态度决定命运范文

时间:2023-11-03 12:01:21

态度决定命运篇1

【关键词】 传统;保健;哲学;探讨

文章编号:1005-619X(2007)05-0279-04

1 “精、气、神”三位一体的生命观

中国传统生理学认为,“气”是人类生命体的物质元素,也是维持生命运动的物质基础。“失气则死,有气则生。”……“气”是维持、保证生命存在与延续的基本前提。中国传统生理学又将“气”分为“先天之气”与“后天之气”。当男、女交媾,男子之“精气”与女子之“血气”交融而合为一气的瞬间,一个新的生命体就诞生了。男、女精血形成的生命原生物质,称之为“精元之气”,简称为“精气”或“元气”。因其是生命体与生俱在的物质,故称之为“先天之气”;“后天之气”指从机体之外吸收的营养物质,主要又是从水、谷物等食物中获得,所以,又叫“水谷之气”,简称“谷气”。人的生、老、病、死取决于“气”的营运代谢。杨泉在其《物理论》中指出:“谷气胜元气,其人肥而不寿;元气胜谷气,其人瘦而寿。”“后天之气”只是负责营卫机体、补充代谢,保证人正常生命运动所需的能量物质,并不决定一个人的寿诞。“先天之气”决定着生命存在的状况,才是决定一个人生死的物质基础。故古人称“先天之气”是“生命之本”,“后天之气”为“生命之用”。生命衰竭的根本原因在于“先天之气”不断被耗竭的结果。保持“先天之气”的充盈,尽可能地减少其外泻,就成为长寿的基本前提。

按照中国传统生理学说的看法,生命运动的营卫代谢存在一个主宰,负责操纵或协调各脏腑器官的功能作用,使机体各组织协调一致地完成生命运动所需要的各种能量代谢,保证正常的生理、心理状态。《太平经》曾用驾车来比喻物质能量代谢,指出:身体健康与生命的安危,关键在于“精神”的状况。“精神”好比驾车的驭手,是马稳车平还是马颠车倾,完全取决于驭手的水平。认为生命活动的主宰是“精神”(一般都称之为“神”)。“精神”不是机体之外的“来客”,而是对“元气”及其功能的概括。“精”一般是“精元之气”的简称,是对人类生命元素的命名,是对物质实体的指称;“神”则是对物质实体所蕴涵或具有的功能的一般概括,两者合称为“精神”。故古人说:“凡事人,神者;皆受之于天气,天气者受之于元气,神者乘气而行。故人有气则有神,有神则有气;神去则气绝,气绝则神去。”没有无功能的生命体,也没有无生命体的功能,即荀况提出的“形具而神生”的命题。“精”是“神”的物质基础,“神”是“精”的功能作用,其具体表现为“气”的物质代谢运动。这就是“神者乘气而行,精者居其中也,三者相助为治”,决定生命运动的盛衰。公元前1世纪,刘安聚集其门客编撰的《淮南鸿烈》中就指出:“形者,生之舍也;气者,生之充也;神者,生之制也;一失位则三者伤矣。”形(精)、气、神三位一体。当“精元之气”一形成(即“形”的产生),其生理功能“神”也就存在了,生命运动的代谢形式也产生。形、气、神以同一物质为基础。具体表现为不同的生理职能而“相助以为治”,任何一方受到损害,都会导致整个生命体的瓦解。

2 “阴阳和谐”的健康机理

任何生命的产生和存在,都需要一定条件的生存环境,如果基本生存环境遭到破坏或瓦解,生命运动也难以为继。中国传统哲学提出了“阴阳和而万物生”的命题,认为阴阳矛盾运动的统一,是生命起源的条件,也是生命存在的条件。指出,人作为生命体,其结构方式是“天出其精,地出其形,合此以为人。”人是由精微的“天气”(属阳)与沉浊的“地气” (属阴)相融合而生成,二者的分离意味着生命运动的终结。也就是《周易》所讲的:“一阴一阳之谓道。故独阴不生,独阳不长。只有阴阳运动相结合,才符合宇宙生成与演进的法则。就人的个体生命来讲,主宰生命运动的生命物质“元气”本身,就是阴阳矛盾运动的统一体。按传统的说法,男像天属阳,女像地属阴。男、女精血交融,是“天出其精,地出其形”的具体表现。元气(生命体)生成过程本身,就是一阴一阳运动结合的过程。而这个阴阳结合体的生存与发育,也需要一个由阴阳运动结构的生存环境,提供与生成类似的生存条件。“阴阳”只是构成生存环境相辅相成的不同方面。阴阳运动形成的“和谐”,才是生命生成与发展的基本条件。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万物负阴抱阳,冲气以为和”。“和”即“和谐”,主要指阴阳矛盾运动相统一的生态环境。它既是万物生成的基本前提,也是万物生长发育的基本保证。遵循这一基本思想,我国传统生理学将人的机体结构分成若干对立统一的阴阳关系。《内经》指出,正常的生命状态在于机体本身的阴阳矛盾运动处于一定条件下的稳态。因此,处理阴阳关系的大要,在于使阴阳运动趋于协调统一,即“冲气以为和”,并将此种状态称之为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圣度”。如果阴阳不和,或是阴胜阳,或是阳胜阴,都会造成稳定的破坏,导致阴阳离决。这样就会引起机体功能紊乱,或是造成情绪躁动,或是降低自身抵抗能力使机体发生病变,而任何情绪的躁动或机体的病变,都是“先天之气”的耗损或泄漏。因此,能否保持一个阴阳和谐的内部生态环境,就成为衡定机体健康状况的首要条件。换言之,健康或不健康的生理基础,决定于机体本身的阴阳状态,“和”则是健康的标志,“离”则是不健康的标志。

应当指出,“阴阳和谐”不能简单地等同于阴阳平衡,不是阴阳比例的算术平均。“阴阳和谐”是一种最佳化合结构和一个互补动态过程,它依据内外生态环境的变化来决定阴阳的比重,而不是阴阳的绝对平均。《素问・生气通天论》指出,阴阳之要在于“阴平阳秘”,根据节候变化与代谢营运状况,调整阴阳比例,使阴阳矛盾运动始终处于一种互补的最佳状态,以求得整体的优化。

3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保健思想

中国传统医学将影响身心健康的有害因素分为“内伤”与“外邪”两类。“内伤”主要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等社会心理因素对个人正常生活节奏的破坏而造成的不良影响;“外邪”主要指风、寒、暑、湿、燥、热“六淫”等自然因素对正常生命运动带来的不良影响。中国传统保健哲学在处理“外邪”与“内伤”对生命运动造成危害的关系上认为,“外邪”能否导致机体发生病变,取决于机体本身的状态。《内经》指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气所奏,其气必虚。”“外邪”使机体产生病变,主要因“内伤”降低了机体自身的抵抗能力,“外邪”才乘虚而入,导致生病。反之,机体有效地防止了“内伤”的发生,“外邪”也就无隙可乘了。因此,对“七情”所引起的“内伤”的防治,在中国传统保健哲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任何派别都视为炼养的前提。“七情”的心理实质,是人对客观事物不同情感体验的主观反映,是受人们所处的生存环境和生存方式决定的,主要又是由社会环境和社会生活决定的。社会生存环境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中国古人早有论述。《论语》、《庄子》、《内经》等文献中都曾明确指出,无规律的社会生活和动乱的社会环境会对人类身心健康造成极大的危害。魏晋时期著名思想家嵇康于是提出了“富人多残,伐之者重;野人多寿,伤之者寡”的命题。他指出,一个人的社会存在状态与他所持的主观态度,决定着他所承受的生理、心理负担和压力。生活在不同社会条件下的人们,影响或破坏其正常生命活动的不利因素,其程度也有差别。一般地讲,多欲者身心负担较重,健康受到损害的可能性比少思寡欲、身心负担相对较轻的人就大得多,强调了社会生活在人类保健活动中不可等闲视之的重要意义。

