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性文化范文

时间:2023-11-11 19:34:57

狼性文化

狼性文化篇1

文化建设比着装更复杂,成功的文化塑造需要企业孜孜不倦的不断渗透,我们从华为的成长历史梳理中发现,狼性文化贯穿了整个华为的管理思维,包括制度、流程、用人和晋升机制等等,这种文化已经成为了华为每个人血液中的一部分。而这种文化不是简单的模仿就能学会的。

他山之石是可以攻玉,百度想学华为并不是不可以,但关键是如何持续有针对性、有效率的改变百度的内部文化氛围,否则光打雷不下雨,画虎不成反类犬,导致文化的变革失败。笔者有几点建议可供参考:

1、这可以是文化变革的号角:三星成为国际知名品牌的发展史中,老板在创业阶段为了不让员工仅仅满足于国内的领先地位,冲向世界名牌的目标,他第一个举措就是更改员工的作息时间,发出了三星要冲向更高目标的信号。百度也可以通过此举作为发起冲向更高目标的信号。

2、企业垄断时如何设定自己的目标:当可口可乐发展到市场极限,全球已经没有更多的碳酸类饮料空间的时候,它所设定的目标就不是碳酸类饮料了,而是水,一个改变人类喝水习惯的目标。因此对于具有垄断地位而无法找到对手的企业而言,自己的战略目标应该具有想象力和冲击力,尤其是创新型的企业――自己的愿景和目标都不创新,怎么又去激发员工的想象力和创新力呢?这是保持企业持续活力的关键。

3、适度使用内部冲突,激发鲶鱼效应:百度的文化变革可以先发信号,然后通过鲶鱼效应激发员工不满现状的情绪,这种内部良性冲突是一种氛围,但具体到每个个体,还需要通过个性化的引导来实现其价值最大化。许多人忽略了华为针对市场人员的巨奖,重奖加合理的机制,哪个员工不卖命?但这不是企业成长的关键,毕竟企业不是军队,有了纪律就有效益的。

4、创新需要机制的支持:对于企业而言,创新绝不是官僚机制架构能够实现的,大企业病应该防范于未然。微软的创新精神因为庞大的企业架构和内部员工深陷考核指标的泥潭而已经陷入困境,李彦宏也许感觉到了企业的弊病,做出了相应的反应。目前阿米巴模式很流行,这种和当年海尔提出的SBU战略单元类似的方式是目前比较令人瞩目的经营模式,通过小单元的组合和自我成长,形成具有推动力和经营意识的利润和创新单元,也是最灵活的创新机制的尝试,百度可以适度借鉴一下。

5、首先要激发的是关键人员:百度的困境应该不是工作环境宽松的问题,而是激励因素缺乏的瓶颈。根据二八理论,企业内部核心资源能力人员的潜力挖掘,才是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的关键,因此对这些人员不能简单的一刀切管理,而要给予激发其创新意识和创新激情的空间。所谓文化变革就是发动全员,抓住关键。

狼性文化篇2

说白了,都是为了获取利益.更有甚者把自己企业的失败归罪于自己狼性不足,对员工不够狠,对商业伙伴不够诈。总之是为没有坑害到别人而自责,这显然是一种强盗思想.

现代人到底怎么了?狼文化为何这样盛行?

这是因为,在狼的眼中是没有道德的,只要能获得利益,而不会去在乎手段,在我们身边就有很多这样的案例。君不见利欲熏心的商人用硫磺来薰银耳,用工业石蜡来抛光大米,用甲醇来造酒,甚至为了得到红心的鸭蛋给鸭子喂食苏丹红,这难道不是狼文化为害社会的真实写照吗?。我们还要让这害人的狼文化盛行下去吗?为了净化我们的文化空间,我们要抵制狼文化,打击狼文化,使之无处藏身。

狼文化在真正成功的企业家和企业中是否会受到重视呢?请看中国营销界十大培训机构也没有一家使用狼文化,中国连续五届的经济年度人物提名企业家也没有一个信奉狼文化,中国很多的优秀企业也没有引用狼文化,又说明了什么呢?说明不依靠狼文化企业也照样能做大做强,而这种狼文化也只是一些追求满足自己私欲而不择手段的人的借口罢了,这足以说明狼性文化在现实社会中的处境。

狼性文化只是有些人为了钱预谋害人和已经害人和正想害人的一个给自己辩白的理由而已,说什么优化商圈让商人变得更聪明啊,也完全是强词夺理,为了得到钱找个合适的借口罢了。事实证明狼性文化是一种卑劣文化是旁门左道文化,我们必须唾弃它,要警惕狼文化,要离而远之而非亲而近之,要见而抨之而非践而行之。狼文化将会被人所不齿,社会所弃。中国人强调,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我们也经常说先做人后做事,而非先做狼后做事。如果按照狼文化思维就是做人不要人性善德性好和品性端,只要能达到目的就行,而不会去在乎手段。这种思想要不得,中华民族正是因为信奉和推崇传统优秀文化尤其是儒家优秀文化才传承五千年文明,创造今天的繁荣盛世。

企业长足发展还是要尊崇国学经典儒家文化的核心,仁、义、礼、智、信,这五个方面去深度挖掘智慧,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德性去赢得好的商誉,去招贤纳士,聚集人才去为企业做事,这样企业才能做长久。人首先要有爱心,因为仁者爱人,做生意要讲究平等互信共赢,而非是狼性思维把他人“东西”据为己有,或者想的没法处心积虑,把别人的“东西”变成自己的东西。狼性的攻击性和侵略性思维是我的是我的别人的也是我的,这就是狼性的本质,这种文化注定行之不远。

新世纪,中国有家民营企业的发展受到国内国际商界的高度观注:“他是一头牛却跟出了火箭的速度”,蒙牛乳业。短短几年成为行业领军企业,蒙牛的快速发展正是得益于尊崇儒家文化的核心仁和义的思想。企业为全国500所小学义务送牛奶,仁者爱人的最好体现,董事长牛根生没有创业前把自己的奖金百余万元分享给自己的团队,这就是义得境界义的化身,如果按狼文化思维不但奖金独吞,还要再荷扣团队的钱化为己有,更值得推崇的是牛根生先生把自己所持企业的股份全部捐出来,在数亿财富面前所表现出洒脱,超然的大义精神,狼文化一定会黯然失色,因为按照狼文化思维去掠夺而非奉献,这就儒家文化是传统优秀文化的主要原因,而掠夺文化永远也不能登大雅之堂,狼性文化为了自己目标的实现可不顾一切不负任何责任,正所谓大道行百代、权宜行一时。

发展成长壮大和谐共赢是社会主流商界所趋,狼文化只为自己,不为对方且不负责为小毁大为已害人,为短期利益葬送长远利益为小团体利益毁全局利益的极端思维非常可怕,狼文化处处为利而钱。但国内以狼文化企业文化的企业没有哪家能成为第一,孔子曰,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如果企业战略目标开始就取午其下的活,其结果可想而知其结局可想而知啊。

