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节混乱的体育课范文

时间:2023-11-19 22:15:50

一节混乱的体育课

一节混乱的体育课篇1

关键词 小学科学 团队精神主体性

现代教学中,小学科学这一学科主要是以实验作为前提来教学的,它最能突出科学课的基本特性。一整套实验教学的具体步骤通常是由教师准备实验教学材料或者直接让学生提前自带材料的,然后再由老师进行实验的指导,先让每个学生都设计实验的具体计划、具体流程,然后就是亲自做实验,针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最终得出一个实验结果。实验探究中的“探究”一词不仅仅是孩子们学习科学这门课的主要方法,更是整个科学教学的最终目的。在小学科学课程实验教学过程中怎样才能中体现上述的理念就是目前教育事业者们一直在追求中的。另外在这一过程里存在着种种与科学实验课程相关的混乱情况,并因为这一混乱而带来的低效探究教学。那么换句话讲,怎样才能让整个科学实验变得有条理,不混乱?下面就简单介绍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案。

一、有结构地预备实验所需材料

亲自动手做是很关键的,其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想要进行深入探究,必须亲身经历的观点。所以提前让学生准备那些探究活动所用到的实验材料也是关键的一步。举一例讲,对《把固体放入水中》进行教学时,老师就先提前通知学生准备好这节课所需的实验材料,可是在课堂上当学生真的将所有带的材料全部倒在桌上的时候,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里都发出“丁丁当当”的响声。同学带来的固体是五花八门:木头、塑料、铁丝、铜片……各式各样的都有。产生这一状况的原因就是因为老师在预先指导实验探究教学的时候,对所需准备的材料根本没有给予最大的重视性,在科学优化材料及呈现材料方面缺乏一定的技术性,整个材料在其结构性方面也不算太强,随意性较大,从而导致学生做进行整个实验探究课程时,学习目标不够确定,让正正经经的实验变成小孩子间的玩乐。另一方面,小学生对教学所研究的课题根本不能切合现实生活来理解,一整节课上下来,学生最大的认知就在于同学们在课堂上玩了哪些,做了哪些,根本意识不到从这一实验上到底学了什么知识。

二、有目的性的展开实验

有问题的存在,才会有实验的深入探究,也就是说,没有问题的话就产生不了实验探究性课程。由此可知,明确实验主要探究的课题,不单单可以简单决定一整节课的重点内容,还能决定这一整节课教学流程下来的思路。换句话说,明确一个实验所探究的重点课题就应该让每个学生都确定做科学实验探究课的一个教学目的,简单来说就是 必须让他们清楚了解到,他们做这个实验的原因,这个实验的主要任务是什么,让他们心里都有个方向感、目的性。部分老师让学生自己做主地实施教学工作,直接放手,让学生大胆地去做实验。可实际结果却是大多数学生都是在欠缺思索、不知道实验目的的前提条件下,直接动手操作。这样做导致的最终结果就是仅仅让学生们发现最层面化的一些实验规律,大部分学生对待实验材料就如玩具一般,根本没有进行深入探究,始终没有获得一点点的成果。现在的小孩子内心都充满了好奇,有很强的求知欲望。在自己内心深处,就想让自己成为实验的发掘者、探索家。可事实上却是,目前的孩子根本不知道怎样去发现问题,怎样去解决难题。这一系列的教学都是需要有老师在旁边指导的,每个学生都需要老师协助的,在此基础上,学生的实验过程才会更加顺利、有条理。

三、合理性地分组实验

对实验探究活动实施分组教学是目前科学课程最常用的一种组织方法,同样也是高效率的学习办法。对学生进行分组,开展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高效发挥出这一科学实验课程的最大优势, 进而让每个学生形成教学的主体意识,锻炼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团队合作能力,并能让学生快速把握住沟通、交流的能力,是师生关系变得更加和谐,达到教学发展的和谐化。可实际情况确实,小学科学老师大多数对实验探究的实施感觉到有一定的难度,不论是活动具体过程还是最终实验结果,在多数情况下都是难以让人心满意足的。老师们都觉得学生间不懂得合作、交流。针对这一点,提出两点建议:

1.合理分组。比如有的孩子对操作很擅长,有的对观察很擅长,那么老师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进行分组。2.科学分工。比如有的孩子有较强组织力,有的在语言方面有较强天分,同样的,教师根据各自优势进行分工作业。

四、科学指导实验流程

整个科学实验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其操作步骤是否规范化,科学探究的过程不单单只包括学生整个动手操作的步骤,还包括了他们整个动脑思考的流程。实际上,思维是整个探究过程的本质,在做实验之前,应让每个学生都做好思考的环节。在真正操作时,老师应规范性地亲手操作一遍给学生看,并在过程中给予学生正确指导。如:教学“带电的报纸”这一课时,学生需要思考的就是:怎样不借助胶水之类的事物,让纸贴附于墙面上。原理又是什么?老师可以拿出准备好的材料:一把尺或者一支铅笔以及一张白纸。

具体实验步骤:

