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医疗范文

时间:2023-11-06 04:35:54

ge医疗

ge医疗篇1

GE的梦想

GE医疗集团总部设在英国,员工分布于全球100 多个国家和地区,致力于为医疗专业人士和患者服务。在提起“GE医疗在中国”时,杨涛说:“GE医疗在中国的时间已经很长了,医疗IT也有将近十年的历史。”

GE医疗集团从1979 年开始在中国开展业务,在2006年就提出了“立足中国、服务中国“战略,旨在通过设计专为中国市场定制的产品、建立了解本地医疗需求的团队,提供创新的解决方案来满足中国本土市场需求。GE医疗集团在中国的技术研发团队为改善普及型医疗服务开发的一些“立足中国、服务中国”产品,不仅满足了中国市场的需要,而且还被成功推向全球。

杨涛表示:在全球“健康创想”战略指引下,GE医疗集团积极配合中国政府的医疗改革,全力支持政府通过实施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大力提高城乡医疗服务覆盖面、提高医疗质量并降低成本。GE医疗集团将继续向高端医疗市场提供领先的医疗解决方案,同时持续推进其“立足中国、服务中国”战略,切实配合政府基层医疗建设目标,稳步推行基层医疗市场拓展计划。

作为中国医疗信息化的践行者,GE医疗凭借全球领先的医疗技术,丰富的临床经验,以及多年来对中国市场需求的理解,利用其全球研发优势,为中国各级医疗机构,提供更好的医疗信息整体解决方案,提以更好地服务中国卫生信息化建设。这是GE医疗的梦想,GE医疗所做的每一件事都在为实现这个美好的梦想。

启动未来

GE医疗在全世界上有非常多成功的医疗解决方案和经典案例,谈到如何用GE医疗的先进技术启动中国医疗市场的未来,实现GE医疗在中国的梦想时,杨涛说:“GE医疗的信息整体解决方案打破了单个医院的空间限制和不同医学学科间的专业界限,无缝地集成、管理和共享来自不同地域、不同医院、不同专业科室的医疗信息。”GE医疗信息整体解决方案的应用不仅能提高单一医院的医疗水平,其在不同地区、不同等级医院的广泛应用还为解决医疗资源分配不均的困境带来了希望,在提高城市公共卫生服务水平的同时,将优质医疗资源辐射至县、乡、镇等基层医疗机构,从而为中国政府构建惠及百姓、服务应用、资源共享、实用互联的卫生信息管理平台提供有力支持,为处于关键时期的中国医疗体制改革提供了新的动力,启动了整个中国医疗市场的未来。

1. 立足中国、服务中国

中国的整个医改市场正随着政府的投资而加大,而且在不断地加快速度。杨涛说:“GE医疗随着中国医改的深入在这方面的很多投入,尤其是在医疗市场上‘立足中国、服务中国’这样一个理念,可以看得出GE医疗扎根中国的策略和决心。我们和发改委、卫生部在基层医疗和乳腺癌防治等项目推出了新的项目。GE是医疗行业的领先者,这是毫无置疑的。在中国市场,GE医疗在“健康创想”战略指导下,致力于提高医疗服务质量,降低医疗成本, 扩大医疗可及性,所有业务部门都在遵循这个主旨开展工作。”

GE医疗借助全球领先的IT技术,并结合中国市场的特点和需求,开发出一系列有益的医疗IT解决方案。这些正在推广或即将推出的解决方案包括:区域卫生信息协同平台、区域影像数据中心解决方案、远程医疗解决方案、移动医疗解决方案、医院信息集成平台、影像信息管理系统、心内科信息管理系统、重症监护信息管理系统、手术麻醉信息管理系统、电子病历解决方案等。杨涛说:“我们会加大在中国进行产品研发的力度,做很多中国制造、中国研发、中国生产,以及中国销售的产品。这些产品更多的是围绕着如何更好的解决基层医疗、区域医疗的问题,以及解决不同技术领域的医疗难题。我们在北京和上海有强大的研发队伍,这些研发团队能够把GE医疗在国际上的成熟技术和优秀的资源带到中国来,并被中国所利用。现在我们也正在推进并加大研发计划。GE今年在成都成立了创新中心。创新中心和传统的研发中心不一样的地方在于‘如何更好地把技术与本土的需求结合,并且能够有机的和一些本地的合作伙伴将这些技术尽快地落实到项目当中,落实到医院或者政府的需求当中’。”

杨涛还特别强调:“GE医疗在信息化方面的成功案例不止在医疗影像类,其实还有很多其他科室的临床方案,以及区域医疗卫生、公共卫生领域的一些项目。比如:实现影像的交互的区域医疗信息中心和公共医疗卫生领域的相关解决方案等都是GE医疗非常擅长的。”

2.“春风计划”为基层医疗吹来拂面春风

2011年2月22日,GE医疗集团在北京宣布:为切实配合政府“保基本、强基层”的方针和健全基层医疗设施与机构的目标,GE医疗在GE“健康创想”战略的指导下,全面启动支持和关爱基层医疗的整合战略“春风计划”。该计划从四大方面着手,即推出符合基层医疗市场需求的高性价比产品、健全基层医疗机构覆盖网络、推广医疗信息技术解决方案、强化基层服务和培训,以建立全方位基层医疗支持体系。根据“春风计划”,在2011年,GE基层医疗团队将与地方政府合作开展“乡镇卫生示范院”项目,以7个核心城市为中心,向周边辐射,为乡镇医院提供更优越的医疗设施和完善的解决方案,惠及更多基层患者。

