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牛养殖范文

时间:2023-03-08 16:06:13

黄牛养殖

黄牛养殖范文第1篇

为进一步加快我县现代畜牧产业发展,促进产业增效、农民增收,现就加快我县黄牛产业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快发展黄牛产业的重要意义

加快发展黄牛产业,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利用我县资源优势,着力地方优势产业发展,实现我县产业换代升级的需要;是顺应国家武陵山区连片开发,落实《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的具体体现;是带动我县乃至整个武陵山区民族经济社会发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的需要;是培植财源,增加农民收入,保障市场供给、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需要。

二、明确工作思路和发展目标

(一)工作思路:以德农牧业科技有限公司为龙头,通过品种改良,扩大饲养总量、提高养殖水平、构建规模养殖基地网络、建立现代产业经营模式等措施,提升黄牛产业竞争力,努力打造“黄牛第一县”,建设及西南地区优质肉牛生产及牛肉加工核心区、活牛集散地。

(二)目标任务:到2015年,黄牛产业发展要实现如下目标:

1、打造黄牛地域性品牌。选育提高黄牛生产性能,品种遗传基础坚实,生产实现地域性良种化,饲养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产品高档化,疫病防控能力达到国际水平,产品质量安全符合国际准入条件,加工企业和品牌产品市场竞争力强。

2、饲养总量大幅增长。标准化、规范化稳定建立600头黄牛核心群、6000头黄牛扩繁群和60000头黄牛商品群。

3、实现黄牛全产业链的发展。年屠宰加工能力6万头,加工牛肉1.5万吨,其中高档牛肉6000吨。

三、明确战略重点

(一)加快扩大基础母牛群。2015年基础母牛群占黄牛饲养量的比例达到50%以上,确保产业发展后劲。

(二)加快扩大养殖规模。到2015年,肉牛出栏达到2万头。在长乐乡、吉卫镇、董马库乡、补抽乡、排碧乡、排料乡、雅酉镇、麻栗场镇、龙潭镇、猫儿乡、雅桥乡、道二乡、花垣镇等13个乡镇建重点养殖场,每乡镇建成饲养15头以上黄牛标准示范场10个,饲养能繁母牛1500头以上。其他乡镇条件较好的区域可作为重点村来发展。全县发展50头以上黄牛标准示范场100个,发展10头以上黄牛养殖示范户500户,发展5头以上黄牛养殖户1000户。重点推广“五个一”标准化规模化养殖模式,即:一栋栏舍(200-500m2)、一片牧草(20-30亩)、一个青贮池(100m3)、一群牛(30-50头能繁母牛)、一个沼气灶(100m3沼气池)。

(三)加快品牌创建进程。围绕做强做优“黄牛”品牌,充分利用独有的自然环境条件,加快新品系的培育选育进程,全力打造生态牛肉品牌。加快牛肉制品开发,到2015年,争创1个部级和3个省级名牌,精心设计和积极申报注册1个驰名或2个著名商标。

(四)加快产业优化升级。按高起点、高标准要求,加快建立现代肉牛产业集群,做大做强做优德农牧业科技有限公司等一批龙头企业。引进战略投资者,提高产业发展层级,适时筹组花垣肉牛产业集团,为打造上市公司创造条件。

(五)加快支撑体系建设。积极争取建立以政府主管部门和科研院所为主体的“黄牛”繁育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进一步完善肉牛品改网络体系。积极推动建立以企业和科研院所为主体的牛肉制品研发中心。进一步完善和健全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加紧建设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2012年底前全县建成标准化黄牛冷配站18个。

(六)完善肉牛流通网络。建立网络信息平台,及时跟踪了解国内肉牛交易信息和动态。建立黄牛协会和专业合作社,充分发挥协会作用,实行合同订单养殖,每个养牛重点乡镇要发展协会和专业合作社1个。新建武陵山区肉牛专业批发交易中心市场,扩建和完善2个乡镇肉牛专业交易市场,改善牲畜交易市场条件。

四、强化政策措施

(一)进一步强化投入措施。把黄牛产业作为武陵山片区连片开发重点项目来抓,2012年-2015年,县财政每年安排一定资金作为肉牛产业发展引导资金。每年整合发改、财政、扶贫开发、以工代赈、商务、民族发展、移民开发、养殖等项目资金500万元以上鼓励和支持规模养殖户和牛肉加工企业。鼓励政府各部门积极争取项目资金用于发展肉牛产业。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投资肉牛产业。凡达到100头以上的规模的标准养殖户(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各相关部门要优先给予扶持。

(二)积极鼓励和支持各类中介服务组织。鼓励发展各种类型的养牛专业合作社和养牛协会。鼓励和支持养牛合作社和养牛协会开展草种、草料配送和黄牛病害防治、配种、育肥、销售等服务。

(三)进一步落实优惠政策。规模以上牛肉加工企业,享受我县招商引资的有关优惠政策。凡饲养能繁母牛5头以上、育肥牛2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户新建栏舍,用地比照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关于促进规模化畜禽养殖有关用地政策的通知》(国土资发〔2007〕220号)文件规定执行,电费按农业生产电价执行。

(四)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

1、凡养殖黄牛能繁母牛的农户,采取积极财政奖扶政策,饲养能繁母牛10头以上的,在整合资金范围内给予贷款贴息。

2、积极争取上级政策,将能繁母牛养殖纳入涉农保险范围及养殖补贴范围。

3、凡经县级以上品种审定机构审定符合标准并按要求实行“黄牛”品种选育的黄牛资源场,建场并运行一年后,经县财政局组织相关单位抽查认定,存栏优质母牛50头以上的每个场一次性给予1万元奖励,存栏100头以上的每个场一次性给予2万元奖励,依此类推,最高奖励控制在5万元以内。

4、凡饲养能繁母牛10头以上的养殖户达15户以上,或饲养育肥牛20头以上的养殖户达5户以上的养殖小区,可优先实施人畜饮水、道路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5、凡按规范要求改扩建的乡镇肉牛专业交易市场,经县人民政府验收合格后,给予适当奖励。

以上措施实施年限为2012年-2015年。实施期间,如遇国家、省、州安排的项目补助或奖励标准高于本文件设定的扶持标准,则按国家、省、州标准兑现;如国家、省、州项目标准低于本文件规定的标准,则按本文件有关标准执行。

五、强化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县长任组长,分管农业农村工作的副县长和相关领导等任副组长,县农办、发改、财政、畜牧水产、经信、扶贫开发、民族事务、农业、国土资源、环保、林业、农机、科技、商务、水利、人社、民政、交通、物价、工商、质监等部门和有关金融、保险机构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花垣县黄牛产业发展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畜牧水产局,负责研究制定肉牛产业发展规划、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并抓好组织实施,由县畜牧水产局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各乡镇要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并明确一名领导专抓。

(二)强化部门责任。县农办、发改、财政、畜牧水产、科技、扶贫开发、以工代赈、民族事务等相关部门和乡镇要紧密配合、分工负责,积极支持黄牛产业发展,切实做好产业项目的立项、申报、组织实施及市场培育等工作,保证产业发展目标如期实现。

(三)优化发展环境。各相关职能部门要切实转变作风,改进服务方式,为肉牛产业发展提供及时有效服务;要积极鼓励、引导和扶持牛业协会、养牛合作社等社会中介组织,充分发挥其组织推动肉牛产业发展的积极作用;要将上级出台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切实优化产业发展环境。

黄牛养殖范文第2篇

关健词黄牛;养殖效益;技术措施

1普及科学知识

1.1改早配为适龄配

前些年早配现象严重,母牛不足岁,甚至10月龄就配种,1 岁多产犊,既影响母牛正常生长发育,又不利于犊牛成长。经过传授母牛生长发育规律知识,在母牛1.5周岁配种,母牛产后个体大,犊牛生长快[1]。

1.2改母牛一般喂给为妊后期补料

母牛怀孕5个月后,胎儿生长发育迅速,需要营养多,应及时增喂玉米等,以使母牛产后膘情好,乳汁多,产后提早配种,犊牛生长好。

1.3改早出栏为适期出栏

犊牛由出生到1.5岁,此阶段生长快,以后生长减慢,6月龄过早出栏不经济,岁半出栏效益最佳。

1.4改犊牛随便采食料草为早期补料

改以往带犊养育方式为早期断奶,以利于犊牛早期生长发育,当犊牛产后2周开始训练采食干草,生后3周训练料,以后逐渐吃青料到拌草喂,至断奶犊牛完全适应以拌草料为主的饲喂方式,以促使犊牛均衡生长[2,3]。

