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瘫康复范文

时间:2023-11-27 23:51:25

脑瘫康复

脑瘫康复篇1

关键词 脑卒中 偏瘫 康复训练 护理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23.216

资料与方法

2008年3月~2009年3月脑卒中偏瘫患者58例,男36例,女22例,年龄35~76岁,平均52岁。其中高血压脑出血15例、脑梗死40例、既有脑出血又有脑梗死3例。合并糖尿病8例、心脏病5例、慢性阻塞性肺病3例、血脂异常10例。

结 果

通过积极治疗和有计划的康复护理,未发生护理不当所致的护理并发症,大部分患者都能生活自理。可见及早、及时、有效的康复训练对改变患者的异常运动模式,最大限度促进肢体功能恢复,有极大的意义。

护理措施

做好心理护理,树立战胜疾病信心,指导患者重新建立学习、生活和工作状态。

生活护理:保持床单位整洁、干燥、无渣屑,减少对皮肤的机械性刺激。帮助卧床患者建立舒适卧位,向患者及家属讲明翻身、拍背的重要性,协助定时翻身、拍背,鼓励患者咳出痰液,避免坠积性肺炎发生;按摩关节和骨隆突部位,避免压疮发生。在康复期,要帮助患者戒烟、戒酒、合理饮食,避免受凉、淋雨和过度疲劳,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指导患者摄取充足的水分,进食低脂、低胆固醇、低盐、充足蛋白质和丰富维生素饮食,忌刺激性及辛辣食物。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防止便秘;便秘者可适当运动和按摩下腹部,促进肠蠕动,预防肠胀气,保持大便通畅。注意口腔卫生,保持口腔清洁。

安全护理:患者早期因偏瘫肌肉僵硬,动作迟钝,平衡协调性差,护理人员应注意配合患者的节奏,不能操之过急,病床周围要设安全措施,防止意外发生。床铺要有保护性床栏;走廊、厕所要装扶手,以方便患者起坐、扶行;地面要保持平整干燥,防湿、防滑,去除门槛;走廊要宽敞、明亮,没有障碍物阻挡;患者最好穿防滑软橡胶底鞋,穿棉布衣服,衣着应宽松;患者在行走时不要在其身旁擦过或在其面前穿过,避免突然呼唤患者,以免分散其注意力;行走不稳或步态不稳者,选用三角手杖等合适的辅助工具,并有人陪伴,防止受伤。

康复护理:①正确的姿势:为预防或减轻以后易出现的痉挛模式,应采取抗痉挛,即大多偏瘫患者应为上肢各关节置于伸展位,下肢置于屈曲位,以预防和对抗上肢屈曲,下肢伸展痉挛出现。②肢体被动运动:先从健侧开始,从肢体的近端到远端屈伸运动,动作要轻柔缓慢,尤其对患侧肩关节切忌暴力牵拉,每天进行被动活动2次,每次30遍,每10遍休息1~3分钟。③早期床上活动:上肢自助被动活动,双手手指交叉在一起,利用健侧上肢带动患侧上肢被动活动,可在各种下进行,运动量以稍感疲劳为度。④床上躯干肌训练:仰卧位、双腿屈曲,足踏床,慢慢地抬起臂部,维持一段时间后慢慢放下。⑤坐位训练:比较困难的是由患侧的翻身起坐,通常分三步,第一步双手指交叉、双腿屈曲,第二步翻身向患侧、双腿膝下置于床边外,第三步健手支撑于患侧腋下,抬头抬肩,向臂部移动健手,直至坐起。⑥坐站训练:让患者双手交叉,双膝夹住,向前弯腰、抬臂部,治疗师保护患膝,从坐位站起,反复训练,当患者能达到立位平衡后再让患者患腿负重,健腿前后迈步,训练患侧负重能力。让其在平地、阶梯、斜坡等不同地形接受步态训练,并指导其使用辅助器的方法以协助训练,上下台阶时注意“健腿先上,病腿先下”的原则。在训练时应注意其手的灵活性、协调性和精细性的训练,如拍球、投球、写字等的训练。对偏瘫失语者进行发音训练,可借助卡片、笔、本子、图片、表情或手势等多种简单有效方式双向沟通。训练中注意患者的身体状况,勿因训练过度而致脑卒中再发,同时对患者的每一个进步予以鼓励,树立其恢复功能的信心。

健康指导:脑卒中引起偏瘫属脑性偏瘫,运动功能障碍本质是上运动神经元受损,使运动失去神经中枢的控制,从而使原始的被抑制的皮层下中枢的运动反射释放,引起运动模式的异常[1]。我院针对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康复计划,进行康复运动训练,争取最大限度的功能恢复。护士在对患者进行健康指导时,告知患者及其家属本病的病因、常见症状、预防及治疗知识,对偏瘫失语者教会家属及患者康复训练的基本方法,使其积极进行被动和主动锻炼。在康复训练时注意克服急于求成的心理,做到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改变日常不良生活方式,适当运动,合理休息;变换时动作宜缓慢,转头不宜过猛过急,洗澡时间不宜过长,外出时需有人陪伴;气候变化时注意保暖,防止感冒。早期、及时、正确的康复训练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工作能力,使其早日恢复健康,回归家庭和社会。

