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实验室范文

时间:2023-09-26 16:25:44

检测实验室

检测实验室篇1

关键词 实验室;计量认证;检测质量

中图分类号O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4)111-0133-02

在实验室对社会提供准确、公正数据的过程中,计量管理是重要的工作组成部分。在检测工作的过程中,计量管理工作是主要环节,也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所以做好计量认证工作是至关重要的。

1 实验室计量认证的目的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第19条规定:“产品质量检验机构必须具备相应的检测条件和能力,经省级以上人民政府产品质量监督部门或者其授权的部门考核合格(通过国家认监委主管的实验室计量认证的评审)后,方可承担产品质量检验工作”。计量认证评审是以《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为主要依据,评审的相关条例是根据《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而制定的。下面对实验室计量认证的目的进行分析,主要分为以下三点:

1)使实验室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与可信度得到一定程度的增强,有利于凭着规范化的管理体系获得社会和政府的信任;

2)若通过国家认监委的评审,就证明此实验室已经符合了相关的标准,可获得国家认证的资质认定计量认证证书,这样在出示各项检测报告的时候可使用国家计量认证的标志;

3)使实验室遵循规范化的建设模式,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对管理体系进行建立以及完善,并在执行过程中不断提升认证工作的管理水平,对各项制度进行优化。

2 怎样做好实验室计量认证工作

要想使实验室能够对社会提供准确、公正的数据,并具有可信度,赢得社会、政府的信任,就要做好实验室的计量认证工作。这样还有利于实验室进行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促使实验室能根据相关的标准建立合理的管理体系,并不断进行完善。所以实验室计量认证对实验室的很多方面都有一定的作用,做好实验室的计量认证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2.1 对实验室计量认证范围的确定以及管理

明确实验室计量的认证范围,就是实验室出示具有CMA章的检测报告范围的依据,现如今的计量认证范围是由《资质认定计量认证证书附表》来确定以及公布的。证书附表的确定是以被检测产品或者参数的标准为重点,为出示的检测报告提供相关的依据。然后要对检测产品或检测参数相关方法的标准进行思考,可能会有很多种检测方法,只要对产品或参数标准有着检测能力的都可以列在证书的附表里。如今有很多参数有标准的检测方式,却没有相关的限值标准,但只要这种检测方式具备检测的能力,依然可以被列在证书的附表里,但这样出示的检测报告是否符合标准就不能进行判断了。

在对证书附表进行填写的过程中,可以将产品或者参数作为重点。产品检测的实验室就由产品出发,以产品为主,例如对煤矿机械进行检测,就要严格按照煤矿机械的标准检测其所有的参数,在认证范围的检测对象就是煤矿机械,检测项目就是规范要求的各项参数。

2.2 对实验室检测仪器设备的管理

实验室里的仪器设备都是检测工作所需的重要物品,设备的性能也是对检测工作准确性的一种保障,所以实验室所配备的各项仪器设备都要保证达到相关标准以及检测工作的具体要求。在确认好计量认证的范围后,按照检测产品或参数检测方法的规范对检测所用的各种设备进行匹配,在检测过程中,各种设备的适用性与检测的质量都有着直接关系,所以在配备设备时一定要满足相关的要求。

要通过国家强制检定或者需要自己进行校准的仪器设备应该贴有统一的标签,例如合格、停用等。这些标签上也应该明确写有仪器的检测日期、检测单位以及仪器编号等。

凡是在实验室的仪器设备,都要分别为它们建立一份档案,并且让专人对它们进行保管,同时也要做好仪器设备的检定、保管方面的工作。为仪器设备所建立的档案内容包含购买合同/协议、验收记录、仪器的使用说明书、检定记录以及维修记录等。除了应该有这些档案以外,每台仪器还应要有相应的作业指导书。

在实验室中使用的各种检测设备都要严格按照《计量法》中的要求定期进行校准和检查,没有进行检定的或检定不合格的设备都不能投入使用。要先按照要求申请检定,然后由检定部门对设备进行检定后出示相关证书,再对检定结果进行正确的评价确认,判断其是否能适应实验室检测方法的要求,再决定是否投入使用,同时也要注意原始记录中检定的有效期限。

另外对实验室的一些标准物质也应该加强管理,要使所有的标准物质都来自可靠的机构,并在有效期之内。

2.3 对实验室计量认证人员的确定以及管理

在实验室计量认证评审的标准中,详细的解释了实验室工作中有关人的因素,实验室计量认证的管理工作是全体人员都要参与的一项工作。质量管理工作具有群众性的特点,而且各级人员的参与也对实验室有效管理的实现起着重要作用。要想顺利的开展实验室的检测工作,建立管理体系文件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它与整个检测工作的过程有关,所以全体人员必须按规范要求严格执行,根据检测工作的范围对不同的岗位人员进行确定。

在岗位人员的确定过程中,质量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都属于关键人员,他们是实验室进行计量认证的重要保证,所以要对它们的职责进行明确规定,其中技术负责人的工作对计量认证的影响比较大,所以在一些认证范围比较广的实验室中,可以多分配一些技术负责人。

2.4 对实验室管理体系文件的建立以及管理

在实验室检测工作的过程中,管理体系文件贯穿于整个过程,它是依据《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所制订的,其中包括作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业指导书、记录等。

质量手册提供了检测的业务范围、管理人员以及各岗位人员的职责、实验室的管理机构等,也规定了一些基本的要求,如对设备的检测、对工作人员的各项要求、对检测结果的质量控制、对检测报告的各项规范等也都做了具体陈述。

所谓程序文件,就是对质量手册具有支持性的文件,介绍了如何达到管理体系的各项标准、各部门人员实行检测活动与质量活动的程序以及途径等内容。它主要对某一项质量活动的范围、目的、活动程序以及相关要求进行规定。

所谓作业指导书,就是一种关于检测活动的指导性文件,对某项活动作出明确的规范要求,同时也介绍了工作人员进行各项活动时的方法,其中包括安全规范、检验的标准、样品的制备要求、数据的处理方式、仪器的校准、操作、维护的相关法则等。

在检测活动完成后要进行记录,记录可以为检测的结果提供依据,是对各种现象、事实以及所观察到的事物的记载,这种记载可采用多种方式,比如数据图表、图片、文字等。

管理体系文件要根据相关的标准,并结合实验室的具体情况进行建立,而且要随着所依据的相关国家标准的修订进行调整以及完善,以确保管理体系文件的有效性。

3 结论

在检测工作中,计量管理担任着重要的角色,要想使实验室的检测质量提高,得到社会、政府各部门的信任,就要做好实验室的计量认证工作,这对提高实验室的检测水平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首先分析了实验室计量认证的目的,然后对实验室计量认证中需要注意的几点内容进行了阐述,希望实验室的计量认证体系能够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检测实验室篇2

关键词:实验室;检测;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O6-3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实验室的分析数据必须要真实的反映实际情况,它们将用于评定作为制订标准的依据。这些可靠数据的取得建立在质量控制的基础上,质量控制就是在影响数据有效性的所有方面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将检测误差控制在一定的允许范围内,是检测过程的全面质量管理。它不仅仅是要求实验室内部分析的质量控制,还包括采样过程中的外部质量控制,以及事后数据报告的质量控制等过程。