我国传统保健哲学不仅仅指出社会生活影响身心健康的现象,同时,还探讨了社会生活影响身心健康的生理机制。传统病理学认为,引起正常生活节奏瓦解的主要原因是“七情”,即由各种各样欲望导致的情绪波动。按中医理论,“七情”是“神”处在不同反常状态下的具体表现,称之为“失神”。“神”为“君主之官”,是五脏六腑功能的主宰。《灵枢》说:“悲哀忧愁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七情”所动伤心,心伤则引起五脏六腑功能失调,从而破坏机体自身“内环境”的动态平衡。故有“神躁于中,则形丧于外”之说,最后导致整个机体的瓦解。因此,身心健康状况与人的行为特征息息相关。一个人的健康长寿与否,取决于其对社会生活的主观态度与生活习惯,即荀子指出的:“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使之病;……养略而动罕,则天不能使之全。”强调了人的主观努力对维护身心健康的积极意义。

4 “节阴阳,调刚柔”的动静法则

我国传统医学理论认为,气血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和源泉。人从头到脚,从内到外所发生的病变,无不与气血的运行息息相关。古人运用阴阳矛盾运动的基本原理来认识和阐释气血运营的生理、生化过程,指出人体发病机制;主要有阴阳失调引起的代谢功能障碍。因此,机体自身的相对稳定和机体与生存环境之间的相对稳定,是维持“阴阳和谐”的基本保证,从而提出了“节阴阳,调刚柔”的动静原则。其原则包括两方面的要求:一方面,是要求调节机体自身的阴阳矛盾运动,维护内部生态环境的稳定。早在公元前2世纪,中国先哲就指出了生命运动本质上是一个“新陈代谢”过程。只有保持适度的代谢水平,促进机体营卫代谢的协调与顺畅,才能维持正常的生命状态,获得健康的体魄。提出了“流水不腐,户枢不蛀”的思想,要求机体保持一定的自然运动,防止气血的淤积,保证营卫代谢的畅通。先哲们还指出,人的精力和体力都有一定的负荷极限,任何类型的运动或活动都必须张弛适度,决不能超过机体的负荷能力。在理论上提出“中和”为动静的“圣度”。正是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三国时代名医华佗明确提出了“人体欲得劳动(运动),但不当使极耳”的身体练习原则,确定了用“汗出为度”的生理反映来把握每次练习运动量的思想。“节阴阳,调刚柔”,就是要求通过适度的机体运动,调节或改善脏腑功能,使其动而有序,保持机体内部生态环境的相对稳定。

另一方面,是要求调节机体与生存环境的关系。首先是处理好与社会环境的关系。通过行为规范和心理调节,防止社会生态环境诱发“内伤”破坏机体“内环境”的有序运动。要求从居处、饮食、劳作、衣着、娱乐等方面人手,节制个人日常生活,保持一个张弛有度的生活节奏和良好的生活习惯。同时,加强专门的心理训练,增强控制情绪和调节心境的能力,从而抵御外界的干扰,保持良好的心境和安定的情绪;其次是采取各种措施,调节机体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关系,促使机体尽快适应物候的变迁。公元前3世纪左右,中国养生家就分析了春、夏、秋、冬四季不同的气候特点对生命运动的不同影响,分别设计了不同季节条件下的生活节律与活动特点,提出了相应的要求。中国古代还根据阴阳五行运动规律,比照机体组织的五行生克关系,精心设计了身体锻炼与训练“模式”,就练习时间、方位、方法、任务作出了相应明确的规定,企图将身体锻炼或身体训练纳人与宇宙同步运行的轨道中去,以获得最佳锻炼或训练效果。

5 中国传统保健哲学是在长期保健实践经验基础上抽象出来的保健理论

过去、现在的实践都证实了其基本原则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它不仅可以为现代体育保健运动提供有效的理论指导,也可以为现代体育科学理论的发展提供新的审视视角。 西方传统的健康以强壮的体格与旺盛的代谢功能为标准,着重从人的生物属性方面把握和界定健康。现代社会对人类生命运动提出的挑战,促使人类重新考虑18世纪以来,人们习以为常的健康标准。奈斯比特曾在其《大趋势》一书中建议改变没有病就是健康的传统观念。提出“健康则意味着整个人的身心处于一种积极的健康状态”。但“积极的健康状态”是一种什么样的生理、心理状态,他未作进一步解释。另有人认为,健康应包括科学的生活方式,愉快的心理状态,正常的社交生活,积极的人生态度与良好的身体状况。这也仅仅是扩展了对健康内容的理解。中国传统的保健哲学用机体内外生态环境的“阴阳和谐”作为把握健康的尺度,认为在阴阳对称的机体组织系统中,任何发展都是以对方发展为基础,任何单方面的过分发展,都会影响对方的发展乃至造成损伤,降低机体整体健康水平,引起机体运营代谢失调。从三个方面提出了保持健康的要求:首先,是机体组织系统的优化结构状态,要求机体各部发展和谐统一,生理与心理状态的和谐统一,保持一个相对稳定的内部生态环境;其次,是机体与生存环境的动态平衡,要求保持一个稳定而有规律的社会生活节奏和稳定恬和的心理状态,创造一个相对稳定的外在生态环境;其三,是保健运动的相对平衡,要求身心互动的平衡和练习量与机体承受力的平衡,以维持或调节相对稳定的内外生态环境。中国传统保健哲学对健康的界定与对其机理的认识,扩展了人们对健康的理解,有助于对健康机理的深入研究,提高人们对人类生命本质的认识,对建立新的健康理论体系,提供可资借鉴的理论基础。

现代社会中,心血管疾病病人的急剧增加,引起了各国医学工作者与社会学家对心理健康的重视。他们批判了西医见“病”不见“人”的传统医疗思想,主张变“生物模式”的医学结构为“生物―心理―社会模式”的医学结构。在诊治和预防学中加强对社会心理因素的研究。防止社会生态环境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是现代医学保健发展的重要标志。但是,夸大生态环境的作用,忽视人自身的努力的“环境决定论”,也是令人忧虑的倾向。中国传统保健哲学,在探求影响健康的原因时,总是既从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中寻求原因,也从人之所以成为人的社会环境中寻求原因,认为机体内部的稳定,有赖于外部生活的稳定,而外部因素产生的作用大小,决定于机体内部的状况。提高自我控制与调节心境的能力,可以在外部稳定遭到破坏时,通过内部控制来调节,减少或防止外部动荡引起的内部紊乱,从而防止疾病,维护身心健康,并从社会学、心理学、生理学等方面,就社会生活影响健康的机理,进行较为系统、深入地认识,建立了病因、病理、预防、治疗的理论体系和保健、健身的实践模式。中国传统保健哲学强调主体状态与主观态度在维护身心健康中的决定意义,有助于克服“环境决定论”的消极情绪,其有关社会致病机理研究,有助于提高人类对身心关系与社会病机的认识,其理论原则与保健实践模式,对处理现代社会中的保健问题,无疑有着巨大的实用潜力与理论指导作用。