Centricity数字影像PACS/RIS解决方案就是GE医疗根据国家医改的方向而推出的放射科信息系统解决方案,特别适合县医院能力建设的项目。这一方案以IT技术为核心,整合影像科室设备和医生资源,实现登记员,技师,报告医生之间的工作流程协同和患者资料的共享,使得放射科整体运营成本下降,接诊能力上升,解决基层医院资源不足的问题,并使患者能够便捷的在基层医疗机构使用到这些高质量医疗资源。杨涛说:“县级医院能力改造是当前的重点。GE医疗专门针对县级医院的需求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如IT的就绪情况和成熟情况,以及医疗资源,也就是医务人员专业技术能力等,打造出了一套专门针对县医院能力技术方案。以PACS的审片和阅片流程为例,不是固定的解决方案,而是适合县医院自身条件和特点的个性化方案,如:医院具有较好的IT硬件,且医务人员较多,这样的县级医院可以一家独立完成审片、写片、阅片的工作;还有一种是县级医院可以完成拍片的工作,但是审片和阅片缺乏有资质的医生,这就需要上级医院完成相应的工作。”

杨涛还表示:GE医疗的信息化解决方案在技术层面为医生能力和水平的提高创造了条件。Centricity®数字影像PACS/RIS解决方案中,为报告医生提供了丰富的专家报告知识库模板,并提供可自定义的模板工具,这为医院提高诊疗水平和培养年轻医生提供了很好的途径。GE医疗作为行业中的领导者,除了在技术上推动行业的发展外,还在其他方面做了很多力所能及的工作。在“春风计划”中,GE医疗会组织300多场培训课程,为基层的医务工作者提高诊疗水平和技能作出贡献。

3.远程医疗为各级医疗机构构架“通途”

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并不均衡,优质医疗资源大都集中在东部发达地区和大城市,中西部地区和农村医疗资源相对不足。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明确提出“积极发展面向农村及边远地区的远程医疗”,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中西部和农村地区医疗服务水平,方便群众看病就医。

在谈到远程医疗时,杨涛介绍了GE远程医疗解决方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的经典案例。

GE远程医疗系统以远程医疗的业务为导向,提供基于医疗设备的符合SFDA要求的医学影像、心电、病理、监护数据的采集、传输、存储、展现、分析,支持DICOM、HL7、ICD-10、IHE等各种医疗主流规范与标准,可以不断地扩展医疗数据的采集范围,为远程医疗系统的扩展,实现全面的医疗数据交换,系统间集成奠定坚实的基础。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通过考察和比较,选择了GE医疗集团的远程医疗解决方案。2010年9月,GE远程医疗系统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和延庆县医院正式上线,之后又于11月在陕西省子长县医院成功上线。通过GE远程医疗系统,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为延庆县医院和子长县医院的基层医疗机构提供远程诊断、互动式远程教育等服务。2010年11月,卫生部副部长张茅访问子长县医院,观摩子长县医院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的实时远程会诊后给予了高度评价。目前,经过将近一年的临床使用,这一系统已经进行了将近20例疑难会诊,延庆县医院几乎每周都通过系统参加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放射科的临床病例讨论,极大解决了边远地区群众看病难的问题。

杨涛在介绍GE远程医疗系统的优势时说:“GE远程医疗系统是一个完整解决方案,从临床的深度、广度,以及应用的广泛度来讲,在市场上都是非常好的解决方案。与一些仅是视频会议类型的远程医疗技术相比,我们的远程医疗是有标准的。因为GE医疗拥有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的能力,我们在影像信息和远程教育上有非常完善的技术支持,为医生提供的信息有非常好的临床深度,而且最重要的是我们为医生提供的这些信息都是严格符合相应的标准的。让医生在标准之下完成诊断工作是GE医疗非常重要的优势,也可以说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

远程医疗在全世界有很多应用,杨涛表示:GE医疗会凭借自身的全球优势,探寻远程医疗在中国市场上更多成功的应用模式。

IT背景的资深经理人

在谈到医疗行业信息化发展水平时,杨涛说了这样一句话:医疗行业在中国的大型产业中属于IT成熟度较低、IT利用率也较低的一个行业。医疗行业现在相当于十五年前的电信行业,那时电信行业的信息化像现在的医疗行业一样刚刚开始。”这样的一番话源自杨涛在IT行业深厚的行业背景和她广泛的行业思考。

杨涛现任GE医疗大中华区医疗信息部总经理,在谈到她深厚的IT业背景给GE医疗和整个医疗行业带来了哪些价值时,她说:“我在IT行业确实有很多年的时间了,积累的IT经验带给我了非常专业的IT知识,这体现在我对技术发展趋势的准确理解和把握上。我的行业背景告诉我很多行业都会有类似的发展经历,电信行业就是经历了最基础的阶段,直到后来的流程优化和发展到现在的以客户为核心提高整体技术。我相信医疗行业最终也会走向成熟。但是医疗行业一定要花那么长时间吗?我觉得未必,因为从投入上来说,现在不仅是政府再投入的,也有民间资本在不断注入,这些都会加剧这个市场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在医改的推动下,很多其他行业的成熟经验已经涌入了医疗行业中来,这也加快了所有人在思想认识上的提高和统一。我在IT行业做了很多年BI,做了商业智能、数据仓库、数据挖掘等很多方面的事情,也做过很多技术架构、SOA,以及中间件这些内容,所以我可以很清楚地发现行业未来的发展路径。有些时候,我会凭借这些经验和判断告诉医院的管理者,医疗IT未来会发展成什么样,整个行业会走过哪些路,而且一定会走。回到现在市场现状,医疗行业正在进行数据收集和整合的工作,距离数据挖掘和钻取还有一段路要走,但是这样的发展脉络是不会改变的。我从IT行业过来,对蒸蒸日上的医疗行业是报以极高激情的,希望我自身的优势可以通过GE医疗传递给整个医疗行业。”

采访后记

ge医疗篇2

然而,如果没有能够实现医疗信息的互联互通的数据标准,电子病历的意义将大打折扣,区域医疗也举步维艰。那么,我国应该建立怎样的医疗数据标准,这个标准又怎么才能推广起来呢?

