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式编辑范文

时间:2023-11-18 22:54:38

公式编辑

公式编辑篇1

2、在插入页面中,点击工具栏中的公式。

3、点击打开公式编辑器后,点击视图。

4、点击公式编辑器中的后,然后点击工具栏。

5、点击工具栏后,公式编辑器中的工具栏就出来了。

公式编辑篇2

下面通过举出一些常用数学公式的编辑来介绍编辑公式的方法:

要想用Word97编辑数学公式,在安装Word97时要选“自定义安装”中Office工具里的公式编辑器MicrosoftEquation3??0,若选“典型安装”,则需要在安装后从控制面板中选“添加/删除程序”再把公式编辑器添加上去。在Word文档中用鼠标单击“插入”菜单,选择“对象”选项,在“新建”标签中选中“MicrosoftEquation3??0”就可以调出公式编辑器,同时屏幕上出现两个虚框,分别称为公式编辑框和输入框,如图(1)。

输入框中闪动的光标处等待输入公式中的各种符号。输入时,输入框随着输入公式长短而发生变化,整个数学表达式都被放置在公式编辑框中。公式窗口浮动在文本中,其中囊括了几乎所有数学符号,例如:关系符号、运算符号、修饰符号、逻辑符号、各种集合符号以及希腊字母(大小写)等。一些常用的数学公式模板,如图(2)。

1)按上面所述方法调出公式编辑器。

2)单击围栏模板,选其中的符号如图(3)。

3)在输入框中输入x,然后单击上下标模板,选其中的符号如图(4)。

4)在输入框内输入下标1。

5)输入+号。

6)重复步骤3)。

7)在输入框内输入下标2,再输入+号。

8)单击希腊字母模板,选其中的λ。

9)重复步骤3)。

10)最后输入=0。

第一行输入完成后,按回车键自动进入第二行输入状态。同时图(3)所示的符号自动拉长,用来适应方程组的需要。用这样的方法可以输入和编辑任意阶线性方程组。

例2:矩阵(行列式)

利用矩阵模板,可编辑m×n阶矩阵和n阶行列式,编辑步骤如下:

2)单击围栏模板,选其中的符号如图(5)或图(6)(编辑矩阵选图(5)编辑行列式选图(6))。

3)单击矩阵模板,选其中的符号如图(7),这是编辑框中出现16个输入框。(编辑5行5列以上的矩阵或行列式,选其中的符号如图(8),这是屏幕弹出一个矩阵对话框,自选其中的行列数,可编辑任意阶矩阵(或行列式))。

4)在第一个输入框中输入-1。

5)按TAB键将光标移动到下一个输入框,再输入0。

6)重复步骤5)可以完成矩阵的输入。

注:其中分数1/2的输入方法如下:单击公式和根式模板,选其中的符号如图(9),在输入框中分别输入1和2即可。

2)单击上下标模板中的符号如图(10),在上面的输入框中输入lim。

3)用鼠标单击下面的输入框,将光标移动到这个输入框中,输入x。

4)单击公式编辑器中的箭头模板,选择。

5)单击公式编辑器中的其他符号模板选择其中的∞。

6)单击已输入完的部分,使光标回到原位如图(11)。

公式编辑篇3

    作者工作的单位是浏阳市一所高级中学,在高一年级有三个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技术进行教学的长郡直播班,3月23日在一个直播班的数学课上出现一个怪问题,就是PowerPoint 2003幻灯片中的公式不能正确显示,一些希腊字母显示出来全部都乱码,数学老师找我过去帮忙解决这个问题,听到这个问题,我头脑中第一想法就是字体问题。

    启动那台出问题的计算机,用PowerPoint 2003打开一些三解函数的幻类片,发现很多希腊字母显示出来都是方框或者是乱码,不能正确显示。双击进入对象编辑程序——公式编辑器,在公式编辑器中也不能显示出来。因为这些公式是以对象的形式插入到PowerPoint 2003中,而不是以图片形式,所以这时又觉得可能是公式编辑器与Office系列软件存在兼容问题,通过进程管理器和文件搜索找到位于C:\Program Files\Common Files\Microsoft Shared\EQUATION公式编辑器的启动程序EQNEDT32.EXE文件,关闭PowerPoint 2003后,直接运行EQNEDT32.EXE文件,启动公式编辑器,在公式编辑器中输入一些公式,也不能正确显示,这时又觉得可能是公式编辑出问题了,

    通过公式编辑器的帮助系统,找到“公式不能正确显示”这一项,看到这样一段话:“将公式插入文档后,有时可能不按创建公式时所用的字体、样式或大小来显示公式。出现这种情况的可能原因如下:没有安装 MT Extra 字体,则将无法正确显示特殊数学字符。”同时进入公式编辑器中找到样式的定义发现希腊字母默认的字体是MT Extra字体,这时我就肯定问题出在字体上,进入WINXP系统——控制面板——字体中,找到MT Extra字体,但却发现MT Extra字体图标与其它字体图标有点不同,它是一个快捷图标形式,真正的字体文件MTEXTRA.TTF 位地C:\Program Files\Common Files\Microsoft Shared\EQUATION中,再到C:\Program Files\Common Files\Microsoft Shared\EQUATION中却没有找到MTEXTRA.TTF这个文件,这时就已经找到问题的关键,用U盘从别的电脑中拷贝一个MTEXTRA.TTF文件,存入出问题的那台电脑的C:\Program Files\Common Files\Microsoft Shared\EQUATION中,再打开那些不能正确显示公式的数学课件,所有的公式都能正确显示了。另外我进一步去研究公式编辑器的字体,发现将公式编辑器中样式下的定义中的大小希腊字母和符号的默认字体改为Symbol,问题同样也可以得到解决。

公式编辑篇4

[关键词]电视台;非线性编辑网络;选型;配置应用

中图分类号:TN71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7-0363-01

1 引言

随着广电行业数字化进程的加快,如今中小城市电视台的制播设备数字化改造也都全面展开。一般为了后期制作和播出设备不再大量购买数字录放像机,转而是以非线性编辑网络和视频服务器作为电视台数字化改造的主流设备,只需配以少量的数字录放像机即可。

