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治理范文

时间:2023-12-08 22:12:11

污水治理

污水治理篇1

关键词:水环境治理引水冲污污染源环境效益

1引水的主要技术问题

1.1引水水源及引水路线的确定

苏州位于太湖流域的中心区域,以平缓的平原地形为主,呈西北高、东南低的总趋势,其境内河道纵横交错,湖荡密布。根据苏州地区的地形特点及水流特性,苏州市引水冲污的水源可为长江、太湖、京杭运河及阳澄湖。

长江最大洪峰流量为9.26×104m3/s,最小洪峰流量为0.462×104m3/s,多年平均洪峰流量为2.87×104m3/s。长江水量充沛,水质良好,自净能力强,长江江苏段水体水质基本在Ⅲ类以上。太湖流域面积达10000km2,湖面面积为2340km2,容量为50×108m3,多年来由于上游补给水不理想,加上沿湖城市污水排放失控以及周边农田使用化肥、农药造成近岸水域受到污染,水体呈富营养化状态。当然,若实施“引江济太”,则太湖水质可望有所改善。京杭运河的交通污染已不容忽视,再加上近年来运河两岸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运河成了城市的泄污通道,京杭运河苏州段的水体水质基本为Ⅴ类。阳澄湖位于苏州市东北面,水质较好,但进出阳澄湖的大小河道无以计数、难以控制,使水量补给较为困难。

根据以上分析,“引江济太”后的太湖可作为苏州的引水水源,但是苏州对太湖没有直接调控的权力,实施从太湖引水比较困难。长江具有良好的水质及充沛的水量,并且望虞河将作为“引江济太”的清水通道,其水质不低于Ⅲ类。据太湖局《引江济太调水试验方案》的分析,望虞河在一般水情年份下的引水量可达25×108m3/a,而且望虞河与苏州外城河相连的十字洋河位于外城河的西北角,引水可以顺天然地势流入外城河,且十字洋河两岸均无较大的工业污染源,人口密度较小,沿途的分支河流也较少,因此苏州可以长江为引水水源,从琳桥港引水经十字洋河入外城河。

1.2引水方案的确定

①引水量的确定

河网地区水质变差的主要原因是往复流、流速缓慢和滞流,所以引水流量的大小关系到是否能真正改善水流流态,以充分利用水体的自净作用改善水环境。

苏州市古城区河道主要由环绕苏州的外城河、三纵三横的内城河以及14条(6进8出)进出外城河的河道组成。从十字洋河(14条进出外城河的河道之一)引水以后,外城河水位被抬高,其余河道(另外13条河道)将可能成为出水河道,而且除相门塘、葑门塘可设闸外,其余均为通航河道,不宜设闸控制流量。若根据可衰变污染物的水环境容量确定引水水量则较困难,因此采用了试算的方法确定引水水量,分别对十字洋河引水20、30、40、50m3/s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引水流量达到30m3/s后,CODMn和NH3-N值随引水量增加而减小的幅度开始变小。根据引水目标(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要求苏州外城河的水质不能劣于Ⅳ类)和经济效益分析,引水量过大会增加一次性投资,带来今后设备的闲置,而且年运行费用高(每增加10m3/s的引水量,抽水泵站的年运行费用将增加约68.6万元),此外还会引起外城河东线的水流流向改变、流速减小,致使水流顶托和局部滞流,而较小的引水流量带来的水体自净作用不足以改善外城河的水质状况。因此,笔者认为十字洋河引水流量为30m3/s较合理,同时应拓宽杨林塘,利用长江潮汐把长江水通过杨林塘补给阳澄湖,抬高阳澄湖水位,减小外塘河的出流量。引水后外城河全线流速均有所提高,枯水年引水期平均流速约为0.21m/s,平水年引水期平均流速约为0.17m/s(维多利亚河的环境等级标准中认为河流平均流速达到0.1m/s以上即可起到水环境保护的作用),枯水年大约4d可以使水质达到设计要求,平水年约需8d,考虑到尽量减少运行费用及充分利用水体的环境容量,可以采用间歇引水方式进行引水调度。

②引水中污染源削减问题

污水治理篇2

关键词:现状;污水处理;技术开发

1现状及问题

1.1分期建设,分期运行

住宅小区中水处理站应该尽可能做到分期建设,分期运行。由于大部分主体工程是分期施工,并且随着实际情况不断做出相应的调整。所以相应的污水处理系统也应该与每期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运行。避免盲目的一次性投资,造成现定的污水处理系统与后期主体工程不适应,造成投资浪费。

1.2入住率对运行成本的影响

所有的楼盘开发都很难保证建设完成后在短期内入住率达到设计居住人口,相应的污水处理系统在短时期内的处理水量也就不可能处理到设计水量。所以在选择工艺时,应选择可以根据实际处理水量进行处理的工艺,以降低运行成本。

1.3投标报价的评审

污水处理工程的投资一般主要由污水管线、化粪池、土方工程、土建工程、设备及安装工程几部分组成。在供货厂家报价过程中往往会把土方工程漏报造成我们对整体工程投资估算的不准确。所以我们要让供货厂家明确出土方工程、土建工程的范围。不能出现在投标中只报出土建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又提出土方工程等问题。

1.4运行成本

污水处理设备的运行成本与中水水费之间的关系决定着处理系统今后是否能够正常的运行下去。在过去几年内有很多工艺就是由于运行费用很高建设完成后运行一段时间入不付出,最终导致系统停用。

1.5配套工程的投资

污水管线与处理设备两部分才能构成完整的处理系统。在这个过程中,投标单位往往只考虑处理设备及设备安装的费用,不考虑污水管线的投资,但对于投资方来说每一部分的投资都将影响到小区开发的总投资。所以在选择工艺的过程中一定不能仅仅以设备投资的高低来评价工程投资高低。

1.6处理系统对住宅小区环境的影响

二次污染是我们在确定污水处理工艺时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污水处理系统中机械设备的噪音、污水散发出的臭气、地上污水处理站房对环境美化的影响、污泥处理过程中可能产生的二次污染隐患。这些都可能造成以后物业和业主之间的纠纷。

