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面教案范文

时间:2023-10-16 22:02:19

一面教案篇1

1、高职院校专业教学档案的特点

专业教学档案作为一种特殊的档案,不同于一般的人事档案、城建档案、组织发展档案、民生档案等等,具有自身诸多的特点。高职院校专业教学档案专业性非常强,主要体现在高职院校涉及到很多学科的专业知识;高职院校专业教学档案教育性很强,因为其直接涉及到诸多具体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效果;高职院校专业教学档案实用性很强,因为专业教学档案直接关于实用学科的一些档案资料。这些都是高职院校在推专业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要好好把握的方面。

2、高职院校专业教学档案的功能

高职院校专业教学档案主要服务教学而存在,彰显了其较强的教学功能与教育功能;同时,专业教学档案也是一个反映和储备教学相关资料的知识信息宝库,能够很好为教师进行专业教育的研究反思与相关专业发展的研究服务,具有很强的研究价值。作为学校的重要档案之一,高职院校专业教学档案能够很好促进学校档案事业的发展,其信息化在很大程度上也反映了高等教育信息化和国际化发展的大趋势。

二、当前高职院校专业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其成因

尽管专业教学档案具有诸多的作用和功能,但是由于各个层面的原因,我国高职院校专业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在价值取向与理念、模式与方式的选择、内容与范围的覆盖、功能的拓展和发挥、管理人员的素质等方面均存在很多不适应信息化发展的方面,非常需要高职院校及时有效应对和切实处理。

1、当前高职院校专业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面临的问题。关于这方面主要体现体现以下几个方面:从理念与价值取向问题上看,高职院校对专业教学档案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性没有形成共识,国际化和信息化理念明显不强。从内容和范畴视角看,高职院校在开展专业教学档案信息化时,对专业相关的基础档案数据准备不够,涉及到的专业范围有待拓展。从模式与方式视角看,高职院校在开展专业教学档案信息化时,没有充分利用好网络平台,没有整合好专业教学档案的信息化模式与传统模式的整合融合和创新发展。从功能的拓展视角看,高职院校在开展专业教学档案信息化时,涉及到专业教学档案开发利用不多,在某种程度上很缺位,彰显了专业教学档案信息化的功能开发不够。从管理人员的素质与组织机构上看,高职院校在开展专业教学档案信息化工作时,管理专业教学档案人员的素质不高,而且档案意识不强,一般都是教学秘书附带在做;没有成立专门的档案管理机构,更不要说相应的专业教学档案信息化的机制和体制建设。

2、引发高职院校专业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问题的成因造成我国高职院校专业教学档案信息建设存在各种问题的因素,来自学校层面、师生层面和管理人员等层面。一是学校层面的重视力度不够,这主要体现在高职院校投放到专业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明显不足,导致了专业教学档案管理人员缺乏、管理设施设备陈旧落后。二是受到学校本身信息化建设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高职院校开展学校层面的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力度不大,一种放眼全球和面向世界的态势还没有真正形成,这就严重影响了专业教学档案借鉴国际高校专业教学档案及其信息化建设的成功做法。三是教师和学生对专业教学档案信息化的利用和开发不够,主要体现在高职院校师生专业教学档案意识不强,没有认识到教学档案与教学工作、学生专业学习成长的互动关系,导致专业教学档案的信息化建设的精神支撑和内在驱动力不足。

三、提升高职院校专业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水平的对策

针对高职院校专业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积极借鉴和吸收国外大学专业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经验教训,构建国际化和科学化为主的价值取向和理念,紧跟高校教育发展的需要,不断拓展和更新专业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内容,整合好专业档案传统模式与现代信息化模式的关系,充分调动专业教学档案信息化的功能和作用,大力提升专业教学档案管理员档案学和专业学科的知识与视野,注重提升其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水平和能力。

1、努力构建信息化与国际化为主的价值取向与理念,推动高职院校专业教学档案信息化工作科学发展。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在推动专业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时要从人才培养模式视角下,不断拓展丰富自己的建设理念,不断规范自己的价值取向。一是坚持质量理念,要求高职院校在推动专业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时,务必要重视专业教学档案信息化过程各个环节做到质量第一。二是坚持科学化和人性话的理念,要求高职院校在推动专业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时,务必要遵循高职院校的教学规律、学生学习规律和档案信息化发展的规律,将专业教学档案信息化发展纳入科学化和轨道;同时注重根据教师和学生的需求,不断调整专业教学档案的发展内容和范围,力求服务于学校师生的成长发展。三是坚持国际化与标准化的理念,要求高职院校在推动专业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时,务必要积极借鉴国外发达国家高校的专业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经验和成功做法,努力与国际接轨,力求标准化发展。

2、与时俱进拓展专业教学档案覆盖的范围与内容,不断提升高职院校专业教学档案信息化的覆盖面和惠及面。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在推动专业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时,要根据高职院校本身发展的需要,根据教师和学生的需要,不断延伸专业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覆盖范围,从而健全高职院校专业档案信息化发展的内容体系,力争囊括整个教学系统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

3、努力整合创新专业教学档案的信息化模式与方式,提升高职院校专业教学档案信息化发展的实效性和时效性。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在推动专业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时,要积极利用网络平台,大力推进专业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模式;同时也要不断更新传统教学档案管理模式,力促两者形成整合互动的发展态势,形成高职院校专业教学档案信息化发展的合力。

4、不断拓展专业教学档案信息化的功能,努力增强高职院校专业教学档案信息化的发展空间和平台。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在推动专业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时,要通过各种方式,不断宣传专业教学档案信息化的功能,让之努力服务于高校。

5、全方位提高专业教学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不断增强高职院校专业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人力基础。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在推动专业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时,要通过各种形式和平台,从档案业务、教学业务、学科专业与网络技术等方面不断提升专业教学档案人员的能力和素质,力求为高职院校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发展提供坚实有力的人力资源准备。

总之,高职院校专业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非常复杂而重要的系统工程,需要学校、院系、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和协作。目前最关键的是要建构起这种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长效机制,不断扩大专业教学档案的功能和角色,以便更好推动高职院校发展和人才的培养。

一面教案篇2

关键词:运用;初中政治教学;案例教学法

引言

初中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初中政治教育对学生思想道德培养以及全面发展有着深远影响。在初中政治教学中有效应用案例教学法,能将教学与实际充分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思维能力等,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因此,探讨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政治教学中的运用十分重要。

一、初中政治教学运用案例教学法的原则

(一)实践性原则

初中政治教师在引入案例进行教学时,必须要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升,让学生能够在教学中有充足的实践机会,从而实现教学的学以致用[1],充分发挥出案例教学法的优势和价值,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意识,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水平。

(二)针对性原则

初中政治教师在应用案例教学法教学时一定要遵循针对性原则,结合教学内容选择有针对性的教学案例,确保教学案例在教学中的有效性,让教学能更加贴近初中生的实际生活。引入的案例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和认同,让学生能积极主动地思考案例,学习案例中的教学知识,总结案例经验并且吸取教训,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三)方向性原则

初中阶段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生命观形成的关键阶段,很多初中生由于认知能力、辨别能力较差,导致在面对是非对错时经常会出现不知所措,甚至行为偏差的现象,这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发展。初中政治教育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初中政治教师在运用案例教学法时要坚持方向性原则,在选择案例上重点选择正面、有积极教育意义的案例,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与是非辨别能力,正确指引学生的健康发展方向,同时通过一些反面案例有效警示学生,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促进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生命观的形成,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四)时效性原则

初中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理,对新鲜事物、外界环境或者学习都有较强的接受能力。因此,初中政治教师要遵循初中生心理发展特征,在应用案例教学法时坚持时效性原则,引入时下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实时案例,让学生正确认识到政治知识与自己生活的紧密关系,激发学生对政治知识的求知欲,从而拉近政治知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能有意识地自主学习政治知识。