线性编辑设备和非线性编辑设备比较,具有以下优点:①节约配置资金。采用数字录放像机和切换台模式,总投资规模一般超过300万元;而采用非线性编辑网络和视频服务器模式,总投资则不超过260万元,明显能节省几十万的配置资金。②减少耗材。采用线性设备,每年付出的设备维护和购买消耗品的费用,至少需要20万元以上。而采用非线性编辑网络和视频服务器的设备维护费用及消耗品费用要低得多,可以减少一半以上。③实现电视节目和电视文稿计算机管理。采用非线性编辑网络和视频服务器,基本上能做到节目编辑/播出无带化(无磁带)、文稿无纸化(无稿纸);便于节目和文稿的存储、查询、检索、修改等;便于全面、科学、精确的设备和工作管理,包括设备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控、节目存储量统计、编辑人员使用设备的时间统计、每个编辑人员的节目片比统计、采访人员的报片统计和审批、已播出节目的统计和待播出节目的审查等。如此一来可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人员的技术素质。④有利于提高后期制作技术水平。改用字幕机、非线性编辑设备和特技切换,能让编辑人员的计算机知识、网络知识和编辑水平得到普遍性的提高。⑤齐全的特技制作功能。非线性编辑设备有比较齐全的特技制作功能,使用时只需从特技库菜单中挑选合适的即可,并且按自己的使用习惯制作保存一些专用特技效果。这与传统的特技设备无法比拟的。

3 系统选型方法

采用非线性编辑网络和视频服务器作为制作/播出的主要设备,分为两步进行配置。先实施非线性编辑网络,系统运行良好,管理和流程顺畅后再配置视频服务器;最终实现制作和播出的数字化、网络化。

像中科大洋图像技术有限公司、索贝数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新奥特硅谷视频技术有限公司、奥维迅科技有限公司所承建的网络系统,都具有一定的技术先进性。在非线性编辑网络系统需求上,重点应把握如下一些关键性技术:①Fiber Channel光纤通道网和以太网相结合的网络结构。对纯以太网结构、多通道SCSI共享存储和以太网结合的网络结构、光纤通道网和以太网结合的网络结构,均可选择之。光纤通道网和以太网相结合的网络结构具备实时高质量视音频资源共享、连接站点多、系统扩展性好、存储容量大的技术特性(1Gb带宽,可允许9台非编同时访问。在不采用昂贵的虚拟存储技术的情况下,最大存储容量可以达到1728GB)。而纯以太网结构无法实时共享高质量视音频资源:多通道SCSI共享存储的方案最多只能连接3-4个站点(非线性编辑工作站),存储容量的扩展有限。所以,选择光纤通道网和以太网结合的结构较为好些。②采用MPGE-2压缩格式。主流的非线性编辑工作站的硬件板卡仅两种压缩格式(MPEG-2或Motion-JPEG)。从技术发展趋势看,其MPEG-2技术有推广应用前景与优势。其IBP码流数据量小,对存储和网络传输的压力较小(制作和播出的格式统一);有利于建立媒体资产管理系统等。具体来说:一是M-JPEG格式的各种板卡逐步停产;二是国内的几个规模较大的非编整机生产商的软件开发和系统集成也是以硬件板卡的发展趋势为导向的,主要在MPEG一2格式的硬件板卡上投入力量开发。③采用DTV板卡作为非线性编辑工作站的硬件平台及MPEG一2压缩格式后,配置适宜的硬件板卡。国内有较大的OEM开发厂家支持的MPEG一2格式的板卡有两种:Matrox公司的DTV/LX和Pinnacle公司的TAGA3000。单独从硬件性能看,TAGA3000要优于DTV(无损压缩,三路实时视频通道等)。还有一些原因需要考虑:一是所有的国内厂家都无法提供TAGA3000的实时三维特技卡,不能满足后期节目制作的要求。二是国内厂家提供的基于TAGA3000板卡的非编整机的软件稳定性和成熟性差,软件报错和死机现象频繁;而基于DTV板卡的非编整机相对好些。三是基于TAGA3000板卡的非编整机要比基于DTV板卡的非编整机价格高。④网络系统中无需大量使用基于纯软件方式的桌面编辑工作站。所谓纯软件方式的桌面编辑工作站,就是粗编工作站(又称无卡工作站,没有配备用于编解码的视音频板卡,完全依靠软件运算完成编解码和节目编辑)。有的试用过这种工作站,节目编辑不好用,且反映视频质量差,功能较弱。在粗编工作站编辑后必须再到非编工作站上进行精细编辑,导致节目创作思路无法连贯完成。⑤DV格式素材和MPEG一2全I帧格式素材的混合编辑。为提高上下载的工作效率并减少信号的衰减,采用SDTI接口进行上下载较为合适。此时在非线性编辑网络中将有两种格式的素材共存:一种是新闻部门使用的DV格式(通过SDTl接口多倍速上载);另一种是其它部门使用的MPEG一2全I帧格式(通过SDI或YUV接口实时上载)。所以两种格式的视音频素材能够在节目后期制作过程中完全无障碍地实时调用和混合编辑较好。

4 系统的配置与应用

1)系统配置。根据节目制作量,并充分考虑一些现实使用及发展因素,综合进行系统配置。如某台的配置选择方案如下:①应广告部的串片和广告制作等需要,配置非编工作站6台,其中5网,1台单机(制作)。像索贝数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承建的非线性编辑网络系统即可满足要求。②配置2台配音/粗编工作站。③配置网络共享存储器容量864GB(双RAID容错,实际存储量720GB,以MPEG一2@4:2:2全I帧方式压缩时,可存储约40小时的视音频素材)。④配置16口光纤交换机。⑤配置两台网络服务器(一主一备)。

2)应用效果。应用非线性编辑网络系统的实际效果如下:①非线性编辑系统在制作专题、文艺类和广告类节目时的优势。复杂的特技和字幕制作时要简单、快捷,能在复杂编辑和修改上发挥优势,并能节省时间、提高节目的视频质量。②合理调配了各部门对设备资源的使用。按部门及节目制作的需求进行设备硬性划分。③严格规定了共享存储器(FC光纤硬盘)的容量分配。总容量中,新闻部、专题、文艺等部门以部分,留给网络管理一部分。④有利于网络维护、管理及计算机知识水平的提高。技术人员参与网络的安装和调试,以便以后独立维护和管理网络。技术能力提高了,对于网络的安全运行也有保障了。如网络管理服务器的数据库的定期整理,每天节目和素材的分类备份、不再使用的素材清理、网络故障的判断和排除等。⑤使用非线性编辑网络的人员经培训后便与了便于了直接操作。技术人员经过厂家的培训,考试合格可在网络上进行操作。编辑记者掌握操作技术后,也可在网络上完成节目的制作。同时,这要制定一套非线性编辑网络工作流程,以便顺畅进行。

参考文献

[1] 陆峰,等.张家港电视台非线性编辑网络的选型和应用[J].现代电视技术,2002(10):114-117.

[2] 叶杭,等.数字切换台在播控系统中的应用[J].现代电视技术,2005(8):80-82.