1.7对小区空间的合理利用

所选择的工艺应该是那些可以避免占用可利用空间的工艺。如地下室就属于可利用空间,在没有管线、电缆的绿地下一般可利用价值较小,污水处理系统要是能够建设在绿地以下是很好的选择,并且处理出的中水可以就近作为绿化用水节省中水管线。

2污水处理方法

2.1物理处理方法

(1)格栅法:可分为人工清理的格栅(适用于中小型城市生活污水厂或所需截留的污染物较少时)和机械格栅(适用于大型城市生活污水厂或所需截留的污染物较多时)。

(2)筛网法:筛网的去除效果,可相当于初次沉淀池的作用。

(2)过滤:是以具有孔隙的粒状滤料层,如石英砂等,截留水中的杂质从而使水获得澄清的工艺过程。

(4)离心分离法:它的作用是基于存在于水中的悬浮物和水的密度不同而产生的。主要设备有:离心机、水力旋流器及旋流池等。

(5)沉淀池法:用于废水进入生物处理设备前的初次沉淀、生理处理后的二次沉淀及污泥处理阶段的污泥浓缩池。

(6)浮上法:适用于颗粒直径很小,很难用沉淀法加以去除时,主要有电解浮上法、分散空气浮上法和溶解空气浮上法。

2.2生物处理方法

污水生物学处理具体来说是通过微生物所产生的酶,氧化分解有机物,从而使水得到净化。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细菌,污水中可溶性的有机物直接被菌体吸收;固体和胶体等不溶性有机物先附着在菌体外,由菌细胞分泌的胞外酶分解成可溶性物质,再被菌体吸收,通过微生物体内的氧化、还原、分解、合成等生化作用,把一部分有机物转化成微生物自身组成物质,另一部分有机物被氧化分解为CO2、H2O等简单的无机物,从而使污染物质得到降解。主要方法有:氧化塘法、活性污泥法、生物滤池法、厌氧处理法

2.3水的化学处理方法

中和法;化学混凝法;化学沉淀法;氧化还原法;吸附法。

2.4城市污水处理的新模式

(1)生物膜技术:通过选育和培养高效的微生物菌种,制成制剂,高密度直接投放到待处理污水,形成生物膜,对污水进行降解和净化。专家介绍,与传统的活性淤泥法相比,生物膜技术应用于城市污水处理具有五大技术优势:一是投资省。目前国内的城市污水处理厂基础建设投资大,需要大量的机械设备、管网和其他工程设施,投资成本每吨污水处理在1000元左右;而应用生物膜技术投资设备少,占地小,处理每吨污水不到500元,相比节约成本50%以上。二是运行费用低。据测算,目前国内城市污水处理厂的直接运行成本,一般在每天处理每吨污水0.5~0.8元之间;而应用生物膜技术处理污水每天每吨只需0.2元左右。三是淤泥少,没有“二次污染”。采用传统的活性淤泥法处理城市污水,常由于大量淤泥的堆放造成对环境的“二次污染”;而相同条件下制成生物膜的微生物菌一旦把污水净化后,便会由于缺乏“营养”而自动消亡,不会造成“二次污染”。四是效率高。生物膜表面积大,微生物菌密度高,每克制剂的微生物菌含量达50~200亿个,大大高于淤泥中的自然微生物活性成份,同时还可以多次投放,方便快捷,处理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活性淤泥法。采用生物膜技术,不仅能够有效治理湖泊的富营养化,而且有助于修复和强化湖泊生态功能,提高水体自净能力。五是适合城市生活小区等小规模、有机负荷不高的污水处理。应用生物膜技术投资省,运行费用低,并可节省管网建设成本,处理城市生活小区等城市污水具有活性淤泥法不可比拟的优势。

(2)粉末活性炭吸附技术:粉末活性炭在污水处理中的使用已有70年左右的历史。自从美国首次使用粉末活性炭去除氯酚产生的嗅味以后,活性炭成为给水处理中去除色、嗅、味和有机物的有效方法之一。国外对粉末活性炭吸附性能作的大量研究表明:粉末活性炭对三氯苯酚、二氯苯酚、农药中所含有机物,三卤甲烷及前体物以及消毒副产物三氯醋酸、二氯醋酸和二卤乙腈等等均有很好的吸附效果,对色、嗅、味的去除效果已得到公认。可用于提高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

(3)曝气生物滤池法:该工艺是一种淹没式上向流生物滤池,其滤料为比重小于1的球形颗粒并漂浮在水中。通过硝化和反硝化作用净化水质,其处理能力大大高于活性污泥法,并能达到很高的排放水质标准。

目前,在城市污水处理中,活性污泥法是被最广泛使用的方法之一,但其所产生的腥臭污泥问题仍然令人头痛。可尝试用污泥进行垃圾场填埋、作有机肥料等(海口市的经验很值得借鉴)。

3、结语

住宅小区生活污水处理站,为防止污染,保护水环境,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尽管城市污水处理的发展趋势,是集中处理取代分散处理,但小型生活污水处理站,在我国的一些中小型城市,还将存在相当长的时期,所以,其技术开发和设备研制应予以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罗王景,郭静,张大群.厌氧序批式活性污泥法(ASBR)特性分析[J].给水排水,1997,4.

[2]石亮民.介绍一种小型污水处理站[J].给水排水,1993,8.