参考文献

脑瘫康复篇2

【关键词】综合康复;脑卒中;偏瘫;治疗效果

脑卒中死亡率在全球范围内高居不下,是导致人类死亡的三大疾病之一,而存活患者中有50%至70%的患者会伴有严重的身体功能残疾,会带给患者自身以及家庭较大的精神压力和经济压力。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做更为全面整体的康复治疗,对患者的康复率有较大的促进作用[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我院2014年7月至2015年11月期间收治的8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男性28例,女性12例;年龄范围为54岁至75岁,平均年龄为(63.9±6.2)岁;其中脑梗死者27例,脑出血者13例;偏瘫位置上,左侧28例,右侧12例;病程时长为11至38d,平均时长为(19.2±4.1)d;观察组男性26例,女性14例;年龄范围为52岁至76岁,平均年龄为(65.3±7.2)岁;其中脑梗死者25例,脑出血者15例;偏瘫位置上,左侧26例,右侧14例;病程时长为10至39d,平均时长为(18.8±5.3)d;两组患者在基本资料上没有显著性差异,具备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运用常规药物治疗,其中包括血糖血压控制治疗,调整脑循环,消除氧自由基,脱水治疗降低脑水肿,抗血小板聚集,以及营养脑神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综合康复治疗。每天进行1次半小时康复训练,定时做改变与翻身,保证坐位与卧位正确姿势保持,防止异常运动;进行肩、肘、踝与膝的关节活动;握手状态下肩肘向上伸直抬举,频次为20次,双侧做10次活动,健侧肢体朝不同方位开展抗阻性运动来促发肌肉收缩功能;坐位与站立训练来做好平衡与站坐、步行等功能训练,可以进行上下楼梯式训练;同时训练患者日常的生活功能,如穿衣、饮食和梳头等能力;进行针刺治疗,头针穴位选择运动区域的上、中、下,顺沿头皮朝下做斜刺,体针上肢瘫痪选择极泉、大俞、外关、手三里、大陵与合谷,下肢瘫痪者穴位选择商丘、三阴交、阳陵泉、足三里、风市、环跳与伏兔等,每次针刺选择上下肢的3至5个穴位,留针半小时,每1疗程为6天,休息1天后再开展第2疗程,连续做3疗程治疗;通过空气压力波来达到体外气体对患肢挤压来促使肌肉紧张程度的改善,调整血供,避免偏瘫患侧产生静脉血栓,达到疏通经络的作用;家属日常可以辅助患者做偏瘫侧的肢体被动活动锻炼[2-3]。

1.3 评估观察

评估观察两组患者疼痛程度、上肢运动功能、关节活动范围与疼痛、MBI等评分,以及治疗满意度情况。治疗满意度采用百分制调查表进行,90分以上为非常满意,60分以内为不满意,60分至90分为基本满意,满意率为60分以上群体的总比例。疼痛程度通过VAS评分进行,评分越高代表疼痛越严重;运用FMA做上肢运动功能评分;关节活动范围与疼痛情况采用Fugl-Meyer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估采用MBI评分。

1.4 统计学分析

将采集的数据通过spss17.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同时以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满意度情况

如表1所示,治疗满意度上,观察组为95%,对照组为77.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观察指标评分变化情况

如表2所示,在疼痛程度、上肢运动功能、关节活动范围与疼痛、MBI等评分指标上,观察组治疗前后改善幅度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在综合康复治疗中,康复训练可以有利于神经肌肉改善调整,提升肌力,加强肢体协调能力,激发机体潜在的传导能力,促使侧支循环的建立,让脑组织功能得以重建,有利于患者正常功能的有效形成,避免关节挛缩、肌力降低或者肌肉萎缩等情况,促使患者恢复自我生活能力。运动功能训练可以有效的促使肌张力平衡,通过肢体的被动与主动活动锻炼来促使中枢神经获取大量本体与皮肤感觉冲动性输入,提升皮层脑血流量,有效激发易化功用。同时针刺和空气压力波等作用具有相似功能的辅助作用,在协同作用上达到治疗效果的提升。因此,综合康复治疗可以较大程度的促使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减少了肢体的不适感及残障,提高了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及治疗的满意度,值得更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谷海燕.新型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疗效观察[J].浙江临床医学,2015,(3):448-449.

[2]梁天佳,周开斌,廖明珍等.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肩痛的疗效观察[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2,29(3):428-429.

[3]上官守琴,杨志宏,陈光辉等.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疗效观察[J].卒中与神经疾病,2013,20(5):

285-287.

脑瘫康复篇3

【关键词】 脑瘫;康复;引导式教育;社区家庭;中医

[Abstract] Cerebral palsy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diseases to make children disabled in the world and has high incidence.Nowadays,the treatment of cerebral palsy follows the principle of early detection,early diagnosis and early treatment.It has the rehabilitation and surgical treatment.With the study of rehabilitation medicine,the new methods,such as conductive education,community family rehabilitation mode and traditional medical treatment,have obvious effect.