狼性文化的价值取向就是我的就是我的,你的也是我的,他的也是我的,这是一种纯属投机取巧的掠夺性文化。

处心积虑是想害人,蓄势待发是要攻击别人,而尊崇儒家文化的牛根生先生把自己所持企业所有股份金都捐出来,这就是大仁大义精神至高境界,这是狼性文化永远无法做到的。狼性文化与社会主流文化背道而驰,在短期内不能看到它的极度危害性,但是它早晚会暴露出来,这种文化迟早会走到尽头销声匿迹。

中华五千年文明源远流长,泱泱大国,礼仪之邦,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以礼相待、热情有加,但如果按狼性文化,朋自近方来也许会成为其下洒菜或“盘中餐”。因为狼性文化聚在一起是纯属为了利益,如果没了利益,伙伴也就失去了意义就会被消灭被吞噬掉,即使还有利益关系,为了更大的利益也就“出卖”伙伴成者消灭伙伴。多么可怕的做事思维,多么可怕的狼性文化啊。

生意成功需要智慧,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相互合作应该按着正确的方式方法,在平等互信,和谐共赢的基础上去巧用智慧获得成功,如果按狼性文化,就是趁人不备,或者利用他人对自己的信任去窃取。甚至是一拥而上,抢掠一空后消失得无影无踪,然后再去猎取另外一个目标等待下手的机会。真不知道下一个要倒霉的会是谁呢?狼性文化只所以敢坑敢害,因为他们的指导思想是中国有十几亿人口,一辈子也坑害不完,他们认为市场很大空间很大所以才用狼文化左右自己的价值观,正是狼性文化的兴起、商业欺诈,恶意欺炸,恶意商业犯罪增多的主要原因之一。

人言为信,放狼言是夸海口,是信口雌黄,所以狼文化不足为信,孔子曰:人无信不立,商道信奉的是誉从信中来,狼文化无信怎么能立呢?中国的企业正是靠着诚信合作发展共赢,才做大做强企业走向世界。但按照狼文化思维只讲利益,从不讲长远只讲眼前利益,只要我们赚钱,就不管别人死活,没有责任,没有商德,毁坏商道,这样下去它的路还会走远吗?

有的朋友也会说,狼在集体狩猎中表现出的协作和团结精神,还有狼对目标紧追不舍的习性,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试问讲团结和协作精神,在动物界个体实力相对小一些的动物捕食,哪个不是靠协作呢?在这方面蚂蚁蜜蜂吗?对于猎食动物来说,哪个不是对猎物紧盯不放呢?动物身上值得人类学习的东西太多了,而绝不是狼文化,更不仅仅是狼文化,一味的追捧这种带有邪恶的狼文化,往往会使人误入歧途。

狼性文化篇3

论文关键词:狼,反传统,狼歌

 

一、传统狼的消极形象与品质

狼,自然界的一种常见动物,客观地说,狼本身并没有什么感情色彩;同时有的民族甚至有狼图腾、狼崇拜。根据达尔文的进化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狼既然在进化过程中得以繁衍存在至今,是符合了大自然的客观规律。平心而论,狼应该是自然界的强者、胜利者;但是由于种种复杂的,难以解释的文化的积累与沉淀,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狼却获得并具有“消极与负面”的形象与品质。

现代汉语词典对狼的解释为:“哺乳动物人文历史论文,形状和狗相似,面部长,耳朵直立,毛黄色或灰褐色,尾巴向下垂。昼伏夜出,性残忍而贪婪,吃兔、鹿等,也伤害人畜,对畜牧业有害。毛皮可以制衣褥等。”从这个解释来看,是比较客观的、公正的,但是其中的“性残忍而贪婪”却显示出极强的文化评判色彩,对“狼性”给予了负面的注解。

根据“百度百科”的统计,包含“狼”的成语共有100多个。兹列举数例:(一)狼在第一个字,如: 狼子野心、狼狈不堪、狼狈为奸、狼奔豕突、狼嚎鬼叫、狼吞虎咽、狼心狗肺、狼烟四起、(二)狼在第二个字,如:豺狼成性、豺狼当道、豺狼野心、除狼得虎、虎狼之势、拒狼进虎、如狼似虎、引狼入室(三)狼在第三个字,如:杯盘狼籍、狗肺狼心、狗行狼心、鬼哭狼嚎、虎穴狼巢、前怕狼,后怕虎、声名狼藉(四)狼在第四个字,如:官虎吏狼、使羊将狼、引虎拒狼、拒虎进狼从以上的例子,可以得出结论,在汉语中人文历史论文,狼的构词能力极强;在我国传统文化中,与狼有关的成语几乎都是负面,消极的,例如:贪婪、凶残、狡猾等等。二 反传统的“狼歌”(一)坚定的《北方的狼》这首“狼歌”,作词与作曲是齐秦。歌词如下: 我是一匹来自北方的狼/走在无垠的旷野中/凄厉的北风吹过/漫漫的黄沙掠过/我是一匹来自北方的狼/走在无垠的旷野中/凄厉的北风吹过/漫漫的黄沙掠过我只有咬著冷冷的牙/报以二声长啸/不为别的,只为那传说中美丽的草原歌词很简单,内容也很少,我们从中可以知道北方的狼的恶劣的生活环境:无垠的旷野、凄厉的北风与漫漫的黄沙。但是此歌的狼虽然生存的环境很糟,但是此狼具有坚定不移的信念与执着的理想,那就是要找到传说美丽的草原。我们可以说,这匹是有信仰、有毅力、脚踏实地去实现梦想的狼。(二)疯狂的《狼爱上羊》这首歌的作词与作曲是汤潮。歌词如下:

北风呼呼地刮/雪花飘飘洒洒/突然传来了一声枪响/这匹狼它受了重伤 /但它侥幸逃脱了/救它的是一只羊/从此它们约定三生/互诉着衷肠/狼说亲爱的/谢谢你为我疗伤/不管未来有多少的风雨/我都为你扛/羊说不要客气/谁让我爱上了你/在你身边有多么的危险/我都会陪着你/就这样/它们快乐地流浪/就这样 它们为爱歌唱/狼爱上羊啊 爱得疯狂/谁让它们真爱了一场/狼爱上羊啊 并不荒唐/它们说有爱就有方向/狼爱上羊啊 爱得疯狂/它们穿破世俗的城墙/狼爱上羊啊 爱得疯狂/它们相互搀扶去远方

我们从小学课本中就学到了“亡羊补牢”的成语,《狼与小羊》的故事。实际上,按照传统的理解,狼与羊是恶与善的化身,是天生敌人,是水火不能同炉的。而后现代反传统的语境中,狼羊的互相对峙的状态得到了调和,可以更进一步地说他们的关系发生了逆转:弱者的羊不但挽救了强者狼的性命,而且他们相恋,爱得疯狂人文历史论文,发誓要打破世俗人城墙,实际上也就是打破了传统的狼与羊二者之间的对立关系。

(三)偶像丈夫--灰太狼随着《喜羊羊与灰太狼》的热播,后来出现了《嫁人要嫁灰太狼》这首歌。作词是李继宏作曲是雅锋。这首歌的歌词更进一步颠覆了传统的理念,灰太狼如今变成了姑娘嫁人的首选对象。原因是:“为了他心爱的姑娘 灰头土脸在奔忙; 从不把那私房钱藏/虽然我饥肠响如鼓,抓到羊亲爱你先尝;他会把你放心上,为你摘星捧月亮 用爱陪伴你共飞翔,对你的爱永远珍藏;今生为你最痴狂 无怨无悔陪在你身旁;在风雪交加的夜晚心爱的老婆想吃羊;吃苦受累又何妨 因为我是你的灰太狼;老婆我身体最棒 所有家务我一人扛;我为你开心漂亮 钱花光了可以再抓羊。”