公式编辑篇5

关键词 编辑惯习 历史建构 社会因素 生产策略

王军,上海理工大学出版印刷与艺术设计学院。

法国社会学家皮埃尔·布尔迪厄(p. bourdieu)用“惯习”“资本”“场域”等概念来阐释其社会实践理论。依据其观点,所谓社会实践活动即是行动者在相应场域中,使用各自拥有的资本,在惯习支配下的利益争斗活动。本文不准备用此理论全面解析作为社会实践活动之一的编辑活动,只是使用“惯习”这个概念,来尝试解读编辑惯习的产生及其生产问题,为编辑学研究引入一个新的视角。

一、编辑惯习及其生产性

何谓惯习(habitus)?惯习不是习惯,它是持久的、可转换的潜在行为倾向系统,是一些有结构的结构,倾向于作为促进结构化的结构发挥作用,也就是说作为实践活动和表象的生成和组织原则起作用,是由其生成和组织的实践和表象能够客观地适应自身的意图,而不用设定有意识的目的和特地掌握达到这些目的所必需的程序,故这些实践和表象活动是客观地得到“调节”并“合乎规则”,而不是服从某些规则的结果,也正因为如此,它们是集体的协调一致,却又不是乐队指挥的组织作用的产物。[1]

编辑惯习,即是稳定持久地根植于编辑行动者的心智乃至身体内部,作为性情倾向系统或行为倾向系统发挥感知、评判、分类和行动的图式作用。它是外在社会条件因素内在化的结果,同时也是其历史建构动态过程的体现,是“一个开放的性情倾向系统,不断地随经验而变,从而在这些经验的影响下不断地强化,或者调整自己的结构。它是稳定持久的,但不是永远不变的”。[2]编辑惯习是编辑行动者实践策略生成的原则,具备鲜明的生产性。它是作为一种技艺存在的具有某种创造性艺术的生成性能力,编辑行动者可以不经过有意识的计算即可在无意识层面(当然也可以是有意识的),面对遇到的媒体实践境遇采用相应何者可能而避免何者不可能的策略进行生产实践,也就是按照实践的逻辑直觉行事,在预见未来内在的必然性的前提下,做了“不得不做的事”“唯一要做的事”和“唯一能做的事”。

二、编辑惯习的历史建构

编辑惯习不仅是个人的,更是集体的,它来自社会,又寄居在编辑行动者身体之中,是历史体验的结果。这个历史既包含整个编辑场域运动的历史,也包含了具体媒介编辑子场域中个体从业者生活经验的历史。那么,这些历史经验因素主要包括哪些?它们又是怎么塑造编辑惯习的?

1. 教育因素。教育是培育惯习的重要手段。第一,是专业教育。现代社会开办有很多传媒类院校和专业,通过系统化的职业教育和培训,编辑行动者习得集体化的专业知识、媒介观、社会观和编辑理念。第二,是经验传承和范例涵化。专业教育多为强制式灌输,经验传承与范例涵化则是主动接纳,属于潜移默化的积累方式。编辑行动者往往通过观察、思考、总结富有经验者的成功的或不成功的案例、做法,汲取知识、技能、技巧、思想和教训,借鉴转化为自身的东西,有时甚至奉成功案例为楷模和圭臬。第三,家族式培育。典型地表现在编辑部内的“师傅带徒弟式”业务指导和家庭里“子承父业式”的背景濡染。经过教育和吸收,编辑行动者既获得了相关知识,还树立了相应的文化价值观、人格理想和专业精神。

2. 实践境遇因素。作为内化的、开放性的社会结构,编辑惯习会随着社会条件的改变而发生缓慢的变化,也就是不断地更新和积累沉淀。这种更新和积淀是以编辑行动者的实践境遇为触媒的,即社会条件的变化通过实践境遇——编辑过程引起编辑惯习的更新,尤其包括具体的文化生产(作者、消息来源、媒介技术)因素、文化消费(观念、读者需求与监督评价、流通)因素和媒介竞争因素。一般说来,编辑行动者遭遇的实践境遇有三:和惯习最初被内化的境遇环境十分相似,编辑惯习能从容发挥作用,并得到进一步确认和强化;和惯习最初被内化的境遇环境差别不大,编辑惯习则随新的环境调整更新,强调适应性,调整的速率视行动者掌握的资本数量、资本结构和所处场域位置而定;和惯习被最初内化的境遇环境显著不同,编辑惯习与实践境遇结构“脱节”“不合拍”,难以一时适应新情况

这时,编辑惯习会发挥自身适应能力机制,内化新的环境结构,使不适合变为适合,使自身增添新的成分。

3. 媒介组织因素。在现代社会,一个媒介编辑部可视为一个编辑场域。不同的编辑部,资本结构不同,形成的具体的惯习也各不同。编辑部主要通过收编与驯化的方式实现对惯习的形塑。主要体现在:第一,领导文化的驯化。每个媒介内部,都是一个充满权力的结构空间。领导的位置比较关键,拥有对员工收入增减、职务升迁、培训机会、成名与否等的决断权力。这时,不论是为获得领导对自身身份的认同,还是为当下与未来职业的发展考量,编辑行动者都会认真琢磨并信赖、服从领导文化。第二,科层规范与考评约束。现代传媒多是层级式体制,产业化经营,实施科学考评。因此编辑行动者必须讲究效率,考虑投入和产出,有时就不得不抛开理想,驯服在组织之内。第三,软性束缚和价值重塑。每个媒介都有自己的专业方向和生产偏好,不管这个方向或偏好是编辑资本人——比方说总编辑、主编等——的个人兴趣,还是编辑部集体文化倾向,都在某种程度上潜在地决定着编辑行动者行动的方向,例如什么选题可以做、什么选题不能做、选题应该怎么做等等。倘若触犯了“规矩”,要么选题“被毙”,要么即使推出了选题,也会受到警戒或惩罚,严重者则会被踢出局。面对这不成文的“规定”,编辑行动者则将之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重塑价值追求和操作技巧,故而,编辑行动者往往身披所属编辑场域的标签和印记。

4. 行业管理因素。任何国度都会对自己的经济产业和社会事业实施管理,以保证经济、社会、文化的健康发展。一般采用的方式有法律手段、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3种。新闻出版领域也不例外。行业管理因素介入编辑惯习建构的方式也主要通过这3种方式,比如颁布相关的新闻出版法律法规、经济税收优惠、资格准入、奖励授勋等,对合法的新闻出版行为加以扶植、引导和规范,坚决制止任何违法的新闻出版行为。编辑行动者对照这些,“吾日三省吾身”,合法合规地从事编辑活动,把行业管理因素内化于“性情秉性”中。 5. 经济资本因素。经济资本是由促成生产的不同因素(如土地、工厂、技术、劳动、货币等)、经济财产、各种收入以及经济利益组成的,它决定生产和再生产,在社会实践中举足轻重。编辑行动者占据文化资本要素,在实际的实践过程中,文化资本需要转化为一定的经济资本,以期维持编辑实践和编辑行动者自身的生产与再生产,经济资本也必然以符号资本(符号霸权)的形式,影响其他资本,以维持自身的地位并实现自身的再生产与增值。尤其是在今天,获得一定的经济实力,是媒介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所以不管从哪个角度来看,都需要编辑转化一定的文化资本为经济资本,那么编辑惯习也会或多或少受到经济资本观念的影响。