1.将纸展开,平整铺在墙面上。

2.用尺或铅笔快速摩擦白纸,这样纸就不会掉了。

3.慢慢掀起纸的一角,松手,可发现那一角的纸片又会粘回到墙壁上。

4.慢慢揭开墙上的白纸,注意是否能听到因“静电”而发出的“噼啪”响声。

这一整套简单的流程下来,学生就会依照老师做的实验一下,并且还会举一反三,比如用小尺在头发上摩擦几下,就能吸起一些碎纸片了。这样学生知道了摩擦生电的原理。

五、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科学课程里存在的混乱实验环节,就是这门课的最大魅力了,同样也是展示学生个性的平台。小学科学课程的老师在自己的内心深处都要有一块“模板”,要想方设法地将那些混乱实验转变成有效、有条理的实验探究课程。而另一方面,老师在日常教学过程里,应强调组织实验探究的正确方案,从而让整个实验探究课程实实在在地变成学生提升自身科学素养的课程载体,进而提升整个实验教学质量水平。

参考文献:

[1]金伟平.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途径研究[J].浙江教育技术,2010(02).

[2]管建林,施卫.精心准备,有序呈现――谈小学科学实验材料的选择和控制[J].浙江教育技术,2010(04).

一节混乱的体育课篇2

二:见习时间:XX年9月19日至XX年9月23日

三:见习地点: xxx学校

XX年9月19日,在带队老师的带领下,我们0738班的学生怀着几分新鲜,带着些许兴奋,整理师容师纪前往潮州市的贵族学校--xxx学校,开始了我们为期五天的见习生活。

在见习的五天里,我们主要做的就是坐在教室后面听老师上课,边听边做笔记,学习老师们如何组织教育与教学、如何组织管理、借鉴老师的语言表达、教育机智及科研能力。 在见习期间,我们一共听了18节课,而且课程类别丰富:语文5节,数学1节,英语6节,体育1节,科学1节,计算机1节,音乐1节,美术1节,思品1节。我比较喜欢的是英语课和科学课。该校英语老师利用现先进的多媒体设备、丰富的道具结合先进的教育理念丰富了以学生为主导的英语课堂,学生学习积极性高,课堂气氛活跃。科学课上林老师把难懂的溶解理论联系实际,利用糖、盐、沙子及面粉做了四个直观明了的溶解实验,增强学生的理解并快速消化知识。

我个人认为小学教育特别讲究艺术性,就像一个演员,说哭就哭,说笑就笑。而小学老师那语言表达绝对不是等闲之辈所能拥有的。小学生比较好动,注意力不持久,自制力差,所以小学课堂极易混乱,老师得适时整顿纪律,这就需要一定的语言技巧。倘若你对着整个混乱的课堂怒吼“请安静”“马上给我坐好”估计部分捣蛋鬼不会听你的话。城南中英文学校的老师就有那么一套。也许是该校的学生从小接受那里的先进教育,素质比较高,他们只要听到老师说one tow three就会接着说abc并在说完这三个字母之前调整好坐姿,重新投入学习中。所以规矩很重要,“无规矩不成方圆”,有了这些行为规范、指令,小学生就有了遵守课堂纪律的标准。

在见习的日子里,我亲眼目睹了为人师的艰辛。小学教师的工作比较繁琐,事无巨细都得自己做,除了传道、授业、解惑这些本职工作外,还要有亲情的付出,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这样才会有幼苗的茁壮成长!在对待学生方面,老师要平等对待优生和差生,每个孩子都很可爱,他们热情、纯真、充满求知欲。把他们教育成未来国家的有用之才是老师的责任个使命对于未来的工作,我在这短暂的五天见习生活里我已经做好了理准备,为教育事业贡献一份力的决心也更加坚定 !

一节混乱的体育课篇3

教学内容混乱,教学方式单一由于我国的中小学计算机教学还处于初级阶段,与语文、数学等传统学科相比,中小学计算机教材的使用相对比较杂乱,教学内容比较混乱。另外,再加上计算机教学在小学教育阶段属于“边缘学科”,各个学校随意选用教材的现象比较普遍,导致中小学计算机教学内容深浅不一,混乱不堪。很多中小学计算机教师不顾中小学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在讲课时往往采取机械式的讲课方式,学生往往死记硬背课本内容,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不仅导致课堂效率不高,而且容易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甚至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其实,现阶段我国中小学计算机教学中暴露出很多问题,以上只是其中最为突出的三个方面。如何解决这些难题,成为现阶段中小学计算机教师面临的新课题。

2我国中小学计算机教学的应对措施

2.1明确计算机教育在中小学教育教学中的地位

计算机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是信息时代环境下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础性学科。中小学开设计算机学科,有利于帮助学生从小适应信息发展的变化,提高适应高速发展的信息社会的能力。中小学计算机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体系,对于全面提升中小学教育教学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小学学校领导和中小学教师都应该充分认识到计算机教育的重要性,明确计算机教育在中小学教育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在全校形成重视计算机教育的良好氛围。

2.2全面提升计算机教师的专业素质

计算机教师的素质直接关系到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的教学质量,计算机教师的专业素养直接影响到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的课堂效率。现阶段,我国大多数中小学都已经开设了计算机课程,但是在职计算机教师的专业素质却层次不齐,很多在职教师都不是计算机专业出身,也没有经过比较系统的计算机教学方面的培训教育,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显得比较吃力,教学效果不佳。为此,一方面要从校外招募大量的计算机专业的教师,为中小学计算机教育添砖加瓦;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在职计算机教师的培训,包括计算机专业知识的培训和教学技巧方面的培训等等,全面提升计算机教师的专业素养。

