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跟踪审计报告范文

时间:2023-10-05 03:21:58

项目跟踪审计报告

项目跟踪审计报告篇1

一、基层审计机关展开跟踪审计的战略

(一)创新审计理念,全方位展开跟踪审计。跟踪审计是指国度审计机关根据法律法规和审计原则对审计单位、项目的财政财务收支及相关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停止的一种监视活动。刘家义审计长指出,要从为什么审计、为谁审计、谁来审计、怎样审计等四个方面,实在树立“科学的审计观”,坚持监视与效劳并重的理念。盘绕关系人民大众切身利益的项目资金,关注国度严重政策措施的执行状况,提醒和剖析存在的突出矛盾、问题和单薄环节,有针对性地从完善制度和政策的层面提出意见和倡议。基层审计机关要顺应形势开展需求,由事后的、静态的、微观的、批判性的传统审计向预防的、动态的、宏观的、建立性的现代审计理念转变,鼎力推行运用跟踪审计,凡具备条件的项目,都应积极展开跟踪审计。当前应重点向社保、农业、资源、环保、外资运用等专项资金审计拓展,特别是在严重投资项目、严重资源环境项目、严重民生专项资金审计中全面展开跟踪审计。要增强立项调查研讨,紧紧盘绕党委政府工作中心和经济社会运转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肯定跟踪审计项目,精心组织施行,充沛发挥“免疫系统”功用。

(二)完善配套制度和方法,推进跟踪审计标准展开。跟踪审计曾经展示出强大的生命力,但由于仍处在初级阶段,标准化水平还不高。现行的某些制度和原则条款也影响和限制着它的开展。应加大创新力度,为其发明良好的制度环境。一是推行跟踪审计意见书。与传统审计方式相比,跟踪审计的最大优势在于能及时发现处理问题,梗塞破绽。因而,应设立与跟踪审计相顺应的文书载体,及时揭露问题,促进管理。从理论看,经过出具《跟踪审计意见书》一类的文书,及时揭露问题,向被审计单位提出意见和倡议,能够起到边审计、边整改、边标准、边进步的作用,加强了审计处置的时效性,是具有跟踪审计特征的审计文书。经过一段时间的理论之后,能够将其归入审计原则,作为法定审计文书运用。在目前能够作为过渡性文书运用,如遇到被审计单位不承受、不落实时,也能够经过下达审计决议书的方式停止处置。二是推行阶段跟踪审计报告。如今,跟踪审计的对象都是党委政府关怀、社会大众关注的重要资金和严重项目,并且具有周期长、资金量大的特性,它们的运用和建立状况非常引人瞩目。假如等资金和项目审计全部完毕后,才出具审计报告,则不能有效满足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需求。因而,能够依据资金运用和项目建立过程,合理划分周期,出具阶段性审计报告,定期反映资金运转和项目建立阶段性情况和审计发现的问题及审计倡议,在审计全部完毕后出具最终审计报告,做到阶段性审计报告和最终审计报告的有机分离,以满足党委、政府和社会的需求。

(三)科学选择审计项目,列入当年项目方案。跟踪审计项目肯定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合理界定项目范围;二是精确选择项目内容。项目范围内容的选择取决于审计的目的和理念,要从标准权利运转、财政资金运用等方面肯定跟踪审计范围、内容。关于财政资金用于建立、维护、置办、重要活动事项和其他专项支出的,由于社会影响面大,既触及经济效益,又有明显社会效益,广为关注,都应归入跟踪审计范围。详细包括:城市根本建立、严重固定资产投资支出;国债资金支出:社会保证、医疗保证和乡村协作医疗支出;救灾、救济、扶贫、以工代赈、扶困、优抚等资金支出;政府采购支出;国有资产变价收入及支出;财政各专项资金存款利息收入及支出;教育、卫生、科技专项支出:涉农、水利、林业、畜牧专项支出;其他重要活动事项支出。如目前应把促进中央扩展内需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作为跟踪审计的重点内容。关于财政资金用于人员工资及日常办公的行政经费,实行跟踪审计意义不大,普通不应归入。

(四)创新审计方式办法,进步跟踪审计的针对性。资金运转和项目建立都有其本身的规律,因而,应依据资金和项目的特性不时创新跟踪审计的详细方式,最大限度的发挥跟踪审计的作用。一是阶段性跟踪审计。将资金运转、项目建立全过程划分为若干阶段停止跟踪审计。审计人员少与任务重是当前审计工作面临的主要矛盾,展开全过程“贴身”式跟踪审计难度较大。因而,审计机关应依据资金运转和项目建立周期,展开阶段性跟踪审计,以进步审计效率和质量。二是环节性跟踪审计。针对资金运转和项目建立的重点环节停止跟踪审计,其最大的特性在于贯彻了“突出重点”的准绳,经过对重点环节发作的重要事项的监视,如对建立项目中征地拆迁、招招标、重要荫蔽工程、严重工程变卦等重要事项以及严重资金筹集、工程款拨付等环节的审计,既能俭省人力物力,又能保证项目审计质量。三是同步跟踪审计。是指派出审计人员常驻资金管理单位或工程建立现场,停止全过程不连续的跟踪审计,这一方式能够充沛控制资金运用和项目建立状况,最大限度的取得审计成果,但是投入审计力气较多,除特殊的审计项目外,普通不宜采用此方式。四是批量跟踪审计或行业、系统跟踪审计。它是对同一类型、同一行业或系统的一切建立项目全部停止跟踪审计。其优点是能够将一个或几个资金、建立项目审计中获得成果和经历扩展到同类型资金、建立项目审计中去,进步审计效率,扩展审计效果。

二、展开跟踪审计及应留意的几个问题

(一)盘绕法规和审计工作职责,研讨和制定展开跟踪审计的操作标准,标准和指导跟踪审计工作,促进跟踪审计完成制度化、标准化。经过制度标准跟踪审计的方式,使审计做到恰当介入建立环节,恰当发表审计意见和倡议,正确处置审计发现的问题。当前任务是监视和评价,假如包办替代建立单位的管理职能,审计工作就会堕入十分被动的境地。

(二)正确处置跟踪审计和普通审计的关系,制定实在可行的建立项目跟踪审计工作方案。跟踪审计合适严重政府公共工程的审计,对普通建立工程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施行跟踪审计。同时这也是“全面审计、突出重点”的工作准绳所决议的,是统筹审计资源,合理分配人员、降低审计本钱的必要措施。

(三)研讨和制定建立项目各环节效益评价体系。经过制定审计项目各环节效益评价体系,全方位对审计项目停止监视和评价,充沛发挥跟踪审计促进项目管理、控制建立本钱、进步投资效益的作用。

跟踪审计作为一种新的审计方式,基层审计机关在审计中逐步采用,并为国度俭省了大量建立资金和根绝、提醒了一批贪污糜烂行为,获得了明显的管理效益和直接经济成果。只需我们树立跟踪审计“免疫系统”理念,以科学开展观作为统领,努力做好“两个转变”,即:完成传统的查错防弊决算审计到跟踪审计的转变,从提醒和查处违法违纪问题到完成预防为主的免疫系统转变;坚持效劳与监视并举。从投资管理体制、机制、制度、效益着眼,从各个重要环节着手,完成真实性、合法性审计与经济性、效益性以及效果性审计的分离;树立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事后监视的“三统一”跟踪审计监视体系。

(四)跟踪审计要突出重点,量入为出。审计机关在跟踪审计时,要区别项目不同状况,明白审计目的,抓住重要环节,关键时点和重点内容展开审计。要分离各级审计机关的实践接受才能,积极稳妥,尽力而为,把握好尺度和分寸,有重点地展开跟踪审计。另一方面,要考究跟踪审计办法。由于受审计力气限制和为了进步工作效率,可主要采取抽样审计办法,找准管理中的单薄环节,明白审计重点,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五)审计机关展开跟踪审计要精确定位。要遵守《审计法》赋予的监视职能,把握好审计机关是监视者的角色定位,要依法独立施行审计监视,做到“到位而不越位、不错位”,不能替代建立单位和相关职能部门应负的职责,也不能混淆于被审计单位的内审部门。要坚持在法定职权内展开跟踪审计工作,不能因审计介入时点提早,而去参与项目管理,这是违犯审计监视的本意。

项目跟踪审计报告篇2

关键词: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审计流程优化;路径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5-0-01

一、理论基础―持续审计理论

目前,理论界对持续审计的含义还没有达成一致,比较有代表性的主要是以下两种:1999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和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在其研究报告《持续审计》中这样定义持续审计:在相关被审计事项发生或发生不久,由独立审计人员提供一系列即时的审计报告,对被审计事项进行书面确认的一种方法。2005年,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在全球技术审计指南中指出:持续审计是一种以更加频繁的方式来自动执行控制和风险评估的方法,实现了对交易样本的周期性测试向连续性测试的转变。

满足审计目标的基本前提是审计人员应充分理解审计程序和持续审计技术,还应了解相关的行业、组织、控制等;持续审计目标确定以后,审计人员应向高级管理人员解释持续审计的概念和目标,争取获取管理层的支持;获取管理层的支持后,审计人员应根据企业的管理层是否建立了控制框架以及功能程序用以评估控制和风险水平来确定测试的范围,如果管理层已充分建立,则审计人员可以高度依赖管理层报告的控制和风险水平,如果未充分建立,则审计人员应采取自己的控制和风险评估程序;审计人员应根据确定的审计目标和审计范围,决定所需要的信息以及这些信息可能的数据源;所需要的信息以及信息可能的数据源确定以后,审计人员应与管理层协商,获取访问这些信息的权限,这里所说的信息是指与企业内部和外部相关的电子信息。数据获取后,应对数据进行适当的分析,以期对纠正交易和控制缺陷起到积极的作用;获取访问权限后,审计人员不仅要理解企业的信息系统,还应通过评价流程图、访问流程编制人员来了解企业的经营流程;审计人员应根据自身的专业技能,通过风险评估来确定哪些控制需要进行测试,识别关键控制和风险水平的大小,并根据风险水平对风险进行排序;通过与预先设定的标准进行对比,检查是否有例外事项出现。如果交易过程中数据没有出现异常,并且没有违反内部控制行为的发生,持续审计系统则不会生成违例报告,系统生成的审计报告表明:当前环境下,企业信息系统中的交易和业务过程是有效的。如果存在异常情况或者有违反内部控制的行为发生,持续审计系统将会自动暂停该交易或行为,生成违例报告,审计人员应分析违例产生的原因,并及时提出解决对策。违例行为得到有效地解决后,持续审计系统会恢复暂停的交易或行为。