6. 民族文化与道德信仰因素。任何民族和国家都有自己的民族文化传统和民族心理习惯、道德信仰等,这是每个行动者生存的基础背景,编辑行动者也不例外。文化心理、文化传统、伦理道德、信仰等因素渗透在社会的各个方面,其力量十分巨大,影响久远。倘若有违背或亵渎行为,则为社会所不容或不齿。编辑惯习的建构生成,无疑是在这些文化背景下进行的,深深镌刻着民族文化、道德信仰的印记。

7. 社会关系因素。社会关系即布尔迪厄所谓的社会资本,指“ 某个个人或是群体,凭借拥有一个比较稳定、又有一定程度上制度化的相互交往、彼此熟悉的关系网,从而积累起来的资源的总和”,[3]比如优秀的作者资源、媒介技术提供者等。它是行动者劳动投入的产物,需要不断投资、长期经营以及有意识的笼络、交往和反复协调才能形成的,由确定的团体承载并共享,为团体中的成员提供支持,成员则可以将这些资本用于个人的行动策略。那么由此可推断,编辑场域中的编辑社会资本(社会关系)同样可为编辑行动者共享和使用,他们行动时总会参考、利用这些社会关系以利于推动编辑实践,无疑这一切会在有意和无意之间浸入编辑惯习之中。

三、编辑惯习的生产

惯习以“策略”的形式外化而起作用。所谓策略是行动者早期乃至童年时期就养成的、[4]通过惯习而表现出来的、为扩大资本占有量和占有场域中的最有利的位置以获得更丰厚利润而对游戏走向的一种判断和姿态。编辑惯习作为生产策略的原则,编辑行动者即在其指导下,为自身利益,根据各种资

本分布与斗争的实践境遇,对编辑实践走向加以判断并使用最利于自己的行动姿势,保证实践的顺利进行。

1. 面对经济界的策略。编辑以传播精神文化为旨归。编辑不能做经济的奴婢,否则不利于履行文化职责。因之,编辑惯习对经济界保持足够警觉,与其保持一定距离,采取有限抵抗的策略。编辑惯习一方面立足于“编辑与经营分开”理念和制度设计,对广告或来自财团的支持签署隔离协议,即其不能直接参与或左右编辑行为,来辩明立场。另一方面,出于新闻出版业是一种公共利益信托事业的信念,自觉站为专业的社会公器姿态,坚决不出售书刊号、版面,不做有偿新闻,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维护公平正义。但毕竟经济实力是编辑生产与再生产的保证,是产业经营发展的需要,也是推动编辑惯习生成的经济迎合策略。在收视率、发行量、点击率等作为评价媒介实力指标的今天,在广告收入成为一种重要收入来源的情况下,经济资本会通过收视率、发行量、点击率等符号资本,影响编辑文化资本的运用。于是,编辑惯习在某种程度上又“冠冕堂皇”地获得向经济资本“投怀送抱”的正当性。

2. 面对知识界的策略。编辑实践是一种有别于其他文化生产传播的实践,它与文化知识的生产者和消费者紧密相关,与后二者打交道是编辑实践的重要内容。我们不妨将之化约为与作者和读者的关系,但无论作者还是读者,也只是把他们看作知识界的代表而不是全部。

作者或读者在实践过程中界定是困难的,其身份可以互换,因其掌握的文化资本的数量、质量和占位的不同以及价值理想各异,与编辑场域(媒介)的关系就有亲疏远近的区别。对于作者来说,第一种关系是疏远,对编辑活动、媒介生产不感兴趣,只是沉迷于自己的研究、创作、工艺,和属于同一场域的行动者们唱和而志满意得;第二种关系是妥协,并依赖编辑活动、媒介获得自己的文化资本,把学术、创作和时尚流行混为一谈,通过发行量、上镜率、收视率等换取经济的、文化的、符号化的附加资本,名利双收;第三种则是矛盾,他们恪守公共角色,拒绝向媒介献媚,拒绝媒介生产、编辑活动对学术、文学艺术等领域的渗透,但又需要把终极关怀、人文理念推广到更广阔的社会空间,媒介又是不可多得的传播平台,他们警惕又无奈。对于读者来说,则对编辑实践的成果(媒介产品)表现为赞同或部分赞同(支持或部分支持)、曲解、批判抵制(包括反面解读)和袖手旁观或不关注。

面对这样的关系,编辑惯习主要生成捕获策略和商议策略。编辑行动者通过媒介编辑方针、选题策划、稿源组织和市场调研与培育,实现对作者和读者的捕获。但作者或读者有时不会“乖乖就擒”,编辑惯习则促使编辑行动者采用商议策略,和作者谈论写作和编辑方案,研究读者需要,回应读者呼声,协商一致,各取所需,即使是有作者或读者抵制、不认可,编辑惯习同样提供商议的办法,通过各具立场的呼应和默契使各方达成平衡,纵使表面上有时看起来似乎水火不容。

3. 面对社会团体的策略。媒介是社会的中介,与媒介打交道可取得相应的社会利益,故而媒介就成为各种社会力量的交织点。因此,编辑实践会遇到来自各种社会团体的交涉,比方各种企业、利益集团(包括协会组织、娱乐机构、体育团体等)、非盈利组织(消费者协会、妇女青少年保护组织、宗教团体、环保组织、动物保护组织等)。企业及一些社会团体有时会以经济资本的面目出现。但很多时候社会团体,尤其是非盈利组织会以其他方式和媒介接触,比如公共议程设置、提供一些信息、媒介公关等,以达到各自目的。编辑由于是媒介的核心,就要代表媒介直接和它们打交道。在此过程中,编辑惯习生成见机行事策略。如果与社会团体合作有好处,比方为了社会公益,编辑行动者就会考虑与其合作;如果没好处或者好处不大,也许编辑行动者就会无动于衷,对社会团体提供的信息、媒介公关等置之不理;如果有社会团体违法乱纪不守规矩、侵害公众利益、违背道德或做了什么不光彩的事,马上就会成为媒介监督的对象,给予揭露和批评。

4. 面对媒介内部权力的策略。编辑场域内部(媒介内部)充塞着媒介体制、管理制度、企业文化等。根据具体的情况,编辑惯习首先采取默认与服从的策略,按照规章制度、组织文化因素和微妙的领导偏好“照章行事”;但当遇到和领导文化、偏好等冲突的时候,比方有些选题不应屈服于领导

