠及更多的游客。

山东省旅游局局长于冲表示,“中国旅游日”的设立,体现了国家对旅游发展的高度重视,体现了社会各界对旅游发展的广泛认同,体现了新时期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对于不断提高人们的旅游意识和出游热情,充分发挥旅游业在扩大内需、促进就业、传承文化、提升素质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推动旅游业发展成为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推动作用。

泰山游记作文篇6

首先,让我代表某某旅行社,对大家来泰山旅游、观光表示热烈欢迎!

希望大家在泰山逗留期间能够玩得开心,吃、住放心,同时希望大家在泰山游览当中能够得到一个较大的收获,留下一个美好的记忆。

泰山,古称岱宗,它位于山东省东部,华北大平原的东侧,面积426平方公里,海拔1545米,方位为东经117度6分,北纬36度16分。泰山雄伟壮丽,历史悠久,文物众多,以“五岳独尊”的盛名称誉古今。巍巍泰山就像一座民族的丰碑屹立于中华大地,举世瞩目。

1982年,泰山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1992年荣登全国旅游胜地40佳金榜。泰山至今保护较好的古建筑群有22处,总建筑面积达14万多平方米。在古建筑群之间,还有12处石坊、6座石桥、7座石亭、1座铜亭和1座铁塔。泰山刻石有2200多处,被誉为“中国摩崖刻石博物馆”,这里有中国碑制最早的刻石——泰山秦刻石;有珍贵的汉代张迁碑、衡方碑和晋孙夫人碑;有被誉为“大字鼻祖”、“榜书之宗”的北齐经石峪刻石;有天下洋洋大观的唐玄宗<<纪泰山铭>>和唐代双束碑等。泰山古树名木繁多,被誉为“活着的世界自然遗产”。泰山百年以上的古树名木3万余株,其中有2100年前的汉柏6株,1300年前生的唐槐,500年前生的望人松、五大夫松,还有一棵被誉为国宝的600年前生的盆景松树“小六朝松”。泰山素以壮美著称,呈现出雄、奇、险、秀、幽、奥、旷等诸多美的形象,泰山景区内有著名山峰12座,崖岭78座,岩洞18处,奇石58块,溪谷12条,潭池瀑布56处,山泉64处,有著名的黑龙潭、扇子崖、天烛峰、桃花峪等10大自然景观;有旭日东升、晚霞夕照、黄河金带、云海玉盘等10大自然奇观。

泰山的日出,是一个想象的世界,神奇的世界,日出景象的美妙是笔墨难以形容的。自古以来,无数诗人对泰山日出的壮丽景观都有过生动的描述。宋代词人梅圣俞的“晨登日观峰,海水黄配熔。浴出车轮光,随天行无踪。”的绝句尤为人爱,凌晨破晓前,站在日观峰,举目东方,晨星渐没,微晕稍露,天地间的一片云海滚动,稍顷,一线晨曦透过云层照亮东方,这时天空由灰变黄,继而呈现橙、紫、红瑰丽的朝霞,波浪似的云层,在阳光的照耀下,组成一幅幅五彩缤纷、绮丽多姿的图案,旭日在阳光中婷婷娜娜从云层升起,阳光因受海波起伏的影响忽隐忽现,闪烁不定,日轮缓升时又受波峰、波谷推进的影响上下跳动,渐渐成圆形,磅礴而出,金光四射,群峰尽染,大地一片光明。

夕阳西下时,朵朵残云飘浮在天际,落日的余辉如一道道金光穿过云朵洒满山间。太阳象一个巨大的玉盘,由白变黄,越来越大,天空如缎似锦,待到夕阳沉入云底,霞光变成一片火红,天际云朵,山峰好象在燃烧,天是红的,山是红的,云是红的,大地也是红的。举目远眺,黄河象一条飘带,弯弯曲曲从天际飘来,在落日的映照下,白色缎带般的黄河泛起红润,波光翻滚,给人以动的幻觉。“一条黄水似衣带,穿破世间通银河”。太阳慢慢靠向黄河,彩带般的黄河象是系在太阳上,在绛紫色的天边飞舞。泰山的云雾是变幻莫测的。雨后初晴,大量水气蒸发蒸腾,加之夏季季风自海上吹来的暖温空气,成云致雾。有时大片云在山腰形成一条长长的带子,如同官服玉带,而山上山下皆晴;有时则乌云滚滚,大有倒海翻江之势;也有时白云平铺,如大地铺絮,山谷堆雪,团团白云如同千万个玉盘,轻拢漫涌,铺排相接,好象平静如无垠的汪洋大海,这就是著名的“云海玉盘”。

碧霞宝光是泰山的又一大奇景。“宝光”俗称“佛光”,多出现在碧霞祠东、西、南神门外,碧霞祠地处玉皇顶的前怀,地势相对低凹,云雾较为浓密且较稳定,在弥漫背后照来,人影呈现在雾幕上,周围形成内紫外红彩色光环,烨烨生辉,彩环呈现红、橙、黄、绿、青、蓝、紫七色,有时还会出现双环,更加绚丽动人。站在雾幕前的游客举手投足,光环中的影子也手舞足蹈,油然而生飘飘欲飞成仙人之感。

泰山的冬季,气温常在—20摄氏度左右,雪后天晴,气温回暖,大陆气团稍有减少,南方暖温气团乘虚而入,雾气笼罩山间,微风吹动,飘浮的雾滴触及树枝、岩石、房顶,凝结成冰粒,层层叠叠,便形成了“千枝琼玉”、“万树花”的雾淞奇景。泰山上下成了一个洁白如银的世界,犹如龙宫洞府,别有一番情调。