二、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政治教学中的具体运用策略

(一)钻研教材,合理选择案例

教师是初中政治教学的实际执行者,教材是教学活动开展的主要依据[2]。因此,初中政治教师要加强对教材的钻研,在实施教学前明确教学目标,结合教学内容尽量选择与初中生有关的教学案例,确保案例的有效指向性,通过自己编写、新闻收集等方式引入能够满足教学需求的案例,让学生可以在与教师一起分析案例后更加理解教学内容,并且可以从案例教学中得到更好的思想教育,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例如,在教学初中七年级上册《学会控制情绪》一课时,教师可以引入马加爵案例,马加爵因为在校期间受到同学的歧视,产生了焦虑、忧郁、愤怒三大负面情绪,这些负面情绪日积月累使马加爵形成了扭曲的性格,最终他情绪失控,不仅亲手毁掉了室友的一生,也亲手毁掉了自己的一生。学生在听完这个案例后,更能激发自身的共鸣,不仅会对情绪控制的重要性有深刻的认识,同时还会对同学歧视、同学关系进行深入思考及反思。教师在与学生简单分析案例后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学会控制情绪,学生在听完这个案例后会更加积极学习本节课的内容,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积极性,还有效地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和警示教育,促进了学生良好思想道德的形成。

(二)找准教学时机,适当插入案例

目前,虽然很多初中政治教师能正确认识案例教学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教学中也越来越多地应用案例教学法,但教学效果却差强人意,插入案例时机不够精准是影响案例教学效果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初中政治教师想要在教学中最大化地发挥出案例教学法的优势和价值,就必须要找准教学时机,适当插入案例,让理论知识能够与实践充分结合,避免教学出现脱离理论、脱离实际生活的现象,提高案例教学的有效性,打破传统案例教学过于形式化、机械化的弊端,从而真正发挥出案例教学法的积极作用,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初中七年级政治《对不良诱惑说“不”》一课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这样的教学疑问:“同学们,你们在生活、学习中有没有遇到过类似暴力行为、网络游戏、活动等不良诱惑?”要求学生思考自己遇到过的不良诱惑并且在课堂上分享给其他同学,在学生互相分享后,教师要在这时适当插入有关不良诱惑造成犯罪和伤害的负面案例,以此来让学生深刻认识到拒绝不良诱惑的重要性,在学生对这一知识点有一定的理解后,教师要“乘胜追击”继续提出问题:“同学们,我们该如何做到彻底抵制不良诱惑的侵蚀呢?”在学生思考并回答了这个问题后,教师抓准这一时机再次引入一个有关拒绝不良诱惑的正面榜样案例,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准,让学生能在正面榜样案例正确思想行为的熏陶下,提高拒绝不良诱惑的良好意识。在这种抓准时机引入案例的教学中,案例与教材理论知识融合到了一起,既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领悟和掌握,也促进了学生从了解知识到应用能力的迁移。

(三)以学生为主体,全面分析案例

分析案例是初中政治案例教学法中的关键环节,直接关系着教学效果。因此,初中政治教师在案例教学中要重视分析案例,给学生提供一个有助于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政治学习环境,通过设置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参与到案例分析中来,与学生一起全面分析案例,发挥学生主体作用[3],提高教学互动性。教师在开展小组合作分析案例活动时,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增加对学生分析的关注度,对于分析思路有偏差的学生,及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确保学生学习的方向正确;二是教师要多运用赞扬、激励性的语言,增加学生案例分析的自信心,鼓励学生能全面展现自己,拓展思维,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推进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是提高教学效果、顺应时展需求的必然趋势。初中政治教师在教学中要正确认识案例教学法的应用原则,钻研教材,合理选择案例,找准插入案例的教学时机,与学生一起全面分析案例,从而发挥出案例教学法的积极作用和价值,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面教案篇3

关键词 案例教学 行政管理专业 学生 创新能力 提升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Use of Case Teaching to Enhance Students' Innovative Capacities

of Administrative Management Professional

SU Xiling, HUANG Shujing

(College of Politics and Administration,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Guilin, Guangxi 541004)

Abstract Compared to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ase has a teaching mode interactive teaching, practical teaching process, comprehensive teaching participation and equality and other aspects of teaching content. The use of case teaching, administrative professional help enhance students' awareness of innovation, knowledge-based and innovative thinking, so as to enhance its ability to innovate. From a practical point of view the administration of teaching, case teaching there are still many problems and obstacles. To this end, we should start from teaching philosophy,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methods and evaluation four aspects, to improve the professional teaching, enhance the students' ability to innovate.

Key words case teaching; administrative management professional; student; innovative ability; enhance

1 行政管理专业案例教学的理论诠释

行政管理专业案例教学,是专业教学从基础理论知识传授向实践应用过渡的前置性“接口”,是在高等学校开展对学生的职前培训。它试图通过体验式案例,使学生从感性经验中中学习和理解行政管理理论知识,认知和体验行政管理实践过程,发现和掌握行政管理的一般性规律。行政管理专业的案例教学主要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第一,教学模式的互动性。作为一种典型的启发式教学模式,案例教学可以有效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向互动,而且使得信息的传递与反馈同时进行。第二,教学过程的实践性 。案例教学主要是对教学案例进行模拟、分析和讨论,要求学生融入案例。学生作为案例事件的参与者,需要身临其境地面对实际问题并寻求答案。这就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基本知识和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第三,教学参与的平等性。 在行政管理专业案例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的角色是信息传递者、引导者、倾听者,而学生则是案例教学的主体。这样,在案例教学和案例讨论过程中,学生能够平等地参与到案例的分析与探讨之中,充分体现了体现了教师引导性与学生主体性的结合。第四,教学内容的综合性。 案例教学涉及到众多环节和不同领域,同时也有必要借助多元化的和教学工具和分析方法,更好地达成教学效果,体现案例教学的综合性特点。

行政管理专业属于应用型专业,案例教学对本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案例教学是激发行政管理专业学生创新意识的有效前提。在行政管理专业的教学中,案例教学的重要作用在于,它“在行政管理理论研究与生动的行政管理实践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具有解决公共行政问题的情境感特性,有助于激发和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其次,案例教学是构筑行政管理专业学生知识基础的重要途径。与传统教学模式相区别,行政管理专业案例教学需要学生积极去思考问题,主动去掌握相关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辅知识,并注重知识的现实性运用。最后,案例教学是培养行政管理专业学生创新思维的有益方式。“无论对于教师还是学生来说,案例教学更具有威胁性和挑战性,因为它更为民主。”在案例教学的氛围中,学生可获得与教师平等交流的平台,并有助于激活对传统教学模式下专业知识的批判和创造性反思。这在很大程度上将有利于行政管理专业学生接受较为系统的创新思维的教育和训练,培养创新思维,启迪创新潜能,同时也取得行政管理专业案例教学的效果最大化。

2 行政管理专业案例教学的现状与问题

当前在国内深化教学改革和行政管理学科迅速发展的新形势之下,案例教学在高校行政管理专业教学中得到了逐步引进和运用。但是总体而言,我国行政管理学科建设起步比较晚,行政管理专业案例教学仍然面临一些问题和困难,不利于行政管理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的方面,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案例教学的地位有待于进一步提升。由于中国高校对于案例教学重要价值和意义认识不够,加之高校教学模式长期形成的教师讲授灌输、学生听课记录的“填鸭式”教学路径,使得不少学生养成了被动学习的习惯。按照案例教学的要求,学生必须是一个主动参与者。而目前就学生的现状而言,在从被动接受者向积极主动参与者的转变过程中,他们尚存在一定的适应性困难,不利于良好的案例教学氛围的形成。因此,如何进一步提升案例教学的地位,科学地选择和设计行政案例,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成为行政管理专业案例教学必须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其次,案例教学硬件设施建设亟待加强。一方面,行政管理专业案例教学的教材建设和案例库资源建设有待于进一步强化。由于国内行政管理专业发展起步较晚,案例教学更是姗姗来迟,更多地是依靠引入西方国家的案例资源来弥补本土案例的匮乏。这些案例由于缺乏“中国语境”,因而很难引起中国学生的共鸣。而且,在实际案例教学中,教师往往中选择一些脱离学生知识储备条件的、情节过于复杂的“经典案例”,也会导致学生无从下手,进而影响其参与讨论的兴趣和案例教学的效果。另一方面,许多高校对案例教学的配套设施建设重视不够,案例教学的基础设施较薄弱,也会使行政管理专业案例教学的实际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影响教学质量。

再次,案例教学方法尚不规范。由于在行政管理专业引入案例教学仍处于摸索阶段,不少教师对案例教学的科学内涵把握和理解不够,在实际操作中存在诸多问题。这种误区和障碍主要包括:一是将案例教学等同于举例子,将案例教学等同于举例说明,缺少案例教学过程的回应性、启发性;二是案例教学与理论传授相脱节。事实上,理论传授是案例教学的支撑,学生只有在掌握一定基础概念和理论的前提下,才能对案例展开充分的分析与讨论;三是教师易陷入角色误区,在案例教学中,教师容易充当自由角色,任由学生自由讨论;或者充当讲解员的角色。总之,这些不规范的案例教学方法,严重影响了案例教学的实际效果,导致学生对参与案例教学的积极性不高,从而使得他们的创新意识不强烈,创新思维得不到良好的发展。

