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徒制:职业教育技艺传承的路径选择

时间:2022-08-27 08:37:48

学徒制:职业教育技艺传承的路径选择

摘 要:“学徒制”是一种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以言传身教为主要形式的技能传授方式,从本质上讲,现代学徒制和传统学徒制是一致的,即都有师傅、徒弟以及师傅对徒弟的培训和指导,都强调“做中教、做中学”,但是现代学徒制形成的基础、意义和价值与传统的学徒制有很大的不同,学徒制的主体、形式、制度以及师生关系均发生了变化。随着消费市场个性化、多样化需求的日益增加,学徒制形式又回归到当代经济社会发展中。该文就学徒制技艺传承模式在当代手工艺行业的继承和发展进行研究,提出学徒制传承手工技艺的一些思考。

关键词:当代手工艺传承 学徒制 职业教育发展

中图分类号:G7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11(b)-0137-01

1 历史语境分析

1903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癸卯学制》),正式承认了普通学堂与实业学堂的地位,初步形成实业教育体系。到1909年,全国共有实业学堂254所,在校学生16649人。此后,受杜威等人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影响,北洋政府制定《壬戌学制》,确立了职业教育的地位。随之,学校职业教育兴起,导致各行各业的学徒规模迅速缩减,正规的学校教育形式广泛取代了手工艺的口耳相授和技艺传承。伴随大工业机器制造业的发展,手工制作逐渐被规模化生产所替代。然而,随着消费市场不断发展变化,人们的个性化需求日益增多,追求独特性,崇尚手工制作,重新激活了手工艺品市场的发展空间。从技艺传承的角度看,学徒制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拓宽了路径选择。

2 技艺传承的相关概念与范畴

随着市场经济的繁荣和发展,传统手工艺又一次走上历史舞台,手工艺的设计理念逐渐演化更新,一些新材料、新工艺在个性化需求的带动下,被越来越多的大众所接受和推广。手工艺是利用传统手工制作模式,借助工具制作和纯手工完成的产品,是以手工劳动进行制作的工艺,完全不同于工厂大批量生产的同一规格的产品。这种技艺传承的范畴比较广泛,主要涉及印染、编织、刺绣、陶器、雕塑、首饰、服饰、剪纸、木偶、皮影、木版年画、风筝、面具、绒制工艺品、绢花、灯彩、民间玩具等方面。传统手工艺,通过手艺人用纯手工进行制作,工艺品之间各有差异、各具特点。例如,民间皮匠制作手工皮包,匠心独特,每一件都赋予手艺人自己的想法,独一无二。现代手工艺,则是通过工艺师手工作业,间接利用机械工具或数控技术,用天然材料大批量的制作。这种有较强的艺术性和欣赏性,产品实用、美观,能传达文化内涵,富有装饰性、功能性和传统性。现代手工艺和传统手工艺各具特色,密不可分。

3 难以习得的隐性知识

掌握一门手艺,需习得大量技术知识,除了系统性、逻辑性、确定性的知识外,其中还包括了大量的默会知识。实践发现,有些专业领域的技术知识采用常规的课堂教学方式是难以获得的,学习者往往要凭借个人的常识积累、感悟感知能力,甚至是直觉、灵感、兴趣等,并且要通过实际操作过程中反复模仿和不断体验、练习,才能够准确掌握和有效运用默会知识。这样的知识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知识,即默会知识,也有学者将之称为缄默知识、隐性知识,与此相对应的是明言知识、显性知识。后者是指可以言说的知识,即能够被人们运用准确的科学语言加以描述概括的知识。默会知识难以习得是由其实践性、情境性、层次性、不可言传性、不确定性、非逻辑性等特点所决定的。最早提出默会知识理论的波兰尼认为,明言知识是“冰山的尖端”,默会知识则是“冰山的底部”。

4 学徒制的传递方式

面对技术知识中所包含的众多的默会知识,怎样才能更有效地将其传递给学生,涉及到默会知识的转化问题。波兰尼认为,在特定的情境中,默会知识可以通过师傅教授徒弟的方式传递。一线的技术人员、工程师和技术专家是默会技术知识的重要载体。离开了技术专家的参与,要掌握真实技术几乎是不可能的。他认为,通过示范学习,徒弟照师傅的样子做,由于信任师傅的办事方式,尽管无法详细分析和解释其效力出自何处,但通过观察和模仿,可以在不知不觉中掌握某种技艺的规则,包括那些连师傅本人也不外显地知道的规则。在缄默知识社会化方面,有关研究成果表明,师傅带徒弟是最佳的传递方式,“名师出高徒”这句话也肯定了这种方式在缄默知识传递中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由此,师徒制被确定为高技能人才培养制度建设的一个向度。

5 学徒制传承手工技艺的思考

技术知识、默会知识、手工技艺难以掌握,以师傅带徒弟的学徒制,是转化这种知识和技能的有效途径之一,也是技能人才培养制度建设的一个重要导向。

当前,国家制定并实施“新技师培养带动计划”,推行企业培训师制度和名师带徒制度,建立技师研修制度等,无疑是积极的制度建设引导。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提出,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进一步完善校企合作育人机制,创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前不久,教育部也就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出台文件,鼓励支持学校大胆探索实践,构建现代学徒制培养体系,以及全面提升技术技能人才的技术能力和水平。

一些职业院校在师徒制教学方面进行了深入探索,如派学生到企业拜师学艺,聘请行业企业专家进校指导实训等。这种层递式的师徒帮带的教育方式在实践中逐步显现出积极的效果:一是加强了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二是师傅在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德育成效好;三是学生被置于一定的社会关系网络之中,增加了就业机会;四是使高技能人才的批量培养成为可能。

为此,职业院校应适时地导入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主动服务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推动职业教育体系和劳动就业体系互动发展,打通和拓宽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和成长的通道。

参考文献

[1] 吴言.师徒制:高技能人才制度建设的一个向度[J].职业技术教育,2008(19):1.

[2] 李亚平,谢良才,张维佳,等.当代手工艺的学徒制传承及其对职业教育的启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12):32-83.

[3] 张中洲.现代学徒制及国际上两种成功的培养模式[J].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3(1):34-38.

[4] 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Z].教职成[2014]9号,2014-08-25.

上一篇:一体化监控信号管理在电力系统监控中的应用 下一篇:缤纷导语,折射历史课堂瑰丽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