态度决定命运篇2

1、梦,在心中;路,在脚下。拼搏一年春夏秋冬,无怨无悔一生一世。

2、十年磨剑剑走偏锋锋芒毕露,一朝出鞘笑看金榜榜上有名。

3、做一个有素养的人

4、知识塑造人格行动开拓人生

5、只有付出别人不愿付出的努力,才能得到别人得不到的收获。

6、与文明同行从诚信做起

7、今天的努力,明天的实力。笔耕书上除勤奋无他,舟行学海有远志领航。

8、细节决定成败宁静能致远

9、敬竞进精学问之路无捷径

10、态度决定一切静竞进精

11、博学审问慎思明辩笃行勤思

12、我要学我能学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

13、态度决定一切把握今天

14、细节决定成功读书改变命运一个善于改变自己的人才能指望成功

15、勤奋学习活跃思维热爱你的老师锁定目标迎接期中

16、BelieveSucceed

17、信心决心恒心专心

18、勤能补拙静能生慧

19、文明守纪团结奋进

20、做一个有文化的人我努力我成功

21、是用三年的时间换来一辈子的幸福,还是用一辈子的时间来忏悔这三年。

22、信心决心专心恒心

23、诚实勤奋拼搏进取日行一善

24、投入时间加强记忆探究方法

25、天道酬勤厚积薄发静能生智

26、弱者等待时机强者抢抓时机

27、端正态度注意细节你追我赶共同进步

28、命不能争,运可以造。弱者认命,强者抗命,能者求命,智者造命。

29、态度改变学习学习改变命运团结创造无限/天道酬勤厚积薄发

30、态度决定一切努力才能成功

31、BelieveAchieveSuccessLearnsLeaders

32、锁定目标奋斗不息态度决定一切坚持就是胜利

33、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乐学善思

34、未来扎根现在现在孕育未来

35、成功=方法+勤奋+坚持

36、学真知做新人争真修臻

37、自信励志合作竞争学做真人学求真知

38、含泪播种的人一定能含笑收获。没有绝对的失败,只有暂时没有取得成功。

39、NopainsNogains

40、读书改变命运静由心生

41、做一个有细节的人勿以善小而不位勿以恶小而为之

42、不比阔气比志气,不比聪明比勤奋,不比现在比将来。

态度决定命运篇3

关键词:李平心;社会运行;规律

中图分类号:D9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ki.16723198.2017.06.073

李平心将探索社会变迁与运行的规律作为中国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研究任务,充分地表现了建设科学的社会学的愿望。科学的重要任务就在于探求规律,是否重视规律的研究,也就成为一门学问是否能够成为科学的必备条件。在李平心的社会学理论体系中,特别注重社会运行规律的探讨。关于社会运行的规律,以孔德为代表的西方社会学和马克思、恩格斯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社会学,都承认社会运行有其规律,都以社会运行的规律作为其社会学的研究内容。两者在探求规律问题上的主要区别在于:一是以孔德为代表的社会学将资本主义社会永恒化和模式化,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则认为资本主义社会只是社会发展的一个阶段,人类社会必然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二是以孔德为代表的社会学在研究社会运行规律时具有将社会的静态研究与社会动态研究相分离的倾向,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在揭示社会运行规律时则注重将静态研究与动态研究结合起来。李平心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原则立场,不仅确认规律的研究在社会学成为科学中的重要性,而且认为社会的运行是有其一定规律的:“我们从各个时代的各种社会关系和生活形态中找出了个别的统一法则来。”在李平心看来,不同的社会形态虽然具有不同的表现和特点,但各个时代依然存在“统一法则”和“齐一的生活样式”,故而,寻求社会的法则不仅是必要的,而且也是可能的。李平心这里所说的“统一法则”、“齐一的生活样式”,即是社会运行的规律。李平心总结的社会运行的规律,主要有三个方面。

1社会制度和生活形态都是反映那种自足的经济生活的

在李平心看来,依据唯物史观,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作为生产关系的社会制度是由生产力决定的;而社会的上层建筑又是由经济基础所决定的。李平心认为,从社会进化的形态可以看出,在任何形态的社会中,社会制度和生活形态都是对当时经济的反映,这是在各种社会关系中显示出的一种“齐一的生活样式”。在这里,李平心的阐述实际上是对“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一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重要运用。

对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中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学者亦有所阐述。李达在其社会学著作《社会学大纲》中说:“这类生活资料的生产,以及一个时代的经济发展的阶段,就形成了社会的基础。其他国家机关、法律见解、艺术及宗教表象等,都是在这个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上层建筑。这些上层建筑都要受那个基础所规定,所说明。”比较而言,李平心则更注重从社会演进的角度,阐述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观点,并根据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逐一分析了从奴隶社会一直到资本主义社会中,经济基础的不同以及由此产生的上层建筑的改变。李平心正是基于这样的研究思路,从社会学的角度进一步论证了“社会制度和生活形态都是对当时经济的反映”的观点,从而更具体地体现出社会学研究“社会变迁”的特点。值得注意的是,李平心不仅具体地指出在某一类社会形态中,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而且更强调在所有的社会形态中,经济基础都对当时、当地的上层建筑起着决定性的影响,这就从社会演进的整体视域很好地说明了存在于不同社会形态之间的统一的法则。这可见,李平心的见解是对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观点的重要发展。

2社会运行的矛盾性

李平心对于社会运行给予辩证法的说明,将矛盾观点引入社会运行体系的解释中。李平心指出,社会是一个运动的过程,在各种社会现象之间不存在永恒的均势和统一的法则;当社会内部发生许多矛盾时,社会法则失去统御社会诸因素的力量,社会现象之间的均衡和统一将会打破。所以,整个人类社会是一个含有无限矛盾性的活动体系,人类社会不仅要不断同自然这种“外部矛盾”斗争,而且要面对社会种种社会现象所包含的内在矛盾。李平心在对社会运行予以矛盾观点诠释的同时,又根据唯物史观进一步提出,社会的矛盾归根结底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也是遵循一定的法则而展开的:“当一种新的社会生产关系建立,足以帮助新的生产力的发展时,这种生产力是不会和现在的生产关系发生冲突的,并且两者是互相适应的”,然而,当物质生产力随着技术的发展而加速地向前扩大时,既有的生产关系就成为阻碍生产力发展的障碍,之前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均势就被破坏了,由此显现出矛盾来。据此,他又揭示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矛盾所呈现的“进化”与“革命”的两种形态:

“其一是社会生产关系尚有容纳生产力相当的发展的余地,总矛盾尚不能突破现在的生产关系的外壳,只是不断地扰乱其组成的各部分的均衡,此时只有数量的变化,我们可以称之为进化(Evolution狭义的)。还有一种,是现存的生产关系已没有力量控制生产力的发展,这种生产力同生产关系发生猛烈的冲突,在这时候,社会编制除了实现根本的改变没有出路,于是暴乱就发生了,此时不是数量的变化,而是质量的突变了,即是说,旧的生产关系为新的生产关系所代替了,我们称这种突变事象为革命(Revolution)。”

