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浦歌范文

时间:2023-11-13 08:12:55

秋浦歌篇1

歌手筛遴浦北城

青春潇洒花蕾育;浦北高讴歌海游。2011年8月7日晚上,广西浦北县内76名青少年歌手经过参加“新浦时代杯”歌唱比赛预选赛之后有30人入围获得决赛资格。2011年8月8日晚上,广西浦北县在浦北县城举办“‘新浦时代杯’浦北县暑假青少年学生歌手大赛”决赛,入围的30名选手在决赛中评出了一、二、三等奖。其中,少年组:钟锐获一等奖;美丽的侗乡、高宁获二等奖;杨淇、丁航、甘振等获三等奖。青年组:容徽获一等奖;黎娜、黄雅宁、容俐俐、张钊、陆晓微等获三等奖。有感即得一诗:

歌手筛遴浦北城,新苗花蕊竞高诚。

八方来凤清鸣乐,一曲倾心玉琢成。

珍贵镜头留一瞬

2010年12月10日至12日,我随广西文联采风团在浦北县采风,其中在浦北县城文昌塔我和广西著名作家东西合影,有感即得一诗:

文昌塔下看青松,过眼云烟文塔笼。

珍贵镜头留一瞬,瞬间诗意竞飞龙。

江清静画美人梦

广厦红楼彩凤枝,人间天上竞高师。

江清静画美人梦;淑雅妙吟明月诗。

核电高科大亚湾

——有感于大亚湾成为我国最的核电站基地,应该进一步加大安全生产的力度。并且用军事一样的严格进行管理,以防万一。有感即得一诗:

核电高科大亚湾,安全生产把严关。

前车之鉴东瀛看,未雨绸缪闪凤冠。

夏去秋来逢立秋

2011年8月8日,为二十四个节气中的立秋节气。有感即得一诗:

夏去秋来逢立秋,风今凉爽舞龙湫。

梧桐落叶诗吟梦,酷暑渐消酣乐遒。

十八浩文闻墨香

——祝贺广西文联主席潘琦18卷《潘琦文集》出版

十八浩文闻墨香,恒心毅力凤高翔。

秋浦歌篇2

又到秋浦河,又一次被陶醉。假如没有大诗人李白的“千千石楠树,万万女贞林。山山白鹭满,涧涧白猿吟。”等《秋浦十七首》,天生丽质的河流,想必是不会为人熟悉的。石楠树快到开花的季节了,可惜我来得早了点,只看见发亮的绿叶上,小丛小丛的殷红、淡紫,洁白的似羽绒,倘若不经意,是很容易被错过的。山花还是开了一山一片一树,各种颜色交错在一起,河水也变成彩色的了。

白猿的声音是没有办法听得到了,就在你目不暇接的时候,一只山鸡扑棱棱从植物丛中飞起,你或许会大吃一惊。而后,所能听到的当然是那山谷仿佛也会发颤的高亢歌声。也许是山鸡为合唱领了一个头,众多的闻名已久的和不知名的鸟儿都纷纷加入到“踏歌”的行列中。没准,李白在泾县的桃花潭的时候,那个叫做汪伦的情义汉子就是这样为他“踏歌”的。此刻,我倒真的有被受到热情迎接的喜悦。

山路拐了一个弯,转角处,又会有怎样的奇迹发生呢?随着一阵惊呼,一片白云好像被两只巨手轻轻地托起,托起白云的自然是呵护着秋浦河的一左一右两座山。而那白云,也许就是载着仙子来了。云的下面,虽然缥缈,还是能够看见有几艘小船在水面上划着。划着小船的居然有一位衣着鲜丽的女子,看情形是要到河的对岸去,是要进行一场情意绵绵的约会呢?还是欢天喜地地回娘家?留给人的只有想象了。那几只小船一会就消失在烟雾中,那团白云也慢慢地自散开来。