泰山的冬季,也常有冷却的雨滴,降落到地面上、物体上,急速结成坚硬、滑而透明的冰层,这就是“雨淞”。每当雨淞出现,山峦树木象冰晶倒挂,地面岩石似铺明镜,泰山变成了冰雕玉琢的“琉璃世界”。雨后天晴,红日映冰峰,蓝天衬霞山,光彩夺目,金光迸射,满山松柏映雪,到处银装素裹,好一派冰清玉洁的北国风光。

泰山地区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孕育造就了千姿百态的丽山秀水和人文名胜,生动地记录了我们中华民族发展历史的文明篇章。现代的考古科学的研究已揭示出在5万年前的旧石器时期,泰山周围已经有了人类活动的踪迹。大量史料也都记载了泰山地区早在母系氏族社会阶段已经显露出文明的曙光。在5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泰山南麓的大汶口文化、北麓的龙山文化,不仅影响到山东,而且影响到黄河中下游的广大地区。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的“齐鲁之邦”是中国历史上政治、经济、文化高度发达的地区之一,产生了孔子、孟子等历史文化名人。历史告诉我们,泰山地区早在远古时代就已经成为东方文化的重要发祥地,而泰山在先秦时代就已成为中国最早的名山,成为五岳之首。

泰山实际海拔高度并不太高,在五岳中次于恒山、华山,仅占第三位。与全国的许多大山相比都不能望其项背。但它为什么成为赫赫于古今的“五岳之长”、“五岳独宗”而独享盛名呢?这要从泰山的地理环境和原始宗教谈起。

泰山崛起于华北平原之东,凌驾于齐鲁平原之上,东临烟波浩淼的大海,西靠源远流长的黄河,南有汶、泗、淮之水,与平原、丘陵相对高差1300米,形成强烈的对比,因而在视觉上显得格外高大;奏感和“一览众山小”的高旷气势;山脉绵亘100余公里,盘卧426平方公里,其基础宽大产生安稳感,形体庞大而集中则产生厚重感,大有“镇坤维而不摇”之威仪。所谓“稳如泰山”、“重如泰山”,正是其自然特征在人们生理、心理上的反映。

从古到今,人们总把泰山作为一个高大、美好、高尚、坚毅的形象,热情加以歌颂。公元前二世纪,司马迁在他的《报任少卿书》中就写道:“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毛书记曾引用了司马迁的这名话教导人们,“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这种把泰山精神与人生的意义、人生观密切联系起来的做法,在教育人民中发挥了很大作用。

六朝任方《述异记》载,秦汉时,民间传说盘古氏(远古时开天辟地,代生万物的神人)死后头为东岳,左臂为南岳,右臂为北岳,足为西岳。盘古尸体的头向东方,而且化为东岳,泰山就成了当然的五岳之首了。这显然是根据《五行》、《五德》学说创作的神话故事,反映了泰山独尊五岳的历史背景。

东方是太阳出升的地方,古人即认为是万物交替、初春发生之地。因此,东方就成了生命之源,希望和吉祥的象征。而古代先民又往往把雄伟奇特的东岳视为神灵,把山神作为祈求风调雨顺的对象来崇拜,于是,地处东方的泰山——这个通天拔地的庞然大物便成了“万物孕育之所”的“吉祥之山”、“神灵之宅”了。受天命而帝王的“天子”更把泰山看成是国家统一,权力的象征。为答谢天帝的“授命”之恩,也必到泰山封神祭祀。商周时期,商王相土在泰山脚下建东都,周天子以泰山为界建齐鲁;传说中秦汉以前,就有72代君王到泰山封神,此后秦始皇、秦二世、汉武帝、汉光武帝、汉章帝、汉安帝、隋文帝、唐高宗、武则天、唐玄宗、宋真宗、清帝康熙、乾隆等古帝王接踵到泰山封禅致祭,刻石纪功。历代帝王借助泰山的神威巩固自己的统治,使泰山的神圣地位被抬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

伴随着历代帝王的封禅祭祀,泰山成了各种宗教流派活动的重要场所。早在战国时期就有了黄伯阳修道于山后,以后历代著名道家名人都曾在泰山传经布道,建观筑庙。佛教自东晋高僧郎公创建郎公寺开始,在泰山也不断发展。

泰山吸引了众多的文化名人,历代诗人墨客纷至沓来,他们朝山览胜,赋诗撰文,留下了丰富的文化精品。孔子、管仲、司马迁、张衡、诸葛亮、曹植、李白、杜甫、刘禹锡、苏东坡、欧阳修、范仲淹、王世贞、姚奈、郭沫若等都挥笔疾书,留下了浩如烟海的颂岱诗文,把游人从山神崇拜中引向游览观赏、求知审美的新方向。由山脚拾级而上,到泰山之巅,仅摩崖石刻就有千余处,从秦至清,历代皆有巨制。书体众彩纷呈,书意各代不同,其规模之大,作品之多,时代之连续性以及风格、流派、艺术之精湛,构景之巧妙都是世界名山无与伦比的。刻古中所包含的高韵深情与巍巍壮丽的泰山融合在一起,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崇高精神。

在泰山数千年的文明中,历代劳动人民所创造的一系列辉煌的人文景观与高大雄伟的自然景观相结合,形成了泰山的崇高形象,构成了独特的泰山风景景观。人文景观的布局与创作,是根据自然景观,尤其是地形特点和封禅、游览、观赏活动的需要而设计的。最具代表性的是帝王封禅、百姓朝山进香的路线。其主体是拔地通天的自然景观,主题是封天禅地的思想内容,布局形式重点是祭地的蒿里山,经帝王驻驿的岱庙到封天的玉皇顶构成了长达10余公里的地府——人间——天堂的三重空间一条轴线。即以城西南过奈河桥至蒿里山(在泰安火车站东南侧)为“阴曹地府”;泰安城区为人间;自城北岱宗坊开始,沿长达6666级的“天梯”至岱顶为“天府”。