2.3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改革中小学计算机教学内容,就应该从改革教材方面开始,各中小学应该根据教育部的文件要求,根据中小学生的实际需求状况选择合适的计算机教材,教材的选择应该力求统一、规范,这样有利于对小学计算机教学成果进行考核,以考促教,促进小学计算机教学目标的实现,提高小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和水平。中小学生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决定了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授课方式已经落伍了,由于计算机教育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中小学计算机教育教学应以上机为主,通过“以练代学”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不知不觉中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比如,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做节日贺卡的方式,教授学生使用汉字输入、画笔使用等等,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就会大大提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久而久之,学生应用计算机的能力和水平也会得到提升。

一节混乱的体育课篇4

【关键词】e-FIAS 课堂分析 专家型教师 新手型教师

【中图分类号】G40-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20-0010-02

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系统(FIanders Interact Analysis System,简称FIAS),是美国学者弗兰德斯(Flanders)提出的一种课堂行为分析技术,由教师、学生的言语行为及沉寂这三大类别所划分的编码系统,其中包含十种互动行为编码,分类简明,易于执行与解释,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课堂观察中量化与质性研究相结合的问题。

但从现有的研究来看,FIAS有其局限性。第一,FIAS未对讲授进行划分,无法对教师的讲授进行更深入的分析。第二,FIAS系统笼统的将所有问题都归纳为提问,无法对教师提问的质量与性质进行分析。第三,FIAS缺少对信息技术运用于课堂的分析。第四,FIAS将沉默或混乱的内容规定为“无有效语言”,即课堂中无助于教学的沉寂。但在真实的课堂中,教师常常要求学生进行独立思考或完成练习,而这应是一种有助于教学的沉寂。因此,本文重新制定了课堂分析的编码系统,见附表。

方海光曾基于FIAS与iTIAS提出改进型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系统(iFIAS),其优化调整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将原编码4“提问”加以区分为“提问开放式问题”和“提问封闭式问题”;将原编码学生语言维度中增加“学生与同伴讨论”,并将“学生主动说话”细分为“学生主动应答”及“学生主动提问”;为针对数字化课堂教学环境,也特别提出了技术维度,分为“教师操纵技术”和“学生操纵技术”。本文基于FIAS与iFIAS,进行以下改进:

在编码标准的分类方面,一方面,将“教师讲授”加以区别,分为陈述性讲授、程序性讲授及技术性讲授。讲授法是中小学课堂教学中运用最广泛的教学模式,教师恰当地运用讲授法能有效提升教学效果。因此,将“教师讲授”加以区别,分为陈述性讲授、程序性讲授及技术性讲授,旨在更有效地记录教师在讲授方面的表现,有利于之后的教学视频分析。另一方面,将“无助于教学的混乱”改为“无助于教学的沉寂或混乱”;将“学生与同伴的讨论”“有益于教学的沉寂”及“学生操纵技术”合并为“有益于教学的安静或活跃”。教师提问不恰当或教学环节中断都可能导致沉寂,而此时是无助于教学的,故将“无助于教学的混乱”改为“无助于教学的沉寂或混乱”。在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或进行小组活动时,当教师参与学生讨论,可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属于“有益于教学的活跃”。此外,“学生操纵技术”多数是学生利用多媒体设备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这种情况下如若是多人合作完成则属于“有益于教学的活跃”,若是独立完成则属于“有益于教学的安静”。

在编码标准的描述方面,由于教师在实际编码过程中对“教师接受情感”“教师表扬或鼓励”“教师采纳观点”这三个类目界定歧义性较高,难以明确什么情境下对应哪个编码,因此本文对这些易混淆的类目辅以多个具体实例加以区分。而如“陈述性讲授”“程序性讲授”“技术性讲授”“学生主动应答”“无助于教学的沉寂或混乱”“有益于教学的安静或活跃”等新增类目则给予重新定义。

总的来说,本文研究者在编码标准描述方面主要进行了两方面的改进:(1)对已有类目的描述加以修改、举例并细化;(2)对新增类目下定义。

在编码标准的观察原则方面,第一,增加了教师自问自答这种情况下的观察原则,详见下表。第二,当同一个3秒内,同时出现教师语言及学生语言,则根据观察者判断此3秒中起到关键作用的语言属于谁。如教师提问,此3秒内重点是教师提问内容,而仅出现学生回答的“好”这类单一话语,属于类别“4.1”或“4.2”;而此3秒内重点是学生回答问题的内容,而仅出现教师回应的“还有吗”这类单一话语,属于类别“8”或“9.1”。

通过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数据:采用FIAS进行编码的一致率为32.9%,而采用C-FIAS进行编码的一致率为63.13%。因此,可以验证整合型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系统的编码标准相较于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系统的编码标准具有更高的信度,并且在具体的教学应用中发现改进后的编码系统除了更大程度地消除了编码的歧义性外,编码呈现的结果对实际的教学也有更好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时丽莉.“弗兰德互动分析系统”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S2)

[2]方海光、高辰柱、陈佳.改进型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系统及其应用[J].中国电化教育,2012(10)

[3]李松林.课堂教学行为分析引论[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7)

