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戈尔的诗范文

时间:2023-11-12 15:48:09

泰戈尔的诗篇1

[关键词]泰戈尔 《吉檀迦利》 奥坎波 希梅内斯 西班牙语 世界

1913年,泰戈尔因宗教抒情诗集《吉檀迦利》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并由此在东西方世界声名鹊起。他的作品及其东西文明观在世界各地引起反响。这在西方话语处于压倒性强势地位的当时,不能说不是一个奇迹。“东方一直把泰戈尔当做东方思想的火炬手和捍卫者进行纪念,而西方则始终因其传播爱与和平的福音而怀念他。”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泰戈尔频繁地造访世界多国。这不仅丰富了他的创作和思想,也促进了殖民主义时期东西方文学的交流和文化的互动,当然也促进了他的作品尤其是诗歌对一些东西方作家的创作的影响。限于资料来源,国内学术界以往的研究只关注泰戈尔与中国文学的关系,而忽略了他与西方世界的文学互动。其实,泰戈尔与西方的文学互动同样密切,甚至更为重要。例如,和中国的汉语新诗界一样,西班牙语诗界受泰戈尔的影响较为深刻。本文拟对发生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泰戈尔诗歌与西班牙语世界的文学互动进行探索,主要涉及阿根廷女作家兼翻译家维多利亚・奥坎波(Victoria Ocampo,1890~1979)、西班牙著名诗人胡安・拉蒙・希梅内斯(Juan Ramon Jimenez,1881~1958)等人对泰戈尔诗歌的翻译、传播和接受等问题。

印度学者S.P.甘古利(Shyama Prasad Ganguly)说:“人们注意到,不论是由于翻译不足、欣赏趣味骤变还是由于社会政治状况不理想等原因,在泰戈尔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不久之后,西方大多数地方对泰戈尔的热情开始消退。不同的是,西班牙语世界,特别是西班牙和阿根廷,对泰戈尔的热烈反响却没有经历如此之快的衰落。”泰戈尔在西班牙语世界受到欢迎,并对一些作家的创作产生影响,与中国现代文学接受泰戈尔的影响有些类似。

西班牙语文学界对泰戈尔作品的欣赏首先与几位译者的努力密不可分。阿根廷女作家、翻译家维多利亚・奥坎波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奥坎波曾经获得哈佛大学的名誉博士学位,并任阿根廷皇家文学院院士。她的西班牙文的泰戈尔译作,把印度与欧洲、拉美的文学界联系在一起。因此,泰戈尔的外孙女婿K.克里帕拉尼(Krishna Kripalani)在撰文悼念奥坎波时,给文章取的标题是:《维多利亚・奥坎波:一座连接三大洲的文化桥梁》。

甘古利高度赞扬奥坎波对泰戈尔作品在西班牙语地区传播所建树的功劳。他说:“一般来说,泰戈尔在阿根廷以及在整个西班牙语世界的接受,都与维多利亚・奥坎波的名字相联系。”她在阿根廷以西班牙文介绍和评论泰戈尔的《吉檀迦利》、《齐德拉》、《家庭与世界》和《邮局》等作品,并将法文版的泰戈尔作品翻译为西班牙文出版,还在当地以西班牙语演出《邮局》时担任顾问和导演。她对在南美乃至整个西班牙语文学界传播泰戈尔作品和东方文化贡献不小。“奥坎波对泰戈尔所有的评论,自然都是以西班牙文发表的。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她和泰戈尔的交往,的确属于更大范围的西班牙语世界对泰戈尔的反应。”

泰戈尔和奥坎波的历史交往和心灵对话是印度和西班牙语文学交流史上的重要事件。1924年11月,泰戈尔访问阿根廷时就下榻于奥坎波提供的别墅里,从此开始了两人长达17年的跨国友谊。随着与泰戈尔的不断交流,奥坎波对泰戈尔及其作品有了新的认识。泰戈尔按照奥坎波的西班牙语名字的含义给她起了一个梵文名字“维佳雅”(Vijaya)。1925年,泰戈尔出版《夜曲集》(Purabi),收录了他以奥坎波为倾诉对象的很多诗篇。泰戈尔将该诗集题献给她。K.K.戴森(Ketaki Kushafi Dyson)在《在你鲜花盛开的花园里:泰戈尔和维多利亚・奥坎波》一书中写道:“由于主人公的特殊身份,泰戈尔和奥坎波的故事是文学史和文化史上意味深长的一章……泰戈尔和奥坎波的友谊,不但是两种不同民族和文化之间的个人的友谊,而且也是一种男人与女人跨越巨大代沟的友谊(这本身就是一种了不起的成就)。”

奥坎波与泰戈尔相识的尘缘首先来自她对甘地和泰戈尔等人所代表的印度文化的浓厚兴趣。她说:“我非常感激甘地和泰戈尔这两位诞生在遥远国度里的人,他们属于和我明显不同的一种文明和种族……就泰戈尔而言,我们的路途互相交织,不分彼此,这是我永久的幸福。”1914年,法国作家安德烈・纪德(Andre Gide)在巴黎出版自己依据英文本翻译的《吉檀迦利》的法文本,这使熟谙法语的奥坎波有机会接触泰戈尔的代表作。当时,她由于婚姻遭遇挫折,处于心绪迷茫之际。捧读《吉檀迦利》,奥坎波敏感而脆弱的心一下子被征服了。她在回忆录中写道:“泰戈尔诗中谈到的爱,并非那种折磨我的或使我狂喜的爱,而是导向神灵的爱,可以向神灵倾诉我全部的情感……这就是为何读着《吉檀迦利》时,我会带着绝望和痛苦而哭泣……泰戈尔的神啊,谁又比我更懂得这离别之苦?”这似乎印证了泰戈尔的创作风格:“泰戈尔给我们展现的是有人性的神(human god)。他对关于世界虚幻的观念不屑一顾,高度赞扬行动,使虔诚的灵魂充满生气。”

与奥坎波的跨国友谊和忘年情缘丰富了泰戈尔的创作内容,对其诗歌、小说和绘画艺术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奥坎波崇尚独立自主的女权主义思想也使泰戈尔受益匪浅。就奥坎波而言,泰戈尔的诗歌,特别是《吉檀迦利》,不仅是她年轻时陷入精神危机时的甘露,还是她认识东方文学与文化的最好途径。奥坎波还从财力上力所能及地支持泰戈尔在印度创办的国际大学。泰戈尔的作品和人格也对她的思想产生了影响。例如,泰戈尔对西方现代诗排斥情感、崇尚理性的反感,对奥坎波产生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奥坎波曾在文章中表达对法国当代新小说派代表人物罗布・格里耶(Robbe Grillet)的唯形式论思想的反感,强调文学必须表现情感内容,而非一味创造形式。

在热情推介和传播泰戈尔作品并受其影响的作家中,还有一位重要的西班牙诗人,就是曾获1956年诺贝尔文学奖的希梅内斯。他是20世纪西班牙最伟大的诗人之一。“在现代文学史上,我们很少见到像希梅内斯和泰戈尔这样两位诗人的紧密联系。”希梅内斯在20世纪20年代帮助未来的妻子塞诺维亚・坎普鲁维(Zenobia Camprubi,1887~1956)修改过《吉檀迦利》、《新月集》和《园丁集》的西班牙文译本。正是在合作翻译的过程中,他们相互之间产生了爱情。在希梅内斯的翻译生涯中,泰戈尔扮演了爱神丘比特的角

色,但他本人并不知情。1915年,他们翻译的《新月集》出版,成为西班牙语的第一个译本。希梅内斯在译诗中很好地传达了自己对泰戈尔的理解和共鸣。“的确,正是两位诗人(指泰戈尔和希梅内斯)的精神相似,使得译作很受西班牙语读者的欢迎,尽管原作存在陌生难解之处。”也正是在不断翻译的过程中,希梅内斯受到了泰戈尔诗风潜移默化的深刻影响。不仅如此,希梅内斯还撰文介绍和评论泰戈尔诗歌,并在诗歌创作中自觉吸收泰戈尔诗歌的营养,丰富了自己的创作。有人指出:“可以从胡安・拉蒙的作品中举出许多诗行,它们显然是奥义书或泰戈尔的回声……希梅内斯深入钻研过泰戈尔的文学世界,并把它变为自己诗歌世界的一部分……重要的是,他以自己的方式认识和评价泰戈尔,他理解的泰戈尔又成为自己诗歌个性的一部分。这并非贬低他的才能,而是在强调他的接受能力。”

希梅内斯发现,与弥漫着神秘气息的《吉檀迦利》相比,泰戈尔的《园丁集》充满了人性的气息,并表现了欲望与超越的冲突。在他看来,《园丁集》里描写的是一个真实的(true)世界,而不是一个现实的(real)世界。这近似于文学的基本原理:文学表现的艺术世界要高于现实世界,并因其具有典型性而更具真实性。希梅内斯在他的《海潮升起》(Rosa del mar)一诗中表达了这种世界本质既真实又非真实的艺术理念。他写道:“月亮从海中捞起了海,/再把它奉还给海水。/她的绝世之美,/她的宁静和纯洁的温柔,/使一个并非如此的真理,/成为永恒而普遍的真理,/真理便成为再真实不过的东西。”从这首诗歌看来,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在诗歌中,希梅内斯利用自己形象化的思维,向西班牙读者展现了泰戈尔的艺术世界,这是其诗歌最为引人注目的特征。”希梅内斯对泰戈尔的这种艺术借鉴还体现在下边这首诗中:“世界便是一切,/天空便是一切,/这是唯一永恒的风景!/仿佛景色,/如同乐音,/好比硕大而柔软的玫瑰花,/这个世界只说出一个词,/一个不用发声的词:爱!”凡是熟悉泰戈尔诗歌风格的人,不难从中发现他的影响的痕迹。印度学者达斯(S.K.Das)因此评价希梅内斯说:“这就说明了泰戈尔如何左右了希梅内斯的思维。他并未借用泰戈尔的诗句,也并未模仿泰戈尔。他潜入泰戈尔的世界,只为回过头来丰富自己的灵感和思想。现有的影响研究范式,不足以解释整个过程的微妙和复杂,但这的确是一位诗人如何对另一位诗人施加影响的情形。”

