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词秀范文

时间:2023-09-15 14:40:34

歌词秀篇1

哨声在风中飞扬

传遍四面八方

哨声盖过雨声

点亮一片黑暗

不要害怕,不要惊慌

星空灿烂,我大声呐喊

梦中的你,有我轻轻呼唤

我会在这里,紧紧抱着你

我会在这里,温暖着你

不让你哭泣

逐渐清晰,慢慢变强

黑夜漫长

只要哨声吹响

即使生命的尽头

我将永远等候,挚爱的朋友

驾驭浪潮

让旗帜在风中飘扬

让焰火照耀天空

尝试点燃火炬

架起一片篝火

只要哨声吹响

即使生命的尽头

我就在这里

让哨声在风中飞扬

因为我一直就在这里

(最佳译者:陕西宝鸡 张翊琳;

优秀译者:四川宜宾 陈茂竹)

点评

Whistle and Signal口哨与信号

——发现歌词语篇的词意衔接

在理解英语诗歌时,我们要把一首诗看成一个整体,看成是一个词、句(诗歌的一行或几行)、段(诗歌的每一个小节)之间有联系的语篇。所以,在翻译诗歌时,我们要善于发现诗歌这个整体语篇关系之下词意衔接的方式。歌词翻译亦是如此。但是如何去发现呢?通常有以下几种途径。

* 分清诗行和诗节

在2010年4月号刊登的《歌词翻译中的诗歌欣赏:诗行和诗节》一文中,我曾经专门讨论过这个问题,这里不再赘述。需要补充的是,歌词本身是非常复杂的语言形式,句子常常不符合语法规范,再加上我们看到的歌词或许经过了无数次的转写(尤其是经过网络的无数次复制粘贴),并不一定是词作者最初呈现的形式,所以在断行分节的时候一定要格外注意。“Whistle Down the Wind”这首歌的歌词就可以分为五节。

* 找代词

英语多用代词,代词是替代关系中最容易被发现的一种。比如这首歌的第一节歌词,如果观察代词your,并且发现your voices,就可以知道whistle down这个动作的发出者是you,是“你在吹哨”或者说“你的哨声”;其他几个无主句的主语应该是your voices,即Your voices drown out all the rain/Your voices light a patch of darkness,是“你的声音淹没了雨声/你的声音点亮了黑暗”。

这样一来,第一节歌词的翻译也变得容易了,大概意思是:“你的哨声顺风飘来/让你的声音传来/你的声音淹没了雨声/你的声音点亮了黑暗、危险和恐慌。”需要注意,这只能作为初步翻译的结果,还需要进一步发现问题、修改和润色。

同样,第二节歌词只需要注意到代词you和I,整个这一节的意思就很明朗了。所以这一节可以初步译为:“我对着星星嚎叫/在你睡觉的时候,我低声对你说/我会在这里,抱着你/我会在这里,不让你着凉,不让你哭泣。”

* 找重复

歌词中经常重复使用同一个词、词组甚至整个句子。所以,我们可以通过“找重复”发现歌词作者想要强调的地方或想要表达的情感。

比如,这首歌第一节歌词中的Whistle down the wind在最后一节歌词中再次出现。这两次出现一方面是为了照应,另一方面是为了强调——词作者即歌曲中的I想告诉歌曲中的you:“不要害怕,不要担心,在黑暗中,吹起口哨,给自己壮胆,也让我听到,听到你的哨声,我会在这里等你,守护你。”这也是为什么最后一节重复的时候多了一个so的原因。

还有I'll be there在第二节重复出现,在最后一节又以现在时的方式重复出现了一次I'm there。三次重复是想一次次告诉你:“你不要害怕,我在这里,你吹响的口哨,我能够听到。”

有了这样的理解,翻译起来就容易多了。一定要注意,这种重复方式在翻译中也要体现,并且最好前后一致。

* 找同义词或近义词

同义词或者近义词因为表示相似的意义而出现在同一个语篇中,避免了语篇结构的单调呆板,能够精确地传情达意。

比如第四节歌词,其中的flare、torch、bonfire在意义上比较相近,但又有细微的差别。从广义上讲,raise a banner、send a flare up、burn a torch、build a bonfire这几个词组表达的意思也是相近的,就是“升起旗帜、发送焰火、点燃火炬、架起篝火”的意思。也正因此,才有了下文的every signal that you send (你发送给我的每一个信号)。反观整首歌词,也会发现这里的“口哨、旗帜、焰火、火炬、篝火”是点亮dark的方式,是战胜chills的方式,是克服treacherous and scary的方式。这样,我们就能更加深刻地理解整首歌词的意思,翻译起来也就更轻松了。

总之,英语歌词语篇下的词意衔接还有更多种形式,我们还需要多读书、多思考、多动笔、多体会、多翻译、多修改,才能够多多进步!