对于“进化”与“革命”这两种形态,李平心解释说,一种生产关系尚有生产力发展的余地时,社会就不能实现重新的根本的改变,该种社会生产关系也决不会立刻倾覆,只有等到发展的生产力没有了出路,生产关系就要发生突变,革命就不仅成为必要的,而且成为不可避免的。由此可见,李平心坚持以唯物史观来诠释社会的变迁,以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来解释社会的运行规律,进而从社会进化和社会革命相统一的角度研究社会运行的程序,认为社会进化是社会演进的基本形式,而社会革命是社会形态转变的特殊形式。在此基础上,李平心指出了社会矛盾的作用:“在无组织的社会中,社会的内在矛盾性质有促进社会的发展的可能。”过去的矛盾一方面固然改变了旧的生产关系的内容,另一方面却预示了新的生产关系的历史基础。一种旧的社会均势被破坏,就有一种更高等的均势重新建立起来,社会的进步就是这种均势不断地破坏和再建的过程。也就是说,社会的发展是“社会的内在的矛盾性不断地展开和解决”。他进一步强调说,并非所有的社会矛盾的展开都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只有当一个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向着发展的路线进行,现存的生产关系逐渐相对弱化时,社会革命成为可能,社会矛盾才可以得到一个证明的更高的结局。李平心以矛盾的观点诠释社会运行的过程,⒚盾观点与唯物史观有机地统合起来,显示出独特的诠释视角。

李平心关于社会运行问题的诠释,是对早期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关于社会运行问题研究的深化。对于社会运行的规律,陈独秀认为社会运行是“社会进化”和“社会革命”相统一的,当人们明白“社会进化”的规律而进行“改造社会”时,“采用革命的手段而促其进化”则可以使社会运行的速度“变快一些”。自然,陈独秀所说的“革命”在社会运行中发挥作用是有条件的,即“革命既是社会组织进化过程中之顿变的现象,则革命必以不违反进化社会组织为条件”;而且“革命”必以建立“新的制度”为目的,因为“革命不是别的,只是新旧制度交替的一种手段”,“倘革命后而没有新的制度出现”,则“不配冒用革命这个神圣的名称”,这又由于社会变革是“用力量把旧制度,同时用力量把新制度建设起来,社会才有进步。力量用得最剧烈的就是革命。”陈独秀着眼于社会进化和社会革命的内在关系,提出社会运行是进化与革命相统一的观点。李平心则创造性地从唯物辩证法的“矛盾”法则出发,在遵循唯物史观指导地位的前提下,深入解读了社会进化和社会革命矛盾关系,强调社会现象必须从社会内在矛盾中来寻找根源,不仅论证了陈独秀“社会运行是进化与革命相统一”观点的合理性,而且分析了社会矛盾的形成、总因、两种形态等等,从而更具体地呈现社会运行的内在矛盾关系,这不仅是符合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发展规律的论述,而且提出了唯物辩证法与唯物史观相联系的视角来诠释社会运行的思路,这是对中国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重要发展。

3社会演进的状态

李平心运用唯物辩证法来看待社会演进的状态,看到了社会演进中前进性与曲折性统一的问题,从而进一步揭示社会演进的多个面相。李平心指出,社会虽然按照一定的历史程序和自然定律进化而来,然而社会的进化和演变并非呈直线状态,而是呈现“突变的、曲线的、活跃的形式”,也就是说,社会的发展与演变是一个迂回的、螺旋式上升的过程,那么,社会的进程就“不仅有进化,而且有后退,又不仅有缓变,而且有急变”。所以,在这样的曲折过程中,李平心认为,社会的演进不外有三种状态:社会的发展、社会的停滞和社会的衰落。李平心并着重分析了社会的停滞状态。

李平心所说的“停滞”并非将社会看成静止的状态,他从不否认社会的运动性:“任何形式的社会都是在变动的过程中生活的。”对此,他解释说:

“第一,社会同自然之间要不断地发生物力代谢的关系,彼此间的均势是永续地在历史的进程中破坏与恢复的;第二,由于这种不断的互动,就使人们在生产过程和再生产过程中发生交互的影响,而生出各种式样的活动现象来;第三,因为生产力停滞不进,使社会的物质蓄积不能增加,假使自然界一发生灾变,社会就不能维持全员的生活,就要发生极大的扰乱。”

所以,理解李平心所说的社会“停滞”状态,首先必须明确的是,不能将这种社会的“停滞”状态看成社会的“静止”,这不仅不符合李平心的本意,而且也是违背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

李平心在明确了社会“停滞”不同于社会“静止”后,具体分析了社会停滞的原因,他指出:“社会的停滞不进,总的原因是由于贫弱的生产力受着现存的固执的生产关系的桎梏。”至于生产关系何以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障碍,李平心有这样的分析:一方面,原来劳动过程中的生产指挥者的剩余生产物增多,导致他们脱离直接的劳动,另外形成了一个世袭的剥削阶级,为维持本阶级的利益,极力维护哪些阻碍生产力法阵的传统制度、法律与习惯。同时,剥削阶级又以种种愚民政策麻痹被剥削阶级的神经,消除他们的反抗性,因此,被剥削阶级无力反抗支配阶级,生活于极恶劣的状态下,使得剥削阶级可以维持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另一方面,支配阶级鄙视劳动和技术的心理主导了整个社会,这种社会心理束缚了人们的头脑。技术得不到改良,生产力也就得不到发展,生产方法就不会改变,因此生产关系继续保持原来的形态,这样,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维持着一种带有粘固性的均衡,社会要想发展是十分困难的。在这里,李平心看到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内在矛盾关系及其对于整个社会发展状态的重要影响。可以说,李平心对于社会停滞原因的分析,已有了较为充分的认识。

基金项目:百色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职业教育课题:“论高职开放式教学中学生信息素质的培养――以百色职业学院为例”(ZB201505)。从李平心对社会演进状态的研究尤其是对社会停滞的探索可以看出,社会的演进是具有连续的特性的,正如他指出的那样:“社会的演进是有一定的程序的。一种旧社会组织如果没有破坏,另一种新社会组织就不会产生,同时某一种社会制度不经过一定的阶段,决不能进到另一种社会制度。”即新的社会制度必须经过一定的阶段才能取代旧有的社会制度,社会的演进从发展、停滞、衰落再到发展,不断的循环,都是一个显示出连续性特征的演进状态。社会的停滞是社会的“发展”与“衰落”间的一种状态,无论打破停滞后的社会最终走向前进或者后退,新的社会状态和相应的社会制度仍然要以被代替的社会的物质为前提和基础,仍然要继承旧有社会状态下的物质生产力。因此,李平心关于社会演进状态的研究,不仅将唯物史观原理运用到社会变迁的具体分析中,而且在具体分析过程中贯彻了唯物辩证法的要求,这使社会演进过程得到了科学的解说。

由上可见,李平心对社会演进的研究已初显体系。在李平心之前,西方社会学家对社会演进的规律亦有不少探索,社会学家孙本文评价说:“自来学者把社会演进分为若干时期或阶段,以为人类社会无分地域,都是经过同样的演进阶段,例如穆尔根(L.H.Morgan)分社会进化为草昧、半开化、文明三阶段;李士德(F.List)分社会经济进化为游猎、牲畜、农业、农工业、商业五阶段;罗伯克(John Lubbock)分器物进化为旧石器、新石器、铜器、铁器四阶段。”然而,西方社会学家将社会分为若干时期或阶段的观点,“仅能适用于某种现象,或某N地区,而不能普遍应用。”社会的运行固然有逐渐演进的步骤,然而这些步骤,并不完全相同,所以,西方社会学家按照社会发展的历史顺序,将社会分为若干时期或阶段的观点,并不能真正抽象出社会演变的规律。而李平心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指导下关于社会演变规律的探索,则对不同性质、不同形态的社会有了整体性的把握,对不同形态、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的演进规律进行了纵向梳理和横向的比较,进而从社会变迁的视角将社会的演进规律抽象为发展、停滞、衰落三种形式,显示出他对马克思主义“规律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原理的深刻理解和有效运用,这对于中国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而言是一大进步。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社会化电子商务的词条[EB/OL].

