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徒合同范文

时间:2023-12-10 20:22:12

学徒合同

学徒合同篇1

关键词:高职院校 能力本位 现代学徒制 人才培养

一、理论概述

(一)能力本位现代学徒制内涵

在理解现代学徒制之前,应首先了解传统学徒制的内涵。传统学徒制又称收工学徒制,是学校教育出现之前的作坊或店铺之中试图共同劳动,徒弟在师傅指导下习得知识或技能的传艺活动的一种高度情景性的学习方式。其特点在于培养时间长、全程教育、亲自动手、师生关系紧密、以职业实践为中心等。

而现代学徒制是对传统学徒制的发展与创新,可以理解是一种新的学徒制。因此,本文所指的能力本位现代学徒制是指以岗位能力培养为目的,将现代职业教育与传统学徒制有机结合的产物,是学校和企业共同推进的一项新的育人模式,是一种强调工作场所实践学习的职业教育形式。能力本位现代学徒制的特点在于产教结合的培训方式、产教结合的培训方式、强大的法律保障等。传统学徒制与现代学徒制相对,现代学徒制是对传统学徒制度的发展和创新。

(二)能力本位现代学徒制与传统学徒制的异同

能力本位现代学徒制与传统学徒制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同点和差异性。

其中,相同点体现在三方面:一是,均是以实践为中心,通过完成一定的工作获得经验技能;二是,需要经过严格的技术训练,要求对专业技能熟练程度比较高;三是,注重人的发展,强调能力的培养。

差异性体现在三方面:一是,学习结果评价标准不同。传统学徒制以技能掌握情况为评价标准,现代师徒制通常以职业资格证书的考核作为对培训成果的检验;二是,学习方式存在差异。传统学徒制的学习方式是徒弟在师傅指导下亲身实践,而现代师徒制则是师傅指导监督学生技术训练和学生利用现有资源和设备实践学习两种方式相结合;三是,知识类型存在差异。传统学徒制以隐性知识为主,而现代学徒制中以学习隐性知识为主,显形知识为辅。

充分认识能力本位现代学徒制与传统学徒制的内涵、特点及二者之间的异同,有助于高职院校认识到能力本位现代学徒制的优越性,从而建立起学校与企业同理合作,充分运用校企资源优势,形成教师、师傅、项目经理角色复合,学生、学徒、设计师角色合一的“现代学徒制”教学现象,并从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实习基地以及政府、企业和行业等多方支持等探索能力本位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实现路径。下文将重点探讨高职院校能力本位现代学徒制的实施策略。

二、能力本位现代学徒制的实施途径研究

高职院校能力本位现代学徒制的实施,应从如下几方面入手:

(一)更新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观念

树立高等职业的教育理念,是人才培养模式的逻辑起点。不同职业教育观念下形成的人才具有明显的差异性。目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各类教学活动主要以学校为主,不符合能力本位教育的要求,存在学习与岗位工作之间明显脱节的状态。实施能力本位学徒制人才培养,必须更新高等职业教育理念,以校企合作、顶岗实习、工学结合为指导思想,以具体的项目实践为基本形式,通过“师”的引导,实现知识的显性化,而学生通过形象化、显像化的知识更易于掌握专业技能。在此过程中,充分利用校企各自的优势资源,实现资源互补,充分保证职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二)构建高职能力本位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框架

高职院校依托国家政策支持,遵循高职院校教育规律,以校企人力、场地等各种优势为基础,融项目于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之中,通过师徒式的教学活动,达到高层次、高素质人才培养的目的。构建高职能力本位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框架。具体如下:

1.培养目标:校企合作组成专业委员会基于市场需求和岗位群对人才的能力需求,明确培养目标,培养具备扎实理论知识,较高道德水平和专业技能;

2.培养内容:培养专业人才的专业基础、专业技能和文化素养,主要通过对课程体系和教育内容的改革;

3.培养方式:通过工学结合、师徒制教学和顶岗实习为主要的培养方式,综合利用校内实训基地和校企合作基地,借助校内师资力量和行业教师的共同培养;

4.质量评价:通过对学生素质与技能的评价,评价人才培养质量,一般采用学历证书,培训以及职业资格认证等。

(三)对课程体系进行优化设置和改革

能力本位学徒制人才培养,应对课程体系进行优化设置和改革。具体如下:

一是,依据行业岗位群能力要求,修改专业课程体系设置。课程体系设置应时刻与市场需求关联,及时补充企业所需、行业所需的教学内容和岗位技能。能力本位现代学徒制应遵循“市场调研岗位群分析培养目标确定专家委员会多番论证岗位能力分析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初稿、评审和定稿实施毕业生反馈”的技术路线。

二是,打破学校主导课程建设和优化的局面,引入企业校企共同开发和建设课程体系。通过校企合作共建课程体系,共同开发具备延伸性、补充性和更新性的教辅资料,实现岗位能力需求,工作需求在课程中的渗透与体现,实现理论知识学习与专业技能实践的紧密结合。同时,依据岗位需求及工作流程科学合理的设置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

(四)优化能力本位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办学条件

对办学条件的优化,主要应从“师”的选拔和聘任、经费投入和业绩评价等方面入手。应聘请企业骨干人员和资深人士担任,必要时可通过给予一定荣誉奖励或物质奖励通过协议选聘这些人才。例如,可以通过向“兼职教师”办法相关资格证书给予其精神奖励,也可以通过评选活动,增强“兼职教师”的教育意识和社会责任。此外,高职院校应对学校管理制度和教学制度进行改革,提升学校的管理能力,做好校企合作进行课程开发,人才培养方案研制以及相关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等工作,为高职院校学徒制人才培养的实施提供良好的保障。

三、结语

学徒制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为推动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新世纪,“现代学徒制”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不可小视。高职院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应引入现代学徒制,建立基于能力本位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并从教育观念、教学方法、课程体系、教学环境等多方面,多角度入手,培育更多符合岗位能力需求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赵志群,陈俊兰.现代学徒制建设――现代职业教育制度的重要补充[J].北京社会科学,2014,(01):28-32.

[2]吴建设.高职教育推行现代学徒制亟待解决的五大难题[J].高等教育研究,2014,(07):41-45.

[3]杜广平.我国现代学徒制内涵解析和制度分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30):88-91.

学徒合同篇2

引言

师徒,中国人都谙熟这个词语,不管是孔子年代的收徒授艺和拜师学艺,还是韩愈笔下的“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亦或是西游记中唐玄奘师徒四人西天取经,师徒关系早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根深蒂固。

师徒制,在当今各行业中都普遍存在,这既是传统文化的传承,带有古老的行规、严格的流派和门第,又是企业培养新人的有效渠道和手段,以传授技艺和吸收技艺为纽带,结合员工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达到与企业共同发展的基本目的。

近年来,由于物业行业的设施设备维修管理人才从业人员少,培养周期长等特点,造成人才供给脱节,很多物业公司不得不选择刚毕业的学生作为人才补给的关键,越来越多的物业企业开始招聘学徒工进入公司的维修岗。为使新进学徒工能尽快适应岗位工作,融入公司环境,加强对学徒工的技术能力培养,师徒制的实施尤为重要。

一、充分剖析企业特点,建立特色师徒制度

(一)评估师徒制实施风险

师徒制的应用不应该是一概而论的,而是因地制宜的。因此在实施之前,必须对师徒制实施的部门进行调研,就实施的必要性和目的,向实施部门采纳建议,挖掘出师徒制有效实施的关键因素。

(二)选择适合的带徒方式

物业行业更适合采用班组师徒制,以“多带一”的形式培养新人。

带徒可以是“一带一”,也可以是“多带一”,两种带徒方式各有利弊。传统的“一带一”师徒制的优点是责任清晰,分工明确,但同时缺点也很明显,“一带一”带徒与培养全面人才产生矛盾,很多师傅技能单一,只能教授学徒某项技能。因此“一带一”对师傅的要求特别高,师傅必须是技艺精湛、素质全面的,否则很难达到理想效果。其次,“一带一”的模式,可能造成除自己师傅外的其他师傅不愿意教该学徒;再者,“一带一”带徒会增加师傅工作压力,在工作量满负荷的情况下,不能全身心投入带徒,将对学徒的学习成长造成影响。因此“多带一”的优势不言而喻,但多带徒容易造成职责不清,师傅责任分摊带来考核主体不清晰,弱化了师傅对学徒培养成才的责任。

二、严格界定师徒责任,筛选优秀人员带徒

(一)师傅资格筛选

师傅之所以为师傅,不仅在技艺方面有过人之处,品行德高望重之外,还应有教授他人的强烈欲望,成就他人的开放心态。因此师傅的资格设定是非常有必要的,应该从“德、能、绩、勤、廉”五个方向进行定义。

“德“是指带授学徒的师傅们严以律己、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具备良好的品行,充满正能量;“能”是指带授学徒的师傅们专业技能娴熟、经验丰富,处理问题游刃有余;“绩”是指带授学徒的师傅们帮助自己提高技术技能,帮助自己解决学习和工作中的问题,达到“德艺双修、共同提高”的目的;“勤”带授学徒的师傅们授徒积极主动,指导学徒合理安排工作计划,有序的开展技能学习,及时认真地对学徒的情况进行总结反馈,指出其工作中的优点及不足,帮助其进步;“廉”是指工程主管根据学徒情况合理制定出师考核学习计划,按照所学专业技术合理安排相关专业能手担任学徒师傅。不敷衍,不做假。

(二)工程班组的基本职责

工程班组是师徒制实施的主体,同时部门经理和工程主管负有监管责任,在学徒到岗前,班组就应该明确学徒工的学习目标和任务,避免带徒目标不清楚而带来的混乱。

工程班组所在主管须在学徒工到岗三天内将此制度交由学徒工阅读,并于一周内参照《学徒工考核参照表》结合项目情况挑选其中的部分内容拟定《出师考核表》中的内容,交由部门经理签字确认。部门经理拿到表后请留档保存好资料,人力资源部需不定期检查各工程部门班组师徒制的实施情况。

工程主管根据拟定的《出师考核表》中的学习内容及时间段安排相应的师傅对学徒工进行带授,为将学徒工培养成综合型技能强手,公司应鼓励工程班组安排各种不同技能的师傅带授一个学徒工,但任职师傅人员须符合“德能绩勤廉”的资格要求,并且严格遵守公司各项管理制度,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有较好的协调、沟通能力。