希梅内斯还提出“纯诗论”,主张写“纯粹的诗”(poesif desnuda),即通过不加修饰的语言揭示事物本质,表现一种永恒的美。“‘纯粹的诗’确乎是一种个性色彩浓厚的诗,与神秘的传统诗歌形式截然不同。它来自诗人的诗性感受。”这体现出泰戈尔诗歌给予他的深刻影响。例如,希梅内斯在一首“纯粹的诗”中写道:“最初,我见到这女郎穿着素朴,/我真心爱她像个孩子。/然后,她不遗余力地打扮得花里胡哨,/不知为何,我却讨厌她这个样子。/她甚至变得女王般珠光宝气,/太令人生厌,她这胡闹的样子。/……/接下来她开始去掉装束,/我和她相视而笑。/一会儿她去掉服饰,/回到从前那朴素的样子,/我信赖起她来,再一次。/接着她脱掉所有的衣裳,/站在我面前亭亭玉立,/啊,我生命的所有激情被点燃!/啊,这是我永恒的纯粹的诗!”这里,希梅内斯借用“纯粹的诗”的意象所表达的诗学理念与泰戈尔的诗歌不无联系。例如,泰戈尔在《吉檀迦利》的第七首中写道:“我的歌曲把她的装饰卸掉。/她没有了衣饰的骄奢。/装饰会成为我们合一之玷;/它们会横阻在我们之间,/它们丁当的声音会淹没了你的细语。/我的诗人的虚荣心,/在你的容光中羞死。/呵,诗圣,我已经拜倒在你的脚前。/只让我的生命简单正直像一枝苇笛,/让你来吹出音乐。”

除了希梅内斯以外,在西班牙语世界,还有一些著名作家受到泰戈尔诗歌的不同程度的影响。例如,西班牙诗人马拉尼翁(Gregorio Maranon)和加塞特(Ortega y Gasset)等便受到泰戈尔的影响。智利女诗人加夫列拉・米斯特拉尔(Gabriela Mistral,1898~1957)也是其中一员。她于1945年成为拉丁美洲第一个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她的诗作富于强烈的感彩,其核心内容是一个“爱”字,而且与诗人的经历与切身体验紧密相连,从情爱到母爱再到博爱不断升华。她的早期诗歌受到泰戈尔的影响。1971年获诺贝尔文学奖的智利诗人巴勃罗・聂鲁达(Pablo Neruda,1904~1973)的早期诗歌创作也深受泰戈尔的影响。1990年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墨西哥作家奥克塔维奥・帕斯(Octavio Paz,1914~1998)也曾受到包括泰戈尔作品在内的印度文化的影响。他的作品和文论思想都表明了这一点。

一些有代表性的现代西班牙语诗人都不同程度地欣赏泰戈尔诗歌并接受其影响。如何解释这种现象呢?

西班牙对印度的兴趣,可以追溯到历史上的两个因素。第一个因素是大量吉普赛人从印度迁往西班牙语地区或北非地区,传播了印度文化,成为西班牙和印度之间的文化纽带。此外,穆斯林自711年起入主西班牙,时间长达七个世纪,间接带来诸多印度影响,它们体现在不同时代的不少艺术形式中。因此,有人指出:“因为西班牙文学界有着丰富的神秘主义传统,且受东方文化影响,泰戈尔的思想观念也许在西班牙更受欣赏。”由于西班牙对拉丁美洲的殖民历史,阿根廷、智利和墨西哥等国家在语言和文化方面便隶属于广义的西班牙语地区。由于这种语言和文化的紧密联系,米斯特拉尔等拉美地区的作家和希梅内斯一样,都非常容易受到泰戈尔诗歌的影响。

就以希梅内斯为代表的西班牙语现代诗坛而言,他们自觉接受泰戈尔诗歌的影响还存在一种重要而复杂的背景,这就是现代主义诗风在西班牙语诗坛的式微。这是他们接受泰戈尔影响的主要原因。

20世纪初,拉丁美洲现代主义诗歌的浪潮影响到西班牙,诗人们以尼加拉瓜诗人鲁本・达里奥(Ruben Dario,1867~1916)为典范进行创作,形成了西班牙的现代主义诗歌流派。不过,在泰戈尔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以后的二三十年代,由于达里奥所代表的现代主义潮流在西班牙渐入末路,希梅内斯、马拉尼翁和加塞特等诗人欲以泰戈尔的诗风取而代之。因此,泰戈尔诗歌在西班牙文坛两种思潮交锋的背景下登陆,成为希梅内斯等人创作取法的“东方标尺”。“泰戈尔是在西班牙语文学界的历史性时刻出现的……西班牙正在寻找一种亲切而自然的诗歌的声音,而泰戈尔就是在这样的时候出现的。”泰戈尔诗歌在合适时机的出现,是他对希梅内斯等西班牙语诗人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

不可否认的是,希梅内斯等人取法泰戈尔也曾遇到阻力。希梅内斯承认西班牙文坛围绕泰戈尔而展开论争的这一文学事实。他说:“我们相信泰戈尔是世界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他有所有东方诗人的优点和缺点。在西班牙,有一些无知者或不明智的人发起一场运动,当然,它并非只是针对泰戈尔

一人而来。”这一运动是针对西梅内斯等人而发动的。可能正因为如此,希梅内斯从未公开声明自己受到泰戈尔诗歌的影响,即使在他接受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奖感言中,也没有提到泰戈尔的名字。小说家巴桑(Emilia Pardo Baz-an)是当时反对泰戈尔的典型代表。她被视为西班牙语界的左拉,主张批判现实,暴露社会黑暗。她认为,泰戈尔代表了一种消极的生命哲学,这一哲学属于喜欢做白日梦的民族,属于代表涅静寂的种族。她强调当代生活中行动的重要意义。她认为,正是由于耽于梦想,印度才没有“获得应该拥有的地位”。在她看来,泰戈尔的诗歌“像水从盆中溢出一样,很容易从灵魂的缝隙逃逸”。另外一位重要的泰戈尔批评者是多尔斯(Eugenio D'Ors)。他认为,泰戈尔诗歌表现了过分的多愁善感和无病,是胆怯的标志。这使其诗歌成为一种“羽毛枕头”(pillow of feathers)。和鲁迅、郭沫若借反感或反对泰戈尔来抨击徐志摩、梁实秋等人相似,多尔斯也是借批评泰戈尔间接抨击他认为睡在“羽毛枕头”上的希梅内斯等人。对此,当代印度学者有过比较客观的分析:“尽管这些观点表达了对泰戈尔的激烈争论,但必须记住,他们都是在对泰戈尔多面才能的片面理解基础上做出的反应。”另外,当时西班牙语的泰戈尔译作不多,而泰戈尔日渐成熟的作品却因翻译滞后而不为学者们所熟悉。更重要的是,当时的西班牙正处于社会政治急剧动荡时期,泰戈尔的和平主义思想被视为在西班牙传播反对爱国主义思想的“病毒”,是对当时美化战争思想的阻碍。“在法西斯主义兴起的背景下,以泰戈尔的名义表达的这种忧虑并不令人惊讶。”

与部分西班牙语诗人接受泰戈尔诗歌影响不同的是,当初一些欣赏泰戈尔诗歌的英语诗人如叶芝和庞德等人却不接受其影响。相反,他们对泰戈尔的热情很快转冷。1917年后,庞德几乎不再提及泰戈尔的名字。“在泰戈尔一方,没有证据表明他曾读过庞德后来的诗歌……对泰戈尔而言,庞德根本无足轻重。”有学者说:“奇怪的是,泰戈尔的影响,或者说泰戈尔所代表的印度影响,在美国现代诗中几乎没有留下痕迹,在美国诗坛,后来也很少有人提起泰戈尔。”对此现象,印度学者分析说:“事实上,在英语世界里,泰戈尔作为诗人的名声似乎过早地消失了。正如我指出的那样,如果说泰戈尔在英国的流行所以降温主要是由于政治原因的话,那么,同样重要的原因是,战后英国的文学旨趣其实已经发生了几乎无法辨认的变化……战后英国文学界已经为现代主义所统治。”的确,到1930年左右,随着庞德、T.S.艾略特和叶芝等人的努力,现代主义文学已经在英美文学界扎下根来。这对庞德等英语作家如何看待泰戈尔诗歌有着深远的影响。例如,叶芝是英美现代主义诗歌流派的重要一员,而泰戈尔对现代主义诗歌排斥情感的创作风格非常反感,这就决定了叶芝和泰戈尔诗歌的心灵对话必然是不彻底的。叶芝虽然可以在作品中借用或表现印度文化元素,但他并未刻意模仿泰戈尔的诗歌风格。他与庞德等人后来转而批评泰戈尔也可作如是解。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和希梅内斯自觉借鉴泰戈尔诗歌元素相比,庞德和叶芝等人的态度恰好构成西方对待泰戈尔诗歌的另一面。其中,是否靠近现代主义创作风格成为他们是否接受泰戈尔影响的关键所在。

泰戈尔的诗篇2

“世界用图画同我说话,我的灵魂答之以音乐。”泰戈尔的这句诗,现在就镌刻在泰戈尔曾居住过的上海静安区四明村。

泰戈尔飞过上海,并且永远留在了上海

泰戈尔是作为思想偶像进入中国人的视野的。1913年,泰戈尔以诗集《吉檀迦利》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是亚洲人第一次获得如此高的世界荣誉,整个亚洲为此欢欣鼓舞。