泰安城是因古帝王封禅祭祀、百姓朝山进香和游览观光发展而成的。岱庙是泰城中轴线上的主体,这条中轴线从泰城南门起,延伸到岱宗坊,然后与登山盘道相接而通向“天庭”,使山与城不仅在功能上,而且在建筑空间序列上形成一体。其序列按登山祭祀活动的程序次第展开,贯穿着一种由“人境”至“仙境”的历程。从地形上看,是由缓坡、斜坡直到陡坡,人们由低到高,步步升高,最后宛若登上天府;从建筑规模上看,是由人间帝王宫殿上达苍穹,渐入仙境;从色调上看,红墙黄瓦始终与苍松翠柏形成对比。再通过三里一旗杆,五里一牌坊,一天门、二天门(中天门)、三天门(南天门),三重节奏,构成了一道步步登天,雄伟壮观的朝天序列。

泰山古建筑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对地理环境的利用,它巧妙地因自然之势,又以人工之力加强和美化自然环境。其一,在封禅祭祀活动的序列空间位置的选择上,充分利用泰山南坡由缓渐陡之势,造成登“天梯”的意境。此路沿溪而上,人在谷中行,属“封闭型”自然景观,下段是紧紧收缩,直至岱顶才开放。前奏长,对比十分强烈,对于“祭天”活动来说,造成环境感应的心理状态,若步步登天,扣人心弦。登临南天门骤然开阔,恰似升仙。因此,这样的地理环境是封禅祭祀空间序列的杰作。其二,在建单体或群体位置的选择与建筑结构的创作上,有跨道而建的门户建筑,有登山转折处的导向性建筑,有临溪而设的赏景建筑,有半山悬挂的宗教建筑,也有耸立山巅的祭祀建筑等。其三,从建筑的结构、材料、装饰及以庭院空间为基本单元的群体组合上,均能适应地形环境多变的要求,该建亭的建亭,该设阁的则设阁;需开敞通透处即造型轻巧,需收缩空间处便实厚重,充分体现因景而设,因境而生的建筑思想。

泰山古建筑主要保存的是明清时期的风格,它的价值不仅在于建筑与会画、雕刻、山石、林木融为一体,成为中国古老文化的例证,保存了一个巨大的封禅祭祀序列和一幅记载历史的立体画卷,而且还为我们留下了顺应自然的建筑典范,以其特有的艺术形象去协调和加强自然美,去表现和深化自然环境。由于它们的存在,才使泰山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映生辉,使峻极于天的泰山深入到几亿炎黄子孙的心坎中,并名扬全世界,成为全为类的珍贵遗产。

登泰山,自古3条路。原来的东路已毁,原来的中路自然而然地成了现在的东路,游人在泰安火车站下火车后,可先游岱庙,然后从岱庙后门至岱宗坊,步行经中天门到南天门,或步行至中天门后转乘索道到南天门,再沿天街经碧霞祠登上泰山极顶。若走中路(原来的西路),从泰安火车站下车后,可乘游览汽车沿环山公路经黑龙潭、竹林寺直达中天门,然后从中天门乘索道或步行到南天门,再沿天街直至岱顶。若从西路上山,需从泰安火车站乘游览汽车至界首(泰安与济南的交界处)向北折,沿新辟的环山公路,在鸟语花香,泉水叮咚的茂林深谷中穿行至桃花源索道站,从这里乘索道可直至天街的北端,真可谓一步登天了!

各位朋友,我的介绍就到这里。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大家要想对泰山有一个深刻的了解,还需要根据自己的兴趣,亲身投入到泰山的怀抱里,沿着历史文化的足迹慢慢地去游览,仔细地去观赏。

山东泰山导游词(二)各位朋友:

你们好!热诚欢迎你们到泰山来,今天我将和大家一起从泰山中路登上山顶。

这座高大、古老的泰山蕴含了丰富的自然与文化的积淀,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现在,我们仍要像古人那样问一句“岱宗夫如何”,然后,同我一起步入大山,去领略泰山的神韵。

这里是岱庙。从岱庙开始,经岱宗坊、一天门、红门、中天门、升仙坊至南天门、是古代皇帝封禅泰山所走过的路,现在被知名人称为“登天景区”,也称中路,是如今泰山登山6条路中最古老的一条。我们将从这条路登上极顶。

大家注意到了巍峨的岱庙前,还有一座较小的庙宇,这就是“遥参亭”,是当年皇帝封禅泰山的起始点。当年帝王来泰山举行封禅祭典时,都先要在这里举行简单的参拜仪式,因此明朝之前,称此为“草参亭”。明代加以扩建时,改名为“遥参亭”。虽是一字之易,基虔诚却尽含其中了。

朋友们,中国的古代建筑在世界建筑史上是有着独特地位的,这座遥参亭的建筑构思既出于封禅大典将由此为前奏而步步进入高潮的需要,也是中国古代先抑后扬的美学思想的体现。

正阳门内就是岱庙了,平是一个神奇的方。岱庙有着如此的魅力,决定于它自身的特征。首先,它的围墙便与一般庙宇不同,围墙周1300米,5层基石,上砌大青砖,呈梯形,下宽17.6米,上宽11米,高约10米,共有8座门:正中为正阳门,是岱庙的正门。由正阳门进得岱庙来,迎面是配天门,取孔子说的“德配天地”之意。配天门两侧,东为三灵侯殿,西为太尉,三殿之间以墙相连,构成岱庙中间第一进院落。

