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瘫康复范文

时间:2023-02-27 00:51:44

脑瘫康复

脑瘫康复范文第1篇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脑性瘫痪的家庭康复模式。方法:对36例脑瘫患儿进行系统的家庭康复训练6-12个月。结果:显效27 例,有效6 例,无效3 例。结论:小儿脑瘫的家庭康复训练是一种经济、简便、有效的康复模式,特别适用于低收入的家庭。

【关键词】脑性瘫痪;家庭康复

脑性瘫痪:是指小儿在母体中受孕到婴儿期内各种原因所致的非进行性脑损害所造成的中枢性运动功能障碍和姿势异常。小儿脑瘫的康复是以运动为主的综合康复,需长期坚持,在此过程中家长的参与尤为重要。

1 一般资料

1.1 临床资料:来我院就诊并进行综合康复治疗,出院后进行6-12个月以上的家庭康复训练的36例脑瘫患儿,其中男28例,女8例,年龄为6个月至2 岁的患儿。其中痉挛型24例,驰缓型6例,手足徐动型2例,混合型4例,均存在功能障碍和姿势反射异常,伴不同程度的语言障碍。

1.2 方法

1.2.1 康复教育:对患儿进行体格检查和评定,针对个人制定康复目标和训练方案,在医院先进行一个月的综合治疗和康复训练,向家长发放光盘,讲解脑瘫的有关知识,康复训练的要点和方法,使家长树立信心。出院后,由家长在家实施康复训练,每3个月来医院复诊,并由治疗师再次进行评估。

1.2.2 家庭训练员的培训:36名家长中有30名母亲、2名父亲、4名奶奶担任,经过(7-10天)由治疗师组织培训并教会家长在家使用正确的抱姿、抬头、翻身、爬行、坐位、站立、行走,语言方面的训练,直到他们都能正确掌握训练的要点和方法。

1.2.3 康复培训的内容

(1)抱姿:1)痉挛型:患儿将双手搂住操作者的脖子,操作者可一手托住患儿的臀部,让患儿双腿分别放在操作者一侧髋部的前后,如果患儿的头控制尚可,而躯干控制稍差,操作者可用一手托住他的臀部,另一手扶住患儿的肩背部,并将患儿的双腿岔开,分别放于操作者两侧髋部。2)手足徐动型:操作者双手从患儿身后腋下穿出,用一手环抱胸腹部,使患儿的背部紧贴操作者,同时用另一手臂将患儿双臂推向前。3)驰缓型:患儿坐在操作者的大腿上,背靠操作者,双手分别放在双膝部,操作者用双手握住患儿双手,使患儿的膝关节和髋关节充分屈曲。

(2)抬头训练:1)痉挛型:将患儿仰卧,操作者用手托住患儿头部两侧,使患儿颈部拉伸,当用双手抬患儿头部的同时,用双前臂顶住患儿的背。2)手足徐动型:操作者用双手握住患儿两上臂使肩关节内收至身前,不超过水平位,让患儿靠近操作者。3)驰缓型:操作者可用双手分别握住患儿双肩部,两拇指压在患儿的胸前,稍用力,使肩部旋前,肩胛带拉伸。同时也可采用俯卧于楔形垫上,将患儿双手拉到楔形垫前方进行抬头练习,也可拿颜色鲜艳的玩具在患儿的头的前面及两侧摇晃,引导患儿抬头。

(3)翻身:1)患儿仰卧在床上,让患儿的双腿伸展分开,操作者用手分别握住患儿双踝部,做左右交叉运动,让患儿的双叉带动髋部,使骨盆旋转,并以骨盆旋转带动躯干,产生躯干旋转,最后带动肩部,使患儿翻身呈俯卧位。用同样的手法也可以使患儿从俯卧位翻身呈仰卧位。2)患儿仰卧,操作者位于患儿头部,让患儿双臂上举过头,然后双手握住患儿双肘部或一侧肩部,使肩部作旋转运动。

(4)爬行 操作者位于患儿身后,用双手抓住患儿两踝部,当患儿向前伸出左手时,就将患儿右脚推向前,当患儿向前伸出右手时,就将患儿的左脚推向前。也可用皮球,电动玩具与患儿游戏激发患儿爬行。

(5)坐位:将患儿放于操作者的大腿之间,或操作者位于患儿背后,两手拇指紧压患儿下腰部腰椎两旁,两手紧握腰骶部,向下推压患儿伸展腰背部。患儿坐椅时,头部保持正直,胸背挺直,髋、膝、踝部均屈曲90度,脚掌平放于地。

(6)站立:可让患儿作扶站或靠墙站,要求他们的头部保持正中位,上身平直,髋膝关节伸展,两腿稍分开,脚掌平放于地,操作者也可握住患儿的双手训练下蹲,起立,单腿站。

(7)行走:操作者可站在患儿的对面,扶住患儿双侧上臂,先在一侧给予向上、向前牵引,以便患儿下肢向前迈步。下肢功能稍好的患儿可利用双杆,助走器进行学步训练,逐步减少扶持和帮助,慢慢过渡到独立行走。

(8)语言训练:用食指,中指沿患儿唇周及面颊行环形按摩和敲击约10分钟,用干净的手指裹纱布,按摩颊黏膜舌体及牙龈2~3分钟,然后用中指稍用力压廉泉穴,并前后运动2~3次;还可练习吹肥皂泡、碎纸、气球等。用不同粗细不同长度的吸管吸饮料,令患儿用舌头舔冰激凌,棒棒糖,训练舌的灵活伸展;用饼干、麻花等食物训练咀嚼;学动物发声;叫自己的名字和家人称呼,身体的部位和日常用品等。

2 结果

依照马若习等制定的疗效与评估标准分度与评价;其疗效评估标准:显效:治疗前后病情进步一步(主要功能在12分以上)或各项总分进步之和达到20分以上。有效:主要运动功能评分6分以上,总分合计10分以上;1岁半以内婴儿评估时加分以抓紧,站立,独立3项达到6分标准算9分,达到3分算6分;无效:小于5~10分。总有效率为显效和有效之和。本组36例,显效27例,有效6例,无效3例。显效率 75%,有效率18%,总有效率93%。

3 讨论

运动落后和姿势异常是脑瘫的主要表现之一,2岁以内是小儿脑细胞生长发育最快时期,而脑的代偿能力强,当脑损伤处于早期,患儿的异常姿势未固定容易纠正。脑瘫的特点决定了康复的长期性的复杂性,家庭的康复的优点显而易见,(1)家庭是患儿最熟悉的环境,宝宝无陌生感,不需要特殊的器材,可很好的配合治疗,方法简单易学。(2)家长可根据自己和宝宝的时间自由按排,训练项目又随时贯穿患儿的日常生活的游戏中,既可提高儿童的智力开发,又可达到综合训练的目的。(3)家庭康复可为患儿减轻了承重的经济负担,只需定期去复诊。总之,家庭康复是一种经济,有效,最易普及和掌握和重要康复途径。

参考文献

[1] 林庆,李松.小儿脑性瘫痪[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346

[2] 李树春.小儿脑性瘫痪[M].郑州,河南科学出版社2000.1-128

[3] 廖伟.小儿脑瘫的家庭护理.家庭医药,2005.7

[4] 薛莹冰.脑瘫患儿的家庭康复治疗.中外健康文摘,2008,1(5)

脑瘫康复范文第2篇

【关键词】脑瘫儿童;家庭康复

156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132-02

脑瘫是指出生前到出生后一个月内发育时期非进行性脑损伤所致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还常常并发有癫痫、智力低下、语言障碍等表现。脑瘫具有发病率和患病率高的特点,我国发病率约为0.15%-0.5%左右。我国现阶段的条件有限,康复设施相对不足,专业治疗师还十分缺乏,对于患儿家庭而言,经济能力、财力及精力也有限,大部分脑瘫儿童无法到康复机构接受康复,只能在家中由家人看护。因此,家庭成员急需了解和掌握基本的脑瘫康复治疗技术,在家中对脑瘫儿童进行系统、针对性的包括医疗、教育、日常生活指导等综合训练,使其残疾程度减轻,努力达到生活自理,争取社会自立。