2开展黄牛改良

蒙山县把牛品改列入“三文明”目标责任制,作为工作业绩考核内容。在财政紧张的情况下,挤资金支持牛品改工作。各乡镇都有2~3个配种点和配种员,利用夏洛来、西门塔尔冻精粒改良黄牛,2007年以来改良黄牛1 350头,取得明显效果。为提高配种率,有如下做法:一是解决良种不足的问题。目前用于本交的优良公牛严重不足,用于生产冻精的种公牛品质不高,要加强选种选育。二是解决人工配种受胎率低的问题。把现有的配种站点建成“托牛配种站点”,让拟配种母牛留下,便于配种员观察适时配种时间进行配种。重点免费培训农民掌握人工授精方法。三是实行本交与人工授精相结合。规模养殖场(户)配送给种公牛或免费培训授精员。四是注意做好产科疾病防治工作。产后或配种前阴道和子宫要进行冲洗消炎以防治疾病。

3广开饲草资源

养牛每天需要大量饲草,尤其在冬季,饲草短缺较为突出。为此,养牛场要广开饲草资源,以解决饲草短制问题,一是自己种牧草。各牛场都种栽桂牧一号,由于牧草灌溉沼液、沼渣,肥水足,每天产牧草量大[4]。全县种植桂牧一号逾133万hm2。二是充分利用当地饲料资源。全县各木薯加工厂、酒精厂、糖厂等每天提供大量廉价的下脚料,还有周围农户大量的玉米秆、甘蔗叶、甘蔗尾。为了充分利用作物秸秆养牛,采取经国家、地方、农户三配的办法,用于建青贮、氨化两用水泥池300个,新购切草机10台,广泛组织发动,部门密切配合、送技术上门、严把质量关,2009年全县青贮饲料6万t,秸秆氨化在一部分乡镇推广,不但节省了大量精料,解决了饲草不足问题,而且提高了饲料营养价值,改善了牛的膘情。

4拓展黄牛养殖思路

一是培育“养殖+加工+流通”产业体系,适度规模养殖和杂交改良双推进,实现量和质的飞跃。根据牛源分布、饮料资源、群众养牛习惯、生产加工基础等条件,扶持牛产业区域发展。二是产业布局。蒙山县交通较发达,饲草料充足的地方,都可发展黄牛养殖。三是肉牛发展模式。倡导“整村推进分户适度规模养殖”发展模式。每户根据年可收集的饲草、秸秆量和农副产品量测算,一般养殖基础母牛以5~10头为宜。资金和饲草充足可适当增加养殖量。受饲草料供应制约,不提倡规模化养殖模式。

5加强疫病防治

2007年以来各乡镇都有零散突发病,蒙山县畜牧兽医站及时派专员会同乡镇技干进行调查、写专题报告,并采集病料送有关部门进行化验,同时对现有牛提出隔离、控制买卖流动,对病牛进行对症治疗,加强饲养管理,基本控制了疫病蔓延。平时加强常发、重大动物疫病进行免疫,减少疫病发生。

尽管蒙山县牛栏率逐年有所提高,但还没有达到应有高度。特别是全县养牛呈滑坡趋势,表现在牛数量减少,产肉率不高,其原因:一是养牛利润不高,农民养牛积极性不高;二是养牛横向比价低,尤其是部分农民有商品意识,善算经济帐,养牛不如经营其他。针对上述问题,彻底扭转牛只下降局面,关键在于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农户养牛收入,调动农户养牛的主动性,全方位地推广科学养牛技术,不断提高母牛“三率”和育肥牛的生长速度,鼓励和扶持发展规模经营;增加对养牛生产的投入,以效益推动养牛的发展。

6参考文献

[1] 磨考诗,李秀良,吴亮,等.抓好牛品改 促奶业发展[j].广西畜牧兽医,2009,26(2):78.

[2] 龙家桨.推广种植牧草发展草食动物的可行性调研[j].广西畜牧兽医,2008,24(6):333-335.

[3] 陆维和.广西本地黄牛与不同品种牛杂交后代的生长发育和增重[j].广西壮族自治区畜牧研究所,1997(7):27-39.

黄牛养殖范文第3篇

维西县位于云南省西北部,是三江并流”的腹地,是全国唯一的傈僳自治县,总面积4661平方千米。总人口约15.22万人,地处青藏高原南缘横断山脉的云岭、碧罗雪山亚高山带,区域内饲草饲料资源丰富,气候适宜,很适合发展以牛羊为主的草食家畜,有着优质肉牛养殖的传统,以体力强、肉质鲜著称于世,但近年来,随着农机化程度的提高,生产资料想生活资料转移,本地主要的饲养本地黄牛普遍存在饲养个体较小,生长速度缓慢、体格小、饲料报酬低、屠宰率低、经济效益差等缺点。为了提高本地黄牛的品质,推动畜牧业的快速发展,2006年,维西县应用黄牛冻精人工受精配种技术,采用西门塔尔牛与本地黄牛杂交的经济手段,进行大规模杂交,其杂交后代,生长发育迅猛、体格增大,提高了养牛生产性能,经济效益显著,表现出了明显的杂交优势,促进了当地草地畜牧业的发展。

1、基本情况

以本地黄牛为母牛,引入优良品种西门塔尔牛细管冻精为父本。西门塔尔牛冷冻来源于xx,本地黄牛为当地农户所饲养的发育正常、健康无病、体质好、符合品种特征的本地母黄牛。西门塔尔牛与本地黄牛杂交改良于2006年开始分别在维西县xx、xx、xx等多个乡镇进行。西门塔尔牛与本地黄牛杂交牛及本地黄牛均以放牧饲养为主,冬季适当补饲。

2、改良技术

黄牛冻精改良技术是人工授精技术,指用假阴道采取公牛,经检查、稀释、分装后冷冻、保存、运输、解冻,再用输精器输入母牛生殖道内的配种方法。长期坚持改良,不断总结经验,提高技术水平,才能取得明显的黄牛改良效果。

2.1做好母牛准备。本地黄牛8—10月龄,杂交改良牛9—11月龄为性成熟,但此时生殖器官仍在继续生长发育。一是抓秋膘。每年的8-10月是母牛配种旺季,对瘦牛用玉米40%、大麦30%、黄豆10%、小麦20%混匀后清水浸泡4-6h磨成浆,再添加以上饲料总量的8%的豆饼、5%的糠麸、1%的食盐、3%的骨粉,每天早晚两次补喂,并延长放牧时间,提前母牛的时间。二是抓催情。对于不的经产母牛,一种方法用激素注射:苯甲酸求偶二醇20-25mg、二酚乙烷40-50mg、三合激素3-5g;第二种方法是对怀孕6月以上的健康母牛,用其清晨第1次排出的尿液100ml,加入0.5%的炭酸溶液3ml,煮沸后制成催情剂。

2.2准确掌握配种时间。黄牛的周期为18-21d,持续1-2d。母牛的表现是全身精神状态反常、比平时过敏,鸣叫不安,常举尾摆动,食欲减少,乱走动。其从微肿到逐渐饱满,柔软而松驰,粘膜充血、潮红、有光泽;排卵后,肿胀消退,缩小而显出皱纹,阴道粘膜充血、潮红现象消退而呈苍白,排卵前排出的粘液逐渐白而浓稠。母牛排卵在末期至结束后10-15h,在黄牛开始后的8-12h是最佳配种时间,此时输精受胎率最高。

2.3采用细管冻精解冻。冻精由xx提供,经检测,其活力达0.3,用镊子取出细管放入38-40℃的温水中轻轻摇动解冻,解冻时间为12-15秒。后用纸巾擦干细管,检查确认所取的品种及型号,解冻后的控制在10℃以下,并在确保在1h内输精。

2.4严格适时流动配种。严格遵守技术操作规程,熟练掌握母牛鉴定、输精。将解冻后的放入0-5℃的保温瓶中备用,一般不超过1h,采取直肠把握人工受精技术受精配种。输精的最佳时间是母牛在“打稳栏”即母牛不让试情公牛爬跨后12-18h开始输精。输精前所有的器械均用肥皂水洗净,再用75%的酒精消毒。检查者将指甲剪短、双手消毒、手臂涂剂,一首抚摸,然后收拢成锥形,缓慢旋转伸入,待排出粪便后,再慢慢前行,轻轻按压抚摸,触摸到一个长圆形之地较硬的棒状物即子宫颈,将其后端固定在手中,右手持输精枪呈45℃向上插入阴道缓慢拧转,呈水平方向沿阴道壁移动,直到枪尖到达子宫颈口,左手稍作抬高向输精枪上套,完成输精。

2.5确保超低温保存。现在普遍采用液氮罐来保存,因此在保存时保证在-130℃以下保存。冷冻的剂型主要是细管冷冻,在的包装上表明公牛的品种、牛号、生产日期、活力,分别存入液氮罐提筒内,以便提取。并经常经常贮精容器的有效性,在保存中当液氮损耗到1/3时及时补充氮液,夹取时动作快,以免影响活性,定时抽检,淘汰不合格的,提高受孕率。

