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范文

时间:2023-11-01 06:41:42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篇1

当春天的第一丝微风吹拂了柳树第一片嫩芽的时候,我家的的信封箱里出现了一个大大的包裹。当我费力地把它扛上楼并拆开时,呈现在我眼前的是一幅素描。

我静静地望着它。它是一幅冬景的素描,画面上的主角是一个女孩,一副轻轻松松,飘逸洒脱的样子。铅笔勾勒出淡淡的嘴角上扬的样子,画中的女孩在朝着雪花笑。她的发角随着冬日的寒风错落地飞扬了起来,她显得那么快乐。

我不禁被这幅画所吸引了,被这位无拘无束的女孩吸引了。她脸上的笑容是恬静的,不带着任何的忧伤,她好像一个超凡脱俗的雪地精灵,对这个世界充满着感激与好奇。

而我呢?

天哪!我这才意识到,这幅画不是给我的。可是没落款没姓名,我又该退给谁去?

于是这幅素描便被我静静的关在抽屉里了。

时间真是个有趣的东西。一转眼,我已从一名小学生变成一名初中生了。小学的稚气,被我从踏进初中校门的那一刻起就被我想方设法地抹掉了。

翻阅着小学时的日记,想要玩具的“梦想”已被追求名着的执着所覆盖了。是呀,我每天都在成长,思想也在日渐成熟,我并没有忘却那幅画。那幅画,让我学会了很多,也让我明白了很多……

时光如风一般的流逝,但是在过后,我是不是也应该让我挥洒过光阴的地方留下些许醉人的芳香?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篇2

“扬州画派”一名,源于“扬州八怪”。最早提出“怪以八论”的要数汪](jūn)《扬州画苑录》,其中提到:“另出偏师,怪以八名(如李复堂、啸村之类),画非一体”。汪]提出“八怪”之称,而未肯定就是八位,以致后来诸书所写“八怪”之名各不相同。根据卞孝萱先生的研究,约略有六种说法(见表)。“八”在扬州为虚数,故此,综合诸家所说,扬州画派(抑或说“扬州八怪”)实包含15人,即李W、汪士慎、金农、黄慎、高翔、郑燮、李方膺、罗聘、陈撰、华恰⒏叻锖病⒈呤倜瘛闵贞、杨法、李x。“八怪”并非都是扬州人士,“八怪”也非悉数平民。但他们针砭时弊、大胆创新的艺术风格却相类,也给清初画坛注入了一丝活力。

相对于清初统治画坛的四王来讲,“八怪”无疑可说是开宗立派的。扬州画派对后世影响较大,其画风沿承代不乏人,至扬州画派发展成熟时期产生的润格模式也影响到了后期海上画派。时至今日,扬州画派所存书画不下8000余幅(王凤珠、周积寅编《扬州八怪现存画目》)。国内各博物馆、美术馆所藏较多。旅顺博物馆收藏扬州画派书画作品30余幅,其中不乏珍品精品。

华恰度狮图》(图1)

立轴,纸本水墨,纵129.7厘米,横104厘米。署款:己未春新罗山人写。钤朱文圆印:布衣生,白文方印:华恰1964年购于大连文物商店。《中国古代书画目录》《中国古代书画图目》著录。

整幅以三分之二大篇幅着意刻画主题背景,以大写意笔法绘山体耸立,藤萝垂挂,瀑布飞溅,恰到好处地烘托出石壁下三只形象怪诞、各具神态的狮子。狮子毛发丰满蓬松,神态逼真。所署己未为乾隆四年,即1739年,时年作者58岁。华俏扬州画派中最年长者,晚年寓居扬州结识马曰g、马曰璐兄弟,所见甚多,眼界大开。此幅立意新颖,不落窠臼,当为此后所作。

高凤翰《山水画册》(图2)

册页,纸本设色,八开,纵24.2厘米,横29.4厘米。绘山水花卉,山石纵逸,不拘于法;花卉清新脱俗,生机盎然。其中三开署款:贴水几行秋雁,南村。怪石一拳,仿笠道人,南村居士。仿陆包山水枝一品,珠道人。分别钤朱文方印:凤、翰,河村。白文长方印:南村。朱白印:高翰。朱文随形印:西园、止人问。1956年购于北京特艺公司前门经营管理处。《中国古代书画目录》收录。

李W《萱石图》(图3)

立轴,纸本水墨,纵67.5厘米,横83.3厘米。自题:“墨沈淋漓映袖寒,滥图赤棘傍阑干。凭君悬向闲庭馆,解却眉尖仔细看。”署款:李W。钤白文随形印:李氏图书、宗杨。1982年购于大连文物商店。《中国古代书画目录》著录。

李W官山东滕县(《瓯钵罗室书画过目考》误作广西腾县)知县,后忤大吏罢归。其初为蒋廷锡弟子习花鸟,又得高其佩传。供奉内廷数载,因不容于画院,乃卖画扬州。

此幅画萱草与竹石,卧石旁萱草丛生,境界野逸清新,笔墨淋漓酣畅。用笔简率,意趣自生。曾经杨馔清收藏,钤朱文收藏方印:杨氏馔清珍藏。

金农《梅花图册》(图4)

册页,纸本水墨或设色,十开,纵23.5厘米,横30.2厘米。《中国美术全集》《中国古代书画目录》《中国古代书画图目》著录。《雪堂书画隅录・册卷》收录,题字有数处著录错误。

后有张廷枚跋:“金农五十始学画,却超凡脱俗,世间少有。”钤白文收藏方印:“张廷枚印、罗山”,朱文收藏方印:“惟吉”。张廷枚,字唯吉,号罗山,浙江余姚人,诸生,嘉庆丙辰(1796年)举孝廉方正,有《弃余诗草》存世。

金农善画梅花,此幅用墨笔或设色绘折枝梅花,小巧却清新不俗。为乾隆壬午年(1762年)所作,时年作者76岁。此作先经张廷枚收藏,后由许庚身、罗振玉收藏。钤白文收藏方印:“许庚身印”;朱文收藏方印:“青宫少保”;白文收藏方印:“罗振玉印”。

黄慎《五老图》(图5)

立轴,纸本设色,纵126.5厘米,横61.5厘米。自署:“壬寅小春月漫写于夏江筠器山房,宁化黄慎”。钤白文方印:“黄慎之印”,朱文方印:“躬懋”。1963年购于北京文物商店。《中国古代书画目录》《中国古代书画图目》著录。

画面描绘五位老人在观赏一幅太极图的场面。五位老人神态、动作各异,可窥见黄慎昼夜习画不辍所积沉的绘画功力。壬寅为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时年作者36岁。另有陈半丁白文收藏印:“清风高节是家传、一根草堂、陈年之印、年大利”,朱文收藏方印:“半丁经眼”。题签:“清黄瘿瓢五老图,丙子岁首重装竹环斋旧藏,半丁并题”。

高翔《绘画册》(图6)

册页,纸本水墨,一开,纵23厘米,横24厘米,自题:“罗袜生尘”,署款:“高翔”。钤白文方印:“空山无人,水流花开”。1982年购于大连文物商店。《中国美术全集》著录。

“罗袜生尘”语出曹植《洛神赋》:“休迅飞凫,飘忽若神。凌波微步,罗袜生尘。”钤朱文收藏方印:“敦天心赏”。

郑燮《竹石图》(图7)

立轴,纸本水墨,纵198厘米,横116厘米。自题:“迸出新篁石缝中,数枝清瘦戛玲珑。已经扫尽尘氛气,多谢先生又画风。”署款:“乾隆壬午,板桥郑燮”。钤朱文长方印:“歌吹古扬州、爽鸠氏之官”;白文方印:“郑燮之印”。1959年购于天津劝业场。