最后,案例教学评价体系有待优化。从教师的角度而言,现行教师的评价考核体系与教师教学方法的新旧、上课质量的优劣关系并不大,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开展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评价指标也不足。同时编写行政管理案例需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案例却不能作为研究成果。此外在对教学质量的评价方面,仍然只侧重于评价,忽略了对学科教学中创新的评价,这些因素都会导致教师缺乏推行案例教学的动力。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缺乏相应的评价考核机制,学生考试内容、成绩的评定标准等都与案例教学没有紧密的联系,加之案例教学对学生能力的要求很高,因此习惯于传统教学方法的学生容易对案例教学产生畏惧、甚至排斥的心理,这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开发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3 进一步运用案例教学提升行政管理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对策

把强化提升行政管理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出发点,可以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评价四个方面改进行政管理专业案例教学,力求在学科教学与学生培养之间找到结合点。

首先,强化案例教学理念,营造有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良好氛围。在强调行政管理专业案例教学的积极作用的同时,要积极转变行政管理专业案例教学的指导思想。在案例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应该是一种互动关系,而案例则构成了他们沟通的平台。在以案例为基础而构筑的沟通平台上,教师和学生平等对话关系。作为案例讨论的设计者和组织者,教师的主要作用在于引导学生去思考。必须要明确,案例教学是一种以问题为中心的,以启发为途径的,学生自主性学习方式,对教与学的关系进行重新定位,是有效施行案例教学的先决条件。

其次,加强案例教学内容和设施建设,搭建有利于丰富学生知识基础的优质平台。一方面注重完善行政管理专业案例教材和案例信息库的建设。逐步建立和完善具有我国特色的行政管理案例教学库,高校也应加大对行政管理案例教材建设的支持力度,建设一批典型高质的本土化案例教材。同时,行政管理专业教师也可鼓励学生一起自主进行案例库的收集、积累和编写,尤其是具有时效性和本土化的案例,实现从被动等待案例向主动收集、整理案例资料的转变。另一方面,必须进一步加大行政管理专业案例教学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高校可以建立专项资金用于案例教学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包括建立一些专用的案例教学模拟教室、行政管理案例库、决策分析模拟厅、电子政务实验室等,为实践教学活动提供基地。

再次,规范案例教学方法,注重有益于拓展学生创新思维的关键环节。行政管理专业案例教学的每个环节需要规范运行,注重技巧,关键在于促进师生互动,调动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在案例教学课前准备阶段,教师可以事先选择合适的行政管理案例,通过有意识的引导,让学生查阅资料有所准备,消除对案例教学的心理障碍。在课堂讨论阶段,鼓励学生通过个体独立或群体合作的方式做出分析和判断,积极寻找多种解决方案。并及时对课堂讨论情况进行总结评价,对所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疑问进行信息反馈。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充当学生的引导者和监督者,言传身教地教会学生相互沟通,同时增强其说服他人的能力,为案例教学营造一个有效的课堂环境,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经过反复的学习和领会,使学生能够自然而然地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激发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培养创新的思维习惯,提升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完善案例教学评价体系,激发有助于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活力。一方面制定行政管理专业案例教学的激励机制。确保高效的行政管理专业案例教学质量,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也是必不可少的。另一方面建立行政管理专业案例教学效果测评系统。跟踪研究行政管理专业案例教学实践,建立与之配套的教学效果测评系统是十分必要的,这也有利于提高行政管理专业学生参与案例教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基金项目:本文是广西师范大学课程与教改项目《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行政管理专业实验教学改革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 小劳伦斯・E・列恩.公共管理案例教学指南[M].郄少建,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2] 崔宪宏.行政管理学案例教学的四个关键环节[J].太原大学学报,1999(4).

[3] 楚永生.行政管理专业案例教学面临的困境及对策探析[J].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09(1).

一面教案篇4

(湖北经济学院法商学院 湖北 武汉 430205)

摘 要:影视案例教学法作为书面案例教学的一种重要补充,具有直观生动、趣味性强、能实现对学生的全方位刺激等诸多优点。将其运用于管理学教学中时,教师应关注影视案例的选择与剪辑、影视案例的课堂使用与评估以及影视案例与书面案例的联合使用等方面的实施策略问题。

关键词 :管理学教学;影视案例教学法;教学方法;影视素材

中图分类号:G40-03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65-2272.2015.03.023

收稿日期:2014-11-28

0 引言

早在苏格拉底时期就有了案例教学法的雏形,现代案例教学法首先出现在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之后被广泛地应用于经济学、管理学、军事学、教育学等领域。

案例教学法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变得直观而鲜活、将单向的信息灌输变为多向的交流与沟通,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改变了以往学生在课堂上的思维懈怠和思维停顿的状况。

但在经过了几年的《管理学》实际教学之后,笔者发现在运用传统的书面案例进行教学时存在诸多不足:阅读和理解案例比较费时;对于存在阅读或理解障碍的学生无法使用;案例的情景性不强,内容不直观,缺乏趣味性……。

为了克服书面案例的不足, 笔者尝试使用影视案例来进行辅助教学,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际教学摸索和检验,效果良好。与书面案例相比,影视案例具有以下突出优点:

(1)影视作品案例内容直观、生动、趣味性强。所有的案例都是故事,都是对某一个事例的描述。书面案例的描述一般采用文字方式描述,学生通过阅读的方式了解故事的时间、地点、背景、发生的问题以及人物的内心世界,其形式呆板,不直观,趣味性差。而视频案例特别是选用影视作品的影视案例,将故事转换为可视听的文字、图形和图像,学生对案例故事的了解可以通过观看、听及身临其境的感觉来感受故事,生动直观、趣味性强,使教学内容变得更为丰富。

(2)影视案例能更有效地反映案例所聚焦的管理问题及其环境。通过演员的表演、故事情节的安排,可以有效地表现出案例的故事情景,形象直观,易于学生理解。

(3)影视案例教学法实现了特定教学情境下对学生的全方位刺激。在影视教学法中, 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渠道是多方面的,是集想、听、看、评于一体的综合刺激过程,有利于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因此,将影视案例教学法作为案例教学法的一种重要的实现形式来加以研究和推广对于管理学的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1 文献回顾与研究方法

目前,国内已有不少学者开始对影视教学法展开了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影视教学法的作用与意义。焦慧慧认为影视教学法以鲜活的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学习动机和创造力,实现了先进的教学方法与现代教学手段的最佳结合,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整体素质提高的有效途径。夏红认为多媒体教学环境为教学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充分的技术手段的支持,充分发挥和挖掘多媒体教学环境的潜力,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应当是今后一段时间内教学方式改革的主要思路之一。

(2)影视案例教学的功能与教学策略。罗光华认为影视案例教学具有三个主要功能: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构建有效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教学效果;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促进教师成长。余国新探讨了影视作品案例的特点及作用, 提出了案例教学中的关注点。

(3)影视教学法在具体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张风华对影视教学法在思修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中的运用进行了研究;尧国靖研究了影视教学法在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游春梅对影视教学法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邓烈研究了影视教学法在国际法教学中的运用。

总体来看,目前国内对影视教学法的研究还处于兴起与发展阶段,研究影视教学法的时间相对较短,研究还相对不成熟。其中,对影视案例教学法的研究则极少,对影视案例教学法在管理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就更少了。但目前,国内对影视教学法在具体课程中的应用研究已日益成为该研究领域的主要趋势之一。

因此,开展影视案例教学法在管理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就显得非常必要,这不仅符合目前国内研究的发展趋势,同时这也必将是今后一段时间内管理学在案例教学方面的教学方式改革的主要思路之一。文章采用文献研究和经验总结相结合的方法,对影视案例教学法在管理学教学中的实施策略进行探讨。

2 影视案例教学法在管理学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2.1 影视案例的选择与剪辑

教师应在完成整体教案的基础之上,根据所授知识点与教学方法的设计来选择合适的影视案例,以确保所选用的影视案例与教学内容高度相关,且与其它教学内容能实现自然和谐的过渡与衔接。