过了仁安门,便是雄伟高大的宋天贶,它又叫峻极殿,是这座庙宇的主体。天贶殿面阔9间,643.67米,进深5间,17.18米,通高23.3米。大家看,天贶殿坐落在宽敞的白色台基之上,周围石雕栏楹环绕,云形望柱齐列,使天贶殿与四周的环境产生了奇妙的效果。

天贶殿周围施以回廊,形成了一个大院落,在中国的建筑中,廊是起着使空间有联贯、敛气、紧密、严谨而又富于变化的作用,这是世界建筑史上都加以称道的。岱庙的回廊把一座重檐庑殿的大建筑物紧紧地环抱着,平直与崇高的对比更激起了人们对天贶殿的崇仰。我国古代建筑家深知世上没有绝对大绝对小,大小是从对比中产生的,除了四周低平的回廊外,天贶殿前平台上还修了两个精巧的御碑亭,既突出了天贶殿,又于雄伟中寓含着恬静闲适,因此天贶殿并不是雄伟两个字可以概括得了的。

从天贶诬后门出,有砖石甬道与后寝宫相连。宋真宗封泰山时,因将泰山封为“帝”,帝则应当有“后”,于是便为之配了个夫人“淑明后”。从这一点看来,岱庙与其说是道教神府,还不如说更像皇家宫廷,这种布局进一步透露了封建统治者利用岱庙进行政治活动的功利目的。

刚才,我们是沿着岱庙的主轴线游览,而主轴线两侧,原另有4个别院,东面前后两院,前为“汉柏院”,相传汉武帝所植的6株古柏就在此院内;后为“东御座”,是皇帝祭泰山下榻的地方。

这里就是泰山有名的十八盘了。大约25亿年前,在一次被地质学家称作“泰山运动”的造山运动中,古泰山第一次从一片汪洋中崛起,以后几度沧桑,泰山升起又沉没,沉没又升起,终于在3000万年前的“喜马拉雅山造山运动”中,泰山最后形成了今天的模样。古老的造山运动造就了泰山南麓阶梯式上升的三个断裂带,最上一层从云步桥断裂带到极顶,海拔陡然上升400多米,使得这一层地带与四周群峰产生强烈对比,犹如宝塔之刹,形成了“东天一柱”的气势。

这里是紧十八盘,也是整个登山盘路中最为艰难的地段了。大家看,石壁上古人的题刻:“努力登高”、“首出万山”、“共攀青云梯”……那是在勉励我们。大家再看,那负荷百斤的挑山工,再想想当年无名无姓的凿石修路人……大山无言,但它们能激励人们向上。朋友,登山犹如干任何事业,只有义无反顾地向上,才能战胜险阻,才能到达最高的境界!

南天门到了,我们现在已置身“天界”了,虽然我们并没有成仙,但我们在这里领略到了“登天山而小天下”的豪迈。

进了南天门,与之相对的是大殿取名为“未了轩”,未了轩两侧各一门可以北去。出门往西有一山峰叫“月观峰”,山上有亭,名月观亭。据说,天高气爽的深秋时节,在这里还可以一览“黄河金带”的奇异景观:在夕阳映照的天幕下,大地变暗了,惟有一曲黄河水,反射出了太阳的光辉,像一条闪光的金带,将天在地连在一起。入夜,在皎洁的月色下,由此北望可见济南的万家灯火,因此月观峰又称“望府山”。

出南天门院落东折即为天街。天街,天上的街市,多富诗意的地方。沿天街东行,中北有一坊,匾额上题有“望吴圣迹”,这就是相传孔子与颜渊看到吴国阊门外一匹白马的地方。坊北有孔子庙。

天街最东端就是碧霞祠了,我给大家讲讲碧霞元君的故事。碧霞元君的前身是泰山女神,在民间被称作“天仙玉女碧霞元君”是百姓心目中的泰山主神,并被称作“泰山奶奶”、“泰山老母”。民众对泰山老母的候信仰与喜爱,是一种历史积淀下来的埋藏在人们心灵深层的对母亲的爱。多少年来,碧霞元君赢得了百姓的爱戴,至今仍高踞泰山之巅,接受着善男信 女的香火,召唤着去乡离国的游子。

好,让我们进到碧霞寺来。2500平方米的地方,建起了山门,正殿,配殿,3座神门,钟楼、鼓楼、香亭、万岁楼、千斤鼎、火池,还有照壁、歌舞楼、御碑亭……而且为御高山疾风,殿为铜瓦、碑为铜铸,金光闪闪,俨然天上宫阙。泰山碧霞祠的高度建筑技巧被认为是我国古代高山建设的典范,人舞到这里来进香并不感其小而觉其高大,神圣感油然而生。如今,泰山碧霞祠建筑群中独具一格的神品。

出碧霞祠东神门北折沿盘道再上,可见一堵石壁巍然屹立,石壁上石刻遍布,洋洋大观,人称“大观峰”。大观峰西侧,几年所有的石上也都有古人的手笔,这一带可谓是露天的书法艺术博物馆。

沿大观峰西侧盘道而上,至最高处,那些一路上看似走不完的石阶终于到了尽头,这里就是泰山的极顶——玉皇顶了。

玉皇庙建在极顶上,红墙碧瓦像是给泰山戴上了一顶桂冠。由山门进庙,最先看到的是院中央的“极顶石”。极顶石卧在一圈石栏中,高不盈米,表面粗糙,如果在别处,将是一块最普通不地的石头了。但是在这里,它的旁边有碑恭恭的写着:“泰山极顶1545米”。根据地质学分析,就是它,在3000万年前从海槽中率先拱起,它根植于1万米的地壳深处;就是它,有着数百平方公里的基座,整座大山在托举着它,使它高耸云天,以至玉皇庙中的玉皇大帝简直就成了它的守护神。