一、实验室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1、实验室的质量控制是检测工作正常进行地有力保证 90年代以来,我国材料检测的质量管理工作先后经历了统计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全面的质量管理三个阶段,而材料检测实验室的建立是我国全面推行质量管理的体现。实验室的质量控制工作的开展是质量控制工作顺利进行的有力保障。实验室是否具有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便能够直接反应该实验室检测水平的高低。只有保证了实验室检测工作的每一个具体环节有具有相应的质量控制措施,才能保证检测的精确、有效。 2、有助于提升实验室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 材料检测实验室通过了计量认证后获得认可的材料检测实验室,就会要求实验室的工作人员不但要具有精湛的实验分析能力,还要明白具体的分析检测的相关理论知识,了解各种标准及规范对现代检测工作的要求。实验室可以通过制定和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实现对实验室工作人员的针对性管理,达到实验室工作人员的自控和监督管理的目的。同时,还要不定期地组织实验室的工作人员进行岗位学习和培训,并组织相关的技能比赛,这样不但可以有效地提高实验室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还能及时发现实验室工作人员的不足,及时作出调整,从而达到提高实验技能的目的,使实验室的发展始终紧跟现代化发展的潮流。 3、不断提高实验室自身的检测水平 材料检测实验室的质量控制措施能够有效实施,是对实验室自身检测水平的一种调整,能够促进实验室的检测水平不断得到提高和完善。实验室能够通过对不同的实验室间采取不同的质量控制措施,进而对不同的实验室间的数据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通过比较,发现自身发展存在的问题,并及时作出调整,完善自身,使实验室能够在持续改进的过程中取得长远的发展。 4、获得准确检测数据的保证 在检测部门,一切的检测数据都是命脉,至关重要。数据的准确性是对检测对象的客观正确的反映。而保证检测数据科学性的根本则是采取行之有效的质量控制措施。实验室内的质量控制措施要贯穿在样品检测的各个具体环节,有效地质量控制程序能够及时地发现检测过程中存在的不合理环节,并及时查找出现不合理现象的原因,及时作出适当的调整,来保证提供数据的准确性。如果样品的检测的过程中缺少了质量控制的环节,就会导致检测数据可能会出现问题,造成“查无出处”的现象,那么检测的数据的准确行便失去了有力的保障。所以,有效的质量控制措施是我们获得准确检测数据的保证。

二、加强实验室质量控制的措施

1、加强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1)为了确保检测的结果不会出现偏差,应定期进行精密度偏差实验。由于某一组样品需要经过连续性的检视测定,才可以得出其准确的检测数据,而检测数据又只是一系列的数字,并不能反映实际的情况,因此还需要研究人员对数据进行多日统计分析,才能得出相应的检测结果。在检测结果的基础上还需对各种变异的因素进行全面的分析测定,如果检测的结果没有出现偏差,那么就不会对检测的结果带来影响。如果出现了偏差,应马上采取相关的措施,查处具体的原因。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保证检测结果的精确度和有效性。(2)进行平行性双样分析。这种方法是用来判断测试的结果精密度和检测同批次结果的稳定程度。同批次的样品平行测定率应该达到相应的标准,才能反映出检测的情况。(3)绘制标准曲线。在绘制各种标准曲线时,一般都是用原有的不同浓度的溶液,测出各自与之对应的测量信号值,然后用信号值在坐标纸上绘出一条直线。绘制校准曲线时应达到最低的对应值标准,并且要求斜率即r>0999,使在2个轴上的读数误差相近。2、进行实验室间的质量控制实验室间质量控制是提高测试水平和保证检测成果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其主要目的是检验各实验室间是否存在系统误差,这种系统误差在室内控制中常常难以被研究人员觉察到。如果要求各实验室之间的检测数据都具有准确性和可比性,那么定期进行实验室间的比对分析就很重要。比对实验,是指通过对标准物质分析或用标准方法来分析比对一个方法的准确度,也就是说用不同的检测方法检测同一个物质,最后将检测的结果进行比对。运用同一种方法进行检测,时常会因检测的材料变化和人员的变动,使检测的结果出现差异。因此,可以事先用同样的试样在不同的实验室由不同的人员或者用不同的方法来分析,进行对照。3、制定有效的质控管理制度(1)重视人员的培训和考核。社会处在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当中,相关技术知识都必须紧跟时代的发展形势及时地更新。因此,有必要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和技术能力,通过有效的培训,定期对其进行专业知识理论和检测技术的考核,不断提高各岗位人员的自身能力和素质,让其充分了解现实发展状况,开阔其视野。(2)建立奖罚机制,使各分析人员在这种机制下对自己的工作负责,自觉完成自己的工作。制定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应严格按照质量手册中所规定的岗位职责完成自己的工作,质量监督员与质量控制员也要发挥自己的作用,实施质量管理。(3)重视质控计划的全面性和及时性。质控工作是一项整体性工作,它渗透到检测工作每个环节。因此,在实施具体的检测工作的时候,应该先制订一个整体的质控方面的工作计划,将检测环节中对人员的要求、设备的管理、样品的需求以及采购计划都囊括进工作计划中去,针对性地寻找解决措施,保证工作任务顺利完成。质控工作作为检测工作中一部分,对检测数据的准确性起到着保障性作用。但是,计划实施还要结合实际情况,工作中经常会遇到突发状况发生,如果盲目地改动原来的计划,就会打破计划方案的整体性,给后期的工作带来难度。这也对从事质量控制的管理人员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管理人员能根据不同的检测任务,制订相应的检测计划,采取相应的措施,就可以保证后期工作能正常有序地开展,不影响工作的进度。

结束语:

实验室质量控制后,确保了检测数据的可靠性,提高了检验机构管理水平,促进了检验技术规范化、标准化。为保证实验室能维持认证评审时工作质量,实行科学专业化统一管理,重在持之以恒,被认证后实验室除了进行日常工作监督外,要定期或不定期组织相关检验工作进行检查,只有在工作中不断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才能不断完善质量管理体系,才能提高检验和检测结果的可信度。

参考文献:

检测实验室篇3

【关键词】实验室;检测过程;质量控制

0 引言

目前多数实验室比较重视“事后”质量控制,就是实验室通常进行的检验报告的审核和批准,是对检验报告质量的最后把关,这对于防止不合格的检验报告交付给客户是完全必要的,这是实验室质量工作流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项管理工作。但是应该看到,光靠事后“把关”毕竟是被动的,如果出现问题已无可挽回,即便是再重新检测,但时间已过去了,损失已造成了。把质量保证的重点放在事后把关不能实现检测质量高标准的要求,对解决质量问题不可能得到根本解决。笔者根据几年来实验室业务管理经验,针对检测过程管理控制工作重点进行分析,提出适合实验室有效控制检测质量的管理方法,以保证实验室的检测报告的质量。

1 检测过程质量控制的含义和内容

检测实验室的检测过程控制包括检测质量控制和检测质量保证。质量控制是为了通过监视质量形成过程,消除质量各环节上所有阶段引起不合格或不满意效果的因素,以达到质量要求,获取经济效益,而采用的各种质量作业技术和活动,目的在于监视过程并排除导致不合格、不满意的原因,从而取得准确可靠的数据和结果。采用合理有效的质量控制手段,可在整个检测工作过程中预见到可能出现问题的征兆,或及时发现问题的存在,使实验室可针对性的采取纠正措施或预防措施。避免或减少不符合工作的发生。因此实施过程质量控制,遵循“质量是在过程中制造出来的”这个预防为主的原则,对过程的每个工作点可能会出现的差错,迅速检索出来,反馈并加以纠正。

2 实验室过程质量控制的方法

2.1 积极参加实验室间比对验证活动

实验室间比对是按照预先规定的条件,由两个或多个实验室对相同或类似的测试样品进行检测的组织、实施和评价,从而确定实验室能力、识别实验室存在的问题与实验室间的差异的一组能力验证活动,是对检测质量全方面的审核工作,它不但包括了对检测人员、设备、环境、检测方法的对比,也包括对检测报告数据处理、试验检测软件的验证,是实验室能力确认的重要方法之一,也是实验室过程质量控制的重要手段,有助于实验室检测能力的提高。因此,实验室应积极参加国家认监委及省内外组织的实验室间比对试验,通过比对试验,既能充分验证检测实验室检测能力水平和数据的准确性,同时也能发现存在的问题,针对个别检测数据出现偏离情况,从人员技术水平、仪器设备校准情况、环境条件的保证及样品处理等方面逐项进行分析,弄清检测数据离群的主要原因,并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进行纠正,从而大大提高检测实验室检测能力水平。