在此略举几例,在讲解管理者与管理的职能时,我们可以选择以海尔集团为原型的电影《首席执行官》作为案例,要求学生在课余时间观看,加深学生对管理的职能、管理者的分类及管理者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的认知;在介绍管理理论的演进时,可以选择卓别林的《摩登时代》的前20分钟内容作为案例,让学生形象了解科学管理理论的早期实行阶段的利与弊;在讲解决策的信息原则时,可以节选陈道明主演的电视剧《楚汉传奇》中刘邦决定入蜀的片段作为案例;在诠释领导的本质时,可以选择央视《对话》节目《稻盛和夫的经营哲学》作为案例,让学生在学完相关理论之后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评析,加深对领导本质的认知,增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感;在讲授情景领导理论时,可以节选《亮剑》中李云龙指导张大彪训练拼刺刀和李云龙与赵刚视察骑兵连的片段作为对比案例,根据理论对案例进行分步评析和角色扮演,促使学生加深对情景领导理论的理解和掌握其在管理实践中的运用。

除了确保所选择的影视案例应与所授知识点高度相关之外,在影视案例的节选与剪辑上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突出与管理学知识点相关的情节。节选剪辑时,应以能充分展示相关管理情景、突出相关知识点为原则,剪去与知识点无关的内容以增强案例的针对性。

(2)注重影视案例的背景陈述。节选出来的影视案例应具有较完整的情景,能较好地诠释相关理论,或者能很好地展现现实的管理情境。

(3)影视案例的播放时长应适宜。未经剪辑的原始影视资料一般时间较长,短则50分钟左右,长则近2个小时,是不适合在课堂上直接播放的,否则教学活动就变成影视欣赏了。根据笔者的经验,影视案例的播放时长一般控制在15分钟以内比较合适,短的案例一般控制在5分钟左右。这样不管是使用一节课还是两节课来开展案例教学,师生双方的时间分配都比较好安排。

(4)兼顾趣味性。与同一个知识点相关的影视案例可能有很多,在满足上述基本条件的前提下,我们应该优先选择更具趣味性的案例,以活跃课堂讨论的氛围。此外,影视案例是否符合现今的时代特性、是否容易被学生理解也是一个重要的维度。

2.2 影视案例的使用与评估

(1)影视案例分析的课前准备。对于一些点缀型的较小的影视案例,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直接使用而不需要学生提前做准备。但对于那些较大的比较重要的影视案例,教师应该提前将案例讨论的任务布置给学生,让各案例小组的学生利用课外时间提前观看并做好案例分析的准备工作。

(2)影视案例的展示与讨论。不论学生是否提前观看过影视案例,在正式的案例分析课上教师都应该完整地播放影视案例,以唤起学生对案例内容的记忆。教师在正式展示影视案例之前,还应该简要介绍所节选的影视案例的背景,帮助学生更好理解案例内容及其所反映的问题。此外,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利用手机等播放工具在小组讨论过程中重复观看案例材料,以增强对案例细节的分析与理解。

影视案例分析的课堂讨论环节与书面案例分析基本相同,教师可以视情况采用小组发言、自由讨论、头脑风暴、角色模拟、无领导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

(3)影视案例分析的总结与评价。影视案例分析的总结与评价环节与书面案例分析也基本类似,只是教师在运用管理学知识点对案例细节进行评析时应该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案例的具体细节分析上,教师应该结合影视截图或情节回放一对一地进行,这样有助于学生对案例所涉及的管理学知识点的深入理解,最大程度地增强学生对案例所展示的管理实践的体验感。

2.3 影视案例与书面案例的联合使用

目前,相比书面案例而言,可用于管理学教学的影视案例的数量还是相当稀缺的,主要依靠教师自己去收集和加工。而选取与制作影视案例需要花费教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还需具备一定的视频处理技术。因此,很大一部分的案例教学还得依靠传统的书面案例进行,这就要求教师需要将影视案例与书面案例联合使用来展开教学。

另一方面,在实际的教学中,要避免过于频繁地使用影视案例,否则容易让学生产生上课就是去欣赏影视素材的感觉,进而失去对课程内容的学习兴趣,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削弱教师在教学中应有的主导作用,从而降低教学的有效性。

因此,教师应该从有效教学的角度出发,综合考虑影视案例教学与书面案例教学的优缺点、资源的可得性、使用成本等多方面因素,在两者之间做出一个平衡的选择。

3 结语

管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单纯的理论教学是无法使学生在管理理论与管理实践之间建立起有效链接的,这需要借助案例教学来解决。与传统的书面案例相比,影视案例具有丰富的叙事性和表达力,更具趣味性,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对于课程学习的兴趣,有利于充分刺激学生发挥右脑的功用。影视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建构式学习方法,呈现的是一种快乐积极的学习方式。通过影视案例教学,我们可以将大量文字信息转换成影像视觉信息,而相同条件下,人们通过影像视觉获得的信息量更大,印象更深刻,体验感也更强。

因此,对于管理学教学来讲,影视案例教学法值得我们去深入地探讨与研究,而其应用前景也势必会越来越广阔。

参考文献

1 余国新.浅谈管理学影视作品案例[J].科教文汇,2007(3)

2 罗光华.影视案例教学的功能与教学策略[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2(12)

3 夏红.影视教学法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中的应用[J].航海教育研究,2005(1)

4 邓烈.唐昭红,影视教学法在国际法教学中的运用[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12)

一面教案篇5

论文关键词 独立学院 刑法 案例教学法

刑法学是一门很重要的法学专业主干课程,具有内容多、难度大、不易掌握等特点,抽象的法律解释容易枯燥。独立学院学生,更需要培养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刑法案例教学不但能使抽象、复杂的法律条文变得简单、易懂,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素质,有效地检测教学效果,通过开展案例辩论、案例分析,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目前独立学院刑法案例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近年来,独立学院刑法教学中已经普遍穿插了案例教学,但由于独立学院发展历史不长,师资队伍还不很稳定,教研投入力度有限,独立学院刑法案例教学还存在不少阻碍和问题。

1.案例教学方法相对单一。理论讲授法仍然是当前独立学院刑法课程教学的主要方法,讲授过程中任课教师大多会穿插案例教学,但案例教学方法较为单一,举例的方法是通常使用的方法,主要用于解释某一刑法基础理论知识。“案”“理”结合不紧,很多时候是教师设问,教师自己回答,学生参与程度低,学习积极性没能充分调动起来。教师没能精心设计案例教学课程,在教学活动中仍然扮演着中心角色,案例讨论的课堂组织不到位,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没能得到培养和锻炼。

2.案例教学课时不足。很多独立学院刑法教学按总则与分则分上下两个学期完成教学,每学期周课时3节,其中实践教学课时没有硬性规定,因需要讲解的内容较多,整个刑法教学基本以理论讲授形式进行。案例教学需要全面了解案情、分析探讨争议问题,常常要花不少教学课时,很难从现有的每周3节课时里抽出时间组织案例教学。

3.教学案例没有系统化。案例的选择直接关系到案例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任课教师往往随机从网上收集案例,很多案例都近乎虚拟,案情设计有些理想化,案例争议性较小或代表性不强,当地法院时新的审判实例使用不多,没有形成统一的刑法教学案例集。

4.案例教学考核方式不尽科学。案例教学考核机制不健全,目前针对案例教学的考核方式主要是期末考试的案例分析题,这种考核方法带有较大的偶然性,且不能考核学生的综合素质。

5.案例教学配套机制不健全。案例教学不仅涉及教学方法和理念的革新,还需要教师素质的不断提升、教学管理和教学内容的不断完善以及学生的积极配合和参与。但从当前独立学院案例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在案例教学的教学思想和理念上尚未形成正确、统一的理解和认识,任课教师组织案例教学的积极性不高,教研组织力度不够,而且,案例教学师生素质也难以满足严格意义上案例教学的要求。

二、独立学院刑法案例教学改革设想

独立学院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要求学生具有更强的实践能力,刑法案例教学的改革和运用是切实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

(一)改革刑法案例教学模式

刑法案例教学本身是个复杂的过程,其中不仅涉及教师的讲授方法,还涉及学生的参与方式和课堂氛围。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灵活采取多种教学模式:

1.列举案例教学模式。这是目前大多数独立学院刑法教学过程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一种模式。列举案例教学是指教师在授课中,为了解释某一法律理论、法律条款或某一实践问题而列举一个或一组案例进行示例性解说的教学方法。列举案例教学对案例的细节没有过多要求。可以是几句话就讲完的一个案例,也可以是在一节课内讲完的一个案例。既可以是实际案例,也可以是教师根据有关材料加工而成的案例。