在此歌词,充分体现了灰太狼的模范丈夫形象,展现出为了自己的爱人义无反顾、勇往直前、赴汤蹈火的气概。如果挖掘深层的意义,歌词打破了传统的“男尊女卑”的观念,此歌中灰太狼是边缘,是绕着其夫人这个“中心”转的陀螺,而不是发号施令的“统治者”。

三、反传统的当代语境反传统“狼歌”的出现,究其原因是由于有滋养它们的土壤,即反传统的当代语境。我们如今处在一个反传统的后现代的语境中,许许多多的传统的二元对立的观念都得到了重新的思考与审视。

狼在传统文化的消极、负面的形象与品质,经过了反传统的当代语境的洗礼,使我们认识到北方狼虽处在恶劣的环境,但它有坚韧与执着的信念与理想,它具有为实现梦想而“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恒心与意志。使人们更全面、更系统、更深刻地认识了狼性。狼与羊人文历史论文,善与恶的代表,典型的传统二元对立,在现代语境中,狼与羊的品质得到了调和,也就出现了狼与羊的突破世俗城墙的恋情;在此种反传统的当代社会,狼的品质与性格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灰太狼才名正言顺地成为模范丈夫。

提到反传统的语境与理念,我们当然应该提一下反传统的哲学大师们,是他们大胆的创新与勇敢的开拓进取,才打破与颠覆了传统的二元对立,也就是,一方压抑统治另一方;一方主导,一方从属;一方是主人,另一方是仆人;从而形成了承认他者他性(otherness), 多元和谐并存的现代语境。德国哲学大师—海德格尔,他把他之前的所有哲学都归结为在者(beings)的哲学,也就是形而上学,他追溯了哲学的起源、发展至今的历史,反思了整个哲学史,提出自己独树一帜的“在”(being)哲学,对以前所有哲学思想进行了彻底的颠覆。法国哲学大家—德里达也对他之前的所有哲学进行了解构。德里达提出著名的“延异论”, (la différance)即时间方面的延人文历史论文,与空间方面的异。索绪尔认为语言符号的本质在于“差异”,语言符号有两部分组成,即能指(signifier)与所指(signified)。能指就是语言符号本身;所指就是语符所含的意义(meaning)。而人们探究语言符号的“所指”时,会用一个“能指”替换另一个“能指”,其结果是一个无穷的“意指链”(the chain of sinification),根本无“所指”的意义。延异理论这样就解构所有的在场哲学,动摇了结构主义的基础。所指是永远的不在场;文字意义的“播撒”是必然的,这就导致了所有书写都没有终极的意义与解读,宣告文本的不完整性,这里就显现出了德氏理论与茱莉亚·克里斯蒂娃(Julia Kristeva)所提出的文本与文本间的“互文性”不谋而合。由此而论,在场的所有哲学都被颠覆了

参考文献:

1.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Z].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2.宋永培,端朩黎明编.汉语成语词典(修订本)[Z].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1998.

3.Martin Heidegger, Beingand Time, Trans. John Macquarrie andEdward Robinson, London: SCM Press Ltd, 1962.

4.Derrida, Jacques. Structure, Sign and Play in theDiscourse of the Human Sciences[A], 张中载等编,二十世纪西方文论选读[C],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狼性文化篇4

关键词:文学;狼形象;复魅

1、狼形象的恶化

随着文明的演进和发展,狼形象经过了一段漫长的“恶魔化”历程。从神话和图腾崇拜中半人半神的狼,逐渐演变为半人半兽的狼,直至到了后期被定性为单纯象征了兽性和野性的一种动物符号。人类远古神话阶段笼罩在狼身上的神性光环消失不见了,自然界中的一个真实物种被简化成了“恶”的代名词。

西方中世纪兴起过捕狼的热潮。“10世纪英国国王埃德加(Edgar Le Pacifiqu)统治时期,下令全国灭狼,有捕捉300只狼以上者给予奖金,因此在欧洲大陆相继形成了一个捕狼高潮。”风靡一时的猎狼运动使欧洲大陆的野狼数量急剧减少,但并没有给野生的狼带来毁灭性的打击。对狼来说,真正的灾难发生在基督教诞生后。基督教禁止将神性赋予自然界,开始了对自然的祛神秘化,人成了自然界中的独白者。正如英国著名的历史学家汤因比(Arnold Toynbee)所说:“人与剥去了昔日神性光环的自然环境分离,人获准掠夺不再神圣的环境的权利。人类曾经怀着敬畏之情看自然,而这种情感遭到了犹太一神教的排斥,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都是如此。”野性和兽性是与宗教推崇的光辉人性截然相反的,对人性的颂扬把狼从神圣的祭坛赶了下来,它们不再是人们的文化英雄、救世主。

人类进入农耕与畜牧社会后,人与狼之间的竞争变得更加激烈。野狼在丧失了自己的狩猎地后,为了求得生存有时会捕捉放牧在草场上的牛羊。这种天生的狩猎本能并不能为人所谅解,狼成了人类私人财产的竞争者。这个形象被固定化,人们的仇狼情结也逐渐积淀下来。

文学艺术,是作为唯一符号动物的人的情感体验载体之一。对于人类的艺术活动来说,“在艺术里,感性的东西是经过心灵化了,而心灵的东西也借感性化而显现出来了。”对狼的种种情结通过各种艺术形式传承下去,人们的仇狼情结表现得尤为明显,在文学中随处可见:

秦国之俗,贪狼强力,寡义而趋利。——《淮南子》

剥我身上帛,夺我口中栗,虐人害物即豺狼,何必钩爪锯牙食人肉?——白居易:

《杜陵叟》

汉人乃步卒,吾人则骑士。驹犊群岂能抗拒豺狼。

——勒尼·格鲁塞《草原帝国》

虐人害物的暴政、残暴无序的统治等等都可以以“豺狼”喻之,汉民族对狼的仇恨从这些诗句中可见一斑。十九世纪以来的西方文学中,玛丽雪莱的《弗兰肯斯坦》,左拉的《人兽》,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卡拉玛佐夫兄弟》、《地下室手记》等,都有关于狼的描写。作品中的狼形象被抽象为“兽性”的代名词,它们和人性相融合,狼性(兽性)已经成为人物性格的一部分,人的面具下涌动着野兽的气息。狼,作为一种程式化的象征,在这段漫长的历史时期作为恶的象征流传下来。狼形象从自然中实体的狼走向了人的内心深处,楔入了文化与人格的互动关系中。这一固定化的程式在二十世纪有了新的改变。

2、现代性中的复魅

“复魅”(又叫“返魅”reenchantment),是对“祛魅”(disenchantment)的反拨。魅,在这里是指自然所具有的神秘性、主体性,以及人对自然应有的敬畏之心。古人认为自然具有主观性和创造性的力量,与之对应,古希腊的有机论即是一种“附魅”的自然观。“祛魅”这一概念最早由马克思·韦伯提出,他否认自然具有任何主体性、经验和感觉。人在科技光环的笼罩下,把自己看成了具有神性的无畏“上帝”,世界上只有大写的人(Man)具有统治权,自然由此被科技祛魅。