一行雁阵一般的船队向我们慢慢地逼近而来,都一律扯着白色的帆,看情形像船队在开始远征。不用说,是那些性急的忙着放漂了,瞧他们那欢喜的神情,倒真像遇见了神仙了。一位面目较好的女子站立船头,一手背到身后,一手分明在捻着胡须,摇头晃脑地吟咏开来:“江祖一片白,青天扫画屏。题诗留万古,绿字锦苔生。”那俏皮的样子,立刻赢得了阵阵的哗然大笑。“女李白,再来一首。”有人跟着高声打趣。那女子也不含糊,说来一首,还真的又来了一首,并且伴以动作,小小的木船,此刻成了表演的舞台,一条多丽的河,似乎也忍俊不住。 这是一个晴好的日子,心情跟着美景一起飞扬,秋浦山,秋浦河,秋浦树,宛如在向来此的人们即兴挥毫作诗,诗情画意就在山上、水中、心中流淌着。再向前,就是杜知府大醉过一场的杏花村,我肯定也要大醉一场的。

秋浦歌篇3

一、最雄浑的中秋诗词——《望月怀远》

(唐·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点评:张九龄是唐代的一代名相,遭受奸臣排斥,贬谪荆州,中秋之夜怀念远方,写了这首诗。诗歌意境雄浑阔大,骨力刚健,但又情感真挚,特别是前两句早已成为千古名句。

二、最寂寥的中秋诗词——《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点评:这首诗先写中秋月*,再写望月怀人,展现了一幅寂寥、冷清、沉静的中秋之夜的图画。以写景起,以抒情结,想象丰美,韵味无穷。

三、最有边塞味的中秋诗词——《子夜吴歌·秋歌》

(唐·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点评:《子夜吴歌》分别有春歌、夏歌、秋歌和冬歌四首。这首秋歌,写征夫之妻秋夜怀思远征边陲的丈夫(“良人”)。虽未直写爱情,却字字渗透着真挚情意。李白描写月亮的作品真多:“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等等,当然大部分不是写中秋的。

四、最亲情的中秋诗词——《月夜》

(唐·杜甫)

今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点评:明明是自己在长安,望月而遥想?(fū)州(今陕西省富县)的亲人。但诗歌却从对面着想,只写妻子“独看”?州之月而“忆长安”。这种从对方设想的方式,写出了一家人的真挚感情,经常被后人借鉴。

五、最清冷的中秋诗词——《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唐·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点评:月亮还是昔日的月亮,地方却不是往年那个地方,自然,身边的人也不再是往年的人。被贬湓浦(pénpǔ,今*西九*),物是人非,故乡不见,孤苦伶仃。诗歌清冷至极,悲苦无形。

六、最感伤的中秋诗词——《中秋月》

(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点评:作者苏轼与其胞弟苏辙(字子由)久别重逢,共赏中秋之月。如此赏心乐事,却让作者想到了聚后不久又得分手的哀伤与感慨。诗歌境界高远,语言清丽,意味深长。

七、最著名的中秋诗词——《水调歌头》

(宋·苏轼)

(*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点评:这是苏轼的代表作之一,也是自古以来写中秋的作品中,公认的绝唱。它构思奇拔,独辟蹊径,神话与现实、出尘与入世、感慨与旷达,层层交织,极富浪漫主义**,也极富哲理与人情。通观全篇,皆是佳句,很好地体现出苏词清雄旷达的风格。

八、古诗

1《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2《八月十五夜玩月》

(唐)刘禹锡

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

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

星辰让光彩,风露发晶英。

能变人间世,攸然是玉京。

3《八月十五日夜瑶台寺对月绝句》

(唐)权德舆

嬴女乘鸾已上天,仁祠空在鼎湖边。

凉风遥夜清秋半,一望金波照粉田。

4《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唐)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5《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6《中秋》

(宋)李朴

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

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

狡兔空从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

灵槎拟约同携手,更待银河彻底清。

秋浦歌篇4

táng dài ·zhāng zhì hé 《yú gē zǐ·xī sāi shān qián bái lù fēi》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xī sāi shān qián bái lù fēi ,táo huā liú shuǐ guì yú féi 。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qīng ruò lì ,lǜ suō yī ,xié fēng xì yǔ bú xū guī 。

译文: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地翱翔,江水中,肥美的鳜鱼欢快地游着,漂浮在水中的桃花是那样的鲜艳而饱满。渔翁头戴青色的箬笠,身披绿色的蓑衣,冒着斜风细雨。

