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九龄望月怀远范文

时间:2023-10-01 03:50:04

张九龄望月怀远篇1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①,竟夕②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③。

不堪盈手赠④,还寝梦佳期。

【注解】

①情人怨遥夜:相恋之人因离别而幽怨失眠,以至抱怨夜长。

②竟夕:终宵,即一整夜。

③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熄烛后但见月光满屋,更觉可爱;出户时衣衫润湿,始知夜露已重。怜,爱。

④不堪盈手赠:不能捧着满手的月光相赠。盈手,双手捧满之意。

【作者简介】

张九龄(678―740),字子寿,位至宰相。在位直言敢谏,举贤任能,为一代名相。曾预言安禄山狼子野心,宜早诛灭,未被采纳。他刚正不阿,后为奸臣李林甫所害,被贬为荆州长史。开元末年,告假南归,卒于曲江私第,谥号文献。他七岁能文,终以诗名。其诗由雅淡清丽转趋朴素遒劲,运用比兴,寄托讽喻,对初唐诗风的转变,起了推动的作用。

【关键词】

月夜怀念远人 混成自然 构思奇妙 意境深幽

【品读】

古人对月,有着深厚的感情,联想非常丰富。望月怀人,常常成为古诗词中的题材,但像张九龄写得如此幽清淡远,深情绵邈的,却不多见。

诗歌通过主人公望月时思潮起伏的描写,来表达诗人对远方之人殷切怀念的情思。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二句,寄景抒情,出句写景,对句由景入情。正因明月深奥莫窥,遥远难测,就自然而然地勾起了诗中人的不尽思念之情。他设想,遥隔天涯的远人,此时可能也在对月相思吧。诗着一“生”字,极为生动,这同张若虚“海上明月共潮生”诗句中的“生”字,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二句,是说多情人怨恨着这漫漫的长夜,对月相思而彻夜不得入眠。这是对诗中人由想象而返回现实,由望月而转身就寝的矛盾心情的表述。这里写出了多情人由怀远而苦思,由苦思而难眠,由难眠而怨长夜的种种连锁动作过程,也包含着有情人的主观感彩。这一声“怨遥夜”,包孕着多么深沉的感情!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二句,写诗中人因遥思远人,彻夜相思,灭烛之后,犹觉月华光满可爱,于是披衣步出室外,独自对月仰望凝思,不知过了多久,直到露水沾湿了衣裳方觉醒过来。这是一个因相思所苦的非痴即呆的形象。这一联貌似写赏月,实则写怀远幽思。月的清辉,最易引人相思,诗人神思飞跃,幻想月光能成为所思念之人的化身,身可与之相依为伴。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二句,写因思念远人不得相见,故面对月华情不自禁地产生把月赠送远人的想法。这是一种无可奈何的痴念,但借此更衬托出诗人思念远人的深挚感情,使诗的怀远更为具体、更有含蕴。诗便在这失望和希望的交集中戛然收住,读之韵味深长。

【名句积累】

名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译文:茫茫的海上升起一轮明月,你我天各一方,此时此刻却能够共享这美丽的月色。

张九龄望月怀远篇2

月亮是悬挂在天空的一首诗!有人说:我们的文学至少有一半是月光文学。中秋节是月亮的节日,谈中秋节的诗句,首先得谈月光文学。古往今来,人们常用"月圆、月缺"来形容"悲欢离合"。客居他乡的游子,更是以月来寄托深情。唐代诗人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北宋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等诗句,都是千古绝唱。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苏轼的"此身此夜不长好,明年明月何处看。"欧阳修的"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王实甫的"待月西厢下,迎风半户开。"

李白中秋节的诗句

《月下独酌》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这首诗写诗人在月夜花下独酌,无人亲近的冷落情景。诗人运用丰富的想像,表现自己的一种复杂感情。

杜甫中秋节的诗句

杜甫(712-770),唐代伟大诗人。

《八月十五夜月》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月夜忆舍弟》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白居易中秋节的诗句

白居易(772-846),唐代伟大诗人。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李商隐中秋节的诗句

李商隐(812-约858),唐代杰出诗人,因受牛僧儒、李德裕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生。