当前,信息技术不断发展进步,各领域的会计审计都引入了信息系统,为持续审计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持续审计使得审计行为完成了从定期审计向高频率的实时审计的转变,大大增加了审计的强度,更加强调事前和事中审计,审计报告也完成了从定期报告向不定期实时报告的转变,缩短了审计报告的周期。通过风险评估和设置的关键控制点及时发现存在的异常情况,对错误、舞弊等机会主义行为起到有效地抑制作用,有效地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的效率和质量。持续审计的高自动化水平,还能有效地降低审计成本,节约审计资源。

二、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流程的现状

第一,相关法规不完善, 法制建设滞后审计实践。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是实时进行的一种动态审计,审计人员承担着重大的责任和风险,这就需要相关的审计法规作为支撑和规范。目前,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在不同程度的试行,在实践中已形成了一套跟踪审计实践的操作流程和规范。虽然2009年9月1日实行的《内部审计实务指南第4号―内部审计》从内部审计行业规范的角度对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流程提供了指导,但是还未建立一套与跟踪审计流程相关的法律法规,没有系统地上升到审计规范层面。

第二,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流程的实施缺乏有利的审计环境。开展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必须得到相关业务管理部门的协助和配合,缺乏协助和配合,审计工作将难以维续。建设项目涉及建设、施工、监理、财务、审计、纪检监察等多个部门,缺乏科学的统筹协调,很容易出现建设项目监督管理的交叉和盲点,影响审计工作的效率和效果。

第三,审计流程在实施中,审计力量及审计人员的专业技能尚难适应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的实际要求。一方面,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具有审计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技术难度大,专业性强,不仅涉及审计方面,而且涵盖建筑规划、图纸设计、施工技术、财务管理、法律等各个方面,加之跟踪审计形式和内容具有新变化、新特点,所以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需要自身素质高、专业能力强的综合性人才。为了适应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特殊性和复杂性的要求,审计人员应要具备工程、管理、财务、审计、设计、法律等方面的综合知识。另一方面,要能熟练应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审计手段,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和把握审计质量。此外,也需要进行不断的知识更新,提升审计技能和个人素质。

三、实现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流程优化的路径

1.确立全过程跟踪审计理念

全过程跟踪审计是国家审计发展的新兴方式,是一种创新的审计模式。它打破了基建审计以事后审计为主的传统审计模式,对基建项目从源头到终结的各个阶段进行动态和静态的监控,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审计,对及时发现基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减少损失浪费,有效控制工程造价,确保工程质量,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投资效果,充分发挥审计监督的预警作用起着事半功倍的作用。

审计人员应充分认识到开展全过程跟踪审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确立全过程跟踪审计理念。具体表现为:前移审计关口,制定审计计划时突出重点,把握工程项目的风险高发环节,着眼防范,发挥审计的预防功能;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全程审计,滚动实施,实现审计的识别揭露功能;根据项目实施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建议,督促被审计单位及时整改,并对整改的情况进行后续审计,实现审计的抵御修复功能。使事前监督、事中监督、事后监督有机的结合起来。抓好各个环节的关键控制点,对立项决策阶段、工程设计阶段、招投标阶段、合同设计与签订阶段、施工阶段、隐蔽工程验收阶段、设计变更阶段、竣工验收阶段的主要风险点设立关键控制措施,有效地防范项目建设过程中的风险。

2.提升全过程跟踪审计人员能力

高质量的审计,来源于高素质的人才队伍。要做好全过程跟踪审计工作,必须有一支优秀的、高素质的审计人才队伍,包括专业知识、职业技能。

首先,持续更新审计人员的专业知识。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是一个非常专业的、科学的、系统的工程,是集工程、合同、监理、财务、审计、法律为一体的综合性工作,要求审计人员具备各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由于审计专业技术知识更新快、信息量大,要求审计人员不断学习,尽快实现知识的更新换代,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使自己成为在相关专业上可以替补的复合型人才,做到一专多能,适应审计工作的新要求。根据建设项目审计人员的技术职称和工作实绩制定不同的审计技术津贴,提高审计人员加强业务学习,参加审计职称考试的积极性。

其次,不断拓展审计人员的职业技能。面对给定的审计材料,要具备高度的职业敏感,迅速找到切入点,从蛛丝马迹中发现问题;然后发挥自己敏锐的洞察力,迅速找到解决问题的着眼点,取得有效判断问题正误的依据,进一步解决问题;对自己的判断从微观层面进行甄别,从宏观层面进行深入剖析,做到对问题的准确处理,提出有价值的建议和意见,这需要高度的综合判断能力。所以,审计人员应具备高度的职业敏感、敏锐的洞察力,较强的综合判断能力。这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具备的,需要长期知识的学习和长时间实践经验的积累。

审计部门应加大审计经费的投入,满足全过程跟踪审计人员岗位培训、后续教育、审计技术及审计经验交流等经费的需要,以提高全过程跟踪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的应用对全过程跟踪审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审计部门应花大力气对全过程跟踪审计人员进行培训,努力提高现有审计人员运用计算机审计的能力。同时,审计部门应引进既懂审计又懂计算机的专业型人才,全面推行以运用计算机管理为特征的现场审计,把信息化的最新成果引入全过程跟踪审计领域。

四、结论

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作为一种新型的审计模式,还存在着一些不成熟的地方,需要对其不断的研究和探索,使其不断的完善和提高,最终步入规范化和制度化的轨道。通过上述措施,可以保证优化的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流程得到有效地实施,提高全过程跟踪审计的效率和效果。

参考文献:

[1]戴健.防范政府投资项目跟踪审计风险[J].财会研究,2011(10).

[2]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建设项目审计[J].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8.

项目跟踪审计报告篇3

一、电力企业实施基建工程全过程跟踪审计的作用

(一)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与普通企业相比,电力企业基建工程往往投资巨大,切实有效地控制成本显得尤为迫切。通过实施基建工程全过程跟踪审计,虽然所投入的资源和时间相比传统决算审计多出很多,但是它为电力企业创造的价值远远超过全过程跟踪审计付出的成本。同时,由于审计监督贯穿于项目的各个环节,项目质量本身的提高也能带来电力企业投资收益的增加。

(二)克服传统工程决算审计缺陷

传统的工程决算审计通常是在工程竣工验收以后进行的,实质上只是静态的事后审计,审计的范围主要是工程造价,无法动态地管控整个基建工程,对基建工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违反国家法律规定、违反企业制度规范的问题无法得到及时发现和解决。电力企业基建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从立项、招标、实施、竣工、决算等各个环节进行动态、连续的审计监督,审计人员参与到基建工程项目的各个方面,克服了传统工程决算审计只关注工程结算造价审计的缺陷。

(三)降低经营风险

目前,基建工程全过程跟踪审计还没有在整个电力企业中运用起来,这也导致了相当多的电力企业基建项目出现招投标违规、建设资金浪费、贪污腐败等问题。通过全过程跟踪审计规范基建项目全业务工作流程、控制支出、节约成本,可以显著提高电力企业基建项目管理水平,降低企业经营风险,维护电力企业整体利益。

二、电力企业基建工程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的职能划分

全过程跟踪审计是将基建项目全过程划分为若干阶段,及时对各阶段项目建设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审计,并及时提出审计意见和建议。审计部门是基建项目过程跟踪审计工作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组织与协调跟踪审计工作,后勤工作部门、被审计单位、社会中介机构是跟踪审计工作的参与配合单位。

审计部门负责整个跟踪审计工作,具体制定跟踪审计工作实施方案;成立审计工作小组,并明确审计项目负责人和审计组成员;选聘和考核跟踪审计中介机构;审核社会中介机构出具的审计意见或报告初稿。

后勤工作部门负责支持配合审计部门开展跟踪审计工作;协调并督促施工、监理、勘察设计等参建单位落实审计建议和意见;协助审计部门解决处理跟踪审计中遇到的有关问题;向审计部门反馈意见或提出建议;牵头落实审计问题的整改。

被审计单位负责接受审计部门开展跟踪审计工作;及时、完整提供审计所需材料,提供必备的工作条件;落实审计整改意见和建议,上报整改落实情况;做好与审计机构、参建单位的沟通协调工作。

社会中介机构负责履行委托合同约定的工作职责,对审计建议、意见和审计报告承担法律和经济责任;审核投资估算、设计概算、招投标文件、施工合同、工程量清单及投标控制价、设计变更、工程签证、材料设备价格、竣工结算等方面内容,提供审计意见或报告;审核工程进度款,跟踪签证隐蔽工程,参与工程竣工验收;做好与参建单位的沟通协调工作。

三、电力企业基建工程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的工作原则

电力企业基建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需要科学管理,精准定位,将工程建设项目中的施工管理、第三方监理、全过程审计有机地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发挥电力企业建设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跟踪审计应遵循以下工作原则:

(一)审计目标与建设目标相一致原则

跟踪审计是保障工程项目支出真实、程序合法、效益优化的一种有效管理手段。归根到底,跟踪审计的目标是确保整个工程项目质量优良,成本节约,它与建设的目标一致。

(二)以投资控制为主线

跟踪审计的主要工作内容是关注工程项目的成本发生。着重关注建设项目的效益完成、资金运用情况,着重于建设项目的经济、效率、效果。以投资控制为主线,对整个建设项目中的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开展工作,对于发现的问题随时纠正、及时控制。

(三)技术性与经济性相结合

全?^程跟踪审计克服了传统工程决算审计只针对工程造价进行费用审核的缺点。将审计监督贯穿工程项目的全过程。将工程的功能性审计放在突出的位置,实现造价与功能的有效结合,正确处理了技术与经济的关系。

(四)监督、评价与服务相结合

通过工程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发现和查找工程项目中的问题和内控薄弱环节。及时就发现的问题与工程单位进行审计沟通,为建设单位工程质量与工程造价进一步优化提供建设性意见。将审计监督与评价、服务很好地结合起来。