此幅精意刻画新篁在微风中摇曳于峭石间,有形有性。所署壬午为1762年,时年郑燮70岁。

李方膺《竹石图》(图8)

立轴,纸本水墨,纵149厘米,横75.6厘米。此幅无李方膺署款钤印,有李W题:“画竹名家指不胜屈。铁镜和尚,宋朝宗室,长于画竹,于野石使君处见其手卷,长四丈有余,真奇观也。文湖州、苏文忠,见其合作,与可画干,东坡补叶,叶叶皆有作声。夏仲昭、吴仲圭,世多赝本,仲圭写竹较山水过多,曾在漠鹿床见真迹八幅,金科玉律,往则所见犹在梦中。余不晤晴江十余年矣,见其所画梅竹,匪夸所思,笔笔精彩夺目,自写胸中逸气,如仲圭为百泉作竹,自题有云‘与可画竹不见竹,东坡赋诗忘此诗’是也。余最喜画梅竹,今见晴江从此搁笔。”署款:“李W”。钤白文方印:“W印”,朱文方印:“宗杨”。1961年购于大连文物商店。《中国古代书画目录》《中国古代书画图目》著录。

此幅画竹石,迎风取势,摇曳玲珑。用笔挺劲、洒脱,水墨淋漓,浓淡疏密有致。李方膺存世作品不多,据何循真统计,不超过200件(何循真《李方膺绘画艺术鉴赏》,《荣宝斋》2009年2期)。此幅曾经周兰坡、陈半丁收藏,钤朱文长方收藏印:“肥上周氏所藏”;白文收藏方印:“半丁审定”;朱文收藏方印:“山阴陈年”。肥上周氏当为周长发(1696~1760年),字兰坡,号石帆,清山阴人,雍正二年(1724年)进士。书法赵孟,兼褚遂良意。笔者认为周长发与李方膺还是有往来的。李方膺一生铮铮铁骨,与袁枚关系笃厚,临终前请袁枚为其作墓志铭。而袁枚与周长发也交往深厚,袁枚《随园诗话》卷十三载:“雍正乙卯(1735年)春,余年二十,与周兰坡先生同试博学鸿词于杭州制府。”三人均好诗社之谊,从时间上看,1750年,李方膺调任合肥知县,后赴金陵,与袁枚等吟诗唱和,加之李W所题,盖为此后所作。

罗聘《罗聘画马冬心题诗合璧》(图9)

立轴,纸本设色,纵96.9厘米,横23.7厘米。金农题:“五代罗塞翁画羊,有河边l(gǔ)例(lì)芊芊之态,为世所传。今广陵学侣罗聘画马,亦复妍妙,赵王孙流派也。罗氏代有绝艺,余欣然题诗其上:‘花间酒幔水边楼,嘶处随郎蹀躞(dié xiè)游。一自玉人春信杳,夕阳西下不回头。’此诗寄托,令观者可想其游骑春郊之外也。杭郡金农记。”钤白文方印:“金吉金印”。1958年入藏旅顺博物馆。《中国美术全集》《雪堂书画隅录・立轴》收录。

罗聘自幼习画,后拜金农为师,金农也自言:“聘学诗于予,称入室弟子。又爱画梅,初仿予江路野梅。继又学予人物蕃马、奇树窠石,笔端聪明,无毫末之舛焉。”此幅即为金农罗聘合作书画,其中金农楷书遒劲有力,字里行间也充满了对门人罗聘的赞誉。此幅先由徐仲凡古越藏书楼收藏,后转藏罗振玉。钤白文收藏方印:树兰长寿,朱文收藏印:会稽徐仲凡家收藏金石书画之记。会稽徐仲凡即徐树兰(1838~1902年),字仲凡,号检庵,山阴人。光绪二年(1876年)举人,授兵部郎中,改知府。光绪二十八年,徐仲凡在绍兴建古越藏书楼,被称为近代中国第一个公共图书馆。罗聘亦善指画,详见笔者拙文《罗聘指画艺术考略》(《荣宝斋》2013年10期)。

边寿民《杂画册》(图10)

册页,纸本水墨或设色,十开,纵24.2厘米,横56厘米。1958年旅顺登峰街道拨交至旅顺博物馆收藏。《中国古代书画目录》《中国美术全集》著录。

边寿民作品流传颇多,册页也是常见的形式。此套册页横式构图,用淡墨寥寥数笔即勾勒出描绘对象。所绘芸豆、山芋、芦雁、竹篓螃蟹、佛手清供、墨荷、秋菊、蓑衣芒鞋、煮茶事等,均为身边常见之物、常见之事,这也是他创作的风格所在,体现了画家对生活的热爱。如第一开对芸豆和山芋烹饪的理解,第八开对茶事的描述。其中也糅和了画家对人生冷暖与世态炎凉的深切感受,如第二开芦雁题诗的隐喻。

闵贞《曹剑亭先生镜影册》(图11)

册页,纸本,纵32.6厘米,横23.7厘米。1958年旅顺登峰街道拨交至旅顺博物馆收藏。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篇3

张扬出生在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书香世家大伯父张书旗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风云中国的花鸟画家,二伯父张纪恩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代党员、机要员,父亲张世简是中央文史馆馆员,当代著名花鸟画家:家族中还有著名语言学家张世禄,著名花鸟画家、教育家张振铎,著名书法家沙孟海之子沙更世。在他小的时候,其父母对子女寄予深切的厚望,背唐诗,习字画、明事理。分配到工厂后又成为宣传骨干,其绘画作品《明珠》、《牵牛花》等多次在北京市青年书画摄影展上展出、获奖。90年代初。他放弃了较为优越的工作而专心致志随父习画,在十几年的学习过程中始终遵循“学习就要认真刻苦”,在普遍临习名家作品的同时,重点继承张氏画风,发挥自己的特点。为了画花卉,他除了到各大公园写生外,还自己种植多种花木。为了画禽鸟,他在动物园里拍摄了大量禽鸟的动态照片,回家后分析、研究禽鸟在各种情况下的结构。

张扬的绘画作品在“似与不似”之间,首先继承的是造型准确、组织合理,然后追求神似情趣。在父亲严格要求下,经过十几年的寒窗,以渐现成就。著名画家焦可群称赞他的画“造型准确”:陈大章鼓励他画画要大胆、敢画,要善于总结别人的优点,阿老、黄均、吴广泉等也对他的作品给予肯定。同时他又向欧阳中石,林锴,侯德昌,夏湘平等书法家请教书法。

随着绘画艺术的逐渐成熟,张扬的作品也被广泛认识和喜爱。其作品多次参加北京市共青团青年书画摄影展、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型书画展、庆祝和平解决50周年全国书画家邀请展、“发扬光荣传统奔小康”书画大赛。纪念诞辰110周年中华当代书画作品博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大型书画展、纪念诞辰120周年书画展等众多展览并获奖。作品入编《中国书画家作品集》,《中国知名专家学者辞典》、《新编花鸟画谱丛书》等书画典籍。张扬先生在追求艺术的同时,还不忘回报社会:向中国慈善总会捐赠与父亲合作作品《和平春色》及个人作品《天鹅湖》;向光华科技基金会“仁爱工程”组织捐赠名人书画作品30余幅:抗震救灾期间组织画院及其他知名书画家多次捐赠书画作品为广东高山寺征集、捐赠当代名人书画作品30余幅,价值约50万元。在备战北京奥运期间多次以“翰墨传承书画院”的名义组织著名书画家慰问体育健儿。