《嫦娥》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霜月》

初闻征雁已无婵,百尺楼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张九龄中秋节的诗句

张九龄(678-740),字自寿,一名博物,唐代著名的政治家和诗人。他忠耿尽职,秉公守则,直言敢谏,后世称之为"开元贤相"、"岭南第一人"。

《望月怀远》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王建中秋节的诗句

王建(约767-831),字仲初,世称王司马,唐代诗人,写了大量的乐府,同情百姓疾苦。

《十五夜望月》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苏轼中秋节的词句

苏轼(1036-1101),北宋伟大的文学家,四川眉山人,号东坡居士。他学识渊博,才情卓绝。一生仕途坎坷,屡遭贬谪。就中秋词而言,苏轼的《水调歌头·中秋怀子由》最为有名。

《水调歌头·中秋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首词前小序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丙辰,是北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当时苏轼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做太守,中秋之夜他一边赏月一边饮酒,直到天亮,于是做了这首《水调歌头》。

辛弃疾中秋节的词句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得磨。把酒问嫦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张九龄望月怀远篇3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译文

张九龄望月怀远篇4

关键词:张九龄 陈子昂 《感遇》

张九龄与陈子昂各有一组为人熟知的《感遇诗》,其以感遇二字命名其意何在?《说文解字·心部》:“感,动人心也。”同书《辵部》:“遇,逢也。”由此可知,“感遇”二字本义即含主观情志和客观事物两个方面。唐汝询《唐诗解》卷一引吕延济《文选注》云:“感,思也。思其有幸遭遇。”所言甚是。

一、从“激楚”与“散淡”的风格差异

陈子昂与张九龄的两组同题诗,不但标题相同,指归上也可一脉相承,诚如熊飞先生所指:“九龄《感遇》十二篇其体盖效仿阮籍《咏怀》,陈子昂《感遇》而作。”阮籍《咏怀》五言诗八十二首如冯惟纳所言:“盖平身感时触事,悲喜怫郁之情感寄焉。辞旨渊放,归趣难求,百代之下,难以情测”。细斟二人的诗作不难看出阮籍诗歌对他们创作这两组同题诗歌的影响,诚如胡应麟所指出的子昂与张九龄的两组诗歌都为阮籍一脉分别代表了唐人五古的两种走向,只不过子昂复多变少而九龄则新变更多。试比较二人的这两组诗中的代表之作,如张九龄《感遇》其一,“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诗以春兰秋桂比喻作者的人格之高洁。欣欣而生的自为佳节的生命力,内质而秀美,不为物所染,由物及人。末句比兴精妙,不可攀折的“本心”代物指人已浑然不可分。而陈子昂《感遇》其二,“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亦用兰草自比,只不过多了一份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幽独之色。张诗从容不迫,淡淡说来而又怅怨不绝于缕,陈诗音节却更为激楚,诗旨更加显豁。这种变化固然与诗体的流变有关,但细较两人诗作可以发现,子昂《感遇》三十七首,大都不是一时一地而作,粗略归类,其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北征之初,如其《感遇》三十五、三十七;入狱获释之后,如其二十二、二十三;归隐之后,如其十三、三十三。而张九龄的十二首感遇诗则大多在其罢相,出贬荆州之后所作,值得注意的是两人晚年都被迫远离政治,虽各自经历有别但结局是类似的,可以说这也是张九龄晚年创作与陈子昂的同题诗的意旨所在,所以在诗体流变因素之外我们联系诗人的生平与时代境遇就不难发现两组诗歌的风格变化更反映了唐初这一特殊时代不同境遇的诗人人生遭际的深刻嬗变。