2.6规范技术管理制度。供应充足水源,排水沟通道通畅,时常保持站内环境清洁卫生,并固定专职技术人员,实行牛冻改任务目标管理责任制,制定明确的奖惩和考核措施,严格实施,同时健全牛资料的档案管理制度,历年配种卡片及技术资料保存完整,建立辐射范围内的牛存栏、能繁母畜的档案,认真做好牛改工作的宣传发动工作。

3、改良效果

牛品种改良是指从外地引入能达到当地生产目的良种公畜与当地品种母畜进行经济杂交,从而繁育出适应性好,生产能力高的后代。其优良显性基因互补,耐粗饲基因互补,能提高整个群体的平均显性效应与上位效应。通过冻精改良,维西县本地黄牛杂交效益明显,表现出了明显的杂交优势。

3.1体质外貌好。杂交牛在体型上明显倾于父本,尤其西门杂交牛二代犊牛92%左右倾向于父本,杂交母牛的形状大小有明显变化,发育较好,其大部分为浅红、草黄或灰色毛色,少数为黑色条纹,嘴巴、眼睛、腹部、四肢上部内侧毛色较浅,眼圈、鼻镜、蹄子为黑色。其整体体格硕大、体健、头短、额宽、颈厚、胸围大、肋骨开张、背腰平直、肌肉丰满紧凑、皮薄肉细、后躯发达、四肢粗壮、行动迅猛有力。相较于本地黄牛而言,表现出了良好的兼用体型。

3.2适应能力强。西门塔尔杂交牛具有耐粗饲、抗病力强,对当地饲养条件适应性强等特点,其发病率<5%,杂交母牛哺乳性能强、觅食能力强、食量大、放牧采食广,表现出了极强的生长适应性。

3.3生长发育快。杂交牛具有生长快、成熟早、个体大等肉用型黄牛的特点。出生的平均体重比本地黄牛约重10kg,相对提高了60%,各年龄段的体重和体尺明显高于本地黄牛,各年龄段的体重均比本地黄牛提高了40%以上。相同的饲养条件下,杂交牛日均增重0.55kg,比本地黄牛多0.3kg,提高了11%。维西县自xx年—xx年,累计输配xx头,共产犊xx头,生长发育迅猛。

3.4屠宰性能强。想同等饲养管理条件下,同龄的西门塔尔杂交牛的各项产肉性能均高于本地黄牛,其屠宰率、净肉率比本地牛条了13.03%-18%,且适应性能强、肉质细嫩、味道鲜美。由于西门塔尔牛是乳肉兼用的品种,改良后的个体增大,产肉性能高,且杂交牛去势后,役用性能也比本地黄牛好,具有力大、易管理等优点。

3.5经济效益高。据测算,每头改良牛可比本地牛多收入500-700元,经济效益显著。维西县引用冻精改良技术2006年—xx年,共用冻精配本地黄牛xx头,产西门塔尔杂交牛xx头,占牛总数的xx%,其中二代牛为xx头,三代牛为xx头,平均每头杂种牛增加产肉xxkg,按现在的市场牛肉价每千克xx元,则能增加效益xx万元。经屠宰测定:冻改杂交牛净肉率达49.31%,比本地黄牛的净肉率40.56%高8.75个百分点;杂交牛屠宰率达70.1%,比本地黄牛的屠宰率60.32%高9.78个百分点。通过冻精改良技术,为当地的农村牧业增产,农民增收探索出了一条新的路子。

4、结论

4.1自从引入西门塔尔牛冻精改良后,通过几年的繁育对比,其杂交牛产乳潜力很大,尤其在乳、肉生产性能和役用性能方面,在较大范围内有良好效果。

4.2西门塔尔杂交牛是架子肉牛的流动性大,几百千米,几千千米距离当今公路交通条件下,1~2天内便可到达,其冻精改良技术打破了当地原来一家一户小农经济经营及省其他各地、县的黄牛养殖格局。大大促进了我国肉牛饲养业的发展,提高了我国肉牛养殖的饲养水平。

4.3在最短暂的时间里,获得最高的肉牛养殖效益,这是肉牛养殖户的最大心愿。西门塔尔杂交牛产肉性能高、经济效益显著,但其优势还未得到正常发挥,如果扩大纯种繁育,对巩固乳品基地有极大好处。如高密度饲养,每一头西门塔尔杂交牛占有的围栏面积仅4平方米左右,这样密集的环境易使牛生病,且刚开始发展西门塔尔杂交牛生产,规模小,产奶量少,往大型乳品加工企业送划不来,于是有些养牛户不挤奶,只供犊牛饮用,这样会影响杂交牛以后的产奶性能,因此,确保健康的环境和正常的饲养程序,才能确保杂交牛健康生长。

黄牛养殖范文第4篇

(一)项目一般概况

1、项目名称:仲坪村黄牛繁育饲养

2、建场地址:石门镇仲坪村

3、项目负责人:任南洙

4、技术依托单位:安图县畜牧总站

(二)仲坪村基本概况

仲坪村位于石门镇的北部。全村总户231户,总人口880,现有耕地327公顷(水田40公顷,旱田287公顷),林草地资源丰富。耕地的土质比较脊薄,农业生产条件较差,该村目前仍是石门镇的贫困村,至今尚有人均纯收入不足800元的贫困户12户(包括特困户,救济户),贫困程度较为严重。兰泥村贫困严重的主要原因,一是经济基础太差,自我发展能力不足;二是属于半山区,资源缺乏,几乎没有副业收入。

(三)项目建立依据

延边黄牛无论是役用还是食用,在国内都是属于牛类中的优良品种。在食用方面,因其脂肪含量低,蛋白质含量高,并富含钙、锌、硒等无机盐,是一种深受人们欢迎的美味佳肴和强身滋补佳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食肉结构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牛肉以其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喜食的人日益增多,食用量逐年加大,市场上牛肉供不应求,价格累累上涨。目前,全州内的黄牛养殖多是家庭牧养形式,这种牧养形式受草原面积所限,难以形成较大的生产规模,生产数量非常有限。因此,随着牛肉食用量的逐年加大,市场上的供求矛盾也越来越突出。据有关部门统计,全州每年由商贩从外地倒运进来的肉牛达几万头,既增加了费用又降低了牛肉的质量,而且仍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由此可见,牛肉的市场潜力是相当大的。很显然,仅仅依靠过去那种牧养方式是无法解决这一供求矛盾的。因此,许多经济发展比较好的地区,都采取了比较先进科学的圈养方式进行饲养,即使没有草原也照样进行规模发展,如山东省的许多地区、我省的农安、榆树等县市都有着典型的成功经验,获得了非常可观的经济效益。从实践中看,该项目实属投资小、见效快、易行可靠的好项目。

(四)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由于仲坪村耕地土质较差,每逢雨季来时,常常受到山洪的侵袭,水冲沙压情况十分严重且村民的主要收入主要是靠种植传统作物,一直摆脱不了靠天吃饭的束缚和贫困。由于农民的积累少,资金缺乏,无其它增收项目,加上许多不利的生产条件,经济发展仍然很滞后,经过反复调查、论证,我们认为充分利用本村林地、草地面积多的优势,发展黄牛养殖是使村民增收致富的好项目,也是十分可行和非常迫切的大事。

(五)项目开发的意义

牛肉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具有强身健体之功效,为延边各族人民所喜爱,尤其是延边黄牛,更具特色深受国内外市场的欢迎。但是,在传统的牧养条件下生产数量有限,远远满足不了市场需求。因此,我们抓住有利时机开发这一项目,对于发展特色产业和地方民族工业,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都具有普遍的现实意义。

二、市场预测及产品销售方向

我州农村虽然有着悠久的养牛历史,但基本上是牧养方式和传统的喂饲方法。因此,繁殖率低、生长慢、生产周期长,经济效益不明显,从而导致了市场供不应求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牛肉价格不断上升。目前,州内市场上的牛肉价格每公斤已达到20元之多,仍不能满足需求。据调查,仅石门镇牛的日屠宰量是3头左右,加上节日农民宰杀的牛,大约年屠宰量为1,500头左右,而石门镇每年牛的出栏数包括牛仔和役牛也不足2,000头。由此可以看出,一个乡镇生产的肉食牛满足不了自身需求,那么县城的牛肉供应则是一个很大的空缺,牛肉价格不断上升也就不足为奇了。因此,可以预测,该项目的销售工作,可在就地就近完成,如果不是因为管理等企业自身因素,在较长时间内也一定会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和较高的经济效益。