Whistle down the wind

Let your voices carry

Drown out all the rain

Light a patch of darkness

Treacherous and scary

Howl at the stars

Whisper when you're sleeping

I'll be there to hold you

I'll be there to stop the chills

And all the weeping

Make it clear and strong

So the whole night long

Every signal that you send

Until the very end

I will not abandon you

My precious friend

So try and stem the tide

Then you'll raise a banner

Send a flare up in the sky

Try to burn a torch

And try to build a bonfire

Every signal that you send

Until the very end

I'm there

So whistle down the wind

歌词秀篇2

自由“发”则

无论何时我穿着潇洒

我的父母就进行抵制

如果我表现得过于火热

妈妈会在夜里剪掉我的头发

然后到了早上的时候

我的头发已经短了

我尖叫――妈妈!爸爸!

为什么我不能做我想做的人?

(想做的)

我只想做我自己

我希望你爱我是因为我是我

我只想做我自己

我头发就象征着我

我已经够了

这是我的祈祷

只是为了像我头发那样自由地活着我可以死去

我已经够了

我不是怪异任性

我只是尝试着在街上保持酷炫

我已经够了、够了、够了!

这是我的请求,我发誓

我像我的头发一样自由

(我像我的头发一样自由)

我就是我的头发

(我就是我的头发)

和我的头发一样自由

(和我的头发一样自由)

有时候我想要几只浣熊

或者染一撮红色的头发

只是因为我想要我的朋友们

认为我是能够引起轰动的人

在周五滚石城,高校跳舞

我只有刘海用来藏起自己

我没有希望

(希望)

我只想要自由

我只想要自由

我希望很多的朋友邀我去参加他们的聚会

我不想改变

我不想难为情

我是我头发的灵魂

这是我露出的全部荣耀

我是我的头发

这是我露出的全部荣耀

译文点评

歌词翻译就要“酷”

你扮过酷吗?比如挑染几撮头发,或者弄个超炫的刘海?扮酷的感觉如何?是不是自信心爆棚,不可一世,连走路都可以“横行霸道”?哈哈,想必如此。

只是,“扮酷”“挑染”“不可一世”“横行八道”这些日常生活中的大俗语用英文该如何表达呢?看看Lady Gaga的这首“Hair”,我们绝对能学到不少。

* 扮酷

【出处】歌词第一节第一句:Whenever I'm dressed cool

【分析】句子简单,意思明了。Dress本身就是“穿衣打扮”的意思,cool更不必说,就是“酷”的意思,因此“扮酷”就是be dressed cool,中英对仗,翻译起来毫无难度,实在是难得的好表达,希望大家看一遍就记住。

* 不可一世

【出处】歌词第一节第三句:And if I'm a hotshot

【分析】Hotshot是这句歌词的重点,有同学将其译成“一夜成名”,还有同学译成“固执己见”,都不准确。这个词可用作形容词,也可作名词。当它为形容词时,英文释义为:highly successful and aggressive。例如,一位极为成功的律师,我们就可以称其为a hotshot lawyer。当hotshot为名词时,可以直接指代这位非常成功的人。以上两种解释是标准的字典释义。但是同学们会发现,将这些解释代入这首歌的歌词里似乎很难和上下文相匹配,“如果我是一个成功的人,妈妈会在晚上剪掉我的头发”?讲不通啊。

这时,我们非常有必要进一步了解hotshot在日常生活中是否已经有了引申的含义。其实,在美国人的生活中,如果有人对你说“You are a hotshot”,你要清楚这并非褒奖。此时的hotshot可以和arrogant、cocky、stuck on yourself互换,意为“趾高气扬 ,不可一世”。再看这句歌词,同学们或许还是云里雾里,什么叫“如果我不可一世,妈妈会在晚上剪掉我的头发”呢?其实,想更好地理解这句话就要看看歌词的前两句:“每当我扮酷,父母便横加干涉。”可见第三句中的“不可一世”用大白话说便是“酷过头”的意思。估计此时“酷过头”的不仅是个爆炸式的发型,还是个五彩的爆炸式,妈妈怎么能受得了,当然会在夜晚剪掉它啦!

有的同学会说,“酷过头”我能理解,但是能不能别翻译得这么大白话呢?我们试试看。这句话的主语是I,意思是“我酷过头了,所以妈妈要剪我的头发”。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从妈妈的角度来看,我扮酷的程度显然是很“出格”。因此,这句话还可译为“如果太出格,妈妈晚上会剪掉我的头发”。

* 横行霸道

【出处】第三节第一句:Sometimes I waltz around

【分析】想必每位同学都有过走路“横行霸道(waltz around)”的经历吧,我打赌你当时一定很开心。当时你的状态一定可以用waltz around (转着圈跳华尔兹)来形容。多么形象!那么,具体到这句歌词翻译,“有时我横行霸道”显然不大妥帖。联系下文in High School dance (在高中舞会上),黑龙江省鸡西市刘晨霏的“尽情狂舞”感觉更为贴切。

* 挑染

【出处】第三节第二句:Put on red highlights

【分析】Highlights的本意是“(绘画摄影等作品中的)光亮部分”,此处的red highlights是指“挑染成红色的那撮头发”。因此,有些同学的翻译如“红红火火的精彩”“红灯绿酒”“红色聚光灯”等都不准确。

* 炫刘海

【出处】第四节第一句:I got my bangs too hot/That I don't stand a chance

【分析】Bangs意为“刘海”,有些同学粗心大意,将bangs看成了gangs,译为“一伙”,结果闹了笑话。这句话还有一个简单的get句型,此处的get意为“使(某人/事物)成……”的意思,比如“他扭伤了手腕”可以写成He got his wrist broken。因此,这句歌词可译为“我剪了个炫刘海”。

关键是下一句That I don't stand a chance,很多同学的翻译都是有误的。细心的同学会发现这句歌词其实包含“too ... that ...”结构,该结构与“so ... that ...”同义,也是“如此……以至于……”的意思;stand a chance意为“有成功的机会”。所以,这句话直译就是“我剪了个炫刘海,以至于我没有成功的机会”。有的同学肯定会有疑问:炫刘海与成功有什么关系呢?