一节混乱的体育课篇5

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深化高校体育教育改革也成为了高校教学改革工作的重点。作为高校体育教育的核心,体育教学的改革对高校教育改革具有重大的意义。

一 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体育教学的现状

目前我国普通高校常见的体育教学模式主要有“三基型”体育教学模式、“三段型”体育教学模式、“混合型”体育教学模式、“一体化型”体育教学模式、“俱乐部型”体育教学模式、“三自主型”体育教学模式和“分层次”体育教学模式等。“三基型”体育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扎实掌握基本功,但教育模式呆板,缺乏灵活性。“三段型”体育教学模式教学成果显著,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打好学生的体育基础,但是实施的条件比较高。“混合型”(并列型)体育教学模式对师资要求较高,但是学生比较乐意接受。“一体化型”体育教学模式对场地的要求较高。“分层型”体育教学模式让学生可以自主选择,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主性和培养学生的个性,但是会增加管理的难度。“俱乐部型”体育教学模式对场地、老师、学生的要求都比较高。“三自主型”体育教学模式是指将上课的内容、时间和老师的选择权都交给学生。这种模式过于理想化,交给学生的选择权太大,反而最难以实现。

(二)高校体育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 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不高

许多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是高校体育教学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许多大学生仍没有转变高中“应试教育”的思维,认为体育无用。相比男生来说,女生对体育教学的积极性普遍更低一些。首先,受到女性的生理特点影响,大部分女生的身体素质没有同龄男生好。因为体育锻炼具有一定的难度,很多女生无法完成体育教学老师要求的任务,对体育教学存在畏惧心理。女生在月经期会身体不适,所以体育教学中经常出现不参加的情况。其次,从心理上来说,女生对于增强体能并不重视。人由猿猴进化而来,会保留大部分作为动物的本能。大部分的雄性动物会为了争取领地、配偶和食物进行战斗,因此会更加重视体能方面的锻炼,雌性则不然。对比锻炼,女生会更加重视身材和外貌。而不正确的审美观和错误的减肥方式往往会给许多女生的身体带来非常大的危害。

2 教学效果不理想

在中国的高校,普遍都设有体育课,但是总体来说,体育教学的效果并不理想。体育教学主要有两个目的,第一要通过体育教学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第二要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的锻炼习惯。我国每年都会随机进行高校大学生的体能测试,但是达标率并不理想。而从高校的体育教学现状来看,许多学生仅仅把体育教学当做一门课敷衍了事,并没有形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三)造成问题的客观影响因素

1 学校的教学形式单一

高校体育教学的形式是以技术教学为主,以动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程度衡量学生的学习程度。高校体育教学并不是要培养出专业的体育人才,而是要培养学生的锻炼习惯,让学生重视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素质。在同样的时间内,并非所有的大学生都可以达到要求的标准。过分强调体育动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只会让学生将体育教学当做一门课程,从而丧失对体育的兴趣。因此,学校这样的教学形式其实是违背了体育教育的初衷的。

2 教学课程设计不合理

从体育课程类型来说,我国主要育必修课和选修课。上文阐述了我国体育教学的几种模式,虽然几种模式在中国已经都有所实践,但是比较常见的仍然是三基型”体育教学模式和“三段型”体育教学模式,即必修课为主,选修课为辅的教学模式。据统计,全国90%以上的普通高校实行每周2学时体育课、每学期安排15~18周的课程设计。除去雨天、节假日、考试的时间,每学期的上课时间为44~56学时。要在这么短且分散的时间内增强学生体育素质,培养学生的锻炼习惯是很难做到的。从课程内容来说,大学阶段的体育教学内容设置过于陈旧,与中小学的教学内容所差不多,不符合大学生的心理和生理年龄,对学生没有吸引力。

3 软、硬件设施不健全

体育教学的进行,需要场地和器材。在我国,由于投入资金不足,大多数普通院校相应的配套设施不健全。近年的扩招使得各高校的学生人数剧增,学习场地和!本育设施严重不足。有一些高校打算进行体育教学改革,推出学生更感兴趣的健体健身的体育项目活动,却由于资金、场地和器材的限制无法正式推广。

4 学校的教学管理混乱

学校的教学管理包括选课管理、课堂秩序、学生档案管等方面。高校体育教学管理受到多种因素共同影响,然后反过来影响体育教学的进行。高校的体育教学管理混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高校的体育教学管理队伍学历结构偏低,人员数量不足。许多高校不重视体育教学管理,忽视了体育教学改革在高校教育改革中的重要地位。体育教学管理人员缺少进修和培训机会,不利于提高教学的质量。

第二,学生选课的制度不健全。随着教学改革进行,许多高校都将体育课设置为选修课,学生通过选课系统选择自己想上的课。但是因为资源不足,因此并非所有的学生都可以选到自己喜欢上的课。许多同学在选课前对自己所选课程并不了解,在选课后的退换课程序复杂、时间长。

第三,上课秩序混乱。许多学校将体育课设置为选修课。作为选修课,学生上课的流动性大,不同班级的同学?昆合在一起上课,出勤记录容易出现混乱,教学秩序较难控制。

二 解决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现存问题的措施

(一)转变教学观念,丰富教学形式

体育教学并不单纯是作为一门课程而存在。它存在的意义要在于应该培养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和习惯。体育教学,要从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人手。在设计体育教学的形式和内容时,应树立健康运动的指导思想,淡化规范运动的观念。