三、技术分析

由于过去所采取的家庭牧养方式,在品种选育、营养调配、疾病防疫等诸方面都缺乏科学性,因而牛的退化现象严重,普遍个体小、生长慢、得病多,结果是生产费用大,经济效益不佳。近几年,经专家潜心研究,成功探索出一套具有较高科学性的饲养技术。这一技术在全国普遍推广以来,使养牛业均取得了成功并获得了较大的经济效益。其主要技术要点如下:

1、选择和培育优良品种。目前推出的饲养技术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品种改良,首先要选择体大、健壮、色纯、繁殖力和抗病力都强的母牛,形成一定量的繁殖群。其次是为了保证品种优良,一般应采用人工冷配。这样,培育出的牛个体大、体质好、生长快,一般2周岁即可成为大牛出栏。

2、为便于科学管理,采用圈养方式进行养殖。在圈养条件下,一是牛的运动量减少,能量消耗低,有利于长肉增重,比一般牧养的牛同期增重40%左右。二是便于集中管理,省时、省工、省饲料。三是易于保持卫生,利于防病,也可减少环境污染。四是受气候条件的影响较小,可以人为地促使母牛增加繁殖力。由此可见,圈养是发展养牛的一种优化办法。

3、讲究科学的营养配比和喂饲方法。饲养肉牛,要求它生长快,育肥快。根据这一需求,对牛本身所需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无机盐、维生素和水份等营养成份,按照利于肉牛的发育和生长,对饲料进行科学配方并采取科学的喂饲方法。一般按公牛、母牛、成牛、小牛分群分舍饲养,按自繁和外购分区分舍饲养,还要采取定时定量喂饲,去势快速育肥等科学喂饲方法,以此提高经济效益。

4、圈养方式使传染病的防治有了基本保证。新的饲养技术在牛的传染病以及其他各种疾病的防治上取得了重大突破。首先是可以采取严格的防疫措施加以预防,如进行科学饲养,提高牛的一般性抵抗力;搞好圈舍卫生,保持良好的生活环境;与外界隔绝,加强检疫和接种疫苗等。其次是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彻底地消灭已发生的传染病或其他疾病。

四、投资概算及项目计划

1、投资概算

仲坪村黄牛养殖项目计划总投资215万元,其中申请省财政扶贫资金150万元,其余65万元,由当地农民自筹解决。

2、项目计划

该项目计划总投资215万元,全部用于购买仔牛共500头,建五座300平方米的牛舍共1500平方米。

五、项目实施后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黄牛养殖范文第5篇

我县饲草、人力资源丰富,养殖役用黄牛历史悠久。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发展肉牛生产前景广阔。为抓住黄牛产业发展机遇,推进产业化经营,努力提高黄牛产业规模和效益,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特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科学的发展观,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以农民增收为目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行政推动为抓手,以科技为支撑,以产业化为核心,强化服务管理,培育产业链条,打造大企业,创立大品牌,促进黄牛产业上规模,龙头企业上档次,推动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二、发展目标

l、年底,力争全县黄牛存栏16万头以上,出栏6.4万头,良种牛比率达90%。

2、围绕养殖小区、育肥场和良种繁育等环节,扶持省级产业化龙头企业——安徽省瀚森荷金来肉牛集团有限公司做大做强,力争其2008年迈入部级龙头企业行列。

三、主要措施

(一)着力扶持瀚森荷金来肉牛集团有限公司。

县政府力争每年协调一定数额的贴息贷款,支持企业采用新技术,研发新品种,做好深加工,抢占国内国际市场。认真落实招商引资优惠政策,进一步整治企业周边环境,创优发展平台。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等媒体展示企业形象和经营理念,宣传养牛效益,调动广大农户养牛积极性,力争在全县上下营造家家想养牛、户户愿养牛的良好氛围。

(二)加强养殖小区建设。

养殖小区机制灵活,利于优质资源集聚,是广大农民发展规模养殖的重要形式。每乡镇至少要抓好5个养牛专业村(60%以上农户养牛的村)、50个养牛重点户(养牛5头以上的户),在全县范围内形成100个黄牛养殖专业村、1000个重点户,带动全县半数以上农户养牛。其中,韦集、黄湾、向阳、娄庄、灵城、虞姬、禅堂、冯庙、杨疃、大庙等10个重点养殖乡镇要把小区建设作为黄牛产业化的关键环节来抓,最大限度地吸纳社会闲散资金建设黄牛养殖小区,实行统一规划、统一防疫、统一指导。小区养殖规模要达到300头以上,养殖方式可实行分户饲养与集中育肥相结合。

(三)尽快建成集中育肥场。

有关部门要扶持、引导瀚森荷金来肉牛集团有限公司尽快建成存栏总规模5000头以上、年出栏不低于1.5万头的优质肉牛育肥公司和育肥场。原有黄牛育肥场的乡镇,要配合瀚森荷金来肉牛集团有限公司创新利益链接机制,采取承包、租赁、联合经营等方式,盘活经营权,争取2007年底之前原有的育肥场全部启动生产。

(四)加强黄牛良种繁育体系建设。

建立健全优质肉牛品种改良体系和标准化生产体系是黄牛产业建设的重要环节。县畜牧部门和黄牛产业化办公室要积极推广、引进国内外优良黄牛品种,并对全县能繁母牛建档立卡,选优淘劣,不断提升品种档次;进一步完善全县畜牧改良站点功能,规范品种繁育途径,坚决杜绝自配,确保全县良种牛比率于2008年达到90%;要组织人员制定黄牛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全程指导黄牛生产;结合无规定动物疫病区项目建设,完善监测手段,建立疫情测报制度,做好动物疫情监测工作,为黄牛产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县政府每年拿出30万元财政资金支持黄牛品种改良。

四、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为切实加强对黄牛产业的领导,县政府成立黄牛产业化领导小组,由县长任组长,分管副书记、副县长任副组长,农委、畜牧、财政、科技、农行、信合、扶贫办和乡镇政府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黄牛产业化的规划布局、基地建设、项目调研及开发、专项资金的协调使用、制定养牛产业相关政策和引导农户科学养殖。同时,协调龙头企业、育肥场、重点农户和养殖小区之间的关系。各乡镇也要相应成立组织机构,抽出专人,明确职责和措施,抓好落实。

(二)资金保障。农村信用社要将支农贷款优先投向黄牛产业,黄牛贷款发放数额每年不低于1亿元,扶持农户不低于5万户,包保到户到人,年初发放,年底收回,实现良性运作。凡存栏300公斤以上或18个月以上的架子牛,每头扶持小额贷款2000—3000元,每户最高限额为10000元。瀚森荷金来肉牛集团有限公司应发挥资金、技术和服务等优势,与育肥场、养殖小区和养殖大户实行“定单”生产,提前预付定金或按时现金收购,并保证收购价格高于市场价格0.2元/公斤。县政府积极向上争取财政扶持资金,培育产业链条,增强企业实力,促进黄牛产业健康发展。

黄牛养殖范文第6篇

一、基本情况

我县有天然草场68.7万亩,占全县国土面积41.2%。其中1000以上集中连片草场27处,1000亩以下草场46处,70%的草场分布在等六大天然草场。全县林间草场、天然草场理论载畜量达5.7万个黄牛单位,加上秸秆作物12万吨、常年人工种草0.5万亩,全县理论载畜量约7.2万个黄牛单位。目前我县实际利用约3万个黄牛单位,有4万个以上黄牛单位的载畜量可利用。目前,全县存栏黄牛10400余头,比2011年6725头增长55%;能繁母牛由2011年1700头增加到目前的6280头,增长了3.6倍。其中6000头能繁母牛在中华保险公司投保,保额为15000元/头。全县养殖黄牛能繁母牛达5头以上的农户共180户,其中家庭牧场有35个,每户养殖黄牛能繁母牛均在30头以上。“黄牛”商标已获国家工商总局颁发的全国地理性标志保护产品,是省4个现代肉牛示范县之一。

二、主要做法

(一)领导高度重视。县委、县政府把黄牛产业发展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县政府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内容,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分管农业的县领导为副组长,县农办、财政、发改、扶贫、畜牧等21个相关部门以及金融、保险机构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县黄牛产业发展领导小组,乡镇也成立了相应的领导班子。制定了《县畜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关于加快我县黄牛产业发展的意见》、《县2013—2015年黄牛牛源建设规划(草案)》,明确了我县黄牛产业发展思路、目标和重点,并将具体任务指标逐一分解到部门和乡镇,落实奖罚措施。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多次专题研究黄牛产业发展,具体解决扶持政策、资金和措施等问题。县委书记、县长等县领导多次深入基层督查调研,解决好乡镇和农户发展黄牛产业的实际问题。县委督查室、县政府督查室和县黄牛产业办坚持每月一督查一通报,确保黄牛产业各项工作落实。