歌词秀篇3

关键词:新疆;屯垦;歌曲

在建设和开发新疆过程中,各民族群众根据不同风格的音乐种类、音乐素材及其音乐织体形式组织、加工、整合创作而成的、具有新疆多民族音乐文化元素构成的、新疆各民族认同的、用汉语谱曲或填词的、以新疆屯垦戍边、军民团结、屯垦人劳动、生活为题材,描写各族群众共建美好家园、幸福生活的各类创编声乐作品,我们称之为――新疆屯垦歌曲。一个地方如果没有音乐,就无法满足人民群众音乐文化生活需求,更谈不上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不同籍贯的内地军民来到新疆以后与新疆各民族之间世代生活在一块疆土上,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在相互认同的同时,仍然以顽强的毅力坚守着本民族的传统文化习俗,屯垦人以同一族群身份为单位,以固有的凝聚力相对集中地聚居在新疆不同的区域,屯垦人与新疆各民族之间即相邻而居,又同族而聚,这一特殊的人口分布现象在长期的音乐文化的固守、碰撞、融汇与交流过程中逐步形成了新疆特有的音乐类型――新疆屯垦音乐。新疆屯垦音乐又包括器乐作品、声乐作品、戏剧戏曲等。本文主要关注的是屯垦歌曲的发展演变与创新。

1 祖籍地的音乐传播

将内地传统音乐带到了新疆。新疆的屯垦大军来自全国各地,不同的音乐文化自然也就在这里汇聚传播。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从国家的长治久安和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出发,将驻疆的17.5万就地转业,投入到屯垦新疆,戍边保国的伟大事业当中。刚刚解放的新疆,基础条件非常落后,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也相当贫乏,有文艺才能的人,便自制一些乐器,组成简单乐队,自编自演一些文艺节目,以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当时人们就地取材,制作了二胡、低音二胡、用羊皮牛皮制成的手鼓和大鼓、用柳树棍制成的木鱼等乐器,经过简单的合练后便可以参加演出。演唱的歌曲也主要是根据表演者的记忆,编词填词的一些家乡的小调、戏曲选段以及军旅歌曲,当时的文艺演出并没有固定的节目,演出的时间也基本上都是劳动之余、用餐前后、大家推举那些有音乐才能的人们为大家表演节目,或以连、排、班、组为单位,进行对歌比赛等。这些文艺活动虽然是自发的、无序的,但却使垦荒者的精神生活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满足,精神生活的满足不仅使得单调的、高强度的生产劳动变得有滋有味,有动力了。也让垦荒者的感情更加相互依赖了。

1954年10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成立后,在支援大西北,建设新边疆的号召下,全国各地的有志青年踏上了西征的列车,汇入到屯垦戍边的滚滚洪流当中。他们的到来为屯垦大军注入了新鲜血液,同时也将内地丰富多样的音乐文化带到了新疆。文化生活作为填补垦荒者匮乏的精神生活的一项重要内容摆在了王震将军的面前。“王震将军特地邀请了当时的文化名人邓朴、郭小川来新疆写一部反映兵团建设的纪录片台本,片中的歌词由著名作家郭小川、贺敬之、袁鹰来写,作曲是著名作曲家田歌,并邀请杨振亚作导演。”[1]1959年一部反映屯垦战士不畏艰难、吃苦耐劳、垦荒造田、建设边疆、保卫边疆的纪录片《绿色的原野》由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完成,片中的插曲《草原之夜》很快就在屯垦战士中广为传唱。为了丰富军垦战士的文化生活,王震将军还特意从内地调来了整班的专业剧团。“到上世纪60年代初期,兵团已拥有了京、秦、越、楚、评、吕、曲、话剧、杂技、歌舞等11个剧种19个专业剧团。”[2]这些剧团的专业表演,不仅让远离家乡的屯垦战士聆听到了原汁原味的乡音乡情,慰藉了他们空虚的精神世界,丰富了他们的文化生活,更使他们的思乡情怀有了踏踏实实归宿感。文化的传播是屯垦移民精神需求内驱力的必然结果。据《兵团发展史》中记载“这些专业剧团每年演出4000多场,1963年达6162场,观众达133万余人次,大大地活跃了部队的文化生活,繁荣了新疆文艺事业,许多剧目得到各界好评。……自编的《春到草原》是自治区演出现代戏最早的尝试。京剧团改编的现代戏《天山红花》1965年参加了西北各省会演,受到好评。由维吾尔族民间神话改编的越剧《王子与公主》、楚剧《西林与帕尔哈特》和《双玉婵》曾先后到南方十多个省市巡回演出,深受欢迎。”[3]