的意图而应有所突破时,编辑惯习要么产生磋商迂回策略,与领导直接或者间接如选派代言人磋商,几经迂回寻求机会;要么编辑行动者就采用戴“假发”策略——表面上为媒介组织工作实际为自己工作,制作出选题或方案等去和别的媒介、工作室合作,利用“跳单”的方式,实现自己的目的。至于编辑行动者们之间,则多采取竞合策略,有竞争也有合作,既有共同的利益目标,也有各自的利益诉求,矛盾而灵活地共同开展编辑工作。

5. 面对社会监督力量的策略。社会的监督力量来自各方。因为新闻出版媒介在社会中的特殊地位与作用,受到的监督就更为密集和强劲。编辑行动者可谓在监督的“枪林弹雨”中前行。为了应对监督,也潜在地切合编辑资本本质意义上的利益需要,编辑惯习标榜专业主义策略。客观公正,遵循规律,追求真理,求实创新,一切都在“专业”的盾牌遮掩下进行,一切都以社会认可、服从的“符号权力”方式合法化。如果编辑行动者涉嫌钱权交易、沽名钓誉等劣迹行径,则会受到 “口诛笔伐”批评教育、经济惩罚乃至“即行革职”和法律制裁。

参考文献:

[1] [法] 皮埃尔·布尔迪厄. 实践感[m]. 蒋梓骅,译. 南京:译林出版社,2003:80.

[2] [法] 皮埃尔·布尔迪厄,[美] 华康德. 实践与反思——反思社会学导引[m]. 李猛,李康,译. 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128.

[3] 包亚明. 文化资本与社会炼金术——布尔迪厄访谈录[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62.

公式编辑篇6

ME系列:行业/商业用户的最佳选择

本刊编辑部 2007年大洋公司推出ME系列产品对大洋来说有什么特殊的意义?

张洪涛 广电市场可以被细分为广播级市场、专业级市场和消费类市场。实际上,大洋自成立以来一直定位在广播级市场,服务于部级/省市级电视台、大型影视制作机构等用户。随着十几年的技术积累和产品市场拓展,截止到2003年,大洋的非线性编辑产品在国内已达到50%左右的市场占有率,也就是说,未来继续增长的空间已非常有限。实际上2002年大洋已意识到这个问题,并已开始在专业市场进行市场调研,调研的结果是当时的专业市场容量不足够大,不是介入的最佳时机,但对专业市场的关注却从未停止过。2004年,基于准确的市场预测,公司正式启动专业级非编产品的规划,研发,并于今年年初正式推出了ME系列的非编套装产品。通过以上的回顾,我们可以了解到,ME系列产品的推出有着两层重要意义:对于大洋来说,标志着大洋完成了从广播级产品供应商到广播级和专业级产品供应商的转变,极大的拓展了企业发展空间;对于用户来说,ME系列产品的推出,使他们在购买专业非编产品时根据不同应用,有了更多的灵活选择空间。

本刊编辑部 大洋ME系列产品与竞争对手相比优势体现在哪些方面?

郑鸣昊 ME系列对大洋公司来说,就是把成熟的技术不断地加以组合。我们拥有非常成熟的非编产品D3-Edit,到目前为止全球大约有万套D3-Edit在使用。我们把D3-Edit的很多功能移植到ME软件中,包括粒子效果、自动白平衡以及真正意义上的带厚度三维字幕等。ME不但能够使用户实现快速剪辑,还能方便地实现节目包装。除此之外,我们还根据行业/商业用户的实际需要定制了大量的新功能。

本刊编辑部 ME系列产品最大的功能特点是什么?

郑鸣昊 ME系列产品最大的特点就是“全”,它不仅包括视频剪辑,还包含丰富的包装功能、字幕的制作、音频的制作,不需要过多地依赖第三方软件就能够实现这些全面的功能。

本刊编辑部 ME系列已经推出标清版本的产品,高清产品的开发进度如何?

郑鸣昊 我们已经正式推出了ME-100/ME-200两款标清非编,在本次展会上我们也向大家展示了高清版本的ME-400,这个新版本将在9月底、10月初推出。

本刊编辑部 ME系列的高清版本是否支持P2 HD和XDCAM HD?

郑鸣昊 实际上大洋公司从很早就与松下进行P2方面的技术合作,也是松下在国内非编厂商中最早开始P2合作的一个厂商。大洋从2006年开始也逐步与索尼公司合作进行XDCAM、XDCAM HD的开发,到目前为止大洋高端的非编产品已经全面的支持P2和XDCAM/XDCAM HD。ME系列非编中的标清版本就已经全面支持P2和XDCAM,在高清版本中当然也支持P2 HD和XDCAM HD。

本刊编辑部 高清原码素材的编辑效率如何?

郑鸣昊 高清通常用到的原码格式大概有三种第一种是HDV,包括HDV 1080i和HDV 720p;第二种是P2 HD,它用的是DVCPRO HD的格式,还有种是XDCAM HD。在ME高清版本中,三种格式都能支持。如果单谈HDV的话,在一个目前主流配置的Pc平台上,可实现三层原始码流的HDV实时编辑。

高、标清混编:是现实也是趋势

本刊编辑部 ME系列产品是否支持不同的分辨率、不同的制式,不同的帧速率的高标清混合编辑?

郑鸣昊 ME产品充分考虑到多种情况下的混编。比方说高、标清的混编,在实际应用中,用户的素材可能会包括DV、HDV等多种格式,这种情况下混编对用户来讲是必须的。ME软件完全能够实现高清实时下变换或标清实时上变换,考虑到高标清画面比例不同,在上/下变换时也提供了多种方式在时间线上实时地调整,来适应不同的节目要求。在此基础上,对于高清素材下变换到标清素材,我们还提供了模拟摄像机推、拉、摇、移的方式,实现了在编辑阶段对原素材的二次构图。

实际上高清之间也会有混编的,不仅是多种格式的混编,可能还会有不同分辨率的混编。大家都知道,Lull HD的分辨率是1920×1080,如果你正在编辑个1920×1080的项目,就需要把HDV1080i的素材上变换到1920×1080,在ME中这种上变换也是实时完成的。

本刊编辑部 请介绍一下ME标清和高清产品的价格。

公式编辑篇7

关键词:新闻编辑 空间扩展 新闻控 新闻框

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随着新闻信息在报纸、广播、电视、网络、手机多个媒体平台自由而快速地传播,信息冲撞存在于不同媒体编辑室中,新闻信息的生态治理已经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新闻编辑的存在就是促进不同媒体之间戮力合作,取得和谐一致的观点。并且在文化观、道德观、价值观和利益等方面,促进各个媒体的平衡。制衡赘余的新闻信息,甄别过滤虚假消息,舒缓社会压力,提升程序控制的专业性,推动新闻文化的健康发展。新闻编辑在媒介融合的时代成为必不可少的新闻守门人。