(二)扶强龙头企业

黄牛产业化龙头企业----德农牧业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1年3月,注册资金1.8亿元,是一家以黄牛(巫陵牛)保种、选育、扩繁、利用为主的省民营科技龙头企业。

公司发展分三步走:第一期建设项目以黄牛保种、选育、扩繁及标准化养殖示范中心场、能繁母牛基础群建设为主;第二期建设项目为6万肉牛清真(屠宰)加工生产线、食品加工、冷链物流和交易市场体系建设;第三期建设项目为有机饲料加工、生物皮革制品加工、有机肥加工、沼气能源利用。

三年来,公司按照规模化、产业化、生态化,内联基地,外连市场的现代化牧业发展思路,以州丰富的草场资源和农作物秸秆为依托,以“龙头企业(担保)+基地(合作社)+农户(土地流转入股)”的模式运作,按照“六个统一”的管理要求,大力推进黄牛养殖以家庭为单位、小规模、大群体、整村推进的母牛养殖专业村和家庭生态牧场建设。

项目建成后,可实现人工种植高产玉米6万亩,优质牧草5万亩,改良天然草场17万亩,年产鲜牧草66万吨;年存栏良种能繁母牛13.5万头,年产细管冻精96万支,胚胎6万枚,年出栏肉牛、屠宰(清真)12万头;年产系列牛肉产品5万吨,生物系列制品5000吨,生物有机肥6万吨;年可实现总产值100亿元以上。

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支持下,发改、财政、金融、国土、环保、扶贫开发、畜牧等部门狠抓机关效能建设和优化经济发展软环境,竭力提供优质服务。并从2012年起,每年整合资金500万元以上,支持牛源基地建设和龙头企业发展。德农牧业科技有限公司顺利实施了《省黄牛(巫陵牛)原种场改扩建项目》,完成了项目初步设计的各项建设内容。部级原种场建设已全面完工并通过验收。完成了第一期所有项目建设任务,第二期建设任务也完成了选址、环评及屠宰车间等部分建设工作,其中第一条屠宰生产线已建成投产。第三期沼汽能源利用项目也在建设之中。

(三)突出项目带动。我县坚持走项目带动战略路子,积极上争项目,增强发展后劲,已经启动投资1.32亿元的《德农牧业6万头黄牛屠宰(清真)加工项目》;申报并获得了“省级肉牛标准化养殖示范场”、“部级省黄牛原种场”资质认证;成功申报了投资300万元的黄牛原种扩建项目、现代肉牛示范县项目(投资100万元×4年)、投资400万元的石漠化综合治理项目(畜牧业部分)、投资180万元的德惠肉牛养殖合作社基地扩建项目、投资680万元的县2012年绿色能源示范县沼汽集中供气工程及投资30万元的“菜篮子”工程。目前正在申报的项目有投资300万元(中央资金100万元)的省秸秆养牛示范县、投资560万元(中央资金400万)农业综合开发一县一特产业发展试点项目、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相关产业项目。

(四)强化优质服务。一是强化防疫服务。全县18个乡镇动物防疫员落实事业编制数63名,平均每个乡镇达3名以上;288个村均择优聘请了一名村级动物防疫员,建立健全了动物防疫保障机制和村级防疫员报酬补助机制,多次被评为省、州动物防疫工作先进县,为黄牛产业健康发展提供了保障。二是强化品改服务。全县建立了一个品改中心,8个冷配品改点,建立品改台帐、推广服务热线电话,确保母牛受孕率和产仔率,提高养殖效益。三是强化技术服务。每年安排培训经费10万元,组织养殖大户、家庭牧场主等办班学习2-3期,每期5-7天。帮助他们掌握繁殖、饲养管理等方面的技术知识,解除其后顾之忧,增强发展信心。

三、今年目标任务

(一)年3万头黄牛育肥场

建设。总投资14955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7455万元,流动资金7500万元,按每公斤黄牛肉90元计算,平均毛重450公斤,年均销售收入121500万元,净利润31847.7万元,税收15795万元;

(二)新建牛粪发酵加工6万吨生态有机肥厂及配套设施建设,总投资9300万元,年销售收入可达6720万元,新增利润1895万元,新增税收873万元;

(三)新建年处理55万吨秸秆有机饲料厂建设,总投资8950万元,采用青贮、微贮菌种处理技术,年可实现销售收入33000万元,利润11550万元,创税收1780万元。

(四)总投资12000万元,新建家庭牧场200个,养殖能繁母牛6000头,牧场年可实现托养收入2400万元、犊牛回收补助1000万元。

四、存在问题

(一)基础母牛少,整合难度大。发展肉牛产业的基础是发展基础母牛。近年来,随着退耕还林、农村劳动力转移、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提高等因素的影响,加上肉牛养殖周期相对较长,母牛养殖数量更是急剧减少,已严重制约了我县肉牛产业的发展后劲。同时,牧业既是州级重点项目,应充分整合全州1000多万亩草山草坡和10万头黄牛能繁母牛资源,并加以开发利用。但是,由于牧业目前尚还不具备这种能力,而行政引导、政策刺激等行政行为没有及时跟进,导致本来就少的基础母牛更显得捉禁见肘。一句话就是德农牧业优质原材料基地严重滞后,导致龙头企业成立以来,三年多时间内,还没有自己真正意义上的产品投入市场。可以说,至今为止,只有投入,没有产出。长此以往,龙头企业将难以为继。

(二)资金投入少,发展速度慢。我县肉牛产业发展资金投入量有限,与产业的地位不相符,投入与需要差距较大,制约了产业的快速发展。

(三)投资见效慢,养殖户积极性不高。由于肉牛养殖周期长,投资回报慢。在正常情况下,养殖母牛2-3年内没有效益,造成养殖农户资金周转空缺。加上融资困难,信贷资金额度小,补栏资金不足,导致农户养殖积极性降低。

(四)产业链条短,拉动能力弱。多年来,我县肉牛产业缺乏具有较强的内联农户、外联市场、引导生产、深化加工、带动肉牛产业发展的龙头企业,尤其缺少精深加工产品、品牌产品和高附加值产品。肉牛产品多为活牛,产、加、销各环节衔接不紧,“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联结机制不健全,对肉牛养殖业的拉动力、支撑力很弱,产业关联度较差,使千家万户分散的养殖户进入大市场缺乏稳定的支撑载体。

(五)品改机制不健全,产业增效不明显。由于当前乡镇品改站建设滞后、设施不齐及技术力量薄弱等因素,冷配工作开展面较小,不能满足现代肉牛产业发展的新要求。加上品改机制不健全,造成产业扩量增效不明显。

五、请求及建议

(一)请求州人民政府把黄牛产业列入全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地方优势特色产业来抓,组建专门班子,制定产业规划,出台产业政策,加大资金投入,整合全州资源,惠及百姓。

(二)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制定黄牛扶持政策。

1、请求州人民政府将黄牛原种场的保种选育与提纯复壮纳入本级财政预算,对原种场实施财政补贴政策,每年100万元。

2、对能繁母牛养殖进行补贴,每年每头建议补贴900元。

3、请求解决能繁母牛保险问题。我县对饲养能繁母牛(不含水牛)的养殖户,每头解决保险费200元(保额6000元),请求州人民政府向省里争取相关政策;如省没有相关政策,请求州人民政府帮助我县解决繁母牛保险费用的50%,另50%由我县自行解决。

4、请求解决贷款贴息问题。我县对养殖黄牛能繁母牛10头以上给予连续三年贷款贴息,对从事黄牛深加工龙头企业生产线建设给予贷款贴息,请求州人民政府向省里支持解决贷款贴息。

5、请求解决品改资金问题。请求州人民政府每年支持资金20万元,连续支持5年,专门用于黄牛冷配品改。

6、请求解决编制问题。请求州人民政府对乡镇黄牛品改员解决全额事业编制20名,实行公开招考。

7、请求支持黄牛交易市场建设。我县拟建黄牛交易市场,共需1500万元,请求州人民政府帮助解决。

黄牛养殖范文第7篇

【关键词】 延边黄牛 产业化 政策建议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更加重视食品的质量安全。在发达国家,如日本、韩国,其对牛肉质量要求的标准远远高于中国。在开放的经济环境下,黄牛产业的发展必然需要走外向型发展道路。黄牛产业的发展,其质量是否达到发达国家合理的食品质量标准,是一个应该引起重视的战略问题。因此,黄牛产业要发展,其产品质量不得不加以慎重考虑。另外,生产成本是影响产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低成本高收益能够使产品拥有更多的利润空间。降低生产成本将会相应提高企业的效益,使其在极其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更大的生存空间。