2.2 采取留样复测、有证标准物质验证、人员比对、方法比对、数据分析、加标回收等多种形式开展内部质量控制活动

2.2.1 定期采用留样再检测的方式进行检测质量控制

各实验室检测样品都会留有备样,定期将留样由检测人员进行重新检测,与原来检测结果数据进行比较,考察对同一样品多次检验的复现性,评价检验员的检验能力和水平,综合分析操作误差对检测结果的影响,考核内容覆盖文件控制、环境、设备、对照品、试剂管理及记录和报告书等与检验工作有关的全部内容,通过留样再检测,不但促使检测人员认真对待每一次的检测工作,也有助于发现检测中存在的问题,实现有效纠正,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

2.2.2 定期使用有证标准物质进行检测质量控制

如在使用原子分光光度计等检测仪器时,每次检测前需要使用标准物质对原谱图进行重新确认,重新建立工作曲线,并分析标样确认曲线建立正确后,再进行样品分析,防止仪器发生零点漂移,确保检测数据准确可靠。

2.2.3 使用相同或不同的方法进行检测质量控制

在同一实验室内或不同实验室间经常进行不同方法的重复检测,例如,红外碳硫仪与直读光谱仪间的C、S元素比对;直读光谱仪与等离子体光谱仪对钢材中各元素的重复检测;化学法与仪器分析的比对等等。通过不同方法的重复检测,及时发现方法的系统误差并纠正,以保证检测数据的准确性。

2.2.4 使用质量控制图的方法开展检测质量的控制

此方法是使用大型检测仪器时确认仪器使用状态的一种常用的方法,通过统计技术,将质控样放在检测仪器中测量,对每次的检测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得出较为科学的波动范围,通过检出异常原因所导致的波动,制定相应措施进而消除异常原因。因此使用质控图,针对实验室最重要的项目,选择均匀性良好的样品(或标准物质),按规定的时间间隔测量,并尽可能运用统计技术画出质量控制图,实施检测质量控制,以确保该项目或仪器的检验系统出具的数据长期处于受控状态。

2.2.5 采用“加标回收”的方法进行质量控制

通过加标回收,计算加标回收率是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的有效手段。“加标回收”分为空白加标回收和样品加标回收两种方式。空白加标回收是在没有被测物质的空白样品基质中加入定量的标准物质,按样品的处理步骤分析,得到的结果与理论值的比值即为空白加标回收率;样品加标回收是相同的样品取两份,其中一份加入定量的待测成分标准物质;两份同时按相同的分析步骤,加标的一份所得的结果减去未加标一份所得的结果,其差值同加入标准物质的理论值之比即为样品加标回收率。其计算公式:加标回收率= (加标试样测定值-试样测定值)÷加标量×100%。

2.3 加强对检测各控制技术要素部分的日常监管,保证检测各要素处于一个较平稳的水平

2.3.1 加强检验人员技术培训,提高检测人员的素质和水平

人员的素质水平是实验室至关重要的一个要素,实验室开展的所有活动都必须有符合要求的人员参与,对抽样人员、检测报告签发人员、都必须通过培训考核合格,持证上岗,特别是大型的精密仪器设备操作人员要通过专业培训后进行授权上岗,并对其操作过程进行有效的监督。

2.3.2 认真搞好合同评审工作

检测合同(协议)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内容是实验室检测能力是否能满足客户需求,这是检测工作开展的前提。所以,实验室在开展工作前要与客户进行充分的沟通,详细了解客户的需求后,就本实验室检测设备、环境设施、人员、检测方法标准、授权资质等是否满足客户需求进行评审。经双方充分沟通后才可与客户签订委托检测协议。

2.3.3 加强检测环境、设备的控制

为保证抽样、检测结果的准确可靠,实验室必须配置相应的设备和符合环境的条件,并对所有的设备和环境条件进行有效的监控,以保证检测工作正常开展。另外仪器设备和标准物质是实验室开展检测工作的另一项不可缺少的重要资源,也是保证检测工作质量、获取可靠数据的基础。

2.3.4 有效开展量值溯源,保证所有的仪器设备的量值都可以最终溯源到国家基准或国际计量基准

实验室所有对检测结果有影响的仪器设备都要制定量值溯源计划,按计划定期进行有效溯源,确保量值的准确、可靠。实验室在量值溯源过程中不是简单地对检测仪器进行检定/校准,检验员在拿到检定/校准证书后,要对检定校准结果数据进行认真分析确认,判断仪器设备是否在允许误差范围内,特别要关注误差接近临界值的仪器设备,必要时可以对近期使用该仪器的测试结果可靠性进行复测或技术评估,确保检测结果准确。

2.3.5 严格实施检测报告的审核与批准工作

由熟悉各项检测方法、程序、目的和结果评价的人员对检验过程实行监督检查和《检验报告》审核把关,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使检验过程和《检验报告》质量得到有效控制。

3 结语

实施有效的检测过程质量控制,可极大地督促实验室对检测各环节的严格把关,促进实验室查找问题、整改不足,使得实验室的检测活动始终处于一种有效的受控状态,保证检测数据准确、可靠。而且,有效的过程质量控制,能减少样品的重复检测,从而有效降低检测成本。因此,在日常实验室业务管理过程中,应加强检测过程质量控制,不断探索、丰富、完善过程质量控制方法和手段,为客户提供更加科学、公正、准确、可靠的检测数据结果。

【参考文献】

[1]高良才,编.实验室认可准备工作实务[M].中国计量出版社.

检测实验室篇4

关键词:检测/校准 实验室 过程控制

中图分类号:TN915.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9(a)-0243-01

检测/校准实验室的过程控制就是将实验室的检测/校准工作来当做一个过程进行考虑,在检测/校准过程中所得到的数据信息,通过监视和分析后对出现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从而使得检测/校准的数据准确可靠,保证数据的不确定度符合相关规定的技术要求。检测/校准实验室的过程控制通过控制图等方法把检测/校准过程中的各种因素有效控制起来,对问题的全貌进行掌控,以便对薄弱环节进行综合分析,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关措施处理,从而保证检测数据的准确可靠。

1 检测/校准实验室体系

检测实验室和校准实验室所需要承担的基本工作任务就是对相关产品进行十分专业地检测和校准,为客户提供精准可靠的检测数据和规范的检测报告。根据相关要求,为了检测/校准实验室具有专业地承担检测和完成校准工作任务的技术能力,检测/校准实验室需要建立的技术体系,必须以检测/校准过程为主体。而检测/校准实验室的质量管理体系,则是一个过程网络,是检测/校准实验室用来指挥、控制和管理质量相关方面工作的体系,检测/校准实验室的质量管理体系,是紧密围绕着技术体系而存在的,其工作的开展,就是为了控制和管理技术体系,所以,建立检测/校准实验室的质量管理体系,能够有效的保证技术体系的运行。从而给客户提供准确可靠的数据。

2 过程控制的要素和方法

2.1 过程控制的要素

影响产品的检测质量主要有五个方面的因素,即人员、设备、材料、方法和环境。

(1)人员:对相关标准和规章制度的了解是否够深,对相关设备的操作是否熟练,相关专业培训是否到位等。

(2)设备:检测设备的是否化进行日常维护、保养状态是否良好、设备是否定期校准等。

(3)材料:试剂材料的质量是否合格。

(4)方法:采用的相关标准和规章制度是否规范、制定的作业指导书是否合理、确认的方法是否有效等。

(5)环境:场所、照明、通风、能源、采暖等环境是否检测正常。

这些因素是否控制到位,在检测时,对检测结果的质量会造成较大的影响,这些因素对于检测质量的意义,同样相当于产品制造质量的意义。

2.2 过程控制的方法

(1)定期使用有证标准物质或者次级标准物质对产品进行检测质量控制;

(2)进行能力验证比对工作;

(3)更换检测方法重复多次检测;

(4)再此检测存留物品;

(5)使用质量控制图;