污水治理篇3

【关键词】跨界河流 水污染 立法

一、国外跨界水污染治理的发展趋势

尽管世界上各个国家的跨界水污染治理之间存在很大差异,但都已从以往的多部门单独管理或个别部门管理,逐步演变为一个部门为主导的多部门联动的管理模式。近些年来,国外跨界水污染治理出现以下发展趋势:从整体上宏观把握水污染治理。国外跨界水污染治理趋于以流域综合治理为基础,强调部门及区域问的合作与协调,建立一种跨界综合管理模式。进行以流域为单位的水资源综合规划,注重流域水环境容量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更加强调水污染控制管理。鼓励公众积极参与管理。各流域普遍设立了水资源管理协调与咨询机构,防止决策管理内部化导致的公众参与减少、地方投资积极性下降等弊端,以提高决策的民主性和公众的参与度。

二、国内跨界水污染治理机制现状与不足

(一)国内跨界水污染治理机制现状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确立了我国流域管理与行政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但是流域管理与行政管理并没有真正结合起来,而且我国水资源管理由水利部、、国土资源部等14个不同部门共同负责,容易出现各部门相互推诿。

(二)国内跨界水污染治理机制存在的不足

现行流域管理机构缺乏全流域统一治理的实际权力。根据我国现有流域管理制度,流域管理机构要通过授权才具有水行政执法的法定职权,立法往往滞后于流域管理的具体需要。现行管理体制无法实现水污染跨流域统一治理。由于行政管理与行业管理的交叉,造成对水污染治理等方面的决策权较为分散,流域管理机构对跨界水污染治理无法起到实质作用。流域治理政策不能充分反映区域和用户利益。我国的流域水污染治理政策很难充分反映流域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等各种用户的利益,从而影响流域特别是跨界水污染治理政策的执行。跨界水污染治理措施难以贯彻到基层。我国一般流域管理机构只负责对省界断面水污染情况进行监测,对基层排污源头的治理则需地方政府、环保部门的介入,因此跨界水污染治理措施很难真正得以实施。

三、国外跨界水污染治理的经验借鉴

从田纳西河等流域水污染治理看水污染治理机构组成的多元化。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委员会的决策不仅由具有政府职能的董事会主导,还由具有咨询性质的地区资源管理理事会进行协调。地区资源管理理事会不仅包括流域内的州长代表,也包括其配电、航运和环境保护等各方代表,为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委员会与流域内各地区提供了交流协商渠道,对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委员会的行政决策起到了重要参考作用。

从莱茵河等流域水污染治理看水资源管理体制的多层次性。欧洲大陆各国都设立了多层次水管理体制。以法国为例,国家水资源委员会、流域委员会、流域水务局等机构,包括用水户协会、专业协会等,分别与国家、流域、地区、地方等4个层次相对应。欧洲大陆各国正是通过这些多层次管理体制对水污染进行多层次治理。

从泰晤士河等流域水污染治理看消费者协会参与水资源管理。英国采用中央对水资源按流域进行统一管理与私有化的水务公司进行水资源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注重建立公众参与管理的机制,使每个区域都有消费者协会参与水资源管理。消费者协会由地方行政人员和民众代表组成,对供水公司提供的服务进行监督,并提出意见和建议。

从五大湖流域水污染治理看公众参与水资源保护。五大湖流域的水污染治理有赖于民众自觉参与管理。大湖区保护基金会利用市场手段和基金杠杆充分调动了公众积极性,将公众吸引到水资源保护工作中。

四、对我国跨界水污染治理的建议

(1)建立统一管理、垂直领导的流域管理体制。流域作为一个整体概念,包括水量、水质、地表水和地下水等各个部分,因此,必须有一个统一管理、垂直领导的管理体制。近年来,我国流域管理与区域管理之间的冲突有所增加,必须尽快建立与区域管理相协调的流域管理体制。

(2)加快流域立法进程。从国外经验可以看出,不论是现实流域管理的需要,还是今后管理发展的需要,流域管理机构应该是流域管理中最重要的管理机构,因此,应该提高流域管理机构的法律地位,使流域管理机构运用行政、法律、经济和科学技术等综合手段,保护当地有限的水资源免于污染,尽可能满足社会和国民经济发展对水的需求。

(3)流域投资运行机制市场化。 把市场经济引入水污染治理中,使水资源管理机构企业化,激励流域管理委员会进行合理的国内融资和引进外资,从而开辟更广阔的资金来源,减轻政府负担。这需要赋予流域管理机构更大的权力,增强流域管理机构利用经济手段进行调控的能力。

(4)优化流域管理机构内部结构。由于我国现行的流域管理机构多是国家为了对主要江河实施大规模治理而设置的,客观上形成了流域管理机构忽视水域、水资源和水行政管理,难以承担起流域水行政主管部门的职责,且流域管理机构内部政企职责不分,人员结构不合理,造成其流域管理与执法能力不足,因此,应对流域管理机构进行改革,逐步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权利和责任统一的高效流域管理机构。

(5)加大水污染处罚力度。对污染者进行经济和行政处罚,必要时进行刑事处罚,通过惩罚措施的加大遏制污染现状。从严治污,震慑潜在的污染者,改善水质。

参考文献:

[1]孟节,陈立克.泰晤士水机构变革历程及其启示[J].商情,2000.

[2]林.德国环保:政府责任与公民参与[N].学习时报,2005.

污水治理篇4

第二条(限期治理对象)本市范围区内直排水体的企业事业单位,其污水排放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责令其限期治理:

(一)位于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他需要特殊保护的区域内的企业事业单位,其排放的污染物在环保部门监督性监测中连续两次超标,或在一个管理周期内,超标频率≥30%(样本数不少于5个)的;

(二)位于前款规定区域之外的企业事业单位,其排放的污染物在环保部门监督性监测中连续三次超标,或在一个管理周期内,超标频率≥50%(样本数不少于5个)的;

(三)其他严重污染环境的企业事业单位。

第三条(限期治理期限)限期治理的期限应当根据被限期治理单位的工艺特点、治理工程规模等综合因素确定,一般为3至6个月,最长不超过1年。

第四条(限期治理决定书要求)限期治理决定书内容应当包括:

(一)作出限期治理机关的名称、文书种类和编号;

(二)被责令限期治理单位名称;

(三)作出限期治理的依据;

(四)限期治理要求(包括执行标准、总量控制指标及排放口整治等);

(五)限期治理期限;

(六)逾期未完成治理任务的法律责任;

(七)不服从限期治理决定的救济途径。

第五条(被限期治理单位的义务)被限期治理的单位的主要义务:

(一)被限期治理的单位应当及时制定治理污染方案,报作出限期治理决定的人民政府所属的环保部门备案,并接受环保部门的监管。

(二)被限期治理的单位必须根据其现有污染治理能力,采取限产、减产或者其他措施,使限期治理期间的污染物排放符合规定的要求。

(三)被限期治理的单位必须按期完成治理任务,确保污水稳定达标排放。

第六条(限期治理的核查)限期治理期满,作出限期治理决定的人民政府所属环保部门应及时组织核查。核查工作应当在3个月内完成;核查中发现超标排放的,视作未完成限期治理任务。

第七条(排污申报变更)被限期治理的单位完成限期治理任务后30日内,按规定到环保部门办理排污申报变更登记、水污染物排放许可证变更申请。

第八条(法律责任)逾期未完成限期治理任务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第五十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第四十二条规定,予以罚款、停业或者关闭。

污水治理篇5

关键词:垦区水污染治理难点及对策

引言

近两年来,农垦总局坚持实施“抓城、强工、带农”战略,撤队建区工作不断深入,土地利用率和粮食生产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垦区人民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笔者认为,撤队建区工作中,管理区的水污染治理也应该同步列入规划,以防止对管理区及周边地区的水体、土地等自然环境造成污染,需要引起高度重视。这不但是垦区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也应该是改善和提高当前垦区人居环境工作中最重要的任务之一。

一、管理区水污染主要有如下特点

1.1是规模小且分散。与城市和小城镇污水处理相比,管理区居民相对居住密度小,而且有些户与户之间居住较分散,而且相当部分住户仍然养殖禽畜,这些禽畜每年产生大量粪便,由于禽畜尚难以完全圈养,都会对地表水产生影响。

1.2是水量水质变化大。管理区水质特点是水量变化较大,且比较集中;特别是早、中、晚集中做饭时间,污水量达到高峰,是平时污水排放量的2~3倍;同时,由于排水设施相对薄弱,雨污混排,受雨季影响,水量变化系数较大。生活污水的来源主要是厨房用水和洗涤用水,COD、BOD5普遍高于城镇生活污水。

1.3是管理水平低、资金短缺。污水处理需要一定专业知识背景。目前垦区的污水处理设施,如沼气站,主要由农民管理,人员专业素质急需要提高,维护管理技术人员及运行管理经验严重缺乏。此外,供水排水设施建设与运营缺乏可靠的资金来源,也是阻碍管理区水污染治理的一大难题。如许多地方曾经广泛使用的小型沼气池,由于使用维护不当,缺乏维护资金,大多仅使用2-3年便被弃之不用。

二、管理区污水处理工艺要满足以下要素

2.1是选择合适的规模和工艺。要重视前期调研论证工作。设计单位要根据管理区的规模、实际用水需求和排水特点,设计时照搬城市居民用水规范,造成污水处理规模不合适,避免“小马拉大车”或“大马拉小车”现象。要选择合适的污水处理工艺。不同的污水处理工艺,其出水水质、运行成本、维护成本、管护要求差别很大,工艺不同,运行成本不等,污水处理工艺必须做到因地制宜、量体裁衣,在选择上并不是越“高新”越好,也并不是出水水质标准越高越好,而应该和当地用水需求结合起来,“够用”就好。通常管理区的中水回用需求多是满足于灌溉或果园浇灌,要以适用为主。

2.2是污水处理运行费用要低。污水处理站的运行费用一般包括人员电费、工资、药剂费和消耗费,新建管理区污水处理的建站投资和运行费用大都是由专项污染治理经费中调拨,由于每年的新农村建设经费有限,因此,运行费用成为建站单位的沉重负担,其结果是建了站却用不起。因此,污水处理工艺选择应首先选择运行费用低的污水处理工艺。

2.3是污水处理产生的污泥量要少。污泥处理是污水处理站建设必须考虑的问题,采用什么样的污泥处理工艺对污水处理站投资和运行费用有重要影响。在传统污水处理工程造价中,污泥处理部分投资一般占工程总投资的15%左右,且污泥的浓缩和脱水等环节技术水平要求高,操作管理复杂,环境条件差,若操作管理不当,容易引发二次污染。因此,在确定污水处理工艺时应优先选择产生污泥量少的工艺,治理技术在满足需要的同时应尽量简单粗放。

2.4是处理深度排放标准要适当。污水处理工艺的选择与污水处理设施投资关系密切,但污水处理工艺的选择取决于当地环保部门的排放标准。根据国家规定农村污水排放标准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同时应根据作业所在区域的不同,参照地方标准确定污水排放标准。如果管理区所在地区不是国家重点控制区域或环保热点地区,排放标准可根据当地情况予以适当调整,如在封闭及半封闭水体区域,可考虑脱氮除磷的要求,而在开放式水体区域,可适当降低氮、磷等有关标准,简化运行管理、节省工程投资和运行费用,以求建成后产生实效。

2.5是要关注电力增容问题。进行污水处理,会使新建管理区的电力消耗增大,因此,要加强与电力部门的沟通与协调工作,确保电力能够满足供应。

三、对搞好农村污染治理工作的建议

3.1是本地环保局要掌握设计规范和技术政策。当前,垦区环保系统已经拥有环境保护执法权限。管理区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是当地环境综合整治建设的重要环节。但环境污染治理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复杂性和规律性,对管理区领导来说仍是“新生事物”,在决策污水处理站的规划、建设、选择处理程度、处理工艺、处理规模以及再生回用标准时,总感到缺少政策依据、处理规范和技术指导。因此,负责环境执法的农场环保局要切实发挥监管作用,把环境保护工作的关口前移,与城建部门一起,摸清新建排水系统与污水处理设施间的密切关系,在安排建设时要给水和排水管网系统建设系统考虑,避免应用不适合当地实际的技术,减少单位运行管理上的困难,同时还要慎重考虑污泥的处理,避免造成二次污染。