[Key words] cerebral palsy;rehabilitation;conductive education;community family;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儿童脑性瘫痪简称脑瘫(cerebral palsy,CP),是指患儿在出生前、出生时或出生后一个月内,脑组织在其生长发育完成之前受到某种损伤或病变而致大脑发育障碍,以非进行性中枢性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英国著名学者、整形外科专家李德(Willian John Little)医生是发现脑性瘫痪有多方面障碍的第一人,因而脑瘫又称为Little病。

母亲在怀孕期间有严重的糖尿病、高血压、妊娠期疾病等,或新生儿早产、窒息、黄疸、传染性疾病、脑缺氧、脑外伤、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等都有可能导致脑瘫的发生。由于患儿病变在脑,肌肉本身没有瘫痪,故运动和姿势的异常随着患儿的生长发育不断地变化发展,表现形式多样,可有感觉、认知、沟通、感知功能障碍、智力低下、惊厥发作等表现。

1 儿童脑瘫康复治疗的迫切性

儿童脑瘫是造成患儿残疾最常见、最令其家长痛心的疾病之一。在先天性疾病中,儿童脑瘫发病率在全球范围都相当高。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在发达国家中,脑瘫的发病率平均为新生儿总数的2‰;我国脑瘫的发病率平均为1.5%~5‰,超过300万患儿,并以每年4.6万的速度递增[1,2]。

脑瘫患儿的康复治疗应遵循儿童生长发育学原理及“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原则。由于神经系统的发育0~6岁时是飞跃性的,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完成了90%左右,故越早对脑瘫患儿进行康复治疗,能在运动功能和智力上产生越大的影响。德国、日本都有儿童脑瘫的康复治疗体系,使婴幼儿尽早与儿童保健站挂钩,将脑瘫的早期发现作为儿童体检筛查内容之一。各地医师组织中设有肢体运动障碍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促进协议会及组织。脑瘫患儿的父母自愿地组成福利会,每年召开一次会议,督促政府各部门,动员社会力量改善脑瘫患儿的治疗、教育、职业培训、劳动就业、福利等各方面待遇。1992年世界康复医学会议以后,各发达国家对脑瘫的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已做了非常积极的工作。我国和部分发展中国家虽然成立了专门的儿童康复机构,加强对脑瘫患儿的早期诊断,尽可能早期开始对脑瘫患儿的康复治疗,但是由于经济相对落后、卫生资源不足、各种康复治疗体系建立不完善等各种因素的限制,整体效果仍不理想[3]。

2 儿童脑瘫的康复治疗及进展

2.1 手术治疗 在脑瘫外科手术中,近年来有一个重大进展,就是高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的产生及不断改进。研究证明,痉挛性脑瘫是因为大脑皮质中的上运动神经元受损后,失去了对脑干网状结构中抑制区的始动作用,使与抑制区相拮抗的界化区兴奋性增强,致使其所支配的肢体肌张力增高。在参与肢体痉挛的神经环路中,神经后根中的Iα纤维起主要作用,是导致痉挛的“祸根”。SPR手术就是密切结合患者肢体痉挛程度,经过仪器测定,寻找出这类“祸根”,然后有选择地将其切断,彻底解除肢体的痉挛状态,降低过高的肌张力[4]。我国郑州大学脑瘫外科治疗中心主任高晓群教授改进了SPR微侵袭术式,减低了手术时间和损伤,但恢复更快。虽然SPR手术有这样明显的效果,但不是对所有脑瘫均有效,它有一定的局限性,有严格的适应证,如智力正常或接近正常,年龄在3岁以上的脑瘫患儿可以考虑进行,而且必须配合术后康复训练才有效果。

2.2 康复治疗 针对脑瘫患儿,必须采取个体化和综合治疗。所谓个体化就是康复训练前,先对患儿进行评估,根据每个患儿的具体情况,制订出该患儿的康复计划。所谓综合治疗,就是多方面、多种手段的全面康复治疗,包括运动能力、语言能力、智力、生活自理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等康复治疗。目前,全世界就如何建立有效的儿童脑瘫康复治疗模式和方法进行着探索,现在公认效果显著的主要有引导式教育疗法、社区家庭康复模式、中医传统疗法。

脑瘫康复篇4

GMFM、FMFM评分治疗后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 DA能区粗大运动、精细运动、应物能、言语能、应人能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P

【关键词】 儿童;脑性瘫痪;康复护理;应用效果

DOI:10.14163/ki.11-5547/r.2016.19.185小儿脑性瘫痪简称脑瘫, 是一种非进行性脑损伤和发育缺陷所引发的综合征, 可导致儿童肢体残疾, 部分合并癫痫、认知障碍, 不仅影响患儿的生活质量, 也给家庭、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与精神负担[1]。小儿脑瘫的治疗方法很多, 过程复杂而漫长, 目的在于缓解临床症状、控制或消除病因、提高其生存能力与生命质量。康复护理可以巩固治疗效果, 提高患儿生命质量。作者对近年来本院收治的76例脑瘫儿童的康复护理资料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1年2月~2014年8月收治的76例脑瘫儿童, 男43例, 女33例, 年龄11个月~7岁, 平均年龄(4.31±0.89)岁;其中蛛网膜下腔异常32例, 基底节信号异常12例, 脑室旁白质软化21例, 脑积水7例, 其他4例。

