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治理范文

时间:2023-09-20 11:15:30

环境治理

环境治理篇1

[论文关键词]水环境污染治理红枫湖 [论文摘要]水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水环境治理已经引起有识之士的关注。以贵州红枫湖为例,在对水环境形式的分析研究后提出了运用政策法规,控制污染源等综合治理湖泊水环境的方法。 红枫湖地处贵州中部乌江主要支流猫跳河的上游,蓄水面积57.2km2,库容6.01亿m3,流域面积1551km2,为目前贵州高原最大的喀斯特人工湖泊。红枫湖肩负着饮用水、发电、农灌、养殖、防洪、调节气候、改善生态环境等多种功能,是贵阳市和周边人民最重要的生活饮用水及工农业用水水源。该湖水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库区周边工农业生产水平和人民生活质量。 一、水环境形式及形成原因 (一)目前水环境形式严峻。从对红枫湖的考察分析可知,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远远超过水环境自净能力。废水排放主要有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废水中COD排放量超标。红枫湖周围有贵州有机化工总厂、贵州化肥厂等污染源,贵州有机化工总厂污水量为10万t/d,主要是有机污染物,COD为854mg/L,污水直接排入到红枫湖。贵州化肥厂污水排入红枫湖北湖,主要污染物为NH4-N,污水量为10万t/d。1996年至1997年年排NH4-N约为1400t。第二,水污染严重。氮、磷等营养类污染物未得到有效控制导致湖泊出现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第三,饮水安全受到威胁。红枫湖周边地区农村饮用水卫生合格率不高,很多农村人喝不上符合标准的饮用水;第四,水生态失衡。湖泊退化是水环境恶化的重要表现,主要表现在湖泊面积的缩小;第五,水体污染、水资源短缺、严重缺乏生态用水和水生态失衡。这些对环境安全带来了严重的后果。 (二)成因分析。经济的快速发展是湖泊水环境受到污染的原因之一。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城镇工业的发展,城镇工业的超量排放污水使很多湖泊水环境受到严重污染,排入湖泊内的污染物不断增加,而导致湖泊环境受到来得污染;人口数量的增加是湖泊水环境受到污染的另一原因。人口的增长,生活排污不能及时处理,导致湖泊水环境受到污染;农业的发展也是湖泊水环境受到污染的一个原因。农业的发展,农用化肥及农药的大量使用,使排入湖泊、水库的磷、氮、钾等营养物质增加,使湖泊富营养化严重;西部开发产生的城市化倾向也是水环境受到污染的原因,在西部大开发的政策下,西部工农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在排污问题没有彻底解决方案的前提下,湖泊水环境受到污染便是不可避免的。 二、水环境污染防治的意义 (一)政治意义。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我国就环境保护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措施,政府在环保治理上充满了信心和决心。2000年底国务院“一控双达标”工作的完成,污水的集中处理将成为水污染治理的首要任务。 (二)经济发展意义。建立城市污水处理体系对改善城市水环境,保障城市社会经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的城市污水处理行业具有很大的市场需求与产业发展前景,近年来,我国政府及有关部门对城市污水治理工作十分重视,将其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基本建设保护领域中重点支持的产业之一,城市污水处理领域将出现前所未有的发展速度。 三、水环境治理 (一)制定相关法规和制度。1984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水污染防治法》,以后先后出现了《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水污染物排放许可证管理暂行办法》、《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供水节水和水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及《城市污水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等水污染防治的专门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技术政策。贵州省也结合本地区实际,制定了一系列防治水污染的地方性法规、规章和标准。针对红枫湖治理而言,自1996年以来力度逐年加大,1997年,贵州省政府和贵阳市政府决定对红枫湖进行综合治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 (二)控制工业污染源。1997年,贵州省政府和贵阳市政府决定对红枫湖进行综合治理,对该湖泊产生的工业污染源的贵州有机化工总厂和贵州化肥厂采取关、停、并、转、改、治相结合的治理办法。综合治理后,贵州有机化工总厂、贵州化肥厂都实行达标排放,消减总磷46.35-67.5t/a,总氮90t/a,尤其是1999年实施了以削减氮、磷入湖排放量为目的的红枫湖综合治理一期工程后,红枫湖水环境质量有了质的变化,从而使红枫湖水质明显改善。 (三)控制农业污染

环境治理篇2

关键词:环境监测;环境治理;数据支撑

1引言

人们注重经济增长的同时却忽略了其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其环境的破坏能力远远超出了环境的自愈能力,使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自然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不仅是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的焦点问题,更是全球范围内共同关心的话题。而雾霾天气、水环境污染、酸雨、全球变暖等严重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环境保护观念日益深入人心。环境监测是分析环境污染情况最直接的手段,通过开展调查,合理布点采集,对采集的样品进行实验分析,然后根据所得实验数据总结环境的相关信息。在备受关注的环境保护环境下,通过环境监测获得环境的综合信息,加强环境治理,改善生态自然环境,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2环境监测的内容及目的