(三)师傅的基本职责

工程主管要合理安排班组内的师傅把自己岗位相应的应知应会内容传授给学徒工,充分调动学徒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坚持“缺什么,补什么的带徒原则,指导学徒工合理安排工作计划,有序的开展技能学习,帮助他们解决工作中的困难。

带徒期间,工程班组要根据公司实际工作目标及学徒工学习情况,及时调整和改进训练方式,确保出徒质量。

工程班组人员应教育和引导学徒时时注意安全,落实岗位规范,遵守劳动纪律,杜绝事故,以自己模范的行为,丰富的工作经验,引导学徒成长。

(四)学徒工基本职责

学徒工应该怀着谦虚谨慎、勤奋好学、尊重师傅,认真完成师傅安排的学习和工作任务。根据师傅制定的《出师考核表》计划,认真学习技术标准,深入钻研技能技法,在实践中探索真知。

(五)双方权利及变动

在学徒期内,如工程主管安排的带授师傅不愿教授学徒知识技能,学徒工可向工程主管进行反馈,工程主管需与带授师傅沟通或安排其他的师傅解决此问题。若工程主管不受理或未能解决此问题,学徒工可向人力资源部提起申诉,若调查情况属实,该带徒阶段带徒奖励将不予发放并将学徒工调动到其他项目进行学习。

学徒工在学徒期不服从师傅的学习安排,因自身学习态度原因未能跟上学习进度并屡教不改的,工程班组可向人力资源部提起申诉,若调查情况属实,人力资源部将终止该学徒工与公司的劳动关系,工程班组带徒奖励按照带徒时间比例照常发放。 学徒工在学徒期间因工作需要发生调动到其他项目或部门的,由新项目工程班组结合学徒工之前所学内容重新制定《出师考核表》中的学习计划。学徒期考核通过后,对新旧工程班组根据带徒时间进行相应比例的带徒奖励发放。

三、按需设置学习目标,确保学徒学有所用

(一)根据需求设置学习周期

不同的岗位应根据实际需求设定不同的学习周期,如从3个月到1年不等。如对于普通操作的上门维修岗,3个月学习周期即可,对于供配电系统等大型设备的运行岗,则需要1年的学习周期。

(二)根据岗位设置学习内容

不同的岗位学习内容也大相径庭,物业设施设备维修可根据专业不同,分为以下七大类:供配电、弱电、给排水、房屋本体、电梯、消防、暖通空调,学徒的学习内容应根据岗位的工作要求选择一或多个专业进行匹配。

四、建立科学考核体系,保证学徒顺利出师

(一)考核维度设置

学徒工的考核维度应从以下几个维度展开。首先是学习态度,其次是知识技能评分,再者是应用评分。学习态度由班组师傅直接评分,最终得分取所有师傅的平均分;知识技能评分需根据不同岗位的要求,由人力资源部统一组织知识考试和技能大比拼,由公司内部组成的专家小组进行评分,最终得分取平均分;应用评分是指学徒的实际工作评分,需综合师傅、工程主管、客户三者的平均分。由于考核是以提高学徒工作中的技能和素质为终极目标,因此三个维度设计的比例为2:4:4。

(二)分阶段考核

分阶段考核可以对师徒制的实施效果做及时的跟踪监督,并利用考核的形式对过程做良好的分析和反馈,使得师徒双方在每满一个考核周期都有一个总结或里程碑,以更好的修缮师徒制实施过程中的不足。

根据不同的考核周期可以设置不同的阶段,如针对3个月考核周期的可以将每个月作为一个考核阶段,对于1年的可以划分为1个月、3个月、6个月年、一年共四个考核阶段。尽可能平均分布在整个考核周期,已达到全过程跟踪的目的。

五、制定带徒满意维度,实现师徒双向评价

(一)学徒对师傅评分

学徒师傅能顺利出师的因素有两个,一是学徒,二是班组。因此,在对学徒进行考核的同时,也应该对班组进行考核,学徒对班组的带徒情况,可根据“德、能、绩、勤、廉”五个维度进行评分设置《班组满意度评分表》。

(二)班组满意度评价结果应用

如学徒对班组评价结果为不合格时,人力资源部应及时跟进调查,第一次将对班组进行警告,并给与相应的纠正监督,第二次将废除该班组师傅资格。

(三)学徒期考核通过定义

最终是否通过学徒期考核,应对师徒进行双向评价,即《出师考核表》和《班组满意度评分表》均达到预定目标值,则视为通过该阶段考核。应注意的是,分阶段考核的,学徒期满时的考核分数为年度考核平均分。

六、实行出师激励机制,促进传帮带良好风气

(一)出师奖励

每名学徒工出师应给与相应的带徒奖励,带徒奖励将由工程主管统一班组人员意见后用于班组内组织活动的经费。

学徒入司不满半年离职的,不予发放任何奖励。学徒入司满半年不满一年离职的,不予发放第二次奖励。学徒工在学徒期严重违反公司规章制度,影响恶劣的,人力资源部将终止该学徒工与公司的劳动关系,带徒奖励不予发放。

(二)绩优奖励

为促进公司形成良好的师徒文化氛围,人力资源部可组织公司范围内的师带徒绩效评比。将相同阶段的学徒进行技能大比拼,得分位于所在工程部或机电服务中心前10%的学徒所在,主管将得到相应物质奖励。

(三)考核结果应用

学徒合同篇3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认识误区;发展路径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6)04-0010-05

现代学徒制是相对于传统学徒制而言,是“现代”与“学徒制”两个词语的结合,现代学徒制是相对于传统学徒制而言,在传统学徒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职业教育的特殊形式。“学徒制”是东西方传统的职业教育形式,是学校教育出现之前在真实的工作场所中师傅对徒弟传授知识和技能的传艺活动。而现代学徒制是将传统学徒培训与现代学校教育思想相结合的一种企业与学校合作的职业教育制度,是一种新型的职业人才培养形式,其中校企合作是前提,工学结合是核心。现代学徒制主要是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其核心要素是学校和企业的“双主体育人”、学校学生和企业学徒的“双重身份”和学校教师与企业师傅的“双师结构”。国外现代学徒制发展较好的有德国的“双轨制”、英国的“现代学徒制”、澳大利亚的“新学徒制”和美国的“合作教育”。现代学徒制正确地解决了劳动力与市场、理论与实践、知识与能力、教学情境与实际场所的关系,因此促进了劳动者知识与技能的提高以及劳动者能力的发展,提高了职业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简化了企业招工、培训、上岗等环节,进而降低了企业成本,增加了企业效益,同时缓解了现代社会严峻的就业压力,促进了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

近几年来,我国基于国外现代学徒制的优势,逐渐采取措施来发展适合我国的现代学徒制,职业教育中产学脱节的现象得到了一定改善。但是,我国现代学徒制还处于探索阶段,相关的企业、学校和政府部门对现代学徒制缺乏深入的了解,在操作中缺少实践环节,使大部分校企合作处于盲目的状态,进而导致现代学徒制发展困难。通过对国外现代学徒制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我国现代学徒制发展的困境主要在于对现代学徒制认识不够到位,没有真正把握现代学徒制的核心要素,因而对其有许多认识误区,主要表现为:培养目标的误区;实施主体的误区;实施对象的误区。

一、对现代学徒制的认识误区

(一)培养目标误区

有学者提出国外现代学徒制有两种范式:内生型模式和借鉴型模式。在内生型模式的国家中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责任感比较强,而在借鉴型模式的国家中企业投入职业教育的意愿比较低。我国与英国一样,都是属于借鉴型模式的国家,但英国现代学徒制的培养目标却与我国不同,英国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而在我国缺乏明确的现代学徒制目标。首先,英国现代学徒制课程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学校不再是注重让学生学习静态的学科知识理论体系,而是更加注重学习过程中以动态行动体系为主而生成与建构的隐性知识,学生因此获得的知识不仅包括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知识这两个基础部分,还包括在学习过程中所承载的价值观,尤其是职业道德与职业价值观。这不仅能够帮助学生获得工作所需要的基本知识与技能,而且能够让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够清楚自己想要从事的职业以及在工作中应该遵守的职业道德,进而提升整个国家的职业道德水平。其次,英国现代学徒制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为本,同时注重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思想交流、信息应用和团队协作等能力的提升。因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不同点在于其职业性、实践性以及社会性,这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学习理论知识,还需要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以及综合能力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因此,可以看出英国重视的是以“综合能力”为核心的现代学徒制。

我国相关文件只是提到“工学结合”、“校企结合”,并没有规定是以“工作为本”,还是以“学习为本”,或者说是以“学校为主”,还是以“企业为主”。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学校和企业把握不好到底是以企业为重,还是以学校为重,或者说根本就没有领会到“现代学徒制”到底要培养学生什么样的素质。在校企合作中,企业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在人才培养中的责任,因此只重视招生,却轻视学徒培养,缺乏参与的积极性;而对于学校来说,只是想从校企结合中获取自己想要的设备、资源以及提高就业率。这种校企合作观念偏颇的现象致使校企只从自己角度考虑问题,从而在课程设置、培养方案和评价机制等方面缺乏交流与沟通,没有统一的标准,进而出现了工学脱节的现象。因此,在我国校企合作中学校和企业按照各自的标准培养学生。具体表现为:一是职业院校在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设置上缺乏针对职业岗位要求的工作流程、操作内容、职业素质的分析;二是学生在工学实习时难以接触到高技能岗位,无法实现“学”时的认知在“工”时实践,“工”时的体验在“学”时升华。因此,与英国现代学徒制相比,我国现代学徒制缺乏校企合作的明确目标,更不用说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目标。

(二)实施主体误区

主体是参与现代学徒制的主要团体。对于英国来说,政策制定者的主体是政府,而现代学徒制执行的主体主要是行业企业,此外,英国像其他国家一样实施战略层面的管理。一些国家不但出台了相关劳动和教育的法律政策,为学徒制提供法律保障;还建立了相应的管理和监督机构,从制度上规范学徒制的实施。大部分西方国家的现代学徒制实施分级管理和分块管理,把权力给地方,进行分级管理;把分权给行业,进行分块管理。并且企业是学徒职业能力标准的主要制定者与培训的主要场所。英国企业主要实施学徒的培训、管理,相关的行业企业在教学内容、培养标准、教学方式上面都有话语权。因此,英国政府是现代学徒制的主要推动者,行业企业是现代学徒制执行的主体,学校和其他的培训机构则主要配合企业行业进行培训工作。