2008年,中国黄牛存栏9000多万头,牛存栏数居世界第三位,牛肉产量750万吨。延边黄牛是中国五大地方良种牛之一,延边黄牛品种特征和肉品特性优良,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成为在国内外市场享有一定声誉的高档肉牛品种。延边黄牛属役肉兼用型牛,除使役性能外,其产肉性能良好,肉质独特。成年公牛平均身高1.3米以上,体重470~500公斤以上,日增重850克,屠宰率55%,净肉率45%。其肉质细嫩、鲜美可口,风味可与韩国的韩牛、日本的和牛相媲美,在牛肉市场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延边黄牛主要分布在图们江流域长白山区和黑龙江省牡丹江地区等朝鲜族聚居地。延边朝鲜自治州所辖的8个县(市)、74个乡镇,是延边黄牛的集中产区,而且品种纯正,质量较好。2006年,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建成养牛小区和大规模农场46个,规模养牛户达11180户,饲养500头牛以上的大户100多个。近几年,全州黄牛饲养量保持在85万头左右。

学术界对于我国肉牛产业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主要研究集中于消费、国际竞争力和产业组织形式等方面。李志强、王济民(2000)认为我国猪肉消费比重逐年下降,牛、羊、禽肉的消费比重不断上升。同时,有研究表明,我国牛肉的消费与收入水平有关,其消费量随家庭人均收入的提高而增加,当家庭收入提高到一定水平后,对牛肉消费量增加的速度会逐渐下降(胡定寰,2000)。乔娟(2001)认为在国际竞争力方面,与世界所有牛肉主要生产国和出口国相比,1985~1995年,除个别年份外,中国牛肉价格优势呈上升趋势,且上升趋势明显。李建平、罗其友(2002)认为肉牛业是我国养殖业中具有明显比较优势的产业。周永昌(1997)认为,龙头企业上连国内外市场,下连农户,形成松散型或紧密型利益共同体,是我国肉牛产业应采取的发展模式。因此,研究延边地区黄牛产业发展问题,不仅丰富了肉牛产业研究方面的文献,而且对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1. 延边黄牛产业化发展中的问题

1.1 疫病是畜牧业发展的一个重大阻力

近几年,养殖、畜牧业遭受严重疫病。一方面增加了养殖户风险,削弱了养殖户生产积极性;另一方面影响国内畜牧产品的出口。据调查,2004年延吉市三道乡由猝死症而死亡的牛为37头,死亡率为13.34%;珲春市敬信乡因爆发气肿疽病共死亡103头,死亡率为13.73%,因焦虫病死亡200余头,其中外地引进牛死亡率高达70%以上。疫病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制约了养牛业的健康发展。

1.2 产品质量与生产成本是制约黄牛产业发展愈加重要的因素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更加重视食品的质量安全。在发达国家,如日本、韩国,其对牛肉质量要求的标准远远高于中国。在开放的经济环境下,黄牛产业的发展必然需要走外向型发展道路。黄牛产业的发展,其质量是否达到发达国家合理的食品质量标准,是一个应该引起重视的战略问题。因此,黄牛产业要发展,其产品质量不得不加以慎重考虑。另外,生产成本是影响产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低成本高收益能够使产品拥有更多的利润空间。降低生产成本将会相应提高企业的效益,使其在极其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更大的生存空间。

1.3 黄牛饲养管理水平落后

当前肉牛饲养大多是传统的一家一户散养,科学技术在饲养管理中发挥的作用较小。多数以家庭为主体的畜牧业生产还属于无标准生产、无规范操作;群众养殖观念陈旧,经验主义思想严重;接受新事物的渠道不畅,由于种种原因,新知识、新技术传授、宣传、落实不到位;缺乏典型带动受知识层次限制,农民对技术局限于照搬照抄,没有真正形成典型示范带动,许多先进技术很难使养殖户应用。

1.4 产业化水平低

当前肉牛生产多处于散养状态,户均养殖规模小,集约化程度低,没有形成产业集聚优势,建设的一些养殖区,很多方面尚需进一步完善改进。牛舍建设缺乏经济实用型;缺乏配套的精粗饲料配合模式、日常管理模式;真正按市场经济运行的黄牛产业化组织体系还没有形成,养殖农户自我服务能力弱,畜牧业生产组织化程度低;畜产品加工环节落后,产业链条短,产业化程度低。

1.5 发展投入不足

畜牧业是大农业的一个组成部分,与种植业一样,同属弱质产业,自身积累能力很差。对发展畜牧业投入能力弱,难以满足畜牧业发展的需要,致使良种、疫病、信息、监测、流通等支撑服务体系不够健全,监管服务难以到位,支持补贴、风险应对政策不尽完善,极大地限制了畜牧业竞争力的提高。虽然近年来金融资本,民间资本对畜牧业投入有所增加,但与其他行业相比,与畜牧业发展的实际需要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这也制约着黄牛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2. 发展延边黄牛产业的政策建议

2.1 充分发挥企业优化配置资源的作用

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中,一个产业的发展需要市场这个无形的手来支撑,按照效益优先原则,进行资源禀赋优化配置。企业是一个独立的经济实体,利润最大化是企业追求的最终目标。在利润目标的驱动下,企业有效利用资源,企业的发展本身就推动了产业的发展。因此,企业的介入是有效利用市场力量的重要途径。对于黄牛相关企业,应优先扶持延边黄牛产业的龙头企业,借助“龙头企业+ 基地+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来促进延边黄牛产业的发展。“龙头企业+基地+农户”是一个成熟的产业发展模式,有其自身的优点:既能有效防治疫病,降低风险,又能提高产品质量;既能发挥企业规模经营的优势,又能避免农户小规模养殖的弊端。黄牛企业能够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从而有利于黄牛产业发展。

2.2 重视科研单位的技术支撑作用

科研单位在产业化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于黄牛产业、品种改良、疫病防治、科学养殖等方面需要科研单位提供技术支持。科研单位在黄牛养殖技术推广方面,应立足延边地区的现实情况,选择实用技术,如草料加工、精饲料的配给等方面,从而缩短饲养周期,提高经营效益。在技术推广过程中,按照试验、示范、宣传和培训等方法向农户转移和扩散,使科学技术这个潜在生产力转变为现实生产力。

2.3 加大政府对黄牛产业的扶持

政府在产业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如公共产品供给、政策支持。具体来讲,有以下几个方面:防疫方面。养殖规模较小而企业未能完全介入的地区,政府可以组织畜牧防疫机构统一提供防疫、养殖技术等方面的社会化服务,并考虑防疫技术人员的收益与风险责任挂钩;金融支持方面。产业发展需要大量资金,而政府可以在金融政策方面给予支持,给农户提供黄牛养殖小额信贷;黄牛专业协会的筹办方面。由于各种因素的限制,专业协会的潜力未能很好得到发挥,作为一个新型经营模式――“农户+黄牛协会”,在条件成熟的地区,政府可以适度引导农户组建黄牛专业协会,使统一经营与分散养殖完美结合,发挥各自优势,从而提高生产过程中的技术和经营服务水平。

2.4 重视黄牛产业发展的可持续性

现代产业发展不仅注重规模的发展,而且注重产业与环境的可持续性。黄牛饲养给环境带来较大压力,尤其是大规模黄牛散养,应该加以限制。当黄牛产业走向规模经营时,其资源是否得到充分利用也是需要重视的一个方面,发挥资源的整体效益将促进产业竞争力的提高。循环农业是农业发展到较高水平时充分利用农业资源的一种发展模式,黄牛排泄物可以生产沼气、化肥等,当得到再次利用时,能够提高经济效益,并减轻环境压力。因此,从黄牛产业长期发展规划上,应加以考虑。

2.5 发挥区位优势,开拓国外市场

黄牛养殖范文第8篇

在河南省邓州市,只要提起“邓南黄牛产业大王”,可以说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就是现年43岁的邓州市南阳黄牛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史红强。

他立足南阳黄牛自然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养牛业,带领周边群众靠养牛走上致富路。公司分别被农业部、河南省农业厅评定为“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企业”,被南阳市、邓州市认定为“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荣获“2011年度南阳市畜牧工作先进单位”称号,史红强本人当选为邓州市人大代表。

思变 开创致富路

气度儒雅的史红强原是南阳大河铜矿的一名职工。1991年,他从郑州矿业学校毕业,被分配到南阳桐柏大河铜矿,1994年进该矿南阳项目部工作。由于企业转型失败,史红强的生活一度陷入困境,但他没有怨天尤人,也没有一味等待天赐良机。如何找到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路子,成了史红强那段时间一直思考的问题。

为了生存和发展,1998年他创办了南阳市义和物业管理有限公司,成为当时南阳市唯一一家专业物业管理公司。义和物业公司迎合了现代物业发展趋势,物业管理这个朝阳产业也让企业生逢其时,在南阳做得风生水起,快速发展壮大,目前已成长为具有国家二级资质的现代物业管理公司,丰厚的市场回报让他的腰包鼓鼓。在此形势下,为什么他还要进入涉农行业呢?谈及这个问题,史红强说,是邓州市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热情招商的结果,当然更多的是这种挥之不去的家乡情结。

史红强告诉记者,他是从邓州市龙堰乡史坡村走出来的农家子弟,熟悉家乡的一草一木。公司养殖场所在地,就是当年的一个废弃的砖窑场,南边是一个养猪场。对如何盘活利用这块闲置土地,他有自己的想法,因为他在南阳是做物业管理的,曾经谋划过如何在家乡的闲置土地上做点种植和养殖,从而带动家乡经济发展。因为一人富不算富,家乡人都富了才叫富。再说国家有政策扶持养殖业发展,自己又是本地人,何不回家乡发展养殖业,带动村民共同致富呢?