体育教学形式方面,要转变过去单一的教学形式。作为在校的体育教育的最后一环,体育教学并不需要将每一个学生都培养成运动全才。教学形式的转变,要从教学和考察的方式两方面同时开展。首先,高校体育教学的形式应当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的多种类型和形式的体育与健康课程,而不再是单一的体育规范动作。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树立学生注重锻炼,提高身体素质的健康观念。然后,要取消长期以来以技术参数为标准的考察方式。高校体育教学要做到寓教于乐,以人为本。虽然考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到课率,但是让学生出于兴趣来上课而不是出于对考试的畏惧来上课更符合体育教学的初衷。

(二)完善课程体系,实现因材施教

满足学生个体发展的需求是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目的。因此,进行课程改革是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每一·个人都是不同的,只有做到因材施教,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人才。但是由于现实物质条件的不足,为每个学生量身定做教学方案是不可能办到的。因此,体育教学要通过另一个方法来实现因材施教的目的。

首先,要完善体育教学的课程体系。课程设计时要做到多样性、分层次、模块化,尽可能多地考虑到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其次,要完善体育课程的选课制度,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一定范围内自主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课程。

最后,统计选课数据,作为课程设计的重要依据之一。体育 自主选课的—个难题,就是资源的配置问题。通过了解学生的选课情况,可以预测下一届学生的选课情况,然后以此为依据作出资源调整。虽然这种做法会存在误差,但是随着数据的积累,预测误差会越来越小,课程设计方案也会越来越稳定、科学。

(三)加大资金投入,完善教学设施

为了促进高校体育事业的发展,加大对体育教学的资金的投入力度是很有必要的。各高校要重视本校的体育教学工作,加大对体育教学的资金投入,完善本校的软、硬件设施。各地政府要认真落实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全匡普通高等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加大对本地高校的扶持力度,增加对高校体育项目的资金拨款。随着时代的进步,提供更优质的教学设施、软件环境有利于提高教学的质量,比如在体育教学中引人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手段。高校应投人人力、物力和财力,落实体育场馆与设施的建设和维护工作,确保上课时资源使用不发生冲突。

(四)做好教学管理工作,提高教学质量

整合各项体育教学管理制度为提高教学质量创造基础。每一个高校管理出现混乱的原因都不一样。整治高校的体育教学管理混乱现象要从实际出发,针对问题提出解决措施。

首先,针对高校的体育教学管理队伍学历结构偏低,人员数量不足的问题,高校应当转变观念,重视体育教学管理队伍建没。提高体育教学管理人员的素质有利于提高体育教学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学校要重视体育教学管理人员的培养,定期进行培训和对外交流。

其次,针对学生选课程序繁杂,处理效率低的问题,高校应当对学校的选课程序进行改进。第一,要聘用专业的计算机人才对学校网络选课程序进行管理,及时更新选课程序,填补选课程序的漏洞,保证选课程序可以正常运行。第二,提高学校的选课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态度。选课影响到学生的上课情况,选课管理人员要尽快处理好学生有关选课的问题。第三,开通咨询通道,为学生选课提供咨询。许多学生选课前对课程完全不了解。盲目选课的后果就是大量的退换课或者学生上自己不喜欢的课。如果学生通过老师咨询对课程有一定的了解,出现上述情况的概率就会大大降低。

综上,体育教学是高校教学的一部分,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障碍。这是体育教学改革的必经之路。通过对存在问题的解决,不断摸索我国体育教学改革的道路,使我国的体育教学越来越适应时代的发展。反过来,适应了时展的体育教学为社会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全面发展的人才,为国家和民族发展提供动力。

参考文献

[1]黄永忠.浅析阻碍高校体育教学发展的因素与措施[J].教学·探索,2013,21(5).

一节混乱的体育课篇6

【关键词】小学美术?课堂常规?调控?策略

课堂调控是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行为的调节、控制和引导。教师通过建立一系列有效、系统的课堂常规,减少学生违纪行为的发生,保证教学正常开展。课堂调控能力是衡量教师基本素养的重要方面,更是教学效果的基本保证。

当前小学美术课课堂纪律混乱是较为普遍的现象。与小学美术学科的学科特性、课改环境、学校硬件以及师资配备等多方面都有关联,最直接的原因有三:第一,学科地位低下。第二,教师调控弱化。第三,其它原因,比如美术材料引发的纪律问题,课堂结构引发的纪律问题等等。美术学科重体验,重感受,有序地学习氛围最基本的保证。美术教师更有必要掌握有效的课堂调控策略,借助更为科学、合理的方式管理课堂。

一、课堂调控策略

课堂调控最理想的方式是利用教学本身。遵循这一理念,美术教师应从时间分割、材料分配、作业布置、课堂气氛营造以及规则建立等几方面调控课堂。

1、时间调控

在时间调控上应尽量紧凑地设计教学环节,细化上课流程。例如把一节课分成几个较固定的时段,每个时段有固定的任务,久而久之形成教与学的条理性,有效利用课堂时间,减少违纪事件发生。