四、电力企业基建工程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的工作内容

(一)项目建设前期阶段的工作内容

项目建设前期阶段审计是指对项目程序的合法合规性、投资概算的真实合理性进行的审计。内容主要包括:(1)设计、监理、施工供应商选择程序规范情况。(2)扩大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的依据和设计方案的论证、总概算的编制、审批等情况。(3)审查项目前期建设阶段工程进度情况,土地取得、拆迁补偿、规划许可、施工许可、建设及临时暂用等审批手续办理是否合法、合规、合理、及时。(4)建设资金来源和落实情况。(5)设计、监理、施工合同订立情况。(6)施工场地“三通一平”落实情况。(7)与建设项目立项有关的其他情况。(8)编制项目建设前期阶段审计意见书。具体工作流程见图1。

(二)项目建设实施阶段的工作内容

项目建设实施阶段审计是指审计部门在工程施工期间对工程管理、施工进度、工程材料、变更洽商等事项的审计。主要内容包括:(1)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情况。(2)工程全过程质量、工期、安全、费用控制情况。(3)工程参与各方权利、义务执行情况。(4)隐蔽工程验收记录、施工进度月报情况。(5)现场签证情况。(6)重大工程量差调整情况。(7)与工程施工期间管理有关的其他情况。(8)编制工程进度款结算报告。具体工作流程见图2。

(三)项目竣工结算阶段工作内容

项目竣工决算阶段审计是指审计部门对工程竣工后各项工程最终造价的审计。内容主要包括:(1)工程结算编制的依据。(2)工程量及主要材料用量、价格、人工费、材料费、机械使用费、定额套用等情况。(3)各项综合取费基数、取费率等情况。(4)招标工程标底和工程量计价清单的执行情况。(5)对施工单位的工程拨款和材料、设备价格控制等情况。(6)概算执行情况。是否存在执行概算外项目和单项超概算情况。(7)与工程竣工结算有关的其他情况。(8)编制项目竣工结算报告和报表。具体工作流程见图3。

(四)项目财务决算阶段工作内容

项目财务结算阶段审计是指审计部门对建设项目全部投资认定情况的审计。内容主要包括:(1)批准的设计方案和工程实际竣工情况。(2)竣工验收和遗留问题的处置情况。(3)建筑安装工程投资、设备投资、待摊投资和其他投资的完成额以及交付使用资产结转情况。(4)编制工程财务决算报告和报表。具体工作流程见图4。

(五)项目完工审计评价阶段工作内容

项目完工审计评价阶段是指审计部门对项目竣工后移交投运情况进行审计。内容主要包括:(1)竣工决算报表的真实、合规和完整情况。(2)项目建设交付使用资产情况。(3)结余资金和结余物资情况。(4)工程竣工档案情况。(5)项目产权证明材料办理情况。(6)项目投运后运行、评价及效益达标情况。(7)编制项目完工审计后评价报告。具体工作流程见图5。

跟踪审计单位应在项目立项批复后便开始介入,按照上述工作内容,分环节、全过程实施跟踪审计。

五、电力企业基建工程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成果运用

电力企业基建工程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是企业加强自身内控机制建设的一项具体举措,它的着重点不仅是要排查出各个环节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要将这些审计成果运用在企业的基建工程管理中来。

(一)审计部门应按关键节点出具阶段性审计结论

结合基建项目建设特点,审计部门在项目开工、基础完成、主体封顶、装饰装修、竣工验收等关键节点完工后一定时间内,出具跟踪审计成果。

(二)审计部门对发现的违纪违规问题提出建议

审计部门对发现的违纪违规问题,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提出处理或处罚建议;对存在的突出问题或带普遍性、倾向性的问题,提出审计意见。对被审计单位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领导干部及相关人员,应当给予党纪政纪处分的,移送纪检监察部门或有关部门处理。

(三)后勤工作部门负责整改落实

后勤工作部门负责整改落实属于本部门在管理层面存在的问题,并督促检查被审计单位执行审计决定、落实审计意见。针对问题,制定防范措施,完善内部控制,建立防范问题的长效机制。

(四)被审计单位必须依法、及时、有效地运用好审计成果

按照审计意见(决定) 的要求完成整改。对审计移送处理事项,认真核实,分清责任,采取措施进行整改和处理。对审计揭示的问题,认真研究分析,健全机制,完善制度,规范流程,杜绝类似问题重复发生。

六、结语

项目跟踪审计报告篇4

(一)建设资金跟踪审计的内涵 建设资金跟踪审计是指对某一行业或多个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资(从广义讲,甚至包括对全社会的固定资产投资),从立项到退出建设过程,以及后评价阶段的资金使用进行的全方位、全过程审计和审计调查。具体而言,建设资金跟踪审计比传统事后审计更重视资金使用过程,它要跟踪资金流转的整个过程和资金流向的各个环节,如项目规划――分年度(阶段性)项目预算审查――项目拨款――用款计划申请――资金使用和支付――项目决算――项目后评价。审计人员提前到项目现场,多次深入被审计单位,帮助和监督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这样能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整改建议;也能更好地落实项目资金管理中专款专用、不挤占挪用,防范损失浪费等要求,从而保证资金的使用效益。

建设资金跟踪审计工作具有以下特点:第一,它是对建设资金进行审计。对某一行业或多个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资所涉及的资金整体,是审计的对象。这与以某个具体项目为审计对象的建设项目审计有明显区别。,第二,它是对建设资金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审计和审计调查。这是它与传统审计的本质区别,也是跟踪审计的特点。第三,它主要涉及行业性的固定资产投资等大中型专项建设资金,具有投资大、周期长、业务复杂等特点。

(二)建设资金跟踪审计的目的 建设资金的跟踪审计具有一般意义上的审计目的。但由于其审计对象的特殊性,又有其独特的审计目的。建设资金跟踪审计对象是行业性的固定资产投资,资金量大、建设周期长、经济社会影响广泛而深远,所以建设资金跟踪审计的目的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首先,监督某一行业或多个行业建设资金从决策到建成的全过程资金投入、使用和后评价的科学性、真实性、合规合法性、效益性,避免决策和建设过程中出现大的问题。这是建设资金跟踪审计的基本功能,也是审计工作者必须完成的基本审计任务。其次,从体制、机制、制度上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促进项目建设的顺利实施和资金管理的缜密、有效。这是建设资金跟踪审计的服务功能,不同水平的审计队伍,审计建议的数量和质量会有很大的差别。

二、建设资金跟踪审计的内容

(一)资金的确立、筹集与分配 建设资金的主要来源有:财政拨款、建设基金、建设费收入等非基金收入、国内外银行贷款、外国政府贷援款、企业自筹等,目前,某一类建设资金的确立很少通过立法程序,基本都是行政规章的方式。从建设法制国家,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来讲,某一建设资金的确立特别是基金和建设费应通过立法程序,因为他直接涉及到纳税人和国民的负担及权益,涉及到发展的社会成本。资金确立要基于发展的角度,但随着国民法制意识和人权意识的增强,资金的确立要考虑人,既包括法人也包括自然人,要体现以人为本,攫取是为了发展,发展是为了人,当攫取带来的发展使人感觉不到发展成果对自身生存带来更好的变化,就会造成逆反心理。

资金确立后,筹集与分配就成了审计的内容,筹集是否依法足额进行,筹集过程是否最经济,在这个环节也有个因时间差而产生占压、挪用和产生息的问题,以及是否应收未收或超范围征收的问题。分配是否公开透明,分配依据和办法是否科学而避免人为因素,分配的领域是否是设立资金的范围,投向是否考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计划,是否分轻重缓急,有无平均分配等。

(二)建设项目审计 资金分配后,必然体现到具体项目,项目是建设资金的主要载体,建设资金跟踪审计离开项目审计,资金审计就是一句空话,对建设项目的跟踪审计的内容要进行仔细斟酌后确定。

(三)建设资金的后评价 这不是对单个或多个项目的效益评价,而是对整个资金在某个区间使用情况的总体评价。建设项目后评价和建设资金后评价的关系是:项目是个体,资金是总体;项目有新开工、在建和竣工,资金包括新开工、在建和竣工;项目评价是例子,资金评价是报告整体。

三、建设资金跟踪审计的方式

(一)组织方式 以各级行政区域或某区域的中央直属行业为单位,全面把握规划编制审批和计划下达情况,充分掌握从资金到某行政区域之后拨到建设项目之前这一区间的资金的到位和拨付、投资完成情况,资金和项目的管理体制,项目的进展情况,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选择建设项目,实施项目审计或审计调查,由业务司确定审计项目数量的比例,不定具体项目,以增加项目审计的有效性,通知书发给省级政府或省级中央直属行业,报告以行政区域汇总,报告最后征求政府或行业意见。实施上,以业务司或驻部局负责部委的数据采集和审计,特派办负责省以下行政区域审计;由业务司牵头,以审计署发通知书到省部级,其他不再另发通知书,分级组织联合审计组,由业务司、驻部局、特派办组成。从长远讲,若对全社会的固定资产投资资金使用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审计和审计调查,还要调动地方各级审计机关和内部审计的力量。

建设资金跟踪审计在组织上最忌讳的是多个审计组或一个审计组的多个小组在不同时间到相同区域、政府部门或行业,特别是发改委、财政等综合部门,因此必须在步骤上仔细筹划,在全盘上统筹协调,避免和杜绝此类行为。

(二)审计报告报告以某建设资金审计或审计调查为题,对外公告也以某建设资金的审计或审计调查为题,建设项目是其中的组成部分或个例。这样便于总体分析,提出区域或行业性的意见,才能从体制、机制、制度上发挥审计的作用。建设资金跟踪审计的报告在写法上与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不同之处,主要是问题部分、评价部分和分析。一是问题不在多,要抓住关键的普遍性、倾向性问题,避免对过去审计报告中审计查出的问题及处理意见进行罗列;二是审计定性和评价要实事求是,不能因一个或几个项目管理不善就说整个资金管理不规范,不能因一个项目中的某个或几个事情违规了,就说整个项目管理不规范,要有针对性;三是建设资金审计报告重在分析,从避免问题再次发生入手,分析体制、机制、制度上存在的问题,即体制、机制性缺陷、制度性漏洞,从解决体制不顺、机制不畅、制度不善和法规不可行或难以实行上进行揭示和分析。