泰戈尔曾因没能到具有几千年文明的中国访问而深以为憾。为了完成此心愿,1923年4月,他派助手来中国接洽,希望访华。徐志摩喜出望外,牵线讲学社,向诗人发出了邀请。

泰戈尔欣然接受了邀请。1924年3月,诗人一行乘船从印度出发,前往中国,第一站就选在上海。

上海的空气中似乎都有“飞鸟”抖羽的声音

1924年4月12日早晨,上海汇山码头,料峭春风依然有点刺人。徐志摩、瞿菊农、张君劢、郑振铎等代表早早伫立码头,迎接诗人。

眼看着船离码头越来越近,岸上的人们终于清清楚楚地看到在第一层甲板上站着的那个和蔼慈祥的老人了。他们都脱帽向这位令人尊敬的哲人行礼,印度人则站成一排,合唱着一首欢迎的歌。泰戈尔这时正靠在栏杆上,凝望着第一次在自己眼帘中出现的中国的风景。当看见岸上欢迎的人群时,诗人微微欠身,俯首合掌还礼。

船终于停靠在了码头上。船还没停稳,欢迎者就迫不及待地一拥而上,把泰戈尔围在了中间。印度人给他戴上了花环,请他坐在中间的椅子上。泰戈尔用一种舒缓、低沉却美妙如音乐般的声音回答着记者们的提问,边回答边不时把眼镜拿下来放在眼前,有时又微微笑着,说出一些很有趣的话,让听者也都不由自主地跟着笑起来。欢迎者要求为诗人拍张照片作为他来到中国的纪念,他微笑着从椅子上站起来,要把脖子上的花环拿下来,但几个印度人连忙阻止他说:“现在先不忙拿下来。”泰戈尔笑着说:“这样我就是一个新娘子了!”大家都笑了。

远途而来的诗人太疲倦了,络绎不绝慕名前来拜访的人,都被礼貌地拒绝了。

但诗人渴慕自己心仪的中国。当天下午5点,兴冲冲的诗人就在徐志摩等人的陪同下,游览了上海古刹龙华寺,观赏正在盛开的桃花。遗憾的是此时古寺为军人所占,泰戈尔本是来看文化的,却看到了与文化格格不入的暴力的象征,加上年久失修,古寺已经败落不堪,犹如当时中国的缩影。这些都给诗人留下很不愉快的印象。

18日下午3点半,商务印书馆、《申报》等团体和报社的代表,以及印度、西方人士共1200余人,借宝山路商务印书馆的图书馆会议室,为泰戈尔举行盛大的欢迎会。当泰戈尔出现在会场上时,乐队奏起优美的音乐。泰戈尔身穿黑色长袍,戴着红帽,仪态庄严肃穆。泰戈尔在演说中表达了对中国的“敬与爱”,但也遗憾地表示自己到上海之后,所见到的一切都无法突显中国伟大的文化,相反,满目所及都是物质主义这个魔鬼所留下的败落迹象,“物质发达,真趣消失”。泰戈尔演说后,周映湖开始演奏中国古琴曲,泰戈尔凝神细听,若有所感。

当晚7点左右,泰戈尔一行乘车至上海四马路(今福州路)有正书局参观。他边翻看书局里所展的中国美术品,边大加赞赏,最后买了十几件自己最满意的作品。

“我的不幸的命运从我的本土跟着我来到异乡”

随后,泰戈尔一行去了北京,这是一次并不愉快的北上之行。他在北京的演讲受到攻击,他的学说受到质疑。老诗人黯然离京,5月21日至太原,之后赴武汉。5月28日上午,泰戈尔一行从汉口抵沪,下榻极司菲尔路的意大利诗人倍纳夫人家。

29日下午,在慕尔鸣路37号,也就是上海各界为泰戈尔举行第一次欢迎会的地方,上海各界代表又为泰戈尔举行了欢送会。泰戈尔在演讲时伤感地说:“如今我快走了,我带走的也就只有这一层友谊的记忆。但同时我亦不需自我掩讳,我的不幸的命运从我的本土跟着我来到异乡。”

老诗人的告别词意味深长。参加送别会的人都能听出其中蕴涵的无限酸楚与悲哀,并不由得为这位千里迢迢抱着诚意来到中国的印度老人感到难过。

泰戈尔刚到上海时正是暮春天气,温和而隽永;而现在要离去时已接近上海的梅雨季节,老诗人的心情也犹如这变化了的天气。“他的笑容,除非我是神经过敏,不仅有勉强的痕迹,有时看来简直是眼泪的替身。”一路陪伴老诗人的徐志摩对泰戈尔情绪的变化感受最真切。

在华的这40多天,老诗人经受了他所爱的中国的考验。他“学乖”了,在告别演说中,他不再直接批评中国的物质主义,而只婉转地讽刺,语气里多了一点惆怅,一点无奈,一点欲言又止的伤心: “你们一部分的中国人曾经担心,怕我从印度带来提倡精神生活的传染毒症,怕我摇动你们崇拜金钱与物质主义的强悍的信仰。我现在可以告诉曾经担忧的诸君,我是绝对不会存心与他们作对的。”

5月30日,泰戈尔一行从上海乘船赴日,结束了这次路途和心境都颇为坎坷的中华之行。送行者目送着这位60多岁老人的身影从中国的国土上慢慢消失,心里不知是何感想。他们或许在自问:这次泰戈尔先生来华,不知是他接受了中国人的裁判,还是中国人受了他的审判?

平静的第二次访华

相对于第一次访华的轰轰烈烈、毁誉参半,泰戈尔的第二次来华显得过于平静。1929年3月,泰戈尔借道中国去日、美讲学,下榻于福熙路913号的徐志摩家中。鉴于第一次访华的不愉快经历,泰戈尔到中国前一再叮嘱徐志摩,这次他来中国,一定不要再像上次那样弄得人人皆知,到处去演讲。他只需静悄悄地在家里住几天,做一个朋友的私访,大家谈谈家常,亲亲热热的像一家人,愈随便愈好。徐志摩明白老人的心情,所以对泰戈尔的这次来访,持极其低调和保密的态度,只有一些好友知道。

当时徐志摩与陆小曼新婚不久,“房子那么小”,使陆小曼羞愧得不敢让泰戈尔入住。而泰戈尔不去印度同胞的高厅大厦,就喜欢他们的小家,而且还不愿意住他们费尽心思布置的一间“印度式房间”,就爱他们的卧室和那张“破床”,因为他爱其“东方风味,古色古香”。在这个浪漫小家庭里,泰戈尔感受到亲情和温暖,过的是极普通的家居生活。对徐志摩与陆小曼夫妇,泰戈尔像对待“自己的儿女一样地宠爱”。每次印度同胞请吃饭,他一定要带他们同去。在向印度人介绍徐志摩和陆小曼时,泰戈尔有次说他们是他的儿子、媳妇,这使徐志摩与陆小曼受宠若惊。泰戈尔还在徐志摩的纪念册上用毛笔画了一幅水墨自画像,并在画像右上角用钢笔题写了一句英文诗。

6月11日,泰戈尔结束在日、美的讲学,转道上海返回印度,又住在徐志摩家中。泰戈尔这次在上海只住了两天。离开上海的前夕,他把自己穿的一件紫红色丝织印度长袍送给徐志摩夫妇,并深情地说:“我老了,恐怕以后再也不能到中国来了,这件衣服就给你们留做纪念吧。”

临行前,泰戈尔和徐志摩还约定,到1931年泰戈尔70岁大寿时,徐志摩去印度为老诗人祝寿。然而,年轻的诗人却遭遇了空难。

之后诗人再也没有踏上中国的土地,但三次来华却使诗人的心永远牵挂着这个让他悲喜交加的国家。他对这个文明古国的爱,从来没有因为曾经的不愉快而有丝毫减少。泰戈尔的中国之行与上海结下了不解之缘。他的三次中国之行都是始于上海,终于上海。上海见证了诗人的悲喜,并留下了诗人实实在在的足迹。虽然诗人表示厌恶上海的西化色彩和逐利市风,但恰恰是这个西化的东方都市,以自己的宽容和博大的胸怀,让诗人倦飞的翅膀和疲惫的心灵得到暂时的栖息,并使诗人获得了真正的友谊。

在老诗人内心深处,必定留下了对上海的特别牵挂。

泰戈尔的诗篇3

今天,我看了由印度作家泰戈尔撰写的集经典名著《飞鸟集》,读了这本书,我如同进入里一个美丽的世界。在这儿,人世间所有的事物都是那么真实,那么美好。那犀利的言语和不切实际的事早就化为泥土里的枯枝败叶。下面由小编来给大家分享飞鸟集读书心得,欢迎大家参阅。

飞鸟集读书心得1读着这本书,忽然有一种冲动,想找个阳光明媚的上午,约几个幼时玩伴去草地上放风筝,在和煦的暖风里奔跑,将全部身心交付给自然的惬意。

喜欢在清爽的早晨,或晴朗的午后捧它来读,浅浅地低吟着,思绪像被一点点洗净了,眼前的风景也渐如雨后一般光鲜明丽。打开窗子,仿佛看到世界在向我招手致意。这是一种很奇妙的感受--尽管涉世未深的我,还无法完全理解诗篇中的世界。

整本诗集是所谓“零碎的思想”之集合,大多是由自然景物引发的联想与思考。

句子很短,清新明净,读着读着好像嗅到了雨后青草的气息。细细咀嚼回味,其中的韵味却很厚实,更依稀透着几分“禅味”,安抚着你的心--也许这就是为什么,在心烦意乱之时,它能使你很快镇定下来。

曾读过不少双语书,却很少去看它英语的一半--我总自嘲为太懒。这本书是个例外,看过译文后,我破天荒地通读了英文原版,从此愈发爱不释手。

我也曾不太理解,为什么有的读者,尤其中学生们会抱怨“看不下去”泰戈尔的诗?是琢磨不透这位东方智者隐藏在字里行间的“深刻的哲理”?其实,我们不必费力挖掘,试着换一个角度,简单地去欣赏那隽永的小诗,任思绪随意驰骋,反而会在浮想联翩中,咀嚼出别样的滋味。

泰戈尔的世界是感性而纯粹的,他的智慧正在于简单而诗意地看待人生,他想要教给世人的,是用爱来欣赏世界。我们的世界本就如此简单,不需要用复杂的心理去面对一切,更不应忘了最初的自我。

与其徒劳地咬文嚼字,倒不如换一种心情,学着泰戈尔,用一双博爱的眼睛去看看自然,看看我们一直以来忽略的东西。追随着日月与星辰、溪流与海洋,与云间的飞鸟同看花开花落,云卷云舒,也是一件很幸福的事。况且,上帝不正是通过自然,向人类传授智慧的吗?