泰山游记作文篇7

车行大约四十分钟,进了邹城。弯转着找到铁心公园。多少年来梦想来邹城看看摩崖刻石呀!可我原以为应是火热的旅游胜地,却是清冷寂静,无一人观看。这倒也正合了我看南北朝文字所需的境界:天近暗,石正沉,铁山的刻经石坪不高,好像被历史冷落了很久的孩子,静静地坐在那里。

记得早在1986年,王学仲先生曾提出中国书法可分为碑、贴、经三派的观点,后来虽有很多争议,但刻经书法像个谜,在我脑海里挥之不去。

终于在1991年,我有机会去泰山观经石峪金刚经。大约两千多平方米的石坪上刻着《金刚经》大字,那是我第一次看到这么大的石坪刻着这么多这么大的字,它的磅礴气势,震撼了我。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称赞泰山经石峪“浑穆简静,余多参隶笔,亦复高绝”。清人李佐贤也说,经石峪大字“笔势奇古、雄秀前人”。游寿先生和他们的评价略有所异,游师云:“尝登泰山,观石峪金刚经,宽博圆润,叹其豪纵,以为观止……一方之金刚经,则拂袖婀娜矣。”

那年,我绕泰山经石峪往返流连,不愿离去。

后来我收藏了邹城摩崖刻经拓本,其中铁山与泰山书风似同出一人之手,看尖山刻经字帖,也同前者。

我顺着中国书法发展的路程边走边看边想,这浩大的刻经一定昭示着先人一种宏大的精神向往,为佛法的光大而无论寒冬酷暑,在这巨大的石坪上刻着自己的生命和理想。

让我们回到两汉时期,中国人开始笃信佛教了,虔诚的信仰对中华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中国建立了第一座寺庙――洛阳的白马寺。

西晋灭亡,东晋退守长江以南,进入南北朝时代。南朝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王朝,加起来才一百多年。南朝梁武帝萧衍(公元464-549),政治军事才能在南北朝时期少有抗者,在文学上也成就突出,史书称其为:“少时习周孔,弱冠穷六经”。晚年却信了佛,由是南朝时寺院大盛,佛教大兴。北朝经历了五胡十六国的刀光剑影后,拓跋鲜卑在黄河流域建立了北魏政权。又有北魏孝明帝辅政的母亲胡太后笃信佛教,举全国之力弘扬佛法,继而修建了云冈石窟、龙门石窟。北魏分为东魏、西魏、北周和北齐,互相以兵戎相见。长年的战乱使人口减少,特别是青壮年减少。但僧人却占当时人口的十分之一,所以北周武帝推行了政治改革,取消佛教,使僧人还俗,去充实兵力,发展生产。由此,北周壮大,公元577年,北周灭掉北齐。

北齐只存在28年,但佛教的兴盛却与北周灭佛有着鲜明的对比。历史上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于太平真君七年(446年)与北周武帝宇文邕建德三年(574年)的两次灭佛,给齐人以极大的刺激,为了光复和弘扬佛教,他们在摩崖上刻经以期达到弘法的目的。由北齐首都邺城起,逐步扩展到山东境内。山东的多处刻经,首推泰山经石峪,而邹城四山刻经也是最集中的地方。僧人们企望“缣竹易销,金石难灭,托以高山,永留不绝”。

泰山经石峪没有署名刻者,在邹城尖山题记中有“大都经佛主大佛门僧安道壹……”铁山题记有“东岭僧安道壹署经”,石颂有“大沙门安法师者……敬写大集经穿菩提品九百卅余字”。从泰山经石峪与铁山、尖山、葛山刻经风格的一致看,当是高僧安道壹手笔。

高僧安道壹是何等人物,史无记载,铁山题记中有“东岭僧安道壹署经”。但东岭又在何方?云雾缥缈,可能又是一个千古之谜。

倡佛灭佛,有无数的故事,邹城的摩崖刻经使这些故事向后世演绎……

可我们驻足铁山刻经石坪前时,已到了下班的时间,铁栅栏上了锁,我们只好围着栅栏眼巴巴地远望着看不太清楚的字迹。

有老者见状,听说我们是东北来的作家,热心地给文物所的老师打电话,大约又过了三十分钟,文物所的董爱春老师让爱人用摩托车驮着急匆匆地赶来。采风团的成员们几乎要欢呼雀跃了。

我们可以进到栅栏里面,伏在石坪边上,轻轻地触摸着远古的痕迹,董爱春老师细心而精练的语言,让我们仿佛听到高僧安道壹运着大笔在石坪上发出的声响。

仰视邹城铁山石坪,上刻经文,左刻石颂,下面刻有题记,浩浩千余平方米,刻经正上方阴刻巨龙、祥云和佛光图案,中间为巨字“大集经”题刻,下面有双龟对踞,整体乃象“龟跌螭首”的巨幅石碑。经文九百余字,字如斗大,石颂存四百余字,字径大约二十厘米。也正像游寿先生评价泰山金刚经一样“宽博圆润,拂袖婀娜”。

安道壹的学生在“石颂”中赞颂安道壹的书法:“精跨羲诞,妙越英繇,如龙蟠雾,似凤腾霄。”这不正和了游寿先生对泰山金刚经的看法吗。只是游师用辞更婉约:拂袖婀娜。

当我们要离开铁山公园时,铁山石坪已被渐落的夕阳遮去,石坪外面的几位老人正挥着铁鞭晚练,我们也上去试着甩了几下,一声声“啪啪”的脆响划破晚云,在空旷的公园上空回荡。我不禁吟道:“长驱秋云到齐乡,巍巍大集铁山岗。菩提寂静何处去,破空挥鞭关东郎。”