信息标准先行

作为我国西部诊疗水平最高的医院之一,位于四川成都的华西医院希望成为区域的疑难重症诊疗中心,通过区域协同机制和信息化手段,一方面提升区域医院的诊疗水平,将华西医院的常见多发病患者分流出去,一方面吸引更多疑难重症患者。

华西医院的这一区域协同发展战略,是我国医疗领域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北京市新的医院分级方案中,已经明确提出三级医院将被规划设置为区域医疗中心。

区域医疗关系到医疗信息在不同医院之间的共享和互联互通。同时,监管部门要想对医疗机构进行有效管控,同样需要医疗信息的互联互通。然而,如果缺乏被广泛认可的医疗信息标准,医疗信息的互联互通只能是一句空话。

医疗信息该如何实现互联互通在我国医疗领域已经被讨论多时。中国卫生信息学会副会长、中国医院协会信息管理专业委员会(CHIMA)常务副主任、HL7中国委员会主席李包罗回顾,大约在15年前,我国医疗领域就开始在争论是否可以建立一个大而统一的系统来实现医疗信息的互联互通。但是我国疆土辽阔,不同医疗机构的差异很大,这一思路显然不可行。

还有人提出建立一个数据集,将最原始的数据元素抽取出来以实现信息的互联互通。李包罗分析说,因为医疗信息不是由一个个独立的元素构成的,数据元素与语境相关,因而这也不能解决数据共享问题。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业界将目光转向以文档为基础的标准HL7(Health Level Seven)。

李包罗介绍,HL7是一个源自美国的国际标准,主要用于医疗信息的互联互通,已有十多年的发展历史。HL7拥有一个国际性的管理组织HL7国际委员会,HL7国际委员会在我国设立了一个附属机构HL7中国委员会,旨在推动HL7在中国的推广,特别是推广HL7 CDA(Document Architecture,临床文档结构)标准。“落实HL7 CDA标准是我国医疗信息互联互通的基础。”李包罗说。

据悉,HL7 CDA是HL7组织的第一个基于XML的医疗行业标准。CDA是一种指定以交换为目的的临床文档结构和语意的文档标记标准,以该标准构建的临床文档可以在HL7消息中进行传输。CDA标准的建立旨在实现在多个异构的系统中交换技术复杂度不同的具可读性的患者医疗文档。

CDA 能使病历文档既能够被机器处理,也能够被人阅读,易于检索和使用。通过XML 分析器编写相关的处理程序,就可以将病历存入到本地数据库或进行相关的操作。CDA标准有助于构建基于XML技术的更高效、灵活的电子病历系统,从而使得用户可以按需获得患者的临床信息,使得患者临床信息成为医疗行为的中心。

李包罗认为,我国标准的建立和美国等发达国家不一样的是,很多发达国家在医疗信息化水平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时才开始考虑建立互联互通的标准,而到目前为止我国医疗信息化尚处于较低水平。在这个时候考虑建立标准,可以充分吸取美国等国家在标准建立过程中总结的经验和教训,少走弯路。

解决人才缺乏问题

李包罗指出,目前我国在标准的制定和落实方面最大的障碍是缺乏既懂医疗业务又懂IT的人才。这是因为随着区域医疗被提上日程,医疗信息互联互通的需求已经非常迫切。

此外,不能忽略的是,区域医疗项目所涉及的资金量较大。“如果一个上亿元项目的负责人缺乏基本的医学信息知识,那不是等于白白浪费钱吗?”李包罗认为,医疗信息化教育非常重要,“如果我们将可能被浪费的资金投到教育上来,就可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医疗行业信息化人才的缺乏,与目前我国高校教育中缺少专门的医疗信息化学科有着很大的关系。李包罗告诉记者,很多国家的大学都设有医学信息学专业,而我国高校基本上没有将其设置为专门的学科,而是涵盖在医学工程或者信息工程专业中,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该学科的发展。

因此,在李包罗看来,解决人才缺乏问题首当其冲的就是在高校设立医学信息学专业。

李包罗认为,填补人才缺口的另外一条途径,是借助GE医疗集团(以下简称GE医疗)等这样具有丰富经验的跨国企业的培训、认证来积累实践型人才。他透露,GE医疗也已经多次与CHIMA洽谈,希望双方能够合作培训人才。

GE医疗集团大中华区医疗信息部总经理杨涛介绍,作为医疗领域的专家型公司,GE医疗非常重视针对技术应用的人才培训。每年GE医疗都会提供从IT管理人员到基层临床科室管理人员再到医院院长的立体化培训课程,与行业协会和政府机构一起培训医疗信息化人才。

针对今年的医改需求,GE医疗针对基层医疗进行培训。杨涛介绍,事实上去年他们就已经走进基层举办了数场基层医生培训活动。比如说,在第一站广西省百色市的培训中,GE医疗为几百名基层医务人员,尤其是IT管理人员、临床管理人员提供了基础培训。

今年3月底,GE医疗在成都宣布和中国医师协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 计划针对基层医师开展多项培训。

同时,GE医疗还将位于成都的GE中国创新中心作为其与中国医师协会合作的一个培训基地。

“GE医疗非常期望和CHIMA等组织携手把医疗信息化培训、认证和标准推广工作推行下去。”杨涛说。

IT供应商将发挥重要作用

作为一个在全球范围内对HL7标准的制定和实践积累了丰富经验的公司,GE医疗已经积极参与到我国HL7 CDA的制定和落实中来,如从国外引进人才来介绍相关的经验。

杨涛介绍,GE医疗一直是全球各相关标准制定委员会的重要成员,他们希望将以往积累的知识和经验带到中国来,从而帮助我国制定一套符合国际标准的适用于中国实际情况的本土标准。