2 新疆民歌的编译

通过译词、编配等艺术创作方式,将新疆各族人民优秀的民歌进行艺术加工,再经过艺术家的演唱等环节的二度创作,很快被屯垦人所接受,并成为屯垦人精神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大量改的民歌都是将原有的新疆本地各民族优秀的民歌,经过音乐家的记谱与编曲,词作家的译词或编词后,再由屯垦人演唱,在这个过程中,增加了很多汉族音乐的元素,经过有代表性歌唱家演唱的新疆民歌逐渐形成了一种特有的风格样式。如1949年王震将军率领中国人民挺进新疆以后,随即从内地引进了一批有音乐才能的屯垦人,通过收集与整理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歌音乐,将其译成汉语,在广大屯垦移民中传唱。很多优秀的地方民歌由此传遍了天山南北,甚至在全国广为流传,如由早先由王洛宾填词编曲的维吾尔族民歌《达坂城的姑娘》,由西彤填词的维吾尔族民歌《曲蔓地》,由周永西编词,黎英海改编的哈萨克族民歌《百灵鸟,你这美妙的歌手》,由常世杰译词,关寿清、张奇华配歌的哈萨克民歌《美丽的姑娘》等大量的编配、译词的新疆民歌。虽然很多少数民族的民歌是以王洛宾为代表的众多为屯垦事业而来到新疆的艺术家记谱、编译的,其歌词和旋律经屯垦人唱出来,音乐感觉已不再是原汁原味的民歌,而是融入了符合屯垦人审美趣味的多元音乐元素,并形成了具有浓郁特色的新疆屯垦风格的地方民歌了。这样的结果难道和屯垦没关系吗?回答当然是肯定的,既然和屯垦有关系,将这些记谱译词再由屯垦人演唱的优秀少数民族民歌算作新疆屯垦风格的地方民歌也是顺理成章的事。这是一个特定时期的特殊现象,他是为了满足屯垦人精神需求的一种便捷手段,为什么在哪一个时期,出现了大量的记谱译词的民歌呢?因为在屯垦人文化生活中音乐是重要的精神力量和情感寄托。因此,为了满足屯垦人自身的音乐需求,他们不仅善于传承祖籍地的优秀的音乐文化,更善于通过吸收和改编兄弟民族优秀的音乐文化以适应自身的精神寄托和审美需求。因此,屯垦人将原生态的民歌经过译词、改编和歌唱家二度创作、为各族人民所喜爱的地方优秀改编民歌算作屯垦音乐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合情合理的。

3 屯垦歌曲的发展与创新

运用新疆各民族音乐元素创作的歌颂屯垦戍边伟大事业的声乐作品。新疆是一个歌舞之乡,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乌孜别克族、回族、汉族、满族、蒙古族、俄罗斯族、达斡尔族、锡伯族、塔塔尔族、塔吉克族十三个世居民族,每个民族都能歌善舞,音乐风格也各不相同,音乐资源十分丰富,充分挖掘新疆各民族优秀的音乐资源,创编出歌颂新时期屯垦戍边丰功伟绩、符合时代需求、大众喜爱、经久传唱的优秀声乐作品是音乐创作者们的神圣使命,几十年来,在他们不懈的努力下,一首首歌颂屯垦戍边丰功伟绩的优秀歌曲被创作出来,又被歌唱家的二度创作和媒体的传播扩散开来。新疆的主体民族是维吾尔族,所以,运用维吾尔族音乐素材创编的声乐作品数量很多,其中最受群众喜欢、流传最广的著名歌曲有袁鹰作词、田歌作曲的《边疆处处赛江南》(作于1965年)、张德茂、蒋德夫作词,周吉作曲的《天山青松根连根》(作于1973年)、马寒冰作词、刘炽作曲的《我们新疆好地方》;田文俊词,马成翔作曲的《请你尝块哈密瓜》(作于1981年)。赵思恩作词,吾布力・托乎提作曲的《最美的还是我们新疆》(作于1995年),安静词、刘澍民作曲的《甜甜的歌儿迎宾客》(作于1982年),张加毅作词,田歌作曲的《草原之夜》(作于1959)年等等。还有运用哈萨克民族音乐素材创作的具有和萨克风格的创作歌曲如,由高峻作词、徐锡宣作曲的《伊犁河的月夜》(作于1982年),由宋斌廷作~、尚德义作曲的《七月的草原》(作于1989年),赵思恩作词,姜一民作曲的《军营里飞来一只百灵》(作于1997年)等,运用柯尔克孜民族音乐创作的由石夫作词作曲的《柯尔克孜人民歌唱》(作于1976年),由阿曼吐尔作词、买买提尔作曲的《歌唱》(作于1963年)等,运用塔吉克族民间音乐素材创作的具有塔吉克族民间音乐特色的有瞿琮作词、郑秋枫作曲的《帕米尔,我的家乡多么没》(作于1987年)、《美丽的孔雀河》(作于1972年)等,运用回族民间音乐素材创作的具有回族民族民间音乐特色的有杨峰作词、马成翔作曲的《玛纳斯河》(作于2003年),由马忠勇作词、马耀先作曲的《塞外花儿满园香》(作于1979年)等等。[4]这些优秀的创作歌曲,或是歌颂屯垦战士与各族人民团结和睦,共同建设美好新疆的辉煌篇章,或是描写美丽的新疆景色宜人,瓜果飘香,各民族人民热情好客的淳朴民风,或是抒发新疆各族人民热爱自己家乡,热爱美好生活的真挚情感。“兵团文化的发展不仅直接使新疆原本多样化的文化更为丰富,而且也使新疆各少数民族增强了对内地文化的接受力,并丰富到他们本民族的文化中去,由此推动了新疆文化的发展,丰富了新疆文化的内涵。”[5]大量优秀的声乐原创作品,是各时代新疆各民族人民和谐共处,共同建设美好新疆的真实写照,词曲作家们在深入到新疆各民族中体验生活,巧妙地运用各民族传统音乐中的素材,创作出民族风格浓郁的艺术歌曲,经歌唱家的二度创作,媒体的广泛传播,不仅高度赞颂了屯垦军民开发新疆,保卫新疆,建设新疆,的丰功伟绩,而且一首首优秀的音乐作品也为拓展中国音乐的内涵注入了生生不息的活力。