(三)时间安排 对资金的跟踪审计,从延续性出发,最好一年一审,对审计过的项目除竣工决算要实施审计外,其他年度可只进行短期的审计调查,达到预防的效果,掌握不同年度资金的总体情况后,在时间保证的情况下,从社会影响程度考虑,每年选择一定数量不同的项目进行审计,适度扩大审计面。

四、建设资金跟踪审计存在的困难与应对措施

(一)审计环境问题 建设资金跟踪审计,因其效果较为显著,审计授权机构非常重视与支持。但就被审计单位而言,对新的审计理念、审计形式,并不能很快接受和配合。审计主体(审计机构)在跟踪审计过程中要更多地融入被审计单位,一方面有利于两个单位,以及两个单位管理机构和人员之间的交流、沟通与合作;另一方面也必然会有管理理念、工作方式、技术工具、操作规范、政策运用等的冲突。如果审计主体本身不能真正地从帮助被审计单位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出发,提出有权威性、建设性的审计建议,就很难形成良好的审计环境。

为了改变审计环境,需要在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同时着力。首先,加大立法和宣传,给建设资金跟踪审计工作明确的法律地位,并让全社会正确理解和认识建设资金跟踪审计的目的、功能、作用,使其受到被审计单位和全社会的肯定。其次,审计机构要努力实现建设资金跟踪审计的工作目标。这就需要改变审计模式,创新工作方法,积极开展计算机辅助审计,以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和审计质量,从而树立良好的审计形象。

(二)审计人员问题 建设资金审计工作量大、审计标准高,对审计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审计对象的复杂多样性,要求审计队伍具备多学科知识,这与传统审计主要关注财务收支和财务管理不同。目前审计人员所在学科领域上,财务人员多,其他专业人员少。就审计人员素质来看,财务技能好,但视野开阔、能综合运用经济学、社会科学、法律、工程等知识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的技能差。就审计队伍梯队建设而言,有丰富审计经验的老同志对新技术和工具的运用存在障碍,而懂新技术的年轻同志却缺少审计锻炼。在审计队伍建设中,一是要注意审计人员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因为审计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方向和原则,能正确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工作中始终贯彻“实事求是、依法从审”的原则,培养审计人员敬业奉献精神、强烈的责任意识、过硬的工作作风,这些都能提高审计队伍的战斗力。二是对现有审计人员要加强业务培训,更新知识,提高业务能力,全面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三是通过公开招考选拔录用配备足够的审计人员,保证新鲜血液的注入。

(三)审计成本问题 建设资金跟踪审计,时间长、任务重、要求高,必然增加审计成本。无论是审计机构还是被审计单位,面对审计成本提高的现实,都难以有审计的积极性。降低审计成本,既要从优化工作机制、业务流程着手来节约审计成本,还必须建立合适的成本分担机制以及审计收益分享机制。

参考文献:

项目跟踪审计报告篇5

【关键词】交通;工程;跟踪审计;问题;对策

交通工程跟踪审计始终围绕着“揭露问题,规范管理,提高效益”为目标,重点关注盲目决策、管理不善造成的损失浪费,及时堵塞漏洞,降低审计风险,充分发挥审计监督的预警作用,防止和杜绝腐败现象的发生,保证交通工程项目高效、优质、有序地建设,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也发现了交通工程跟踪审计存在的一些问题,下面,我就粗浅地谈谈自己对交通工程跟踪审计的一点认识,与大家共同学习。

一、交通工程跟踪审计面临的难点和问题

(一)交通工程跟踪审计的有关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

跟踪审计作为一种全新的审计模式,审计人员承担着大量的审计工作,承担着重大的责任和风险,这就需要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内部规范作为支撑,它不仅是跟踪审计人员开展工作的依据,也是衡量工作的标准。虽然国家建设项目审计准则第二十三条明确对“财政性资金投入较大或者关系国计民生的国家建设项目可以对其前期准备、建设实施和竣工投产的全过程进行跟踪审计”。但是关于交通工程跟踪审计尚未形成具有操作性的指南,对于交通工程跟踪审计的理论研究和经验总结做得尤其不够,使得审计人员在跟踪审计实践操作中难以遵循和把握,造成审计人员在具体工作中感到缺乏依据和标准。

交通主管部门没有及时出台关于交通工程跟踪审计的规定,未对交通工程跟踪审计进行恰当定性,使得中介机构的不同人员对跟踪审计有不同的认识,而且即使中介机构犯了错误,也很难通过国家规定来界定中介机构的责任,最终使中介机构的责、权、利不对等,在责任难以界定的情况下,中介机构也没有必要下大力气去抓跟踪审计的服务和质量,使跟踪审计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招投标等工作制度建设亟待加强

工程建设管理的招投标制度、工程监理制度、合同管理制度、竣工验收制度,共同对工程建设的全过程实施监督管理,以维护交通建设市场的正常秩序。其中,招投标是工程建设的基础,招投标等工作制度建设关系着交通工程跟踪审计从源头抓起,从基础抓起,它是交通工程跟踪审计的一道重要关口。

(三)交通工程跟踪审计基础环境薄弱,现有跟踪审计力量不足

跟踪审计工作的特殊性和复杂性,跟踪审计内容的广泛性和大量性,对审计人员的自身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涉及到管理、经济、法律、行政、工程技术等多项相关专业知识,要求实施交通工程跟踪审计的审计人员是掌握多种知识的复合型人才。跟踪审计人员不仅要有精湛的专业技术和较宽的业务知识面,同时还要具备良好的分析、组织、协调、沟通等综合能力,不仅要掌握工程计价方面的知识,同时还需要掌握设计、监理、施工、管理及财务等方面的知识,掌握国家的有关政策和了解市场信息。然而,交通内部审计人员中目前懂财务的人员比较多,懂工程、法律的人员比较少,既懂工程又懂财务的人员少之又少,这就造成在人才结构上、知识结构上过多的偏重财会人员和财税知识,而这一情况在基层尤其突出。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有:一是平时没有重视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储备;二是审计人员属国家公务员编制,其报酬相对固定,难以吸引工程造价师等专业人才加入交通内部审计机关。

(四)领导重视与支持交通工程跟踪审计的的力度不够

跟踪审计虽然已经出现了几年,但由于这方面没有比较系统的介绍和研究,仍然属于一个新生事物,业主单位对交通工程跟踪审计应该干什么,不应该干什么没有明确认识,大多在认为跟踪审计就是控制施工单位的付款额度,这样就将跟踪审计的工作内容简单化;在与中介机构签订跟踪审计合同时,没有进一步的关于跟踪审计具体内容、人数、跟踪审计方法等详细约定,即使在跟踪审计过程中发现中介机构提供的服务内容过于单调而向中介机构要求更为完善的服务时,却又找不到合理的合同依据,最终业主也只能吃个哑巴亏了事,这会让业主形成跟踪审计可有可无的结论,对交通工程跟踪审计的发展非常不利

(五)跟踪审计时间跨度长,协调环节多

审计人员虽然参与了建设过程的主要环节,但往往受制于当时的审计环境、人员专业水平、市场未知因素等客观条件,审计意见或建议的准确性、完整性、时效性都会受到一定的限制和影响。再加上有时还碰到建设单位不予配合的情况,审计意见和建议还不能得到有效落实,跟踪审计人员承担着诸多责任与风险。

二、根据跟踪审计实施过程中存在问题,建议采取的措施

为了更好地发挥交通工程跟踪审计的作用,根据跟踪审计实施过程中存在问题,我们建议采取以下几种做法:

(一)交通主管部门尽早出台关于交通工程跟踪审计的规定,对跟踪审计的工作内容、方法、收费尤其是当审计人员不能恰当的执行跟踪审计时的责任认定及处理进行明确的规定,使得审计人员对跟踪审计有清晰、统一的认识,只要犯了错误,就能通过国家规定来界定责任,对相关机构或人员进行通报公示、停业整顿等处罚,最终使跟踪审计参与各方的责、权、利对等,使交通工程跟踪审计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加大对交通工程跟踪审计的研究,对跟踪审计过程中出现的经验进行及时的总结、提炼,对出现的新问题进行集体探讨,以便集众之长,发现新对策,同时加大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对跟踪审计的认识,减少跟踪审计工作失误,促进跟踪审计业务良好发展。

从我们实施的情况来看,着重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是审计关口前移,参与项目可行性审查、工程招投标,审查标底、评标报告等有关资料,对整个项目的合法性、有效性发表意见;二是交通工程表层以下的隐蔽工程和变更工程应作为审计工作的重点,每个施工现场应派两名以上审计人员全过程实时跟踪,而表层以上的可视工程次之,可只在计量时进行审计。审计组不必参加质量验收工作,但要查阅质量检验资料,只对合格和合格以上的工程进行计量。

首先,应审查交通工程建设项目概预算文件编制(概算调整)的合规性、合法性、真实性。包括概预算文件的组成内容是否完整;编制概预算文件所依据资料是否齐全;是否做到了符合实际;是否考虑到项目的经济性和社会效益;概预算定额与概算指标是否符合交通工程建设项目的专业要求和国家规定的标准;材料与设备供应方式、市场价格与预算价格是否正确;工程量的计算、概预算定额和指标的套用是否合规等。

其次,加强交通工程建设招投标工作的监督审计,把好一道重要口——招投标工作。从客观上讲,交通工程由于专业性强,给监督带来了限制,同时,环节多、参与人员多、工作量大,也给监督带来困难,对此,我们实行制度监督,不断完善招标文件会签制,标底编制规范制,编标、评标专家分离制、评标专家成员随机制、评标实名制,以及纪检干部全程参与制等等;严格审查,规范招投标行为,防范和遏制扰通工程建设市场秩序的“串标”、“围标”等行为。

一是审查标底是否控制在总概算的限额之内,编制的依据是否合规,是否由有资质的造价咨询机构及有造价管理资格的人员编制,是否遵循国家有关政策法规,是否体现招标文件的规定和要求,是否与市场实际价格相吻合,是否根据施工图编制,有无存在不从实际出发片面降低造价,影响工程质量的情况。二是审查招投标过程是否合规,是否有纪检监察人员参加;保密措施是否严密;对投标单位的资质、信誉、施工方案、技术设备、技术人员素质等审查是否严格;评标方法是否合理;合同单价(总价)是否与投标价一致;有无其他舞弊行为等。