泰山游记作文篇8

岭路乡位于永泰县东南部,与福清、莆田交界,地域面积121平方公里,是永泰县唯一省定革命老区乡,全乡有28处革命旧址、基点村,辐射7个行政村,占全县60个革命基点村的45%。永泰地下党组织重要人物饶云山、饶刚生等均出生在岭路乡凤落村,在革命时期岭路乡牺牲的革命烈士和志士达26人,占全县52人的50%。1991年1月29日,时任福州市委书记深入岭路乡凤落村慰问革命“五老人员”“军烈属”“五保户”,并现场解决老区人民饮用水、农田灌溉等问题。在福建工作期曾先后8次到中央苏区、革命老区调研慰问,担任总书记之后先后16次到延安、井冈山、沂蒙、福建古田等革命圣地和革命老区考察,反复强调要让红色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这充分说明了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情牵革命老区、心系困难群众。

近年来,岭路乡府抢抓发展全域旅游的机遇,积极推动岭路乡红色文化旅游发展,把红色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一、岭路乡旅游发展基本情况

(一)岭路乡旅游资源现状

岭路乡境内资源丰富、古迹众多、人文荟萃,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可谓状元故里、红色摇篮、旅游胜地、绿色宝库,总体上可以概括为“四色”旅游资源。

绿色:岭路自然环境优美,气候宜人,辖区内有国家4A级旅游区和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青云山、云顶景区等,目前已开发的旅游景区面积约73平方公里,占全乡总面积的60%,全乡有3家大型旅游企业,6个主要景点,1家四星级酒店,年接待游客200多万人次,旅游年收入近8亿元。旅游已成为岭路乡的主打产业,境内的青云山、御温泉和中国云顶景区已经闻名遐迩。

红色:岭路是永泰县唯一省定革命老区乡,全乡共有27个革命基点村、1个革命遗址,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是永泰革命斗争的发源地,红色革命的摇篮。早在1935年土地革命时期就有党的活动在岭路乡境内开展,1937年建立了地下党组织——中共凤落支部,是中共闽中(闽南)特委长期机关驻地、活动中心和闽中游击根据地重要区域,也是永泰革命斗争的主要基地。

古色:岭路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相传明朝正德皇帝微服私访下江南,途经永泰转头山,留下千古佳话,许多典故流传至今。除此之外,村内拥有保存较为完好的明清时代古村落、古建筑(古民居、古寨堡、古庙宇、九山书院旧址等)。2016年长坑村被列入省级历史文化名村;2017年,长坑、对山两个村被评为福建省级传统村落,2019年长坑村被评为部级传统村落。

金色:岭路七斗村是永泰南宋时期三状元之首萧国梁的出生地,境内的状元遗址、状元湖、九山书院等遗址都留下萧国梁求学成才的故事。同时,岭路乡还保留着传统的农耕文明,金秋十月,农民喜获丰收,岭路以农耕文化为魂,以美丽田园为韵,以古朴村落为型,举办农耕文化节,带来别具一格的乡村旅游体验。

(二)岭路乡红色旅游发展现状

为了传承红色文化基因,发展红色旅游,近年来,岭路乡大力挖掘红色文化,着力打造永泰县红色旅游核心区,先后推动了凤落革命旧址的保护及青云山红军洞陈列室、岭路革命事迹陈列馆、红色文化长廊、庄边村革命事迹陈列馆等场所的建设。其中青云山红军洞陈列室共收集革命历史文物和资料120件,被授牌为“市党史教育基地”“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文化教育研究基地”“红色文化教育研究培训基地”。2019年9月岭路革命事迹陈列馆正式开馆,逐步形成以凤落为中心,带动庄边、叶洋、岭路、潭后等革命基点村共同发展的红色旅游线路,代表岭路乡红色旅游发展更上一个台阶,成为永泰县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阵地。

二、岭路乡红色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

1.红色旅游缺乏规划。到目前为止,岭路红色旅游尚未有总体规划,现有的线路仅仅依靠简单的几个点串线,缺乏专业策划规划。《福建省红色旅游规划(2018-2022)》项目库中也无永泰红色旅游相关内容,这与岭路乡作为永泰县唯一的革命老区重点乡不相符。

2.旅游资源缺乏相融。岭路乡的红色旅游资源虽然丰富,但是大多数是历史文化,缺乏吸引力。由于岭路乡红色旅游开发尚处于初期,红色旅游景点和其他旅游资源的整合联动不强,没有推动“绿、红、古、金”四色旅游资源多元化融合,红色旅游形式相对单一,难以吸引游客,达不到好的旅游效果。

3.配套设施严重滞后。革命遗址及陈列馆交通不便、周边环境差,无保护措施,无管理人员,无管理经费,投入资金严重不足。28个革命基点村、革命遗址及革命活动旧址保护修缮严重滞后,凤落农会、凤落惨案吊打旧址、中草药铺(中共凤落支部成立处)、饶云山故居、县委旧址等一大批革命旧址尚处于无保护状态。

4.红色文化内涵挖掘不深。目前的参观点,基本上只是用简单的图片展示和橱窗式的文物陈列,没有声、光、电等现代表现手法,缺乏对红色文化内涵做深层挖掘,没有让红色历史转化成红色故事。红色旅游仅仅是参观游览,参与性、互动性活动少,缺乏体验式感受,景点内容陈旧,讲解缺乏现代化手段,使得游客在体验红色文化过程中,除了知道一些简单的历史背景外,少有收获,更谈不上有吸引力,未体现现代化旅游的趣味性与参与性。

5.人才支撑严重不足。岭路乡现有的红色挖掘人才严重不足,缺乏红色旅游的经营理念和红色文化品牌意识,没有懂规划、开发建设的专业人才。没有形成规范的游览路线和解说词,红色遗址标识和解说不够明显明了,宣传氛围不浓厚。知识面广、表达准确的旅游讲解人才培养严重不足。