在艺术上,张扬追求的是一种完美,他从传统和生活中找到了艺术创作的生命之泉,这是他对艺术执著追求的结果。相信,张扬将会创作出更好的作品呈现在世人面前。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篇4

书写工具类

本月价格指数环比小幅上涨。其中铅笔涨幅最大,为11.51%,其中环保铅笔和彩芯铅笔全面走红,黑芯铅笔销势减缓,价格略有下降;记号笔、中性笔也有不同程度的上涨;墨水、笔芯、水性笔正处于淡季,购买量减少,价格下滑。

文件管理类

本月价格指数环比小幅下跌,其中文件归纳工具中的名片册、档案盒、资料册总体销售活跃,价格上涨;相册、集邮册、风琴包、文件袋、文件夹、档案袋需求减少,价格呈跌势。文件装置用具中的期刊架购买者较多,价格上扬;文件柜、文件盘则市场冷清,价格下跌;文件分类用具中孔夹、板夹畅销,报刊架顾客购买减少,价格走低。

纸品纸张类

本月价格指数环比小幅下跌,但其中本册簿中的学生本、塑胶本、签名录、活页纸、活页夹由于成本上升,再加上社会需求量较大,致使价格上涨;螺旋本、皮面抄、软抄本、通讯录需求下滑,价格下跌;办公用纸中的信纸、复印纸、作业纸、报事贴市场看冷;专用纸品中的红包节日期间需求量较大,价格上扬。

学习文具类

本月价格指数与上月相比为跌势,但其中绘图工具中的圆规、丁字尺、直角尺仍然走俏;收纳文具中的文具盒、笔袋、笔筒全面走红,价格上扬;写字板受冷落,买卖下滑,价格小幅下跌;绘画文具中的水彩笔为小幅下跌态势。

办公工具类

本月价格指数环比小幅下跌,但教学用品中的磁扣和板擦由于购买量增加,价格上扬;教学板销售开始走下坡路;胶粘用品中的胶水、固体胶棒、胶带、强力胶显现出价格下跌趋势;涂改用品中的修正液、修正带买卖清淡。

办公设备及耗材类

本月价格指数环比小幅上涨,其中装订耗材中的装订胶片、装订配件买卖红火,价格爬高;墨盒、硒鼓销势萎靡,价格微幅下跌;事物机器中的考勤机销量见长,价格稳中有升;装订机销售减少,价格下滑。

美术画材

本月价格指数环比下跌。其中美术用纸中的画布、宣纸热销,价格上涨;水粉纸、水彩纸、素描纸销售受阻,价格小幅下滑;美术用笔中除板刷价格小幅上涨外,毛笔、油画笔、国画笔、马克笔、美工笔、水粉画笔、水彩画笔由于购买减少,再加上竞争激烈,一些商家开展促销活动,价格小幅下滑。

电脑周边及设备

本月价格指数环比小幅上涨。其中电脑配件中光盘、摄像头销售良好,价格小幅上涨;鼠标继续滑坡;由于泰国遭遇水灾,移动硬盘生产减少,价格上涨;网络设备中路由器价格微幅下跌;存储设备中读卡器销售清冷,价格小幅下跌。

财务用品

本月价格指数环比上涨。电算化用品中打印纸由于国庆前夕酒店餐饮火爆,需求上升,价格上涨;财务软件与上月相比价格略有下降;印章用品中号码机、印泥销势良好,价格小幅上涨;印油、印台微幅下跌;记账用品中帐页销售趋热,价格微幅上升。

其它文具办公用品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篇5

附庸风雅的盐商

隋唐以来,扬州一直是中国经济文化中心之一,享有“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之盛誉。清康、雍、乾三朝政局稳定,扬州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当时两淮盐商多聚居于扬州,他们垄断盐运,大发横财。

富起来的盐商为了攀附官府,争取自己的社会地位,便寻求“贾而儒”的途径,以期兼商人与士子的双重身份于一身,熔厚利与高名于一炉。他们结交文士,延之门下,款留觞咏,结社吟诗。同时,开有店铺的众多盐商为吸引顾客,托名风雅,不惜重金求购名家字画联匾,张挂厅堂,装点门面,试图借以证明自己与画家文人颇深的交往,以抬高其社会地位。

在盐商的作用之下,扬州对字画的需求量大增,吸引了大批画家来扬州定居,而“扬州八怪”就是其中声名显赫者。由于扬州八怪画法独特又有名气,他们的书画作品无疑是盐商们收购的目标。这促使社会风气大为转变,其时一些书画家不再只为某一商贾作书画而拒绝其他索求者,众多的盐商们经常邀请著名书家题写匾联,如素莲斋茶肆请郑板桥书联:“从来名士能评水,自古高人爱斗茶。”

盐商聚集扬州,带来了当地经济文化的空前繁荣。附庸风雅的盐商礼才养士,主持诗文活动,以雄厚的资财活跃了扬州的文化气,吸引了众多书画家,从而使扬州艺术品市场随之繁盛。发达的市场促使扬州八怪参与其中,并以卖画谋生。如金农把书画“和葱和蒜卖街头”;李觯“穷途卖画”;边寿民以画“持去卖钱”。

他们虽然卖画方式和手段各异,但无非是想抬高个人的书画价格。晚年获高名的华喦在托友人于扬州出售作品的信函中便谋求高价:“意中倘有赏音者,或得高价与之。”

实际上,他们的书画价格都很高,郑板桥、金农、高凤翰、李觯等人的字画“笔租墨税,岁获干金,少亦数百金”。在当时,一个从三品的盐运使,除去禄米之外,年俸银也不过130两。宫廷书画家在食住之外,—年的俸银最多者也不过100多两而已。由此可见,18世纪的扬州八怪收入已是很可观的了。当然,比起日进斗金的盐商大贾来说,他们也只是小巫见大巫了。

既然书画可以当成商品交易,那么书画家为了确保作品价格的稳定,按质收取润笔也是理所当然了。于是,郑板桥(图1)在他的“笔榜”中,突破了画家按质求价的世俗观念,开出了以尺寸大小论价的先河。他的润笔这样写道:“大幅六两,中幅四两,小幅二两。书条、对联一两。扇子、斗方五钱。凡送礼物、食物,总不如白银为妙。公之所送。未必弟之所好也。送现银则心中喜乐,书画皆佳。礼物既属纠缠,赊欠尤为赖账。年老神倦,亦不能陪诸君子作无益语言也。画竹多于买竹钱,纸高六尺价三千。任渠话旧论交接,只当秋风过耳边。乾隆己卯,拙公和尚属书谢客,板桥郑燮。”直言替人作画写字必须取得适当的金钱或其他物质上的酬报。

扬州八怪诸家字画的标价虽高,但仍为抢手,罗聘《—本万利》、黄慎《渔翁得利》等一类作品更是大商小贩们孜孜以求的,因而收入也颇为可观。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重宁寺请罗聘画画,就付给他数百金润笔。但罗氏视金钱如无物,便“狂挥卖画钱”。而向高凤翰求画的人就更多了,连郑板桥都感叹“短札长笺都去尽,老夫赝作亦无余。”可见其作品的畅销程度。

众所周知,扬州八怪一向是清高的,他们为何会甘愿以卖画为生呢?这其中虽因素复杂,但笔者认为其共同点是他们都曾穷困潦倒,或许这是最主要的原因。如汪士慎“乞米难盈瓮,担书竟满车”;黄慎“匣有干金砚,囊无一酒钱”;李方膺“十日厨烟断未炊,古梅几笔便舒眉”。扬州八怪和其他许多文人画家一样,在商品经济的浪潮中,不得不面对现实,正所谓“写来兰叶并无花,写出花枝没叶遮。我辈何能构全局,也须合拢做生涯”,遂与盐商相互依赖,携手共进了。