2、五代·李珣《渔歌子·荻花秋》

wǔ dài ·lǐ xún 《yú gē zǐ ·dí huā qiū 》

荻花秋,潇湘夜,橘洲佳景如屏画。

dí huā qiū ,xiāo xiāng yè ,jú zhōu jiā jǐng rú píng huà 。

碧烟中,明月下,小艇垂纶初罢。

bì yān zhōng ,míng yuè xià ,xiǎo tǐng chuí lún chū bà 。

水为乡,篷作舍,鱼羹稻饭常餐也。

shuǐ wéi xiāng ,péng zuò shě ,yú gēng dào fàn cháng cān yě 。

酒盈杯,书满架,名利不将心挂。

jiǔ yíng bēi ,shū mǎn jià ,míng lì bú jiāng xīn guà 。

译文:潇湘的静夜里,清风吹拂着秋天的荻花,橘子洲头的美景,宛如屏上的山水画。浩淼的烟波中,皎洁的月光下,我收拢钓鱼的丝线,摇起小艇回家。

绿水就是我的家园,船篷就是我的屋舍,山珍海味也难胜过我每日三餐的糙米鱼虾。面对盈杯的水酒,望着诗书满架,我已心满意足,再不用将名利牵挂。

3、五代·李珣《渔歌子·楚山青》

wǔ dài ·lǐ xún 《yú gē zǐ ·chǔ shān qīng 》

楚山青,湘水绿,春风澹荡看不足。

chǔ shān qīng ,xiāng shuǐ lǜ ,chūn fēng dàn dàng kàn bú zú 。

草芊芊,花簇簇,渔艇棹歌相续。

cǎo qiān qiān ,huā cù cù ,yú tǐng zhào gē xiàng xù 。

信浮沉,无管束,钓回乘月归湾曲。

xìn fú chén ,wú guǎn shù ,diào huí chéng yuè guī wān qǔ 。

酒盈尊,云满屋,不见人间荣辱。

jiǔ yíng zūn ,yún mǎn wū ,bú jiàn rén jiān róng rǔ 。

4、五代·李珣《渔歌子·柳垂丝》

wǔ dài ·lǐ xún 《yú gē zǐ ·liǔ chuí sī 》

柳垂丝,花满树,莺啼楚岸春天暮。

liǔ chuí sī ,huā mǎn shù ,yīng tí chǔ àn chūn tiān mù 。

棹轻舟,出深浦,缓唱渔郎归去。

zhào qīng zhōu ,chū shēn pǔ ,huǎn chàng yú láng guī qù 。

罢垂纶,还酌醑,孤村遥指云遮处。

bà chuí lún ,hái zhuó xǔ ,gū cūn yáo zhǐ yún zhē chù 。

下长汀,临深渡,惊起一行沙鹭。

xià zhǎng tīng ,lín shēn dù ,jīng qǐ yī háng shā lù 。

译文:杨柳低垂着细长如丝的枝条,树上开满了鲜花,楚江两岸黄莺啼呜,春山笼罩在暮色中。划起一叶轻舟,驶出深深的水浦,缓缓唱着渔歌悠悠去。

放下垂钓的丝线,斟满一杯美酒,遥望白云尽处的孤村。划过长长的沙汀,停泊在浅浅的渡口,惊起了一行栖息的沙鹭。

5、唐代·张志和《渔歌子·云溪湾里钓鱼翁》

táng dài ·zhāng zhì hé 《yú gē zǐ·yún xī wān lǐ diào yú wēng》

霅溪湾里钓鱼翁,舴艋为家西复东。

zhá xī wān lǐ diào yú wēng ,zé měng wéi jiā xī fù dōng 。

江上雪,浦边风,笑着荷衣不叹穷。

jiāng shàng xuě ,pǔ biān fēng ,xiào zhe hé yī bú tàn qióng 。

译文:霅溪湾里一钓鱼为生的渔翁,舴艋小舟做家一会向西一会向东。江上的白雪,水滨的清风陪伴,面带笑容,身着荷叶做的衣服并不感觉自己贫穷。

秋浦歌篇5

关键词:意象 固定意义 突破

中图分类号:G633.3;I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097(2012)04-0071-03

作者简介:邓燕(1974―),女,江苏扬州人,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新东方扬州外国语学校教师。研究方向:中学语文教学。