环境监测是间断或连续的测定环境中的有危害物质的含量,分析其含量的变化以及对环境影响的过程,以此来确定环境的质量水平[1]。环境监测工作是科学发展观和绿色经济发展模式的客观要求,为保护环境、解决环境问题提供了前期监测准备。环境监测的主要内容包括背景调查、现场采样、优化布点以及数据收集。通过分析数据了解污染物分布情况、污染物含量以及污染物的扩散方式,进一步优化布点,实时监测。根据监测目的的不同,环境监测分为三种:①监视性监测。监视性监测主要是监测污染物以及污染物的排放量。通常情况下,这种监测是通过长期、定点的对污染物排放进行监测,有时也采取在线设备仪器与样品采集实验室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譬如在污染物监测采样布点处安装在线设备仪,通过在线设备可以实时监控化学需氧量、氨氮与总磷的排放量。通过样品采集实验室分析结合在线设备监测数据,得出污染物的排放量。通过与以往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得到污染物排放量的变化趋势,进一步了解污染治理的效果从而优化治理方案。②特定目的的监测。这种监测主要用于污染严重或者突发性的环境污染事件。譬如,突发性污染事故发生时,需要立即采取环境监测,了解污染事故中的污染因子。这时便需要迅速采集样品开展分析研究,确定污染物的浓度、扩散方式、扩散速度以及污染物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及时了解污染情况,为确定救治方案提供科学依据。③研究性监测主要是用于科研工作,研究对象比较具体,主要关注监测数据、结果等。研究性监测都需要标准化,具有统一性。

3环境监测对环境治理的促进性作用

3.1环境监测为环境治理提供前期准备

环境治理方案是根据环境质量状况制定的,环境质量状况比较好的区域治理的力度就相对小一些。而对于一些工业比较发达的地区,环境污染程度严重,需加大治理力度。环境质量的实际状况需要真实有效的数据来反映。监测数据是环境监测的生命线,也是环境污染预测的基础,为治理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性、精确性、完整性、代表性和可比性”直接影响环境的评价工作,进而影响环境治理方案的制定,所以严格落实环境监测为环境治理提供科学有效的监测数据势在必行。因此,环境监测过程中背景调查、采样布点、样品采集、样品分析、数据处理各个环节都必须严格要求,确保采集样本的真实性、代表性和可靠性,使得环境治理工程每个环节细致到位。判断环境质量的好坏,不仅仅是对某个污染物进行短时间的分析,必须是代表环境质量的各种物质含量的综合数据,即需要对各种污染源在一定范围内进行长时间的分析,所得的数据才能对环境质量做出正确地评价。通过对所有区域的水质、大气、土壤等方面的污染情况开展系统的监测,收集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实时反映所有地区的环境污染情况以及不同区域之间污染物之间的关系。从而更好的了解不同区域污染物的类型、污染物的浓度、各污染物在不同区域的污染情况和污染物的变化趋势,进而明确这些排放物是否超过国家规定的标准,是否已经对环境造成污染。根据环境综合评价制定处理措施,从而为环境治理工作指明方向。譬如,通过对日常饮用水源的常规监测,能够及时掌握饮用水源的水环境质量,如出现异常情况,根据环境监测数据分析就可以查找污染物的形成过程和原因,从而从源头和根本进行治理,显著提高了环境治理措施的有效性和可行性,为治理争取了宝贵的时间。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搞好环境监测对环境治理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3.2环境监测使环境治理更有针对性

环境污染涉及大气污染、水污染、土质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等。针对不同的污染类型有害物质的种类和浓度不同,选择污染物危害大、出现最频繁的污染物为重点监测对象,分清主次,对重点污染物进行有效的处理。不同地区环境污染的因素是不一样的,根据区域特点进行有差别的监测,根据区域污染物的类别制定针对性强的治理方案。譬如,对于一些机械生产集中地区,重金属对环境空气、水以及土壤会造成污染,需要针对区域工业特点制定环境监测方案。通过环境监测分析了解所测地区的环境质量,有利于制定科学、针对性强的环境治理方案。环境监测工作让环境保护工作目标更明确,有利于环境保护人员在环境治理工作中可以抓住环境治理的实质问题,从而更有效的开展环境治理工作。

3.3环境监测和环境治理互相促进

环境监测工作为环境治理提供了科学有效的数据支撑,使环境监测工作具有更强的针对性。环境污染的多样性要求环境监测技术不断改进,对环境监测人员的技术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环境监测由容量滴定分析、分光光度计测定,发展到原子荧光、ICP、ICP-MS、气相、气质、液相、液质等大型仪器监测以及水自动监测、大气自动监测等真实的反映出环境监测工作在不断的进步。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的发生促进突发事故的环境监测与治理应急系统的完善,自动化与便携式检验设备应运而生。环境监测检验治理方案的有效性、合理性,有利于进一步优化治理方案。环境监测和治理互相依存、相互配合并相互促进[2],从而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3.4环境监测对环境治理及时反馈

环境监测是环境治理工作的一面镜子,通过环境监测,能够及时有效察觉和反馈环境问题。通过分析监测数据,能及时了解污染物浓度是否得到控制或者降低、污染物是否继续扩散,真实反映出环境治理方案的可行性,对我国未来生态环境的良好建设有着十分重大的促进作用。

4结语

环境监测是环境治理的基础,为治理工作提供科学有效的数据支撑,通过对环境污染的动态监测分析环境污染原因和类型,制定出完善的有针对性的治理方案,这样才能促进环境治理工作有效地进行。

参考文献:

[1]庄小青.环境监测对环境治理的促进作用分析[J].低碳世界,2014(11).

[2]刘华,陈勇.环境监测与环境治理间的关系[J].绿色科技,2015(3).