新疆屯垦歌曲作为一个文化整体与新疆其他各民族的原生音乐之间的关系构成了复杂而多维的屯垦音乐文化体系,形成了屯垦音乐多元化共生、多维度交融、多民族认同的特征。

参考文献:

[1] 刘千圣.屯垦戍边绘春秋,边疆处处赛江南[N].新疆日报,2005-08-19.

[2] 石利娟,李建华,张梅.新疆兵团军垦文化刍议[J].兵团党校学报(总第119期),2009(4).

[3] 武振花,兵团史志编纂委员会.兵团发展史[M]. 2012.

[4] 赵振民.新疆50年优秀歌曲集[M].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2005.

歌词秀篇4

[关键词]影视歌曲 古典诗词 传统文化 传播

当今社会,占据大多数人文化娱乐时间最多的,恐怕当数观看影视剧了,人们为精彩的剧情所吸引,与剧中的主人公同欢笑、共悲伤,更是随时哼唱着片中那些熟悉的影视歌曲,似乎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这些曾长期为人们所钟爱的古典文学精品,都已成为了昔日的经典;尽管影视歌曲与之相比显得有些通俗而直白。当然,时代在发展,审美观念在转变,社会文化领域不会停滞不前,以影视歌曲为代表的大众通俗文化,之所以能够与古典诗词等高雅文化分庭抗礼,也说明它是有着广大的接受群体,是有其存在的合理性的。

虽然影视歌曲与古典诗词有着传统与现代、典雅与通俗、文言与白话等等许多的区别,然而,我们如果用全面而不是割裂的眼光来审视影视歌曲与古典诗词,我们会发现,许多影视歌曲之所以会广为人们所接受并传唱,正是因为它们在创作中,继承了古典诗词优秀的语句和内蕴,从而与经过几千年来的传统文化陶冶的中国人之文化心理相契合,方能够广为人们传唱。我们可以选取其中一些比较优秀的、广为流传的影视歌曲,来具体分析一下。

先从几部题材上接近于古典传统文化的影视剧歌曲来看,如央视版的四大名著,其中《西游记》中唐三行一集的插曲《女儿情》中“相见难,别亦难”歌词,化用了晚唐诗人李商隐《无题》诗“相见时难别亦难”的诗句,《杏仙曲》歌词“桃李芳菲,李花俏,怎比我枝头春意闹”,则连用了唐诗中“百般红紫斗芳菲”(韩愈《晚春》)和宋词中“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玉楼春》)的佳句等等,借用古典诗词的优美词句和深厚的情感意蕴,深化了主人公的情感内涵,也更能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水浒传》主题曲《天时地利人和》中“旧日宫墙,寻常巷陌,是谁把英雄的故事一说再说……”的歌词,则借用了南宋豪放派词人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的句子,而剧中李师师为燕青所歌之曲“纤云弄巧,飞星传恨……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即为宋代婉约派词人秦观的名作《鹊桥仙》。至于电视剧《红楼梦》中的《枉凝眉》、《晴雯歌》、《叹香菱》、《紫菱洲歌》等歌曲,则全系照搬原著中的诗词,由作曲家王立平谱曲而成,使的该剧在歌曲意境和艺术效果上能够十分地贴近和忠实于原著。正是电视剧四大名著歌曲的作者借鉴了古典诗词优秀的词句和情感意蕴,才使得全剧拥有了高雅、宏大而典正的艺术效果,一度获得了极高收视率。

再看上世纪九十年代曾红遍的台湾电视连续剧《包青天》的主题歌――《新鸳鸯蝴蝶梦》

“昨日像那东流水,离我远去不可留,今日乱我心多烦忧,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明朝清风四飘流。由来只有新人笑,有谁听到旧人哭,爱情两个字好辛苦;是要问一个明白,还是要装作糊涂,知多知少难知足……”