[2]2013年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关于肯德基的营销策略的报告[R].2013.

[3]GetSatisfaction 做的关于社会化电子商务未来趋势的分析图表[Z].

[4]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刊登的中国社会化电商发展趋势分析[Z].

态度决定命运篇4

2、今天的努力,明天的实力。

3、志不坚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

4、立志漫长清华园,刻苦方能未明湖。

5、彩虹风雨后,成功细节中。

6、小事成就大事,细节成就完美。

7、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8、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9、竞争不是比谁努力,而是比谁更努力。

10、努力造就实力,态度决定高度。

11、慎而思之,勤而行之。

12、学海无涯勤可渡,书山万仞志能攀。

13、但求日积月累,收获于细微;不要左顾右盼,专注于自我。

14、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勇,再接再厉。

15、志存高远,心系天下。

16、每临大事,心必静心,静则神明,豁然冰释。

17、态度决定一切,习惯成就未来。

18、耕耘今天,收获明天。

19、“想”要壮志凌云,“干”要脚踏实地。

20、一朝习惯,万事易办。

21、人生能有几回搏,今日不搏何时搏。

22、非学无以成才,非志无以成学。

23、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24、含泪播种的人一定能含笑收获。

25、良好的习惯是成功的保证。

26、耕耘于分秒,收获于细微。

27、耕耘分秒,勤奋造就天才;积蒿力量,实力铸就辉煌。

28、应知学问难,在乎点滴勤。

29、每一次努力都是最优的亲近,每一滴汗水都是机遇的滋润。

30、最美的年龄为最纯的梦想尽最大的努力。

31、细节决定成功,点滴铸就辉煌。

32、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33、习惯改变命运,细节铸就终身。

34、安逸的环境造就不出时代的英才。

35、要成就大事,先做好小事。

36、明确的目标是前进的动力。

37、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

38、没有播种,何来收获。

39、拼搏铸辉煌,状态定命运。

40、习惯决定成绩,细节决定命运。

41、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

42、心态决定命运,自信走向成功。

43、莫放松点,莫轻视微。

44、学在苦中求,勤中练;不怕学问浅,怕志短。

45、天道酬勤,宁静致远。

46、用习惯和智慧创造奇迹,用理想和信心换取动力。

47、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

48、好方法事半功倍,好习惯受益终身。

49、为了梦想,我们不懈努力。

50、播种劳动,收获成功。

51、勤奋铸就辉煌。

52、志强智达,言行行果。

53、汗水浇灌希望,奋斗决定命运。

54、细节决定成败,态度决定一切。

55、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56、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

57、含泪播种,含笑收获。

58、好习惯成就一生,坏习惯毁人前程。

59、要争就能赢,要拼才能赢。

60、烈火铸就真心英雄,不经历风雨怎见彩虹。

61、惟理想点亮生命的精彩。

62、北大清华少年心,花香鸟语春天事。

态度决定命运篇5

校园励志标语

1、态度决定一切,习惯成就未来。

2、小事成就大事,细节成就完美。

3、莫放松点,莫轻视微。

4、习惯改变命运,细节铸就终身。

5、细节决定成功,点滴铸就辉煌。

6、彩虹风雨后,成功细节中。

7、要成就大事,先做好小事。

8、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

9、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10、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11、一步二步三步步步高升,一天两天三天天天向上。

12、良好的习惯是成功的保证。

13、习惯决定成绩,细节决定命运。

14、一朝习惯,万事易办。

15、北大清华少年心,花香鸟语春天事。

16、好习惯成就一生,坏习惯毁人前程。

17、好方法事半功倍,好习惯受益终身。

18、用习惯和智慧创造奇迹,用理想和信心换取动力。

19、龙吟八洲行壮志,凤舞九天挥鸿图。

20、心态决定命运,自信走向成功。

21、每临大事,心必静心,静则神明,豁然冰释。

22、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

23、远大抱负始于高中,辉煌人生起于今日。

24、励志照亮人生,创业改变命运。

25、我心一片磁针石,不读清华不肯休。

26、非学无以成才,非志无以成学。

27、志强智达,言行行果。

28、细节决定成败,态度决定一切。

29、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30、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31、青霄有路终须到,金榜无名誓不归。

32、不夺桂冠誓不回,那怕销得人憔悴。

33、立志欲坚不欲锐,成功在久不在速。

34、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

35、志存高远,心系天下。

36、志在千里,壮心不已。

37、求真尚美,砺志笃行。

38、惟理想点亮生命的精彩。

39、志不坚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

40、立志漫长清华园,刻苦方能未明湖。

41、“想”要壮志凌云,“干”要脚踏实地。

42、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勇,再接再厉。

43、志高造就辉煌。

44、明确的目标是前进的动力。

45、功崇惟志,业广为勤。

46、努力造就实力,态度决定高度。

47、拼搏铸辉煌,状态定命运。

48、要争就能赢,要拼才能赢。

49、团结拼搏,求实进取。

50、人生能有几回搏,今日不搏何时搏。

51、失败的尽头是成功,努力的终点是辉煌。

52、竞争不是比谁努力,而是比谁更努力。

53、NO SWEAT,NO SWEET。

态度决定命运篇6

关键词 电网企业;配电设备;全寿命周期管理

中图分类号TM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4)119-0073-02

配电设备(Electrical Equipment)是在电力系统中对高压配电柜,发电机、变压器、电力线路、断路器,低压开关柜,配电盘,开关箱,控制箱等设备的统称。配电设备安全运行时保障电力高质量、稳定运作的关键。通过规范配电设备建设与运行管理,加快配电设备建设步伐,强化配电设备运行管理,增强配电设备供电能力,才能满足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对电力供给与电能质量的需求。

1 研究现状

岳森(2012)指出,我国10kV配电设备具有数量多,分布广,运行情况多样等特点,极易受到大风雷雨,地震洪涝等恶劣自然环境的影响,还有诸如人为恶意破坏、树木砸压、施工和交通工具破坏等威胁。因此需要将设备故障威胁扼杀在初始阶段,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张绪生,袁有军(2013)认为影响10kV配电设备安全运行的主要因素包括网络结构不合理和运行环境差两方面。其中,变压所设计不合理,大多数配电线路没有形成环网结构及配电装置不多等问题是产生网络结构不合理的主要原因。而配电设备与树木之间的距离,和大风暴雨天气造成的砸压现象,配电网的污闪问题等也带来了较差的运行环境。张海涛,段志昊(2013)提出应当采取如下措施来防范配电设备风险:对配电线路进行科学设计,专业人员定期对设备进行运行检修和更换,科学合理选择线路的运行环境。陈云(2012)针对配电设备管理理念陈旧,管理难度加大,提出进行资产的全寿命周期管理,即以LCC理念作为指导,建立了配电设备及配电网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估模型。