盐商赞助的方式

盐商对扬州八怪等画家的赞助方式有筹办文会雅集、提供食宿、购买字画等。

这一时期,来往或寓居扬州的文人画家很多,仅书画家就有150余人,盐商们常邀约“八怪”到其私家园林举行文酒之会和书画雅集。当时雅集的园林以大盐商马日琯的小玲珑山馆最为活跃。清雍正九年(1731年)秋,马日琯、日璐兄弟设宴,与宴者金农、王歧、汪埙、厉鹗、闵华、汪沆、陈皋等,金作诗云: 少游兄弟性相仍, 石屋宜招世外朋。

万翠竹深非俗籁,

一圭山远见孤棱。

酒阑遽作将归雁。

月好争如无尽灯。

尚与梅花有良药,

香黏瑶席嚼春水。

看来是相当热闹。正如李斗称:“扬州诗文之会,以马氏小玲珑山馆、程氏篆园与郑氏休园为最盛。”

在这些活动中,扬州八怪常写诗作文,题写匾额。如李勉曾馆于贺园,作《东园题咏序》;金农与徐氏往来,以其学圃改名“交翠林”;李觯曾为徽商汪希文“勺园”题额;郑板桥为徽商汪希文书联“移花得蝶,买石绕云”等。

还时常居住于盐商的宅邸、别墅,享受盐商为他们提供的食宿。黄慎(图2)不仅曾客贺园,也曾是李氏美成草堂的住客。在黄慎的心目中,他与这些园主的关系是养士者与士的关系,他曾在诗歌中发牢骚道:“稀楚楼中稀纵酒,冯骧(同“欢”)座上漫歌鱼!”这种以诗文书画为纽带的儒官、儒商与文人画家的交往,以及相互间建立起的友谊,亦是“扬州八怪”诸画家能多次或长期寄寓在扬州的一个重要原因。

附庸风雅的盐商不仅为书画家提供食宿,还收藏大批书法绘画、古书文物以供“八怪”借阅和研究。像上文提到过的徽商马日瑭兄弟的“马氏丛楼”,书百橱,达十数万卷。除图书之外,马氏还收藏金石碑帖与法书名画。据马日璐《南斋集》的诗题,马氏藏画有:宋李成《寒林鸦集图》、宋苏轼《文竹屏风》、宋赵子固《墨兰图》、元赵孟頫《墨梅图》、元黄公望《天地石壁图》、明赵原《杨铁崖吹笛图》,明文徵明《煮茶图》、明仇英画册、清王鉴《山庄雪霁图》、清渐江《梅花古屋图》、清徐枋《吴中名胜册》、清何焯手书《苏轼陆游联绝册》等人的作品,其家“每逢午日,堂斋轩室皆悬钟馗,无一同者,其画手亦皆明以前人,无本朝手笔,可谓巨观”。

另外,盐商还赞助“八怪”刊印著作。过去文人要出书,雕版印刷的费用很高,八怪们常因资金不足而无法刊印,幸而得到盐商的大力支持。诸如金农的《画竹题记》即由徽州籍大盐商江春镂版行世。汪士慎(字近人,号巢林)的《巢林集》即由马氏小玲珑山馆刻(图3),金世禄《巢林集·跋》有言:“《巢林集》七卷,富溪汪近人先生侨寓邗江时所著者,其椠板旧为玲珑山馆马氏藏本。”

盐商还重金收购珍藏扬州八怪的作品,增加画家们的经济收入。马氏藏书楼中就藏有高凤翰(图4)、郑板桥、金农等八怪诸家的作品。此外。盐商还会提供随船旅行游览的机会,让书画家们开阔视野,激发创作灵感。

对于礼才养士的盐商,文人画家们当然也会给以回报,赠送其书画以作报答。金农曾多次为江春作画,如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他画了《梅花图》赠江春。盐商赞助对扬州八怪画风的影响

扬州八隆喜创新,画风独特奇异。他们这种思想和画风的产生既有着时代因素,更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应该说,盐商聚集的扬州,为锐意创新的八怪绘画提供了机遇。换言之,他们之所以敢于冲破牢笼,不受古法的限制,以标新立异为特色,创造出民众喜闻乐见、雅俗共赏的艺术作品,是以适应商品市场和盐商的需求为目的。

八怪的画不仅有写实花卉,亦有写意花鸟。这种着意于花鸟画的情调,与扬州盐商的审美爱好和艺术赞助有着直接关系。当时商人好尚的画种是花鸟。写意花鸟易于抒写性灵,善于表达情感,体现独特的审美意识,满足他们相应的心理要求。这就探索出一条兼顾本人旨趣与欣赏求索者意愿的雅俗共赏的路子,弃故而就新,一改传统的画风和题材,迎合了商人及市民求索者的心意。

例如扬州八怪的代表人物郑板桥,他既有《兰竹石图》之类的抒性之作,还可看到同情下层劳苦大众的作品,如《逃荒行》《孤儿行》等。除盐商外,扬州的市民习俗、徽商的社区文化也对其艺术创作有一定的影响。郑板桥为了卖字画以谋衣食,在与商人的交往中,受到盐商们生活准则的影响是很自然的事情。其实,我们看郑板桥在晚年挂出的笔单“大幅六两”的定价也知道,一般人家负担不起,由此判断买主多是富商,尤其是盐商。看来市场的需求和盐商的爱好直接影响到了画家的绘画,无论是题材还是产量。

同样,盐商们的赞助行为也影响了李觯的创作风格(图5)。李觯曾任宫廷画师,专画仿古山水,他自称:“以画为娱则高,以画为业则陋”。他离开宫廷,回到扬州为民,创作观念也发生变化,开始创作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如《蕉鹅图》等,因此已经是“不循索画者之意,亦不固执己意”。而罗聘(图6)、黄慎更有吉祥如意之类的作品大受商人青睐。在扬州盐商和文人画家携手营造起来的文化氛围中,为适应商品经济的需求,扬州八怪诸家的作品自成一家,呈现勃勃生机,给侣世纪的中国画坛带来—股新风。

金农也画过竹,由于他书法的功底很厚,所以他手中之竹非常古朴厚重,也曾成为扬州人追随的对象。然而到了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金农竹画的数量急剧减少,而梅花小品类等主题的创作大量出现(图7)。且与其他舞文弄墨的上流文人不同的是,在他们题画的诗文题跋里,也采用了很多盐商阶层容易理解的口语。金农绘画主题发生变化的原因恐怕还是为了适应盐商的收藏赞助。

画家为了赚钱,就要根据客人的意愿作画。因此,为人绘画题匾,在动笔之前须问好字体的格式大小以及绘画的题材风格。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篇6

拓宽中国画的艺术空间,在绘画材料领域两获国家专利

源远流长的中国画历史长河中,先辈们尝试了许多种作画材料,却总难尽善尽美:生宣易渗,熟宣易折,绢帛易蛀,陶瓷易脆,碑石沉重。浸淫中国画多年的云晶子一直没有放弃寻找合适的材料与适宜的办法,来拓宽中国画绚丽的艺术空间。

几经实验,屡经反复,2002年6月,云晶子申请的涉及立体绘画工艺品的“软浮塑及其制作方法”经国家专利局授权,成为中国画材料领域一项耀眼的专利。这种软浮塑由硬质托板及其上固定的软材料包件组成,能保留中国画原有特色,具有立体感强、表现丰富、轻便易携带、原材料来源丰富的特点,而且,制作方法简便,易于推广,在绘画及收藏市场颇受欢迎。