1家庭康复对脑瘫儿童康复的作用

1.1有利家庭是脑瘫儿童最熟悉、最自然的生活环境和重要的康复场地,有利于各种治疗方法的开展。

1.2有效脑瘫儿童的康复训练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长的努力、坚持与爱心,这是一个漫长的治疗过程,期间必须有家长和医生的配合。

1.3持久家庭成员是与患儿接触的时间最长,是患儿最亲近、最信赖的人,他们不仅肩负着脑瘫患儿的抚养和康复治疗的任务,而且是家庭康复的主要参与者,他们既是家庭康复的对象,又是患儿的康复治疗师。

1.4经济家庭康复可以使患儿在整个康复治疗过程中不脱离社会、家庭,而且节约许多经费与就诊时间。

2家庭康复的培训

2.1对家长的培训的目的使家长了解什么是脑瘫,脑瘫的原因、类型、早期诊断、功能障碍、并发症、康复途径、康复评定、康复治疗方法及预后效果等等。使他们对脑瘫有一个比较清楚全面的了解,对自己孩子的病情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使家长懂得家庭康复的重要性和家庭成员在家庭康复中所承担的重要职责及坚持不懈的康复训练意义和目的。帮助他们克服自身的心理障碍以及如何协助和教育患儿改变不良的心理和行为,促进患儿的心理康复。

2.2对家长培训的内容在家庭康复训练中家长承担了康复训练的主要任务。康复训练效果如何关键在家长,应该确定一位家长(最好是妈妈)长期稳定的参与康复训练,并得到其他家庭成员的支持和配合。内容如下:

2.2.1理论部分①脑瘫的概述:脑瘫的发病、病因、临床表现、类型及特征、功能障碍等(一个课时);②治疗手段及作用的介绍:包括运动、康复工程、按摩、感统、针灸、语言、作业、水疗等(一个课时);③现有手术的介绍:邀请脑瘫科的医生讲解(一个课时)。

2.2.2操作部分①一些简单的康复手法:翻身、坐、爬、站的训练、姿势的控制、关节被动活动等(一个课时)。[或者按照痉挛型、不随意运动型、迟缓型、偏瘫分四个课时]。②器材的使用:本部门现有运动及感统康复器材的使用及普通家用物体的利用(一个课时);③术后康复指导:各种手术后的康复训练注意事项及相关问题的操作(一个课时);④家庭护理:不同类型患儿的抱法、正确姿势或者良好姿势的控制和摆放等(一个课时)。

2.3家庭康复一对一指导由治疗师出具一份短期(十天至一个月)家庭康复指导方案,并把每一项内容教会家长后嘱其及时回来治疗或修改康复治疗方案。

2.3.1粗大运动训练①头部控制训练:在各种下利用儿童感兴趣的物体、鲜艳的玩具或发声玩具来诱导其完成头部控制,并逐渐加以强化、固定。如仰卧位,使患儿颈部挺起,保持正中位运动;保持头的垂直面的正中位;俯卧位抬头和转头训练;坐位保持头直立位训练及左右前后方向保持头的垂直正中位训练;拉起训练头直立;挺胸抬头训练等;②支撑训练:俯卧位的肘立位和腕支撑训练;坐位下的前方、侧方、后方支撑训练等;③翻身训练:在完成抬头、腕支撑抬起、躯干的回旋、髋及膝的屈曲和支撑后才能完成;④坐位训练:坐位是日常生活动作姿势保持时一种基本姿势,要求头挺直、臀部稳定、保持躯干一定的倾斜度、膝几乎成直角屈曲、足底着地的坐在椅子上。椅子的高度以双足全部着地为标准,髋、膝、踝均屈曲90度,头部保持直立;⑤膝立位和高爬训练:训练上肢支撑,髋充分伸展及伸膝,四肢的交替运动。

2.3.2精细运动训练精细运动主要指手功能训练。手的功能发育不但依赖于肩胛、上肢、手的运动控制,而且和视觉、知觉运动、认识的发育相关联。手的动作包括抓握、伸直、内收、外展、屈曲、对掌等。在训练时可应用玩具如捏皮球、堆积木、摇车轮、推沙袋、套圈、弹球、插板、剪纸等诱发儿童的兴趣,多表扬,鼓励儿童自己完成基本的抓握、握紧及放手动作,逐渐提高协调能力。

3结语

研究证明,正确的家庭康复训练为脑瘫儿童康复提供了一个经济、易学、有效的方法,此种形式把专业治疗融于患儿的日常生活中,在专业理论的指导下,引导家长积极参与康复训练,使更多的脑瘫儿童及早得到康复、重返家庭与社会。家庭康复既有利于家庭和患儿又有利于国家,是我国多数脑瘫患儿家庭应当选择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康复形式。

参考文献

[1]李树春,小儿脑性瘫痪[M].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10:96-97.

[2]傅玲、曾宪斌,小儿脑瘫[M].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10:104.

脑瘫康复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小儿脑瘫;康复护理

作者单位:136000吉林省四平市中心医院儿科

脑性瘫痪(简称脑瘫)通常是指出生前到出生后1个月内发生的,由非进行性脑损伤所致的一种广泛的运动障碍,以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为特征的综合征,表现为非阵发性的中枢性随意肌功能受累,如肌体痉挛、姿势控制异常和不随意运动等,并且可以同时伴有癫痫、智力低下、语言和视觉障碍,行为异常或感知障碍等[1]。

1 临床资料

本治疗组患儿共60例,其中男40例,女20例,年龄3个月~6岁。在进行药物、矫形器与支具训练等治疗的同时,加强了对患儿日常生活的康复护理。

2 一般护理

保证病室内光线充足,温度、湿度适宜,安静,定时对病室进行通风,保持病房清洁干净。患儿床边加强防护设备,防止坠床。尽量减少探视人员,防止院内感染的发生,病房每天进行空气和物体表面消毒[2]。

3 日常生活护理

家长抱患儿的时间不宜过长,对那些头控制能力差而双手抓握的患儿可令双手抓住家长的衣服,搭住家长的肩,侧卧位是适合各种脑瘫患儿的 最佳卧位,卧姿中在患儿两上肢、下肢间分别夹一软枕,使上下肢伸展,两腿分开。休息时以患儿侧卧为佳,这样可使患肢固定,有利于抑制患儿异常的姿势;痉挛型患儿多采取侧卧位,患儿手放于胸前,手足徐动的患儿睡眠的紧张消失,在床上易多动,通常盖被子困难,可以穿长袖睡衣或在毛毯上系带子固定床上。对于伸展型患儿可将其放在吊床上,悬吊床中间凹陷部应能够使他们躯干和四肢过度伸展[3];脑瘫患儿进食护理:使患儿脊柱伸直,头肩稍前倾,收下颌使其贴近胸部,尽量要抑制异常姿势。桌椅高度合适,使双足能够着地,增加稳定性; 饭前先用手在患儿面部两侧咬肌处轻轻按摩或热敷,帮助咀嚼肌松弛,便于进食;进食高热量、高蛋白及富有维生素,易消化食物。食物特点要做到“细、软、嫩、烂”。同时餐具要有把手,勺面要尽量浅平,勺柄要长,饭后清洁口腔。

4 脑瘫患儿的康复护理

头部训练:痉挛型将两手放在患儿头间的两侧,抱颈部尽力向上拉,并用前臂将患儿的肩膀往下压,以增加压力,然后用手抓在患儿前臂将其手抬高并向外转拉坐起来,即可使患儿头部抬高且保持正位[4];徐动型患儿的肩关节往往外转,双手或一直手挛缩扭曲,应将其手臂拉直往内转而稍往下压,尽力使其手放松以慢慢将患儿拉坐起来,使患儿头部保持抬高而向前;肌张力低下型患儿肌张力低下,应双手抓住患儿的肩膀,用大拇指顶在胸前,将肩膀往前给患儿较大的稳定性,协助将头抬起。