这首歌曲的歌词是由台湾歌手黄安自我创作的,词句清新飘逸,情感真挚,一直为人们所喜爱,流传至今,而熟悉唐诗的歌友会发现,这首歌的第一段歌词,其实是取自大诗人李白的名篇《陪侍御叔华登楼歌》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另外,第二段的歌词“由来只有新人笑,有谁听到旧人哭”,则引用了唐代大诗人杜甫的诗句“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佳人》)。可见,黄安这段歌词无论是情感内蕴还是词句,都是袭取自唐诗的:因此可以说,不是黄安的天才独创,而恰恰是他懂得古典诗词,才会使他创作的歌曲更能深入人心。

而其他借用古典诗词词句和意境的古装影视歌曲还有很多,如下表所示:

除了上述这些古装影视歌曲,现、当代题材的影视剧歌曲中,化用古典诗词名句及意境的也有很多,如三十年代由号称“金嗓子”的著名女演员周璇所演唱的电影《马路天使》的主题曲《四季歌》中的歌词“醒来不见爹娘面,只见窗前明月光”以及《天涯歌女》中的歌词“家山呀北望,泪呀泪沾襟”,就是分别化用了李白《静夜思》中的名句“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以及杜甫《登岳阳楼》中的名句“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而电影《一江春水向东流》的主题曲,则直接引用了南唐后主李煜《虞美人》词中的名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在当代影视剧歌曲大量袭用古典诗词名句及意蕴这一现象背后,也有其必然性存在。由于中华传统文化是世界上唯一的不曾间断过的、历代相承的民族文化和文明,加之中国是诗的国度,优秀的古典诗词已经成为了中华传统文化底蕴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当代影视歌曲的创作者为了适应经受过古典诗词熏陶的接受者的审美欣赏取向,并提高歌曲自身的品位,使影视剧赢得较高的收视率,自然而然地要向传统的古典诗词汲取营养,学习其优秀的词句和完美的意蕴,从而使之广为传唱。事实上也是如此,上述这些汲取过古典诗词营养的影视剧歌曲,也确实为社会大众所接受,得以广泛的传播。

歌词秀篇5

这个过程急不得,为了赶人气而匆忙出作品,往往造成自我认知的不充分,易把一直以来的特质给掩盖而功亏一箦。当然,这个过程也不能太小心翼翼,否则,在快节奏的娱乐圈,歌手很容易被听众遗忘,从而错失机遇。

节奏的把握,实际上不比唱功次要地考验着一个选秀歌手的生存能力。从这个层面来讲,张碧晨是一个生存本领很高的歌手。

自从斩获《中国好声音》第三季年度冠军以来,张碧晨没有急着出专辑,而是以唱影视剧歌曲的方式,不断地出现在人们眼前。

其实,对于张碧晨这种具有较强实力和优秀口碑的歌手,如果想出一张专辑,绝非难事。但是,我们显然能看出她对出专辑的要求是比较高的,所以她先用出吻的形式,开辟乐坛之路,同时慢慢积累好的作品,为自己的首张专辑作准备。

《花千骨》插曲、《微微一笑很倾城》插曲、《青年医生》插曲……用这些余音绕梁的音乐,张碧晨打造着自己的歌路和形象。这种不慌不忙的心态,就像她张弛有度的演绎方式,给自己清晰的定位。

电影《谎言西西里》的主题曲――《为什么我好想告诉他我是谁》,继续延续她稳步前行的歌路。这首歌其实并非新作,而是由林奕华作词,黄建为作曲,最初在林奕华《梁祝的继承者们》音乐剧中出现的插曲。

从音乐剧唱段到电影主题曲,这中间必然要作一些改变。《为什么我好想告诉他我是谁》的钢琴编曲没有变,变的是音乐剧中的独自,它被张碧晨改成了吟唱的歌词,整体上更加符合一首单曲的风格。

情绪上,张碧晨没有刻意用诸如气声、转音等技巧处理,而是用平实的唱腔表达。由于歌曲原来的饱满情绪,歌者演唱时的隐忍,尽管歌词“我好想告诉他我是谁”重复了数遍,但是歌曲不显单调,反而给听众留下许多回味。

黄建为的曲子有着他一贯的优美,钢琴更是他擅长的乐器,如给徐佳莹创作的《寻人启事》等,也是近些年极为优秀的作品。优秀的创作人的优秀作品,值得优秀的歌者去演绎。

歌词秀篇6

10月16日,陕西省音乐家协会、中共吴起县委、吴起县人民政府为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联合主办的“绿色吴起・温馨家园”征歌活动启动仪式在西安举行,陕西省的众多知名词曲作家到场,陕西省音协主席赵季平通过电话向活动表示祝贺。