3.2是加强引导,增强群众在管理区建设的主人翁地位。从当前垦区实际来看,相当部分人民群众,甚至于一些管理区的管理干部对污水处理认识还很肤浅,他们欢迎企业投资污水处理设施,但不愿意支付污水站运行管护费用,存在着“等、靠、要”思想,存在着不积极配合,甚至收取场地费、临时设施费等不和谐现象。管理区水污染问题的解决,不仅依赖于国家对于新农村基础设施的硬件投入,还依赖于群众自身的生活习惯、支付意愿、认识程度等软件环境支撑。从某种程度上讲,软件方面的移风易俗可能更加艰难。人民群众素质的提升和他们自身参与的积极性是新管理区污水治理能否成功的核心。如果群众素质没有得到提升,对污水治理的认识程度不够,那么基础设施的建设效果会因此而大大削弱,甚至是出现大量的投资浪费,结果与预期相背离。

3.3是强化经济手段,确保污水处理站长效运行。支付意愿的引导是设施运营的基础。水的商品性,水处理服务的商业性需要认真的引导,在国家为群众提供污水处理设施的同时,鼓励和引导群众逐渐支付力所能及的运行管护费用,政府的资金补助不仅是在投资方面,还需要在后期的运营补助上有充分的准备。此外,还应该加大宣传力度,逐渐完善水资源的有偿使用制度,增强群众的节水意识。同时,可利用收取的自来水费反过来再补贴给建有污水站并能保持良好运行的管理区;相反,可对那些未经批准私自关停污水站的管理区,可采取一定的经济处罚措施,以此来提高居民群众的积极性,保持污水站良好运行。

污水治理篇6

***区共辖**个街道,涉农的有**个街道,共计***个规划村,北部主要集中在***沿线,南部分散在山区街道。其中,在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范围内的有**个行政村,占***;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内的有**个行政村,占***村;搬迁撤并村**个,占***;美丽乡村示范村**个,占***;乡村振兴示范村**个,占***;其他村庄**个,占***。这些村的村内道路多数为混凝土路面或沥青路面,修建时没有设计完善的排水系统,农户院落内产生的污水散排到道路上,致使污水漫流,影响了村容村貌和村民的身体健康;排到道路上的污水径流后,或积淤在坑塘渗透蒸发或直排到临近河道和水库内,对小清河、水库和水源地水质安全构成威胁。

根据国家、省、市关于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工作部署及目标要求,**结合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村、美丽乡村及***水库水源保护区建设,先期启动了***个村的污水处理规划设计,计划自****年起至****年,分四期完成***个村的农村污水收集处理项目。根据分期分批、先急后缓、逐步推进的原则,一期、二期**个村的管网部分于****年实施,主体已竣工,目前进入收尾阶段;一期、二期入户部分已完成四个村;一期、二期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安装工作正在进行,现已完成**处;三期实施**个村,正在实施的有******三个村,其余村管网将于****年完成;****年底前完成四期剩余**个村的污水收集处理工程。目前,生活污水治理工程竣工已开展污水收集治理的有**个村。按照规划,经过2至3年的治理,**将实现城镇和农村污水处理全覆盖,为全区域水生态建设提供坚实保障。

二、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项目自身实施难度大。一是农村污水排放量不稳定。从目前**农村污水排放情况来看,普遍存在污水水量随季节变化、特定时间激增等排放特点。二是污水管网铺设难度大。绝大多数村庄没有整体规划,院落建设参差不齐,管网铺设时,开挖水泥路面多,涉及农户也多,管路走向复杂,施工难度大,群众工作难做,要按要求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受益农户覆盖面达到村总户数的80%以上有一定难度。三是庭院内污水收集管网情况不统一。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主要实施庭院外收集管网建设,已经实施庭院内收集管网建设的村庄污水收集效果较好。没有实施庭院内收集管网建设的村庄,污水收集效果较差。目前**正在开展的农村改厕项目,厕所污水以街道为责任主体外运处理,没有接庭院外污水管网,对农村污水收集处理效果造成影响。四是施工进展缓慢。该项目主要污水收集管线施工现场多为背街小巷,施工工作面狭窄,施工准备、劳力计划、机械设备调换等均受到极大影响。

(二)缺乏科学合理的施工规划。目前,**农村正在实施的项目有美丽乡村、乡村振兴、燃气入户、厕所改造、供水提升和污水收集等。区域内多项目交叉,政策要求又各有不同,彼此之间相互扯皮、相互影响,重复施工,协调难度很大。施工中,项目需迁移的地下管线的拆除与恢复,临河一侧各主管线的横穿对接,挖掘已建成的道路与交通部门的协调配合,村庄内因巷道狭窄需进行的人工挖掘与恢复,特殊情况导致管线及管位位移需要的申请与变更等这些因素,也不同程度地影响项目施工进度。前期美丽乡村建设项目涉及到的污水部分已经实施的管网多为合流管网,管径小,淤堵严重,建有合流管网的背街小巷因道路狭窄已没有空间再新建污水管道,再加上该项目至今未能验收,致使涉及这些项目的户内污水无法收集到村庄主管道内。

(三)施工环境具有一定制约性。根据现场情况及设计方案,部分村庄设计采用村内化粪池,小型一体化设备和庭院式人工湿地等区域污水收集处理方式。因其建设位置距住户较近,村民以污水治理池里的污水会散发臭气易滋生蚊蝇为由,不让施工。项目施工过程中对村民老旧房屋村舍墙体会造成下沉裂缝等影响,涉及村民夸大损失,漫天要价,影响施工。部分施工设计不符合村民的主观愿望,农户提出一些不合理的要求,限制施工。一些群众因对该项目认识不足,理解上存在偏差,阻挠施工。个别村村“两委”不团结,意见不统一,对项目不支持,导致工程队迟迟不能进场。这些因素的存在,挫伤了施工单位的积极性,增加了项目落地的难度,影响了项目的施工进度。

(四)财政资金投入还需进一步加大。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属于公益性项目,需要大量公共财政资金投入。随着物价、务工人员工资的飞涨,全面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整治难度较大,需要大量的财政资金投入作保障。因前期财政资金投入不足,无法按合同要求及时支付施工单位工程款,再加上具体的项目施工单位不具备应有的垫资施工能力,“等米下锅”,致使工程时干时停,影响了施工进度。第三期户外项目资金虽得到解决,但户内污水改造工程项目资金还没有着落,至今无法动工。只解决户外管网建设,不解决户内管网改造,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项目就不能彻底完工,农村污水就不能全部收集,国家、省、市部署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目标任务就不能圆满完成。