相反,我国现代学徒制实施者主要是学校,行业企业则只是配合学校的工作。我国政府只是提出要实施工学结合或者现代学徒制等相关的制度,但相关政策的制定者都是教育部。教育部把命令下达给各个学校,各个学校根据自己的情况具体实施,执行的主体主要是职业院校。职业院校在校企合作过程中更多的是考虑如何借助企业的设备、资金及岗位等来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提高就业率;只是强调企业在校企合作中应该付出的义务与责任,很少站在企业的角度考虑如何运用现有的力量进行改革来为企业和政府做出贡献。以“学校”为执行主体的偏颇观念使企业对现代学徒制采取冷淡的态度。近几年关于职业教育的文件并没有明确提出现代学徒制主体是“行业企业”,更没有提出关于“企业冷”这个问题的解决办法。因此,实施主体的误区造成企业对于现代学徒制积极性不高,而职业院校的培训脱离了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出现了“工”与“学”脱节的现象。

(三)实施对象误区

20世纪60年代,德国“双元制”只是面向16岁左右的初中毕业生。但到了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德国的“双元制”面向的对象出现了另一种现象,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主要招收高中毕业生)也开始采取“双元制”制度,并取得了不错的成效。到目前为止,德国学徒制培训学生的平均年龄是18周岁。除此之外,在法国接受学徒制培训的学生中18岁及以上的学徒占50%。传统学徒制面向的对象主要是男性,但随着社会发展以及现代学徒制的发展,女性在其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据统计,澳大利亚学徒人数在1996年到2001年之间增长率为101.8%,而女性增长率为239.9%,女性已经占到了所有学徒数量的三分之一。

1994年,当英国开始实施现代学徒制时,学徒主要面向的是16~17岁的初中毕业生,但是,当2004年再次开展新学徒制时,英国根据本国的实际取消了以前学徒制只是面向25岁以下青年的限制。与此同时,还制定了“青年学徒制”政策,主要面向14~16岁的青年。随着学徒规模不断扩大,截至2009 年 10 月,学徒总数已经达到 279 700 人,与 2008 年 9 月相比增加了 16.6%(见表1)。学徒的完成率也在逐年提高,2009年10月的学徒完成人数为 171 500,与2008 年 9 月相比增加了 19.6%。

因此,可以看出国外现代学徒制面向对象范围越来越大,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国外现代学徒制主要是面向义务教育后的所有劳动者。

对于我国现代学徒制来说,面向的群体只是职业院校的学生或者是企业的部分员工。但是就目前我国社会状况来看,我国出现用工荒、员工操作技能水平低、企业缺乏高精尖技术人员等现象。当然,职业院校的学生是现代学徒制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因为他们是将来社会的劳动力大军,但也应该看到,现在我国需要解决就业问题的人群主要是没有就业或者技能水平较低的人群。因此,我国应将面向的群体从职业院校学生扩展到更大范围的群体,这样既能解决现在所面临的困境,又能提高员工的技术从业水平,增加高精尖的职业人群,从而提高我国整体社会的劳动力质量与技能水平。

二、现代学徒制的路径新探

(一)完善保障制度,提供现代学徒制的制度支持

我国现代学徒制若要长期发展下去,必须建立相应的保障制度,主要包括经费保障和政策保障。据我国现状来说,我国并没有具体的保障制度来发展现代学徒制,因此迫切需要建立相应的制度促进现代学徒制的发展。面对现在企业积极性不高的问题,在建立保障制度时要充分考虑到企业的利益,从而提高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的积极性,真正发挥校企结合的重大作用。

对于经费保障制度来说,首先,政府应该制定适合现代学徒制发展的经费规划和经费投入机制。根据每一年、每一个地区、每一个行业企业及每一个学校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经费规划和投入保障制度,才能保证企业、学校能够得到经费保障,促进现代学徒制的发展。其次,应该由政府、企业、学校以及部分行业共同出资建立保障现代学徒制发展的基金。政府、企业、学校和行业重视现代学徒制的原因就是要培养人才,基于这一共同点可以由政府带头建立现代学徒制的专项基金,带动行业企业和学校积极配合政府的工作,从而将基金专门用于校企合作的开展。再次,政府应建立现代学徒制发展中企业利益补偿的机制。在校企合作中,企业不仅出资金、设备等资源支持职业院校培养人才,聘请专门师傅教授学徒技术技能,还要给予学徒工资来提高学徒学习与工作的积极性。因此,政府必须建立企业资金补偿机制来提高企业的积极性,促进现代学徒制的长期发展。补偿机制可以用减少企业税收、经济奖励政策或者项目支持等方法来补偿企业。

对于政策保障制度来说,政府应借鉴国外的教育经验,建立相关的法律法规保障体系。可由政府、企业、学校和行业共同参与制定相关的政策规定,明确把现代学徒制纳入相应的政策层面,明确政府、企业、行业和学校在实施现代学徒制的权力与责任,从而从法律制度层面保障现代学徒制的实施。例如,澳大利亚的《职业培训法》确定了学徒制的法律地位;芬兰《学徒制培训法》规定了学徒制培训的实施过程(包括学徒合同、培训期限、资格证书等),为学徒制的实施提供了足够的法律保障。

(二)创新教学体系,保障现代学徒制的人才质量

培养人才是开展现代学徒制中政府、学校和行业企业所追求的共同目标,而人才培养的质量则是关系现代学徒制发展的关键一环,只有保证人才质量才能提高企业行业参与的积极性,现代学徒制才能够得到长远的发展。要保证人才的质量就必须创新现有的教学体系,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以适应现在社会的需求。教学体系包括课程体系和评价体系两个方面,课程体系是提高人才质量的关键。而对于现代课程体系来说,职业院校的课程体系还是井然有序地按照自身教学计划运行,企业仍然按照培训员工的方法与程序培训学徒。因为企业与学校之间缺乏沟通,现在的校企合作仅限于“订单培养”、“厂中校”和“校中厂”等这种简单的学徒培养,学徒的知识与技能都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从而降低了学徒的质量。因此,为了改变这种情况,学校和企业必须创新自己的课程体系和评价体系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学校和企业的课程体系必须以企业的岗位需求为标准,让企业规定培养学徒的知识、技术和能力标准,职业院校根据企业的需求制定学生培养计划,设置工作本位和能力本位的课程模式。首先,应该设置“课证融通”的教学体系,即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现在岗位的需求设置不同的培训项目。由企业师傅根据不同的岗位要求提出相应的培养标准,职业院校根据岗位的职业要求开设不同的课程。同时,职业院校可以将培训项目分成若干的课程模块,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严格按照项目程序进行。学生先在职业院校仿真模拟中学习与训练,再到企业真实的环境中进行学习与培训。这样,学生能够很快适应企业的环境,减少学生从学校学生到企业员工角色转换之间的时间。其次,对于职业院校来说应该设置弹性的课程体系。因为职业院校是为企业培养人才,而企业是以市场需求为主要方向,因此,职业院校必须了解到最新的市场信息,及时调整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职业院校必须设置以企业为导向、具有弹性的课程体系。还可以设置弹性的学期制度,如学校可以将集中学习时间分为分散学习时间,将传统的一年两个学期改为一年三个学期等,这些都是值得探讨的弹性学期制方式。再次,完善“双证融通”体系。双证体系对于学生来说犹如一个指挥棒,引导学生完成自己在学校和企业应该完成的知识和技能,因此,只有完善“双证融通”体系才能保障现代学徒制培养目标的实现。我国现在有五级职业资格证书:国家职业资格五级(初级技能)、国家职业资格四级(中级技能)、国家职业资格三级(高级技能)、国家职业资格二级(技师)和国家职业资格一级(高级技师)。但是,我国的职业资格证书并没有像国外职业资格证书有吸引力,并且我国完全把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隔离。因此,需要完善以职业标准为主的“职业资格”与以学历为主的“学历证书”的联系,让职业院校学生通过学习之后不仅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还可获得相应的学历证书。同时,增加职业院校与普通高校的联系,规定学生获得一定的职业资格或者学历证书之后可以进入大学进行深造或者选择就业,甚至完成高校学习的学生可以选择到职业院校增强自己的技术与技能。这样,既加强了职业资格和学历证书之间的联系,也提高了我国劳动力的整体水平。

(三)消除企业顾虑,增强现代学徒制的执行力

行业企业在现代学徒中处于执行主体的地位,因此必须考虑企业的利益。首先,在政府主导下,建立或完善校企合作促进会。但校企促进会不只由学校和企业组成,还应该包括政府部门、行业和学生。政府在现代学徒制中处于主导地位,校企两个利益不同的主体需要在政府的领导下进行联系与沟通,不能仅仅靠市场调节。因此,政府必须在适当的时候发挥其领导作用,沟通学校和企业,找到双赢的切入点,平衡两者的利益,使校企合作更加深入。其次,学生与企业和职业院校签订合同。学生与企业、学生与学校、学校与企业之间签订合同,不仅可以保障学生、学校和企业的利益,而且可以让企业制定未来的发展计划。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得到自己想要的人才,现代学徒制给了企业一个机会,使企业“选、用、预、留”四个环节紧密结合起来。但企业发现部分学生毕业后会到其他企业或者行业,这就是人才“偷猎”现象,这样的结果降低了企业的积极性。因此,企业可以征求政府的意见,订立与学生有期限的合同。与那些愿意毕业之后留在该企业的学生签订较长时间的合同,与那些毕业之后有其他意愿的学生签订短期的合同。当然,长期合同的学生与短期合同的学生在工资待遇和福利方面可有差别。企业应该承诺学生,并在合同里明确规定如果学生毕业之后留在该企业,那么就会得到较好的薪水和较好的职位,学生的一年实习也算作工龄,此外给予学生在学习期间的部分补偿。这样,企业就大大吸引了学生,解决了学生“留”的问题。

(四)扩大学徒范围,促进现代学徒制的持续发展

从目前我国经济结构变化、人口老龄化、就业难的状况来看,第三产业发展越来越快,第二产业需要的不再是普通劳动力,而是具有一定技术含量的劳动力,加之人口老龄化现象越来越严重,造成现在企业招工越来越困难。虽然现代学徒制是一个很好地解决企业人才问题的办法,但我们也应看到,现在学徒制的对象只是职业院校的学生,而对企业员工和其他社会劳动者却毫无涉及,从而造成现代学徒制的对象范围狭窄。学徒制只培养学生是不够的,要想解决我国劳动力整体素质不高的问题与就业问题,还需要为企业技术能力较低的员工和想要提高自己技能的员工以及农民工提供机会。首先,企业可以在不影响其正常运作的前提下采取与“先招生后招工”相反的“先招工后招生”方法对部分企业员工进行培训与指导,或者对企业技能水平低或者想要提升自己技能水平的员工进行培训与指导,让部分员工像职业院校学生一样到职业院校学习理论知识,再回到企业进行工作。这样,不仅能够使员工的理论知识与技能水平相辅相成,还能够提高员工的职业道德水平。其次,应该建立专门面向农民工的培训机构,政府或者行业企业应让农民工带薪培训,从而使他们的技能和职业素质得到提高。因此,现代学徒制应扩大面向的人口范围,充分发挥其在解决人口就业中的作用。

总之,我国现在处于经济结构调整和社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作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之一的现代学徒制恰好给我国带来了一个机遇。但我国的现代学徒制刚刚起步,正处于探索时期,因此企业、学校和行业需要在政府领导下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赵有生,姜惠民.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实践探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2]赵鹏飞,陈秀虎.“现代学徒制”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12):38-44.