值得一提的是,GE医疗是HL7标准的源头IHE XDS国际标准委员会的主要成员之一。凭借在全球市场积累的丰富的临床信息化经验,GE医疗积极参与医疗行业信息标准的制定、应用和推广,针对跨企业级文档共享、放射影像共享交换、扫描文档共享交换、医学概述共享交换和检验信息共享交换等应用,助力IHE推出多个区域医疗信息的共享和交换的标准平台,推动区域医疗信息化在全球范围内的快速发展。

据悉,在此次大会举办期间,GE医疗正式推出了基于IHE-XDS标准的、以影像协同为应用核心的、支持非影像类临床文档交换的新型区域医疗协同平台(eHealthcare Solutions)。

ge医疗篇3

爱迪生创建于1878年的美国通用电器公司(简称GE)今天已成为一家全球共有30万名员工的跨国公司。公司的经营理念要求从生活、工作、心理各个角度来关注员工健康,改善职业健康环境、预防疾病和职业伤害,同时倡导健康的生活理念,鼓励员工创造健康的行为,积极生活,我们的宗旨是关注健康满意度,鼓励参加医疗保健。

职业人群作为社会人群,也会面临和一般人群相同的公共卫生挑战,但作为某一个特定职业人群,我们同时要关注职业卫生和一般卫生,实行综合健康的模式。我们的医疗卫生健康体系是结合二者的卫生保健和医疗系统,这就不仅仅是伤病维护,还要提供诊室医疗方式,以方便员工就医,为GE安全运行和员工健康保驾护航。我们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职业卫生,职业安全健康风险评估,然后是职业健康和健康教育,要为员工建立职业卫生档案,员工医疗记录由医务人员确认,医务人员负责对体检结果进行解释追踪。

旅行医学是具有GE特点的,为了解决员工出差时的医学问题,为他们解决医疗社区保健卡,包括医保书册、迷你小药箱,还有当地的医疗信息,除此之外我们严格控制医疗质量,执行GE医疗保健政策,保健医疗享有统一标准,公司医疗团队对业务集团进行审核监督,促进医疗服务。利用强大丰富的网络资源,为维护人员进行培训和再教育,积极制定防治预案,比如禽流感。就在最近,美国通用电器公司还获得了由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颁发的“应对流感大流行优秀企业”奖,这是获此奖项的五家中外企业之一。

我们还有工伤病假管理的项目,通过事故风险的管理,改善工厂工作场所的环境,减少工作危险因素,预防事故、减少工伤和缺勤率,无疑提高企业生产率对员工和公司都是双赢的。

ge医疗篇4

中巴签署卫生合作行动计划

本刊讯 10月19日至21日,世界卫生组织与巴西卫生部共同举办的“健康问题社会决定因素世界大会”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卫生部党组书记张茅率卫生部办公厅、政策法规司、国际合作司等负责人组成的中国代表团出席会议。

与会期间,张茅与巴西卫生部长亚历山大・帕迪利亚(Alexandre Padilha)进行了双边会见。双方一致赞成进一步加强在金砖国家框架下的卫生医药合作,以及双边领域在流感等传染病防控、医药创新等领域的交流,推动建立中巴卫生合作机制。双方签署了“中国-巴西2011-2014年度卫生共同行动计划”。张茅一行还参观了里约的初级卫生保健中心、社区急救中心和地区医院。

据悉,本次“健康问题社会决定因素世界大会”围绕应对影响健康问题的社会决定因素进行了讨论,并通过了《健康问题社会决定因素:里约政治宣言》。宣言呼吁各国在国家层面形成统一的健康政策,将多部门参与卫生政策制定过程制度化,确保公平的全民覆盖,并加强针对社会决定因素的监测、研究、证据分享,强调世卫组织在该领域的主导作用,以推动将健康纳入所有政策,减少卫生不公平。

世卫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在开幕式上做了主旨发言,来自60多个国家的卫生部长、120多个成员国的代表,以及联合国专门机构、学术机构和非政府组织等方面的代表、专家,约1200人出席了会议。

卫生部召开东部地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座谈会

本刊讯 10月13日,东部地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座谈会在山东济南召开,卫生部副部长尹力参加座谈并作重要讲话。卫生部办公厅、应急办、疾控局负责同志和相关处室负责人,北京、天津、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等9个东部省份的卫生厅局分管领导、疾控处处长、疾控中心主任,中国疾控中心负责同志和相关处室负责人参加了座谈会。

尹力充分肯定了东部地区疾控工作所取得的成绩,希望东部地区进一步探索新形势下疾控体系建设的策略和疾控工作模式,为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强全国疾控工作提供经验。他深刻分析了疾控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并强调指出,要抓住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契机,在大的历史机遇中寻求疾控事业的发展;要进一步强化防治结合,找到抓手,落实措施,既要充分发挥预防优势,又要在慢性病等防控工作中加强与医疗机构协作配合,让人民群众切实得到实惠;要根据各级疾控机构的不同职能定位,提出不同的能力建设要求,同时加强信息公开和社会沟通,提高疾控工作的社会地位,争取社会各界对疾控工作的支持;要针对辖区主要健康危险因素,提出具体的防控规划,采取切实可行的防控措施,利用最少的资源达到最大的成效,给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会议围绕深化疾控体系建设、构建“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服务模式的策略和措施,推进完善慢性病防治体系建设、建设疾病风险监测评估和预警系统、加快落实疾控工作任务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座谈,并对公共卫生医师培训相关文件进行了深入研讨。