1. 2 护理方法

1. 2. 1 心理护理 脑瘫患儿病情复杂, 患儿及家属多有紧张、焦虑等情绪, 精神压力大, 护理人员主动与患儿及家属进行沟通, 了解患儿及家属的需求, 为家属讲解脑瘫的相关知识、治疗方法、康复护理的意义、注意事项、安全性, 减少家属对治疗及护士专业性的顾虑, 护理人员要耐心地为其解答各种问题, 服务态度要好, 切勿有厌烦情绪。对患儿病情进行正确的评价, 为家属讲解成功案例, 增强患儿家属治疗信心。患儿康复训练及处在陌生环境中往往带有抵触情绪, 护理人员要耐心并多对其进行鼓励、引导, 使其尽快适应早期训练。

1. 2. 2 制定护理计划 由专业康复医师根据患者情况制定治疗、康复计划。治疗方法包括中医针灸、中药熏蒸、按摩等, 康复治疗包括运动治疗、作业治疗、语言治疗等, 护理人员在充分评估患儿基本情况、病情的基础上, 结合治疗、康复计划制定护理计划。

1. 2. 3 饮食护理 患儿口腔器官存在协调运动功能[2], 在咀嚼、吞咽食物时出现一定的阻碍。护理人员应根据患儿摄食功能障碍的程度选择食物, 从糊状饮食过渡到软食, 然后是固体食物, 最后转为正常饮食。喂食时注意保持患儿正确的姿势, 身体要双侧对称, 喂食应少量多次, 使其充分咀嚼。

1. 2. 4 姿势护理 在进行护理时, 应帮助患儿保持正确的坐姿、抱姿。坐位时, 要将患儿双腿分开伸直, 躯干的垂直面直立位。对痉挛性髋关节外展不良者可盘腿坐。正确的抱姿有利于纠正患儿的异常, 刺激患儿对大脑的自控力。

1. 2. 5 肢体关节被动训练 护理人员与家长合理配合对患儿进行肢体关节被动训练。训练时根据患儿的情况控制力度、速度, 避免用力过度使患儿产生疼痛, 训练要循序渐进, 避免突然加大训练力度, 若训练过程中患儿情绪变化较大, 应暂停训练, 避免拉伤肌肉。

1. 3 观察指标 治疗前后采用GMFM-88、FMFM-45评价患者运动功能, 以Gesell评价患者发育情况, 包括DQ及DA各情况。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P

2 结果

2. 1 治疗前后GMFM、FMFM评分比较 76例患儿GMFM评分治疗前后分别为(53.21±11.46)、(60.41±12.58)分, FMFM评分治疗前后分别为(42.36±15.34)、(50.61±16.52)分, GMFM、FMFM评分治疗后明显高于治疗前(P

2. 2 治疗前后Gesell中DQ、DA能区各维度评分比较 治疗前后DQ能区粗大运动、精细运动、应物能、言语能、应人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DA能区各维度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P

3 讨论

对脑瘫儿童进行综合治疗, 可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 减轻家属负担[3]。但脑瘫儿童的康复治疗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治疗影响因素多, 不确定因素多, 放弃治疗的患儿也较多。治疗依从性受教育程度、工作状况、脑瘫家属史、自身应对方式等因素影响。因此在康复护理开始, 先通过主动交流、健康教育等方式与患儿及家属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 通过有效的治疗效果增强患者的信心, 尽量满足患儿及家属的需求等方法, 增加患儿家属对疾病的认知, 减轻患儿家属对疾病的不确定感, 从而提高了患儿及家属的依从性。由于患儿家属的文化背景、接受能力有很大差异, 根据实际情况对其进行培训, 使其充分掌握基础康复技能。

总之, 脑瘫患儿采用康复护理, 可以明显改善其运动功能与中枢神经发育水平, 从而提高其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张巧青 . 49例脑瘫儿童的康复护理分析.医药前沿, 2013(20): 229-230.

[2] 郑雪芝.脑瘫患儿系统护理的康复效果.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5, 18(4):135-136.

[3] 冉小蓉.脑瘫儿童家长康复护理需求的调查与研究.中外健康文摘, 2011, 8(37):246-247.

脑瘫康复篇5

小儿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CP),简称脑瘫,是指患儿自出生前后1个月内,因各种原因所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同时经常伴有其它智力低下、语言障碍、癫痫等并发障碍[1]。小儿脑瘫是引起儿童残疾的主要疾病之一,据报道,我国小儿脑瘫患病率为1.8‰~4.0‰[2],脑瘫严重影响患儿的生活质量,给社会、家庭造成很大的负担。脑瘫主要是大脑组织受损后发育障碍,影响了小儿的智力发育及肢体运动功能障碍。如能及时发现,早期干预,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可提高小儿脑瘫的治疗率和生存质量。由于脑性瘫痪患儿的病程长,多伴有不同程度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障碍,需要得到医护人员的指导和家人的支持,康复治疗适应了这一需求。通过专业的康复人员提供技术手段和知识可达到纠正患儿异常姿势,帮助患儿获得最大程度的功能改善,发挥其代偿潜能,改善自理能力,建立患儿的良好心理。现将多年来对脑瘫患儿的康复经验介绍如下:

1常规康复措施

按小儿脑瘫病变常规治疗,药物加(或高压氧)一般康复、健康教育和功能康复。

1.1改善患儿生活环境。平时的康复当中一定要保持患儿生活空间的清洁,定时开窗通气,定期进行空气、地面消毒,常带患儿到户外活动,细心地做好患儿的卫生,注意让患儿远离危险物品,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1.2训练患儿穿衣能力。在日常的康复中应正确的运用穿衣技巧。穿衣服时最好取坐位,以患侧肢先穿后脱、健侧肢体先脱后穿的原则,按衣袖、兜背、另一袖、扣扣的顺序进行,同时应教患儿辨认衣服的前后左右,慢慢训练患儿自己穿衣的能力[3]。

1.3锻炼患儿正常进食。患儿摄食障碍,常表现咀嚼困难、吸吮和吞咽困难,长期下去会引起患儿营养缺乏。因此,日常的康复当中一定要注意孩子的进食情况,给予合理的营养搭配,选择食物时要注意选择糊状、半流食等容易下咽的食物,以补脑的食物补充为主,对吞咽困难者采取下额控制技术,用手指对下巴施以柔和而沉的向上推力,同时诱导患儿开口、闭口、头部向前屈曲等动作,促进患儿吞咽[4]。

1.4加强患儿语言训练。语言训练是日常康复中很容易忽略的一步,也是最难达到训练目的的。因此,在平时的康复过程中一定要想法增加患儿说话的量,不管患儿懂不懂,都要想法利用各种机会跟患儿说话,多次反复的鼓励患儿发声,当患儿发声时,立即与其对话和应答,多表扬和夸奖,利用患儿的各种欲望,鼓励其发声的积极性。

2加强康复早期干预措施[5]

具体做法是;针对患儿不同年龄和脑瘫不同的类型,对其全身不同的部位采用推、运、揉、摩、掐、搓、理、捏、挤、摇、抖、矫型等十多种推拿按摩,施予患儿功能障碍康复康复,10天为一疗程。

3提供详细的康复患儿专科知识指导

3.1营养餐的调配及饮食知识。原则上为小量多餐。训练前30min避免进食过多,训练后注意补充体液,加强营养进食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食物。准确评估营养状态,指导家长正确喂养主食,按时添加辅食,向家长讲述婴儿应以蛋白质为主的道理,正确调配饮食,对脾胃亏虚的患儿应少食多餐,也可采用捏脊疗法配合按摩中脘、内关、足三里等穴,以增强脾胃功能,从而不断增强体质,以适应训练的需要。根据患儿吞咽进食情况配制成流质或半流,一般每2小时喂食1次。种类有牛奶、鸡蛋、藕粉、新鲜蔬果汁、豆浆、肉泥汤、米粥、米粉糊等,在喂食时要避免过快过量,以助消化吸收。

3.2教给家长一些简单易操作的手法。如上肢运动训练,大人用双手的拇指固定紧贴于小儿双手掌心劳宫穴,食指固定紧贴在小儿合谷穴,中指无名指则紧贴于小儿外关穴,握紧后两手上举然后在胸前交叉外展再作下垂运动。下肢运动训练,大人双手掌放在患儿膝关节下缘,拇指紧贴新伏兔穴,食指紧贴于髌骨外上缘,中指无名指分别紧贴于阳陵泉和足三里,捏紧固定作屈腿伸腿抬腿动作,模拟踩单车动作。如此反复运动训练10次。然后再在手掌、脚掌部位进行按摩推拿,顺序由腕关节开始大鱼际拇指小鱼际小指掌心劳宫穴(稍用力)按压,时间半分钟,食指中指、无名指来回按摩推拿10次。脚掌由脚后跟开始,于涌泉穴(稍用力)按压,时间半分钟,共推拿10次[6]。

3.3对长期卧床的患儿要指导家长作好皮肤康复患儿床铺要保持柔软,床单要保持清洁、干燥、平整,指导家长正确使用一次性尿布,每次大小便后及时清洗臀部及会,并保持干燥。训练时应加强防护。

4心理康复

4.1患儿心理康复。脑性瘫痪的患儿具有内向、情绪不稳定、忧郁、恐惧等明显的心理障碍。这就需要康复人员在日常的康复中多运用心理康复技术:亲切的态度,美好的语言,耐心的教导,无私的爱心,带有娱乐和趣味性的游戏方式,解除患儿的心理障碍,建立良好的心理状态。

4.2家长的心理指导。脑性瘫痪病程长、见效慢,患儿家长易出现焦虑、忧愁,甚至有想放弃治疗的心理。因此积极有效的心理指导可增强其治疗疾病的信心,多给家长看一些脑瘫患儿康复的实例让家在给患儿家长讲解时应根据不同的脑瘫类型、病情给予讲解认识到日常康复的重要性,直至家长完全理解和掌握。向家长宣传本病发生发展的特点、治疗方法及预防指导家长学会家庭训练的方法,配合日常治疗及训练,并定期召开家长座谈会,征求意见,反馈信息,改进工作,树立信心,减少或消除焦虑情绪,积极配合治疗。