简单地说,意象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诗人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一首诗有无诗味,是否韵味独特,说到底要看这首诗有没有优美巧妙的意象。意象是诗家写诗、诗评家论诗经常要用的一个术语,也是鉴赏评价一首诗的突破口。唐代诗评家司空图说:“意象欲出,造化已奇。”(《二十四诗品》)胡应鳞也说:“古诗之妙,专求意象。”通过诗歌了解作者写诗时的情感和志趣,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意象的存在,它如化石一样记录了作者创作时的情感信息。高考考查诗歌鉴赏,包含着对意象的考查,了解一些具有固定意义的意象,对广大考生快速准确地鉴赏评价诗歌是很有帮助的。

一、月亮、夕阳、白云、杜鹃

月亮, 亦称蟾宫、玉盘、银钩、婵娟、桂宫、玉盘、玉轮、玉环、玉钩、玉弓、玉镜、天镜、明镜、玉兔、嫦娥、蟾蜍等。夜深人静,忧思无眠时,诗人常会用“月”来寄托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如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张若虚的“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唐五代戴叔伦的“山南山北雪晴,千里万里月明。明月,明月,胡笳一声愁绝”。

夕阳,自古诗人词客善感多思,登高望远,送目临风,夕阳残照,更能引起无穷思绪:家国之悲,身世之感,古今之情,人天之思,往往错综交织、所怅万千,于是诗人笔下的夕阳(包括斜阳、残阳等)多给人以失落凄凉、漂泊沧桑之感。古人常用“夕阳”发思古之幽情。《三国演义》开篇词“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李白《忆秦娥》词末“西风残照,汉家陵阙”,都以“夕阳”怀古,充满历史沧桑感。

古人还常用“夕阳”写男女相思,柳永的“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范仲淹的“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纳兰性德的“萧寺怜君,别绪应萧索。西风恶,夕阳吹角,一阵槐花落”,莫不是借助“夕阳”来渲染男女朝思暮想不得相见的伤感情思。

白云,见月怀人,望云思友,是古典诗词中常表现的情感。杜甫的“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诗人卧看行云,倦极而眠,借白云曲折地表现了怀念亲人的无限情思。刘长卿的“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写别后相隔之遥,思念之深,希望悠悠白云把思念之情带给千里万里之外的友人。

同时,白云是和隐者联系在一起的。南朝时,陶弘景隐居在句曲山,齐高帝萧道成有诏问他“山中何所有?”他作诗答说:“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从此白云与隐者结下不解之缘。白云自由不羁,洁白无瑕,是隐者品格的最好象征。

杜鹃,又名子规、布谷、杜宇、望帝。古代有“望帝啼鹃”的神话传说。望帝是传说中周朝末年蜀地君主,名杜宇,后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鸟,暮春啼哭,至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肺腑,名为杜鹃。杜鹃常与悲苦联系,多渲染哀怨悲凄的气氛或思归的心情。秦观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文天祥的“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杜鹃带血归”。杜鹃的啼叫又好像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这叫声最容易触动游子的乡愁乡思,如宋代范仲淹诗云:“夜入翠烟啼,昼寻芳树飞,春山无限好,犹道不如归”。

二、鸿雁、尺素、双鱼、锦书、彩笺、青鸟

鸿雁常借指书信。相传苏武在匈奴牧羊十九年,他把书信缚在雁足之上从北海带回祖国,传递消息,这就是人们所说的“鸿雁传书”。南朝乐府民歌《西洲曲》有“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这里的“望飞鸿”就是盼望书信的意思。

雁书、雁足、鱼燕、尺素、双鱼、锦书、彩笺、双鲤等也是书信的别称。如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有“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晏几道的“人脉脉,水悠悠,几多愁。雁书不到,蝶梦无凭,漫倚高楼”;秦观的“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这些书信意象,有的写情人间的思念,有的表达家书不到的惆怅。

青鸟是传书的信使。传说西王母有三只青鸟,一只先被遣为信使,前来给汉武帝报信,另外两只随西王母而来,并服侍在王母身旁。南唐李有诗“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李商隐诗“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三、松、梅、竹、菊 、荷、蝉