狼性文化篇5

[关键词] 儿童动画电影;《喜羊羊与灰太狼》;文化价值观

儿童动画片事实上是一门综合艺术,将音乐、美术、文学等艺术表现形式糅合在一起,焕发出不一样的光彩。儿童期是一个人整个生命中的开始阶段,也是启蒙的阶段。在这个特殊的时期,动画片是小朋友们的好伙伴。动画片直观性强,一看就懂,容易让儿童理解和接受。小朋友对世界充满了疑问,这些动画片适时地帮小朋友们解答疑惑。中国儿童动画产业的发展并不是很顺利,在国外动画的强烈竞争下,中国动画的生存环境更加恶劣。但随着《喜羊羊与灰太狼》动画和电影的火爆,让中国儿童动画的从业者和爱好者都看到了希望的曙光。本文将通过对这部动画片的逐步研究,深刻剖析《喜羊羊与灰太狼》这部动画作品里的文化价值。

一、中国儿童动画和《喜羊羊与灰太狼》

(一)中国儿童动画

儿童动画在中国的发展有着漫长的历史。早期,中国儿童动画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无论是光辉灿烂的《铁扇公主》,还是《猪八戒吃西瓜》这样耳熟能详的动画作品,在我国的动画发展史上都有杰出贡献。《铁扇公主》是建国之前的作品,也是一部有声黑白儿童动画片,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谈到中国儿童动画的发展,就绕不开这部作品。这部动画片同时也是一部动画长片。建国之后,我国的动画产业取得了一些成绩,《孔雀公主》《神笔》是一代人的集体记忆。那个时候,动画的产量虽然不多,但是质量得到了充分的保证,非常优秀。改革开放之后,《黑猫警长》等儿童动画作品开始走出国门,在世界的大舞台上崭露头角,蜚声海外,也获得了很多重要奖项。提到动画动漫,就不得不提到日本,在20世纪80年代,日本儿童动画开始进入中国观众的视野,一休、阿童木、蜡笔小新等动画人物也开始被中国小朋友所熟知,这些外来的动画片在中国发展迅速,抢占了大量市场,在这场博弈中,中国儿童动画处于下风,逐渐走下坡路。而奥特曼、蓝精灵等动画形象也渐渐取代了黑猫警长等人物。中国儿童动画发展堪忧。

(二)《喜羊羊与灰太狼》

《喜羊羊与灰太狼》是一部儿童动画片,也是原创国产动画片。整部动画片实际上是正义与邪恶的较量,正义的一方的代表是羊群,如喜羊羊、美羊羊等,扮演反面角色的是灰太狼和红太狼。这部动画片主要围绕狼抓羊这一主题展开,狼与羊都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动物,羊不再是温驯的代名词,它们与狼群斗智斗勇,而且基本上都是胜利的一方。狼也不是凶残的代表,灰太狼傻傻呆呆的,很可爱,富有人类的某些特征,如怕老婆等,这些性格特征让这些动画人物鲜明立体,极具特色。除此之外,动画片风趣幽默,有很多搞笑的桥段,诙谐感人,还时不时冒出一两句当下的流行词,让人忍俊不禁。这些元素都得到小朋友的喜爱,虽然动画片非常长,但每一集都是独立的,每一集都有新的故事,这部动画片里面的人物,塑造了性格各异的动物形象,聪明伶俐的喜羊羊,懒惰可爱的懒羊羊,越挫越勇的灰太狼等,人物没有绝对的好与坏之分。灰太狼为了能抓到羊,进行了一系列的发明创造,越挫越勇,十分可爱。这部儿童动画片具有很高的人气,大人、小朋友都很喜欢。本土的《喜羊羊与灰太狼》是小朋友心目中的偶像,非常成功。除此之外,这部动画片产生的连锁反应也十分喜人,由此产生的衍生产品,如玩具、书包等,不仅让小朋友在现实中见识到了人物,也带动了这些产业的繁荣与发展。这部动画片除了经济上的丰收外,也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

二、儿童动画《喜羊羊与灰太狼》的文化价值

(一)集体主义/个人主义维度审视

个人主义强调个人利益,强调自己的独立性,但集体主义不是这样。在很大程度上,集体主义不仅仅强调集体的利益,还包括某一整体、某一家族的利益,总体来说是大于个人利益的。我们宣扬和倡导集体主义价值观,在《喜羊羊与灰太狼》这部儿童动画中,有充分的展现。羊群和狼族之间的斗争都是为了维护它们各自家族的利益,也是为了争夺更多的生存空间。喜羊羊所代表的羊群每次出去都是好几只羊一起,一方面是为了安全,事实上是它们有这样的集体价值观,在行为和言语中都不自觉地体现出来了。

1.家族本位的狼族和羊族

我们熟悉的外国优秀儿童动画片如《狮子王》等,主要人物被设计为英雄,更多的是个体的活动。但在国产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中,则大力宣扬了“家族”的重要性。狼与羊本身就是天敌,在动画片中也交代了这两个大家族之间的矛盾斗争史有五百年,作为两大家族中的强势家族的代表,灰太狼有着不可推卸的历史重任。在与羊群的斗智斗勇中,它从来都不是一个人,除了红太狼的支持与鼓励外,狼族五百年的积淀也非常重要。虽然我们在动画片中看到的狼族似乎只有灰太狼和红太狼,但这恰恰说明了它们的重要性,但狼的天性在灰太狼身上没有太多体现,狼族的优良传统灰太狼也没继承多少。我们看到的灰太狼是可爱的,傻傻的,与以往狼的形象不一样,体现出创作者的创新。

2.阿Q精神――集体无意识

在《喜羊羊与灰太狼》这部动画片中,我们能看到主要动物的性格,具有代表性的灰太狼性格鲜明,具有强烈的阿Q意味。大家都知道阿Q精神所代表的含义。鲁迅先生提出的阿Q精神,在大层面上反映出中华民族的显著特征――集体无意识。在灰太狼的身上,这种精神被表现得一览无余,很多小朋友都表示灰太狼给人的感觉是亲切、傻乎乎的,深受小朋友的喜爱。每集动画片的结束,灰太狼都很不甘心地喊出“我会再回来的”这句口号,但大家都知道在下一集中,他还是没有成功。虽然每次被红太狼逼得去抓羊,而且每次都是无功而返,但灰太狼还是听从红太狼的命令,每次都去抓,而且每次失败之后都怪在喜羊羊的头上,让人忍俊不禁。灰太狼虽然也有很多计谋,但在喜羊羊的面前,总是溃不成军,铩羽而归。而在红太狼的面前却总是摆出公狼的威风和霸气,号称要有“狼的尊严”。

(二)阳性/阴性主义维度审视

在中国的传统观念里,男性是占据主导地位的,反映到《喜羊羊与灰太狼》这部动画片中,同样有深刻的展现。红太狼虽然对灰太狼很凶,但也是在爱的基础之上,对灰太狼在很多事情都是会听的。羊族里能干、聪明的喜羊羊也是男性。在这部国产儿童动画片中,有强烈的阳性/阴性主义维度审视。