四肢训练;将患儿的手臂尽量抬高,伸直向外转,拳头张开,若患儿的拳头紧握可以利用手臂伸直外转的方法使手腕和手指都自然伸直,将患儿的手掌平放,腕部向上屈,使手活动,即腕、肘、手一起伸直的方式;如果下肢呈僵直并夹紧状态时,要控制膝关节让患儿的双腿外转,两腿夹紧时可将髋骨关节弯起来,并旋转活动髋关节即可达到放松患儿。两腿屈伸的运动,活动时先将下肢往外转,足背屈,然后将脚趾拉直。

发音训练:教会患儿下颌控制法与呼吸控制法,让患儿学会用嘴和鼻子呼吸,训练患儿听力、视力、触觉,味觉等感官器官。

5 结果

60例患儿全部康复出院,没有并发症发生。

6 讨论

治疗小儿脑瘫,应采用医院与家庭相结合的治疗方法,全面有效的治疗小儿脑瘫的功能缺陷,因人而异的进行综合治疗。脑瘫患儿需要经过长期、系统、正确的康复训练,才可能使肢体功能恢复到最佳状态。临床护士一定要耐心细致,将解释、疏导,鼓励贯穿于整个护理过程中,从而提高患儿的治愈率。

参 考 文 献

[1] 刘振寰.小儿脑瘫家庭康复.香港:香港医药出版社,2005:3163.

[2] 宋美菊.我国脑瘫儿童教育康复的研究进展.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9,11(5):105.

[3] 李庆瑜.我国脑瘫儿童社区康复护理现状与发展.护理学报,2006,13(6):7.

脑瘫康复范文第4篇

小儿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CP),简称脑瘫,是指患儿自出生前后1个月内,因各种原因所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同时经常伴有其它智力低下、语言障碍、癫痫等并发障碍[1]。小儿脑瘫是引起儿童残疾的主要疾病之一,据报道,我国小儿脑瘫患病率为1.8‰~4.0‰[2],脑瘫严重影响患儿的生活质量,给社会、家庭造成很大的负担。脑瘫主要是大脑组织受损后发育障碍,影响了小儿的智力发育及肢体运动功能障碍。如能及时发现,早期干预,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可提高小儿脑瘫的治疗率和生存质量。由于脑性瘫痪患儿的病程长,多伴有不同程度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障碍,需要得到医护人员的指导和家人的支持,康复治疗适应了这一需求。通过专业的康复人员提供技术手段和知识可达到纠正患儿异常姿势,帮助患儿获得最大程度的功能改善,发挥其代偿潜能,改善自理能力,建立患儿的良好心理。现将多年来对脑瘫患儿的康复经验介绍如下:

1常规康复措施

按小儿脑瘫病变常规治疗,药物加(或高压氧)一般康复、健康教育和功能康复。

1.1改善患儿生活环境。平时的康复当中一定要保持患儿生活空间的清洁,定时开窗通气,定期进行空气、地面消毒,常带患儿到户外活动,细心地做好患儿的卫生,注意让患儿远离危险物品,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1.2训练患儿穿衣能力。在日常的康复中应正确的运用穿衣技巧。穿衣服时最好取坐位,以患侧肢先穿后脱、健侧肢体先脱后穿的原则,按衣袖、兜背、另一袖、扣扣的顺序进行,同时应教患儿辨认衣服的前后左右,慢慢训练患儿自己穿衣的能力[3]。

1.3锻炼患儿正常进食。患儿摄食障碍,常表现咀嚼困难、吸吮和吞咽困难,长期下去会引起患儿营养缺乏。因此,日常的康复当中一定要注意孩子的进食情况,给予合理的营养搭配,选择食物时要注意选择糊状、半流食等容易下咽的食物,以补脑的食物补充为主,对吞咽困难者采取下额控制技术,用手指对下巴施以柔和而沉的向上推力,同时诱导患儿开口、闭口、头部向前屈曲等动作,促进患儿吞咽[4]。

1.4加强患儿语言训练。语言训练是日常康复中很容易忽略的一步,也是最难达到训练目的的。因此,在平时的康复过程中一定要想法增加患儿说话的量,不管患儿懂不懂,都要想法利用各种机会跟患儿说话,多次反复的鼓励患儿发声,当患儿发声时,立即与其对话和应答,多表扬和夸奖,利用患儿的各种欲望,鼓励其发声的积极性。

2加强康复早期干预措施[5]

具体做法是;针对患儿不同年龄和脑瘫不同的类型,对其全身不同的部位采用推、运、揉、摩、掐、搓、理、捏、挤、摇、抖、矫型等十多种推拿按摩,施予患儿功能障碍康复康复,10天为一疗程。

3提供详细的康复患儿专科知识指导

3.1营养餐的调配及饮食知识。原则上为小量多餐。训练前30min避免进食过多,训练后注意补充体液,加强营养进食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食物。准确评估营养状态,指导家长正确喂养主食,按时添加辅食,向家长讲述婴儿应以蛋白质为主的道理,正确调配饮食,对脾胃亏虚的患儿应少食多餐,也可采用捏脊疗法配合按摩中脘、内关、足三里等穴,以增强脾胃功能,从而不断增强体质,以适应训练的需要。根据患儿吞咽进食情况配制成流质或半流,一般每2小时喂食1次。种类有牛奶、鸡蛋、藕粉、新鲜蔬果汁、豆浆、肉泥汤、米粥、米粉糊等,在喂食时要避免过快过量,以助消化吸收。

3.2教给家长一些简单易操作的手法。如上肢运动训练,大人用双手的拇指固定紧贴于小儿双手掌心劳宫穴,食指固定紧贴在小儿合谷穴,中指无名指则紧贴于小儿外关穴,握紧后两手上举然后在胸前交叉外展再作下垂运动。下肢运动训练,大人双手掌放在患儿膝关节下缘,拇指紧贴新伏兔穴,食指紧贴于髌骨外上缘,中指无名指分别紧贴于阳陵泉和足三里,捏紧固定作屈腿伸腿抬腿动作,模拟踩单车动作。如此反复运动训练10次。然后再在手掌、脚掌部位进行按摩推拿,顺序由腕关节开始大鱼际拇指小鱼际小指掌心劳宫穴(稍用力)按压,时间半分钟,食指中指、无名指来回按摩推拿10次。脚掌由脚后跟开始,于涌泉穴(稍用力)按压,时间半分钟,共推拿10次[6]。

3.3对长期卧床的患儿要指导家长作好皮肤康复患儿床铺要保持柔软,床单要保持清洁、干燥、平整,指导家长正确使用一次性尿布,每次大小便后及时清洗臀部及会,并保持干燥。训练时应加强防护。

4心理康复

4.1患儿心理康复。脑性瘫痪的患儿具有内向、情绪不稳定、忧郁、恐惧等明显的心理障碍。这就需要康复人员在日常的康复中多运用心理康复技术:亲切的态度,美好的语言,耐心的教导,无私的爱心,带有娱乐和趣味性的游戏方式,解除患儿的心理障碍,建立良好的心理状态。

4.2家长的心理指导。脑性瘫痪病程长、见效慢,患儿家长易出现焦虑、忧愁,甚至有想放弃治疗的心理。因此积极有效的心理指导可增强其治疗疾病的信心,多给家长看一些脑瘫患儿康复的实例让家在给患儿家长讲解时应根据不同的脑瘫类型、病情给予讲解认识到日常康复的重要性,直至家长完全理解和掌握。向家长宣传本病发生发展的特点、治疗方法及预防指导家长学会家庭训练的方法,配合日常治疗及训练,并定期召开家长座谈会,征求意见,反馈信息,改进工作,树立信心,减少或消除焦虑情绪,积极配合治疗。