全球首个高度可调的下球管平板X射线系统问世

本刊讯(《中国医药导报》记者 王 丽) 日前,西门子推出了全新X线透视摄影系统Luminos Agile,这是西门子的首个下球管平板X射线系统。该系统具备可灵活调节高度的检查床,这是目前市场上其他下球管系统所不具备的特点。此外,其动态平板探测器可覆盖更大的检查视野,一幅图像即可显示整个腹部情况。Luminos Agile可同时进行X线透视和摄影检查,使系统具备多功能性。

据了解,以往的上球管系统主要通过检查室外的操作人员在控制台操控,而Luminos Agile的X射线管位于检查床下(即下球管),所有检查参数都可直接在床旁设置,有助于改善患者体验和提高医务人员操作的便捷性。

GE医疗“粉爱她・粉红十月”义诊活动在浙举办

本刊讯(《中国医药导报》记者 刘志学)为进一步推广“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的理念, GE医疗中国2011年“粉爱她・粉红十月”防治乳癌全国义诊公益活动来到浙江,于10月18日上午在浙江省桐乡市康石体检中心正式举办。多位乳腺领域专家亲自坐诊,为女性提供了免费查体、彩超等多种形式的检查和诊断服务,活动现场还发放了普及乳癌知识的健康知识读本,并举办了乳腺健康讲座。

作为今年GE医疗中国以“粉爱她”为主题的防治乳癌“粉红十月”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GE医疗中国将联合相关知名医院在全国多个省市开展大规模乳腺义诊活动。今年的义诊活动将浙江桐乡作为一站,一方面是希望帮助浙江地区女性提高乳癌防护意识,降低乳癌发病率,另一方面也希望以此唤起全社会对基层地区女性健康的关注。

GE医疗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段小缨女士表示:“积极开展GE‘粉红十月’活动,推动防治乳癌运动,一直是GE医疗关注的重点领域,也是GE全球‘健康创想’战略的核心内容之一。GE医疗中国自2006年以来,一直大力开展‘粉红十月’活动。我们希望通过自身的努力,和更多的社会力量一道,共同推动乳腺癌防治工作,提高女性健康水平。”

ge医疗篇5

那么,承担着我国医师医学终身教育之重责的中国医师协会对此问题是如何看待的?我国心血管内科医师队伍的现状如何?中国医师协会在这方面重点开展了哪些工作?目前正在进行的医师教育项目有哪些?!

2012年4月6日――“世界卫生日”的前一天,针对上述话题,记者采访了刚从四川成都返回北京不久的中国医师协会会员部主任谢启麟教授。

心血管医师大多“隐身”在内科

身为中国医师协会的会员部主任,谢启麟教授的话题自然一开始就触及了我国心血管内科医师队伍的从业现状。

谢启麟教授首先介绍说:“根据我们对医师协会掌握的信息经过系统分析后发现一个现象:我国的心血管医师大多‘隐身’在内科医师中。这是一个很值得关注的问题。”

谢启麟教授进一步介绍说:“截至目前,我们国家从事心血管疾病治疗的医生大部分注册为内科医师,只有少部分医生明确注册为心血管医生。因此,在具体的管理工作中,你就很难把心血管方面的专业医生从内科医生中区分出来。担任着中华医学会心血管介入治疗培训中心主任、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会长的霍教授曾经从2011年开始了一项专业医师的调查工作。这项调查的结果显示:目前我国从事心血管相关专业的执业医生有25241名,平均年龄为38岁;其中男性心血管医生年龄在58.5岁至60岁之间;平均执业时间为12年,具有高级职称的占40%,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的占33%,从事介入治疗的占25%。”

针对这组数据,谢启麟教授认为:“这些数据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医学专科的执业问题,同时也涉及到了心血管介入的资质问题。这些数据还从另一个侧面说明,就目前而言,我国取得心血管介入资质的医生还只占一小部分。于是,问题就出来了。比如说医生的资质怎么评定?一个心血管医生,你说你有资质,那是个什么概念?是内科医师,还是心血管医师?应该怎么明确他们的身份?这种现象,在现实中占了很大一部分。因此,这些问题引起了卫生部的高度重视。针对这个问题,卫生部开展了一系列的培训和考核工作,来推动我国心血管医生队伍的建设工作。”

谢启麟教授更详细地解释说:“2007年,我国卫生部了《心血管病介入诊疗技术管理规范》,该《规范》的和实施,标志着我国围绕心血管专科医师和介入诊疗的资质认证工作已经正式提上日程。2011年,卫生部展开了‘全国心血管内科专科医师资质认证工作’,对心血管内科医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专科医师准入过程大致的模式是‘3+2+1’,即经过3年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达到行业准入标准,成为行业医师;2年的心血管专科医师培训,达到专科准入标准,成为心血管专科医师;1年的专科医师培训基地的培训,达到技术准入标准,成为心血管介入治疗医师。”

绝无仅有的我国介入医师培训体系

既然卫生部开始重视这个问题,那么,我国是否建立了心血管医师、尤其是介入医师的相关培训体系?对此问题,谢启麟教授介绍说:“我们国家建立的心血管介入治疗培训体系,应该说在国际上是绝无仅有的,因为除我国之外,世界上没有任何国家开展此项工作。”

介绍完这些情况,谢启麟教授继续说:“我们在全国‘统一规范化’的框架下,还建立了针对心血管医师的培训认证体系,对受训医生经过一年的拓展培训,不管他是在培训考试还是做手术的数量上,都要达到规定要求以后,再去参加全国的心血管介入准入考试。只有通过这个考试,整个培训过程才算完成。只有这样,才可以在各个省、直辖市卫生厅、局进行申请。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有相对不完善之处,因为在我国缺少心血管、也包括其他学科的医师准入制度。所以说,从2012开始,卫生部要进一步完善心血管专科医师的准入制度,作为医生来讲,只有先取得心血管的医师资质,才能进行介入治疗。”