松、梅、竹、菊被称为“岁寒四君子”,是品行高洁、不畏邪恶的形象化身,古人常用其来表现志向、气节。

松树,常用来象征孤直的品格。如李白的“松柏本孤直,难为桃李颜”;魏晋刘桢的“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梅花,常被赋予高洁的品格。元代王冕的“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风发,散价乾坤万里春”,陆游的“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写出梅在严酷的环境中卓尔不群的形象。

竹子,被人们认为具有“性直”“心空”“节贞”等特点,用以比拟君子的品德修养。竹子、竹林深为隐者所爱。

菊,常被诗人们用来表现追求隐逸、不随流俗、坚贞不屈的品格。如元稹的“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苏轼的“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自陶渊明吟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后,“东篱”成为菊的代称,如唐朝岑参的“为报使君多泛菊,更将弦古案醉东篱”。

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素来是纯洁的象征。南北朝萧衍的“江南莲花开,红光覆碧水。色同心复同,藕异心无异”,此首以莲藕为喻,写女子希望和情人深结同心,永远相爱。

蝉,在诗人笔下是高洁的象征。由于它栖于高枝,餐风食露,不食人间烟火,所以用它比喻的人自然是清高的,指餐风饮露的雅士高人。骆宾王的“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李商隐的“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王沂孙的“甚独抱清高,顿成凄楚”,这些诗句都借蝉表达清高志趣。

四、梧桐、芭蕉、芳草、落花

梧桐用来写悲秋,是古典诗歌常用的手法。古语有“一叶落而知秋”,说的便是梧桐叶落,如李清照的“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煜的“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梧桐”总跟“愁”分不开,表凄苦之情,如温庭筠的“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芭蕉,“雨打芭蕉”也像“梧桐夜雨”一样,令人愁肠百结。如的“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李煜的“秋风多,雨相和,帘外芭蕉三两窠”,元朝徐再思的“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

芳草,常喻离愁别恨。《楚辞・招隐士》有“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春草茂盛,春光撩人,而伊人未归,离恨顿生;乐府《相和歌辞・饮马长城窟行》有“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以春草起兴,表达了对远方伊人的思念。

落花,古人云“落花有意”,由花落而感叹人生的无常,这是古代诗歌的一个典型主题。“落花”往往代表生命的短暂,惜春、伤时的惆怅和对死亡的焦虑、忧伤。如李煜的“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唐朝诗人刘希夷的“洛阳女儿惜颜色,坐见落花长叹息”,晏殊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五、南浦、长亭、西楼、折柳

南浦,水边的送别之所。如屈原《九歌・河伯》中有“与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江淹的“春草碧色,春水绿波,送君南浦,伤之如何”,范成大的“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古来水边送别并非只在南浦,但长期的文化浸染使南浦已成水边送别之地的一个专名了。

长亭,驿路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供行人休息和送别,是陆上送别之所。李白的“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柳永的“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李叔同的“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都表达了送别之意。

西楼,是相思之所。如许浑的“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李煜的“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折柳,古人送别有折柳的习俗,因“柳”是“留”的谐音,有挽留之意,后用“折柳”指送别,用“柳岸”指送别之地。如李白的“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南宋的“正岸柳、衰不堪攀,忍持赠故人,送秋行色”。

六、蟋蟀、捣衣砧、寒衣

蟋蟀作为吟咏的对象,最早见于《诗经・豳风・七月》“十月蟋蟀入我床下”。古人已觉得蟋蟀的鸣声同织机的声音相仿,时令深秋,因而就跟促人纺织、准备冬衣,以至怀念征人等联系起来。蟋蟀被直接唤为“促织”。《古诗十九首》中出现过“明月皎皎光,促织鸣东壁”,姜夔有“哀音似诉,正思妇无眠,起寻机杼”。古书蟋蟀又叫“蛩”,如白居易的“早蛩啼复歇,残灯灭又明”。

捣衣砧,常代表闺妇思念外出丈夫的惆怅和迷惘。秋天到了,远在他乡的丈夫无御寒的衣裳,思妇在阵阵捣衣声中寄托了无尽的牵挂和思念。如南朝民歌“碧玉捣衣砧,七宝金莲杵。高举徐徐下,轻捣只为汝”,张若虚的“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寒衣,和捣衣砧相关,今天民间还有“十月一,送寒衣”的风俗。诗中往往通过寒衣表现对亲人的关爱和思念,如唐朝诗人刘长卿的“乡心正欲绝,何处捣寒衣”。