2.课堂案例讨论模式。课堂案例讨论模式可选择使用,课堂讨论可以小组讨论或对抗辩论形式进行。重要的讨论案例应课前提供给学生预习。小组讨论时小组成员可相对固定,一般为4-6人,小组讨论时,每个成员都要求充分表达个人观点,教师可选择部分小组当堂进行观点阐述,最后任课教师进行点评分析。对抗辩论通常将全体学生按照观点不同分为2-4个小组,经充分讨论后以小组形式当堂进行课堂辩论。辩论过程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加同学、师生间的交流和了解,也能有效地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表达与合作能力。

3.模拟法庭模式。刑事案件的模拟法庭教学可与“刑事诉讼法学”课程教学同步进行。由学生担任法官、检察官和律师角色,利用律所或法院提供的真实案例,按照法院审理刑事案件的程序和方式进行模拟审判。学校需建设模拟审判法庭,并购置必要的服装和器具,力争达到仿真效果。模拟法庭教学需要做多方面的准备工作,使用次数不宜过多,一学期以3-5次为宜,每一个角色可由3-5人担任,学生可更换角色进行操练。

4.法律诊所教学模式。诊所法律教育是一种由教学单位开设的,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们凭借自己已经学到的法律知识去办理真实案件的教学方式。诊所通过指导教师(Clinic Professor)指导学生为社会弱势群体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文书、或参与案件等方式,促使学生在具体办案过程中主动学习法律和运用法律,加深对法律的理解。同时,也使学生应有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得到增强。

笔者所在单位早在2006年就建立了江西省第一家高校法律援助工作站,一直以来,利用这一平台,在法学专业教师的指导下,组织学生对社会提供了大量的咨询、代书、调解、调查和诉讼等法律服务。学生参加法律服务的热情很高,所有参加法律援助的同学都认为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学到了许多课堂教学中不能学到的知识和经验,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得到了有效地培养。这种教学模式一般是利用课外时间进行,需要任课教师课外进行单独指导。办案过程中,教师可拿些典型问题到课堂讨论,教学效果非常好。

(二)合理分配教学时间,保证必要的案例教学课时

《刑法学》计划课时一般为108-126课时,而需要讲授的内容较多,如果面面俱到,则完不成教学任务,根本没有案例教学所要求的分析和讨论时间。任课教师应合理分配讲授课时,挑选各章节的部分内容着重讲解后,类似内容可通过案例教学形式完成。这样既避免了连续理论讲解的枯燥,又挪出了案例教学时间,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特别是刑法分则的讲解不需要面面俱到,只需挑选重点罪名进行案例讨论式教学。

本课题组还设计在《刑法学》课程结束后,作为必选课程开设一门“刑法案例分析”课程,约18-20课时(9-10周),时间安排在大三年级。主要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讨论,锻炼学生逻辑思维及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同时紧密结合司法考试题型,训练学生充分运用已有的刑法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法律诊所式教学也可在这一阶段进行。

(三)收集典型刑法案例,编辑刑法教学案例集

案例的选择至关重要,过于简单的案例,没什么争议,提不起学生的兴趣;案例太难,让学生不知从何下手,则会产生畏难情绪或依赖思想,容易造成冷场,也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有案例的选择一定要有针对性,难度要适宜。

采取案例教学法,应该精心选择并编写系统案例。选编案例一般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其一,案例要新颖。即尽可能选择司法实践中的最新案例,以使案例教学更加贴近现实生活,并通过案例讨论了解司法实践中提出的新问题。其二,案例要典型。即紧密围绕所要传授的核心内容和基本理论选编一些有代表性的案例,以达到通过案例讨论使学生加深理解法学基本理论之目的。其三,案例要系统。根据不同章节的教学内容配备相应的典型案例,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同时,根据理论学习的需要选定案例,并设置问题的广度、深度和难度。其四,案例要多样。既要选择仅涉及一个问题的单一题眼的案例,也要选择适量的综合性较强的案例;既要选择发生在学生身边的微小案例,也要选择在全国有重大影响的大案要案;既要选择已有确切答案的案例,也要选择争议颇大,尚无定论的案例。

(四)改革刑法学课程考核方式

刑法学课程考核和成绩评定可由三部分组成:平时成绩、面试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

1.平时成绩。课堂表现应作为学生平时成绩的重要部分,课堂案例分析和讨论是记录平时成绩的重要依据。任课教师要对学生课堂案例分析讨论时的表现进行及时的记录和评分,这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案例研讨的积极性,保证学生适应从被动旁观者到主动参与者的角色转换。

2.面试成绩。面试以现场抽题并口头回答问题的形式进行,主要题型为案例分析。面试可以很好的检测学生的口头表达、逻辑思维、心理素质以及应变能力等。学生抽题后需有必要的思考时间,教师当堂根据学生表现,记录学生得分。评分时既要关注学生对问题的判断结果,更要注重学生对问题的分析和思维过程,教师需及时点评,肯定优点,也指出不足。

3.期末考试成绩。期末考试以笔试形式进行,主要考核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掌握及其运用情况。重点可模拟司法考试试题形式,考试题型主要采取选择题与案例分析题型。笔试成绩还是学生总评成绩的主要部分。

三、实施案例教学法应当注意的问题

(一)案例选择的适当性与典型性

案例教学的要求较高、难度也较大,教师平时需要注重积累和搜集典型案例,适时编制教学案例集,针对主要知识点配备典型案例,并及时更新,供教学使用。教师应与司法实践部门密切合作,一方面可以获取最新、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案例,另一方面也有利于运用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进一步检验和完善理论。

(二)实行小班授课制

实施案例教学应当实行小班授课。目前,我国高校流行多班合并上课的做法,学生少则六七十人,多则100余人。在这种大班授课的情况下开展案例教学是相当困难的,即便勉强采用,也不可能产生应有的效果。因此实施案例教学必须实行小班化授课方式。班级人数最好控制在30人左右,案例教学时间弹性较大,很可能拖堂,课程应尽可能安排在某时间段的最后一节课。

(三)明确案例教学的辅助地位

一面教案篇6

关键词:法治教育;案例教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6)11-0212-02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以下简称“基础”课)法治教育是培养大学生法治观念和法律素质的重要内容。这就需要我们“基础”课教育者正确把握法治教育的教学目标,积极探索教学方法,使“基础”课中的法治理念内修于心,外显于行,切实实现培养大学生法治意识的教学效果。

一、“基础”课法治教育中运用案例教学法的意义

案例教学法又称个案教学法,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的需要,采用案例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研究、锻炼的方法。案例教学法最早在 20 世纪初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管理课程的教学中采用,我国于 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引入并运用于经济、管理等实践性和应用性较强的学科教学。在法学教育中,案例教学法历来被认为是最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所谓案例,就是现实生活中某个真实发生的典型事件的实际情境的描述,在这个情境中,包含有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 同时也可能包含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只有当案例所蕴含的理论问题与教学目标相关联或相一致时, 才能称之为教学案例[1]。

“基础”课注重理论知识和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有较强的实践性。在“基础”课法治教育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具有很好的现实意义。

第一,“基础”课法治教育中运用案例教学法,能激发学生对法治知识点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深入思考法治精神。

案例把“基础”课程中法治知识点的抽象内容具体化,把真实、典型问题形象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因此,通过案例教学,能增进学生对法治知识点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去思考和分析案例背后的法律问题,从而培养学生运用法治理念提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启发学生深入思考法治精神。

第二,“基础”课法治教育中运用案例教学法,容易使学生将法治的理论知识与现实社会的法治生活密切联系起来,从而实现培养法治理念的教学效果。

“基础”课法治教育的教学目标,一方面强调学生在法治方面理论知识的提升和知识结构的完善,另一方面更强调学生运用法治思维的能力培养,让法治思维成为学生的一种生活习惯。而案例教学法,正是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与现实实际紧密结合的有效教学方法。案例教学的过程就是学生主动运用理论知识与实际案例中的现实问题密切联系的过程。在“基础”课案例教学中,学生能设身处地地感受一种教学实践情景。这种实践情景能使学生清楚地认识法治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学生运用所掌握的理论知识解决了现实实际问题,也培养了自身的法治理念。