新闻编辑外部空间的扩展,主要表现为媒介的快速融合和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的出现完全改变了人们的生存方式,促进了所有媒介的融合,这种媒介的融合主要表现为:各种传统的新闻媒体,都以数字化的形式走入了网络,人们的生活场景与空间格局,都变成了虚拟的领域。网络把应有尽有的新闻尽收眼底,人们通过任何媒介形式都可以阅读到新闻。新闻的提供者可以是专职的记者,也可以是公民记者,人人都可以成为新闻源。各大公众媒体和草根媒体联合,新闻。集团融合,是指集合传统和现代的多种媒体,实现资源共享,多媒体平台合作。这些融合的方式,极大地推动了海量信息的高度聚集。

云计算的出现,推动了各种复杂应用服务系统的高度整合。云计算使我们在电脑面前不用马不停蹄地下载更新软件,不用提心吊胆地查杀病毒,不用煞费苦心地购买内存条,更不用打电话请维修人员上门维修。我们将丢弃存储介质如光盘、u盘甚至硬盘,一切数据、软件都在 “云”里面,你只需要一个浏览器,随时随地连接到“云”上,随用随取,按量按需付费。而互联网就是通向“云”的那架“云梯”。2010年被称为中国云计算发展元年。信息极速增长,“2010年互联网上一天的流量就相当于美国国会图书馆200年所积累信息的100倍;未来十年,整个世界网络用户可以达到75亿,信息产业的信息量还会增长270倍。”[1] 媒介的融合最终将汇聚在网络上。依靠网络,新闻编辑可以在线漂移操作,“在内容制作上打破传统媒体的采编模式,实现内容采集的透明、互动、个性化;在载体模式上实现互通、互用、互利,将平面纸媒、网媒、论坛、SNS、电视、广播、手机、户外、分众等不同载体进行汇聚应用;让不同载体、不同受众、不同信息、不同发行渠道融会贯通”。[2] 新闻双向传送,编辑的多重角色,新闻服务的个性化、多样化、多粒度。人机交互,通过人群参与促进新闻快速传播,群体智能充分融入网络。新闻编辑面临的信息环境日趋复杂,空间范围日益扩展。

媒介融合的新闻编辑将是云编辑。在英特尔“2015云愿景”中提到未来的云计算是更高效、更安全、更简单的。云编辑将通过网络进入全面云媒体时代。随着互联网日趋成熟以及基于互联网的服务激增,云媒体目前正受到互联网数据和流量的爆炸性增长的驱动。截至2015年,将有超过25亿人及100亿台设备访问互联网,信息接近极限容量,而且资源受限的数据中心的日益增长的空间需求,使云编辑将成为公共云、私有云、媒体云、信息云等各种信息的整合手。云编辑的平台,是一个真正的联合系统,表现为多个平台融合后良好的互操作性。这是一种模式的转换,当云编辑在后台把所有的信息、新闻内容筛选之后出来,用户的才可以收看到需要的新闻。

互联网和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促使新闻编辑室的内部空间不断扩展,它不仅体现在传媒技术的更新换代,更体现在新闻生产方式和传播方式上的重大变革。

(一)新闻编辑室中各种媒体技术的高度融合。当代的新闻编辑室,是媒介融合的新闻编辑室。新闻传播的方式通过网络媒体、有线数字媒体、无线数字媒体、卫星数字媒体、无线移动媒体等新媒体形式进行传输,其主要特征都是在数字化基础上的媒介融合,由此引发了传统媒体新闻编辑方式的变化。在媒体技术的推动下,所有的新闻从采写到编辑都是以电子版的形式,从一个电脑的终端到达另一个电脑的终端。自动组版技术和排版电脑化,对新闻编辑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新闻编辑会不断更新编辑方式来反映新闻事件的最新发展。信息中心成为一个开放的系统,编辑和读者之间可以通过网络互动。新闻的来源不再是单一的线性,而是呈现出多维态和立体化的趋势。所有新闻借助于各种媒体技术进行多维态传播,新媒体技术促进了强大的媒体联动,使不同类型的媒体介质不断延伸,实现新闻内容的增值。

(二)新闻编辑室中各种编辑方式的整合运用。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新闻编辑方式呈现多种形态:1、多元新闻编辑方式,就是把各种媒体中的即时新闻进行提取,同时对职业新闻工作者采集的新闻和草根新闻工作者采集的新闻进行比较,根据普通消费者的需求进行新闻内容框架的设计,制作出不同媒介形态的新闻产品,通过不同的传播渠道传递给消费者。2、精确新闻编辑方式,就是新闻编辑,根据特殊的消费群体,不同的兴趣爱好,不同的职业面貌,制作出具有独立思想、独特视角,独有表达,独特认识的新闻,并通过精确的编排传递给特殊需求的消费者。3、互动新闻编辑方式,就是新闻在双方的交流中产生,新闻的文本由新闻事件、背景材料、资料链接、专家点评、网友评论、音频传播、视频展示等组合报道方式表现,新闻得到多维态的释放。

公式编辑篇8

属于未来的报纸编辑部也许会从美国东南部最大的报纸《亚特兰大每日》诞生。该报总编辑朱莉娅・华莱士已经无所畏惧地颠覆了报纸的组织结构图,彻底改造了新闻的生产过程。

或者未来的编辑部会很快采取《圣何塞信使新闻》的做法。该报的执行总编凯若尔・哈顿大胆地预言并“预警”:“这里的每个人都知道自己6个月后的位置。我没有承诺将设置商业编辑或者体育编辑和城市版编辑,因为我们也许不需要这些内容。”

或者未来的编辑部可以超越甘耐特旗下的《得梅因记录者》的做法。如今,该报的编辑部已经改为“信息中心”,扩大了在线新闻的工作量,加入了“未来派”的尝试,比如设置了数据计算、统计岗位,合并或取消了一些传统的编辑工作岗位。

或者明日的编辑部正从华盛顿特区穿越波多马克河发出一道微弱的光芒,那里的新贵“网站/网报”――《政客》已经从顶级主流媒体掠夺人才,并不断鼓吹新鲜、时髦,多媒体的报道形式。

多年来,新闻从业者们一直为编辑部大的变动而争吵,特别是“在线革命”带来了大量的新的工作任务,相伴而来的还有减员缩编,导致更少的人不得不完成更多的工作。现在这些变化急速冲向了一个极端,这个极端看起来像是为了报纸的生存和成功,要把通常意义下的纸媒体编辑部,变成一个多媒体中心。

《亚特兰大每日》的编辑部重构

参观《亚特兰大每日》编辑部,在其位于亚特兰大城内的三层楼的总部慢慢走过,你会觉得这里的家具很久没怎么换了,那些到处张贴的用词并不那么讲究的小海报和用小玩意儿装饰起来的看起来很普通的桌子和小办公室,编辑部的热闹和杂乱反而让人觉得熟悉和舒心。《亚特兰大》和《亚特兰大每日新闻》分别诞生于1868年和1883年,两报于2001年各并为一家《亚特兰大每日》,是美国东南部最大的报纸,曾9次获得普利策奖。