环境治理篇3

关键词:环境监测;环境治理;监测方法

1环境监测和监测方法

环境监测是指监测部门利用监测技术设备,依照规定程序和相关法律法规来对环境质量或环境发展趋势进行各个关键项的监测,并且采取相应的技术手段,做出合理的分析,以全面有效地控制环境污染[1-3]。首先对现场环境进行分析并取样调查,取样监测水源、土壤以及大气中的粉尘颗粒含量;然后,在一定区域内实施监控布点,监控布点必须均匀,有代表性;之后,采集各阶段污染物种类、污染物含量的数据;最后,将监测采集到的数据与以往数据进行比对分析,得出当地环境污染状况和发展形势,为环境治理提供数据支撑。环境监测一般采用间断性或不间断的监测方式,测定环境中污染物的数量或浓度,分析污染物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按照监测原理,环境监测主要有三种方法,即化学法、物理法和生物法[4-6]。物理法、化学法可以直接测定污染物,环境监测更加有效,而生物法则根据某些敏感性生物反应来判定环境中污染物的种类,虽然比较直观,但有一定的局限性。从操作形式来看,环境监测方法又分为四种。一是常规监测,又称简易法,主要有检气管法、比色分析法以及专业环境检测器监测法。二是连续自动监测,采用一整套完善的连续监测系统对环境进行监测,该方法常用在大气污染和水污染监测中。三是遥感监测,常常利用不同色谱相位和红外线探测,利用气相色谱有效分析苯、二甲苯、多环芳烃、酚类、有机氯农药、有机磷农药等有机污染物。四是生物监测法,利用生物个体、种群或群落对环境变化的反应来监测环境污染,可以直接地反映环境问题,在大气监测和水质监测中运用较多。其中,大气监测是通过观察大气中某些植物的生理反应,测定植物体内的污染物含量,估测大气污染状况;水质监测则是根据水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来监测。环境监测是环境治理工作开展的基础,为遏制污染源,控制污染物,降低污染物含量,制定环境标准和环境预测预警提供了有章可循的根据[7-8]。

2环境监测对环境治理的促进作用

2.1有助于确定环境治理的方向和目标

环境治理不是空喊口号,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是生态环境部门、环境保护团体和大众共同努力的结果。治理前,人们必须明确环境治理方向,因为盲目治理只会浪费人力、物力、财力。环境监测不仅为环境治理提供强有力的依据,也大大降低治理难度,让治理工作者明确要治理什么,从哪方面治理,最终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环境探测器作为环境工作的先驱设备,它可以有效地反馈污染物的源头、污染物的组分和含量,反映污染区域的环境污染程度,以便生态环境部门有效应对。我国环境治理主要包括大气、土壤、水三大板块,通过监测分析,生态环境部门便可制定治理策略、环保规划和污染物排放标准等。环境监测可以为环境治理提供可靠的数据依据,以明确治理方向。例如,监测数据表明,颗粒物是雾霾形成的主要因素,生态环境部门要遏制颗粒物的来源,控制颗粒物的排放量,还人们碧水蓝天。

2.2促进环境治理有条不紊地开展

每个城市具有各自的发展特色,有的城市以重工业为主,有的城市以旅游业为主,有的城市以轻工业为主,造成不同地区的环境污染程度、环境污染因素各不相同。所以,环境治理不能以偏概全,人们要针对不同地区环境污染情况,制定不同的治理方案。环境治理不单单要明确治理方向,还要有条不紊地实施。环境监测就是对环境的“体检”,人们通过“体检”可以发现环境问题,将污染问题依主次、类型和特点进行分类,实现有序治理,重点清理危害大的污染物,集中处理危害较弱的污染物,以改善环境治理方法,提高环境治理效率。因此,人们要立足于环境监测,分析污染物的类型、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治理方案,有序开展环境治理工作[9-11]。

2.3提高环境治理的实效性

当前,我国环境问题整体比较严重,环境治理缺乏系统性。在实际的治理工作中,往往是发现一项问题,开展一项治理工作,对于尚未造成严重影响的污染问题重视程度不够。这样会增加环境治理的重复性,治理效率大大降低,最终收效甚微。环境监测可以及时将污染问题反馈给生态环境部门,后者可以根据污染特点,快速做出反应,将污染扼杀在萌芽状态。环境监测不仅可以提高环境治理的实效性,也能提高环境治理效率,降低人力、物力消耗。例如,有的农民环保意识薄弱,为了节省成本,直接焚烧秸秆,对大气造成严重污染。每年生态环境部门都会宣传焚烧秸秆的危害,甚至安排人员轮流值班,但是效果很不理想,直接原因是人员有限、监测区域范围大。各个区域可以配置连续自动监测装置,实时监测秸秆焚烧,一旦发现监测数据波动,马上出动人员制止秸秆焚烧行为,提高环境治理的实时性[12-14]。

2.4为环境影响评价和排污费征收提供可靠依据

城市经济发展要依靠重工业、轻工业、餐饮业和旅游业等的支持。它们虽然可以促进城市发展,但是也会影响城市环境。因此,在治理环境时,每个城市要制定相应的环保标准和处罚制度。其间,环境监测可以为环境影响评价、排污费征收和处罚标准制定提供相应的数据依据。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是相互制约的,只有环境保护好了,才能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为了降低经济建设对环境的影响,每个项目的实施建设都必须经过生态环境部门的严格评估,符合要求的才能得到审批。环境监测作为一种技术手段,可以高效地为生态环境部门提供环境影响评价要素,使环评工作有理有据地进行。此外,排污费的征收标准不是随意设置的,人们通过对项目实施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种类进行合理划分,按污染物级别征收相应费用,这些数据同样需要通过环境监测来获得。征收排污费可以提高企业对环境保护的认知,让企业明白发展经济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其也可用于环境治理,改善环境。