[3]张梅燕.工学结合教育模式中兼顾“校企生”三方利益的几点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2015(10):23-27.

[4]关晶,石伟平.西方现代学徒制的特征及启示[J].职业技术教育,2011(31):77-83.

[5]Department for Business, Innovation and Skills. Apprenticeship Supplementary Tables:Table 8.2 [DB/OL]. [2011-02-08].http//.uk/statistics

/statisticalfirstrelease/sfr_supplementary_tables/Apprenticeship_ sfr_ supplementary_ tables/.

[6]孙晓燕.试论现代学徒制对我国职业教育的意义[J].职教论坛,2008(2):23-25.

The Misunderstanding of Modern Apprenticeship and Exploration on its Approaches

ZHANG Yu-gai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Nanjing Jiangsu 210097, China)

Abstract: Modern apprenticeship is widely used as a new form and training model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The foreign modern apprenticeship educational practice has achieved good results, According to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professional education, learning from foreign modern apprenticeship experience,China has made some progress in some pilot schools and businesses. However, because our modern apprenticeship is in the exploration period and lacks appropriate experience, the domestic modern apprenticeship has produced many errors. Based on modern apprenticeship abroad,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misunderstanding of modern apprenticeships in training objectives, implementation subjects and objects, and proposes the development approaches to China's modern apprenticeship from four aspects of system, teaching, enterprise and students.

学徒合同篇4

 

学徒制是传统的技艺传承手段,随着社会和教育事业的发展,这种传承方式被现代职业教育吸收并创新。现代学徒制将这种技艺传承方式与现代化教育结合,让专业教师与职业师傅共同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提升学生综合素质。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按照现代学徒制的理念进行教学改革,有效提高会计学生的知识运用和实操能力,以解决毕业生求职难、企业会计岗位用人难的问题。

 

1 现代学徒制相关概述及实施现状

 

学徒制是师徒一同工作,师傅向徒弟传授知识技能、徒弟边学边做的技艺传承方式。随着时代的发展,学徒制逐渐走向以生产与教育并重、涉及广泛的教育性质和利益机制并由国家规范制度为特征的现代学徒制,典型的有德国“二元制”、澳大利亚“新学徒制”等。[1]这种现代学徒制使得学生兼具学徒身份,在校企联合培养过程中获取更高职业技能。[2]

 

目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在探索现代学徒制的实施方式过程中,主要采用订单班培养、校外实习基地以及校内公司的方式。以广州城建职业学院为例,会计教研室与东莞某会计事务所进行订单班联合培养、与广州若干会计专业服务机构合作发展校外实践基地以及成立友诚钰信公司实现会计校内实训,以多种方式探索现代学徒制的实施。

 

2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现代学徒制实施面临的困境

 

2.1 缺乏国家政策支持

 

现代学徒制的实施需要政策支持,尽管近年来教育部倡导和实施这一职业教育制度,但是相应的法律法规、详细的措施方案较为缺乏。在法律法规方面,现代学徒制实施过程中的一些重要法律关系并未得到明确,例如,学生在这一教育制度实施下的法律身份等。而在制度层面,目前我国尚未建立政府拨款制度和就业准入机制,以及面向企业的现代学徒制推进制度。以实施现代学徒制的西方国家为例,由于存在相应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企业始终把培养高素质人才为己责。相比之下我国企业对人才培养责任感认知不一,而且基层员工存在较大流动性,在没有国家政策支持的情况下,实施现代学徒制积极性不高。这成为当前现代学徒制实施障碍的重要原因。

 

2.2 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与课程建设落后于企业需求

 

相关调查表明,目前中小企业已经成为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主体。[3]学生毕业后就业走向以财务管理、会计核算、纳税申报、出纳等岗位居多。高职院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定位在通用类企业,会计专业课程设置也主要集中在理论课程。虽然实训课程占有一定比例,但是实训力度较弱,职业特色并不突出。人才培养定位与课程建设未能与目标企业的岗位需求对接,使得中小企业无法分享职业院校教育成果,从而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中小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建设的积极性。其现实表现为现代学徒制承接载体与提供培训岗位的不足,加大了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的实施难度。

 

2.3 缺乏相符的教学管理制度

 

现代学徒制的实施需要学校提供相应的制度保障,加强学生工学过程的管理。目前部分高职院校并未制定与工学交替相配套的教学管理制度,导致会计专业学生顶岗实习过程中的学习、考核、学分等方面与现代学徒制难以适应,降低了这一教育制度实施的有效性。

 

3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现代学徒制实施对策

 

3.1 争取国家政策支持

 

政策法规和资金支持是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现代学徒制实施的重要基础。[4]因此,国家应制定学徒制方面相关法规,提升现代学徒制在职业教育中的地位,明确企业、学校以及学生之间的法律关系,细化各方权责,为现代学徒制的实施提供法律保障。

 

同时,建议制定相应的激励政策和经费保障机制。对参与现代学徒制实施的企业给予一定的经费补贴或税收政策优惠,用于专门学徒培训支出和提升企业师傅的待遇,保证企业专款专用,避免经费的不必要浪费。另外,政府加强宣传引导,使企业充分认识到现代学徒制对企业发展和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提升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积极配合在高素质人才培养方面的职责。在高职院校方面,政府可以参考商业化拨款机制,结合学校设置的课程数量、学徒数量,通过指标量化分析院校现代学徒制实施后的培训、就业质量进行合理拨款。根据高职院校的培训、就业质量来调节政府经费供给并设置奖惩机制,促进各大高职院校良性竞争,保证现代学徒制实施的有效性。

 

3.2 构建与企业需求相匹配的会计人才培养和课程体系

 

为保证现代学徒制的有效实施,高职院校应构建与企业需求相匹配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和课程体系。建立以职业集群模式为主框架的人才培养机制。[5]针对中小企业需求,对工作性质相近的不同岗位要求进行融合,并以此要求为人才培养目标,实施现代学徒制。同时,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沟通,在教师与师傅的共同商讨下,使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建立更为科学实用。在课程体系建立过程中,也可以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现代学徒制课程体系,将国家会计从业资格课程、注册会计师认证课程等进行整合,融入到课程体系之中。建立由学校负责学生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培养,由企业负责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的培养的分工体系,实现学生知识技能与职业技能的共同提升。同时,学校在现代学徒制实施过程中,以校企双赢为工作出发点,使参与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能够从中有所收获,从而更乐意为学校提供场地、人员、岗位等支持,形成现代学徒制下校企融合的良性循环。

 

3.3 建立校企协作教学管理制度

 

现代学徒制的实施,需要与之相符的教学管理制度配合。由于这种教育制度的实施属于“跨界”教育,应遵循“双元管理”原则建立校企共同参与的弹性教学管理制度。首先,建立日常教育管理制度,如学徒考勤制度、实习召回制度等,以确保现代学徒制的顺利实施。其次,校企共同制定教学文件,如会计专业课程标准、会计实习安排、学生管理办法、会计专业师傅标准等,确保文件能够符合学校和企业双方要求和实际情况。最后,建立现代学徒制试点绩效考核体系。[5]在会计专业实施现代学徒制时,院校需要对其中的考核项目进行细分,就学生满意度、企业满意度、教学实施情况进行评估考核,充分保证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现代学徒制的有效实施。

 

4 结 论

 

现代学徒制的实施目前在我国还处于探索实践阶段。为保证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现代学徒制实施的有效性,我国还需加大政策、资金上的支持,根据企业实际需求,构建与之相匹配的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并建立校企共同参与的教学管理制度,保证学校与企业在现代学徒制实施过程中能够共同获利,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会计人才。

 

学徒合同篇5

关键词:职业培训 技工院校 企业新型学徒制

2015年7月,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联合下发通知,启动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工作。随后,在北京市等12个省(区、市)开展了首批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每个省(区、市)选择3~5家具备相应条件的大中型企业作为试点单位,每家企业选拔100人左右参加学徒制培训。试点工作通知是下发给各省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局)、财政厅(局)的,从人力资源视角来开展试点,重在企业人才培养,旨在完善政策措施和培训服务体系,为企业培养后备技能人才。虽然新型学徒制的培养培养责任主体是企业,鼓励技工院校(培训机构)积极参与,但绝不意味着技工院校,特别是尚未启动试点的地区中的技工院校就该坐观其效、被动作为。

一、技工院校在企业新型学徒制中的角色分析

2015年7月颁布的《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工作方案》中明确提出:采取“企校双制、工学一体”的培养模式,即企校双师带徒、工学交替培养、脱产或半脱产培训。由此可见,企业新型学徒制虽然名称前冠以“企业”二字,但绝不是企业唱“独角戏”,而是主体责任由企业承担,技工院校积极配合,担当关键“配角”,并且责无旁贷。技工院校在企业新型学徒制中必须担当好以下角色:一是深入企业调研,主动寻找合作契机;二是与企业联合招工(招生),并为学徒注册技校学籍;三是与企业共同研究制订学徒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四是为学徒指派指导教师,负责承担学徒的学校教学任务;五是实施工学结合培养方式,采取一体化教学;六是建立弹性学制和学分制,使得学徒工作和学习两不误、学技术与拿证书两全其美。

二、技工院校在企业新型学徒制中的工作举措

2015年7月首批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在北京等12个省(区、市)启动,超过全国三分之一,2016年7月第二批试点在河北等10个省(区)启动。对第二批10个试点省(区)的技工院校而言,更要积极抓住机遇、顺势而为。在学习借鉴首批试点的技工院校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区域内行业企业实际,主动与企业对接,制定好本校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工作举措,笔者建议可从以下方面着手。