第三,审计组对项目实施过程中计划工程预算成本、已完工程预算成本、已完工程实际成本三大关键指标实行全程动态控制,及时分析、预测出现预算超支和计划滞后的情况,加强交通工程项目事前预测评价和事中控制。

发生工程变更设计时,若需重新制定工程结算单价,先由施工单位申报,监理签证,工程管理部门审查后再交审计组审定。对已完工的合同规定建设内容的单项工程应出具单项工程结算审核报告,建设单位在留足质保金的前提下,根据审核报告办理工程价款结算。全部工程基本完工且符合竣工验收条件时,审计组应出具全部工程的工程结算审核报告和竣工财务决算审计报告。

审计签证单或审计报告在征求被审单位意见时,采用当面交换意见、当面签字确认的方法,如果当面不能达成一致意见,之后应采用书面交换意见的方法进一步协商;审计组对被审单位反馈的意见应认真研究,认为反馈意见正确的要相应修改审计签证单或审计报告。

设置施工停审点。它设定于工程施工的连续两道工序之间,即在某项工序完成,各项检验、验收手续已经履行,下道工序开始之前。设置施工停审点的主要目的是对建设管理、监理等工程建设有关各方的职能发挥和职责履行情况进行抽查审计,同时也可解决一些事后审计的难点和疑点问题。

审计过程中,业主单位建立一套严格的计量支付程序,坚持先审计后付款和“一支笔”制度。具体来说就是审计组对每一个隐蔽工程和每一道工序都要会同业主单位、监理到现场进行检查验收,对每笔计量支付和变更工程的单价和数量都要实行严格审查,从而确保工程成本的合法、真实和准确,有效地控制了工程投资。

第四,交通工程建设项目竣工验收时,须进行交通工程建设效果审计,主要对交通工程建设效益进行综合评价,审计组不必参加质量验收工作,但要查阅质量检验资料,只对合格和合格以上的工程进行计量。评价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进行:(1)通过对建设工期与达到设计能力年限的对比分析,评价交通工程建设速度的快慢和建设工期对建设效益的影响。(2)通过对交通工程建设预算(概算)与建设完成情况、工程成本及单位生产能力建设的对比分析,评价工程造价和建设费用的高低。(3)通过对交通工程建设预算项目建设回收期、财务净现值、内部收益率等经济指标的分析,评价项目建设投产后的获利能力。(4)进行现金流量分析,评价项目偿还贷款、施工单位垫资的能力。

(三)大力推进审计信息化建设,充分发挥计算机技术在交通工程跟踪审计中的应用。信息已成为当今社会各领域中最活跃的因素,高质量的信息是决策者科学决策的基本要求和依据,在这种形势下,审计信息化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及时全面地掌握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情况和财务状况,实现动态审计、远程审计、跟踪审计,降低审计成本,提高审计效率等,都离不开审计信息化建设。只有充分发挥计算机辅助审计的优势,才能有效地推进交通工程跟踪审计的深度和广度,才能提升审计工作的质量控制和规范化管理水平。

(四)加大培训力度,提高交通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尽快适应交通工程跟踪审计的要求。配备充足、合格的审计人员,是有效开展交通工程跟踪审计的基本条件。为了缓解目前交通工程跟踪审计人才短缺的不利局面,可以采取如下途径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第一,从外部引进人才,即适当增加编制,引进交通工程跟踪审计所亟须的工程技术人才,尤其是既懂工程技术又懂财务审计的复合型人才;

第二,从内部着手培养人才,一方面要通过各种培训,使审计人员能够更新观念、知识和技能,尽快适应交通工程跟踪审计工作的需要,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一定的奖励措施,鼓励审计人员自学专业知识,获取专业资格证书;

第三,必须加强对现有审计资源的整合,要加强内部各职能处室和上下级之间的联动协作,充分运用社会审计和内部审计的力量,发挥他们审计优势,重视交通工程跟踪审计专家队伍建设。

(五)做好审计结果沟通和协调工作,有效规避审计风险。在跟踪审计工作的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审计组与建设单位、监理方、施工承包商之间的不同意见,若协调不好,就影响工作。对于建设单位、监理方、施工承包商之间协商不成的一般问题,由业主单位审计部门负责人负责协调,重大问题和涉及宏观管理方面的问题由业主单位主管领导召集审计、工程管理、计划、财务等部门开会研究解决。

交通工程造价控制贯穿于交通工程建设的全过程,具体体现在对交通工程建设前期可行性研究、投资决策、到设计施工再到竣工交付使用前所需全部费用的确定、控制、监督和管理的全过程。近年来,全过程跟踪审计作为一种新方法被应用到造价控制中,交通工程全过程跟踪审计是由事后结算审计向事前、事中、全过程延伸的一种审计方法,这种方法使整个工程实施处于受控状态,能有效地克服事后监督的局限性,在促进业主、施工、监理等单位提高投资效益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更好地达到控制造价的目的,并可以从源头上遏制交通工程建设领域的腐败,从而对交通廉政建设产生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曹慧明等.建设项目跟踪审计[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

[2]任延艳.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局限性及对策[J].审计月报,2007.

[3]试论基层审计机关如何面对绩效审计[OL].中国审计教育网.

[4]基层审计机关开展效益审计的思考[OL].中国审计教育网.

项目跟踪审计报告篇6

全过程跟踪审计作为科学的建设项目管理方法,主要是以国家政策、技术规范、定额、合同等为依据,跟踪控制设计过程、施工过程和竣工过程的投资、工期和质量,确保三大目标的实现。

(一)全过程跟踪审计是分阶段计价的需要

在高速公路建设中,为了适应工程建设过程中各方经济关系的建立,适应项目管理和工程造价控制的要求,需要按照建设阶段进行多次计价:在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阶段编制投资估算;初步设计阶段编制设计概算;施工图设计阶段编制施工图预算;招投标阶段确定承包合同价;合同实施阶段确定结算价;竣工验收阶段编制竣工决算。对各阶段进行有效审计,使各个阶段的计价有机的联系起来,才能够如实体现高速公路建设工程的实际造价。

(二)全过程跟踪审计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长期以来,较普遍忽视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前期阶段的地价控制,把主要精力放在招标和施工后竣工结算阶段的建设工程价款审核上,这样做往往是亡羊补牢,事倍功半。这种事后审计,对于审计发现的问题有的已无法整改,或不具备整改的条件;有的整改起来比较被动,整改后出现资料前后不一致情况,造成不必要的疑问。全过程跟踪审计可以对定期财务审计和阶段性工程造价审核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方案和完善资料。因此要有效的控制高速公路建设工程造价,必须把造价控制贯彻到建设全过程,变被动控制为主动控制,变事后控制为事前、事中控制,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全过程跟踪审计能有效控制成本

客观上讲,由于工程造价的动态因素,如工程设计变更、设备和材料价格、工资标准以及费率、利率、汇率的变化,必然会影响到工程造价的变动。这就给承包商高估冒算可乘之机,在各阶段上利用各种动态因素提高工程造价。例如,利用不合理的设计变更,提高工程结算价;利用不合理的隐蔽工程签证或其他工程签证,提高工程结算价;利用各类施工用材料的低价购进或以次充优,高价结算;利用低价中标,有意扩大竣工结算工程量和单价,高价结算;等等。所以,采用全过程跟踪审计,在施工过程中,由造价审核人员不定期进驻工地对隐蔽工程情况、材料使用情况、设计变更情况等及时办理签证记录,杜绝不负责任的“现场签证”行为;同时,合理确定工程造价,及时筹措资金,支付工程款,降低财务费用,有效地控制成本。

(四)全过程跟踪审计为竣工验收提供保证

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的投资额大、单项工程多、建设周期长,建设前期和实施过程中的每一项决策、措施都必须慎重行事,一旦失误,就会对项目总投资产生重大影响,且不可能在后续建设过程中得以调整。对建设项目实施全过程审计,从项目决策、设计方案确定、资金筹措与运用、建设过程等每个阶段都予以监督,可以防止建设过程中出现的任何决策失误,防患于未然,即使发生了问题,也能得到及时纠正,避免损失,从而保证了建设项目顺利通过竣工验收。

二、开展高速公路全过程跟踪审计的实施方案

高速公路全过程跟踪审计主要包括财务和工程两方面。根据项目施工进度和工作特点将财务和工程审计工作具体安排如下:

(一)财务方面

合同签订后首先对在建项目从立项到进点日的财务资料进行审计,提出审计报告。

财务首次审计后,每半年对项目公司财务方面发生的事项进行一次审计,并审核以前需要整改事项的整改情况,本次审计发现事项结合以前审计需整改事项的整改情况,出具审计报告。

项目施工中,应项目公司的安排随时提供日常咨询服务。竣工前每年年末出具年终财务报表决算审计报告。

项目竣工后,出具项目财务竣工决算报告。

(二)工程方面

合同签订后首先对在建项目从立项到进点日的工程资料进行审核,提出审核报告。

工程造价咨询机构在以后单项工程(路面工程、绿化工程、房建工程、机电工程、交通工程)招标后的合同谈判阶段进入,对投标报价的单价发表审核意见,提出需要调整不平衡报价项目的单价和依据,出具咨询报告。

项目施工过程中,应项目公司的安排随时提供日常咨询服务。对变更项目的单价提出审核意见。

单项工程(路基工程、路面工程、绿化工程、房建工程、机电工程、交通工程)完工后,出具单项工程的工程造价结算审核报告。

项目竣工后,出具项目工程造价竣工结算审核报告

三、高速公路全过程跟踪审计的重点内容

(一)财务方面

1、审查会计信息的质量。重点审查会计信息是否失真,是否有提供虚假的会计信息和会计资料的情况等。

2、审查资产、负债的真实性、合法性及增减变化情况。重点审查各项资产是否为其实际拥有,核算、计价、手续是否及时、准确,账实是否相符,有无不良资产、账外或虚列资产,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是否正确合规,会计报表反映是否恰当,资产结构是否合理;债权债务是否真实,形成过程是否合规,有无呆、坏账和问题资金,负债的结构是否合理,会计报表反映是否充分。