随后,刚从成都返回北京的谢启麟教授谈到了他几天前到四川天府的目的:“几天前的3月29日,中国医师协会和GE医疗在四川成都宣布:中国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医师培训正式启动。这个培训项目即是中国医师协会开展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培训项目。这个项目的目的,就在于加强部分试点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使更多的介入医生到卫生部认定的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培训基地参加培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从而培训出更多合格的心血管介入医生,推进中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谢启麟教授详细解释说:“这个培训项目是GE医疗与中国医师协会在人才培养方面展开的深入合作,计划在两年内完成,预计覆盖1000到1200名心血管介入医生。这个项目参考了我国卫生部7大医疗区域的规划设置、地理分布、师资配备及学术地位等多种因素,从卫生部现有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培训基地中选取部分医院,并将以这些医院为中心,两年内将陆续在试点基地医院安装医院手术音视频直播系统,通过该系统可以对医院的手术进行直播展示,进行医学教学等活动,使更多的医生不受手术室空间和洁净方面的限制,能够实时观摩手术全过程,提高心血管介入手术的教学水平。同时计划两年内在全国范围内举办多次介入集中课程培训班,重点面向在二级医院开展心血管介入手术的临床医生,课程内容将围绕心血管介入诊疗技术的应用和进展,手术转播实时分析讨论以及疑难病例讨论等方面进行。同时为激励基层介入医生努力学习,成为优秀合格的心血管介入医生,这个项目设立了GE心血管介入奖学金制度,选拔在上述医院中参加卫生部心血管介入培训考核成绩名列前茅的医生,赞助其参加国际心血管介入学术交流会议。这些内容都将促进介入医师队伍的建设。”

医师培训工作亟需社会力量支持

在采访中,谢启麟教授还说道:“我国医师继续规范化培训的现状,是建立在医学科技发速发展的大背景之下的――比如说介入治疗技术。回溯历史,我国介入诊疗技术自2003年开始,驶上了快行线,并呈现出‘三多’现象:希望接受介入治疗的患者数量多、开展介入治疗的医院多、能够进行介入治疗的医师多,同时也存在各地区的各级医院培训规范不统一的现象。因此,在我国冠心病介入治疗的发展趋势中,最重要的就是‘规范化’――既包括技术的规范化,也包括管理的规范化,而规范化的前提是大规模的系统培训。”

谢启麟教授进一步诠释说:“但是,大规模的介入医师规范化培训就需要足够多的培训中心,不仅需要大批合格的师资力量,也需要大量的培训设施及更多的国内外培训资源机会,但仅以目前国家卫生部和各地区各级医院的资金实力是远远不够的,因此,中国医师协会在人才培养方面,大力寻求社会资源合作,共同促进中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公益发展。另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在过去的10年间,我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技术发展非常迅速――不仅介入例数于2011年达到了33.3万例,而且在介入新技术、新器械的推广应用方面,也已与国际接轨。但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我国介入心脏病学领域的发展并不平衡,不仅在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上与国际存在相当大的差距,而且在规范化培训上也有很漫长的道路要走。在介入医师培训工作上,除了卫生部和中国医师协会的大力支持外,也迫切需要得到海内外社会力量的帮助。所以,前不久在四川成都启动的中国医师协会与GE医疗中国开展的“加强中国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疗医师培训项目”,无疑就是其中一个有益的尝试。”

提及这个培训项目和GE医疗之间的关系,谢启麟教授解释说:“首先,两个机构有着一致的愿望,即:降低医疗成本,提高医疗质量,增加民众的医疗机会,使更多的人都能够接受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其次,GE作为一个跨国高科技公司,他们在拥有高技术的同时,也非常希望能够满足更多的本土化特点的需求,希望在中国对这些培训项目进行支持。他们除了自身所拥有的技术之外,还需要与中国的医疗界进行合作,使更多的患者能够享受到应有的医疗服务。第三点,GE有能力推动培训项目的进展。在成都开会时的讨论中,有医院的代表就提到:‘现在心脏界的医生在影像上的需求,以及在该项目的培训中,不只是要增加学员的培训质量,同时也希望提高培训专家的水平。’所以,GE有自身的专家团队,尤其是从事影像领域的专家,用他们的技术力量推动中国医疗行业的发展。”

在采访中,谢启麟教授再次强调了中国医师协会在加强中国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疗医师培训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他说:“中国医师协会开展的此类培训项目,旨在加强部分试点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介入医生的专业技术水平,从而培训出更多合格的心血管介入医生。”

ge医疗篇6

1、更新护理管理和服务理念,提高护理质量。做到以人为本,注重人性化服务,深入开展好“病人满意在科室”的活动。严格执行保护性医疗制度,随时为病人着想,对病人的病情、手术效果、手术并发症等,术中不予议论。切实转变服务理念和工作模式,保证以最佳护理工作状态为病人服务,满足病人一切合理的需求,为病人创造温馨舒适的手术环境,达到病人对护理工作满意度≥95%。工作中注重加强与医生的沟通,收集病人信息,取得理解、信任和支持,不断提高内部服务质量,以便更好的配合手术,达到临床医生对手术室护理工作满意度≥98%。

2、加强护理质量安全管理,保证年事故发生率为零。制定严格的科室规章制度,定期组织差错事故讨论分析,针对反复出现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杜绝差错事故的发生。利用晨会、护理业务学习等多种形式增强护士的服务意识,做到主动服务,热情接待,细心介绍。各项护理治疗操作要与病人打招呼,采用鼓励性语言,动作轻柔,使患者感觉到亲人般的温暖。

3、严格遵守《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认真执行《消毒隔离制度》。进一步完善各班工作制度,严格控制人员流动。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对违反无菌原则的人和事给予及时纠正,防止院内感染,做到一人一针一管执行率100%,无菌切口感染率≤0.5%,常规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100%。