参考文献

[1]胡莹媛.脑性瘫痪定义的历史沿革[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3,9(5):257~60

[2]李树春.提高小儿脑瘫防治科研水平[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1993;8(5-6):349

[3]陈红敏;李晓霞;张琴.小儿脑性瘫痪康复康复中的日常生活动作训练[J].中国临床康复.2002;(06)

[4]朱锦渊.脑性瘫痪儿摄食障碍问题的探讨[J].临床医学.2005;25(8):21-22

[5]程贤高.小儿脑瘫的早期诊断与早期干预[J].现代康复,1999;3(2):170

脑瘫康复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小儿脑瘫;康复护理;护理措施

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CP)是指以在妊娠到新生儿期之间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脑的非进行性病变为基础,形成永久的、但可以变化的运动和姿势异常。在我国其发生率为1.8‰~4‰,2007年8月至2009年3月本院对35例患儿采用康复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35例,男22例,女13例;年龄3~6个月3例,7~12个月8例,1~2岁10例,2~3岁12例,3~6岁1例;单纯痉挛型10例,不随意运动型8例,肌张力低下型7例,混合型8例,共济失调型3例;轻度2例,中重度33例。

1.2 围生期高危因素 出生时窒息11例,颅内出血5例,早产8例,黄疸持续不退2例,新生儿感染1例,双胞胎1例,羊膜早破1例,产钳或胎吸助产1例,妊高症2例,新生儿惊厥3例,其中部分患儿伴有2种以上的高危因素。

1.3 临床表现 运动发育落后35例,主动运动减少18例,肌张力增高30例,肌张力低下8例,膝腱反射亢进25例,巴氏征阳性27例,紧张性迷路反射阳性10例,非对称性颈反射5个月后阳性10例,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6个月后呈阳性15例,6个月后尖足支持24例,流涎14例,震颤1例,表情怪异1例,Vojta反射异常30例。

1.4 疗效标准 痊愈:瘫痪肢体功能基本恢复,与同龄儿的智力运动、言语等无差异;显效:瘫痪肢体功能部分恢复,智力明显提高,生活能力大幅度提高;有效:瘫痪肢体功能部分恢复,智力有一定提高,生活能力有所改善;无效:症状与体征无

改善。

2 康复护理

2.1 心理指导 多数家长会有悲观情绪和恐惧心理,应及时正确地疏导家长,多给他们一些关爱,帮助他们认识疾病,增加治疗信心,并向家长介绍脑瘫的发生、发展及预后知识,提高其康复意识,使之主动配合治疗。

2.2 头部训练

2.2.1 痉挛型 将两手放在患儿头间的两侧,把颈部尽力向上拉,并用前臂将患儿的肩膀往下压,以增加压力,然后用手抓住患儿的前臂将其手抬高并向外转,拉坐起来,即可使其头部抬高且保持正位。

2.2.2 徐动型 患儿的肩关节往往外转,双手或一只手挛缩扭曲,应将其手臂拉直往内转而稍往下压,尽力使其手放松以慢慢将患儿拉坐起来,使头部保持抬高而向前。

2.2.3 肌张力低下型 患儿肌张力低下,应用双手抓住患儿的肩膀,用大拇指顶在胸前,将肩膀往前给患儿较大的稳定性,协助将头抬起。

2.3 四肢训练

2.3.1 将患儿的手臂抬高,伸直向外转,拳头张开,若患儿的拳头紧握,可以利用手臂伸直外转的方法使手腕和手指都自然伸直;将患儿的手掌平放,腕部向上屈,使手活动,即腕、肘、手一起伸直的方式。

2.3.2 如果下肢呈僵直并夹紧状态时,要控制膝关节让患儿的双腿外转,两腿夹紧时可将髋关节弯起来,并旋转活动髋关节即可达到放松、患儿两腿一屈一伸的运动,活动时先将下肢往外转,足背屈,然后将脚趾拉直。

2.3 日常生活训练 脑瘫儿进食最好选用边圆平浅的、匙柄长而粗的较易握拿的汤匙。帮助患儿控制肩部,协助患儿的前臂外旋,大拇指根部往外转,将食物送入口中;患儿头颈常转向一侧,可将患儿的头转向另一侧并加以固定;对于后仰睡眠者可用布套将双肘套住,保持双肩向前,可促进两腿并拢,减少过分的踢动;俯卧睡姿的患儿,不要用枕头,将患儿的脸转向一侧,若患儿的脸总是固定在一侧,要摆成反相方向。

2.4 发音训练 教会患儿下颌控制法与呼吸控制法,学会用嘴和鼻子呼吸,训练患儿听力、视力、感觉、味觉等感官器官。如发现听力障碍者,应及早安装上助听器;有视力障碍者,应及时纠正。训练患儿模仿能力,训练师的声音要大,语调要有高低,应带有表情和动作,要让患儿感兴趣。

2.5 家庭指导 要求家长在家中完成布置的家庭训练任务,每天坚持2~3 h训练时间,针对患儿各个阶段布置不同的家庭训练任务,以达到最好疗效。

3 结果

35例患儿基本治愈5例,显效13例,有效1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4%。疗效与年龄、病情轻重度及脑瘫分型有关。中度以下或伴有智力低下,并在2岁以内显效率较高,年龄>2岁的重度脑瘫患儿伴有中度以上智力低下、迟缓型脑瘫、混合型者疗效较差。

4 小结

临床护士一定要将解释、疏导、鼓励贯穿于整个护理过程中,从而提高患儿的治愈率。脑瘫患儿康复要做到早普查、早诊断、早治疗,年龄越小,效果越好,且病情越轻,并存症状越少,效果越好。

参 考 文 献

[1] 郭新志.儿童脑性瘫痪综合诊治与康复.科学出版社,2007:9.

[2] 周雪娟.小儿脑瘫的康复治疗.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1.

[3] 李树春.小儿脑性瘫痪.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4.

脑瘫康复范文第6篇

[关键词] 小儿脑瘫;康复;规范治疗

[中图分类号] R74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6(c)-0059-02

小儿出现脑瘫情况,在我国一般存在1.8‰到4‰左右的发生率,是我国儿科康复治疗中最重要的一种治疗情况[1]。为研究小儿脑瘫康复规范治疗,该实验将选取2011年6月―2013年6月期间来该院接受脑瘫康复治疗的幼儿患者88例,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院接受脑瘫康复治疗的幼儿患者88例,其中有男58例,女30例,年龄分布在5个月~7岁之间,其中有34例患儿不超过1岁,28例患儿≥3岁,26例患儿在4~7岁之间。参与该实验的患儿经诊断后均符合我国对小儿脑瘫病患的诊断标准。其中有65例为痉挛型,10例为肌张力低下型,4例为手足徐动型,其余的为混合型。

1.2 方法

1.2.1 药物治疗 对于年龄≥3岁的患儿,对其进行静脉注射药物,主要包括神经节苷脂、胞二磷胆碱、脑活素以及脑康复等,每月注射10~15 d作为1个疗程,一共进行3~6个疗程。若是病患发生癫痫,则需要对其实行癫痫治疗[2]。

1.2.2 运动疗法 根据正常儿童的基本身体情况以及其运动规律,同时结合不同脑瘫患儿的运动能力和患病种类,为其定制不同的运动锻炼计划,使其运动发育得到促进,加强肌肉的力量,使肌张力下降。

1.2.3 作业疗法与引导式教育 一般患有脑瘫疾病的患儿其智力均会受到影响,故在对患儿进行康复治疗时,可以依据病患的智力发育的不同情况,使用图片、玩具等来对患儿的手、眼进行协调训练,使其能够双手协调运动,促进手部的运动功能和感知功能的发育。使病患的自理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增强其认知能力,对其进行教育引导,使患儿可以积极主要的加入到治疗当中,而不是单一的、被动的接受治疗。长期下去将会取得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