1.和谐的青青草原

在现实生活中,羊是狼的食物,是狼食物链上的重要一环,有关生死,它们的关系不可能和谐。但在《喜羊羊与灰太狼》里,狼与羊虽然是天敌,但没有到势不两立、剑拔弩张的地步。虽然红太狼总是逼灰太狼抓羊,灰太狼为了温饱,每次都义无反顾地执行抓羊任务,但每次都抓不到,每次的阴谋都会败露。而每次行动失败,也没什么负面结果,一切回到原点。羊族居住的地方外的那一道栅栏,里外是两个世界,但这两个世界却和睦相处,表现出一派和谐。虽然每天都会上演狼追羊的戏码,但灰太狼抓不到羊,羊也没啥损失,虽然每天都有斗争,但这已经是羊群和灰太狼的生活。在这部动画片里的那片羊群和狼群共同生活的草原,是它们共有的社会,虽然也有凶猛动物,如老虎等,但它更多是以一个守卫者的姿态存在,保护草原安宁。体型大而凶猛的动物基本上都是为了维护草原的和平,比较微小的动物如蚂蚁、老鼠等,都以集体的状态存在,充分体现出草原的和谐与宁静。这些动物的相处事实上表达出中国人的共同愿望――世界和平。这是人们的期许和愿景,也是动画片里羊群和狼群共同的愿望。原本处于下风的羊群却拥有比狼群更高的智慧,在每次的斗争中都能赢,狼群虽然斗不过喜羊羊,但也不是不能生活下去。这些都反映了它们共同生活的草原的和谐与安宁,反映了中国传统思想和价值。

2.中国式的婚姻

在《喜羊羊与灰太狼》这部动画片里,狼族里的夫妻――红太狼与灰太狼的婚姻也让人津津乐道。红太狼主导灰太狼。红太狼的武器是“平底锅”,这个道具,小朋友应该十分熟悉。灰太狼充分发挥了“骂不还手”的原则,不管红太狼怎么骂、怎么打,灰太狼都不反抗,红太狼说什么就做什么,没有半句怨言。动画片播出之后,“嫁人就嫁灰太狼”这句话十分流行,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大家对灰太狼在婚姻生活中的喜爱。事实上,红太狼绝对是“野蛮妻子”,不但老骂灰太狼,甚至还“体罚”,然而这些都是表面现象,红太狼在内心里还是很喜欢灰太狼的,真正践行了中国古语中的“打是亲骂是爱”。虽然灰太狼总是抓不到羊,有的时候甚至被戏弄玩耍,但红太狼都不离不弃,风雨同济。灰太狼则表现出中国男子的优点:在人前,是能保护红太狼的强悍丈夫;在人后,是体贴入微的好丈夫,是狼群中的新好男人。在这点上,充分体现了中国式婚姻的特征,家庭生活总是充满摩擦,充满吵闹,但这些琐屑事情却丰富了他们的婚姻生活,也加深了感情。

三、结 语

儿童动画在中国的发展,有着漫长的历史。早期,中国儿童动画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这部动画片的很多台词都来自我们的现实、我们的生活,无论是灰太狼还是喜羊羊,都带有人的性格特点,让人喜爱。在中国传统社会里,男性占有主导地位,拥有绝对的话语权。但在这部动画片里,灰太狼属于从属地位,喜羊羊所代表的羊群,在它们身上,这种家族的荣辱与兴旺凸显得更加明显。它们充满智慧,团体作战,彰显出集体的力量。羊族是一个大家族,事事以集体利益为主,体现出集体的、团队的重要性。《喜羊羊与灰太狼》是国产动画片,立足于中国的传统文化的既定环境里,符合中国的集体价值观,容易被观众理解和接受。在这部动画片中,充分展现出我国动画片的水平,并受到大人和小朋友的喜爱,在中国本土取得了巨大成功。在这部动画片中,我们同样能感受到强烈的文化价值。

[参考文献]

[1] 王.《喜羊羊与灰太狼》现象的受众文化心理分析[J].大众文艺:快活林,2009(11).

[2] 曾甜,任晓玲.试论国产动漫片《喜羊羊与灰太狼》的本土文化内涵及作用[J].电影文学,2010(04).

[3] 肖昕.动漫文化及其影响力探析[J].电影文学,2011(02).

[4] 郭思斯.《喜羊羊与灰太狼之虎虎生威》的多模态话语分析[J].石家庄学院学报,2011,13(02).

[5] 王海智.浅析国产动画发展之路――以《喜羊羊与灰太狼》为例[J].当代电视,2009(04).

[6] 江山,靳长缨.谈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的题材定位造型[J].当代电视,2010(04).

狼性文化篇6

关键词 狼 印第安人 自然本色 《与狼共舞》

1 引言

狼曾经是地球上分布最广的动物,多见于草原。生活在草原的游牧民族。常年与狼相克相生,相依相存,炼就了强悍、坚韧的民族性格。因此,狼被游牧民族奉为神灵,尊为草原之魂。北美的一些原始印第安部落如同中国的匈奴、突厥、蒙古族一样,也把狼当作兽祖和图腾。然而,长久以来,印第安民族和他们的兽祖一直声名狼藉,常常是文人笔下残忍、狡猾的化身,被歧视、仇恨和杀戮的对象。

美国影片《与狼共舞》和中国小说《狼图腾》先后横空出世,颠覆了人们对印第安人及狼的偏见,促使人们理性地重审这两种曾被人为歪曲的形象。

“在人类原始神话传说中,狼在很多情况下都曾经扮演过‘文化英雄’的角色”。在印第安传统文化中狼是印第安创世神话中一个典型的精灵形象。“郊狼创造了山……又与狐狸一起造了人,随后它又去西方取来火种……”

狼和印第安人的渊源使得狼的意象具有特殊的含义。“狼的自然本色在影片(《与狼共舞》)中实际上是苏族或整个印第安土著民族的象征”。因此狼的“自然本色”对深层地理解《与狼共舞》中的“狼”至关重要。由于长期对狼的固执偏见,人类不能公允地看待狼。姜戎凭借其曾长期与狼零距离的接触,用饱蘸情感之笔在《狼图腾》中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幅亦真亦幻的狼的群像图。呼之欲出的额仑草原狼与生活在美国西部大草原的那匹孤独的老狼“白袜”,遥相呼应,合力打造了美洲原住居民――印第安人的形象。

2 狼与印第安人

2.1恶名声及自然本色

狼是地球生物中最高的食物链终结者之一,围攻、猎食其它动物是其生存的本能表现,这无异于狮子、老虎的猎食。然而,狮子、老虎被冠以“雄狮”、“猛虎”的美誉,狼却要背负“恶狼”的坏名声。这与狼曾经数量之多,分布之广,不无关系。但是人类病态的想象以及由于病态想象而诱发的病态恐惧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其实,现代人很少有机会目睹原生态的狼,人类对狼的了解和印象主要源自文学作品。大量文学作品中模式化的,贪婪、嗜血的狼的形象加重了人类的思维定式。狼。于是成为人类想象中的恶魔。被人类反反复复地丑化、嫉恨和追杀。