寄寓在我们灵魂深处的泰戈尔,他的作品与我们对应的是内心,是我们任何一个人,一个正在读他的人,任何一个有爱的精灵;你就是自己,就是一直在寻找又一直失落过的自己;你就是永恒,是生生不息的河流。泰戈尔用内在的深刻的情绪,用音乐一般的词句,把永恒的美好写出来给我们看。

我相信你的爱。泰戈尔常说的话,相信——入世的勇气和爱,通过爱泰戈尔爱生活,通过诗歌我们打开一扇与世界对话的门;如启明星带引我们走向黎明,让泰戈尔永远陪伴我们走下去,只要内心有温柔坚定的爱,生命会拥有晶莹的质地和厚重的力量。

飞鸟集读书心得2泰戈尔说:“让我设想,在群星之中,有一颗心指导着我的生命,通过不可知的黑暗。”一这颗最闪亮的星星,想必就是这本泰戈尔的《飞鸟集》吧!

没有华丽的语句,没有起伏的情节,以自然为背景,泰戈尔独特的见解和过人的智慧造就了这本经久不衰,轻灵洒脱的《飞鸟集》。

从前,我并不爱看诗集,觉得没有童话故事的精彩生动,也没有散文的抒情缥缈,那些文字空洞,枯燥。

而《飞鸟集》给我的却是不一样的感受:“如果你因失去了太阳而流泪,那么你也将失去群星。”他告诉我们人生有得必有失,要懂得把握机会;生如夏花般灿烂,死如秋叶般静美。告诉我们人生要展示和拼搏,这样当生命逝去时才能毫无遗憾;“我不能选择那最好的,是那最好的选择我。”更道出了人生要有奋斗目标,应时刻准备着,因为最好的机会是留给最有准备的人……

短短的几句,道出了人生的真谛。朴实的语言,表达出对自然的爱,对人生的爱。

《飞鸟集》中有这么一句话,弓要在射出之前,低声对剑说:“你的自由就是我的自由。”是啊,人们都渴望自由,不希望被束缚。弓和箭,在一起时互相束缚,并不能实现彼此的价值。只有把剑射出的一刹那,放手,两者才能获得自由,拥有自己的一片天。

我常听到同学在耳中抱怨:成绩一时的下降,父母就紧张,复习题排山倒海地袭来,常常复习到深夜,第二天上课又没精神,成绩自然一落千丈。甚至报了许多补习班,整个周末,安排得满满的,别说玩了,连学校布置的作业也没时间做。

何尝不是这样呢?父母累,我们也辛苦,就像弓和箭,不仅没有实现价值,反而使我们厌倦学习,成绩越来越糟糕。倒不如放手,让我们自由拼搏,自由创造,反倒更能开拓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

放手吧,就像弓与箭的组合,弓拉得再紧,箭终究在弦上,束缚着自由;只有放了手,箭才能自由地冲向天空,摆脱弓的纠结,直冲天空,如同一只翱翔的飞鸟!

在那一刻,我仿佛穿越了时空听到了诗人的吟唱。

也许,这就是《飞鸟集》的真谛吧!

飞鸟集读书心得3轻轻的,静静的,我一个人在房间里读完了这本有着短小但是精悍的文字的书——《飞鸟集》。看着它浅黄色的封面上有一群鸟飞过,我想,这就是自然,就是我们应该真正拥有的世界吧!这本书蕴涵了诗人泰戈尔对于自然的爱,对人生的爱。在自然中追求真理,在人生中崇尚高洁,这是泰戈尔超乎常人的智慧。他用他手中的笔,记录下了这个纷纷扰扰的世界,记录下了那样千变万化的自然。

诗人泰戈尔用简洁的语言,优美的文字,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完美无暇的世界。不可否认语言的简洁使《飞鸟集》不由自主地让人难以理解,但这并不影响它蕴涵着的深刻无价的真理。从泰戈尔的文笔中,我感受到的是一种他对生活的热爱,对人生的态度以及对爱的思索。毫无疑问,泰戈尔的灵感来源于生活,来源于经历,并高于生活,融于经历。他热爱生活,热爱人生,因此他也埋藏了生活中的苦难与阴暗,保留的是光明与欢乐。泰戈尔对爱的思索,更是深切,更是执着。一切人类可以体会的情愫,都被泰戈尔原原本本,又十分含蓄地表达出来。泰戈尔尤其崇尚爱情,他毫不吝惜地运用了大量比喻来赞美爱情的伟大与永恒,也正如像他写的那样:“我相信你的爱,就让这作为我最后的话吧。”他把爱与真理恰到好处地放在生活这架天平的两端,没有丝毫的偏差,没有丝毫的倾斜。

在《飞鸟集》中,我最欣赏的一句话是:我不能选择的。是那的来选择我。也许这就是我学习的目标,生活的目标,人生的目标吧!在生活中,每个人都想成为优秀的人,都想成为强者。但是,这是需要努力的,需要付出代价的,需要付出你的时间,你的光阴的。

在另一方面,泰戈尔搜集了大量关于自然界的灵感。他说天空的黄昏像一盏灯,说微风中的树叶像思绪的断片,说鸟儿的鸣唱是晨曦来自大地的回音;他将自然界的一切拟人,让我们去读懂。他让天空和大海对话,让鸟儿和云对话,让花儿和太阳对话……总之,在泰戈尔的诗里,世界是人性化的,自然也是人性化的,万物都有它们自己的生长与思考。泰戈尔用自己手中的笔和心中的想法,把它们整理,收录。而这,便也是《飞鸟集》名字的由来:“思想掠过我的心头,仿佛群群野鸭飞过天空,我听到了它们振翅高飞的声音。”

飞鸟集读书心得4读印度诗人——泰戈尔大师的诗歌,不同于读那些明媚中带着忧伤和彷徨的青春故事,他的文字中有一种独特的新鲜。读每一首小诗就像在初夏滂沱大雨后的清晨,推开窗户,你会俨然发现一个清清白白的天空。

《飞鸟集》是一部格言诗集,由325首无标题小诗组成。泰戈尔在诗中把自己比喻成寻找理想境界的“永恒旅客”,像飞鸟一样漂泊寻找。在这部诗集里,泰戈尔把白昼和黑夜、溪流和海洋、自由和约束和谐地统一在一起,短小精悍的诗句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

泰戈尔曾在书中写到:“鸟翼上系上了黄金,这鸟便永不能再在天上翱翔了。”这句话虽然是写小动物的,但实际上是在给人类发出警示。面对生活的风雨,要有清醒的选择。学会舍弃才能卸下人生的种种包袱,轻装上阵,明智的选择胜于盲目的执着。不要为了身外之物而放弃自己最珍贵的东西,例如友情、亲情,都是弥足珍贵的,需要我们珍惜和爱护,失去了这些,即使家财万贯也不能使自己得到真正的快乐和幸福。

“让生命如夏花般绚烂,死亡如秋叶般静美。”这是飞鸟集中极其有名的一句话。泰戈尔用诗来阐述生命,把生命比作四季。夏天激情澎湃,正如正值壮年的我们,是那么灵动。然而到了秋天,树叶频频坠落,枯干的枝条也没有了一丝生机,正如我们生命的尽头,一切变得安安静静,沉归泥土。告诉我们活着的时候要像夏天的花朵一样绚烂,活出最好的一面,死的时候回首往日感觉不虚此生,不留遗憾,像秋天的落叶一样安静祥和地离开。

“不要说这是早晨,并以昨天的名义将它打发掉,像初次看到的一个新生的、尚未取名的婴孩那样看待它吧。”泰戈尔在诗里还展示了“晨”另一种的意义。每日清晨的到来,并不是一件单调的、无休止的重复琐碎的小事,而是一种永恒的再现。因为晨在到来前,光明战胜了黑暗,自由战胜了约束,这是一支重要的插曲,它赋予了深刻的含义。

泰戈尔的《飞鸟集》曾在中国现代诗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作家冰心在她的'诗集《繁星》序里曾说过,她的诗受了泰戈尔的影响。《飞鸟集》虽创作于1913年,现在读来,仍然回味无穷,书中散发的清香,用轻松的语句道出的深刻的哲理,犹如醍醐灌顶,令人茅塞顿开。我想这也正是它吸引人的原因所在,也是它一直经久不衰的原因所在。

飞鸟集读书心得5最好的自然的诗歌是怎样的呢?我不知道,但是我相信泰戈尔的《飞鸟集》一定是最清新的自然诗集!随便翻开这本书的任意一页,随时都可以看到一些关于自然的词语,比如说:“瀑布”、“鸟儿”、“云”、“太阳”等等。不过,虽然写的都是大自然的事物,但隐喻的却是各种各样人生的哲理。

印度是一个“诗的国”。诗是印度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印度文学巨匠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泰戈尔闻名世界。《飞鸟集》是他的最具代表的诗集之一。他在诗中写到“假如你为了思念太阳而落泪,难道你没有错过群星吗?”是啊,其实太阳跟群星一样,其实都是宇宙之中的一颗星星,但由于太阳直接给人类带来光明,而星星只会在夜晚的天空里眨眨眼睛,于是在我们眼里,太阳发光发热,而群星的闪耀连月亮的光辉都比不上。于是我们注重了太阳,忽视了群星,注重了伟大,忽视了渺小——但实际上呢?我们已经错过了太阳,难道还要放弃星星的美丽吗。何况很多星星其实比太阳还要大许多了!

“鸟儿但愿它是一朵云,云儿但愿它是一只鸟”。我读到此句会心一笑,其实它们何必各自“但愿”呢?人们总认为别人的东西才是好的,自己的东西总不如别人,但借来一用却往往发现,其实别人的东西也不过如此,或者说还不如自己——不知道有多少你的“厌倦”,别人还在“但愿”呢?