1.2.4 语言矫治训练 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语言矫正治疗方法进行训练,一般包括对病患的语言运动功能进行刺激和促进,康复治疗师需要让患儿能够对周围的情况加油充分的认识,鼓励病患用语言来指引动作,引导病患了解、运用语言和其他相关的基本含义。在与其他人进行沟通交流时,康复治疗师需要鼓励病患多使用语言进行,逐渐培养其语言交流的能力。

1.2.5 针灸、按摩 ①针灸:主要通过刺激百会穴、曲池穴、外关穴等病患的运动区、语言区和感觉区。②按摩:对不同的部位进行不同的按摩方式,主要包括搓、轻揉、拍打等,通过这些刺激来对病患的经络进行疏通,对局部的血液循环起到改善的作用,同时还可以使得肌张力得到降低,加强肌肉的活动性。

1.2.6 高压氧治疗 使用单人的纯氧舱,在进入纯氧舱之前的1 h需要对患儿进行喂奶。在完成出舱后,患儿需要多喝水,在医院休息30 min后才可以离开,进行1次/d,10次为1个疗程。一般对1~2周岁的患儿实施的压力为0.08 MPa,升压时间为17 min,稳压时间为30 min,减压时间为20 min。6个月~1岁的患儿实施的压力为0.06 MPa,升压时间为13 min,稳压时间为30 min,减压时间为15 min。

1.2.7 水疗与中药熏蒸 ①水疗时间一般选择20 min最为适宜,且水疗的温度最好不要高于40℃。在进入缸内时,需要让患儿佩带游泳圈,使患儿完全处于放松的状态。使其的肌肉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疲劳消除,在较长的时间内可以使肌张力得到较为显著的下降。一般水疗不适宜选择在饭前或是饭后进行。②一般采取熏蒸中药30 min为宜,温度一般选择在40℃左右。这可以使病患的毛细血管得到扩张,血液循环可以得到促进,使中药离子得到有效吸收,进入到人体[3]。

1.2.8 根据各患儿不同病情,给予小脑循环刺激、经络疏通、神经损伤等方面的治疗 一般选择进行1次/d,进行0.5 h/次左右。

1.2.9 家庭指导训练 康复治疗师需取得家长的配合,在家中家长需要完成每1个阶段病患的不同训练任务,每天患儿需要进行两次康复训练,每次的时间最好控制在30~40 min之间,对于不同康复训练期的病患来说,需要为其安排不同的家庭训练康复任务,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1.3 疗效标准

根据曹志芳等《乒乓球训练对脑瘫儿童运动能力的影响》一文中研究制定的综合运动能力测试方法,对10项运动项目进行评分,每一项均分为4个等级,分别为差(≤5分),中(6~7分),良(8到9分),优(10分)。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在对该实验的病患进行为期6个月的康复治疗之后,与治疗前相比较其综合能力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优良率可以达到59.1%,其中年龄越小其恢复的效果越好,4~6岁的患儿其显效率要明显低于3岁以下的患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88例不同年龄段患儿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注:与4~6岁的患儿进行比较,*P

3 讨论

脑瘫是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CP)的简称,新生儿在其出生前到期出生1个月之内,因为不同的原因引发的非进行性脑损伤综合征[4]。脑瘫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姿势异常或是运动障碍等。脑瘫病患不仅会对其家庭产生巨大的精神压力和经济负担,同时也会给社会造成非常大的负担[5]。根据不同的患病情况和脑部的损伤情况与部位的不同,脑瘫患儿在临床上的症状表现存在较大差异[6]。该实验选取该院接受脑瘫康复治疗的幼儿患者88例,参与该实验的患儿经诊断后均符合我国对小儿脑瘫病患的诊断标准,对不同的患儿实行不同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运动疗法、作业疗法与引导式教育、语言矫治训练、针灸、按摩、高压氧治疗、水疗与中药熏蒸、家庭指导训练、小脑循环刺激、经络疏通、神经损伤等方面的治疗[7]。

从该实验的治疗结果可以发现,病患的年龄、智力的水平以及其脑瘫的患病情况都和实际的治疗效果有着明确的联系。因为儿童的大脑仍然处于发育、分化的阶段,其具有非常强的可塑性,比如在婴儿时期,儿童的大脑可以达到340~400 g的重量,6个月之后则可以达到800 g,在儿童年龄未达到3岁时,其大脑的发育速度是最快的,有研究显示可以达到60%。故越早对儿童的大脑进行干预治疗,其之后的可塑性将越高。在早期实行康复治疗,不仅可以对儿童大脑的中枢神经进行有效的刺激、促进作用,使其能够正常发育,同时还可以对儿童的运动抑制异常反射会使异常姿势等起到改善的作用,可以矫正骨关节的畸形,同时对肌腱痉挛起到预防的作用,可大大降低致残率。

在实际临床治疗中,脑瘫病患的年纪越小则越有利于治疗,因此应及早对有疑似脑瘫病患的儿童进行诊断,实行早发现、早治疗的目的。同时病患家属应该与医生进行配合,因为对脑瘫病患的康复治疗的时间越长,其恢复的效果将越好。因为病患如果患病时的年龄较小,那么其运动模式或是异常姿势等均为被固定,仍然可以使其得到恢复,对其进行及早治疗,不仅可以使受到损伤的脑细胞组织得到恢复,同时还可以降低细胞死亡的数量,对树突和神经细胞轴突的建立起到促进作用,同时使兴奋能够恢复传递。对于患儿来说功能方面的康复训练显得尤为重要,这主要是因为功能训练可以使新生成的突触或是轴突等效率得到提高,训练的量越多,那么突触的工作效率也就越高。在一些研究中对小儿脑瘫康复的治疗加入了一些中医研究成分,比如运用针灸、按摩和药浴等对小儿的经络进行疏通以达到降低其肌张力和防治抽风等效果。

对脑瘫病患进行治疗,不仅是为了使其的躯干得到功能方面的恢复,同时也是为了使其具备一些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在心理、生理以及情绪、精神等方面得到补偿。使病患今后的残疾程度能得到有效控制,或是得到减轻,是其今后可以在社会上独立从事工作、生存。在精神方面,康复训练可以使病患能够保持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生活,同时具备自强不息的品德。

[参考文献]

[1] 于楠楠. 沈阳市儿童医院 小儿脑瘫康复适宜技术培训班成功举办[J]. 中华医学信息导报, 2012, 27(21): 7.

[2] 余诚. 痉孪型小儿脑瘫的智力水平及智力结构分析[J]. 广州医药, 2013, 44(4): 45-46.

[3] 李雪明,吴建贤. 神经干细胞治疗小儿脑瘫现状与进展[J]. 安徽医药, 2013, 17(1): 6-9.

[4] 袁焕侠,杨忠秀,史德利,等. 同步健康教育对小儿脑瘫运动功能康复的影响[J]. 徐州医学院学报, 2013, 33(6): 410-412.

[5] 白亚兰. 小儿脑瘫患者的家庭康复训练方法及效果分析[J]. 按摩与康复医学,2013, 4(4): 21-22.

[6] 军,袁婉丽. 针灸在小儿脑瘫运动功能障碍康复治疗中的疗效探讨[J]. 中医药导报,2013, 19(5): 73-74.

[7] 赵雅风. 综合康复治疗小儿脑瘫疗效观察[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 12(13): 3217-3218.

[8] 王秀娟,孙凤菊,朱志萍.小儿脑瘫的康复护理[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7,10(5) :157.