2.5可以为公众提供参与环境治理的平台

环境治理不是一个部门的责任,它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不能成为一句空话,需要落实到每个人的心里,需要每个人的积极参与,这样才能真正治理环境。当前,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政府部门可以建立公众号,适时发布环境监测数据,让人们了解环境状况和环境治理进度。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逐渐增强,开始意识到环境的重要性。环境监测人员可以将每日的监测数据发布到公众平台,收集大众提出的环境保护措施,让人们切身感受到身边环境的变化,真正体会到保护环境刻不容缓。

2.6可以提供破坏环境行为的量刑标准

环境的治理离不开法律与道德,二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我国对于破坏环境的行为绝不姑息,我国环境保护法律已将破坏环境的行为纳入刑法范围,而环境监测就为环境破坏行为判断提供准确的基础数据,以此根据相关法律法规依法判决。尽管人们已经意识到环境治理迫在眉睫,但部分企业为了眼前利益,仍然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使用落后设备,导致工业废气未经充分处理便直接排放,对空气造成污染。一些制造行业排污设备本该每年一检,但部分企业环保意识较差,直接忽略排污设备检修,导致周边土壤、水质受到污染。这都属于污染环境的违法行为,生态环境部门要运用环境监测设备测定污染物的浓度或含量,对涉污企业做出违法评定后进行相应处罚。环境监测可以监督和警示工业企业,使其增强环保意识,规范运营,重视环保设备检修,防止发生环境污染。

3结论

环境治理篇4

目前,我国政府己经将矿山环境保护列入议事日程。矿山环境治理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我国的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大量的治理工作有待于今后逐步开展。从2001年至2007年,全国共实施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1118个,恢复治理矿山环境面积15.5万公顷。项目分布在31个省(区、市),总投入资金70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投入达37.7亿元,由此可以看出政府正在加大力度对矿山环境恢复治理的投入。

1固体废弃物的治理和利用

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对矿山固体废弃物的利用给予了重视,并取得了显著成绩。据统计,国有重点煤矿利用煤研石3470万吨,占当年排出量的48.5%,其中用于发电、燃料800万吨,建材原料590万吨,筑路材料360万吨,充填材料990万吨。尽管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我国矿产资源和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水平还比较低,两者的利用率都只有30%左右。目前,我国矿产资源综合回收的矿种只占可综合利用矿种的一半,综合利用指标为50%,比国外低30个百分点左右,采主弃副、采富弃贫的现象仍较为普遍。

2废水治理

我国矿山排放的废水主要有酸性废水、含悬浮物废水、含盐废水和选矿废水等。煤炭采选业矿井水的处理和利用能力提高较快。1990年外排达标率为90.56%,利用量为12亿吨;洗煤水排放量及煤泥流失量减少,实现洗煤水闭路循环的洗煤厂1990年为100个。有色金属工业废水治理从单项治理发展到全面规划、综合治理。工业用水复用率逐年提高,1973年仅12%,1987年达到了58%,从废水中回收有价值金属己初见成效。

3废气治理

据统计,矿业采选行业中采盐和黑色金属废气处理率最高,高于40个行业的平均水平(406%),煤炭采选业处理率则最低,整个采选行业处理率为17.24%,低于全国40个行业的平均处理率。

4土地复垦

目前,我国政府每年拨专款加速矿山土地复垦工作。2001-2003年国土资源部共安排国家投资土地整理复垦项目731个,组织开展了矿山环境治理恢复工作,完成了河北省鹿泉市、江苏省盯胎县等18个典型矿山的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示范工程,项目建设总规模47.39万公顷。江苏省、浙江省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取得实质性进展。

二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1固体废弃物污染

矿山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由于没有经过规划而任意堆积,也没有结合实际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和合理利用,不但占压矿山边缘土地,毁坏地表植被地貌,而且受不良气候影响时容易产生安全隐患。

2废水污染

采矿活动使矿区周围地表水及地下水系遭到严重污染,由于矿井废水中含有各种有害物质,未经处理超标排放会对地表植被!农作物等造成破坏;矿井排水疏干了地下裂隙水,引起地下水位下降;采空区灌浆导致当地水资源日益匮乏,从而打破了整个区域水均衡系统,造成水资源逐步枯竭及河水断流等生态环境问题和矿山水资源短缺问题。

3废气污染

矿山开采中产生废气!粉尘等多种有害气体,使得长期坚守生产一线的职工成为矽肺患者;另外矸石山自燃,煤层自燃排放的大量有毒有害气体对矿区人体健康带来很大威胁;还有冬季采暖排出严重超标的烟尘、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大气污染更不容忽视。