在得到中国专利发明最高权力机关的认可后,云晶子再接再厉,在绘画材料领域再创新高。2006年2月,其“人造革作国画及其装裱方法”再获国家专利。这项发明利用中国画传统的创作手法,将油画颜料、丙烯颜料、国画颜料和固色剂调和成作画颜料,以柔韧透气、耐腐蚀、不变形的人造革替代宣纸,作出来的画抗拉、抗折、抗潮湿、保存时间长,经年之后依然能保持水墨韵味。

云晶子发明的这种高级人造皮革画采用干裱法,用装裱浆糊加水胶或纤维素而特制出来的粘合剂托裱画心,然后镶覆、砑装。因为装裱方法及工艺简单实用,而且,装裱出来的画平贴齐整,亦可长期存放,从而在市场上广受追捧。

邀百名书画名家泼墨巨幅长卷,“画说书圣”开中国画坛之先河

在孜孜不倦的笔墨耕耘中,云晶子逐渐感悟到一个画家应有的责任,身为中国当代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他常常思考,当代书画家怎样才能发扬自身优势,以书画为纽带架起艺术家与社会各界沟通的桥梁,传承中国上下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文化。为此,他构思策划了一系列文化创意活动,“画说书圣”便是可圈可点的亮点之一。

云晶子旅居书圣王羲之故里临沂多年。为了庆祝第四届书圣文化节的召开,全面提升临沂在中外的影响与地位,云晶子构思策划了“画说书圣”大型文化活动。以王羲之生平重要事迹为蓝本的《画说书圣》巨幅长卷,以宽1.5米、长100多米的优质皮革为作画材料,云晶子花了两年多时间创作完成了草图及部分画面的绘制工程。随后,一份由云晶子设计制作的请柬陆续飞到300余名国内外老、中、青书画名家手中。2006年9月,众人期待已久的《画说书圣》巨幅长卷开笔仪式在王羲之故居隆重举行,百余名全国知名书画家将陆续受邀游临沂、说书圣、画兰亭,完成《画说书圣》百米长卷的继续创作。

湖北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孙恩道也在受邀之列。“由上百名书画家共同完成一幅画作,这在以前从来没有过。每个画家都有自己的个性、特色与专长,让他们共同在这么一幅巨大无比的画卷上,围绕一个题目来运笔作画,应该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在来到临沂之前,孙恩道这样考虑。“但那幅百米长卷展开在我面前时,我松了一口气。吕云宇经过两年多的创作,已经构架好整个画作的基本骨架,有利于画作的统一。不仅能够让每位书画家都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而且可以顾及到画作的整体性。”

《画说书圣》书画创意活动轰动了国内外美术界,被誉为“美术界的一次创举”。业内人士认为,百名书画家共同完成一幅作品,在国内美术界尚属首次,巨幅长卷以书圣为题材,进行集体创作活动,有别于以往任何一次巨幅长卷的创作,有着重要的艺术价值和深远的存世价值。采用高质量的皮革材料作出来的画既具观赏价值,又便于永久收藏。

据介绍,整个作品创作历时1年,预计2007年8月底封笔。其中,仅云晶子一个人的投入,就高达160万元。

创作《佛家文化大观》百幅佛像,在弘扬中华佛文化上创全国美术界先例

十多年前,各种因缘际会使得云晶子仰慕、沉醉于博大精深的佛教文化,并开始信奉佛教,并取法名“云晶子”(又“云静子”)。以画花鸟为主,旁涉山水、人物的他,绘画题材上又多了一个类别――佛家文化。

十余年来,云晶子潜心向佛,以神工鬼斧、刀劈斧凿般的笔法与功力,绘塑了《五百罗汉》图、108幅菩萨神像等诸多与佛教文化题材有关的作品。

云晶子祖籍安徽阜阳。阜阳历史悠久、古迹遍布,名人辈出、人文蔚盛。这里,是管仲故里,嵇康桑梓,“唐宋家”中欧阳修、曾巩、苏轼都曾在这里为官多年。云晶子一直有心用自己手中的笔为家乡、为中华佛文化增辉添彩。

经过云晶子和他的学生两年多时间的精心创作,在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2007年3月16日,中华佛文化艺术大展《佛家文化大观》在阜阳博物馆隆重开展。阜阳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储金水、市政协副主席、统战部部长张西政,山东、河南、北京等地书画界知名人士出席开幕仪式并为画展剪彩。

此次展出的《佛家文化大观》用绘画的形式,讲述了佛家的经典故事,被业内专家称赞为“在弘扬中华佛文化上创全国美术界先例”。

如今,以《佛家文化大观》为摹本的佛家大观园群像馆坐落在安徽省阜阳市颍上县。园内有东方三圣、西方三圣、菩萨、千手观音等百幅佛像作品,都是经过佛教圣地普陀山高僧举行隆重开光仪式的佛家之最,引得全国各地不少朝圣者前往观赏、膜拜。

支持北京2008奥运,拟赠“鸟巢”百米长卷《红鹰之最》

在40年漫长的绘画过程中,云晶子曾画过人物、山水、花鸟,对近水遥山、松鹤延年不可谓不擅长。国画能写小情趣,亦能画出大气势,身为北方汉子,云晶子总觉得牡丹、仙鹤、麻雀这类题材难以抒发他胸中的豪放之气,这时候,他想到了画鹰。

鹰为山之魂,鸟之王,是天地间飞翔的精灵。英国、波兰、智利等国家的国徽和军旗上都绘有展翅舞爪的鹰,美国、冰岛、比利时等国家都以鹰为国鸟,鹰成了国家的标志,民族精神的化身,猛士、英雄和自由精神的象征。

作为世界上寿命最长的鸟类,鹰的年龄可达70岁。可是,要活这么长的寿命,鹰必须在生命中期做出艰难的决定。约40岁时,鹰的爪子开始老化,喙变得又长又弯,翅膀也越加沉重,飞翔十分吃力。这时候,鹰只有两种选择:要么等待死亡,要么重整再生。

选择重整后再生的鹰,要经过一个痛苦更新的过程。它首先要努力地飞到山顶,在悬崖筑巢,在那里渡过漫长而又痛苦的150天。这段时间,要用力将又长又弯的喙击打岩石,直到完全脱落;等新的喙长出来后,再用新喙将指甲一根一根地;等新指甲长出来后,再将羽毛一片一片地拔掉。待新的羽毛长出后,鹰才又可以翱翔于广阔的天空,续飞后30年的生命旅程。

鹰的这种生命历程与内在精神深深震撼、打动了云晶子。其实这么多年来,做过企业领导、当过机关干部,最终选择绘画作为自己终身事业的云晶子,53年来的生命轨迹何尝不是一种“鹰”的再生呢?因此,他笔下的鹰便成为了他理想中的鸟,威武伟岸、气宇轩昂、敏锐勇猛、果敢无畏,在一定意义上也是云晶子自己人格的化身。

然而,想要在古今中外众多的画鹰高手中脱颖而出、有所建树并不容易。鹰是历代中国花鸟画的重要题材,据画史记载,鹰作为一种独立的画科始于唐代,冯绍正、李元昌、姜皎之后,画鹰者日增,明朝画家林良、宋徽宗赵佶以及清朝山人、沈南苹等都偏好画鹰,现代画家徐悲鸿、潘天寿、李苦禅等更是画鹰的高手,当代画家中也不乏欧阳龙、郭永文、庞希泉、李东辉、王照华等擅长画鹰者。

云晶子深知,要画好鹰就必须熟知鹰。为了画鹰,他利用一切直接间接的机会,反复观察、拍照、写生、默画,捕捉、汇集、积累关于鹰的素材。坐车、行走,睡觉、吃饭,云晶子无时不刻不在揣摩领悟鹰的外形姿态、骨架肌肉、动态神情及习性特征。其夫人介绍说,“有段时间,经常看见他练习鹰的各种飞翔动作,甚至连眼神都模仿鹰,整个人跟走火入魔了般痴狂!”