时间分割上我们通常这样考虑:(1)留出几分钟让学生做课前准备。(2)将学习过程分成小段,帮助学生集中精神。(3)授课之前告知学生本节课的学习流程,带着任务进入学习。

2、材料调控

材料问题在美术课上既重要又复杂,并且是引发美术课堂纪律问题的一大因素。

对于常规材料的使用重要的是做好规范指导。像“如何带材料、怎样放材料、何时用材料”等细节,都应变成明确规定,在一个强化期内不断提示、检查学生,养成习惯。在“带什么材料、怎样准备材料”的问题上教师事先要做成熟的考虑,如果材料问题成了减弱学习热情的因素,要及时为学生提供解决方案。

国画、纸艺、泥塑等不同课型需要用不同材料。以国画课为例:国画课需用的工具材料有8种之多,在部分学生没有带材料的情况下,容易诱发课堂混乱。此时可尝试借鉴“材料共享”的方法:将整学期需用的材料列表统计,折算价格,分配采购,统一取用。如某班负责采购毛笔,在平行班之间这一套毛笔就可以进行共享,同时,采购毛笔的班级也能共享到其他班采购的宣纸、颜料等。以此解决“带不齐材料”的问题,并通过控制材料的发放来控制学生的行为。

3、作业调控

学生发展存在不均衡性,提前完成作业的孩子往往学有余力,但如果缺乏调控,他们也许会成为课堂混乱的诱因。此时可以用“弹性作业”来填补学生在课堂上的空白时间。“弹性作业”应尽量选择用材简单、不需老师特别指导、对周围学生干扰小的内容,如折纸、涂色游戏等。

4、氛围调控

英国教育家杰伦迪.迪克西(Gererd Dixie)认为,毫无压力过于舒适的课堂环境会使某些学生会因为缺乏挑战而失去学习兴趣。过分地以游戏态度进入课堂,比较容易造成纪律问题。美术课堂可以营造一些紧张气氛,给学生一定的压力以促进学习。例如通过提高提问的思维含量的方式,达到激趣的目的。

5、规则调控

在美术课堂可以制定一些规则,规则不在于多,在于不折不扣地执行。比如“同学发言要认真倾听。”“真诚地评价别人的作业,发出怪叫是不礼貌的。”“作业时不离开座位”等,通过强化训练,使大部分学生自觉遵守。给课堂制定规则的意义在于“用更科学合理的课堂管理方式”替代“依赖教师个人权威管理的方式”。如过我们能通过建立规则,使学生都明确“课堂上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不需要老师时刻提醒课堂纪律就可以保证,教学也就成功了一半。

二、不可忽略的细节

1、 精心设计第一堂课

教育行为学家瑞格(Wrayy)曾提出教师的“印象管理策略”理论:“无论一位教师的工作经验多丰富,他与学生的第一次见面,就为今后的工作营造了一种环境”。这意味着这“第一次接触”对师生关系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重要意义。所以,从第一堂课开始,教师就应注意在学生心中建立有条理、讲原则、有决断的教师形象。

因此我们应当充分重视第一堂课,如果第一堂课未经设计,一片混乱,整个学期的学习氛围可想而知。在第一课时用图像的形式介绍本学期的学习内容是很好的方法。如果还能用作品实物则效果更好,能使学生对新学期的学习发生兴趣,产生迫切想参与美术活动的愿望。

在第一堂课上,也有必要专门引导学生了解美术课的课堂规范。特别对于低年级段的孩子,还有必要通过亲身示范的方式,像教授一项专门技能一样教授他们如何遵守课堂规则。

2、精心打造教师形象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说的是教师形象树立、教师威信建立和教学成效之间的关系。当前美术课堂越来越频繁地使用多媒体技术,几乎取代了美术老师的作用,学生无从感受老师的价值,教师在学生心中没有威望,“虽令不从”。美术教师用技能赢得学生的尊重和认可,这是不应该放弃的优势。

三、持久执行的方法

有序的课堂是一个逐渐“养成”的过程,坚持执行是成功的关键。日常执行应避免程序繁琐应考虑操作的方便有效。

首先,应梳理目前课堂存在的纪律问题,挑最需要纠正的问题下手,不要所有问题一把抓。其次,应从实际出发,寻找一些利于操作的方式监督执行。如:使用表扬卡片、设计竞赛表格等,有条件的还可利用博客等网络工具将课堂规则的执行情况公开,在班级与班级、年级与年级间开展对比,激励学生表现。另外,用奖励是强化积极行为也是有效方式。

课堂纪律的改观无疑对教师的个人工作、对师生感情、对学生的课堂表现以及作业成果都有积极的影响。对于美术课堂常规建立的思索还有很大空间,等待我们去探索和实践。

【参考文献】

[1]《有效的课堂管理》[英]杰伦迪.迪克西(Gererd Dixie)著

[2]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北京新街口外大街19号)2006年8月第一版

[3]《教师课堂实用手册》[美]Ronald.Partin著

[4]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北京东长安街6号)2006年9月第一版

一节混乱的体育课篇7

我们在进行改革之前的最重要的任务是确定中小学在各个阶段教学的具体的目标和整体的目标。这一目标决定着改革的方向,决定着改革所使用的原则和方法。当然,我们现在中小学的历史教学改革都有目标要求,而且较以前的目标要求更为合理、更为实用,应该说是相当好的目标设计了,所以笔者以下的想法只是建议而非批评。