二、从“矛盾”到“无奈”的人生命运

陈子昂与张九龄一样出身庶族,早时科场失败,曾身屈山林,次年中进士,擢灵台正字,六八六年随军北征,后年拜右拾遗并旋坐逆党陷狱,期年获释,于六九八年“表乞归侍”,从此不仕。细观其一生,六八三年十二月,武后掌权,其为打击贵族,实行了一些较为开明的政策,破格录用了一批寒门贤士,不难看出由青少年时期到初入仕途的两年中陈子昂为此对自己的前途充满了美好的理想,垂拱二年的北征实是子昂由憧憬未来转向现实的转折点,陈子昂满怀热忱向朝廷提交了一份大定北戎的《为乔补阙论突厥表》,但由于受到排挤,未能批准,劳而无功,郁郁而还。仕途的首次挫败使其从出征时的“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其诗三十五)的豪情转而感叹“塞垣无名将,亭侯空崔嵬”(其诗三十七)、“肉食谋何失,藜藿缅纵横”(其诗二十九)。加之武后权稳之后,一方面继续打击贵族,改革科举,选拔贤才,另一方面又想尽快实行南面登基,大兴冤狱,重用亲信,弊政也非常严重。所遇非所愿,所感随之也转向批判“如何负公鼎,被夺笑时人”(其诗二十四),“奈何穷金玉,雕刻以为尊”(其诗十九)。面对时政,陈子昂一方面赞同武则天的改革,故时而激切,切而恳。但另一方面又深深不满故又时而悲愤,愤而忧。被诬入狱获释之后体会到“多才固为累”的陈子昂感叹到“云海方荡潏,孤鳞安得宁?”随武攸宜东征,在蓟北城门写下《登幽州台歌》之后,陈子昂已然下决心归隐,于是乎避居的古人成了其追慕的榜样,陈子昂《感遇诗》中有大量此类的诗作,如其诗十五、十八、二十,并于此后辞官归隐,道家的哲学于是乎也成了其主要的精神支柱。与陈子昂相比较,张九龄早年仕途就要比陈子昂顺畅得多,他与陈子昂一样庶族出生,本是“岭海孤贱”但在玄宗做太子时其才华就被赏识,玄宗即位之后,便任左拾遗,之后不断提升,开元二十二年,张九龄拜相,但之后由于李林甫等人的排挤,于开元二十二年罢相,不久,被贬为荆州长史,远离政坛。面对机遇,张九龄把它看做是“千载一遭遇,往贤所至难”《荆州作二首》因而“盛名期有报”《奉使至蓝田玉山行》“逢时解薜萝”《商洛山行怀古》,立志建功立业,报恩明主。身居右拾遗时他就特别强调选官应重贤能,不徇资历,虽一度受排挤罢官但他的施政方针对维护“开元盛世”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天宝后期朝廷的政治斗争愈来愈烈,其规劝玄宗居安思危,革新吏治,整顿朝纲,防范安禄山等主张不付实施,于是乎张九龄忧愤辞官。被贬外任之后其诗不乏自伤自作但其感叹“青鸟歧不至,朱鳖谁云浮” (其诗八)之中多了一份淡漠的冷静,没有了陈子昂的质疑与忧愤。陈子昂“飞飞未能去,黄雀来相干”的激楚也转化成了“今我游明明,弋者何所慕”的超然,张九龄并没有转向消极的避世,他不忘忧国曾感叹“美人何处折,孤客空悠悠”曾“夜分起踯躅”(其诗八),曾思君,以江南丹橘自比,但“奈何阻重深”只好喟叹“运命推所遇,循环不可循”(其诗七)。胡应麟曾云陈诗“益之以气骨”张诗“益之以风神”所言极是。二人诗歌一为激楚一为散淡的区别是很清晰的。