1.深入企业调研寻求合作对象

成立调研小组,深入本地区企业开展培训需求调研,详细了解行业发展趋势、企业发展规划、企业人才结构、用人需求以及岗位所需的专业知识、操作技能、安全生a规范、职业素养等内容,结合本校专业特色、师资力量、实训条件、教学模式等,客观评判学校专业与企业岗位的匹配度,凝聚校企利益最大公约数,寻找互利合作的契机。

2.联合招工(招生)

校企共同制定招工(招生)简章,开展招工招生工作。由于企业新型学徒制招工与一般的企业招工不同,招生工作要做好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政策的解读和宣传,对培养方式、培养单位(企业和培训机构)、待遇补贴等做出充分说明。在新招用人员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成为企业正式员工的同时,技工院校必须按照相关规定为其注册非全日制学制教育学籍。

3.共同研究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

成立校企联合教研室,由学校的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和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工程技术等人员共同组建,根据企业人才岗位要求,为企业量身打造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将专业知识、操作技能、安全生产规范、职业素养等内容纳入培养方案,从源头上解决学校教学内容与企业岗位需求脱节的问题。

4.共同组建师资队伍,实行“校企双导师制”

为学徒指派学校导师。学校导师应具备熟练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培养学徒专业能力,提升其综合素质和未来职业发展空间。学校参与选拔企业导师,指导学徒进行岗位技能操作训练,帮助学徒掌握提升技能水平和职业素养。双师选择采取“师徒双向选择、校企适当调整”方式,一般校内导师带徒不超过15人,企业导师带徒不超过5人。建立双师交流反馈机制,便于对实施过程跟踪管理。

5.实施工学一体化教学

加大硬件投入,完善实训设备,建立具备一体化教学条件的实验实训室。采取“教、学、做、考、评”五位一体的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整合优化课程内容,建立基本技能、综合技能、岗位技能和职业素养等分层次、递进式的模块或项目,形成具体的行动对象。实施小班化教学,打破以课时为单位的教学安排,采用半天或一天为教学单元组织教学。

6.建立弹性学制和学分制

由于学徒的“员工”身份,使得其难以完全脱产而进行全日制学习,学校必须结合企业生产管理和学徒工作生活的实际,采取弹性学制,实行学分制管理。利用学徒业余时间、企业生产淡季分时段开展教学,必要时送教下厂,建立“厂中校”。建立和完善适合弹性学制和学分制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和考核制度。学徒累计学分达到规定要求,将颁发技工院校毕业证书;学徒培训期满,经鉴定考核合格,按规定授予相应职业资格证书或培训合格证书。

三、技工院校在企业新型学徒制中面临的问题

首批12个省(区、市)的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不过一年多时间,第二批10个省(区)的试点尚未开展实质性工作,因此,试点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会遇到诸多难点问题。就技工院校而言,面临的问题可能来自三个方面:

1.选择合作企业比较被动

企业新型学徒制由企业发挥主体作用,试点企业必须是大中型企业,遴选条件比较高。对于经济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这样的企业较少,这些地区的技工学校参与进来的更少,一时难以形成规模效应。此外,大中型企业一般自身已具备较为完善的培训机构或自主举办技工学校,其他具备同等条件的技工学校难以分一杯羹。对于这些技校而言,选择合作企业比较被动。此外,培训费用等直接利益问题会构成企业选择合作学校的主要考量因素之一,合作的竞争压力必然落到备选的技工学校身上。

2.招工(招生)不易且培养周期长

对于企业技能岗位新招用人员而言,缺乏对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的了解,虽然签订6个月以上的劳动合同,但看到试点二字会产生“试验品”的感觉,且在1~2年的培养期内只取得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学徒基本工资,对学徒的吸引力不够强,招工(招生)不容易。按照市场规律而言,企业招聘人员往往希望能迅速投入生产并带来高效产出,招进学徒进行1~2年的培养,短期内也难以出高效。

3.开展一体化教学的投入成本高

学徒合同篇6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精准育人;学徒

1前言

随着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电子商务物流成为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物流产业发展的新动力,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成为物流行业的主要特征,这导致了区域物流人才市场的需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具备物流职业技能,掌握先进物流信息技术,且具有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成为物流人才市场上的“新宠儿”。但是,传统的物流人才培养模式很难准确培养出大湾区现代物流企业所需人才。因此,职业院校需从企业的实际需求出发,深化产教融合,精准对接企业,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精准育人,服务区域经济的发展。

2现代学徒制的内涵

现代学徒制是将传统的学徒培训与现代学校教育思想结合的一种企业与学校合作的职业教育制度,以为社会提供具备“专业能力和通用能力”[2]的职业人为目标。现代学徒制将理论、实践、经验教学融为一体,紧密对接行业企业的需求,精准培养企业的急需人才。学徒是企业和学校双方深化产教融合的产物,他们同时具有学生和员工双重身份,既要完成学校综合素质课程和专业理论课程的学习,也要完成培养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企业实战工作任务。现代学徒制是真正有效实现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提升学生岗位职业能力的有效途径。

3职业教育“双精准”工作内涵

根据党的十九大精神,广东省教育厅提出推进“职业教育校企精准对接、精准育人”工作,要求各高职院校应根据广东省产业转型升级新常态,按照专业精准对接产业发展要求,深化校企合作,明确专业培养目标、定位,加强内涵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精准育人水平。职业教育“双精准”工作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其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3.1实现专业与产业精准对接

学校需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深入行业企业调研,并寻求企业深度合作,按照企业岗位对人才的需求,对现有的教学和课程进行改革,精准对接区域内高端产业、支柱产业、龙头企业,特别是人才需求量大的行业,做到精准育人。

3.2实现教学与生产精准对接

制定相应的激励和保障制度,鼓励行业和企业积极参与职业教育,将实际生产活动和教学活动有机融合;学校教师和企业能工巧匠实行协同教学,发挥各自的优势,取长补短,共同培养学生;生产标准与课程标准实现统一,针对企业的实际需求,依照企业生产设定教学内容,真正培养企业急需人才,提高育人质量。

3.3充分发挥政、校、行、企各自力量,推进校企双方合作共同育人

政府和行业应积极为校企双方合作牵线搭桥,搭建交流合作平台,校企双方在政府指引、行业指导下紧密合作,共同完成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堂教学组织、实习实训方案实施,共同培养具有工匠精神、良好职业素养和高技术水平的技术技能型职业人才。所以,现代学徒制的内涵与双精准育人内涵是一致的,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校企精准对接、精准育人”工作落实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全过程的有效途径。

4基于双精准育人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路径

自2014年以来,根据教育部在《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教职成[2014]9号)要求,高职院校纷纷开展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与珠海善达网仓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成为学徒制试点专业,并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现状以及专业自身的特点,展开物流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了物流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路径。

4.1合作优质企业

物流管理专业为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瞄准行业发展热点,调整专业培养方向,由培养传统的大物流方向人才转移到面向电商物流培养人才,精准的对接了行业企业需求,为进一步精准寻求合作优质企业奠定了基础。然后,专业依托政校行企共同成立的珠海市职教集团,经过精挑细选,确定珠海善达网仓科技有限公司作为合作企业。该公司致力于为电商企业提供最专业、最高效的仓配一体化服务,日均处理的订单量高达到10万单,是国内领先的电商仓配一体化服务提供商,并且企业正处于稳定发展时期,每年对物流一线管理人才的需求稳步增长。经过相互了解,双方达成初步合作意向,签订了校企合作框架协议。

4.2开展前期合作

根据电商物流行业特点,对接公司的实际需求,物流管理专业针对双十一、六一八等企业大促时期,与珠海善达网仓科技有限公司签订实习协议,以课程实践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短期的跟岗实习;对于校企合作的重大项目,校企双方共同组建项目班,共同组织教师队伍,制定学生实习实践项目内容,以课程置换的形式进行实践教学。在此期间,互访活动、师资共培、互办讲座、岗位互聘等系列活动进一步促进校企双方深入合作意愿,增大了校企双方产教融合的深度,为开展现代学徒制的合作夯实了基础。

4.3建立学徒制合作关系

第一,充分沟通。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我国是个新鲜事物,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会出现很多意想不到的问题。所以,校企双方必须共同研讨、理解学徒制的运作方式和相关政策,让双方真正了解明确现代学徒制的内涵,特别是各自的权益、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物流管理专业与珠海善达网仓科技有限公司对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多次的研讨,对人才培养组织形式以及培养过程中会出现的各种问题做了充分的预判,并制定了相应的对策,最后双方签订《现代学徒联合培养协议》,筹备组建现代学徒制班。第二,共同准备。校企共同梳理企业职业岗位,进行典型工作任务分析,确定企业所需人才的能力、知识以及素质目标要求;精准对接企业的需求,按照公司现有的岗位以及人才发展规划,共同研制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以及现代学徒制教学组织实施方案,共同制定《现代学徒制教学管理办法》、《现代学徒双导师管理办法》、《现代学徒制考核评价与督查管理办法》等相关制度。第三,联合申报。校企双方按照教育厅规定和流程提交申报材料。申报材料内容一定要详实、准确,这样增加获得现代学徒制试点的机会。

4.4校企联合招生

教育厅批准试点后,校企联合招生。招生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通过自主招生方式招收学徒,高职院校设定录取条件,招收中职院校或普高毕业生,需签订学生、企业、学校三方协议后,确定最终录取名单;二是面向社会招收学徒,可以是企业新招用人员或者是在企业现有员工中选拔学徒。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物流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试点采取自主招生方式,由学校招收满足条件的中职院校或普高毕业生,三方签订培养协议,校企双方共同确定最终学徒录取名单。

4.5联合培养现代学徒

学徒的培养学制有多种,现在比较常见的是“1+2”模式和“2+1”模式。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物流管理专业采用的是“1+2”模式,即学徒第一年在学校培养,后两年在企业培养,学徒既是学生又是企业员工,学校和企业培养和管理同时贯穿于学生成长的整个过程。学徒第一学年主要在学校培养。学徒需要完成基础文化、综合素质、专业认知、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专业基础技能等的培养和学习。基础文化、综合素质以及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方面的课程教学由学校教师完成;专业认知和专业基础技能的课程内容主要涉及了行业状况、企业文化、职业道德和职业规划等,这部分课程教学由企业师傅完成。学徒第二、三学年主要在企业培养。第二学年,学徒主要完成综合素质培养、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的学习,并且进行岗前培训和跟岗实践。其中专业理论课程教学主要由学校教师完成,该部分课时不得超过本学年总课时的40%。企业导师完成专业技能、职业素养方面课程的教学,这部分课程主要在跟岗实践中由企业师傅教授;第三学年,教学以企业岗位实战为主,学徒企业岗位实践课程应占学年总课时的80%以上,学徒的大部分岗位实践操作都在企业导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最终实现独立上岗,毕业即就业的目标。