姜戎以独特的视角向读者展示了狼的精神魅力,出其不意地还原了狼的自然本色,修正了曾被人为歪曲的狼的历史。《狼图腾》中栩栩如生的狼的形象,惊心动魄的狼的故事,可歌可泣的狼的精神,皆使狼的鲜为人知的野性之美得以淋漓尽致的张扬,同时也为观众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品评《与狼共舞》中的“狼”。

《与狼共舞》中一匹孤独、苍老、毫无恶意的野狼先后出现十余次。导演凯文科斯特纳巧妙地借用这匹狼的印第安名字“白袜”揭示了狼在影片中的意象――印第安人。

在白人殖民者踏上新大陆之前,印第安人象北美大草原上的狼,自由自在地尽享大自然的恩赐。然而。白人殖民者的到来改变了他们的命运。那些在欧洲曾经饱受宗教迫害之苦的白人殖民者把新大陆视为上帝赐予他们这些上帝选民的伊旬园,立志要在其上建立一座“山巅之城”,聆听上帝的教诲。并且“以欧洲基督教徒的身份,带着基督教文化的优越感,对美国的土地提出所有权……把对美洲的侵略合法化”。在白人殖民者眼里,印第安民族是野蛮的异教徒,是同化和消灭的对象。因此,白人文学及电影常常以虚假的印第安形象取代印第安民族的真实存在。企图“在想象和文本中消灭他们”。如果说狼的恶名源于人类对狼的恐惧而武断地把人类的某些行为及思想强加在狼的身上。那么,显然,印第安民族的恶名则源于白人殖民者为达其不可告人目的,而对印第安民族的恶意丑化和对事实的肆意歪曲。

《与狼共舞》颠覆了白人主流文化中传统的印第安人形象。凯文科斯特纳曾说过,他所要表现的是印第安人在那个时代的遭遇。通过历史的重构,凭借写实的艺术表现手法,科斯特纳力图维持并还原印第安历史的真实。因此,与以往西部影片所不同的是:科斯特纳浓墨重彩地描绘了一个多世纪以前印第安人田园牧歌般的生活,呈现给观众温文尔雅、英勇无畏、团结友爱、珍爱自由的原生态苏族印第安人的群象图。

据史学家考证,印第安人的祖先是亚洲的蒙古人。“狼性草原环境具有狼性性格和血液的造血功能”蒙古草原狼的精神流淌在蒙古游牧民族的血液中,也奔腾在印第安人的脉管里。

科斯特纳没有让草原野狼“白袜”在影片中占多少戏份,因此给观众留下无限遐想的空间去构描自然界的狼。《狼图腾》关于狼性、狼象的不惜笔墨的描述恰恰填补了这一空白。鲜活灵动的蒙古草原狼与影片中的“狼”一印第安人。相辉相映、相得益彰。“狼”的蕴含得到全新的诠释。“狼”的形象因此更具有立体感,更耐人寻味。

2.2多舛的命运

纵观印第安民族的历史,自欧洲殖民者踏上新大陆以来,印第安民族有着和狼惊人相似的命运。

草原曾经是狼群的栖息地。草原牧民为了与狼争食不得不与狼博杀。但是正是因为如此,牧民才具备了狼性性格。然而正如印第安人一样,牧民们深深地懂得大自然是一切的生存源泉。对大自然,他们除了感恩还有着宗教般的敬仰。虽然他们也杀狼,甚至掏狼崽,但是他们从不滥杀。因为他们懂得上帝创造万物,狼也是这万物中不可或缺的一分子。然而,人类毫无节制地过度膨胀引来的必然是与其他生灵抢夺资源的相互厮杀。在农耕民族的文化中,狼是凶狠,残暴的不祥之物,因此当农耕人口入侵额仑草原的时候,狼理所当然地成为首选猎物。在特等猎手的步枪下,一匹又一匹优秀的草原狼魂归腾格里。“狼群成为历史。草原成为记忆”。

人与狼的关系只是人与自然的一个缩影,同时也历史地折射出人类之间的危机。假设人类对狼赶尽杀绝是出于报复、无知、贪婪,那么,人类同类相残,诸如历史上欧洲殖民者对印第安民族的赶尽杀绝则出于同样甚至更为卑鄙的目的。

狼在《马太福音》被上帝视为异教的象征,无庸置疑,在欧洲殖民者眼里印第安人就是“狼”,理所当然应该被消灭。

《与狼共舞》讲述的故事发生在美国南北期间。当美国东部如火如荼地忙于内战的时候,影片中的苏族印第安人则象“白袜”一样徘徊在美国西部草原之上。林肯政府的《宅地法》使白人的西进运动不断深入。也使苏族感到危险正一步步逼近。西进运动期间,白人殖民者为了与印第安人争夺资源与空间,依仗其强大 的军事力量及所谓文明武器―法律,展开了趋“狼”、剿“狼”运动。影片虽然没有裸的白人殖民者滥杀印第安人的镜头,但是从苏族的担忧,白人军队西进及草原遭破坏的画面观众仍然可以触摸到印第安民族曾经饱受狼一样命运的血泪史。

美洲被欧洲人发现是美洲原住居民――印第安人苦难和悲剧命运的开始。当白人殖民者闯入印第安人的家园,印第安人曾极度恐慌过,但是他们很快友好地接纳了白人。并教他们如何渔猎、耕种……当白人刚刚学会生存下来的时候,便露出了本来的面目,他们凭借欧洲基督教徒的优越感,野蛮地要把他们眼中的野蛮人改造成基督教徒和文明人,随之开始抢占印第安人的土地,疯狂地对印第安人驱逐、隔离、杀戮及至同化。1776年美国《独立宣言黼印第安人是“残忍的印第安野蛮人”(merciless Indian savages)。1783年华盛顿宣称“两者都是掠食的野兽,仅仅在形状上不同而已”。18]结果,印第安人和狼一样都成为白人的猎物。美利坚之梦对印第安人而言不过是一场噩梦,在这场噩梦中原生态印第安人几乎被灭绝。

美国的西进运动在很大程度上与中国的农耕人口入住内蒙额仑草原十分相似。对大草原而言。是一场灾难。对大草原的主人:草原狼和印第安人而言更是一场浩劫。草原狼被消灭或被逐出家园,印第安人同样未逃此劫《狼图腾》中狼死得悲壮、惨烈、惊天地、泣鬼神。在与人类的大战中,最终沦为弱者。狼的命运为印第安民族的命运做了沉重的注解。科斯特纳虽然没有历史地再现印第安人惨遭屠戮的血腥场面,然而,对印第安的历史稍有了解的观众,不难从狼的悲剧。联想到到印第安民族的悲剧。

据历史记载:1876年,苏族在小大角取得了对白人殖民者的最后一场胜利。1890年12月29日,美国军队在南达科他州伤膝谷屠杀了数百名手无寸铁的苏族印第安人。这是白人对印第安人的最后一次大规模屠杀。印第安民族最终被外来的强势民族征服了。

3 与狼共舞

《狼图腾》不仅揭示了狼的鲜为人知的精神魅力,使人类能够重新历史地、公正地重审“恶狼”的形象,它还表达了作者对于以狼为代表的消失了的大自然的怀念,以及对生态危机的深深思考。狼被消灭或被逐出家园,草原牧民似乎毋需再担心狼患,农耕民族也似乎有了大片良田,但是只有真正的牧民才知道没有了草原的保护神对草原意味着什么。当现代人终于品尝到了自己种下的恶果的时候,才被迫开始关注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怀念与狼共舞的日子。并开始千方百计呼唤狼的回归。前不久,电视上一则新闻报导,一个村庄受到野狼的侵扰,人们在惊呼“狼来了”的时候,除了以往的恐惧,更多了―份惊喜:狼终于来了。