脑瘫康复范文第7篇

【关键词】 小儿脑瘫;康复;治疗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9.123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4894-01

1 小儿脑瘫的定义与症状

1.1 小儿脑瘫的定义 小儿脑性瘫痪(小儿脑瘫)是指由于不同原因引起的非进行性脑损害综合症。其病理特点是锥体系受害,同时可累及锥体外系、小脑,甚至脑干、脊髓。致病原因以围、生(产)期各种原因引起的缺氧最为常见;其次为由于难产、产伤、头颅外伤等引起的颅内出血;胎内及出生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等。其他原因还有先天性脑发育异常、新生儿核黄疸等。

1.2 小儿脑瘫的症状

1.2.1 语言障碍 表现为语言发育迟缓、发音困难、构音不清,不能正确表达,有的患儿完全失语。手足徐动型和共济失调型患儿常伴语言障碍;痉挛型四肢瘫、双侧脑瘫患儿也常伴语言障碍。

1.2.2 癫痫发作 脑瘫合并癫痫的发生率文献报道差异甚大,至少有1/4-1/3或1/4以上的患儿在不同年龄阶段出现癫痫发作,以痉挛型四肢瘫、偏瘫、单肢瘫和伴有智能低下者更为多见,手足徐动型、共济失调型患儿则很少见。

1.2.3 情绪、行为障碍 多数脑瘫患儿有情绪或行为异常,此与大脑功能受损有关。患儿表现为好哭、任性、固执、孤僻、脾气古怪、情感脆弱、易于激动,有的有明朗感、快活感、情绪不稳定等。这些症状以手足徐动型患儿较为常见。

1.2.4 智力低下 约有2/3以上患儿智力落后,其中约50%患儿有轻度至中度智力低下,给25%为重度智力低下。痉挛型四肢型脑瘫及强直型脑瘫者智力常更差,手足徐动型患儿智力严重低下者极少。

2 小儿脑瘫的病因

2.1 孕前因素 ①遗传因素:多数脑瘫病例为非遗传因素所致,但是某些类型脑瘫有遗传倾向。②父亲因素:高龄父亲;父亲低下或障碍;异常。③孕前母亲因素:母亲智力低:母亲智力低是脑瘫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占脑瘫的2.7%。

2.2 孕期因素 ①胎儿因素:胎儿宫内缺血缺氧:一般能够严重影响对胎儿供血、供氧的因素都可视为脑瘫的危险因素。②产伤:新生儿在出生时由于头盆不称、急产、不恰当的助产均可引起不同程度的机械损伤。③孕期母亲因素: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简称妊高征)可导致母婴死亡。

2.3 出生时因素 ①新生儿颅内出血:新生儿颅内出血可使儿童脑瘫发生的危险性增加60倍以上。②新生儿窒息:窒息为新生儿最常见的症状,也是新生儿的主要死亡原因。

2.4 出生后因素 ①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病毒(如疱疹病毒)和细菌(如乙型链球荫)感染是损伤中抠神经系统的主要危险因素。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是新生儿窒息后的严重并发症,病情重,死亡率高,并可产生永久性神经功能障碍,如智力低下、癫痫、脑性瘫痪、痉挛和共济失调等。

3 小儿脑瘫的治疗

3.1 药物治疗

3.1.1 本症的治疗无根治方法,药物也是辅助治疗作用,主要有脑活素、胞二磷胆碱,A型肉毒毒素,脑苷肌肽,巴氯酚、安定等。

3.1.2 及时治疗合并症 对有视听障碍者及时矫正,有语言障碍者进行语言训练,智力低下者进行特殊教育,有癫痫发作者应积极用药物控制发作。

药物治疗小儿脑瘫就是治疗的一种方法,但是药物治疗也不是随心所欲的,药物治疗也有要注意的事项。①治疗小儿脑瘫要注意服药方法:服药除了要注意时间、次数外,尚须注意方法。绝大多数药物是采取吞服的,但有些药物如酵母片则宜嚼碎后吞服。又如硝酸甘油片宜舌下含服,这样可以不通过肝脏的破坏而保证药效。首先在明确诊断之前,最好不要随便用药。②治疗小儿脑瘫要掌握用药剂量:用药一定要按剂量,超量服用可产生不良反应,甚至可引起死亡。如老年人和小孩不注意退烧药物的剂量,可因出汗过多而使体温骤降,引起虚脱。③治疗小儿脑瘫要注意药物的相互作用:两种以上药物同时服用,彼此可产生相互作用,有时可使其中一种药物降低药效或引起不良反应。如青霉素类和四环素族合用,其抗菌效力不及单独使用。

3.2 BC脑细胞介入修复疗法 “BC脑细胞介入修复疗法”的研制是从分子基因学、细胞病理学、纳米药理学、生物物理学、分子免疫学、医学心理学等多种学科出发,立体综合地治疗脑瘫疾病基础,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脑损伤功能。脑细胞渗透修复后能把神经元补充缺损神经元,并促进小儿脑组织中的神经细胞分化发挥功能,恢复脑神经的正常生长发育,改善大脑的认知功能障碍,为脑瘫患者儿进一步康复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并且年龄越小,再构成代偿能力越强,治疗的可能性就越大,是目前公认最好的脑瘫治疗方法。

3.3 针灸治疗 ①普通针刺:治疗以健脑益聪,化瘀通络为原则。以督脉及足少阳、足阳明经穴及夹脊穴为主。主穴:百会、四神聪、夹脊、悬钟、足三里、合谷;配穴:肝肾不足者,加肝俞、肾俞;心脾两虚者,加心俞、脾俞;痰瘀阻络者,加膈俞、血海、丰隆;语言障碍者,加通里、廉泉、金津、玉液;颈软者,加天柱;上肢瘫者,加肩髃、曲池;下肢瘫者,加环跳、阳陵泉;腰部瘫软者,加腰阳关。操作:主穴用毫针补法或平补平泻法;主穴可分为二组,即夹背穴为一组,其余穴为一组,隔日交替使用。每日1次,每次留针30分钟或用速刺法,不留针。配穴按虚朴实泻法操作。②头针法:选额中线、顶颞前斜线、顶旁1线、顶旁2线、顶中线、颞后线、枕下旁线。用1.5寸毫针迅速刺入帽状腱膜下,然后将针体与头皮平行,推送至所需的刺激区,留针2-4小时,留针时可以自由活动,隔日1次。③穴位注射法:选大椎、足三里、阳陵泉、曲池、合谷。用10%葡萄糖注射液、维生素B1、B12注射液等,每次每穴注入0.5-1毫升,隔日1次。④耳针法:选枕、皮质下、心、脑、肾、肝、脾、神门。毫针刺,或用揿针埋藏或用王不留行籽贴压。

4 小儿脑瘫的康复训练

4.1 对于小儿翻身(滚)不好的康复训练方法 翻身主要靠头有力的挺起,肘的支撑和身体扭转充分来完成。使小儿仰卧或侧卧在大毛巾、大浴巾、吊床上,使之倾斜翻身。仰卧位,向反对侧充分屈曲一侧膝关节,或向反对侧伸展上肢,直到能翻过来。对肢体紧张儿童,先将他后臀抬离地面,用手握其手足卷成像个球,从一边滚向另一边,使他的身体放松,可左右翻滚。训练他从侧卧位翻身,活动他的腿,扭动他的身体。同时握住前臂,鼓励他转头并将前臂转过来。

4.2 对于小孩子不会向前爬的训练方法 选容易回转的场地,使之俯卧,将玩具离开他摆放,叫其用一只手去抓,如果同侧下肢不能屈曲,要帮助进行。开始时摆晃玩具逗引,再调向反方向叫他捉取。翻身完了时,轻轻按体,来限制其移动。如能完成腹爬动作后,拉长距离,用发声玩具或活动玩具引逗,作伸手捉取游戏。能爬动时,移动玩具向前,并帮助其屈曲膝部,叫小儿蹬帮助者手掌,来向前爬进。紧紧握住足跟,足尖向外的使下肢外旋,诱发其屈曲。接着用手掌顶足底叫他强蹬,相应的两肘交替地前进。

4.3 对于小孩不会迈步的训练方法 训练小儿各方的支持反应,可从后边轻轻支持膝部,向前、后、左、右大的摆动,使身体保持平衡。并训练足跟能移动,站时立稳足跟着地。立位平衡的练习,前移时重心在足跟,后移时抬起足尖,保持平衡。迈步时,体重先移向一只脚而破坏了平衡,使另一只脚迈出一步。所以先要有一条腿承担体重的准备,重心前移,同时另一脚迈出。步行时反复练习,也要训练向侧方、后方迈出。

近年来小儿脑瘫患者越来越多,同时医学界也在不断研发治疗小儿脑瘫的方法,但这只是小儿脑瘫康复治疗的一部分,后期还需配合家庭康复训练。由于脑瘫是一种复杂的脑部疾病,在治疗的时候要循序渐进性,系统性的康复治疗很重要。

参考文献

[1] 李传仁.小儿脑瘫针灸治疗效果初探[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09).