5基于双精准育人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路径中的关键问题

5.1精准对接行业企业

物流行业相对于其他行业有自身的特点,工作环境一般较其他行业艰苦,而且地理位置较为偏远,再加上物流企业繁多,企业实力和管理水平参差不齐,要找合适的合作企业有一定的困难。所以,物流管理专业必须精准掌握行业的发展方向,把握整个行业的热点,将人才培养方向与行业需求精准对接作为学徒制班组建的前提条件。因为满足此项条件后,专业将有许多优质企业可以选择,能解决寻求合作企业困难的问题,顺利与企业建立联合培养学徒的关系。而且,经过挑选后建立合作关系的物流企业代表了物流行业的发展趋势,为该企业培养人才,就是精准育人的最好体现,完成学业的学徒必然成为行业企业急需的人才。

5.2选取优质企业

物流行业是个蓬勃发展的行业,从事这个行业的企业非常多,这也导致了企业管理水平良莠不齐。现代学徒制班必须合作实力雄厚、管理先进的优质企业,与优质企业合作是顺利进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首要条件,因为优质企业的管理层具有先进的管理理念、前瞻性的战略眼光,富有社会责任感,在校企双方出现分歧的时候,比较容易沟通理解,达成一致性意见。其次,优质企业最好选择学校所在区域内的知名企业。虽然现在通信网络发达,但是选择区域内的企业在学生管理、课程教学或校企沟通方面都会方便很多,人与人直接沟通往往对于问题的解决是事半功倍的,并且能节约学校办学和企业用人的成本。

5.3注重前期合作

在进行学徒制合作的之前,专业需与合作企业开展一系列前期合作,尽管这些合作层次可能较浅,但是这是一个双方相互沟通了解,互相适应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双方人员、校企文化互相渗透,校方可以进一步适应企业的生产规则,探索在企业完成教学任务的方式和方法,积累经验;企业将进一步了解学校培养学生的要求,积累如何将生产融入教学和管理学生的经验,这对于将来现代学徒制班的组建、制度建立和教学顺利实施将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5.4深刻理解现代学徒制

现代学徒制在我国是一项新鲜事物,许多企业甚至不知道是什么,双方在进行学徒培养实质性工作落地措施之前,必须要认真研究现代学徒制。最好的方式是校方与企业一起研究、学习,理解现代学徒制的本质,相互沟通实施过程中的难点,预测可能遇到的问题,提出初步的解决方式,只有校企双方在理念和想法上达成一致,才能真正实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5.5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

人才培养方案是一种把学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知识、能力、素质教育纳入高职教育全过程的方案,包括学生在校要学习的内容,完成的学习任务和达到毕业的要求,是学生三年培养过程的具体指导文件。因此,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是现代学徒制具体实施的基础文件,校企双方一定要共同研讨,对企业的工作内容充分梳理,结合行业发展需求和学生成长需要共同制定,反复论证,既要让学徒学到基础知识、培养必需的综合素质,还应将合作企业的工作内容作为人才培养方案中学生学习、实践的主要部分,将企业的生产计划与人才培养计划有效的进行融合,培养行业企业急需的人才,践行精准育人。

5.6多渠道加强招生宣传

校企双方应发挥各自优势进行宣传,为招生做准备。在我国,学徒制对于传统的教学形式是一种崭新的教学模式,学生和家长不了解更不理解其内涵和意义。而且,广东省一般实行“1+2”模式,与3年都呆在学校的模式有很大的区别,很容易让家长误会是在为企业招收廉价劳动力,导致招生失败。所以宣传是成功组建学徒制班的重要一环,宣传到位能减少学生和家长的疑虑,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报名。为了确保招生成功,在录取学生为学徒之前,学校、企业与学生需举行现代学徒制三方协议签订会,并要求家长亲自到场,由校企两方共同给家长和学生答疑,让学生和家长真正理解现代学徒制,获得学生和家长对学徒制这种培养模式的认可与支持,让学生安心签订协议成为学徒,完成学徒制班的组建。

5.7教学团队的建设

现代学徒制班由校企双方共同授课、共同管理,所以不仅要成立一支由学校的专任教师和企业师傅构成的教学团队来实施教学,而且需要构建一支校企双方组成的管理团队对现代学徒制班全程管理。

5.7.1教学团队

物流管理专业的现代学徒制教学团队中的企业师傅必须由企业的技术能手和业务骨干来担任,最好由专业的培训师和能工巧匠构成。企业师傅不仅要让学徒熟练掌握工作所需的各项技能,而且还必须让学徒正确的认识本行业的现行状况和发展态势,引导学生做好职业规划。企业培训师进行企业文化、行业状况、公司的规章制度以及学徒职业发展规划等方面的培训,企业的能工巧匠则以言传身教的方式授课,培训学徒的岗位技能,教授学徒岗位所需专业知识,培养学徒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院校的教学团队由基础教育导师和“双师型”专业教师构成,基础教育导师负责学徒的管理类基础知识和综合素质方面课程的教学,“双师型”专业教师完成学徒专业理论知识和部分实习实训的教学。为保证人才培养质量,校企双方还需对师资进行针对性的培训,例如企业的师傅可以进行授课能力提升的培训,学校的导师可以进行企业实战能力方面的培训,以校企互聘共培方式,提升现代学徒班教学团队的整体教学水平;同时,双方还应共同建立相应的考核评价体系,不定期地对企业师傅和院校导师进行评估,找出不足,采取措施,提升教学团队的教学水平。

5.7.2管理团队

管理团队是现代学徒制班级的重要组成部分。学徒班在高职院校内数量较少,学徒班的同学容易感觉自己是另类,因而产生心理和思想上的问题。在学校学习期间,除了课程内容和编排上与普通班会有所不同,其他的生活和教学差别不大,学徒的思想较为稳定,不易发生波动。但是,到了第二、三学年后,学习场所转移到了企业,工作和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特别是物流企业,工作环境相对来说较为艰苦,这时,学生就容易产生心理落差,出现各种心理问题。所以,现代学徒制的管理比普通班学生的管理更为困难,校企双方除建立相应的监督管理机构,还应实行“双班主任制”来具体管理,即双方各派出一名骨干担任班主任,组成管理团队。学校应配备一名懂教育学和心理学,学生管理经验丰富的教师来担任班主任,若条件可以,最好配备“双师型”教师,因为班主任如果既有企业经验又有从教经历将更能理解学生的问题,进行有效的沟通,处理学徒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问题。企业需配备1名人力资源工作经验丰富的骨干担任班主任,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上给学员提供帮助。同时,管理团队也应及时的通过各种培训和学习提升管理水平。学校班主任可以参加国内外先进教学理念、心理辅导等培训提升业务能力;企业班主任可以参加学校对辅导员、班主任的各类培训,参与学校组织的各类学生活动,熟悉学生心理需求,针对性的提升管理学徒这批特殊员工的能力。

5.8信息化教学

学徒的教学场所有两个地方,一个是学校,一个是企业。一般来说,物流企业与学校都会有一段距离,而且有的距离还较远,企业师傅来趟学校不容易,学校导师去趟企业也困难,这会增加在途时间、路途费用等成本。而且理论教学与企业生产活动有时会发生冲突,容易耽误企业师傅承担的其他工作。这就要求学徒制班的教学必须采取灵活的方式来实现。利用视频、微课、网络会话、网络传输、教学APP等信息化工具和手段可以方便实行翻转课堂、慕课等教学形式,满足学徒制班教学的需要。利用信息化手段教学既可以灵活的选择时间和教学地点,方便教学的实施,还有助于提升学徒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教学质量。

5.9“双创”融入

创新创业教育已经成为了我们国家高等教育的基本内容,在学徒的培养中,双创教育理念要转化为教育实践,需要将双创教育融入到现代学徒制的教育全过程中,最好的载体就是课程。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了现代学徒制的教学课程体系中。主要由以下三个阶段构成:第一阶段,主要是普及性课程,目的是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激发学生创新创业内在动力,例如《创业财税技能》、《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第二阶段,主要是创新创业的专业课程,目的是提高学徒的创新创业的基本知识、技巧和技能,例如《创新创业实战》;第三阶段,主要以实战为主的课程,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创新创业实际运用能力的实践活动课程或专业课程中的创新创业的相关模块。此类课程要以项目为载体,任务为驱动,教学与实践相结合,而且要针对性地加强对学生创新创业过程的指导。作为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双创教育主要应侧重在创新方面,将信息技术的创新应用、物流流程的优化以及物流作业的流程再造等作为主要教学内容,例如《电商物流作业流程优化综合实训》课程。

5.10考核与评价

校企双方要建立学校、校企、行业或顾客三方评价机制,并以岗位职业能力评价为核心,建立学徒自我评价、校企评价、行业或顾客评价的质量管理体系。采取过程性考核与工作业绩考核相结合的评价方式,监督学徒的培养全过程,保证学徒的培养质量。

6结束语

我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从2014年开展第一批试点专业工作至今才4年,还处于起步探索阶段,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各种问题,例如企业观望的多,有意愿参与的少;政府的激励制度还未真正到位,还未有效的激励大部分企业参与其中;社会上尤其是家长还存在对学徒制认同度低等问题。但是,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在“双精准”育人工作的指导下,正逐步展现出它的育人优势,上述问题随着改革的深入将逐步得到解决。现代学徒制将有效的实现校企深入合作,产教深度融合,培养物流行业企业真正急需的人才。

学徒合同篇7

关键词:酒店管理;现代学徒制;实践探索

现代学徒制适应现代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以工学结合为模式的典型特征,让职业学校的学生既在校学习理论知识,又以学徒角色在企业进行实践学习。诸多学者对现代学徒制进行了广泛的研究,经过传统学徒制到现代学徒制的演化,学徒制对职业技术教育的意义积极的一面逐渐大于消极的一面;同时,现代学徒制理论研究也不断应用到了教学实践中,从实践中发现一些目前仍存在的弊端,同时得到现代学徒制不管改革更新的启示。