七、黍离、麦秀

黍离,黍,五谷的一种,离,茂盛。《诗经・黍离》中有“彼黍离离”的句子,说东周大夫过西周故都,看到故都长满黍,悲叹宫室宗庙的毁坏。魏晋向秀“叹《黍离》之愍周兮,悲《麦秀》于殷墟”。后来常用“黍离”表示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如许浑的“禾黍离离半野蒿,昔人城此岂知劳”。

麦秀,意同黍离。“麦秀之感,非独殷墟,黍离之悲,信哉周室”。

八、五柳、东篱、三径

五柳,代隐者,起于陶潜宅前植有五棵柳树,自号“五柳先生”。如王维的“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东篱,出自陶潜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多表现辞官归隐后的田园生活或闲情雅致。

三径,隐士的住所,或指家园,出自陶渊明的“三径就荒,松菊犹存”。如白居易的“明月好同三径夜,绿杨宜作两家春”,北宋叶梦得的“归来三径重扫,松竹本吾家”。

九、鸿鹄、请缨、投笔、击楫、逐鹿

鸿鹄,秦末陈涉少有鸿鹄之志,后揭竿起于大泽乡,后以“鸿鹄”喻远大志向。汉《古诗十九首》“愿为双鸿鹄,奋翅起高飞”,南宋辛弃疾“少歌曰:神甚放,形如眠。鸿鹄一再高举,天地睹方圆”,都表现了愿有所作为的志向。

请缨,汉武帝欲使南越王归顺,派终军前往劝说,终军请求给他长缨,必缚住南越王带回长安,后用“请缨”指报效国家。如唐魏征的“请缨系南粤,凭轼下东藩”,南宋岳飞的“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

投笔,出于班超掷笔从戎事,指弃文从武、建功立业。如唐代祖咏的“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近代秋瑾的“儒士思投笔,闺人欲负戈”。

击楫,表示誓言坚决。语出《晋书・祖逖传》,“(祖逖)仍将本流徙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辞色壮烈,众皆慨叹。”如南宋张孝祥的“我欲乘风去,击楫誓中流”。

秋浦歌篇6

送别诗中常出现“日暮”、“斜阳”、“夕阳”、“暮雪”、“暮钟”等表明傍晚时分的词语。并非诗人喜欢傍晚时分送别,而是别离这种忧伤的情感与暮色朦胧中的苍茫感相协调。并且,傍晚时分会伴随着飞鸟归林、鱼沉潭底,对于远离家乡的游子征夫来说,更能勾起漂泊之人的离情别绪。“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曛,即曛黄,指夕阳西沉时的昏黄景色。日暮黄昏,且又大雪纷飞,于北风狂吹中,唯见遥空断雁,出没寒云,使人难禁日暮天寒、游子何之之感。诗人与朋友置身于风雪之中,天寒日暗,四顾茫茫,怎能不产生天涯沦落之感呢?这荒凉、冷漠的景象,为下面描写悲壮的送别创造了环境气氛。

“日暮酒醒人已远, 满天风雨下西楼。”(许浑《谢亭送别》)这是许浑在宣城送别友人后写的一首诗。朋友乘舟走远后,诗人并没有离开送别的谢亭,而是在原地小憩了一会。别前喝了点酒,微有醉意,朋友走后,心绪不佳,竟不胜酒力睡着了。一觉醒来,已是薄暮时分。天暮色的苍茫黯淡,风雨的迷蒙凄清,酒醒后的朦胧恍惚中追忆别时情景所感到的怅惘空虚,使诗人此刻的情怀特别凄黯孤寂,感到无法承受这种环境气氛的包围,于是默默无言地独自从风雨笼罩的西楼上走了下来。(西楼即指送别的谢亭)黄昏的特有景像让离情别绪更添苍凉和凄苦,使诗人陷入了无法排解的无边愁绪之中。以黄昏或夕阳、日暮为意象抒发离别情结的诗句数不胜数:如“日暮归鸟还,行人去不息。”(王维《临高台送黎拾遗》),“送君南昌去,离愁落日烟中树。”(徐贲《柳短短送陈舜道》),写诗人送人远去,望着友人的身影渐渐消失在欲颓斜日、沉沉暮霭中,想到自此后山高水长,更让离愁生出几许苍凉,愁绪无限。“渺莽云水,惆怅暮帆,去程迢递。夕阳芳草,千里万里,雁声无限起。”(张泌《河传》)夕阳暮色,女主人公望着所爱之人乘坐的一叶小船驶向远方,惆怅之极,知道相见无期,心早随离人远去。