三、岭路乡红色旅游发展的方向

今天,红色旅游正在成为越来越多游客的出游选择,但全国各地的红色旅游都趋向于同质化、同类化,存在形式单一枯燥,精品意识不强等问题。岭路乡要想做强做大红色旅游产业,必须结合自身的特点,全面贯彻落实福建省红色旅游“生态搭台,红色唱戏”的发展模式,借鉴井冈山的发展经验,融合“绿、红、古、金”四色文化,推出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红色培训、研学旅游、体验旅游、休闲旅游项目,“红+绿”空间叠加形成良性互动发展,提高全域旅游发展质量,打造福州版的“井冈山”。

   (一)融合“四色”文化,推进红色旅游发展

1.突出旅游规划先行。坚持“山水田园是载体,红色基因是灵魂”的红色旅游发展核心理念,通过依附开发成熟的绿色旅游景区,在充分调查红色资源的基础上,聘请专业红色旅游策划规划团队,编制岭路乡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统筹全乡红色旅游发展方向。在强调突出红色旅游教育功能的同时,坚持把红色旅游发展规划与传统文化、现代农业、生态林业、乡村旅游等规划有效对接,打造特色旅游精品线路,树立特色红色旅游品牌。岭路乡作为重点旅游乡镇,可在乡政府设立红色旅游办公室,统筹负责全乡的红色旅游发展工作。

2.加强旅游资源融合。注重红色与绿色(自然生态旅游)、古色(农事文化游)、金色(状元文化旅游)的融合发展, 增强产业间的横向渗透,将革命传统教育与旅游开发体验有机结合,形成叠加吸引力,发挥整体优势。做大做活岭路乡红色旅游平台,反哺生态文化旅游,形成以红色旅游为引领,绿色生态游、古色农事游、金色状元文化游协同发展的旅游格局,增强红色文化的感染力、吸引力和生命力。一是推出一批集红色文化、自然景点与民俗古建等于一体、具有当地特色的精品旅游路线。如:以凤落村凤落农会、饶云山故居(均为清代建筑)、岭路革命事迹陈列馆、慰问处为重点的精品旅游线路。以对山村对山寨、藤山区委旧址、黄花菜基地为主线的旅游精品线路;二是鼓励和引导村民发展休闲观光、特色美食、旅游购物、农产品经营等乡村旅游产业,提高旅游业的整体规模效益,带动乡村经济社会发展。如:在藤山片发展田园时代休闲采摘游、庄边村发展农事体验带动乡村旅游发展等;三是提升岭路绿色旅游业,即改造大青云山景区,通过开发成熟的旅游景区带动红色旅游发展。如:持续做大做强青云山红军洞,让其与青龙瀑布景区形成优势互补,带动旅游发展。在白马景区,挖掘开发红军小道,开展重走红军路活动等方式,增加景区新的旅游增长点;四是充分挖掘岭路乡状元文化,将状元文化与传统村落、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形成以“红色文化、状元文化、农事文化”的文化旅游精品线路。如:在九天瀑布景区,修缮保护九山书院,让游客在景区游玩的同时,了解状元文化。在七斗村修缮保护萧国梁故居、周瑜庙、状元庙、长坑村国家传统村落等特色资源,打造新的旅游线路。

3.挖掘提炼文化内涵。首先,广泛搜集散落在民间的红军文物,在加强保护的基础上不断强化革命文物的研究利用,让历史来说话,加深体验,丰富红色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其次,要加强对红色文化历史的深度研究和精神价值的挖掘提炼,提升红色文化的内涵和品位。尤其要在对物质形态的红色资源保护和开发的同时,注重对非物质形态(精神形态)红色文化资源的挖掘,如红色歌曲、红色文学作品、红色故事等,特别是提炼和丰富岭路乡革命老区红色文化内涵,挖掘中共闽中游击作战区域、闽中革命秘密根据地的个性化特征,形成凤落农会革命精神,将红色记忆所蕴含的党群关系、干群关系转化为当代党员干部党性教育的内容,将红色旅游与党员教育结合起来。

(二)创新表达方式,铸造红色文化品牌

1.创新表达方式。推进传统红色“参观游、瞻仰游”向参与、研学实践“体验游”方向发展。让游客以沉浸式旅游体验的方式读红色历史,接受精神洗礼,从历史的旁观者变成“参与者”,以沉浸式、互动式、体验式等多种“玩法”,更加直观、有趣、有效地传播红色旅游的主流价值观。要增强红色旅游产品的吸引力。在传统的参观教育活动基础上,逐步改善和提高展馆档次,改变简单的图片展示和橱窗式的文物陈列,开设一些体验式、参与式的旅游项目,加大体验性的分量,使表现手段更加科学化和多样化,增加红色旅游的趣味性和参与性。如,在定期文艺表演,用舞台艺术、肢体语言、现场互动的形式向游客展现闽中抗日根据地的革命斗争经典场景;将VR、AR等现代科技融入红色故事的讲解中,用当代方式创新性的阐释红色历史,表达红色精神,传播红色文化,打造有现代感的红色旅游。

2.建设教育阵地。一是以凤落革命事迹陈列室和凤落革命旧址作为岭路乡红色旅游核心,打造革命教育基地,以实物、实景、实例、实事为载体,探索出一条融党性教育与红色培训于一体的特色之路,以党建促旅游、以旅游促党建助推岭路红色旅游发展;二是充分开发和利用本土红色资源,围绕党性教育、理想信念、革命传统、廉政文化等教学主题,精心打造涵盖专题教育、情景教学、访谈室教学、体验式教学等一批党性教育精品课程;三是从打造区域化党建平台入手,整合对接单位党组织要求,依托岭路乡红色旅游办公室,按照“四季有主题,每月有活动”的思路,将以往零散自发的活动变为有组织的系统活动,与各对接单位党团工会组织共同谋划、量身定做,有侧重的策划和开展共建活动。四是打造研学旅行营地,将凤落革命史陈列馆、红军洞等红色景区省级成为省级党史、党建教育基地、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申请成为县、市、省级中小学研学实践活动教育基地。