参考文献

[1]胡莹媛.脑性瘫痪定义的历史沿革[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3,9(5):257~60

[2]李树春.提高小儿脑瘫防治科研水平[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1993;8(5-6):349

[3]陈红敏;李晓霞;张琴.小儿脑性瘫痪康复康复中的日常生活动作训练[J].中国临床康复.2002;(06)

[4]朱锦渊.脑性瘫痪儿摄食障碍问题的探讨[J].临床医学.2005;25(8):21-22

[5]程贤高.小儿脑瘫的早期诊断与早期干预[J].现代康复,1999;3(2):170

脑瘫康复篇6

【中图分类号】R82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3-0043-02

脑瘫是指出生前到生后一个月,由各种原因引起的非进行性脑损伤,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多伴有智力低下、癫痫、行为异常等[1]。脑瘫是一种非进行性的不可逆病变,是脑在未成熟阶段受到了损伤或脑本身的发育不健全而形成的以运动障碍、身体姿势异常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因此,脑瘫患儿常易误诊、漏诊而延迟康复治疗时机,根据其特点,康复护理目标应定位于几个方面,具体体会如下。

首先对脑瘫患儿要制订切实可行的护理目标,在早诊断的基础上,为家长做好良好的心理护理,以积极配合康复治疗,纠正其存在的异常姿势,减少肌肉的紧张或松弛程度,以利于患儿日常生活活动(ADL)的指导和训练,最大限度地减少障碍,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1 康复护理内容及方法

1.1 观察要点:观察患儿的生长发育情况、体态、姿势、颜面表情以及感觉障碍的程度、语言能力等。

1.2护理内容:包括营养指导、床边训练指导、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

1.3 不正确姿势的纠正: ①正确的抱姿:正确抱脑瘫患儿能够纠正其异常姿势或,能够刺激患儿对头颅的控制能力,又可给家长省力不少,根据脑瘫的不同类型选择合理的方法,既让患儿扩大视野,也可达到增强患儿双手自主活动目的,同时也提高其躯干的控制能力。②适宜的卧姿:侧卧有力于对抗全身伸肌痉挛或紧张性反射作用,从而改善全身痉挛状态;悬吊式软床也可促进对称性姿势的发展,俯卧位有利于患儿抬头功能训练和手支撑能力的提高。

2 康复护理基本要求

2.1 环境要求 强调无障碍训练,周围设施要安全配套,轮椅、坡道、电梯专用残疾通道要完善。

2.2 社会环境要求社会资源、社会服务、公共交通工具、商场服务设施等。

3康复护理基本方法

⑴在日常生活中将替代护理变为自我护理模式,对于不能独自完成功能动作的对象,给予一定的援助。⑵功能训练的常规指导、随时指导、床边指导要抓住重点,不能盲目训练,否则事倍功半。⑶康复评定贯穿护理过程始终,配合治疗在康复初期、中期和末期三阶段进行数次评价,以制订新的目标。⑷营养与饮食的护理:①指导家长注意饮食的环境、食品种类,给予足够的营养和水分摄入。②必要的护理援助:对于不能独自完成功能动作的对象,要给予一定帮助。③手和头位置的调整:避免进食时情绪刺激,不要分散注意力和精力,软瘫者应抱起喂食,避免呛咳。

4 脑瘫患儿家长的心理护理

家庭中一旦出现脑瘫患儿,家长会产生一定的心理反应,这时候要帮助家长克服不良心理反应。①医务人员对脑瘫患儿家长应耐心讲道理,积极宣传讲解疾病知识,真诚鼓励,调动全家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对康复治疗中出现的疗效缓慢现象,要鼓励他们按计划训练,坚持治疗,持之以恒。②提供真诚的关怀,让患儿家长能以一颗平静的心对待治疗、对待生活十分重要,给予其真诚的关心及生活上的照顾,增强家长战胜疾病的信心。③尽量减少由疾病带来的心理压力,制订好每日计划,配合康复治疗,将康复目标分为几个阶段以减轻心理紧迫感,逐渐适应,勇敢地承担父母的责任和义务。

当诊断患儿有脑性瘫痪危险时,一般家长所受的打击非常大,理想的康复护理方式是鼓励家长和患儿建立良好交流,使孩子处于安全、依赖状态,对今后孩子良好性格的形成,学习兴趣的提高都有影响,避免一些不良刺激,多给孩子提供和同龄伙伴交往的机会,使其在情绪和社会适应能力上都逐步正常。

参考文献

[1] 杨亚丽,马.实用小儿脑性瘫痪康复医学.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3

脑瘫康复篇7

关键词:  老年;脑血管病;偏瘫;康复护理

为了提高脑血管病患者的生存质量,我们对偏瘫患者早期介入康复治疗与护理取得了显著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选择2009年8月~2010年8月间在我科住院治疗的病人脑血管病患者52例,年龄在46~76岁之间,男性32人,女性20人。其中缺血性脑血管病22例,偏瘫侧上、下肢肌力均0~2级以下;选择同期在我科住院的病人作为对照组,对照组48例,年龄在42~78岁,男性30人,女性18人,其中 缺血性脑血管病20例,肌力0~2级以下。