三、意见建议

(一)强化组织领导,统筹协调推进。针对**农村多个项目存在施工内容重叠,重复施工现象,不但造成资源资金浪费,相互影响工期,还给群众的生产生活造成诸多不便的问题,建议***统筹管理各个项目实施单位,科学优化施工设计方案,协调推进,同频共振,形成合力,在优化财政资金配置的基础上,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各个民生项目。

(二)加强宣传引导,转变群众观念。该项目虽为公益性惠民项目,但由于施工场地均为村内道路,施工过程中管网铺设对群众出行造成一定影响,需要群众的支持和理解。项目实施过程中***及职能部门,要坚持走群众路线,充分发动群众,积极整合各方资源,形成**齐力推进治污的态势;要加强舆论引导,通过印发宣传资料,进村入户宣传和示范村带动等形式,让村民感受到治污的好处,并从节水的角度,促进农民生活方式的转变,让群众养成良好的节水习惯,从源头上减少污水源头排放。

(三)加大财政支持,保障资金投入。农村污水处理项目涉及村庄较多,范围较广,资金缺口大,如不解决财政资金投入不足问题,将会影响工程施工进度。***要统筹协调项目资金,确保项目资金足额到位。项目实施中相关职能部门作为项目建设责任单位,要严格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加强项目专项资金管理,保证项目资金专人管理,专账核算,专款专用,确保不截留、不挤占、不挪用。

(四)优化设计方案,规范项目建设。牢固树立“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指导思想,项目实施过程中要按照国家、省、市要求严格项目管理,贯彻全面规划、统筹安排、分期实施、先急后缓、因地制宜的方针,依据“技术合理、经济合算、运行可靠、管理简单”的设计理念,合理优化设计方案及施工工艺,严格项目施工质量及进度管理,合理建设、避免浪费,做好项目督导检查,保证项目保质保量顺利竣工,力求获得最大的社会、环境、经济效益。

(五)因村因地制宜,保障项目用地。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需因地制宜采取不同方式保障项目用地,涉及村集体用地的,直接使用村集体用地建设;涉及到个人用地的,优先考虑通过村集体用地置换的方式解决;涉及到基本农田的,在不破坏基本农田现状的基础上,因地制宜,采取切合实际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技术工艺,保证基本农田不受破坏。该项目实施中需各相关街道积极配合,保障项目用地,合力完成项目目标任务。

污水治理篇7

关键词:水污染防治;污水处理;常用方法

1 概述

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构成了城市的污水系统,通常是通过城市集中的排水管网汇集之后在统一运送至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

通常情况下,城市的污水处理工序主要是根据城市污水的利用以及排放的去向并考虑到水头的自然净化功能,来具体确定污水的处理程度以及相关的处理工序。不论是在工业领域、农业领域以及回灌补充地下水的使用中,对于处理后的污水再利用,都必须达到国家颁布的有关水质标准。

现存的处理技术按照处理成都来划分的话可以分为一级处理、二级处理和三级处理。一级处理是一种应用物理方式,通过筛滤以及沉淀的方式将污水中不能溶解的悬浮颗粒以及漂浮物质去除。污水的二级处理是应用生物处理方式,利用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实现物质的转化,有效的将污水中复杂的有机氧化物向简单的物质降解。不仅如此,在整个生物处理方式中,对污水的水质、水温和水中的溶氧量以及PH值等不都有很大程度上的要求。污水的三级处理是建立在一级以及二级的处理之上的处理方式,通过运用混凝、过滤、反渗透以及离子交换等方式将污水中存在的非常难以溶解的有机物、磷以及氮等多种营养性的物质技进行分解去除。一般情况下,污水中的污染物具有十分复杂的特点,只有有效的将上述几种方式结合起来共同处理,才能满足相应的需求,达到处理的标准[1]。

在污水处理中,一级处理是是一种预处理的过程,二级处理是整个处理中最为关键的环节,处理后的污水通常情况下可以达到国家规定的污水排放标准。三级处理是更深一层的深度处理,使得处理后的污水水质较好,甚至可以达到饮用水的标准要求,但是这种深层处理的过程费用投入较多,在我国一些极度缺水的地区,并没有实现广泛的应用。在当前我国的很多城市都开始筹备和建设二级污水处理厂,解决因为工业以及生活带来的水污染问题。

2 城市污水治理的常用方法分析

2.1 活性污泥法

长时间以来,很多城市对污水的处理方式主要采用活性污泥法,这种处理方法是现在世界各国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生物处理,处理能力较强以及出水的水质较优是这种处理方式最为突出的优势[2]。曝气池、沉淀池、污水回流以及剩余污泥排放系统组成了这种方式的处理过程,如图1所示。

混合液的形成过程是通过在污水和回流中活性污泥同时流入曝气池中而产生的,当曝气设备内部与一定的空气进行了接触,在这时,空气中的氧气就会如混合液发生充分的融合,随之便产生了好氧代谢反应,并且在这一过程中混合液能够得到充分的搅拌而产生一种悬浮的状态。所以说,这种方式能够迅速有效的将污水中有机物和氧气,与微生物接触从而发生相应的反应效果。接着,混合液逐渐的流入沉淀池中,能将自身的悬浮颗粒在池中进行一个沉降,从而与水发生充分的分离,这时,沉淀池中分离出来的水就是已经达到标准的净化水。沉淀池中存在的污泥会出现回流的现象,一般情况下,就把这个过程中出现的污泥称作是回流污泥,回流污泥只要是为了使得曝气池中保持相应的悬浮固体浓度[3]。在曝气池中出现的生化反应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使得微生物发生增殖现象,增殖的微生物通常在沉淀池中实现排除,从而达到保持活性污泥系统能够继续良好运行的目的,在这过程中产生的污泥就被称作是剩余污泥。活性污泥能够有效的氧化并分解有机物,除此之外,还具有较好的凝聚及沉降功能,能够使活性污泥与混合液发生完全的分离,实现水质的清澈。但是这种方式相对来说基础建设的投入资金多,并且还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现阶段大多数的城市在废水上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污水排放有着越来越严格的标准规定,所以对污水中氮、磷等一些营养物质的排放就有了很高的要求,使得必须实现很多的厌氧和好用反应池发生一系列的联合,不仅使得建设的成本在很大程度的上得到增加,还使得运行过程变得复杂。