4、做好急救药械的管理工作,保证急救药械完好率100%。每班交接时认真核对,做到完好备用,帐物相符。加强护理人员急救知识、抢救工作程序、抢救药品、抢救仪器的使用等内容的培训,达到人人熟练掌握和应用。接到急救病人通知,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迅速开始手术抢救,并且能敏捷、灵活、熟练地配合抢救工作。

5、根据《山东省医疗护理文书书写规范》的要求,加强护理文书的书写管理,做到书写认真、及时、规范,与实际护理过程相符,护理文书书写合格率≥95%。

6、加强护理人员的在职培训力度,不断提高业务技术水平。护理人员三基水平平均≥75分;护理技术操作合格率≥95%;支持护理人员参加继续教育学习和培训,继续教育学分每人每年≥25分。鼓励护理人员参加自学、函授及各种学习班、研讨会,使护理人员及时掌握护理工作发展的新动态和护理相关的新理论、新技术,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更好的配合手术科室开展新业务、新技术。鼓励广大护理人员积极撰写论文,争取全科在市级以上刊物发表或交流论文≥4 篇。按照护理培训计划安排人员外出进修学习,提高专科护理水平,以此带动全科人员的技术水平。

7、严格按照收费标准收费,做到应收则收,应收不漏。遇有疑问及纠纷及时核查处理。定期对科室医疗和办公用品进行清点领取,减少浪费及损耗。专人负责医疗设备的保养,做到对仪器设备性能及使用状况心中有数,保证临床正常运转。

8、建立完善的护理质量监控体系,科室质控小组加大自查力度,发现问题及时改进;定期查找护理隐患并进行分析反馈,使各项工作程序化、规范化。通过统计手术台次、满意度调查、有无差错疏忽及投诉、检查卫生区等指标,完善和促进护理工作,不断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

9、加强临床教学管理,做好带教工作。根据实习大纲要求制定带教计划并安排专人带教,根据临床带教经验不断改进带教方法,加强带教老师教学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认真落实好“360工程”,圆满完成带教工作。

10、做好病房楼搬迁的准备工作。认真贯彻实施iso质量管理标准,加强本科护理质量控制,进一步规范护理工作流程,按时进行量化考核与质量分析,各项质控指标达到iso质量目标要求。组织学习层流洁净手术室的相关知识,为病房楼搬迁做好一切准备工作。

ge医疗篇7

一、做对事

“做正确的事”和“正确地做事”目前已成为国内众多企业遵循的经营原则。韦尔奇时代的GE公司首先得益于做正确的事――选择正确的战略发展方向,亦即投身于前景良好的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制造业。1981年韦尔奇上台伊始就提到:未来商战的赢家,是那些能够加入到真正有前途的行业,且在人事精简、成本控制、产品与服务质量、全球化经营等各方面都“数一数二”的企业。基于对未来经济形势、竞争实力和全球化思维的判断,韦尔奇提出了究竟要干什么的“三环”战略:保留和增强核心圈、高科技圈和服务圈内的企业竞争力,而对于三个圈外的企业,则要进行“调整、关闭和出售”。因此,韦尔奇一方面出售了150多家企业,解雇了13万员工;一方面却大力加强对医疗保健信息技术产业的研发投入,3年内进行40多项兼并活动,切实增强GE医疗系统的竞争实力。在把家电业务出售给汤姆逊公司的同时,却要求换取对方的医疗设备业务,增强了GE医疗在欧洲市场的竞争力。在退出矿业等极不相关的业务领域时,却大力投入与GE各产业集团高度协同的金融服务业,使得GE capital成为公司后来最重要的利润增长点和贡献力量。

从韦尔奇对GE公司的业务结构变革中不难看出,韦尔奇时代的GE公司的成功得益于公司战略重点从“过度多元化”向“整合多元化”(一看市场、二看协同)战略的迅速转移,是韦尔奇从战略方向上以专业化经营的指导思想,对公司多元化业务进行细分和重新组合、聚焦于未来产业和利润增长点的结果。而且,“数一数二”目标是员工效率、服务质量、成本控制、运营过程等综合实力的卓越体现,是专业化经营管理能力的成功塑造。“整合多元化”和专业化经营管理迸发的竞争力量,正是韦尔奇时代的主旋律。

二、用对人

确立了战略方向后,决定战略实施和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就是人才。研究表明,人才对战略成败的影响程度为40%,韦尔奇甚至认为“让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远比开发一项新战略更重要”。20多年的GE革新,韦尔奇就是通过对人才的开发、培养、评价、选拔和奖惩等措施,创造了GE公司持续增长的动力源泉。首先,韦尔奇极其重视人才的吸引开发和培养,他尤为注重把人作为GE的核心竞争能力,他认为GE公司只能接受最好的管理人员,二流选手是绝对不可能把通用电器变成真正的全球竞争者。韦尔奇不仅把绝大部分时间用于与人的沟通和交流上,而且还在机制上确保对人才的合理评估和持久开发。在GE公司,85%的执行人员都是从内部提拨上去的,公司每年要通过年度领导层和组织评估大会 (被称为C组会议)对优秀人才的储备及配置等问题深入研讨。如是否选派了适当的人手来执行某项战略、哪些人需要被提拨或奖励、哪些人需要帮助、哪些人缺乏从事当前工作的能力等等。通过这种方式,韦尔奇持续培育了GE公司未来发展的核心力量。对人的精心选择和培训在韦尔奇为GE公司选拨继承人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他足足花了7年时间,通过严格、谨慎的筛选、考察和竞争,最终确定了代表能将预见力和经营技巧完美结合的伊梅尔特作为接班人,确保了GE公司的持续发展和竞争力。当然,为追求卓越,韦尔奇在“拥抱”人才的同时,还要靠基于“10%淘汰率的活力曲线”政策充分调动每个人行动的积极性。韦尔奇认为,作为领导者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论功行赏,一个好的人才战略不外乎两个方面,“踢”走不合格和不适用的人,拥抱优秀人才。 韦尔奇对人才的高度重视使得GE公司不是靠一个强势领导人促进发展,而是要一个领导班子的带领和一个个充满活力的团队促进公司发展,这点明显区别于国内企业。