二、“基础”课法治教育案例的递进式教学组织

以典型的案例为导入,展开“基础”课法治教育案例的递进式教学组织,能实现案例教学法在“基础”课法治教育的有效运用。具体来说,就是用典型的案例中基本案情反映的法律事件,为学生提供一种虚拟的教学情境,将案例情境带入课堂,让学生通过自己对案件的欣赏、解读和分析,在小组讨论中充分展开论证和思辨,在模拟法庭中扮演特定的法律角色,通过训练学生的法治思维,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递进式教学组织中,展开“基础”课法治教育的案例教学,应合理设计案例教学的具体环节。

第一,学生查询资料环节。

学生查询资料环节是案例教学是否成功展开的前提。教师通过以多媒体或网络平台等形式给出案例的基本案情后,应注重引导学生关注案情的积极性,并结合法治的基本知识点,给出几个大方向的问题启发引导,如案例背后的法治思维问题,要求每位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查询案例中的法律知识点,探知案例中的法律问题,找出相关法律知识点,如人权保障和正当程序等,记录疑惑之处,为下一个环节的讨论和庭审做好应对的准备。这种做法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

第二,课堂案例讨论环节。

课堂案例讨论环节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并提高学生法律表达能力、论证能力和法律推理能力。在这个环节,教师要先根据学生自主学习中总结的法律问题的相似性,将学生进行分组,一般以8-10人为一个小组,采用小组研讨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们畅所欲言,在充分讨论交流中发现和解决法律问题。如针对案例中的法律至上、权力制约、公平正义、人权保障和正当程序等知识点进行思考的同学,分别组合成小组。学生要利用自己查询搜集到的有关案情和法律知识材料来进行论证问题,说服其他同学,并提出自己的法律观点。这个环节教师主要起到组织者的作用,在分组后教师要巡视各个小组,鼓励学生结合案情进行推理与提问,引导学生在合理的课堂时间内给出一定的交流讨论结果,并最终听取各个分组代表的案例讨论汇报。

第三,模拟法庭审理环节。

在小组案例讨论的基础上,由各组选出代表,扮演模拟法庭中的各个法律角色,如法官、公诉人、被告、证人等,展开模拟法庭的调查、辩论和裁决等审理实践环节。这个环节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学生自主学习法庭审理中的程序规则,准备法庭审理中的诉讼文书、辩护词等法律文书,并展开课余的模拟法庭审理演练,在课堂模拟法庭中充分展示其法律表达能力、临场应变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法律论证能力。尤其在法庭辩论阶段,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灵感,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结合案例的播放过程,教师可以情景假设某一庭审过程,引导学生代表围绕案例中的法律问题展开模拟法庭审理的设计和演练,运用“公平正义” “正当程序”等法治理念进行法律推理,最终实现在课堂上展现一场精彩的模拟法庭。

第四,教师总结点评环节。

通过课堂案例讨论环节和模拟法庭审理环节,同学们基本上对案例中的主要法律问题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这时就需要教师及时进行总结和点评,这也是案例教学的关键环节。教师要指出学生在资料搜集、案例讨论和模拟法庭审理等环节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值得表扬的地方,做好对学生培养法治思维的讲解,引导学生积极掌握“基础”课法治教育的教学内容。同时,针对社会舆情的各种正负面的信息,教师应从正能量的效果加以正确积极的引导。

三、“基础”课法治教育案例教学组织中的注意要点

选用典型的案例,展开“基础”课法治教育的案例教学,应注意以下几个要点。

第一,在教学培养目标方面,“基础”课法治教育的案例教学应实现培养学生知识、情感和行为“三位一体”的法治理念。

一切教学法包括案例教学法在内,都是实现教学目标所采取的手段和途径。方法服务于内容,案例是为了揭示理论,它是提升课堂效果的手段而不是目的,不能舍本逐末,以手段代目的,为了方法而方法[2]。因此,在“基础”课法治教育的案例教学中,不能为了案例而讲案例,而要实现培养学生法治理念的知识、情感和行为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

从知识层面上看,教师在案例教学中要进行对法治知识点的法理解析。如2015年修订版“基础”教材从法律至上、权力制约、公平正义、人权保障和正当程序五个方面来概括法治思维的基本特征,其学理基础是将法律、权力、价值、权利和程序视为治国理政的五个基本要素。因此,“基础”课教师要在案例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充分挖掘案例中有关法律、权力、价值、权利和程序等五个要素上的法治知识点问题。

从情感层面上看,教师在案例教学中要激发学生在案例交流、辩论和分析法律问题的兴趣,培养学生“学法遵法守法用法”的法治情感,坚定学生深层次的“认同法治、尊重法治”的法治态度,最终实现以法治信仰作为培养学生法治理念的高境界要求。

从行为层面上看,教师在案例教学中要着重培养学生发现法律问题能力、进行法律辩论和推理能力、表达和沟通能力以及解决案例中法律问题的能力等,并在法治实践能力的培养中,真正使“基础”课法治教育中的法治理念知识内修于心,外显于行。

第二,在教学原则方面,“基础”课法治教育的案例教学组织中应坚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教师在 “基础”课法治教育的整个案例教学过程中,主要是组织、引导学生围绕教学目的开展案例分析、讨论活动。而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要自主学习,查阅相关法律法规,搜集并整理有关材料,针对案例所涉及的法律问题,设计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充分论证其合理合法性和操作可行性。这将加深学生对相关法治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有助于学生法治理念的培养。

第三,在教学导向方面,“基础”课法治教育的案例教学中老师应正确解读案例,实现正能量价值观的教学导向。

如果说,在案例教学法的运用中,典型案例的正确选择是前提,那么,案例的正面解读则是关键。案例中或多或少都存在着正面或负面的信息,只有正确地进行价值观的解读,才真正实现案例教学的教育效果。“基础”课法治教育中,教师应结合案例案情因素和社会舆情,给学生进行正能量的说理和引导,及时消除负面信息带给学生的负能量感受,从而引导学生以积极、正确的态度看待司法公正和培育法治理念。

总之,以典型案例导入,通过查询资料、案例讨论和模拟法庭审理等递进式教学组织活动,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在灵活生动的案例教学中实现“基础”课法治教育的教学目标,使典型案例与法治课程的基本知识点融为一体,使案例相关人员与学生的法治情感融为一体,使案例解析与学生法治理念融为一体,从知识、情感和行为三个层面实现“基础”课法治教育的知识理解、法治情感的体验和法治理念的培养。在建设“法治中国”的大背景下,“基础”课法治教育也要与时俱进,积极培育学生学会用法治思维来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把法治理念融入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进而提升其自身的法律修养。

参考文献:

[1]杨慧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操作模式探析――以“一切从实际出发”教学内容为例[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11).

一面教案篇7

关键词:教学档案 管理 信息化技术 应用

中图分类号:G6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7)02-207-02

高校教学档案是高校档案的主体和重点部分,包括高等学校教学实践、教学研究、教学管理等教学工作中对学校和社会、学生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音像及电子载体等历史记录材料,反映了学校教学工作的历史,同时也承载着学校教学工作的未来。因此,教学档案管理高校教学工作的重要支撑,也是评价高校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

一、高校教学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对高校教学档案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高校教学档案不仅记录了学校教学活动,体现了教学活动管理的过程,为学校教学研究提供了系统完整的资料,而且是高校各类教学评估的第一手资料。但教学档案工作是一种教学行为之后的管理工作,属于事后行为,容易被大家忽视,而导致教学档案管理工作滞后。对高校教学档案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高校主管教学档案的领导不重视,普遍认为只有学校档案馆才需要档案管理专门人才,在教务处、各学院不需要设置专门人才,可由其他工作人员兼职即可,这就造成在工作繁忙时教学档案管理往往是经常被忽略的工作。另一方面高校教学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往往为兼职,对教学档案管理工作仍保留在重保管轻利用的意识,平时不注重及时收集整理建档管理,也不重视档案管理的学习,很少去主动思考教学档案的现代管理理念,工作不够严格和规范,有得过且过的现状。这就造成高校档案管理工作滞后,更谈不上优化档案管理、提高教学档案利用率及教学档案信息化管理了。