3、重点审查有无隐瞒、虚增收入、收入体外循环私设“小金库”的问题,有无乱列费用、挤占工程成本、费用挂账、随意分摊费用问题,是否存在随意发放奖金、违规购买商业保险的行为,审查损益的真实性、合法性及增减变化。营业外收支是否真实、合规,是否按照规定足额提取、及时交纳税费,是否存在高消费、奢侈浪费、违控购置等违反国家财经法纪的行为。

4、重点审查投资人投资的程序和手续是否完备、投资的形式、计价和比例是否合理合规、投入的资本是否真实到位,投资人是否存在抽资、套资的情况,审核实收资本的账面余额的真实性以及与明细账、原始凭证的一致性,以及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的核算是否合规,会计处理是否符合会计准则的要求。

5、审查公司对外担保是否符合规定,有无对外担保造成重大损失的问题。

(二)工程方面

1、审核建设项目前期手续。主要是审核建设项目立项、可行性研究、设计概算报批等是否严格按照建设程序切实进行,调整概算是否及时报批,手续是否齐全。

2、征地情况的审查。主要审查建设项目用地的征用手续是否齐全,征地补偿款是否严格按照批复概算包干专款专用、足额到位。

3、建设项目招投标情况的检查。主要审查建设项目是否具备招标的条件,招投标程序、方式是否符合《招投标法》的规定,评标委员会人数及专业构成是否符合规定,评标标准和方法是否公开、公平、公正,中标单位的选择是否按照招标文件规定的方法确定,合同的签订是否合法有效,合同是否有专人管理。

4、工程投资的检查。主要检查合同内项目的计量单价是否严格按照合同约定执行,合同造价的累计支付比例是否与工程进度保持同步,工程预付款的支付比例和扣回时间是否符合合同的要求,质保金的预留是否符合有关规定,是否存在拖欠工程款和承包方垫资施工的现象,变更、索赔事项的手续是否齐全,变更、索赔费用的支付是否合理,是否定期将工程款支付与工程概算、工程合同价、工程概算进行对比并实施有效的控制。

项目跟踪审计报告篇7

[关键词]公共工程;跟踪审计;效益性;特征

公共工程跟踪审计是将公共工程全过程划分为若干阶段,由审计人员跟随审计项目的进程不断地对工程的经济活动进行审计,及时反馈审计情况,促进改进工作。在这里,“跟踪”是指一种审计方式。笔者认为,公共工程跟踪审计是一种能够有效容纳效益审计内容的审计方式。

一、公共工程跟踪审计的审计时间和职能具有效益性特征

公共工程跟踪审计主要包括以下审计程序,这些审计程序普遍体现了事前、事中审计和现场审计的特点,体现了审计的建设性职能,与公共工程事后竣工决算审计相比,具有明显的效益审计特征:

(一)确定项目计划。开展公共工程跟踪审计,确定项目计划依据的是所在地区国家公共工程年度投资计划。在公共工程立项时就将其纳入审计视野。上年度已列入计划,建设期及跟踪审计期跨年度的项目,作为“续审”项目,一并列入当年跟踪审计项目计划,而不是根据即将竣工的公共工程来确定审计计划。在审计计划确定上具有明显的超前性,是为了充分发挥审计建设性职能作用的合理安排。

(二)编制审计方案。在公共工程跟踪审计模式下,审计实施方案是依据对公共工程开工前情况及资料掌握情况制订的。这些资料包括:公共工程的基本情况、可行性报告、概(预)算文件、年度预算安排情况、建设资金筹措计划、有关工程核算管理制度等;审计方案的内容主要在于如何发现工程运行中的增收节支途径。与根据公共工程竣工结算资料、以查问题为主的审计实施方案有明显的差别。

(三)实施审计。在跟踪审计模式下,审计组的操作方式如下:审计组在项目施工现场设立办公室,定期参加被审计单位组织的工程例会以及与项目有关的方案认证、设计变更等会议;审计组成员不定期深入到施工现场,掌握工程的进程、变化情况;对设计施工方案的合理性进行评价;对隐蔽工程进行必要的抽查(随时做到心中有数);对变更工程、额外工程以及有关材料设备采购进行审核把关;对涉及付款的已完工工程量及拆迁工作等进行定期审计,把可以提前审计的事项尽可能地安排在平时审完。与此同时审计人员跟随着工程进度,随时收集测量、变更、签证等资料,及时对工程的量、价、费进行审核取证。做到项目竣工,审计基本结束,归档基本到位。另外,每次审计都安排对上次审计处理意见落实情况的后续检查。这些都体现出了履行建设性职能的特征。

在竣工决算审计模式下,审计组总的是在项目竣工后,坐在“家”里审计被审计单位报送来的竣工决算资料,因而无法发现许多只有在现场跟踪审计才能发现的问题(尤其是效益问题),也无法取得只有现场审计才能取得的成效(尤其是效益性方面的成效)。

(四)审计处理。在跟踪审计模式下,审计处理是按照“跟踪审计、分期报告、迅速反馈、及时纠正”的原则进行的。即针对发现的问题(主要是效益性问题,也包括合规性问题),及时(定期或不定期)提出意见和建议,出具书面的分期报告和终结报告,促进问题的及时纠正,具有显著的建设性特点。

对分期进行的工程项目造价审计,在每次审计结束后还需及时出具《工程项目造价审定书》,告知核减(增)金额及审定金额。在最后一次审计结束后出具《公共工程审计结果汇总表》,告知总共核减(增)金额及审定金额,交被审计单位,据以调整工程结算,并与建设单位结算资金往来。

审计报告采用详式报告形式,内容包括一般审计概况、审计发现的情况和问题,审计确定的工程造价和投资总额,审计意见和建议等。在跟踪审计模式下,有关审计核减的工程款一般都在平时经协商后得到了处理,即在分期支付工程款时已作了扣减。因此一般不需要再制发审计决定。这些做法都具有显著的效益审计特征,与事后竣工决算审计时采用制发审计决定进行强制性处理的做法明显不同。

二、公共工程跟踪审计的审计目的、成果、依据及方法具有效益审计特征

(一)审计目的。公共工程跟踪审计是以效益为目的的审计,与公共工程事后竣工决算审计相比有明显的效益性特征。公共工程事后竣工决算审计只能对公共工程的效益性作出评价、鉴定,起点亡羊补牢的作用,而不能真正实现促进提高经济效益的目标。只有在跟踪审计模式下,才能及时发现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有的只是苗头性问题),及时加以纠正,防微杜渐,真正起到促进提高经济效益的作用。

(二)审计成果及依据。公共工程事后竣工决算审计的主要成果是“核减额”,使用的审计依据主要是有关规范性条文。公共工程跟踪审计的成果除了“核减额”外,还有许多增加效益的成果,审计建议主要是涉及改进工程设计、施工、管理等方面的,属于财务方面的很少。建议的内容主要是如何健全管理、堵塞支出漏洞、提高效益方面的,而不是财务收支合规合法性方面的。与此相适应,其使用的审计依据除了有关规范性条文外,还有许多与评价经济效益相关的标准,包括根据项目特点临时确定的标准。例如:百分比,定额、预算、计划,经济指标(包括行业平均指标,全国、各行业、本企业先进指标),盈亏平衡点,平均利息率,市场公允价格等。这些与评价经济效益相关的标准,大多缺乏强制性,有的还要与被审计单位或有关部门共同协商确定,与规范性条文有很大的区别,体现了鲜明的效益审计特征。

(三)审计方法。开展公共工程跟踪审计,在运用审计方法时有着不同于合法性审计的特点。在运用常规审计方法时,除了要使用检查、盘点、查询等方法外,还要经常使用分析性复合、观察、利用其他人工作等方法。尤其是观察法得到了有效的利用,而这在合法性审计中一般是用不上的。除此之外,还要运用与审计内容、目标相关的其他审计方法,包括:(1)价格确定方法,主要用于对建筑项目的材料、设备采购价格合理性、有效性的审计。具体有询价、提供证据、限价、测算等方法。(2)项目评估方法,包括财务评价法和国民经济评价法。财务评价法又包括年财务净收入、单位工程年支出、净现值和内含报酬率等。(3)经济预测方法,用于对公共工程效益预测数据复算、验证等。

三、公共工程跟踪审计的各项审计内容具有效益性特征

(一)与经济性相关

公共工程的经济性审计包括节约(减少)工程成本和控制工程质量两个方面,其中主要是节约工程成本。

跟踪审计中的绝大多数审计内容都与减少工程成本和提高工程质量有关。包括:(1)公共工程审批程序审计。该项审计可防止“三边”工程上马,促进减少损失浪费和工程成本;有助于控制决策过程中的问题,提高工程质量。(2)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审计。该项审计直接关系到工程项目的成本效益;有助于促进提高公共工程的技术可行性。(3)设计概算审计。该项审计直接关系到工程造价、总投资的控制;有助于促进合理选用材料、设备,提高项目质量。(4)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审计。该项审计关系到建筑物的经济合理性,影响到清单计价和工程成本的确定,有助于促进在设计环节把好质量关。(5)拆迁审计。该项审计直接影响工程的拆迁成本。(6)工程招标投标审计。该项审计直接影响工程造价的确定,有助于通过选择条件优越的竞争者承建工程,达到提高质量的目的。(7)工程量清单编制审计。该项审计关系到工程量清单确定的准确性,进而影响工程造价的确定,有助于防止工程量清单出现错项、漏项以至影响到工程质量。(8)前期财务审计。该项审计直接影响前期工程成本。(9)内部控制制度审计。该项审计有利于促进设计、建设、施工、监理等单位通过加强内部控制来控制成本、防止损失浪费,提高工程质量。(10)工程量清单执行情况审计。该项审计有助于严格执行工程量清单的规定,促进控制工程成本;该项审计包括了对工程质量的审计内容,也有利于促进提高工程质量。(11)工程物资采购审计。该项审计有利于直接控制物资采购成本,防止购入低质、劣质材料及设备以至影响到工程质量。(12)物资核算、管理审计。该项审计有助于控制物资成本,防止物资“跑冒滴漏”。(13)待摊投资审计。该项审计有助于直接控制投资成本。(14)基建收入审计。该项审计有助于防止公共工程收益流失。(15)监理履职情况审计。该项审计有助于通过监督监理职责的行使来控制工程成本,控制工程质量。(16)公共工程(分期)投资支出审计。该项审计可以直接控制投资支出。(17)概算执行情况审计。该项审计可以直接控制投资支出;该项审计包括了对设计变更、调整合理性的审计,也有助于防止因设计变更、调整的盲目性而影响工程质量。(18)工程量清单决算审计。该项审计有助于控制总造价。(19)结余资金、尾工工程和交付资产审计。该项审计有助于控制造价,防止资产流失;也有助于控制交付资产的质量。(20)公共工程总投资审计。该项审计有助于控制公共工程总投资。