“上帝期待,人能重拾童年的智慧。”那么处在童年的我们有怎样的智慧能让上帝也念念不忘呢?成长的过程中我们又会丢掉多少美德呢!是可爱,是单纯、还是成人难有的真诚……长大后的我,能保留儿时的美好,不让上帝失望吗?

“人类自设障碍,对付自己”,中国也有成语叫做自作自受。人类造出武器,相互攻打的也是人类自己。在这句诗歌写后的若干年,环境污染,气候变暖,物种消失,核电危机,哪一样不是“人类自设障碍,对付自己”呢?

泰戈尔的诗篇4

泰戈尔用简洁的语言,构造了一个真理的殿堂。不可否认语言的简略使得《飞鸟集》难以理解,但这并不影响其蕴含深刻无价的真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泰戈尔佳作飞鸟集读书体会2022,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泰戈尔佳作飞鸟集读书体会1《飞鸟集》是我这个寒假的收获。不仅从头到尾细细读过一遍,更字字句句摘抄下来。伟大的泰戈尔,用他高尚的思想洞悉世间的一切,用他纯美的文字记录下每一个思想的光辉。人性的善恶,在他的笔下展现得淋漓尽致;对美好的讴歌,对丑恶的批驳,更是登封造极。虽比不上荷马诗歌的壮阔,但是《飞鸟集》这一部长诗,却更像一杯淡淡的清茶,初读时生涩难懂,但多读便将寓意看得分明了,正如茶的本性,使人唇齿留香。

美感和韵律是诗歌的灵魂,《飞鸟集》将人带入了一个美妙的天堂般的境界。这里有明媚的阳光,整齐的白桦林,仿佛一幅简单明了的彩绘画。这里有“泉水激石,泠泠作响”,也有“好鸟相鸣,嘤嘤成韵”,犹如一幅清雅脱俗的山水画。这里有黑夜笼罩下的狂风暴雨,也有沉沉暮霭下烛与灯的对话,好似一幅色彩浓重的油画。这里同样是奇妙的童话世界。看看不知深浅的萤火虫嘲笑着沉默的星星,瞧瞧马与草之间的精彩辩论,听听花朵与绿叶之间的低语,我领悟了深邃的哲理,同时又收获了可贵的天真。

泰戈尔的笔下,人性这个话题屡见不鲜。对人性的思考,在泰戈尔看来是永恒的。他用看似简单的语句揭示了许多深刻的道理。在可怖的夜幕中,我唤醒内心的理性,与泰戈尔一道,剖析着人性的弱点;在温暖的阳光下,我调动着感性的情感,与泰戈尔一道,感受着世界的气息。我在泰戈尔的引导下,明白了美的含义,也领悟了情的真谛。拒绝冷漠,拒绝愚昧。泰戈尔用自己的情感感动了我。

《飞鸟集》的意义并不在于它的文字如何的优美,而在于它的内涵。它用唯美的方式演绎了晶莹剔透的篇章。我采撷着它闪耀的光芒,并从中获得了新生。

在它面前,我以前的文字都黯淡了下来,唯有它光彩夺目。在泰戈尔面前,我终于意识到我过去的灵魂是多么的卑微。

泰戈尔佳作飞鸟集读书体会2读着这本书,忽然有一种冲动,想找个阳光明媚的上午,约几个幼时玩伴去草地上放风筝,在和煦的暖风里奔跑,将全部身心交付给自然的惬意。

喜欢在清爽的早晨,或晴朗的午后捧它来读,浅浅地低吟着,思绪像被一点点洗净了,眼前的风景也渐如雨后一般光鲜明丽。打开窗子,仿佛看到世界在向我招手致意。这是一种很奇妙的感受——尽管涉世未深的我,还无法完全理解诗篇中的世界。

整本诗集是所谓“零碎的思想”之集合,大多是由自然景物引发的联想与思考。

句子很短,清新明净,读着读着好像嗅到了雨后青草的气息。细细咀嚼回味,其中的韵味却很厚实,更依稀透着几分“禅味”,安抚着你的心——也许这就是为什么,在心烦意乱之时,它能使你很快镇定下来。

曾读过不少双语书,却很少去看它英语的一半——我总自嘲为太懒。这本书是个例外,看过译文后,我破天荒地通读了英文原版,从此愈发爱不释手。

我也曾不太理解,为什么有的读者,尤其中学生们会抱怨“看不下去”泰戈尔的诗?是琢磨不透这位东方智者隐藏在字里行间的“深刻的哲理”?其实,我们不必费力挖掘,试着换一个角度,简单地去欣赏那隽永的小诗,任思绪随意驰骋,反而会在浮想联翩中,咀嚼出别样的滋味。

泰戈尔的世界是感性而纯粹的,他的智慧正在于简单而诗意地看待人生,他想要教给世人的,是用爱来欣赏世界。我们的`世界本就如此简单,不需要用复杂的心理去面对一切,更不应忘了最初的自我。

与其徒劳地咬文嚼字,倒不如换一种心情,学着泰戈尔,用一双博爱的眼睛去看看自然,看看我们一直以来忽略的东西。追随着日月与星辰、溪流与海洋,与云间的飞鸟同看花开花落,云卷云舒,也是一件很幸福的事。况且,上帝不正是通过自然,向人类传授智慧的吗?

寄寓在我们灵魂深处的泰戈尔,他的作品与我们对应的是内心,是我们任何一个人,一个正在读他的人,任何一个有爱的精灵;你就是自己,就是一直在寻找又一直失落过的自己;你就是永恒,是生生不息的河流。泰戈尔用内在的深刻的情绪,用音乐一般的词句,把永恒的美好写出来给我们看。

我相信你的爱。泰戈尔常说的话,相信——入世的勇气和爱,通过爱泰戈尔爱生活,通过诗歌我们打开一扇与世界对话的门;如启明星带引我们走向黎明,让泰戈尔永远陪伴我们走下去,只要内心有温柔坚定的爱,生命会拥有晶莹的质地和厚重的力量。

泰戈尔佳作飞鸟集读书体会3“我相信你的爱。”泰戈尔如是说。

夏天的飞鸟,穿透黎明前雾霭般的晨光,带过云朵的边角,沾染了森林高处树梢上的凝露,划过天空留下点点痕迹。飞鸟,永远没有栖息的理由。它沉默的瞳孔里映射着淡薄的天光,流淌着对大自然隽永的爱恋。

暴风雨后的初夏清晨,推开卧室的窗户,看到一个淡泊清新的世界。正如读了《飞鸟集》一样,似有淙淙的流水从山间飞漱而下,直流进心田,以缓慢的姿势,流出满满一腔的清新与宁静。薄暮的晨光从地平线处发散,千万缕光芒明亮了大地,恍恍惚惚间,似回到了童年无数个天真玩耍的早晨。几只飞鸟来到我的窗前,歌唱,又飞走了。

“我曾经历过,也曾失望过,还曾体会到死亡,于是我以我在这伟大的世界里为乐。”诗中伟大的世界一直存活在泰戈尔的心中。白昼和黑夜,溪流和海洋,在那个世界里是美好的。白昼里的露珠闪着晶莹的碎光,花草互相依偎,诉说着温情。黑夜默默无闻地绽放出花朵,却让白天去接受谢意。溪流是欢快活泼的,一路横亘着的大石磨平了它的棱角。当它成为海洋便就浸染了静谧与深沉,一如海水默默时海边的暮色。它们都在给予着,以沉默的方式。它们爱着对方,爱着所有。

自然是纯洁的,但它一旦有了思想,就在也不可能纯洁。《飞鸟集》中除了有明亮的清晨,温柔的黑夜,还有孤独的黄昏,飘摇的风雪。我们站在人类这一边,脑中灌满了忧思和寂寞。“我们看错了世界,反而说它欺骗了我们。”泰戈尔在诗中这样说。他亦是一个诗人。自由活在遥远的彼端,被束缚的灵魂浸透忧伤与孤独。不完满的过去和背叛是他挣不开的枷锁。纵使他智慧超群,看清万物本身,终抵不过一场苦心积虑的猜疑与指控。当夏天的气息漫延至每一个角落,几只飞鸟掠过,骨骼作响,声带微不可见振动,开始歌唱。渐渐的有什么东西苏醒。诗人的风,穿越海洋和森林,找寻它自己的歌声。

他是一个诗人,诗人爱着世界。即使这个“世界”仍存在着阴暗、自私、欲望、背叛与肮脏。即使只有小小的飞鸟肯为他停留,歌唱者“我爱你”,却已经足够让他虔诚地瞻仰整个世界,深信不疑。一如泰戈尔曾说的“我相信你的爱。”

也让这句话作为我的结束语。

泰戈尔佳作飞鸟集读书体会4每一次翻开一本书,从第一个字读到最后一个字的过程,就像一次次人生的旅行,那些不知道什么地方,什么人的生和死,被印成铅字。慢慢渗透进我的生活,成为我生命的一部分,他们的经历似乎都风化成了我的另一段亦真亦幻的命运,无论快乐或是绝望,都是如此真实。

第一次读飞鸟集第一感觉就是清新,既不是你侬我侬的忧伤彷徨的爱情故事,也没有雨果催人泪下的剧情,那时的我还不懂什么是生死,什么是命运,却依然对它爱不释手,沉迷与作者与天空的闲聊,陶醉于世界与爱的纠缠,那一个个文字有序的排列,像一个个童话,却比童话更深沉,更美丽.......

记得总把其中的几句工工整整的抄在书的扉页,“世界早已在早晨敞开了他的光明之心,出来吧,我的心,带着你的爱去与他相会,我的思想随着这闪耀的绿叶而闪耀,我的心灵因着日光的抚触而歌唱,我的生命因为写偕了这日光一同浮泛在空间的蔚蓝,时间的墨黑而感到欢乐。现在再回味起这精致的诗句,我的心中突然生出巨大的哲理之枝,每一片绿叶都闪耀着哲理的光芒,我好像听见了飞鸟扑腾翅膀的声音.......