在送别诗词中,时间类意象所蕴含的苍茫感与别离这种忧伤的情感协调统一,使作品更具有一种感人至深的力量。而长亭、南埔等空间意象所寄寓的依依不舍之情也让人倍觉“哀感顽艳”。(清·袁枚)

中国古典诗歌中有许多表示送别的地方,无一例外地成为了表达离情别绪的载体,如“长亭”。古代路旁都置有亭子,五里一短亭,十里一长亭,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饯别送行。送别亲朋好友时往往在亭中设酒饯行,长亭也就成了一个蕴涵着依依惜别之情的意象,在古代送别诗词中不断出现。它是恋人爱情试炼的开始,是友人饯别送行的终点。它是“寂寞离亭掩”的留恋欣望,是"赤亭道口行人绝“的昂扬乐观,是”寒蝉凄切,对长亭晚"的难舍难分。长亭之所以“长”,因为这里凝聚的不是单单的“离别”,更长更远的是遥远的情思与牵挂。长亭之所以为“亭”,因为分别时不舍的眷恋、不悔的志向使一个“停”字失去了一个人而成为了一个亭子,它将化作永久的等待与祝福。在不同时代的送别诗词中,长亭的身影都一直出现:“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李白《菩萨蛮》),“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柳永《雨霖铃》),“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李叔同《送别》)可见,在中国古典诗歌里“长亭”已成为陆上送别之地的专名了。除此,还有谢亭、西楼、劳劳亭等,都是著名的送别之地。

既然有陆上的送别之地,就有水边的送别之所,如“南浦”。当然,古人水边送别并非只有在南浦,但由于长期的民族文化浸染,南浦已成为水边送别之地的一个专名了。南浦成为送别诗词的常见意象,要从屈原的《九歌》说起。《九歌·河伯》中有“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的句子。此后,经过江淹的《别赋》“送君南浦,伤如之何”之后,南浦开始在送别诗词中大量出现。南朝时期是诗歌创作比较兴盛的时期,于是南浦的意象在诗歌中也逐渐多起来。到了唐代,南浦也就成了送别诗词中的常见意象。唐宋送别诗词中“南浦”的使用非常频繁,如王维《送别》“送君南浦泪如丝,君向东州使我悲”,白居易《南浦别》:“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柳永《倾杯》“看看送行南浦”,张元干《贺新郎》“更南浦,送君去”等。渐渐地, “南浦”成为了一个具有特殊含义的意象,人们只要看到这个词就自然会联想起离别, 于是“南浦”在不是描写送别的诗词中,也浸染了离情别恨,有时直接写作“别浦”,而唐代教坊的《南浦子》曲,宋代词牌中的《南浦》,也多用来写惜别伤离之情或羁旅愁怀。

秋浦歌篇7

有一天,浦岛太郎和平常一样,到海边去捕鱼;当他走到海边的时候,发现一群顽皮的小孩子,正在欺侮一只大海龟。

他们拿着木棒和石头不断的打着可怜的大海龟。

“小朋友,你们不要再欺负它了,你们和它那么可怜的样子,就放了它吧!”

“不行,这是我们的海龟!”

“要不然,你们就把它卖给我好了!浦岛太郎又说。

“嗯!好吧!”

于是,浦岛太郎就用钱向他们买下这只可怜的海龟;把它带到海边,对它说:“你赶快回海里去吧!小心不要再被别人捉到了唷!”