4地表环境的破坏

由于生产技术水平落后,多数矿山开采之后都没有进行有效回填矿坑,导致矿区采空区地表沉陷,严重破坏了部分建设用地和耕地,造成了我国大量土地荒废,生态环境恶化。同时也破坏了周边很多民用建筑和自然地貌景观,不仅使矿区与周围居民纠纷不断,而且极大影响了整个区域环境的完整性。在矿山投产建设和资源开采过程中,由于剥除和大量占用矿体表层土壤,严重破坏了矿区地表植被;对不断产生的固体松散废弃物(废石、废渣等)也随意堆放,长期经受雨水冲刷和风化影响极易发生流失,从而加速了对周边土壤的破坏,也使岩体失稳造成塌方和滑坡等地质灾害,给人们的生活和财产带来极大损失。

三治理措施与建议

1对矿山地质环境进行调查与评价

通过对矿山地质环境进行调查与评价,能够有效了解矿山地区地质环境和自然环境,为矿山地质环境监测、进行矿山生态环境治理工作提供有效的数据资料,也有助于相关部门决策提供科学合理的理论依据。

2对矿山地质环境进行监测

随着矿山环境破坏日趋严重,使得矿山环境污染程度加剧,进而引发多种地质灾害#针对这种情况,政府部门必须高度重视,加大对矿山环境和灾害源头的监管和治理力度,避免产生新的安全隐患。矿山企业在开采过程中要严格按照相关规范化、制度化、管理化及科学化的行业标准进行开采,合理开发矿产资源,促进矿山资源开采可持续发展。矿山企业要加强矿山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做好各方面预防控制工作,协调各方面的关系,加大先进技术和开采工艺的应用,减少矿山环境污染源,修建污水处理厂,减少废水排放量,保证矿山环境质量得到有效控制。

3加快矿山环境恢复治理

a)对已经封闭的矿山,政府机构要加大宣传力度,鼓励和支持社会企业投资开矿,相关部门要实行招商引资政策,通过租赁承包等方式,吸收社会资金进行矿山环境治理和生态环境改造,也可以向国家申请专项治理资金,对一些闭坑矿山的生态环境进行改造和治理,确保矿山环境质量得到有效控制,进而降低地质灾害发生率;b)政府部门和矿山企业要加强矿生态环境治理新技术、新方法的开发利用,根据不同的受污染程度,制定科学合理的治理方案。对多种地质灾害发生的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治理措施,确保生态环境得到恢复,保证矿山环境地质灾害不再发生。要学习国内外先进的治理经验,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积极开展矿山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工作。

四结语

矿产资源的开采和利用,给人类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作用是人所共知的。但是,开采给人类带来的系列地质灾害也是非常严重的#随着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需要,各矿区应建立起生态环境破坏恢复及防治地质灾害制度,切实将矿山生态环境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做好。

环境治理篇5

近年来,随着我国污染治理力度的加大,大气环境质量有了明显改善,但是,大气环境污染的情况依然存在,形势依然严峻。我们必须看清,改善大气质量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和全社会的长期支持,在城市整体规划、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布局时应考虑有利于大气环境质量的改善。同时,必须加大污染治理和环境监管力度,为经济健康发展和和谐社会的建设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条件。