一直不怀疑,孩子比大人更容易读懂飞鸟集,他们幼稚天真,童真无邪,很容易与诗人心底的最纯真的爱吻合,红尘喧嚣茫然,于是泰戈尔放出了这只思想智慧的飞鸟,他的身躯划破被遮蔽的天空,让他唤醒沉睡的灵魂,让温暖和爱重新回归大地.......

世界像是溶解在时间里的墨水,而上帝将这些墨水送给了泰戈尔,让他们书写出了这个世界的篇章字句,让我们在短短的生命里,知道了这么多。于是。许多的动人画面就凑成了这本诗集。

我用自己最感性的一面去面对这些令人情不自禁地陷入其中的诗句。享受着与心站得最近的分分秒秒,人类真的拥有太多了,多得不得不心存感激,感谢生活。他的飞鸟集带给世界的一抹微笑,笑的那么不经意,却又让整个世界为之惊艳的温暖......

泰戈尔佳作飞鸟集读书体会5《飞鸟集》虽然每段诗歌都是简短的两三句,可是在冥冥之中,竟悄悄的点亮了我们的心灯。当我们迷茫、困惑、无助时,读读泰戈尔的诗,想想自由的飞鸟、穿着光之衣的太阳、披着绚丽围裙的云朵、祈祷的樵夫、淳朴的泥土……

这一切真的可以让你找回你对生活的热情,对生命的真正思考,对爱的重新认识,面对失落与痛苦,我们不会再有抱怨与气愤,而是对平凡的生活充满激情,充满感动,美好的生活就在眼前,让我们用爱去回报世界,用宽容去亲吻世界。泰戈尔的爱就像海浪一样荡漾开来,遍及全世界,我们的思想随着这些闪亮的水滴而闪耀着,我们的心伴着阳光的'抚摸而欢唱;我们的生命因与万物一同遨游在空间的湛蓝,时间的墨黑中而感到欢喜,绿叶、阳光、生命的万物,为我们营造了一个美得无法言喻的世界;泰戈尔与飞鸟为我们提醒幸福,歌颂美,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爱生命,不爱世界;生活的苦恼,冲不掉我们对爱的追求;岁月的沧桑,或许会吞噬我们的青春,但我们心中的爱永不老,就像“天空没有留下痕迹,但我已经飞过。”

我也愿作一个这样来无影,去无踪的飞鸟,不求在这里带来我的影响,只求用我的爱,留下我成长的气息。读完泰戈尔的《飞鸟集》,我总能感受到一种振奋人心和进取奋斗的精神鼓舞。泰戈尔的哲理光芒,不仅唤起我对大自然、对人类,对世界上一切美好事物的爱心,而且也使我执着于现实人生的理想追求,让整个人生充满欢乐与感激。《飞鸟集》是那样让我回味无穷,久久沉浸在美妙之中。

泰戈尔的诗篇5

关键词:文学翻译 创造性 冰心译本 《吉檀迦利》

Gitanjali(1910)是世界诗坛巨匠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1861―1941)中期诗歌创作的高峰,也是最能代表其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艺术风格的诗集。1913年,泰戈尔以英文版的Gitanjali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享誉“亚洲第一诗人”头衔。作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泰戈尔的作品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期间被大量引入中国,冰心就在此时接触到了Gitanjali,并对之一见倾心,随后,冰心将Gitanjali翻译成中文全译本,定名为《吉檀迦利》,并于1955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首次发行,如今已成为中国影响最广泛、最权威的Gitanjali中文全译本。然而,冰心作为文学家的光辉,似乎掩盖了她在翻译领域内的贡献,人们对她的认识大多仅限于文学创作或翻译作品上,而很少对其在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进行全面审视。

本文将以冰心译本《吉檀迦利》为例,挖掘冰心在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

一、 坚守“原译”,反对“重译”

冰心在文学翻译过程中,极其注重“原译”和“重译”的问题。此处提到的“重译”指的是从他国语转译的译文翻译,鲁迅在《书信集・致曹靖华》道:“近因校《铁流》,看看德译本,知道删去不少,从别国文重译,是很不可靠的。《毁灭》我有英德日三种译本,有几处竟三种译本都不同。这事情很使我气馁。”[1]也就是说,“重译”是一种对原著进行非首次翻译的结果,在隔了一重手的情况下,极容易出现错误,而导致难以忠实原著的风格和思想。正因此,冰心在翻译Gitanjali时,采用了“原译”,是直接根据原著进行翻译的。她在《译书之我见》中谈到泰戈尔和纪伯伦的翻译时说:“这两位诗人的作品,都是他们自己用英文写的,而不是经过别人从孟加拉文和阿拉伯文译成的,我译起来在‘信’字上,就可以自己负责。我从来不敢重译。”[2]由此可见,冰心之所以坚守“原译”,一方面源于她的严谨态度和诚信品德,加之她对Gitanjali的热爱而产生出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希望能尽其最大的努力来忠实原文,并“为供给那些不懂外国文字的人,可以阅看诵读”;[2]另一方面,源于冰心良好的双语水平,她曾在美国波士顿威利斯学院攻读英国文学硕士学位,不仅具有良好的英文功底,还有扎实的中文功底,这都给予冰心在翻译上以精准性;更重要的一方面,得益于泰戈尔的先见之明,泰戈尔的英译版Gitanjali给予了冰心进行“原译”的可能性,给予冰心能忠实原文的必要性。

在我看来,冰心在当时“重译”盛行的文学翻译风气下,能够另辟蹊径,坚守“原译”,忠实原文,体现了其在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

二、 “冰心体”

在冰心文学翻译的过程中,形成了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冰心体。这种语言文体既体现白话文的流畅、明晰,亦表现了文言文的洗练、华美。冰心非常注重文字的锤炼,除基本词汇和语法以白话文为主体外,同时,合理吸取和融会了文言词汇和文言句式。我将以《吉檀迦利》中的一则散文诗,进行说明:

原文:

This is my prayer to thee,my lord―strike,strike at the root of penury in my heart.

Give me the strength lightly to bear my joys and sorrows.

Give me the strength to make my love fruitful in service.

Give me the strength never to disown the poor or bend my knees before insolent might.

Give me the strength to raise my mind high above daily trifles.

And give me the strength to surrender my strength to thy will with love.

译文:

这是我对你的祈求,我的主――请你铲除,铲除我心里贫乏的根源。

赐给我力量使我能轻闲地承受欢乐与忧伤。

赐给我力量使我的爱在服务中得到果实。

赐给我力量使我永不抛弃穷人也永不向屈膝。

赐给我力量使我的心灵超越于日常琐事之上。

再赐给我力量使我满怀爱意地把我的力量服从你意志的指挥。[3]

这是《吉檀迦利》第三十六则散文诗,《吉檀迦利》原以孟加拉语写成,这种语言形成的诗富有音乐性。虽然英文版的Gitanjali没有了孟加拉语自身的节奏,亦未受到格律诗的束缚,但以散文诗的形式,同样能体现诗歌的韵律之美。而冰心为了不损害Gitanjali之形式美,其在语言上做了很大的努力。

原诗第三十六首,因以散文诗的形式排列,形式自由而错落有致。首句诗为主题句,引出诗歌的主题,第二至第四句为祈使句,均以“give me the strength”来起头,读起来朗朗上口,最后一句亦为祈使句,但在“give me the strength”的统一句式前增加了单词“and”,使得诗句有突转之效果,起到了升华之作用。而冰心沿用了泰戈尔这种句式结构,融入古诗词中的排比、对偶等句式手法,以及白话文之词汇与语法。在译文第三十六首中,首句依然是主题句,第二至第六句为祈使句,排比与对偶的句式使得诗歌不失原有的节奏之美,第六句的突转,借助泰戈尔诗之形似,而达到“形神皆似”之效果。第二至第五句,在排比对偶的句式下,诗歌语气不断增强,而第六句不为最强音,亦是泰戈尔诗歌内容之升华,前五句为祈求被赐予力量,而在第六句则为获得力量后的感恩,这是一种施与受的美好现象,体现了人之美好品德,使得诗人的情感表达更加真切,更动人心弦。

在我看来,原文与译文的对照中,不仅体现了冰心在文学翻译中的又一创造性,即形成既有白话文之雅淡,兼具文言文之凝练的“冰心体”译风,更体现了泰戈尔诗歌之音、形、意之三美,以及泰戈尔诗歌对冰心文学创作中的突出贡献。

三、 “爱的哲学”

泰戈尔的Gitanjali之诗兼具音、形、意三美,此三美当以“意”为至美,而冰心译本《吉檀迦利》之所以能享誉中外,成为当时最权威的译本,主要在于其能完美诠释出泰戈尔诗之哲理意旨,而泰戈尔给予冰心最大的启蒙,便是在思想上的启迪。

翻译是一种动态的解释过程,一种精神活动,是译者通过文本的中介与原作者的心灵进行对话的结果,衍生出的是表达的表达,那么,冰心译本《吉檀迦利》便是泰戈尔Gitanjali的再表达。我们在阅读《吉檀迦利》的时候,往往只停留在翻译文本表层,而忽视了冰心在文学翻译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为此,我将追随《吉檀迦利》,阐明冰心之旨。

在追寻冰心翻译泰戈尔Gitanjali的动因时,我关注到了冰心的一段话:“我只懂一门外文――英文,还不精通。因此轻易不敢做翻译工作,尤其译诗。我虽然也译过一两本国王和总统的诗,那都是‘上头’给我的任务,我只好努力而为。至于我自喜爱,而又极愿和读者共同享受,而翻译出来的书,只有两本,那就是《先知》和《吉檀迦利》。”[4]591这段话非常值得关注,冰心翻译Gitanjali,不是为了完成上级任务,亦不是为了谋生赚稿费,而是出于一种溢于言表的热爱,这是一种感性动因。