(6)期间核查。

3 过程控制的应用

现代的质量检测管理工作采用了新的模式,与传统的质量检测管理工作模式完全不同,提出了一种新概念和新方法,即现代的质量监测管理工作把“过程”的相关概念进行了有效利用,从而提出了一种“过程控制”的新方法。过程的基本任务就是把输入通过转化变成输出,资源是转化利用的条件,所谓的资源,一般是包括人、法、机、环、料及检测。而组织是策划“过程”的具体事项,建立相关的指标和方法,对过程的效果进行测量,对过程的流程进行控制,并且要保持对相关指标和方法的即时更新。所以,一个“过程”包含了输入、输出、资源和组织者四个基本要素。

实验室的检测/校准工作就可以看做是一个过程:过程基本要素中的输入即委托方对产品检测/校准的基本要求;过程基本要素中的输入即实验室通过对检测/校准过程中使用的资源和从事的技术活动进行有效控制和充分监督,从而保证检测/校准工作符合规定要求,为客户提供准确可靠的检测/校准数据和规范的检测/校准报告。

一个完善体系的建立,不仅要控制好过程中的每一个要素,而且对于每个过程和每个要素之间存在的接口关系也需要进行充分的控制,从而使得各项工作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让工作中的人员能够做到各司其职,同时还能做好相互之间的配合工作,能够够为一个良好的质量目标齐心协力。实验室质量检测管理体系中涉及的各要素、各要素组合、各要素相互作用,必须要做到连续控制,才能保障实验室工作人员通过努力最终提供给客户的的检测/校准数据报告准确可靠质量高。

4 实验室检测/校准工作的流程

对客户提供的产品进行相关检测/校准工作时,需要控制很多的要素,而每一个需要控制的要素又包含了许多的子程序,每一个要素里的每一个子程序,都必须要保证其控制的严格性。只有做到严格控制每一个子程序,才能确保得出一个准确可靠的数据,而这也是实验室建立质量检测管理体系的意义所在。

(1)接洽客户。咨询台的工作人员接受客户咨询并对业务进行洽谈,经过充分的沟通后,根据客户提出的检测/校准要求,实验室明确检测/校准的类别、方法,询问客户是否需要分包或者保密等。之后双方签订相关合同,一式三份,双方各一份,一份留存。

(2)实验室受理委托的人员根据相关规定填写委托单,并将委托单和客户提供的样品一起送往检测/校准实验室,需要进行留存的样品要按照相关规范的规定进行严格的抽取和管理工作。

(3)样品的检测/校准。对样品分别进行送样检测/校准、抽样检测/校准和现场检测/校准。同时控制所有影响检测/校准工作的因素。如工作人员上岗必须持证;详细记录相关设施和环境条件;详细记录设备的工作运行;进行检测/校准工作时,要严格的按照相关的标准和规范规定进行,同时要做好各项实验的原始数据记录工作。

(4)数据的分析和处理。根据相关的标准和规范规定对实验的原始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

(5)检测报告、校准证书。按照相关管理程序对检测报告/校准证书进行编制、审核、发出、更改、存档等。

(6)质量监督。质量监督员要对实验过程进行定期的质量监督工作,做好质量监督工作中的日常记录,若发现实验中存在不符合要求的地方,要在记录表相应的项目栏里填写不符合要求的相关情况报告,并且及时制定相关措施,来对不符合项进行纠正,并填写纠正措施的相关内容记录。

(7)委托方接收。试验完成后,要按实验室相关规定,通知委托方及时缴清费用,并前来取件,实验室发放的检测证书/校准报告,需要委托方进行签字接收。实验室要对用户的信息反馈进行定期的收集整理,并做好相关信息记录工作。

5 结语

综上所述,对检测/校准实验室实施过程控制的管理,能够保证检测/校准工作更规范化和标准化,可以提高检测/校准工作的效率,并在一定程度上节省开支,同时能确保检测/校准的数据更加准确可靠,从而增加客户的满意度和社会的认可度。

参考文献

[1] 高进.检测实验室计量标准、测量设备的期间核查[J].计量技术,2012(2):68-71.

[2] 刘军,温亚雄,雷晓红,等.强化过程控制,保证检测质量[J].计量与检测技术,2011,38(12):83-85.

检测实验室篇5

关键词:食品实验室 检验人员 环境设施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全为先,随着新《食品安全法》的实施,国家对食品安全的管理越来越严格,而作为检测食品是否安全的实验室在保障食品安全中起到的作用将愈发重要。除在实验室中检验食品的安全性外,还要检测食品的成分,所以必须要对食品实验室进行严格管理。通过对食品实验室的了解及操作,发现了食品实验室中存在着几个问题。

1 检验人员技术水平低

检验人员是食品检验实验室中最重要的要素,其直接决定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检验人员和技术管理人员应熟悉《食品安全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和相关食品安全标准、食品检验方法原理,掌握检验技能、标准操作程序、质量控制要求、实验室安全与防护知识、计量和数据处理知识等。目前,在食品实验室中检验人员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1 缺乏实践经验

很多实验室的检验人员,只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却缺少实践。例如,个人安全防护措施不到位――在进行有毒气体产生的实验时不戴防毒面具,不戴橡胶手套,直接用手接触化学试剂;安全设施不定期维护核查,如洗眼器、紧急喷淋、生物安全柜等;当操作台上酒精灯打翻时,很多检验人员不知正确的处理方式等。一旦发生实验事故,对检验人员造成的伤害将无法预测。

1.2 检测方法原理掌握不足

检验人员在培训时,只学习检验方法标准的操作步骤,而不培训原理,致使在检测中,检验人员只知道检验所该产生的现象,并不知道产生此现象的原理;在理化检测中,很多检验人员只知道提取操作步骤,不知道添加试剂的原因,也无法处理提取过程发生的异常实验现象。普通检验人员并不清楚检测过程的质量控制以及实验中的试剂空白、样品基质空白、加标回收等作用,判定原则不清楚、无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例如在食品微生物检测中不按照标准要求进行阴性、阳性对照进行检测[1]。

1.3 培训效果评价方式单一

检验人员在考核时,多采用口头或书面方式,很少使用操作考核、人员监督等行之有效的能力考核方式。操作考核即让检测人员进行实地操作,考察其真实的检测能力,是效果显著的评价方式。质量监督员应由实验室最高管理者授权或任命,由熟悉检测方法、程序、目的和结果评价的人员担任。监督人员数量足够且能保证每个检验人员都能被监督,该类人员的知识范畴应覆盖检测过程中的所有专业领域,如微生物领域中的微生物经典培养法检测、分子生物学检测等;理化领域中的常规理化、元素、农残、兽药、添加剂等[2]。人员监督的重点对象是在培人员、新上岗人员、转岗人员、质量控制实验出现不满意结果人员、发生客户投诉人员以及操作新标准或发生标准技术性变更的检测岗位人员。为实施充分的人员监督,可采取制定计划并按照计划实施的方式进行。

2 环境设施不满足要求

食品检验室中仪器设备使用不严格。微生物检测区域,培养基配置与洗刷灭菌区域混用;理化高温区域与前处理区域未隔离;常量分析与痕量分析设备混用;微生物检测中培养箱配备不正确(缺少恒温水浴培养箱);实验室中用于食品分析的设备与检测其它产品(饲料、化肥、化工产品等)的仪器混用;局部环境不满足要求;天平室只有温控设施,但无湿度控制措施;标物配制区域未隔离,无温控条件;无机前处理与有机前处理区域混淆等。

3 标准方法或实验方法变更要求不严

检测方法验证是指实验室首次使用一个标准方法或实验方法变更时,需提供证据证明该方法能正确使用。此过程由实验室技术负责人组织策划,该人员必须具备相关理论知识,并能做好检测方法培训与考核记录。对于食品微生物检测,在进行方法验证时,应尽可能采用自然污染或人为添加目标微生物的样品进行实验;对于食品理化检测,应以标准给出的方法性能指标为依据,用实验数据说明新方法满足了标准规定的检出限、回收率、精密度、校正曲线线性、测量不确定度等要求。不论微生物检测还是理化检测,最后的步骤都应以实际样品出具典型报告,证明检测方法,在能力验证或实验室比对证明正确时才能使用新标准。

参考文献

[1] 季怀萍,李菁,涂远辉.高校化学实验室安全问题研究与探讨[J].广东化工,2007,34(5):116-118.