三、拿得起

韦尔奇时代的GE公司始终坚持一种相关多元化战略,成功保持了20多个业务集团的持续增长,这与GE总部巧妙的功能设计和统一的专业化精益管理密不可分。从企业组织的硬件来看,GE总部建立了统一的财务管理、投资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流程及质量管理、风险控制管理、运营系统等管理政策及其体系。更为重要的是,GE公司从价值观、理念、行为准则、企业文化等一些软性方面做出了统一规范管理,并通过正式的企业运营系统和非正式交流方式渗透到企业的每个角落。GE公司高度发达的企业运营系统对多元化业务的成功可谓居功至伟,它主要包括每季度举行一次的公司执行委员会(CCEC)、年度领导层和组织评估大会(C组会议)、战略和运营评估大会(S-1和S-2会议)以及波卡大会(公司经理每年在佛罗里达波卡举行的来年企业规划会议)。这种环环相扣、紧密链接的运营机制为GE公司适应多元化控制的分权管理提供了一种具有高度一致性的框架,体现了公司总部的领导层控制整个公司的主要诀窍,使整个公司从整体上始终处于一种执行的策划、实施、评估、监控和调整状态之中。另外,韦尔奇还通过推行“无边界”沟通和“群策群力”措施,集中每一个员工的智慧和每一个业务单元的宝贵经验,通过思想和智慧的无障碍流动,在全公司形成相互学习、借鉴和促进的学习型文化氛围,确保战略措施执行的同步性和协调发展。

ge医疗篇8

认真贯彻落实医院工作重点,围绕“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全面实施四川省质量管理标准,不断加强护理工作的科学化、标准化管理,促进护理质量全面提高,实现“为手术病人提供优质安全的护理、精益求精地配合手术”这一服务目标,根据护理部有关精神,结合我科实际情况,制定护理管理目标及计划如下:

1、更新护理管理和服务理念,提高护理质量。

做到以人为本,注重人性化服务,深入开展好“病人满意在科室”的活动。严格执行保护性医疗制度,随时为病人着想,对病人的病情、手术效果、手术并发症等,术中不予议论。切实转变服务理念和工作模式,保证以最佳护理工作状态为病人服务,满足病人一切合理的需求,为病人创造温馨舒适的手术环境,达到病人对护理工作满意度≥95%。工作中注重加强与医生的沟通,收集病人信息,取得理解、信任和支持,不断提高内部服务质量,以便更好的配合手术,达到临床医生对手术室护理工作满意度≥98%。

2、加强护理质量安全管理,保证年事故发生率为零。

制定严格的科室规章制度,定期组织差错事故讨论分析,针对反复出现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杜绝差错事故的发生。利用晨会、护理业务学习等多种形式增强护士的服务意识,做到主动服务,热情接待,细心介绍。各项护理治疗操作要与病人打招呼,采用鼓励性语言,动作轻柔,使患者感觉到亲人般的温暖。

3、严格遵守《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认真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进一步完善各班工作制度,严格控制人员流动。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对

违反无菌原则的人和事给予及时纠正,防止院内感染,做到一人一针一管执行率100%,无菌切口感染率≤0.5%,常规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100%。

4、做好急救药械的管理工作,保证急救药械完好率100%。

每班交接时认真核对,做到完好备用,帐物相符。加强护理人员急救知识、抢救工作程序、抢救药品、抢救仪器的使用等内容的培训,达到人人熟练掌握和应用。接到急救病人通知,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迅速开始手术抢救,并且能敏捷、灵活、熟练地配合抢救工作。

5、根据《四川省医疗护理文书书写规范》的要求,加强护理文书的书写管理,做到书写认真、及时、规范,与实际护理过程相符,护理文书书写合格率≥95%。

6、加强护理人员的在职培训力度,不断提高业务技术水平。

护理人员三基水平平均≥75分;护理技术操作合格率≥95%;支持护理人员参加继续教育学习和培训,继续教育学分每人每年≥25分。鼓励护理人员参加自学、函授及各种学习班、研讨会,使护理人员及时掌握护理工作发展的新动态和护理相关的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新理论、新技术,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更好的配合手术科室开展新业务、新技术。鼓励广大护理人员积极撰写论文,按照护理培训计划安排人员外出进修学习,提高专科护理水平,以此带动全科人员的技术水平。

7、严格按照收费标准收费,做到应收则收,应收不漏。

遇有疑问及纠纷及时核查处理。定期对科室医疗和办公用品进行清点领取,减少浪费及损耗。专人负责医疗设备的保养,做到对仪器设备性能及使用状况心中有数,保证临床正常运转。

8、建立完善的护理质量监控体系,科室质控小组加大自查力度,发现问题及时改进;定期查找护理隐患并进行分析反馈,使各项工作程序化、规范化。通过统计手术台次、满意度调查、有无差错疏忽及投诉、检查卫生区等指标,完善和促进护理工作,不断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

11、根据每个护士的具体情况制定专科培训计划,完成专科护士培训第二阶段,护理技能和手术室常见手术配合,制定业务学习计划,背诵手术室核心制度、应急预案。完成继续教育,鼓励护士参加本科学习及护理专科继续教育学习。

上一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范文 下一篇:公费医疗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