有了这样的想法,2008年春节刚过完,他就到山东、甘肃等地考察养殖业,学习人家的牛舍、牛槽如何建,了解各地牛业行情,并申请注册了邓州市南阳黄牛产业发展有限公司。2009年下半年,他在基础场地兴建牛舍,并且购进了一部分牛,因为自己是外行,不懂养牛技术和市场行情,第一次购牛就吃了亏,虽说损失了一些,但也让他得到了很多深刻的教训,这时正好国家有关补贴及时到位,又给足了他坚持下去的信心和勇气。

经过两期投资建设,目前邓州市南阳黄牛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已完成投资2000多万元,建成了母牛繁育区、育肥区、犊牛区、幼牛区、饲料库房以及相配套的辅助生产、办公设施,实际存栏畜肉牛6000头,目前存栏1000头,年出栏1400头,开始进行标准化、规模化养殖。

为了以规模化带动标准化,以标准化提升规模化,他突出做好养殖无害化,在场内严格推行母牛选留、母牛护理、犊牛培育、肉牛补饲和育肥等肉牛养殖技术规范。为保护地方品牌,发展南阳黄牛,他注册了“邓南黄牛”商标,以品牌整合资源,促进产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并发挥集聚效应,培育品牌产业,切实做大“邓南黄牛”产业。在发展方式上,公司尝试多元化经营。一是精心培育养殖优良南阳黄牛母牛,开展优质犊牛的繁育,促进优良品种再发展。二是购进优质幼牛进行育肥养殖。三是适时购进架子牛进行快速育肥养殖。四是开展联合养殖,采取“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带动周边农户繁育、育肥、销售等,通过带动周边乡村养殖户,在邓州市南部逐渐发展形成了一个规模化的南阳黄牛市场交易中心。

思源 传送致富经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周边村民们看到史红强依靠发展养牛业挣到大钱,也很想效仿,当地党委、政府对发展养牛业也给予了充分肯定。史红强了解到群众的心声,知道他们缺技术,便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帮助下,在畜牧场建立起养牛培训基地,向广大群众传授自己养牛方面的技术和经验。

史红强说:“我是农民的儿子,是这块土地养育了我,不能一心钻到钱眼里,心里只装着自己。群众不富,自己再富也不算富。”

为带动周边村子养殖业发展,增加养殖户收入,公司利用养殖场自身优势,强化公司技术人员的培训和培养,专门负责为农户提供技术指导和管理服务,帮助农户改造厩舍,开展犊牛培育、肉牛育肥等技术指导和服务。同时,公司对周边村子的部分农户推行“贷牛还牛”“以牛换牛”“改母卖犊”的模式,帮助他们解决资金缺乏难题,积极帮助他们发展肉牛养殖,促进他们增收。农户在饲养过程中所需要的饲料、兽药、疫苗等均从公司领取,费用先由公司记账,农户不用交付现金。公司还派出技术员对养殖户养殖的全过程进行技术指导服务,帮助贫困村农民解决资金困难和技术缺乏的问题,使农民以较少的投资、最小的风险获得更大更稳定的经济效益。此外,公司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积极协助畜牧部门在周边村子开展养牛技术宣传动员等工作。

黄牛养殖范文第9篇

一、普查工作基本情况

(一)普查工作主要做法

根据枝江会议精神及普查方案要求,我局高度重视此次普查工作,立即召开“黄牛”普查工作专题研讨会,会上就普查专班人员确定、普查工作开展部署、相关普查措施等展开积极讨论。会后组建了由庄舒梅总畜牧师牵头,畜牧科、畜牧技术推广站等相关人员参加的普查专班,根据我市自然资源分布及地理特征,将普查工作任务细化,迅速在全市十个镇(处)开展基础调研,加强对沮漳河流域,平原向丘陵过渡区域的普查力度,严把普查操作技术关,确保普查工作有重点、有质量的完成。

(二)普查工作主要成果:

通过普查我们发现,我市的黄牛主要集中分布于半月镇、王店镇、两河镇、河溶镇、坝陵办事处及玉泉办事处6个区域,其中两河镇、河溶镇、坝陵办事处围绕着沮河和漳河而形成平原,王店镇、半月镇、玉泉办事处属于平原向丘陵过渡区域。因此确定我市黄牛的产区主要围绕着沮漳河流域向丘陵地区进行过渡,这里有着丰富的牧草资源,同时黄牛也是产区群众的主要畜力。普查专班历时一个月,对现存的黄牛走村入户进行体尺测量、统计及基础信息调查,圆满完成224个农户、364头黄牛的基础性普查工作。

二、黄牛主要特性

(一)品种的起源及形成

根据历史文献记载我市的黄牛品种均起源于亚洲原牛,经自然选育和人工驯化后,开始形成地方品种即“黄牛”。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作为役用的耕牛对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适应能力强的黄牛也随着生产需要逐步演化,发展成以役用和肉役兼用型为主的牛种。

根据县志记载,我市历来就以沿养黄牛和本地大堰水牛为主。黄牛在我市呈现点状分布为主,从海拔100米左右的平畈丘陵到1000米左右的山区均有农户饲养,是丘陵、山区旱粮产区的主要畜力。经过特定自然环境条件、社会经济条件、产区群众长期选育,促使黄牛体型外貌、生长速度、繁殖性能、肉质品质等各项性能更具本土特征。

建国后,广大农民积极响应党关于发展耕牛养殖的方针政策,坚持自繁自养,丰富了黄牛的资源。据记载:1950年我市的耕牛存栏23881头,其中黄牛21971头,水牛1910头,但是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黄牛作为役用的数量不断减少,到1980年止,我市的耕牛存栏23200头,其中黄牛5700头,水牛17500头,黄牛存栏数占存栏总数的24.56%。现在由于农业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单纯养殖黄牛作为役用目的的数量逐年减少。相反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膳食结构的改变,对正宗土黄牛肉的需求越来越大,致其价格不断上涨,养殖黄牛的经济效益也不断增大,黄牛的养殖逐步由散养方式向规模标准化发展是大势所趋。目前我市黄牛存栏以肉用为主、役用为辅。我市饲草资源丰富,有大量的青草、农作物秸秆可以加工利用,并且在沮漳河流域有大量的天然草场,可以节约大量的饲料成本。据初步测算,按照这种方式饲养,每头黄牛可达3000—4000元的利润,从而出现大量存栏5—10头的小型黄牛规模场。

(二)品种特性

经调查黄牛具有耐热耐寒,适应能力较强,体小力大,四肢结实有力善于爬坡等特点,能用于农业耕作。采食能力强,耐粗饲,除耕牛和母牛在耕作期和哺乳期需早晚补少量的玉米蚕豆等精饲料以外,一年四季均可以青草、农作物秸秆等为主要饲料。黄牛性格温顺,合群性强,易放牧。抗病能力强,只要具有一定的饲养管理水平,一般不会发生疾病,但如果饲养管理跟不上,不重视免疫、驱虫、消毒等基础防疫措施也会发生疾病,如痢疾、口蹄疫、牛巴氏杆菌病、肝片吸虫病等。黄牛肉质细嫩鲜美,膻味小,亦能肉用,是值得保护的地方优良品种。

(三)生产性能

1、生长性能。本次普查的测量数据结合1982年100头不同类型的耕牛个体体尺测量数据显示,公黄牛的体高范围90-122cm,体斜长在88-128cm,胸围在122-160cm,管围在12-17cm,体重109-270公斤,母黄牛的体高范围94-116cm,体斜长在104-128cm,胸围在116-183cm,管围在10-18cm,体重163-363公斤,阉黄牛的体高范围90-130cm,体斜长在92-143cm,胸围在109-180cm,管围在12-19cm,体重101-426公斤。但随着农机普及,以及河南南阳牛等地方黄牛的引进改良,我市黄牛的役用性能消减,增重速度加快,个体明显增大,肉用性能突显。