3.打造红色品牌。岭路乡有丰富的地方性民间文化资源和民俗风情,如盘山歌、传统竹编工艺、民俗民居、古村落等,还有丰富的土特产资源和特色小吃等,这些都是提升红色文化内涵的宝贵资源载体,要发挥文化创意的引领功能,推动文化产业多样化发展,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产业集群,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凤落红色文化村、红色文化广场等红色文化品牌。

(三)加强设施配套,优化提升旅游环境

坚持景区提质升级、设施配套支撑、环境优化提升“三同步”,着力构建快捷通达红色旅游交通体系,提高服务接待水平,优化宜居宜游环境。要围绕“对内全面畅通、对外快速联通”的目标,高起点高标准抓好红色旅游交通规划建设。要重点推进游客服务中心,加快接待酒店、特色农家乐等建设。进一步完善红色旅游景区游客中心、停车场、指示牌等配套设施,健全通往红色旅游景区道路的旅游交通标识等。要通过深入开展城乡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等行动,优化美化全乡旅游大环境。

(四)创新运营方式,强化推动红色市场

推进岭路乡红色旅游管理体制创新,可以在永泰县文旅公司下设“永泰县红色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全面构建以红色教育为主线的红色文旅平台,营销永泰县(岭路乡)红色旅游品牌。创建“红色岭路”门户网站,将岭路红色历史、红色文化资源的数量、分布、红色旅游线路等相关信息纳入网站,力争成为外界了解岭路红色文化的门户和窗口;坚持“政府主导、部门联合、政企联手”机制,举办在大范围内有影响力、宣传效应明显的大型活动,推介岭路红色文化旅游品牌;借助现代传媒,举办红色文化宣传主题活动,加大政府公益广告在城市机场、车站、高铁站等窗口单位的投放力度,营造浓厚的红色文化氛围,进而向全省乃至全国推广红色岭路。

四、当前重点实施的项目建议

根据本次调研情况,结合岭路及永泰实际,就目前迫切需要实施的工作建议如下:

(一)成立一个项目公司。依托永泰丰富的旅游资源,建议在县文旅公司下设成立一个具有独立法人的红色旅游发展公司,运作永泰红色旅游的开发建设、经营管理,承接全国各地党员干部党性教育、红色培训和各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等项目,全面推动整合红色教育,营销永泰红色旅游的品牌,实现产业化发展。

(二)编制一个专业规划。结合永泰红色旅游资源特点,融入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高起点、大手笔编制永泰红色旅游发展规划。同时,编制以岭路乡为主的红色旅游发展可行性报告,向省发改委争取立项,列入特色小镇范畴,打造福州版“井冈山”的红色旅游特色小镇。

(三)改造一条农村公路。加快推进总投资3429万元、总长13.48公里、宽6.5m、厚22cm的岭路到叶洋农村四级公路建设,组织做好公路建设放样以及弃渣点、用地报批等各项工作。

(四)争取一批项目资金。利用省定革命老区乡的优势,县老区办、县财政局、发改委等部门共同积极向上级有关部门争取原中央苏区和革命老区转移支付资金、红色旅游发展等资金,用于完善旅游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旧址遗址修缮保护等。

(五)修缮一批革命旧址。针对岭路现有的28个革命旧址、遗址,优先对凤落惨案烈士受难旧址、凤落农会、邱大椿中药铺(中共凤落支部成立处)、闽中闽南特委机关活动旧址、永泰县委旧址、饶刚生及饶云山故居等革命旧址、遗址进行修缮保护,并在条件成熟的时候对革命旧址、遗址进行全面修缮保护。

(六)提升一条红色线路。一是建议县住建局将凤落、庄边村列为2020年美丽乡村提升村、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全面做好环境卫生整治(厕所革命、垃圾治理、污水治理、农房整治、村容村貌提升等)、基础设施建设等,全面提升该线路的硬件水平;二是通过在202省道沿线及岭叶线布置道旗、设置革命老区标识、导览牌等,完善辖区红色氛围;三是全面提升1991年慰问凤落“五老人员”“军烈属”“五保户”线路环境,改善步道、导览牌等。

(七)完善一个导览系统。进一步完善村标路标、手绘地图、导览线路、指示牌设施建设。同时,积极做好革命旧址遗址、旅游景点等语音导览系统(讲解词)和二维码电子地图建设,让游客更直观、系统的了解革命故事和旅游景点情况。

(八)建设一个教育基地。在修缮保护革命旧址遗址的基础上,在岭路与城峰的交界处,着手打造一座以红色为主题的党建公园,全方位展示岭路红色文化底蕴,让其成为来岭路游玩的客人第一时间感受红色岭路特色文化的前沿阵地。同时,建议由县纪委、县委组织部、县委机关党工委、县人武部、县委党校、县教育局等部门与我乡共建,将岭路打造成一个集廉政文化教育、党员党性教育、国防教育、党校现场教学、中小学研学、爱国主义教育等于一体的教育基地,进一步发挥红色文化育人作用。

(九)出版一本红色书籍。积极与省、市、县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对接,进一步挖掘我县红色革命历史,整理红色档案,出版以“红色岭路”为题,内容包含红色革命、红色记忆、红色档案、红色旅游、岭路乡志的书籍作为红色教育读本,让更多人在读史的过程中了解岭路乃至永泰在革命战争时期做出的贡献。

上一篇:高考加油励志语范文 下一篇:你爱或者不爱我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