本次征歌活动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征歌及采风创作阶段,一部分作品通过委约创作获得,届时,将由赵季平牵头,组织一批国内知名的词曲作家,省内有影响力的词曲作家到吴起去采风,参加采风的作家计划打造出十首作品;另一部分作品通过向全国征稿获得,所有词曲创作者都可以参与活动,主办方希望放开思路,广纳贤才。第二阶段为评奖推广演唱阶段,陕西省音协将负责组织专家评审,广大爱好者也可登陆网站进行投票推选,将按相应比例,根据网络投票评选和专家评审结果,最终评选出获奖优秀歌曲,同时在优秀作品中评选出“绿色吴起・温馨家园”主题歌曲。

陕西省音协党组书记、副主席、秘书长尚飞林谈到活动的初衷时说:“改革开放30年,我国的歌曲创作优秀作品不断,但是在经历了1990年后的‘原创荒’以及后来的网络歌曲泛滥,作品众多但优秀者寥寥的情况后,我们发现,要想解决问题,就必须从源头着手,从词曲创作着手,鼓励创作,引导创作,努力推出一批主题鲜明、内容健康、风格多样、旋律优美、易于传唱、群众喜爱的好听、好唱、好学、好记的优秀歌曲作品。”为此,尚飞林对此次征歌活动寄予厚望:“本次征歌活动的主导思想是要在作品中强调深厚的陕北民间音乐元素。我们原来也做过一些类似的活动,也邀请过很多外地的作曲家来采风,但最后出来的作品因缺少陕北特色,流于形式,显得一般化、大众化、很难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一个省文化的发展关键看创作,从现在开始到明年4月,我们会投入很大的精力投入到这项征歌活动中来,我们希望这次创作的作品,词曲作家们能够更加深入到基层,了解吴起当地的实际情况,捕捉它具特色的东西,才能创作出优秀的作品”。

陕西省音协前身是西北音协,在各地方音协中规模最大,也是地方音协中唯一设立党组的音协。多年来,陕西省音协承担了省委宣传部关于音乐方面的所有重大事件的组织、承办工作,协会的团队精神强,工作状态好。

音协从2005年新的主席团、党组成立后,基本保证月月有活动,年年出精品,2006年举办的陕北民歌大赛推出了唱响全国的十大民歌手,其中王向荣、李光明等人成为国内舞台的新生力量;2007年,为了南北呼应,陕西省音协又举办了陕南民歌大赛,以帮助陕南民歌走出困境,将其打造成为整个陕南文化界一张名片;2008年,斯坦福大学来华到访了西安,音协组织其同省内4个大学进行交流,反响非常好。几年来,音协引进的大型活动资金就有几百万,在很多人为之头疼的资金筹措方面,尚飞林显得尤为得心应手:“陕西的经济发展并不超前,但文化艺术活动相当繁荣,音乐的活动空间非常大。其实很多企业都有很多这方面的需求,希望能跟好的项目合作,关键看你有没有吸引人的项目”。

歌词秀篇7

大赛总决赛将于5月8日开始,央视将全程直播14场比赛。大赛最终的获胜作品也将在5月23日为纪念“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67周年而举办的大型专题演唱会中展示。

歌曲创作:放低姿态更得人心

此次大赛激发了词曲作者、歌手、群众的空前参与热情:上有80多岁的老人,下有10岁的小学生。他们纷纷用音符记录下对这个时代的感悟,内容覆盖了军旅、儿童、农民工、网络生活、爱情亲情等方方面面。

据介绍,此次大赛各个赛区涌现出的作品都很有“个性”:西南赛区很多作品融入了西南边陲的风格,华南赛区比较追求年轻化,华东赛区的作品既时尚又有地方特色。福建的很多作品聚焦海峡两岸的交流,江苏的作品很有江南风情,而上海的作品充满了大都市的感觉,无论是题材还是风格,都非常丰富,可以说是百花齐放。大赛华南赛区组委会副主任、深圳市音乐家协会主席熊家源介绍到,该赛区入围作品的词作者涉及田地、陈楚生、何沐阳、唐跃生等,曲作者涉及杜明、赵季平、王晓峰、印青等,演唱者有姚贝娜、戴玉强、韩磊、齐秦、阎维文等,既有深圳本土的优秀作者,也有国内的资深音乐人。在报名过程中,在深圳赛区出现了还出现了一幅感人的画面:一位残疾人词作者拄着双拐带来自己的作品,在被告知只有歌词不能参赛之后,他毅然趴在地上,用粉笔字写下了“我征求曲作者”几个大字,他的精神感动了无数人,最终这位词作者如愿找到了愿意为他谱曲的人。在西南赛区比赛中,云南的9首作品脱颖而出。对此云南省音乐家协会秘书长罗章斌介绍,“云南参赛作品的特色是将民族风情与流行元素结合起来,云南向来以民族歌曲见长,而流行歌曲的创作水平还要在比赛中见分晓”。

除体现地域风情外,这次比赛中有不少作品在流行音乐的基础上融入了民族、美声的元素。对于这些尝试,主办方之一中国音协分党组书记徐沛东很是赞赏:“对年轻人、中老年人对时尚文化的需求做一个整合,正是这次比赛的目标之一。时代的发展很快,大众需要不同风格的流行歌曲,创作者必须抓准流行趋势,写出老百姓喜欢的歌。为什么这些歌能流行,因为它反映了很大一部分民众的心态。只有融合老百姓需要的优秀流行音乐作品更多地出现,才能遏制粗俗的流行。‘爱听、爱唱、好学、好记’这是词曲作者们应该时时记在心间的宗旨”。