2 电网企业配电设备运行管理存在的问题

2.1权责分配不清晰导致管理混乱

配电设备作为电网企业固定资产核心项目之一,是由各个职能部门相互配合,协调管理。从配电设备的可研论证、采购、安装、运行、维修、改造、更新、直至报废都应当有一整套完整科学的流程标准。然而,在现实工作中,一方面配电设备管理流程标准不统一,权责分配不明确,会出现多部门管理同一项,但真空地带又存在。另一方面,由于尚未建立起闭环式管理流程,生产技术部门同使用、保管、财务等职能部门不积极沟通协调,采取“分段式”管理模式,会使得各职能部门工作目标不一致,管理流程衔接性不强,资产信息无法共享,存在管理漏洞。

2.2 定期检修制度无法满足实际需求

配电设备在电网中的应用规模逐步扩大,对于其巡检工作成为日常管理的重点环节。对配电设备的检修工作主要包括日常的维护,以使得设备处于最佳的工作运行状态;另外还要在设备出故障时,第一时间完成检修任务,以保证电力恢复,减少停电给居民生活和生产带来的不便。因此,目前电网对配电设备的检修主要采取定期检修,掌握设备运行风险和故障发生原因。但定期维修机制没有充分考虑设备的实际状态和不同设备的运行周期,容易造成对突发事件检修不及时而带来的停电事故,给配电设备带来损伤。状态检修和在线检修机制需要大力推广。

2.3 关键业务节点缺乏量化科学的决策方法

电网配电设备的规划方案、工程方案设计、检修策略优化、技术改造方案优选、设备退役等关键环节的决策方法有待进一步完善,没有建立适合各环节工作特点、综合考虑经济、安全、环保等方面成本收益,覆盖资产寿命全过程,定量化的决策方法。

3 建立电网企业配电设备全寿命周期管理体系

电网配电设备的全寿命周期管理(LCC)要求以资产为管理中心,从资产的可研论证、采购、安装、运行、维修、改造、更新、直至报废等全过程实施统筹动态管理,寻求安全效能成本最优。其中,安全效能成本(Security EfficiencyCost)指标是由国家电网公司在2010年提出,用以衡量在保证安全性和效能质量相当的情况下,每单位资产在有效时间内,所对应的总成本,衡量单位是元/千伏安。实质就是在电力公司配电设备全寿命管理的基础上,通过对设备的安全、效益、周期成本进行综合评价和分析,促进公司设备管理的安全、效益、周期成本三者的综合平衡和有机统一,提高电网公司资产管理水平,确保电网安全、高效、稳定运行。

基于此,本文在对电网企业配电设备全寿命周期管理体系的设计将以LCC管理理念为指导,结合目前管理存在的问题,从标准和决策模型的设计、科研论证、运行检修维护和处置报废四个方面展开。

3.1 制定规范的配电设备全寿命周期管理标准和科学量化决策模型

制定规范的配电设备全寿命周期管理标准,是明确各职能部门权限和义务的重要依据,也是避免管理链接不当的问题。配电设备的各个全寿命周期管理环节都应当构建科学量化的决策模型。1)可研、招标采购等关键环节中,探索建立电网、项目和设备的三级LCC模型,各模型问紧密衔接,环环相扣,并根据后期数据反馈修正,为设备全寿命周期科学决策提供支撑;2)可研论证环节,应强化各部门的信息交流与业务协同;3)在资产管理的后期,包括生产运维、退役处置阶段中,建立基于设备风险评估和状态诊断的检修策略;引入资产全寿命周期成本理念,完善技改项目优选排序模型、建立典型案例的技改方案LCC计算评估模型;建立基于设备状态概率统计分析的二次设备管理策略。

3.2 配电设备的可研论证

合理的设计和可研论证是降低配电设备运行风险、减少破坏可能性的重点环节。对各类配电设备型号和线路路径的选择,是做好可研工作的关键。这就要求设计人员从电网稳定安全运行的角度出发,综合考虑和分析设备的需求,尽可能避免设备运行中可能出现的故障,全面考虑,减少因设计缺陷所带来的安全隐患。

在这一环节还应当对线路的运行环境进行科学选择。首先,应当对输电线路所在地的实际情况进行考察,掌握周围居民楼房高度和安全距离;在跨越居民房屋时,应提高线路高度,避免房屋与线路的相互影响。其次,对于旧线路,应当加强对居民的宣传和教育工作,杜绝居民对线路的私自操作。此外,还应避开复杂的施工环境、林区、牧区,对于必须要经过上述复杂地段的线路应留出足够的安全距离,防止线路受到外界环境的破坏和影响。

3.3 配电设备的运行检修

定期检修已无法满足当前电力运行管理的要求。因此,本文建议采用状态检修和在线检修两种模式结合。1)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等已提出要从以时间为基准的维修方式发展到以状态为基准的维修方式,即状态维修。实施状态维修的关键在于掌握每台配电设备的状态,并对其状态变化趋势进行连贯性的跟踪管理;2)在线检测的推广则有利于从定期维修制过渡到更合理的状态维修制,在线检测方法更能防止灾难性事故并优化维修计划和延长使用寿命;3)此外,一般由于线路电压的等级以及线路周围环境不同,所以巡视的周期也不同,一般如果遇到雷雨大风等灾害时,那么就需要临时检查,以确保线路安全运行。

除了在检修模式上的改变,还应从人员作业方面进行优化。具体而言,一方面需要加强对检修人员、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上岗技能的培训力度,定期考核员工的职业技能和上岗证书,树立起员工规范操作、安全生产的意识。另一方面,在执行检修任务之前,必须要对工作区域内的潜在故障的类型、风险、危害程度进行分析并及时与负责部门沟通,以最优最安全的解决措施来排除故障。此外,检修维护人员应当严格按国网下发的规章制度进行操作,标准作业,禁止不验电就施工的行为,保证人与人、人与物的安全距离,杜绝一切人体伤害和器具损坏事故。

最后,对于配电设备全寿命周期管理运行检修环节还应提供技术支撑。即应对配电设备的基础技术展开深入研究,应对其风险评估、状态诊断和寿命评估及延长等内容实现重点突破;除此之外,还应构建设备状态统计分析的信息平台,方便各部门能实时掌握设备相关数据信息,并能实现对配电设备运行能力的检测,加快设备监督系统的建设。

3.4配电设备的处置报废

配电网运行所采用的设备、器材及材料都应符合国家现行技术标准的规定,并应有合格证件。对于不符合标准的配电设备应当报废处置,避免潜在风险。配电设备的处置报废需要消耗人力、材料和台班成本。针对不可修复的配电设备应当直接报废处理,事前需要运行检修部门配合检查工作;而对于可修复的配电设备,应当及时做好检修工作,判断其可以运行的时间,掌握其运行状态。报废设备由于还有残值,可以进行公开招标拍卖。

参考文献

[1]陈云.基于LCC理论的配电设备资产管理研究[D].北京:华北电力大学,2012.

[2]郑淮,陈海波,等.输变电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的探索研究[J].华东电力,2009(5):39-41.

[3]岳森.浅谈10kV配电设备运行与检修管理[J].机电信息,2012(18):11-13.

[4]孙玉清.试论10kv线路运行管理[J].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37.