一、现代学徒制的理论研究

1.现代学徒制的概念。关于学徒制的概念,ApprenticeSystem,主要指的是按照师父带领徒弟的方式,使徒弟学习并获取一项职业的或者行业的专职技能和知识原理的一种职业教育形态。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传统的学徒制对于工业替代手工业的革命应接不暇,产生了职业学所,后期西方国家政府重视学徒制职业教育,发展新的学徒制,发展为现代学徒制,成为“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之一”。现代学徒制主要是传统的学徒工与接受学校教育的学生融为一体,既是学生,也是技术工人,即一个个体两个身份。学校接受企业邀请为企业派出学徒人力,企业为学校实习学生提供实习岗位,接触实际技术的践行。因此,现代学徒制的特征是工学结合。

2.相关理论研究。近年来国内外学者致力于当前技术专业职业教育的改革研究,其中关于学徒制方面的研究诸多,本文主要从学徒制对职业技术教育的意义这一方面进行理论研究的概括。学徒制对于社会职业技术教育的意义,有着正反两面的意义。谷芳(2010)指出学徒制在我国实践在目前值得职业学校和企业借鉴的积极意义---(1)师徒关系亲密,利于掌握专业技术。(2)以获得专业技术能力为最终目的。(3)理论学习、技能学习、行业愿景与职业道德几者共同形成于同一学生一身。(4)理论联系实践,纯理论知识传递的瓶颈得以解决。(5)学习目标明确,可促进学生学习专项技能。(6)具有相应的行会监督管理,学徒制的灵活应用有外部制度保障。陈俊兰(2011)指出,我国目前毕业生众多,从招聘条件、职位需求、企业发展、行业前景、地区条件等诸多方面来看,学徒制有着强烈的需求,确实具有深入研究和发展的可行性、必要性。然而,学徒制具有否定意义的一面,也有学者提出。吴玉伦(2009)提出了学徒制的弊端,他指出,学徒制的确有积极的意义,然而,一些教育机构或学生本人过分依赖于实际操作的学习,而忽视理论基础的掌握;师父作为多年技术工人,在教授学生技术时或多或少带有自身经验、捷径或偏见,并不利于学徒完全掌握该门技术的实质内涵和正确操作。因此,正如陈俊兰(2006)所指出的,学徒制的构建并不是一步到位的,而是需要不断改革的,首先要建立健全监督管理机制,保障学生工的基本权益,保障学徒制平稳运行。

二、现代学徒制理论在酒店管理专业的实践

现代学徒制理论应用在酒店管理专业的实践中,具有发展性的意义。学徒制是一种教育和培养技术人才的模式,特别针对需要某项特殊技术能力、实践性强、操作性强的专业,学徒制能够有效的弥补学校纯理论学习的瓶颈,为企业定向培养人才。

1.实践探索。本文以徐州技师学院酒店管理专业针对现代学徒制的实施与应用为例,分析现代学徒制理论在酒店管理专业的实践探索。徐州技师学院酒店管理专业2013年开始实行学徒制的实践,与徐州海天假日大酒店合作,创办“海天假日班”,推行现代学徒制的“委培式”工学结合模式教育方法。该方法相当于招收学生、酒店企业、学校签订三方培养协议,酒店企业委托学校培养学生,学校为酒店企业培养差异化人才,二者共同制定教学培育方案,共同培育学徒(学生)。第一年,学校理论学习、基本专业技能学习,中间穿插酒店企业文化理念。这一年会聘请合作酒店企业的师傅来校进行专业知识的授课。第二年,酒店企业设置学徒工作岗位,跟着自己的师傅,以师傅带徒弟的形式进行专业学习。此阶段对学生的管理和考核都要按照岗位考核标准进行,工资奖金薪酬福利待遇等同于同岗位的酒店企业职工。第三年,工作熟悉与毕业阶段。此阶段学生按照要求达到学校的学历、学位要求,结束学业,并且根据在酒店企业实习的情况确定自身的就业工作岗位以及以后的职业生涯发展。

2.优势与弊端。上述实践探索中,学校教育与酒店实践相结合的职业教育学徒制模式,对于学生获得酒店管理与服务的知识、技术和能力,以及为酒店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管理骨干,都有着很大的优势。同时,不可避免的也存在一系列弊端。

2.1对师傅的管理的瓶颈。对师傅的管理瓶颈主要体现在考核方面。首先,一般酒店管理专业课的教师,很多都是从酒店聘请的多年从事该行业的师傅,也就是说,这位老师既是学校的老师,也是企业的员工,具有双重身份。学校聘请师傅的目的是为学生讲授专业课程,然而学校只是聘请的师傅,并没有强力约束;师傅是酒店员工,酒店的目的与学校的目的并不同。因此在考核师傅授课方面产生了矛盾。其次,酒店外聘师傅向学生传授的课程非常专业,非常具有实践性和经验性,学生都是新接触该专业,并非专业人才,因此很难对酒店外聘师傅的教学质量打分,很难对其进行考核。

2.2学生职业目标不明确的瓶颈。不能笼统的说这类学生全部学习自觉性不强,然而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可能相对来讲文化课水平较低,也存在叛逆、任性的性格,同时,他们都是初中毕业或者高中毕业生,年龄相对偏小,对自己的学生和学徒身份并不是很容易接受,对自己的未来似乎罕有思考。很多不愿意吃苦、对酒店管理行业有偏见的学生,对该专业的学习和技能的掌握过程的认同感、归属感极低。学校对这类学生在适应学生与学徒角色转变、适应学校与社会的转变的指导和引导不完全到位。2.3学校管理体制的瓶颈。一方面,学徒制的实践受制于学校管理上的体制约束,另一方面,学校的管理体制缺少创新。具体变现为:学校并未将酒店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教学进行创新改革,一向沿袭旧的课程教学模式;学校与酒店的合作并未深入改革,停留在聘任教师与分配学徒的表层;学校对于师资的可持续发展并未全面合理规划及不断更新;双师教师认定、教师的专业培训并未有效落实等等。

三、现代学徒制理论在酒店管理专业的探索启示

根据以上分析的学徒制在酒店管理专业实践的弊端,本文提出几点启示。

1.针对师傅管理瓶颈:创建人才库。创建学校外聘酒店师傅的人才库,激发酒店师傅乐于教学、善于教学和提高教学质量的积极性。首先,根据平时业绩、经验、能力、学历、资质等方面,挑选酒店管理行业中技术人才、管理人才,编入师傅的人才库,这是改善师傅管理瓶颈的人力资源保障。其次,根据酒店管理专业的行业考评要求,出台人才库人才申报条件和要求;出台教学考核办法;出台奖惩政策,包括物质奖励——奖金的提升、精神奖励——职位的晋升、物质的惩罚——奖金的扣除、精神的处罚——推出人才库。

2.针对学生职业目标瓶颈:优化课程设置。对于学生对酒店专业的偏见及对此专业、职业的不认同感和非归属感的问题,除了学校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职业前景展望课程、举办优秀先进酒店管理人才讲座等途径之外,在课程设置上,应由学校与酒店合作,甚至聘请专家,进行酒店行业工作需求调研及思考酒店管理专业行业具体工作岗位分析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职业意愿分析酒店管理专业培养目标设立开展适应教、学、做三合一的酒店管理专业课程选用及时更新的、延伸补充的教材和资料,使理论学习与工作实践完全渗透和融合专家论证按照工作岗位和工作流程来设置教学课程和实践安排具体实施与即时分析毕业生的追踪调查与信息回馈继续创新改革。

3.针对学校管理的瓶颈:深化政府、酒店企业、学校合作。第一,设计优质政府支撑。各级地市政府机构应出台相应政策,率先对学徒制在酒店管理专业教学中实施的肯定,并提出相应加大资金投入的办法;统筹社会各行业的支持力量,加强对学生、学徒在实践环节的薪酬、社会地位等的支持及肯定;制定一些有效办法缓解酒店管理行业就业难的问题;制定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学校、企业的权利义务,为学徒及毕业生合法权益的保障提供法律依据,也为学徒制的发展提供制度性的保障;给合作酒店相应的补助如税收减免等办法,促进他们培养学徒和社会专业人才。第二,加强酒店企业配合学徒制的积极性。避免一些酒店担心用工荒问题而不愿悉心培养专业人才的问题,大力推行现代学徒制在酒店企业的实践,对于酒店企业来说,可以招聘优秀的学徒在毕业之后到本企业正式工作,或者按照“招生招工”的办法将毕业生全盘端,对口就业。让学生从学生到学徒再到员工进行转变的过程,对酒店企业和酒店管理职业有归属感和认同感,最终原意为酒店企业服务,为酒店企业输送优质人才,创造人才红利。第三,学校做到大力实施现代学徒制的保障。“职业教育院校,务必开放其教学体系,扩展其与外界企业的联系,保证在校、学徒教学适应社会工作需要。”因此学校要创造现代学徒制具体实施的空间,首先要调研酒店企业工作岗位的实际情况,才能实施具体的教学课程,选取酒店管理人才培养适合的教材。其次要建立外聘酒店师傅的考核和奖励制度。再次要与酒店企业保持联系,强调师傅带徒弟来学习在校理论所不能学到的专业技能,根据实际需要实行工学结合的各种模式。第四,深化合作。建立完整统一且贯穿在校理论与酒店实践的教学管理机制,以“成果共享”为合作原则,互惠互利。如成立新的机构,囊括酒店企业与学校,由企业和学校分别安排集团负责人,以充分利用学校理论教育、酒店企业实践教育、行业协会监督促进三者合一的全方位合作为目标。作为学校提供学历教育、技能鉴定、课程教授、课业教室,获得毕业生及职业资格通过率,作为酒店企业提供师傅、实践课程,优先获得优秀毕业生、获取所需人力最终促进学生学业有成、就业率提升。新机构可对二者的具体需求进行即时的调节,建立平等交流平台,酒店企业参与学校课程设置、招生等各种,学校对企业人才进行“差异化”针对性培养,推动学校与酒店企业的发展,促进行业的发展进步,实现多赢。

作者:黄瑞皎 单位:江苏省徐州技师学院

参考文献:

[1]郝迎成,酒店管理专业实施“现代学徒制”探究,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2015(4).

[2]黄镜秋,中等职业学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四川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4.

[3]李龙星,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实施现代学徒制实践研究,改革与开放,2012(12).