狼只是浩瀚宇宙的组成元素之一,姜戎向人类展示狼的世界的同时,也警示现代人要平等善待包括狼在内的自然万物。只有做到“与狼共舞”,才能做到与自然万物的和平、和谐共处,为自己及万物生灵共建一个美好家园。

狼在影片《与狼共舞》中的喻意使观众能够通过《狼图腾》所构建的人与自然关系的这扇视窗,去观察人与人的关系。人与人。无论民族与种族也应当平等、和谐相处。这正是凯文科斯特纳在影片《与狼共舞》力现的主题。通过历史的重构,凯文科斯特纳还原了印第安历史的真实。与“狼”共舞的提出既有历史的思考,又有现实的意义。当年白人殖民者一路踏着印第安人的尸骨向西海岸进发,最终实现了那场被称为使美国成为美国的伟大运动。但同时,却使原生态下的印第安人几乎遭受灭顶之灾。幸存者后来又经历了白人同化政策的洗礼。历经劫难,现代印第安人的生活习惯已经与其他美国人没有什么差别。似乎印第安人已完全被白人主流文化同化、接纳。事实上,曾经饱受屈辱、失败和仇恨的印第安民族仍然游走在美国主流文化的边缘,渴望理解与接纳。正如影片中“飘发”在山巅高呼“‘与狼共舞’我将永远视你为我的朋友,你会视我为你的朋友吗?”

当现代美国人费尽心力寻找支撑其历史底气及门面的时候,他们逐渐把目光聚焦在“残忍的印第安野蛮人”身上。沿着历史的脚印追溯印第安民族的历史及文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历史上的错误,并开始以诚恳的态度修正那段被歪曲的历史。经过印第安民族自己长期不懈的奋争及各界有识之士的共同努力,白人主流社会逐渐认识到,印第安民族是美国这个多民族大家庭中不可或缺的成员。与“狼”共舞是其顺应潮流的明智抉择。

4 结语

作者的神笔,历史的契合,使一度淡出人类视野的蒙古草原狼和美洲印第安人重归人们的视野,共奏和谐与和平的乐章。相似的生活习惯,同样可贵的精神和多舛的命运,使狼与印第安人紧密而自然相连。也使得《狼图腾》这部重在张扬狼的精神魅力的“旷世奇书”在《与狼共舞》公映十余年后,为其添上沉重而神奇的注解。

《狼图腾》这部狼的赞歌、狼的挽歌从另一个角度唱出了印第安挽歌的凄美与悲怆,唱出了印第安民族曾经的屈辱、失败、仇恨和无奈。书中呼之欲出的狼的形象丰富、充实了《与狼共舞》中“白袜”的内涵,诱发了观众无限遐想。使观众能够公允地、历史地重新认识美洲的草原“狼”:美洲原住居民――印第安人。

狼只是浩瀚大自然的一个链接,而人类与狼的关系,只是人与自然关系的一个缩影。姜戎在《狼图腾》中不仅仅张扬了狼的精神魅力,还通过日益恶化的生态危机,警示人类要爱狼、护狼、与狼共舞。由人与自然推及人与人,印第安民族也是美国多元文化社会的一分子,各民族、各种族之间应该共存共生、相通相融。