(2)当今社会的城市污水处理过程通常通过统一集中的方式进行处理,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污水的收集在资金投入上有较多的成本支出,甚至比投建污水处理厂所产生的成本还要多很多,在污水的可再生利用方面,建立大型的污水处理厂以用来集中处理生活污水是一种不可取的方案。

所以在很大程度上,有效的减小城市污水处理工序实现耗能低、效率高、污泥量少以及简单便捷的具体操作,全面的达到磷的回收以及污水可再生利用的目耍是当前相关部门研究及应用上大家共同关注的话题。这不仅要求无视的处理要实现水质的改善,而且还必须考虑到污水以及污水的污染物发生资源化和能源化的问题,要确保处理技术的使用耗能低并且有效减少资源的损耗。

2.2 生物膜法

生物膜法是一种比较固定的并且是和活性污泥法并列的一种污水好氧生物处理技术。它的应用范围主要是有效的清除污水中的溶解性以及胶状的有机污染物。在整个污水的生物技术处理过程中,活性污泥法以及生物膜法都占据着主导性的地位,图2是生物膜法的工作原理展示图。

生物膜法的处理过程是,将附着生长在一些固质表面上的生物膜,来达到对有机物水的处理。分布广泛而又密集的好氧菌、厌氧菌以及其他的真菌和藻类构成完备的生物膜系统,在这中间的附着的固质被称为滤料或者载体。生物膜的从滤料开始往外延伸分别是厌气层、好气层、附着水层以及运动水层。并且,它的处理原理主要是吸附附着水层的有机物,再经过好气层中的好气菌有效分解有机物,然后再进入厌气层分解厌气,使得老化的生物膜被流动水层中的水冲掉,在此基础上长出一层新的生物膜,通过这种反复进行最终实行污水的净化。

在小规模的城市中处理污水可以使用这种生物膜法,并且使用的构筑物具有较高的生物滤池以及生物转盘,在我国南方地区更适合使生物滤池的方式。材料得到不断的开发以及相应的技术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最近几年,生物膜法在处理工序上得到了高速的发展,因为生物膜法中的微生物是别固定在填料上的,所以在系统中能够得到有效平稳的运行[4]。它的生活能量以及消耗能量与回信污泥法相比较并没有那么大,所以通过生物膜法的方式得到的处理比活性污泥法处理的剩余污泥要少很多。生物膜法处理的效率比较高,耐冲击负荷的能力也比较强,产泥量相对来水比较少,并且在实施中它的占地面积相对较小,整个运行的过程很方便管理,所以在处理技术上是一种很有竞争力的方式。但是与此同时,这种方法的使用在投资显示出来较高的成本,并且单位的处理效率十分低下。想要使得城市污水得到一个很高效而又节约投入开支是目前人们亟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2.3 氧化法

在现阶段的城市污水处理过程中,氧化法是使用最广泛并且极具潜力的预处理方式之一。氧化剂以及反应器的不同种类,可以将氧化法分为化学氧化法、催化氧化法、湿气氧化法、光催化氧化法以及超临界氧化法等多种不同的方式。在具体的化学氧化法中,它的处理操作比较简单,但是因为处理效果并不能达到很好的状态,并且处理过程中投入的成本较高,所以在具体的处理城市生活污水上并不经常使用。人们为了有效的减少运行过程中的成本投入以及使得污水处理达到合格的标准,又挖掘了一些其他的氧化技术予以使用,所以,光催化法就得到开发并使用。光催化法具有处理设备简单、运行得到条件要求不严格,有很强的氧化能力并且有效的实现杀菌以及处理结果十分彻底的特点,这种方式使得污水处理达到人们心中理想的效果。在光的条件下发生了一定的化学反应就是光催化反应。它的处理原理是在光化学反应之后吸收一定特定波长的电磁辐射,然后产生分子激发态的反应,在此事上就能够通过化学反应生成新物质,亦或是向发热反应的中间化产物转变。光化学反应中的活化能主要是来自光子产生的能量,在太阳的作用下实现光电转化以及化学转化,使其在整个研究中处于十分活跃的地位。

光催化氧化技术是通过光激发氧化使得类似氧气的一些氧化剂和光辐射得到有效的结合。在这个过程中使用的光主要是紫外光,可以有效的处理污水这能够一些很难降解的物质。不仅如此,在整个体系中,紫外光和铁离子之间存在着一种协同反应,能够快速的将H2O2中的物质分解成羟基自由基,有效的清除污水中的有机物。

这种污水处理方法以其低成本,高效率的处理方式使之渐渐走人了大家的眼球。所以说,这种方法将水进行深度处理以及有机物中难以降解的物质进行处理应用中有很好的发展潜力,是现阶段我国研究领域中十分活跃的话题,有很多的专家纷纷提出预测,在当今世界的污水处理中,氧化法会成为最至关重要的方法之一。

3 结束语

总结上文,城市的工业以及生活污水的处理问题亟待解决,现阶段,这个问题已经受到广大人民和相P专家的重视。但是在技术的运用上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得到改善,其中最重要的问题便是无视是处理技术得到提高以及如何将污水的处理落到实处。相关部门一定要将城市污水的处理工作放在城市发展众多工作中的前头,不断加强新的处理技术的研究,实现水资源的再利用。

参考文献

[1]储金宇,等.臭氧技术及应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

[2]许建华,等.水的特种处理[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89.

[3]国家环保总局.水污染防治及城市污水资源化技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3.