检测实验室篇6

《中国纤检》:据您了解,我国的检验检测行业目前已经发展到哪个阶段?还存在哪些问题?今后可能会向什么方向发展?

谢澄:我国检验检测机构经过近30年的高速发展,目前数量众多,分布广泛,层级上从中央到地方都有,行业和地域的覆盖状况总体较好,基本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正在从数量扩张向质量提升的阶段转变。但产业体量总体规模不大,能力水平总体不高,还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近些年国家为服务业发展提供了诸多扶持政策,对检验检测业发展有利,我国检验检测行业也因而受益,机构数量增长迅速,就业人口不断增加,行业产值不断增大。近几年,我国经济环境总体不太好,但检验检测业仍在迅速发展,说明我们国家的经济增长已经从量到了质的阶段,国家和社会公众对产品质量要求不断提升非常需要检验检测服务的有效支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需要这方面的支撑支持,这对检验检测行业来说既是机会,也是挑战。

不过,检验检测毕竟是小众行业,与制造业相比体量很小,在一些政策执行上容易边缘化。同时检验检测市场总体增量不够,放开不足,行政干预以及行政色彩仍然十分浓厚,市场竞争十分激烈。这种情况下,可能会诱发一些问题,包括重复建设、条块分割、恶性竞争、低价竞标等。这些问题如果解决不好,可能会影响行业的健康发展。

当然,任何时代都会有问题,目前面临的问题都是发展中的问题,是可以解决的。我们需要有信心熬过这个阶段。我预测,将来中国的检验检测市场将会有一次比较大的洗牌,很多小微型检验检测机构难以适应竞争,会慢慢消亡,或者被并购到一些大的检测集团中,我国检验检测机构的数量这几年增长到一个峰值后,未来几年会逐渐回落并开始出现下降,8~10年后,一半左右目前存在的机构会消失,中国检验检测机构的总数量维持在2万家左右会是一个比较合理的规模。

其实,检验检测只是技术的一个类别,国外只做检验检测的机构很少,很多机构不只做检验检测,还做其他业务,比如设计、策、咨询、认证、培训等综合。当然,也有一些小机构只做检验检测。我认为,只有综合多元化的服务才有生命力,单纯做检验检测,服务太单一,可替代性太强,不容易生存,除非做得特别专业。目前国内的检验检测机构大多只做常规检验检测,其他服务做得少,做技术研发也比较少,能够面对市场竞争的能力普遍较差。这也是检验检测机构改革难的原因,很多机构都是国家投资建立的,如果这些机构消亡,涉及国有资产损失的问题,所以现在名存实亡的僵尸实验室为数不少。同时,我国检验检测市场行政干预仍然很多,行政色彩依然很浓,体制机制的约束还不少。例如事业单位制的检验检测机构,要想异地设立分支机构,几乎是一个不可能的任务。而外资、民营的实验室在中国发展的限制反而少一些,只要依法登记,到哪儿都能设立机构,所以我们看到近几年民营、外资检验检测机构是我国检验检测机构行业数量增长的主力军,而体系内的很多检验检测机构发展反而比较缓慢。

当前,是我国检验检测行业系发展的重要历史机遇期,也是重要的重新洗牌期。原有很多体系内的检验检测机构受限于改革的缓慢和滞后,只能眼看着民营、外资机构迅速发展,有些错失发展良机。我很担心,当民营、外资机构把市场占满,国有机构再想占也难了,培养国家层面的检测品牌就更难了。

《中国纤检》:现下,高校实验室、企业实验室都有市场化趋势,您认为应该怎样与市场需求结合起来,把这些实验室资源利用好?

谢澄:高校实验室综合能力较强,高精尖设备多,人员素质高,对疑难测试提供解决方案是其长项。尤其对难做的大项目和把新领域的研究成果转换成检测技术,为产业提供高端服务,高校有其优势。一般实验室投入不了那么多,研究也没那么深。但高校最大的问题是体制,高校的设备都分属于各个系或者学院,有些属于老师的课题组,都是老师和学生优先使用。也有的集中到分析测试中心,统一管理和使用。但总体来说高校实验室的设备使用并不充分,同时教学和检测混用,可靠性不够,质量管理也存在风险。此外,做检验检测的老师评职称等也比一般做科研、教学的老师困难,如果通过检验检测获得收益,对于收益的分配也受到各种制约,所以比较难调动检验检测人员的积极性。高校实验室的优势劣势都比较明显。目前高校实验室取得资质认定的不到100家,总体来说对外开放程度并不高。如果高校实验室解决了体制机制问题,可以独立设置检验检测机构对外开放服务,同时把激励机制和质量管理抓起来,我认为高校检测队伍将来也是一个有力竞争者。

至于企业实验室,我国中小规模企业很少有质检部门,即使有,能力水平也不高,但大品牌企业一般都有比较正规的实验室,有的实验室投入很大,水平相当高。但由于企业实验室的天然属性,没有公证第三方地位,不能取得对社会提供服务的资质认定证书,其检验检测服务只能对内,不能对外,顶多涉及企业的上下游客户,服务范围有限。如果将来国家对这方面资源的利用有所引导,企业也有意愿将内部检测需求外部化,也不排除越来越多的企业将其检测部门独立注册,设立独立的专业检测机构对外开展服务。企业内部实验室独立注册后对外开展业务,国家的资质认定制度是支持的,不过会对其独立性、公正性重点予以监管。

《中国纤检》:处在变革时期,很多体制内的实验室被分离出来,在市场上真刀真枪地比拼,您认为,这些实验室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需要哪些改变?

谢澄:不管什么机构,在面对市场竞争时,要找准自身定位才能生存。据我了解,一些刚从体制里分离出来的实验室,日子过得捉襟见肘,他们还在沿用以往的思维方式,不去开拓市场,习惯性地去找以前的下达任务上级部门给任务给政策。没有任务,就坐着等死。其实中国的检验检测市场容量是巨大的,新的检验检测需求不断出现。同时,随着国家加快推进供给侧改革,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发展,机会很多。比如一个雾霾问题,就会出现口罩、空气净化器等很多新产品的检测需求,对空气质量的监控,对人体耐受雾霾的检测等,都会出现,都需要检测机构去解决问题。近几年有些机构夹缝中求生存,努力解决市场出现的新问题,赢得了很好的发展机会。比如有检测机构瞄准医学检验的市场空白,投资建立医学实验室,为各个大型医院集中进行样本的快速检测,业务发展很快。此外,目前很多地方政府为了招商引资,都在下大力气完善投资配套环境,常常需要实力强劲的检验检测机构作为卖点,需要寻找高水平的检验检测机构解决问题。我看到不少体制内的检验检测机构,空有一身本领,但业务量很小,自己也不出去找。而需要相关检测服务的经常跟政府部门或者其他需求方就一墙之隔,却老死不相往来,形成比较可惜的信息不对称局面。不少机构长期工作,积累了宝贵的资料和技术能力,只要到市场挖掘,问题很容易解决,就像捅破一张纸那么简单,但很多机构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故步自封、画地为牢,让大量国有资产睡大觉,非常可惜。

这方面应该向外资实验室学习。我记得在2005年时,根据认监委的统计,全国当时有18000多家实验室,竞争已经十分激烈。那一年也是中国入世承诺中对外资开放外资设立检验检测独资子公司的节点,当时有不少外资机构来咨询在中国建立实验室事项。我那时以为,中国本土实验室都已经这么多了,业务瓜分得这么彻底了,外资还有什么必要再挤进来?还有多少市场空间?投资岂不是会打水漂。但现在看来,情况并非我当初所想,外资检验检测机构在华发展非常迅速。我觉得主要原因有两方面,一是沾了我们中国经济大发展的光。外资机构在境外有知名度和信誉,以其品牌名义承担进出口业务,国内实验室目前还替代不了,借助中国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外资检测机构得以迅速发展。二是外资进来后服务方式多样、品牌影响力大,很多是国内实验室做不到的,填补了国内需求的空白。而且外资实验室可以贴近产业自由布局发展,限制很少,国内实验室反而限制更多。这些年,外资机构通过合资、合作等多种模式慢慢也开始进入传统境内检验检测机构的业务领域,所以发展很快。

很多案例都让我们进一步了解,目前我国检测市场是低端检测竞争惨烈,高端、综合、定制化的检测服务空白很多,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对检验检测的需求市场还有巨大的宝藏亟待挖掘。

《中国纤检》:去年认监委开始尝试互联网+O管模式,对实验室的监管有哪些帮助?还需要做哪些工作来完善?