[2] 蒲滨.小儿脑瘫的治疗进展[J].社区医学杂志,2008,(23).

脑瘫康复范文第8篇

关键词 动作康复 痉挛型脑瘫儿童 个案研究

一、前言

脑瘫是一种非进行性脑部中枢神经受伤所造成的后遗症,感觉-运动障碍导致患者不能维持平衡及不能做出正确动作,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常合并智力障碍、癫痫、感知觉障碍及其他异常。如不及时、正确进行康复治疗,脑瘫所引发的障碍会随时间增加表现更恶劣,给其生活、学习带来很大不便。痉挛型脑瘫儿童约占脑瘫儿童的50%-75%,目前国内关于脑瘫儿童动作康复研究极少,本研究目的通过对一名痉挛型脑瘫儿童一年的动作康复训练探索,期能给为特教、康复老师和家长提供一些建议和参考。

二、研究对象

吴SX,男,十岁孤儿,是一名痉挛型的脑瘫儿童,智力残疾等级为三级。进入本校前,未接受过专业物理治疗。他行走会向左倾斜,跑起来左脚会一颠一颠,左手不受控制的甩动,平常走路左手屈曲着。性格内向,能说但不爱说话,学习态度比较好,上课比较认真,没有情绪和怪异行为问题。

三、研究过程

1、评估分析

根据动作训练评估,测试他的现有能力是高跪,动作发展训练阶段在骨盆控制,障碍部位在偏瘫左侧,异常肌张力分布为前后弯曲力量大于伸直力量,伸直肌肉没起到支撑作用,左右看身体姿势上右下左。视觉、听觉、触觉、前庭觉正常,认知反应好,是一个听话的孩子,情绪稳定,能跟老师口语沟通,主动活动体能一般。评估分析他主要问题是臀肌肌力不足影响高跪能力的控制,双腿比目鱼肌、腓肠肌张力高,身体呈倒S姿势,下个动作目标是半跪。

2、训练开展

历经一年对他进行康复,为其提供物理疗法——动作康复。在他上学期间,从未断过康复,每周两个下午为其开展。每节课流程会按照前测—训练—后测模式。前测时,学生根据老师指令进行动作,教师观察学生动作情况,观察学生在动作体系中哪个环节缺失。实施训练时,会针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动作设计,抓住主要点来开展,后测会观察学生动作表现,前后比较学生动作情况。

3、技术支持

康复中主要是找出儿童的需要支持点,在他的动作学习区有针对性的开展。这个孩子的主要问题是臀肌肌力不足(即伸直肌力次于弯曲肌力),伴随异常肌张力问题。我方案的设计首先抑制学习区高张肌肉的张力,进行适当的牵拉抑制(解决倒S型姿势和牵拉开展训练做准备),然后再对臀肌肌力训练(伸直拮抗训练约占整体训练的2/3),进行臀肌的力量的练习,使臀肌学会收缩控制的能力,提升臀肌的肌能力,抑制掉髂腰肌的张力,使两侧拮抗肌肌张力平衡。当然在这期间也要补偿其髂腰肌肌力训练(弯曲拮抗训练约占整体训练的1/3)以免其伸直训练过头,最后一步就是功能性提升。

4、康复开展

姿势摆位分两步(1)S姿势牵引:由于左侧背肌张力高造成脊柱往左侧弯曲右侧凸出,右侧臀中肌张力高造成骨盆向右下倾斜,且“右腿长左腿短”(倒S型)。让其竖位俯趴滚筒,左手上举右手下贴到腰部,弯曲右腿伸直左腿这样的摆位。(2)抱坐蹲压:由于该生双腿比目鱼肌、腓肠肌张力高,特别是左侧比目鱼肌张力高,老师采取双手抱住学生小腿,师用手压学生膝盖;师生同蹲位,师用身体压其身体(在压的过程中可以变化压力压)。

骨盆阶段伸直训练有(1)跨坐滚筒(或半跪位)俯卧挺身:让学生垮坐在滚筒上(或半跪位),师固定住学生的脚,让学生俯卧在滚筒上,向上,向高处挺身训练(2)高跪姿(或半跪位)跪坐起:让学生高跪位或半跪位),做跪坐跪起的运动,反复训练(3)静态高跪姿:保持静态高跪位的姿势(或高跪姿横跪滚筒上,师手抓生腿,让生跪在上面挺直前倾),静态训练臀肌的控制能力。(4)

骨盆阶段弯曲训练有(1)推拉TB架:学生跪位,固定住学生的双脚,让学生手握住TB架向前推,直到全身趴在地上,再握着TB架拉回到跪位,反复训练。(2)站立交替抬腿(加沙袋):让生双腿绑上沙袋。左边沙袋比右边沙袋重,站立在TBJ前,手扶TBJ的横杠,一只腿站立,另只腿抬起来,放在下面的横杠上,并进行交替抬腿。(3)扶TB架跪走:学生高跪位,让学生手握住TB架向前推走,师调整学生的脚姿势,反复训练跪走。

在以上的康复训练方法中,可以加上让学生举左手看手心并数数,这样就可以让孩子的左侧得到开发发展。功能提升是关于他的训练目标上的训练,是为下一个学习区控制做基础铺垫。对脑瘫儿童的康复方法措施还有很多种,以上就是几个计较简单容易操作的康复手法。当然还有些家庭康复的训练,也可以参照以上的训练方法。骨盆区的康复训练方式还很多种,但主要关注到骨盆伸直的练习,最后让学生闲余时多做交替半跪、站立抬腿等功能性康复训练。

四、研究结果

一年的康复训练发现,他现有能力经历高跪—半跪—交替半跪—半跪站立起,以前需要手扶着其他东西艰难的站立起来,如今非常容易。观察他的交替半跪,很难发现他曾经是偏瘫左侧的学生,值得欣慰他的倒S姿势得到了调整,明显感觉到他身体挺直很多,走路跑步明显稳定很多。

五、结论和建议

康复需要坚持不懈,笔者发现,他每次经过长假后,其现有能力会下降倒退,但只要恢复康复训练,他的动作能力能恢复好转。脑瘫儿童一辈子要跟他身上的异常肌张力做斗争,康复不是一到渠成,更要加强锻炼和康复。

这个个案能成功,是因为学校重视,笔者所在学校为帮助脑瘫儿童成长和生活,特意派老师长期参与动作康复系列培训,将学习所得实际操作运用,给这群学生带来了福祉。有效的康复训练,家长也可学习起来,因为有了家庭的配合,孩子进步会更明显,虽该名孩子是孤儿,可加强其自律性,每天为自己训练。同时,一个孩子康复成功,是多方老师合作搭配结果,在他的课堂中,要注意他平时身体摆位,体育课或者活动课,可以让学生多做蹲坐蹲起的训练,这样康复就能多方位多教育,动作康复也会更有效辉煌。