一、大气环境污染的原因1、对可持续发展战略认识不足 大气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可贵资源,大气环境资源的破坏是一种不可逆的过程,恢复良好的大气环境质量要比采取措施从根本上防治大气污染付出更多的经济代价。但这种观念长期以来并没有被一些部门和一些地区充分的理解和认识。他们只考虑近期的、局部的经济发展需要,在制汀一些综合的经济政策、产业政策以及城市建设发展规划中缺乏对保护大气环境的考虑,往往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快速发展,形成了盲目扩大生产规模、乱铺摊子、重复建设、技术装备水平低、能源资源浪费大、乡镇企业无序发展、劣质煤炭流通失控等状况。因此说缺乏对环境保护考虑的地方政策的出台,本身就是造成加重大气污染的诱因,所造成环境危害和损失是难以挽回的。2、能源利用不合理,浪费严重能源的不合理利用以及能源的严重浪费是造成我国大气污染严重的原因之一,主要表现如下:①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占75%,而用于发电的煤量仅占总煤量的35%,其它煤炭则用于工业及民用燃烧,有84%的煤炭直接燃烧,这种煤炭消费构成是很不合理的。②我国煤炭生产过分注重产量的增加,对控制高硫煤问题重视不够,主要表现在煤炭的洗选率低和高硫煤地区的煤炭产量增长过快。同时,由于洗煤厂建设资金的限制、洗煤价格的不合理以及受铁路运力和流向的制约,洗煤能力的增长落后于原煤生产量增长,原有洗选厂生产能力不能充分发挥出来。③各类燃烧设备技术及制造水平较低,能源利用率不高,使用能耗高排污量大和超期服役的燃烧设备的现象相当普遍。④乡镇工业发展迅速,大多数企业采用的生产技术、工艺比较落后,生产设备简陋,资源能源利用率极低,所造成的大气污染是惊人的。 3、大气污染防治的资金投入不足 目前,全国污染治理和用于污染防治有关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只占国民生产总值的0.7%,这与我国环境污染严重、历史欠帐太多和经济快速发展对环保投资的需求相比,严重不足。 4、执法不严,监督管理力度不够 尽管我国大气污染防治法规标准建设取得很大进展,但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仍然十分严重。 5、治理技术不完善 我国在大气污染治理技术和设备的研制、开发、推广和使用方面,虽然做了不少工作,但与大气污染控制的需求差距还较大,资金、人力的投入以及实用技术商品化的程度远不如发达国家。实用技术的缺乏直接影响了大气污染治理的进程和效果。 二、大气污染的治理 1、齐抓共管,调整工业布局和产业结构 首先,调整工业布局和产业结构。依靠科技进步,推行清洁生产,压缩、淘汰技术含量低、能耗高、污染重的产业和产品,提升和优化产业产品层次。结合城区改造,逐步调整工业布局,对污染严重的企业搬出城区。 其次,落实政策加强管理。不论对老厂还是新建或重组企业,全面贯彻落实“大气污染防治法”。凡未经处理或处理仍超标的废气严禁放空,并限期治理达标,各职能生产、环保、监督部门应制定相应的各项技术、经济政策,切实履行安全与生产“三同时”制度,建立健全各种政策法规,减少机动车和不卫生饮食行业造成的污染。 三是进一步加强环境评价机制,对新办企业,严格执行“三同时”、并加大对老企业的技术改造,使其达标排放。任何一项工程都必须坚持环境质量预评价,以获取质量、环境(ISO9000~ISO14000)一体化认证,促使企业产品质量和环境治理达到一个新的水平。针对目前工业大气污染严重的现状,应该重点做好如电力、造纸、化工、冶金等污染大户的脱硫除尘治理,缓解工业区对城市大气环境的污染。 2、加大清洁能源推广力度,巩固发展燃煤污染治理成果①将小煤炉分散取暖改造为集中供暖,尽量采用联片供暖,实行热电联产,发展集中供热,用机械投煤和湿法除尘的集中供热系统;②应尽快建立液化石油气储配站,以改善燃料结构,扩大石油液化气供应范围,提高城市气化率;③推广使用新型能源,在市区进一步扩大使用无污染能源,如电和天然气,在农村地区推广使用沼气并开发利用太阳能;④在市区,应对工业及生活燃煤锅炉的使用进行控制,尽快取缔5 t以下工业及生活燃煤锅炉,逐步取缔10 t以下燃煤锅炉;⑤应强化控制上游工业废气排放,尽快建立和完善工业的烟气脱硫装置,使用工业和民用固硫型煤和低硫型煤,从根本上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量。⑥严把新建餐饮洗浴业环保审批关,现有餐饮洗浴单位烟尘油烟排放不达标的一律停业整改。 3、加大机动车量监管力度,减少机动车对大气环境的影响 机动车产生的道路扬尘和机动车排气对城市大气污染影响较大。目前,由于管理体制等问题,我国对机动车污染大气环境问题的管理尚属空白点,机动车辆带尘进城和冒黑烟问题随处可见,因此,政府应协调公安、交通、环保、城市管理等部门,加大机动车辆的监管力度,通过采取一定的行政手段,降低汽车NOx排放量,如实行交通管制,减少大型汽车和拖拉机通过市区,控制汽车尾气等使NOx排放量得以控制。同时继续加强对汽车尾气的治理,开展对摩托车尾气的治理,实施双燃料汽车工程,控制机动车尾气污染日趋加重的态势。 4、加强对城市大气环境的管理一是搞好城市绿化,加大城市绿化建设力度,强化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植树造林,种草栽花,扩大绿化覆盖面积,进一步发挥植物吸尘、滞尘作用,以净化城市空气。二是加快城市市容保洁方式的机械化步伐,市区主要道路尽快实行机械吸尘式清扫,增加市区主干道洒水次数,密闭清运生活垃圾。三是加强对建筑施工、固体废弃物和环境卫生的管理,避免发生二次扬尘污染。建筑工地和市政施工工地都必须采取有效的、符合环保要求的防尘降尘措施,减少黄土,硬化工地车辆出入道路,封闭清运建筑垃圾,车辆驶出工地必须冲洗轮胎,环保不达标工地一律停工整顿。 5、加强市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法制建设,建立长效机制法制建设是治理大气环境污染主要手段之一,目前,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缺乏大气污染防治具有可操作性的法规,大气污染防治各个部门职责还存在不清的问题,协调还存在不到的问题,大气污染防治依靠环境保护部门单兵作战局面始终得到突破。因此,建立完善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法制规范和长效机制,尽快形成环境保护部门牵头,各部门协同作战的大气污染防治体系刻不容缓。同时严格环境执法,增加环境投资,加强环境教育,提高环境意识。

环境治理篇6

环境材料又称生态材料或是环境功能材料,这个概念首次出现是在20世纪90年代,是日本东京大学山本良一教授提出的,环境材料包括新开发的环境材料和传统的现有材料两种,其概念是那些在加工、制造、使用和再生过程中的人类所需材料,其使用功能最大化但是环境负荷最低。环境材料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先进性,就是指各自最主要的功能性;(2)环境的协调性,在材料的生产过程中,能够降低对资源以及能源的消耗,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同时对废弃物的循环再利用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符合21世纪对于新材料性能方面的要求;(3)具有舒适性,即经济性,具有美观舒适的外形以及较强的经济实用性。循环再生材料、高分子材料、地环境复合材料等等都属于环境材料,目前在环保、农业生产和工业等领域都得到了广泛应用。