谢澄:2015年,国务院全面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各部门都在共同努力,推动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建设,让市场主体及人员一处失信,处处受限,以此来逐步提升改善社会的诚信风气,提高诚信水平。这方面的工作,对检验检测行业同样适用,甚至更为迫切。过去,一些实验室因为出假报告等原因被处罚,撤销证书后,可能换个地方,换个登记名字就又可以继续从业。而我们过去的监管,手段比较落后,信息归集比较差,检索查询困难,监管有效性不高,十分被动。对于一些老赖、劣迹分子,有点无可奈何。

今年认监委的监督检查,开始“互联网+”的尝试,主要做法包括:基于统计直报系统搭建的网上平台,事先采集掌握被检查机构检验检测机构的背景资料,在此基础上制定检查方案。同时,开发移动端APP(微信也可以直接访问),检查员全部通过手机移动端APP辅助进行现场检查,检查过程的拍照、录入结果都在线完成,监管数据全部实现电子化,大大提高了效率,还存储了海量的监管信息,为我们分析统计和作出处理提供了巨大的便利。我们每年的监督检查是控制市场的最底线,是为杜绝欺诈和违法违规行为,保障检测市场的基本规范。引入“互联网+”的做法,也是为政府信息公开更加方便,大家可以上网检索监督我们工作,监督检查会更加公开透明。

后续我们还会陆续把能力验证、申投诉、技术评审、在线检测、年度报告等数据子系统都建立起来,数据交互起来,形成一个大的监管平台,这样对内可以支撑我们对检验检测机构的分类监管,安排每年的评审、监督检查、能力验证等工作,对外可以衔接国家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系统,交互检验检测机构及其人员的诚信信息。我们想,检验检测行业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联合惩戒机制也能够建立起来。比如出过假报告的机构,其法人代表再到工商注册登记申请另一家机构,通过系统就能查到他的违规记录,申请就会受限,这样就打击了这些造假机构。包括贷款和其他方面也要受限制,在当事人意识到出假报告的代价后,就不敢再出假报告,行业诚信就提升上来了。但要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需要非常浩瀚的数据支持,需要做大量基础工作,困难很大,但必须要一点点做起来。

此外,我还有一个想法,如果能够掌握检验检测机构出具的检验检测报告,甚至包括报告的数据,这样更有利于政府部门监管和分析行业发展状况。当然,这方面涉及法律法规以及经济秘密等问题,不容易做到。如果可以鼓励第三方机构建立“检验检测报告银行”或者类似的服务模式,可能是一个解决方案。所谓检测报告银行,就是鼓励高水平的检验检测机构把报告上传到第三方信用机构(类似银行的功能)的数据库中,供相关方查看或者统计,也可以提供给政府部门分析和决策。检测报告放在这一银行里有安全保障,没有经过许可别人看不到,检测机构也就不会顾虑。检验检测机构也可以通过银行存储报告数量的增加,增加其信用度,对外宣传时,赢得更大的市场份额。委托方有检测需求时,也可以通过这个银行查阅实验室的信用数据,核对历史出具报告的情况。将来,这些报告存到一定时期后,比如10年、20年,可以请专家做评估分析并评级,就像国外金融信用评级那样,评估出信用度高的机构来。这样我国的检验检测行业也就有了比较科学、客观的信用评级基础,检测市场也能导向良性循环。而存储的海量报告,对国家今后质量监控和趋势分析来说,真是太有价值了,也具有巨大的价值。当然了,这一工作要实现并不容易。但中国社会需要诚信,未来竞争就是诚信竞争,如果有一批机构愿意检验检测机构通过诚信检测赢得未来的机会,这事也可能做起来。当然,这可以由第三方来做,政府也无需插手。

《中国纤检》:这样看来,要实现监督检查信息化,数据收集就尤为重要,目前想通过什么方法来实现?

谢澄:如果让每个管理部门、每个检验机构自行上报大量相关数据,不太现实,费时费劲,效果还不好。我的想法是要利用大数据思维,把数据采集做在幕后,给人们开发免费工作的工具。比如我们平时通过手机订餐,订了什么菜、用什么方式去付、消费多少钱,后台都有记录,不需要消费者去主动提供,后台把这些数据集中起来就是大数据,基于大数据就能分析出诸多信息,口味偏好、消费水平、未来消费方向等都能分析出来。我们目前初步开发的工具是实验室监督检查中监管部门和技术专家用的办公工具,道理是一样的,专家检查的时候用这个系统可以迅速完成工作,不需要特意去写报告,分析检查情况,系统会自动收集。监管部门基于专家检查结果,直接进行分析和行政处理,不需要另外给我们报告处理情况。等这样的监督检查数据积累到一定程度,我们建立数学模型,就可以很直观简便地分析检验检测机构运行的状况,进而对实验室可以分级管理。2017年,我们会把这一监督检查APP进一步推广,在一些省质监局试点,成熟后再推行给全国各地的实验室监管人员免费使用。这样一个国家层面的信息系统就建起了,不仅我们有用,各地方监管部门信息也交互了,会对大家都很有帮助。这就是监管大数据的初步考虑。

按这样的思路,将来我们还会搭建能力验证服务平台等一系列数据系统。以能力验证平台为例,实验室参加能力验证时,这个平台就像是一个电商网站,实验室可以根据自己的技术能力状况,上平台选取要参加的能力验证项目,有关组织机构会通过快递公司把样品寄过来,实验室完成检查样品检测后,在线输入结果,立即可以进行统计分析,生成分析报告。这样,实验室通过参加能力验证,完成了自己的质量控制工作;能力验证组织者获得了数据,获得了收益,也分析了参加者的数据,对有关技术方法、设备或者标准物质有了更全面的分析,完成了自己的组织工作;而监管部门在后台可以收集实验室参加能力验证的情况、结果满意不满意、出现不满意的问题所在等信息,经过归集,就成为了解实验室实际运行状况的又一类有效数据信息。后续我们拟搭建的申投诉系统、评审员管理系统、在线检测系统等,也是似的思路。我们要学会利用现代技术,学习互联网思维,今后的监督检查工作才能更高效。

《中国纤检》:2017年,认监委在实验室监督管理上还会有哪些新举措?

谢澄:2017年,我们会在2016年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把“互联网+”进行全面推进。除要求所有实验室上报2016年度统计数据外,今年还要求各个实验室同步上报年度报告和社会责任报告(社会责任报告仅针对国家质检中心),以及通过这个系统开展资质认定监督检查的自查。今年的监督检查会把常规飞行检查和专项检查相结合,常规检查是在某些省市随机选择实验室进行抽检;专项检查是和相关部门组织联合检查。此外,继续在部分领域开展“在线检测”的检查,还考虑在进出口检验检疫、建材、食品等领域组织技术比武,一些领域的国家质检中心数量多,技术水平较高,组织技术比武对技术提升有激励作用。需要说一句的是,今后我们所有的监督检查信息都会公开,这样会形成越来越浓郁的社会共治的氛围。

《中国纤检》:在您看来,检验检测实验室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形成良性发展?具备一定实力的检测机构如何走向国际化?