20年来,经过物我两忘的艰苦磨砺,再加上中央美院科班出身的系统学习打下的坚实创作功底以及发自肺腑的谦逊好学,“画家不论大小,都是我的老师,因为每个人都有一技之长,都有可学之”,云晶子的鹰渐渐在中国画坛享有“神鹰”之美誉,美术家王朝闻评他画的鹰“笔墨超尘,形神兼备,有大家之风”。

尤为人称道的是,有着大智慧的云晶子在先后尝试创作墨鹰、白鹰之后,独辟蹊径创作了一种“红鹰”,取红色的吉祥、用红色的张力来增加、凸显雄鹰的内在精神与生机活力,开中国绘画史之先例。

请云晶子作画,无需漫长的等待,基本上是“立等可取”。铺纸、研墨、调色,布局、作画、题图、盖章,不到半小时,一副三尺全开的雄鹰图就会展现在眼前。在一旁欣赏云晶子作画是一种享受。20余年的功力与笔墨在短短数十分钟内释放,酣畅淋漓而又挥洒自如。

先用粗笔皴擦出鹰身和双翼,再用两笔勾出鹰头,于眼、喙、爪上尤其下功夫。落笔大胆,用笔凝重沉着而有力;点染细心,颜色张扬却极富层次感。正羽用朱砂,翼尾用绛紫,利爪用鹅黄,锐眼用赭石,在高山流云的大背景中,间点松石,其间的凹凸转折、皱裂纹路都表现得一清二楚。整个画面笔触变化丰富,气势磅礴,力透纸背。

一只、两只、三只或更多,在云晶子的笔下,鹰的构图开阖有度,动静有致。据说云晶子作过千余幅雄鹰图,却没有重复。雄踞的、高飞的、搏击的……他笔下的鹰或翱翔苍穹,或搏击海浪,或静栖于松荫之下,或振羽于山石之上,无不表现出气宇轩昂、豪迈霸气、傲骨铮铮的英雄气概。

随缘成迹,传神写意。云晶子以雄强豪放之势、稳健如椽之笔,寄托了自己对生活、对自然、对生命的热爱,抒发了胸中顽强搏击、锐意进取的拼搏精神。他的画因此颇具生命力,而被人民大会堂、国内外美术馆和收藏家收藏。

鹰扬天下、鹏程万里。2008北京奥运会开幕在即,眼下,云晶子正全力以赴创作百米长卷《红鹰之最》群鹰图,代表团中央和中华儿女杂志社捐赠给奥运主场馆之一的“鸟巢”,以激励奥运健儿大展宏图、奋发进取。

人物简介: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篇7

这是全国在两岸开放以来首次入岛举办大型文化交流活动,也是“中国国粹油画艺术精品展”继2008年11月在北京国家大剧院、2009年2月在香港展览中心巡展之后的第三站――台北站。画展获得了圆满成功。历时9天的画展吸引了台湾政商名流、画坛大师、各界人士等方方面面的嘉宾观赏。台湾媒体亦全方位地鼎力跟踪报道。

一时间,媒体上频频出现的全国和“中国国粹油画艺术精品展”,给已有大年气氛的台湾更增添了些许的喜庆色彩。

高朋云集的开幕式

1月30日,阳光明媚的台北今天很艺术。

上午10时整,映照在鲜花、彩球、欢声笑语之中的国父纪念馆,一下子汇聚了岛内政界、商界、艺术界、新闻界人士以及台湾民众等数百名贵宾,会议大厅里高朋满座。当中央电视台《海峡两岸》栏目知名主持人李红和台湾知名主持人李宗霖宣布“中国国粹油画艺术精品展”台北站巡展正式开幕时,全场顿时响起了如雷般的掌声,掌声经久不息……

此次画展是由全国主办。台湾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中华企划人协会、上海京粹艺术品发展有限公司承办,台北国父纪念馆、上海东方汇文国际文化服务贸易有限公司等协办。之前,该画展曾于2008年11月在北京国家大剧院和2009年2月在香港展览中心进行过巡展。这是全国多年来着力于两岸文化交流所采取的具体举措之一,也是在两岸正式开放之后全国首次举办的大型入岛文化交流活动。

出席此次画展开幕式的重要贵宾有:全国人大常委、全国会长梁国扬,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董事长江丙坤。新党主席郁慕明,台湾肥料公司董事长钟荣吉,国父纪念馆馆长郑乃文,台湾艺术大学校长黄光男,以及台湾水墨大师李奇茂、现代水墨大师刘国松、现代艺术大师李锡奇、知名画家杨兴生、知名作家李昂等。

此次画展开幕式不仅云集了众多的台湾政商界、艺术界的重量级人物,而且还有不少因工作脱不开身等种种因素未能到场的单位和个人,他们也都在此之前送来了花篮、鲜花等表示祝贺。只见国父纪念馆的正门口,通往三楼中山画廊的楼道处、台阶旁,画廊门口两侧的过道上,一盆盆、一篮篮,盆连盆、篮连篮,紧挨着、相连着,花团锦簇、红艳欲滴,好一派热烈的喜庆景象。

送来花篮和鲜花的贵宾有:荣誉主席连战、亲民党主席宋楚瑜、“行政院”院长吴敦义、“立法院”院长王金平、“陆委会”主任赖幸媛、“文建会”主任盛至仁、“教育部”部长吴清基、台北市市长郝龙斌、故宫博物院院长周功鑫等,以及中华旗袍协会、世界台湾商会联合总会、中华青年创业协会、长流画廊、东森电视台、工商建设研究会、广播电视节目制作商业同业公会、德宝传媒公司、旅游商业同业公会等。

开幕式上,全国会长梁国扬、海基会董事长江丙坤、国父纪念馆馆长郑乃文分别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

透过文化艺术拉近两岸距离

梁国扬在开幕式上致词说,长期以来。全国致力于开展和推动两岸文化交流,过去曾介绍过闽南戏曲等来台湾,组织过两岸作家互访活动,也曾协助过台湾演艺界同仁以及台湾书画家到大陆发展、办展。像人们所熟悉的演艺界费翔、包娜娜、潘安邦等,书画界的江明贤、黄磊生、刘国松等,他们都得到了大陆民众很好的认同和好评。此外,全国推动和开展的以少儿才艺交流为主的“两岸和平小天使互访交流活动”,自1992年至2009年已成功举办了12届,是目前两岸少年儿童互访交流持续时间最长的一项品牌活动。特别是最近于2009年12月21日至2010年1月8日,全国在北京举办的大陆首次全面系统地介绍台湾少数民族历史文化的展览活动,更获得了两岸同胞尤其是岛内乡亲的广泛好评。我们始终坚信。通过这些文化艺术方面的经常流,才能不断增进两岸人民的互动与了解。

梁国扬称,正是秉持着这样的一种理念,这次特别到台湾举办“中国国粹油画艺术精品展”,向台湾乡亲介绍大陆近年来声名鹊起的优秀油画家之一刘令华,以及他以西方油画技法反映中国传统京剧国粹艺术的作品。这种中西结合、古今融会、最富盛名的国粹油画艺术精品,不仅表现了一个艺术家敢于创新、敢于突破、不懈追求、勇攀高峰的精神,反映其独特个性,而且能够充分显现出作品的民族性、世界性的最高艺术境界,能够让台湾乡亲享受到最棒的视觉;中击。因此。非常值得推荐给台湾观众。通过展览,可以让台湾乡亲了解大陆改革开放后的社会及京剧的发展历程,进一步增进人民的文化交流和情谊。