态度决定命运篇7

关键词:房地产项目;全寿命周期;动态;风险识别

中图分类号:C939;F27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3/j.issn.1671-6477.2012.06.004

房地产项目风险识别的主要难点,也是主要特点之一就在于房地产项目的阶段性[1]。为了全面认识房地产项目风险,有必要对房地产项目在全生命期中面临的风险进行动态识别,从而使房地产开发企业能更好地对具体项目进行风险评估,掌握风险的变化规律,采取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来防范风险[2]。房地产项目主要参与方在各阶段的风险集(Rij),见表1。

房地产项目各个阶段风险因素之间均呈现出明显的相关性,且在时间上具有一定的连续性。上一阶段非重要的风险因素,到下一阶段可能转化成重要风险因素;上一阶段重要的风险因素,在下一阶段也可能转化成非重要的风险因素[3]。也就是说,在房地产项目进行过程中,各个阶段风险因素的重要性都是变化的,并且对房地产项目可能有较大的影响。因此,房地产项目风险识别应是动态的,时时更新的。

一、房地产项目全寿命周期动态风险识别过程

房地产项目风险识别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进行风险识别时,还应站在不同的立场,从不同的角度来考虑,使风险的识别、评估以及风险的应对和监控都清楚可靠。由于本文站在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角度,故当项目进展到投资决策阶段时,需识别的风险集包括R11、R12、R13、R14以及R15,当项目进展到土地获取阶段时,需识别的风险集包括R12、R13、R14以及R15,其它类推。

房地产项目全生命期动态风险识别过程,见图1。

房地产项目动态风险识别范围包括项目所在阶段风险及其后各阶段风险。例如,房地产项目投资决策阶段风险识别范围,包括项目投资决策阶段风险及其后各阶段风险,即要识别项目全生命期的风险;房地产项目土地获取阶段风险识别范围,包括土地获取阶段风险及其后各阶段风险。其它类推。

在投资决策阶段,要对项目全生命期各阶段的风险进行识别,以得到此阶段风险识别的基础数据。当项目进入土地获取阶段,则需要对土地获取阶段风险及其后的各阶段风险重新进行识别,即需对投资决策阶段得到的风险识别基础数据进行更新,以实现各阶段风险识别数据的动态更新,提高风险识别的准确性。

在房地产项目各阶段,要对其后各阶段风险进行识别,即在房地产项目各阶段,要对其后各阶段风险进行预测,以便于事前采取一些预防的措施,以体现“事前预防”的思想。根据1∶10∶100的理论,如果在投资决策阶段控制风险的成本是1,那么到了土地获取阶段才采取措施,则它的成本就会是10,而到了建设阶段才采取措施,则它的成本就将是100。所以,在风险管理研究与实践中必须强调风险管理的预测性[4]。风险管理的本质就是对不确定性的管理,这种不确定性既可能给开发企业带来威胁,也可能给开发企业带来机会,所以,加强风险管理有助于开发企业发现新的机会[5]。风险管理贯穿于房地产项目的全生命期,包括事前风险管理,以及事中风险管理和事后风险管理,但若越早发现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则风险管理的成本就会越低,给开发企业带来的效益也就会越大。

二、房地产项目全生命期动态风险识别方法

(一)房地产项目投资决策阶段动态风险识别

房地产项目投资决策阶段的主要任务就是通过对国家与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发展变化趋势的研究,基于房地产市场的供求状况,制定房地产项目投资方案,以确定房地产项目投资的具体区域、时机以及类型。

房地产投资决策阶段是在整个房地产项目过程中拥有最大不确定性的阶段,投资决策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着房地产项目的成败。

房地产项目投资决策阶段风险来源及影响,见图2。

房地产项目投资决策阶段动态风险识别就是要识别房地产项目全生命期内的所有风险因素。由于房地产项目投资决策阶段只是形成房地产项目的初步目标,且对项目的投资规模、质量以及工期的定义也不是特别准确,致使可以利用的房地产项目信息缺乏,风险识别相对其他阶段要困难。这一阶段的风险识别将更多地依赖于专家的调查结果,以及参加房地产项目组人员的经验[6],可以采用核查表法、影响图分析法、情景分析法、综合应急评审与响应技术以及敏感性分析法来进行投资风险和经济风险的识别,采用因果分析图、模糊事故树分析法来进行质量风险和环境风险识别,采用流程图分析法来进行总进度的风险识别。

(二)房地产项目土地获取阶段动态风险识别

土地获取阶段的主要任务有:研究宗地的特性,分析宗地的最高最佳利用方式;进行市场分析,估算房地产项目开发成本,初步确定物业租金和售价水平,评价项目盈利能力;取得土地使用权;制定项目规划设计方案,并征得相关部门许可;落实项目建设条件;筹集征地及开发建设所需的资金[7]。

房地产项目土地获取阶段风险来源及影响,见图3。

房地产项目土地获取阶段动态风险识别就是要识别土地获取阶段的风险以及土地获取阶段之后的各阶段风险,该阶段的动态风险识别以投资决策阶段的动态风险识别为基础。该阶段的风险识别较投资决策阶段更具有针对性,可以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例如,可以采用核查表或流程图分析法和盈亏平衡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来进行土地购买风险与征地拆迁风险的识别,用德尔菲法、综合应急评审与响应技术进行筹资风险识别。

(三)房地产项目建设阶段动态风险识别

建设阶段是进行单体与群体建筑物的建造。该阶段的主要任务包括:进行开发项目设计;采用合适的招标模式,招标选择承包商;选择合理的承包方式,拟定合同条款,签订承包合同;在施工过程中,采取有效措施,确保项目施工质量、进度、成本以及安全等目标的实现。

房地产项目建设阶段风险来源及影响,见图4。

房地产项目建设阶段动态风险识别就是要识别建设阶段风险以及建设阶段之后的各阶段风险,该阶段的动态风险识别以土地获取阶段的动态风险识别为基础。房地产项目建设阶段的风险识别主要可以采用核查表的形式来进行。针对不同的风险,可以采取的风险识别方法如下:一是质量风险,可以采用核查表法、因果分析图、模糊事故树技术以及流程图分析法来进行风险识别;二是进度风险,可先采用核查表法进行初步分析,然后借助网络图用关键线路法与图示评审技术来进行风险识别;三是成本风险,可以采用核查表法或工作分解结构与神经网络模型、因素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来进行风险识别;四是施工安全风险,则可利用核查表法、事件树模型来进行风险识别[8]。

(四)房地产项目租售阶段动态风险识别

房地产项目建成之后,资金投入过程基本结束,房地产项目过程转入租售阶段,该阶段影响着房地产项目投资效益的实现。该阶段的主要任务包括:通过项目租售收回投资,并获取利润;为了争取客户,提高社会信誉,开发企业对开发产品进行宣传,向客户提供良好的物业服务。营销策划是房地产项目租售阶段的核心工作,它的成败关系到项目成本能否收回以及利润能否实现[9]。在房地产项目营销策划中,价格水平、营销渠道、营销方式以及租售时机等的确定需要重点关注。其中,价格水平确定最为关键,因为客户对价格水平最为敏感。价格定得过高,会引起房地产项目销售困难,开发企业利润难以实现;而价格定得过低,不仅会减少开发企业利润,还可能会导致客户怀疑房地产项目的质量,进而会影响开发企业在市场中的信誉。