笔者以为,人类对任何事物的研究都难以达到完美的境界,在任何时候都有再探讨的必要。所以这里我就大胆地对中小学历史教学目标的确定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对中小学历史教学改革目标的设计,第一步就涉及到对中小学教学地位的定位问题,然后是各个学科的教学定位问题。我以为,我们在这个方面的工作还有待完善。比如,仅就历史学在中小学的教学目标问题,笔者以为就存在着不少尚待改善之处,因为我们的中小学教师已经为教学目标的不确定性而苦恼了很久了。

关于现在存在于中小学历史教学中的教学目标混乱的情况,我试举几个方面的简单的例证,供大家参考,并以此来共同找到解决的办法。

教学目标混乱状况一:教学目标总体性差。现在的教学目标只是具体地强调了要达到的目标,而没有整体的目标规范。笔者这样说,可能那些制定课程标准的专家感到有些委屈,的确,课程标准上清清楚楚地写着:“通过高中历史课程的学习,能使学生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脉络,继承优秀的文化遗产,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弘扬民族精神;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的历史观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习从历史的角度去了解和思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而关注中华民族以及全人类的历史命运。通过高中历史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其实,这些都是一些相对具体的目标要求(只是在具体操作时它又显得笼统了),它显得还是有些琐碎,而非总体性的目标要求。笔者以为,中小学阶段就是普及义务教育阶段,其教学内容和目标要求应在总体上体现出:我们培养的中小学生就是未来的公民!所有学科的任务都是为培养健康的公民服务的,当然,每个学科由于自身的特征又承担着不同的功能,但总体的目标只有一个。在这样的总体目标下,我们就可以非常明确地确定中学历史教学的非常具体的目标要求了,我们可以根据具体的历史内容相对于公民的素质要求而确定每一个章节的知识、能力和培养目标,这些具体的目标就变得可以操作了,广大中小学历史教师才能非常明了自己的教学任务,教学效果自然会得到一定的提高。

教学目标混乱状况二:教学目标缺乏实用性和现实性。我们现在提出的教学目标并非不好,实在是很好的目标,只是难以达到而已。究其原因,主要是其目标中缺乏实用性和现实性。我们的历史教学目标,经常由于学科本位的限制,对历史普及的目的也就是中小学历史教学的目标设定,不敢明确讲要具有实用性。仿佛有了实用性就失去了科学性,这中间存在着理解的偏差。不要说有实用性不一定就失去科学性,仅就我们的教育教学的目的来讲,我们就必须关注现实社会,因为我们的培养的是公民,不是历史学家;我们进行的是公民的素质教育,不是专业教学。实用性和现实性是相互联系的整体,没有现实性,实用性一定得不到实现;没有实用性,现实性也将不能引起人们的注意。既然是公民教育,就必须注意现实性和实用性。所谓现实性,就是我们的历史教学不能只看到逝去的历史,不能总在逝去的历史中打转转,而要将历史与现实社会结合起来;所谓实用性,就是用历史的教训和经验,解释现实社会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为人们的现实生活提供一些直接的借鉴。历史学与现实的联系是非常令史家头痛的问题,我们的史家都承认史学必须联系现实,但又否定史学为现实服务的功能和性质。史学不仅能够为现实服务,而且必须为现实服务。这就是历史教学在中小学阶段必须具备的特征。关于这一点,我们没有必要遮遮掩掩,为什么不可以明确地说出来呢?

教学目标混乱状况三:教学目标的实施过程中过分强调趣味性。在中小学阶段强调趣味性,这是必要的,但请大家注意,趣味性本身不是教学的目的,而是教学的手段和方式,是为达到教学目标服务的,教学的目的仍然没有改变。很多教师的课堂形式多样,手段花样繁多,弄得学生头脑中一团糨糊──热闹是热闹了,但一堂课下来,一个学期下来,学生真正的提高在哪里?──知识混乱、思维混乱,而且恐怕是比没有改革之前更加混乱。当然我们不可以指责形式本身,但如果仅仅是重视形式的多样就有问题了。这里,笔者并非指责教学方式改革,方式的改革是可以,也很必要,但改革的目的是使教学效果更加明显。如果效果反而不如以前,改革干什么呢?现在,教学方式的改革因为目的不明确而产生的诸多的弊端已经显露出来,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

一节混乱的体育课篇8

一、不合不作

案例一:

C教师是一名新教师,一节七年级体育与健康的课上,他的计划是安排学生篮球的行进间传球、投篮教学。教师首先对该技能作了演示,动作潇洒,球应声入网,引来同学们的一阵欢呼。然后该教师又向学生讲解了动作的要领和练习的方法,并安排学生分组进行练习。女生都在原地不动,男生也跑的乱七八糟。C教师一看这种混乱的场面,马上厉声制止,然后要求学生按照自己的组织方式进行练习。情况依然很乱,最后,C教师把学生集合在一起,然后向学生问道:“这个你们不感兴趣,那你们希望上什么内容?”同学们七嘴八舌的议论开了,有的同学说打比赛,有的同学说自由活动,最后教师就说,那同学们自己去活动一下,学生也一哄而散。男生有的在球场上打球,女生都三三两两的到阴凉处聊天。一节课很快过去了……