2在盐碱地的土壤改良中,环境材料的相关应用

2.1盐碱地的危害我国非常常见又十分严重的农业环境问题之一就是土壤盐碱化,在我国,盐碱地分布广泛、面积大,现有的盐碱化土地占耕地面积的比重约为20%,大多数位于西部的内陆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同时还有滨海地区。当土壤表层的易溶性盐分大于百分之零点六时就能称之为盐土,盐碱化了的土壤会因为盐分浓度过高而造成植物的吸水困难,或是植物在土壤中吸入的某种高浓度离子过多,在植物的体内大量积累使植物承受“单盐毒害”。另外,植物体内盐分过多会使其出现一系列的生理代谢失调状况,对光合作用造成不利影响,低盐浓度有助于呼吸而高盐浓度阻碍呼吸,加速了植物的蛋白质分解以及植物的死亡。

2.2环境材料与盐碱地的改良有很多方法可以改良盐碱地,比方说,物理措施、水利措施、化学措施以及生物措施等等,其中采用环境材料进行土壤改良是比较新的现代化化学措施,循环经济以及现代化工的发展推动了这种措施的广泛应用。目前,用于改良盐碱地的环境材料有两类,一类是起替换作用的加钙环境材料,例如石灰石、氧化钙、煤矸石和石膏等;另一类是起化学作用的加酸环境材料,例如硫磺、腐殖酸、硫酸铝以及酸性肥料等。

3在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中,环境材料的相关应用

3.1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危害土壤重金属污染常常是由于工业与城市污染以及农业施肥和污水灌溉等引起的,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加速使得土壤重金属污染更为严重。我国约有2500×104hm2的土地是受到重金属污染的,约占总农田面积的1/5。过量的重金属在土壤中会滞留在土壤耕作层,对植物生长有非常严重的影响,同时土壤中的重金属在土壤中会滞留很长时间,也不容易被微生物分解,时间久了,水以及种植在土壤中的植物就成为重金属危害传递的介质,给人类的健康带来不利的影响,然而治理与恢复难度也是十分大的。

3.2在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中,环境材料的应用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分为四种,分别是生物措施、物理化学措施、化学改良措施和工程措施,其中包含微生物菌剂以及植物,以化学固化修复技术和生物修复技术应用最为广泛。从大的范围上来讲,化学固化修复是化学修复技术之一,往土壤里加重金属钝化剂和重金属固化剂,使土壤和土壤里的重金属的理化性质发生改变,这样土壤中的重金属的迁移能力和生物有效性会因为吸附和沉淀而降低。粘土矿物、磷酸盐、无机矿物、有机堆肥和微生物等都是常见的重金属稳定固化修复材料。其中有机材料和矿物材料可以对重金属发挥良好的稳定效应,这些有机质可以对土壤中的Cr6+进行还原,变为Cr3+从而降低其毒性,同时让重金属生成硫化物沉淀。而沸石、磷酸盐和含铁矿物等材料优点是便于获得、价格低廉并且高效,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控制和修复作用明显。高分子保水材料是目前新发现的一种环境材料,对重金属有较好的固化作用,实验证明高分子化合物一方面可以让重金属对植物污染的作用降低,所以作物不会过多的吸收重金属;另一方面可以对土壤结构进行改良、转化养分并且直接给作物的根系提供水分。

4环境材料应用于农业抗旱节水中

农业的发展离不开水源,我国每年有约4×1011m3的水用于农业活动,约占总用水量的70%,而其中90%的水都用于农田灌溉。对于农业灌溉用水来说有三个问题最为显著,(1)水资源欠缺,干旱问题十分严重制约了农业灌溉的面积;(2)不能科学合理的利用那部分已被开发利用的水资源,出现了十分严重的浪费情况,例如宁夏回族自治区以及内蒙古自治区依旧运用农田漫灌的灌溉方式,灌溉水利用率仅有40%左右,而发达国家的利用率在90%左右;(3)水资源的污染情况非常严重。在农业抗旱节水中应用的环境材料主要有土壤保水剂与作物叶面抗蒸腾剂,这些都属于物理性材料的范畴。

5结语

材料学和环境学的检查结合酝酿出了环境材料,但是将其应用在农业生产和环境治理中还有很多问题。伴随着可持续发展理论的逐渐发展和循环经济理论的逐步深化,人们对农业生产以及环境治理会更加重视,自然也会更好地发挥出环境材料在其中的作用。

环境治理篇7

(一)大量土地被占用和破坏

从相关数据来看,我国采矿造成的土地破坏达到了1.5万平方千米以上,基本上是我国建设用地和其它破坏用地的50%,给个区域生态环境平衡发展带来极大影响。而采矿带来的土地占用和破坏主要是由露天采矿、尾矿垃圾和矿渣等造成,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

(二)地下水和地表水遭到破坏

在进行采矿时,要将矿井的水排干才可以进煤矿开采,致使地下水位大面积下降,严重破坏矿区水源系统的均衡。由于泉水干枯、水源逐步枯竭等,河水出现断流,地表水下渗情况严重,甚至出现土地塌陷等情况,导致水荒现象频繁发生,严重影响矿区周围的生态平衡,使矿山环境受到巨大破坏。

(三)地质灾害频繁发生

由于采矿会引起山体结构发生变化,使斜坡的稳定性遭到破坏,最终出现断裂、垮塌和滑坡等地质灾害,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和巨大人员伤亡,最终影响矿区的正常生产。