基于感性动因,衍生出了理性动因。泰戈尔的“梵我合一”与冰心的“爱的哲学”是相呼应的。冰心作为五四新文学的先行者,其始终不忘新文学运动之使命,其翻译为人民,写作亦为人民,这是一个新文化运动启蒙者之觉悟。“大异于纪伯伦的身世,泰戈尔是诞生于‘歌鸟之巢’的‘王子’,从他欢乐的心境中,他热爱了周围的一切。他用使人目眩心摇的绚烂美丽的诗的语言,来歌唱他所热爱的大自然和人类。为了要尽情传达出作者这‘歌鸟’般的飞跃鸣啭的心情,使译者在中国的诗歌词汇的丛林中,奔走了很长的道路!”[4]591-592泰戈尔在Gitanjali中传达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对人类的热爱,是对万物的博爱之情。在泰戈尔的影响下,冰心形成了“爱的哲学”体系,包括三大主题:自然、母爱和童心,其表现了冰心之大爱无疆之思想。冰心通过结合泰戈尔的“梵我合一”和其“爱的哲学”,将其言之不尽的爱,在《吉檀迦利》中如泉涌般倾泻,同时激发出当时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给予五四青年以精神上的慰藉,指引他们向着爱国主义道路前行,是为理性动因。

在我看来,冰心不仅将泰戈尔英文版的Gitanjali翻译成通俗易懂的中文版,又完美地诠释了泰戈尔的意旨思想,更重要的是,其能充分发挥翻译者的主观能动性,借《吉檀迦利》来升华其“爱的哲学”之思想体系,并达到激发人民爱国主义精神的现实意义,这是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体现,更是文学翻译中的一次超越。

四、 结语

冰心作为翻译活动的主体,其主观能动性贯穿文学翻译过程的始终,形成文学翻译中的三大创造性,从而体现出冰心的两大突出贡献:一是将泰戈尔英文版的Gitanjali翻译成中文版的《吉檀迦利》,打破了语言的限制,推动Gitanjali及泰戈尔爱国主义思想在中国广为传播;二是冰心创造性的翻译思想,对中国翻译学形成具有奠基作用。

面对物欲横流的现今社会,我们要秉承泰戈尔“天梵合一”和冰心“爱的哲学”的爱国主义思想,不忘初心,以爱繁衍,以爱生活,将爱代代流传。

参考文献

[1] 鲁迅.鲁迅书简:致曹靖华[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6:22.

[2] 冰心.译书之我见[A]//陈恕.冰心译文集[C].南京:译林出版社,1998.

[3] (印)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吉檀迦利[M].冰心,译.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68-69.

泰戈尔的诗篇6

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1861~1941),印度著名诗人、文学家、社会活动家、哲学家和民族主义者。1861年5月7日,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出生于印度加尔各答一个富有的贵族家庭。1913年,他以《吉檀迦利》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代表作有《吉檀迦利》、《飞鸟集》、《园丁集》、《新月集》、《戈拉》、《文明的危机》等。

泰戈尔是大家熟悉的印度诗人,同时也是有名的社会活动家和作家。泰戈尔生于1861年,卒于1941年,享年80岁。泰戈尔一生从事诗歌文学的创作,有着很多脍炙人口的作品,人们在惊异于其成绩的同时,也很羡慕他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据说他在80岁的高龄之时,还保持着充沛的精力用于写作,直至人生的终点。而泰戈尔之所以高寿,得益于其身心并重的养生之道。

20世纪初期,泰戈尔在不到5年的时间里,先后失去了父亲、妻子、爱子、高徒等5位亲人。这对一般人来说,显然是难以承受的,被这种命运击垮者比比皆是,然而,泰戈尔面对这一连串的巨大不幸,却竭力克制自己,没有过度悲伤,平静地接受这些残酷的现实,并且潜心于创作。1913年,他的诗集《吉檀迦利》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全世界为之震惊,印度人民更是为之欢欣鼓舞。可泰戈尔却显得非常平静,他把奖金全部捐给了一座学校,然后又开始了新的文学创作生活。这与他从印度佛学中领悟了寻求内心平静的崇高境界是分不开的。

泰戈尔的养生之道总结起来有三法,即转移法、超脱法和排遣法。他说:“人们为了从痛苦中解脱出来,像被黑暗围困的幼苗,总是拼命地想撕破黑幕,投身到光明中去。”所以他在悲痛时,注意力向宽慰与欢乐转移,以消除痛苦的折磨。这就是转移法。

泰戈尔又说,生命的悲剧猛地震撼着我们的感情,但生命从整体上看到是极其乐观的,悲剧只是生命的欢乐赖以表现自己的韵律的一部分。他由于什么都看得开,因此能够摆脱生活压在心头上的重荷,即使在猝然来临的打击面前仍泰然自若。这就是超脱法。

再就是排遣法。医学心理家认为,悲哀是一种能量,会造成精神的崩溃,而长久的悲哀会对人体的免疫功能造成摧毁性的打击,易发生溃疡、冠心病,甚至癌症等疾患,即中医谓郁结为疾。泰戈尔排遣悲哀的重要方法是写诗,用诗去寄托哀思,消除这种破坏的能量。

泰戈尔的诗篇7

书的封面是凿上历史印痕的石头,黑与墨绿的色调如同泰戈尔的诗―样,深沉而富有哲理,引入深思。翻开书页,古典的装饰、浅绿的字体……在阅读前我便仿佛采集到百年前消逝的花朵的芬芳,聆听到百年前树上小鸟快乐的歌声,感知到百年前诗人在清晨吟唱的勃勃欢愉……

有人说,泰戈尔先生的诗像光焰变幻的金刚石,永难参透。而我将这金刚石如珍宝般捧在手心,不求将它敲碎―窥其中的奥妙,只求金刚石反射的万丈光芒能穿越百年之遥,有些许光亮照射到我,给我以瞬间的光明常留心中。在这百年的历史长河中,我是多么的渺小;在泰戈尔百万的读者中,我是多么的平凡。但我真切地感受到泰戈尔诗歌带给我的丝丝温暖,如同沐浴在午后的阳光中。我仿佛在时空中穿梭,经历着现实的喧嚣尘事,鼓舞我的却是百年前诗人的片片话语。

在我遭遇挫折时,或许我会伤心流泪、万念俱灰,但当我遇见了慈祥、坚强的泰戈尔,老人对我说:“若是你因错过太阳而流泪,你也会错失繁星。”哭是不能解决任何事情的,悔恨的泪水也无法滋润胜利的种子,我应该抓紧一切的时间开始追赶,与繁星同闪烁共辉煌。泰戈尔告诉我希望永不会幻灭,我与他穿越时间和空间一同想象:“在那群星中必有一颊星,引领我的人生穿行过那不可知的暗域。”在哭泣的无助的漆黑的夜,泰戈尔的诗像一盏明灯指明了我的方向,像山伍忠实的朋友,对我不离不弃,给我安慰与鼓励。“可能询问不可能:‘你的安歇之所在哪里?’,‘就在软弱者的梦乡里。’不可能回答说。”正是这一些短小隽永的哲理诗,伴我度过―个个不眠之夜,成为我一次次在挫折中爬起来的动力。

美德―代代传承。这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德才兼备、闻名世界,却丝毫不敢骄傲懈怠。正因为谦虚,泰戈尔才流芳百世,时至今日我们还能读到他的诗篇。谦虚的泰戈尔以自己为榜样告诉我:“当我们越谦卑时,我们越接近崇高。”在知识高峰的攀越中是永远没有终点的,能使自己攀得更高、站得更稳的方法只有不断攀登,保持谦卑的心态。在我得意洋洋、沾沾自喜之时,泰戈尔的诗句便会像一位诤友一般勇敢地站出来真诚地指出我的错误。他严厉地对我说:“‘伟大’坦然与‘低微’并肩同行,‘平凡’却不与他们为伍。”我品味着这样深蕴哲理的句子,为自己的“平凡”而羞愧,为曾经不屑与“低微”为匝而懊悔,同时感叹伟人的坦然。即使已过百年,这些诗句依然掷地有声,时时警醒我们要谦虚待己、谦虚待人。

我有幸看到百年哲人眼底闪烁的智慧光芒,真理之子泰戈尔给我讲述真理的可贵,他激发我不断去寻找真理,与真理为友,为握有真理而自豪。“谬论经不起打击,而真理却可以。”只有卑微的谬论才会闪烁其词地申辩,而真理不需要,它一直是无言地静默地常留人们的心中。“真理掀起了反对自己的风暴,以四处播散它的种子。”真理并不畏惧反对它的力量,反而因为存在谬论,令真理更显它的珍贵与永不磨灭。

这金刚石的光芒太耀眼、太变幻莫测了,或许我根本没有深刻地明白它们。但这正告诉我,我要不断攀登,无惧途中的瓦砾碎石与丛丛荆棘,我要更接近真理――泰戈尔想传授给百年后的我的最引人深省的哲理!

这本书让智慧的声音穿越百年时光,它像一棵无言的树,内心经历了千百年的锤炼,却不断长出生机勃勃的枝叶,它们似在默默地私语,诉说着漫漫人生路上的见闻与感悟。

今夜,我的灵魂迷失在这片私语的森林中,与百年前的哲人泰戈尔相约。

泰戈尔的诗篇8

泰戈尔说:“鸟儿愿为一朵云,云儿愿为一只鸟。”此岸的触手可及与彼岸的虚幻飘渺都是一种美,也许你在此岸羡慕别人的同时,别人也在彼岸眺望此岸的你,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九年级飞鸟集读书心得电子版2022,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九年级飞鸟集读书心得1自然的诗歌是怎样的呢?我不知道,但是我相信泰戈尔的《飞鸟集》一定是最清新的自然诗集!随便翻开这本书的任意一页,随时都可以看到一些关于自然的词语,比如说:“瀑布”、“鸟儿”、“云”、“太阳”等等。不过,虽然写的都是大自然的事物,但隐喻的却是各种各样人生的哲理。

印度是一个“诗的国”。诗是印度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印度文学巨匠泰戈尔。泰戈尔闻名世界。《飞鸟集》是他的代表的诗集之一。他在诗中写到“假如你为了思念太阳而落泪,难道你没有错过群星吗?”是啊,其实太阳跟群星一样,其实都是宇宙之中的一颗星星,但由于太阳直接给人类带来光明,而星星只会在夜晚的天空里眨眨眼睛,于是在我们眼里,太阳发光发热,而群星的闪耀连月亮的光辉都比不上。于是我们注重了太阳,忽视了群星,注重了伟大,忽视了渺小——但实际上呢?我们已经错过了太阳,难道还要放弃星星的美丽吗。何况很多星星其实比太阳还要大许多了!