本节课就是我们所谓的“放羊”课,“一个哨子两个球,老师学生都自由”,这种课堂没有教学可言,更谈不上合作。这种“放羊”式的教学就是典型的“不合不作”的课,学生没有学习目标,相互之间没有合作,师生也没有交流,学生仅凭自己的兴趣爱好随意的活动,而多数学生都是以聊天为主,可以说是一节不负责任的课,也是体育课最为让人诟病的,所以,每个体育教师要极力避免这种“不合不作”课的发生。

直接导致本节课C教师对学生放任自流的原因是教师没有对学生的实际水平作一个透彻的分析,行进间的传球、投篮动作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难度很大,有些学生甚至运球也不能顺利的完成,更不要说跑动中完成传球、投篮了,教学内容完全超出学生所能接受的水平,导致学生不能完成教师所布置的任务,学生不愿意投入到课堂上去,课堂秩序混乱,而教师也没有很强的课堂驾驭能力,最后以对学生放任自流完成本节课。

二、合而不作

案例二:

在一节七年级的体育与健康课上,E教师授课内容为后滚翻。E教师首先向学生讲解了后滚翻的动作要领,并安排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每组指派一名组长负责保护与帮助,并维持秩序。学生在练习了几次后,就坐在体操垫上聊天,有些调皮的学生甚至开始追逐打闹,课堂教学一下陷入僵局。E教师意识到了之后,马上吹哨集合,并对学生进行了一番思想教育,要求学生认真练习,继续按照刚才的组织形式进行练习。刚开始学生还能练习,但是好景不长,一会儿学生就又坐在体操垫上开始聊天了。

本节课上,虽然E教师也对学生进行了分组,并要求他们以小组的形式进行练习,但由于学生对后滚翻动作的掌握情况不同,男生很容易掌握,而多数女生要掌握就有一点困难,所以男生练习了一到两次后,觉得自己已经“会了”,就开始不自觉的分散注意力,也不愿意再进行练习;而女生很多同学基本上掌握不了后滚翻动作,在尝试一次后,觉得难度太大,也不愿意再进行尝试了,这样,大家就分组坐在体操垫上聊天了。

本节课也是一节失败的课,是一节只有“合”而没有“作”的课,学生没有在自己原来的基础上有所收获,女生基本上就没有运动,男生也是在原来的基础上简单的复习一下运动技能,学生在体育课上基本上没有学习到应该掌握的内容。学生只有合的形式,没有作的实质。究其原因,E教师没有很好的分析教材,后滚翻对身体协调性要求较高,要顺利完成后滚翻动作,要对动作进行分解教学,学生首先掌握低头、含胸、抱膝后倒的分解动作练习,虽然部分学生可以勉强的完成后滚翻动作,但要求七年级学生直接完成完整动作具有很大的难度,直接导致了学生课上在教师“严密”的组织下进行聊天。这种课也是一种低效的课堂,学生在课堂上收获甚微,所以,我们也要极力的避免这种合而不作的课堂教学。

三、作而不合

案例三:

在一节八年级体育与健康课上,D教师的教学内容是合作跑,课的实施过程中,D教师首先让两个学生的脚绑在一起进行合作跑,然后再让三个学生的脚绑在一起进行教学比赛,最后将全班分为四队进行团队合作跑,每队的学生手拉手穿越不同的障碍物。整个教学过程中有时学生欢声笑语,但也经常听到学生之间的相互推诿,以及对其他同学失败表现的嘲笑。

本节课是最具有迷惑性的合作教学的课,表面看来,本节课是强调了学生的团队合作,采用的形式也是让学生以多人合作的形式来完成的,但仔细分析不难发现,这种合作仅仅是把“合作”进行表面化的处理,学生是被教师机械的“捆绑”在一起,教师为了合作而合作,也就是学生“作而不合”的学习。D教师采用把学生的腿绑在一起或是让学生手拉手的方式来完成学生的合作学习,这种方法过于简单,没有从学生团体内部的建设来进行组织,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习。

本节课中学生虽然被“绑”在一起,他们之间的合作是被动的、偶然的,他们之间虽然有明确的目标,但分工不明,没有形成一个合作的团体,所以学生之间成功的合作也是很有偶然性的,所以我们看到学生成功的学生就兴高采烈,欢声笑语,而失败的学生就相互推诿责任,甚至招来其他同学的嘲笑。学生虽然在一起跑了,但实质上学生只是在单兵作战,他们之间的有效交流也较少,这种课不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课堂教学,是片面追求形式上的合作学习,也是伪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理念中的教学方式,也是一种教学内容。学生不但要在合作中学习,也要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对于目前我们新课程理念下的合作学习,由于各人的理解不同,导致出现种种误区,但我们要始终牢记,合作学习只是学生学习的一种方式,并不是唯一方式,我们要根据不同的学生情况和不同的教材来选择合作学习的方式,切不可在任何课上都采用上所谓的“合作学习”,这也是有违新课程理念的。从以上的案例中我们也不难发现,在教学过程中应用合作学习的误区往往是由于教师对教材、学生没有深入了解,再加上对合作含义的理解又停留在表面上的结果。

上一篇:木兰诗原文范文 下一篇:斩钉截铁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