三、时代的悲歌与唏嘘

纵观二人生平,可以说陈子昂一生仕途要比张九龄坎坷得多,身处自认为圣明的年代,陈子昂有太多的理想抱负无法施展,可以说他并没有张九龄那么幸运,后者就算在辞官还乡时仍主持修筑驿道,保障了南北交通的顺利,而他的建议几乎每次都被打压,鲜有政绩。所以陈子昂无法释怀,诚如其《感遇》三十三所言“金鼎合神丹,世人将见欺。飞飞骑羊子,胡乃在峨眉?变化固非类,芳菲能几时!疲疴苦沦世,忧悔日侵湽。眷然顾幽褐,白云空涕泣。”自己虽然回到了一再歌咏的山林但却并不自适,虚幻的仙境并没有使其忘却残酷的现实,而当忧愤和苦闷达到顶点之时便向曾经的曹子建一样斥仙道为骗术。与其说这是子昂之悲毋宁说是初唐文人的一个共同苦闷,从“四杰”到子昂这一时期的政治虽已较为开明,但这一时期的政治的外部条件并没有与这一时期知识分子的理想思考与心理素质同步发展,一方面固然与黑暗之中看到光明,另一方面又深陷现实的泥淖,陈子昂的不幸正说明了这点,但反过来说,子昂之悲较九龄更切是由于他所处的时代没有张九龄的那么包容,他的人生际遇没有张九龄的那么显达所致。但其悲中毕竟还有希望,所以他悲中有不平,有愤,愤而怨,怨而归,归而自伤,然张九龄的散淡之中的无奈要比陈子昂的更为深广,开元二十四年唐初张九龄作为最后一位“寒门宰相”被贬,盛唐的辉煌也就从此暗淡。其已然看到了安史之乱的前兆,朝廷的不堪与无望,此时此刻他已然只能将所遇所感化为无奈的叹息,诚如其《感遇》十一所道“至精无感遇,悲惋填心胸。归来扣寂寞,人怨天岂从”。从子昂到九龄,正是唐代政治史上寒族与士族抗争最激烈子昂在前期故心声发露悲壮;九龄处于后期,从他之后,便是士族一统天下,因此他的心声,便不复初唐寒士的慷慨激昂而一化为凄楚散淡了。这种散淡可以看做是张九龄一生经历五朝,政治上的三起三落,对宦海风波的感受与人生的体悟和认识,而正是这种所谓的散淡,可以说陈子昂对于其在《感遇》三十三中无解的苦闷在张九龄诗中得到了消解,这种消解可以看做两个不同文人的境遇差异所带来的变化也可说是时代嬗变的注解。这种消解不是偶然的,诚如张九龄创作《感遇诗》并不是与陈子昂的同题之作巧合而已,两人同处于一个积极的时代,而前者与世相违,终不获聘,而后者虽然可以算功成身退,但清醒的察觉到了自己参与建设的时代的一去不返,在为陈子昂的不幸悲叹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张九龄的无奈。从陈子昂的激楚到张九龄的散淡这种风格的流变体现了唐朝最为辉煌的时代中文人的时代性的苦闷的嬗变值得我们进一步进行研究。

参考文献:

[1]彭庆生.陈子昂诗注[M].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年2月第1版.

[2]熊飞.张九龄集校注[M].中华书局,2008年11月第1版.

[3]宋祁,欧阳修等.新唐书[M].中华书局,1975年第1版.

[4]韩理洲.陈子昂研究[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11月第1版.

张九龄望月怀远篇5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2、译文

茫茫的海上升起一轮明月,你我相隔天涯却共赏月亮。

多情的人都怨恨月夜漫长,整夜里不眠而把亲人怀想。

熄灭蜡烛怜爱这满屋月光,我披衣徘徊深感夜露寒凉。

不能把美好的月色捧给你,只望能够与你相见在梦乡。

3、赏析,这是一首望月抒怀的诗,起句“海上生明月”便点出歌咏对象。无边无际的海面上,一轮明月缓缓升起,这是寻常之景,用的亦是寻常字词,但却营造出一个雄浑阔大的意境。作者写明月升起,不用“升”而用“生”,与同时代诗人王湾的名句“海日生残夜”有异曲同工之妙。“生”有种子脱母腹而渐现的动态感,表现的是一种新生的力量,而“升”则是客观景象的实录,没有这种效果。另外,海面宽广阔大,而一轮明月则显得玲珑娇小,如此壮阔的背景下,“生出”的月亮必定是惹人注目的,因此作者由景转写情,说“天涯共此时”,这时,远隔天涯的你我必定都在望月。

张九龄望月怀远篇6

中秋节诗词佳句精选

1.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2.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3.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4.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5.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6.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7.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

望江南·中秋独愁

青玉盏

薄酒月分明

纤指漫裁银光碎

断肠独伴木樨听

叹罢第三声

------------------------------------------

南乡子·中秋感怀

月满满,桂香飘,年年岁岁望今朝。

乡客不归凭栏处。

望断路,鬓发成霜人不驻。

------------------------------------------

白居易《江楼夕望招客》

云天自古夜苍茫应盼今宵幽梦长

明月徘徊江两岸流光宛转水中央

才窥游子眸前泪又染离人鬓上霜

但有清辉同此刻世间何必怨凄凉

李白的《关山月》

玉轮高高挂银辉满人间

游子归乡道九转十八弯

君本出故地匆忙把家还

每每常思忆今朝会别颜

言欢当此夜把盏莫等闲

------------------------------------------

《浣溪沙》中秋月

月色清阴曲院凉,蟾光寒水旧池塘。醉人何处晚花香?