(四)土地沙化、水土流失和矿震等严重

由于采矿会对地质结构产生较大的扰动,使地质出现剥离现象,并且煤矿的搬运和堆积都会给地质结构地阿卡一定影响,致使大量植被和山坡土体受到破坏,而废渣和废石等会造成水土流失,最终导致土地沙化和矿震等恶劣情况。例如:我国四川自贡的盐矿平均每年发生的大小不等的地震有45次左右。

(五)产生大量废水、废渣和废气

采矿时会产生大量的尾矿、煤粉尘和易挥发的气体,使大气受到严重污染,最终产生酸雨,严重破坏生态环境,而采矿产生的废水和废液等,给水源平衡带来极大影响。

二、矿山环境治理的恢复策略

(一)制定和完善矿山环境治理与保护的专门法律法规

随着环保与节能政策的不断推广和实施,我国生态环境已经得到一定控制和改善,但是,矿山环境治理的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因此,在进行矿山环境治理的过程中,必须针对性的制定和完善矿山环境治理与保护的专门条例,认真贯彻和落实“谁开发、谁保护、谁污染、谁治理、谁破坏、谁恢复”的方针政策。在实践过程中,加强矿山工作人员和矿山环境治理工作人员对环境保护和恢复的重视,使矿山环境治理做到“有法必依、违法必究”,确保矿山环境质量得到真正改善,使矿山环境质量得到完整、有效的法律保障。

(二)加强矿山环境治理管理机制建设

想要提高矿山环境治理的工作效率和实施效果,相关部门必须加强矿山环境治理管理机制的建设,将各个环节的责任制定到人头上,确保矿山环境治理工作有序、顺利进行。尤其是水利、林业、环保部门和安全部门的相互协调工作能力必须快速提高,不断加强工作人员的业绩考核,使环境治理管理体系得到有效构建。采矿企业在进行采矿时,必须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定执行,注重先进科学技术的应用,节约生产资源,以确保矿山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和改善。

(三)提高矿业准入要求,规范矿业生产秩序

早期矿区的开采秩序比较换乱,使企业的生产成本不断增加,严重影响开采效率。因此,矿山环境治理必须提高矿业转入要求,对企业进行严格审核,在秉持开发与保护原则的同时,加强对企业的管理和监督,严禁违规违纪事件发生,并且必须对违法行为进行严格惩处。为了保证国家和合法权益和人们的生活质量,减少地质灾害带来的破坏,矿山环境治理必须加大资金投入,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不断规范矿业生产秩序,从而使矿山生态环境保持平衡发展,避免更多矿山环境遭到破坏。例如:让企业缴纳一定的保证金,在企业不履行矿山环境治理与恢复职责时,将其作为治理恢复的资金投入,并且,在矿山环境治理恢复合格后才能将保证金退还企业,以保证矿山环境治理得到真正落实。

(四)加强宏观调控,健全废弃矿山矿地治理机制

近年来,我国实施了《关于生态补偿》的相关条例,国家加强了矿山环境治理的宏观调控,不断提高矿山环境治理和恢复的科学化和规范化。与此同时,健全废弃矿山矿地的治理机制,通过不同部门的相互协调,促进矿山生态环境循环发展,推动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政府在组织相关人员制定矿山环境治理规划、编制治理相关方案之后,可以实行治理工程投标操作,并在工程治理完成后进行及时验收,以保证矿山环境得到真正改善。现代化建设中,矿山环境治理需要坚持“谁投入,谁得益”的原则,采取多元资本投入的形式,建立有效治理资金投入和利益补偿机制,增强本地居民参与矿山环境治理和恢复的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参与到环境保护和治理中,从而促进区域矿山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矿山环境治理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必须根据矿山的实际情况,制定最合适的恢复策略,才能取得有效成效。国家在加强宏观调控的同时,必须加强对各部门的协作和配合,以确保矿山环境治理得到真正落实。

环境治理篇8

一、总体要求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部署及省第十次党代会“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持续提高发展环境和人民环境质量”的重大决策,迅速行动,积极作为,切实抓好节日期间的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努力打造“洁、齐、美”的城乡环境,营造欢乐祥和的浓厚节日氛围。

二、工作目标

我局在元旦节前后,以治理“六乱”为重点,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持续提高发展环境和人居环境质量”,“坚持依法治理、持续治理和常态管理”,“努力开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新局面”的决策部署为目的,认真组织开展环境卫生专项治理活动,营造整洁优美的城乡环境和欢乐祥和的节日氛围。

三、组织领导

我局高度重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成立了局长降措尼玛任组长,副局长王守贵、刘学华、森林公安局局长蒋平、纪检组长王春燕、护林防火专职副指挥长徐勇任副组长,各股室、场站负责人为成员的城乡环境综合治理领导小组,把城乡综合治理工作纳入我局重要议事日程,与其他目标任务同计划、同部署、同实施、同检查、同考核。为保证工作落到实处,落实办公室具体负责全会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办公室指定专人负责日常工作。

四、有关要求

(一)、统一思想,高度重视。

我局广大干部职工要充分认识环境综合整治活动的紧迫性、针对性和重要性,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活动不仅是清理卫生死角、预防流行病症的重要手段,更是提升城乡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全局上下要消除懈怠思想,杜绝拖沓现象,克服厌战情绪,进一步凝聚人心,鼓舞士气,把环境卫生整治活动切实抓出成效。

(二)大力宣传,广泛参与。

上一篇:人文环境范文 下一篇:环境保护税法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