参考文献

1陈旭红.图解脑瘫康复技术与管理.华夏出版社.2007年

脑瘫康复范文第9篇

【关键词】家庭康复护理;小儿脑性瘫痪;训练

【中图分类号】R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2-0335-02

小儿脑性瘫痪指以在妊娠到新生儿期之间各种原因而致的脑的非进行性病变为基础,形成永存的,但可以变化的运动和姿势异常[1]。脑瘫患儿康复特别强调家庭康复护理,本文对30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2组,以探讨家庭康复护理对脑瘫患儿康复的促进作用。

1 临床资料

30例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3个月~1岁,均符合全国小儿脑性瘫痪座谈会制定的标准及分型。采用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例,两组年龄、性别、功能独立性测量(WeeFIM)评分对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观察组对家长进行康复护理培训,并按要求在家中对患儿进行康复护理。对照组对家长做口头指导,未做具体要求。

2 护理

2.1 观察组:为每位患儿制定具体的康复护理计划,对家长进行康复护理的集体和个别培训。集体培训以理论授课为主;个别培训以示范训练方法为主,根据患儿具体情况进行个别训练指导。

2.2 理念及原则:由于脑瘫患儿的问题是伴随终生的,所以应该教会患儿“如何学习”,“如何自己帮助自己”,训练过程中,要强调使患儿的性格得以发展,脑瘫患儿由于没有正常儿童发育过程中的正常体验,因此除了体能上的障碍外,他们的性格也缺乏正常的发展,脑瘫患儿性格发展是可以通过他所处的环境和体验加以调整,如家长引导患儿进行主动活动,用有节律的数数、童谣、歌曲等将要做的活动融入自己的思想,引导患儿人格的正常发展[2]。

2.3 康复训练

2.3.1 肌力训练 对肌张力高的患儿,采用轻手法按摩,帮助四肢被动运动,改善其关节活动度,缓解肌紧张,利用水浴、沙疗刺激皮肤感觉末梢,改善其中枢协调障碍,对姿势异常患儿,按部位分别给予矫形训练,抑制异常冲动,促进正常运动模式,促使大脑建立正确信息感觉,对于肌力低下患儿也可采用局部穴位封闭治疗,高肌张力多伴有肌力低的情况,在降低肌张力的同时应积极通过训练提升肌力,最终达到肌力与肌张力的平衡与协调,逐步形成正常的姿势和运动。

2.3.2 手功能训练 手的动作与大脑精细分工紧密联系,刺激手的皮肤感觉,练习手的抓握与手眼协调能力,通过游戏使患儿与护师互动,在快乐地嬉戏,抓握玩具中,增加手的使用频率与灵巧性。

2.4.3 运动的训练 帮助并指导家属学习使患儿抬头、翻身、坐、卧、爬行、膝立位及站立等运动的方法。

如抬头训练:将色彩鲜艳和会发声的玩具在患儿眼前晃动,以吸引他追视玩具,达到头向两侧转动的目的,在患儿俯卧时用玩具或唤他名字吸引他抬头。

翻身训练:先用棉垫、枕头等物帮患儿保持和习惯于侧卧姿势,再帮助患儿转动头部、移动臂、腿完成翻身动作,逐渐减少扶助至独立为止。

坐位训练:最初可扶持患儿两侧腋下或髋部,使成正确的坐姿,而后逐渐减少对他的扶持,在患儿座位前放些玩具供他玩耍,训练其独坐能力。

爬行训练:用双手控制患儿的髋部或踝部,帮他交替移动两腿,练习四肢。协调爬行动作,也可用皮球、电动玩具等采取游戏方法激发患儿爬行。

站立训练:扶住患儿腋下或握住其双手练习站立动作,让患儿学会背靠墙或前胸倚在椅子等家具上站立,以后逐渐减少对患儿的扶持,直至能独站为止。

行走训练:先让患儿学习站立位双手臂向前后摆动,后学习原地踏步并作双臂前后同向摆动以及左右臂向前后交互摆动。

2.3.4认知训练 引导患儿认识周围环境,知道大小是非观念,多接触不同物体,了解事物的特点和区别。妈妈或治疗师要永远记着宝宝是一个正常人,引导患儿用语言指导行动,有目的的去说、玩、训练,笑是最好的形体语言

3 结果

两组WeeFIM评分比较结果为观察组15例,3个月前评分46.46±12.14分, 3个月后复诊时评分83.45±16.38分;对照组15例,3个月前评分45.32±11.35分, 3个月后复诊时评分67.31±17.20分。可见两组3个月前WeeFIM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而3个月后复诊时评分比较两组均有提高,但有显著性差异(P

4 结论

脑瘫患儿运动功能的恢复是一个长期过程,要取得较好的康复效果,家庭的积极参与是非常重要的。对脑瘫患儿家长的培训是正确规范实施康复护理的关键。将家庭康复护理贯穿于日常家庭生活中,使训练变成了有趣的游戏和有目的的生活活动。有效的提高了康复效果,明显促进了患儿的康复。

参考文献:

[1] 李树春.小儿脑性瘫痪.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4.

脑瘫康复范文第10篇

家庭康复治疗方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心理康复脑瘫患儿有胆小、孤独、烦燥、多动和恐惧、怕接触人以及动作不协作等现象。要使孩子积极配合治疗,首先要稳定孩子情绪,在按摩、体训时不能急躁、打骂、训斥孩子,孩子做好一个动作家长应及时鼓励。以特殊玩具来吸引孩子伸手,以锻炼肢体及手指运动,以咀嚼食物来训练孩子嘴唇、咽、舌的功能。吃饭时可告诉孩子鱼、蛋等食物的名称,特别在饭后教孩子练发音效果较好,要反复多次地练习。给孩子推拿时,可以一边放音乐。训练主动运动时,孩子每做好一个动作,家长要及时给予表扬,使孩子和家长都增强信心。

二、饮食与营养脑瘫儿童因肌张力高、手指运动受阻、面部咀嚼肌、舌肌运动障碍,进食时不能正确地把食物送入口,进食往往需人帮助。父母要耐心地喂养并训练他们口、唇、舌运动及手指动作。要给予能增强脑细胞活性的食品如动物脑、鱼、核桃、花生、豆制品、蛋及水果、蔬菜等,补充必要的维生素、钙等,以满足其身心发育的需要。

三、体疗运动能活跃肢体血液循环,刺激神经营养功能,从而防止或减轻肌肉、骨骼、皮肤的废用性萎缩,促使运动肌代偿发育。体疗包括推拿、按摩及四肢关节肌肉活动,能促进患儿正常发育及纠正不正常姿势,防止挛缩和关节变形。

家长可按正常运动规律对孩子进行训练,方法如下:

1.头部控制功能训练,训练抬头、转头、摇头。

2.翻身、滚动,头和肩部、躯干扭动。

3.坐位:可以叫孩子跨坐在父母膝上或坐在床上,训练其坐稳、平衡。

4.爬行:使孩子的上、下肢运动协调,可在患儿肩、肘、膝、髋部给予适当的支持。

5.上肢和手的功能训练:上肢被动活动,同时诱导上肢和手主动活动,以玩具诱导小儿进行手抓运动。

6.站立:将上半身的重心放在两腿之间,训练孩子支持、平衡能力。

7.行走:让患儿自己扶栏杆、牵手走。

四、纠正不正确姿势脑瘫患儿常有头向后伸或前屈、躯干或脊椎后屈、足尖走路等现象,家长要把累及肢体放置适当位置,降低其张力和预防关节进一步挛缩;维持适当姿势,能使瘫痪肌肉处于相对伸展状态,减轻痉挛;纠正头后仰,可侧卧两膝屈曲。若患儿足尖站立、足背向下垂,我们可让孩子足背和下肢呈90°,夜间可将其足底放置于器具上。

上一篇:肿瘤康复范文 下一篇:脑血栓康复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