江丙坤在开幕式上致词说,感谢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长期对推动两岸文化艺术交流所做出的贡献。2008年执政后,两岸中断协商15年之久的协商机制得以恢复。自前年开始,海基会、海协会经过1年10个月的协商过程,已经完成4次协商,签署12项协议。这12项协议为两岸人民经济搭建了12条高速公路,在两会建立的友善平台上,两岸人民实现了通邮、通航、通商,货物资金可以流通,一条又一条惠及两岸人民的各种政策措施频频出台。今年,两会还要进入两岸经贸合作协议商谈签署阶段,这必将进一步促进更多的两岸文化、教育、新闻方面的交流,两岸各项交流将进入高速化。

江丙坤称,而今两岸除经济外还有文化教育和艺术,这也是今后发展的重点。透过这样的画展展出,能够彻底弘扬中华民族文化特有精神,拉近两岸人民时空与心里的距离,让台湾民众得以看到两岸艺术家付出的心血与努力取得的成果,让两岸人民的情感更加紧密。同时也能增加两岸艺术家的互动,非常值得推广。

郑乃文在开幕式上致词说,很荣幸与相关单位合力举办此大型艺文盛事,这也是纪念馆中山画廊开馆以来展出的最年轻的一位画家的作品。此展最大的意义是为宣扬“国父”

(孙中山)所强调的“服务”理念。台北国父纪念馆现今已成为两岸艺术展出的最佳场所,平均每天有过百辆搭载大陆同胞的游览车到此参观。未来馆方将继续发挥使命,竭力促成与推动两岸文化艺术更多交流。

江丙坤聆听《打焦赞》创作之路

在开幕式上,全国会长梁国扬还将刘令华的《贵妃醉酒》油画绣品。赠送给海基会董事长江丙坤。望着这幅精致而富神韵的绣品油画,江丙坤喜露出爱不释手的神情,当得知此油画绣品被作为2008北京奥组委向世界各国代表团赠送的珍贵礼品时,这位董事长的神情更加愉悦。

随后,梁国扬陪同江丙坤等贵宾来到了中山画廊参观。

此刻,异常兴奋的还有另一位,这就是此次画展的主人公刘令华。正如他自己在开幕式上的答谢词中所言,能到宝岛台湾来当面向岛内的艺术大师们请教学艺,是他今生中梦寐以求的事情。没想到自己的画展一开幕,不仅来了岛内许多重量级的艺术大师,而且还受到了这么多的政商要人前来关注。他真有点受宠若惊。

刘令华谦卑归谦卑,但一旦步入画廊向来宾介绍起自己的作品时,一如进入了一个无我的创作境界:沉稳而睿智,激情而灵动。

36幅大型油画。绚丽多姿,耀眼奔放,悠松地点缀在纪念馆中山画廊雪白的墙体之上,宛如一片灿花烂漫的春野,正撒开膀臂迎接着人们的光临。

游移于这春野烂漫之间,江丙坤十分悦目赏心。他边听刘令华介绍每一幅作品的创作情况,边不时地与梁国扬等交换看法和意见。当走到题目为《打焦赞》的巨幅作品前时,江丙坤一下子停住了脚步。他慢慢地转正了身,开始仔细地端详起画上的焦赞:只见那焦赞火样的气色神情、惊诧而怒睁的双眼,使得艳丽无比的整体画面与焦赞的表象形成了天地合一、左右衬映。直教人大有欲走不能、欲罢不休之感。

刘令华见江董事长在《打焦赞》前驻足,心里立马一颤,心想江董事长真是懂画,看来艺术是人人相通的,因为这幅画恰恰也是他最满意的“神来之笔”之一。

刘令华立刻上前向江董事长详说这幅画的创作全过程。刘令华说,这幅画是在2001年创作完成的,是他的画作中完成速度最快的一幅。画里的故事是人们非常熟悉的。那是在北宋时期。杨家满门忠烈,连烧火的小丫寰杨排风都拥有一身好武艺。当排风也提出要出战杀敌时,边关大将焦赞有点瞧不起她,遂两人比起武来。孰料,在丫寰杨排风面前,这位边关大将却似乎施展不开拳脚,竟大败。霎时,焦赞顿感脸上无光,十分丢面子,脸上表情是一阵白一阵红,两眼瞪圆、眼神呈惊恐之态。《打焦赞》呈现的就是焦赞比武失败后的心情与表情。刘令华称,创作这幅画时,他多次熟读了这段故事,不断地冥想焦赞那一刻表现出来的面部神情,结果也不知是不是自己感染了焦赞那情绪,总之他的笔不由自主地在画版上行云流水起来。最后呈现出来的就是大量的红色铺陈,以及焦赞表现出来的又惊、又气。又慌、又恐的面部神情。整幅画他只用了40分钟就完成了160×140厘米的这一大幅画作。

江丙坤认真地聆听着刘令华的讲解,渐渐地也仿佛置身于作者创作的心路历程,并问刘令华,“你创作时有‘神来之笔’的时候多不多?”刘令华坦然地一笑,“不多,直到现在不过10来幅有这种感觉。但感觉一来特兴奋。常常是直画到废寝忘食。”

最后,江丙坤看看身材不高的刘令华,再看看如此大幅的画,笑着问道,“像这么大幅的画,你平时是如何画的?”刘令华也笑着回答,“多数时是站在梯子上作画,画久了手就会发酸,有时感觉笔都拿不住了。当然,当遇到文思如泉涌的时候,手酸就会被抛到脑后了。”

两位荣誉主席盛赞画展

2月1日上午,全国会长梁国扬率领“中国国粹油画艺术精品展”访问团一行在智库会见了中国荣誉主席连战。连战十分高兴。他说,大家都是中华民族成员,在台湾的人民只有先来后到的。所以与大陆人民的缘分很深。他以自己为例说,他祖先来台湾已到第九代了,他与大陆的缘分是不可磨灭的。海峡两岸的中国人有同根、同源的情感,他呼吁大家不要忘本,都是中华民族的子民。

梁国扬向连战介绍了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的情况,并告诉连战,目前在大陆的台湾籍同胞有4万人之多,全国就是台湾同胞在大陆的乡亲组织。现今,大陆除自治区没有以外,其他省市区都有我们的乡亲组织。我们的任务就是团结服务联谊同胞乡亲,协助去大陆发展的台湾乡亲。

连战听后连说“好”字。他称,如今在大陆发展的台湾乡亲人数已远远超过百万。的确需要这样的一个组织来处理很多事情,这也是两岸交流最直接的,方式。当听说梁国扬老家在台湾的南投县、访问团成员中也有祖籍是台湾嘉义等地方时,连战很高兴地表示,他代表台湾人民欢迎大家在这个新春时节。回来寻亲访故。并亲切地用台湾地方语邀请大家今后常回来看看、走走,把台湾更多地介绍给大陆同胞。

拜会中,梁国扬还将油画绣品《贵妃醉酒》和刘令华的画册赠与连战。连战仔细端详,赞不绝口。特别是得知刘令华也是西安人时,他十分兴奋,连呼“老乡”,他说,自己就出生在西安,想不到在这里还能够见到西安的“小老乡”,他为西安出了个油画大师而自豪而高兴。说着说着,连战很认真地投入到看画中,尤其是看《贵妃醉酒》时,不仅看得津津有味,还不时地与左右人讨论起来,一副爱不释手的样子。最后,连战还表示,只要时间允许,他也一定前往中山画廊去看看“小老乡”的真迹。