房地产项目租售阶段风险来源及影响,见图5。

房地产项目租售阶段动态风险识别就是要识别租售阶段风险以及租售阶段之后的各阶段风险,该阶段的动态风险识别以建设阶段的动态风险识别为基础。用盈亏平衡分析法来识别市场风险,用核查表法、头脑风暴法来识别营销风险和租售合同风险。

(五)房地产项目物业运行阶段动态风险识别

房地产项目物业运行阶段的主要任务就是使物业获得最佳的安全保障和保值增值能力。

随着房地产项目投入运行,项目中的不确定性因素影响会减弱,而未来项目运行中的自然灾害风险、意外事故风险、选择物业管理公司风险、项目市场风险、项目租赁合同履行风险以及项目质量缺陷风险等值得重点关注。

房地产项目物业运行阶段风险来源及影响,见图6。

房地产项目物业运行阶段动态风险识别就是要识别物业运行阶段风险,该阶段的动态风险识别以租售阶段的动态风险识别为基础。物业运行阶段的风险识别,就是要找出物业运行中潜在的风险,明确哪些环节存在风险,剖析发生这些风险的主要因素;若风险发生,其后果影响程度如何。根据统计资料,对某种风险发生造成的损失进行分析。物业运行阶段动态风险识别的精度直接影响风险评估的结果,进而影响风险应对方案决策的科学性。

综合上述的分析结果,房地产项目全生命期各阶段风险因素可归纳如下,见图7。

三、结论与建议

将本文中的图1与图7结合起来,不难得出:在房地产项目投资决策阶段要对F1至F35共35个风险进行识别,以得到此阶段风险识别的基础数据,当项目进入土地获取阶段,则需要对F8至F35共28个风险进行再识别,即需对投资决策阶段得到的风险识别基础数据F8至F35共28个风险进行更新,其它阶段类推,以实现房地产项目各阶段风险识别数据的动态更新,提高风险识别的准确性。在实际操作中,房地产开发企业可以采用文中所述的房地产项目全生命期动态风险识别过程与方法,对具体的房地产项目风险进行全生命期动态识别。

[参考文献]

[1] 李启明,郑 磊,邓小鹏.现代房地产项目全寿命周期管理[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6.

[2] 高志强,张梦琳.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中的风险整合问题[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09(12):73-79.

[3] Peter Grundke.Top-down approaches for integrated risk management: How accurate are they?[J].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2010(3):662-672.

[4] Aymen Mili,Samuel Bassetto,Ali Siadat.Dynamic risk management unveils productivity improvements[J].Journal of Loss Prevention in the Process Industries, 2009(22):25-34.

[5] 杨建斌.面向大型工程建设项目活动对象的动态风险管理研究[D].宜昌:三峡大学,2005.

[6] 宁 钟,姜凯耀.集群式供应链系统的风险识别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8(6):46-48.

[7] 周晓静,张瑶宁.房地产投资全过程风险识别[J].经济研究导刊,2007(8):186-187.

[8] Chapman C B.A Risk Engineering Approach to Pro-ject Risk Management[J].Project Management,1990(1):5-16.

[9] 王 影,梁 祺.企业营销风险的辨识方法[J].统计与决策,2007(7):49-50.

The Lifecycle Dynamic Risk Identification for Real Estate Projects

JIN Chang-hong

(School of Management,Anhui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Hefei 230601,Anhui,China)

Abstract:The paper analyzes the process of the lifecycle dynamic risk identification (DRI) for real estate projects.On this basis,it identifies that the scope of DRI, includes the present stage risk and the risks of the following stages.DRI can be divided into 5 stages as follows:investment decision,land acquisition,construction,lease and sale,as well as property operation;It also summarizes 35 risk factors affecting the realization of real estate projects.

态度决定命运篇8

【关键词】熵权法 生态设计 生命周期

随着全球对环境的关注,各国企业也越来越重视产品对环境的影响,对企业而言,不仅要考虑环境问题,还要考虑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企业对环境成本的控制就显得尤为重要。根据对国内外企业环境管理现状的综合分析,环境性分析和评价工具中具有代表性是风险评价、环境影响评价、成本一效益分析和生命周期评价等,但是这些方法都存在一定的缺陷。对此本文提出面对产品生命周期的多指标综合评价体系,运用熵权法综合评价生态设计,作为生态设计决策的方法。

一、基于熵权法的决策模型

熵权系数法系根据熵(entropy)的概念与性质,把多指标决策评价中各待选方案的固有信息和决策者经验判断的主观信息进行量化综合,建立基于熵的多指标决策评价模型。作为权数的熵权,它是在给定被评价对象集后,在各种评价指标值确定的情况下,各指标在竞争意义上的相对激烈程度系数。在多指标综合评价经济效益问题的研究中,熵权法对于投资决策系统的综合评价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多指标决策的熵权优化模型的建模步骤如下。

1、获取特征值矩阵

 设有n个生态设计方案待评,有m个评价指标构成一个指标体系,第j个设计待评方案中的第i个指标的特征值为 xij,于是可得到指标的特征值矩阵x=(xij)m×n。对于给定的i,xij的差异越大,则不同评价对象间指标值的相对强度越大,指标对评价对象间的比较作用也越大,它携带和传递的信息越多。

2、对特征值进行标准化处理

根据算出的贴近度t值,对各决策方案进行排序,选择最低的设计方案,也就是最接近理想点的方案就是最优方案;若t值相等,则用d加以区别,选择d值小的设计方案。

二、实例研究

本文以牛奶包装材料和设计的选择为例,说明熵权法在生命周期的生态设计方案的选择中的运用。本例所研究的牛奶包装包括六种选择方案:①一次性使用的玻璃瓶;②可重装的玻璃瓶;③一次性使用的高密度聚乙烯瓶;④可重装的高密度聚乙烯瓶;⑤线性低密度聚乙烯软包装小袋;⑥多聚碳可重装瓶。假设六种包装的容器的容量相等。

本例从产品的基本性能、生命周期成本和产品对环境的影响三个方面运用熵权法对多个设计方案进行选择。在产品对环境的影响方面以生命周期固体废弃物的数量来进行评价;在成本评价方面对每种容器的全生命周期成本进行分析;在产品性能评价方面应从挡光性、防爆性、易于开启型、质量、重新密封性和空瓶保藏6个方面展开分析。

根据算出的贴近度t值,可以看到牛奶设计方案t值排序为:⑤<③<④<⑥<①<②,也就是说牛奶包装设计的最优方案是线性低密度聚乙烯软包装小袋,最差的是可重装的玻璃瓶。

三、结论

熵权法是根据熵的概念与性质,把多指标决策评价中各待选方案的固有信息和决策者经验判断的主观信息进行量化综合,建立基于熵的多指标决策评价模型。其特点是能够将系统中各评价指标与日前状况下相应评价指标的理想值进行比较,是通过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一种较为理想的评价模型。如果将其运用于企业环境成本控制中,将会促使环境、成本和产品性能各方面结合在一起,有效地选择成本和效益均衡的产品设计方案。

【参考文献】

[1] 郑晓薇、樊华、武亮亮:熵权系数法的理论建模分析与并行实现[j].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2007(10).

[2] 郭存芝、陈红兵:证券投资风险的熵权系数评方法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2(5).

[3] 王珊珊:改进的topsis法在供应链中选择合作伙伴的应用研究[j].财经界(下半月),2006(10). 

上一篇:有关重阳节的诗范文 下一篇:基层工作证明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