学徒合同篇8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 中等职业学校 人才培养模式

我国现代学徒制的提出是在2011年,江西新余等地在教育部的指导下,借鉴国内外职业教育经验,开展了一系列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制定了有中国特色的创新实施方案,协调政府、企业、学校三者关系,实现良性互动,为解决经济发展、企业效益和学校发展中的问题提供了很好的制度借鉴。随着国家关于现代学徒制试点政策从酝酿到出台,现代学徒制已经成为职业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其实践也成为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一个创新点。教育部更在“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中将“全面推进现代学徒制试点”列为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将成为职业教育改革的主要抓手,是推动校企深度融合的新举措。

一、西方现代学徒制实施的主要举措

西方国家现代学徒制的实施主要有以下举措。

1.建有完善的现代学徒制结构框架

英国政府于1993 年11 月开始实施现代学徒制计划,1994年9月首次在14个行业部门试行该计划,到1995年9月54个行业部门参与了现代学徒制计划。至1997年,全国共有72种现代学徒制培训框架。英国的现代学徒制培训在本国不受国家法规的管制,各行业的学徒制度没有统一的学徒培训框架,雇主可自行决定培训期限、内容与标准。2008年建立代表英国国家性的学徒制管理机构――英国国家学徒制服务中心,负责在英国大幅推进现代学徒制。

澳大利亚的新学徒制则是在一个全国统一的培训框架下开展的,新学徒在以统一框架指导下的“培训包”(Training Package)为基础的新学徒培训项目下完成培训,获得相关行业认可的技能。 “培训包”由国家级产业培训委员会开发,其内容主要包括职业能力标准、职业培训标准与考核评估标准三大部分,内容高度统一。

2.建立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英国现代学徒制实施国家职业资格(NVQ),与全日制职业性普通国家职业资格(GNVQs)以及全日制学术性高级水平资格(A-level)可沟通并等值,侧重于与高等教育的衔接,给学徒选择高等教育的机会。

澳大利亚新学徒制资格证书框架涵盖了所有的教育类型和基础教育后所有的教育证书、文凭和学位,侧重于对学分制度和先前知识的认可。政府规定新学徒将和雇主签订正式培训协议,学徒期满可以获得全国认可的、与学历文凭互通的资格证书,根据实际能力和优秀表现可以获得高级文凭,将来仍可以进入高等职业院校与普通院校学习。

3.开发符合实际需求的课程体系

英国现代学徒制课程强调“关键技能”(通讯能力、数字运用能力、信息技术、与他人合作的能力、提高自我学习和增进绩效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通过多样性的课程体系实现培养目标。

澳大利亚新学徒制课程强调市场导向,在课程开发中更注重能力标准的统一性以及将行业标准转化为课程,由市场决定课程设置。由国家各相关专业培训理事会及其顾问组织根据产业发展需要、企业团体提供的课程信息、就业市场信息、相关岗位的技能要求与标准来确定开设具体课程,并且根据劳动力市场的变化不断修订。

4.政府提供经费保障

英国和澳大利亚政府对学徒培训提供足够的经费保障,只要经过国家认可,任何机构、企业和个人都可承担学徒培训,政府一视同仁地给予经费支持。对社会急需的职业培训政府重点支持,拨款高于其他职业。对招收学徒培训的企业,则给予一定的补贴或税收上给予一定的优惠。经过培训的学徒很快能获得全职工作,提高就业成功率,这就充分调动了雇主、学徒和培训机构的积极性。

5.培训方式灵活

采用“灵活教学”和“用户选择”的方式是新学徒制培训的主要特点。“用户选择”是指雇主和受培训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等级的技术技能培训,不同的培训时间、地点、方式和教师。学徒可以在就业前参加培训,掌握就业岗位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从事全职工作,也可以上岗后参加培训,获得岗位技能,从事半职工作。学徒制全年开放,学徒随时均可申请,培训期限不固定。学徒只要完成了整个学徒训练计划,并顺利通过相关考核,就可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二、西方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具有鲜明特点

1.学校与企业深度合作

现代学徒制是以企业需求为目标,以学徒培养为核心,以工学结合、半工半读为形式,职业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联合传授为支撑,校企双方深度合作,共同完成对学徒的培养。学徒制的实施把企业工作岗位的技能训练与学校课堂的专业教学紧密结合起来,在加强专业知识传授的同时,重视职业素养和从业技能的训练,增强了学校与企业双主体办学的融合度。

2.校企双方合作共同研究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行业企业是实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主体之一,行业企业参与学徒培养方案和评价标准的制定,指导和监督学生在企业接受生产技能的培训。这样既解决了职业学校专业设备条件不足、师资缺乏等矛盾,又解决了学生的专业实习问题,还可使学生掌握实际岗位工作需要的技能。学徒制模式强调校企双方共同参与、相互协作、相互配合、优势互补,提高了中等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

3.充分体现了以就业为导向的原则

现代学徒制采用校企双方合作提供培训课程,强调岗位需求的只是技能模块学习,学生学习内容与企业岗位培训相结合,注重“工作体验”“做中学”,使学生上岗前得到良好锻炼,提高职业素养,校企双方按照学生―学徒―准员工―员工的路径培养人才,实现“零距离上岗”。

4.学徒学习积极主动

现代学徒制的教学是一种真实的情境教学,学徒培养在真实的工作情境或仿真实训环境下进行,并接受教师和师傅实际岗位技能的培训,是具体工作任务和项目的设计者和执行者,因此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习的兴趣,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5.学徒招收范围广泛

英澳各国对学徒的年龄限制较小,任何人都可以参加学徒培训,学徒培训涵盖的内容更为广泛,由传统的行业向信息、医药、零售业、旅游和服务业等发展。既可以完成类似于我国义务段的学习后直接参加学徒培训,也可以就业后到校参加培训,所以学徒的范畴远比我们的职业院校学生要广泛,相当于我们所讲的大职教的范畴,即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社区教育的学生。

三、我国实施现代学徒制面临的困难

1.国家整体教育框架不够完善

我国普职学校之间没有很好融通,中高职继续教育体系没有建立,高等教育大众化问题有待解决。如果将现有学历特点的职业教育改造成职业培训,让职业教育成为终身教育,不论初中、高中毕业还是大学、研究生毕业,如果要进入技术、技能岗位就业,就必须通过学徒制接受职业培训,并获取相应的职业资格水平证书,那么学徒制的实施就有支撑。

2.劳动准入制度难以全面推行

我国许多行业几乎没有入行门槛,各地劳动用工需求不平衡,东南沿海工业发达地区“用工荒”问题严重。企业用工技能、技术含量非常低,只需几周甚至几天的训练就可上岗,难以达到相应国家职业资格水平要求。在岗人员职业技能水平较差,同时失业或隐性失业人员数量较多,存在着就业难问题,完全推行劳动准入制度关系到社会稳定问题。

3.课程建设不够完善

中等职业学校课程改革还不尽如人意。由于行业企业的参与不够,课程内容与企业岗位的对接欠佳,校企合作较多停留在部分学校自身与企业间的交流,教学方法较为单一,缺乏类似于澳大利亚“培训包”形式的课程。

4.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缺乏含金量

目前社会上推出的各种职业资格证书已达上百种,其中既有国家认证,也有地方认证,还有行业协会组织、专业学术团体的认证,可谓琳琅满目。一些职业资格认证机构为了占领市场,甚至受经济利益的驱动放松把关,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缺乏含金量。所以国家需要建立起信誉良好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加快建立职业技能鉴定质量督导。

5.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有待提高

政府需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在政策的引导、经费的投入上提高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特别是对接受学徒培训的企业进行经费支持,能向西方国家一样给予学徒制培训的补贴或税收等政策的优惠。同时建立健全管理机构,让行业企业参与到职业教育发展的管理层面,鼓励行业企业参与学徒制课程开发、标准制定与考核,确保学徒制有效推行。

四、西方现代学徒制对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改革的启示

针对目前中等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试点改革的条件,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

我国中等职业学校现代学徒制的实施及校企合作的进一步深入,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持和资金的投入。政府要为学校和企业间的联系活动、学校的学徒制课程发展、培训项目等不断地提供专项资金支持,能让参与现代学徒制的企业获政策扶持和经费的补助。同时为企业和学校之间搭建一条畅通的沟通渠道,提供合作平台,让企业与学校能找到合作的双赢切入点,从而促使校企各专所长,共同培养学徒的专业成长。

2.加快中等职业学校课程模块化改革

实施现代学徒制需要变革学生学习的载体,需要对课程进行重建。依据现代学徒制的特征和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要求,制订专业培养方案,能真正形成融合学生人文素养、专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态度和职业素养的培养体系,与岗位有效对接,建立岗位教学模块化课程。并基于岗位工作流程组织教学,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组织学习和训练,强调学徒学习的“职业性”,从而达成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目标。

3.整合学校教学组织与管理工作

中等职业学校实施现代学徒制过程中,需要将教学空间从校内延伸到校内外结合,需要学校和行业企业多方参与,在教学管理运行中工学结合半工半读,不再是以学校为主和以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教学组织形式。因此要求学校改革现行的教学组织模式和管理体制,以为了学生更好地发展、满足学生发展的共性和个性需求选择教学组织方式,实行校企共同管理。可以讲,中等职业学校的现代学徒制是校企合作跨界管理的一种模式。

4.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兼职教师队伍

学徒在企业实训期间,师傅的指导将直接影响到学徒的学习成效,关系到学徒制最终的实施结果,所以建立好高素质足够数量的企业师傅队伍,是整个学徒制实施过程的主要内容。在企业的精心推荐下,通过行业主管部门考察、学校公开招聘、学徒推荐等多种形式,将能工巧匠、业务骨干聘请为兼职教师。同时要加强对师傅的培养和考核管理,提高师傅的教学指导能力、师徒沟通能力、学徒管理能力。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沟通合作,共同完成对学徒的教育教学指导工作,是其学习企业师傅知识技能、提升自身职业素质、加快双师型教师培养的良好时机。

5.构建适合现代学徒制的考核评价体系

制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对试点专业实施过程中的考核项目进行细化考核、合理评价,建立激励学徒人生追求和文化自觉机制,是规范和指导现代学徒制实施的有力保障。通过对改革过程中的教学实施、教学管理、企业满意度、教师满意度、学生满意度等方面的评估和考核,真实反映学徒制实施的效果。

中等职业学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试点是一种创新,需要政府、学校、企业三方合作,特别是校企双方深度、有效的合作,找到校企双方人才培养和用工需求的共赢点,建立起现代学徒制的长效运行机制,才能更好地为中职教育教学改革创出新路,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更好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马俊涛.澳大利亚的“新学徒制”对我国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启示[J].西北职教,2008(8).

[2]石伟平.比较职业技术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陈海忠,陈贵青.英国现代学徒制的改革[J].职教论坛,2004(1).

[4]劳动保障部培就司赴澳考察团.澳大利亚的新学徒制[J].中国培训,2003(5).

上一篇:关于人生的作文范文 下一篇:相亲记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