得知全国要来,智库除了董事长连战亲自接待以外,副董事长林丰正、“立法院”副院长曾永权、“立法委员”许舒博及前台中市市长林柏榕等皆到场欢迎。

2月1日下午,中国荣誉主席吴伯雄也风尘仆仆地赶到中山画廊看画。全国会长梁国扬陪同参观。

参观中,吴伯雄非常肯定全国举办这样的两岸文化交流活动,这种以画会友的两岸交流方式非常好,全国能与上海京粹公司将刘令华的这些作品不远千里从上海空运到台湾,还为这些画买了“天价”的保险,目的就是要让台湾人民看到这些画,这本身就是促进两岸文化交流中最佳的一章。他希望,未来应该多多举办类似的展出,不仅要让两岸画坛、艺术界更广泛地促进交流与了解。而且这种交流也应该扩展到文化的各领域。

吴伯雄还详细地询问了刘令华如何以天赋加上后天的努力最终得以成功的经历。他对刘令华如此年轻就能在世界画坛拥有傲人的成就,感到惊讶和佩服。

嘉宾潮起的赞许声

连日来,国父纪念馆中山画廊一如过节一般,参观的人群络绎不绝、川流不息。不少的台湾政商名流也前来观赏这位大陆画坛后起之秀的作品。

“国策顾问”许文彬对全国利用这种艺术形式进行两岸交流也相当肯定。他认为,“以画会友”更能增添两岸情谊,使两岸人民有更多接触的机会。两岸的文化本来就一脉相传、不分彼此的,像台湾的歌仔戏不就是来自海峡西岸的福建吗?只不过两岸因政治原因隔绝了许多年,大家需要进行一些『必要的沟通和了解。

文化总会秘书长杨渡也拨冗前来观画。他历来都一直认为,两岸应该发挥彼此优势,在文化创意产业上加强合作,共同向世界市场迈进。现在两岸开启了沟通交流的闸门,那就应该抓住机遇,加快速度,各方面都一起努力,一起发扬光大中华传统文化。

台湾前“教育部政务次长”范巽绿在看后连连夸赞这些画作太“栩栩如生”了。她说,京剧是国粹中的代表,

京剧在唱作时讲求的就是个张扬的气势,这气势是京剧的灵魂。刘令华的这些作品恰恰体现了这一点,从他的画中可以看到,京剧张扬飞舞的动感、华丽高贵的气韵,以及京剧深层次的内涵……

昔日的中山画廊因艺术而名扬四海,此时的中山画廊则因“中国梵高”刘令华而人声鼎沸。不论你是艺术大师,不论你是普通画迷,更不论你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平民百姓,只要是进了这神圣的艺术殿堂,那种中国京剧国粹的动感、华贵和大气,就像清新的气息紧紧地将你襄住,令你不由得就想进行深层次呼吸――

呼吸的是对中国京剧国粹传统艺术的进一步了解:

呼吸的是对大陆画家非凡的才艺的熟知:

呼吸的是大陆人民那种健康向上、追求幸福的精神。

台湾媒体大篇幅报道

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刘令华、“中国国粹油画艺术精品展”。几个联合词组是在瞬间进入了以千以万计的台湾同胞的眼里、耳朵,甚至美美的梦里。人们开始开着小车、乘着火车、搭着城铁,朝着一个方向,怀揣一个目标,来到国父纪念馆中山画廊:人们开始茶余饭后、工作间隙、电邮电话,说着一件事,讲着一个音……而这,仿佛就是台湾媒介在打一场有准备的联合“战役”。

在发达、文明、静静的台湾,以上几个联合词组组成了台湾岛上一件大新闻,新闻是媒体的生命,谁会视自己的生命而无动于衷呢?

一时间,台湾媒体开始争相聚焦、抢镜、大版长时间地跟踪报道这则新闻――

《联合晚报》以头版半版醒目标题抢眼推出:“中国国粹油画艺术精品展盛大开展”:

《经济日报》同样用头版半版报道,醒目标题:“中国国粹油画艺术精品展即日起在国父纪念馆展出九天”,显赫副标是“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致力文化交流不遗余力”:

《自由时报》作题:“刘令华赠《贵妃醉酒》连战看得津津有味”:

《苹果日报》则作题为:主标“中山画廊开馆以来刘令华最年轻画家”,副标“国父纪念馆开幕吸引千人观画两岸政商名流云集”:

《旺报》连续多版报道画展新闻,其中一个整版题目用大黑字体标出:“刘令华旋风政要观画皆称赞”:

《中国时报》用半版报道全国访问团一行拜会连战新闻,题目为:“连战:欢迎返乡寻亲”:

不仅台湾平面媒体铺天盖地。电视、网络等媒体也都纷纷聚焦抢着报道。东森、TVBS、台视等电视台,“中央”通讯社以及各大网站也频频报道梁国扬一行在台湾进行文化交流的新闻。2000本画册赠送各界人士

在1月29日的台湾媒体新闻吹风会上,全国副会长纪斌告诉记者,全国人大常委、全国会长梁国扬这次率领的“中国国粹油画艺术精品展”文化交流团,将向台湾的一些教育、文化等机构和相关单位,赠送2000本刘令华的画册,每本画册定价新台币660元,总价达132万元。

1月30日开幕式结束以后,梁国扬一行开始前往一些地方进行拜访和交流,先后到达台中、南投、台东、高雄、花莲等地,参访了长流美术馆、台中县文化局、东海大学、台湾美术馆、秀传医院、长荣大学等:拜会了禅寺1佳觉大和尚、佛光山星云大师,及慈济会总会:参观了台中县大甲镇澜宫、雾峰林家:并到台湾少数民族聚集地屏东县排湾族群头目罗木兰家中进行探望,与噶玛兰族群总头目、阿美族群长老等人会面,并赠送精美画册。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篇8

扬州有着许多令人流连忘返的风景,比如说:热闹繁华的东关街,风景如画的瘦西湖,威严肃穆的大明寺等等。

其中,就属瘦西湖最为著名了。曲折的湖道,两岸还种满婀娜多姿的柳树;沿着湖边往前走,小金山、五亭桥、白塔、二十四桥、石壁流淙等景点纷纷进入眼帘,形成一幅幅秀美的山水画。在清朝时,康熙、乾隆两位黄的曾多次来到扬州,于是,受此影响,扬州富庶的盐商便争相在此建造私家花园,“个园”、“何园”更是其中翘楚。所以,扬州也就有了“园林之盛,甲于天下”之誉。

扬州不仅风景秀丽如画,美食也令八方游客垂涎三尺。淮扬菜因此得以发展,名列中国八大菜系之一。

淮扬菜十分讲究刀工,尤其以瓜雕享誉四方。淮扬菜菜品形态精致,滋味醇和,在烹饪上则善用火候 ,讲究火功,擅长炖、焖、煨烧、炒;原料多以水产为主,注重鲜活,口味平和,清鲜而又稍带点甜味。著名菜品有扬州炒饭、清炖蟹粉狮子头、大煮干丝等,其中扬州炒饭更是誉享全球,可以说有华人的地方就有扬州炒饭。

除了风景和美食,扬州的工艺品更是首屈一指。

都说黄金有价玉无价,说到玉雕,首推扬州工。扬州琢玉工艺源远流长,几千年来,玉雕先辈呕心沥血,勤奋实践,每一块玉石的成分、色泽、形态,大小各不相同,玉雕大师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创新,改革工艺,创造出了数量众多,形态各异、工艺精湛的玉器珍宝。

除此之外,扬州城市清洁,空气清新,扬州人民更是文明、友善。2006年扬州获得“联合国人居奖” 称号,就是对扬州的肯定。

上一篇:关于中秋的诗句范文 下一篇:未完成的工作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