《亚特兰大每日》并不只是在重新思考新闻,而是试图超前获知新闻业的新的运作模式。

经过数月的头脑风暴和计划,包括紧张的几周时间供大约一半的雇员申请新的或不同的岗位,今年夏天《亚特兰大每日》废除了传统的编辑部,并把其改造为4大部门而不是原来的十几个部门。

4个部门中的2个,是生产内容的:新闻信息部是最大的部门,提供最新新闻和其它直接提供给网站的素材;拓展部负责那些爆炸性大新闻、调查监督式的新闻,主要是为纸质早报供稿;其他两个部门,数字部和印刷版部则各自从以上两个部门提供的内容中做出选稿,印刷版部负责出版《亚特兰大每日》,数字部则负责该报的网站省略。

内容和产品团队都有各自的领导人,互相之间保持密切联系。但是没有―个人对这两项业务进行从头至尾的总负责。优先考虑网络需要的策略在各个方面得到体现。编辑部已经不再设下午晚些时候的编前会。但下午1点半,头版人员聚集在头版编辑处开会(总编辑通常不参加),同时参会的还有几个工作职责与报纸头版有可比性的网站主页的编辑人员。“动作从基层开始,而不是命令自上而下”,是编辑部改革后的口号。

“我们过去有一个为‘旧世界’打造的编辑部,”华莱士总编辑说。“在旧世界里,采编人员控制着印刷版报纸,但对报纸的网站没有控制力,我觉得那是一种在未来不能取胜的状态。我们不能再仅仅做一家纸质媒体了。我们需要成为一家新闻信息公司。网络即将成为一种新的大众媒体,印刷版报纸将定位于那部分已经成家立业的人。”总之,更年轻一些的网络媒体受众需要的是,“帮助我在亚特兰大畅游生活,”然而较这部分受众年长的印刷媒体受众所寻找的是“报纸奉献有深度的本地新闻”。

所以,新的编辑部结构强调提供不间断的新闻升级,提供生活娱乐指南和互动多媒体的新闻报道,该报网站目前每月访客为500万人。印刷版报纸的日发行量为36万份,周日发行量为52.5万份,强调深度报道和调查性报道。

“客观地看,新闻信息应该首先考虑刊载于互联网,因其速度最快;而调查性报道则首先考虑印刷版报纸。”拥有该报独创的新头衔的“文化与变革总监”肖恩・麦金托什说,“这种观念的变革就像火箭发射一样快速。”

重构后效应

一个周三,《亚特兰大每日》记者克雷格-施奈德正赶着去参加郡议会,他的手机响了。是编辑打来的,他被改派去参加一个关于本州的家庭服务的新闻会。施奈德曾经是报纸的社会服务记者。现在他负责健康和医疗,但是他仍旧时不时被派去报道社会服务方面的内容。他赶往新闻会,迅速写出了供给网站使用的突发新闻稿。然后匆匆赶往郡议会,回到编辑部,写出供给次日印刷版报纸的这两次采访的稿件。

“现在这对我来说是很平常的工作,”他很坚定地说。“我感觉在现在的运作方式下,我必须绷紧神经,迅速深入进去,获得信息,然后迅速成稿。”

“一般情况下,我们要求记者就新闻事件迅速写成150~300字的快讯供给网站使用。然后再为第二天的报纸写稿。”新闻信息部主编迈克尔・卢珀说。为此,报社成立了一个由3个人组成的“急件编辑室”,该室专门负责从记者那里接稿,完善、编辑稿件,然后供给网站和印刷版报纸。

需要强调的是,在这样的操作模式下,一旦采写和图片团队把作品传到下一个流程,他们就失去了对作品的控制。在传统的编辑部系统中,一个版面编辑能够从策划到派遣记者、出版,掌管这个版面的制作全过程。现在,打个比方说,一个在新闻信息部负责带领体育报道团队的编辑,无法控制如何刊发他的作品。真正决定如何刊发的权力在数字部和印刷版部。有人担心这样做会丧失工作连续性,但是有人认为更好的沟通和协作会解决这些问题。负责采编的领导应当常规地寻求与印刷版报纸版面编辑和在线版“频道主管”的沟通协调。

有趣的是,记者并不因此而感到有压力。卢珀介绍:“记者不必担心供给在线版的稿件的长度,写上300字就行,马上把精力转到印刷版上。对于大多数记者来说,这并不难。现在这一切变得越来越简单。”

数字部主编罗宾・亨利认为:“在向记者们灌输首先考虑网络需要的概念上,我们做得足够好了。我更倾向于我们现在正处于第二阶段――我们还没有把网络放在心目中的第一位,但是我们已经开始在对待网络方面变得更聪明了。记者必须不断问自己,这有趣吗?这是否会成为大家的谈资?这是不是那种用多媒体来表现会更好的新闻?”

这些在线能量得到发挥的同时,你也许会认为负责印刷版报纸的印刷版部面对看起来比较明朗的收缩趋势会变得很焦虑。但是一些编辑表示他们并不担心。“我们能够集中精力在报纸上。突发新闻本身已经不是我们关注的焦点,”印刷版部主编伯特・卢夫顿说,“我们要做的是解释事件的发生,并做出分析,写读者想要在报纸上读到的东西,我希望读者能够感到报纸质量提升了,编排更加有序、更加经过精心思考。”

向印刷版报纸供稿是拓展部的主要工作内容,资深编辑汉克・克利巴诺夫为该部的主编:“我的团队里分工明确,有专人分别负责调查研究、整理撰写稿件、分析数据制作图表,同时还有商业和体育方面的专家。被大家昵称为‘狗窝’的机动记者组由6名记者组成,也是拓展部的员工。这些记者主要是充实都市报道。这些记者每天主要的任务就是出去‘找麻烦’,他们开着车慢慢地在街上转圈,寻找新鲜的故事,这些故事是我们城镇的一部分,也是城镇上人聊天时谈资的一部分。我们这个部被认为是报社的精英团队,而新闻信息部的员工则被认为是做简单工作的‘工蜂’。在报社进行大规模改革前,员工们被要求针对新的组织结构申请职位,相当大比例的员工都希望能够进人拓展部工作,例如,有44个人申请我们部里‘整理撰写稿件小组’的4个职位。” 负责管理报社改革过程的麦金托什意识到了这一问题。“我们不得不改变我们的薪酬设置,我们必须保证那些捕捉突发新闻、向网络供稿的人员将得到充分的重视和回报。”

“裁员”与“加强网络报道力量”并举

像多数编辑部一样,考克斯新闻集团旗下的《亚特兰大每日》也缩编了。2007年春季,43名雇员被“买断工龄”。现经过编辑部改革,共有雇员435名,之前该报共有535名员工。改革同时还达到了提高效率,挤压出不必要的资源的效果。