(二)与效率性相关

上述与减少工程成本有关的审计内容中,有许多项目也与提高效率性相关,包括:(1)公共工程审批程序审计,有助于减少决策过程中的失误,促进提高效率。(2)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审计,有助于促进提高项目经济上的合理性。(3)设计概算审计,有助于促进合理选用材料、设备,提高资金使用效率。(4)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审计,有助于促进在设计环节将建筑设计技术与控制投资有效结合,提高效率。(6)工程招标投标审计,旨在通过选择条件优越的竞争者承建工程,来促进提高效率。(7)工程量清单编制审计,可以防止清单出现错项、漏项,避免工程争议、减少索赔损失。(9)内部控制制度审计,有利于促进设计、建设、施工、监理等单位通过加强内部控制来控制成本、质量,提高效率。(10)工程量清单执行情况审计,有助于通过对工程量清单内、外工程结算、措施费、索赔事项的审计,促进提高工程效率。(11)工程物资采购审计,可以促进采购到质优价廉的材料、设备,从而提高采购效率。(15)监理履职情况审计,旨在通过监理职责的行使来控制投资支出。

(三)与效果性相关

上述与减少工程成本相关的审计内容,有些项目同样与效果性相关,包括:(1)公共工程审批程序审计,有利于公共工程决策、立项的科学、有效,从根本上防止项目失败。(2)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审计,有利于促进公共工程的经济合理性和技术可行性,防止立项失误。(3)设计概算审计,包括概算编制审计和概算执行审计,涉及到公共工程效果依据的确定和考核评价。(4)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审计,有利于促进将工程质量、建设周期、投资控制和经济效果有机结合,防止立项失误。(6)工程招标投标审计,旨在通过选择条件优越的竞争者来承建工程,从根本上防止出现“豆腐渣”以及其他失败工程的情况。(9)内部控制制度审计,有利于促进设计、建设、施工、监理等单位从制度上加强质量控制,防止出现“豆腐渣”工程。(10)工程量清单执行情况审计,包括对工程质量的审计,有利于防止“豆腐渣”工程。(11)工程物资采购审计,能够避免购入低质、劣质材料、设备,防止“豆腐渣”工程。(15)监理履职情况审计,旨在通过监理职责的行使来控制质量,防止“豆腐渣”工程。

另外,公共工程跟踪审计中的环境审计、宏观事项审计,均直接关系到公共工程的效果问题。项目搞好了但破坏了环境或者项目本身不错但影响了宏观效益都是影响项目效果的问题。公共工程跟踪审计中的公共工程投资效果审计,则是直接对公共工程效果进行的考核和评价,自然与效果性更加密切相关。

以上是为了行文的方便,就公共工程跟踪审计与效益性的三个重要方面即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的关系所作的阐述。实际上公共工程跟踪审计的各项内容对公共工程的效益性影响大都是全方位的、综合性的,对此应有清晰的认识。

[参考文献]

[1]徐政旦,等。审计研究前沿[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2]R.E.布朗,T.加勒,C.威廉斯。政府绩效审计[M].袁军,等,译。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2.

项目跟踪审计报告篇8

关键词:工程项目 跟踪审计 特点 内容

中图分类号:F2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11-168-03

近年来,工程建设项目审计不断深入,打破了传统的以竣工决算审计为主的审计模式,开辟了全过程跟踪审计新模式,提高了审计质量和效果。但是,至今尚无规范性文件出台,委托单位对审计范围、内容、深度要求不同,审计与咨询职责不分,从而削弱了审计权威、加大了审计风险。

一、工程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的提出

1.全过程跟踪审计的必要性。当前建设领域问题频现,社会关注度很高,需加大审计力度,有效遏制违规问题的发生,确保工程质量,节约建设资金,提高投资效益,采用全过程跟踪审计是合理的选择。由于工程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全程参与、效果显著,不但充分发挥了审计监督职能,而且增强了审计咨询服务功能,被很多有识之士所推崇,一些行业管理部门、投资人以及项目管理者,为确保建设和管理目标的实现,希望审计为建设项目保驾护航,普遍对跟踪审计的呼声很高,在一些行业已深入人心,并得到普遍的认可与推广。而传统的竣工决算审计为事后报送审计,只能通过参建单位汇报情况和提供资料,了解工程建设项目实际情况,如果汇报的情况不够真实准确、提供的资料不够健全规范,审计人员很难掌握事实真相,致使审计结论难以作出,审计任务难以完成,作出不合实际甚至错误的结论,审计工作经常陷入被动局面。而且事后审计木已成舟,项目建设又是一次性的,发现的问题难以挽回或整改,被审单位的抵触情绪较大,审计作用很难有效发挥。

2.全过程跟踪审计的优越性。工程建设项目的特点是:一次性投资大,建设工期长,地点固定、不可位移,设计单一、无法成批建造,参与单位多、协作关系多,具有限定质量、限定工期、限定投资三大主要约束条件,其实施过程是一个系统工程。因此建设项目的实施是一项量大面广、十分复杂和细致的工作,稍有失误或疏漏,就可能造成重大损失。由此决定了建设项目审计内容丰富,涉及单位多,审计要求高,具有系统性、动态性和时效性的特点,必须随着项目进程同步跟进,深入细致地了解项目真实信息,监控重点环节和内容,通过全过程跟踪审计,从根本上提高审计质量和效果。

3.全过程跟踪审计的规定性。内部审计实务指南第一号——建设项目内部审计第二条“本指南所称建设项目内部审计,是指组织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对建设项目实施全过程的真实、合法、效益性所进行的独立监督和评价活动。”第六条“在开展建设项目内部审计时,应考虑成本效益原则,结合本组织内部审计资源和实际情况,既可以进行项目全过程的审计,也可以进行项目部分环节的专项审计。”

二、工程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的含义

定义:审计机构及其审计人员依据国家、行业和内部有关规定,随着项目建设进程及时同步对工程项目建设全过程各阶段各主要环节的重点建设内容,进行跟踪监督、评价和服务,并及时提出审计意见和建议的审计行为。

目标:全过程跟踪审计将审计目标与建设管理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促进项目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精细化。通过审计,确保工程质量、进度和投资目标的实现;严格工程价款结算制度,合理控制工程造价;加强建设资金管理,防止挤占挪用和损失浪费;及时发现并指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督促有关单位及时整改,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提高建设管理水平。

三、工程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的特点

1.全过程跟踪审计比较系统全面。由于工程建设项目是一个系统工程,全过程跟踪审计是其中的监督子系统,子系统随着大系统协调运行,可以监督从立项到竣工系统各个阶段、各个主要环节的工作。而传统的以竣工决算审计为主的审计模式仅对项目开工至竣工进行阶段性审计,未形成系统全面的审计,审计频次不足,审计内容不够全面。

2.全过程跟踪审计时效性强。通过跟踪审计,可以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避免更大的经济损失,使审计时效性更强,发挥的作用更大。而传统的以竣工决算审计为主的审计模式是事后审计,主要依据是被审单位提供的资料,很难核实建设管理过程中诸如隐蔽工程、施工措施等实际情况,即使发现问题也“木已成舟”,造成的损失很难挽回,审计质量和效果大打折扣。

3.常驻现场审计由被动变主动。跟踪审计着重现场审计工作,派员常驻建设现场,收集有关资料,列席有关会议,现场核查了解,掌握第一手资料,对工程建设背景和整个过程了然于胸,掌握了审计主动权,可以提出合理化建议,作出客观公正的审计结论,体现了以就地审计为主、报送审计为辅的审计方式。而传统的以竣工决算审计为主的审计模式主要根据竣工资料进行审计,偶尔进行现场核查,体现了以报送审计为主、就地审计方式为辅的审计方式。

4.全过程跟踪审计时间长工作量大。与传统的以竣工决算审计为主的审计模式相比,全过程跟踪审计比较全面细致,仅常规审计就涉及工程质量、工期、造价、资金管理的方方面面,如果考虑经济效益审计,则应包括对项目决策、设计方案、效益评审等方面的审计内容,审计工作量和难度较大,审计介入时间为项目建设全过程。

四、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的范围

应当以建设管理活动为对象、以建设资金运动为主线,所有进行建设管理和取得建设资金的单位均为被审计单位,项目法人或经授权的建设管理单位为主要被审计单位。同时对参与项目建设的勘测设计、施工、监理、供货、拆迁等单位的相关业务进行必要的审计。审计资料包括建设项目从立项到竣工所有的项目管理资料、财务会计资料、工程造价资料。

五、工程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的主要内容

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审计工作,其常规审计将项目管理审计、财务收支审计、工程造价审计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本文不讨论专项审计和经济效益审计的有关审计内容。