谢澄:我个人认为,体系内的机构要想走得远,应尽快改革转成企业,最好是混合所有制企业。拖得太久,到时外资实验室把市场充分占领后,生存会更难。另外,很多机构都想做大做强,但要因人而异,因为扩张有风险,人多不好驾驭,矛盾会增加,管理会更加不易。况且在中国条块分割明确,这点暂时无法改变,迅速扩张会树敌很多,压力会很大,而在现有体制下,设备来源、业务来源和资质管理,都要受各部委影响。从长远看,体制内的机构,一定要保障员工收益,如果工资上不封顶,就会调动员工积极性,才能有发展。

此外,诚信和规范非常重要,不少机构都处在“熬”的阶段,但只有坚持底线,才能熬得出来。那些熬不住的,看重眼前的蝇头小利,虽然来钱快,但关得也快。据我所知,很多前些年严格公正检验检测的机构,曾经面临劣币驱逐良币难以生存的窘境,但现在都熬过来了,他们坚持诚信,之后讲质量、求发展的大企业都找了回来,这样的机构反而生存得更好,这样的案例也应该多宣传,营造我们这个行业的积极向上风气。

检测实验室篇7

介绍了纺织品检测实验室主要检测活动及其内容,分析了每项活动可能产生的危险,找出了可能存在的各种危险源,评估了各种危险源发生的风险等级,提出了安全管理方法,包括建立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安全教育以及针对纺织品检测各个功能室相应的防范措施。

关键词:纺织品;检测实验室;危险源;安全管理;防范措施

1 引言

纺织品检测实验室指的是从事纺织原料、纺织制品、服装及其羽毛绒的感官和理化检测的实验室[1]。其检测对象涉及纤维、纱线、布料、服装、床上用品等。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纺织服装生产国和出口国,国内纺织品检测实验室数目众多。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关系到检测检验活动能否顺利进行,也关系到实验室检测人员的人身安全和国家的财产安全。目前,国家已制定化学、生物等检测实验室的安全要求标准,国内对其安全管理的研究报道也较多,但对于纺织品检测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则无标准规定,也少有报道[2-13]。为此,笔者通过多年纺织品检测实验室工作经验的总结,分析和归纳纺织品检测活动可能产生的危险,找出危险源,并评估各种危险源发生的风险等级,提出安全管理方法。

2 纺织品检测实验室主要活动内容

纺织品检测实验室涉及的主要活动过程有样品的接收与传递,样品的分拆,仪器设备的操作与检测工作的开展,化学试剂的储存、使用和废物处理,样品储存等。主要的活动内容有:

(1)样品的接收与传递:试验前样品的接收、样品按照检测工作流程规定在各个功能室之间的传递过程。

(2)样品的分拆:将样品分拆成大小和数量符合检测要求的小样。

(3)仪器设备的操作与检测工作的开展:进行纺织服装样品的物理性能测试、色牢度测试、水洗测试、纤维成分含量与化学分析测试、微生物检测等。

(4)化学试剂的储存、使用和废物处理:待用化学试剂的储存、试验过程中化学试剂的使用、试验后化学废弃物的处理。

(5)样品储存与废弃处理:检测完毕后样品放入样品库储存保管、规定储存有效期过后样品的废弃处理。

3 危险源及其风险评估

检测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发生是实验室内人、机、料、法、环诸方面因素交错反映的结果,而人在事故的发生和预防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笔者紧紧围绕纺织品检测实验室中人员活动过程的每一个环节进行分析,结合纺织品检测的每一个功能室,确定每一项活动环节有哪些危险源, 以及危险源的发生几率和对应的风险等级,见表1。

4 纺织品检测实验室的安全管理

4.1 建立安全管理制度

建立安全管理制度,包括安全用电,常见化学试剂的性质、保存、使用和处理方法,废物处理,常用钢瓶的安全管理条例等。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以人为本”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各功能室指定安全责任人抓好本室的安全教育、安全检查及排除隐患等工作。

4.2 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及防范技能

对员工进行安全技能培训和安全知识教育,是保证检测实验室安全的基础。要积极创造条件,开展实验室安全技能培训和安全知识教育,提升实验室员工业务素质,增强安全意识,规范操作,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工作人员要经岗前培训且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熟知纺织品检测实验室存在的危险源,以及危险源的发生几率和对应的风险等级,明晰相应的防范措施和急救措施;每年定期参加培训,掌握实验室技术规范、操作规程、安全防护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掌握安全防范技能,严格遵循标准操作程序。

4.3 防范措施

4.3.1 一般防护

(1)制定严格的操作规程,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如戴防护眼镜、面罩或橡胶手套等;

(2)保持地面干净整洁,工作人员小心慢行;

(3)实验室设备的设置和器材的存放必须遵循安全、科学、规范、整洁、有序的原则。试验结束后应做好试验场所及器具的清洁、整理,安全有序地存放好所用过的设备器材。

4.3.2 分样室

一般防护即可。

4.3.3 恒温恒湿室

(1)勿长时间停留在实验室,试验完毕即离开;

(2)换穿合适的衣服,尽量避免身体直接暴露于该环境中,尤其是加强关节部位的保护。

4.3.4 色牢度及水洗实验室

(1)操作干洗剂时,佩戴防毒面具,在通风橱内进行;

(2)合理安排工作时间,避免长时间评级,做到劳逸结合;

(3)试验加热仪器周围禁止放置危险化学品和与试验无关的杂物,保证加热区域内空气的正常流通,并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

4.3.5 生物实验室

(1)对微生物及时进行灭活及消毒处理;

(2)生物实验室的废弃物必须首先进行消毒灭菌,置于坚固、防漏、有盖的容器,密闭后运出实验室销毁。

4.3.6 纤维成分及化学分析实验室

(1)实验室除特殊情况外禁止使用明火,明火附近禁止放置危险化学品和与试验无关的杂物,并保证加热区域内空气的正常流通;

(2)化学试剂放置要安全有序,并严格控制存放数量;

(3)各种溶剂、药品取样完毕必须马上盖好瓶盖,不得敞口存放,有挥发性和有气味的化学试剂应放在通风橱或通风的环境中;

(4)操作有毒、易燃、易挥发或易爆的化学试剂时,一定要在通风橱内进行,以防发生意外;

(5)实验室存放的各种压力气瓶必须配备固定装置,且不可靠近热源,夏季要防止烈日曝晒,禁止敲击和碰撞,外表漆色标志要保持完好;

(6)严格做好实验室废旧化学试剂的处理,禁止将强腐蚀物或有毒、有害物质倒进水槽及排水管道,试验产生的有毒、有害废物须收集后统一处理,禁止随意排放。

4.3.7 化学仓库

(1)性质不同和有可能发生剧烈化学反应的化学品,如:酸和碱、氧化剂和还原剂等不能混合存放,要分区存放,并做好明确标记;

(2)易制毒、麻醉品等危险品,要做到专室专柜储存,并指定专人、双人双锁妥善保管,要有可靠的安全防范措施。

4.3.8 样品库

(1)样品密闭包装,储存于阴凉、通风处,远离明火、热源;

(2)仓库尽量少安装电气设备,电气设备要有良好的保护接地或接零,定期检查电气设备。

5 总结

在纺织品检测实验室的安全管理中,必须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及防范技能;全面熟知实验室存在的各种危险源,以及危险源的发生几率和对应的风险等级,明确相应的防范措施和急救措施,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做好防范措施,强化安全管理,才能杜绝发生安全事故的隐患,使实验室的安全管理走向规范化和科学化。

参考文献:

[1]CNAS-CL18:2006. 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在纺织检测领域的应用说明[S].

[2]GB/T 27476.5―2014.检测实验室安全 第5部分:化学因素[S].