“用更少的人做更多的事的关键,是简化组织结构”,副总编辑詹姆斯-瑞说。当然,报纸所承载的很多传统功能和服务被牺牲掉了,比如:

1、3月份,报纸将发行范围从原先覆盖乔治亚州的159个郡、同时覆盖周边地区的几个州,缩减为覆盖乔治亚州北部的66个核心郡和少数几个北卡罗莱纳州、田纳西州的下辖郡。发行量也主动缩减了20余万份。

2、一些报道范围缩减或者被合并。不再设全国新闻记者。报道地方电视的记者由2人缩减为1人;交通与公共运输报道部门合二为―;原来专门负责可口可乐公司报道的记者,现在报道内容拓宽到了食品和饮料。

3、对于外地区的新闻、特写和体育报道,报纸将更加依赖于通讯社。该报放弃了影评版,将减少派体育记者采访国内其他地区赛事的次数。

4、大约有20个编辑岗位被裁减掉了。编辑岗位的层级减少了,而每个团队领导实际上带的“兵”比以前多了。“从记者到我之间,以前的隶属关系间隔最多达6级,”总编辑华莱士说。现在已经不超过3级。

某些方面的报道覆盖面积增加了,更多的资源如今给了网站。数字部的雇员从50人增长到了65人,同时,拥有180人的新闻信息部将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网络内容的报道上。《亚特兰大每日》加强了对当地地方法庭、郊区发展和社会、休闲活动等内容的报道。

报纸发行人约翰・麦罗特表示全力支持总编辑华莱士的决定,称之为“商业时代最好的总编辑。”并认为她全力平衡报纸使命与人力资源的努力是双赢的。“真是美好的时光,我们坐下来谈,讨论怎样才能既提供给读者最好的服务,又能服务于我们的商业模式。如果我们必须要对付经营问题,我们干脆先动摇一下报纸传统商业模式的基础。”

《达拉斯早新闻》的西班牙文版日报《日讯》的发行人兼总编辑吉尔伯特・贝隆有一个明确的想法:“我们的运营收入已经不支持我们采用先前的运营模式了,我们必须做点什么”

贝隆最重要的观点也许就是伴随着读者对印刷版报纸的“地区、全国和国际新闻需求的下降”,“本地新闻将重新崛起”。

《圣何塞信使新闻》执行总编凯若尔・哈顿已经就这些方面做了很多尝试,这家报纸原隶属于奈特里德报业公司,现属于威廉・希尔顿的传媒新闻集团。这份发行量23万份的报纸拥有员工200人,大约是该报网站兴旺发达前人数的一半。像很多总编辑一样,哈顿希望自己能改变那种“印刷版报纸第一、在线版第二”的概念。为了节约人力,该报减少了对通讯社稿件的编辑层次;对一些不需要太多版式设计的版面,设定了可供选择的固定版式;让一些版面编辑自己撰写自己版面的头条;减少后勤工作人员的数量(4个执行总编辑共用一个助理);放弃对一些郊区地区的报道,撤回亚洲记者站;扩大单个记者的报道范围,比如,先前报道微处理器工业的记者,如今报道范围包括了更本地化的商业信息。哈顿希望保持本地新闻和商业新闻的密度,并且保持“至少某种程度上的研究型报道的工作。

甘耐特公司旗下各报正在把他们的编辑部重新定义为“本地信息中心,”即一个能够通过印刷媒体、互联网、移动手持终端和“一切可能切合读者需求”的方式,收集和信息的中心。该公司旗下《得梅因记录者》总编辑卡罗琳-沃什伯恩这样描述:“具有启发性的监督报道,有惊人洞察力的调查性报道,讲故事的笔法,严格本地化的报道范围,数字化,加上奇思妙想。这才是一份报纸的最佳组合。”

发行量15万份的《得梅因记录者》有195名采编人员,比2003年的巅峰时期减少了不到10人,现在正在加强在线报道的火力。例如,该报的数据部正在努力发展报纸的数据库,从发行范围内的大桥的安全性,到在该地区境内进行自行车穿越所能找到的卫生间的位置,都在数据库需要纳入的范围内。沃什伯恩通过对部门人员进行压缩,挤压出了一些新的位置给在线内容的编辑人员。为了强调在线内容,该报网站正在开发多媒体式的记者出镜评论板块。

在甘耐特的另一家发行量为11.5万份的《威尔明顿每日新闻》,执行总编辑大卫・莱德福德继续强调本地新闻和调查性报道。莱德福德手下有138名员工,比3年前减少了15人。该报已经将城市部和商业部合并,并将几名机动记者和版面编辑充实到多媒体工作中。一名职员成为了一名早新闻记者,同时负责在线版和印刷版的早新闻采写,一名版面设计人员被委派负责体育视频新闻的制作,大约8名记者能拍摄和编辑视频音频资料。

裁员后,采编人员们的薪水提升了,坚定不移地推进着“新编辑部”的改革,但同时他们也担心今后会进一步裁员。

一家以网站为中心的报纸

“超酷”,是你参观《政客》位于华盛顿特区外罗斯雷恩的办公区时所能想到的最恰当的词。

《政客》创办于2007年年初,吸引了一批全明星记者在该报的网站(省略)工作。该报目前发行量3万份,围绕网站内容,每周出报1~3期。是一家以网站为核心的“报社”。

该报的工作空间是这样安排的,一间大厅中,普通雇员的办公桌位于大厅中央,门口镶有名签的高级编辑的玻璃办公室围绕在周围。

公平地讲,该报定位狭窄,并非主流媒体。该报的报道焦点主要是“国会山政治”、总统选举和华盛顿的议员大厅。作为一个新到者,《政客》将为老媒体们提供以网络为核心的编辑部模式运营经验。

“从第一天开始,我们就力求成为一个专注于互联网的公司,”执行总编辑吉姆-范德黑说,他与总编辑约翰・哈里斯离开《华盛顿邮报》的高层职位,开始了新的冒险。“我们成功地创造了这样的价值观:让我们想写就写,不用去管稿件的截稿期,也不用管是在网上刊发还是登载于报纸上。”

全天候更新内容,所有的文章,不管是刊发在报纸上还是网站上,多数要首先经过编辑部编辑,一些时效性较强的稿件可以先上网,后编辑。

作为一家狭窄定位的报纸,该报强调“杂志风格”。执行总编鼓励作者“用自己的观点和理解来推动故事向不同方向发展”。

作为一家传统的新闻组织,范德黑说,“改变,改变思想,改变你看待你自己工作的方式是很难的,但并非不可能。在这里我感觉自由,让我们一起来体验吧!”

上一篇:新媒体电影范文 下一篇:编辑出版学专业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