2、繁殖性能,公牛一般18月龄性成熟。母牛一般24月龄性成熟,30月龄可以初配。公牛3—7岁配种能力最强,母牛终生能生产牛犊7—8胎,12岁左右开始淘汰,母牛多集中于9—11月份和第二年的3—5月份。周期为18d—24d,周期平均为21天,持续期18h—72h,平均持续期为3d。怀孕期为277d—285d,平均怀孕周期为275d。繁殖性能稳定,大部分牛只能三年产两胎。

3、肉用性能,经调查农户屠宰后净肉率高达53.25%,且肉质鲜美,风味独特,膻味小,适口性强,非常受市场欢迎。

4、役用性能,随着农机普及,黄牛的役用性能在消减,肉用性能在突显,依赖养牛耕地的农户减少,肉牛养殖的规模化、标准化水平在不断增加。

三、普查工作思考

应用普查成果是进行“黄牛”资源普查的必然归宿,不仅要在实践中进一步验证普查结果,更重要的是将普查结果进行开发利用。但是通过普查小组进村入户的调查发现,黄牛养殖以散养模式为主,不仅不能做好饲养、疫病防控管理等基础性保种工作,而且产区群众把黄牛视为重要经济来源,有的也作为主要畜力,缺乏积极保种意识。

黄牛养殖范文第10篇

1加强猪场建设,推荐生猪规模养殖

1.1注重场址选择

一是场地应地势高燥、平坦,在丘陵山地建场应尽量选择坐北朝南的阳坡。二是水电充足,交通便利,水质好,应当满足就地处理和消纳粪污的要求。三是符合土地利用发展规划和村镇建设发展规划,应节约用地,少占用耕地。四是场址应根据当地常年主导风向,位于村镇外居民区的下风向处。五是满足动物防疫合格要求。距离动物诊疗场所200 m以上;动物饲养场之间距离不少于500 m;与动物屠宰加工场所、生活饮用水源地、动物和动物产品集贸市场的距离在500 m以上;距离公路、铁路等主要交通干线、城镇居民区、文化教育科研等人口集中区域500 m以上;距离种畜禽场1 000 m以上;距离动物隔离场所、无害化处理场所3 000 m以上。

1.2加强猪场建设,场内布局合理

一是较大规模猪场应划分生活管理区、生产区、隔离区。生活管理区应选择在生产区常年主导风向上风向或侧风向及地势较高处;隔离区布置在生产区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向或侧风向及全场地势最低处,并保持50~100 m的卫生间距。二是场内总体布局应体现建场方针、任务,在满足生产要求的前提下,做到节约用地,不占或少占耕地。建筑布局紧凑,在满足当前生产的同时,适当考虑将来的技术提高和改造的可能性。三是场内清洁道和污道必须严格分开,不得交叉。四是各类猪舍的排列顺序依次是配种舍、妊娠舍、分娩哺乳舍、断奶仔猪舍、生长舍、育肥舍。五是猪舍朝向和间距必须满足日照、通风、防火和排污的要求,猪舍长轴朝向以南向或南向偏东、西30°以内为宜;相邻2个猪舍纵墙间距控制在7~12 m为宜,相邻2个猪舍端墙间距以不少于15 m为宜。

1.3加强猪场防疫与管理

一是建立生产管理制度、防疫消毒制度、档案管理制度和科学合理的饲养管理操作规程和防疫免疫程序。二是养殖场从业人员无人畜共患传染病。三是规范档案和生产记录,包括猪的品种、来源和数量、繁殖情况、生产性能、饲料来源及消耗情况、淘汰情况、发病用药情况、疫苗免疫种类及免疫时间、死亡率及死亡原因、无害化处理情况、生猪销售情况等,记录资料应保存2年以上。四是养殖场应采取自繁自养、单栋全进全出的生产模式,其品种应大体一致,外购猪种由有《种畜禽经营许可证》的种猪场引进。五是猪场符合动物卫生条件,申请办理《动物防疫合格证》、仔猪、育肥猪销售时有动检部门出具的检疫证明,病死猪按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六是按规定报告动物标识与生产防疫信息。

1.4加大粪污处理工程建设

一是养殖场雨污分流系统改造,雨水为明沟(30~40 cm)收集排放,污水为暗沟(25~30 cm)加盖板。二是兴建厌氧发酵池。容积10~45 m3,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池内设有进料口和溢流口、出气口等装置,外形为圆柱形。三是兴建人工湿地处理系统。面积50~80 m2,通过人工湿地处理系统能够进一步降解有机物,降低化学需氧量及脱氮除磷,确保沼液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合理选配水生、半水生及湿生植物,建造生态景观,美化生活环境。四是兴建氧化塘。面积2 000~5 333 m2,主要为水塘的清淤以及部分护坡。

1.5加大宣传,积极联合促进“336”生猪循环养殖的发展

结合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和畜牧科技进万家活动,大力宣传“336”生猪循环养殖,该模式是指以“自繁自养”为主,户均饲养30头能繁母猪,配套建设30 m3沼气池,年可饲养商品猪2批,每批150~200头。该模式投资小,易于一家一户养殖,易于调控养殖小环境,易于防控动物疫病,易于提高良种化程度,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县畜牧兽医局和各畜牧兽医站指导员深入养殖户指导生产。在沼气建设方面,县农委领导高度重视,积极协调。能源办优先解决生猪规模养殖场(户)沼气建设的问题,促进“336”生猪循环养殖的发展。引导普通养猪户存栏母猪12~30头、肥猪年出栏数200~500头、建设沼气池30~50 m3。猪粪、尿进沼气池,沼液种植蔬菜,从而实现污染物零排放。

2大力发展草畜家畜,提高草畜家畜规模养殖比重

2.1岳西县草场基本情况

全县山场总面积1 840 km2,可牧山场12.67万hm2,其中20 hm2以上成片草场4.38万hm2。该县的可牧山场属华南高丛草场,多分布在海拔500 m左右的丘陵地区,坡度在30°左右。可供采食的牧草有78种,其中禾本科38种,占48.7%,以芭茅草、白茅草、黄背草、青香茅为主;豆科牧草9种,占11.5%,以胡枝子、铁扫帚、鸡眼草为多。其他科牧草31种,占39.7%,以蒿类、蕨类居多。经全省牧草资源调查测算,载畜量为0.6个黄牛单位/hm2。改良后的草山载畜量为1.5个黄牛单位/hm2。而人工种植牧草的鲜草产量为75~150 t/hm2,载畜量已达9个黄牛单位/hm2。到2011年末,全县已累计改良草原3 330 hm2,人工草场880 hm2。总之,该县草场资源丰富,发展草畜家畜空间巨大,前景广阔。

2.2建立南江黄羊扩繁场,大力发展山羊业

2002年,岳西县实施养殖业工程引进了南江黄羊,通过近10年的驯化,已适应该县的气候条件,数百只纯种南江黄羊分散在全县各地,近亲繁殖现象严重,已不能适应发展需要,建立南江黄羊扩繁场已迫在眉睫。建议政府可采取适当扶持的办法,优先在一些山羊养殖条件相对较好的区域,有选择的重点培养2~5户养殖大户,建立南江黄羊扩繁场。以基地带农户,培育山羊养殖大户,进行辐射示范推动。

2.3实施好大别山黄牛种质资源保护项目

大别山黄牛,因生长在大别山区而得名。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养牛习惯,自繁自养,经长期的自然选择和当地农户的人工选择,已形成了具有一定的外貌特征、基因纯合度高、遗传稳定、具有一定数量、适合当地气候条件和优良的繁殖性能的地方种群。为了保护大别山黄牛的种质资源,防止大别山黄牛的优良基因丢失,岳西县畜牧兽医局在岳西县温泉镇龙井与桃岭2个村交界的天堂尖,租用草山153.33 hm2,新建大别山黄牛养殖场,一方面为了探索天然草山改良养牛的模式,另一方面是为了保存部分大别山黄牛种质资源、保护安徽省地方畜禽良种资源。该场选择20头公牛和100头母牛组建核心群,实行群体繁育,以稳定遗传性状和加速基因纯合。在此基础上扩大种群数量,提高保种能力,另外积极开展大别山黄牛的杂交利用,引进利木赞、夏洛来、西门塔尔等冻精细管,对周边农户黄牛进行杂交改良,提高养牛经济效益。通过该项目实施,促进大别山黄牛发展。

3参考文献

[1] 霍本齐.畜禽养殖的环境污染及防控措施[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1,27(3):15.

[2] 程文超.规模化养殖条件下的环境控制措施[J].农村养殖技术,2011(11):6-7.

[3] 李青修.规模化养殖场传染病防制的综合措施[J].养殖与饲料,2011(5):14-15.

上一篇:蛋鸡养殖范文 下一篇:海参养殖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