(二)教学档案的管理水平滞后

目前,很多高校教学档案的管理模式仍然以传统的封闭式管理为主。这种管理模式主要表现为:经费投入不足,档案管理设备陈旧;高校教学档案管理制度欠缺,导致高校教学档案管理不规范、责任不清;高校教职工普遍认为档案管理是档案馆及部分部门的事情,没有收集教师档案的意识,导致有些教学材料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遗失;高校内部教学管理部门的教学档案管理各自为政,没有共享,导致各部门的教学档案存在重复收集的现象;教学档案仍以纸质版为主,没有专门的档案室,主要存放在教学管理部门的库房中,电子版的档案资料也仅仅保留在计算机或硬盘中;教学档案管理仍为手工操作阶段,收集、整理、立卷等质量不高,缺乏高效、便捷的查找途径;学校档案馆和教学管理部门在教学档案的及时归档工作方面仍存在推诿现象,导致一些珍贵的教学档案未及时入库,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三)教学档案的利用率较低

陈旧的教学档案管理模式是造成教学档案使用率低的重要原因。目前各高校非常重视校园网的建设,信息化水平较高,但教学档案管理因不受重视,教学管理部门的教学档案各自为政,没有充分利用校园网,校内教学档案交流、共享也较少。尤其在高校面临各级评估时,往往还需要对各种教学档案重新整理、建档,部分高校往往存在评估一次,就整理出一套教学档案,已有的教学档案未能在评估中发挥出高效、便捷的作用。部分高校教学档案管理未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导致教学档案在收集、整理及立卷等方面效率较低,也使得教学档案利用率较低。此外,高校教学档案的使用仍以校内为主,未对社会广泛开放,这也是高校教学档案利用率较低的原因之一。

二、加强高校教学档案管理的建议

(一)提高对教学档案管理重要性的认识

首先,要转变思想观念,加强对教学档案管理工作的认识,教学管理部门、各学院系部负责人要重视教学档案工作,组织教职工认真学习《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完善教学档案管理制度,明确责任,从上至下提高教学档案的认识,重视和支持教学档案管理工作。其次,要设置教学档案专项经费,加强软硬件建设,设立档案室,配备档案管理仪器,提高教学档案管理工作。最后,要配备专业档案员,提高教学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教学管理部门如教务处应由副处长主抓档案工作,科级管理人员应纳入档案管理专门人员。此外,要重视档案管理软件研发,提高教学档案的收集、整理、立卷及检索,从而提高教学档案的利用率。

(二)规范和完善教学档案管理制度

教学档案管理范化和标准化是提高教学档案管理水平的重要前提。高校教学管理部门应根据《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高等学校档案工作规范》等制度规定,结合学校实际和需求,完善和制定教学档案管理制度,保证教学档案资料收集的完整、鉴定准确、整理有序、保管安全及利用便捷等方面,逐步建立健全档案鉴定考核体系和岗位责任制相关规章制度,将教学档案管理工作落到实处,真正实现教学档案资源的共享,提高教学档案在学校各项工作中的作用。

(三)建立教学档案管理信息化网络

信息技术的应用是提高高校教学档案管理效率的必然选择。首先,要重视数字档案的收集,制订数字档案归纳管理制度,将教学数字资源收集纳入教学管理部门、各学院系部的立卷归档制度中,学期教学检查应把教学档案作为检查的内容之一。其次,加强教学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建设,建立教学档案标准化、规范化和可共享的数据库;同时要充分应用校园网和办公自动化信息系统,实现教学档案的网络资源共享,尽量向社会开放教学档案,提高教学档案的利用率。最后,要加强高校教学档案管理人员的信息化培训,提高教学档案管理人员的信息化专门知识和专业技能。

高校教学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和完善能够为学校教学管理、教学改革提供重要的参谋作用和信息咨询作用,也能促进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同时,建立完善、系统的教学档案数据库,提高教学档案的利用率,是高校教学档案管理工作刻不容缓的任务。

参考文献:

[1] 王英玮.专门档案管理(第2版)[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25-26

[2] 刘芳,周晋阳.对高校教学档案管理工作的思考[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06(29)3:69-71

[3] 杨文.论高校教学档案的收集与信息化管理[J].科技信息,2009年(15):351

(作者单位:宁夏医科大学教务处 宁夏银川 750004)

(第一作者简介:李一晴,女,高级实验师,从事教学档案管理多年;工作单位:宁夏医科大学教务处)

一面教案篇8

财务管理是高校经管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本文对我国目前财务管理案例教学中案例、教师、学生和考核机制四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从流程上探索财务管理案例教学改革措施,以在实践中充分发挥案例教学的优势,提高学生的财务管理分析能力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

财务管理;案例教学;现状分析;改革措施

一、引言

案例教学法起源于美国,起初应用于医学与法学,1930年后被引入财务管理教学,特别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案例教学普遍出现在众多欧美国家知名院校的财务管理课堂,同时期也被引入我国。案例教学中,教师通过生动的案例以多种方式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组织学生共同参与讨论,分析案例中的具体情况,探讨案例中反映或提出的问题,在这一过程中提升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水平和实践能力。《财务管理》课程是经管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主要讲授企业的财务活动,其中不仅包括营运资金管理、筹投资和利润分配等活动,还包括影响上述活动的内部因素和金融、法律、经济等外部因素。因此,财务管理是一门兼具理论性和应用性的课程,要求在教学中注重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其他8种教学方法相比,案例教学的综合教学效果在一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查研究中被评为第一,且案例教学让学生能够接触到实际企业在财务管理中的问题,基于具体环境边学边练,有效提高学生财务分析和决策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非常适用于财务管理课程动态性的特点。伴随着财务管理教学研究的发展,实践中财务管理案例教学实现了多方面的进步,但我国案例教学起步晚、经验少、教育体系的特殊性等诸多因素使得案例教学的优势至今仍未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在秉承传统教学优势的基础上,探讨如何发挥案例教学的效果、提升教学整体水平,对于教师和学生都颇具意义。

二、高校经管类专业财务管理案例教学的现状

经过三十年多年的发展,目前很多高校中的经管类专业都在财务管理课程教学中运用了案例教学模式,但在其应用过程中,仍普遍存在着很多问题,主要体现在案例、教师、学生、考核机制四个方面。

(一)案例方面存在的问题

案例作为案例教学的基础,其恰当性直接关系到案例教学的效果。在实践中,案例主要存在三方面的问题。

1、案例针对性不强

案例教学要求选择的案例应当与财务管理的教学目标和内容相匹配,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但是在实践中,部分教师在选择案例时,没有深入研究,但凡涉及财务管理就草草纳入到课堂案例中来,而忽视了对案例与教学内容的匹配度的考量、忽视了案例对学生已掌握知识的要求等。这样不恰当的案例引入课堂,占用了大量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却让学生感觉到云里雾里,难以获得预期的良好效果。

2、案例不符合中国现实

由于起步晚、开发不足等诸多原因,我国高校课堂上使用的很多财务管理案例是借鉴、加工西方发达国家的相关教材、资料,甚至是直接照搬过来的。国外确实开展案例教学时间长、经验多,案例颇具代表性,但一方面西方财务管理理论和案例多是基于其成熟的资本市场和市场经济的背景下,与我国目前的现实经济社会情况差异巨大;另一方面,在国外案例教材的翻译过程中,由于翻译人员个人理解的不同可能会导致翻译版本与原著存在一些出入,且由于翻译量巨大,往往存在一定的滞后性。所以这部分不符合中国现实的国外案例让学生获取的知识和信息与国内实践不符,不利于真正解决中国企业的实际问题。与此同时,实践中还存在一些实验资料、业务流程被人为切割,脱离我国现实的外部假设过多的案例,它们过于理想化、仿真度低大大削弱了案例教学培养实践能力的效果。

3、案例多为负面、过时案例

由于财务管理部分专题方面的资料对于企业而言私密性较强,企业不愿公开,故真实、最新的案例难以获取,导致一些教师仍将许多年前的案例拿来案例教学的课堂上使用,虽是经典,但大量过时案例无法满足财务管理课程发展性、时效性的要求。同时,获取渠道狭窄也导致很多教师依赖公开渠道获取相关资料,而由于多种原因,媒体公开渠道报道的往往是负面信息,这让学生接触到的更多的是失败的教训而非成功的经验,容易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以偏概全、形成缩手缩脚的心态,不利于培养胆大心细的优秀财务人员。