        2方法

        2.1治疗方法:康复治疗组与对照组均予以常规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康复治疗组予以康复治疗与护理。

        2.2瘫痪肢体置于功能位:患者住院当天即由康复护士介入康复护理,采取仰卧与健侧卧位交替,每2小时更换一次体位,瘫痪肢体保持功能位置,将整个瘫痪上肢置于一小枕头,肘稍屈曲,掌心向上,手指轻度弯曲,握成一卷绷带,防止手指屈曲挛缩。提倡脑血管病早期康复可以增加康复效果缩短病程[2],瘫痪下肢髋关节伸直,腿外侧放枕头防止下肢外旋位,膝关节伸直防屈曲畸形.足与小腿垂直角90度,用木板做成的脚架固定,足跟和两侧垫上毛巾,以防损伤皮肤,可防止足下垂和足内翻,随着体位的改变,下肢髋关节也需要交换成屈曲或伸直位。

        2.2.2被动运    协助瘫痪肢体被动活动,入院当天即帮助病人在床上活动患肢,为瘫痪下肢做被运动时,康复护士一手托住瘫痪肢体的踝部,另一手扶住患肢的膝关节,使髋关节做内收屈曲、伸展运动。被动活动肩关节时,护士一手托住患者肩胛骨缓慢向上推,另一手托住患肢肘关节,使肩关节做外展运动。腕关节被动运动时,护士一手放在患肢肘关节处,另一手握住患者的手,手掌相触,沿上肢纵轴,向肩关节处施加压力,使腕关节做背伸运动。被动运动每天至少做2~3次,每次15~30分钟,可同时配合按摩,按瘫痪肢体的各个肌群进行按摩,按摩时从远端向近端按摩。

        2.2.3主动运动:根据肌力不同,训练动作由简单到复杂,着重训练瘫痪肢体较弱肌群,患者可用健侧手握紧患侧手掌,抬过头部,尽量抬高手臂,屈肘关节内收肩关节,反复屈伸肘关节。握小皮球练手指的屈伸、并拢、分开等动作。反复屈伸膝关节、髋关节及活动足趾关节逐渐达到能上抬瘫痪肢体。为坐起、站立、行走创造条件。

        2.2.4练习坐起:将床头摇高或使用靠背架,或者说背部垫被褥或枕头,如无头晕眼花,乏力不适,一周内便可坐起,一周后可坐稳。若能坐稳30~60分钟,便可以让患者坐在床边,两腿下垂练习下肢活动。

        2.2.5站立训练:躯干肌锻炼及患肢各大关节的活动,开始站立时,康复护士协助病人使用支撑物,如健康人辅助,最初由两人,然后一人,患者左右摆动身体,使身体重心在双脚。或用双拐,然后用单拐,若能站稳无心慌、出汗、再徒手站立。

   3结果

        经过1年的定期复查和随访,52例脑血管病偏瘫患者经康复训练后,其中30例患者上、下肢肌力功能完全恢复,肌力在4级以上, 与对照组比较P<0.0l。

        4体会

  &

[1] [2] 

nbsp;     .康复与护理的意义:对脑血管病偏瘫的患者肢体功能进行康复护理,被动和主动活动有利于血液循环,维持肌肉的正常代谢。早期介入康复与护理可大大减少肌肉萎缩、关节脱位、关节挛缩、足下垂或内翻等,为后期功能训练奠定基础,这是任何药物无法代替的。

        .康复治疗时间:对危重症脑出血患者,我们在微创术后根据病人意识状况,及早介入康复治疗,对偏瘫肢体功能恢复效果显著,微创术虽可挽救病人生命,但生存的病人大多遗留不同度的瘫痪及失语等症状。如何最大限度地恢复其运动及言语公功能,物理及康复治疗起着重要作用。一般主张只要可能应尽早进行,我们的观点是越早越好,有利于刺激神经功能的恢复。有人担心脑出血的病人由于活动引起再度出血,不敢早期进康复治疗。事实上,早期康复引起再度出血的可能性很小。我们认为,只要血压平稳、动作不猛、就不会发生再次出血。缺血性脑血管病人在发病后的当天即可进行康复治疗,只要意识清楚、生命体征稳定、甚至可做运动强度较大的康复治疗。

        .心理康复治疗与护理   调节患者及家属对康复治疗的态度,特别卒中后抑郁症患者,表现出情绪低落、焦虑不安、恐惧、希望早日康复的心理,对此我们对患者要有耐心、爱心,多与患者交谈,耐心倾听患者述说,及时掌握病人的心理状态和情绪变化,给予正确的心理疏导。

        结论

        老年脑血管病偏瘫肢体功能康复训练,采用床上和床下相结合、被动与主动相结合、健侧与患侧相结合,并可结合针炙、按摩、康复器材等综合康复与护理措施,同时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康复指导,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以取得最好的康复效果。

脑瘫康复篇8

 