狼性文化篇7

“苍茫的若尔盖草原,狼族即将被人类赶尽杀绝。一只绝望的母狼为了与人类做最后的抗争,不惜带着一窝幼崽服毒自尽。然而冥冥之中自有天意,仅存的一只小狼被来到草原写生的李微漪救起,带回了城市。”———《我家小狼初长成》的作者李微漪讲述了小狼的故事,让阅读者感受生命的神秘与神圣,也让阅读者对生态理论、生命价值、善与恶具有更多的别样体验。不同于《狼图腾》对狼族的直奔主题的旁观者的讴歌赞美,《我家小狼初长成》作为李微漪抚养小狼成长的实录,进入小狼的内心世界,更具有现实感,体现了对生命对生态更开阔的视阈;同时,正如作者在扉页上写道:“将一个由人类抚养的狼孤儿送回族群,是一种史无前例的奇妙传递,是一种诚心与狼握手言和。”从这样意义上,《我家小狼初长成》现实故事里又蕴涵了生态伦理的寓言意味———“救起带到城市”到“送回狼群”的过程,充满了动人心魄的细节,读来让人涌动着生命的感动。在本书的前言中,作者从“生态”一词的希腊文语源分析,指出:“‘生态’一词原本来源于ECO,即‘家’‘住所’之意。在草原度过的大半年里,我深深体会到了‘家’这一词的沉重含义。这是地球上所有生命的共同家园。” 一、生态崩溃———小狼出世的残酷之境 在书中,作者写出了生态崩溃造成的残酷之境,既有人类对自然资源涸泽而渔造成的草原荒漠化、动物生存环境日趋恶劣的严酷现实,也写出了人类贪婪无度造成的恶的膨胀造成的人类自身社会生态环境的严酷。在中国最美丽的草原湿地,密如织网的铁丝围栏被人类占据,越来越多的野生动物出没的区域被牧场包围。人类垦殖、近亲繁殖、疾病和自然灾害使野生物种濒临灭绝。而野生动物栖息地的退化和丧失,食物的短缺,过度放牧的家畜与狼群争抢同一块土地,导致人狼之间的激烈冲突。小狼的故事就在这样的背景中展开。残忍的四月,一对狼夫妇生育了第一窝小狼,他们想尽办法要让洞里的六条小生命看见草原上的第一缕阳光。草原生态的恶化让公狼的觅食成为难题,“多少天没有饱饱地吃过一顿了,母狼的乳汁少得可怜,没睁眼的小狼崽们饿得嗷嗷直叫,小狼们一出生,饥饿就如影随形”,“公狼在草原上一次次徒劳地狩猎,然而饥恶却像挥之不去的魔鬼纠缠着这个脆弱的狼家庭,如果再没有食物,他们将失去一个个新生的幼崽。”公狼铤而走险去牧场偷羊,成为“一张晾晒在肮脏墙壁上的狼皮”。母狼无法忍受怀里呜咽的小生命跟她一起挨饿,潜入牧场,被牧民投毒,而猎人们找到了狼窝,“六只还未睁眼的幼狼挤在狼洞中瑟瑟发抖”,母狼死后,小狼崽们被牧民装进麻袋,带回了牧场。小狼初生就遭遇这样的惨烈之境。而遭遇这样惨烈之境的背景就是草原生态的恶化。在书中,作者通过对草原景观的细腻描写反映了草原现状和作者的生态观。 二、抚养幼狼———人类的反省与救赎 牧民在书中描写得不多,但每一个都有个性,“老阿爸”的形象具有符号意义。他内心的挣扎和痛苦,表白了生态恶化中人类纠结的罪恶感和赎罪心理。而作者抚养幼狼的行为,更是人类自我救赎的寓言。而这一过程的推进,作者的生态伦理观念也在变化中。正如作者在《前言》中写到的:“起初,我只打算对一个特殊而又壮美的生态系统做一个简单的记录,但很快,我觉得之境的灵魂被这个地方勾去了,连准备也来不及,就被甩出时空,失落在一个遍地芳草的蛮荒世界。虽然与现代社会隔绝,可是我与其他牧民一样,在这块土地上,在自然的心脏中扎了根,与自然保持着一种热烈而融洽的关系。”牧民老阿爸一句“人和狼都是不得已”啊,写出了草原牧民的纠结与深深的赎罪心,而作者,“怀抱着这一出生就受到人们诅咒的小小异类孩子”,作为草原“局外人”的反思也许更直指人心:“人破坏了狼的栖息地,狼侵犯了人的安宁,杀戮、诅咒、报复、遗孤,……这一切终究能怪谁?”在书中,作者不断反思人类破坏生态的暴戾和凶残,表露出作为人类对狼族的歉疚和赎罪心理。作者写出了小狼濒死求生(相当于人类的婴儿期)、顽皮成长(相当于儿童期)、初长成(少年期)三个阶段。作者充满母爱的笔下流淌着浓浓爱意,让本书的小狼成为当代生态文学中具有生命感染力的形象。 三、纪实写作———观察笔记式的小狼成长实录 作者在书中写道:“每当夜深人静,我就把和小狼的故事与情感写成日记。最初只是对小狼成长状态和身体恢复情况的一些记录,后来一些有趣的成长故事和观察也成了我日记的一部分。”本书具有纪实写作风格,是观察笔记的写法,对小狼的生理、心理做了翔实的记录。作者全方位地记载了小狼生理、心理成长的过程,这一过程的记录,真实客观地写出了狼的幼儿时期和成长的细节,这在文学作品中具有独特性。 作者对小狼成长的每一个细节都作了观察日记式的记录,这种科学观察记录在客观描述的同时,还蕴涵着作者的情感。作者笔下的小狼犹如一个顽皮可爱的孩子。比如对小狼感官渐次成熟的记述,具有科普作品的探索性和趣味性。书中对小狼眼睛蓝膜褪尽之前触觉、嗅觉、听觉感官的变化和小狼认知发展过程做了记载。读来趣味横生。小狼的认知发展,三个月是分界线。作者记载小狼第一个月的睡眠:它很淘气贪玩,但精力有限,往往玩上一会儿就困倦了,打着哈欠扒在沙发边缘,使出吃奶的劲儿努力往上爬,可爱至极。我轻轻托着它圆滚滚的小屁股助它爬上来,小家伙疲惫地哼唧着钻到我怀里,眼皮沉沉,很快就进入了梦乡。……从第一次在我怀里睁开迷蒙双眼,我的怀抱就是它最本能的向往。我轻轻用手护住它的身子,在柔柔的呼吸声中感受这份异样的亲情……这样的对小狼的观察记录书中比比皆是,使本书具有情感性的同时,具有科普作品的特点。 值得关注的是,作者对人类文化意象中的狼和人的关系做了反思。书中谈到人类文化中狼形象的历史文化典故有“狼子野心”、《说文解字》中的“狼”字、格林童话中的狼,等等。对“狼子野心”的阐释,作者认为“野心是对自己应有生活的一种向往和追求”,“身为野狼拥有野心本就是无可厚非的事情”。作者给小狼起名为“格林”,也表达了对格林兄弟童话《小红帽》的反思和批判,她认为,格林童话《小红帽》影响了无数人从小对狼的偏见、莫名惧怕和仇视,“狼外婆”的恐怖形象深入人心,影响了没有辨别能力的儿童,作者想为名为“格林”的小狼写一部真实的“格林童话”,记录它从小到大的经历。#p#分页标题#e# 作为生态文学中具有独特性的以“抚养幼狼回归自然”的独特主题的文学作品,《我家小狼初长成》以具有纪实特点的传奇经历的叙述成为具有生态寓言意味的作品,会在现代生态文学史上留下重要的足迹。

狼性文化篇8

作为一种原该是非豢养动物,藏獒的角色一直是恒定的。其勇猛弥补了人类力量的不足,其不畏死更是人类的短处,其忠诚是人类最想豢养的理由。因此,藏獒不光被豢养,而且还承担起许多人类的职责来,比如,养家护院最好的帮手,还是牧场放牧的安全保障。因此,藏獒在世,除了厮杀,就是邀宠。而《狼图腾》关于狼,却是另一种定义,赞赏悲壮狼群以生命的代价,维护自然界生物链的长久平衡绵延,才有了草原蓬勃生机,和人类文明的历史书写。自然界物竞天择原则的具体展现,确实充满着血腥。强者生存在狼而言,就是凶残、前赴后继,还有群体性合作搏杀等天性。因此,在大多数民间流传的故事中,狼总是凶残的代名词。当然,这些评价显然都是来自于人的视角。

由此,就有了人、狼、狗的三角关系。在远古时期,只有人和狼形成的对应,而没有狗。因为,人类开始于草原生活,游牧和狩猎是主要生存方式,草原作为主要生活背景,靠着人和狼的两强博弈,形成自然平衡。在广大的游牧民族中的年长智者,更是把狼看作是草原的守护神灵。他们经过世代生活经验的积累和传承,坚定的认为,没有草原狼群的锲而不舍猎杀食草类动物,就没有人类的今天,我们别说是看到浩淼的草原,世界早就在几个世纪前就荒芜了。显然,在草原历史长河中,狼是草原的守护者。人类学家贡布里希曾从原始岩画中读到罗马母狼的传说,其中揭示的内涵,狼不但拯救过人类,而且还教会人怎样去猎食以维持生存和繁衍,也就是说,狼是早期人类求生的指导者,才有了人类不息的繁衍。因此,不论是西方的“狼文化”,还是东方的“狼图腾”,都异曲同工把狼看做是人类的救护者而被崇拜。

相比于狼,狗的身份就有点可疑。说是狼的基因变异,实在是差距太大。说是被驯化的狼,更不可信。因为狼不可能驯化。远古时期,狼只是和人形成了动物分类。找不到令人信服的理由,我们权把狗视做人和狼的中间物和衍生物。

不知什么时刻,也许是人的智商不断提高,欲望膨胀时,容不得天下有二主,因此人和狼翻脸了,开始了漫长的搏杀,而且一发不可收,大有灭族之雄心。搏杀的结果,狼还是狼,单纯、搏杀为了生存。除了勇猛,还有一眼就被人看穿的狡猾。而人变了,进化得厉害了,变得离自然天性更远。除了疯狂,还学会了伪善。

难为的是狗,狗本身出处的模糊和可疑,它必须在人和狼之间做选择。是跟人还是跟狼?狗还是乖巧和识时务的。它明智地选择了跟人。因为跟人可以被宠养,可以不必靠风雨中猎杀生存。只是狗换取安逸的代价是交出自尊。除了服从人的意志,和承担一些构不成生死之险的事情之外,就是在人前摇尾乞怜成就了奴性。这种实用主义的选择和既得利益的诱惑,往往在人性与狼性之间,多的是狗性。毕竟战场搏杀比奉承拍马风险大得多!

上一篇:客家文化范文 下一篇:国民教育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