(二)教师方面存在的问题

案例教学法在我国高校经管类专业财务管理课程中的应用实践尚短,国内尚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培训体系,无论是对该领域进行研究的学者,还是具体承担财务管理案例教学的教师,大都是探索着前行。目前许多高校教师对于案例教学的认知仍然停留在浅层次的“举例说明”,即在讲授某一原理的过程中或之后穿插一个或几个例子进行简单说明或补充。甚至把案例当作活跃课堂气氛、博取学生关注的工具,在收集、讲解案例时一味追求案例的趣味性,而忽视其与财务管理知识点的关联性、忽视学生能从中收获多少相关知识。案例教学要想取得应有的良好教学效果,需要授课教师在案例教学中既能把理论知识讲解清楚,同时又能将理论知识与现实案例有机结合起来,启发学生的思维。这就要求授课教师必须兼具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目前很多高校教师都是“出了校门进校门”,擅长理论知识讲授,但缺乏企业实践经验,所以在进行财务管理案例教学时往往侧重理论讲解,而难以有效地组织学生积极参与、真正地引导学生分析具体情况,最终处于重理论轻实践的尴尬境地。

(三)学生方面存在的问题

教师的系统引导和学生的积极参与是财务管理案例教学的有效实施缺一不可的条件。而在目前的案例教学中,教师往往被如何调动学生积极性这一问题困扰。在我国的应试教育体系下,学生经过小、初、高一系列的灌输式教育,很多学生早已习惯被动地接受信息和知识。所以在财务管理案例教学的课堂上,常常出现学生不愿思考、不主动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一人自问自答的情形,学生知识的获取依旧是依赖于教师的讲解,没有发挥案例教学应有的效果。由于班级人数较多的限制,案例教学往往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和发言,由于小组中每个同学的知识积累、学习热情、表现意愿各有差异,所以很多小组会出撰写分析报告、制作演示文稿、发表观点都集中于小组中的一两个同学,其他小组成员成为“搭便车”的旁观者,课堂讨论循规蹈矩,整体氛围沉闷,案例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四)考核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

在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实践中,考核机制会直接影响财务管理的教学效果。这里的考核机制包括两方面的考核机制:一方面是对教师的考核,另一方面是对学生的考核。与单纯的理论教学相比,编写一个好的财务管理教学案例、设计一份恰当的案例教学流程都需要教师通过多种渠道收集更多信息、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但在我国绝大多数高校的教师考核机制中都没有针对案例教学的明确规定,案例教学和传统教学在课时量的计算和教学质量考核上没有加以区分,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广大教师缺乏开展、不断改进案例教学的动力。在财务管理案例教学中,针对学生的考核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给学生案例或理论范围,要求学生收集资料进行案例分析,根据其所交的分析报告给出期末成绩。这种方式借鉴了国外案例教学的考核方式,具有很大的灵活性,但同时也容易滋生学生的惰性。忽视我国的教育体系与国外有很大不同这一现实,而一味求同,往往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在适应了闭卷考试的学生眼里,这种考核方式反而易让他们产生懈怠心理,平时不重视积累学习,不主动思考,到期末直接从网上下载文献或资料稍加修改应付了事。另一种是传统的考核方式,即基于平时成绩和期末闭卷考试成绩给出最终成绩。这种考核方式能够充分提升学生对这门课的重视程度,但由于期末考试成绩所占比重较大,学生往往不太积极参与平时课堂的案例分析,侧重于死记硬背,不利于实现培养优秀财务管理人才的目标。

三、财务管理案例教学的改革措施

(一)选择、设计财务管理案例

在上文分析现状中发现了实践中案例存在的三方面问题,而这些问题归根到底都是由于教师获取案例资料渠道狭窄,时间、精力和经验的欠缺所导致的,所以选择、设计财务管理案例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行为而是一个系统的活动。教师在选择、设计财务管理教学所使用的案例时,应遵循以下几个要求:

1、针对性

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内容繁多,如果不分主次、不考虑具体知识点的适用性而全部采用案例教学的话,不仅让教师疲于案例收集、整理、评价,难以完成理论知识的教学工作,而且会让学生产生懈怠情绪。在我们专业的此次案例教学改革中,教师们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将筹资决策、流动资产营运、长期投资决策、利润分配等几大模块甄选出来作为案例教学的重点。在收集案例资料的过程中,教师应以学生已掌握的知识为前提,选择能够恰当覆盖当前教学进度所需讨论的知识点。

2、实践性

案例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基于我校财务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在选择设计案例时,应保证案例符合中国国情、保证相关数据资料的真实、反映当前社会现实且具有可操作性的,让学生在案例讨论、分析中既了解当前中国企业所处的现实情况、加深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又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锻炼了实践能力。

3、启发性

财务管理课程是一门动态性课程,实践中的财务管理活动紧随外部环境而变化,所以应选取那些能通过多种角度来看待和分析的案例,其所含的内容和问题能够拓展学生思维,培养他们独立思考、不断探索的能力。同时,应既有成功案例也有失败案例,让学生积极参与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选取、设计符合上述要求的财务管理案例,不是一件易事。财务管理课程与诸多学科内容相关联,外加多数教师缺乏实践经验,所以让一个任课教师单打独斗地科学完成案例的筛选、设计基本是不现实的。因此,我校建立了一支结构合理的财务管理案例教学团队,其中不仅有职称结构合理的财务会计、管理会计、成本会计、管理学、会计实训等校内教师,还包括校外合作企业的管理人员,这样的团队能够获得第一手资料,保证了案例选取设计的科学性。与此同时,我校也鼓励教师利用假期时间到企事业单位实习,获取书本之外的知识,在财务管理的课堂上充分发挥案例教学的优势,将抽象、晦涩的财务管理理论具体化以解决实际问题。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调整案例教学团队人员、调整结构,并积极与学校相关部门沟通尽快建立科学的案例教学考核体制,以充分调动承担案例教学教师的积极性。

(二)讨论、分析财务管理案例

财务管理案例的讨论与分析是案例教学的重点与难点。由于包括我校在内的我国大部分高校尚不具备国外高校的小班制教学的条件,因此目前在财务管理案例教学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分析仍是最有效、最可行的方式。第一,在我国,经管类专业财务管理课程的理论课时普遍是实践课时的2-3倍,案例教学时间紧张,所以我院将财务管理案例的背景资料阅读、相关资料收集、初步讨论等环节通过社交软件实行前置。例如教师通过QQ、微信等建立课程群,每次课后在群内上传下次课涉及案例的相关资料并对学生们提出要求,且可以引导学生在群内进行预讨论。同时,在部分章节的案例编制、设计中引入学生参与,让学生提前接触将对案例有更深入的把握,也让教师更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第二,在课堂案例讨论过程中,教师主要是发挥着组织与引导作用。一方面教师要通过多提问题、随机指定组员代表小组发言,启发学生思路,避免“搭便车”问题,调动学生积极性,给予学生充分表达自己观点的自由,没有批评只有建议,营造人人参与的氛围;另一方面要适时地对学生讨论进行引导,以使学生不偏离案例讨论的主题。在讨论分析过程中,学生们互相切磋,加深了对案例的理解,也培养了合作精神与沟通能力,从多方面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教师也可从学生的独特视角中获得启发。

(三)点评、总结财务管理案例

教师对财务管理案例的讨论进行点评与总结是案例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在学生们讨论结束后,针对学生提出的各种观点教师应进行分析与评判,肯定学生的创新并指出有待改进的地方,并公正地评判出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表现并及时公布成绩,且将其作为平时成绩算入期末成绩。与此相配套,在对学生的考核机制中,必须在传统闭卷考试中增加开放性案例分析试题,并提高平时成绩所占的比例,让学生重视起案例讨论并真正投入进来。案例教学到此并未结束,学生通过讨论方式获取的知识大多是零散的,教师在讨论后将相关知识进行梳理,并加以总结和深入分析,能让学生有豁然开朗的感觉。最后这一步总结,能完善学生知识结构,让真正掌握相关知识并能在实践中灵活运用,充分发挥案例教学的效果。

四、结语

在实践性很强的财务管理课程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模式,能够充分发挥案例教学将理论教学与实践紧密联系的优势,对于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大有裨益。但真正将案例教学融入财务管理课堂是一项长期且复杂的改革,对案例教学的各方参与者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财务管理案例教学的实践中,各方都应不断完善案例教学的组织和实施,培养出适应新形势的创新型财务管理人才。

作者:王宇平 单位:信阳农林学院财经学院

【参考文献】

[1]王惠芳.财务管理案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北方经贸,2010(12)

[2]陈四清.论财务管理案例教学法[J].会计之友,2005,(6)

[3]王艳林.本科财务管理案例教学模式及其创新[J].财会通讯(综合),2013(6)

[4]冯文龙,胡世强等.财务管理案例教学新模式探讨[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2(5)

上一篇:妇女病普查工作总结范文 下一篇:矿产品购销合同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