过了几天,浦岛太郎正在船上钓鱼时,又遇见了那只大海龟。

大海龟说:“浦岛太郎,上次承蒙你的搭救,真是非失的感谢,因此,我想带你去龙宫玩,以报答你的恩惠。

“但是…..我妈妈还在家里等我呢。”浦岛太郎回答说。

“不用担心,我还会送你回来的。”

于是,海龟就背着浦岛太郎,向深海潜去。

“哇啊……,好美哦…..,真是太美了……..。”浦岛太郎看见海底的景色,不禁叫了出来。

太阳光照进海中,就像是一条条金链子似的。

鱼儿们也像是在跳舞般地在珊瑚间游来游去。

不久以后,浦岛太郎就发现海里,有个东西在闪闪发光。

“浦岛太郎,那里就是龙宫了。”海龟说。

当浦岛太郎看到这个由珍球,珊瑚等装饰而成的龙宫之后,更是惊奇万分。

“浦岛太郎,欢迎你到龙宫来玩。”

美丽的龙王公主亲自到龙宫的门口,来迎接浦岛太郎。

公主说:“浦岛太郎,上次你救了我们的海龟,我非常的感激你,希望你能在龙宫多住几天,接受我们的招待。”

于是,龙王公主就办了一桌最上等的酒席,而且都是浦岛太郎没吃过的,甚至没看过的丰盛菜肴。

“别客气,请多用菜。”龙王公主也陪着他一起高兴的用餐。

站在旁边的美丽宫女,开始唱起悦耳的歌,鲷鱼和比目鱼们,也随着歌声翩翩起舞,真是好看极了。

这时候,浦岛太郎觉得自己就好像来到天堂一样,一切都太美了。

吃过饭后,龙王公主带着浦岛太郎参观华丽的龙宫,他们来到了四扇神奇的大门前。

“这是春之门。”龙王公主打开第一扇蓝色的大门。

在房子里面,开满了樱花及其他各式珍奇的花草,蝴蝶在衣丛里飞舞,小鸟们也在枝头上轻快的唱歌,一切的景象,就好像春天的大地,充满着朝气。

龙王公主接着打开第二扇红色的“夏之门”;盛夏的阳光就从屋里射出刺眼的光芒来。

屋子里到处呈现一片绿意盎然的景色,蝉儿也在树上快乐的唱歌。

“这是秋之门”龙王公主又打开了第三扇金色的大门。

屋子里,金色的稻穗正随风摇摆,蟋蟀也悠哉的唱着歌。

当龙王公主打开最后一扇白色大门的时候,屋里竟是一幅美丽的雪景。

参观过这四扇奇异的门后,浦岛太郎觉得自己好像置身于梦中。

从此以后,浦岛太郎就每天吃着山珍海味,穿着华丽的衣裳,舒舒服服的在宫里住了下来。

一天接着一天,不觉得已经过了三年,浦岛太郎开始想家了。

“妈妈现在不知怎么样了,她一定很替我担心。”想到这里,浦岛太郎恨不得能赶快回家。

浦岛太郎就对龙王公主说:“公主,我想:我该回家了。我母亲还在家里等我呢!”

“你真的想回家吗…..?好吧!你走之前我送你一个玉匣,不过,你要记得,在你年老之前绝对不能打开它。”说完龙王公主就送给他一个美丽的盒子。

于是,浦岛太郎又坐在海龟的背上,回到想念已久的故乡。

但是,究竟是出了什么事?村子的景象和以前完全不同了。

到处都是陌生人,没有一个熟人;而且,不管浦岛太郎再怎么找,就是找不到自己的家,和年老的母亲。”

“我的家………,我的家到那儿去了……….。”

浦岛太郎问一位坐在路旁的老公公,请问,你知道浦岛太郎的房子在哪里吗?”

“啊!我曾经听过关于浦岛太郎的传说,不过,自从三百年前他去了龙宫之后,就再也没有回到村子了。”老公公回答。

“已经过了三百年了,那么我的母亲也早就去世了……….。”浦岛太郎沮丧的坐在路旁的石头上。

这时候,他突然想到了手上拿着龙王公主送给他的王匣子。

“里面到底装了什么东西呢?”

浦岛太郎忘记了龙王公主的叮咛,把玉匣子的盖子打开了。

突然间,里面冒出了白色的烟幕。

秋浦歌篇8

2、《玉阶怨》[唐]李白——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3、《秋浦歌其十三》[唐]李白——渌水净素月,月明白鹭飞。郎听采菱女,一道夜歌归。

4、《宿建德江》[唐]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5、《月》[唐]薛涛——魄依钩样小,扇逐汉机团。细影将圆质,人间几处看?

上一篇:江上渔者范文 下一篇:行行重行行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