[4]GB/T 24777―2009.化学品理化及其危险性检测实验室安全要求[S].

[5]GB 19489―2008.实验室 生物安全通用要求[S].

[6]GB 19781―2005.医学实验室 安全要求[S].

[7]李志华,吴阿清,陈涛,等. 应用本质安全原理加强化学类实验室安全预防管理[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33(5):283-286.

[8]邓吉平,李羽让,李勤华,等. 实验室化学废弃物安全管理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33(1):283-286.

[9]刁奇志,董林玲,王婷玲,等. 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建设及生物安全管理[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19):4305-4307.

[10]袁广卿,陈省平,曾谷城,等. 生物安全实验室全面开放的安全监督管理模式[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12):210-213.

[11]李广艳. 高校化学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33(3):278-282.

[12]牛焕双,张润杰,刘滨. 以安全文化建设促进高校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9):199-201.

[13] 刘晓花. 纤纺实验室职业安全与防护[J].中国个体防护装备,2013,(4):45-47.

检测实验室篇8

关键诃;实验室;质量体系;检测;监督

实验室的质量体系实际上是以两种形式存在的,即文件化的质景体系和运作中的质量体系。前者即通常所说的质量体系文件。后者才是真正对实验室管理发挥作用的质量体系。近年来,我国越来越多的实验室正在按CNAL/ACOI《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认可准则》建立质量体系,并把获得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委员会(以下简称CNAL)认可作为实验室的重要工作目标。

1、建立质量体系的意义

1.1建立质量体系是检测实验室申请实验室认可和接受外部评审的前提条件认可是“权威机构对某一组织或个人有能力完成特定任务做出正式承认的程序”。实验室认可是由经过授权的认可机构对实验室的管理能力和技术能力按照约定的标准进行评价,并将评价结果向社会公告以正式承认其能力的活动。质量体系是外部对实验室的能力和水平做出评价的依据。CNAL要求被认可的检测实验室根据《认可准则》建立质量体系和运作。因此,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是检测实验室向CNAL提出认可申请的基本条件。

1.2建立质量体系是实验审迅速提高内部管理水平的有效办法在市场经济中,检测实验室是为政府机构、社团组织和贸易双方提供检测服务的技术组织。一方面,随着新产品的不断涌现、检测对象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对检测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保证检测结果的可靠性成为检测实验室最重要的工作内容:另一方面,关于产品质量的诉讼逐步增多,检测机构出具的数据成为划分责任的重要依据,因而检测数据的可靠性和实验室的公正性越来越成为社会大众关注的焦点。检测实验室为了保证向客户提供的检测服务具备料学性、公正性和准确性,就必须建立完善的组织结构并施行高效的质景管理体系。

1.3建立质量体系是实验室扩大知名度、增强竞争力的最佳途径

实验室认可是目前国际上通行的对检测和校准实验室的能力进行评价和正式承认的制度。检测实验室获得认町后,可在认可的业务范围内使用“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标志,该标志表明实验室具备了按有关国际认可准则开展检测服务的技术能力:同时获得了与CNAL签署互认协议方国家和地区实验室认可机构的承认;有机会参与国际间实验室认可双边、多边合作,从而得到更广泛的承认。检测实验室获得认可后,可有效提高实验室的知名度,增强实验室在检测巾场的竞争能力。目前,实验室认可在国际和国内逐步得到重视,一个没有获得权威组织认可的检测实验室所出具的报告,已经很难获得政府部门和质量诉讼双方的信任。

2、质量体系管理措施

2.1加强技术人员的培训

人员素质与水平是检测机构最宝贵的资源。检测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的高低,取决于技术人员的素质和水平的高低。因此配备足够的人员,不断地重视和提高技术人员的素质和工作能力,是保证建设工程材料检测数据质量最重要的因素。笔者认为做好这方面工作的主要内容是对技术负责人、质量负责人、业务室负责人、试验室负责人、检测员、档案员、样品员、仪器设备管理员持证上岗培训和考核,并建立人员的档案。同时为达到提高的目的,应制定相应的培训规划。其规划包括长期的和短期的两种。

2.2定期开展质量体系监督检查

质量体系是指为实现质量管理所需的组织结构、程序、过程和资源。它们是有机的整体,缺一小可。其由管理要素和技术要素两部分构成。管理要素包括:①组织结构;②质量体系文件;③质量方针和目标:④质量体系的运行和管理;⑤对委托方的服务;⑥抱怨的处理;⑦检测工作的分包;⑥采购和外部服务的质量控制:⑨不合格成果和可疑成果的处理(含纠正措施、预防措施):⑩各类档案的管理。技术要素包括:①人员(培训、考核、持证上岗):②设施和环境(内务管理和安全);③仪器设备及量值溯源;④样品的抽取和处理:⑤检测过程的质量控制;⑥记录和报告。质量体系监督检查主要是根据质最体系的需要,对日常的(原材料、半成品和构件)样品检测的活动全过程进行监督,以保证检测工作的质量。

2.3定期开展质量体系管理评审

质量体系的评审是指由最高管理者为了确保质量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有效性和效率,以达到规定的质量目标所进行的活动。质量体系的评审工作由检测机构总负责人主持,技术负责人、质量负责人和各室负责人参加。质量体系的评审内容可以是全方位的,也可以重点评审检测能力的保持和发展;环境条件和设施;技术人员的培训考核;仪器设备的状态;委托方的抱怨以及外部评审存在的问题等内容。质量体系评审应按已确定的评审程序执行,按规定进行记录,形成报告并做出一系列的决议。评审中发现的问题,应进行整理分析后以文件的形式发出指令确定采取的纠正措施。技术负责人或质量负责人根据自己的职责范围,应确保纠正措施在规定的时间内得以实施。同时,所有的评审记录和文字材料由质量负责人收集整理后归业务室管理。为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可靠,除定时对质量体系进行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外,还可应用其它方法加以校核,以确保给委托方提供的检测结果的质量。质量体系管理评审可每年进行一次。

2.4努力拓展新项目,提高检测能力

随着新技术新产品的不断涌现,产品标准和测试方法也日益更新,实验宅能否适应发展的需要是衡晕其技术水平的标志。为此实验室要密切关注标准发展动态和国内外优秀实验室对新技术的采用情况,制订自身技术进步的规划。规划应以提高对标准执行能力、提高测试数据准确性和町靠性,以及提高检测质量控制能力为主分层次展开。质量体系中应对新技术、新方法、新项目的开展规定明确的程序,以控制其质量,达到预期目的。

2.5加强纠正措施的落实,不断改善体系运行水平

在质星体系运行中,纠正措施是一项重要的活动。不论是在审核中还是在日常监督和用户申诉中暴鳝的问题,都应对产生原因进行调查分析,制订和落实纠正措施,并验证纠正后的效果。体系文件中对该项活动要明确程序。为r防止不符合项重复发生,在采取纠正措施之前,要认真分析原因。问题是多因素造成时要分清主次、落实质量问题责任者和纠正措施。对纠正措施的实施和效果要监控。对无效或效果小明显的纠正措施应重新分析原因,采取措施,直到有明显改善为止。必要时将有效的措施纳入程序性文件中,达到减少差错、不断改善体系运行水平的目的。

3、结柬语

实验室质量体系的建立是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结合实验室的具体情况编制质量体系文件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管理者和全体职员在实际工作中认真贯彻执行。并在执行中通过对不符合项的控制、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开展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等方式,实现质量体系的持续改进,其中包括对质量体系文件的修改和补充,使其更加适应本实验室的具体情况以及在实验室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

参考文献

[1] 关泽萍.工程质量检测实验室质量体系的建立与标准化管理[J].内蒙古公路与运输,2009,(04)

[2] 陈瑞平。卞立新.浅谈实验室质量体系的运行与监控[J].中州煤炭,2007,(01)

上一篇:城市路桥建设范文 下一篇:趋势投资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