“鸟儿但愿它是一朵云,云儿但愿它是一只鸟”。我读到此句会心一笑,其实它们何必各自“但愿”呢?人们总认为别人的东西才是好的,自己的东西总不如别人,但借来一用却往往发现,其实别人的东西也不过如此,或者说还不如自己——不知道有多少你的“厌倦”,别人还在“但愿”呢?

“上帝期待,人能重拾童年的智慧。”那么处在童年的我们有怎样的智慧能让上帝也念念不忘呢?成长的过程中我们又会丢掉多少美德呢!是可爱,是单纯、还是成人难有的真诚。长大后的我,能保留儿时的美好,不让上帝失望吗?

“人类自设障碍,对付自己”中国也有成语叫做自作自受。人类造出武器,相互攻打的也是人类自己。在这句诗歌写后的若干年,环境污染,气候变暖,物种消失,核电危机,哪一样不是“人类自设障碍,对付自己”呢?

《飞鸟集》是一本好书,从它至少有15个中译版本便可以知道,译者和读者对它的喜爱。《飞鸟集》诗歌集语含义非常丰富,就是相同的人,年龄和心境不同,也会有不同的理解!而且当我学习疲倦后,看一看《飞鸟集》身心就会舒展开来,我相信你也会喜欢上它!

九年级飞鸟集读书心得2《飞鸟集》它是诗人泰戈尔的杰作。这部伟大的杰作由325首小诗组成,小诗虽然短小,却蕴藏着一丝童趣和深刻的道理。从不止哭泣的婴孩,到历尽艰险的探险者;从没有经验的青年,到饱经风霜的老者;从平凡不过的小草,到美丽妖艳的小花;从展翅高飞的小鸟,到洁净无暇的白云,无一不充满趣味。泰戈尔用了拟人的手法,让天下万物都活了起来,让它们有机会诉说自己的欢乐与痛苦。

这本书的第一页就写道:秋天的黄叶,它没有什么可唱的,只叹息一声,飞落在那里。这本书的诗句里面,有描写一片美景的,有描写一段对话的,还有凭着对生活感悟写出的警世格言。其中有一句:我今晨坐在窗前,时间如一个过路人似的,停留了一会儿,向我点点头又走过去了。这句话饱含的哲理其实也就是要告诉我们要珍惜时间,这些格言不但能在我们的生活中起到警世作用,还能作为我们的座右铭,时时刻刻激励着我们不断进步。泰戈尔用简洁的语言,构造了一个真理的殿堂。

不可否认语言的简略使得《飞鸟集》难以理解,但这并不影响其蕴含深刻无价的真理。从泰戈尔的文笔中,我感受到的是一种热爱生活的认真的态度以及对爱的思索。毫无疑问,泰戈尔的灵感来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他热爱生活,因此也隐去了生活中的苦难与阴暗,保留的是光明与欢乐。泰戈尔对爱的思索,更是深切,更是执着。男女间纯真的爱情,母子间温馨的亲情,人与自然间微妙的感情。一切人类可以体会的情愫,都被泰戈尔原原本本,又及其含蓄地表达出来。泰戈尔尤其崇尚爱情,他毫不吝惜地运用了大量比喻来赞美爱情的伟大与永恒,就像他写的那样:"我相信你的爱,就让这作为我最后的话吧。"

他把爱与真理恰到好处地放在生活这架天平的两端,没有丝毫的偏差。生活的天平——爱与智慧;生命的天平——爱与真理。这本书虽然难懂,但我们都能从中悟出一样的道理:爱是人生的基础,爱是人生的全部!不妨听着轻音乐,捧着《飞鸟集》,想想自己是一只飞鸟,在无尽的蓝天中自由的翱翔。

九年级飞鸟集读书心得3《飞鸟集》是印度诗人泰戈尔的代表作之一,它由三百二十五首意蕴深长的小诗组成。泰戈尔歌颂这世间美好的一切,万物生灵在泰戈尔的笔下都充满了善意。溪流汩汩作响,那是自然对世界的馈赠。旭日冉冉升起,那是上天对人类的爱怜,诗人的双目滤去了世故与不安,让爱静静的流淌,让美默默的绽放。我们在《飞鸟集》中,追寻美与爱,谛听生命的祈祷,为明天的理想,添上坚定的翅膀。

我存在于世,是永恒的生命的惊喜。

赞美生命,是因为它的存在是一个华丽的奇迹。生命在无垠的宇宙间飘摇,我们常常为其脆弱流泪,也为其坚毅鼓掌。阿甘说过:“生活就是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会得到什么。”而正因为无法预知的未来,才让坚持前行更有意义。

正如《飞鸟集》中提到的:“我存在于世,是永恒的生命的惊喜。”人生是变幻莫测的,此刻你脚下坚实的土地,可以让你赖以生存安生立命,而或许在下一秒,它就会变成沼泽泥淖,吞噬掉你的所有。而此刻你经历的狂风侵袭,在下一秒也可能阳光和煦。所以,在顺境中思虑危机,在逆境中坚信奇迹。要相信生命会在漫长的跑道上蜿蜒曲折出一个璀璨的梦,那些信念,会像夜空中的启明星,伴你度过最黑暗的夜,引领你去夺取属于你的绚烂明天。

永远不要折服于困难,因为活着就会遇到奇迹,因为我们的生命永远有惊喜。

九年级飞鸟集读书心得4读印度诗人——泰戈尔大师的诗歌,不同于读那些明媚中带着忧伤和彷徨的青春故事,他的文字中有一种独特的新鲜。读每一首小诗就像在初夏滂沱大雨后的清晨,推开窗户,你会俨然发现一个清清白白的天空。

《飞鸟集》是一部格言诗集,由325首无标题小诗组成。泰戈尔在诗中把自己比喻成寻找理想境界的“永恒旅客”,像飞鸟一样漂泊寻找。在这部诗集里,泰戈尔把白昼和黑夜、溪流和海洋、自由和约束和谐地统一在一起,短小精悍的诗句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

泰戈尔曾在书中写到:“鸟翼上系上了黄金,这鸟便永不能再在天上翱翔了。”这句话虽然是写小动物的,但实际上是在给人类发出警示。面对生活的风雨,要有清醒的选择。学会舍弃才能卸下人生的种种包袱,轻装上阵,明智的选择胜于盲目的执着。不要为了身外之物而放弃自己最珍贵的东西,例如友情、亲情,都是弥足珍贵的,需要我们珍惜和爱护,失去了这些,即使家财万贯也不能使自己得到真正的快乐和幸福。

“让生命如夏花般绚烂,死亡如秋叶般静美。”这是飞鸟集中极其有名的一句话。泰戈尔用诗来阐述生命,把生命比作四季。夏天激情澎湃,正如正值壮年的我们,是那么灵动。然而到了秋天,树叶频频坠落,枯干的枝条也没有了一丝生机,正如我们生命的尽头,一切变得安安静静,沉归泥土。告诉我们活着的时候要像夏天的花朵一样绚烂,活出的一面,死的时候回首往日感觉不虚此生,不留遗憾,像秋天的落叶一样安静祥和地离开。

“不要说这是早晨,并以昨天的名义将它打发掉,像初次看到的一个新生的、尚未取名的婴孩那样看待它吧。”泰戈尔在诗里还展示了“晨”另一种的意义。每日清晨的到来,并不是一件单调的、无休止的重复琐碎的小事,而是一种永恒的再现。因为晨在到来前,光明战胜了黑暗,自由战胜了约束,这是一支重要的插曲,它赋予了深刻的含义。

泰戈尔的《飞鸟集》曾在中国现代诗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作家冰心在她的诗集《繁星》序里曾说过,她的诗受了泰戈尔的影响。《飞鸟集》虽创作于1913年,现在读来,仍然回味无穷,书中散发的清香,用轻松的语句道出的深刻的哲理,犹如醍醐灌顶,令人茅塞顿开。我想这也正是它吸引人的原因所在,也是它一直经久不衰的原因所在。

九年级飞鸟集读书心得5飞鸟的象征是什么?是自由。大诗人泰戈尔写的这一部《飞鸟集》,以抒情的诗篇记录着他对人生、自然与宇宙的深刻思想,给了我许多的人生启示。

《飞鸟集》中的语言优美,有许多饱含着理性的话语。其中便有一段:“权威对世界说道:‘你是我的。’世界便把权威囚禁在她的宝座下面。爱情对世界说道;‘我是你的。’世界便给予爱情以在她屋内来往的自由。”这段话用语言描写与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地诠释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可以说《飞鸟集》中的智慧是无限的。

这部诗集以“飞鸟”的名字命名,因为这部诗集是自由的完美体现。它带给人轻松愉悦之感,阅读过后,仿佛脑海中真的有一群群展翅翱翔的飞鸟,它们向往蓝天,努力高飞,把天空作为自己生命的起点、终点。这部诗集想告诉我们,每一个人心中都应有一个信念,在人生旅程中不断向前拼搏、迈进,正如天空中不停飞翔的飞鸟。

整部诗集由325段小诗组成,每段小诗都有它不同的寓意。我对于其中的一些感到十分地有道理,反复地阅读;可是另有一些我读不懂是什么意思。这里面蕴含的哲理非常广,可能因为我学识浅薄,人生经历少,才不能完全读懂。虽说如此,但这并没有打消我的阅读兴趣。作者写下这一部诗集献给后人,其实是给予了后人无限的精神财富。《飞鸟集》仿佛飞鸟般自由飞翔入人的脑海、心田,使人久久难忘。

人也应该像飞鸟一样,不放弃自己一生的追求。

上一篇:描写春天的古诗范文 下一篇:关于理想的名言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