污水治理篇8

关键词:污水库底泥污染治理水环境修复措施

Abstract: libraries around the sewage sediment pollution problem carries on the concrete elaboration and analysis on the basis of sewage library sediment treatment measures are put forward, and concrete measures of water environmental restoration.

Key words: sewage sediment pollution control of water environment restoration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X829} 文献标识码:A

一、污水库底泥污染与治理

(一)污水库底泥污染影响

底泥对污水库体水环境作用的累积性和滞后性的影响问题是不容忽视的。污水库底泥会随着时间推移,不断加厚底泥的储积量,从而造成对水环境的累积性的影响。特别是在枯水年低水位期或者干黄梅期以及汛间低水位期,一些污水库在重污染底泥沉积较厚的浅水区,高温天气之际,底泥就会发生较强烈的生化反应,加速底泥中营养盐的释放,从而造成污水库整体水质变坏且产生恶臭嗅味,对污水库处理增加了相应的难度。

(二)污水库底泥清淤工艺

污水库底泥清淤施工应采用清洁生产工艺,可以考虑运用环保无扰动型挖泥船,进行生态疏浚。要注意二次污染防治排泥场淤泥的安全处置是污水库底泥生态疏浚控制二次污染的关键。因为是临时工程设施,往往处置不够严密,易发生环境风险。

二、污水库水环境修复措施

根据现有排水系统,提高污水库的处理效率,结合新工艺彻底解决污水库的水污染问题,推动污水库水环境修复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协调各治理手段之间的系统关系,实现综合效益的最大化,水污染治理必须根据污水库水环境综合进行治理,为此可按照“分点源、面源”对入污水库中的污水污染负荷进行现状调查分析,并进行预测;结合污水库分阶段的水质目标,提出污染负荷削减计划。污水库进行水环境修复应根据现有治理设施的条件,以现有数据资料为基础,补充部分调查监测工作,分析可供选择的系统控制方案及其相应的污染控制效果、对污水库水质的影响程度,提出具体可行的系统方案综合治理。

(一)污水库污染控制的主要环节

城市厕所如果采用单独排放,对分辩进行资源化利用,城市污染将下降85%。目前国际上试行的主要有粪便分离式厕所、真空厕所等。化粪池可以降解25%左右的污染物。国际上有些城市取消化粪池,目的是提高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效率,减少基础设施投资,但在污水处理率低的城市一般不采用。如果小区独立处理污水,需在小区排污口集中收集,处理后的污水可回收用于冲厕所、绿化、洗车、景观用水,重复利用率可达到30-40%。

污水库是城市污水处理的主要手段,目前COD去除率约为85%,TN去除率约为40%,TP去除率约为50%。,对于采用分流制市政下水道、过境水量小、干湿季分明的的城市,污水库处理污水旱季发挥的作用较好。但在雨季,雨污混合水量剧增,大量的污染物被暴雨径流的冲刷,从下水道中输出污水处库无法接纳那么多的污水,污水进一步排往下游。在实行分流制下水道的城市,下水道的一次投资较高,但是在相同的处理效率下,污水处理的投资较省。在采用合流制下水道的城市,下水道的一次性投资省,但是,在雨季,污水处理的运行效率低。

(二)污水控制思路、措施

由于城市市政下水道采用分流制,对于过境水量小、干湿季分明的的城市,旱季作用不明显,但在雨季可以避免暴雨径流的冲击,有效控制污水量的大幅度变化。分流制下水道的一次投资较高,但是,雨季因大量的雨水混入,导致污水量剧增。国际上大城市既有采用分流制系统的,也有采用合流制系统的,还有采用部分区域分流,部分区域合流的。目前昆明市主城区采用合流制为主的排放体系。由于下水道断面按雨污混合水量设计,旱季水流速度小,下水道中污染物沉积严重;到来年雨季,沉积的污染物随暴雨径流冲入河道。旱季积累,雨季输出,周而复始。

为此,可对污水库进行进一步的挖潜改造,提高对氮磷的处理能力,出水排入复合湿地系统进一步净化。污水库处理不完的剩余污水沿河道排放,由截污泵站抽提,送到流域外处理。截污是截断污染物入污水库外水环境的彻底工程手段,但是如果大量的雨污混合水被截流,也可能对区域水系带来不利的水量平衡影响,而且会加大对污水处理的难度。对污水库处理不完的污水进行截污,部分通过现有截污设施排至流域外处理。其余经过复合湿地系统的旋流分离、人工湿地、天然湿地等手段进行净化。

(三)生态保护与水环境修复

为了突出生态特色,建设环境优美、和谐宜居的区域生态体系,进行污水处理规划时,应坚持以生态保护优先的原则,尊重本地自然生态条件,污水库应采取适宜的水生态修复和手段,恢复自然水系、湿地和植被,构筑以多级水系、绿色网络为骨架的复合生态系统。建设生态廊道,有条件的应加强污水水库生态能与生态系统的连接,形成开放式的生态空间格局,积极推进区域生态系统一体化。水生态修复要实施区域的协作,加强对污水库排放控制。采取多种措施,对污水库水体及底泥进行治理。污水库亚男采用生态岸线,以减少人类对生态环境的干扰。结合现状水系和人工河道,形成自然强化循环、人工强化循环和自循环相结合的水循环系统。

三、总结

城市发展循环经济以及创设生态环境的发展,为彻底根治污水库污染底泥和进行污水水环境修复提出了更多的具体措施和办法,综上通过具体措施对污水库进行治理和措施能够明显改善区域内的生态环境质量,根治环境污染,有效解决污水库水污染与水生态等问题。

参考文献:

[1]王琦,李中华.环保疏浚底泥堆场余水处理方法及实施装置研究[J].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2012,23(2):179-181.

[2]姜亚敏,刘猛,闫大鹏等.污水库水环境综合治理技术初探[J].山西建筑,2012,38(33):144-145.

[3]孙可,刘希涛,高博等.北京通州灌区土壤和河流底泥中有机氯农药残留的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09,29(5):1086-1093.

上一篇:空气净化系统范文 下一篇:经费管理办法范文