1.项目管理审计。围绕项目的合法性、管理的有效性、目标的可控性进行审计,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审查项目建设程序履行情况。项目立项、设计、征地、环保、开工、竣工等是否获得批准或备案,有无未批先干、越权审批等问题。(2)审查各项审批意见执行情况。项目实施中是否执行各项批复意见,有无违反规定自行其是、擅自修改设计方案、环保措施不落实等问题。(3)检查项目法人责任制落实情况。是否及时成立了项目法人机构,有无机构不健全、手续不完备、以包代管等问题。(4)对内控制度进行评审。检查内控制度是否建立健全,实际执行的符合程度如何,有无制度缺失或形同虚设的问题,对内控制度的符合性、合理性、有效性作出评价。(5)审查工程设计、施工、监理、供货招标投标的真实性和合法性。项目是否具备招标条件、是否按照审批核准要求招标;招标人有无划整为零规避招标、违反程序招标定标等问题;投标人有无借用资质骗取中标、弄虚作假围标串标等问题;招标人有无越权、串通围标等问题。(6)审查各类经济合同订立、履行、变更、终止的真实性、合理性、合法性。合同是否真实合法,签订程序是否合规,合同内容是否完整,合同条款是否清晰,是否严格履行合同,有无合同违约及纠纷,变更终止是否真实合法。(7)审查征地拆迁管理情况。征地拆迁组织是否得力,征地拆迁手续是否完善,征地拆迁数量是否准确,征地拆迁补偿是否合规。有无未批先建、越权审批造成违法占地问题,有无弄虚作假、截留资金造成阻工及上访问题。(8)审查工程质量管理情况。审查有关单位是否建立了质量管理制度,健全了质量保证体系,落实了质量管理责任,履行了质量控制程序,工程质量检验结果如何,有无质量问题或质量事故,质量管理资料是否规范。(9)审查工程进度管理情况。有关单位是否编制了工程进度计划,制订了进度管理制度,严肃工程进度管理。有无由于进度计划不合理、施工组织不科学、建设资金不到位造成工程窝工、返工、停工,有无由于管理不善拖延工期、盲目压缩合理工期造成工程索赔和损失问题。(10)审查工程造价管理情况。有关单位是否认真履行各自工作职责,工程造价控制程序是否严格,工程造价资料是否完整规范,工程造价数据是否真实准确,有无失真或失控的问题。(11)审查建设资金管理情况。建设单位是否编制了年度和月度资金使用计划,合理选择筹资渠道和时间,保证建设资金适时到位,有无资金不落实造成停工损失或资金闲置造成损失。建设资金是否专户存储、专款专用,有无挤占挪用、资金不安全等问题。(12)审查工程总包和分包资质管理是否严格。分包单位是否具有相应的资质,发包人有无将中标工程指定分包的问题,承包人有无将中标承包工程违法分包、非法转包的问题。(13)审查计划(概算)执行情况。建设项目是否完成了上级下达的投资计划,工程投资是否控制在批复概算之内,有无随意突破概算控制、擅自改变建设规模、擅自搞计划外工程等问题。(14)审查工程交工验收和竣工验收。审查项目是否具备验收条件,是否成立验收委员会及时组织交工及竣工验收并交付使用,竣工验收依据资料是否完整,验收意见是否符合工程实际。有无迟迟不验收影响投产、将不合格工程验收使用的问题,遗留问题是否按期整改完成。

2.财务收支审计。包括定期跟踪审计、年度报表审计和竣工决算审计,根据审计结果,建议调整相应的账务及报表,出具审计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审查会计建账及核算。建设单位的会计科目、账簿、报表设置是否符合会计制度的规定,是否满足工程核算实际需要。建设成本是否按工程项目或费用项目正确归集会计科目,有关收支或挂账是否正确归集会计科目,账证是否一致核算是否准确。是否履行了财务核算、报告及监督职能。(2)资金来源及使用情况审计。核定各类建设资金的到位情况,资金来源是否合规,是否按计划及时拨付到位,项目资本金是否落实到位。建设资金是否专款专用,支付手续是否完备,有无侵占、转移、挪用建设资金问题。(3)货币资金管理审计。建设资金是否按规定专户存储,有无多头开户和“小金库”问题。银行对账是否及时,现金是否定期盘点,是否做到日清月结。银行存款、库存现金、其他货币资金账实、账表是否相符。审定货币资金余额。(4)建筑安装工程投资审计。建安工程是否按单项单位工程进行明细核算,报表与账面数是否一致,会计资料是否真实完整。分别核定建筑工程投资、安装工程投资完成额。(5)设备投资审计。建设单位采购的设备出入库手续是否完备,出库价格是否真实合理。施工单位结算的设备是否列入设备投资科目。设备投资科目账表、账证、账实是否一致。核定设备及工器具投资完成额。(6)待摊投资审计。建设单位管理费:各项支出是否符合规定的内容和标准,建管费是否超支并分析其原因。勘察设计费、工程监理费、技术服务费的计取是否符合规定的标准,是否按合同约定支付,报表、账面与合同数是否一致。土地征迁费:征地审批手续是否完备,批准征地、设计征地与实际征地数量有无差异,有无超规模征用土地问题。土地征迁费协议是否符合当地政府规定的费用标准或出让评估价,经办部门是否及时拨付补偿资金,有无挤占、挪用、截留土地征迁费的问题。报表、账面与与协议数是否一致。相关税费: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契税、印花税等税费是否按规定计提并缴纳,计税依据和标准是否符合规定。工程损失费:报废工程成本是否准确,是否经上报审批后列入建设成本。借款利息:审查银行计息单利率、积数是否正确,工程成本有无多列或少列。存款利息:建设资金存款利息收入是否设“待摊投资—利息收入”科目进行归集核算,是否冲减工程成本。审查有无挤占建设成本问题,如:生产费用挤占、不同投资项目之间成本混淆、有关单位乱摊派、乱罚款、乱收费等。(7)其他投资审计。办公及生活家俱、器具购置费、生产职工培训费是否按批复概算控制开支,账表、账证、账实是否一致。核定其他投资完成额。(8)非经营项目待核销基建支出、转出投资审计。根据项目经营性质、产权是否归属本单位、是否形成资产,审查待核销基建支出、转出投资的确认是否符合规定,其余额是否正确,核定待核销基建支出、转出投资完成额。(9)审查尾工工程预留投资。审查尾工工程是否为设计及概算范围内的未完工程,尾工工程投资预算是否合理,防止将新增项目列作尾工工程,核定尾工工程决算预留投资。(10)交付使用资产审计。建安投资是否按照移交资产要求准确划分单位工程明细表,设备投资是否按照移交资产要求准确划分设备名称、规格、型号、数量。报表、账簿、盘点表是否一致。待摊投资的分摊基数、分摊率、分摊结果是否合理准确。其他投资结转资产是否真实合规。(11)往来款项审计。核对往来账款是否真实,分类是否正确,余额是否准确。应收账款是否按规定如数收回,应付账款是否按规定及时支付,预付工程款、预付备料款、工程质量保证金、代扣代缴税费等是否按规定如数抵扣,工程进度款是否按规定计量支付程序拨付,有无超拨或少拨工程款的问题。(12)基建收入审计。试运行收入的核算是否真实、完整,其他建设收入是否正当,是否按规定进行核算和分配,有无隐瞒、转移收入的问题。(13)结余资金审计。核实库存物资,防止隐瞒、转移、挪用或压低库存物资单价,虚列往来欠款,隐匿结余资金的现象。查明器材积压、债权债务未能及时清理的原因。(14)审查竣工决算编制依据。决算编制工作有无专门组织,各项清理工作是否全面彻底,编制依据是否符合国家有关规定,资料是否齐全,手续是否完备,对遗留问题的处理是否合规。(15)审查竣工决算报表。根据各会计科目决算审定结果,编制审计调整表,核减不合规费用、核增漏列投资,调整相应账务及报表,核定各单项工程和项目总投资完成额,对“竣工工程概况表”、“竣工财务决算表”“交付使用资产总表”、“交付使用资产明细表”等报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准确性进行审计。(16)审查概算执行情况。根据批准概算口径归集工程成本费用,编制概算执行情况表进行对比分析,分析其节超金额及其节超原因,查明有无超规模、超标准、损失浪费、投资失控等问题。

3.工程造价审核。主要包括对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招标控制价、进度结算和竣工结算(包括工程变更、签证、索赔等)的审核。目的是使投资控制在初始目标范围内,即:可研估算>初设概算和预算>预期投资>竣工结算和决算>已付款。审核结果经建设、施工、审核单位三方共同核对取得一致意见并签署定案,核定施工最终结算价。

六、工程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的常用方法

根据不同的审计内容,全过程跟踪审计一般分为:常驻现场审计、定期现场审计、阶段跟踪审计,并且是三种审计方式的有机结合。

1.常驻现场审计。审计组派员随着项目建设进程,常驻建设现场进行审计,根据需要随时到现场了解情况、调查取证,发现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出具审计意见和建议。比较适用于工程管理审计、工程造价审计。

2.定期现场审计。审计组派员每隔一定的时间进驻现场,对该时段的审计事项进行审计,并按时出具审计文书。比较适用于年度会计报表审计、按月工程计量支付审核。

3.阶段跟踪审计。随着工程建设进程某个阶段的审计需要,审计组派员及时进行跟踪审计,并按时出具审计文书。比较适用于对工程初设概算、施工图预算、招标控制价、工程结算、竣工财务决算的审核和审计。

4.审计成果的出具。按照“同步跟进、定期报告、迅速反馈、及时纠正”的原则,审计发现那些需要及时反馈并解决的问题,以及需要及时提供审计成果的事项,一般情况下以审计组名义及时出具《审计意见单》,如情况紧急或不需要书面反映的事项,审计人员可口头向有关单位发表审计意见,并视其重要程度在事后补发《审计意见单》。工程造价各阶段跟踪审核工作完成,以审核单位的名义按时出具《初设概算审核报告》、《工程预算审核报告》、《竣工结算审核报告》。年度定期财务审计及竣工财务决算审计工作完成后,以审计单位的名义按时出具《年度财务审计报告》、《竣工决算审计报告》。国家审计机关和内部审计机构还应按时出具审计意见书,下达审计决定,并要求被审计单位在规定期限内报告审计意见和审计决定执行情况。

结束语

全过程跟踪审计是深入详细的审计,非常适合建设项目审计,特别是适合建设项目经济效益审计。但审计时间长投入大,占用较多审计资源,审计人员专业要求高。目前难以全面推广应用,仅部分审计部门进行了试行,未形成审计规程和指南。笔者认为:鉴于国家审计和内部审计资源有限,应充分利用社会审计资源,以国家审计或内部审计为主,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工程造价咨询公司参与,共同推进全过程跟踪审计工作,使工程建设项目审计再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曹慧明.建设项目跟踪审计实务[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6:3-46

2.林森木,姜广新.中国基本建设工作手册[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1992:1-273

(作者单位:内蒙古工业大学 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00)

上一篇:竣工决算审计报告范文 下一篇: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