创作权益:实施细则期待出台

谈到如今歌坛创作的现状,作曲家谷建芬直言不讳:“歌曲数量不少,好歌越来越少”。究其原因,谷建芬用自己的例子现身说法:“国内乐坛对词曲创作者缺少尊重!日本视觉系摇滚乐队GLAY曾翻唱了我的歌曲《歌声与微笑》。后来我委托日本的律师打这个官司,对方态度很诚恳地向我解释他们把这首歌曲误以为是一首中国儿歌了,并详细计算出版了多少CD、应支付多少费用,最后连版权费带赔偿费一起给我。其实国外对于版权的保护概念很明确、也很规范,有人用我的歌都会给我版权费。可国内呢?一个歌手参加一个演出唱一首歌就能拿30万报酬,连续参加30场演出,反复唱这一首歌,能拿到900万的演出费,词曲作者却分文没有。我创作的全部歌曲版权都给了中国音著协,半年一结帐是4万元左右,全年才8万,这主要原因是硬版权复制的费用,譬如磁带、CD,还比不上歌手唱一遍的收入。这是对作者的不尊重。所以现在有多少晚会、歌手都管我要歌,我抽屉里存了很多作品,但我就不拿出来。我现在更重视给孩子们写儿童歌曲,完成我一个音乐工作者应尽的职责”。

对于谷建芬的炮轰,徐沛东表示非常支持:“文化发展的繁荣不只是口号,我们要提倡立法并且要求相关部门加大执法力度来保护词曲作者的维权。不仅如此,我们还要呼吁全社会都要重视起版权的问题,让社会都能够尊重创作者”。同时,徐沛东也表示中国音协还将大力支持音乐家把创作持续下去,“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如今在经济建设上使用较多,但在精神文明建中却常被忽视。真正优秀的作品要经得住时间考验,而要改变流行歌曲创作现状,单靠一次比赛不可能实现。我们希望此次比赛能够激发更多创作者的热情,能够成为一种启发,留下一批‘可持续’的好歌”。

歌词秀篇8

这首歌是歌颂中国第三代领导集体的,另外《东方红》是歌颂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春天的故事》是歌颂第二代领导集体的。 一首歌标志一个时代,标志一代领导人――这是很有中国特色的歌曲创作。《东方红》,《春天的故事》,《走进新时代》,通过这样三首歌, 历史被连在了一起;同时,歌曲也琥珀般地凝固在了历史中。中国一直是有这样的人文传统的:30年代的《大刀进行曲》 ,40年代的《解放区的天》,50年代的《志愿军战歌》,60年代的《谁不说俺家乡好》,70年代的《北京颂歌》,80年代的《祝酒歌》…… 每首歌都像历史的一面旗帜――引导当时的人,触摸后来的人。《走进新时代》创作于1997年十五大前夕,抒发了世纪之交的昂扬情怀。

《走进新时代》 - 歌词

《走进新时代》

总想对你表白/我的心情是多么豪迈

总想对你倾诉/我对生活是多么热爱

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意气风发走进新时代

啊/我们意气风发/走进那新时代

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做主站起来

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

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

高举旗帜开创未来

让我告诉世界/中国命运自己主宰

让我告诉未来/中国进行着接力赛

承前启后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

啊/带领我们走进/走进那新时代

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做主站起来

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

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

高举旗帜开创未来/开创未来

《走进新时代》 - 赏析

“总想对你表白,我的心情是多么豪迈,总想对你倾诉,我对生活是多么热爱……”应该说《走进新时代》是一首政治性很强的抒情歌曲,它的旋律优美,歌词质朴简洁,朗朗上口,亲切感人;它是一种情感的自然流露,也是人民发自肺腑的心声。它有别于那种直白的口号式的空洞说教,也有别于某些浅显的表白,更有别于那种语言贫乏却故意声嘶力竭地叫喊“今天真高兴”之类的无病呻吟。其实歌曲除了旋律可以表达一种情绪之外,更有歌词传递一种社会文化。在表达方式上,人们口头那种“很高兴见到你”之类的话,有时候只是一种口是心非的客套,接受的人无须惊喜,更别当真,我们的歌曲创作更不能落入这种“假大空”的窠臼。“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意气风发走进新时代”,这两句歌词虽不新颖,但用在这首歌里,把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烙在华夏儿女身上的传统美德和中国人民“意气风发”的精神风貌恰如其分地表现出来,十分准确和到位。

歌曲《走进新时代》之所以能迅速而广泛地流传开来,我以为在很大的程度上取决于它摒弃了一个“隔”,歌曲作者用朴素的语言和真诚的声音缩短了人民对祖国、对党的情感距离。

一首优秀的歌曲往往令人回忆起一个过去的时代,一首优秀的歌曲也常常能鼓舞人度过一段不平凡的岁月。歌曲作为先进文化的“轻骑兵”,在每一个历史时期的群众文化生活中所起的积极作用和深远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上一篇:人生哲理的格言范文 下一篇:端午节的诗句古诗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