嫦娥遥遥弄广袖,鹤影绢娟动霓裳。梦魂归处是潇湘。

------------------------------------------

《中秋》李朴

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

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

狡兔空从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

灵槎拟约同携手,更待银河彻底清。

------------------------------------------

《八月十五夜玩月》刘禹锡

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

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

星辰让光彩,风露发晶英。

能变人间世,攸然是玉京。

《水调歌头》苏东坡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中秋月 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

《太常引》辛弃疾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

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

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有诗有月有故事

谪仙玩月图——明·谢时臣

谪仙,是大唐李白。李白初到京城长安,遇著名诗人贺知章,贺知章一见李白,惊叹为"谪仙人"。

这位谪仙人喜好咏月,相传他出蜀前对师娘暗生情愫,而她就叫“月娘”。

峨眉山月歌

唐·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伴着一首《但愿人长久》,我们来欣赏东坡的两首词——

水调歌头

宋·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是苏轼的代表作之一,也是自古以来写中秋的作品中,公认的绝唱。它构思奇拔,独辟蹊径,神话与现实、出尘与入世、感慨与旷达,层层交织,极富浪漫主义色彩,也极富哲理与人情。通观全篇,皆是佳句,体现出苏词清雄旷达的风格。

中秋月

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与前一首词境遇不同,苏轼由怀念其弟苏辙(字子由)到终于久别重逢,共赏中秋之月。如此赏心乐事,却让他想到了聚后不久又得分别的哀伤与感慨。诗歌境界高远,语言清丽,意味深长。

把酒问月的“伫兴之作”(王国维《人间词话》)往往起得突兀,问得离奇。

把酒问月

唐·李白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乡愁和亲情永远是中秋佳节的一大主题,和李白并称“李杜”的杜甫一首《月夜》哀婉动人。

月夜

唐·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乡愁和亲情是牵绊,相思与怀远又何尝不是,虽然这里或许揉进了甜蜜的哀愁,也使人柔肠寸断。

绮怀

清·黄景仁

几回花下坐吹箫,银汉红墙入望遥。

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

缠绵思尽抽残茧,宛转心伤剥后蕉。

黄景仁年轻时曾同表妹两情相悦,但以温馨开始,以无言结局。伊人所在的红墙虽然近在咫尺,在他看来,却如天上的银汉一般遥遥而不可及。“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明明心中相爱,却不能在一起”。如何不让人伤心至极?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唐·皮日休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桂花从天而降,好像是月上掉下来似的。拾起殿前的桂花,只见其颜色洁白、新鲜。我到现在也不明白吴刚为什么要跟桂花树过不去。这桂花大概是嫦娥撒下来给予众人的吧。诗人创作此诗正是在中秋的夜晚,联想到诗人前一年高中进士,而此刻正是诗人东游之中,也正是诗人意气风发之时,所以在如此佳节,又是诗人得意之时,以此背景,诗人创作了此诗。

望月怀远

唐·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张九龄是唐代的一代名相,遭受奸臣排斥,贬谪荆州,中秋之夜怀念远方,写了这首诗。诗歌意境雄浑阔大,骨力刚健,但又情感真挚,特别是前两句早已成为千古名句。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这首诗先写中秋月色,再写望月怀人,展现了一幅寂寥、冷清、沉静的中秋之夜的图画。以写景起,以抒情结,想象丰美,韵味无穷。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唐·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张九龄望月怀远篇7

2、古诗明月何皎皎

3、怨歌行

4.李白:关山月

5.李白:月下独酌

6.李白:夜思

7.刘方平:月夜

8.李商隐:嫦娥

9.杜甫:月夜忆舍弟

10.张九龄:望月怀远

11.秋夜月

12. 秋蕊香引

张九龄望月怀远篇8

2、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____苏轼《少年游·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

3、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____李觏《乡思》

4、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____张九龄《望月怀远》

5、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____高适《别董大二首》

上一篇:荒山承包合同范文 下一篇: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