关键词:   老年;脑血管病;偏瘫;康复护理

为了提高脑血管病患者的生存质量,我们对偏瘫患者早期介入康复治疗与护理取得了显著效果,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选择年月~年月间在我科住院治疗的病人脑血管病患者例,年龄在~岁之间,男性人,女性人。其中缺血性脑血管病例,偏瘫侧上、下肢肌力均~级以下;选择同期在我科住院的病人作为对照组,对照组例,年龄在~岁,男性人,女性人,其中 缺血性脑血管病例,肌力~级以下。

        方法

        .治疗方法:康复治疗组与对照组均予以常规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康复治疗组予以康复治疗与护理。

        .瘫痪肢体置于功能位:患者住院当天即由康复护士介入康复护理,采取仰卧与健侧卧位交替,每小时更换一次体位,瘫痪肢体保持功能位置,将整个瘫痪上肢置于一小枕头,肘稍屈曲,掌心向上,手指轻度弯曲,握成一卷绷带,防止手指屈曲挛缩。提倡脑血管病早期康复可以增加康复效果缩短病程,瘫痪下肢髋关节伸直,腿外侧放枕头防止下肢外旋位,膝关节伸直防屈曲畸形.足与小腿垂直角度,用木板做成的脚架固定,足跟和两侧垫上毛巾,以防损伤皮肤,可防止足下垂和足内翻,随着体位的改变,下肢髋关节也需要交换成屈曲或伸直位。

        ..被动运    协助瘫痪肢体被动活动,入院当天即帮助病人在床上活动患肢,为瘫痪下肢做被运动时,康复护士一手托住瘫痪肢体的踝部,另一手扶住患肢的膝关节,使髋关节做内收屈曲、伸展运动。被动活动肩关节时,护士一手托住患者肩胛骨缓慢向上推,另一手托住患肢肘关节,使肩关节做外展运动。腕关节被动运动时,护士一手放在患肢肘关节处,另一手握住患者的手,手掌相触,沿上肢纵轴,向肩关节处施加压力,使腕关节做背伸运动。被动运动每天至少做~次,每次~分钟,可同时配合按摩,按瘫痪肢体的各个肌群进行按摩,按摩时从远端向近端按摩。

        ..主动运动:根据肌力不同,训练动作由简单到复杂,着重训练瘫痪肢体较弱肌群,患者可用健侧手握紧患侧手掌,抬过头部,尽量抬高手臂,屈肘关节内收肩关节,反复屈伸肘关节。握小皮球练手指的屈伸、并拢、分开等动作。反复屈伸膝关节、髋关节及活动足趾关节逐渐达到能上抬瘫痪肢体。为坐起、站立、行走创造条件。

        ..练习坐起:将床头摇高或使用靠背架,或者说背部垫被褥或枕头,如无头晕眼花,乏力不适,一周内便可坐起,一周后可坐稳。若能坐稳~分钟,便可以让患者坐在床边,两腿下垂练习下肢活动。

        ..站立训练:躯干肌锻炼及患肢各大关节的活动,开始站立时,康复护士协助病人使用支撑物,如健康人辅助,最初由两人,然后一人,患者左右摆动身体,使身体重心在双脚。或用双拐,然后用单拐,若能站稳无心慌、出汗、再徒手站立。

  结果

        经过年的定期复查和随访,例脑血管病偏瘫患者经康复训练后,其中例患者上、下肢肌力功能完全恢复,肌力在级以上, 与对照组比较P<.l。

        体会

 &n

  

bsp;      .康复与护理的意义:对脑血管病偏瘫的患者肢体功能进行康复护理,被动和主动活动有利于血液循环,维持肌肉的正常代谢。早期介入康复与护理可大大减少肌肉萎缩、关节脱位、关节挛缩、足下垂或内翻等,为后期功能训练奠定基础,这是任何药物无法代替的。

        .康复治疗时间:对危重症脑出血患者,我们在微创术后根据病人意识状况,及早介入康复治疗,对偏瘫肢体功能恢复效果显著,微创术虽可挽救病人生命,但生存的病人大多遗留不同度的瘫痪及失语等症状。如何最大限度地恢复其运动及言语公功能,物理及康复治疗起着重要作用。一般主张只要可能应尽早进行,我们的观点是越早越好,有利于刺激神经功能的恢复。有人担心脑出血的病人由于活动引起再度出血,不敢早期进康复治疗。事实上,早期康复引起再度出血的可能性很小。我们认为,只要血压平稳、动作不猛、就不会发生再次出血。缺血性脑血管病人在发病后的当天即可进行康复治疗,只要意识清楚、生命体征稳定、甚至可做运动强度较大的康复治疗。

        .心理康复治疗与护理   调节患者及家属对康复治疗的态度,特别卒中后抑郁症患者,表现出情绪低落、焦虑不安、恐惧、希望早日康复的心理,对此我们对患者要有耐心、爱心,多与患者交谈,耐心倾听患者述说,及时掌握病人的心理状态和情绪变化,给予正确的心理疏导。

        结论

        老年脑血管病偏瘫肢体功能康复训练,采用床上和床下相结合、被动与主动相结合、健侧与患侧相结合,并可结合针炙、按摩、康复器材等综合康复与护理措施,同时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康复指导,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以取得最好的康复效果。

上一篇:脑血栓康复范文 下一篇:肿瘤康复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